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 影響力報告書

Page 1


願所有孩子都能與他人共創 理想教育,打造共好社會

願所有孩子都能與他人共創 理想教育,打造共好社會。

誕生|從教育現場走到非營利組織

謝謝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你,2024年是禮德旭滿3歲的一年。

3歲的孩子應該要是什麼樣子?不只是能走,甚至能跳舞了?

這一份半年報,想跟你分享禮德旭2024上半年所走過的路。

回想這三年來,禮德旭一路走來都不容易,但是我們沒有放棄。

一直以來,我都很慶幸自己是個與孩子一起工作的人,是孩子讓我看見「與孩子共 創」的美好,2017年剛踏入教育現場,那時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深化孩子的學 習力,重視操作性學習的我開始帶班上孩子每個學期共創一個專案,範圍從「旅 行」、「山林」、「環境」、「人權」、「文化」、「科學」都有,也是在那樣的歷

程中,我發現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學,沒有一個孩子不知道為何而學,而我,從孩子 身上學得更多。

2018年有幸前往印度參訪見習,看見Teach For India(為印度而教)發起的Kid’s Education Revolution計畫讓各邦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論述他們想要的教育給大人聽, 字字句句都讓我起雞皮疙瘩。

台灣的教改看似走得很前面,但在教育現場的我真的知道,那些改革,都鮮少傾聽 孩子的聲音,鮮少邀請孩子共創其中,孩子一直以來都被教育系統當作被動接受者, 長大後,他們卻被期待成為一個能為議題發聲、捲起袖子創造改變的大人。這當中一 定有什麼迫切需要被改變!

2020年,我與十幾位夥伴,串連雲林五所偏鄉學校的孩子,舉辦了「兒童領導力 營隊」,住在一起八天七夜的時間,一起討論未來學校的樣貌,孩子們用各種形式展 現他們的想像,孩子說:「我覺得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或許真的能改變5年、10年後 別的小孩的未來。」那時,是協會創立的前一年。

「兒童領導力」是菁英教育嗎?每當在台灣談起這個詞,總會有人問這個問題。在

台灣,領導力課程確實被放在資優教育的一環,然而我們談的領導力,是每個孩子都 知道自己面對社會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時,可以不做個旁觀者,而是捲起袖子為在意的 事情盡一份力的人。

孩子比大人想的更有能力,更有想法,可以跟大人一起創造更理想的社會。2024 的上半年,我們放了很大的心力在大學端以及小學端,邀請你,來看看我們的故事! 謝謝你,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努力,繼續為「打造一個大人、小孩互為夥伴的社 會」努力。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禮德旭)

創辦人 廷軒

目錄 哈囉 我們是禮德旭

禮德旭明日學校

禮德旭的下一個3年

哈囉, 我們是禮德旭

禮德旭小檔案

禮德旭 Kids Leaducation

全名: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 生日:2021/2/5

願景:所有孩子都能與他人共創理想教育,打造 共好社會

使命:透過串聯學校及社會單位賦權孩子、共同 探索理想教育,激發其內在領導力,打造 一個大人與孩子互為夥伴的社會。

服務:禮德旭明日學校

For小學生|設計以SDGs為主題的專題探究課程,讓孩子在真實世界中養成不 被AI取代的關鍵能力。

For教育工作者|浸潤式培育大學生成為PBL引導員;每月線上講座提供教育工 作者議題融入教學的引導;透過PBL專題導向式課程設計工作 坊手把手帶著第一線教師增能。

我們的識別證

以大人與小孩搭肩的背影 呈現,代表他們望向前方,而前方的白色底則意味著 無限的可能。呼應禮德旭的願景「所有孩子都能與他人共創理想教育,打造共 好社會。」

真誠橘

我們用橘色放在大人身 上,象徵想要打造理想 教育的大人身上的溫暖 及真誠

我們用黃色放在孩子身 上,象徵孩子可以成為 自己和世界的光

我們用白色放在大人與 小孩一起看向的遠方, 象徵大人與小孩可以一 起共創無限可能

哈囉,我們是禮德旭

我們看見的問題

所有孩子都能與他人共創理想教育,打造共好社會。

「台灣學生害怕失敗的 指數,世界第一。」

--2018年PISA檢測

孩子

108課綱、OECD 2030

教育白皮書都強調在真 實世界中學習跨域素養

教學第一線強調素養 導向的教學,而師培 並沒有調整成這樣的 學習模式

師培生

「108課綱上路以後,感受 到更大的學用落差。」

「北市教師缺額達40%」 --2024全教總

教師

第一線教師承受很大的 工作負荷,上級政策不 斷變動的情況下,得到 的增能支持不足

台灣整體社會普遍還是 有著「囡仔人,有耳無 嘴」的觀念,難以將社 會議題與兒童表意聯想 在一起

社會

「台灣需限期改善兒少表 意權。」

--2017年CRC兒童權利公 約委員

哈囉,我們是禮德旭

打造一套系統化且永續的共好社會模組 禮德旭明日學校 我們的改變理論

小學生透過專題導向式的 學習,與業師提案分享對 這個主題的創新點子,業 師也從孩子的分享中獲得 更多靈感,翻轉傳統社會 看待孩子的眼光。

小學生

打破學科分野,以PBL專 題導向式學習讓學生在真 實情境中學習,養出不被 AI取代的能力。師生關係 走向更自主的夥伴式關係

引導師

浸潤式培訓

透過近一年的浸潤 式培訓,培育師培 生運用夥伴關係與 孩子互動,將真實 世界跨領域議題設 計為專題導向課 程,讓孩子在歷程 中長出不被AI取代 的6C領導力,同 時媒合學校,提供 可以安心嘗試的實 作場域。

將真實世界的「主題」與業師 共備,產出一套套回應108課 綱素養的專題導向式課程

線上講座與 教師社團

將6C領導力(分 別為好奇心、創造 力、合作力、自我 覺察、批判思考、 直面挑戰)設定為 每月線上講座主 題,幫助每一位初 任教師習得可以直 接上手使用的工 具、教材與心態。

PBL種子 教師認證

對班級經營和教材 相對穩定的2年以 上教師,我們培訓 其學習從0到1設計 PBL專題導向課 程,讓老師可以結 合各種主題,讓學 生學得更深、更有 感,透過課程一起 成為打造理想社會 的行動家。

在地教師 永續社群

設計執行完畢一套 PBL課程的教師成為 在地教師社群的發 起者,讓有心執行 PBL課程的教師成為 彼此的支持力量, 也能依據在地的需 求與我們討論更長 久的合作形式。

禮德旭的半年大事記

• 【明日學校】課程開發與單位串連

• 【明日學校】招募與親子面談

• 【線上講座】好髒好可怕|如何帶孩子重新認識無家者

• 【明日學校】孩子錄取名單公告

• 【線上講座】愛在海廢蔓延時|如何帶孩子談海洋污染

• 【明日學校】社會不平等面面觀|不平等的島

• 【明日學校】小草書屋學伴出任務與街區走讀

• 【線上講座】「移」路向北|如何帶小學生認識移工議題

• 【專案合作】好好星球基金會X新北市乾華國小 公益營隊課程設計

• 【教師支持】暑期PBL種子教師培訓|學校接洽與架構設計

• 【明日學校】赴憶文化之越南新二代大揭秘

• 【明日學校】場域實習增能工作坊

• 【線上講座】如何將在地文化轉化為課程設計

• 【專案合作】科技藝術校園巡迴模組|指尖下的流域 教案設計

• 【明日學校】小學生的場域實習(小草書屋 / 赴憶文化)

• 【明日學校】專題對焦|場域實習收斂與延伸

五月

• 【明日學校】社會議題互動展規劃與合作單位共創

• 【線上講座】如何陪伴孩子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 【專案合作】科技藝術校園巡迴模組|指尖下的流域 入校示範課

• 【外部邀約】教育行動家電台訪談

• 【明日學校】社會議題互動展呈現準備

• 【明日學校】孩視島嶼,議想天開|社會議題互動展

• 【專案合作】好好星球基金會|愛在海廢蔓延時公益營隊 (新北市乾華國小)

禮德旭半年關鍵成果

課程數 20場

小學生PBL專題導向式學習

跨域合作單位 9個

SDGs議題融 入教學設計 6場

報名參與 813人次

開發課程 總時數 97小時

引導員 12位

PBL引導員培育

參與者認同講座中 提供的資源/策略 有效幫助其學習將 議題導入教學 94%

浸潤式培育時數 112小時

*資料統計時間: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哈囉,我們是禮德旭

從不同角度看看我們

引導員怎麼看

幸福 溫暖 創新

理想

細膩

共好

願景

國立清華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張妤瑄

以往常見的師資培育,我們常討論要帶給孩子什麼,要怎麼去設計 我們的教案,才能讓孩子達到學習的目標成效,然而我們常常忘了 去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帶給孩子這些觀念。而在禮德旭的培訓裡,我 們跳脫以往對於課程、教學的框架,以學生為出發點,重視孩子的 聲音與選擇,與孩子一同學習,在這個培訓的方式與教學的現場, 我們時常學習如何給予孩子們安全的發聲環境、適當情形下的選擇 權利,與孩子們一起認識、學習,成為彼此的學習夥伴。

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當中,我更能理解原來孩子在發現新事 物時是如何開啟學習、如何進一步思考的,這讓我在設計教 案時,更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利用他們擅長的學習方式規 劃學習活動。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丁葴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鄭丞芸

在學校的師培課程,老師通常以理論基礎為主,偶爾請你寫教 案、上台試教,但是很難有貼近孩子的感受。但是在禮德旭的 浸潤式培訓當中,除了透過各種課程來完整了解PBL的進行、 與孩子們的相處與引導方式之外,更透過明日學校的計畫,讓 我們親自設計明日學校的課程,讓理論實踐在真實的教學場 域,搭配夥伴們彼此不同的專業,共同打造出一套課程!

合作與支持單位怎麼看

長期的浸潤式培訓,讓師培生從了解PBL、兒童領導力的的概 念,手把手的帶領他們設計教案,給予回饋,並帶領師培生 進入現場實作,感受、接受回饋與修正,深入地掌握概念, 有別於現行師培課程偏重理論與概念的認識,少能以師徒式 方式結合現場實作的限制。

新北市乾華國小 教務主任 翁沛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系 林偉文教授

合作歷程中我也看見孩子們「能」領導的可能性,因為我看見當 禮德旭的引導師重視每位孩子的表意權,孩子更願意開口說出自 己的想法,呈現眼神閃閃發亮且有自信的表達。

在智邦與禮德旭合作的歷程中,我親自看見他們培訓老師做 PBL課程設計的方法,發現原來學習可以是雙向的、有趣的、 充滿好奇、主動且讓人想要一直不斷去探索的。

財團法人新北市 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 教育專案經理 姚品瑄

智邦公益館

企劃主任 李忻窈

我眼中禮德旭在做的事情是「給予框架」,讓孩子在框架裡 面發揮自己的能,而在課程裡的大人大多時候是引導者、確 保安全的角色。常常聽見不同的課程在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但其實孩子們本身就具有這樣的能力,只是缺乏一個可以發 揮的場合,可以被大人看見的機會。

創造教育的新可能

禮德旭明日學校

108課綱強調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讓更多人開始認識到,傳統教育模式在激發 學生學習興趣及應對真實世界挑戰方面的不足。因此,「禮德旭明日學校」也自2023 年開始應運而生。

「禮德旭明日學校」期待能補足傳統學

校教育在接觸真實社會問題上的缺口,透過

專題導向式學習(PBL),讓學生真實地接 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問題,透過親自探究、

分析,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讓孩子在解決 挑戰中學會知識、技能與態度。如此一來, 不僅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意義,也充滿了探險 的刺激感,更緊密地與現實世界連接。

在「禮德旭明日學校」,老師和學生像是探 險夥伴,一起解開知識的迷霧。與World Bank的 社會情緒學習(SEL)目標緊密結合,並融入我 們獨創的「互、目、境」,學生不僅學會如何學 習,更在過程中成為未來社會的負責任公民。每 一次發現與挑戰,將是他們未來面對更大世界時 的寶貴經驗。

2023年到2024年,禮德旭明日學校在課程設計上進行了調整:

更專注

我們將課程從原本的兩日營隊延長至三個月的長期課程。

這個改變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深入研究、直接參與真實 世界的議題,從而提供一個更為深刻且持續的學習體驗。

相比於2023年不同的課程主題,2024年我們選擇讓孩子 專注於探究「社會不平等」這一重要議題。這種專注讓學 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

轉變為一個連續三個半月的完整學習過程。在課程開始前, 我們會與家長和孩子進行面談,以確保雙方對學習目標的期 望一致。2024年我們更深度培養16位學生對社會不平等問 題的認識和理解,用更長的時間看見孩子的改變。 更深度

課程的設計不再是針對每個梯次招募不同學生來參加,而是

更長期

課程合作模式

禮德旭在2024上半年共有兩種課程合作模式,歡迎各界依據不同教育需求與議題與我 們共同合作,共創具有影響力的學習體驗。課程可依據指定議題設計,透過PBL(專案 式學習)引導孩子探索真實世界的挑戰,並培養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合作模式一:禮德旭自辦課程,由各方組織響應支持

由禮德旭團隊主導設計與執行的PBL課程,以SDGs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針對教育現 場的需求,讓孩子透過探究學習深入理解在地議題。

合作案例

• 課程名稱:2024禮德旭明日學校|孩視島嶼,議想天開

• 課程對象:國小三到六年級

• 合作單位:小草書屋、赴憶文化

影片/課程報導

• 課程支持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認同教育理念者 小額捐款

• 結合議題:SDG 10:減少不平等

• 課程簡介:孩子們經過3個半月的課程探究、分析、思考社會不平等,最終

以互動展的形式公開呈現學習成果,激發行動與改變的可能!

• 課程探究過程:

議題探究

禮德旭明日學校將SDGs議題包裝為「不平等的島」, 透過遊戲的方式,體驗其帶來的困境,並帶孩子探究背 後的問題背後的成因。

場域實習

禮德旭明日學校提供小孩子實習的場域,本次社會不平 等合作的組織為「小草書屋」與「赴憶文化」。孩子將 根據自己感興趣的SDG議題,擬定自主學習計畫,並 帶著要回應的專題任務,展開實習計畫,藉由觀察、實 作、對話與反思,加深孩子對議題的認識層次。

創新提案

孩子將於實習回來後整理所見所聞,並發表自己的創新提案,這項提案是由孩子 對於議題的深刻理解、實際進到場域中的觀察而得出,這一階段,孩子將公開呈 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給大眾,讓孩子為自己在意的議題發聲,爭取更多人的關注與 支持,同時也讓大人看見孩子的無限可能!

合作模式二:組織贊助與指定議題合作

針對特定議題的專案式課程,由合作夥伴或贊助單位提出關注的議題需求,禮德旭團

隊負責設計符合教育目標的PBL課程。參與課程的孩子不僅能理解該議題,更能透過實 作與討論,提出具創意的解決方案。

合作案例

• 課程名稱:愛在海廢蔓延時

• 課程對象:國小三到六年級

• 合作單位:乾華國小

• 指定議題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新北市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

• 結合議題:SDG 14 永續海洋與保育

影片/課程報導

• 課程簡介:禮德旭來到新北市乾華國小,和三到五年級的學生展開了一場海 廢議題的探索與創意展覽!從石門洞撿拾海廢,把海廢議題轉換 為紙箱劇場、桌遊設計與藝術品,孩子們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 海廢故事。

• 課程探究過程:

❝ 當我們面對環境問題時,有時最純真的聲音能帶來最大的震撼。❞

議題深入探究

孩子們像是小偵探一樣深入海廢的世界,透過遊戲與實 地探訪活動,探索海廢的來源與影響。從塑膠島的繪本 故事出發,拓展到實際的海灘探訪,讓孩子們親眼見證 海廢的現狀,深入了解海廢議題的嚴重性。

專題製作準備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將所學與所見轉化為創意的表達。

透過團隊合作,他們有的選擇「紙箱劇場」的呈現方 式,一起編寫劇本、設計場景、挑選角色;有的選擇 「海廢藝術家」的呈現方式,把在海灘上收集到的海廢 物品轉變成具有意義的藝術創作。有的選擇製作「海廢 大富翁」,一起討論製作互動式的桌遊,除了展示自己 對海廢問題的理解外,也一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 少海廢。

展覽公開呈現

展覽呈現是孩子們自我挑戰和成長的見證。從合作夥伴 的回饋中看見了孩子們在學習任務中展現的創意和領導 力,他們不僅在大夥伴的引導下自發性地思考和規劃, 也積極準備所需的內容。這次專題發表對許多孩子來說 是首次面對大眾分享,雖然過程中帶有些許緊張,但他 們勇敢地跨出了這一步!

從抗拒到擁抱的成長之旅,

補體制教育的不足

──專訪2024明日學校參與孩子天皓與家長Ruby

開啟一趟學習探險

「一開始不知道要幹麻就來了,原本 以為跟其他營隊一樣可以一直玩!」參加 2024禮德旭明日學校課程的天皓靦腆笑地 說著。而天皓的媽媽Ruby則是從教育者的 視角出發,觀察禮德旭有一段時間的她, 期待可以透過這一次的營隊課程滿足體制 內學習的不足,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教育 團體跟老師,同時也讓孩子認識不同的教 育樣貌。

腦袋要變成爆米花了!

進入明日學校的課程,天皓的學習充 滿了新的挑戰。「下課我去接他時,會詢 問他今天的上課狀況,每次天皓就會說腦

袋都快爆炸,因為課程中會需要會一直 想,腦袋都要爆爆米花了!」Ruby笑著分 享,深度探討社會不平等的課程對於天皓 來說是一個大挑戰。

回想在明日學校學習的過程,天皓印 象最深刻的是去小草書屋指導書屋的孩子 煮飯活動,面對他從未嘗試的挑戰——指 導其他孩子烹飪「咖哩炫風蛋包蛋」,天 皓心中既緊張又擔心會教錯,還緊張地跟 Ruby說怎麼辦。而為了確保一切順利,他 事先把每一步驟記錄下來。在活動中,天 皓逐漸找到了教學的節奏,從最初的不安 到最後的自信,耐心地引導了其他孩子完 成美味的料理。 人物專訪

從抗拒到擁抱的成長之旅

這次的經驗也對天皓的日常生活產生 影響。在這一次的教學活動,他學會了耐 心和如何有效地傳達知識。Ruby分享,以 前當弟弟詢問國字寫法時,天皓往往表現 得不耐煩;但現在,他能夠耐心地一步一

步解釋,當弟弟不理解時,他會重新拆解 步驟,而不是一味地重複。這種能力的提 升,不僅讓他和家中成員的互動變得更加 和諧,也反應了他在處理挑戰時的成熟。

在這一期的禮德旭明日學校課程中,天皓 接觸社會不平等這些問題帶來的困境,並 深入探討其根源。透過與「小草書屋」和 「赴憶文化」實際觀察、互動、實作、與 對話,最後透過自己與夥伴一同設計的展 覽來呈現對社會不平等的認識與呼籲。從

Ruby的觀察中可以見到,孩子在明日學校 的學習帶來了顯著的成長。Ruby提到,孩 子在表達和分享思考方面變得更為豐富和

主動,這是在傳統學校環境中難以觀察到 的改變。孩子在課程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 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 通、合作,以及在面對挑戰時如何調整自 己的情緒和策略。

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Ruby很開心這三個半月的明日學校讓 天皓有機會接觸到台灣社會的多元面貌, 這些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深入了解的。 課程中涉及的社會議題和文化多樣性,拓 寬了他的視野,使他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 和思考問題。家中沒有電視和新聞的習 慣,使得這些課堂上的學習對他來說尤其 珍貴,讓他能夠親眼看見並感受到社會的 多樣性和複雜性。

媽!下次如果再有禮德旭的營隊, 不用問我,直接幫我報名。

最後一次展覽結束時,天皓跟Ruby這樣說 著,從一開始有些抗拒參與,到後來的願 意投入,對於天皓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新 的學習方式探索,也為天皓在理解社會不 平等問題上種下了思考的種子。在明日學 校,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和 挑戰,並勇敢地在學習路上前行,探索未 知的可能性!

顛覆傳統師培的學習,

找尋理想教育藍圖 ──專訪第一、二屆PBL引導員凱明

尋找教育的可能性

凱明回顧參與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引導員培訓的旅程,源自於一 份對自我突破的渴望。在大四實習的過程 中,許多同學選擇走向傳統的教師資格考 試與半年實習的道路,但他心中始終有一 個聲音,渴望探索更多可能性。當他看見 禮德旭PBL引導員招募的訊息時,起初以

為是「補習班」,然而,隨著深入了解, 他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課程,更像是一場 教育的冒險——一場充滿未知,但也蘊藏 無限成長可能的旅程。

冒險、尋覓與夥伴

參與培訓後,凱明用「冒險」、「尋 覓」、「夥伴」三個詞語形容這段經歷。

冒險,因為這是一場超越教室框架的 學習探索。他形容每次的培訓都像走入未 知的旅程,混雜著興奮、緊張與期待,但 也因此帶來了難以預測的成長。

尋覓,則代表著自我探索與觀察他 人。他逐漸理解,每位參與者加入的動機 不同,有人尋求人際連結,有人渴望更多 教育理念的刺激,有人希望磨練引導能 力。這些差異促使他更有意識地反思自己 的學習目標與價值觀。

夥伴,則是這段旅程的核心精神。在 PBL引導員培訓中,不僅是與孩子建立夥 伴關係,更在引導員之間、核心團隊之 間,都以「夥伴」為基礎進行合作與對 話。這種平等與尊重的氛圍,讓凱明對 「教與學」的理解更加深刻。

禮德旭明日學校

顛覆傳統師培的學習

禮德旭的培訓模式,與傳統的師資培 訓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在傳統的師培中, 實習與見習往往淪為一種形式上的完成, 缺乏深入的對話與反思。然而,在PBL引 導員培訓中,每一次活動結束後,都會有 反思與檢討的環節——對孩子的觀察、對 自身的檢視、對夥伴的理解與回饋。

這種「做中學」的模式,讓凱明能夠 更有意識地看見自己與夥伴的成長軌跡。 他開始欣賞他人身上的優點,也學會更細 膩地觀察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教師不僅是教導者

過去的凱明,對於「老師」的想像仍 停留在「教導者」的角色,強調傳遞知識 與指導學生。然而,在參與PBL引導員培 訓後,他的觀點產生了微妙卻深刻的轉 變。

他開始理解「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與學生一 同探索的學習夥伴。這並非意味著放任或 無原則的教學,而是透過平等的姿態,讓 學生在信任與尊重的氛圍中學會自我探索 與反思。

從根學習,

自我與文化對話的PBL課程

凱明最喜歡的一堂課,是在富田小學 的PBL課程設計,因為那觸動了他自身的 文化認同——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 人,而他從未有機會在大學階段設計與開 設客家文化課程。因此,當他有機會設計 一堂融合文化與探究的課程時,這不僅是 一場教學實驗,更是自我與文化對話的一 部分。

在這段旅程中,他也學會了如何克服 挑戰。面對多重事務壓力時,他曾擔心無 法兼顧教師資格考試與課程進度。然而透 過夥伴間的支持,他一步步將挑戰化為成 長的動力。

與孩子一起探索更多可能

凱明的教育旅程讓他深刻體會到,教 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與孩子並 肩同行的歷程。他在每一次的互動中,看 見孩子們的需求與成長,也理解了引導員 之間的合作與支持,是讓教育變得更美好 的關鍵。期待未來,更多教育者能夠敞開 心胸,以夥伴的姿態,與孩子一起探索學 習的無限可能!

在跨域共創中,看見孩子的改變

──專訪2024合作夥伴 小草書屋教師芋仔

激盪教育新火花

2024年,小草書屋與禮德旭攜手合

作,共同設計了明日學校的課程,讓孩子 有更多元的學習體驗。在合作初期,當時 身為小草書屋的老師郁璇抱持著開放的態

度,期待透過這次共創,讓不同背景的夥 伴一起激盪出新的教育火花。

共創課程的藍圖

在課程的設計與執行過程中,雙方經 歷了多次的討論與對焦。起初,團隊針對 課程的架構與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充分討

跟小草的老師學習家系圖

論,並將現場情境的變數納入考量,確保 課程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挑戰。透過持續的 溝通,雙方逐漸釐清了各自的角色與分 工,最終形成了一個兼具挑戰性與合作性 的課程設計。

由小草孩子帶領一起認識書屋、解任務

小草書屋的孩子在合作過程中,也開 始學習如何與不熟悉的夥伴合作。平時容 易在學校被貼標籤的孩子,卻在這次的合 作中被充分接納並展現自我。其中一位平 時情緒較為波動的孩子,也因為引導員的 細膩陪伴與接納,展現了難得的穩定表 現,甚至交到了新朋友,這種突破讓團隊 深刻體會到共創教育的價值。

與小草孩子們一起合作製作料理

看見不同,

原來孩子比我想得還厲害!

在共創的第二天,禮德旭的孩子使用 海報紙記錄想法,且勇於表達。郁璇分享 :「當時看見即使年僅三年級,也能自信 分享觀點。這種開放且包容的氛圍,讓孩 子們不再害怕「說錯」,而是勇於表達。

相信禮德旭團隊給孩子非常多的練習與安 全的發聲空間。」

最後明日學校的成果展那天,郁璇也

帶著小草書屋的孩子們來參與並鼓勵,郁 璇發現,這個展覽也擴展了小草書屋孩子 孩子能力的想像。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 孩子能夠完成這麼多事情。最讓人印象深 刻的是,禮德旭孩子建立了三峽的街景, 孩子們以不同角色的視角進行演繹,也打 開不同的想像,讓孩子們發現,原來從別 人的視角看見自己的家鄉,也可以在日常 中看見不同。

合作、溫暖、活力的交織

若用三個詞形容這次合作,郁璇選擇 了「合作」、「溫暖」與「活力」。不論 是小草的孩子,還是禮德旭的團隊,都在 這次合作中注入了豐富的能量與創意,讓 原本熟悉的三峽場域因彼此的參與而展現 更多樣的風貌。

這次合作讓小草團隊深刻體會到,共 創不只是讓孩子學習,更是讓大人也能從 中反思與成長,在這種彼此包容與理解的 氛圍,是教育中最珍貴的風景。

明日學校的成效研究

有效激發學習動機

禮德旭明日學校課程基於真實世界的議題而設計,在循序漸進的課程中,先引發孩子

對於該議題的興趣,再藉由訪談、與夥伴協力思考問題、實作,最終向人發表自身的 想法與看見。學習不再是一個與生活不相干的知識,而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體驗。根 據對孩子學習動機的前後測調查,發現對學習的成就感、對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對學 習的持續性皆有所提升。整體而言,學習動機的分數由3.5提升至4.4分,顯示出課程有 效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我覺得每一次的課程,我發現我自 己都有很認真聽也很認真的去學習 能讓我更進步了!

體驗中成長出領導力

禮德旭明日學校課程重視孩子的領導力,PBL議題導向式課程打破學科的分野,讓孩子 經歷有挑戰的任務,過程中運用跨領域能力,溝通合作協力完成,並透過反思理解問 題。在過程中有效激發孩子的內在領導力(自我覺察、溝通合作、擁抱討戰、問題解 決與創意設計)。在四項領導力的前後測調查中,孩子的能力皆有所提升。

課程中透過大量的合作,提供孩子表達自身想法及傾聽他人想法的機會。孩子必須達 成共同目標,組建成一個團隊,讓討論能夠產生共識,分工時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

從實作、討論以及和同儕及 大夥伴們的互動中,獲得許 多肯定,也明確認知到自己 可貢獻給團隊的能力。 ─ 阿喆的媽媽

這四個項目中,以【自我覺察】有最大的成長幅度,課程中的反思環節提供孩子充足 的自我覺察練習機會,藉由與同儕的合作與相處過程,能更理解自己的狀態與特質。

阿喆媽媽:「團隊的合作鼓舞他去嘗試過往不敢做、或是遇難就很容易放棄的事。因 爲有了自信,所以在學習意願上也更加自發,自己解決問題的意願也提高。」

【擁抱挑戰】的核心為成長型思維,意指在即便遇到困難挑戰,或甚至經歷失敗,仍

然明確知道自己是能夠有所成長,失敗的經驗可以化作養分,使自己更進步。孩子經 歷過課程中的挑戰後,更願意「相信自己經過努力後,能將不擅長的事轉變為擅 長。」

小澤媽媽:「禮德旭明日學校讓孩子開啟對環境的覺察、打開好奇、認識探索及實際 經歷,並思考實踐行動,逐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環境為社會付出。」

在許多課題中,孩子是需要透過對於資訊的分析,理解問題發生背後的原因,統整資

訊並發想得出解決的辦法,運用自身有的技能與資源發揮創造力來克服挑戰。

夥伴關係激發領導力

在明日學校中,我們重視與孩子之間的夥伴 關係。每個孩子的聲音都很重要,能自在的 表達是過程中重要的環節。禮德旭的假設為 :教師於課室間營造出夥伴關係的氛圍能有 效的激發孩子4C領導力與學習動機。夥伴關

係與4C領導力、學習動機皆具有高度的相關

性,其相關係數達0.89與0.83的正相關,與 假設相符合。

─ 五年級的小容 “

這裡可以完全接納你合理的想法。

自在表達、呈現成果

每個人有展現的舞台,你可以藉此機會讓更多人也邊玩邊學 習。這裡提供我一個真正的舞台,我可以決定我要怎麼呈現 我的成果,不像學校會規定用口說或小書的方式呈現。

孩子將在明日學校所學的經驗與知識, 轉化為對外的展覽呈現。藉由各樣創意 的設計,互動遊戲與體驗活動讓參展觀 眾理解「不平等議題」的重要性。根據 調查,藉由這次的展覽經驗,孩子更能 夠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並更加熟悉使用各種呈現工具。公開對 外發表的分數由3.6提升至4.3。

大人看見孩子的能

這次有讓我更相信孩子的能力、潛力,是遠比我想像的來得 更多更廣,畢竟信任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會願意和孩子們 共創更多不同的經驗!

這次與禮德旭合作的組織,表示在合作

過程中,能更多的看見孩子的「能」, 並可以成為大人的夥伴,一起共創更好 的可能。並願意在合作看見孩子的提案 與共創氛圍,帶回到原組織內部參考。

而在展覽呈現中,更有超過95%的觀 眾相信「孩子可以是大人的夥伴,能夠 與大人共創更理想的社會」,並且認同 這場展覽讓孩子能在真實世界中學習, 並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胃口及熱忱。

禮德旭明日學校

成為師培生最大的幫助

更知道如何讓孩子們『從做中學』,也更知道如何為孩子的 學習和思考搭建鷹架,並完整了解PBL的設計流程。

明日學校的課程,除了孩子能有所成 長,也提供即將成為教師的師培生相當 的幫助。計劃期間,這群大學生接受禮 德旭的PBL課程培訓,並在帶領及陪伴 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寶貴的教學經 驗。根據參與計劃引導師的回饋,不僅 更加理解PBL課程,並且能藉由培訓具 備設計PBL課程的能力。

我覺得自己在與學生的接觸上,能更坦誠以對,真誠的告訴 學生此時此刻的想法與感受,把彼此當作是一起前進的個體 而非上下級。

引導師能將所學的技能應用於教學中,

更能傾聽、陪伴、引導孩子,藉由實際 帶領課程的經歷,成為孩子的夥伴,並 看見PBL課程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經歷了2021年到2024年的摸索,禮德旭串連了許多教育生態系當中的角色,一起 做了多元且有趣的創新嘗試,謝謝每一個願意在第一個三年相信、支持我們的夥伴。

接下來的三年,禮德旭將專注以下兩大面向,藉此深化影響力:

建構系統化的明日學校運作模式

禮德旭這幾年培育了大學生作為PBL引導師,再透過線上、實體的方式培育第一線 教師,學習設計出能與真實世界相扣合的課程,更開發了12套扣合SDGs議題的專題導 向式課程教材,隨著越來越多小種子在各個場域開花,我們期待接下來的三年可以優 化每個面向的服務,創造更永續的改變。

以浸潤式培訓與自主學習計畫支持師培生 過往的PBL引導師培訓計畫並未以師培 生為主,而是大學生、研究生都可以報

名,但為了加速改變的發生,我們決定 優先支持在最高機率進入教育現場的師 培生族群,透過我們的浸潤式培訓與自

主學習計畫,補足現階段師培教育所難 以提供但108課綱的教育現場很需要的心 態、能力及經驗累積。

上架歷年設計的PBL課程到共享資源平台

過往設計的多套課程都能成為第一線教師 備課時的好幫手,期待將資料彙整後發布 到禮德旭官網的共享平台中,讓教師在備 課時可以依據「領域」、「年級」、「單 元」、「108課綱素養」、「議題」、 「預計時間」找到適合切入的課程,並參 與指定的培訓後,即可領取教材並使用在 班級中,讓更多孩子受益。

PBL認證教師成為在地教師社群的領頭羊

執行完畢禮德旭PBL任一套課程的教師 即可成為認證教師,便可於教學所在地 區號召夥伴一起組成明日學校小分隊, 與協會共同規劃定期培訓,一起長出在 地獨一無二的模組,成為與孩子共創理 想教育的好夥伴。

著墨CRC兒童權利公約的議題進行教材開發

禮德旭關注「兒童表意與被傾聽權」,但我們同樣認為在表意之前,孩子需要先體 認到議題與他們的切身相關。

台灣在2014年,將兒童權利公約(簡稱CRC)國內法化,我們期待透過教材的開 發,讓孩子更認識與自身相關的議題,思考身為孩子,想要用哪些形式來回應。同時 也讓日常中與孩子密切相處的第一線教師,能夠擁有實用的資源,不只是帶孩子認識 這些權利,更能夠引導孩子做出行動回應、應用在生活中,成為共創理想社會的重要 推手。

我們相信,打造共好社會,不能沒有孩子;

我們相信,打造共好社會,從共創教育開始。

一起支持打造讓孩子共創理想教育,打造共好社會的世界

匯款資訊

銀行:國泰世華(013)

分行:敦化分行

禮德旭(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為非營利組 織,透過募款與專案合作維持營運,目前大部分的收入來 自於捐款與計畫支持,為提供穩定且優質的運作。

誠摯邀請您捐款,一同支持每一位孩子的實踐理想教育的 可能!

定期定額捐款支持,請掃描左方Qrcode進行捐款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 匯款帳號:212035007374

共創合作

若是您的組織有其他合作的想法,歡迎您聯絡我們,我們都渴望 跟您有進一步的討論。

【與禮德旭合作形式】

• PBL教師支持工作坊(包含從實例認識PBL關鍵元素、核心概 念、迷思,以及結合議題設計專題導向課程的實作,至少3小 時,至多7小時)

• PBL課程設計邀約(將貴組織的議題設計為給小學生探究的PBL課程)

• 專題演講/講座(如何帶孩子擁抱挑戰、自我覺察、創意設計、溝通合作 / 如何將議 題設計為PBL課程/ 如何以夥伴力打造正向共好的班級...等與兒童領導力、PBL課 程、夥伴關係相關的主題)

• 企業親子活動(設計給親子的夥伴專題任務,在過程中親子將化身為彼此夥伴,一 起燒腦,距離更靠近)

聯繫我們

財務報告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禮 德旭)為正式立案之非營利組織,資金收 入 100% 來自組織(包含企業、基金會及 民間團體等)、個人捐贈及其他非以營利 為目的之收入,本會支出主要用於推動 「讓孩子與大人成為夥伴」的核心業務。

經費來源與金額占比

禮德旭持續致力於財務的穩健,讓每 份捐款、每份支持的資源都能被妥善運 用,並持續委由社團法人台灣一起夢想公 益協會支持的第三方記帳士事務所進行財 務報表審計查核。

支出項目與金額佔比

合作夥伴

禮德旭(正式全名為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為政府立案之非 營利組織,本名單列名2024年之合作夥伴,另考量個資法,為保護捐款(物)之 善心個人,贊助名單不於此列名個人。以下按合作名稱筆畫排序:

協力夥伴

臺北市社會局兒少科

回應所有的孩子都能與他人共創,打造共好社會的願景與使命,謝謝2024 年與禮德旭一同合作協力的夥伴,謝謝你們,才讓禮德旭能夠持續成長茁壯, 以下按照筆畫排序:

BenQ 台灣

Foodeast 赴憶文化

小草書屋∞青草職能學苑

禮德旭夥伴

以下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核心團隊

洪韻筑 張竣凱 趙廷軒

理事(任期:2024-2027)

林偉文

林慧婷

茅雅媛

陳星穎

監事(任期:2024-2027)

陳佩英 張淑玲

宜選稅務記帳士事務所 新北市乾華國小

張瀞文 趙廷軒

潘威嘉

宋婉榕 張士庭 劉志洋

第二屆PBL引導員

丁葴錡 王怡心

王樂平 王譽臻 林士宸 林凱明

陳伯睿 曾子庭

程瀚慶

張妤瑄

鄭丞芸 嚴怡昕

出版發行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領導力教育協會

發行日期 2025年2月

文字提供 趙廷軒、洪韻筑、張竣凱

編 輯 張竣凱

排版設計 張竣凱

編輯顧問 張瀞文

電子信箱 service@kidsleaducation.org

官方網站 https://kidsleaducation.org

更多資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