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wloonPost 龍週 第248期(九龍西)

Page 1


本屆立法會會期即將結束 新選制展新風獲好評

旺角天橋爆紅 成內地旅客打卡新寵

關護長者協會有限公司 跨界合作 建構 「居家安老友善社區」

本屆立法會是完善選舉制度和落實 「 愛國者治港 」 後 首次產生的立法會 , 任期由 2022 年 1 月 1 日開始 , 將於今年 10 月 24 日結束 。 回顧過去四 年, 眾立法會議員着眼於社會整體和長遠利益,做好行政主導體制的維護者,支持和監察 政府施政,同時亦做好民意代言人的角色,把社會不同意見帶入議會,促進良政善治。

▼本屆立法會首次會議

▲ 經過一連三日辯論 , 立法會日前通過新一份施政 報告致謝議案

分享本版內容

本屆立法會即將結束 新選制展新風獲好評

議會氣氛回復理性平和

自香港回歸以來 , 立法會的反對派經常漠視 社會整體利益 , 不惜以 「 拉布 」 方式拖慢審議條 例草案的進度 , 以及與行政機關對抗 , 令社會嚴 重內耗 , 幾無進步 。 隨著完善選舉制度落實 , 本 屆立法會議席由 70 席增加至 90 席 , 立法會的組成 具有更廣泛代表性和體現社會的均衡參與 , 廣納 來自不同界別 、 不同階層 、 不同專業背景的有志 之士 , 各自發揮所長 , 務實議政 , 議會氣氛亦回 復理性平和。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去年年底總結立法會表現 時表示 , 本屆立法會至今共通過了 83 項政府法 案 , 比上屆同期多出四成八 , 形容立法會的表現 是 「敢擔當、做實事」 。

本屆立法會的部分工作成果

2022 年 : 舉行 33 次會議 , 總時數 264 小時 , 通過多 項惠民利港的法案及議案。

2023 年 : 舉行 34 次會議 , 總時數 313 小時 。 議員就 政府工作提出 150 項口頭質詢和 840 項補充質詢 , 以 及488項書面質詢。

2024 年 : 舉行 36 次會議 , 合共約 331 小時 。 議員就 政府工作提出 156 項口頭質詢和 953 項補充質詢 , 以 及501項書面質詢

香港執業大律師龔靜儀也認為 , 回望今屆立 法會 , 再沒有議員像以往的 「 長毛 」 梁國雄般公 然掟蕉 , 或像黃毓民般掟玻璃杯 , 許 智 峯 般 搶 女 官員手機 。 在沒人故意搗亂的情況下 , 立法會會 議的時間都用在議政或向公眾解說政策上 , 尤其 是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務 。 議員們將主 要精力花在收集民意 、 理性發表意見 、 務實反映 民意等事項上。

此外 , 從立法會前廳交流會等新的方式也可 看出 , 議會與政府是 「 有商有量 」 , 力求法案審 議過程更全面 , 令落實或通過的政策及法例更貼 近民情,更合乎市民所需。

她說 : 「 由昔日的泛暴亂象到最近四年的務 實議政 , 實踐表明 : 新選制下立法會運作大為改 觀,表現符合香港社會實際需要,值得點讚。」

不做橡皮圖章對法案嚴謹把關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韓成科指出 , 一些別有用心者經常用 「 橡皮圖章 」 來攻擊抹黑 立法會 , 認為沒有反對派和 「 攬炒派 」 的立法會 就會失去監督功能 。 但事實是 , 新一屆立法會在 政策和法案把關上同樣嚴謹,並沒有 「放水」 。

他舉例說 , 在 《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 的立法 上,立法會共花了50小時逐條審議182條條文,提 出了近2000條問題,最終草案在182條之中修改了 91 條 , 修改力度之大充分體現了立法會的監察表 現 。 又如 《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 》, 儘管 政府大力爭取立法會支持 , 但最後仍遭大比數否 決 , 「 立法會在考慮到民意之下否決草案 , 又何 來 『橡皮圖章』 ?」

換屆選舉10‧24開始提名

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 12 月 7 日舉行 , 在地方選區選出 20 名議員 、 功能界別選出 30 名議員和選舉委員會界別選出 40 名議員 , 共選出 90 名議員 。 選舉事務處刊憲公布 , 選舉提 名期由10月24日開始,至11月6日結束。

地方選區選舉、功能界別選舉或選舉委員會界別選舉的 獲提名人士必須是年滿 21 歲的地方選區已登記選民 , 並必 須在緊接提名前的三年內通常在香港居住,並且是沒有外國 居留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

分享本版內容

2 0 2 5 年 10 月 15 日

近年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模式悄然轉變 , 不再只聚焦於傳統景 點與購物商場,而是追求深度體驗與在地文化。 「Citywalk」 (城市漫步)風潮席捲社交平台,令不少港 人習以為常的城市角落 , 一躍成為內地旅客的熱門打卡勝地 。 其中 , 位於九龍心臟地帶的 「 旺角行人天 橋」 ,更在今個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成為內地社交媒體上的 「網紅」 焦點,吸引大批旅客慕名而至。

變身「空中觀景台」 街道成最佳背景 旺角行人天橋平日只是市民通勤的普通通 道 , 如今卻因獨特的城市景觀與懷舊氛圍 , 被內 地旅客譽為 「 最 Chill 打卡點 」 。 站在天橋上 , 可 俯瞰西洋菜南街兩旁林立的霓虹招牌 、 老字號電 器舖與排隊人龍的小食店 , 交織出一幅地道港味 十足的街景畫卷。

據 《 龍週 》 記者觀察 , 即使假期已過 , 但平 日仍可見不少內地旅客手持自拍桿 , 以天橋欄杆 為前景 、 西洋菜街的繁華街景為背景 , 拍攝 「 港 風大片 」 。 有內地遊客表示 : 「 這裡不像尖沙咀 那樣商業化 , 反而更有香港本地生活感 , 很適合 拍Citywalk風格的照片。」

據了解 , 旺角天橋的走紅 , 始於數月前內地 短視頻平台如小紅書 、 抖音上的一系列 「 香港 Citywalk 路線 」 推薦 。 有網紅拍攝從太子至旺角 一帶的漫步片段 , 特別聚焦天橋視角下的市井風 貌 , 引發大量轉發與模仿 。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 事崔定邦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直言 : 「 社交媒體 主導了當下的旅遊玩法。」

旅遊業界:本港天橋系統世界「獨一無二」

崔定邦表示,從香港自身特色來看,其巨型行人天橋系統在世界上可謂獨一無二,這是 很鮮明的香港特色。內地遊客和外國、日本遊客關注的天橋區域有所不同,日本遊客常拍攝 中環行人天橋系統,內地遊客則聚焦旺角行人天橋系統。對於本地人而言,日常可見的天 橋並不特別,但從天橋高空拍攝下方街道的獨特視角,對旅客來說頗具吸引力。

天橋周邊商戶亦感受到這股新熱潮 。 西洋菜南街一間茶餐廳老闆笑言 : 「 最近 多了很多拿著相機 、 穿著時尚的年輕人 , 吃完飯還會在門口拍照 。 以前他們只會去 銅鑼灣,現在旺角反而更旺。」 部分小食店更因被網紅推薦而排起長龍,生意額明 顯上升。

面對旅客自發湧入非主流景點 , 旅遊業界亦積極調整策 略 。 崔定邦告訴記者 , 以往旅遊路線多集中於傳統景點 , 如今 正針對深度遊旅客開發新產品 。 「 像舊城中環有其內涵 , PMQ、 文武廟 、 大館等地可讓旅客了解更多香港歷史 。 九龍 區也有新玩法 , 例如九巴開篷的 HK1 觀 光 巴 士 穿 過 深 水 埗 , 不 少旅客會從尖沙咀乘車到黃大仙廟遊覽,再乘車返回。」

▲崔定邦

據官方公佈 , 一連八日的內地國慶及 中秋節假期 ( 即 10 月 1 日至 8 日 ), 入境旅 客達到約 164 萬人次 , 當中內地入境旅客超 過 140 萬人次 。 內地入境旅行團方面 , 八日 黃金周期間共有約 1,300 個內地入境旅行團 接近 49,000 人次訪港 , 過夜行程佔約 60% , 旅行團數目較去年七日的國慶黃金 周上升約24%。

崔定邦表示 , 業界對此數字感到滿

意 , 但更關注旅客體驗 。 「 今年旅客整體 滿意度較高 , 一方面是業界多了 『 好客之 道 』 的呼籲 ; 另一方面 , 激烈的競爭促使 服務有所改進。」

地 點 特 色 旺角行人天橋 高空俯瞰霓虹街景,社交平台熱門 「港味」 取景點

旺角界限街行人天橋 可拍攝列車穿 行舊樓間的動

態景觀 , 短視 頻平台爆紅取

景地

舊油麻地警署 二級歷史建築,港產警匪片取景地, 小紅書復古熱點

深水埗美荷樓 1950年代徙置大廈活化項目,展現戰 後香港公屋歷史

(來源:綜合網絡及社交媒體資料)

本月初,台北捷運一名老婦無視附近有空置的座位,硬要求一位 年輕人讓出優先座(原稱博愛座),結果遭對方飛踢。影片引發台灣輿論熱議。同樣設有 「關愛座」 的香 港,近年亦屢見類似衝突,年輕人自嘲關愛座為 「壓力座」 或 「批鬥座」 。關愛座本為倡導仁愛禮讓,如 今卻成為衝突導火線 —究竟關愛座應否廢除?背後反映的是制度設計問題,還是社會價值觀的斷裂?

謝向榮:關愛座重點在文化內涵

▲謝向榮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 、 中國傳統文 化研究中心總監謝向榮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指 出 , 關愛座只是一種形式 , 重點在其是否具備

「 仁愛 」 與 「 禮讓 」 的文化內涵 。 他強調 , 若人

年輕男子飛踢的影片引爆台灣輿論

最近一段台北捷運優先座上老婦遭

人懂得 「 將心比己 」 , 具有 「 己所不欲 , 勿施於 人 」 的同理心 , 那麼所有座位都可成為關愛座 , 無 需特別標示。然而現實是,社會上仍有一部份人或恃老無禮,或自私 冷漠,反映傳統價值尚未深入人心。

謝向榮認為,在當前社會風氣尚未完全轉化之際,關愛座仍有存 在必要。它不僅是對弱勢群體的實際支援,更是對公眾的持續提醒, 喚起對關愛精神的重視。若貿然廢除,不僅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還可 能令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甚至造成設施重置的資源浪費。

他進一步建議,與其依靠立法強制或道德審判,不如回歸教育本 源 , 透過復興傳統文化經典 , 培養年輕一代的道德修養 。《 禮記 》 《論語》《孟子》中關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等教誨,正是化解 當代關愛座困局的思想資源。唯有以 「自律」 取代 「他律」 ,以 「鼓 勵」 取代 「批鬥」 ,才能重建社會互信。

陳偉強:與其保留標示不如推廣主動讓座教育

▲陳偉強

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認為 , 關愛座易發衝突主要源於兩大因

素 : 一是認知和文化差異 , 尤其內地旅客與本地 市民對關愛座使用規範理解不同 , 易生誤會 ; 二

是年齡與需求難以辨識 , 外貌年輕的長者或隱性 殘疾者常遭質疑 , 甚至被要求出示證件 , 侵犯隱私 。

他認為 , 關愛座還引申出其他問題 , 例如造成座位浪費 , 許多市 民因顧慮而不敢坐空置關愛座,導致資源閒置。

陳偉強主張 , 與其保留易生爭議的關愛座標示 , 不如全面

推動 「 主動讓座 」 文化 。 他建議政府加強公共禮儀宣傳 , 鼓勵

所有乘客自願為有需要者讓

座 , 不分座位類型 。 此舉不僅可避免 「 關愛座即長者專用 」 的誤解 , 也能減少因文化差異引發的摩擦。

他強調 , 真正的關愛不在標籤 , 而在行動 。 若社會普遍具備禮讓

意識 , 即使沒有關愛座 , 弱勢群體仍能獲得照顧 ; 反之 , 若僅靠標示

強制 , 只會激化對立 。 因此 , 與其爭論 「 是否廢除關愛座 」 , 不如聚

焦 「如何培養全民關愛素養」 。

市民點睇 ?

鄧女士:不應取消保障老弱病殘孕群體

關愛座絕對不能取消,這是給老弱病殘孕群體的 一份基本保障。之前台北捷運發生的事件,矛盾根本 不在關愛座本身,長者用強硬方式要座位肯定不對, 但年青人要是身體沒負擔,亦應該多體諒下有需要的 人,雙方各退一步就能少點摩擦。

如果關愛座取消了 , 才讓真正需要的人產生困擾 。 所以與其取消 , 不如多做點實在的事情 , 比如多宣傳 , 除 了 那 些 眼 能 看 出 來 需 要 帮 忙的人 , 類似生病的人看著沒異樣 、 但其實很需要座位的 , 也該被照顧 到 。 這樣既不會道德綁架那些健康的成年人必須讓座 , 也能鼓勵有條件 的人主動帮忙。

閆先生:支持取消

我覺得應該取消關愛座 座。因為 其實不管哪個座位 不願意的人就算坐在關愛座上也沒用 作為打工仔 , 我經常搭乘地鐵 忙,通勤時間亦覺得疲憊 個座位休息。但是我和很多人也一樣 都不好意思去坐。硬要區分 加大家的心理負擔,製造更多不必要的爭端 初衷。取消後,通過廣播或者標識倡導 的人」 ,讓讓座成為自發行為

港鐵09年開始劃設優先座

港鐵不時舉行宣傳活動 , 鼓勵讓座文化及關懷有需要人士 , 並 於2009年開始逐漸在列車車廂近車門位置劃設優先座。

有別於一般市民對優先座的認知 , 有關座位並非專為標貼上描 繪的特定人士而設,乘客 理論上亦可就坐,並應在 遇上有需要人士時主動騰 出座位。但近年優先座在 社會上衍生批鬥文化,不 少人即使見到優先座空出 亦不願坐下。

支持取消,改為「自願讓座」模式

我覺得應該取消關愛座 , 改成自願讓 因為 「關愛座」 的標籤容易引發矛盾。

其實不管哪個座位,願意讓座的人總會讓, 不願意的人就算坐在關愛座上也沒用。

我經常搭乘地鐵 、 巴士返工 , 平時工作

通勤時間亦覺得疲憊,有時候就算身體健康,也需要一 但是我和很多人也一樣,一看到關愛座空著,

硬要區分 「關愛座」 和普通座,反而會增 製造更多不必要的爭端,完全違背設置

通過廣播或者標識倡導 「主動關愛需要幫助 讓讓座成為自發行為,反而更能讓人接受。

羅女士:需要優化關愛座宣傳教育

我不贊成取消關愛座 , 但現 有的模式確實需要優化 。 因為我

經常在港鐵上見到即便是有乘客 很多的車廂 , 關愛座上仍是空著 的 , 可能也和大家對 「 誰該坐關愛座 」 的認知不 清晰有關。

港鐵應該大力宣傳,關愛座不是定義為年青人 就不能坐,其設立是鼓勵性的措施;作為老人家亦 都不應該道德綁架、倚老賣老,逼著後生仔讓座, 會讓座的人都不需要看 「關愛座」 這三個字。

今年本港有關關愛座爭執

的部分事件

時 間 事 件

1月 一名港男公審港鐵男子坐關愛座不讓給老人,網民反批道德綁架 2月 一名港女坐巴士關愛座遭老婦逼讓,以 「我返9小時工」 反擊, 網民讚其霸氣應對無禮要求

4月 一名港鐵婆婆要求兩名少女讓關愛座被拒,舉中指罵 「你無家 教㗎」 ,並以手機拍攝威脅上網公審

4月 一名傷殘青年坐過海城巴關愛座遭大媽辱罵逼查證,被網民炮 轟野蠻無禮

9月 網傳有長者坐港鐵優先座時,全程曬樂悠咭證資格以自保

(來源:綜合網絡及社交媒體資料)

謝先生:靈活調整,設置關愛提示燈 我認為不必一刀切地決定取消或保留 , 可調整 為 「 微笑座 」「 開心座 」 等中性詞 。 年青人沒了 「 必須讓座 」 的壓力 , 反而更願意主動關照需要幫 助的人 , 既減少了道德綁架 , 也能提示關注他人需 求 , 避免早晚高峰時年青人 「 坐了被指責 、 不坐沒地方休息 」 的情 況。

同時 , 可試行在座位上安裝提示燈 , 參考部分

地鐵的 「 需求響應 」 設計 , 有需要的人按下按鈕 ,

燈亮即可溫和提醒周圍人讓座 。 這樣靈活調整 , 能

兼顧不同人群需求 、 減少衝突 , 比單純取消或保留 更合理。

分享本版內容

「 城市景昔」擴至九龍城

AR重現五昔日景點

九龍城是政府發 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早 前公布的九個深度遊熱點之一 。 旅遊事 務署日前將 「 城市景昔 」 旅遊項目擴展 至九龍城 , 讓市民和旅客通過 (AR) 技術,豐富他們漫遊九龍城區的體驗。

分享本版內容

地區團體舉辦中秋節活動

今年 10 月 6 日是中秋節 。 由深水埔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 和深水埗區議會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合辦的 「中秋節 嚟深水埗Hea吓」 ,10月5日在基隆街順利舉行。

當日活動精彩豐富 , 除了派發月餅和燈籠 , 亦有傳統猜燈謎攤位及中秋 打卡點 , 充滿濃厚節日氣氛 。 現場設有三大遊戲區 , 包括 「 建模創作區 」 、 「 想象遊戲區 」 與 「 挑戰區 」 , 一家大細玩得不亦樂乎 。 今年更有城大舞團 和魔術表演助陣,進一步推高現場氣氛。

▲ 市民和旅客可下載 「 城市 景昔 」 手機應用程式 , 隨時 隨地欣賞各個指定地點的今 昔景觀

新增的九龍城五個 「 城市景昔 」 指 定地點 , 包括石屋家園 、 九龍寨城公 園 、 賈炳達道 , 以及啟德體育園兩個地 點 , 包括近主場館和近啟德零售館的地 方 。 該些地方的 「AR 時鐘 」 透過 AR 技 術,向大眾展示歷史全景圖像及動畫,重現九龍城區不同地點及不同年代 的建築、社區面貌及日常生活情景,與現場實景形成對比,讓市民及旅客 猶如置身於昔日的歷史與電影世界中,切身感受當時的社會氛圍。

市民只需下載 「 城市景昔 」 手機應用程式 , 掃描設於上述指定地 點的 「AR 時鐘 」 , 便可欣賞由歷史照片或本地藝術家畫作整合而成的 360 度歷史全景圖像 。 除了 上述五個新指定地點 , 「 城 市景昔 」 旅遊項目已遍布中

環 、 山頂 、 尖沙咀 、 深水 埗 、 油麻地 、 佐敦 、 鯉魚門 和大坑各區。

◀位於石屋家園的 「城市景 昔 」 體驗 , 展示了 1950 至 1960年代香港電影業的發展

深 水 埗 民 政 專 員 王 浩 宇 同 多 名 深 水 埗 區 議 員 都 有到場支持活動 , 與街坊 互動交流 , 以及觀賞精彩 表演,一起慶祝中秋。

▶ 現場有跳舞表 演,推高氣氛

◀一家大小玩得不亦樂乎

中電智能電錶識別長者異常用電助社工及早跟進

九龍西

近年本港不時有獨居長者在住所倒斃後一段長時間始被 發現 , 惹各界關注 。 中電去年六月推出社區關顧服務先導計 劃 , 與保良局等多間社福機構合作 , 為一批獨居長者提供服務 , 利用智能電錶 收集他們的用電數據 , 再進行分析 , 如果發現異常用電情況 , 例如長時間用電 量沒變化 , 或者異常時段活動 , 系統會自動通知社工或照顧者 , 以便及早跟進 長者狀況。

中電指出 , 先導計劃首階段為期十個月 , 已於今年三月完成 , 期間共發出 逾 2800 個通知 , 發現偵測到的異常用電情況 , 與 長 者 實 際 狀 況 脗 合 度 超 過 九 成。

該計劃的第二階段已在今年八月啟動 , 服務進一步擴展至觀塘 、 深 水 埗 等 區,受惠對象增至雙老家庭、殘疾人士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惠及150個家庭。

中電利用智能電錶識別長者異常用

, 協助社工及早跟進

區議員辦手機通訊程式入門班 同場宣傳防騙知識

多名九龍城

九龍西

九龍城

行人路面污漬影響衛生 街坊冀加強清洗

日前 , 有紅磡區居民向 《 龍週 》 反映 , 指蕪湖街及 其他連接街道的行人路面出現頑固污漬及青苔 , 不但影 響市民出入,污漬發出的臭味亦引致環境衛生問題,促請當局盡快處理。 九龍城區議員林德成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表示 , 蕪湖街是區內主要街 道 , 商舖和住宅林立 , 平日人流量大 , 長時間使用 , 導致一些道路的地磚

▲警務處代表向聽眾分享防騙資訊

區議員日前在何 文田合辦智能手機入門應用及防 蹁講座 , 邀請電訊數碼的專業團 隊到場 , 深入淺出介紹不同即時 通訊程式的基本功能 。 同場 , 主 辦單位也邀請警務處西九龍總區 防止罪案辨公室代表 , 和聽眾分 享最新的騙案手法 、 常見陷阱及應對策略 , 提醒長者提高警覺 , 保護 個人資料及財產安全活動期間 , 活動現場反應熱烈 , 有約 250 名長者 參加。

活動主辨者之一的九龍城區議員陳治華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介 紹 , 現時區內長者對數碼生活的接受程度提高 , 不少人希望能順應潮 流 , 學習使用手機程式中的免費通訊功能 , 是次手機班主要介紹

WhatsApp 和 WeChat 的基本功能 , 包括訊息收發及語音通話等 , 並有 義工現場幫忙安裝及教學,希望借此方便長者與家人聯絡。

陳治華續說 , 不少區內長者反映曾收到不明短訊及連結 , 他呼籲 市民收到此類短訊時 , 需保持冷靜 , 切勿操作失誤及開啟連結 , 若發 現疑似騙案 , 可向區內的議員辦事處或關愛隊求助 , 並建議下載警方 的防騙視伏程式。

▲手機通訊程式入門班現場合影

防污層磨損發黑 。 另外 , 街道旁的食肆及大廈不時不妥善處理垃圾 , 將廚 餘垃圾放置路面 , 亦令地面情況進一步惡化 , 尤其是廚餘垃圾流出的污 水,滲入地磚,對居民出行及其他商戶生意造成負面影響。

林德成建議 , 食環署增加使用高壓熱水洗濯機 、 高速清洗盤的小型洗 街車次數 , 深入清潔地磚污漬 ; 以及在衛生黑點安裝監控 , 更方便採取執 法行動和發揮警示作用 , 從 源 頭 改 善 環 境 衞 生 問 題 。 此外 , 他亦會與署方 合作,向大廈清潔公司、有關商戶或人士進行衞生教育。

▲林德成到現場視察清洗清況

民政處舉辦大廈管理免費調解服務講座

◀食環署人員正加強清洗蕪湖街

油尖旺

由油尖旺民政處發起 , 油尖旺區議會支持 , 油尖旺關愛發展基金 、 亮希助苗和油尖旺社團聯會合辦的 「 油尖旺區大廈管理免費調解服 務 」 , 已於今年三月推出 。 9 月 26 日 , 有關部門就該服務計劃舉行簡介會 , 約有 120 位大 廈法團成員、業主及管理公司代表出席。

油尖旺區議員蔡少峰是簡介會講者之一 。 他表示 , 當日活動由身兼油尖旺關愛發展 基金秘書長旳油尖旺區議員楊子熙區主禮 , 合作機構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的案件管理 顧問蕭行詳述調解流程,並由他作為律師代表,闡述調解協議嘅效力與認可性。

蔡少峰強調 , 調解服務有別於法律支援 , 主張以和為貴 , 除了處理大廈法團管理 , 鄰里及漏水等民事糾紛亦屬於計劃支援範疇 內 , 旨在透過專業調解員介入 , 引導雙方以心 平氣和的方式處理問題 , 平衡利益 , 減省司法 程序輪候時間及訴訟成本 。 他希望政府增加對

此服務的宣傳 , 讓更多市民能了解及善用調解 服務,更高效率地化解業主糾紛。

▲簡介會嘉賓合照

◀蔡少峰為參與者介紹服務計劃內容

跨界別合作能夠連結並凝聚不同專業知識和資源, 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關護長者協會有限公司推行的 「編織關愛 健康滿載」 認知友善社區計劃(註),透過 「醫、社、商、校、政」 多方協作,在何文田邨推動有關 認知障礙症的教育及支援有需要長者和照顧者,建立 「居家安老友善社區」 。

情社區—九龍城篇

計劃團隊與企業義工進 行社區探訪前準備

關護長者協會有限公司 跨界合作

建構 「 居家安老友善社區 」

匯聚區內外資源 召喚各界動員參與

計劃從 「點、線、面」 層層遞進連結不同界別,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專 長來承托社區的需要。計劃社工羅姑娘表示, 「區內我們積極聯絡不同長 者中心、地區康健中心、屋邨管理處、物業管理,以及大專院校,利用這 個網絡協助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篩查;區外則凝聚商界夥伴義工力量,培 訓他們成為 『社區守護員』 。」

舉辦防跌運動班 提升居家安老能力

羅姑娘亦提到,透過聯同協作夥伴進行大型健康評估和篩查後,她發 現邨內不少長者的腿部肌力較弱,因此定期舉辦防跌運動班及講座,期望 藉此改善長者肌力和平衡力,同時鼓勵他們多出門與鄰里交流和互動,讓 身心健康都能獲得照顧與提升。

守護社區不能只靠一個個體,而是有賴各界攜手合作和支持,凹凸互 補,發揮更大的力量,將滿滿的關愛傳遞至每一個角落,共建認知障礙友 善社區。

班長者參與其中,將營養資訊和健康飲食意識帶到社區。

計劃的其中一位關鍵協作夥伴,是擁有專業營養師及藥劑師團隊的企 業。除了積極鼓勵員工、會員及連結大專學生參與不同義工服務外,企業更 運用本身在營養諮詢及治療方面的專業優勢,定期舉辦推廣社區健康的活 動,讓何文田邨

從深刻個案體會到鄰里互助的重要性

企業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經理 Chloe 表示 , 與計劃團隊合作之前 , 並沒有接觸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經驗,所以每次探訪活動都讓她上了寶貴的 一課 , 深化對建立認知友善社區的認識 , 「 有位婆婆經常需要獨 自去屯門醫院覆診 , 她曾在旺角轉車時突然忘記為何外出 , 在鬧市中不知所措 , 又不懂求助 , 結果在街上流連流了 三 、 四小時 ; 我亦曾聽過有位長者因為記憶力退化 , 一天內多次去同一間餐廳點紅豆冰 , 但餐廳員工卻未 有意識到他的狀況 。 」 長者的經歷讓她體會到提升 大眾對認知障礙症的了解和鄰里互助的重要性 , 有 助於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需要的長者。

註: 「編織關愛 健康滿載」 認知友善社區計劃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 助、關護長者協會有限公司推行

有關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轄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基金)於2002年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在社區推行多元化的社會資本發展計 劃,推動市民及社會各界發揮凹凸互補精神,齊心建立跨界別協作平 台及社會支援網絡 , 從而建立互助互

信 、 守望相助 、 社區凝聚力等社會資

本 , 讓個人 、 家庭及組織互相支援 , 令社區能力得以提升。

社區動起來到處人情在!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Facebook專頁

分享本版內容

邀請不同作者就地區議題建言 獻策 , 分享地區治理經驗 。 此欄文 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 , 並不代表本 報立場。

惡劣天氣下的勞工權益保障

超強颱風樺加沙早前來襲前 ,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公開呼籲僱主以 員工安全為先 , 以體諒和彈性角度處理員工上下班安排 。 言猶在耳 , 近日社交網站瘋傳一條短片 , 片段拍攝到十號風球懸掛期間 , 一名身 穿薄雨衣且無任何防護裝備的的清潔工 , 冒著狂風暴雨 , 推著差點被 風吹走的大型垃圾筒艱難前行 , 情況頗為危險 。 其後房屋署回應事件 指 , 涉 事 工 人 為 天 水 圍 天 瑞 邨 的 外 判 清 潔 員 工 , 他為免大廈積累垃圾 而自發返回崗位上班 , 已要求承辦商管理層避免同類情況再發生 。 今 次個案表面上是清潔工富責任心所致 , 但若承辦商做好職安健培訓 , 確保工作指示能夠有效傳達 , 以及主管有充分監察同事工作情況並及 時阻止,事件可能未必會發生。

除了上述短片以外 , 社交網站上還有不少網民發帖文吐苦水 , 當 中有一篇帖文廣受熱議 , 有一名在餐廳任職的網民發帖文聲稱 , 僱主 提早安排員工在颱風樺加沙襲港當日放例假 , 以免員工獲放 「 風 假 」 , 不過當日天文台改掛較低風球信號時 , 又即時要求其趕往店舖 準備營業 , 僱主還威脅若拒絕上班將會被扣花紅及發警告信 。 帖文引 起不少有類似經歷的網民共嗚 , 更指打風停工會遭扣減工資或假期 , 基本上已成前線服務業的 「 行規 」 之一 。 然而 , 根據 《 僱傭條例 》 規 定 , 僱主如無合理辯解就以僱員的年假 、 法定假日或休息日 , 抵銷因 惡劣天氣下導致其無法上班的時間 , 行為即屬違法 。 不過有多少僱員 願意冒被著報復和解僱的風險去投訴 , 以取回應得的一至兩天假

東九捷運 解觀北交通困局

符碧珍

觀塘區議員

作為觀塘北區議員 , 近年最常聽到居民訴說的 , 便是交通帶來的煩 惱 ! 新清水灣道每日飽和 , 早高峰的車龍 、 晚歸時的堵滯 , 成了不少家 庭日常出行的 「 心病 」 。 如今 , 終有一個讓全區居民振奮的消息 : 期盼 已久的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方案正式出台 , 7 公里線路 、 9 個車 站,將從根本上破解觀塘北的交通難題! 方案公布後 , 我連續多日在社區聽取居民心聲 , 李 太 握 着 我 的 手 說 : 「 女兒每天趕早班巴士 , 堵在新清水灣道常遲到 , 捷運通了就好 ; 但站點離我們棟樓太近,以後開窗豈不是無私隱?」

長者陳伯擔心 : 「 路軌施工 、 列車運行 , 揚起的塵埃對老人身體不 好 , 私隱也沒保障 。 」 , 其他車站的居民也反映 , 希望增設扶手電梯 , 讓行動不便的人不用繞遠路 。 為讓居民意見可直接傳達給決策層 , 我專 門邀請路政署代表落區 。 居民暢所欲言 , 有年輕家長詢問施工期間的出 行規劃 , 有住戶拿出測量圖指出站點與樓棟的距離問題 , 路政署代表逐 一向大家解釋方案細節 , 並認真記錄每條意見 , 承諾會結合居民訴求優 化設計。這條集體運輸系統沿線各持份者大致贊成方案。

這條捷運線正按進度推進 : 今年落實方案 , 明年招標 , 2033 年落 成 。 我會繼續做好橋樑 , 跟進項目每一步 , 讓居民的期待早日變成 「 出 門暢行」 的幸福感!

周小松

分享本版內容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期,這似乎又是另一個現實問題。

僱主不能因放 「 風假 」 而扣假期 , 但扣錢又如何 ? 根據勞工處制 訂的 《 惡劣天氣及 「 極端情況 」 下工作守則 》(《 守則 》), 僱主不 應扣減僱員的工資 、 勤工獎或津貼 。 不過 , 這並非勞工法規要求 , 對 僱主並無必須遵守的約束力 , 換言之扣錢也沒有實際後果 , 仍然處於 灰色地帶 。《 守則 》 還有其他類似的矛盾之處 , 例如當中列明僱主不 應要求僱員在惡劣天氣下返回工作地點上班 , 不僅同樣欠缺法律效 力 , 亦容許僱主可要求個別 「 指定人員 」 當值候命 。 主要問題在於 《 守則 》 對 「 指定人員 」 無清晰標準和定義 , 僱員上班與否交由僱主 衡量決定 , 變相有可鑽空子的機會 。 而在早前十號風球懸掛期間 , 還 有部分餐廳和零售店照樣營業 , 員工們無可避免有機會冒大風大雨趕 回公司工作 。 這些服務是否相當緊急和必須維持 , 相信僱主和社會都 要深思和認真檢視。

目前 《 僱傭條例 》 在對惡劣天氣下的工作安排規定著墨不多 , 而 《 守則 》 僅為參考指引 , 成效高度依賴勞資雙方的協商結果 , 以及僱 主單方面的體諒和理解 。 當單靠 《 守則 》 的勸籲和宣傳 , 始終無法打 動部分僱主 , 讓其願意執行和作出合理工作安排 , 政府就應該檢視和 完善勞工法律 , 盡快立法訂明惡劣天氣或 「 極端情況 」 下的相關工作 規定和標準,提升對勞工權益的保障。

鯉魚門創意館: 時光熔爐 鍛造未來

劉婉燕

九龍城區議員

「鯉魚門創意館」 坐落於九龍鯉魚門的海灣,循著海風的鹹味,穿過 窄長的海鮮街,映入眼簾的是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村校,歷經六十二載, 見證香港從小漁村內變為國際都會;這座斑駁建築今也經歷轉型,不僅是 文物 「活化」 ,更是一場將歷史能量轉化為青年未來發展的精妙實驗。

創意館前身為服務基層學童的 「 海濱學校 」 , 在改建過程中 , 團 隊選擇了 「 適應性再利用 」 , 既保留建築的歷史特質 , 又賦予其符合 時代需求的新生命 。 透過 「 結構性保存 」 與 「 功能性轉化 」 的雙重策 略 , 讓 「 舊瓶 」 裝載文創與社區雙接軌產業的 「 新酒 」 , 使歷史建築 成為與社會持續對話的載體。

創意館再度翻新後,除保留原有陶藝室等藝術空間,亦讓展館成為創意 家將夢想實體化的平台,喜愛藝術的人士可與展館合作,開拓獨特的創意文 化職涯路徑;館所提倡跨領域實戰,從活動策劃、社區營造到管理經驗,讓 創作者在專業成長中發展多維度可能,鍛造未來社會最渴求的資產。 創意館的重整並非一次性文化煙火 , 而是持續培育的基地 , 文物 活化的終極意義 , 在於賦予其空間新的生命 , 並為下一代開創無限可 能 。 此外 , 館內的 「 咖囍 café IDo」 現已開幕 , 喜歡在歷史氛圍中尋 找創意的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份獨特的魅力。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地址:九龍鯉魚門海傍道中45號

2 0 2 5 年 10 月 15 日

「 文壇廣場 」 欄目歡迎讀者投稿 , 稿件請電郵至 kowloonpost@gmail.com。 來稿 請註明文題 、 作者姓名 、 作者簡介及聯絡資料 。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 , 並不代 表本報立場。編輯部保留對所有稿件的篩選權利。

港飲講食

吃薑講對錯

體質燥適可而止

很多人以為生薑只是去腥調味的佐料 , 或者 感冒時煮碗薑湯發汗 , 但實際上薑用對了是寶 , 用錯了反而添亂。

生薑具有 「 兩面性 」 , 性溫 , 味辛 , 歸肺 、 脾 、 胃經 , 中醫稱它 「 嘔家聖藥 」 , 能溫中止 嘔 、 散寒發汗 。 但很多人不知道 , 生薑的皮和肉 作用相反—薑肉熱 , 薑皮涼 。 所以 , 有些人吃薑 上火,可能不是因為薑本身,而是吃法不對。

一位 53 歲女士 , 做菜必放生薑 , 連續吃了兩 年 , 體檢時醫生發現她幾項指標出奇的好 。 她吃 對了 , 關鍵是她體質適合—胃寒 、 濕重 、 氣血不 足 , 生薑正好對症 。 體質偏寒底者 , 煮菜煲湯時 放點薑 , 有輔助作用 。 但換個體質燥熱的人 , 天 天這麼吃可能就口腔潰瘍、便秘了。

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 、 改善消化 、 緩解噁

註冊中醫師 張 芳 醫道良方

心和嘔吐 、 減輕關節疼痛等功效 。 感冒初期 , 生薑散寒解表 , 有助緩解如流鼻涕 、 打噴嚏等 症狀 。 腸胃不適 , 生薑可以促進消化 、 緩解腹脹 和噁心 , 助改善腸胃功能 。 關節疼痛楚 , 生薑中 的薑辣素具有抗炎作用 , 可以減輕關節疼痛 。 暈 車暈船 , 薑可以緩解噁心和嘔吐 。 散寒祛濕 , 吹 得冷氣多,喝點薑茶能防 「陰暑」 。

吃生薑要不要去皮? 很多人習慣削皮 , 其實 要看情況 。 不去皮 : 如果用來解表散寒 ( 比如風 寒感冒煮薑湯 ), 或者體質偏熱 、 容易上火的 人 , 最好留皮 , 平衡薑的溫性 。 去皮 : 如果是脾 胃虛寒 、 容易腹瀉的人 , 或者做熱性菜肴 ( 如薑 母鴨),去皮效果更好。

容易上火的人 , 建議連皮食用 , 因為薑皮性 涼 , 可以中和生薑的熱性 。 雖然生薑有益 , 但過

秋冬季節 黃精的藥效

《 本草綱目 》 記載 「 單服九蒸九曬的黃精 , 曝食之 , 駐顏斷谷 , 補諸 虛 , 止寒熱填精髓 」 。 直接食用既能充飢 , 又能健康之用 , 可令人氣力倍 增,肌肉充盈,骨髓堅強。

優質的黃精藥效如下 : , 補氣 : 黃精配麥冬 , 何首烏 , 黑豆 , 可治 療內熱消渴 , 鬚髮早白 。 二 , 養陰 : 黃精配懷牛滕 , 杜仲 , 肉蓯茸 , 黨 參 , 可治療腰滕酸軟 , 精血不足 。 三 , 健脾 : 黃精配百合 , 麥冬 , 知母 , 可治療勞嗽咳血 , 肺虛燥咳 。 四 , 潤肺 : 黃精配沙參 , 玉竹 , 蓮子 , 可治 療口乾食少 , 胃陰不足 。 五 , 益腎 : 黃精配巴戟 , 杞子 , 熟地 , 補骨脂 , 可治療體倦乏力,脾胃虛弱有非常好的療效。

論野生九華山黃精 , 值得推薦食用 。 不同產地種植和養生的黃精區別 很大 , 能吃到野生黃精 , 經過古法炮製九蒸精九曬之後黃精 , 味道甘美男 女老少皆宜 , 特別是老人家 , 產婦虛弱的人群 , 黃精養精益壽 , 益壽延 年,對人類健康貢獻良多,幫助很大。 注意吃黃精也有禁忌 : 溫補作用較強 , 若身體存在口乾口苦口臭黃 膩 , 大便黏帶濕熱症狀 , 可能服用後會加重內熱 , 痰濕重者慎用 , 感冒發 熱時不宜服用 , 糖尿病患者謹用 , 黃精含有多糖類成份 , 它有一定輔助控 糖作用 , 若血糖控制不穩 , 不能過量服用 , 也避免以辛辣刺激食物同食 , 也不可能長期過量服用,過敏體質需謹慎!

秦 島

專欄時事評論員 , 近年主撰美食散文 、 文學評論等

量食用可能導致腸胃不適 , 建議適量食用 。 孕 婦 、 哺乳期婦女和有特定疾病的人 , 應在醫生指 導下食用生薑。

夏天濕熱重 , 人容易沒胃口 、 犯噁心 , 這時 候切兩片鮮薑含在嘴裡 , 或者泡杯薑棗茶 , 能醒 脾開胃 。 那位 53 歲的女士就是常年胃寒 , 炒菜燉 湯都放薑 , 慢慢把脾胃暖起來了 , 消化好了 , 氣 血也跟著改善。

生薑雖好 , 但不是人人適合 : 陰虛火旺的人 ( 手腳心熱 、 口乾舌燥 、 易長痘 ) 吃多了可能加 重燥熱 。 胃熱 ( 反酸 、 燒心 ) 的人 , 薑會刺激胃 酸分泌 。 晚上吃薑 , 民間說 「 晚吃薑 , 似砒霜 」 有點誇張,但薑主發散,晚上吃可能影響睡眠。 薑棗茶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 醋泡薑平衡溫 燥,助消化。薑汁撞奶暖胃安神。

分享本版內容

心財之道

王凱瑞

註冊心理學家及行為金融學專家

心理健康如何影響生活效能: 從高壓到平衡的過渡

心理健康如何影響生活效能:從高壓到平衡的過渡 對許多人而言 , 心理健康的變化直接影響工作與生活效能 。 32 歲的工 程師阿偉最近因工作壓力大,開始出現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我經 常感到疲憊 , 無法集中精神完成工作 , 甚至覺得自己正在拖累團隊 。 」 他 說。這種狀態讓他覺得越努力越無力,彷彿陷入一個無法脫身的漩渦。

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問題與工作效能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當個人 處於焦慮或抑鬱狀態時,往往難以高效完成任務,甚至可能進一步加劇內疚 感和自我否定。阿偉形容: 「

就像在一個漏水的船上,怎麼努力舀水,船卻 還是在下沉。」

在建議下,他開始使用時間管理工具,將大項目分解為多個小任務,降低 壓力感。他還規劃了固定的休息時間,每天抽出15分鐘冥想或散步。 「這些小 改變讓我有喘息的空間,也讓我感覺對生活多了一些掌控感。」 阿偉說。

隨著這些改變的實施,他逐漸恢復了專注力,生活效能也明顯提升。他 甚至開始參加健身課程,讓身體活力帶動心理的積極變化。

心理健康不僅是個人問題,也關係到整體社會的運作。當我們學會平衡 壓力與生活 , 便能在挑戰中找到力量 , 進而提升生活的質量 。 正如阿偉所 說: 「壓力還在,但我學會了如何與它共處,並找到新的動力。」

自從傳出牛池灣村即將清拆的消息後 , 不少巿民 、 遊客特意到訪拍照留念 , 為這個巿區少數僅存的村落留下影像 記錄 。 不過 , 如果想更深入記錄牛池灣的歷史 , 不妨到訪牛池灣最重要的

廟宇 位 於 坪 石 邨 旁 的 三 山 國 王 廟 。

分享本版內容

一、來自潮汕的神袛

昔日牛池灣鄉(包括坪石、田心、河瀝背、元嶺等村)一帶的 村民普遍信奉三山國王 。 三山國王相傳是隋文帝楊堅麾下三位大 將 連傑(字清化)、趙軒(字助政)及喬俊(字惠威)。宋朝 年間,這三位大將在潮州顯靈,幫助宋太宗擊退敵人。宋太宗得知 當日助陣的將軍是巾山、明山和獨山化身而成的山神後,遂將三座 大山敕封為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廟門前對聯 「跡著潮州,凜凜 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 就是述說這個故事。

這三位源自潮州揭陽的地方神祇,在清康熙年間復界後,隨客 家移民來了香港。除牛池灣以外,香港還有幾間三山國王廟,分別 位於觀塘、南丫島、大嶼山深山灣村,但以牛池灣三山國王廟規模 最大,歷史最悠久,香火也最盛。

二、只供奉一「王」的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 是三位山神,但牛池灣三山國王廟內只有一個 「 三山國王 」 神像 , 居於廟的正中 , 兩旁分別是 「 玄壇真君 」 和 「太歲爺」 。據《黃大仙區風物志》記述村民的說法,指相傳有一 神像隨海浪漂至坪石海邊,村民在榕樹下設壇供奉。後村民感此神 靈驗,因此為其建造廟宇。廟中神像是哪一位 「三山國王」 ,目前 仍未有定論。至於創廟年份,雖然沒有文物明顯標示此廟的創建年 份 , 但在 2002 年重修時 , 在屋頂副樑中發現 「 宣統辛亥年孟春月 建吉旦」 刻字,因此推算此廟最早建於1911年春天。

▲ 正門對聯 : 「 跡著潮州 , 凜凜威風扶宋主 ; 靈昭坪 石,巍巍廟貌鎮山河」

◀ 三山國王廟後有一大石 , 據說坪石原名 「 平石 」 , 是 因廟後平滑的大石而得名

三、牛池灣鄉村民的聚會點

三山國王廟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單是祭祀場所,同時是 牛池灣鄉村民重要的社交中心,昔日村民常在廟前空地辦理婚嫁、 滿月等喜宴。廟宇左偏殿曾是 「九龍十三鄉委員會」 的開會地點, 現為三山國王值理辦事處;右偏殿則曾開設 「龍池小學」 ,為區內 兒童提供小學教育 , 直至 1960 年方停辦 。 每年農曆二月廿五日舉 辦的三山國王寶誕 , 更是牛池灣一帶居民的盛事 。 據 1966 年 《 華 僑日報》報導所見,該年的三山國王寶誕筵開二百多席,參加人數 達二千多人。

戰後牛池灣一帶急速城市化,彩虹邨、坪石邨等公共屋邨相繼 落成。儘管社區與人口結構出現劇變,三山國王廟依然屹立,並於 2010 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 時至今日 , 雖然大部分村民已遷離 牛池灣,但每年三山國王寶誕,散居各處的村民仍會回來賀誕。

▲ 廟門門額刻有 「 三山國王 」 四 字

▶ 位於大嶼山深石村三山國王廟 , 門前對聯與牛池灣三山國王廟的對 聯只差一字

作者簡介:

吳家豪 , 香港城巿大學哲學博士 , 主要研究領域為香港文化史 、 中

國思想文化史 , 對中國傳統節慶風俗文化尤感興趣 , 曾發表多篇有 關香港文化發展的論文。

▼鴻圖樓的夜景,十分迷人

呂氏泡椒田雞王

近年觀塘正從昔日的工業重鎮 , 蛻變成 為九龍東的商業中心 。 這裏有一家標誌性建築 , 見證了區內工業發展的興 衰 , 就是至今坐擁 55 年歷史的鴻圖樓 。 它以傳統粵菜和標誌性地標聞名 , 不僅是食客和街坊品嚐傳統手藝的好去處,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熱門打卡點。

▲酒樓內部環境

▲打工仔的浪漫至尊叉燒飯

樓高六層外牆紅橙色奪目

鴻圖樓位於觀塘鴻圖道和巧明街交界,樓高六層、外牆紅橙色、極具中國風 的建築,建於1970年。它因外型格外醒目,現已成為觀塘工商區極具辨識度的地 標,其地下為茶餐廳,一樓和二樓為酒樓和雀局等。

鴻圖樓的前身是寶冠酒樓,多年來是觀塘工業區老闆們、打工仔或街坊 「揾 食」 之地。這裏堅持承傳傳統粵菜手藝,除了提供茶餐廳食物、懷舊點心、珍味 海鮮宴外,還提供招牌石頭魚湯、豉油皇大虎蝦、黃油奄仔蟹宴等特色菜餚,是 體驗地道香港飲食文化的選擇。

的橫財就手

白糯米皮內包著鮮甜 的芒果

▲ 酒樓特色菜川菜

▲ 農曆新年推出的

特色芒果糯米 卷 , 沾滿椰絲的雪

標誌地標鴻圖樓 屹立觀塘55年 品嚐懷舊點心攝影打卡好去處

堅持承傳傳統粵菜手藝

「平日不時見 『龍友』 前來打卡,晚上仲多。」 在觀塘區工作逾20年的任先

生向 《 龍週 》 記者說 , 歷史悠久的鴻圖樓 , 近年因色彩奪目的外牆 , 已成為攝影 愛好者的熱門打卡點,化身區內新地標。

他說 , 近年區內食肆大洗牌 , 但鴻圖樓之所以屹立不倒 , 除了因為菜式不斷 推陳日新 , 價錢豐儉由人 , 據悉也與店舖屬自置物業有關 , 但由於酒樓位於工廠 區 , 晚上和假節日生意則相對冷清 。 身為區內老街坊 , 他呼籲港人多留港消費 , 支持老店。

觀塘:

全港最大工業中心 吸引20萬人就業

觀塘工業區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工業中心 , 於 1950 年代由政府填海 興建 , 於 1970 至 1980 年代 , 已涵蓋製衣 、 電子 、 塑膠和日用品等多元產 業。在本港工業全盛時期,觀塘曾為香港創造約五分之一的生產總值,高 峰時期約有 20 萬工人在此工作 。 不過自從上世紀七 、 八十年代內地改革

開放後,不少廠商為減低成本,紛紛將生產線遷移到內地,導致區內工業 區面臨空置和式微的局面。

街道帶

「業」字激勵發展

港人熟識的益力多,亦曾在觀塘區設廠,駱駝漆廠和鱷魚恤製衣也是 區內的大型工廠建築物。區內大部份街道都有 「業」 字,包括敬業街、興 業街、成業街、偉業街、駿業街、駿業里、勵業街、榮業街、基業里和大 業街。名字裏不帶 「業」 字的,只有開源道、巧明街、鴻圖道、巧明里和 海傍道 。 當年政府從開源為起點 , 讓香港工業走進新的領 域,之後便以敬業、興業、成業等名稱,以激勵工業在區內 的發展。

2 0 2 5 年 10 月 15 日

小朋友抵抗力弱 , 每到流感季家長們往往都心驚膽跳 。 新一季流感疫 苗接種計劃已於 9 月 25 日展開 , 小朋友可透過接受流感疫苗注射預防嚴重 症狀 , 在冬季流感高峰前做好防護 !

接種疫苗地點

合資格兒童的家長 , 即日起可以透過網上預約系統 , 為子女預約到 指定母嬰健康院接種疫苗。

2至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 一般兒童:由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 展計劃或家庭醫生接種 長期病患兒童:由定期覆診的公營或 私家診所接種

6個月至未滿2歲兒童 由家庭醫生或母嬰健康院接種

預約方法

6 個月至未滿 2 歲兒童的家長 , 自 9 月 24 日上午 9 時起便可透過網上預 約系統 (https://booking.covidvaccine.gov.hk/forms/sivfhs/index_tc. jsp), 為子女預約在指定母嬰健康院接種疫苗 。( 政府今年特別新增多 個接種地點 , 包 括 衞 生 署 母 嬰 健 康 院 開 放 給 所 有 6 個月至 2 歲或以下的兒 童接種疫苗 , 亦新增 16 個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作為可供選擇的接種 地點。)

接種地點名單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疫苗計劃專頁(https://www.chp. gov.hk/tc/features/107880.html)

流感季來前做好防護 小朋友打針注意事項

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

有關計劃今年實施特別安排 , 幼稚園和幼兒中心可於同一 或不同的外展活動自由選用注射式滅活和噴鼻式減活流感疫 苗 。 早前家長應該已經陸續收到學校有關打針的通告 , 記得留 意學校安排 , 提醒子女打針的日子 。 第一劑疫苗接種會在 10 月 至12月中進行。

各款疫苗常見副作用

● 滅活流感疫苗|注射部位紅腫痛楚 、 發燒 、 發冷 、 肌肉疼 痛,極罕見嚴重過敏反應。

● 重組流感疫苗|注射部位紅腫痛楚 、 發燒 、 肌肉疼痛 、 疲 倦。

● 減活噴鼻式疫苗|鼻塞或流鼻水 、 低燒 、 喉嚨痛 ( 成人常 見)、兒童喘鳴;孕婦安全性數據不足。

接種流感疫苗注意事項

❶ 接種當日攜帶(舊有)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卡

❷ 接種當天早上需要進食早餐

❸ 穿著方便外露手臂的衣服,以方便接種疫苗 (如接種注射式疫苗)

點解要打流感針?

▲家長可透過網上系統為子女預約打流感針

流感疫苗Q&A

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有效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 , 亦可減 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和死亡個案 。 研究發現在六個月至 17 歲的兒童 中 , 未接種該季疫苗而其後感染流感並出現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比 率,是已接種疫苗兒童的約3倍(2至5歲:約6倍)。

兒童需要接種多少劑季節性流感疫苗?

兒童需要每年接種至少一劑季節性流感疫苗 。 9 歲以下從未接 種過季節性流感疫苗的兒童 , 則應接種兩劑季節性流感疫苗 , 而兩 劑疫苗的接種時間至少相隔4個星期。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打?

流感病毒每年會有所改變 , 由於針對一種流感病毒的疫苗未必 能對抗新的流感病毒品種 , 因此 , 疫苗需每年更新 。 此外接受流感 疫苗後的免疫功能亦會隨時間降低 , 一年後體內的抵禦能力未必具 足夠保護力。

以上資訊只供參考 。 有意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士 , 請向家庭醫生 查詢。

來到霜降節氣已屬於深秋季節 , 在五行中屬金 , 在人體五臟中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屬肺 , 根據道家養生學的觀點 , 霜降節氣應以平補為主 , 即是以甘平和緩的食物來進補 , 切 忌大補 。 霜降時節平補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 同時為防止秋燥 , 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甘寒多汁

的食物 , 如梨 、 柚子 、 甘蔗 、 蘿蔔 、 冬瓜 、 銀耳 、 各種豆類製品等 , 也可服用雪耳 、 芝麻 、 蜂蜜、冰糖等以潤肺生津。

另外 , 霜降節氣合時的食品有白薯 、 山芋 、 淮山 、 藕 、 馬蹄等 , 可以多吃 。 還可以多吃 些蜂蜜、核桃等食物,也很有養生效果。

栗子是霜降節氣進補的佳品 , 其具有益氣補脾 、 補腎 、 活血的功效 。 但要注意 , 栗子難 消化,易滯氣,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不宜多食。

此外 , 起居方面也不容忽視 , 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早睡早起 , 睡眠充足 , 這樣做能夠 使人精力充沛 。 週末可以去戶外爬爬山或到戶外散散心 , 踩一下單車等都有助於保持樂觀情 緒。但此階段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紅蘿蔔無花果煲生魚湯

配料:生魚1條(約600克)、瘦肉150克、紅蘿蔔300克、 無花果6個、蜜棗3粒、薑3片。

調料:鹽6克。

做法:1、生魚劏淨,慢火煎至微黃。

2、瘦肉切塊,飛水,洗淨。

3、紅蘿蔔去皮,切大塊。

4、無花果、蜜棗分別洗淨。

5、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煲滾後,改慢火煲90分鐘, 下鹽調味即可。

功效:潤燥、補益、生津。

司徒法正師傅從事道家法科風水的工作,至今累積逾 三十年經驗,是江西龍虎山授籙法師,致力弘揚道家法科 傳統文化及推動種生基普及化。同時也是澳門賭場金牌御 用法科風水師,獲各界冠譽 「運財福星」 。

秋分過後 , 暑熱漸退 , 本應迎來天高氣爽的宜人 季節,但 「秋老虎」 的來襲,卻為中老年人群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憂。秋天氣溫驟 變、晝夜溫差加大,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醫學統計顯示,每年 9 月至 11 月,心 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尤以 60 歲以上長者為高風險族群。

立秋後短暫回熱易致人體血管調節失衡

「 秋老虎 」 指的是立秋後短暫回熱的高溫 現象 , 白天炎熱 , 夜間涼爽 , 這種 「 外熱內 寒 」 的氣候特徵 , 極易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與舒 張調節失衡 。 清晨低溫時 , 血管遇冷收縮 , 血

壓升高 ; 午後高溫時 , 血管擴張 , 血壓波動劇 烈。

對於已有高血壓 、 動脈硬化或冠心病的患 者而言 , 這種反覆的血壓波動 , 可能誘發斑塊 破裂 、 血栓形成 , 進而引發急性心梗或腦卒 中。

此外 , 秋季空氣乾燥 , 人體水分流失加 快 , 血液黏稠度隨之上升 , 進一步增加血栓風 險 。 加上許多人在夏末秋初未能及時調整生活

警惕

入秋後長者要注意早晚保暖和

作息與用藥習慣,更為疾病爆發埋下伏筆。

專家呼籲 , 中老年人應提高警覺 , 切勿因 天氣短暫回暖而忽視保溫 。 清晨外出務必添 衣 , 特別注意頸部 、 背部與腳部保暖 , 避免冷 空氣直接刺激引發血管痙攣 。 同時 , 要養成每 日定時量血壓的習慣 , 尤其在清晨醒後與晚睡 前,記錄數據以供醫師評估調藥。

飲食上應多攝取富含鉀 、 鎂的蔬果 ( 如香 蕉 、 菠菜 、 南瓜 ), 有助調節血壓 ; 適量補 水 , 每日至少 1,500 毫升 , 避免血液過於濃 稠 。 運動則宜選擇溫和有氧項目 , 如晨間快 走 、 太極拳 , 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心臟負荷過 重。

「 秋老虎」

保護心腦血管

充足睡眠 心平氣和

充足的睡眠對於心腦血管健康至 關重要 。 每天應保證 7-8 小時的睡眠 時間 ,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 晚上盡 量在 11 點前入睡 , 早上適當早起 , 進 行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 , 讓身體在清 晨的陽光中蘇醒。

情緒波動過大也會對心腦血管產 生不良影響 。 中老年人在秋季要保持 樂觀開朗的心態 , 避免過度焦慮 、 憤 怒或悲傷 。 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 , 可以通過與朋友聊天 、 聽音樂 、 下棋 等方式來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 保持充足睡眠對長者至關 重要

▲太極拳等運動適合中老年人參與

秋季心腦血管保養關鍵

項 目 建 議

血壓監測 使用血壓計於早晨醒後及睡前測量,記錄數值每日早晚各一次 保暖措施 清晨外出穿戴圍巾、薄外套;室內避免直接吹風扇或冷氣; 睡前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每日執行

水分補充 飲用溫開水,避免含糖飲料;可適量飲用淡茶或稀釋果汁每日 1,500-2,000毫升

飲食調整 減少鹽分攝取(每日<5克);增加深色蔬菜、全穀類與富含 Omega-3的魚類(如鮭魚、秋刀魚

適度運動 選擇氣溫較暖的時段進行快走、太極、伸展操等低強度運動, 每次30分鐘為宜

藥物管理 遵照醫囑服藥,不自行增減劑量;定期複診追蹤血脂、血糖 與腎功能

警訊識別

留意突發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一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 視力模糊等症狀,立即就醫

◀ 有血管疾患的人士

要注意血壓監察

分享本版內容

2 0 2 5 年 10 月 15 日

肇慶最近新增一處文化和旅遊新地標 —上清灣村。它位於

高要區西江邊 , 依山傍水 , 山清水秀 , 風景優美 , 是一處寧靜的江邊小村落 。 400 多年前 , 一位名叫

利瑪竇的外國教士在此上岸,自此為閉關鎖國的明朝打開了一扇與西方世界交流的大門。如今,這裏 除了保留天主堂舊址,還有七彩繽紛的彩虹村,中西交融成為遊客和攝影愛好者打卡的新景點。

▲有逾400年歷史的上清灣村,猶如童話世界

▲ 村內至今仍保存有淳樸廣府風 格的青磚雅舍

分享本版內容

▲屹立江邊的紅磚天主堂

▲上清灣村橘色晚霞灑滿江面

開創中西文化交流

1853 年 ( 明朝萬曆年間 ), 來自意大利的利瑪竇是首批進 入中國大陸的傳教士 , 他在肇慶的上清灣村的碼頭登陸 , 開創 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 他建立了中國首個個傳教點 , 並由 此開始長達 27 年的異國之旅 。 上清灣村作為溝通中西文化 , 村 落的標誌性景點是位於南邊的紅牆教堂 , 據說由利瑪竇在此興 建,展現了中西合璧的特色。

這條逾 400 年歷史的村落 , 又被稱為彩虹村或上清灣古 村 。 它作為利瑪竇首次踏足中國的起點 , 當地政府近年乘鄉村 振興之勢 , 結合當地特有的江濱景觀 、 悠久的歷史文化 , 在保 留自然生態 、 中西文化交融元素和 「 五顯漁燈 」 景觀的前提 下 , 致力拓展村內的文旅資源 , 對歷史文化進行活化利用 , 打 造樹屋、歷史文化長廊、特色民宿等打卡點。

中西合璧又稱彩虹村

村內至今仍保存有淳樸廣府風格的青磚古舍 、 麻石小巷 、 漁村古渡 、 百年老樹和樹屋 , 當中位於半山腰的不少房屋 、 牆 壁和巷道被粉刷成紅 、 黃 、 橙 、 綠 、 藍等色調 , 目前已完成逾 93間房屋外立面美化,如同七彩繽紛的童話世界。

遊客欣賞位於江邊的天主堂或在碼頭乘船暢遊西江後,可走 上觀景台俯瞰古村與西江景色,遠西江大橋和望閱江大橋,也可 以選擇品嚐彩虹糕等地道小吃,或到石屋改建的咖啡廳小憩。

村後更連接健康步道延伸至生態園 。 從高處俯瞰 , 彩虹石 屋 、 樹屋 、 咖啡廳相映成趣 , 遊客可在此感受江畔彩韻與現代 鄉建的完美交融。

前往交通

▼ 位於西江邊的上清灣村

地 址:廣東肇慶市高要區南岸街道上清灣村 交 通 : 自駕的話 , 可以導航 「 肇慶高要區上清灣村 」 , 過西江 大橋後按指示牌走 , 村口有停車場 ( 停車位比較少 , 建 議錯開高峰時間出行);巴士則在肇慶市區乘14路/22路/ 804路至 「大灣路口」 站,步行約10分鐘即達。

門 票:免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