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節 點線面分析結論
統整基地內各點線面分類, 加上根
據都市的意象一書中提及,區域 為經過居民
訪談後將區域定義出來的 ,他不一定是實體
的塊狀空間,而是具有共同的特徵可辨識 。
透過對於基地現地分析和認知,將現地 的 點

線面 分成了不同主題式的區域,根據其基地
背景特質與現況特性,影響後續進行點線面
示範設計的內容與療癒手法的運用。
圖 20 點線面分類主題圖
第三節 療癒相關理論回顧
壹 療癒理論
重點擷取各理論之重點在設計上應用論述,提供後續設計操作運用。
親生命性 以自然世界的元素設計為主
眺望藏匿理論 具有可隱蔽也具有窺探外面的空間設計
壓力削減理論
控制感 讓人可以清楚掌握空間,不會迷失
社會支持 具有可以社會交流互動的特質
活動和運動的機會 能夠讓人活動或是運動
正向的自然吸引力 具有吸引力的自然環境
注意力恢復理論
遠離性 能夠讓人遠離、擺脫日常生活的特性
魅力性 讓人可以不自覺的被其所吸引
延展性 具有讓人聯想到他處的特質
環境偏好
一致性 環境組織起來是和諧的
複雜性 景觀元素的多樣性
易讀性 容易了解不會迷失且易於記憶
相容性 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神秘性
具有讓人探索、鼓勵人進入該環境 的特質
除此之外,許多文獻也提及了能夠產生療癒效果的方式研究,此為各項論文報告重點擷取整理,為提供後續設計上可參考運用。
文獻論文 重點摘要
黃章展;黃芳銘;周先捷(2008),環境偏好與環境恢復性知覺關係之
研究-以山景景觀爲例
偏好的環境較有成為恢復性環境的可能。
架構 提出感知親生命性設計項目,測量人感受到之環境屬性、特徵與元素及其體驗, 藉由感知體驗對環境評估的方式,能應用在實質景觀與環境規劃及設計方面。
洪詩涵 張俊彥 (2020),建構感知親生命性設計於環境體驗之概念
洪詩涵、鐘文翎、張俊彥 (2018),都市之肺-運用注意力恢復力理
論、偏好矩陣及八種感官知覺探討大安森林公園環境設計與配置
魏裕昌 郭瓊瑩 郭雅萍 王瑋 (2021),建構環境色彩調和配色計畫
用一項研究說明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大的人,在百忙之中的有限時間內,接觸都 市綠地後確實有舒緩焦慮感、放鬆之效果。
系統化環境色彩規劃,建立環境色彩資料庫,並發展出在地環境色譜圖。
許媁鈞 林晏州 (2014),環境色彩組成與調和對情緒體驗與景觀偏
好之影響
傅學俞 (2013),益康花園的生心理效益 水景景觀的效果
結果顯示色彩組成與色彩調和會影響情緒感受與景觀偏好
使用者在「有水景景觀之益康花園」刺激下,其「生理效益知覺」與「心理情 緒舒緩效益知覺」最高。
陳譽文 (2010),都市綠地對民眾健康之影響:台北市之實證
Andre Viljoen & Katrin Bohn (2009),Continuous Productive Urban Landscape (CPUL):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and Edible Ornament
大部分民眾都認為綠地以及整體環境,會影響到自身之健康狀況;其次研究也 發現,住家附近之綠地愈多、且使用綠地愈頻繁之民眾,其所感覺到之健康水 準愈高。
CPUL 為連續生產性的城市景觀,將土地與民眾聯繫起來,可產生社會互動、居 民對於社區認同感及勞動。
以國內外景觀或建築等案例說明各種空間實際設計可運用的療癒設計方式,由實際案例統整出未來進行療癒都市設計應該具備什麼準則。

親生命性 ( 植栽 ) 、注意力恢
復論(魅力性)
對排水管做出不同造型的設 計,使人們不由自主的被吸引 住,同時上方裝飾空間生長植 栽,對於居住此建築的居民帶 來從窗戶望出可以簡單方便的 接觸自然,產生療癒效果。
(圖片來源:黃章展老師提供)
面
親生命性 ( 植栽、水景、動

物)、注意力恢復論(遠離性、
延展性 ) 、減壓理論 ( 活動與
運動機會、正向的自然吸引
力)、環境偏好(複雜性)
東海大學景觀系館 面

親生命性 ( 植栽 ) 、 眺望藏匿
理論、減壓理論(正向的自然
吸引力)、環境偏好(神秘性)
東海景觀系館中庭及前庭之間 以具有孔洞的磚牆隔絕,塑造
眺望藏匿的效果,同時前庭具 有轉折且植栽眾多的空間可達 到環境偏好的神秘性。
台中綠空鐵道 線
親生命性 ( 植栽、材料、光
線 ) 、 減壓理論 ( 活動與運動
機會、社會支持)、環境偏好 (易讀性)
影變化的造景及 路線清楚的人 行、自行車道,吸引不少人前來

此處
圖片來源: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1519/
西雅圖雨水收集 點
親生命性(植栽、水景)、注意
力恢復論(魅力性)
透過造型塑造雨水收集桶,讓 路過的人們不自覺被其所吸 引,且透過雨水收集灌溉路邊 設計的雨水花園,給用路人帶 來親近自然的感覺。
paley park 點、面


親生命性(水景、綠牆)、注意
力恢復論 ( 延展性 ) 、 壓力削
減理論 ( 社會支持 ) 、環境偏
好(一致性)
圖片來源:https://www.paleypark.org/
(圖片來源:黃章展老師提供)
為紐約市的小型口袋公園,透 過水牆及兩側植栽綠牆阻隔都 市喧囂,空間為對稱簡單的設 計,讓人可以停留休憩聊天的 座椅很好的達到了減壓理論。
Cam Ranh International Airport/ 金蘭國際 機場(越南)
線、面
親生命性 ( 光線、植栽、材
料 ) 、注意力恢復論 ( 魅力
性 ) 、 壓力削減理論 ( 社會支
持)
越南的國際機場 前廣場,運用 竹子建構的遮陽棚,產生陽光 灑落與座椅間的錯位效果,同 時形狀採用原始自然的曲線。
圖片來源:https://landezine.com/cam-ranhinternational-airport-by-lj-asia/ Shakespeare Garden /莎士比亞

花園 面
親生命性(植栽、材料)、環境
偏好論(複雜性)
圖片來源:
https://www.centralparknyc.org/locations/shakespearegarden

藉由莎士比亞文學作品所提及 的花卉植栽作為主軸設計的花 園,多樣且色彩豐富的植栽配 置引人注目。
院( Lady Cilento Children ’ s Hospital)

點
親生命性(植栽、光線、動物、
圖片來源:https://archello.com/project/lady-cilentochildrens-hospital
西雅圖 奧林匹克雕
塑公園 彩繪 玻璃 通 道 點
注意力恢復論 ( 魅力性 ) 、 親

生命性(大氣景觀、雲、氣候 景象)
人們透過彩繪玻璃 能 看 見 西雅 圖不同氣候的天空 樣貌, 而陽 光透過彩繪玻璃與孔洞照射至 地面的光線具有豐富變化性, 吸引人駐留觀賞。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olympicsculpture-park-seattle-1348575/ 西雅圖飛夢社區

圖片來源:http://cwlin502.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html

Freeway Park, Seattle


注意力恢復論 ( 魅力性 ) 、 壓
力削減理論 ( 社會支持 ) 、 環
境偏好 ( 一致性 ) 、親生命理
論(植物語噴泉)
利用混凝土結構降低高速公路 的噪音汙染,雖然設計師使用
第四節 療癒設計準則 設計準則項目
(全範圍必須包含的項目)
1. 通則:
I. 空間須具備無障礙設施(含坡度、引導標誌、水溝格柵開口等)
II. 盡量使用自然材料,維持自然生態風貌,減少使用人工材料(如瀝青、水泥)。
III.善加利用當地環境元素(如風力、日照)等條件,經由設計轉變成療癒元素
2. 設計之形狀、線條、色彩、質感:
I. 利用仿生學、植物與動物的形狀、非直線或直角的線條進行設計。
II. 選用自然材料作為主要設計素材,以增加親生命性的療癒效果
III.選取鄰近地點之主題色,融合環境,除特殊需求,避免使顏色對比過於強烈,影響人對於環境偏好的情緒感受。
IV. 運用基地大環境主題色進行色彩配置(詳見色彩計畫圖)
V.
運用親生命色彩-植物、動物、水、自然建材、日月星辰之色彩。
3. 人體感受:
I. 利用自然音景去降低交通或其他噪音帶來的心理焦慮,達到人的舒適療癒。
II. 盡量降低人直接曝露在陽光下行走活動的機會,達到減緩溫度對人體造成的不舒服。

承接前述療癒設計準則,全區必須包含之項目下,針對點線面的空間性質在增加下面幾點設計準則,目的是為了確保空間設計上除了具備 先前提出的設計準則內容外,因應空間性質的不同、所具備的條件也不同,因此針對此在提出屬點、線、面的細項準則。
性質理論 元素 設計手法
點 親生命、壓力削減理論正向的自然吸引力 植栽 利用爬藤植栽或綠牆的手法在無法種植喬木灌木的點狀空間帶入親生命,或是利用形 狀模擬自然植栽。
而透過結合歷史上的聯繫,利用當地原始的記憶選取植栽;或配合環境背景選取色澤特 別的植栽(如小學附近點位可選用花色彩度明度高的植栽)
親生命 水 利用排水管或是儲水桶收集雨水在小型的點狀空間塑造水景,或是利用公共設施及歷 史意義結合水之意象塑造
( 如用傳統幫浦打水器做成的洗手台 ) ;或藉由雨水收集塑造 小型雨水花園。
親生命 歷史上的聯繫 保留並解說點狀空間的歷史,以簡單小型的解說牌或是再現意象的藝術品給予聯繫。
透過結合歷史上的聯繫,利用當地原始的記憶選取植栽;或是利用公共設施及歷史意義 結合水之意象塑造(如用傳統幫浦打水器做成的洗手台)
親生命 顏色 在點設計上使用自然色系(詳見色彩計畫),配合環境背景選取色澤特別的植栽(如小學 附近點位可選用花色彩度明度高的植栽)
注意力恢復論-魅力性 - 透過植栽、水景、公共設施塑造獨特的視覺焦點,在有線+點空間可利用視覺引導方式,
讓點狀空間被注意到(Vista 遠景)
線
壓力削減理論 - 控制感、
環境偏好-易讀性 - 在點狀空間設計具有方向、指標性的物體(例如指標牌或是地標代表物),使人在途經此
親生命 水
處會有明確的方向控制感,也可結合植栽做動線引導。
讓水流沿線是可被看見的,並且讓人可以親近更好。
透過結合歷史意義可將原始意象或功能再現 ( 如灌溉用水流再次運用於澆灌 ) ,並且可 配合植栽選種。
親生命 木頭、石頭 線中空間的鋪面及安全設施採用自然材料或仿自然材料 配合歷史意義可選用當地原始常見材料(如新竹產麻竹,可用麻竹作為欄杆);或配合當 地環境色系選用不同種類的自然材料。
親生命 顏色 在線設計上使用自然色系(詳見色彩計畫) 配合環境背景選取不同色澤的植栽 ( 如小學附近的線可選用花色彩度明度高的植栽 ) ; 利用不同顏色、色系的步道引導方向
沿線的路燈及電線桿可根據環境漆上不同顏色 ( 如在自然度較高的水圳綠帶可仿造喬
木漆成樹幹的顏色,減少視覺的衝擊)
親生命、壓力削減理論正向的自然吸引力
利用灌木或綠牆在 無法種植大喬木的線狀空間帶入親生命,或是利用形狀模擬自然植 栽。在線狀的道路空間利用複層植栽種植小喬木和灌木,增添親生命元素外同時可以阻 擋對向車道的燈光干擾。 配合環境背景選取不同色澤的植栽(如小學附近的線可選用花色彩度明度高的植栽)
延展性 - 透過在線狀空間上的配置規劃及元素讓使用者可以感受彷彿到日常都市外的空間,使 他聯想到森林、鄉村、遊樂場或是其他日常之外的地方
注意力恢復論 - 遠離性、
注意力恢復論-魅力性 - 利用線狀引導視覺,讓空間內的事物被注意到,透過植栽、水景、公共設施塑造獨特的 視覺焦點。
壓力削減理論 - 控制感、
環境偏好-易讀性 - 保持線狀空間的視線清楚,不會使人看不見迷失。
壓力削減理論-
活動與運動的機會
可利用不同顏色、色系的步道去引導方向;也可結合植栽做動線引導。
步道、自行車道 建設安全的步道或自行車道提供使用者可活動運動的機會
環境偏好-一致性 - 利用對稱和諧元素設計的線狀空間
環境偏好-複雜性 - 增加植栽或鋪面、街道家具的多元豐富度
環境偏好-神秘性 步道 利用蜿蜒的步道塑造趣味,讓人對於前方的空間具有好奇、被吸引
面 親生命 木頭、石頭 面空間的鋪面及設施採用自然材料或仿自然材料。
配合歷史意義可選用當地原始常 見 材料 ( 如新竹客家地區傳統材料土磚 ) ;或配合當地 環境色系選用不同種類的自然材料。
親生命 水 塑造水池或水景並讓人與其有互動。
可配合植栽選種塑造生態池;配合公共設施創造特色滯洪池
親生命 顏色 在面設計上使用自然色系(詳見色彩計畫)
親生命、壓力削減理論 -
正向的自然吸引力
植栽 利用草皮、灌木及喬木帶入親生命,或是利用形狀模擬自然植栽。
配合歷史意象或當地特色選用植栽;可搭配水景滯洪塑造生態池
祕性 植栽、牆 利用植栽或結構物塑造迷宮空間,讓使用者有躲藏的感覺又能看見外在空間,並且具有 令使用者想探索的遐想
眺望藏匿、環境偏好 - 神
注意力恢復論 - 遠離性、
延展性 - 透過在面狀空間上的配置規劃及元素讓使用者可以感受彷彿到日常都市外的空間,使 他聯想到森林、鄉村、遊樂場或是其他日常之外的地方
壓力削減理論 - 控制感、
環境偏好-易讀性 - 在面狀空間配置需保持路線清楚度及方位,讓使用者在其中不會迷失方向
動的機會 步道、自行車道、 草皮空地等
壓力削減理論 - 活動與運
提供使用者安全的活動運動空間
壓力削減理論-社會支持 涼亭座椅、廣場 創造使用者能夠看見彼此或看見他人產生交流的空間
環境偏好-一致性 - 利用對稱和諧元素設計
環境偏好-複雜性 - 增加植栽或鋪面、街道家具、遊樂設施等多元豐富度
主題分區的點線面設計準則
依據示範基地的主題分區,配合基地現況條件,分別敘述各分區於點、線、面空間分別需要注重的項目。分區平面圖請參考總平面圖。
主題分區 點線面空間 設計準則
高鐵區 點 透過植栽、水景、公共設施塑造獨特的視覺焦點,創造遠景(Vista)讓點狀空間被注意到。
線 在橋下的道路周邊利用公共藝術創造可供探索的位置。
面 利用特殊的橋下空間,創造豐富有趣的互動設施供民眾遊玩。
水圳區 點 以農村自然材料為主,融入東興圳生態廊道。
線 保持水體的可見度。以下沉式步道搭配灌木阻隔車道側的噪音與廢氣汙染。
面 利用複層植栽種植小喬木和灌木,增添親生命元素外同時可以創造包覆性的自然空間。
商業區 點 利用豐富的色彩進行外觀設計,吸引路過的使用者,使其由被動的注意力轉為主動的行為。創造商業活動繁榮的空 間。
鬧中取靜:透過半私密性的開放空間創造獨自休息的機會,或是提供一個可以觀察他人行為的位置。
線
利用夜間燈光與行道樹結合,使夜間通道更加活潑。商業區之人行道寬度不得低於 2 公尺。
面 保持對外的視野通透度,設置廣場與方便的公共設施。注重環境整潔,透過有趣的垃圾回收設施培養民眾良好的習 慣。
文教區 點 保留並解說點狀空間的歷史,以簡單小型的解說牌或是再現意象的藝術品給予聯繫。
透過結合歷史上的聯繫,利用當地原始的記憶選取植栽;或是利用公共設施及歷史意義結合療癒元素之意象塑造(如 用傳統幫浦打水器做成的洗手台)
住宅區
線
運用親生命的形狀、線條、色彩與質感,元素需豐富且多變。
面 設計可互動的公共藝術設施,吸引孩童遊玩。透過公共藝術吸引人了解某個歷史故事或是地方特色。整體空間內部 人們的行為模式吸引從大樓觀察面狀空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