國 度 主後2015年5月24日
本週金句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 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 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 沒有轉動的影兒。 雅各書一章17節 ■每週日出刊
■訂閱電子報 http://KRTNEWS.com.tw
667期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台北郵局許可證 台北字第261號 台北誌字第122號
■電話:02-23673003
2版 扎實門訓 倍增教會社群 3版 「下筆如何頭頭是道」文字營 7版 善用網路述說見證 效果傳遍 10-11版 島嶼天光 蘭嶼傳愛 14-15版 寮國短宣 為神國努力 傳真:02-23675443
高雄歡慶宣教150 傳承宣教使命
【記者商可瑩高雄報導】以「族群合一、教 會連結、世代傳承、南島宣教」為異象的「宣 教150‧承先啟後」宣教大會,將於六月廿一 日下午三時在高雄巨蛋盛大舉行,當天下午二 時即開放入場。同日上午則為長老教會南部五 中會聯合主辦「宣教150年感恩禮拜」。 由高雄聯合事工委員會與高雄牧者合一協 會共同主辦的宣教大會,於五月十三日在高雄武 昌教會進行籌備會(圖,商可瑩攝),會中除了 針對節目列項進行討論,也籲請各教會能一同動 員,在教會牧區、小組中大力推動,或在五月底 、六月初選定一次主日,以「宣教150主日」為 主題傳遞信息及異象。由於地方教會週間有不同 性質的聚會,大會也邀請各教會能將當週的聚會 ,改為共同參與宣教150大會。 當日聚會將聚焦於宣教歷程、現今與未來三階 政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段,第一階段「尊榮宣教士、喚起宣教熱情」, ◎文/記者林稚雯採訪 圖/受訪者提供 將播放一段福音來台的影片,帶領與會者回到 宕多年的「長期照護服務法」5月15日 延 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將於106年起施 150年前的宣教歷史,並由高俊明牧師擔任主講 行。為使國人瞭解長期照護在台灣的發 展和重要性,以及通過後社會面臨的挑 、天韻詩班帶領敬拜;第二階段「教會合一連結 戰與可做的應對,特邀台北海洋技術
、轉化社會國家」由讚美之泉帶領敬拜、邀請靈 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傳講信息;最 後的「凝聚宣教異象、興起新世代」階段則由寇 紹恩牧師證道,並呼召更多年輕人回應宣教。 本次宣教大會不但要傳遞宣教使命,更要呼召 年輕人踴躍回應、承接宣教使命,期盼能建構起 職場與生活 13 2015年5月24日
綜覽長期照護議題 13版
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陳昱名助理 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Umin Itei(日宏煜)助理教授就學者的 角度出發,對此議題接受本報專訪。
一個平台,幫助眾教會凝聚共識、共同領受宣教 的異象。 大會總幹事、右昌長老教會陳見岳牧師受訪時 表示,此聚會異象之一的「世代傳承」,鑒於觀 察到未來50年的宣教工作,將由新世代的年輕人 來推動及執行,盼能透過大會的傳承儀式,鼓勵 年輕人承接宣教的棒子,延續宣教士為福音捨己 的精神。 此外,陳見岳牧師提及過去在「回家」聚集的 連結中,使得原住民與客家教會更緊密的同心、 同行,而大會其中之一的異象「南島宣教」,原 住民教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當日聚會的 第三階段將由原住民與各族群一起帶領敬拜。
專訪彼得‧魏格納牧師
綜覽長期照護議題
16版
手機版網頁 從台北看天下 FM90.9佳音電台 每週日下午16:05 5.24 專訪 彼得‧魏格納牧師(上)
擴張境界 印尼設辦公室 我們開路,在那裡 成立辦公室。」
因應高齡化社會 長照需求的浮現
即便朝野兩黨對 於服務法的內容 無多歧見,亦願意 遵行WHO建議「世界先 進國家應該建立全國普及式(Universal Coverage)的長照制度」,攔 阻的癥結點在於現有長照基金不足以 讓計劃落實推展。 對此,在野黨希望增加營業稅、遺產稅收 做為財源,行政院則期待以公益彩券盈餘、菸酒 健康捐來籌措。前者財源較為穩定,卻有加稅執 行不易的問題,亦可能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後者 相行之下財源不固定,以不該鼓勵多加購買的物 品做為經濟來源,也與高齡社會政策的正當性和 價值觀交相違背。當制度立法化、盼望長期執行 時,國家財務如何分擔、缺口如何填補則都成為 亟待思量的重點。 同時,除了資金的需求,現有長照供給量大 幅不足,相關機構普及度低、專業人力也相當稀 少,據估計,實際投入與需求間,約有七成以上 的欠缺等待補足。 餘外,假若保險制度設立,國家要提供的給 附內容為何亦是有待商榷。如要供給長照服務, 則硬體和人力必須妥善規劃建置;如要提供長照 津貼,確保津貼用在需照顧者身上,且不造成外 籍看護或家庭內女性為此過勞,同樣也是需要進 一步討論的細節。
輕度失能者足夠的陪伴和支 持,能有效維繫正常社會 生活與活動網絡,延緩重 度失能的時間,進而提升 長者生命品質、降低醫療 資源的支出。社會應就每 位長輩不同的需要,供予醫 療照顧、關懷陪伴、家事清 掃、均衡飲食等相關服務。 對此,從教會或基督教相關機構的立場 出發,如欲涉足長照事工,Umin Itei建議,源自 護理學界,以需求為本、量身打造專屬服務的「 文化照顧模式」則是可以採行的方案。文化照顧 模式旨在滿足並符合個人需求,採用被照顧者能 理解的服務方式與之對待,強調建立關係,做在 他人真正的需要之上。 Umin Itei叮嚀,在照顧工作中,不該只看到失 能的部分而忽略了整體。如同上帝為了和人重新 建立關係,差派祂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道成肉 身,這樣的作為正是個典範,以需要的那端能夠 理解的方式來完成最終的工作。 教會或機構可利用其身處社區的優勢,結合 鄰近醫院或醫學院校來培訓有志參與的會友做 到府關懷的工作。一來完成上帝賜下的愛主、愛 鄰舍的誡命,二來也與長照政策中對於「在地老 化」的期望不謀而合。 就現今規章來看,依衛福部規定,只要依法 接受足夠的訓練時數,就可以得到提供長照服務 的資格,還可透過考取照服員證照,取得更高額 的薪資資源挹注。
陳昱名表示,自1990年開始,台灣經濟邁入 【記者黃銘嫥綜合報導】GOOD TV好消息電 張思敏特別介紹當地代表關景軒長老。關長老 成熟階段,生活品質提升,連帶使國人平均壽命 拉長,扣除意外或特殊疾病,多數人都擁有超過 視台擴張境界!印尼辦公室於五月十二日正式開 曾是虔誠的佛教徒,歸主之後,非常熱心傳福音 80年以上的壽命。 然則當少子化趨勢與長壽現象並存,人口結 幕啟用。當天由華人衛星電視傳播機構董事長王 構呈倒金字塔型發展,台灣老年人口於1993年 。他認為媒體是非常有效的福音通路,便主動找 突破7%,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高齡 化社會的標準,長者照護便成為民間社會逐步浮 志隆、GOOD TV副總經理游清田、GOOD TV印 上GOOD TV,因GOOD TV有許多用心製作的軟 現的需求。 當私人設立的養護機構林立,照顧員及照護 尼推廣辦公室負責人關景軒長老偕同夫人、救世 性福音性節目,適合一般人觀看,是其他基督教 環境素質良莠不齊成為時有所聞的弊病,政府隨 之意識到老年人口的照顧乃是社會需面對的共同 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 電視台所沒有的。 風險,便於1998年起推行「建構長期照護先導 計畫」、「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及「長期照 處副代表葉非比姊妹、印華基聯陳葆荃總幹事等 因印尼大多數華人無法聽說讀寫中文,過去幾 分、心靈不打烊 顧十年計畫」等多項方案,積極因應高齡化時代 的來臨。 共同剪綵(圖,右起,GOOD TV提供)。 年來,都是關長老逐字譯成印尼文字幕才能播出( 等。「關長老很 做什麼?怎麼做? 長照政策的發展和 挑戰 該台發展部經理張思敏於受訪時表示,在印尼播 下圖)。因此,「成立辦公室的第一大挑戰,便是 認真,他會以印 針對上述方案,陳昱名提到,過去台灣長照 出GOOD TV的節目已有五年之久,只是以往都是 翻譯,需要累積足夠的量,才能順利每天播出6-8 尼人的觀點為節目把關,例如 政策發展多是實驗般的逐步嘗試,且會配合當 時的財政與預算再行調配。現今想要開始發展的 健康新煮流,凡跟豬肉有關的食物都不行;或過 較零星的時段。現在有兩個衛星平台播出,一個是 完整而長期的長照計劃則是分為「長期照護服務 小時。而當地中文翻印尼文的人才實在很少。」 法」與「長照保險制度」兩個部份。 濾掉不合適印尼當地文化的見證。」 剛過關的「長照服務法」是以長期照顧十年 Skyindo的大麥電視台每天播六至八小時;一個是 文化照顧模式 看見需要建立關係 目前在印尼當地播出的節目有:真情部落格、 計畫為基礎來延伸,把散布各處的長照相關法條 回應長照相關議題,Umin Itei認為,現有長照 整合。雖已羅列出詳細的管理規章,定義長照人 infoTV,每週二、四、六,播出1.5小時。 「而神也為 幸福來敲門、健康新煮流、烤箱讀書會、恩典時 (全文詳見本報網站) 內容多半侷限在失能長者的生理問題照顧。但老 員和機構的資格,卻還少了執行方案的細節;執 化是生命的過程,失能無可避免的會在生理機能 行細節才是長照政策真正的重點,如何透過「長 總結兩位學者觀點,皆不謀而合的認為:長 更正啟事:上週第666期頭版新聞內文:「年輕時是陸軍上校的黃世俊弟兄」,誤植為「陸軍上尉」,特此更正並致歉。 的退化下逐漸增加,只照顧生理問題是不夠的, 照保險制度」的設立,讓政策落實地推行,這也 照服務法的通過只是相關政策工作的開始而已, 是台灣必須思考的下一波挑戰。
精神以及社會支持也需齊頭並進的一同關顧。
更重要的是觀察長照保險制度如何訂定,使政策 戴紹曾 、陳濟民 、 周神助 、 徐 發行人/楊寧亞 社 長/劉群茂 發起人/ 鎮 地 址/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10樓 從研究結果來看,給予年長但未失能,或是 談及過去長照法卡關的原因,陳昱名分析, 能夠落實、帶給需要的人實在的幫助。 主後2002年5月19日創刊 網站:www.krtnews.com.tw 客服:service@krtnews.com.tw 新聞/投稿:news@krtnews.com.tw
免費索報.自由奉獻
劃撥帳號:19738631
戶名: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