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山丹學 - 韓國仙道的各種各樣奇人異事

Page 1

2 1
3
4 2
5

前言

1 - 仙道發源地 神市倍達國

2 - 《符都誌》中的人類起源

3 - 《天符經》揭示的宇宙奧秘

4 - 續《天符經》揭示的宇宙奧秘

5 - 《天符經》的最初面貎

6 - 甲骨文《天符經》已經出土

7 - 在《天符經》裏展現的東夷文明(上)

8 - 在《天符經》裏展現的東夷文明(中)

9 - 在《天符經》裏展現的東夷文明(下)

10 - 關於麻姑三神的考古發現

11 - 從麻姑文化角度看 UFO

12 - 耶和華信仰的真正來源

13 - 續耶和華信仰的真正來源

14 - 麻姑學院創辦人黃恵淑博士

15 - 麻姑文明與姆大陸

16 - 仙道在韓國本土沒落的原因

17 - 檀君歷史是如何變成檀君神話的?

18- 歷史上的檀君

19- 誰是檀君的真正後人?

20- 續誰是檀君的真正後人?

21 - 檀君朝鮮與蘇美爾文明

22-《桓檀古記》是否偽書?

23- 武學的顛峰 花郎道

24- 崔致遠由儒入仙的心路歷程

25- 經典《三一神誥》裏的神學結構

6 目錄

26- 韓國古代神仙思想

27- 捍衛《桓檀古記》的天文學家 黑洞博士朴碩在

28- 神仙們的秘密花園 三神山

29- 韓國花郎道與日本修驗道的關係

30- 續韓國花郎道與日本修驗道的關係

31 - 當代神仙鳯宇 權泰勳的預言

32- 仙道秘密組織 右道房

33- 鳯宇先生思想簡介

34- 鳯宇先生的風水學

35- 仙道與天人合人的關係

36- 江陵端午節來自薩滿文化

37- 韓國薩滿源自仙道

38- 何謂正宗的韓國傳統丹學?

39- 丹學界的傳奇人物

40- 續丹學界的傳奇人物

41 - 日本的八咫烏其實是高句麗的像徵

42- 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上)

43- 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中)

44- 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下)

45- 金字塔揭示紅山文化的秘密

46- 續金字塔揭示紅山文化的秘密

47- 東夷人的祖先 蚩尤天王

48- 韓國人對伏羲八卦的另類解釋

49- 東夷族與印度的淵源

50- 續東夷族與印度的淵源

51 - 韓語和泰米爾語的關係

52- 東夷人發現墨西哥考

53- 續東夷人發現墨西哥考

54- 檀君時代已有文字

7
8 結語

成功學課程是一個很熱門的行業,即使不是人人都參與過,也是大部分人 對他們的口頭禪耳熟能詳。最多人聽過的,就是成功的人是能夠幫助人解

決問題的人,解決越多問題,就會越成功。找到問題,就有商機。

這種說法的確是事實,但是,這是事實的一部分,不是事實的整體,那麼, 整體又是甚麼?很簡單,能夠帶來問題的,將會更成功,賺更多的錢。黃、 賭、毒固然不在話下,這只是人所共知的事,不值一提,而且,那是犯法

的,賺了錢還是擔驚受怕,實在划不來。但是,邪教就不同,試問有那個 邪教會自己說自己是邪教?邪教可以以正教的名義高調宣傳自己,在自由 社會亦受法律保護。

邪教往往比黑幫可怕,黑幫不過求財,邪教要控制你一切,黑幫儘管會恐 嚇,但很難去洗腦,黑幫老大頂多要手下聽話,邪教教主却要信徒對之瘋 狂地熱愛,乃至甘願犠牲一切。邪教為社會帶來最多的問題,故此能賺最 多的錢。

最蠢的人都懂得嘲笑信邪教的人,然而,諷刺地,最聰的人却會入邪教。

這樣的教派往往有着最多的精英。很明顯,世界有很多現象都是不能膚淺 地理解。一般而言,比較聰明的人都很實際,不會做些看起來毫無用處的 事。問題正正就是因為大過實際。

民間知慧流行着一句說話,就是女兒千萬不要窮養,一定要富養。原因很 簡單,因為富養即是要她嘗試過各種物質享受,而且不難得到,因此便很 難受到物質誘惑。相反,如果窮養,由於物質上未曾滿足過,於是便很容 易會為得到渴求的東西而出賣肉體,例如做援交之類。這是很多人的經驗 之談。

9 。前言

說回聰明人,由於他們這樣實際,有時間也用來想,究竟入那間大學好?

那些神科當今最吃香?那一間大企業工資最高,前途最好?怎會像我們這 等笨人,花時間問,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甚麼?世界是怎樣來?何謂善? 何謂惡?我們所經驗的世界是真實還是幻象?這樣,在宗教與哲學問題上,

這些精英的腦海中都是一片空白,因為一切聰明智慧都經已消耗在"實際"的

事情上。在宗教問題上,他們就像上述所謂窮養的女兒一樣。窮養的女兒

在物質上未嘗得到满足,這些精英則是精神上未嘗得到滿足。只要有人給 他們提供人生問題上一些膚淺的答案,例如只要信某某某便得救,他們就 會覺得已經是當頭棒喝,恍然大悟,被深深吸引着,以致不能自抜。

我們就像被富養的女兒,我們這些涉獵慣宗教與哲學知識的人,甚麼儒、 釋、道、易學、神學、基要派、福音派、靈恩派、存在主義、心理分析、 邏輯實證等等,各門各派精粹早已領教過,對於人生問題的答案總是異掌 挑剔,要求極高,況且百分之九十九的邪教的教義都是膚淺的,因為如果

有深度,就需要運用理性,如果運用理性,就難以産生宗教狂熱,沒有宗 教狂熱,還能邪得到那裏去?我們這等人只會對那些膚淺的答案不屑一顧, 邪教對與我們來說,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這個故事就教訓我們,做人不要這麼"實際" 。

邪教不要信,然則信正教就沒有問題?

非也,正教更加不要信。想象一下,你家中一擰開水籠頭便有自來水,你 却偏要跑到街上買蒸餾水,是因為你太無聊嗎?當然不是,必然是知道那 裏的自來水有問題。同一個邏輯,到處都有主流教會,如此方便,何故偏 偏要找另類的?假如一兩個人是這樣,還可以說是個別事件,但另類宗教 如雨後春筍的話,就是說明,正教大有問題,一批又一批的信徒對之失望, 否則,所謂的異端邪說怎可能有市場,怎會有立錐之地?事實上,發生在 邪教的荒唐事,在正教亦經常發生。

10

既然連正教都不能信,那麼應該信甚麼?答案就是,甚麼都不要信!因為, "信"本身就是邪,所以逢信必邪。信,是一件最不文明的事。你有病時,我 說我來醫你,你問我的專業資格證明,我答:「你信我就是。」如何?你 在駕車超速,警察要求你出示駕照,你說:「你信我會駕車就是。」如何? 在法庭上,彼告說:「你們信我沒有做過就是。」如何?

神如果愛你,會不樣你知道他存在,還要找個代言人來告訴你,而且這個 代言人又沒有任何憑證,以致人人都可以冒充?神會如此白痴?

宗教人士最愛說一句說話,就是在神面前要謙卑。而最謙卑的態度,就是 承認自己甚麼都不知道。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前 469 年

-前 399 年)說過一句最有名的話,就是:

無所知。」既然不知道,就得去找答案,經過觀察、實驗、推論,嘗試找 出答案,並且隨時準備承認錯誤,修正過去所作的結論。所以,科學家才

是最謙卑的,這樣亦是最附合神的心意。

如果選擇信,世界這樣多理論,信那一套好呢?選擇信基督或真主,根據 是甚麼?還有甚麼根據?根據就是你自己的決定。換言之,你信你的決定, 你對你的決定深信不疑,你的決定是不容挑戰的,人人要敬畏你的決定, 你的決定就是最高權威,你的決定就是最終極的依據。不是你自己決定, 難道是神代你決定?然則那些不信的人又是神代他們決定不信?

視自己的決定為權威,那就是世上最無恥的傲慢。如此傲慢,就是對神最 大的褻瀆。

Sadhguru 曾經說過,當只有一個人信某件事時,這個人便會顯得像一個儍 瓜一樣,假如有一群人陪自己一起信,就會壯大聲勢,浩浩蕩蕩,趾高氣 揚,因此,信仰總是一大群人的。相反,追求知道的,便不需要別人倍伴。

所以宗教才會如此着力要別人跟自己一起信。

11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

Prem Rawat 曾經說過,他不會叫你相信天堂,他會帶你去看見天堂,天堂

在你心裏,他會幫你也找到它,幫你去經驗它。所以,他的教導就叫做 Knowledge。意思是叫你去知道。

"知道"才是文明的做法,用另一個字去表達,就是覺悟,亦即是佛。不要誤 會,不是叫你去信佛教。相反,甚麼教都不要信。但可以學習。正如你去 習武,學了一段時間後,你發現原來你打不過別人,那就不要再學了。但 至少你要嘗試過。

達到覺悟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修煉仙道。仙道在中韓兩國都有,但方法上 有一定分別。

仙道固然值得學習,韓國的仙道尤其不可不認識,因為有學者聲稱,古代 的朝鮮版圖與今日中國的版圖有很大的範圍是重叠的。

漢族在今日是佔我國人口的大多數,"漢"更成為中國的同義辭﹐中文即是漢 語,中國的學問即是漢學,勾結外國勢力,即你是祖籍女真或是蒙古,一

律被冠以"漢奸"之名。但是,最初,漢族是一個很小的群體。由於先後被鮮 卑、蒙古、契丹、女真統治,版圖日漸擴大,很多原本不是漢族的人都變 成漢族,不是漢人的,也認作漢人,即是民族由小變大。

東夷族就是一個和漢族相反的民族。他們是由大變小。

據說東夷族是一個異常龎大的集團,起源是古代的倍達國,後來分裂成很 多不同的族群,散佈在世界各地,所分裂出的群體規模自然是越來越小, 其中一個群體就是朝鮮民族,又稱韓民族,即是今日的韓國人。儘管如此, 韓國人仍然會視那些分裂出來的民族為同胞。因此,漢民族看似很龐大, 其實很細小,韓民族看似很細小,其實很龐大。此外,東夷族的文化大部 分保存在韓國。

12

再者,那批被分裂出來的民族中有很多是生活在我國境內的,而且經已漢 化,但事實上,他們同時也是東夷族的同胞。從這一點來看,兩國文化有 重叠的部份。對於學習仙道的人來說,韓國的仙道自然是不能忽略,裏面 有很多非常珍貴的資料。尤其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國曾經經歷過十年文

革......

13

1 - 仙道發源地 神市倍達國

有關世界是如何誔生的問題,不同民族都給予了自己的答案,因此宇宙的 形成便有眾多不同版本,這不僅僅是故事,還是一種世界觀,引伸出各種 宗教與哲學。

希臘人認為世界是由大地女神蓋(Gaia)而來。起初,由混頓中産生了蓋亞,

然後她再創造了第一位男性神 Uranus, 蓋亞與 Uranus

結合,誔下十二位

泰坦、三位獨眼巨人、三位百臂巨人。蓋亞就是世界的源頭,也是一切天 神的始祖。

混沌是存在於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片黑暗空間,既沒有形體,也沒有性別, 先於所有空間及概念而存在,相當於中國道家學說中的「無」。先有混沌 再有蓋亞,即是無中生有說。

希伯來人的版本不用多說各位都會耳熟能詳,《創世記》第一章的內容就 有詳細描述:「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 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1: 1 -3)。世界首先有神,這就是典型的神創論。

印度神話認為在太初之時,宇宙是一片混沌,既不可見,亦不可想,無生 無滅,既存在又不存的狀態。不知在何時,在混沌中生起一股神秘的意志,

這就是梵,無所在又無所不在。梵在水中放入了一粒種子,它又變成一個 金色的蛋,並飄浮在虛空之水中,在蛋中住著一位獨一的神,名叫梵天 (Brahmā)。梵天創造了十一位生主,祂們是人類的始祖。

然而,又有另外一套說法,在宇宙肇始之際,幻化天王毗濕奴(Viṣṇu)肚臍 上的蓮花產生了梵天。

14

然則,世界究竟是無中生有還是由造物主而來,一直都沒有統一的說法, 所以就無從介定印度的宇宙觀屬於那一種學說。可以是無中生有,也可以 是神創。

至於我國,盤古初開之說絶大部份人都聽過,不用多說,然而始終有些人 是在外國受教育,對於一些我們覺得是常識的東西也會一無所知,為免花 時間去自行搜尋,在此就簡單地說兩句。

本來,天地未分,宇宙一片混沌,當中存在着一個巨人,名叫盤古。一天, 他拿起大斧頭,朝黑暗劈過去,黑暗的東西漸漸分散開,天和地逐漸形成。 最後倒下來,呼出的氣息變為風和雲;發出的聲音成為雷聲;雙眼變成了 太陽和月亮;皮膚成為大地;血液成為江河;汗水變為雨露。開天闢地之 名由此而來。

盤古之說與上述三種神話都不同,既非無中生有,亦非神創,是一種化生 之說,創造者與受造物並非二元的。受造物地位並不會低於創造者。

此外,還有另外一點是和其他神話截然不同,因為韓國人相信,盤古絶非 虛構人物,是真有其人。當然,開天闢地之說不會真有其事,因為神話講 的都是隱喻,是象徵語言,不是從字面去理解。

據說當桓雄天王(환웅천황)率領一行人前往東方的白頭山時,有一個名叫盤

固(반고 - Bango)的人喜歡奇怪的魔法,率領一隊人馬來到了三危山 (삼위산),三危山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據新羅僧人安含 (578 至 640 年)

所著的《安含老元董仲三聖記 》(안함로원동중삼성기)記載,中國漢族創 世神話中的盤古(盤固)脫離原來王國,並成為漢族歷史根源的真實人物。獲 得天帝桓因許可之下,率領天干十二支神將包括共工、有巢、有苗、有燧 等眾多部落首領和百姓,收拾了很多貨物和寶物,就上路了。他們被稱為 諸畎(제견)。盤古成為了集團領袖般固可汗(반고가한)。

15

現時中國人將他們的始祖般固可汗描述為天地的創造者,而將黃帝軒轅視 為始祖。然而,韓國人的《桓檀古記》(환단고기)却揭露了中國人的真實根 源云云。

當年桓雄天皇和他的 3000 名開拓者定居的白頭山是韓民族的聖山。它有很 多不同的名稱,包括三神山(삼신산)、蓋馬山(개마산)、不咸山(불함산)、甑

山(증산或시루산)等等。中國人就稱之為長白山。它是整個民族的發源地, 因此,韓國人很多時自稱白頭山族。

在白頭山當中,鎭山(진산)是作為主山的山峰,它是指一個國家、城市或地 區。白頭山是倍達天國(배달천국)皇帝桓雄和 3000 名濟世核郞(제세핵랑)定

居的地方,也是表達弘益人間的偉大精神的地方。那個偉大的時代,歷史 上稱之為檀君朝鮮。

每年的 10 月 3 日,韓國人都會慶祝開天節(개천절),以此紀念檀君朝鮮的 建立。據說大約 5900 年前,由於氣候變化,有 9 個部落中的一部分遷移到

一個人類原始文明國家,構成了桓國(환국)。這便是所謂神市倍達國 (신시배달)。

倍達國始帝居發桓(커발환) 桓雄天皇(환웅천황)率領 3000 人前往的地方是

東部的太白山,也就是白頭山一帶。居發桓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和諧的、 團結的存在與光。桓雄天皇是皇帝的稱號。在我國明代編修的中國道教著 作《歷代神仙通鑑》中,間接記載了桓雄天皇說:「天王嘉教修心,卻在 長白山(白頭山)獨自長期修道。並取得功德。」

另一方面,關於 3000 名開拓者 ,日本殖民時代朝鮮獨立少年團團長、日

月時報(일월시보)主筆及獨立運動家李裕岦(이유립)指出,他們是濟世核郞 (제세핵랑)。他們是三神天帝的祭祀主管,是神教的核心工作者。秉承神教

16

教義,在神教聖地蘇塗(소도)的扃堂(경당)中活動,並且是文武雙全。不同 地方有不同名的稱呼,在檀君朝鮮是國子郞(국자랑)、在北扶餘是天王郞 (천왕랑)、在高句麗的皁衣仙人(조의선인)、在百濟是武節(무절)、在新羅是 花郞(화랑)、在高麗是在家和尙(재가화상)等。

在各種名稱中,最為人熟悉的便是花郎,花郎道就是仙道的起源。

參考自: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023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047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45416

17

科學界致今仍然普遍相信人類是進化的,宗教界則剛剛相反,儘管宗教彼 此之間自古以便是水火不容。

有人宣稱上帝創造萬物,有人主張世間一切皆是緣起而生。縱然兩者沒有 妥協餘地,然而,不謀而合地,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人之所以生在這個 世界,就是因為墮落了。不論是出於犯罪也好,出於無明也好,總而言之, 人本來是完美無暇,出於自己造就出來的惡果,才會來到人間,接受懲罰, 可能是對罪的懲罰,也可能是對無明的懲罰,共通點是,來這個世界不是 為享受,這個世固然不乏有可享受的東西,正如監獄裏偶爾也會有快樂的 時刻

對人為何會墮落,各個信仰都有自己的版本,但是,無獨有偶地,都和食 物有很大關係。

耶教與佛教固然有自己一套對於人類起源、我們何以會生在這個世上的解 釋,然而,韓國的仙道本身也有這方面的詳細描述,同時亦具有上面所提 到的共通點,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記載在一本叫做《符都誌》(부도지)的 文獻中。

《符都志》是新羅奈勿王(내물왕)時期人物朴時祚(박시조)(364-419 年)所著,此君是寧海樸氏的始祖,從事整理新羅古籍。該書記述從創世

時期為起點的歷史,包含桓因、桓雄、檀君、新羅初期的神話。這部著作

一直世代保存在寧海樸氏家族中,1953 年由樸錦(박금)(1895~1969) 向全世界公開。樸錦是本名朴載益(박재익),是朴時祚老師的第 55 代孫,

抗日起義時期擔任東亞日報記者。

18 2
- 《符都誌》中的人類起源

至於文獻的真偽,需要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去進行鑑定,對此下結論並非 筆者之能力範圍,不過,現時有不少學術機構對之進行嚴肅認真的研究,

故此隨意杜撰出來有一定之難度。在《符都志》中所講的人類起源,部分與 《聖經》裏面的創世記相似,另外,亦有部分與佛教經典《長阿含經》中所記

載的人類起源十分接近。主張是杜撰的人,自然會說是抄襲上述兩者的, 認為它真的是出自朴時祚手筆的,便會相信這是英雄所見略同,或是新羅 時代當地人已經接觸過《聖經》的證明。

由於有與耶教和佛教比較的需要,所以,在介紹《符都誌》部分的內容之前,

首先要了解一下其他兩教關於人類起源與墮落的說法。

首先看看創世記是如何說的。有關 7 日創造世界的部分就省略了,主要關

注的是上帝安置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裏的故事。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 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

體,並不羞恥。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 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蛇對女人說:

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

知道善惡。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 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

了。......耶和華神便打發他(亞當)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於是把他

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 生命樹的道路。」(創世記 第 2 - 第 4 章)

簡單而言,就是人類祖先違背上帝吩咐,吃了禁果,被趕出伊甸園,人類

因而墮落。

19

現在再讀一讀《長阿含經》的相關內容。

「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光明 自照。神足飛空。其後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當於爾時。無復日月星 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唯有大冥。其後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 終。來生此間。」

「其後此地甘泉湧出。狀如酥蜜。彼初來天性輕易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

此為何物。可試嘗之。即內指泉中。而試嘗之。如是再三。轉覺其美。便 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餘眾生復效食之。如是再三。 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粗。肌肉堅〔革*卬〕。失天妙色。無復神足。

「是時甘泉自然枯涸。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 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

「其後此地復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 住世間。其食多者。色轉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

「地肥於是遂不復生。其後此地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糠。色味具足。香潔可 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於世。便有男女。」

便吃自然粳米,於是一級一級地不斷墮落,來到這個世界。

在《符都誌》中,人類的起源是這樣的。參考的原文是韓文,因此不作引用, 只介紹大概意思。

20
履地而行。身光轉滅。天地大冥。」
人類最初以念為食,繼而改為飲用甘泉,再退步至吃地肥,地肥沒有了,

宇宙誔生之後,出現了朕世(짐세),即是現世,當中産生了作為物質世界的

實達城(실달성)和作為精神世界的虛達城(허달성)。由麻姑大城(마고대성)裏

的麻姑主神(마고주신)掌管。

麻姑主神生下了穹姬(궁희)和巢姬(소희),二姬分別誔下兩對男女,即是四 個天人和四個天女。

當他們在麻姑大城裡吃地乳(지유)長大時,麻姑主神命令四位天女管理呂 (려)(先天的樂器)和律(율)(天上的聲音)。她們分別是黃穹氏(황궁씨)、白巢氏 (백소씨)、靑穹氏(청궁씨)和黑巢氏(흑소씨)。四氏都同時生了四個後代,天 人、天女和後代加起來共十二位天人。

地乳的性質就和《長阿含經》中的甘泉和地肥十分想似,都是美味的食物。

地乳是生命的能量。早期人類以這種飲食為生,不吃動植物。

白巢氏中的支巢(지소)和幾個人去乳泉(유천)吃地乳,由於泉水太小,要讓

位給別人,他自己卻吃不到。支巢回到自己的家"巢"(소)時,爬上欄杆上,

抓掛在藤蔓上的葡萄來充飢。發覺非常美味,於是告訴其他人,後來,吃 葡萄的人越來越多,

這時候,禁止吃果實的法律産生了。麻姑大城關閉了大門,能量消退了。

所有吃了果實的人都生了蝨子,唾液變得像蛇的毒液。這是因為他們強行

吞噬了其他生命。因此,人的血肉變得混濁,心靈變得嚴酷,最終失去本 性。他們的腳很重,地很硬,能走不能跑,子宮不純,生了很多像獸類的 人。

這方面就和《聖經》的創世記中的吃禁果故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耶教叫人 認罪悔改,《符都誌》則叫人通過修道來回復本性。

21

自從被趕出麻姑大城之後,人類將分別往四個方向遷徙,形成分為東、南、 西、北的古代文明。這與古代文明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分為黃河文明、印 度河文明和蘇美爾文明的分佈非常相似。上述提及的黃穹氏就是韓民族祖 先。黃穹氏的兒子是有因氏(유인씨),有因氏的兒子是桓因(환인), 桓因的兒子是桓雄(환웅),桓雄兒子是壬儉(임검),亦即是人所共知 的檀君王儉(단군왕검),是檀君朝鮮的開國國君,建立神市倍達國,亦 是檀君仙道的始祖。

參考自:

https://namu.wiki/w/%EC%82%BC%ED%95%9C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9299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beh indname&logNo=220628990068

http://www.lightearth.net/free0/60114

http://www.lightearth.net/free0/60118

http://www.lightearth.net/free0/60132

http://xinyuanxing.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29.html

22

3 - 《天符經》揭示的宇宙奧秘

以科舉考試作為一種政治及教育結合的制度,是儒學中最高精神 - 修身、

齊家、治國、平不下的客觀體現,在歷史上真正長久地大力推行這一套制

度的國家,除了中國,就只有韓國。

在古代朝鮮半島的高麗時代(公元 918 年至 1392 年),於公元 992 年建 立國子監,後來改組成為成均館。人氣韓劇《成均館緋聞》(성균관 스캔들)

就是以這裏作為故事背景的。成均館是韓國實行科舉制度的官方機構,是

1398 年成立的朝鮮王朝最高學府。高麗王朝的成均館位於現今北韓的開城, 而朝鮮王朝的成均館位於現今南韓的首爾。「成均」一詞源於《周禮》:「成 人才之未就,均風俗之不齊。」,它是南韓大學教育的發源地,也是最初的 國家教育機關。從 1953 年起,成均館大學改制為一所綜合性大學。這所大 學不只是歷史悠久的最高學府,也是韓國儒家文代的象徵,春秋二祭與祭 孔還在那裏舉行。

高麗王朝末期,安珦由元朝引入朱熹程朱的理學思想,朱子學在朝鮮半島 的發展就由那時候開始。因此,經過 500 年經營,韓國便成為了一個純粹

的儒教國家,佛教與朝鮮巫教唯有退避到偏遠的鄉郊。直到現在,在價值

觀與生活方式上,韓國人對儒家文化的重視程度比起中國人有過之而無不 及。

若是認真考究一下,韓國的儒學最早是來自秦朝的亡人,這批人士將它與 漢字一起引入。既然是來自中國,很自然地,與此有關的專有名詞都會是 來自漢語吧。這就和中文中有關來自印度的佛教的文獻必然就會有一大堆 來自梵文的詞彙的情況一樣。

23

奇怪地,在高麗和朝鮮時代,有一個詞語叫做“선비”(音 seonbi),指的是研

究儒學的人。在字典裡指有學問但過去沒有擔任過官職的人,或者品德高 尚,有教養,品行端正,遵守職責原則,不貪圖當官的人的地位或財富, 和中國的讀書人或士大夫差不多。可是,선비一詞與漢語一毛錢關係也沒 有。不但如此,就以韓文而言,這個字也沒有其原來的思意,只是用來指 儒學中特定一群人。這樣就不合常理了,佛是外來詞,原意指覺者,耶穌

是外來詞,是指救世者,선비却竟然並非來自漢文,在韓文亦沒有本身的 意思,試問怎樣說得通?

9000 年前,出現了人類最早的國家桓國,並分裂為 12 個國家。貝加爾湖

(Lake Baikal)周邊的一個小國선비應該是當時桓國(환국)的宗主國。西

伯利亞(Siberia)的詞源可以看做"Sabir"和"Sibir",部分學者認為可能來自

西伯利亞韃靼語,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 Ir)。這個詞與선비的詞源具 有密切關聯。其實,선비並不單單指後世的儒生,而且還是用來指來自十 二桓國之一的선비國。既然是桓國的宗主國,它的名字就象徵着桓國的精 神,換言之即是一個 9000 年歷史的傳統的精神。

桓國的精神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做三郞文化(삼랑문화)。

在這個宇宙中,有自然界的三位神,即是宇宙的聖靈,主宰及統治的神, 是合一的三位一體的上帝。

在《桓檀古記》(환단고기)中,超越生死而投生到永生的人類形像被稱為 “三郎”(삼랑)。與三神的神聖合一的人被尊稱為三郎或"三侍郞" (삼시랑)。或許,由於三郎的終極追求與儒家主張的天人合一是異曲同 工,所以韓國人才把儒家的士人稱呼為선비,可想而知是一種敬稱。特別

的是,三郎文化的出現時代遠遠早於孔子,並且不是由中國傳入,而是韓 民族所固有的傳統,難怪韓國人對儒家如此接受。

24

根據日本政府在

2017年底的統計,日本信奉基督宗教的人口約191萬,佔日

本全國居住人口(含旅日外籍人士)約1.2%。根據美國政府統計,1995年

韓國基督徒的人口大約是26% ,另外,一個新教研究小組的1995年宗教年

鑑認為,比例應高達40% 。到現在,人數還是持續增長。日韓之間差距顯

而易見。主要原因與儒家思想的情況一樣,耶教的神學是上帝三位一體, 換句話說,亦即是和三郎文化的上帝觀相同,因此容易接受就不難理解了。

究竟是無獨有偶,還是具有深厚淵源?十分值得認真研究!

三郎文化的來源就是《天符經》(천부경)。

《天符經》在三郎文化中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易經》或道家的《道德經》, 雖然只有短短 81 字,當中義理却非常深奧難懂,因為文體過於簡潔。這部 經典據說是檀君王儉以鹿圖文(녹도문)及加臨土文(가림다문)傳世, 再由新羅時代(公元 668 年 公元 901 年)儒學家孤雲(고운)崔致遠 (최치원)(857 年 ~ 908 年?)翻譯為漢文,刻於妙香山石壁。

經文如下:

一始無始一 (일시무시일),

析三極 無盡本 (석삼극 무진본), 天一一 地一二 人一三 (천일일 지일이 인일삼),

天二三 地二三 人二三

25

(천이삼 지이삼 인이삼),

一積十鉅 無櫃化三 (일적십거 무괘화삼), 大三合 六生七八九 (대삼합 육삼칠팔구),

運三四 成還五七 (운삼사성환오칠),

一妙衍 萬往萬來 (일묘연 만왕만래),

用變不動本 (용변불동변),

本心本太陽 (본심본태양),

仰明人中 天地一 (앙명인중 천지일),

一終無終一 (일종무종일)

事實上每個字都懂,但每句都讀不明。裏面所包含的,就是一套很高深的 哲學,甚至是一套關於宇宙生成與變化的科學。

26

韓國學者全秉薰(전병훈)(

1857年 - 1927年)進入中國後用中文寫成的

《精神哲學通編》,將《天符經》放在書的開頭。出版時,一位德國傳教士 Richard Wilhelm正在北京,此人將《精神哲學通編》帶回了德國。據說瑞士 心理學家Carl Gustav Jung和德國哲學家Martin Heidegger在那個時候獲得

了《天符經》。翻看教育家朴鍾鴻(박종홍)(1903年 - 1976年)教授的文 集,有一則軼事發生在1957年7月26日,朴教授帶著幾個人去見了

Heidegger。Heidegger說:「我知道韓國是東方文明的主宰」,所以向他請 教這個《天符經》。稍為涉獵過哲學的,沒有不知誰是Martin Heidegger。

至於經文的真正意思,只有留待下一篇再探討了。

參考自: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4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6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88

https://m.cafe.daum.net/chunbooi/eOCI/520?listURI=%2Fchunbooi%2FeOCI

27

4 - 續《天符經》揭示的宇宙奧秘

上回說到三郎文化的來源就是《天符經》(천부경),經文只得 81 字,但內

容却極為深奧,今次就嘗試簡介一下裏面究竟說甚麼,看看這一部經書是

否真的這麼重要,以及與其他宗教的義理有何分別。

《天符經》按結構成分可以為三個部分。根據三數的原則,分為"上經,中經, 下經"或者也用"天地人"的主題語言來說明。此外,這三個部分被稱為三極 經、三合經和太一經。

無盡本무진본

這是上經的部分。

"一始無"意味著“無從一個開始”,"無始一"的本義是“沒有開始的東西”,這 是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合起來就是"一始無始一" 。一為始,一從何來?韓國

教育家和政治家李讚九(이찬구)博士說:「我把"無"理解為一個名詞」,

這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看看人類文明史,在數學史、科學史、量子力學史 中,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和接受"零"這個概念。西方人花了將近 2000 年的

時間才接受"零"。今天的量子論、相對性原理、萬物産生的統一場論,都說 跟零有關。所以,在人類文明史上,能發現一種能使人的思想擺脫一切束 縛的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天符經》提出了這種零、無和無限的問題。

西方文明 2000 年來一直無法接受這個概念。由於這個宇宙是有限的,因為

28
“一始無始一일시무시일 析三極석삼극
天一一천일일 地一二지일이 人一三인일삼
一積十鉅일적십거 無匱化三무궤화삼”

在它之上有上帝。所以在每當解釋零時,它便與上帝存在的觀念産生衝突。

這就是西方文明崩潰和生態系統被破壞的原因。但這裡的“無”是什麼?當人

越是了解和體驗這個無,就越能進入真理的根源。

在這裡,"無"是我、你、我們徹底的放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最究竟的 世界。

“析三極 無盡本” ,“析”的意思是“劃分”。因此,在某些意義下,這被視為 “一析三極”。這個“析三極,無盡本”的意思是“即使將根分成三份,根也不 會耗盡”。就算是宇宙至尊被分為三個"極"的存在,它的根本也沒有被耗盡

或者生命能量減少。所以在這裡把它翻譯成“一分

三極,但即便如此,宇宙的終極之根,也是生生不息,用之不竭。天地人 神皆從一而出,一即本身。天空中有三個中心星宿:北極星、三台 (星官) 和北斗七星。人也有三魂。物質的基本部分是原子,原子由質子、電子、 中子 3 種粒子組成。

而生。天是一,地是二,人是三,若然根據陰陽學說,天為陽,是父,地

為陰,是母,人是天地父母和合而生的眾生。這個宇宙的個人表現是人類。 所以人類是一個有生命的宇宙。

“一積十鉅 無匱化三”,這就是數學中積分的概念,"一積",一個不斷地堆

積、堆積,累積成"十" 。 "無匱化三",時時刻刻,永遠是"化三",四方天地

的化三,無一例外。“一積”是天地開闢之後宇宙中一年四個季節中的春夏。

“十鉅”是從夏天到秋天。"一積十鉅"是" "的開始,不斷變化,所有變化的 力量都在積累和爆發。這個秋天的完全和諧、統一、完美平衡,可以說是 無窮無盡。

29
為三極,源頭不竭”。一分
“天一一 地一二 人一三”,這裡應該譯為“從一而生”,意思就是天地人從一

“天二三천이삼 地二三지이삼 人二三인이삼

大三合六대삼합육 生七八九생칠팔구

運三四운삼사 成環五七성환오칠”

這是中經的部分。

"天二三 地二三 人二三",天、地、人在太極之陰陽運動中,是三神之和, 或某三個階段之變。也可以說它具有三數合一的原理。所以應該將它翻譯 為“基於二而生三”。“ ”是太極(太極),在現象界表現為陰陽。“ ”顯示 為“二”。除了陰陽,沒有太極。因為“有”中有“無”,“無”本身變成了“有”。因 此,“無”通過“有”展現了自己。

“大三合六 生七八九”,當作為宇宙“三大”的天、地、人中最偉大、至高無上 的生命,天地父母和他們的子孫人類,合而為一時,它將成為"大三合六" 。

"生七八九"是在這個"六"的基礎上,再加上天一、地二、人三,形成了"七

八九"。我們還要從人的內心世界的問題來看待這七八九。

七是指人的臉上有七竅。包括有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和一張嘴 巴。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臉上戴著七顆星。在印度,據說人有七個脈輪。

八是指在人類修煉成仙之前,有一種八葉的東西在人體內暗暗綻放。八又 象徵著神仙(中國有八仙)、生命和不朽,所以《易經》有八卦。

九有很多說法,比如“至高無上的數字”和“皇帝的數字”(九五之尊)。我們全

身有 9 個洞。"自觀九孔常漏不淨" (《蓮華經》卷第八上)

30

“運三四 成環五七”,宇宙的運行是‘三’和‘四’。"成環"是指這個循環,是5和7 的組成原理。這叫做“萬物皆依三四而行;一切都在五和七之下流通,這就 是所謂"皇極" 。

“ 玅衍일묘연 萬往萬來만왕만래 用變不動本용변부동본

本心本太陽본심본태양 昻明앙명

這是下經的部分。

“ 一玅衍 萬往萬來 用變不動本”, "一"神秘的繼續膨脹。這就像春天和夏天

的相極的運動,一場屬於孕育和成長的運動。這個宇宙的"一太極水"在生長、

孕育萬物,並進行相極的生長運動。 “萬往萬來”指的是一個無盡的循環, 宇宙運行的方式是變化的。宇宙現在的秩序,過去的秩序都會改變,並且

建立一個和平的新秩序,這裡面其實包含著三神上帝(삼신상제님)傳來

了的故事。當達到極限時,突然發生爆炸,並發生變化,"用變不動本"。宇 宙秩序的某個拐點到來,新的秩序誕生。

“本心本太陽 昻明”,“本心”的意思是宇宙之根本是心,而這裡的“太陽”,在 作用上指的是純陽,但也指物理上的太陽。人類的心就像太陽,因為它象 徵無限的明亮。

“人中天地一”,意思是人類貫穿天地之心。人類成為“終極者”,終極存在。

這種終極的存在就是" " 。

31
人中天地一인중천지일 一終無終一일종무종일”
“一終無終一”," 一 "是終結," 一 "終結於"無"。一個是結束或結束於無的那

個。是一個沒有盡頭或結束的。並且如果

你以太一結束,那麼太一就是在

無限中實現的。由於人類是這片天地的主人,所以被稱為

宙的主宰,與神平等,而非受造物。

“太一”。人類是宇

如果將整部《天符經》以兩句話來歸納,就是從“一”來,又回到“一”。這是所 有宗教的結論。

參考自: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4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6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88

https://m.cafe.daum.net/chunbooi/eOCI/520?listURI=%2Fchunbooi%2FeOCI

32

5 - 《天符經》的最初面貎

在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教育,以前沒有幼稚園,兒童在未懂事之時已開

始學習背誦,那時候的啟蒙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不過,

儘管名為啟蒙,實際上,要編寫出這樣的教材,恐怕現今的大學教授都未

必能夠勝任。還有,有些內容,甚至知識分子亦經常會被考起,就以其中

為人熟識的《千字文》為例,近代著名學者胡適說過,他從五歲時就唸過「天

地玄黃,宇宙洪荒」兩句話,即使已經當上大學教授十年有多,却仍然無法 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

《千字文》比較特別,因為它並不單只是兒童讀物,還是學習書法不可多得

的教材。當時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中蒐集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並逐 一地教授幼童,以便在認字的同時,還兼且學習王羲之的書法。於是命周 興嗣(470 年─521 年)將一千個不重複的字編為一篇文章,這就是今日的 《千字文》。

除了作為字帖外,它的內容還包羅萬有,包含天文、地理、政治、經濟、 社會、歷史、倫理,修辭上更是句句都引經用典,作者功力之深厚,實在 令人不得不五體投地。事實上,將《千字文》用作大學教材亦綽綽有餘。

由於是一篇韻文,講求工整押韻,所以容易朗朗上口。「天地玄黃, 宇宙 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 陽。」,這八句不少人都聽過,相信其中最為深奧的,應該就是最後一句。

律呂調陽,簡單來說,就是古人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律呂是六律六呂 的簡稱,古時候的人將音程的一個八度分成 12 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由低 至高順序排列,稱每個半音為一律,當中奇數的律都叫作“律”,偶數的律都 叫作“呂”,全部統稱“六律”、“六呂”。傳說在黃帝時由伶倫製樂,以律呂來 調校陰陽。

33

意想不到的是,律呂不只是樂理,還有其他特殊意義。

根據《符都誌》(부도지)的記載,在上古以來,人類是上帝的直系後裔。

麻姑城(마고성)是地球上最高的城堡。它擁護天父,繼承了先天

(선천)。城內四方有四位天人,並授予官階,分別是黃穹氏(황궁씨)、 白巢氏(백소씨)、靑穹氏(청궁씨)和黑巢氏(흑소씨)。穹氏二族的 母親是穹熙氏(궁희씨),巢氏二族的母親是巢熙氏(소희씨)。穹熙氏 和巢熙氏都是麻姑的女兒。

麻姑沒有喜怒之情,所以她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下生下了穹熙和巢熙,穹熙 和巢熙也得到了先天(선천)和後天(후천)的寵愛,沒有結婚就各自生 下了兩個天人和兩個天女。

《符都誌》所主將的說法是,人類的發祥地是天山 也就是現在的喜馬拉

雅高原,即帕米爾高原。 當時在那裏生活的人不是人,而是神,是神的嫡 系子孫。地乳(지유)初次從城中涌出來,穹熙和巢熙將之用來餵養了四

位天人和四位天女。麻姑又要求四位天女掌管呂,另外四位天人被分配去 掌管律。

由於這個律呂被適當地掌握,所有事物都在節奏、秩序和循環中誕生。於 是,在律呂的復活中,海陸分離,隨著水在陸地上流動,天地萬物得到調 校和修正,從中孕育無數生命。在律呂的復活下物質的形狀得到一種共振, 很快聲音與聲音交相融合。麻姑將實達大城(실달대성)拉入大海(천수

天水)領域。實達大城的能量上升並覆蓋水和雲,實達的身體平開,在水 中間創造出一片土地。

陸地與海洋並列,山河一望無際。於是,天海之界變化為陸地,一轉數次, 水界和地界一起翻來覆去,開始了曆數。從此,地水火風互相融合,晝夜

34

生光,四時分明,鳥獸草木都是欣欣向榮,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很多事情。

在探索《道典》(도전)文化的過程中,經常都會聽說麻姑大城是上帝 (상제님)經常提到的至高無上的存在者,從宇宙歷史的角度來看,它便 是源頭。這樣的話,麻姑祖母(마고 할머니)是古今神仙文化的精髓,又 是宇宙音樂的原主角。這是律呂的音樂。它將唵(Om)後來和吽(Hung)

兩個音合併了。踏入桓國(환국)時代中期,出現了‘嗡’(Hum)字。在印 度療愈音樂中,經常都會使用這個嗡音。

美國最著名的印度裔醫生 Deepak Chopra(1946-) 是最受美國人敬重的 人物之一。他在一個名為“量子治療”的講座中提及到,早於 30 多年以前就

有英國的醫生用這個嗡的聲音對準癌細胞發射,癌細胞就被炸開了。這個 嗡音是宇宙中最深奧的生命之源的聲音,是和諧之音,是永恆的道聲 (도성)。這一點也可以用律呂來解釋。有一句俗語叫做“律動呂靜”

(율동여정)。當萬物有生命、運動和舞蹈時,就被稱為

律動(율동)。

相反,沉睡,安靜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像已安息一樣地休息,是一段呂 靜(여정)。律為陽,呂為陰。

兩萬多年前,麻姑祖母帶來了宇宙起源的聲音八呂(팔려)。然而,在桓 國時代中期,第 4 代朱于襄(주우양)桓 因(환인)帶來了八律(팔율) 的中心聲音。Om 和 Hung 是宇宙聖靈的水和火。

據說,龍主管宇宙之水,鳳凰主管宇宙之火。龍和鳯是指掌管天地水火的 自然界之神靈。這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被視為迷信。於是,西方流傳出一 個神話,說龍是惡魔的象徵,被長矛刺死。由於創造了游牧文化的羌族部 落西進,推翻了西羅馬帝國以及中東,還推翻了俄羅斯的舊邊界。因為他

們當時死得那麼慘,所以西方人才塑造

35

了這樣一個神話。

如果深入研究《天符經》(천부경)的話,就會發現,原來經文不是有 81 個字的。它的原型是現時普遍見到的「一始無始一 ,析三極,無盡本」的 11

個字,是麻姑三神的原作,它具有正阿爾法(plus alpha)。麻姑文化專家 黃惠淑(譯音)(황혜숙)博士認為,正阿爾法是宇宙的原聲,是和諧音

'옴唵' (Om)。

Om 是神自己,神的聲音,神的生命。當我們發出“嗡~”這樣的聲音時,身

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會振動。這就是與宇宙合一,成為神仙。這是麻姑祖母 的教導。

參考自: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648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670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beh indname&logNo=220628990068

36

6 - 甲骨文《天符經》已經出土

考古學界認為,甲骨文的存在時間大約為 3200 多年前,它的年代被確定為

從商晚期武丁在位開始(約公元前 1250 至公元前 1200 年),一直延續到

春秋時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公元前 403 年) 。雖然年代非

常久遠,但其發展經已相當成熟,具備了書法中的三大個要素:用筆、結 字、章法。以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看,它已是發展到了具有較嚴密系統

的文字了。此外,還體現了漢字的“六書”原則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轉註和假借,由此足以證當時的文化水平是相當高的。

因為是鐫刻和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之上,因此被冠以甲骨文之名,它是一種

殷商時流傳之書跡。《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 禮。」,在殷商時期,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 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並且 在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在甲骨上。但到了商朝滅亡之後,占卜在周代已逐 漸絕跡,故此其文字也逐漸漸被人遺忘。

儘管甲骨文的出現已是很早的事,但一直都沒有被人注意,直到清光緒二 十五年(1899 年),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 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所在地,那時才開始知道有甲骨文這回事。在此之 前,最初是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當時村民只將之當作能醫百 病的藥材“龍骨”來使用,把許多刻着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毁滅了無 數寳貴文物。

絕大部分的甲骨文是在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發現,殷墟是著名的殷商 時代遺址,範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莊、侯家莊等地。所

以亦被稱為“殷墟文字”。由於內容大部分是王室占卜之辭,故此又叫做“卜 辭”,或“貞卜文字”。這類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所以又稱“契文”、

37

或“殷契”等。

以下這篇報告發表於公元 2020 年 3 月 4,引用韓聯社報導"白頭山甲骨文

《天符經》發掘出土記事"(백두산발 갑골문 천부경 출토기사):

「朝鮮王朝 4353(公元 2020 年)02 月 28 日。朝鮮中央電視台報導說,在

白頭山長君峰山頂發現了一塊刻有大倧教《天符經》的大理石和三角形玉石。

媒體報導了金日成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光熙(譯音)(리광희)博士和該大 學國語系教授李東潤(譯音)(리동윤)博士的證詞。

李光熙教授說,前段時間,朝鮮人民軍第 216 師人民安全廳士兵接到通知,

在白頭山長君峰山頂作業時,發現了一件上面有文字的文物,並一起去現 場挖掘。

研究結果表明,《天符經》大理石中的三角形藍色玉石埋藏於 1930 年代,

當時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白頭山上祈禱著一位拯救韓國人民的聖人出現。

他補充說,白頭山是韓國人民的聖地,人們一直不斷地崇拜白頭山。」

(http://www.koreahiti.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003)

以下根據樸大鐘(譯音)(박대종)的論文《韓國出土甲骨文研究》

(한국에서 발견된 갑골문자에 관한 연구):

「《天符經》起源於被譽為朝鮮民族最古老國家的桓國,口口相傳。最早被新 羅記載為鹿圖文(녹도문),後來,新羅的崔致遠(최치원)在一塊舊石 碑上題寫了《新誌》(신지)時發現了一份用篆字寫的古刻本,再次將其製 成帖,並將其公諸於世。《天符經》一直流傳到高麗末期,但在尊崇儒學的 朝鮮時代(1392 年 1910 年)被埋葬了。1916 年,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大倧教的桂延壽(계연수)在山的石壁上找到了它。

38

雖然甲骨文最早於1899年在中國大陸被發現,但就連寫出古代最優秀的文 字學著作《說文解字》的後漢(公元25-220年)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

家許愼也不知道有甲骨文這回事。然而,在高麗末期(1231年-1392年)

忠臣農隱(농은)閔安富(민안부)的遺物中發現的《天符經》內文中,有

許多與殷虛甲骨文相同的文字被發現。大約 650 年前的閔安富絶無可能根 據於1899年在中國殷墟發現的甲骨文來創作《天符經》。

此外,在中國大陸,許多尚未發現或已經發現的未破譯甲骨文已在《農隱遺 集》(농은유집)的《天符經文》中找到並得到證實。

農隱 閔安富是與牧隱(목은)李穡(이색)、圃隱(포은)鄭夢周

(정몽주)、陶隱(도은) 李崇仁(이숭인)、冶隱(야은) 吉

再 (길재)、樹隱(수은) 金冲漢(김충한)一起被稱為六隱的忠臣。他

因未能履行高麗官員的職責而前往杜門同(두문동)的 72 個高麗忠臣府之

一。這告訴我們,閔安富也分享了《天符經》。

也就是說,在 72 個高麗忠臣府中,有好幾本《天符經》被抄錄並保存下來。 2000 年初,閔安富的後代閔洪圭(釋音)(민홍규)先生拜訪宋鎬洙 (송호수)博士後,將最近發現的《天符經》向大眾公開。」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5)

目前已知的《天符經》有以下五種:

一、雲樵(운초) 桂延壽(계연수)發現的妙香山(묘향산)石壁抄本

二、收錄於李陌(이맥)的《太白逸史》(태백일사)中的太白逸史本 (태백일사본)

三、出自崔文昌(최문창)全集的孤雲(고운) 崔致遠(최치원)的歷史

複製品

四、蘆沙奇正鎭的蘆沙傳(노사전) 篆碑文本(전비문본)

39

五、農隱本(농은본)

農隱本的真偽存在爭議,但它被認為內容是比其他版本最接近原作的《天符 經》,農隱本就是上文所講的農隱 閔安富的遺物。

既然文字與歷史密不可分,甲骨文《天符經》的發現,具有創發性的意義, 即所謂漢字的起源不在於以華夏為代表的中國人,而在於以東夷為代表的 朝鮮人。同時證明《天符經》不是現代的偽造品,而是千百年來作為朝鮮民 族精神中心的真實經文。通過證明檀君和桓雄的存在,不僅要改寫韓國的 民族歷史,還要改寫人類文明的歷史。

由於閔安富先生是高麗後期的人,所以雖然原文是抄寫高麗後期的,但《天 符經》本身所用的殷文已暗示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歷史。然而,關於與殷

文《天符經》成對的殷文《三一神誥》(삼일신고),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證據,

這就是渤海文王所著的《三一神誥奉藏記》(삼일신고봉장기)。

《後朝鮮紀》(후조선기)記載:「箕子請一土山人王受兢修剪一棵白樺樹 (박달나무),用殷文寫下《三一神誥》並閱讀」。因此,《三一神誥》原有

兩份,一份石本,一份檀木本。世間相傳石本保存於扶餘國庫中,檀木本 由魏氏(위씨)保存,但據說都在戰爭中丟失了……現在,這種板本是從高 句麗中翻譯出來並流傳下來的。

由於來自《三一神誥奉藏記》,因此,根據上述證據,《農隱遺集 天符經文》

(농은유집 천부경문)是箕子邀請和指導扶餘法律學者既後世一流書法是

家王受兢與《三一神誥》一同以殷文(殷墟甲骨文)準確臨摹,至少 600 年 前書寫的原稿的副本。據推算,王受兢寫它的年代大約在距今 3100 年前。

加上箕子之前的《天符經》,換句話說,考慮到檀君和桓雄時代的《天符經》, 不言而喻,《天符經》本身的歷史遠不止於此。

40

根據顧頡剛(1893年5月8日 1980年12月25日)等中國近代史學家合著的 《古史辯》說:「東夷與殷人同族,其神話亦同源」,有學者主張,在韓國發 現了比殷墟甲骨文更準確、更古老的文字的殷文,中國學術界會尷尬,但

最終,不能再否認東方文字的創造和起源是在中國25史上以年曆為代表的 韓國人民云云。

參考自:

http://www.koreahiti.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000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hn?blogId=ghs9317&logNo=140191000

775

http://www.koreahiti.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003

https://woollimmadang.tistory.com/4064681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5

41

7 - 在《天符經》裏展現的東夷文明(上)

中華民族向來以華夏自居,對於其他非我族類,向來都會冠以夷狄的稱號。

何謂夷狄?此用語散見於為數眾多的文獻中,可謂比比皆是。《論語·八佾》: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蘇軾:「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之也,譬 如禽獸然」;《公羊傳·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唐太宗李 世民:「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夷狄一詞,等同茹毛飲血,未開化之野蠻人,一提

到種族歧視,中國人可以當之無愧地自稱老祖宗。到了近代,當遇見別人 做着同樣的事情時,竟然會覺得有問題......

一個"夷"字,不是指一個民族,而是一個統稱,可以再細分,分別是東夷、 南蠻、北狄和西戎,合稱四夷。《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 北曰狄」;《尚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孟子梁惠王》:「蒞中 國而撫四夷也」。

東夷在周朝時期主要指山東膠東和膠西外族,即是今日的山東、江蘇、安 徽等部分地區。姜太公的齊國在早期的擴張領土時,主要就是去占領和融 合東夷的部落。到了春秋戰國之後,日本和朝鮮也被納入為東夷。

西戎在西周時期長期是王室的心腹大患,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對西方少數民 族的統稱。但在秦國數代國君的努力下,西戎地區的多個國家都被納入到 秦國的統治下,並逐漸和華夏民族融為一體。

南蠻在不同時代有不同意思,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指楚國,當楚國被秦國滅

亡之後,關於南方未開化的地區則被稱呼為「百越」。在南宋末年到明朝末

年,南蠻一詞反過來變成了蒙古人與滿族人對於退守在南方的漢人的貶稱。

42

北狄在春秋戰國時期,對中原的晉國、衛國、燕國等國家形成了威脅,到 了戰國時期,趙國不僅吞併了中山國等北狄建立的國家,並對其他北狄民 族征伐,擴大了趙國的領土。狄與戎在戰國中葉以前,往往仍是混淆不稱, 春秋中期以後,狄與戎在地域上有明顯的不同,但後來同時都成了漢人。

無論是夷、戎、蠻、狄,一律合稱四夷,並且都已成為華夏的一部分。一

個夷字,就可以包含所有其他外族。

根據《後漢書·東夷傳》的說法:「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 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這九種夷都可以在古本《竹書紀年》關於 夏朝與東方諸夷關係的記載中找到。實際上,“九”只代表其數目多,並不是 一個實數,所以不必拘泥於是否有九種。

在《論語正義》中,九夷的表現為:玄菟、樂浪、高麗、滿飾、鳧臾、素家、 東屠、倭人、天鄙。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通用術語,被理解為與東夷的不同的表達方式有:嵎 夷、和夷、島夷、淮夷、徐夷、邾夷、介夷、莒夷、杞夷、萊夷、郥夷、 黎夷、串夷等等。

在忠州的高句麗碑上,可以發現高句麗興盛的時候,新羅就叫東夷;在《朝 鮮王朝實錄》中,亦可發現有稱日本為東夷的記載;即使在日本,曾經是日 本首都圈的關西,它被用作貶詞來指一個欠發達關東地區;即使在關東, 阿伊努人也被鄙視為蝦夷。換話說,東夷這個名字是表現自信時,用來表 示對對方鄙視才會用的詞。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夷的解釋是:「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各本 作平也,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東夷是指擅長射箭的民族。夷字被理解

43

為一把大弓。

但是,隨著近來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成果的積累,結果人們發現夷其實並非 大和弓的組合。原來是人和尸的組合。當時這兩個組成的部分都有一個人

的意思,這個字的本意其實只是一個人而已。夷原指山東、安徽兩省的移 民。東夷逐漸擴展為一個普通名詞,泛指代東方的外國民族。

中國思想家伯楊先生稱中國民族文化為“醬缸文化”。再好吃再好吃的東西放 進這個缸裏都會變成醬。變化的核心是語言和文字,他們忘記了自己原來

的語言和文字,只寫了漢族的語言和文字。這種向漢族的轉變,叫做"華化" 。

古代有漢人,卻沒有中國這個國家。夏、商、周,乃至秦、漢,都是由夷 狄創立的。北魏是鮮卑建立的,清朝也是東夷的一個支系女真建立的。然

而,奇怪的是,在自己進入醬缸之後,已經華化了。稱這些人為中國人,

稱那裏為中國。就這樣,中國人的數量增加了,一個叫中國的國家誕生並 發展起來了。客家人被稱為純正漢族。孫文、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都 是客家人。他們抓住了一個千載一遇的機會,用武力摧

清朝,建立了今天的中國。

毀了東夷人建立的

《論語·子罕篇》第十四章:「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原是中國商朝諸侯國宋國王微子的後裔,如果按照他的血統,他是一 個正統的東夷人。但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導是什麼?這就是仁的思想,這就

是儒家的精髓。這種人道主義思想來自東方的桓國(환국)-倍達(배달)

-朝鮮(조선)。孔子自己稱他的思想和學術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 於我老彭。”(《論語 述而》),意思是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隨意

創作,相信並愛好古代的事物。古代的事物據說是指早期的倍達與古代朝 鮮東夷人的禮樂文化。

44

有學者認為儒家思想來自桓國,桓國是人類最早的國家和原始文明,一言 以蔽之,是黃金時代。當時,在古代文化中,理想的人的形像是光明正大 的人。人們都渴望活著時能夠直接體驗宇宙大光明,並將此視為人生最重

要的價值。這樣,一個管治人民並帶領人民走向光明生活的領導者就被稱

為“仁”,這就是當時的統治者都會被稱為桓仁的原因。後來,在從檀國文明 分裂出來的蘇美爾文明中,最高領袖被稱為“In”,與韓文的"仁"(인)同音。

東夷的版圖遠遠大於今日的朝鮮半島,只是那裏的人却能夠最完整地保存

東夷文明而已。

古代居住在東北亞的部落名稱實在太多,使用阿爾泰語的民族是夷族,廣

泛居住在中原東北部的夷族是東夷族。東夷族即東仁族,他們古代在東北 亞建立的文明,統稱為“東夷文明”。它也被稱為“遼河文明”。

中國學者把中國現在的疆界看成一個大醬缸,把其中的一切文明統稱為“中 華文明”。這是一個可怕的陰謀,朝鮮民族古老的歷史已經在醬缸裡了。首

先,他們認為需要一個術語來對此做出回應,中華文明既然只是東夷文明

的支流,因此就需要讓東夷文明成為東北亞的母文明。

《桓檀古記》(환단고기)不是神話,也不是故事書,而是一部記載著東夷 人遠古歷史的史書。這是在高麗、新羅和朝鮮時代由 5 個人撰寫的 5 本書。

包括《三聖記》(삼성기)上卷和下卷、《檀君世記》(단군세기)、《北夫 餘記》(북부여기)、《太白逸史》(태백일사)合稱為《桓檀古記》。

在《桓檀古記》中的《檀君世記》中記載:「戊辰五十年 五星聚婁」,天文學家 已經證明這個記錄是真實的。事實上,公元前 1734 年 7 月 13 日日落後不

久,金星、木星、土星、火星,甚至新月都出現在天空中。

45

另外,在《桓檀古記》的《高句麗本記》(고구려본기)中,「淵蓋蘇文 (연개소문)(594年 ~ 666年 陰曆 5月)的父親是太祖(태조),祖父是 子游(자유),曾祖父是廣(광)」。這個名字是在《三國史記》(삼국사기) 和《三國遺事》(삼국유사)中都沒有出現過的記載。於1923年在中國洛陽

出土的淵男生(연남생)(634年~679年)(淵蓋蘇文之子)墓誌銘中, “子游”這個名字的發現證實了《桓檀古記》記載的果然是事實。

參考自: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2

https://m.blog.naver.com/10sunmusa/221799367861

https://www.sciencetimes.co.kr/news/%EB%8F%99%EC%9D%B4%EC%A1% B1%EB%8F%84-

%EC%A4%91%EA%B5%AD%EC%9D%B8%EC%9D%B4%EB%8B%A4/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cbh 2470&logNo=222123051659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5 687

46
待續

8 - 在《天符經》裏展現的東夷文明(中)

上文提及到東夷文明亦同時被稱為“遼河文明”,對於中國來說,實在難以接 受有一個比黃河文明還要早出現的遼河文明,也就是說,無法接受東夷這 個原本還不如華夏的蠻夷部落,竟然可以變成了一個文明程度比華夏民族 還要先進的群體。這種心態,就像近代洋務運動時,我等炎黃子孫竟然要 向蕃邦蠻夷討教那些奇技淫巧一樣,成何體統?

有學者認為,黃河文明已經降格為遼河文明的支流或旁系文明。

過去,中國至少認為北方民族並非中國人,認為他們敵視中國,因此不承 認他們的歷史是自己的。在《三國志》第 47 卷,吳,孫權任命東川王為匈 奴國王單于。在這裡,單于是"撐犁孤塗單于"(Tengrigodo Seonwu)的縮 寫, "撐犁"是'Tengli'的音譯,在土耳其蒙古語中是"天空"的意思,"孤塗"

(godo)的意思是兒子,而單于相當於中國的皇帝(天子)。為抵禦匈奴 的入侵,中國的秦始皇從甘肅省南部的陽關和玉門關向北延伸,沿黃河大 彎北側向東修建了長城,直至山海關。 由此可見,中國人自己只承認長城 以南為中國。

然而,直到匈奴這個名字出現在中國歷史上,它主要是“東夷(東胡)”居住 的地方,並被介紹為朝鮮民族(韓民族)起源定居的地區。紅山文化與東 夷的關係很早就有人提出,東夷(東胡)所在的紅山文化區已經存在了很 長時間,以至發現遼寧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舊左洞於 15 萬年前於舊石器時 代就有人居住。

朝陽(舊稱營州)位於遼寧西部,是發現大量紅山文化遺蹟的地方。這裡

的礦產資源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黃金產量全國第一,錳礦產量居東北 地區第一。矽石、石灰石。它還以優質的高嶺土而聞名。無論如何,因為

47

東夷居住的凌源牛河粱紅山文明的原故,中國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到1500年。今天的中國賦予這些地區中華文明的“史前聖地”稱號。

從 1981 年開始,到 1983 年至 1985 年進行了重大發掘,令中國吃驚的發 掘仍在繼續。與附近的其他地區不同,這裡被茂密的松樹環繞,在一個祭 壇發現了女神墓(神殿),是一個石丘,類似埃及的金字塔,以及一座被

城堡和石頭砌成的正方形廣場包圍的城市。這些文物通過放射性碳測年法

可追溯到 4000 至 3000 年前,隨後是公元前 2200 年之前發展起來的北部

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以及公元前 1500 年左右的夏家店上層文化,

據說明,朝陽城的魏營子文化出現於公元前 14 世紀。

然而,韓國學者關注的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因為它們是 繼承洪山文化的後續文化,也是他們認為與檀君朝鮮有密切聯繫的地方。

據推測是起源於該地區。根據這些遺址,中國學者承認該地區存在一個古 代國家(中國人稱其為“神秘王國”或女王王國),並將其追溯到 5500 年前。

簡單來說,就是從公元前 3500 年左右開始,凌源牛河粱紅山地區就有一 個國家。

儘管將檀君朝鮮的開端時間定為公元前 2333 年也存在問題,但是,在一直

被指定為檀君朝鮮基地的地區,甚至發現有比檀君朝鮮早約 1000 年的於公

元前 3500 至 3000 年凌源牛河粱紅山遺跡,很多人都對它與它有關的解釋

感到困惑。

中國學者將在牛河粱發現的這些祭壇遺跡視為“天圓地方”理念的原始形態視

為北京天壇的原始結構。此外,中國在祭壇遺址的告示牌上解釋說,它是 5500 年前具備國家條件的牛河粱紅山文化遺址。

位於牛河粱北面的山頂上,有規模頗大的女神墓,女神墓保存得比較完好。

48

令學者驚奇的是,還有朱白三色幾何圖案壁畫。這意味著這座建築具有宗 廟的特徵,祭祀祖先的宗教儀式在這裡舉行,即使是在這個時候仍是史前 時代。半地穴式部分積累的遺物中,有人像,有獸像,還有陶器。

牛河粱女神墓中出土了兩條泥製的龍。其中一隻發現於正室,前唇尖上翹, 雙足有四爪,推測為熊狀龍。因為紅山文化中的熊習俗,與朝鮮民族有直

接關係,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補充說,有一種解釋認為,供奉在牛河

粱女神墓中的女神可能是誕生檀君的熊女的祖先,因為紅山文化區自古以 來就被稱為朝鮮族的故鄉,也是檀君神話的舞台。

女神像不僅僅出現在女神墓中。大雕像出土於女神墓,小雕像出土於東山

水西水泉、牛河粱等遺跡中,中雕像出土於道山水盆地。學者們認為,在 古代社會,女神像徵著生育和豐收,所以祭祀女神的想法只有在有祭拜已 經相當成熟的祖先的儀式時才會出現。所以,在中國和其他文明古國一樣 都是認為有女神崇拜,但一直困擾著學者們的,就是一直沒有找到可以證 明這一點的文物。或許,塑造等身女神像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母系社會母權 制度有關。

更有學者認為,女神墓內出土的七個人物均為女性,證明紅山文化是崇拜

多神。這意味著當時的社會結構非常複雜,以女性為主導,這就是推測當 時存在“女王”的原因。

另外,在女神墓中出土的小雕像中,最重要的是一尊用粘土燒成人大小的 女神像,震驚了世界。這個雕像是偶然發現的。中國的王巍寫道,女神像

的臉具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特徵,黃圭鎬寫道,除了鼻腰不佳外,臉與我們

的臉很相似,而且有蒙古族的特徵。還寫道,這類似於今天華北人的臉型。

中國的考古學家將蒙古面女神像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強

49

調它是紅山人的女性祖先,即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認為它是中國古代

傳說中的女媧。但是,牛河粱紅山遺址出土的被中國人稱為祖先的塑造等

身女神像,似乎是朝鮮人的祖先,所以歷史學家林昌淑(임창숙)建議將

其命名為

待續

參考自: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2

https://m.blog.naver.com/10sunmusa/221799367861

https://www.sciencetimes.co.kr/news/%EB%8F%99%EC%9D%B4%EC%A1% B1%EB%8F%84-

%EC%A4%91%EA%B5%AD%EC%9D%B8%EC%9D%B4%EB%8B%A4/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cbh 2470&logNo=222123051659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5 687

https://www.sciencetimes.co.kr/news/%EB%8F%99%EB%B0%A9%EC%9D% 98-%EB%B9%84%EB%84%88%EC%8A%A4-

%EB%B0%9C%EA%B2%AC/?cat=30

50
《符都誌》(부도지)中收錄的"麻姑祖母"(마고할머니)。

9 - 在《天符經》裏展現的東夷文明(下)

之前說到凌源牛河粱紅山遺跡存在於公元前 3500 至 3000 年,但是,中國

却將之定義為自己歷史一部分。這種做法,與東北工程的方針如出一轍。

東北工程的全稱是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這是中國於 2002 年

開始進行的一項歷史研究項目,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東北三省聯合主辦,

是一項為時 5 年的計劃。工程的課題包括三大系列:研究類、翻譯類和檔

案資料類。研究內容主要圍繞古代中國疆域理論、東北地方史和民族史、

古朝鮮、高句麗和渤海國、中朝關係史等。

事實上,中國親眼目睹了由像他們這樣的盟友組成的蘇聯在 1991 年分裂成

俄羅斯和 15 個大大小小的共和國。中國人看到這件事,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他們不希望會變成那樣,並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它。

儘管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仍擁有蘇聯約 75% 的領土,因此俄羅斯的廣闊

領土仍然完好無損。中國的情況是,漢族約佔中國總人口的 92%,而少數

民族只佔 8%。可是,佔總人口 92%的漢族只佔據了 36%的領土。佔中國

總人口 8%的 55 個少數民族,佔據了中國 64%的土地。嘗試想像一下,如

果 55 個少數民族離開中國獨立出來,會有甚麼後果?

明白到這些背景,就不難了解到為何會有所謂東北工程出現。

韓國人認為東北工程是一個現代歷史歪曲計劃,旨在將一切統一到中國。

中國人在接受所有中國的歷史都是來自東夷人的事實後,他們就不得不將

之據為己有,因為他們經常錯誤地將自己當成世界之中心。

51

在這些狼子野心的陰謀面前,為要正確認識事實,桓因(환인)、桓雄

(환웅)、熊女(웅녀)、蚩尤(치우)和檀君王儉(단군왕검)必須被

視為東夷人的歷史人物。以及需要找到桓國(환국),倍達國(배달국), 檀君朝鮮(단군조선)的首都。它的位置是赤峰和凌源附近,它們位於遼

河和大陵河的上游。在最近發掘的遺跡中,有很多桓國時代和倍達國時代 的遺物。

桓國和倍達國是代表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國家。桓因不僅是神話中的神,還 是建造桓國的歷史人物。換言之,他是形成石器時代國家的統治者,可以 看作是東夷人的精神祖先。

特別是在倍達國初期,是母系社會,並且歷史告訴我們,當時 熊女有統治

權,她是歷史上東夷人的母親。證明這一事實的文物已在牛河梁女神墓遺 址中出土。因此,這一地區最近以“紅山文化”為名而備受矚目。這裡是桓雄 和熊女的巢穴神市(신시),還有檀君王儉繼承倍達國文化建立朝鮮的地 方阿斯達(아사달),也被認為是在這一帶。

除了正確認識上述歷史以外,還需要深入研究《天符經》(천부경)。

2000 年初,農隱本(농은본)的《天符經》 突然出現在世人面前。2002 年, 語言學家朴大鐘(박대종)在題為“韓國發現的甲骨文研究”(한국에서

발견된 갑골문자에 관한 연구)的論文中揭示了《天符經》的真正價值。

(詳情請參閱之前文章"甲骨文《天符經》已經出土")

首先,農隱本的內容是從在天地間建立一個巨大的秩序開始的。其次,它 是描寫東夷民族遠古歷史的史詩。還有,它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讀, 比如東夷文明的根本思想。

在農隱本 81 個字的極其簡潔的詩中,包含道家的自然主義思想,指的是陰

52

陽五行的循環秩序;儒家的天命思想認為人性本善,是上天所賦與;還有

佛家的空性,生滅一如的觀念,就如同密碼一樣凝結成數字。而且與基督 教《聖經》第一章“創世記”的內容相差不大。它確實是一首東夷人用靈魂唱 出的歌,更是一首史詩。

在《天符經》揭開的宇宙數學的秘密中,3 和 7 被確定為構成人類靈魂(soul)

和精神(spirit)的天地生命法則。蘇美爾文明中有許多強調這兩個數字的 痕跡。

與數 3 有關的例子甚為明顯,我們可以從基督教的記載中確認三位一體文 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文化是其源頭,舊約記載亞伯拉罕的原配妻

子撒拉遇見三位一體的神和誕下了孩子,以色列的文明由此開始。當一個 神現身於現象界時,就顯現為三位神,而三位神實際上扮演著天、地、人

的角色。這樣具現出來的三位神明,並不是彼此分離,而是處於一種統一 的關係之中。

關於數字 7,若然仔細觀察祭壇的結構,便會發現祭壇有七個台階。此外, 眾所周知,有七位主神舉行祭祖儀式。著名的巴比倫宮殿的空中花園也有 七層。蘇美爾文明的七神理念對應東方七星的傳統思想。還有,如果走到 華盛頓的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印第安人博物館看一看,

展出的是一位美洲原住民酋長的服裝,上面的羽毛正是 77 根。

此外,雅各有 12 個兒子,組成 12 個部落,這讓人聯想到比他早得多的在 流傳下來的 《桓檀古記》(환단고기)中記載桓國 12 個文明國家。

金字塔是蘇美爾文明的代表遺蹟之一,被視為金字塔文化的原型。這是天

祭文化的遺產,自 9000 年前以來,人們就已經開始祭祀上天和神。這些 文化都是源自《天符經》。

53

道教的原型,至今還伴隨著民間信仰,是從東方傳到中國的。司馬遷的《史 記》中記載,秦始皇曾多次大舉征伐,尋找神仙居住的地方。這次考察的目 的地是朝鮮半島。濟州島也有與這次探索有關的歷史遺跡。這是確認道教

原型神仙術起源於韓國的直接證據。

創立儒家的孔子,也曾嚮往東夷之地,即朝鮮半島,作為君子的居所,這

是《論語》中記載的史實。

韓國古代文明起源於亞洲大陸中心的桓國,從倍達國到檀君朝鮮,經歷了

7000多年繁榮。檀君朝鮮自公元前2333年建國以來持續了2047年,逐漸失 去了權力,最終國脈傳給了一個名叫解慕漱(해모수)的人創立的北扶餘。

北扶餘雖然繼承了國脈,但並沒有繼承檀君朝鮮的全境。從此,韓民族的 活動舞台逐漸從大陸向東遷移,往朝鮮半島方向逐漸減弱。與此同時,北 扶餘在滿洲定居,樂浪、南三韓、沃沮、東濊等諸國在朝鮮半島興起。在 韓國歷史上,這被稱為列國時代。

在日治時期,真正歷史被扭曲了,雖然擺脫殖民已近 80 年,但韓國學院派

歷史學家却繼承了這種扭曲的歷史意識,並繼續在韓國社會中使用,並教 給子孫後代。因為他們是建制的既得利益者,一旦他們承認他們一直在談

論的歷史是錯誤時,他們就失去了他們所佔據的地位和既得利益。他們撰

寫的小學、初中、高中課本就會一夜之間變成癈紙。義與利,究竟如何取 捨?

教育,就是一盤生意。

參考自: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2

54

https://m.blog.naver.com/10sunmusa/221799367861

https://www.sciencetimes.co.kr/news/%EB%8F%99%EC%9D%B4%EC%A1% B1%EB%8F%84-

%EC%A4%91%EA%B5%AD%EC%9D%B8%EC%9D%B4%EB%8B%A4/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cbh 2470&logNo=222123051659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5 687

https://skysoo1111.tistory.com/92

55

10- 關於麻姑三神的考古發現

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不算第一大教,但是,在受到智識分子關注而然,

說它是首屈一指也不為過。在學者眼中,它不是一個建基於信心的宗教,

甚至有人主張它根本不是一個宗教。所以,可以說,作為這個宗教的創立

者釋迦牟尼,在人類思想的影響方面,遠遠超越任何一位大哲學家。

雖然無可否認佛教是由釋迦牟尼本人所創立,可是,在自稱佛教徒的群體

中,佛陀並不是最多人崇拜的對象,真正擁有最多信眾的人物叫做觀世音

菩薩,其次便是阿彌陀佛,因此俗諺有云:「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

人人都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就是一位婦人,至少,在寺院中看到的,全 部是這樣。其實,這只不個是這位神袛的其中一種化身而已,女相觀音造 像約始於南北朝,盛行於唐代以後,觀音只是其比較通俗的稱呼,祂的真

正名字是 Avalokitasvara,漢語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或「阿縛盧枳低 濕伐邏」,意思就是「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或「觀察自在」。據《悲華經》 的記載,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祂有一千個兒子,長子

名「不眴」,

祂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所以,正式來說,觀音是一位男 士。按照《法華經》卷七〈普門品〉的說法,觀音由普現色身三昧示現之三十 三種變化身,現時大眾所見的女身便其中一個化身。由於忌諱唐太宗李世 民的名字,所以去掉"世"字。

實際上,就算祂以男相顯現,亦只不過是一種化身而已,於是,嚴格來說, 菩薩並不局限於任何性別。

耶教出現於父系社會,上帝的形象順理成章成是一位父親,不但如此,甚

至連地球上出現的第一個人都是男人,大家當然知道他名叫亞當,是天父 耶和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所創造的第一個人。神自己的形象自然就是男性。

56

《聖經》的記載是:「神創造亞當後看他一人獨居不好,想為他造一個配偶幫

助他,於是用他的肋骨造了女人(創世紀2:18-23)。」即是說,女性比男 性較晚出現。

上帝是男人,與觀音是女人,兩件事之間有沒有可比性?

先前的篇章已經介紹過麻姑文化,人類是麻姑的子孫,因為墮落了,分散

到四面八方,建立不同的文明。麻姑不是一個普通人,地位相當於耶教的

天父耶和華,西方相信上帝三位一體,不謀而合地,古時韓民族亦崇拜麻 姑三神。麻姑又被人們尊稱做麻姑祖母(마고 할머니),她

的形象是一位

穿麻布的老太婆,因而得名。所謂三神,就是麻姑祖母與及其兩位女兒穹

熙氏(궁희씨)和巢熙氏(소희씨),三位神靈象徵天、地、人,合稱麻 姑三神,三位女性是人類始祖,由於是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之下生育下一代, 所以在太初是不存在男性的,到了後來,穹巢二氏誕下天人,才開始有男 性的出現。

這樣的神學與世界主流宗教大異其趣,以常識推論,大概麻姑文化出現的 時代是一個母系社會,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歷史。況且,麻姑文化早 期都是口傳形式世代流傳。究竟已經沒落的遠古文明是不是真的屬於母系

社會,是不是早已有非常發逹的文明,現在的研究仍然在探索階段。

據說麻姑三祖母為王的時代對應於公元前 70379 年至公元前 7197 年的 63182 年的麻姑城時期。根據記載,祂是統治帕米爾高原的國王,被居住 在麻姑城(마고성)的後代尊為君王和神明。在麻姑城,4 個家族各分支

出 3 個氏族,共 12 個氏族。 黃穹氏(황궁씨)和有因氏(유인씨)等 12 個部落是韓國的 12 個兄弟國。 從公元前 7197 年到公元前 6097 年,在大

約 1000 年的時間裡,帕米爾高原的東部、西部、南部和東北部地區出現 了定居點。事實上,黃山(瑤夏)文明早在公元前 6000 年就已經形成,並

57

且正在出現遺跡。在帕米爾高原東部,大約2000年形成了9個獨立的部落。

朴堤上(박제상)的《符都志》(부도지)記載韓國人的起源為麻姑→穹熙

(궁희)→黃穹(황궁)→有因(유인)→桓因(한인)→桓雄(환웅)→ 壇君王儉(단군왕검)。

朝鮮半島和滿洲是現代人類文明(海文明)的發源地﹐在大約一萬年前﹐

那裏是成為大海之前的西海地區的麻姑文明起源地。西海麻姑文明遷徙到 遼河地區,建立了作為黃河文化之根紅山文明,並在靠近麻姑文明的西南 海域留下了很多支石墓(고인돌)。湖南地區的南部支石墓樣式是將屍體 放入石棺,埋入地下,周圍堆砌石塊,有韓國學者認為,這些草原地區的

紅石木墓文化遺址可以說是與山地對應的全球金字塔文化的原型。

世界支石墓、世界刀劍、世界梳紋陶器的原產地其實就是朝鮮半島西南沿 海地區。因此,湖南地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區。湖南地區以自古與 大海相連的榮山江(영산강)地區為中心,通過開放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繁榮了朝鮮半島的文明。

研究發現,達羅毗荼語(Dravidian)屬蘇美爾語,當中有 80%以上為全羅道方

言。這意味著 Someri(蘇美)族的祖先是來自以韓牛(한우)為代表的農 業地區,並且通過在忠清北道清原郡挖掘水稻種子的考古證明,這意味著

朝鮮半島人民早在 17000 年前就有足夠強的耕種的能力。由於這些蘇美爾 人是記載伊甸園、諾亞和巴別塔故事的主要人物,基督教思想和基督教經

文,伊甸園故事的由來伊甸園將是在圖們江、鴨綠江、松花江、土門江朝 鮮半島的白頭山一帶。

經過基因推算,世界犬類始祖是珍島犬(진돗개)。牠們的故鄉是位於大 韓海峽西南的全羅南道海岸線的珍島,是麻姑文明的中心。這表明古代韓

58

民族帶著狗走遍世界,換句話說,他們在歐亞大陸和美洲建立了一個以朝 鮮半島西南海域為中心的文明,並在那裡留下了壁畫。

人類學家的考古研究證明,蘇美爾人是希臘、羅馬、埃及、希伯來等西方

文明的源頭,也是政治、宗教、教育等方面最民主開放的民族。 這是因為 基因的連通性。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的宗教和歷史始於麻姑,並延續到倍達國(배달국)

時代,國王桓雄(환웅)的小兒子伏羲和小女兒女媧離開東方,將愛與和

平傳播到蘇美爾地區,蘇美爾地區是歷記載中的世界文明的搖籃。

後來,女媧成為耶教中的耶和華上帝。蘇美爾地區的創世記故事混合了公 元前 7197 年之前的麻姑城時代的麻姑歷史和公元前 3400 年前後的女媧大

洪水的歷史。記載混合為一,女媧將麻姑的原形投射到那裏,表現為耶和 華 。

是耶非耶,就唯有留給專家來驗證了,說不相信很容易,但提出有力證據 去推翻某些說法,跟對方舌劍唇槍的話,就非像筆者一般之凡夫俗子力所 能及。

參考自:

https://www.pluskorea.net/16436

https://pluskorea.net/16734

https://pluskorea.net/14558

https://pluskorea.net/16784

59

11 - 從麻姑文化角度看 UFO

每逢提到 UFO,人們便會聯想到科幻電影、小說、花邊新聞等範疇,絶少

會有人將這個話題與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之類嚴肅學問扯上任

何關係。理由並不是太難理解,在上層而言,官方喉舌對之諱莫如深,可

能因為怕引起恐慌,亦可能不想泄露國家機密,在下層而言,翻看歷史,

在以前閉關鎖國的時代,普通老百姓通常只會關心國內發生的事,對於外 國的一切事物都是干卿底事,置若罔聞,那會像今日,終日 廢寢忘餐地關

注那國大選,那國加息等等?今日普羅大眾對待外星,就相當於百多年前 的人對外國的態度如出一轍。

直到 2021 年 6 月 25 日,美國政府才首次公開了在過去的 74 年裡一直不

被承認的有關 UFO 的目擊信息的報告。事實上,美國國防部早在 2020 年

便己經確認了海軍航空部隊的飛行員所拍攝到的 UFO 映像是真實的,相關

的調查也正在進行。可是,根據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在 2022 年 12 月 17 日的 報道,美國國防部説,五角大樓為調查不明飛行物(UFO)目擊事件而設

立的一個新機構至今尚未發現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儘管如此,根據 美國國家 UFO 報告中心公布,紐約市於 2022 年一共報告了 28 宗 UFO 目 擊事件。

除了直接目擊 UFO 之外,最受研究者關注的,就莫過於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的麥田圈了。發現麥田圈的最早記錄是在 17 世紀,至今已經有 4 個世紀。

研究人員稱,目前有圖像資料記錄的麥田圈就至少有 120 個。曾經有人指

這些都是惡作劇,並且嘗試自行製作,然而,研究人員最終表示,麥田圈

的製作異常複雜,是不可能由人類製造的。這樣就排除了人類惡作劇的可 能性。有很多人認為,如果麥田圈真的是外星人所為,那麼,它們可能是

用來向地球人傳送的一些信息,或是對人類作出某種警告。

60

在古代,固然不會有「不明飛行物體」這一個名詞,但却不代表 UFO 就不會

出現,只是古時候未曾有此觀念,會以

為是鬼神或者任何天降異象而已。

若然翻查古藉,便會發現大量有關的記載,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西漢 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左傳 莊公七年》雲:「夏,恆星

不見,夜明也。星隕如雨,與雨偕也」;《晉書天文志》:「西晉元帝永昌元 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暫昧,而色都赤,中有異物,大如雞子, 又有青黑之氣共相博擊」。蘇軾詩〈遊金山寺〉裏面就有以下幾句:「江心似 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所指何 物?實在是撲朔迷離。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在此無法盡錄,單憑上述證據 足以令欲反駁者啞口無言。

其他重要文獻還有最多人認識的《聖經》。

「至於四活物的形像,就如燒著火炭的形狀,又如火把的形狀。火在四活物 中間上去下來,這火有光輝,從火中發出閃電。這活物往來奔走,好像電 光一閃。」(以西結書 1:13、14)好像是背在身上的飛行器一樣。

「我見他的腰以上有彷彿閃耀的金屬,周圍有彷彿火的形狀,又見他的腰以 下有彷彿火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下雨的日子,雲中彩虹的形狀怎樣,

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是怎樣。」(以西結書 1:27-28)令人聯想到金屬飛行物。

在那裏耶和華的手按在我身上。他對我說:「起來,到平原去,我要在那 裏和你說話。」 於是我起來,到平原去,看哪,耶和華的榮耀停在那裏,

"

正如我在迦巴魯河邊所見到的一樣,我就臉伏於地。"(以西結書 3:22-23)

因為當時沒有不明飛行體這個概念,所以,所指的"榮耀"大概就是同一事物。

UFO 研究者們相信,其實外星文明很早便已經在地球上出現,天外來客在 這裏曾經建立過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那些文明早已沒落了。例如亞特蘭

61

美國極地探險家、飛行員,海軍少將Richard Evelyn Byrd(1888年10月25日

1957年3月11日)據說曾在1947年2月駕駛飛機自北極進入地心,除了見 到已絶種的長毛象之外,還到訪一座城市,看到超乎想像的先進科技,可 是,當他返回美國之後,政府向他警告必需保守有關秘密。以此推論,人 們所見的UFO其實是來自地底的基地。亞特蘭蒂斯、雷姆利亞大陸和姆大 陸的文明都是和這個地底文明一脈相承。

一些研究麻姑文明的學者相信,麻姑城的文化是來自姆大陸的。因為姆大

陸被海水淹沒,沉入大海,大陸的陸地因為海底氣體層的爆炸而崩塌消失。 只有部分小島倖存下來。這些是太平洋的島嶼。這場悲劇發生的時間大約

在距今 12000 至 12500 年之間。人類的直系祖先麻姑的意思是“來自消失的 姆大陸的母親女神”。麻的意思和母親一樣,就是姆的變體,姑即是女神的 意思。

在歐亞大陸建立了 12 個桓國(환국),桓(麻姑文明)傳播到歐亞大陸的 桓因氏(환인씨)向麻姑的統治者發下"恢復"的大願,「我一定會回歸本源

(初心太陽=良知=自由法則)」,他們是從滿洲出來,在滿洲天山地區修 道的黃穹氏(황궁씨)後裔,傳承了弘益人間,理化世界的思想,可以說 是姆大陸的文明精神,有因氏和桓因氏是其子孫。這些後裔是桓國、倍達 國(배달국)、檀君韓國(단군한국)、扶餘(부여)、高句麗、大眞國 (대진국)等。韓國歷史上的主角是貊族(맥족),等

於 koli/koi (코리/코이)。

姆大陸,又名魁國(쿠이)(Kui)。魁是指北極星,讀之與勾(구)(gu)字同義。可 見,神市倍達國(신시배달국)時期的九黎族(구려족)、檀君朝鮮的諸 侯國以及解慕漱(해모수)、高豆莫(고두막)、高朱蒙(고추모)的祖 國句麗國(구려국)都是從魁(쿠이)字而來的。

62
蒂斯(Atlantis)、雷姆利亞大陸(Lemuria)和姆大陸(Mu continent)。

由於“姆”與“麻”的韓語讀音相同,因此有人推論麻姑文明來自姆大陸。歐洲、

台灣、日本南海的海床都淹沒了大型金字塔結構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據 說,在大陸崩塌後倖存下來的人在東北到現在的西海範圍內聚居,建立了 麻姑文明。以及以西海為中心的山東、朝鮮半島、遼河等周邊地區,可稱

為麻姑文明圈(桓文明圈),可以說是近代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麻姑是一位女性統治者和女祭司,同時,遼河地區紅山文明和山東地區大 汶古文明的發現,也證實了那裏也是以女性統治者和女祭司為主的文明。

這說明姆大陸文明是母系文明,而麻姑文明地區的特點是以支石墓為代表 的巨石文化,可見姆大陸文明也發展了巨石文化。有學者相信支石墓與金 字塔有莫大關係,而金字塔有接收宇宙能量的作用,與麻姑文化中的仙道 十分相似。

最低限度,金字塔與北極星就有極其密切的關係。在最大的古夫金字塔

(Pyramid of Khufu)裡曾經發現一條隧道,直指著北方的天龍座(Alpha) 星,這是 5000 年前的北極星。對北極星的信仰是麻姑文明的重要元素。

參考自:

https://www.pluskorea.net/16436

https://pluskorea.net/16734

https://pluskorea.net/14558

https://pluskorea.net/16784

https://pluskorea.net/13754

63

12- 耶和華信仰的真正來源

1950 年是很特別一年,因為對於日本的電影業是劃時代的一年,當年著名 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奪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等幾項國際大獎,不但令

到他本人聲名大噪,還令國際從此時正式開始注意日本電影。之後不斷地 人材輩出,經典作品陸續湧現,奬項一個接一個更是不在下話了。

《羅生門》的主要故事情節是來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藪中》所改 編,這部名著本身是文學上的經典,同時,還是哲學上的傑作,因為它帶 出了一個很重大的哲學課題。

簡單來說,有一天,在一個山林中發生了一件命案,判官盤問了幾個不同 的當事人及見證人,各自有不同版本的供詞,各個供詞在邏輯上都有可能, 結果,最後也無法決定那一套供詞才是整件事件的真相。這種情況在現實

中經常發生,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述語,用來形容這種情況,叫做"羅 生門效應

羅生門效應在通常使用在犯罪學、社會學和社會科學上,因為諸君的日常

活都有機會遇上這種事情。而更進一步的是,在學問上,尤其是歷史學上, 這種效應可謂比比皆是。有的是事件相同,但人物不同,即是同一件事,

有人說是張三做的,有人說是李四做的,但有的則是人物相同,但事件不 同,即同一個人,有些文獻說是做了某些事,另一些文獻却說是做了另外

一些事,例如同一人物在中國和韓國都有文獻記載,可是內容却大異其趣。

相信在這裏的讀者沒有人幼稚到說中國人支持中國人,韓國人支持韓國人。

本文正是要探討這樣一位人物,但在未曾介紹她

64
"(Rashomon effect)。成語中的"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就是對
之最為貼切的形容。
這裏是學術研究,不是體育競技。
之前,首先講一講一個宗

教問題,西方人的宗教是基督宗教,所信奉的一位造物主,人人都知道耶

教的上帝名字叫耶和華,儘官平時不能隨便這讓稱呼。首先,雖然上帝沒 有肉身,但是却偏偏以一個男性的身分出現,擔任全人類的父親的角色, 在這一點上,似乎沒人會有異議。

在《舊約》中上帝有時也會以女神耶和華的身份出現,此外,亦經常用於

rehem 或 rahamim(顯示憐憫)的意義上,即母親。尤其是《舊約》《耶利 米書》記載了許多女性和母性的象徵,《耶利米書》中說“母親是耶和華,化 憂傷為恩典”。

另外,一般人都會耳熟能詳的經文是:「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 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 2:7)

最後還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在舊約中,耶和華被描述為戰神。「耶和

華萬軍之神啊,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 快樂,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耶利米書 15:16)

在上述幾點上,給了學者很大的線索。通常,在遇到過於巧合的事時,人

們大都會假定彼此之間有很大機會是有關連的東西。

其實,假如各位有看過之前的一篇題目為"關於麻姑三神的考古發現"的文章

的話,在這裏就不用賣關子了。可是,估計有很多人還未看,所以還未知 誰是被懷疑是上帝耶和華的真身。這個人物就是女媧,中國人以為是神話,

然而在韓國却有文獻記載,據說真有其人,有些事蹟與中國人所知的有一

定出入,這就是先前提到的"羅生門效應" 。

在韓語中,女媧一詞的發音是"여와"(yeowa),而耶和華則是"여호와"

(yeohowa),yeowa 與 yeohowa 的發音本來已經很接近,但是,其實

Jehovah,Yehovah 或 Yehowah 這些發音在歐洲中世紀後才盛行,有許多

65

現代學者相信其正確發音應該接近於Yahweh,Yahuweh或Yahuveh。其中

的Yahweh少了中間的ho,那顯然就更加象yeowa。

《耶利米書》中的上帝的慈愛形象帶有母性,這就更能顯示女媧化身過來痕 跡。這可以說是母系社會的反映,如對麻姑祖母和對麻姑城的信仰,象徵 著將生命視為母神的女性,以保護她們免受惡靈的傷害。

相傳女媧用黃土創造人類。可是,在我國早期的典籍中,只提及過女媧造 人,却未有說明是使用泥土。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一部類書叫做《太平御 覽》,書中說,女媧用黃土塑造人,但因工作繁重而力有未逮,於是用繩子 在泥潭中抽打,濺起的泥點就成了無數人類。以中國的文獻考據而言,就 是如此。

公元 2 世紀東北亞古國高句麗的名大臣乙巴素(을파소) (?-203 年)

所著的《參佺戒經》(참전계경)被認為是由天帝桓因(환인)傳給其兒子 桓雄(환웅)的三部經文之一,裏面有以下記載:「女媧’用泥塑人形,注

入靈魂,七日化為人形,皆為兵用,無人敢接近他們。」據說人是由粘土製 成的,用於戰爭。(https://pluskorea.net/11679)說不定《太平御覽》是受

了《參佺戒經 》的影響。

在秦始皇的陵墓中,就出土了很多土製的兵馬俑,是秦始皇的地下軍團,

由 7000 多名士兵、500 匹馬和 130 輛戰車組成。大有可能是繼承了這種 文化。

女媧用泥塑人形,注入靈魂,與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 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兩者實在異曲用工,更難以置信的就是 七日化為人形,皆為兵用的描述,以萬軍之神去形容女媧,倒十分貼切。

66

此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線索,就是《聖經》記載的世上第一個女人名字叫夏

娃(Eve),在韓文中是(하와)"hawa",讀音與女媧"여와"(yeowa)頗 相似,而且在中國神話中女媧亦是世上第一個女性。據說是當時的人將女 媧一分為二,分別是耶和華與夏娃。

如果再詳細研究一下《參佺戒經》的話,便會發現,當中與《聖經》不謀而合 的地方不止於此,還有更多,可是,因為篇幅所限,唯有留待下一篇再繼 續介紹。

參考自:

https://pluskorea.net/11679

https://pluskorea.net/sub_read.html?uid=11675&section=section1

67

13- 續耶和華信仰的真正來源

承接上一篇,引用了「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 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 2:7),這段經文正正與乙巴

素(을파소) (?-203 年)所著的《參佺戒經

》(참전계경)對於有關女

媧的記載十分類似,以此作為女媧化身成為耶和華的其中一個線索。然而, 線索不止於此,不尋常的相似性還可以在其他經文裏找到,而且巧合程度 甚至令人意想不到,不禁為之嘖嘖稱奇。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耶和華又對他說:"我是耶和 華,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創世記 15:6-7)

這一段記載應該理解為,蘇美爾人亞伯拉罕信奉東方女媧天地人三神的信 仰,女媧認定亞伯拉罕為義,讓亞伯拉罕傳承繼承了天地人三神的信仰。

這是《三一神誥》(삼일신고)的核心內容。

《三一神誥》中的“三一”指的是三神合一的原則,意思是“神靈的一言一語”。

所以,如果你看《創世記》的記載,便會看到首先拜訪亞伯拉罕的天使是三 個人。這是韓國信仰三神的痕跡。

女媧化身成耶和華,首先從伊甸園出現,換句話說,《聖經》中的伊甸園就 是女媧原居地。現在,就看看究竟伊甸園在那裏。

「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創世

記 2:8) - 上述經文說明伊甸園就在東方。韓國的靈山白頭山聳立在東方, 是一座聖山。《易經》有云,萬物始於艮。艮是一座山,是文明的發源地。 艮方是指東北,也就是白頭山。2100 年前的司馬遷之《史記》

指出,這個

國家在東夷的東北部有寒白山(白頭山),據記載,這座山上的鳥獸草木 都是白色的。

68

《三國遺事》(삼국유사)和《桓檀古記》(한단고기)中記載,天帝桓因 (환인)之子桓雄(환웅)獲賜三個天符印,派他來到人間,統治大地。 因此,那裏被稱為神市(신시),即上帝居住的聖地。《聖經》記載「上帝按 照自己的形象造人,造男造女」,但在《參佺戒經》中記載「上帝造出模子, 用來製造神樣子的人」。(하느님께서 하느님 사람됨의 그릇을 만듦이다 )

「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創世記 2:10)這 段經文說明了說四大河發源於伊甸園。 第一條河流是向西流的鴨綠江,是

唯一一條直接從白頭山天池流出的河流;第二條河向北流,叫松花江,流 經松林,潤澤滿洲大陸;第三條河流是東流的豆滿江,河全長七百里,匯 入東海;第四條河是土門江,是一條流向朝鮮半島南部的河流。

「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 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創世記 2:11- 12)說明園內有

各種各樣的寶石,而且據說被黃帝石、鑽石、花崗岩包圍。

事實上,白頭山以 16 座山峰環繞天地,由於昔日火山噴發,産生各種花崗 岩、金剛石、黃寶石。此外,傍晚時,在夕陽映照出花崗岩的燦爛光芒下,

就更能夠呈現出白頭山的壯麗。

「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做蛇的食物。在我聖山 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以賽亞書 65:25) 其中一句「在我聖山的遍處」,明顯指出那是位於一座聖山。

朝鮮人民將一直嚮往的白頭山視為聖地與靈山。據說天帝在尋找地球上最 美麗、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來確立了人類的偉大理想,最終選擇了白頭山。

於是,檀君王建一統九韓,在白頭山祭祖,建立了朝鮮王朝。

69

綜合以上經文,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伊甸園是在白頭山,亦是女媧的出 身地。

太皞伏羲氏和女媧是太虞儀(태우의)桓雄天皇(환웅천황)所生的 13 個

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兒子和女兒。當時,處於雨師(우사)位置的太皞伏羲 氏以桓國時代的《天符經》(천부경)為基礎製作了《易》,這就是《桓易》

(환역)。《桓易》後來傳到周朝,成為《周易》。伏羲和女媧被稱為倍達國

(배달국)第 5 代太虞儀桓雄天皇的兒子和女兒,他們生活在公元前 3528 年和 3413 年之間。

公元前 3418 年,長兄 Dauimal-i(다의말이)繼位,成為第 6 代倍達國桓

雄天皇。如前所述,太皞伏羲與其妹女媧離開倍達國,到達西邊的陣

(진),安頓下來,繼續西進,將版圖擴張至美索不達米亞。

後來,兩兄妹結為夫婦。古埃及的王室也是親戚聯姻,如太皞伏羲與女媧

一樣,在現代觀點看來可以視作是亂倫,但在古代卻可以看作是為了保護 自己的血親不與陌生人混血的背景。建造金字塔的埃及蚩尤王朝也是東北 亞人。埃及文明在人類學考古學上被認為起源於蘇美爾。這些蚩尤王朝將 韓國人的傳統護身符製作成祖宗碗,獅身人面像和月亮女神都是韓國女性 的面孔,獻給月亮女神的花是韓國花木槿花,埃及早期金字塔的形狀是呈 圓形的,如滿洲的太王陵或蘇美爾的金字塔。

蘇美爾讀音為"Sumil"(수밀이),是 12 個朝鮮族之一。西方歷史學家曾經 透露,蘇美爾人並非美索不達米亞原住民,而是從東方遷徙而來的東北亞 山地民族,遷徙時期約在公元前 5000 年至 4000 年之間。當時,東方唯一

具有文化的人是韓國人(東方人)。中國人,也就是漢人,在朝鮮時代根 本就沒有形成,直到倍達國時代才出現在歷史上。所以韓國人在神市時代 的祖先稱這些漢人為濟南人,因為他們是邊遠地區的民族,中國的第一次 統一是在公元前 221 年的秦始皇時期。若按照學術界的正統說法,西方文

70

明的起源是蘇美爾,那時候的西方尚未有文化民族。

作為倍達國和檀君朝鮮,那時是辰韓(진한),相當於辰朝鮮(진조선), 它的中心是松花江,滿州語中,意為牛頭江,韓語"牛"是"소"(so),"頭"

是"머리"(meoli),소머리的發音就是 someoli,蘇美爾的阿卡德語

(Akkadian)讀音是 šumeru,阿卡德語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使用的一 種亞非語系閃族語言。松花江是挖掘舊扁頭遺蹟的地區。

蘇美爾人也是母系社會,亦有扁頭風俗,這一點可以從蘇美爾早期遺址阿 莫爾地區出土的遺跡中得到證實。扁頭風俗是作為原始社會廣泛實行的一 種使顱骨畸形,把兒童的頭髮用布或麻線包裹,再用小刀或小木板擠壓頭 骨使其變形的習俗。

12 個朝鮮之一的須密爾國(수밀이국(Sumil-i),4100BC~2050BC)最初

存在於山上的松花江地區。其中一些似乎是在倍達國時期沿著草原道路遷 移到中東的。而蚩尤族和太皞伏羲、女媧勢力似乎遷移到了他們在中東定

居的蘇美爾地區,蚩尤族包括西克索人(Hyksos) 和西臺(Hittite),征 服了中東和埃及,建立了蚩尤王朝。蘇美爾人就是從白頭山沿歐亞草原進 入中東的東夷人。

吐魯番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阿斯塔那古墓(Astana Cemetery)出土了一幅畫,

取材於中國創世神話中出現的伏羲和女媧。在畫面的中央,描繪了兩人各 執一個圓規和一把曲尺。這兩種工具正正就是今日共濟會的標誌。

參考自:

https://pluskorea.net/11679

https://www.museum.go.kr/site/main/relic/search/view?relicId=435

71

14- 麻姑學院創辦人黃恵淑博士

在 2013 年 6 月 18 日,韓國新聞網站"女性新聞"(여성신문)報導了一段

消息,內容是關於麻姑及女神專家聚首一堂,共同舉辦一場名為"回歸,我

們自己便是麻姑"(환향, 우리 자신 마고에게로 돌아오다)。關於麻姑是

甚麼,可參考之前的文章。出席的講者有麻姑文化專家、佛教學者、神話

研究家,中國語言文學教授、韓國語言文學教授等。活動的目的是共同呈 現和探討東方麻姑神話

延世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金善子(譯音)(김선자)表示:「東亞女神 是創造整個宇宙生命並保護它免受邪惡勢力侵害的強大存在。......也是主宰

人類命運,引領世界走向生活的正確方向。它們向我們傳達了與自然和解、 與他人共存以及公平對待所有生物的信息。這就是我們應該關注女神的原 因」(https://www-womennews-cokr.translate.goog/news/articleView.html?idxno=58466&_x_tr_sl=ko&_x_tr_tl= 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wapp)

這項活動的發起者就是黃恵淑(譯音)(황혜숙)博士。

相信韓國以外的人讀到上述介紹都會覺得有點莫明其妙,因為東亞人何時

拜過女神?頂多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地方比較香火鼎盛,但即使如此,觀音

在佛教中的地位還是不能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道教的皇母娘娘都要受

玉皇大帝領導。麻姑信仰在東亞更加不成氣候,究竟東亞女神影響力何在? 何以有如此能耐,可以主宰人類命運,引領世界走向生活的正確方向?

黃博士認為,偉大的女神在整個歷史上是被所有民族所認識的,只是由於

在父權制下,她或他或是被暫時遺忘,或是偽裝成另一個名字或形象。因

為這個原因,我們往往認不出這位女神原來的真身。黃博士所指的自然就

72

是先前的章節已介紹過的麻姑三神。

在傳說中,麻姑被認為來自北斗七星。象徵七星的蛇被認為是神聖的,讓

人想起麻姑的居所。事實上,這位神氏歷來一直都受到東亞人的重視,後

來由於受外來文明的衝擊,尤其是父系文明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女神文化 日漸式微,久而久之便被大眾所遺亡。直到 1980 年代,因為文獻《符都誌》

被發現,麻姑才重新被世人所認識,並且,自此以後各式各樣的有關研究 報告紛紛出壚。

根據麻姑信仰的宇宙演化(Magoist Cosmogony),造物主是以女性創造 者出現,英文稱為Creatrix,宇宙根本元素是聲波運動。起初,有光。宇宙

中光的運動/振動,構成一種宇宙音樂,創造就此發生在億萬年前。恆星誕 生於前一個宇宙紀元,麻姑聆聽並配合宇宙音樂的循環運動。

麻姑信仰(Magoism)以一種文化和世界上許多崇敬偉大女神的文化的方 式呈現。從廣義上講,女本位主義(Gynocentrism)指的是整個以女性為

中心的文明。它既是前父權制又是後父權制。

在理解偉大女神的多面向和跨國度的表現時,我們需要一個關於偉大女神 的新神學視角,我稱之為麻姑信仰有神論。水是偉大女神的一個很好的比 喻。麻姑信仰有神論與一神論或多神論的二元體係不兼容。他/她不是一或

多,而是一和多,就像水狀態一樣。偉大的女神麻姑與她的其他多重顯現 密不可分。

2012 年 8 月 15 日,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研究人員、教師、藝術家、

活動家、求道者和/或信仰實踐者正式成立了一個名為"麻姑信仰 - 他/她的

道"(Magoism the Way of S/HE)的組織,旨在促進不同人群之間的聯繫, 包括性別、國籍、種族、民族、經濟狀況和/或性取向等。

73

黃博士强調,我們在父權制中彼此對立,麻姑在這裡讓我們回到文明和團 結的女性起源,這種團結不僅局限在民族之間,而且還在物種和宇宙眾生 之間。

黃恵淑博士本人不但是一位佣傑出的學者、並且還身兼活動家和麻姑信仰 的推動者,這個信仰是古老的傳統,將麻姑尊奉為偉大的女神。黃博士在

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獲得

宗教學博士學位,重點是女性主義研究。還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東

亞研究碩士學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密蘇里州的大學任教。自 2012

年以來,先後創立、指導、共同編輯、撰寫了 Return to Mago E-Magazine

(https://magoism.net)、Mago Academy(https: //magoacademy.org)

和 Mago Books(https://magobook.com)。

她共同編輯並出版多部有關麻姑文化的著作,內容涉及神話、歷史、女性 主義、靈性等各方面。

她是 Mago Pool Circle 和 Spiral Journey in the Cosmic Mother 的聯合創始

人,Mago Pool Circle 是一個在女性主義者、活動家和女神之間分享禮物的 社交網絡,也是一個免費的紀念作家網站。

黃博士每年帶領麻姑朝聖之旅(Mago Pilgrimage)前往韓國並在國際上進 行演講。還在 Facebook 上促進了一個名為 The Mago Circle 的跨文化討論 群組。

在她作為美國天主教海外傳教組織瑪利諾修女會的成員在韓國、美國和菲 律賓工作和生活之後,將美國的神學家,哲學家和激進女性主義者 Mary Daly(1928 年 10 月 16 日-2010 年 1 月 3 日)的著作翻譯為韓文並在韓 國出版。

74

綜合而言,黃博士是一名出色的藝術家、詩人、教師和哲學家。

原本曾經是美國天主教傳教組織瑪利諾修女會的成員,並且想找出自己二 十多歲時為之獻身的最大目標。但是,很快開始看到父權社會中女性所面 臨的困境,並成為一名女性主義者。她自稱發現自己是一名後父權制激進 女性主義者,並且受到了上文提及的 Mary Daly 的著作的啟發。後來她意

識到,在那些年月裏,支撐自己前進的,就是東亞遺留下來的"道"。在研究 生涯中,還逐漸意識到,即使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尋求的道路其

實就是偉大女神麻姑的真實存在。學習麻姑意味著讓自己回家或成為真正 的自己。

麻姑學院(Mago Academy)並不純粹是一所教育機構,它旨在成為共享 經濟實踐的場所。禮品經濟(gift economy)的倡導者 Genevieve Vaughan

啟發她思考到一種替代的經濟活動模式,無論如何,這對現代人來說都是 必不可少的。我們的語言是如此被資本主義的心態所污染,它排除了我們

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即共生生活(symbiotic living)或共同居住(co-

inhabiting)的自由給定經濟。根據麻姑信仰者(Magoist)的宇宙演化論, 我們的存在是一種自由給予,期望與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和諧相處,並最終 與宇宙音樂和諧相處。

簡單來說, 學院的任務是使在經濟活動層面上的共生共享方式成為可能。

如此說來,這真的不是一所教育機構,反而是一場運動的推動者,是新經 濟模式的一個試點。問題是,對於那些舊經濟模式的既得利益者,不知道

應該如何處置?

參考自:

https://www.magoacademy.org/2015/01/28/upon-inaugurating-magoacademy/

75

https://www.magoism.net/

https://www.magoism.net/about/magoism/ https://www.magoism.net/2013/07/meet-mago-contributor-helen-hwang/

76

15- 麻姑文明與姆大陸

正統學界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就是埃及文明和蘇美爾文明,兩 者都是在五千多年以前,是人類文明的先驅。

任何被確認為史實的立論,起初都不過是一種假說,存在很多爭議,所以, 今日的假說,焉知非明日之常識?反過來說,今日的常識,隨時都有機會 被推翻,這些事已經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有 云:「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大學》:"《詩》曰:「周雖舊邦,其

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講的雖然是道德修養,却可以套用在 治學方面。必需知道,凡事不能約定俗成。

現時正流行着一種假說,在埃及文明和蘇美爾文明之前,人類還有三大遠 古文明,都是在一萬年以前,它們同時被稱為史前超文明,同時都是神秘

地消失,當中包括:亞特蘭蒂斯(Atlantis)文明、利莫里亞(Lemuria)文 明和姆大陸(Mu continent)文明。合稱三大消失的大陸與文明。

而有關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最早描述出現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對話 錄》中,據稱其在公元前一萬年左右被大洪水所毀滅,到達船抵達不到的地 方。儘管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它只不過是一個神話,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 學家都希望找到。現時全球有超過一千處地方被懷疑是亞特蘭提斯。關於 這個文明的起源和消失,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根據對於利莫里亞文明相關考證,最早是由英國動物學家 Philip Lutley

Sclater(1829 – 1913)所提出,是假設的大陸,位於印度洋海域,介乎馬 達加斯加島、泰米爾納德邦及西澳之間。對於利莫里亞大陸進行最系統探

討的 Lewis Spence(1874 – 1955),他在《利莫里亞問題》(The Problem

of Lemuria: The Sunken Continent of the Pacific)的專著中提出了兩個利莫

77

里亞大陸的假說。其一是從印度洋橫向延伸到太平洋;另一個是同樣的起 點從印度洋傾斜延伸到太平洋。至於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人說是沉入印 度洋海底,也有人說是毀於火山大爆發。

至於姆大陸文明,首先,姆大陸一詞原本是由英國人 Augustus Le Plongeon(1826-1908)於十九世紀提出,但實際上,他是從法國人

Charles Étienne Brasseur de Bourbourg(1814-1874)那得到這個名詞。後 來,這個概念由身兼英國陸軍上尉、神秘作家、發明家及工程師和漁夫的 James Churchward(1851-1936)推廣及傳播,他認為姆大陸曾經位於太

平洋。他在 1926 年出版的《遺失的姆大陸之謎 太平洋史前文明檔案》

(The Lost Continent of Mu: Motherland of Man)是這方面最有影響力的 著作。

1868 年,James Churchward 第一次踏上南亞次大陸。在一所破敗的寺廟 裏無意中發現一些泥版(Naacal Clay Tablets),並對上面鐫刻的符號發生 興趣。寺廟的住持説泥版是其世代守護的遠古聖物,在寺院裏他們發現更

多的泥版。Churchward 意識到一扇通向未知文明的大門即將打開,於是他 便和住持開始研習這種來自遠古的古怪文字。

這些泥版記錄了太平洋姆大陸的始末,是印度原住民之間的一個傳說。兩 塊泥版上密密麻麻刻著他從未見過的奇形怪狀的圖形和符號。泥板在一萬 年的歲月裡腐蝕殆盡,刻在泥板上的古老象形文字是姆大陸的"聖啟之書" , 詳細記載了姆大陸的開國。刻在泥版上的姆大陸開國故事,與舊約創世記 中的創世故事很相似。

"Naacal 泥板解說是在《羅摩衍那》(Rāmāyaṇa)中的有一句話:「從東方的 無名之地來到緬甸」。東方是太平洋,指的是朝鮮半島。此外,收藏於大英 博物館的《特羅阿諾古手稿》(Troano Codex)是一份關於尤卡坦半島和古

78

代瑪雅人的記錄,這裡有提到姆大陸。而且,在印度、緬甸、埃及出土的 象形文字,都使用了刻在Naacal泥板上的姆大陸帝國符號。

姆大陸位於太平洋中部的事實在當前的地質學或考古學中沒有任何依據, 但是日本沖繩與那國島的遺跡是這樣一個大陸東端唯一的歷史遺跡,這是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麼,在他的論證中,可把與那個島的東端換成南

端,那麼,從滿洲渤海灣連接朝鮮半島西海、南海和東海與沖繩的巨大大 陸架區域相連。這片區域是冰河時代海洋總會變成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區域, 也就是姆大陸。

姆(Mu)源自盧旺達語"umutsa"(to dry, dehydrate

即“海水枯竭之地”。由於名稱"姆"本身是 umutsa 的盧旺達語詞,很明顯該 位置是"西海大陸架" ,7 萬年前逃離非洲的盧旺達人曾居住在那裡,這是確 鑿的證據。麻姑(Mago)源自塞索托語(Sesotho)單詞"makgulo"

(pasture, meadow),意為"西海大平原",在盧旺達語(manato protect) 加上 gore(woman),意思是"女人的國家"。因此,麻姑即是在西海大平 原建立的塞索托和盧旺達部落聯盟的婦女國家。

此外,姆大陸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歷史遺跡,是日本沖繩與那國海底的石器 遺跡,是冰河時代姆大陸的外貿港口,是最繁華的地方。人類在 7 萬年前 來到東亞,當時韓國和日本的祖先,中非和北非盧旺達人的後裔,逃離了 歐亞大陸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又是三萬年前,非洲東南部塞索 托部落的後裔挺進中亞,征服了尼安德特人,互相通婚並繁衍後代。

地球上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存在姆大陸、麻姑大陸和亞特蘭蒂斯大陸,那個 地方就是朝鮮半島西南海域的大陸架,那個地方就是伊甸園的前身金草

79
),意思是“水乾之地”,
(금잔디)。

在引入梵語之前,印度使用的是達羅毗荼語(Dravida)。它與韓語在本質

上如此相似,以致很多人都感到驚訝。事實上,在一萬多年前,一些古代 朝鮮人就移民到印度,他們的語言被認為是現代達羅毗荼語的根源。

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耕作遺跡實際上是在韓國發現的。(忠清北道清原市15,000 年前)目前在東南亞和印度大量種植的"秈稻"(學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水稻也已被發現。粳稻和秈稻都表明韓國是原產國。也就是 說,世界上所有大米的原產國都是韓國。

15000 年前,古代韓國飼養的狗就一直跟著人作為全世界狗的祖先。韓國 珍島犬(진돗개)擁有所有東北亞犬的 DNA。古朝鮮種植的水稻也成為世 界水稻的始祖。

姆大陸海上活動活躍,影響了印度、埃及和西奈半島,蘇美爾以色列歷史 學家參考了在巴比倫被擄時期從東方遷徙的麻姑部落(蘇美爾族)留下的 蘇美爾文獻,將他們記載在舊約《聖經》中。

據說姆大陸的東端為複活島,北端為夏威夷群島,西端為馬里亞納群島,

南端為今庫克群島。東西長 8000 公里,南北長 5000 公里,是現在太平洋

的一半。大約在五萬年前,人類出現在這片姆大陸上。

姆大陸人口約 6400 萬,由 10 個多民族組成。髮色、膚色、瞳色各不相同, 但各民族之間並無歧視,一位國王之下只有一個政府。姆帝國國民的學問 和文化都非常優秀,尤其是建築和航海業十分發達。在西方,他們與亞洲、 歐洲和埃及互動,在東方,他們從北美中部推進到南美洲北部,並在那裡 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

考慮到朝鮮半島支石墓(고인돌)上所刻的北斗七星星座和中國古代東北

80

方少數民族奚族對七星的信仰,奚族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從北斗七星來到地 球的種族。從支石墓在以朝鮮半島為中心的世界沿海地區的分佈情況來看, 很明顯朝鮮半島的奚族是姆大陸人民的後裔。

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濟州島和西南海域支石墓是造物主神麻姑的象徵。根據 新羅朴堤上(박제상)(估計 363 年 ~ 419 年)的《符都誌》(부도지)記

載,麻姑是統治位於世界最高峰的麻姑城的女性統治者。麻姑是統治大平 原西海地區的最高祭司和統治者,那裡有黃河、遼河、鴨綠江、大同江、 漢江、羊子江和榮山江等大河(阿里蘇 = 漢江)流過濟南大陸,流過朝鮮

半島,這種文明的痕跡就在那裡。隨處可見的北方式支石墓 (북방식고인돌)的造型幾乎可以說是像徵女性生殖器。另一方面,隨著

西海成為大海,麻姑族人四散而去後出現的象徵桓因(환인)時代的石文

化是陽具形的豎石。如果說麻姑是女神時代,那麼桓因時代就是男神時代。

大概姆大陸沉沒後,母系社會結束,父系社會開始萌芽。

姆大陸上除了低矮的丘陵外沒有任何山脈,整個大陸被三個狹窄的海峽一 分為三。道路呈格子狀環繞著七座文化中心大城,連接城

鄉,路面鋪滿了

大理石。巨大的石頭宮殿、寺廟和豪華的大邸宅環繞著官廳。在基督教經 典中記載的耀眼天堂模型很大機會就是姆大陸。

參考自: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hn?blogId=dukwon001&logNo=8018887 1653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dukwon001&logNo=220 055273983&targetKeyword=&targetRecommendationCode=1

http://m.kookminnews.com/2322

https://www.womennews.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7943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7279

81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hyy immm&logNo=220788651909

https://tjddh81168116.tistory.com/7390912

82

16- 仙道在韓國本土沒落的原因

日本的國教是神道教,這個宗教的信徒人數很難定義,因為教義極具包容

性,在信神道的同時,可以兼信其他宗教,因此,很多人自稱佛教徒,但

在日常生活中,却奉行神道教的儀式,並且經常往神社參拜。大大小小的 神社數目甚至比便利店還要多。根據 2021 年的數字,總共有 20,981 間 7-

11 分店。但是,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全日本境內約有 85,000 間神社。

即是神社數目是 7-11 分店的 4 倍有多。

相反,在韓國,信仰仙道的人實在不多。根據維基資料,韓國人最主要信 仰的宗教有基督新教、佛教和羅馬天主教。根據 2015 年進行的韓國全國人

口普查,19.7%的人口為信仰基督新教,15.5%為佛教徒,7.9%信仰羅馬

天主教。至於屬於朝鮮傳統宗教的,較為主流的有朝鮮巫教(韓國薩滿教)

和天道教,在人數上遠遠無法基督新教、佛教和羅馬天主教相提並論。

歷史上有名的東學農民革命正是與作為韓國本土信仰的仙道息息相關,東

學後來發展為韓國天道教,在朝鮮日佔時期的韓國獨立運動三一運動就是 由東學黨人所發起的愛國運動,這項運動是韓國近現代史規模最大的全民 反日救國運動,對韓國獨立運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另一個從事獨立 運動的宗教組織是大倧教,該宗教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場教育和獨立運動。

大倧教的歷史就於韓國的近代革命使。同時,教義的內容就是仙道。

仙道文化本身就是整個民族文化的根源,相當於猶太教對於希伯來文族一

樣。諷刺的是,在韓國社會上,它反而並不是主流。

在歷史上,韓民族的真正傳統信仰先後遭遇到三次不同的衝擊。

第一次帶來的衝擊就是來自中華文化。不過,不要弄錯,和其餘兩次有着

83

根本的分別,因為,這並不是來自中國的侵略,由頭到尾,這一場文化上 的打壓都是只有韓國人參與而已。

在公元前 3 世紀左右,隨著龐大聯盟國家檀君朝鮮的聯邦制度崩潰,中原

華夏民族成為東亞社會的新盟主。以往由東北亞濊貊族為中心的東亞秩序,

由圍繞中原的華夏族重新組織起來的,這種東亞秩序一直延續至今 2000 多

年。華夏為中心的東亞秩序在思想文化上是以儒、釋、道為基礎的。自此,

直到高麗時代(918 年-1392 年),仙道要通過和佛教結合起來才得到延 續。

可是,經過高麗末期的蒙古干涉時期,仙道和佛教的民族勢力迅速削弱,

新崛起的朝鮮王朝完全接受以中國為中心的事大路線(사대노선)。隨著 朱熹的性理學成為國策,作為國家民族勢力的仙道和佛教在政治上被閹割,

將之視為異端,並且進行打壓。這種現像與以往外族漢化的過程差不多。

儒家的歷史觀是從箕子朝鮮才看到了韓國歷史的全面開端。起初有檀君朝

鮮,但文化水平很低,人們認為,只有在中國商朝的一批流亡記者遷徙並 建立了箕子朝鮮後,文明才得以啟蒙。儒家思想是一種政治秩序體系,它 把基於中國中心主義的霸權主義秩序擴展到東亞維度。如果鄰國接受的話, 就不得不降為附庸國的地位。中國學者認為這種做法是陽儒陰法。

李氏朝鮮(1392 年-1897)年王室放棄了一直延續到高麗王朝的以國中大 會(국중대회)形式舉行的國中祭天儀式,還改為使用儒家式的山川祭,

即儒式的祭祀,很快就變成了儒家式的地祭。在儒家禮儀中,檀君是歷代 始祖祭的對象之一,但這只是人禮,不是天禮。自始神格便失去了,變為 祖先。

另外,麻姑三神是女性,而且是母系文化,抵觸儒家以男性為中心的格局

84

,因此慢慢地被人忽略、以至遺忘。再者,任何先於華夏文明的出現的東

西都會挑戰到中國的中心地位,故此便必需要予以否定。

第二次衝擊是來自日本的值民統治。從 1910 年至 1945 年,這 35 年的殖

民時間,日本在朝鮮半島實施了一系列的同化政策。自 1930 年代起,殖民

地政權正式實施大規模的同化計劃,在韓國被稱為「民族抹殺統治時期」,

殖民同化政策達到高潮。日本的學者宣揚「日鮮同祖」,認為在公元 369

年 562 年一個存在於朝鮮半島任那國是古代倭國統治的地方。

麻姑三神(마고삼신)是一位神靈並且扮演祖母的角色。目前,韓國還沒 有關於麻姑像的民間傳說。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燒毀和抹殺歷史文化的結果。

一切獨立於日本文化的信仰都被定義為迷信,並企圖使韓國人改信神道教, 以此取代傳統的仙道。

矛盾地,在宣揚神道教的同時,又大力扶助西方的耶教。之所以如此,背 後是有原因的。

在 1905 年 7 月 29 日美國和日本之間訂立的桂太郎-塔虎脫協定(Taft–

Katsura Agreement)不是成文條約,甚至連協定都算不上。僅僅是一紙關 於日美關係的備忘錄。裏面內容不為外人所知,是一條秘密協議。

其實,這是日本向美國承諾,在傳教工作和振興西方宗教方面會積極配合, 以此來換取寬恕日本所犯下的侵略行為。日本一直忠誠地堅守承諾。這些

傳教士即使在二戰美日戰爭期間仍然可以安然無恙。除極少數美國傳教士

外,他們和他們的宗教領袖一起率先與日本帝國主義携手合力,將韓民族 的傳統、文化和歷史徹底消滅。因此之故,耶教在以官方作為靠山之下,

勢力不斷擴展,難怪有這麼多信徒。

85

侵略者與教會可說是合作愉快。

至於第三次衝擊,就是在韓國人自己當家作主的時候出現的。

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韓國人還使用倍達民族(배달민족)、倍達國軍 (배달의 국군)、倍達同胞(배달겨레)等詞,但自此之後就甚為罕見。

朴正熙和全斗煥一夥靠着槍和刀殺害無辜而奪取政權,可是,他們的政治 基礎甚為薄弱,如上文所說,耶教在殖民地政權扶植下得以壯大,所以,

反過來又可以變成能夠讓政權倚仗的强大庇蔭,朴全二人與特定宗教聯手, 將國家奉送給西方宗教。

朴正熙時代扼殺了韓國的許多文字和文化,包括書堂(서당)、城隍堂 (성황당)、巫俗(무속)、檀紀(단기)、漢字(한자)等等。過去, 書生(서생)和巫俗人(무속인)對韓國歷史的了解並不亞於正統歷史學 家。很多當地人相信朴正熙已殺死了城隍堂主和近百萬巫俗人。

獨立前,朴正熙和丁一權(정일권)擔任日本軍官在滿洲服役,日本戰敗 後便被解除武裝,及後被蘇聯軍隊所逮捕,因為他們是受日本軍事訓練的 親日朝鮮人。據說在後來得到了成為朝鮮特工的教父的幫助之下,來到了 南方。

就新教而言,長老會以美國神學為主,佔據了韓國基督新教的大部分,將

美國奉為上帝保佑的民族。

《舊約聖經》中提到的什一稅,最初據說是在國家和宗教的角色區分不明確

的情況下,每三年一次將收成的 1/10 分給寡婦和飢餓者。以稅收的形式推

行,不是用作牧養或建堂。什一稅在英國於 1648 年被廢除,在德國於

86

1807 年被廢除,在法國於 1789 年的大革命期間由於民眾的抵抗而被廢除。

到了 1900 年代初,在美國堪薩斯州(State of Kansas)的一個五旬節教派

秘密復活了失踪的什一稅,它很快就在韓國被接受並且成為了韓國新教文

化。因此,韓國教會變得非常富有,於是,政界也得向宗教靠攏。

基督新教原教旨主義於 20 世紀初的美國興起,在基督教發源地歐美逐漸消

亡,但在韓國依然盛行。原教旨主義主要分佈在美國南部,主張奴隸制。

在美國南部,有一個基督教教派,仍然以舊約聖經所教導的奴隸制和婦女

的屈辱為教義。這類教會在受美國南部傳教士影響最大的韓國、非洲、南 美洲等一些宣教地區畸形地生存著,在其他發達國家老早已被淘汰。

現時教會在歐洲瀕臨崩潰,原教旨主義信仰在美國已日漸式微,在韓國,

這種強大的原教旨主義信仰却是實力堅若磐石,地位穩如泰山。傳統仙道

又怎樣能夠與之抗衡?

參考自:

https://www.pluskorea.net/16436

https://pluskorea.net/16734

https://pluskorea.net/14558

https://pluskorea.net/16784

https://pluskorea.net/13754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8153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8065

https://pluskorea.net/sub_read.html?uid=9707&section=section79

87

17- 檀君歷史是如何變成檀君神話的?

在香港,有一個官方組織,叫做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關該會的宗旨,在官 網中有如下簡介:「中國文化研究院致力弘揚傳統中華文化,介紹當代中國 發展。研究院以嶄新形式、豐富題材和多元角度,呈現古代中國的燦爛文 明,傳遞當代中國的偉大復興,探索百年變局的發展機遇。」

一個文明民能夠延續,最重要是保存它的歷史。在有關《四庫全書》的資料

中,中國文化研究院是這樣地向公眾解釋的:「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

書,《四庫全書》包羅清乾隆朝以前的主要典籍。《四庫全書》共有兩部目錄, 一部是《四庫全書總目》,一部是《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者一繁一簡,一 詳一略,各有側重,也各具特點,不僅為讀者查找《四庫全書》提供便利,

並且在中國傳統目錄學史上,留下一座豐碑。」似乎有意將編纂過程視為

項豐功偉績。

對於編纂背後的真正目的,只作輕描淡寫:「凡是與正統儒家學說和統治者

的價值觀念相悖離,以及與清政權的統治思想和文化政策相牴觸的著作均

遭摒棄,有關科學技術、生產技藝方面的書籍,以及記載國外地理、風土、

人情的圖書也很少收錄。」恍惚讓人聽起來,好像是說它瑕不掩瑜,功遠遠

大於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弦外之音便呼之欲出。

真相是甚麼?

乾隆帝下令編修《四庫全書》,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表面的目的,一個是真

正的目的,前者固然是整理文化典籍,後者,則是銷毀反動記載。換句話 說,就是一場包裝精美的文字獄。

舉一個實例,一代經典巨著《紅樓夢》就是因為書中後 40 回涉及到諸多雍正

88

王朝的政治問題,所以被全部銷毀,而前80回中的敏感內容亦難逃被大量 刪改命運。因此,我們今天已經無法讀到完整的版本。

此外,根據統計,編修《四庫全書》時銷毀的對大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有170

餘種,13600餘卷,合計15萬餘冊。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於1000萬份的明 代檔案被徹底銷毀,殘餘部分也被清廷大量篡改,這是對後世明史研究帶

來了災難性難題。難怪我們今日有「明朝多昏君」的錯覺,當中不是沒有原 因的。

還有,在編修期間尤其要重點銷毀「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清初政權對 漢人的血腥史實,後來,清末民國初的留學生在日本發現了《揚州十日記》

和《嘉定屠城記略》兩部文獻,真相才有幸重見天日。

魯迅認為《四庫全書》「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並

認為「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揚州清曲名家周錫侯(1884 1959)

認為,「中國書厄,自秦火之後,大厄凡十有一,而乾隆時禁燬的一厄,較

以前各項更為慘烈」。某些團體塗脂抹粉的功力實在讓人欽佩。

在這個世界,真實的歷史不但可以被移花接木,改頭換面,還可以將史實

變為神話,檀君神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很久以前,天帝桓因兒子桓雄要求來到人間,而桓因則授予桓雄三個「天符 印」作為信物。桓雄與部下三千人一起在太白山的「神檀樹」下降臨人間,在 那裡創立名為"神市"的國家。

當時,同住在一個洞穴內的一頭老虎和一頭熊來到神壇樹下,祈求桓雄把

牠們變成為人,而桓雄給了他們一根神奇的艾草和二十個蒜,並告訴牠們 吃完後便躲藏入洞穴一百日,不能見陽光,之後就可以化身為人類。後來,

89

老虎放棄了,熊却成功了,變成「熊女」。

最終桓雄與熊女生下一個孩子,這孩子就是後來的檀君王儉。

大凡神話,所說的都是隱諭,老虎與熊,就是指兩部落,一個以老虎作為 圖騰,另一個以熊做圖騰,兩族鬥爭,結果以熊做圖騰的一方勝出,這就 是歷史。

歷史變成神話,是有一個過程的。最初,中國不能把檀君朝鮮寫成朝鮮。

首先,中國在多部史書中都沒有記載檀君朝鮮為正式國名“朝鮮”。取而代之 的是,在中國的歷史書籍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名字,如肅慎、九夷、穢、

貊、烏丸和發息慎等。

為何沒有在中國歷史上寫下檀君朝鮮的名字?韓國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中

國不想透露自己是檀君朝鮮的附庸國這一事實。還聲稱商朝後裔建立箕子 朝鮮,在接受箕子的教導下,終於學會書寫文字,掌握了禮儀,與華夏殖 民地朝鮮衞滿結下了不解之緣。

除此之外,中國開始歪曲朝鮮的含義,最廣為人知的名字是“東夷”。《後韓 書》《東夷烈傳》中記載「東方稱夷,夷者柢也。」柢有根的意思,帶有東方 文化根源之意。夷字是由大和弓所組成,意味着有一個射大弓的民族在東 方。東夷漸漸有根源轉化為野蠻人的含意。

韓國學者李萬運編了一本給兒童閱讀的歷史教科書,書名叫作《紀年兒覽》

(기년아람),在序文中有如下記載:「唐朝奇蹟平定高句麗後,他們在平 壤蒐集了東方的史料,並全部焚毀,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那種文化並不比

中國卑微」,還有:「新羅末期,甄萱佔領了完山,將三國遺留下來的書籍 破壞,化為灰燼,清除淨盡,這是三千年來的兩大書厄。」

90

到了日本殖民時期,朝鮮首任都督寺內正毅(1852-1919)說過以下的話:

「如果韓國人民的民族叛逆精神爆發,那將是一件大事,所以我們需要一個 項目來阻止它。這就是歷史研究。」為着這個原故,檀君歷史就不得不被消 滅,最好的方法便是將之變成神話。

1985 年 10 月 4 日,《朝鮮日報》刊登了一篇令人震驚和悲傷的文章。據說, 日本帝國主義掠奪與檀君有關的文獻,主要是為了抹殺朝鮮人民的靈魂。

日本將重要的圖書管理員帶到正倉院,沒收並焚燒了 20 萬本書。

並且在 1916 年成立 朝鮮歷史編纂學會 。朝鮮歷史編纂學會的成立是為了

研究和操縱符合日本統治目的的韓國歷史。從 1932 年到 1938 年,該機構

總共出版了 37 卷朝鮮史。

想想看,為什麼高麗歷史只有 500 年,朝鮮只有 700 年,高句麗延續了一

千年,新羅的歷史是不是很短?在日本歷史學家編撰的《朝鮮史》37 卷中,

雖然從上古史到高麗的歷史由 11 卷組成,朝鮮史却竟然共有 24 卷,佔一

半以上。

日本朝鮮歷史學者今西 龍(いまにし りゅう、1875 年 - 1932 年)就是第

一個把檀君的開國史實變成神話的人。他將"桓國"(환국)這一國名改成人

名"桓因"(환인),更換一個字,就將桓國(환국)-倍達(배달)-朝鮮

(조선)這三個國家的歷史簡單地改成了桓因(환인)-桓雄(환웅)-檀 君(단군)祖父子的家族史。

歷史學者李兌龍(이태룡)(1955~ )博士說:「"檀君神話"這個奇怪 的用語在《高麗史》、《朝鮮王朝實錄》、《三國史節要》、《東國通鑑》等中從 未出現過。」在日治時期的 1920 年突然出現了“檀君神話”這個奇怪的名字, 甚至還有大約 300 篇論文以該名稱發表。可見這一名稱完全是近代産物。

91

https://jsdrang.jsd.or.kr/bbs/board.php?bo_table=realhistory&wr_id=23

https://jsdrang.jsd.or.kr/bbs/board.php?bo_table=realhistory&wr_id=24

https://read01.com/mzgy6AB.html

https://www.haijiaoshi.com/archives/407

92
參考自:

18- 歷史上的檀君

一提到檀君,絶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檀君神話,其實檀君事蹟本來不是神 話。之所以成以神話,是在近代的日本殖民時代時,被殖民政府將韓國歷 史刻意矮化,並將大量史料銷毁,於是,檀君歷史便變成了檀君神話。

儘管如今已經獨立,但在當時所訓練出來的專業人士仍主導着教育工作,

為了保障已擁有的學術地位和利益,故此就不得不蕭規曹隨,繼續以舊有 的一套說法作為官方立場。另一方面,殖民地政權又因為在二戰時期為

避免戰爭責任,於是與西方國家達成協議,扶植基督教在當地傳播,從此,

耶教勢力在本土勢力坐大,並且滲透到政商各界,檀君的容內又涉及宗教 成分,所以被打壓也是很自然的事。

因此,即使在今時今日,仍然會經常聽到所謂檀君神話的說法。但是,在 民間組織上,對於檀君歷史的研究成果與日俱增,甚至乎可以說,檀君是 歷史這一說法經已成為常識。很多時,官方有官方的說法,民間有民間的 說法,這是在世界各國都存在的普遍現象,正正就是因為這個原故,我們

才有必要捍衛新聞自由。畢竟,民間的聲音才有可信性。

在未講歷史上的檀君之前,先粗略地簡介一下作為神話的檀君究竟是何方 神聖。

從前,天帝桓因給了兒子桓雄三千人的隊伍,吩咐他下凡立國,和平地統 治人民。相傳他在白頭山建造神市,那裏又名太白山,是滿洲與朝鮮交界 處的一座山,手下有風伯(풍백)和雨師(우사)。桓雄制定法律,制定 道德規範,並向人類傳授各種藝術、醫學和農業技能。

那時,熊和老虎在地上一起生活,他們希望成為人,所以他們去找桓雄,

93

請他教他們如何成為人。桓雄給了牠們20瓣大蒜和艾草,告訴他們如果吃

了這些,在山洞裡住100天,就能變成人。如桓雄所言,兩獸居洞中不見日 光,食大蒜艾蒿,虎受不住而出洞。熊繼續留在山洞裡,並在第 21 天獲得 了一個人類女性的身體。

熊女變成人類後,她向神壇樹祈禱,祈求有一個孩子。桓雄聽到這個消息 後,娶了她為妻並生下了一個孩子,他被稱為檀君,意思是“祭壇的王子”。 這就是檀君的由來。

但隨著白鳥庫吉、今西龍等日本學者宣稱“檀君神話是東夷人共同的神話”, 釜山國立大學教授梁珉鍾(양민종)也說“檀君神話是井井有條的帝國興衰”。

梁教授認為「首先有一個天神世界,這是關於降世原因的序幕,第 1 部分包 含神市的形成和弘益人間(홍익인간)及和濟世理化(제세이화)的實現,

來自阿斯達(아사달)的帝國堀起之後,第 2 部分,包含檀君王儉 (단군왕검)時代的統治,而第 3 部則包含了帝國衰亡與復興的訊息……能

不能簡化為一個特定種族的創立和一個祖先的神話?」

「讓我們來聽聽檀君神話的統治思想。不是"弘益人間"和"濟世理化",不是

特定種族的意識形態嗎?在桓雄解決人間問題的過程中,以熊、虎為代表 的眾生都在努力擺脫過去,進入一個和諧普世的世界。」

雖然有人認為熊和虎暗示以熊和虎作圖騰的部落,但梁教授認為,「檀君神

話不是從熊或虎圖騰衍生出來的特定種族的開國神話,而是包含了各個種 族的普遍世界建構」。總之,檀君神話是一部表現古代世界帝國興亡的史詩, 充滿了和諧、融合、共生的人文思想。

在檀君神話中,檀君王儉一人統治國家 1500 年。從生物學上講,人類不可

94

能活1500年,事實上,據信檀君這個名字是傳給繼任者的,檀君是一個政 治的複合名詞,意思是巫師或祭司長。雖然不為官方學術界所承認,但《揆 園史話》(규원사화)和《桓檀古記》(환단고기)記載了47個檀君統治國

家1500年,稱為《檀君世記》(단군세기)。檀君王儉不是一個人名,而是 一個職銜,等於皇帝或國師一樣。

檀君神話蘊含著一個民族的人文觀、自然觀、宇宙觀。朝鮮由檀君創立, 意思是“像朝陽一樣清晰鮮明的國家”。

中國的歷史時代是繼夏、商、周之後的春秋戰國。第二個王朝商朝,因為 定都殷(今安陽縣),又稱殷朝。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殷朝由東夷人 建立」。公元前 1600 年,以東夷人為首的商朝征服了以華夏人為首的夏朝, 使中華文明有了長達 550 年的巨大進步。

朝鮮半島歷史學家和韓國獨立運動志士丹齋(단재)申采浩(신채호) (1880-1936)先生對《朝鮮上古史》(조선상고사)中的“箕子東來”的解釋 如下。

「夏朝禹王因能治水而稱王,稱夏國,實踐了“水導”的教學。並且他通過扶

婁太子(부루태자)收到了來自檀君王儉的塗山(도산)的《尚書》,稱其

為“洪範九疇”,並相信了。之後,夏朝在數百年內崩潰,接著是商朝,延續 了數百年,然後又崩潰了。在他之後,周朝興盛,周武王拒絕了洪範九疇,

一位殷的王室的箕子寫下了洪範九疇,與武王發生爭執後逃往朝鮮,《尙書》 的洪範部分就是關於這個的。」

「在以前的歷史書籍中,箕子成為朝鮮國王(箕子王朝鮮)是在檀君王儉

(公元前 1114 年)之後的 1220 年,但是箕子自己沒成王,公元前 323 年 (大扶餘(대부여)普乙檀君(보을 단군)19 年),其後裔箕詡終於登基

95

為番朝鮮(불조선)王,現在,根據事實,箕子朝鮮從朝鮮的《朝鮮上古史》 中刪除。”」

在《尚書》中,《武成》和《洪範》中一起提到了周武王和箕子。《武成》一節記 載:「周武王滅商後,舉行追悼會,讚揚諸侯的功績,並解救了被俘的商朝 箕子」,《洪範》一節記載:「周武王拜訪箕子,問治國之道,箕子以洪範作 答,並詳解洪範九疇。」 即是說,在武王的活動中,沒有任何“將箕子封為 朝鮮王朝的記載”。《微子之命》中,周朝任命新的諸侯時,武王的兒子成王 封微子為宋國諸侯,但沒有提到箕子。

至於古朝鮮檀君王儉的名字的歷史記載,在作為中國的正史的二十五史中

沒有出現過。不僅在中國的正史上,而且在任何一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 檀君的記載。關於檀君王儉的記載,最初的原典當然是《三國遺事》 (삼국유사)。《三國遺事》是高麗忠烈王(충렬왕)時期的普覺國師 (보각국사)一然(일연)(1206-1289)收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王 國的史料所編纂的史書。

司馬遷的《史記》和其他中國歷史都說古朝鮮強大到“與燕匹敵”,甚至在與 燕爭奪霸權的過程中“狂妄”到試圖打擊燕。如此一來,古朝鮮這種級別的強 國,不可能會不編纂自己的歷史。

《三國遺事》記載:「檀君王儉統治了這個國家約 1,500 年。~周武王登基後 (公元前 1046 年左右),當箕子在朝鮮被分封後,他搬到了藏唐京

(장당경)。」如果我們加上周武王從滅殷(商)開始統治國家的 1500 年, 我們就會得到大約公元前 2500 年。此外,考慮到桓因→桓雄↔熊女→檀君 的時代,它適合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之後,殷滅亡,箕子回到故鄉檀君

朝鮮,他放棄朝政,遷往藏唐京。這就成為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結構。

96

開天(개천)1565 年 10 月 3 日(公元前 2333 年),第一代檀君王儉祭祀

三神上帝(삼신

상제님),國號

為朝鮮。此時,在中國,堯帝即位,與第

一代檀君王儉同時代。檀君王儉在位期間,中國發生了大洪水。作為回應,

檀君王儉派他的四個兒子中的長子夫婁太子到禹傳授先進的文化五行治水 法(오행치수법),以治理中國的九年洪水。

如果中國的正史記載這了些事,華夏民族在東亞的領導地位便會被大為貶 低,因此不會記載亦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考古學上,朝鮮半島和滿洲的青銅時代文化的開始時間估計在公元前 2400 年左右,也就是古朝鮮王國的建立時間。

參考自: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3?category=812665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4

http://contents.history.go.kr/mobile/ht/view.do?levelId=ht_001_0020_0010_0 010

https://m.blog.naver.com/lkokvse78/221510637356

https://m.jsd.or.kr/?c=jinri/start/621/623&uid=5957

https://www.dongponews.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4806

http://www.insight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6115

http://www.koreahiti.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0372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4396

http://m.hmh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478

https://www.future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7658

http://www.ibulgyo.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39599

97

19- 誰是檀君的真正後人?

由於檀君神話一直都被視為韓民族的開國神話,檀君就是代表韓國,不管 這是神話也好,是歷史也好,這位既是人又是神的人物已經變成了一個具

有民族意義的重要符號。事實上,很多人都以為檀君就等於韓國人的祖先, 但根據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研究,其實並非如此。他的重要性,遠遠超出 閣下的想像。

在首爾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以“通過發現古代歷史的共同點建立國際網絡”為主 題的韓、蒙、日國際學術會議,在會上,蒙古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的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Vaishak Jamsran Kereid 發表

了主題為“蒙古人與歐亞人民的歷史團結”的演講。

在發言中介紹了格塞爾(Geser)神話。故事說天神赫瑪斯派他的次子格塞 爾下凡。格塞爾在地面上戰鬥,獲勝,然後與人類和解。結婚生子的格塞 爾與邪惡部落作戰,消滅了人間的邪惡,建立了帝國。

對此,Vaishak 院長表示,檀君神話和格塞爾神話有一些共同點,首先,格 塞爾和檀君都是從天上下來幫助人們的。再者,他們都是神的兒子。第三, 下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人類世界帶來和平與和諧。第四,他們都透露, 他們通過與地球上的人類的女性結婚並且繁衍後代。

兩種神話的區別在於,蒙古將格塞爾神話視為神話,而朝鮮則將其視為史 實。檀君神話記載了公元前 2333 年古朝鮮王朝的建立,可是,格塞爾神話

中並沒有格塞爾活動年份的記載。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格塞爾神話發生在

公元前 300 年至 100 年之間,作為一種口頭文學,已知它起源於蒙古並已

有數千年的記載。

98

釜山國立大學教授梁珉鍾(양민종)指出,重要的是,最古老的格塞爾神 話西藏版本(林格塞爾)實際上是在 19 世紀記錄的。蒙古文版本中最古老 的記錄是 1716 年。檀君神話源於和尚一然(일연)(1206-1289)在大約

1280年所寫的《三國遺事》(삼국유사)。它比格塞爾神話的記載早了將近

500 年。

已經在俄羅斯和蒙古的學術界已提出成吉思汗是渤海靺鞨的後代,京鄉新 聞(경향신문)(5 月 31 日報導)“是古代的一個民族蔑兒乞(Merkit),

換句話說,成吉思汗是渤海靺鞨的後裔,後來繼承了他們的血統,及後, 他否認了蔑兒乞部落並開始了殲滅行動。"

據說《蒙古秘史》是在成吉思汗在世期間完成的。有一段說“大震國大野勃的 第 19 代傳人是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是由成吉思汗於 1206 年建立的。然而,

按照《檀君世紀》(단군세기)和《檀奇古史》(단기고사)記載,在公元前 2137 年“皇帝的弟弟烏斯達(오사달)被封為蒙古里汗(몽고리한) 。現 在的蒙古人是他的後裔(封皇弟烏斯達爲蒙古里汗或曰今蒙古族)。

“騰格里”是北方民族對天空的稱呼。 蒙古語是 Tngri,與檀君的讀音 dangun 相近,而檀君祖先也是從天空而來。檀君既是統治者又是祭師,職 責正是與上天溝通。騰格里和檀君同時都與天空有密切關係。

《檀君世記》(단군세기)為高麗時代的杏村(행촌)李嵒(이암)(1297

- 1364)所傳,著名歷史學家桂延壽(계연수)(生年不詳 - 1920 年)在

1911 年將它與《三聖紀》(삼성기)、《北夫餘紀》(북부여기)、《桓檀古 記》(환단고기)這四本書一起編成《桓檀古記》。《檀君世紀》是記錄從第

一代檀君王儉到第 47 代檀君"高列加=古列加" (고열가)的 2096 年間歷 代檀君在位時期的大事記。

《檀君世紀》記錄"第 4 代檀君烏斯丘(오사구)時代甲申(갑신)元年(公

99

元前 2137 年)封天皇的弟弟烏斯達為蒙古里汗。"有人說今天的蒙古人就

是他們的後代。

渤海建國者大祚榮(대조영)的弟弟大野勃(대야발)編著的《檀奇古史》 (단기고사)中也有類似的故事。

" -第 4 代烏斯丘檀君元年(在位 38 年),長子丘乙(구을)加冕為皇太子, 他立弟弟烏斯達為蒙古國王,他的後代就成了蒙古人。"

內蒙古大學教授張久和正在室韋人那裏尋找作為 13、14 世紀世界歷史主角

的蒙古人的起源,室韋是大興安嶺地區東胡後裔的總稱,相傳在室韋村落

中,蒙古室韋逐漸進入鄂嫩河流域,形成了蒙古人的雛形。換句話說,蒙 古人來自古朝鮮的後裔東胡。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時,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報導,Bryan Sykes 博士 和他的牛津同事 Robert E. Hedges,就從人骨化石中提取的 DNA,證明了

在西方有成吉思汗的後代。由於 DNA 測試能夠提供出人類血統的清晰圖譜,

在 Sykes 博士的測試之下,發現他測試的這個骨化石的 DNA 和成吉思汗的

染色體一致。

據說,全球至少有 1600 萬的男性會是成吉思汗的後裔,與他有著血緣關係。

當中有些後裔流落在亞歐大陸,還可能會在英倫三島上,其中不乏王室皇 族中人。

根據官方所公佈的資料來看,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達到了 100 多萬。但在

俄羅斯人基因中蒙古人基因含量很高,因此歐洲其他國家將俄羅斯人又稱

之為“白蒙古人”。包括俄羅斯歷史上有很多的領導人都有蒙古族的基因,所 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俄羅斯人也算是蒙古人的後代。

100

當年蒙古的鐵蹄踏遍歐亞大陸,400年來建立過21個國家,後代分布之廣就

可想而知。研究表示,從基因角度來看,現代約有1,600萬位男性都可說是 成吉思汗的後代,佔全世界男性人口的0.5%,等於每200名男性就有1人是 他的後代。

此外,研究人員還走訪中國、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蒙古國等地,進 行了進行了歷時十多年之久考察和採樣。總共搜集了 16 個組群的血液樣本,

然後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多達 8%的男性在基因中擁有相同的 Y 染色體 片段。

除了成吉思汗之外,他們還發現另外 10 個近似的"開國元勛"世系。他們認

為這些世系是公元前 2100 年到公元 1100 年發源於中東至東南亞一帶。通 過對 5000 多名男性的 DNA 進行系統的分析,發現他們之中,有 37.8%屬 於其中一個世系。如果這反映到全亞洲人口中,就意味著目前大約有 8.3 億

男性遺傳了這 11 位帝王中某一位的 Y 染色體。換言之,亞洲有 8 億多人的 祖先為成吉思汗等 11 位皇帝的後人。

包括成吉思汗在內的 11 位開國元勛中,有一位似乎生活在現今的土耳其北 部(公元前 700 年),而另一個來自伊朗(公元 1100 年)。其他的似乎發

源於公元前 2100 年和公元前 1500 年的東南亞。在這段時間內,農業人口 從緬甸轉移到寮國、泰國和柬埔寨,進而形成了孟族和高棉帝國。

既然蒙古源自朝鮮,蒙古人的後代同樣都是檀君的後人。

待續 參考自: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3?category=812665

101

https://costmgr.tistory.com/10394

http://contents.history.go.kr/mobile/ht/view.do?levelId=ht_001_0020_0010_0 010

https://m.blog.naver.com/lkokvse78/221510637356

https://m.jsd.or.kr/?c=jinri/start/621/623&uid=5957

https://www.dongponews.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4806

http://www.insight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6115

http://www.koreahiti.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0372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4396

http://m.hmh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478

https://www.future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7658

http://www.ibulgyo.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39599

102

20- 續誰是檀君的真正後人?

上回說過蒙古人是檀君的後代,是從朝鮮民族裏面所分支出來的一個民族, 不過,嚴格來說,蒙古也不算是一個獨立出來的民族。

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這個民族並不存在,成吉思汗本人其實是一個突厥

人,屬於突厥的蒙古部,蒙古民族形成是他死後的事。蒙古人不獨立於突 厥人,正如廣東人不獨立於中國人一樣。成吉思汗統一了北亞草原突厥各 部,建立蒙古國,在共同生活的環境下發展出日後的蒙古文明。

突厥人是遊牧民族,必需到處遊蕩地放牧,今年在中國長城腳下,過幾年

草場鬧出自然災害或疫情時,可能會轉場去中亞草原,若中亞草原再鬧災, 可能又會再轉移陣地,遷往東歐草原,沿途不斷掠奪人口,可能在中亞掠 奪了一個波斯女子並生一個混血兒子,兒子長大後又再在東歐掠奪了一個 俄羅斯女人,與她生個孫子,即是一個亞洲民族不斷與歐亞人及歐洲人混 血。

法國遺傳學家 Christine Keyser-Tracqui 在 2006 年進行了一項名為"蒙古人

口起源:古代和現代 DNA 的遺傳結構分析"(Population origins in Mongolia: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NA)的研究, 結果證明,古匈奴和當代蒙古人為延續世系。所以,蒙古人不單止是突厥 人,更和匈奴人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此外,另一項名為"拓跋鮮卑與匈奴人群親緣關係的遺傳分析"(Genetic analyses on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uoba Xianbei and Xiongnu populations) 的研究在 2007 年進行,遺傳學者將拓拔鮮卑的 mtDNA 與匈奴的進行對比,

結果發現原來兩者高度吻合,證明匈奴與鮮卑的基因有着傳承關係。

103

不論是突厥人、蒙古人、匈奴人還是鮮卑人,彼此都是同一個大家庭的成 員。可以這樣理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不是不同民族, 而是同一個民族的不同朝代,相當於秦朝人、漢朝人、宋朝人、明朝人都 屬於中國人,不同的是,前者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國境,後者是農耕民 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之上。當然,客家人比較例外。

然而,還不止於此,因為還未說女真人。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

皇太極在1636年繼承了元朝玉璽,為了承繼元朝之大統,建立滿蒙共主之

國,所以,滿人本身就是蒙古人的延續。後金更將國名改為「大清」,「大清」

是蒙古語「Daicing」,意思是"戰士"。滿洲人說蒙古語,穿蒙古服飾,剃蒙 古髮型,努爾哈赤本人及其家族的名字都是蒙古文,可以說,女真就是蒙 古的一個分支。

在朝鮮半島歷史學家和韓國獨立運動志士丹齋(단재)申采浩(신채호)

(1880年12月8日-1936年2月21日)所著的《朝鮮上古史》(조선상고사) 中,記述了北方民族與朝鮮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斯基泰人(Skuthai)是古代在東歐大草原至中亞一帶居住與活動、操東伊 朗語支的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自他們出現以來,匈奴、鮮卑、突厥、 蒙古、女真等北方騎兵軍團長期活躍在歐亞大草原和中國北方,各有 700 年至 1000 年不等。這些北方騎馬游牧民族在遺址和遺跡、語言、信仰、政 治、社會、軍事制度、生活習俗、文化等方面與朝鮮民族有許多相似之處。

的姓氏,習俗,官職,機構等與新羅,高麗,百濟, 馬韓等相同,可以得出了一個結論,朝鮮和匈奴是兄弟,3000 年前是同一

朝鮮、滿洲、蒙古、土耳其四種語言都是同源,中國的二十四史中對鮮卑、 匈奴、蒙古等之記載,指出有大同小異的宗教習俗,西方歷上,匈奴還遷

104
從《史記》上看了"匈奴"
個家庭。

徙至土耳其、匈牙利。於是得出了朝鮮、滿洲、蒙古、土耳其四民族是同 一血緣的結論。朝鮮、滿洲、蒙古、土耳其、匈牙利和芬蘭在3000年前恰

好是一個血親。但是,他們部分留在亞洲,部分移民到歐洲,因為他們所

居住的國家不同,他們就變得不同了,畜牧耕作、入侵維護等生活習俗也

變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分別就更加明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也就是說,這是根據環境而建立的民族。

朝鮮族分化為朝鮮、女真、蒙古、通古斯等部落,匈奴部落分散為高麗、 匈牙利、土耳其、芬蘭等部落。蒙古、滿洲、土耳其、朝鮮四大部落之間

總是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參考古代歷史,朝鮮與匈奴之間官名、地名、 人名相同的例子很多,這證明他們在古代是同一個語系。

《滿洲源流考》是韓國民族史不可或缺的資料。此書於1777年由清代乾隆皇

帝編纂,由43位學者編撰,它包含有關與它相關的各個民族的重要歷史的 信息。在全書開篇,乾隆皇帝詔諭將清朝定義為承繼金朝之後的北方民族 血統的朝代,並直接提到朝鮮人在滿洲的古國。書中還說:「金朝的先祖,

出自舊肅慎之地靺鞨部」。

《金史》是一部北方民族女真人建立的中國王朝的歷史,記載“金朝開國者完

顏函普初出高麗,已六十歲”,“女直(女真)與渤海原為一家。”

北韓歷史學家李址麟(리지린)在他的《古朝鮮研究》(고조선 연구)一書

中說:「我推測,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肅愼"指的就是‘古朝鮮’。朝鮮實學思想 家丁若鏞(정약용)(1762 年 6 月 16 日-1836 年 2 月 22 日)也很早就

承認古代的肅愼為‘朝鮮’。」

在第三代檀君嘉勒(가륵)時,誅遼東都督,流放到藥水(黑龍江)邊, 相傳後來成為匈奴。換句話說,這說明匈奴是構成古朝鮮的民族之一。

105

《揆園史話》(규원사화)是北崖(북애)於1675年在高麗肅宗時期寫成的 著作,他遊歷全國,參考了包括《震域遺記》(진역유기)在內的約40部史 書。

《震域遺記》是高麗恭愍王(공민왕)時期李茗(이명)所著的一本書,在 檀君記(단군기)部分,他描述朝鮮人民和北方人民如下:

「靺鞨是肅愼的後裔,也是檀君的後裔。」

《檀君世記》(단군세기)為高麗時代的杏村(행촌)李嵒(이암)(12971364)所傳。書上記載"在第 3 代檀君伽勒時代,甲辰(갑진)6 年(公元

前 2177 年),下令將洌陽(열양)的褥薩(욕살)索靖(색정)轉移到藥

水(약수)中,終身監禁。後來,他原諒了這一點,並立即封印了這片土 地,成為了匈奴的始祖。"

古朝鮮很早就形成了古國,匈奴是從古朝鮮衍生出來的,而古朝鮮的後裔 又分為東胡、濊貊、肅愼,可以概括地說,北方民族如鮮卑、蒙古、女真

等都是由它衍生出來的。

除了韓國的“檀君”和中亞的“騰格里”意思同樣為神或領袖外,騰格里還出現 在其他語言中。例如通古斯語的“Tangur”、蒙古語的“Tangri”、保加利亞語 的“Tangra”和蘇美爾語的“Dingri”都是發音相似。

在哈薩克斯坦,除了薩滿教之外,還保留著與韓國相似的文化,例如婚禮 禮拜、婚禮習俗、摔跤和祭祀。而在哈薩克斯坦歷史書中,描述為匈奴士 兵的服飾都讓人聯想到高句麗鎧馬武士(개마무사)。

在本世紀初於哈薩克斯坦發現的遺跡,裡面有身穿鎧甲、執劍的人物的畫 像,牆上還刻著國名新羅。而作為高句麗首都的卒本(졸본)這個詞,在

106

他們的歷史上被稱為“金城”,但它自古以來就作為哈薩克斯坦人民耳熟能詳 的名字流傳下來。

部分人留在滿洲里,在北極和熊一起生活,但他們穿著熊毛皮的衣服下來, 並稱他們為“熊群”。他們也有北上的祖先,有的經過中亞,經過哈薩克斯坦, 居住在滿洲,他們帶著老虎而來,或者身穿虎皮,所以被稱為“虎族”。這正

正與檀君故事中的熊和虎不謀而合。

被冰覆蓋著的“天山”位於當地,山的高度是 5,000 米,在哈薩克斯坦被稱為

Tang gle Khan。相傳源於檀君下山開國哈薩克斯坦的傳說。單是讀音已和 檀君相當接近。

西藏的天山只是漢語的說法,在北歐和中亞被稱為“騰格里頭”(텡그리

타우),而在韓語中則是“檀君山”。西藏古老的羌塘文明(장당문명)也與 古代朝鮮歷史息息相關。羌塘文化(장당문화)的主人是夷族。首領是阿 凡達(아바타),意思是從天而降的神,是 12 個聯邦國家,首都是香巴拉

(岡底斯山脈)是一個沙克部落(샤크족)。與檀君的十二檀國的情況十 分相似。

學者將歐亞大陸的語言、風俗、神話、遺物、遺跡、建築符號等文獻資料 進行比較,終於確認了《桓檀古記》(환단고기)的內容,可見歐亞大陸全 是朝鮮的後裔。換言之即是檀君子孫。

參考自: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6249

http://www.koreahiti.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737

http://www.ibulgyo.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39599

http://www.insight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6115

107

世人對於蘇美爾文明的關注並非由來已久的事,這是始於上世紀的 20 至 30 年代。

以在美索不達米亞烏爾的發掘而聞名的英國考古學家 Charles Leonard

Woolley 爵士從 1922 年開始率領探險隊前往許多蘇美爾皇室成員的墓地烏

爾。發現了物質財富巨大的墓葬,包含古代蘇美爾文化鼎盛時期的巨幅畫 作,以及金銀珠寶、杯子和其他家具。 最奢侈的墳墓是女王 Pu-Abi 的墳 墓。在墓穴內發現了許多完整的文物。 女王的屍體被發現與兩名侍從的屍 體一起被埋葬,Woolley 爵士能夠根據在此墳墓中發現的物品重建 Pu-Abi

的葬禮儀式。

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這一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

4,500 年,在約公元前 2,000 年結束,後來被亞摩利人建立的巴比倫取代。 這裡發現的含有楔形文字的最古老的泥板距今約 5,600 年。這個文明已經

被證實有 6,500 年的歷史。

因此,普遍認為,人類文明的起源就是來自蘇美爾文明。蘇美爾人聚居在

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流經的地方,是著名的兩 河流域,亦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美索不達米亞於公

元前 2900 年左右發展出成熟的文字、眾多城市以及四周的農業社會。

蘇美爾文明與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眾多文明共同組成兩河文明或美索 不達米亞文明。是西方文化發源地,兩河文明的源頭或是蘇美爾文明。

我們也有必要留心一點,蘇美爾文明是最早的文明這個說法是來自上世紀 初期,距今已經大約有近一百年,試問一百年時間可以發生多少事,有多 少理論可以被修正?之後有不同說法出現實在不足為奇,對此亦無須大驚

108
21 - 檀君朝鮮與蘇美爾文明

少怪。當然,新論調也不見得一定可信,至少,一日未曾被徹底推翻,一 日都還有其參考價值。

公元前2350年左右,屬於閃米特部落的阿卡德人從北方降臨並征服了蘇美 爾。當時,阿卡德人的國王是薩爾貢(Sargon)。正是這些阿卡德人征服 了蘇美爾,繼承了早已在他們之前的蘇美爾文明。就這樣,蘇美爾原始城

邦、阿卡德帝國和巴比倫帝國所繼承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逐漸傳播到希臘, 最終催生了希臘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起源。

蘇美爾文明發展得很早,但也很突然,而且高度發達,所以是不可能在沒 有任何先行文明的情況下自行產生的。蘇美爾人是後腦勺扁平的黑髮種族, 美國歷史學家 Samuel Noah Kramer 博士破譯了蘇美爾人的泥板,研究了 他們的外貌、社會制度、習俗和語言,得出“蘇美爾人來自東方”的結論。

研究韓國思想的韓國金相日(譯音)(김상일)教授根據朝鮮的詩人、歷 史學家崔南善(최남선)(1890 年 4 月 26 日-1957 年 10 月 10 日)的不

咸文化論(불함문화론),認為“古代蘇美爾人和韓國人生活在一個共同的 文化領域,即不咸文化圈,並且發生了分歧”。這個稱為不咸文化圈所指的

是在古朝鮮(或桓雄時代)之前存在的國家桓國(환국)。

桓國釋意為“光明之國”,是聯邦制國家,由 12 個成員國構成,其中的須密 爾國(수밀이국)可能就是指蘇美爾。

蘇美爾人的語言與韓語一樣,也是一種粘著語,其中後置助詞(tossi)被

添加到主語或賓語中。地球上唯一的粘著語是韓語和受韓語影響的日語和 阿爾泰語。此外,就蘇美爾語而言,連詞序都與韓語相差無幾。父親、母 親等相同的字有 100 多個。

此外,在衣食住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文化也存在相當大的同質性,例如

109

60進制像東北亞使用的天干地支、提著箱子到準新娘家,婚前享受摔跤等。

1923年,在烏爾地區的一處墓地出土了一位國王的遺骨,國王頭戴金盔, 頭戴髻,頭髮向後束起。這種裝扮與古朝鮮傳統十分類似。

根據歷史記載,最後一位蘇美爾國王 lugal-za-ge-si 是 Umma 的祭司和國

王,征服了位於今伊拉克中南部的蘇美爾城市並建立了 Uruk 第三王朝(公

元前 2359 年 - 公元前 2335 年)。Lugal-zage-si 就是檀君王儉

(단군왕검)。檀君在蘇美爾語中是 tangir,意思是神。這位末代國王將蘇

美爾象形文字帶到了東方,這就是漢字的起源。

公元前 2334 年,Lugal-zage-si 從 Nippur 神廟逃出,東山再起,但最終又

被薩爾貢(Sargon)擊敗。蘇美爾難民從東向西分散,孩子們却留下...然而,

在中東消失的 Lugal-zage-si 次年以檀君王儉的身份出現在東方,擁有 2000

名蘇美爾士兵。

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地球上唯一具有與蘇美爾類高度相似的文字的地方 是滿洲的遼河地區。當時,存在於滿洲遼河地區的文明被稱為少昊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即兩河流域) 的氏族。相傳少昊金天氏降臨定居的地方就是舊約中提到的伊甸園。這似 乎是上帝創造的特殊地方,但被稱為伊甸園的地方是少昊金天氏首先降落 並建立的國家或領土。據說這裡是少昊金天氏的王國。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看待蘇美爾與朝鮮族的關係。一是高山崇拜,二是母 系社會的傳統,三是蘇美爾的數詞。

日本有學者上野景福(1910~1996

伏羲氏的八卦相近」,台灣學者徐亮之的《中國史前史話》第 246 頁,寫道:

110
)說:「蘇美爾使用的楔形文字,與太皞

「中國曆法亦起源於東夷,發源於太皞,繼少皞,以歷正官的觀點大大發 展」。韓國古籍記載伏義是檀君後人。東夷族的祖先就是檀君。

通過 130 年的考古發掘,所得的結論是,創造蘇美爾文明,包括文字、法 律、學校、議會制度的古蘇美爾人,並不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土著,而是來 自東方的移民,是韓民族,事實證明,他們在血統或語言,文化上是密不 可分的。

6000 年前,當人們的生活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物資匱乏而變得困難時, 桓國庶子部(서자부)部落的桓雄渴望開闢新的家園。因此,末代桓國統 治者智爲利(지위리)桓因為要造福人民,決定選擇定居在白頭山。

首先,蚩尤在中國 25 史之首的司馬遷《史記》的《五帝本紀》第一部中有較 詳細的描述。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描述了黃帝軒轅氏和蚩尤之間的涿鹿 大戰時寫道:「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 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這份記載的核心是“禽殺蚩尤”四個大字。這是一個關於蚩尤的歪曲記錄,同 時講述了以黃帝軒轅氏為中心的歷史。之後在數量繁多的文獻裏都可以找 到有關蚩尤的記載。

大約 4700 年前,蚩尤天王和黃帝軒轅氏同時共存。倍達國(배달국)國 王蚩尤天王在他統治初期,國家衰落,於是向西面進發,將山東、江蘇和 安徽省納入倍達的領土。然而,西土地區的藩主軒轅氏卻趁著這個空檔奮 起反抗,將蚩尤天王趕出東北亞,成為了東北亞的皇帝。倉皇調轉馬頭的 蚩尤天王在涿鹿之野與軒轅軍 10 年交戰共 73 次,最終制服了軒轅。

在《桓檀古記》(환단고기)中間部分的《三聖紀》(삼성기)第二卷中,

111

勇敢。」有記載說:「他用銅和鐵做頭盔

鍛鐵做兵器,整個世界都非常恐懼。」

據司馬遷《史記》注《史記正義》記載,「蚩尤的軍隊頭戴金盔,裝備大弩等 兵器,征戰天下,威風凜凜」。另外,在《管子》中,「從葛盧山流出的水混 入了鐵。蚩尤收之,冶之,鑄劍,製造盔甲、長矛等」。(葛盧之山發而出 水, 金從之,送尤受而制之以爲劍鎧矛戟)

如果參考一下中國史書對蚩尤的武器的詳細描述,就好像在含蓄地承認軒 轅氏的軍隊沒有這種武器。當時的蚩尤天皇是東北亞最早使用青銅兵器的,

是金屬文明的先行者。這種金屬文明不但證明倍達國所講的高度文明確實 存在,亦與蘇美爾逐漸掌握冶金術的說法不謀而合。

參考自: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5 571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hyy immm&logNo=220288793564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hyy immm&logNo=221794347995

https://m.jsd.or.kr/?c=214/223/culture1&p=3&uid=21629

http://www.siddham.kr/reference_choihs2/7030?ckattempt=1

http://m.ohmynews.com/NWS_Web/Mobile/at_pg.aspx?CNTN_CD=A00002 70587#cb

http://m.koreatimes.com/article/555246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reference_choihs2&document_srl=7 028

112
「又大了幾歲的14歲少年慈烏支(자오지)桓雄(蚩尤天王),這個人非常
(=銅頭鐵額),能起霧,出九治採礦,

22-《桓檀古記》是否偽書?

《桓檀古記》(환단고기)是一部頗具爭議性的歷史著作,主流意見認為,這是

一部偽書。在官方的學術界,可以說它並沒有甚麼地位可而,但是,在民

間而言,它有着大批的支持者。此書的出現,至今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令 人不得不佩服的是,研究它的熱潮一直都沒有因為時間而日漸減退,相反, 大眾對它的興趣反而與日俱增。

現存最早的版本為 1979 年版。此書是朝鮮後期和日本殖民時期的宗教人士

和獨立活動家桂延壽(계연수)於 1911 年所編撰。桂延壽從小記憶力就特 別好,看到什麼都能一眼記住。他對朝鮮人民的古老歷史和民族精神很感

興趣,因此走訪兩班家族和寺廟,蒐集書籍、金石銘文、岩畫等各種史料。

1897 年時前往拜訪實學思想家、愛國啟蒙運動家李沂(이기),並成為其 弟子,當時他 34 歲。1909 年與李沂共同成立檀學會(단학회)並創立太 白教(태백교)。1911 年,李沂負責內容的收集和監修,並得到了鳳梧洞

(봉오동)和靑山裏(청산리)之戰的英雄汝千(여천)洪範圖(홍범도) 和松菴(송암)吳東振(오동진)的資助,桂延壽將《三聖記》(삼성기)、

《檀君世記》(단군세기)、《北夫餘記》(북부여기)、《太白逸史》 (태백일사)四本記載韓國古典史的書籍並列出版了三十卷《桓檀古記》。

由於《桓檀古記》是太白教的經典之一,加上內容有宗教色彩,同時這個宗

教又是反政府的,受打壓是很正常的事。

按照百度百科的資料,一般學者將之介定為偽書所持的理由有以下五項:

1、用詞不當。出現瞭如“男女平等”、“夫權”、“世界萬邦”、“文化”等近代以 後的詞彙,還有“高麗”、“蒙古”、“黑水”、“山東”等出現較晚的詞彙。

113

2、沒有1979年存在《桓檀古記》成書的證據。(也就是著者和成書年代是

虛假的)

3、與其他史籍不符,並且引用了部分近代書籍的內容。

4、書中為桓國領土的蘇美爾等地無古朝鮮遺蹟,且桓國和倍達國存在的時 期是新石器時代,不可能有國家出現。

5、渤海國的世系反映的是 20 世紀中葉以前的錯誤認識,如“景王”和“哀王” 已判明是對新羅“景哀王”的誤讀。

且看看日本人怎麼說。以下資料來自網頁"アジアンドラマの史実" 。

這對於現代的韓國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但李氏朝鮮王朝的人卻以韓國人 是中國(漢族)的後裔為榮。順便說一句,韓國人認為的中文不包括清

(滿文)和元(蒙文)。正是在日本統治時期,價值觀發生了變化。

李氏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成桂(1392 年 1398 年在位)滅高麗建國時, 將朝鮮的名字定為繼承人,意味著他將成為朝鮮的名號的繼承人。最終決

定權掌握在中國明朝皇帝手上。李成桂等人常說,這是一個根植於中國古 代的國家。在李氏朝鮮時,盛行朝鮮人是古代中國人後裔的觀念。這在現 代韓國可能難以想像,但對於李氏朝鮮王朝的統治者來說,“中國古代皇室 後裔”是一種身份。所以,似乎還有人偽造家譜。

李氏一族(包括朝鮮王族的全州李氏)本應是唐皇室的後裔。比起民族的 獨特性和獨立性,李氏朝鮮的統治階級更以中國思想的繼承者為榮。

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後,朝鮮脫離清朝獨立。於是,民族獨立運動活躍

起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桓檀古記》的原型就是在這個時代創造的。在

114

李氏朝鮮王朝時期並不十分流行的檀君神話也在這一時期流傳開來。

在日本和中國,以李成桂立國開始的朝鮮王朝,一般稱為“李氏朝鮮”或“李

朝”,以區別於古朝鮮或檀君朝鮮,需知此朝鮮不同於彼朝鮮。

簡單來說,日本人認為在中國盛世時,他們便偽造家譜,宣稱自己也是中

國人,在中國衰敗時,他們則偽造文獻,說自己有比中國更悠久的歷史, 有更偉大的文明。

這是典型的陰謀論說法。

認為《桓檀古記》是史實的人,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成均館大學教授李基東(이기동)認為,《桓檀古記》絕不是偽造的。儘管

如此,《桓檀古記》之所以被判定為偽造品,是因為哲學家沒有參與鑑定過 程。

舉個實例,某日,專家們對朝鮮王朝經學家、書法家秋史(추사)金正喜 (김정희)(1786 年 1856 年)的筆跡進行了鑑定,判定其真實意圖,

並斷定它並非真跡。這是因為一位造紙專家發現,用的是後來的紙,而不 是秋史時代的紙,一位墨跡專家發現,這種墨是後世使用的,而不是秋史 那個時候使用的。但是,最重要的書法專家並沒有參與鑑定。

如果有書法高手參與,一眼就能認出是真跡。

書法家一看就知道,當時在不是紙的部分被蟲蛀了,後人補上了,當時不 是墨水的東西被擦掉了,又用墨重新補上了。道理就是如此。

朝鮮(李氏)初期,以端正民意為

115
名,多次下令收集焚燒一切偏離常態的

書籍。當中當然涉及寳貴的歷史文獻。正因如此,朝鮮半島歷史學家和韓 國獨立運動志士申采浩(신채호)(1880年12月8日-1936年2月21日)曾 對太宗時期的文書所指的珍貴古籍被燒毀一事感到特別遺憾。與此同時,

我們古代的記錄幾乎從歷史中抹去,只是一些有遺囑的人留下的手稿秘密 流傳下來。

手稿往往用久了就會變得破爛不堪,有很多東西被擦掉丟失了。有的補充 了抄錄過程中遺漏的內容,有的改成了當時的話。通過這樣的過程保存了

《桓檀古記》,並在朝鮮王朝末期結集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桓檀古記》也包

含了一些當時不存在的新詞。

此外,在民間還有其他觀點。

比如《易經》是從太皞伏羲氏到孔子等,經過許多人之手才完成的,《道德經》 是王弼顛倒《德經》、《道經》的順序重建的。中醫經書《黄帝内經》是按黃帝

軒轅氏要求編撰的,經歷戰國時代到漢代才完成。佛教經書《華嚴經》亦是 零散的,後世經數次集結而成。

《列子》是道家哲學著作,與《道德經》、《莊子》並稱為“道家三書”。考察此

書的成書時間或流傳過程,現存的《列子》是偽作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例如, 有說法稱列子是不是真實人物,是哪個時代的人,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並

且,正如劉向在《列子新書目錄》中所說,《列子》在內容上有難以被視為 個人的作品的地方。

梁啟超斷言,《古書眞僞及其年代》中的《烈子》表現了晉代的佛教思想和佛

教故事,這證明了《烈子》是偽造。尤其是《烈子》中出現了與虛構或歷史人

物有關的寓言,很可能這些寓言大多是作者編造的。

116

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所傳達的《列子》,是在已經流傳下來的《列子》的基礎

上,後人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書中,收集並添加了很多自己的故事。也 就是說,不能否認在那之前有一份與《列子》相關的原件。

《史記》以記載五帝中的黃帝開始,皇帝是傳奇人物,沒有明確的依據。司 馬遷選擇了他在中國遊歷時聽到的故事,並選擇了現存的零碎記錄來收錄

在<黃帝篇>中。並非所有《史記》的記錄或觀點都符合事實或是客觀的。

《史記》是已經復制了 11 個世紀的的副本,已經無法找到它的原始版本。

因此,在被轉載的過程中,必然會遭到誤寫、錯簡、潤色、竄入、遺失等 等。

《史記》和《列子》一樣,因為各種原因編輯了很長時間,這也許是理所當然 的。說到底,這兩部文獻都是研究歷史的寳貴材料。

《史記》被定性為正史,正史的意思是正統、正直的歷史記載。即是說,它

不是正確和準確的記錄,而是從正統的立場上記錄下來的。所謂正,不是 正確的事實,而是正確的立場。其實,正史,不過就是政治正確的歷史。

《桓檀古記》沒有被當為正史,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政治正確,真的比一切都重要。

參考自:

https://note.com/ai_auwa/n/na2b63b6da946

https://baike.baidu.hk/item/%E6%A1%93%E6%AA%80%E5%8F%A4%E8%A 8%98/1850959

https://korea.sseikatsu.net/post-2206/

117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greatcorea10&logNo=22

2157566049&targetKeyword=&targetRecommendationCode=1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greatcorea10&logNo=22

0749993980&navType=by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greatcorea10&logNo=22

0749999685&navType=by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greatcorea10&logNo=22

0750008480&navType=by

118

23- 武學的顛峰 花郎道

這個世界,有些東西看來很傳統,但也尚未被視為老套或落伍,童軍活動

是其中一個例子,畢竟已經歷過好幾代人。

二十世紀初期,英國爵士 Robert Stephenson Smyth Baden-Powell 先生鑑

於當時英國青年不但道德敗壞,而且體力更日漸虛弱,恐怕將會重蹈古羅 馬帝國滅亡的覆轍,因此便研發出一套可行的訓練方法,試圖力挽狂瀾。

Baden-Powell 創造了許多訓練遊戲和競賽項目,後來他在其著作中將這些

稱為偵察救助。之後他寫了一本名為《童軍警探》(Scouting for Boys)的 手冊,並於 1908 年出版。正是這本書的指導下,一支童子軍很快就建立起 來。更於同年成立辦事處,處理大量關於童軍運動的查詢。

雖然距今已超過一個世紀,但裏面的制度、所舉辦的活動項目現在還一直 維持着,例如括露營、木工、水上活動、山藝、旅行和運動,既然稱做童

軍,內容就當然離不開軍事,希望下一代可以像一個軍人一樣,不但智勇

雙全,還具有一種使命感,如果自小便得到如此栽培,長大後也不難成為 一個有承擔的人物。相信除了傳統學校之外,這一種活動似乎也是一種十 分理想的教育模式。

自從童軍活動受到世界各國所歡迎後,具有類似性質的組織相繼成立,然 而,眾多組織都不及童軍般享有如此知名度和認受性。

雖然說是傳統,不過也是相對而言的,比較起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生物 科技、納米技術,當然十分傳統,但是,無論如何,說到底,1908 年到現 在,站在歷史角度而然是非常短的一段時間,極其量只能夠說近代的産物 而已。除非古代有童軍,那就作別論。

119

然而,的的確確在古代有一種東西和Baden-Powell所創辦的童軍相當類似,

這個東西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但當中最為人所熟識的一個稱呼就是"花 郎"(화랑)。童軍所提供的訓練,主要在於知慧與體能,可是花郎却不同,

除了提供上述兩方面的培育之外,還加上另一項最重要的,就是靈性訓練, 通俗一點說,即是修道。

在最早的時候並非叫做花郎,朝鮮文學史上的三大漢詩詩人、被譽為"東方 儒學之宗" 、 "東國儒宗"及"四海第一人物"的孤雲(고운)崔致遠(최치원)

(857 年-10 世紀)在《鸞郞碑序》(난랑비서)中如此說:「國有玄妙之 道、曰風流。」(우리나라에 현묘한 도(道)가 있으니, 말하기를 풍류

(風流)라 한다.)崔致遠是在太白山上最早發現以鹿圖文字(녹도 문자) 寫成的《天符經》(천부경)並將之譯成漢文的人。

風流與花郎是一音之轉,所謂風流,既不是風流儒雅﹐亦非風流倜儻,

遑論風流快活,這一辭,在中文裏實在可圈可點。在韓文裏,特別是在古 代,却有截然不同的含意,風,是流動的,此非物理上的風,此乃形而上

之風,氣功上用來指氣,正如孟子也講浩然之氣,靈修學上是指能量。風 流,就是類似以意導氣的學問。

《仙史》(선사)是一部仙氏史書,記載了從檀君時代到新羅、高句麗、百 濟的名人先祖的歷史記載,裏面記載了花郎的發展過程。花郎與道教有點 相以,這個宗教的來歷在《仙史》中有詳細記載,從根本上說,它本身就已 經包含了儒、佛、仙三教,接近一切眾生,自然會得到感通。

對於創立花郎制度的眞興王(진흥왕)(540-576)有關的記載,與在《三

國遺事》(삼국유사)卷三中的彌勒仙花(미륵선화)、未尸郞(미시랑)、 眞慈師(진자사)有關。令到國家繁榮之後, 眞興王認為必須提升風月道

(풍월도),便再次下旨,從各家族中選拔有德之人,改名為花郎。之後,

120

薛原郞(설원랑)首次擔任國仙(국선)職務,這是花郞國仙(화랑국선) 的開始。

這是專門訓練兒童的軍事組織,雖說內容兼具儒、佛、仙三教,但仙的部

分也是多樣性的。可以說,花郎道的仙的部分是有宏大的教義,它的思想 具有神道思想(신도사상)、巫俗信仰(무속신앙)和神仙思想 (신선사상)三個要素。

具有神道思想的要素是由於新羅王朝是一個徹底的神權國家,在一個祭政

一致(제정일치)的製度下,國家事務是根據神意(신의)運行的。加上 建國初期朴赫居世(박혁거세)出生的故事的神異性,從他被六部村長

(육부촌장)推舉為開國君王的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出明顯的神道思想。

巫俗信仰的要素可以追溯到檀君神話。而這種趨勢在新羅建國初期顯然還 在延續。在《三國史記》(삼국사기)中新羅本紀記載第一個南解次次雄 (남해차차웅),次次雄也被稱為慈充(자충)。他的職務是巫師,負責

祭祀儀式。薩滿教尤其要求神人合一性(신인합일성)。這是因為靈的合 一(영적합일)必須在憑神狀態(빙신상태 possession 靈魂附體)之下才

能完成。在這裡,追求遊娛山水(유오산수)等神仙思想修煉法門,追求 超越世俗的思想世界,風流、風月堂的思想似乎開始流行起來。

神仙思想方面,《三國遺事》(삼국유사)第 3 卷中出現了花郎的稱謂“國

仙”,《三國遺事》第 1 卷中的金庾信(김유신)(595 年-673 年)也使用

了國仙這個詞,書中說:「他學習劍術,成為了國仙。」《花郞世記》

(화랑세기)使用"仙徒"(선도)二字,而花郎們在遊玩名山的同時踐行神 仙流派,修身養性,可見花郎道是有神仙思想基礎的。

除此以外,在道德規範上也是相當着重,花郎必須遵守

121

殺生有擇(살생유택)。

驟眼看來,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遑多讓,而事實上,武士道與花郎道確 實有淵源,這方面的史實很多時都被淡化了。

首先,武士的日文是"侍"(さむらい)讀音就是 samurai,聽起來像沒有思

意,但與韓文的"事武郞"(사무랑)的讀音 samulang 便十分相似,事武郞

就是花郎。

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 19 代家督, 武田信虎之長子武田信玄鼎鼎大名,史學家竹內理三氏的《日本史》(中央 社社,1973 年)對武田家的始祖有如下的描述:「武田家的始祖源義光

(源義光:新羅三郎)是賴義的第三個兒子。 被稱為“日本武士之父”的源 賴義(988-1075)是平定 1051 年至 1062 年發生在東北地區的安倍叛亂, 即“前九年戰爭”的英雄。」

源 義光(1045-1127)為什麼要把姓從“源”改為“新羅”? 歷史學家金文經教

授和作家崔仁浩先生在日本近江地區琵琶湖沿岸城市大津市的三井寺古寺 中找到了這方面的線索。新羅三郎之父賴義於 1051 年在出征“前九年之戰”

前來到三井寺的新羅善神堂(신라선신당),向新羅明神(신라명신)祈 求勝利,並發誓將他的一個兒子獻祭給上帝。最後如願奪冠后,他帶著三 兒子義滿來到這裡,舉行了成人儀式,並將兒子的名字改為新羅三郎。

日本武士之父源義光與新羅花郎道的關係可謂呼之欲出,真正武士為何能

夠超越生死,相信這一點亦不難理解。

122
"世俗五戒"(세속오계),內容有:1) 事君以忠(사군이충)、2) 事親以 孝(사친이효)、3) 交友以信(교우이신)、4) 臨戰無退(임전무퇴)以 及5)

參考自:

https://m.blog.naver.com/lsmb1015/221585746902

https://monthly.chosun.com/client/news/print.asp?ctcd=&nNewsNumb=20 0404100079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64589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64590

https://namu.wiki/w/%ED%99%94%EB%9E%91

https://mookas.com/news/12551

123

24- 崔致遠由儒入仙的心路歷程

對於中韓文化交流而言,新羅時代是一個發展上的里程碑,在朝鮮半島上

在過去她是在與高句麗、百濟三國鼎立。但是,到了 7 世紀中後期,新羅

聯合唐先後滅掉百濟(660 年)和高句麗(668 年)。後來雖然新羅與唐爆

發過戰爭,但歷時 6 年之後,結果雙方通過交涉達成妥協,達致長期的和 平局面。在此之後,新羅佔據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朝鮮歷史上的 統一新羅時代(676 年-935 年)正式開始,從此,唐朝的軍事目標便由朝 鮮半島變為吐蕃。

在這段時期,朝鮮文學得到蓬勃發展。許多統一新羅漢文詩被《全唐詩》收

錄。朝鮮陶瓷亦在此時大放異彩。受唐三彩影響的三彩釉陶「新羅三彩」亦 應運而生。自 699 年起,統一新羅幾乎每年,甚至一年兩三次遣使入唐。 在中國的遼東半島至長江口的東部海岸線港口城市的新羅坊聚集了大批新 羅人,坊內還建有新羅寺廟,部分寺廟中有過百新羅僧人進駐。可以說, 這是一個中韓關係的黃金時代。

朝鮮半島漢文學的開山鼻祖崔致遠(857 ?)就是誕生在這個時代,在國 家主席習近平訪韓的時候,曾經多次提及這位人物,與前總統朴槿惠的幾 次會談中,亦曾經多次引用崔致遠的詩句,可見崔氏的影響力確實無出其 右。單就以“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的稱譽,便可想而知其在儒學與漢 文的領導地位。然而,在韓國道教中,崔亦被譽為是韓國內丹學中最有影 響力的人物,另外,在禪宗方面亦有相當造詣,換句話說,就是在一流的 時代中的一流人物。

早在 12 歲時,便隨商船入唐求學,其父向他告誡:「十年不第進士,則勿 謂吾兒,吾不謂有兒,往矣勤哉,無惰乃力。」進入國子監學習,別人用十 年,他却只用 6 年,在 18 歲的時候便科舉考試中一舉及第。按大唐律法,

124

及第兩年後通過吏部的遴選,方能獲得進仕資格。於是,就在那裏度過了 兩年四處遊歷的生活,並且潛心作詩。

以下是其中作品:

《山頂危石》

萬古天成勝琢磨,高高頂上立青螺。

永無飛溜侵凌得,唯有閒雲撥觸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長恐墜潮波。

縱饒蘊玉誰回顧,舉世謀身笑卞和。

《東風》

知爾新從海外來,曉窗吟坐思難裁。 堪憐時復撼書幌,似報故園花欲開。

不久,崔氏在淮南巡撫高騈的推薦下被任命為政府官員。由於他的出眾才 華,深得高駢賞識。因為受到了高駢的極力舉薦,先後擔任侍御府內奉、

都統巡官、承務郎、館驛巡官等重要職位。當高駢起兵討伐黃巢,他擬就 的《檄黃巢書》,天下傳誦,並憑此獲“賜緋魚袋”勳位。

儘管崔氏非常感激高駢的知遇之恩,但是,由於晚年高駢擁兵自重,割據

一方,在失敗之後又迷信方術,崇仙佞道,凡此種種,對於深受儒家思想 影響、具有正直的從政理想的崔致遠而言,是極為可恥的事,因此便萌生

去意。後來,其弟崔棲遠專程由新羅來唐,帶同家書迎接他回國。

29 歲回到新羅後,宪康王(헌강왕)任命他為侍讀、翰林客舍、速刑部、

125

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郎知瑞書監事。負責整理唐代文字如《大崇福寺碑文》 等呈獻給國王。然而,當時的新羅社會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無視當時社會矛盾的眞骨貴族(진골귀족)決不接受改革方案,此後不久, 屢遭厄運的眞聖女王(진성여왕)承擔了登基 11 年後政局混亂的責任並命 令孝恭王(효공왕)給她一個成年禮(禪讓)。新羅已經走上了不可逆轉

的毀滅之路,到了這個地步,崔致遠在 40 多歲時放棄了政府職位,對新羅 皇室感到失望和沮喪,並且最後決定退休。

辭官歸隱以後,對政事充耳不聞,在《題伽倻山讀書堂》一詩中如此說:「狂 奔疊石吼重巒,人語難分咫尺間。常恐是非聲到耳,故教流水盡籠山」。在

這段時間裏,四處遊歷,並結交高僧大德,談禪說佛。以伽耶山海印寺為 主要修道之地,足跡遍及各郡山川湖海。

晚年,他率領家人到伽倻山海印寺,與賢俊(현준)和定賢師(정현사) 結為好友。904 年左右(孝恭王 8 年),他在海印寺華嚴院完成了作品《法

藏和尙傳》。908 年建造"新羅壽昌郡護國城八角燈樓記",之後下落不明。

在《海東異蹟》(해동이적)中記載的仙家人物中,包括檀君在內的約有 40 人,崔致遠之前的有檀君(檀君=檀帝)、赫居世(혁거세)、東明王 (동명왕)、新羅四仙(永郎(영랑), 述郎(술랑),南郎(남랑),安詳

(안상))、玉寶高(옥보고)、金謙孝(김경효)、大世(대세)和仇 柒(구칠)、金可紀(김가기)等等,這意味著在崔致遠之前,新羅社會 就已經有了神仙思想存在。

根據《靑鶴集》(청학집)記載,桓因仙脈傳於桓雄,桓雄傳宗又傳於檀君, 流傳至新羅四仙。新羅的仙脈可分為玉寶高、元曉(원효)、大世、仇柒 等幾個分支,據記載崔致遠與僧人定賢、賢俊為友,繼承了大世、仇柒的

126

在《梧溪日誌集》(오계일지집) 中,在檀君與檀君之前的桓雄發現了韓國 仙脈的源頭。檀君仙去(선거)以後,次子扶婁(부루)繼位,據說他也 仙去。

在《梧溪日誌集》中,記載了紂王叔父箕子、高句麗四仙女、武骨(무골)、 黙居(묵거)、密香(밀향)、延香(연향)等各種人物在韓國修煉仙道 的故事。提到了流傳下來的《玄妙訣》(현묘결)的秘訣:「國有玄妙之道

曰風流 設敎之源 備詳仙史 實乃包含三敎 接化群生(국유현묘지도 왈풍류 설교지원

後來新羅的金巖(김암)從蓋馬山(개마)的一座寺廟裡拿了《玄妙訣》, 得到了中國的《遁書》(둔서)和護身符,並把它編成了三卷。後來天蓋

(천개)得之,傳於老人。對於書的內容,老人分三方面解釋。首先是乘 風飛天入地的符訣(부결);其次能令萬物生滅的符訣;最後是透視萬物、

操縱人的心,能招散鳥獸的符訣。

在《梧溪日誌集》中,梧溪進入了伽倻山(가야산)的紅流洞(홍류동)。

還有與大伽倻王的弟弟道弘(도홍)三人相遇的故事。這似乎是基於崔致 遠進入伽倻山成為仙人的傳說。雖未提及崔致遠的仙脈或具體的訓練方法,

但從上下文來看,可以理解為他繼承了檀君的仙脈,其思想基礎是《玄妙訣》 的觀點。

不論在伽倻山的去向如何,崔致遠最終亦成了韓國道教的鼻祖,中韓道教

的教法有很大分別,況且經典也不相同,至於問到那一家才是正宗,那就

只能夠說,韓國是韓國道教的正宗,中國是中國道教的正宗,韓國道教與

中國道教是兩個不同的各自獨立的信仰體系,然而,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

127
仙脈傳統。
비상선사 실내포함삼교 접화군생)」。

交流的程況,有一定的共通性。

參考自:

https://mookas.com/news/12551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ndex?contents_id=E0057711

https://namu.wiki/w/%EC%B5%9C%EC%B9%98%EC%9B%90

http://www.handanin.net/board_nWSC53/9460174?ckattempt=1

http://cheolani.iisweb.co.kr/family/chiwon/chiwonjeon.htm

128

25- 經典《三一神誥》裏的神學結構

在介紹《三一神誥》(삼일신고)之前,首先必須知道何謂大倧教

(대종교),因為它是該宗教的主要經典。

大倧教原名檀君教,檀君崇拜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但單憑成立的年份

來說,大倧教可以說是一個新興宗教,創辦人羅喆(나철, 1863 年 12 月 2

日 - 1916 年 陰曆 8 月 15 日)於 1909 年 1 月 15 日在 漢城府創立,羅喆

原本為一名公務員,後來辭去職務。當時正值日本殖民時代,於 1904 年與

一眾知識份子組識維新會(유신회),進行抗日鬥爭。後來由於受到政權 迫害而逃亡到滿洲。

在 1910 年出現了內部分裂,羅喆將教會改名為大倧教並將教會遷至滿洲時,

鄭勳模反抗,將教會分離獨立,堅持了檀君教的名稱。大倧教從事民族獨

立運動,檀君教却是親日派。等於一個是革命黨、一個是保皇黨一樣。

最終,在 1916 年陰曆 8 月 15 日舉行祭祀檀君(단군)王儉(한배검)後, 羅喆結束自己生命,並且留下遺囑。

大倧教雖然在世界上並不是很多人認識,但對韓國人而言却相當重要,受 到官方重視。在大倧教的成立日如今變成了重光節(중광절),在羅喆殉

教自盡當天,成為了每年的嘉慶節(가경절),此外還有每年農曆 3 月 15 日的御天節(어천절)和公曆 10 月 3 日的開天節(개천절),開天節同時

又是韓國的建國紀念日,是當地最重要的節日。四個節日一般並稱為大倧

教四大慶節。

據大宗教記載,1906 年 1 月 24 日晚上 11 點,忙於救國運動的羅喆從日本 回國。到了西大門站,往世宗路(세종로)方向走的時候,一位長者急忙

129

走近他說:「你不是羅喆嗎?」他問:「我本名伯佺(백전),筆名頭巖 (두암),今年90歲。奉了居於白頭山的白峯神兄(백봉신형)之命,前 來轉告公。」 與此同時,長者給了他一些用白紙包著的東西﹐之後便離開 了。

羅喆打開包裝後看到的,據說是《三一神誥》和成為大倧教經書的《神事記》 (신사기),各一卷。

在這些內容中,揭示了這部經文是如何傳給渤海文王,在 1904 年 10 月 3

日白頭山白峯、伯佺等 32 人所著的《檀君敎佈明書》(단군교포명서)中記 載了後來如何傳到大倧教的詳細情況。在這本書中,檀君王儉以弘益人間 (홍익인간)和光明理世(광명이세)的偉大思想,命令彭虞(팽우)接 受其教誨。高矢(고시)從東海挖出一塊青石,在石碑上刻有古文神誌

(신지),這就是這本書的古文石本(고문석본)。

《三一神誥》中所講的三神,就是創造世界的太陽神桓因、開啟天門的教化

神桓雄、建設國家的治化神檀君的三神一體。三神按照各自的權能(天愛)

分為造化、教化和治化,其中關於造化原理的思想就是造化思想。

在實踐上,可以簡單歸納為“三真歸一”及“三法修行”,《三一神誥》認為,人

類與生俱來就可以從太陽神處得到性(品性)、命(生命)、精(精氣)

三真。但在後天卻又被心、氣、身三妄所俘虜,從而產生了貪欲、疾病、

邪惡、犯罪等種種痛苦。故此,修行便是要修練三真、去除三妄。

修練的具體方法亦是分為三大項目,包括止感、調息、禁觸三法。止感是 安心的意思,調息使氣均勻,禁觸是為了讓身體舒服。

大神機說,觀神之機,即觀己及人五臟六腑之根,就是看清地、水的一切

130

意象,從遙遠的天上,到諸天萬界,成群結隊。即是說,聽神機,就是聽 從天地萬物,到諸天萬界,人類和萬物的一切言語和聲音。即是知天機, 天上天下,身前身後,過去未來,以及隱藏在人和事物的內心深處,這意 味著知道上帝的所有秘密和魔鬼隱藏的一切。

這本經書超越了《天符經》的哲學教義,教導天人合一的原則,提出了通過 身心修養,了解天地人三道,成為完善的人類的方法。最終目標就是達致 性通功完(성통공완)。

《天符經》的 81 個字符代表北斗七星的首領,北斗七星圍繞北極星的斗姆 (두모)在宇宙運行。作為天工造化(천공조화),萬物生成衰滅

(생성쇠멸)的天理(천리)的神耶和華是人類之父。太皞伏羲氏上帝神 秘占卜的圖式(도식)河圖和洛書,總結和定義了《造化經》(조화경)的 深意。關於上帝耶和華的真正身份,請參閱之前的文章

"耶和華信仰的真正

《三一神誥》當中有五訓(5 훈): 第一章是天訓(천훈),是耶和華神的教 導,第二章是神訓(하느님에 대한 교훈),第三章是天宮訓(천궁훈),

第四章是世界訓(세계훈),第五章是眞理訓(진리에 대한 교훈)。任何

人都可以進入天堂,享受永恆的快樂,這是耶和華神的《敎化經》 (교화경)。

第 一章 天訓:

帝曰元輔彭虞(爾五加衆)蒼蒼非天玄玄非天天無形質無端倪 無上下四方

虛虛空空無不在無不容

三神上帝耶和華主對元輔彭虞(원보팽우)(爾五加衆)說:「天空不是藍 色的天空,連漆黑的天空都算不上。天空是無形的,沒有開始或結束。無

131
來源" 。

第 二章 神訓:

神在無上一位 有大德大慧大力 生天主無數世界造物纖塵無漏 昭昭靈靈 不

敢名量聲氣 願禱絶 親見 自性求子 降在爾腦

耶和華神是至高無上的第一位,他是有大德、大智、大能的天主(天上的 神),掌管著無數世界的生靈。祂把萬物創造得細膩清晰,任何微不足道

的塵埃也沒有遺漏。上帝的靈性很難命名,但它被稱為量(량)、聲

(성:소리)、氣(기)。祂降臨到那些想通過懇切祈禱親眼見到祂並尋求 自己本性的人的大腦中。

第 三章 天宮訓:

天神國有天宮 階萬善門 萬德 一神攸居群靈諸哲護侍大吉祥 大光明處 惟性

通 功完者 朝永得快樂

耶和華神所居住的天神國(천신국)的天宮(천궁)有通往萬善門 (만선문)和萬德(만덕)的階梯,許多神靈和所有哲人都護送和供奉上

帝。這是一個只有大喜和吉祥的好事,是有大光明的地方。只有品性(성) 通達(통달)、完成了功德的人,才能進入朝天(조천),獲得永恆的快 樂。

你應該觀察宇宙和無數的星星。正如每個人都有大小、光明和黑暗一樣,

132
上無下,四方雖空,無所不有,無所容不下。」
第 四章 世界訓: 爾觀森列 星辰 數無盡 大小明暗 苦樂不同一神造群世界 神勅日世界使者 割七百世界 爾地自 大一丸 世界中 火震湯 海幻陸遷乃成見象 神呵氣包底 煦日色熱 行化遊裁 物繁殖

人的痛苦和快樂也不盡相同。耶和華上帝創造了千千萬萬個世界群像

(군상),上帝頒布法令,將700個世界分配給太陽系的使者去運作。

你居住的地球是“一顆巨大的彈丸(탄환:탄알),地球在世界中是火震湯 (화진탕)(震動噴火的溫泉),海變陸的形象(형상)終於成型”。

神呼氣在下面,日熱蒸騰,行、化、遊、裁。 繁殖的植物和動物。

第 五章 眞理訓

人物 同受三眞 曰性命精 人全之物偏之眞性 無善惡 上哲通 眞命 無淸濁 中

哲知眞精 無厚薄 下哲保 返眞 一神 惟衆迷地 三妄着根曰 心氣身 心依性

有善惡 善福 惡禍 氣依命 有淸濁 淸壽 濁妖 身依精 有厚薄 厚貴薄賤 眞妄 對作三途 曰 感息觸 轉成十八境感 喜懼哀怒貪厭 息芬 寒熱震濕觸 聲色臭

味淫抵衆 善惡 淸濁 厚薄 相雜 從境途任走墮生長肖病歿苦

觸一意化行返妄 卽 眞發大神機 性通功完是

哲止感調息禁

人與物一起領受三眞(삼진)。換句話說,人類已經完全接受了性命精 (성명정),但事物是有偏差的。上哲人(상철인)的眞性(진성)既非 善也非惡。他們以眞命(진명)溝通,沒有淸濁(청탁)之分。

中哲人(중철인)知道眞精(진성),沒有厚薄(후박)之分。即便是下 哲人(하철인),守住本性,返回眞一(진일),也能成神人,但只有迷 惑的眾生,執著於三根(삼근),忘記了眞性(진성)。三根是心氣身 (심기신)。

有善有惡,依心性而定。行善則受福,行惡則受禍,氣(기)受托於命 (명),淸則長壽;濁則夭折。身體由精的厚薄決定,厚則貴,薄則賤。 若忘本性,則投生三惡道,墮地獄。

133

換句話說,感息觸(감,식,촉)運轉以創造18 個境界。感是喜悅、恐懼、悲

傷、憤怒、貪婪和仇恨,息(呼吸功能)是香味,腐臭,寒熱,振動和濕 氣,觸(觸覺功能)是聲音,光線,氣味,味道,這是一種往下流動的接 觸。

眾生對善惡、淸濁和厚薄的知識感到困惑,忙於按 18 界出生和受苦,生病

和死亡。哲人(太皞伏羲氏)說要停止感(情緒),控制息(呼吸功能),

忌觸(觸覺功能)。如果你把你的意志放在一個地方並練習加強它的功能,

你就會把妄靈(망령)的思想趕走。換句話說,當感官功能開發出來時,

人就真正成為了大神(대신

參考自:

http://ichn.co.kr/chamhanlaw/43?ckattempt=2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26769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hn?blogId=dan11&logNo=22084405542

7

https://www.jsd.or.kr/?c=culture/culture1&uid=25687

https://stova.tistory.com/7661251

https://ko.wikipedia.org/wiki/%EB%8C%80%EC%A2%85%EA%B5%90

134
:聖人,神仙)。這叫做性通功完(성통공완)。 這部經書全文不過 366 字,但要清楚解釋裏面的精髓,恐怕需要一部像字 典般厚的專著才可以做到。

26- 韓國古代神仙思想

一般來說,中國人很容易會將韓國的道教當成是中國的道教,事實上,兩

者的確是有着很多共通點,難免會讓人産生混淆。甚至對韓國道教的來源,

也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說法是,它從中國傳入,再發展出來,另一種說法

是它本來就已經存在,是本土的宗教,再吸收了中國道教的內容。大概聰

明如各位也會猜到,韓國人必定會主張是後者,但是,問題還不止於止,

更有一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觀點,究竟甚麼叫做常識,甚麼叫做先入

為主,兩者的界線在哪裏?

高句麗(前 37 年-668 年 )末期,道教正式傳入朝鮮半島,這是一種強調

以齋醮為中心的科儀的道教,主要是為國家消災祈福。這一時期,高句麗 深入大陸,佔據了大片領土。淵蓋蘇文(연개소문)從唐代引進道教,重 組當時的高句麗思想世界,成功奪取政權,發展國力支撐大片領土,粉碎 了大唐的侵略。

高句麗時期流行的道教是五斗米道。《三國史記》(삼국사기)高句麗本紀 4 記載,故國川王(고국천왕)19 年,"中國大亂,有許多漢人試圖逃避動 亂。"那是漢獻帝建安二年(197 年 )。就這樣,道教正式傳入了高句麗,

道教主宰國家的本性昭然若揭。淵蓋蘇文加強道教的計劃是為了削弱高句

麗儒教和佛教的力量。

在淵蓋蘇文的本傳中,他對國王說:「我聽說,在中國,據說三教齊頭並進,

道教在我國仍然欠缺。遣使入唐求之。」又在《寶臧王本紀》(보장왕 본기)

引用了他的說話:「三教如三足壺之足,不可缺一。現在儒佛雙興,道教尚 未興盛,以這種狀態,還不能說擁有天下所有的道術。」於是,儒釋道三教

便起着互制衡的作用,以免一方坐大,成為朝廷心腹大患。

135

根據韓無畏(한무외)(1517 - 1610

)的《海東傳道錄》(해동전도록)

(1610 年,光海君 2 年 )的說法,通過繼承了中國道

教,統一新羅(676

年-935 年 )末期的在大唐留學回國的儒生便可找到韓國的領導地位。

據說,金可紀(김가기)和崔承佑(최승우)、加上僧侶慈惠(자혜)等 渡唐儒學者在中國的鐘南山遇見了鍾離權,獲得了《青華祕文》,接受了內

丹修鍊。可能是慈惠將道教傳授到新羅。後來又由文學大家崔致遠

(최치원)(857 年-10 世紀 )所繼承。

像崔致遠這樣的人,在唐代曾在官場與文壇打交道,在唐代已經建立了多 個齋舍和官署,他的著作被收錄在文集流傳下來。但據記載,11 年後的

869 年,金可紀將口訣傳給了留學唐朝的崔致遠和同為儒生的李淸 (이청)。相傳是李淸將口訣傳給了明法(명법),明法從慈惠那裡學會

了"道要",並將其傳給了權昌(譯音)(권청)。

道教源自中國,但在韓國有其獨特的發展,正如佛教來自印度,在中國却

産生出中國佛教,有別於印度的佛教,情況非常相似。

可是,也有另外一套截然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為,早在中國道教傳入之

前,朝鮮人民早已有自己的信仰,這就是韓國的道教,和中國的道教並無 關係。若要追本溯源,便要從檀君歷史說起。

洪萬宗(홍만종)(1643-1725 )在《海東異蹟》(해동이적)(1666 年顯

宗 7 年 )中將檀君定為韓國道脈(도맥)的來源。

據書中介紹,檀君的道脈是從赫居世(혁거세)(前 69 年-4 年 )與東明

王(동명왕)那裡繼承下來的,經過新羅四仙永郎(영랑)、述郎 (술랑)、南郎(남랑)、安詳(안상)傳給了上文提及的金可紀和崔致 遠。丹學(단학)的起源不是來自中國的道教人物,而是在檀君那裏找到

136

的。據透露,韓國有自己的道教系譜,就像中國的《列仙傳》一樣,書中似

乎試圖強調韓國自己的仙道與中國道教的起源不同。

然而,除此之外,主張道教來自中國的理論又提出了另外一套說法,這是 追溯到檀君之前的時代。這一派的說法是來自趙汝籍(조여적)的《靑鶴集》 (청학집)。

在《靑鶴集》中,趙汝籍在檀君之前的桓因(환인)找到了韓國仙道的起源, 桓因說他是從明由(명유)那裡學道的,明由是從中國的廣成子那裡學道。

廣成子是中國道教傳說的神仙,黃帝曾向他問道。有關記載首先出現在《莊 子·外篇·在宥》,黃帝曾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修煉道術的要訣。《太上老 君開天經》中的記載與《莊子》不同,認為廣成子不過是黃帝之時由太上老君 化身而成。

即是說,檀君所傳下來的道脈其實都是中國貨。

韓國當代學者李乙亨(譯音 )(이을형)認為,中國人往往愛引用僞書談 科學驗證。

例如,唐太宗攻打高句麗,在安市城(안시성)之戰中被楊萬春(양만춘) 將軍擊敗後返回。然而,中國史書上有楊萬春將軍的記載嗎?沒有這方面

的記錄。

此外,史書上也沒有記載滅百濟的唐朝將軍蘇定方(소정방)。為何會這

樣?他滅了百濟,但在與新羅的領土爭鬥中被金庾信(김유신)大將打敗, 遺體葬於橋下,故中國史書無記載。

由此可見,中國的歷史撰寫方法總是遮遮掩掩,這是可恥的。

137

又稱,中國人寫歷史的方法,稱為諱恥筆法(휘치필법)。即是說,中國 被其他民族打敗的事實被刪除了,而且還要被偽裝成勝利。中國歷史學歷 來用這種方法,在偽造的基礎上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歷史記述。因此,他 們的歷史記法是中國的"爲漢中國諱恥筆法"。據稱,這是由孔子晚年作《春 秋》時遺留下來的傳統。

中國道教的創始人被人們稱為老子。老子傳記中最古老的是司馬遷的老子 傳。老子也被稱為李耳或老箂子。也被稱為儋、宗或隱君子。朝鮮中期著 名的哲學家李栗谷(이율곡)(1536 - 1584 )在他的《神仙策》(신선책)

中批評仙敎(道教)正在樹立一個黃帝,用乘龍上天等奇怪的謠言來欺騙 人民。

老子是虛構出來的人物,把它當作異說和怪說,這是一個可疑的背景。如

果被稱為道教創始人的老子不是真實人物,那麼道教從何而來?有一種說

法,它是來自韓國。韓國早在老子之前就已經有了神仙思想。這就是黃帝 與紫府先生的神話。學界正統的說法是仙敎是繼承了這個神話而創立的。

但是,由於黃帝和紫府先生的神話是韓國神仙思想的輸入,所以仙教只能 看作是根據韓國的意識形態創造的。

在《抱朴子》內篇卷之十八地眞有載"皇帝東到靑丘,過風山,見紫府先生, 受三皇內文,以劾召萬神"。意思是,“當天皇從靑丘東行,經過風山去見紫 府先生時,在一個通往天皇、地皇和人皇院有一個珍貴的內文並劾召了許 多鬼魂。”靑丘是韓國。當我們看到唐太宗在入侵高句麗時被任命為靑丘道 行軍總管時,靑丘即是韓國。

劾召是劾問,劾問是在施加嚴刑的同時進行審問(問招)。換句話說,就 是趕鬼。在《韓非子》卷三 十過, 第十中說,黃帝在泰山遇到了很多鬼。在

多神教的原始時代,黃帝接觸了許多鬼魂,於是去見了紫府先生,得到宮

138

裡秘藏的一份內文。

根據《神仙史》記載,"東王公 諱倪 字君明 乃元始 天王所化 八帝之一 混沌

初分 民物未生時 自九天下降 王於碧海之上 蒼靈之墟 居東華方諸山 名曰

紫府 有六門三宮 各分 眞仙主治 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 悉所主焉" 。

意思是“東王公於太古天地開初之時從天而降,在蒼靈的墟上建立了王國, 並居住在東華方諸山中,自號紫府,教授神仙思想。”

東王公的神話與紫府先生的神話相同。東王公的意思是在東方,與東到相

同, 蒼靈之墟是指的是綠色的土壤稱為靑丘,而東華則是朝鮮的別名。 (《秉穗錄》)它指向仙人的居所。(《雲笈七籤》)紫府指的是紫府先生,元始天

地之初頭,與天皇、地皇、人皇等三皇內文相同。由此可見,東王宮神話 是黃帝往見紫府先生的神話的記載。

韓國史書《海東繹史》(해동역사)記載黃帝在靑丘殺蚩尤。據說蚩尤是銅 頭鐵身,能起大霧。這不是人類,而是鬼魂的巨將。黃帝在靑丘殺鬼魂的 巨將的事實,佐證了黃帝在靑丘學會驅鬼的神話。也就是說,證明了天皇 和紫府先生的神話是在韓國創造的。

據清嘉慶年間吳省蘭創作的圖書《藝海珠塵》中的廣成子解所說,皇帝拜訪 了居住在崆峒中的廣成子,學習了長生不老之至道。皇帝去見仙人廣成子

時,他躲在山上的石室裡。看到這個記載,不禁要問,中國的神仙思想是 不是廣成子創造的?然而,沒有證據證明有廣成子的神話,紫府先生的神 話却被《針炎大成》(침염대성)的記錄所證實。《針炎大成》是在韓方醫藥 中最重要的經典。在《針炎大成》中,劾召鬼魂的呪文,太上老君等是主要 題材。 學者相信既然有人質疑中國道教的創始人老子不是真實人物,考慮到這裡

139

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中國道教繼承了韓國隱士紫府先生的思想,可以說

中國道教繼承了韓國思想。

無論如何,對於一個誠心學道的人來說,道教從那裏來也不重要,最重要

是自己要修甚麼,到底想往哪裏去,正如足球源自英國,不見得世界杯就 必然是英國勝出。對於多如繁星的閒人而言,就要天天喊着我國利害了,

如何如何,因為自己人生一無是處,需要將存在感投射到自身以外的事情 上。

參考自:

https://www.skyedaily.com/news/news_view.html?ID=18603

https://www.skyedaily.com/news/news_view.html?ID=19215

https://www.skyedaily.com/news/news_view.html?ID=19583

https://m.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isHttpsRedirect=true&blogId=bhj

ang3&logNo=220123567844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409

http://m.hmh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8404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15518

140

27- 捍衛《桓檀古記》的天文學家 黑洞博士朴碩在

《桓檀古記》(환단고기)是一部歷史書,但一直都未被官方機構正直式承

認它的真確性,儘管民間有不少有份量的支持者努力地為這部文獻平反,

可是,因為權力在既得利益者手上的原故,因此便一直被標籤為一部偽書。

對於何以被定義為偽書,以及主張是真實的一方所持的理據,在之前的一

篇名為"《桓檀古記》是否偽書?"的篇章中已經詳細解釋過,在此便不宜一

再重覆。然而,那是在歷史文獻鑒定方面的意見,但在科學方面的觀點在

該篇文章中尚未有提及,而且這方面又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對於《桓檀 古記》的真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方面的意見是來自天文學界,並且得到 不少回響。

在"《桓檀古記》是否偽書?"一文交待過這部著作是由朝鮮後期和日本殖民

時期的宗教人士和獨立活動家桂延壽(계연수)於 1911 年所編撰,並且由 實學思想家、愛國啟蒙運動家李沂(이기)負責內容的收集和監修,可是, 當時桂延壽沒有立即出版此書,却在臨終前將成稿交給了李裕岦(이유립) (1907 年 12 月 18 日 -1986 年 4 月 18

日),囑咐他要在 1980 年把書公

諸於世。據發布人李裕岦稱,《桓檀古記》是其老師桂延壽參考舊籍編纂而 成,再由李沂親自校閲,大概寫於 1910 年,那時是在日韓合併之後。1979

年李裕岦出版了《桓檀古記》,及後,各種批評蜂擁而至。

有關反對的理由,在之前已經交待過,但是,有些批評是針對李裕岦本人 而發的。事實上,他亦是一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本身是韓國的宗教太白 敎(태백교)的領袖,民族主義者,又是維權人士。然而,同時又有部分 人提出他有親日親嫌疑。

首先,他向日本駐朝鮮總督府出版的月刊《朝鮮》(조선)投稿一首詩,詩

141

的內容是歌頌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和平時代的內容。其次,亦活躍於親日儒 教組織朝鮮儒教會(조선유교회),擔任黨刊親日機關報《日月時博》 (일월시보)主編,成立附屬組織新豐學園(신풍학원)。還有就是在抗 日戰爭後,任東亞日報社(동아일보)社長,成為親日派報紙。

不過,在香港回歸之前,也有很多人為港英政府做事,包括今日最愛國的

一批人,那又算不算的親英呢?親不親日,實屬見仁見智。

另一方面,李裕岦自稱是《桓檀古記》的主人,但有人宣稱證實確實是他自 己寫的。問題是,這些意見最早出現於上世紀 80 年代未,既然已經證實了,

為何在 30 多 40 年後仍然如此多支持者,如此多人研究?《桓檀古記》雖然

含有民族主義內容,但有人批評它在實際內容中有濃厚的親日元素。此外,

李裕岦將這些《桓檀古記》送給了朴蒼巖(박창암)將軍,朴蒼巖將軍還將

它的原文交給了日本歷史作家鹿島昇。鹿島昇是像"日鮮同祖論"

(일선동조론)一樣堅持帝國史的極右翼歷史作家,在他翻譯的《桓檀古記》 中提到說:「謝謝李裕岦提供了證明日鮮同祖論的書」。對此,李裕岦堅稱 是他不允許寄出的,只是朴蒼巖在未經他同意之下擅自洩露了這本書。

未有讀過這本書的,以及不了解韓國歷史背景的,實在難以定奪書中的真 正動機,可是,也不難進行簡接推論,只要看看大力支持它的,並且對它

不遺餘力地推廣的,究竟是些甚麼人?同時,再看看,主張它是偽歷史的

聲音,最主要是來自哪裏?只要聽其言觀其行便會恍然大悟,切莫聽其言 而信其行,這樣,這個世界就會少很多邪教。

在一眾支持者當中,作為著名天文學家的朴碩在(박석재)博士可以說是 中堅分子。

作為天文學家而廣為人知的朴碩在博士有個卓號,叫做黑洞博士。曾擔任

142

韓國天文研究院第3、4任所長,同時又曾經擔任韓國天文研究院研究員,

並於2019年7月退休。作為前韓國天文宇宙科學

研究所院長,對於宇宙和天

文學領域沒有受到公眾的關注感到十分遺憾,並在與公眾交流和普及天文 學的同時,亦作為天文學佈道者,透過積極的活動以滿足公眾的視線水平。

樸博士畢業於首爾大學天文系,獲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黑洞天體物理學博士

學位。這位天文學家曾經這樣說:「天文學與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我在 美國讀書的時候,記得當一個外國朋友問我韓國民族精神是什麼的時候,

我很尷尬,而我研究歷史幾十年,就是抱著通過澄清韓國身份來糾正被歪

曲的歷史的想法。」

成就不只在科學上,在 1999 年還出版過韓式科幻小說《NC KoreaFest》

(코리아 페스트),並且說:「我想通過這本小說讓韓國人民認識到他們 是"天空的后代"(하늘의 자손),他們崇拜天空,這是我構思四年後寫的」。

其他作品包括歷史小說《開天記》(개천기)、《王儉壇君》(왕검단군)、

《蚩尤天子》(치우천자)、《太皞伏羲》(태호복희)、《有爲子》 (유위자)、《The Black Hole Suddenly Sudden》(블랙홀이 불쑥불쑥)、

《Dr. Black Hole 的宇宙故事》(블랙홀 박사의 우주 이야기)、《愛因斯坦

和霍金的黑洞》(아인슈타인과 호킹의 블랙홀)、《恆星、星系和宇宙的 演化原理》(별과 은하와 우주가 진화하는 원리)、《忘記天空的天空後代》 (하늘을 잊은 하늘의 자손)、《日月星辰升落原理》(해와 달과 별이

뜨고 지는 원리)、《近代科學的專題講座》(현대과학의 쟁점)、《有趣的 天文旅行》(재미있는 천문학 여행)等等,讓看似難懂的天文學變得更容

易理解,此外,還有專業的天文書籍和歷史小說。

身分是天文學家的樸博士從事着與其專業截然不同的工作,被任命為世界 桓檀學會(세계환단학회)的創始發起人之一,該協會成立於 2014 年,

旨在恢復韓國人民的根基歷史和原始文化。這位學者可以說是多才多藝,

143

樣樣皆精。

另外,樸博士還是 2016 年成立的未來正史委員會(미래로 가는 바른

역사협의회)的現任共同代表,該委員會旨在廢除日帝殖民史學(일제

식민사학),建立韓國正史。說到日帝殖民史學,就不得不提他們計劃消 滅檀君時代的歷史,亦即是否定《桓檀古記》的內容。因此,世界桓檀學會 便需要致力於證明此書的真確無誤,在這方面,這位黑洞博士可以說貢獻 良多,是一位捍衛韓國真實歷史的鬥士。

在由李裕岦所發表的《桓檀古記》裏面的檀君世記(단군세기)中,記載了" 五星聚婁"(오성취루)的天文景象,根據天文學,這是一項發生在距今約 4000 年前的天文現象,李裕岦本人既非天文學家,亦不會電腦,當時亦沒 有可供抄襲的相關資料,因此不可能知道這些事。身為天文學家的朴碩在 博士指出:「像五星聚婁這樣的天文現象,如果沒有電腦,是無法通過手算 來任意匹配的。」

原文內容大意是,在戊辰五十年(公元前 1733 年),五星雲集在婁星,黃 鶴飛來,依偎在院子裡的松樹上。指的是在 3700 年前,水星、金星、火星、

木星、土星等五顆行星向著一顆名為婁星(루성)的恆星匯聚成一條直線

的天文現象。五星聚婁現象可以用肉眼觀察到,據說這種天文現象每 250 年發生一次。中國和日本歷史上都沒有五星聚婁現象的記載,只有在檀君 世紀裏面才有唯一的記載。

朴博士說:「我用天文軟件搜索了當年 7 月 11-13 日的夜空。然後,從左到 右,火星、水星、土星、木星、金星這五顆行星並排排成一列,從這裏到 月球,一場宇宙大戲展開了。現在已經足以證明,《桓檀古記》的記錄在天 文數字上是正確無誤的。」

144

在樸博士之前直接證明五星聚婁現象的人也是專業的天文學家。前首爾大 學天文學教授、尖端科學研究所物理系現任教授朴昌範(譯音)(박창범)

和已故羅大一(譯音)(라대일)博士於1993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 得到了尖端科學的直接驗證。

若然强行要讓主流學術界的說法成立,唯有說,應該是在 1960 年之前製造

了時光機,並聲稱已故的李裕岦在 1986 年開始創作《桓檀古記》,並前往

未來複製了論文和朴昌范博士、羅大一和朴碩在博士的書。無疑,承認這 部文獻,會損害到某部分人的利益。

人類的進步,究竟是由理性推動的,還是由利益推動的?或許前者推動精 神的進步,後者推動物質的進步。

參考自:

https://gdlsg.tistory.com/2568

http://www.dongponews.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9755

https://gdlsg.tistory.com/353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93%E6%AA%80%E5%8F%A4%E8% A8%98

http://encykorea.aks.ac.kr/Contents/Item/E0064977

http://www.hwandangogi.or.kr/?r=hwan&c=intro/137

https://ko.wikipedia.org/wiki/%EB%B0%95%EC%84%9D%EC%9E%AC

https://terms.naver.com/

https://ko.m.wikipedia.org/wiki/%EC%9D%B4%EC%9C%A0%EB%A6%BD

http://www.hwandan.org/?c=intro/98

145

28- 神仙們的秘密花園 三神山

世上絶大部分人,所追求的,非名即利。兩者兼得之後,又患得患失,以

致寢食難安,為免所得被他人侵奪,就必需要掌權。權力和金錢兩者在今

天可以互為轉化,但在古代,私有産權並未得到充保障,況且有權者很多

時都能夠為所欲為,因此,有錢未必有權,但有權便等同於有錢。

當一個人有了無上權力後,夫復何求?一個人已經大權獨攬時,最怕的就 是死亡,兩脚一伸,一切歸零,所以,爛命一條的人最不怕死,還會視死

亡為大解脫,因為天堂、極樂世界、淨土都是生活在苦海的大眾夢寐以求 的樂土。有的更稱為靈性世界,甚至五次元。唯獨是在這個世界活得暢快

的人,往往都對現世樂而忘返,乃至不能自拔,對於死後往何處去,都會 不聞不問,只想延長陽壽,繼續享受下去,直到永遠。

既然是萬般帶不去,倒不如留下來,那裏都不要去,管它是天堂還是淨土。

長生不老之說,對於某些人而言,可說是天大喜訊。古代不知多少王帝因

為服食金丹以致中毒身亡,即使如此,他們也樂此不疲,又或者不願意相 信自己會死,不斷地想方設法,不惜任何代價也要逃避死亡。可想而知, 其實王帝也在受苦,只是有苦自己知而已。

中國歷代如此多王帝信奉道教,主要都是上述所說的原因。在道教中,長

生不老是仙人的標誌。秦代時,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攜童男童女各五百,

出海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山上的仙人,尋找長生不老藥,結果不知 所終。

徐福(有些記載寫作徐市)的事蹟,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

「淮南衡山列傳」。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秦 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 年),徐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

146

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

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

年,並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琅琊,徐

巿推託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

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

關於徐福所要尋訪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史記》「封禪書」只是說 在渤海中,即海州灣以北的海,並不能確定具體位置。而平原廣澤在何處, 更是不能考證。可是,當代的韓國學者曾經進行過考證,並且宣稱已經成

功找到這三座仙山。同時,相傳徐福當時是到了日本,但有些韓國的學者 認為,他是先抵達濟州島,再轉道前往日本的。

根據韓國古代文獻記載,仙人王儉(선인왕검)就是古朝鮮的建立者檀君 王儉(단군왕검)。與此同時,檀君被當時的人視作仙人(선인)。

朝鮮高麗朝詩人李仁老(이인로)(1152 - 1220)在《破閑集》(파한집)

中說:「韓國自古被稱為神仙之國。」據說,這位神仙可以在古朝鮮的建立 者檀君王儉那裏找到。高麗中期的儒生金富軾(김부식)在《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中亦寫道,平壤是仙人王儉居住的地方。此外,朝鮮初期的 武官李淑琦(이숙기)(1429 - 1489)所著的《趙延壽墓誌》(조연수묘지) 記載平壤的始祖是仙人王儉。朝鮮半島高麗時代的僧人、高麗國師、文學 家一然(일연)(1206 年-1289 年)在《三國遺事》(삼국유사)的「古朝 鮮(고조선)」中也記載檀君定都平壤城。

宣祖時期,記錄朝鮮初期史前史蹟,編纂《靑鶴集》(청학집)的道士趙汝 籍(조여적)在《靑鶴集》中揭露了從桓因到檀君的仙道的家譜。此外,李 宜白(이의백)的《梧溪日誌集》(오계일지집)、洪萬宗(홍만종)的《海 東異蹟》(해동이적)、黃胤錫(황윤석)的《海東異蹟補》(해동이적보)

147

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將檀君視為韓國仙道的領導人。

《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 第六」:「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 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

蓋嘗有至者,諸僊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

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漢陽大學名譽教授都珖淳

(도광순)將渤海視為三神山的實體存在。《山海經》中有一句,"東海之內,

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都教授說,這裡的北海就是渤海,東海就是黃 海,所以朝鮮位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山海經》是公元前 3 世紀以前寫成的

一本書。在中國,朝鮮(古朝鮮)可以被視為延伸到朝鮮半島北部和渤海 沿岸。

洪萬宗在《海東異蹟》中透露三神山在韓國。「我國東方山水甲天下,世界三 大神山都在我國。故常耳聞目睹士人遁世隱居之神蹟,故說地靈人傑,亦 非虛言。」但洪萬宗只說三神山在韓國,並沒有說明具體位置。但是,朝鮮 時代的文臣及外教

官,性理學者,實學者和作家李睟光(이수광)(1563

年-1628 年)却具體地透露了這一點。

李睟光在《芝峰類說》(지봉유설)中說:「世人說三神山是韓國,金剛山 (금강산)是蓬萊山,智異山(지리산)是方丈山,漢拏山(한라산)是 瀛洲山。」

朝鮮王朝中期的文臣和政治人、詩人、作家、小說家許筠(허균)(1569

年-1618 年)在《惺所覆瓿藁》(성소부부고)中寫道:「三神山非朝鮮不

可,瀛洲蓬萊必逃不出金剛山妙香山(묘향산)。」據地理志說,智異山是 太乙(태을)所在地,也是仙人聚集之地。當時據說三神山是在渤海附近

海域,具體位置不詳。據了解,徐福為了尋找大海而離開的地方是智異山、 南海和濟州島,據說他後來去了日本。

148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 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

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 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 焉。」

韓國文官、實學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李重煥(이중환)(1691年 - 1756

年)在查閱與韓國相關的三神山記載時,在《擇里志》(택리지)中提到智 異山時說:「白頭山的主幹枯竭之處。因此也被稱為頭流山(두류산)

世界上稱金剛山為蓬萊,智異山叫方丈,漢拏山叫瀛洲,這是太乙星辰 (태을성신)居住的地方,也是各種仙人聚集的地方。」與其他的山不同, 漢拏山是一個有著許多關於神仙故事的地方,與民族聖山白頭山、金剛山、 智異山一樣被認

為是一座神秘的山。

首先,金剛山、智異山、漢拏山之所以被命名為三神山,似乎與地名相關

的獨特含義有關。韓國人普遍都知道,金剛山在春天時叫金剛山,在夏天 時叫蓬萊山(봉래산),在秋天時叫楓嶽山(풍악산),在冬天時叫皆骨 山(개골산)。蓬萊山的頂峰是艾蒿 - “蓬”,意思是深山峽谷中藥材很多。 由於藥材主要在夏季採摘,因此可以推測這裡就是夏季的蓬萊山。瀛洲山 的“瀛”字是指海,“州”字是指島或村。意思是漂浮在海中的島嶼。這是一個 與漢拏山的形狀完美契合的概念。因此,漢拏山被稱為瀛洲山也就順理成

章了。方丈山的代表方向的“方”字和代表成人的字“丈”一起寫。這有最好的 意思,同時也有“精神上最高的山”的意思。所以有許多山峰高聳,又似鳳凰 飛至最高處。據推測,它被稱為智異山是因為它符合這個最有名的山的概

念。

149

以上的解釋或者屬實,或者只屬猜測,但是,最低限度,我們還未有比它

更好的解釋,可以取而代之。古代的東西,或許是想像出來,實質上是子 虛烏有,但亦有可能是失傳了,至少,失傳的現象是真實存在。例如世人

很多手藝和學問失傳,世上有無數東西失傳。如果沒有人去繼承的話,四 川的變面藝術在幾十年後會被人說,這是以前的人虛構出來,根本不會有 這麼神奇的東西,另外,以前的人會以為飛簷走壁只在武俠小說裏才會有, 那麼,看看今日的跑酷(parkour)。

一件東西究竟存不存在,有時真的很難下判斷。

參考自: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4862

http://san.chosun.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0780

http://webzine.daesoon.org/m/view.asp?webzine=142&menu_no=2303&b

no=4138&page=1

https://m.hankookilbo.com/News/Read/200301150085339797

http://gyomubu.or.kr/bbs/board.php?bo_table=002_5030&wr_id=281&pag e=1

150

29- 韓國花郎道與日本修驗道的關係

之前的文章有認真看過的,都會知道花郎道(화랑도)源於仙道,仙道來

自檀君,是一種韓國本土的修練方法,但是,同時又與佛教有着非常密切

的關係。先前提過由新羅著名僧人圓光法師(원광법사)所訂立的世俗五

戒成為花郎的道德守則,圓光法師是新羅佛教律學的興起作出重大貢獻的 僧人之一。中國唐代道宣之《續高僧傳》、朝鮮的《三國史記》(삼국사기)、 《三國遺事》(삼국유사)、《海東高僧傳》,均記載了這位高僧之事蹟。由 此可見,花郎道不只是仙道的修練,還與佛教悉悉相關。

佛教派別繁多,內容廣泛,但說到和花郎道關係最密切的部分,就要數彌 勒佛的信仰了。

最初,中國的彌勒佛信仰是始於公元 4 世紀南北朝初期的道安。在道安之 後,對彌勒產生濃厚興趣的人是法顯。在中國北方,如北涼、北魏等地, 似乎認為釋迦牟尼的教義是由彌勒佛所傳的。

彌勒信仰傳入日本是通過朝鮮半島作為中介。百濟國王曾把彌勒菩薩像贈

給日本天皇。可以說,其實韓國就是彌勒國。384 年,枕流王(침류왕)

將佛教傳入百濟。據說是從中國南方傳來的。好像是東晉僧人。此後,隨 著新羅勢力的增強,彌勒信仰也在新羅盛行起來。與保衛國家的思想聯繫 在一起,最終一個名叫花郎的年輕貴族組織的領袖被供奉為彌勒的轉世,

花郎積極傳播對彌勒的崇拜。這種組織出現在 6 世紀真興王(진흥왕)統

治時期。花郎成為彌勒的化身。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裏,常見到彌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又名「大肚 佛」;由於笑容燦爛,又稱「笑佛」;此外還有五子戲彌勒、六子鬧彌勒的創 作,故有「多仔佛」、「送子彌勒」等稱號。這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

151

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 笑世間可笑之人。據《五燈會元》等多部漢傳佛教文獻記載,五代時期的梁

朝,浙江奉化出現一位自稱契此的僧人,因時常背著布袋,所以人稱布袋

和尚。他的樣子便成為坊間流行的彌勒佛像。他圓寂前留下一偈:「彌勒真

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人們方知他是彌勒菩薩化 身。

上述造像只是彌勒佛的化身,化身是肥的,但真身却是瘦的。彌勒佛即是

彌勒菩薩,亦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

即是慈氏,因為彌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見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 Maitrī,意為慈愛。在大乘佛教經典中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會在

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所以亦叫未來佛。嚴格來 說,彌勒現在尚未成佛,仍然是菩薩。彌勒佛是賢劫第五尊佛,彌勒菩薩 正於兜率天內院為諸天演説佛法。

據某些學者考證,彌勒亦可能真有其人。佛經記載他本

為婆羅門,後來依

止佛陀出家;獲得佛陀授記後,暫時上生兜率天,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再 下凡,示現降生、出家、修行、成道,大轉法輪,廣度眾生。在中國化身

為布袋和尚,在韓國則化身為花郎。花郎是年青俊俏的少青英雄,與中國

的化身反差極大。實在可以說是形象百變,超乎想像。

花郎道的意思是風流道(풍류도),甚至還人稱之為國仙(국선)。最初,

花郎的前身被稱為“源花”(원화),真興王(진흥왕)37年(76年)隨著

三國鬥爭的加劇,重新組織少年團,創立了源花。由於它有各種缺點,漸

漸地,變成了一群貴族美少年,美聲年。男團長是“花郎”,團員們被稱為

“花郎徒”。花郎集團強調彌勒菩薩,他們是精神與肉體合一思想的倡導者,

他們的座右銘是培養理性、振奮情感、鍛煉身心。

152

這是一個來自《三國遺事》(삼국유사)中的記載。

慶州有一座興輪寺,現在是一片廢墟。慶州是新羅的首都,是一座古城,

它相當於韓國版的奈良。興輪寺有一位僧人,名叫真

慈,一直在祈求彌勒

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天,一位高僧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如果他去 熊川的水原寺,他就能見到彌勒仙花。真慈從夢中醒來,

趕忙前往水源寺,

卻發現門前站著一位威嚴的少年。當被問到他是誰時,他回答說他是城里 人。後又不斷問其他東西,及後又上了山。那裡有一位老人。老人問:「你

想要什麼?」,真慈說:「我想見見彌勒仙花。」,老人說:「嗯,我剛才應

該在門前。」說完就不見了。真慈急忙趕回水源寺,但少年不見了。

由於少年說他是京城人,所以 真慈決定回慶州去找他。環顧四周,終於見 到了那個少年。當問到他的名字時,他說“未尸”(밀리)。他帶他去見新羅 王,國王也很高興,當決定讓未尸擔任花郎時,漸漸地,年輕人聚集在一 起,並且團結起來。然而,大約七年之後,未尸卻消失在了某個地方。

類似的記載還有其他,但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是從 24 代新羅真興王到 30 代文武王(문무왕),也就是 6 世紀後半葉到 7 世紀末的時期,花郎集團

是一個為侍奉彌勒佛而成立的組織,這意味著他們心繫國家,體會風流,

培養精神與肉體上統一的思想。這樣的結社也被稱為花郎徒(화랑도)。

總的來說是彌勒沙龍,但隨著時代走向與武烈王(무열왕)統一新羅,它 也起到了政治集團的作用。歷史上廣為人知的金庾信(김유신)(595 年

673 年)和金欽純(김흠순)(598 年-680 年)也是花郎。

與德國青年運動和 Wandervogel,或類似日本修驗道一樣,花郎喜歡到山

野修行。著名的路線是從慶州到金剛山,經過南山,然後下到元山灣。

153

高麗時代高僧一然(일연)(1206 年-1289 年)在《三國遺事》中講述一

段著名的歷史。

新羅第 35 代君主景德王(경덕왕)(?-765 年)時期,忠談(충담)大

師曾在南山三花嶺為彌勒菩薩泡茶。聽到忠談大師傳聞的景德王邀請他到 半月城時,大師在肩上掛著一個“櫻筒”,並在筒內放了一套茶具。喝了茶, 覺得神清氣爽。因為他做的事情太優雅(風流)了,當景德王問他時,他 說他也是耆婆郎(기파랑)。這名字是關於醫學專家的。耆婆,梵名

Ji^vaka,為佛陀時代名醫,曾至希臘殖民地附近之德叉尸羅國(即塔克西 拉)學醫,後返王舍城,為頻婆娑羅王與阿阇世王之御醫。虔誠信仰佛教, 屢次治愈佛弟子的病。 忠談來自花郎,他還是一位寫歌人兼歌唱者。這種 故事還是一直繼續出現。

"耆婆郎"是新羅時代騎著天馬守護國家的武將。耆婆郎是出現在"讚耆婆郞 歌"(찬기파랑가)的角色。由於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因此不知道耆婆郎到 底是誰。然而,人們普遍認為他是當時的花郎領導人之一。在贊耆婆郎歌

中,耆婆郎被描述為尊貴高尚的人。

贊耆婆郎歌是新羅景德王時期忠談為紀念花郎耆婆郎而創作的 10 句體鄉歌。

被譽為具有優秀文學水平的歌曲。在韓國語言學家金完鎭(김완진)

(1877 年- 1948 年)的詮釋中,“月亮”代表了耆婆郎高尚的品格,“松子”

代表了耆婆郎不屈服於苦難的崇高精神,“雪”則代表了耆婆郎克服的艱辛和

考驗。我們不知道這首歌讚美的耆婆郎是誰,但當一首莊嚴雄偉的宗教層 面的讚美上帝之歌變成一首讚美人類的歌曲時,它就具有了社會層面的意 義。

歌舞劇《新羅-贊耆婆郎歌》是一部以演出展現蘊含新羅千年歷史的慶州之美 的作品,講述青年耆婆夢想成為代表新羅精神的花郎,以及他與寶國之間

154

的愛情故事。具有韓國特色的優美旋律與充滿感動的群舞更加如夢似幻地 描繪出耆婆的挑戰精神及他與寶國之間的愛情。而且劇中將崔致遠的漢詩 與動作加以表現,以東宮、月池、佛國寺和黃龍寺9層石塔等新羅歷史悠久

的以及為背景優美地刻畫耆婆和寶國超越陰陽界限的命運之愛。

下回繼續。

參考自:

https://1000ya.isis.ne.jp/1313.html

https://1000ya.isis.ne.jp/1228.html

http://ruri87.blog18.fc2.com/blog-entry-2013.html

http://web.joumon.jp.net/blog/2008/12/673.html

http://www.littlemore.co.jp/foreverest/log2013vol1/201303161104.html

http://kodaisihakasekawakatu.blog.jp/archives/16263179.html

http://www.hmh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831

https://m.jsd.or.kr/?c=culture/culture1/992&p=2&uid=2199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513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53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559

155

30- 續韓國花郎道與日本修驗道的關係

上回說到韓國的花郎集團與彌勒佛的信仰關係非常密切,甚至花郎就是彌

勒的化身,基於這個特徵,很容易便可以找到日本的修驗道和花郎道有淵

源的蛛絲馬跡。今次就講一講修驗道。

日本的修驗道是一種結合了佛教與日本古代山岳信仰的宗教,其目的是通

過山中的苦行修行來達到開悟。在九州福岡縣的彦山是修驗道的據點,融 合了彌勒信仰、神仙道、高句麗的皁衣仙人(조의선인)文化、新羅的花

郎道而發展起來的。這座彦山有座八幡神社,這座神社的中心是一座名為 彌勒寺的寺廟,供奉著彌勒佛。在佛教中,祂是使一切人成佛的本尊佛,

無上佛,也被稱為“宗佛”。祂是未來時候即將到來的道兜率天天主,在彌勒 佛來臨之時,一切夢想成真。這所神社還是最早期修驗道的重鎮。

在從朝鮮半島傳到國東半島的修驗道原型中,說不定應該被稱為“花郎”這個 組織也參與進來了。那麼修驗道在日本是開始於何時?按照通俗的理解,

相傳是太長在養老元年(717 年)開白山,仁聞菩薩在養老二年在六郷滿 山開設修驗道。據說此時大約是葛城役行者,羽黑山峰子王子的同一時間。

養老 2 年,已經頒布了太政官符,禁止未登記為國教佛教徒的人在森林中

修行。這意味著,到了養老二年,已經有相當數量的修行者入山修行。然 而,雖然頒發了太政官符,進入山中的苦行者卻越來越多。因此,私下進 山肯定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秘密進行的。和修驗道一樣,這個花郎集 團最初也是在古代朝鮮族中悄悄進行的,但後來在新羅時期重組為一個國 家組織。

人稱山伏的是一群來自山岳信仰的修行者,亦即是最早期的修驗道,修驗 道後來在日本東部發展成為一個武士團體,根據日本作家及民俗學之父柳 田國男(1875 年 7 月 31 日-1962 年 8 月 8 日)的理論,八幡信仰最初是

156

以母神和子神為母子神的信仰形式。宇佐八幡信仰的根源似乎是作為母親

的山,以及作為孩子的天童入山的苦行者的形象。在天童法師的修驗道發 達的對馬島,母神和子神的配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傳在某天清晨時 分,對馬島南端村落有一位婦女迎著初升的太陽小便,一縷陽光立即讓她 懷孕,誔下了天童法師。

天童法師建立的組織名為對馬天童,所謂對馬天童也是一群美少年,並以 天童童子像作為像徵天童法師附體在那裏。事實上,這種天童信仰和一尊 佛像一直流傳到國東半島。他的名字叫天童太郎。

位於九州有一座英彦山,據說當開山祖師進入深山時,遇到了一位名叫藤 原桓雄的山中獵人。這個獵人的名字是藤原的日本姓氏,但是“桓雄”這個名 字讓人想起了韓國人的祖先,而且因為他是山民,所以讓人想起了原住民, 即是繩文時代的人。

九州一個叫做添田的村莊,面向南部海岸被發現檀君信仰遺蹟的桓雄 (환웅)像,給學術界帶來了新的衝擊。在海拔 1200 米的九龍山發現了天

子煥雄的畫像和木雕。烏黑的鬍子,眼鼻等面部處理,肩膀上垂下的清澈

的白樺樹葉,與韓國檀君的形象相得益彰。日本歷史學家也認為韓國的檀

君信仰傳到了日本,白山神(백산신)被供奉在遺留在彥山山頂的神社中。

白山神當然是指韓國白頭山的三神,即桓因(환인)、桓雄(환웅)和檀 君(단군)。

關於白山信仰何時以及如何傳入日本,日本歷史學家長野教授堅持認為花

郎道是從新羅傳來的。長野教授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為這裡的人們有一

個長期流傳下來的名為“修驗道"的宗教團體,其修行內容與花郎道相似。更

令人吃驚的是,在修驗道全盛時期,信徒有 42 萬人,佔地方總人口的三分 之二。此外,那裏的僧侶們喜歡吃大蒜,甚至現在,據說該地區還供應醃

157

製的大蒜。這些修驗道在 19 世紀中葉因明治維新政府的禁令而解散,它仍 然維持自己的聲譽。

彥山位於日本九州福岡縣,自古以來作為“神之山”被信仰的對象,是一座靈

山。彦的日文是讀作hiko,hiko一詞本意為太陽之子,即天空之子。自古為 修驗道三大神山之一,是存在於日本列島的桓因、桓雄、檀君三聖祖信仰 的聖地。尤其是彥山的神社排列非常獨特。從山頂望去,由上宮、中宮、

下宮三座祠堂組成,分別像徵桓因、桓雄、檀君。以研究八幡教而聞名的

中野幡能教授(1916年 - 2002年)透露,「供奉於彥山神社的桓雄像來自

韓國。白山神供奉在日本九州北部的各個山區,包括彥山,這是受到韓國

山地宗教的影響。韓國的山岳信仰是指廣泛分佈於白頭山周邊的檀君信仰。

信仰的對像是桓因、桓雄、王儉(檀君)三神,其中桓雄是下太白山造化 人間的神明,民眾的信仰十分旺盛。韓國的桓雄信仰傳到日本彥山,變成

13 世紀的彥山記錄《彥山流記》記載“彥山山神出震旦國”。這裡的震旦國是 指東方的國家,即是韓國。屬於彥山神社的寺院或神社,供養、信仰的人

稱為檀家(단가)或檀那(단나),原意為檀君家族和檀君的子孫。

然而,有一個真正令人驚嘆的故事導致了八幡神社的建立。八幡神社是如 何誕生的?一位名叫大神比義的老人,齋戒了三年,祈禱說:「給我神性。」

向天地呼求。欽明天皇 32 年(571 年二月初一祭祀日),天神現身。那個 神就是日本 15 歲的應神王。應神(응신)的靈魂現身說道:「我是八幡神。

你必須在這裡建造一座神殿來侍奉我。」

那麼應神是誰呢?答案只出現在《桓檀古記》 (환단고기)中。據《桓檀古

記》記載,依慮國(의려국)的太子依羅(의라)15 歲時赴日登基為應神 王(응신왕),他被稱為應神是因為它“應三神符命(삼신의 부명에

158
藤原桓雄,成為日本的桓雄信仰。」

由於日本早期修驗道的總本宮就是宇佐地區,那裏是百濟、新羅等歸化派

很早就活躍的地方,在此可以追尋朝鮮半島修驗道的起源。研究者還發現

了花郎和修驗道之間的共同組織原則。在原始修驗道出現在日本列島的各 個地方之前大約 50 到 60 年,在朝鮮半島,一個名為花郎集團的年輕人社

團或組織就非常活躍。這一事實出現在新羅的官方記錄中,例如《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花郎集團是以貴族師徒為主的青年戰士聯盟,人們很早就注意到那裡修行 的內容和基本精神與日本列島的修驗道有很多共同之處。花郎集團是培養

光榮戰士的聯盟。他們有時打扮得很漂亮,並全副武裝,英勇戰鬥。成員 之間形成了牢固的“兄弟情誼”,他們被強烈的俠義精神聯繫在一起。從花郎 集團的內部組織來看,依照高低順序劃分年齡組別,秩序井然。根據原始 的入會儀式,它可能在新羅時期重組為一個國家的組織。

學者總結出,花郎集團和修驗道的共同點就是“否定主要文化地區出現的共 同體原則的聯合組織”。那個時候的朝鮮半島和日本群島,肯定有濃厚的母 系集團色彩,但毫無疑問,由於受到北方的入侵,這些母係集團正處於解 體的過程中。裏面肯定有很多所謂的沒落貴族。這些人與國家的建制背道 而馳,形成了一個兼具文化和娛樂品質的組織。

領土爭端催生貴族階級,並自行建立自己的國度,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沒 落的貴族。在這些沒落的貴族中,背叛國家的秘密結社誕生了,從那裡開

始,在半島上發展了花郎集團,在日本群島上發展了修驗道,他們時而幕 後統治國家,時而相互敵對,形成了權力鬥爭的歷史。5 世紀到 6 世紀期

間標誌著朝鮮半島和日本群島的共同體解體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59
응한다)”,即是響應三神的召喚之意。

參考自:

https://1000ya.isis.ne.jp/1313.html

https://1000ya.isis.ne.jp/1228.html

http://ruri87.blog18.fc2.com/blog-entry-2013.html

http://web.joumon.jp.net/blog/2008/12/673.html

http://www.littlemore.co.jp/foreverest/log2013vol1/201303161104.html

http://kodaisihakasekawakatu.blog.jp/archives/16263179.html

http://www.hmh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831

https://m.jsd.or.kr/?c=culture/culture1/992&p=2&uid=2199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513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536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dx=7

559

160

31 - 當代神仙鳯宇 權泰勳的預言

神是至高無上,受着人的崇拜和侍奉,人不能與神攀比,否則就是冒犯, 需要受到懲罰。人對神只能夠絶對順服,人與神之間有着一道不能逾越的 洪溝。東方文化有仙和佛的觀念,這種觀念正正就是要超越這一道洪溝, 因此,宗教衝突便在所難免。

當然,除了仙和佛和外,還有聖。所謂聖,不在於他們本來是甚麼,是在

於他們做了甚麼,所謂人皆可以成堯舜,這就是人稱三不朽的立功、立德、

立言。其實,在仙道觀念中,也包含了聖的部分,因為功德也是成聖的重 要基石。有人說,這是因行為稱義。那麼,請看看那些因信稱義的宗教領

袖與及一眾追隨者們幹着些甚麼勾當。"憑著他們的果子,你們就能認出他

們來。難道從荊棘上能收葡萄,從蒺藜中能收無花果嗎?"(馬太福音

7:16)。當然,要找其他經文出來反駁絶非難事,這就叫做自圓其說。

中國和韓國都有由人經過修練而成為仙的記載,在中國,最早出現的關於 神仙的傳記出現在西漢(前 202 年 8 年),由史學家劉向所著的《列仙傳》 就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敍述神仙的傳記。根據書中內容,一個凡人若想成為

神仙,有下列四種途徑:一是通過服食丹藥可以成仙:如服食神果仙花, 靈丹妙藥就可以成仙。二是通過服氣養氣可以成仙。神仙是以氣為形,所

以食氣也被視為修養的方法,服氣就是吐納之法。三通過行善積德也可以

成仙,例如有些人常做善事幫助人,所以很早便成仙,就是上天為了報答 其善行。四是得到高人的相助,也可以成仙。

到了東晉(317 年 4 月 6 日-420 年 7 月 10 日),第二部系統性的神仙傳 記出現,這是士人葛洪的《神仙傳》,裏面收集了當時流傳的神仙故事。書 中主要描述仙人如何通過服藥等方法修煉得道的。強調求道者必須有明師

指點,並且絕對信賴和聽從師父,通過各種心性磨練和考驗。與《列仙傳》

161

可以說是一脈相承,還提供各種秘傳的方術。雖然很多故事有過於誇張之 嫌,但其中不少常為後世養生文獻所引用;有些內容對研究中國古代養生 學術也不無參考意義。

由於神仙事蹟都是由古代流傳下來,是否真有其事,實在無從稽考。神仙 在現代的確比較少見,但也並非完全沒有。

1984 年,在韓國出版了一部小說,書名是《丹》(단),是一本以真人真事

作為藍本的小說。作者金正彬(譯音)(김정빈)根據仙道界名人鳳宇 權

泰勳(봉우 권태훈)的口述所創作而成的作品。主要內容是韓國歷史、仙 道、權泰勳的預言,其中以仙道最受普羅大眾所關注。這部小說成為暢銷

書並獲得轟動效應,導致在韓國的人們對本國的文化和歷史產生了濃厚的 興趣。甚至根據這部小說改編並拍成電影,片名與小說相同。由泰昌影業 (譯音)(태창필림)於 1986 出品,在當時的電視節目中也曾經多次採訪 過鳯宇 權泰勳。

雖說是小說,但是內容都是取材自真人真事,不過作了少許文學修飾而已。

書中提及過一種叫飛鴻劍術(비홍검술)的武術,恰逢 70 年代和 80 年代

韓國傳統武術和仙道修練方法蓬勃發展的時期,所以它獲得了轟動性的人

氣。畢竟這不但純是一種劍術,本身還屬於一種道術,不會輕易在普通人 之間流傳。

小說通過各種採訪和論文對本國和世界做出了許多預言。例如蘇聯分裂成 四方,中國分裂成兩半。又預言世界秩序將以韓國、中國和印度為中心進 行重組,世界領導權將由白人變為黃人,這位仙人稱這個變化為黃白轉換 (황백전환)。另外,基督教所說的耶穌再來成為千年王國的預言,與佛

教中彌勒佛要來形成龍華世界的預言是一樣的,堯舜時代的舜王出道,領 導了黃白交替,成就大同世界,他主張他要創造一個人間天堂,讓世界上

162

的每個人都能以仁德和諧相處。

在眾多預言當中,最受外界批評的,就是從 1984 年開始的 15 年內,南北

朝鮮將統一,韓國將把領土擴張到滿洲,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無可否認這

次就是失準。古今中外都出現過很多預言家,沒有一個可以做到百法百中, 失誤的原因很多,固然不排除可能是騙子,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索尼公司的前任總裁兼心靈學家天外伺朗先生在多年前的一部著作《至今為 止的“異世界”科學》(ここまで来た「あの世」の科学)中,引用了一個有趣的 例子。

很久以前,有一個商人對占卜算命的事非常精通,每次替人預測都很準。

後來,在自己的商業決策上都利用玄學,結果生意徹底失敗,最後公司關

門大吉。據天外先生解釋,替人算命時,因為事不關己,所以能夠放鬆心

情,這種狀態下,心靈感應特別强。但當為自己進行預測時,由於事關自 己禍福,有切膚之痛,所以便患得患失,意識一旦受到情緒干擾,念力便

無法使用出來,失敗是必然的。

生於 1900 年的奉宇 權泰勳本人就是一名民族主義者,要他去預測南北韓

的統一時間,難度會遠遠比預測其他東西更大,這便可想而知。

由於家世和童年經歷,自小便具有民族主義傾向。而且,在度過青春期和

成年期的 20 世紀上半葉,正是韓國喪失了民族獨立自主的時代。母親對他 的精神影響很大,尤其是在他 6 歲的時候,她教他調息法,這讓他第一次

有機會進入仙道的世界。他從小就開始研讀儒家經典,10 歲的他在首爾鐘

路麻洞(마동)的檀君敎布敎堂(단군교포교당)結識了弘岩 羅喆大宗師

163
(홍암 나철 대종사),並從那裏受教。

13 歲時,他結識了朝鮮仙道界的巨擘右道坊主 金一松(우도방주

김일송),並結為好友。

19 歲時,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拜金一松為師,進入九月山(구월산)

修煉仙道三個月,這時,他被教導了各種左右方式的心法。

25 歲那年去了中國,並在當時確認自己前世,結識了當時被譽為道教第一 隱士的王真人。

32 歲時,他在鷄龍山(계룡산)上建造了硏精院(연정원),49 歲時與幾 位同志開設了龍山 硏精院(용산 연정원)。65 歲時,他移居首爾,開了

一家韓方診所,但沒有從事社會活動。83 歲就任大倧敎(대종교)最高職 位的總主校。及後出版數部仙道有關著作,1994 年 5 月,在公州反浦面 (반포면)上莘里(상신리)逝世,享年 95 歲。

鳯宇 權泰勳發表過一些預言,上文已提及過,但預言裏面有一種最核心的 觀念,這就是今後韓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這種角色又源於他們的 獨特身份。

他說過,白頭山族是與北斗七星的紫微垣相連。因此,整個民族的根基就 是來自紫微垣的能量。由祖先傳下來的七星信仰仍然被一些人所信奉,北 斗七星中的星球是被認為有人類居住。朝鮮民族自古便流傳着許多預言, 其實都是起源於北斗星。在這個北斗七星信仰中,紫微垣被認為與佛教所 說的兜率天內院有關。他的預言都是由這個基礎所引伸出來。

以下是引用百度百科中關於紫微垣的介紹。

"紫微垣,三垣之一,也叫紫微宮,源於遠古時期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

164

拜,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紫微垣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是皇帝內院,除了皇帝外,皇后、太子、宮女都在這居住。按《步天歌》, 紫微垣為三垣的中垣,在北天中央位置,故稱中宮,以北極為中樞。有十

五星,分為左垣與右垣兩列,《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環 列,翊衞之象也。」

中國古代皇宮多象徵紫微垣,以之命名,如西漢未央宮、隋唐洛陽紫微城、 明清故宮紫禁城。"

一提到紫微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會不期然地聯想到紫微斗數,事實上,兩 者的而且確有關連。以下是引用無畏金剛談錫永上師的說法。

"古人將天星分「三垣」「二十八宿」,「三垣」的「中垣」即紫微垣,三垣中最 重要的一顆星,即北極星。然而北極星卻非恒定,目前的極星是「勾陳一」, 在此以前則

它當成是斗數 中的實星亦無不可。

然而,除此以外,恐怕便很難在「紫微垣」內找出「紫微斗數」的星曜了。勉

強附會,大概只有一顆屬於北斗星座的「天璣」,與斗數的「天機」有點相類。

既稱為「紫微斗數」,而所用屬於「紫微垣」的星卻只此兩顆,足見「實星」之 說,無論如何值得懷疑。

除了「紫微垣」外,天星尚有「太微垣」及「天市垣」,前者分二十座,後者分 十九座,只有「天市垣」的右垣有星名「梁」,乃屬於地域的分野,就算附會

為斗數的「天梁」,則兩大星垣亦僅此一顆。

"(http://www.kankanwoo.com/?p=4469)

究竟韓國文化與紫微垣有何關係,這就不得不請教術數專家了。作為門外

165
為「帝」星,這即是「紫微為帝星」的根據,因此把

漢的筆者,就不宜像某些人一般,到處信口雌黃。

參考自:

http://www.danhak.org/board_column/762

http://www.bulkyo21.com/bbs/view.html?idxno=11619

https://namu.wiki/w/%EB%8B%A8(%EC%86%8C%EC%84%A4)

http://bizmed.iwinv.net/archives/493

https://levi.tistory.com/29

https://levi.tistory.com/25

https://baike.baidu.hk/item/%E7%B4%AB%E5%BE%AE%E5%9E%A3/201454

3

https://astro.kasi.re.kr/learning/pageView/5378

https://dh-aks-ac-

kr.translate.goog/sillokwiki/index.php/%EC%9E%90%EB%AF%B8%EC%9B% 90(%E7%B4%AB%E5%BE%AE%E5%9E%A3)?_x_tr_sch=http&_x_tr_sl=ko&_x 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wapp

16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2- 仙道秘密組織 右道房

現代社會雖然法制日益完善,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騙術亦會越來 越進步,甚至很多時,被騙巨額錢財者都是學識淵博,收入豐厚者,由此

可見,要犯罪也要有一定的本事,而且在鬥智方面可以力壓社會上的一眾 精英分子。又或者,只是一些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雖然不得不佩服騙子,却始終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同時,世上有很多即 使是合法的事,裏面所用的都是旁門左道,不過是掌握了法律上的漏洞,

可以逃避責任而已。既然拿他們沒辦法,我就去坑其他的人,以彌補自己 的損失,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如此,情況就會一直蔓延下去。還有,很多

人甚至將旁門左道當成是方便法門,兩者的界線在哪裏?兩者可能是相對 的,較輕微的,一般都叫做方便法門,較嚴重的,就叫做旁門左道。

旁門左道這個成語連小學生也會用,旁門亦人人都知道不是正門,帶有不 是正統的意思,然而,何以叫左道而不叫右道,相信連大學教授也未必知

道,除了中文系的之外。若是創意一點,可以說是來自英文,英文的右是 right,既可解作右邊,也可以解為正確。因此右便是對的。難道中國古代

的人識英文?

若用中國文化來解釋,就是在上古時期古人是以左為尊。但到了戰國時代,

日漸地禮崩樂壞,諸侯征伐不斷,以軍事實力來決定政治地位之高下貴賤。

因為軍國大事一律都以右為尊,右半虎符常年掌握在國君手中,"右"的地位

不斷提升,"左"的地位日益下降。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全完變成了以右

為尊。換句話說,左道本來的意思是尊貴的,是正當的,就是由於禮崩樂 壞,我們才會將左道看待為不正統,非君子所取的途徑。久而久之,"左"便

等同於"邪" 。

167

以上是中國人的說法,現在又且看看韓國人的另一種解釋。

自古以來,“左”字除了單指“左邊”外,還有“錯”的意思。“左邊”(왼쪽) (音 oenjjog

)的“左”(왼)(音 oen)原本來自“외다”(oeda),但這個

詞是“錯誤的”(그르다)的舊詞。即是韓文的古文。因此,左道房(좌도방) 中的“左道”(좌도)可以說是指“錯誤的方式”、“幻術”和“神秘的方式”。可

以在 《三國史記》(삼국사기) 中找到一個使用示例。

住在漢山州(한산주)瓢川縣(표천현)的神秘男子自言自語說:「有一個 快速致富的法寶。」所以他迷倒了很多人。國王聽了這話,就說:「懲治以 左道(花哨的方式)誤人者,是先王之法。」,便將那人扔到遠方的海島上。

828 年))

右道房是起源於朝鮮半島的道教修行方法之一,位於現在的鹹鏡道地區白 頭山的中心向右側伸展的地區流行的修練方式。“右”字自古就有“對”的意思, 也有“正確的 ”(올바르다)的意思。相反,左道房中的“左道”可以說是“錯

誤的方法 ”(그릇된 도)或“錯覺”(幻術)(환술)的意思。因此,屬於右 道房的道士徹底拒絕與外界鬼魂或神靈交流,拒絕使用符籍(부적)(即

是符咒)。即是只通過修練自己的身心來悟道。

作為一種只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和信念來修練心靈的方法有呼吸法,是基於 韓民族固有的調息法(조식법)。這種修練不需任何準備訓練。通過將我 們所有的精神能量集中在作為人類生命線的呼吸上,回到今生之前的原初 處,重新發現它,回到那個真實生命的本源的過程,就是右道房中所說的 證得正道的境界。丹田的呼吸、靜坐、暝想等都可以說是出自於右道房的 修煉方法。

剛才說過,使用符咒不是右道房的方法,而是左道房的方法。鳯宇先生認

168
(《三國史記》新羅本紀 興德王(신라본기 흥덕왕)3 年(公元

為,右派和左派的區別不是絕對的,因此也有左右折衷的情況。這叫做中 道房(중도방)。也許他的意思是“現在,右道房不使用護身符,但仍然是 有使用護身符的右道房。”

與此相比,左道房或左道的修練方法需要借助準備物。例如,咒語和符籙 是左道修練的重要準備。咒語是與神靈溝通的語言,符籙可以說是與他們

的世界溝通的通訊文。另一方面,在右道中,所有的修練都通過自力達成 的,左道修練是基於借助自身以外的其他力量或特定的外部對象,這是指 伴隨媒界等的各種形態的方式。可以說,相對而言,右道較接近佛教,左

道較接近耶教。

左道的內容包括遁甲術、幻術、縮地法(又稱縮地術,遁地術)、借力法 等等。在佛教中,佛陀從來不鼓勵人追求神通,可是,當一個人修行到有 一定的定力時,神通自然會到來。

可是,如果你在左道房中與另一個靈體訂立契約並借用力量,有一個規定,

你必須在今生之後償還給那個靈體。沒有免費這回事。

右道房是一個秘密組織,相傳在白頭山中曾出現過一批具有悠久歷史和傳 統的異能者。

可以說,右道房至少在中國商朝末期就已經形成,這是因為《封神演義》記

載商朝名臣太師聞仲在韓國全羅南道麗水市南面的一個島嶼金鰲島 (금오도)學道。金鰲島是隸屬白頭山部族秘密根據地碧遊宮的地方。《風 神演義》描述了當時令人驚嘆的異能者和武器。

據說碧遊宮就像一個指揮中心,向白頭山部落的異能者發出指令,這是一

個秘密的地下基地,由於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地面上的人是看不到的。

據說它是隱藏在滿洲的某個地方。

169

碧遊宮是天道聖人通天教主的道場。宮內共有一萬兩千二百一十二位仙人。

是昔日鴻鈞玄門第一大教~自稱"諸神參拜,萬仙來朝"的截教祖庭。通天教 主有兩大道場,合稱"仙域劍閣"。仙域是指"蓬萊島",劍閣是指"碧遊宮" 。

仙域劍閣又是四大無上仙宮之一。四大無上仙宮包括神洲天朝的不周山和

大日神宮、玄都紫府的大羅山和八景宮、玉京金闕的昆侖山和玉虛宮、仙 域劍閣的蓬萊島和碧遊宮。

碧遊宮與八景宮、玉虛宮合稱“封神三宮”,各自藏有很多法寳。

八景宮是太上老君的道場。至於裏面有甚麼法寳,在《封神演義》中並沒有 具體描述。

玉虛宮的主要法寶有:打神鞭、杏黃旗、斬仙飛刀、番天印、落魂鍾、雌 雄劍、八卦紫綬仙衣、方天畫戟、陰陽鏡、水火鋒、捆仙繩、乾坤圈、混 天綾、火尖槍、風火輪、九龍神火罩、遁龍柱、吳鉤雙劍、長虹鎖、太極 符印、降魔杵、莫邪寶劍、攢心釘,等等。

碧遊宮的主要法寶有:誅仙劍、戮仙劍、絕仙劍、陷仙劍、六魂幡、穿心

鎖、青萍劍、龍虎玉如意、四象塔、飛金劍、金鞭、縛龍索、二十四顆定 海神珠、青雲劍、混元傘、碧玉琵琶、紫金花狐貂、混元金斗、金蛟剪、 火龍標、幽魂白骨幡、戮目珠、瘟疫鍾、指瘟劍、金光銼,等等。右道房

所擁有的法寳相信就是這些。

據描述,大多數白頭山部落異能者都具有飛行的能力,而白頭山部落異能 者的總指揮官通天教主能夠在世界各地飛行,他是三友之中排行第三,大 師兄為老子,二師兄為元始天尊。據說通天教主擁有極強大的能力,屬於

三友中最強的異能者。他擁有化存在為虛無的能力,那可是真正可怕的能 力。而在殷周大戰結束後,聞太師(聞仲)在神界和靈界肩負著不同的責

170

任,被任命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管雷電的部門。

在《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是截教教主,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師弟,坐於碧 遊宮開壇講道。“封神榜”是由截教、闡教、人道三教所共立,要將忠臣義士

以及各處修行仙人在死後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其中在截教的門下名列

封神榜者佔大多數,因此通天教主在碧遊宮禁令弟子緊閉洞府。

後來,闡教的門人廣成子因為要協助羌子牙討伐紂王而殺了截教的門徒火

靈聖母,於是他便上碧遊宮拜謁通天教主,繳還截教之寶物金霞冠,被碧

遊宮截教眾大弟子圍攻,不許其進入宮中。

通天教主由於相信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的片面之辭,發聖人之怒,決 定找闡教算帳,連設“誅仙陣”、“萬仙陣”兩大惡陣,以至在仙界中塗炭了無 數生靈。於是,老子和元始天尊與西方教主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通天教主, 結果大破二陣,解救了眾仙。

通天教主因為自己所設下之陣被人攻破,感到非羞愧,再無面目回到碧遊 宮,師尊鴻鈞道人趕來,並從中旋幹,三仙最後達成和解。

據了解,自新羅時代以來,白頭山部落所有有名無名的異能者都屬於右道 房或間接接受右道房的指導或指揮。然而,在羽鶴道人鳯宇 權泰勳提到它

之前,只有少數人知道右道房的存在。羽鶴道人之所以知道右道房的存在, 是因為他作為羽鶴道人,從最後的右道方主(우도방주)一松眞人

(일송진인)那裡接受了仙法。羽鶴道人指出,不論任何人,經傳法後都

會獲得這種能力。

問題是,人家會否收你為徒?

171

參考自:

https://namu.wiki/w/%EC%9A%B0%EB%8F%84%EB%B0%A9

https://skachstj.tistory.com/16460196

https://jamiwon.tistory.com/7

https://namu.moe/w/%EC%A2%8C%EB%8F%84%EB%B0%A9

https://jamiwon.tistory.com/61

https://jamiwon.tistory.com/66

172

33- 鳯宇先生思想簡介

何謂思想?思想,就是對不知到的事的想法。不知道的,才需要想。因此 畢氏定理被定義為幾何學的公式,沒有人會稱畢氏定理做畢達哥拉斯思想, 所以也沒有人會稱牛頓三定律為牛頓思想,稱相對論為愛恩斯坦思想等等。

進而引伸到宗教,如果一套理論是被信徒們介定為絶對真理的話,就一定 不會用思想這個名辭。例如耶穌基督被視為神,祂的教導就不能叫做耶蘇 思想,釋迦牟尼已經覺悟成佛,佛陀說法就不能叫做釋迦牟尼思想。不同 於某某神學家的神學思想或某某佛學家的佛學思想,因為神學家與佛學家 始於是凡夫。凡是知道的,就不用想。所以,你若問一個人正在做甚麼,

這個人若需要思索一會才回答,明顯此人在說謊。

另外,凡是思想,沒有不是片面的,因為思想源於經驗,凡人能夠看得到, 觸及得到的世界,都是世界的片面,而且是佔這個世界極小的部分。極其 量只可以說,現代人相對於古代人見得比較多,知道得比較多。看不到的, 觸及不到的,就用思想來湊夠。

鳯宇 權泰勳(

봉우 권태훈)被譽為當代神仙,因為,在一次訪問中曾這樣

說過:「這一切都源於心靈修煉的覺醒。從 6 歲起,我就在母親的教導下 進行心智修練(調息呼吸法),隨著修煉深度的加深,自身的慧眼也越來 越明朗。25 歲那年,遠赴中國山東通過慧眼尋找出自己的前世,並在參學 的地方查遍了前世的每一絲痕跡,通過修練,我更加相信回溯的準確性和 直達事物根源的內省力。」並且還說:「1925 年在仁川,大約 20 名純修

行動機的同志聚集在一起,進行了 13 天的原象(원상)修煉。這時,我的 腦海裡浮現出如下畫面。上上下下,從太初開始,直到大皇祖(대황조)

即位成為我國第一位君王,從左到右,可以觀察到東西方偉大聖賢與道人 的苦行,此外,還可以看到大玄界(대현계)正在研究發明的機器,以及

173

新繪製的世界地圖的平面圖。此外,通過預言各種新武器的出現,我們看 到了原子彈、坦克中隊、原子炮、B29轟炸機等,還有七種新武器,但現 在說這些都是未知數。就這樣,通過精神修練獲得的慧眼的洞察力——這 就是元神修練 大皇祖的存在和與我們人類的關係,進而,在修行與國 運並行的實踐中,悟出了宇宙存在的道理,甚至建立了一定的思想體系。」

如果是經證悟而得出來的正確答案,便不應該叫做思想了。或許,對於鳯 宇先生的界定還存在爭議。始終,真理是覺悟而得,不是思想的産物。以 筆者的個人推敲,可能一些資料來自記者做的訪問,記者們並非鳯宇先生 的弟子,所以假定受訪者不是真實地知道真相,只是發表一己之意見,所 以才以鳯宇 權泰勳的生平與思想作為標題,如果是其弟子的話,這樣描述

윤명철)博士將鳯宇先生的言論進行整理, 將先生的思想歸納為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仙道思想。

首先,它是開放的和普遍的。仙道不僅對修行方法,而且對組織和理論也 是不公開討論。正如"非人勿傳"

(비인물전)四字所表現的,原則上嚴格

保密,它有一個特點,就是通過個人對個人來傳授。鳯宇先生提出了幾種

改革方案並將其付諸實踐,其中之一就是凝聚一小撮學者開始,形成一股 潮流。創辦了硏精院(연정원)以院培養弟子,加上 1984 年小說《丹》

的出版,向世人揭示了仙道的實質,並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演講和講學以及 寫作。 其次,他的仙道是現實主義的,具有很強的歷史性。我們所理解的仙家、 仙敎是逃避現實或隱居的。鳯宇先生的仙道和以前的不同,他認為仙道的

174
便不太洽當。
東國大學教授尹明哲(譯音)(

本質是永遠不要忽視現實,特別是,他認為應該有效和適當地使用仙道來

拯救人類。例如,他晚年經營一家韓方醫療診所,反映了他的仙道觀點。

在獨立戰爭中很多大倧敎(대종교)信徒都有參與。

第二方面是民族主義。

首先是“大皇祖論”(대황조론)。先生聲稱大皇祖是韓民族的始祖,意

思是"曾祖父"。在古代,家家戶戶供奉檀君,他們在居住地舉行了告祀 (고사)。然而,新羅末年,仿唐之風刮起,傳承的歷史被抹殺。但是,

檀君是民族的大皇祖,此外,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他是韓國的第一位國王, 佛教傳入之後,大皇祖崇拜減弱了,但據說新時代又要再度實行祭祀了。

大皇祖是掌管宇宙人間生命的統治者。尤其是在一萬年前,祂化身成人類 的形體,來到位於地球的東北亞的韓民族之中,登基成為當地第一位君王, 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始祖和遠古聖人,教會了韓民族和全人類宇宙真諦和修 行之道。大皇祖的宇宙無始無終,無限循環的大法則生生不息地作用於人

類,也就是說,他傳授大道。

大皇祖是韓民族的始祖,也是作為精神導師的專有名詞,檀君是一個普通 名詞,指的是自大皇祖開闢了韓民族生活的道路以來,繼續領導民族前進 的有智慧的領導人。換言之,大皇祖只有一個,但檀君古往今來有好幾個。

例如,堯舜是俗稱的中國歷史人物,是當時由朝鮮民族所派遣的道教政治 家檀君,而且,遠古時代的始祖伏羲氏,神農氏和黃帝都是檀君。

此外就是“白頭山族論”(

君從天而降,奠定開悟基礎的聖山。並且說,白頭山族是以白頭山為中心

的古代文化的締造者和負責人,還主張東方思想的起源在這裏。當然,亦 將白頭山族與東夷聯繫在一起,但却未有具體提及兩者在學術上的聯繫。

175
백두산족론)。據先生介紹,白頭山是始祖檀

另一項提出的觀點就是“韓民族的角色理論”。提供了一個被他稱為“白

頭山族”的韓民族在這個時代的民族或世界歷史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為了統一分裂的民族,白頭山現在還聚集著來自南北韓、滿洲、西伯利亞、 中亞、美洲、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所有檀君子孫。白頭山的復原就是韓民 族失去的民族主體的復原,民族歷史文化的復原,民族國家統一的復原。

白頭山作為全人類的開山祖師、大帝的降臨之地,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在 它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高峰,現時是在第一個黎明進行深度冥想時候。不 久,白頭山的秘密,人類隱藏的歷史和精神將被充分揭示。

這是傳說稱為碧遊宮的所在地。這座碧遊宮也就是神仙宮殿,是自大皇祖

以來創造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精神文明的韓民族祖先的聚集地。這座碧遊宮 可能就是檀君神話中的神市(신시)的原型。

太陽係是宇宙的艮方,地球是太陽系的艮方,韓國是地球的艮方,這是地 球和平的開始和結束。《易經》〈說卦傳〉:「艮 ,東北之卦也,萬物之

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三就是文明批判。

首先是“黃白轉換論”(황백전환론)。自近代以後,世界一直由以西方

為中心的文化所主導。先生強烈批評了現代文明的現實,並提出了一個新 的選擇。喜歡使用“物極必返”來表達他如何看待已經走到上世紀末的人

類文明。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就是"黃白轉換論",特別是文明主體是由白

人過渡到黃人的逐步形成和合理化。也就是說,他是根據天地度數

他的很多預言都是建基於這個理論。預言的內容在先前的文章已介紹過。

176
(천지도수)的變化,原象(원상),以及算法(산법)所得出來的結果。

另外就是"白山大運論"(백산대운론)。韓民族不作為文明變遷中的被動

客體或邊緣,而是作為積極的主體,也就是說,它們是變革的主體勢力。

“白山”意為白頭山,“白山大運”意為白頭山族的偉大命運。提出以算

法(산법)的結果作為這一主張的基礎,最重要的是,他堅持認為這是天 文觀測的結果。在手寫的《觀天錄》(관천록)中,具體地列舉了現象和

結果,說白山大運的基礎是從檀紀(단기)的 4317 年(公元 1984 年)開

始的 60 年。最後提出韓民族在 21 世紀在創造新文明上的積極引領作用的 理論。

鳯宇先生一方面掌握各種神秘莫測,超乎理性的知識,包括算法(산법)、 豫言(예언)、觀天(관천

的方法,例如通過呼吸來修練廻光返照(회광반조),他或者是高不可攀 的世外高人,或者是一文不值的騙子,兩種情況都會令人望而卻步,不敢 認真討論,故此便難以成為主流思想,便不會被當作思想家看待,學術界 也會覺得難登大雅之堂,不好意思提倡。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個可以被評價為革命現實主義者的人物,他有非常 現實的思想和行動,作風非常入世,並且是一個帶有强烈的民族主義的人 物,這點便與修道者的看破紅塵、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風格大異其趣。

尤其最致命的一點就是他的民族優越感,若帶着這種價值觀,其理論就會 難以向外輸出,最終只能停留在民族宗教的層次。

很簡單,閣下認為猶太教能否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甚或佛教與伊斯蘭教般, 可以大規模地向外傳播,兼且成為世界最大宗教?幸好,我國的儒家與道

教都不强調任何民族優越性。

參考自:

http://www.bongwoo.org/xe/629

177
)、原象(원상),還有就是令常人難以接受

http://www.bongwoo.org/xe/14693

http://www.bongwoo.org/xe/bw_pds/632

https://jamiwon.tistory.com/61

http://www.dahn.org/

178

34- 鳯宇先生的風水學

在 2005 年期間,網上流傳着一則新聞,說韓國搶先將中國的端午節申請 為自己的世界文化遺産。直到今天還有人這樣說。

事實上,中國早在 2009 年就已經成功申請中國的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

韓國所申請的是韓國的江陵端午節,與屈原、食糉、爬龍舟風馬牛不相及。

此外,還有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韓國人說孫中山是韓國人的傳說,閣 下不妨試試找出那段消息的來源,看看究竟是那個韓國人說過,這位仁兄 是何方神聖,姓甚名誰?

中國從來就是傳說大國,類以的傳說很多,例如說萬里長城是唯一可以從 月球上看見的建築物,那麼請打開用人造衛星拍的 Google 地圖看看。還

有另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說拿破崙看過《孫子兵法》,還說過“中國是 一頭沉睡的雄獅”。事實上並無任何文獻記載上述說法。很多年前,筆者 在一個講座上親耳聽到一位旅居法國的中國學者說,在法國的時候,問過

很多當地人,沒有人聽說過有這件事。原來,中國人比法國人更了解拿破 崙...... 風水之學,在中國源遠流長,在韓國也有,有人說是從中國傳入,也有人 說是韓國本土所故有的傳統。最諷刺的是,有些人從來都不信風水,亦不

知道風水一辭從何而來,只視作迷信,但一聽到有老外也看風水、偶爾讀 讀易經的消息,就忽然腎上腺上升,民族自豪感澎湃,這是一種病態來的, 要及早醫治。(萬一人家玉華,你要爆血管了。)

主流意見如一般人所料,風水是由中國傳入。風水這個詞本身就是中國的。

179
中國的風水思想出現於韓國三國時期(公元前 57 年到公元 668 年)之前
一千年的商周時期(約公元前 1600—公元前 256 年),該學說在確立之

初就體現在唐代郭璞的《錦囊經》中。基於山水之形,考慮到東西南北方 向,人們會找一個位置好的方位,地理條件好的地方,稱為明堂。

根據崇福寺碑文中最早證明風水學說存在的記載,有觀點認為,風水思想 是在新羅統一後與唐文化交流頻繁時才傳入的。尤其是韓國本來就是一個 多山的國家,適合風水條件的地方,堪稱“到處有明堂”的地方數不勝數, 最終,這種自然環境成為吸引風水盛行的重要原因。可以斷定,在新羅統 一前的三國時期,沒有接受過這種儀式和思想的痕跡。

順便一提,在《三國遺事》(

온조왕)從三國時期開

始定都新月,基於三日月形等卜地思想等,都被視為風水思想,還有一種 說法認為,從三國時期開始,風水思想就在韓國盛行。

另外,從高句麗、百濟墓中四神圖的出現,以及公州松山里武寧王陵的葬 法與風水學說有一定的關係來看,這種觀念產生的時間是風水傳入韓國的 時期,中國的陰陽和五行理論與天文官的傳入也被認為是三國的開始時期。

也有人認為韓國自古以來便有風水學說。最極端的說法是風水學說是從舊 石器時代追本溯源。由於朝鮮半島在地形結構上多山,從舊石器時代就開 始流傳著對山和山神的崇拜,據說對山和山神的崇拜形成了以朝鮮半島為

中心的獨特的支石墓文化。在韓國,風水地理的思想是根據山區的地理環 境條件和山地崇拜的思想,地母觀念, 是靈魂不死的想法和三神五帝思想 自然而然產生的,檀君選擇神市,王儉建立符都、設置支石墓的選址、新

羅脫解王(

的例子。有人認為三神五帝思想是産生陰陽五行學說的背景,風水學應運 而生。這種論點的要點是,風水在新羅後期由於與中國的積極文化交流而

180
삼국유사)和《三國史記》(삼국사기)中
出現的高句麗朱蒙東明王和百濟開國元祖溫祚王(
탈해왕)選擇半月城等,都是韓國古代風水學直接應用於建築
進一步發展。

有人將《三國遺事》檀君神話中的“桓因見三危太伯”這句話解釋為,他 看到了土地的風水,從而建造了韓奴爾(한울을

),三危太伯的意思是三

座山,主山和左右青龍和白龍,有人認為它的意思是乾·離·坎,而太伯山又 是主山的意思,即乾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東夷是韓國古代的國名,有 天文、風水、風閣、歌唱之意。

鳯宇先生的看法如何?大概不用說也會猜到。風水的起源被認為不是中國 而是韓國。

中國幅員遼闊,生活在邊遠地區的人來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考不上, 回老家一次,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於是,幾位同志沒有回老家,而是聚

在一起,製作並銷售了一本涵蓋了所有知識的書,賣了,錢足夠一直活到 下一期考試,這就是"地家書"(지가서),即是風水地理書。據說韓國作 為大國侍奉中國的時候,去中國首先買的就是地家書,回國後高價賣掉, 從中獲利。因此,無數的地家書被帶入韓國,每一家都作為家傳之寶傳下 來學習。

那些中國人本來就是狡猾,不造正書,只是稍為造了一點點,其餘都是贗 品,韓國的老百姓不知道它,就認為它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他們太無知 了,他把世界弄得一團糟。另外,據說都是因為沒有住上好路好房,才令 致沒有很多有才華的人產生出來的。

最近(資料來自上世紀 80 年代)很鼓舞人心的是,年輕人中有人提倡自我 反省,提倡傳統風水。

地家書是一種以風水地理為基礎的知識書籍,了解墳墓或房屋選址的好壞。

在韓國自古以來一直很流行。

181

其實,鳯宇先生一生都活在大乘的次元裡,而不是在個人的吉祥禍福中。

當他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為要將父親靈位供奉在一個好地方,讓為 家族的後代成為帝王,他遊歷了白頭山、漢拏山(한라산)、高靈

(고령)、鷄龍山(계룡산)等君王之地。後來得到天機,知道未來二百

年都不會有王帝,於是遠離這種追求,一生只為國家和民族而研究。

先生認為,頭為天,腹為地。明頭學(머리를 밝히)就是呼吸學,養胃學

(배를 살찌게)就是風水學。地球的所有能量都通過食物進入胃。陰宅是 形而上學,陽宅是形而下學。陰宅即是安葬祖先靈柩的地方,陽宅是指人

類居住的地方。陰宅因為要很好地吸收大量天堂的能量,所以以山脊為佳。 而陽宅則是人們必須居住的地方,所以低而平坦的地方為佳。

要想找到好地方,首先要有德行。自己省吃儉用,為別人盡心盡力付出很 多,才能遇到一個好的吉祥地。

並且,又說韓國是個福地。在這裡,朝鮮是指朝鮮半島和滿洲東北三省加

起來的結合地。北極與北極星重合的地方在接收極星能量,極星指的就是 紫微星。北極星是我們人類可以探測到的行星,它是宇宙的中心,也是主 宰宇宙的地方。一條山脈起自北極,登陸西伯利亞,出海面,向南延伸至 大興安嶺山脈和小興安嶺山脈的分岔處。這是主山,其中長白山應該算是 最重要的了。也就是說,紹興安陵的分岔點就成了長白山,而長白山就是 這座山的始祖。大興安嶺從中國的崑崙山延伸到喜馬拉雅山再到歐洲。

此外,大興安嶺山脈向南延伸至白頭山成為聖山,形成橫貫朝鮮半島的白 頭大幹。是連接北極、始於興安嶺、白頭山、白頭大干的中軸線。下行至 北極和大興安嶺的山脈為北玄武(

182
북현무)和主山,通往大興安嶺和白頭
山的山脈為內靑龍(내청룡),日本列島也屬於內青龍。從更廣闊的角度
來看,北美和南美大陸可以看作是外靑龍(외청룡)。

從大興安嶺到渤海灣的山脈為內白虎(내백호),從蒙古國到中國南方山

區的山脈為內白虎。而從白頭山到漢拏山的朝鮮半島就是南朱雀

(남주작)。再往遠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就是案

山(안산),再往前就是南極,就是祖山(조산)。

如果從太空看地球,就會看到所有的大陸和島嶼都是以韓國為中心組成的。

特別是,如果以朝鮮王朝的第一個首都長春(장춘)作為圓心,畫一個圓

圈,就可以看出非常吻合。滿洲裏的東北三省 吉林、黑龍江、遼寧

和朝鮮半島,大興安嶺和紹興安嶺,這裡像母親的懷抱一樣相擁,朝鮮

半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下大地(천하대지)、大明堂(대명당)。

北方寒冷,南方溫和。淸濁與冷熱重疊的地方是滿洲和朝鮮半島。北為大 陸,南為大海。東極是印度洋,那裏是能量的來源地,水位高,西極是死 海,即是百慕達大海,是能量消失的地方,海浪很低。北極是頭部,南極 是肛門。東極是它呼氣的地方,西極是它吸氣的地方。順序是北→東→南 →西。頭是空的(形而上,氣,能量?),所以是北極,肛門要實的,所 以是南極洲。韓國人正是生活在一個一切都巧妙地交叉和凝聚的地方。

以上就是鳯宇先生眼中的全球風水佈局,先生似乎覺得世界是以韓國為中 心,他日將會由韓國主導世界。

或許有人會說,鳯宇先生正正與另一個民族同病相憐,覺得自己國家是世 界的中心......

參考自:

http://www.bongwoo.org/xe/bw_pds/594

http://www.bongwoo.org/xe/bw_pds/595

http://www.bongwoo.org/xe/bw_pds/596

183

http://www.bongwoo.org/xe/bw_pds/597

http://www.bongwoo.org/xe/bw_pds/598

https://namu.wiki/w/%ED%92%8D%EC%88%98%EC%A7%80%EB%A6 %AC

http://contents.history.go.kr/mobile/nh/view.do?levelId=nh_016_0040_0 020_0010_0010

184

35- 仙道與天人合人的關係

韓國的民族文化殿堂(민족 문화의 전당)及國學院(국학원)創始人、國

際腦教育綜合大學(국제뇌교육종합대학

)研究生院院長一指 李承憲

(일지 이승헌)總裁曾說,當他在美國演講時,第二代韓國人曾經問過他: 「我們了解到,韓國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如果有的話,那也是鄰國中國 和日本的亞文化。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為韓國文化和韓國人感到自豪?」 聽到後,他感到非常震驚。

事實上,在美國中學二年級教科書中,有這樣一番話:「韓國沒有傳統文 化,如果有,也是鄰國中國和日本的亞文化」,這就是對韓國歷史的描述。

這是一個清楚地表明外國看法的例子,此外,它讓韓國人反思自己對他們 獨特的傳統文化了解多少。

仙道是韓國歷史悠久的精神修練文化,過去經歷李氏朝鮮的事大慕華思想 所打壓,加上日本殖民政權的消滅本土文化計劃,仙道已經喪失它本來的 地位,變成中國道教的一部分。仙道的精神是天人合一,順理成章地,又 被當成是來自中國的傳統思想。

孔子是東夷族建立的殷商王朝後裔,創立了儒家學說,曾經說過:「子欲 居九夷」,那裏是古朝鮮的領土。這可以看成是找到自己血統和思想根源。 宣摶古代政治思想洪範九疇的箕子也是商朝人。

統一新羅時期的著名學者崔致遠在《鸞郞碑 序文》(난랑비 서문)中說:

선사)。韓國在儒釋道從中國傳入之前就有

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可以統稱為“仙道”。同時,仙道的內容本身已經包 含了儒釋道的成分。

185
「國有 玄妙之道 曰風流 ,說敎之源 備詳仙史 實乃包含 三敎 接化群生」, 它的起源被記載在《仙史》(

國際腦教育綜合大學教授Kyunghee Jeong(정경희)認為,以往對東北亞

古文化的研究趨勢大致分為兩個方向。首先,它是薩滿教的觀點。近代以 來,日本人鼓吹朝鮮民族文化起源於西伯利亞的學說,將民族文化起源於 西伯利亞、蒙古、滿洲等地的薩滿教的觀點開始出現,並繼續成為歷史和 潮流,流傳至今。其次,領導東北工程的中國學術界將其視為是基於薩滿 教“禮制文化”。

中國的東北計劃最初是出於將東北亞古老文化與中原聯繫起來的政治目的, 所以它不是按原樣看待該地區的文化,而是投射禮制文化,即中原文化的 精髓。其實東北亞古文化的原文化是主導文化,後來進入中原被本土化, 在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中國學術界,如果用禮制文化來着手,

但遇到無法用此來解釋的問題時,則有退回到薩滿教而不是禮制文化的傾 向。

因此,東北亞的古代文化主要被認定為“薩滿教”。另一方面,Kyunghee Jeong 教授承認薩滿教的原始形式是“仙道文化”(선도문화),亦即是"

仙道祭天文化"(선도제천문화)。東北亞古老的仙道文化遍及整個東亞社 會,成為東亞社會的共同文化資產,但它主要是流傳於韓國社會。

仙道祭天文化以“光明”(밝음)為理想,故此又稱“光明文化”

(밝문화)。在這裡,“光明”不是可見的“天空”或“日月”,而是存

在的實質“生命,氣,一·三,一氣·三氣,人格化地表達"上帝·三神"或"麻

姑·三神"的意思。這樣,仙道祭天文化以“天人合一、神人合一、人 乃 天”

為基礎,通過氣能量為媒介,喚醒人的內在之氣的修行。

根據既有的薩滿教的觀點,祭天與太陽信仰有關,它已被承認為同一宗教 儀式,但從仙道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是“天人合一的仙道修行的形式化”, 它很快就會被視為一種“修行儀禮”。通過仙道修行實踐讓全社會的人的

186

生命力恢復後,通過恢復生命力達致"弘益人間·在世理化"

(홍익인간·재세이화)或"光明理世"(광명이세)。

在仙道祭天文化中,通過仙道苦行恢復個體生命力被稱為“性通”

(성통),以恢復生命力的個體通過修煉來恢復整個社會的生命力,稱為" 功完"(공완),但兩者已被視為同一事物。如果我們把這些符合“性通功 完”標準的理想的人物看成“神仙”,就會發現神仙只是一個“踐行公義 的人”,世俗隱士只是後來添加的形象。

Kyunghee Jeong 教授又認為,不能根據民間傳說、薩滿教或民族宗教來 認定上古文化。這是因為這些都只是上古文化的後期改造而已,並不是上 古文化的原型。相反,韓國歷史的起點是檀君朝鮮之前的神市(신시)倍 達國(배달국),韓國文化的起源被認為是倍達國時期的仙道祭天文化, 但在後世被民間化和薩滿化,此外,這種變質的民間化和薩滿文化的繼承 已經被視為民族宗教。

在仙道文化中,一直有借用神話的形式來解釋源頭生命力“物質化(現象 化)”階段的傳統。換言之,一氣·三氣被表現為"麻姑母神"(마고모신)

(上帝-三神,麻姑-三神),一氣·三氣在一氣·三氣逐步實體化(現象化) 的過程,麻姑生穹姬(궁희)和巢姬(소희)後,穹姬和巢姬又生了 4 天 女和 4 天人。此外,當到達 4 天女和 4 天人的階段時,最後表現為氣、火、

水、土調和的物質世界(現象世界)的創造。

在這裡,母親女神如麻姑、穹姬、巢姬和四位天女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氣、 火、水、土四種基本元素的看不到的維度,這是實體化之前的階段的象徵。 此外,一氣·三氣的分化過程是“立體十字形,實際上,它被表示為一個立 體球形。在“麻姑神話”中展示的仙道氣學被整理成“三元五行論”(一·

三論,一·三·九論,天符調和論,氣·火·水·土·調和論)。

187

在仙道傳統中,桓國、倍達國、檀君朝鮮三代被視為仙道祭天文化的理想。

當然,由於仙道祭天文化在倍達國時代正式開始,對聖王(師匠王)

(스승왕)的完全信仰起源於桓雄,但是奠定仙道祭天文化基礎的是歷代 桓因,我們發現仙道已經擴展到對三聖桓因、桓雄和歷代檀君的信仰。

仙道祭天的主要精神“天人合一”包括 3 項要素。這就是山丘陵地和歡呼

(산구릉지 및 환호),圓與方(원·방),三層(3 층)。

先說山丘陵地和歡呼。倍達國時期的祭天設施一般都建在不是很高、視野 開闊的丘陵地帶。周圍的河流,特別是從江的分流出來的水流平緩的小溪 沿線進行的情況較多,而且下村的交通便利。為了舉行祭天修行,選擇了

靠近村莊的相對平緩的丘陵地區,以聚集大量的人,同時選擇了靠近天空 (一氣·三氣)且不受世俗污染的山峰。此外,中央祭天設施周圍也傳來歡 呼聲。(有時沒有歡呼聲。)歡呼是區分聖潔和世俗的工具。簡而言之,

“山丘陵地和歡呼”的元素具有區分世俗空間和修行空間的意義,以“實 踐天人合一”,這是仙道實踐的主要精神。

接下來就是圓與方。在三元五行論中,“一氣·三氣”表現為“存在的本質 和根本的生命(氣)”。其實即是氣能量的三要素:"光(信息/意識)、

聲(氣能量)、波動(原物質)",也就是"微細的聲音/振動的光"。在韓國

的歷史傳統中,天、地、人都體現在“三太極”和“圓形、四方、三角”

中。在三太極符號的情況下,藍色的部分代表天,紅色的部分代表地,黃 色的部分代表人。

在圓形、四方、三角表示的情況是,圓形代表天、四方代表地、三角代表 人,表示能量通過“○→△→□”的過程逐漸標準化和物質化。當儀式的主 角人(三角)站在圓形和方形的祭壇前時,就形成了“天、地、人”的完 美三合一。因此,在天、地、人(圓形、四方、三角)的本義中,“人”

188

是中心。仙道祭天不是針對特定人格神的“宗教儀式”,與作為祭天的主 角的人分開,它是一種最重視人的結構,成為一種天人合一的"修行儀禮" , 在這種儀式中,人本身就成為了祭祀的本尊。

最後就是關於三層的要素。此前提過,仙道祭天的神格人一氣·三氣被視為 源頭的生命力(氣)。在仙道,這些一氣·三氣運動所創造的人和萬物中, 只有人類完全具備一氣·三氣。人的一氣·三氣位於上、中、下三丹田,即頭、 胸、胃,是位於脊椎線上的氣蘊(氣能量結集)。詳細而言,天氣(圓形、

信息/意識、光)在頭頂的前方,人氣(三角,能量,聲音)在胸部中段之

前,地氣(四方、原物質、身體、波動)位於小腹前方。既然天、人、地 三氣為一,則上、中、下三丹田亦為一。仙道修行就是喚醒位於第三丹田 的一氣·三氣。

仙道修行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性通:修行→功完:社會實踐,弘益 人間、在世理化 → 朝天,天化:回歸性命根源。

這就是仙道的修行,具體來說,就是在《三一神誥》(삼일신고)中展示 的"禁觸、調息、止感"的修行。

禁觸是喚醒下丹田(質料、身體),恢復身體元氣。能夠控制(禁)身體 (觸)程度發展到控制能力的出現。

調息是喚醒中丹田的人氣(氣能量、心意),恢復心的生命力。透過控制 (調)心(息)的程度,控制心的能力便生起。

止感深植於上丹田的“無、空、共(全體)、公”意識被喚醒,以洞察和

控制來自外部的偏見意識和信息,使意識的生命力覺醒。透過控制(止) 意識(感)的程度,令控制意識的能力出現。

189

“禁觸→調息→止感”的最終感知階段是“無/空”的感覺,通過自覺,沒 有“個體/私”的偏見,可以解釋為“共·公”意識的恢復。傳統上,它被解 釋為天人合一,神人合一,人乃天。

最後發覺,古代韓國仙道的 禁觸、調息、止感相當於現代人常說的身、心、 靈。不過,在仙道中,這個"靈"的部分就非常深奧。

參考自: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6336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6657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6969

https://www.seongyo.co.kr/92

https://www.brainmedia.co.kr/MediaContent/MediaContentView.aspx?

MenuCd=BRAINTRAINING&contIdx=12617

http://www.ilchi.net/AboutIlchi/Profile.aspx

190

36- 江陵端午節來自薩滿文化

聖誔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情侶忙於訂臺食聖誕燭光晚餐。商戶們都 虎視眈眈,捕捉發財的大好時機。兒童們會終日盼望聖誔老人的駕臨,等 待接收神秘禮物。女士們則打扮得花枝招展,務求在舞會中成為全場焦點。 平安夜裏,一眾樑上君子們却在派對空群而出,準備為飲料進行"加持" , 並且色迷心竅,靜待獵物上釣。

實際上,聖誔是紀念誰?大部分人都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

這個情況不是聖誕節獨有,甚至連端午節也是一樣,屈原不愛吃糉,當時

的糉是用來喂魚的,也不懂爬龍舟,這位偉人一生最傑出的成就就是創作 楚辭,楚辭比詩經的文學水平更高。端午節時不提屈原,有如聖誕節時不 提耶穌,提屈原不提楚辭,亦有如提李白不提唐詩。其實,最應節的慶祝

方式就是讀楚辭,正如聖誕節最適合唱聖詩一樣。單單是其中最有名的 《離騷》,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唸過。

這個社會上,不求甚解的人特別多,就以說韓國人也慶祝端午節,並且將 之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實例。倒不如說韓國原

本是被秦始皇統一的戰國七雄之一,國土主要包括今日山西南部及河南北 部,初都平陽,後則遷新鄭。公元前 230 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韓王安

投降,韓國滅亡,後人逃到朝鮮半島,並且在那裏復國。不要以為很好笑, 這與以為韓國人也慶祝端午節的說法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韓國的端午節叫做江陵端午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傳統習俗,在每年 的農曆五月初五,南韓江原道江陵市市民都會慶祝這個節日。

191
강릉단오제)。於 2005 年 11 月 25 日向

根據許筠《惺所覆瓿藁》中的記載,江陵端午祭的起點是大關嶺山神祭

(대관령 산신제),祭拜對象是統一三國功臣的金庾信(김유신)(595

年-673 年)將軍,他是朝鮮三國時代新羅國的大將,亦是在新羅時代統 一朝鮮半島的最大貢獻者。自少便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十五歲時,他就已 經是花郎組織的將領,擅長劍術,十八歲時更成為了「國仙」(花郎的領 袖)。三十四歲成為了新羅國的重要將領。花郎道之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

金庾信年幼的時候曾在溟州(現江陵)求學,學習武術,死後變成大關嶺 山神,因為有求必應,所以每年五月都會舉行山神祭。有關他的傳說中, 最著名的是他在徐羅伐(서라벌)的中嶽遇到了一位仙人,並得知了神秘 的秘密。這是一個關於在進行祈禱修行時獲得充滿星靈(별의 정기가)的 劍的故事。

據《三國史記》記載,真平王開國 28 年,辛未(611 年),17 歲的金庾

信進入中嶽(중악)山洞齋戒,向天堂祈禱,到了第四天,出現了一個身 穿粗裘的老者,問道:「怎麼一個世家公子一個人在這裡?」當金裕信問

起老人的名字時,老人介紹說:「我是無處落腳,隨緣而留,我叫難勝

(난승)。」

發現對方不是一般人,金庾信連連鞠躬請教。開始時沉默寡言的難勝,在 金庾信數次苦苦哀求下,終於將一個秘法傳授給了他。將秘法傳授給金庾 信後,難勝和他說:「如果用在不義之事上,會招來禍患,所以不要大意 地傳播。」然後告別。走了兩里左右,金庾信跟在後面看著他,難勝不見 踪影,山上只剩下五色燦爛的光。

192
次年,建福二十九年(612 年),金庾信攜寶劍再次孤身進入咽薄山 (열박산)深谷,和在中嶽一樣,他燒香,將劍照向天空,祈求神靈賜福 予他。第三晚,虛星(허성)與角星(각성)這兩棵星的光落下,落在了

劍上。之後,他的劍重新為充滿星靈的劍。

在韓國江陵舉行的江陵端午祭,有講述金庾信的寶劍在溟州(명주)南部

的寺院歷時 90 天鑄成的故事,據說金庾信一生氣,劍就會自動出鞘。金庾

信憑藉這把劍打敗了百濟、高句麗,最終完成了統一三韓的大業。斷石山

(단석산)以及附近的幾座山脈和山谷,在山洞等地,流傳著與金庾信有 關的傳說的地方很多。

有一段插曲發生在 2005 年,當江原道江陵市的“江陵端午節”被指定為 第 13 號重要無形文化財產時,來自江陵市名為“愛江陵基督教協會” (러브강릉기독교협의회)的教會的多名牧者進行了絶食抗議。抗議者對 當時的江陵市市長沈起燮(심기섭

굿),是不可接受的。

立即停止支持巫師。」

最後,經過大約一周的爭論,江陵市市長沈起燮表示:「我們將確保市政 府不支持端午節期間發生的薩滿教活動。」當得到答案的牧師停止絶食時, 案子就此塵埃落定。

由這一段風波看來,可以了解到江陵端午節是有着非常深厚的薩滿教淵源。

在江陵端午節的傳統慶祝活動是大關嶺山神祭。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江陵端午節委員會和江陵端午節保護協會都會在當天上午在大關嶺山神閣

舉行了大關嶺山神祭祀活動,在大關嶺國師城隍堂(대관령 국사성황당

193
)以強硬的立場說道:「在市政廳內發 生迷信行為,包括告祀(고사),跳神/巫法/巫術(
舉行國師城隍祭(국사성황제)。
大關嶺山神祭和國師城隍祭是將江陵端午祭的主神梵日(범일)國師城隍 神(성황신)帶到人間,與國師女城隍神(국사여성황신)結合的儀式。

大關嶺山神就是金庾信。在大關嶺山神祭中,祭司們向金庾信將軍宣布, 將國事之神供奉到人間。

要求江陵端午節不要有薩滿教活動,就等於要求聖誕節不要有基督宗教的 活動。那就乾脆變成商業活動吧,慶祝儀式便是掛起羊頭來賣狗肉,不過, 似乎聖誕節已經成功做到了。

國師城隍祭中,由端午神國師城隍主持儀式,透過跳神/巫法/巫術(

的展開,將祂帶到人類世界。國師城隍祭結束後, 將有神木(신목)降在

楓樹上,國師城隍進入人間。

受薩滿教崇拜的人物,但是,其實這是一位佛教僧侶。

梵日(810 年 - 889 年)是新羅僧人。在新羅的九山禪門(구산선문)中,

最先建立闍崛山派(사굴산파)。大師俗姓金,來自慶州,又名品日

(품일)。諡號是通曉大師(

他 15 歲出家,20 歲受具足戒,興德王 6 年(831 年)隨金義宗親王入唐。

在拜訪諸位高僧求學時,遇到了唐末僧人齊安,請教他如何成佛,建議是 「道不磨光,但莫玷污,凡夫之心,對佛、菩薩不表所見,即是道。」聽 到這話,梵日大悟。在齊安門下六年之後,他前往惟儼分享禪問答並獲得

了印可,並於 847 年返回新羅。

851 年一直在白達山(백달산)精進修行,後應溟州郡督(명주도독)之

請移居江陵崛山寺(

40 年。當時景文王

帶他去慶州,都被他一一謝絕。最後於 889 年圓寂。

194
굿)
上文提到的江陵端午祭的主神梵日(범일)國師城隍神(성황신)是一位
통효대사),塔號(탑호)是延徽(연휘)。
굴산사),在那裡教導後輩約
(경문왕
헌강왕)、定康王(
)、憲康王(
정강왕)輪流封他為國師,想

關於出家人的職責,梵日大師強調“不隨佛足,不隨他人教。苦行的目標 應該是徹底自覺作為本尊的本分,無須回頭再看前後人。"

之所以成為薩滿教的江陵端午祭的主神,是由於後期移居江陵崛山寺,坊 間流傳很多有關這位高僧的傳說。根據在江陵地區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 在古老的故事中,指他死後成為了城隍神(성황신)的神話性質的內容出 現了。

江陵端午節的主神大關嶺國師城隍神梵日國師是江陵鶴山出身的真實人物。

根據記錄,他的俗性是江陵金氏,母親是文氏(문씨)。離家留學中國後,

영동지방)有名的禪僧。然而,在江陵地區流傳的故事中, 國師梵日變成了通過太陽孕育的神靈。

梵日大師一生都是誠心向佛,後期更退隱山林,却被薩滿中人捧神明,可 能是仰慕其德行,但亦有可能是因為他真的有神通,讓人臣服。如此久遠 之事,確實難以考證。但無論如何,世界之大,總是無奇不有。

參考自:

https://www.christiantoday.co.kr/news/307632

https://wigapp.tistory.com/8

https://wigapp.tistory.com/10?category=1073184

https://wigapp.tistory.com/9

https://wigapp.tistory.com/13?category=1073184

https://wigapp.tistory.com/14?category=1073184

https://wigapp.tistory.com/22

https://wigapp.tistory.com/6?category=1073184

195
成為嶺東地方(

https://namu.wiki/w/%EA%B0%9C%EC%8B%A0%EA%B5%90/%EB%8C%80%ED%9 5%9C%EB%AF%BC%EA%B5%AD/%EC%82%AC%EA%B1%B4%EC%82%AC%EA%B

3%A0/%EC%A2%85%EA%B5%90%EC%A0%81

https://namu.news/article/1637413#gsc.tab=0

196

37- 韓國薩滿源自仙道

一本名為《Shamans, Healers and Medicine Men》(巫師、治療師和藥師)

的書在 1994 年翻譯出版,作者是 Holger Kalweit 博士,他調查了世界上

許多國家薩滿的精神世界。

Holger Kalweit 是一位德國民族學家和心理學家,曾在夏威夷、美國西南 部、墨西哥和西藏研究過薩滿教。他是多本德文書籍的作者,也是兩種心

理治療方法 黑暗療法和自然心理療法 的創始人,這兩種方法都借

鑑了薩滿教的元素。

在上面提及的書中, Holger Kalweit 博士這樣說:「薩滿教……不是某種晦 澀難懂或神秘莫測的魔法之路,而是對世界情感體驗的簡單提升;薩滿啟 蒙之路的目標是拓寬和加深眾所周知的正常情緒」。

並且還說:「……魔法既不是原始人的文化幻想,也不是符號和隱喻的複合

體;相反,它是探索比現代科學目前在探索現實時所使用的意識結構複雜 得多的意識結構的自然手段。魔法並不低於我們目前的知識水平,而是超 出它。魔法是一種心理學尚未達到的認知狀態……」

按照筆者主觀的理解,Holger Kalweit 博士似乎是認為薩滿使用的實際上

並非一種法術,而是利用了一些心理學的原則,因為人的潛意識大部分都 未曾充分地利用。由於近代人的認知水平並未足以解釋某些正常現象,所 以它們會被視作神秘,甚至被主流宗教當作是邪術。

在中國文化裏,醫學的醫字在以前是和"毉"字相通的。《廣韻》《集韻》

��於其切。與醫同。《揚子·太��經》為毉,為巫祝。毉,同醫。《集韻·之 韻》:"毉,《説文》:「治病工也……或從巫。」"《黃帝內經》靈樞經 -

197

賊風:"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 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巫,《説文·巫部》:“巫,祝

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在中醫裏,身和心並非分開的,因為七情六欲和五臟六腑有關連,毉或巫 祝亦可能像以心理治療的方法去處理身體不適,只此而已。

可是,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有一個普遍現像,就是較為落後的民族,例 如處於遊牧部落或土著狀態的,都會流行薩滿,但在文明比較發達的民族,

例如已有國家的形成,已有成文法的實行等,都會信奉一些已經制度化的 宗教。不論是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佛教,乃至到道教、猶太教 等,都有一套被認可作為正統的經典,並且有完整的教義。因此可以說, 薩滿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宗教形式。

無論怎樣說,朝鮮半島早已是一個文明非常成熟的地方,正常來說,薩滿 文化應該很早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任務。可是,反而薩滿在韓國現在仍然非

常流行,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反常的現象。

其實,真相就是,韓民族原有的宗教就是仙道,薩滿反而是在後期才出現 的,薩滿是取代了仙道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有着一個獨特 的歷史環境。

公元前 3 世紀左右,隨著大聯邦國家檀君朝鮮的聯邦制崩潰,中原華夏部 落成為東亞社會的新領袖。以東北亞-濊貊為中心的東亞秩序,是圍繞中原

-華夏族為中心重新組織起來的,這種東亞秩序一直延續至今 2000 多年。

以中原-華夏為中心的東亞秩序在思想文化上是以中國三大宗教包括儒教、 道教、佛教為基礎的。

198

檀君朝鮮以後,隨著三教在濊貊社會的影響力增強,仙道祭天文化的地位 逐漸弱化,仙道祭天文化的主體精神中的天人合一[性通]或弘益人間

(홍익인간)·在世理化(재세이화)的政治和社會秩序 [功完] 逐漸被遺忘。

儘管如此,可以說,對仙道最起碼的了解一直持續到高麗時代(9181392)。正如太祖王建在訓育 10 年堅持重視民族習俗一樣,高麗社會對

外接受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秩序,但對內卻保持著自己獨立的天子國世界 觀。在這種氛圍下,仙道得以通過仙佛結合的方式繼續維持。

通過高麗末期的蒙古乾涉時期,韓國社會全面融入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秩 序,它將成為一個典型的儒家國家。在儒家性理學確立為國策的朝鮮,仙

與佛被視為異端,在這個過程中,仙道的傳統走向民間化、巫術化,並融 入韓國基層社會。從長遠來看,我們會發現,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民間傳說 和巫術,有很多是在朝鮮王朝的仙道祭天文化中發生了變化。

所謂仙道祭天文化的民間傳說化和巫術化過程,是仙道祭天文化的主要元

素天人合一[聖通]和弘益人間和在世理化[功完]兩個要素的消失。其試金石 是,領導本尊“麻姑三神”從“根源的生命力-聖王(스승왕)”轉變為

“人格神”,成為宗教信仰或祈福的對象。通過這個過程,"麻姑三神-三

聖"又超越了化身為人格神的層次,甚至兩者的關係也變得模糊起來。

首先是隨著"麻姑三神-三聖"的關係變得模糊,位置顛倒,神性中心逐漸變 為"麻姑三神→三聖→檀君"。不僅麻姑三神和三聖的位置顛倒了,而且還 出現了只有檀君留在三聖之內,代替三聖的現象。但事實上,檀君朝鮮之 前的歷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儒家歷史意識被韓國社會所接受。

在韓國社會中,直到高麗王朝,仙道仍然保持著其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地 位,儘管它是以仙佛結合的形式出現的,最重要的是,仙道和佛教力量作

199

為國家力量在政治上得到了授權。但到了後來,經過高麗末期的蒙古干涉 時期,仙道和佛教的民族勢力迅速削弱,新崛起的李氏朝鮮(1392年- 1897年)王朝完全接受以中國為中心的中國中心主義事大東亞秩序。

隨著儒家性理學成為國策,作為國家民族勢力的仙道和佛教勢力在政治上 被閹割,仙道和佛教思想被視作為邪教思想而取締。儒家的歷史意識是從 機箕子朝鮮來看待韓國歷史的全面開端。他們認為,起初有檀君朝鮮,但 文化水平很低下,當一群來自中國商朝的難民箕子集團移民並建立了箕子 朝鮮之後,文明終於開花結果。

史便被消失了。隨著桓國史、倍達國史的滅亡,三國中的桓因、桓雄便變 成了虛構人物而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只剩下檀君一人被奉為國祖。在儒家 禮儀中,檀君是歷代始祖祭的對象之一,但這只是人祭,不是天祭。

通過這個過程,作為本源的生命力的麻姑三神與聖王之間的意義或關係變

得模糊,只剩下檀君,儘管如此,在祭天傳統被摒棄的時代,檀君過去作 為聖王是祭天的神格的史實無法揭露,他只是被宣稱做民族始祖。這些變 化成為仙道祭天文化走向民間化和巫術化的主要背景因素。

在儒家禮儀的盛行的環境下,對麻姑三神-三聖的認知普遍從“天神或生命 與創造之神”轉變為“山神”,這導致了仙道祭天文化的民間化和巫術化。

麻姑祖母的形像是天上的神,是生命和創造之神,她創造了天空、太陽、 月亮、陸地、海洋和島嶼,她出現範圍很廣。自上古以來的主導世界觀認 為萬物起源於北斗七星附近天空的本源生命,即是氣和麻姑三神的認識, 表現在麻姑祖母塑造和創造天空、陸地和海洋。

200
根據這一歷史認定,檀君朝鮮之前的桓國(환국)史和倍達國(배달국)

在李氏朝鮮時期,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儒家文化盛行,與儒家文化對立的 仙道文化在韓國社會中失去了地位,被推向了人煙稀少的深山。麻姑三神三聖被供奉在山神閣(산신각)中,被公認為山神,字面意思是山的守護 神,脫離了它作為天神、生命神、創造神的原始形態。在與中國中心主義 儒家文化對立的主流文化被打壓而無法神性化的情況下,天神、生命神、 創造神的身份在過去被銘記,但在現實中,祂的面相並沒有顯露出來,可

以解釋為祂只是在不知不覺中被賦予了守護神山的最低限度的功能。

以前,男性山神和女性山神被解釋為夫妻山神,但隨著東北亞考古學的發 展,仙道祭天的神明麻姑三神-三聖的存在被揭開,這一誤解得以釋除。

倍達國時代古陵城遺蹟的主要繼承形式是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初期的古 陵城遺跡,包括豎石、支石墓、紅石壇、樹索台、祭天石碑。作為聖地, 在《三國誌》魏志的東夷傳中,這裡是祭天或神靈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 移,規模越來越小,中心設施也越來越小。同樣重要的是,村莊設施被稱

在儒家文化盛行和主流文化衰落的背景下,村禮在形式和內容上逐漸脫離 了仙道祭天的原型,形成了近代韓國社會的酺祭(마을제)文化。

由於儒家性理學在朝鮮末期已經不合時宜,為過去被儒家性理學打壓為異 端的意識形態的培育奠定了基礎。在這種氛圍下,作為基礎文化一直暗流 湧動的民間和巫術文化被賦予了新的路徑。以前是官方主流的仙道祭天變 成了民間私下進行的組識活動,各地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政,由整化為 零,由公開變為私人。況且,一般的普通老伯姓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仙道 文化從而變得越來越庸俗,內容也日漸變得膚淺,由性通功完的崇高理念 墮落到成為現世利益的追求,這就是一種變質的過程。

201
為“城隍或西娘(서낭)”。

其實儒家思想在中國也有這種程況,所以王陽明在十一、二歲在京師念書 時問塾師:「何謂第一等事?」老師回答說:「只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 他當時說:「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

老師的情況,就好比仙道發展成薩滿的情形一樣。

參考自: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8065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8095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8153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8210

https://gdlsg.tistory.com/2274

202

38- 何謂正宗的韓國傳統丹學?

韓國的道教可以稱為仙道、也可以叫做仙教,對於這個傳統的來源,一直 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它是從中國傳入,但也有人說是在韓國本土自行 發展出來,到了新羅時代(892 年-935 年)年末期,因為與大唐交往頻 繁,引入大量中國典藉,因此吸收了中國道教的精粹,成為混合中韓兩種 道教元素的朝鮮道教。

關於兩種說法所持的論據,在先的的文章"韓國古代神仙思想"中已經分別

介紹過,有興趣了解的話可以自行查閱。

中國的道教著重煉丹。煉丹內容分有外丹術和內丹術。根據百度百科的解 釋,外丹術指道家通過各種秘法燒煉丹藥,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 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內丹術把人身體比作“爐鼎”,把

人體內循環運行的經絡比作內丹修煉的通道,在人為的精神意識的嚴格控 制下,利用體內元氣的推動力,把人體分泌的精氣經過周身循環的修煉,

使精、氣、神凝為“聖胎”或稱“丹藥”。

外丹修煉法在中國一般都已經失傳,內丹則完全擺脫宗教的成分,變成一 種養生方法,亦即是今日流行的氣功。同時,印度瑜珈術都有很多冥想和 呼吸練習,亦是屬於內丹的一種。至於韓國,一直以來就只有內丹,外丹 則由中國傳入。但一般不稱作內丹,只是簡單地以"丹學"一詞來代表。不

過亦有自己的分類方式,就是之前的文章所講的左道和右道,關於分野的 標準及各派別的內容,請參閱之前的文章"仙道秘密組織 右道房" 。

在傳入韓國的《海東傳道錄》(해동전도록)中有這樣的記載,“我認為,

太上老君不愧是我們的道祖,他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伯陽眞人來 了,繼老子之進,作了《周易參同契》三卷,我們道的一切根據,都建立

203

在這兩部經上。”

丹學的血統被認為是韓國獨有的特徵,洪萬宗(홍만종)(1643 年 -1725

年)的《海東異蹟》(해동이적)屬於這種觀點。

若說到最正宗的韓國丹學,那就首先要從白頭山說起。

在距今約一萬多年前,以滿洲長春為中心,誕生了白頭山族的文明。此時, 國家由五個部落組成,古聖大皇祖(대황조

治與教化相輔相成的帝國統一社會。從這個時候開始,韓民族的統治者觀

念就有了任命並有尊崇人民中最聰明的人“聖通功完者” - 聖人的傳統,

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朝鮮三國時期(公元前 57 年 - 公元 668 年)。

大皇祖 韓軰劍剛開始統治白頭山人民時,首先,致力於教育,改善與野獸

無太大區別的人們的衣食住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穩定,這個時候便傳 授心法,以形而上學為啟蒙人民學道。

這裡最先出來的是調息法(조식법),這是一種以人類生命之源呼吸作為 最基本目標的方法。接下來添加的是止感(지감)和禁觸(금촉

),停止

內心的邪惡情緒,禁止個人與外界接觸,這是一種精神修練法,作為一種 道德和行為準則。這樣,起源於白頭山族最初的民族特有的精神修練法, 就成為聖人治國傳統下最重要的思想基礎。朝鮮三國時代的國仙、花郎道 等名詞就是反映了這一事實。

這個傳統包含了白頭山族的世界觀和民族主義思想,歷史上,無論國情跌 宕起伏,都以頑強的生命力,時而盛時而衰,無怨無悔地維持著自己的命 脈。總的來說,直到三國(

傳承。

204
)韓軰劍(한배검)實現了政
427 年到公元 660 年)建立時代,他們的根基 思想就是韓軰劍的弘益人間(홍익인간)理念和精神修練法得到了蓬勃的

統一新羅(676年-935年)末期的學者、政治家、文學家“崔致遠”的

《鸞郞碑 序文 》(난랑비 서문)是唯一清楚地揭示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修心 方法本質的證據。

接下來是在大韓帝國滅亡前後建立的幾個比較有名的修練派別。

白頭山派(백두산파) - 白頭山作為民族的聖山,成為修行宗派的領航者, 它擁有最深厚的精神修練歷史。左邊的滿洲地區以白頭山為中心,也就是 說,沿著長白山的左派,右側的鹹鏡道地區形成了以其為中心的右派。它 是自古無數聖賢,達士(달사),英雄的誕生地,清太祖努爾哈赤出生長 大,他修行的地方是白頭山下的寒生城 (譯音)(

)。朝鮮的太祖

李成桂,朝鮮建國初期的大將李之蘭也在這裡出生和修練。他們都是白頭山 派。

智異山派(지리산파) - 智異山是三南地區最大的,作為一座名山,自古 以來,它一直是許多精神修練者的中心地。直到新羅時代,這裡還是著名

的修練場,孕育了許多成功者,但自此以後,直到現在,還沒出現有巨大 所就的人。即使有一些成功的人,也很少有人能走出來。歷史上,崔致遠 是新羅末期曾在此修練的代表人物。

小白山派(소백산파) - 歷史上是左道修練的精神修練方法的中心。特別

是在朝鮮末期,這裡曾是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修行者蜂擁而至的地方,當 時,它以 128 位壯士的誕生地而聞名。以借力(차력)、縮地法(축지법)

為代表的成功者構成了中心,但在右道修練領域產生的成功者非常稀少。

過去,據說生產了許多左道修行者。至今,以江原道和慶尚北道小白山為 中心,很多人都流傳著關於一些著名術客(

俗離山派(속리산파) - 自古以來孕育出許多成功者的名山,在現代,它

205
한생성
술객)的軼事。

已是萎靡不振的。倒是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從旁邊的小青華山(작은 청화산)

出來的。被動學習是不允許的,但它被稱為只有通過自動學習才能取得成 功的山。朝鮮中期學者東皐(동고) 李浚慶(

이준경)最初在小白山接受

訓練,據說這裡結束。

鷄龍山派(계룡산파) - 雞龍山是童話創作的天堂,原形是名山,被視為 國家的重要地方。它不僅被視為國家重要的地方,而且自百濟時代以來一 直是各種傳統信仰、薩滿教和民間風水的中心。三國時代以來,產生了很 多精神修練者,自朝鮮王朝 500 年以來,作為最高水平的修行者之地而備 受矚目。他就朝鮮王朝儒學者、詩人、政治家的龜峯(구봉)宋翼弼

(송익필)(1534 年 2 月 10 日-1599 年 8 月 8 日)的修行地方,據說 修練的程度已經到了聖人境界。

삼각산파

派(금강산파)、妙香山派(묘향산파)、五臺山派(오대산파)、九月

山派(구월산파)。

朝鮮半島確實是一個尋仙訪道的地方。大凡道場都在山上,看來,有畏高 症的人都很難去學練丹了。

參考自: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369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1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40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3

206
其他較小的派別有太白山派(태백산파)、邊山派(변산파)、三角山派
)、松岳山派(송악산파)、雪嶽山派(설악산파)、金剛山

39- 丹學界的傳奇人物

文學是用來讀的,歷史則相反,是讀來用的。俗語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 師。有智慧的投資者懂得利用別人錢財,有智慧的經營者亦懂得利用別人 經驗。以中國歷史著作而言,若要數最受後人推崇的,則司馬光的《資治 通鑑》實在當之無愧。

八十年代日本便掀起一片通鑑熱,研究者主要都是藉此書作商戰之用。宋 末元初胡三省曾說過:「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

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 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亦

因為如此,毛澤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

入世之人,追逐名利,更高層次的,則爭奪權位,在過程中都需要減少失 誤,做到精準策劃,在這種情況下,歷史就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至於 出世之人,皆是看破紅塵,淡薄名利,但是,雖然清心寡欲,嚴格來說, 並不能說是無求,只是另一種的求,這是對另一境界的嚮往。

朝入世方向追求的,需要借鋻前人經驗,往出世方向追求的,也是不遑多 讓。求道所需要掌握的,不外兩件事,一是理論,一是實踐。理論要通過 研究經典來掌握,而實踐,最好是自己親身的,做不到時,退而求其次, 就是看看前人的心得,令自己少走歪路。

在韓國,過去有很多入山修道的人,當中有不少獲得一定成就者,若能了 解一下一眾成功的丹學修練者的心路歷程,一方面如入世的人讀歷史一樣, 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另一方面,又可以從中明白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 , "

皆可以為堯舜,同樣地,人皆可以為仙佛。

207
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人

仙道自古以來都是人材輩出,實在無法逐一說明,唯有粗略地選擇幾位名 人簡介一下。生平之事說來話長,不是以三言兩語就能清楚交待,只略談 一些比較突出的事件,要研究的,就得自行搜尋了。

金可紀(김가기)(? - 859年) 據說,以修行為中心的道教是由新羅末 年的留唐學人從中國傳入的。其中,據說金可紀是白晝登仙的人。關於他 的記載可見於中國道家《雲笈七籤》的<續仙傳>,這裏有一篇關於他的文 章。

大中十一年(857 年)十二月,他突然向唐宣宗上表説:「臣奉玉皇詔, 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當上升。 」唐宣宗非常驚異,派中使召

他入宮,他堅決推辭。唐宣宗又求玉皇詔辭,他稱是“別仙所掌,不留人 間”。唐宣宗遂賜給他宮女四人,香藥金彩,又遣中使二人以伺候他為名

專門觀察。金可記獨居靜室,宮女、中使很難接近。每天夜晚,就聽到室 內常有客談笑聲,中使偷窺,只見仙官、仙女各坐龍鳳之上,儼然相對, 又有不少侍衞。到了大中十二年(

858 年)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春景妍媚,

花卉爛漫,果有五雲唳鶴,翔鸞白鵠,笙簫金石,羽蓋瓊輪,幡幢滿空。 仙侍極眾,金可記昇天而去。此時圍觀的士庶充滿山谷,莫不瞻禮嘆異。

在《海東異蹟》(해동이적)中的文章也原樣記錄了金可紀這一件事。

崔致遠(최치원)(857 年-10 世紀) 崔致遠也是向新羅傳播以修行 為中心的道教的主要人物之一。

關於他有很多離奇的傳聞,主要見於《崔致遠傳》。

傳說溧水縣兩名同胞姊妹因婚姻不遂願,含恨自盡,死後被同葬於花山山 下的「雙女墳」。唐乾符年間,溧水縣尉崔致遠巡察花山,下榻招賢驛。

208

他聽說雙女故事後,對兩女深為憐憫,在墓門寫下一首七律。當晚在驛館,

有使女送來兩隻紅袋。袋中裝有悲切淒楚訴說命運不公的兩首和詩。崔致 遠唏噓不已,隨即回詩一首讓女帶回。深夜,崔致遠夢見倆「仙女」駕臨。

三人對燭共吐衷腸,吟詩唱和。破曉,兩女匆匆辭別。從睡夢中醒來的崔

致遠倍感離奇,寫下碑文《雙女墳記》和七言古風《雙女墳》,後又寫下 《仙女紅袋》一文,詳述他在招賢驛夢遇仙女的故事。(摘自維基百科)

然而,後來崔致遠和他的家人進入加耶山躲藏起來,一天早上他離開家, 把帽子和鞋子扔到灌木叢中,然後就不見了。換句話說,假設他是在成為 隱士之後升天的。

金時習(김시습)(1435 年-1493 年) 金時習的怪癖和奇行已經讓世 人知道他不是一個普通人,表現得讓人分不清他信奉的是儒、釋、道三教 中的哪一教。但是,在韓國這片土地上作為修練中心的道家道脈之中,他 卻處於中心地位,被認為是一個精通長生不老之道的神仙,甚至還誕生了 一個與神仙有關的傳說。

金時習在江原道襄陽雪嶽山隱居時,江陵人崔演(최연)帶著五六個志同

道合的年輕人到金時習那裡請教,他們都被拒絕了,只有崔演被允許留下 來,因為他值得教導。半年來,崔演和老師交往了半年,盡自己職責,無 論是睡著還是醒著,都沒有離開過她的身邊。然而,當月亮升得很高,夜 很深,他醒過來時,金時習已無處可尋,床上空蕩蕩的。崔演心裡覺得奇 怪,又不敢追究,幾次都呆在那裡。

209
在柳夢寅(유몽인)的《於于野談》(어우야담)中有一篇關於金時習的 文章。

一天傍晚,月亮再次發亮,金時習盛裝打扮偷偷出門,崔演遠遠地跟在他 身後。穿過一個大山谷,穿過一片灰燼,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他從裡面望 了過去。灰燼下面是一塊供人們坐下的大石頭,兩位來歷不明的客人與金 時習寒暄,並坐在一塊岩石上交談。因為距離太遠,所以聽不清他們在說 什麼。事隔許久才分開,崔演先回去,照常地躺下。

第二天,金時習見到崔演便說:「一開始覺得你值得教,現在才知道你沒 有耐心,無法教。」據說,他無法查明金時習半夜遇見和交談的人是人還 是神。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就像金時習與他的前輩聊天一樣。

其後,金時習化身為頭陀僧,頭陀是印度佛教術語,是為去除貪着之心而

規定的苦行。圓寂於現今的北扶餘郡鴻山面(홍산면)的鴻山(홍산)無 量寺,臨終時有遺囑不要化妝,僧人暫葬於寺旁,三年後開棺安葬時,發 現他面色如活,也有人相信他是屍解了。屍解的意思是只剩軀體,靈魂脫 離,成為神仙。

南宮斗(남궁 두)(1526 年 - 1620 年) 在丹學故事中,有講述修行積 德的艱辛過程。而也有表現一個人英年早逝,未能在世人面前表現出來, 而他的天賦卻一路飆升,成為了神仙,升上了天。朝鮮明宗(1534 年 7 月

3 日-1567 年 8 月 2 日)年間,南宮斗到雉裳山(치상산

得到指點,修煉成身丹。

)學道,遇長者,

他按照長老所說的修練,修煉到最後,丹田變得飽滿,肚臍眼中似乎散發 出金色的光芒。金丹成功讓他欣喜若狂,頓時生出一種想要速成的念頭, 當我給丹田加力,讓它開出黃色的花朵時,金丹已破,他喊了一聲便著跑 到外面。

長者拿棍子敲了敲他的腦袋,讓他冷靜下來,哀嘆自己錯了,便收拾東西。

210

長老繼續說道:「你還沒有達到神胎的境界,但你可以成為地上仙,稍加 養生,就能享八百歲。」

他詢問長者的來歷,才知道他就是繼承義湘(의상)道脈的權真人,他哀

求長者讓他能看到肚臍以下的神胎(신태) 。隨著長老在黑暗中拆開下層 包裹解開,一道金光如橫梁般閃耀而出,光線太刺眼了,他都不敢直視, 嚇得他跌倒在地。

待續。

參考自: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369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1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40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3

211

40- 續丹學界的傳奇人物

上回說分別簡介過幾位仙道名人的有趣事跡,包括金可紀(김가기)、崔

致遠(최치원)、金時習(김시습)、南宮斗(남궁 두),今次繼續分享

其他的人物如何超凡入聖,如何得道成仙,好樣世人認識一下究竟修丹的 人有何過人之處。

南趎(남추)(生年不詳) 朝鮮中宗時代,通過藩士考試成為官吏的南 趎故事也可以作為丹學故事的特徵之一加以說明。跟隨道人學習修練功法

後,在大科考試及第,因捲入己卯士禍(기묘사화

(곡성)居住。己卯士禍是己卯年間一場士禍,許多官員被免職。他在創

造了許多奇蹟並引起人們的注意後,在 30 歲時就去世了。

穿上壽衣入棺後,抬棺者見棺材太輕,打開一看,裡面是空的。其中寫著

一首詩“滄海難尋舟去跡 靑山不見鶴飛痕”。

耕田的人們聽到空中的管樂,抬頭看到南趎騎馬穿過白雲。因為這個故事 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在朴趾源(박지원)的《熱河日記》(열하일기) 中也有提到。

田禹治(전우치)(生年不詳)

丹學民間故事中有很多關於術士與怪獸 的故事。據說田禹治與申光漢(신광한)平日有往來,他從神山的一隻狐 狸那裡得到一本寫有靈詮(영전)與煉記(비기)的素書(소서

),學會

了其中的一些之後,他就能夠施展各種幻術。有一次去申光漢家請客,有

人問他能不能弄到一個天桃(天上來的桃子),他從空中的雲層中拋出數 百捆紙,變成小馬,並命令一個年幼的孩子騎上去,從小馬的地方採摘碧 桃(仙境的果實)。孩子騎著小馬騰空而起,不一會兒,碧桃的樹葉和果 實紛紛落在院子裡。客人爭吵著吃白桃,但甜水的清爽不是世間桃子。

212
)而被流放到谷城

然而,鮮紅的血液從空氣中滴落。田禹治吃驚地說:「為了吃桃子,我要 了孩子的性命。」據說天國道的守護神向上帝天皇報告說他殺了自己的兒 子。然後他的一隻手臂掉在了地上。另一隻手臂緊隨其後,雙腿、軀幹和 頭部都掉了下來。

就在客人們目瞪口呆的時候,田禹治緩緩走過去,將童子的屍體收了起來 砌回原形。過了一會兒,童子擦一擦自己的身子,站起來,跌跌撞撞地走 了。

然而,田禹治後來因用神秘魔法誤導群眾而被捕並在獄中被殺。巡撫拿屍 體出來埋了,親戚們挖出來,打開棺材,裡面是空的。據說事後有人遇見

君平遇到了異人,得到了《黃庭經》,掌握了修行方法。他總是告誡人們 不要暴飲暴食,據說百病都是飲食不節造成的。

而且他總是有四塊冷鐵,交替戴在兩個腋下,不一會兒,鐵片就變得熱得 跟火似的,只好換上一塊冰涼的,不然就會不舒服。

無論寒暑,他總要洗個澡涼肩涼背,冬至這天,他還要往背上潑一桶井水 熬著。

他享年 80 歲,死後但身體輕盈得彷彿只有裹屍布。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尹 君平屍解昇仙了。

鄭北窓(정북창)(1506-1549) 在丹學史上,有一位人物是最重要的, 他有天下第一道人的之稱,在韓國的地位相當於日本的安倍晴明。所以必

213
了田禹治。
尹君平(윤군평)(生年不詳) 與田禹治同時代的以道術精湛著稱的尹

需要留待最後才講述這位道行極高之奇人。現在就簡略地說說鄭北窓,作 為本文的壓軸。

鄭北窓是朝鮮初期的主要人物,繼承了新羅時代崔致遠的《鸞郎碑序 》

(난랑비서)的韓國道教潮流。與先於他的梅月堂(매월당)和金時習

(김시습)(1435-1493)相比,他的知名度較低,但他的主要著作《龍

虎秘訣》(용호비결)是修道修道者的基礎教科書。也是當代仙道奇人鳳

宇 權泰勳(봉우 권태훈)所推崇的精神修練法。

他在韓國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文化藝術領域留下了傑出的著作,但 學術界對其研究甚少。梨花女子大學名譽教授鄭在書(정재서)提出“北

窓學研究”的必要性,從零星提交的各領域北倉相關研究論文中選出比較 有代表性的著作,編成一本書。今後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因為丹 學的再度復興,《龍虎秘訣》亦將成為必讀的修道指南。

歷史記載他精通多種外語,相傳他入山三日便知天下事。事實上,當他前

往中國時,他在奉天殿遇到了一位中國道士,並向他解釋了成為神仙的步 驟,他便說:「我們國家有三座神山,所以你白天總能看到道士升天,有 什麼可貴的呢? 」中國道士溜走了。

他用琉球語為一位從琉球來中國的使者講授了周易,各國使者問之,他以 本國之語答之,謂之為天人。

當他登上金剛山吹口哨時,岩石和山谷都在震動,觀眾以為這是笛聲。

朝鮮末年任埅(임방)(1640 年 - 1724 年)編著的《天倪錄》(천예록)

中流傳著一則相關軼事。一天,北窓拜訪了他的姑母,並談了很多事情。

與此同時,他姑母說她擔心送到嶺南的奴婢還沒有回來。然後,北窓從他

214

的座位上朝向該地區看,看到奴婢在鳥嶺(조령)過路時,被一位貴族毆

打,但他告訴他不要擔心,因為他很快就會回來。姑母把他的話當成笑話, 但在牆上寫下了日期和時間。當她向後來回來的奴婢核實時,她說北窓說 的一點兒也沒有錯。

他的表弟讓他為先父找墓地,由於他挖下的墓地是一片泥地和一個水坑, 表弟向他向他抱怨那裡的地方不好,他却把石頭一起埋了起來。但實際上, 這裡卻是不少玉貫子(옥관자)出沒的好地方。以前帽上有玉貫子表示有 官位之人。後來發現,所加之石數,即為子孫後代戴玉冠之數。

閉氣指的是丹田呼吸,坐直,眼睛注視鼻樑,鼻樑朝向肚臍呼吸,保持吸 氣順暢,呼氣輕柔,使神氣常駐丹田。

胎息是能夠閉氣後,將新氣傳送到毛孔,通過皮膚呼吸,而不是通過鼻子 或嘴巴。

周天火候是將聚集在丹田中的新氣加熱,從下往上擴散,使全身充滿熱氣 的修行方法。

如此修煉十個月,就會有新的神胎(신태),再繼續修煉,身體就會結丹, 據說會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還是說到這裏,以免沒完沒了,有興趣學習丹學的,可以找韓國丹學會。

網址:http://www.dahn.org/

215
《龍虎秘訣》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閉氣(폐기),胎息(태식),周
天火候(주천화후)』。

參考自: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369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1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40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2

https://aks125.tistory.com/5417643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50283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24752

https://www.joongang.co.kr/article/24107445#home

http://webzine.daesoon.org/board/index.asp?webzine=228&menu_no= 3891&bno=7044&page=1

216

41 - 日本的八咫烏其實是高句麗的像徵

日本足球協會的會徽是一隻有三隻脚的烏鴉,牠其實有一個特別的名稱, 叫做八咫烏。這是一隻很巨大的鳥,光是翅膀就有 150 公分。牠是熊野三

山供奉的神鳥,神武天皇東征時在熊野迷先了方向,神話中出現了在八咫 烏的指導下進入大和建立國家。這隻神道信仰中的神鳥,象徵著神聖自然 力量的指引和干預。同時熊野又擁有悠久的足球歷史。

八咫烏的“八咫”意思是大而寬。「咫」我國是周代的長度單位,八寸為 一咫,在古時的日本也通用。八咫烏即是身高八咫的烏鴉,即是 5 尺 4 寸, 是古代人民之平均高度。牠是太陽的化身,擁有三隻腳。據說這三隻腳分 別代表天、地、人。而且,陸上自衛隊的中央情報部門亦用上這個象徵。 牠也被描繪在一個自稱天皇侍衛的日本右翼團體的旗幟上。右翼供奉著象 徵太陽的開國之神天照大神。

日本自古以來便有一個秘密組織,組織名稱就是八咫烏。這個組織其實有

一個更為正式的名稱,叫八咫烏陰陽道。組織是由一個叫做奉公眾的室町 幕府官職所管轄,以忍者作為基本的諜報部隊,分成南朝系和北朝系,南 朝系的烏鴉領導之下是伊賀忍者,北朝的山窩領導下是甲賀忍者。在著名 的修驗道地點中進行着間諜活動。亦有專家指出,八咫烏是日本的影子政 府,是真正的統治者。

八咫烏不斷出現在日本古代墓葬和各種文物中。它也是熊野神社和其他地 方的供奉對象。天皇在登基大典時佩戴的袞龍袍左肩上繡著一隻八咫烏。

雖然這一隻八咫烏與日本文化如此密不可分,但是,却有不少學者考證過, 實際上,牠是來自中國。

217

在三國時期(

220年-280年),曹魏政權與日本曾進行過貿易,中國的銅 鏡大量出口到日本。當時的日本還沒有金屬拋光技術,所以相信能映出自 己影像的鏡子會具有神秘力量。有一些鏡子在中國本來就是用於祭祀的, 背面刻畫了代表太陽的三足金烏。這正好符合當地太陽崇拜的傳統。就這 樣,三足烏的形象便傳播到了日本,變成了牠的日本版本 八咫烏。

《山海經》中也有關於八咫烏的記載,“日中有鳥稱三足烏也”。三足烏 亦稱“踆烏”。居於日中,有三足。牠是古代傳說中太陽里的三足烏。

《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高誘註:「踆,猶蹲也。謂三足 烏。」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們最早發現了太陽黑子現象。“踆烏”,原來就 是當時太陽黑子的形象。中國古代傳說三足烏是專門為西王母覓尋食物的 神鳥。

戰國與秦代的銅鏡上有三鳥環日圖,漢代瓦當上有繞日飛行的三鳥紋,而

且在漢代畫像石《羿射九日》圖中刻畫的棲息於扶桑神樹上的也是三足金 烏。

1974 年至 1975 年在寶雞茹家莊發掘了西周(前 1046~前 771 年)中期

的兩座緊鄰的大墓。其中茹家莊 1 號墓乙室中出土的兩件形態相同的三足 烏形尊,是一種青銅器。

不過,還有意見認為八咫烏的原型不是來自中國。

八咫烏在韓國的名稱是三足烏(삼족오),三足烏的記載和遺跡最早是在 中國發現的,其後,北扶餘的解慕漱(해모수)檀君(단군),作為高句

麗的象徵,它在韓國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並作為日本國家足球隊的標誌重 新出現。三足烏鴉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檀君朝鮮的第八代國王于西翰 (우서한)檀君 7 年。

218

作為日本國家足球隊隊徽的八咫烏,就是烏鴉的清晰模樣。這與高句麗的 三足烏鴉不同。高句麗的三足烏鴉頭上有角或冠。

另外,日本國家足球隊隊徽的火焰形狀被稱為七支刀。七支刀是保存在日 本奈良縣天理市石上神宮的鐵劍。據說這就是《日本書紀》神功皇后五十 二條所記載的七支刀。七支刀是百濟第 13 代君主近肖古王(근초고왕)(?

-375年;在位時間:346年 375年)送給倭王的聖物。當時,百濟和倭

國的關係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宗藩關係,學者認為這是日本人自己想要表達 身份的一種表達方式。

對於古人來說,太陽和月亮是像徵天地的絕對自然物體。因此,世界各地 都有許多崇拜太陽的習俗。尤其是韓民族,有著特別發達的太陽崇拜文化, 天子(皇帝)自建國以來,它像徵著至高無上的主權,同時帶來了天子的

意識。作為連接諸天的使者或中介者的存在,帶來了瑞鳥(서조)和玄鳥

(현조)出現。特別是與鳥類有關的信仰和習俗在東夷人的主要活動場所 山東省、渤海灣和遼東地區普遍存在。

太陽與烏鴉的淵源相傳源於高麗高宗(1192 年-1259 年)時期的《東國

李相國集》(동국이상국집) 東明王篇中太陽的化身解慕漱頭上戴著烏鴉 羽毛製成的皇冠。在東夷民間傳說中,烏鴉象徵太陽和帝王,輔佐君王, 或以救人於危難的神靈出現。

三足烏在朝鮮王朝時期文人金時習(1435-1493 年)所著的一部傳奇小說

219
在《桓檀古記》(환단고기) - 檀君世紀(단군세기)中這樣寫道:「三
足烏飛入苑中 基翼廣三尺。」(古朝鮮第 8 代檀君于西翰 7 年,甲寅年)
集《金鰲新話》(금오신화)中以金烏的形式出現,《三國遺事》
(삼국유사)中的延烏郞與細烏女(연오랑과 세오녀)的故事中,象徵烏

鴉的“烏”字出現在這對夫婦的名字中。在《符都誌》(부도지)中,據

說牠能行走千里,聽到天上的聲音,是因為他的耳朵裡有一種叫做五弦 (오금)的東西。

此外,幫助紀念高句麗創始人的三大神之一烏伊(오이)和百濟王溫祚王

(온조왕)南河市東海的烏干(오간),東扶餘帶素王(대소왕)送給高

句麗大武神烈帝(대무신열제)的赤烏(적오),在《三國遺事》

(삼국유사)的射琴匣(사금갑)故事中,是烏鴉救了新羅炤知王

(소지왕)於危難之中,天照大神派來幫助日本神武天皇的也是烏鴉。從

烏鴉救天朝開國者努爾哈赤的故事來看(作為回報,在沉陽的皇宮裡建了 一座祭杆/神鳥柱(솟대)),東夷地區關於烏鴉或玄鳥的故事太多了,難 以一一列舉。

三足土器在朝鮮半島多地均有發現。三足土器相傳從遠古時期一直存在到

三國時期(前 57 年到公元 668 年),不僅分佈於朝鮮半島,還分佈於以 蘇美爾為中心的中國、西亞、埃及等地。據說,這種主要用於祭祖的三足

土器的來源還與一種叫做太陽鳥或三足烏的烏鴉有關。以錦江流域為中心 的百濟各地出土的土器的共同特徵是三足。慶州天馬塚的青桐鼎,在新羅 6 世紀被用作盛香的碗,也有仿鳥的三足。三足烏是太陽的吉祥象徵,經 常出現在高句麗墓葬壁畫中。

高句麗墓壁畫上畫的三足烏是有一個身軀和三條腿的黑鳥。這象徵著通過 在歷史上實現韓民族的“三神一體與光明精神”來實現理想世界的哲學。

三神一體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哲學。尤其是高句麗墓室壁畫後的日常生 活風格的變化,特別有趣。在政局穩定和鼎盛時期,多有三足烏折疊著翅 膀構成一圈的形象,在外敵入侵時自主意識高揚的時代,三足烏是張開雙 翅,據說在政局極度動盪時期,主要表現的是三足烏在陽光下飛行。

220

此外,在神教的宇宙法則陰陽五行中,黑色象徵著北方,作為一個常數, 它意味著水的能量。北方的數字1表示宇宙萬物的生命起源和歷史。也就是 說,它像徵著韓民族是人類最早文明的起源。

高句麗開國時,朱蒙之子溫祚王(온조왕)創立百濟,另一個兒子沸流親 王(비류왕자)和跟隨他的遺民及其子孫,經過百濟來到日本,成為日本

開國的主角。這時候,三足烏通過作為沸流親王一伙的"高句麗王國的象徵

"在日本歷史上留存下來,成為天皇的象徵(其實是錯誤的表述)或者天皇 的貼身侍衛。

近幾年,有人稱它有一種與東夷族或者韓國人獨特的傳統相聯繫的傾向。

或許正因如此,三足烏也與中國推動的歷史工程“東北工程”一起捲入爭 議。

隨著居住在中國西北地區的東夷人南遷,一支進入山東地區影響了中國文 化圈,令到漢代以後出現了三足烏圖案,另一支則影響了滿洲及朝鮮半島,

他們聲稱已經進入日本。照此看來,中國文化中所見的海中三足烏圖案, 也是源於朝鮮民族的傳統,因此說它是中華文明獨有的發明也就站不住腳。

《韓民族與海中的三足烏》(

삼족오)一書的作者金珠美 (譯音)(김주미)聲稱在陽光下看到的三足烏不是簡單的烏鴉,而是一

種帶來吉祥的玄鳥,後來又變成了朱雀或鳳凰。

然而,在中國漢代(前 202 年 - 220 年),當漢人的身份確立時,中國漢

族人卻貶低東夷人,認為天國象徵的三足烏為不祥之鳥。

在中國古代,據說因為烏鴉能嗅到腐敗和死亡的氣味,被認定為不祥之鳥。

中國人常用“烏鴉嘴”來描繪某人的嘴巴特可惡,好事説不靈,壞事一説

221
한민족과 해속의

就靈。

但有古藉記載,北方的民族對烏鴉的態度是正面的。薛季宣《浪語集》卷 一《信烏賦》:「南人喜鵲而惡烏,北人喜烏而惡鵲」。洪邁《容齋續筆》 卷三:「北人以烏聲為喜,鵲聲為非,南人反是」。

另外,烏鴉還有正面的意義,在《增廣賢文》更說:「鴉有反哺之義,羊 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

中國人對烏鴉的負面看法是否始於漢代則無從稽考矣。

參考自:

https://gdlsg.tistory.com/629

http://theologia.kr/board_chungeein/89672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reference_choihs2&document_s rl=7048

http://www.hwandangogi.or.kr/?c=hwandangogi/145&uid=15964

https://bobjyeon.tistory.com/200

222

42- 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上)

現代社會儘管科技進步,很多人還是對一些古老的東西着迷,例如風水、 算命,本質上帶有宗教的成份,但追求的却是世俗的目標,不外乎事業、 姻緣、健康。除了求智慧與求解脫之外,甚麼都會求,一言以蔽之,就是 趨吉避凶。要趨吉避凶,可以通過風水和算命,兩者雖然需要具備一定的 專業知識,但人人都可以學,並且人人都可以用,可是,若兩者都不能化 解一些問題是,就需要求助通靈者,但是,成為通靈者是要有特別的因緣,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

通靈者一般人俗稱靈媒或巫師,較專門的稱呼是薩滿,英文是 shaman。

以薩滿作為信仰對象的,便叫做薩滿教(shamanism)。根據大英百科全

書的解釋,薩滿教,以薩滿為中心的宗教現象,薩滿被認為通過恍惚或狂 喜的宗教體驗獲得各種力量。儘管薩滿的技能因文化而異,但通常認為他 們有能力治愈病人、與另一個世界交流,並經常護送死者的靈魂到另一個 世界。

一般來說,薩滿都是與鬼魂打交道,很容易被人聯想到魔鬼與邪術,況且 童話故事中的巫師都是害人的。但是,薩滿一詞的來源却與此完全是兩回 事。薩滿教一詞來自滿語 - 通古斯語單詞 šaman。名詞由動詞 ša-“知道”

構成;因此,薩滿實際上是“知道的人”。或許當時的人認為他們是有知 識的一群人。不過,這個解釋仍存在爭議。

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薩滿」來自梵語的 sramana 「沙門」,並可能是通

過漢語被借入通古斯語言中。根據佛學大辭典,(術語)Śrmaṇa,又作娑

門,還有很多種譯音,譯曰功勞、勤息,勞劬修佛道之義也,又勤修息煩

惱之義也。原不論外道佛徒,總為出家者之都名。東晉淨土宗初祖慧遠大 師曾經提出過"沙門不敬王者論",因為佛教教義主張眾生平等,對君王皆

223

不行跪拜禮。就憑這一個例子便足以看出,沙門的道德情操何等高尚,乃 至可以不向世俗權力低頭。

薩滿在韓國相當盛行,究其原因,在先前的文章"韓國薩滿源自仙道"經已

交待過,這裏便不需再重覆。由仙道演變出來的薩滿,經過長時間的發展, 已出現了不同的種類,各自都有與別不同的特徵。不同的種類具有不同的 功能,並且每一種都需要通過本身特定的一套儀式。

首先要有一點最基本的認識,韓國薩滿分為降神巫(강신무)和世襲巫

(세습무)。前者是被神靈選中,給予他們能力,後者是來自家族的傳承, 兩者都不是自己可以自由選擇。驅魔儀式(굿)又分很多種,主要的有如 下幾種:

내림굿(naelimgus) 是響應神靈降臨在人身上而成為薩滿的薩滿儀式。

내림굿是一種薩滿儀式,在該儀式中,一個人在遇到他體內的神後成為薩 滿。它也被稱為신굿(shingut)、명두굿(myeongdugut)和강신제

(gangsinje)。當一個神降臨到一個將要成為薩滿的人身上時,他或她會 患上一種神秘的疾病,比如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出現幻覺。這些症狀只

能通過執行내림굿並成為薩滿巫師來治愈。因此,내림굿有兩個作用:治

愈疾病和성무라(seongmula)。내림굿將凡人轉化為神聖的能力,它可 以看作是一種再生的神聖通話和祭儀形式,在這種儀式中,一個普通的世 俗人被轉變並重生為一個有神聖能力的人。내림굿雖然因地區而異,但從

準備階段主要通靈和最後的後階段都是按照既定程序進行的。

它是響應神靈降臨在人身上而成為薩滿的薩滿儀式。它也被稱為"신굿"

(singut)或"명두굿"(myeongdu gut)”或"降神祭"(강신제)。主要

分佈在中部和北部地區,是降神巫的分佈區,在作為世襲巫分佈地的南部 地區,在明斗(명두)、法師(법사)、菩薩(보살)等生巫堂(선무당)

224

(生手的)班進行。

도당굿(都堂 gut) 都堂(도당)是堂的高級稱呼,象徵著卓越的地方, 所以它是村里最好的地方,這是神靈居住的地方。因此,都堂具有掌管村

民安寧的至高神社的意義。在這裡進行的驅魔被稱為“도당굿”。京畿道

도당굿的順序和內容也因世襲巫和降神巫而異,因村落的歷史和特點而有 所差異。

今天,도당굿已經大大減少,但是過去不僅舉行驅魔活動,還舉行走鋼絲 等各種活動,規模甚至連街頭小販都露宿街頭,規模堪比地方祭典。 도당굿是部落國家古代社會祭祀儀式的遺產,是居民在巫師的伴奏音樂下 招待村民神靈的娛樂場所。這些特徵在葛梅洞(갈매동)等地區仍然很容 易看到。

為了京畿道村莊社區的福祉,每年或每隔一年進行一次村莊驅魔

(마을굿),定在春秋兩季。分為首爾等漢江以北的降神巫和水原、仁川 等地的世襲巫師進行的驅魔。在舉行도당굿的村子裡,從沒有喪葬和生育 的清廉善良的村民中選出代表,由他們監督驅魔,費用從每所房子收取。

在京畿道,每個村莊都舉行도당굿,宰牛祭祀村神,為村民舉行聚會。這 些痕跡可以在整個京畿道的地名“도당터”(dodangteo)中找到。即使

在今天,也有도당굿繼續存在的地方,可見,隨著被併入城市或村莊驅魔 被中斷,它僅作為一個地名存在。

씻김굿(ssisgimgus) — 在全羅道進行的一種巫術儀式,用於將死者的靈 魂引導到冥界。在全羅道地區,為轉移死者而舉行的驅魔儀式被稱為

씻김굿。提到씻김굿,就會想到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財產的珍島씻김굿,在

全羅道地區,在海岸和陸地上都流傳著各種類型的씻김굿。

225

在全羅南道,靈光、新安、珍島、順天、和順的世襲巫師形成了一個名為

단골판(dangolpan)巫師的制度組織,在全羅北道,群山、井邑、全州、 淳昌等地也有世襲巫師活動。除了被指定為文化財產的珍島씻김굿以外,

有許多地方失去了傳承。因社會環境變化,단골판已癈除,隨着降神巫的

活動降低了世襲巫師的地位,他們甚至受到了社會的蔑視,它消亡了,因 為沒有人想學習굿。在珍島被指定為文化財產,씻김굿的價值得到認可,

因此處於保存狀態,在其他地區,只有少數世襲巫活躍。

씻김굿的順序和內容因地區或表演者而異。內容包括오구물림

(ogumullim)、고풀이(gopul-i)、씻김(ssisgim)、길닦음

(gildakk-eum)等等。

開始時是오구물림正在演唱바리데기(balidegi)或바리공주(baligongju)

的巫歌。바리데기是個孝順的女兒,為救父母下冥界,被封為薩滿教的 ogu 神(오구신),為亡人薦度(망인천도)祈禱。

然後做고풀이,用棉布疋打結,邊跳舞邊解開,是一種儀式。在這裡, “고”(go)象徵著死者心中的怨恨,得到釋放,成為自由的存在。

然後,為了씻김,先製作象徵死者的軀體和靈魂的東西。對於屍體,死者 的衣服用墊子包裹起來並捲起來製成身體部分,頭部部分則將米飯或烈酒 放入碗中製成。並在碗上蓋上蓋子,做成燈罩。也就是說,帽子、頭部、 身體三部分製作完成並連接後,薩滿一邊咬牙一邊唱巫歌,同時用水浸泡 掃帚並清洗。洗的順序是先後以清水、艾蒿水、香水清洗。

放在像徵通往冥界之路的長棉布疋上並推動。這有為陰間鋪路的意思。

226
最後便是“길닦음”(gildakk-eum)。길닦음是一種儀式,將潔淨的靈魂

待續。

參考自:

https://wigapp.tistory.com/13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06765

https://7c7c.tistory.com/50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2433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5539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34204

227
此外,씻김굿的音樂大量使用悲哀的界面調音階(계면조 음계),樂器由
三絃六角(삼현육각)構成。

43- 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中)

재수굿 (財數굿)(jaesugus) — 在中部地區,家庭的幸福和財富以及 子孫後代的昌盛,為重建家庭而舉行的薩滿儀式。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

在首爾和京畿道北部通過降神巫進行,在京畿道南部和扶餘則通過世襲巫 流傳下來。

它與旨在轉移死者靈魂的진오기굿(jinogigut)有很大不同,因為它是以

家庭為單位進行的,並尋求生者的祝福,除了名稱 재수굿(jaesugut)外,

它還被稱為천신맞이(cheonsinmaji)、경사굿(gyeongsagut)和 안택굿(antaekgut)。全羅道地區的도신(dosin),黃海道地區的

철물이굿(cheolmul-i-gut)的目的和功能大致相同。

재수굿在年初或春秋兩季進行,굿的日期根據家庭吉兆而定。習俗為每年 定期或三年一次,但也有專門為祈求家中遇有不幸,專門進行祈福而做的。

它俗稱巫歌열두거리(yeoldugeoli),以首爾的재수굿為中心,禮儀的內

容包括부정(bujeong)、가망(gamang)、말명(malmyeong)、

산마누라(sanmanula)、별상(byeolsang)、대감(daegam)、제석

(jeseog)、호구(hogu)、군웅(gun-ung)、성주(seongju)、

창부(changbu)、뒷전(dwisjeon)。

부정是一種儀式,通過在굿(gut)之前通過否定來淨化祖先的儀式,以準 備聆聽神靈。

的神格不清楚,但從第一個迎接它的人來看,算是重要的本尊。它也 被解釋為祖神和神本身,具有"본주고 씨준 가망"(bonjugo sijun gamang) 的薩滿內容。

228
가망

말명是一種祭祀祖先的儀式。

산마누라意為山神,主要供奉崔瑩(최영)(1316年-1388年)將軍。

별상又名客人(손님),是供奉"천연두신"(cheon-yeondusin)的거리

(geoli)。但在首爾,供奉冤死的莊獻世子(장헌세자)(又名思悼世子

/사도세자)(1735 年 2 月 13 日-1762 年 7 月 12 日)的也被稱為굿。

대감是一位神氏的名字。재수被信奉為能帶來好運和家庭福利的神。

재수굿通常被稱為대감놀이(daegamnori),其原因在於대감神的特殊功 能與在재수굿的目的不謀而合,대감굿的娛樂性很強,因此受到廣大市民 的喜愛。

제석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所以薩滿身穿僧服,唱巫歌중타령

(jungtalyeong),跳佛教舞蹈바라춤(balachum),但其作用是祈福。

호구被視為是處女神。尤其是據說宮女是死神,巫師身穿紅裙,脫裙即有 驅邪之意。在首爾,它也被稱為천연두신。

군웅作為長壽神,以射箭阻止從外面進來的災厄。

성주是家神。建新房時,有時會舉行特別的慶典성주맞(seongjumaj)。

창부是指以廣大神(광대신)擋十二月之災厄。

뒷전是一種굿的儀式,將所有被邀請的神靈送入굿,這是一種釋放和餵養

惡靈的儀式。這種재수굿常常像聚會一樣舉行,邀請所有的親戚和鄰居到 有經濟餘裕的家庭。

229

在此順便補充一下,上文提到的崔瑩將軍在中國亦有寫作崔榮,是高麗國 末期的名將、重臣,諡號武愍(무민

在14世紀時由於多次打敗倭寇,得到高麗軍隊和高麗恭愍王的器重。但是, 由於崔瑩反對恭愍王器重的僧人辛旽的腐敗,而受到誣陷,被流放。

不過在辛旽遭處死後,崔瑩被復職,並且在濟州島上與元軍激戰,拿下濟 州島。後來李成桂在威化島發動了兵變。崔瑩與李成桂軍隊進行了激戰, 但是不敵,被流放高陽市,後被李成桂處死。

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國際跆拳道聯盟的二十四式跆拳道套路中的一個 套路以崔瑩命名,韓國海軍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的 DDH 981 號驅逐艦稱

莊獻世子諱李愃(이선),是朝鮮王朝的第 21 代君主英祖李昑之次子,曾

經因為世子十分懼怕父親英祖,以致日後發展成了嚴重的憂鬱症以及衣服 恐懼症。之後病情日益惡化,在發病之時犯下多項罪行,例如曾虐殺宮人、

引僧尼入宮、私下微服出行等。英祖因此便親手寫下廢世子的教旨。

英祖不對他賜自盡,不賜他鴆酒,而要世子自行了斷,世子自縊多次不果, 被英祖命人關進米櫃。八天後,世子活活餓死。事後英祖後悔不已,所以, 恢復世子的身份並賜諡思悼,正祖即位之後,上尊號莊獻,後人稱之為莊 獻世子。

關於莊獻世子的死因,現今學術界流傳著兩種說法: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死 於黨派之爭、奸臣陰謀,另一種說法是由於精神病問題已經達到了無可救 藥的地步,英祖為了王室的命脈和世孫的聲譽而忍痛殺死了兒子。綜合而 言,這是一個悲劇人物。

230
)。為人勤儉清廉、謙遜不貪圖富貴。
為崔瑩號。

다리굿(daligut) 屬於平安道(평안도)地區的死靈굿(사령굿)的一

種굿。一般而言,在死靈굿,長長的棉布象徵著連接今世與彼世的橋樑,

進行將靈魂轉移到來世的儀式。다리굿是最強調這些象徵橋樑(

다리)意

義的굿。也就是說,在굿堂上空,伸出了大約三十五字的無名橋,棉布綁

在四條橋上,分別是先祖之橋、使者之橋、亡者之橋、獸王之橋

(수왕다리)。死者被降下。

之後,巫師在橋之間來回走動,唱誦佛經,祈求上天之道的過程,就構成 了굿的中心。這次굿比平安道普遍進行的“死靈굿”規模更大,至少需要

兩天時間。所有的橋都由“十四街道”(열네거리)組成,區分生者和死 者。

的順序和內容如下。

首先,為了通知神靈開始굿,表演聽起來像舞蹈表演的 “당울림” (dangwoolim)。

然後,薩滿巫師拿起一把新刀,通過殺死惡靈來淨化,這叫做"주당푸념"

(judangpunyeom)。

淨化後,將供奉的所有薩滿教神明都請到다리굿。這就是所謂的 "앉은

청배"(anj-eun cheongbae),巫師呼喚神明的名字,並用扇子將神明請 到굿台上。

之後,供奉保佑生者的神明。在“칠성굿”(chilseong-gus)中,通過念

佛和跳佛教舞蹈바라춤(balachum)供奉著下達命令的“七星”和祈福的 “帝釋天”,在“영정街道”(영정거리)(yeongjeong-geoli)中,鬼

魂“영정”(yeongjeong)被釋放並餵食。

231
굿

接下來,舉行"가믕·서낭굿"'(gamung seonanggut)來紀念當地守護神

"서낭"(seonang),這時,執杖使令驅逐小鬼"자리곰방"(jaligombang) 的內容就作為小品戲上演了。

在帶來好運的激動人心的대감굿(daegam-gut)之後,對死者的굿正式開 始。

巫師將死者的靈魂召喚到一朵紙做的蓮花上,並與家人和朋友分享他生前 不能說的話,這就是所謂的"機密굿"(기밀굿)(gimilgus)' 。

然後,在"사자(使者)굿"中,巫師供奉了將死者帶到冥界的使者後,抬

起雙腿繞過世境(세경)。在"다릿발세경"(daritbalsegyeong)上面綁着

的橋之間的巫師和樂師,與死者家屬圍成一圈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祈 求死者來世昇天的굿。

接下來,巫師供奉掌管陰間的十王西天,然後讓死者的家人或親戚之一抱 住橋。

在激烈的巫樂和巫師的祝福下,死者的靈魂通過家族降臨,坐在橋上去到 來世。亡靈降臨,巫師抱住她的橋高唱佛號,祈求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

最後,巫師讓死者附體,代死者上告別家人,唱著船歌回到天堂。在

"뒷전"(dwijeon)中,通過釋放並餵養伴隨굿的所有惡靈來完成굿。

薩滿教認為,如果死者在今世懷有許多遺憾和怨恨,就無法進入來世,成 為遊走於今世與來世之間的眾生。다리굿允許死者通過巫師的嘴來表達他 們的不滿的一種굿,這是他們在生前無法做到的,去除對這個世界的執著 之後,以祈禱來世安息死者。

232

參考自: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49020

https://www.ddblog.co.kr/593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3441

233
待續。

44- 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下)

매굿(maegu) — 是堂山祭(당산제)中的一個環節。在湖南地方

(호남 지방)和嶺南地方(영남 지방),這是向村里的守護神堂山神祈求

村子繁榮昌盛的村民祭祀。它也被稱為堂山굿(당산굿)、洞祭(동제)

和堂祭(당제)。祭日通常是農曆的第一個滿月,此外,在十月的滿月舉

行祭祖儀式。

祭司(제관)通過篩選,是選出一個具有生氣福德(생기복덕),無可否

定是潔淨的人。被選為祭司的人,不得進入民商之家,也不能出入喪事之 家和進出外地,避免狗肉等不良食物,慬言慎行,齋戒沐浴等一切都要做 好。

臨近祭日,清掃祠堂周圍的堂山樹(당산나무)和石竿(당산석)、神龕

等地方,然後用金繩圍起來,放上幾把紅土,以防產生負面影響。祭品樣 式是由祭司準備的,通常由蕎麥、酒、水果、脯、片(편)和蔬菜製成。

祭祀的費用由村里聯合祭畓(제답)的收入或挨家挨戶的捐助來支付。

祭祀儀式通常在午夜左右開始,到黎明結束。進行的方法因儀式的主祭者 而異,如果從村民中選出一位祭司來主持,則按照儒家禮儀的順序,依次 是祭物陳設(제물진설)、神酒獻爵(신주헌작)、裁培(재배)、堂山

竹(당산축)、燒紙(소지)、退食(퇴식) 、飮福(음복)等。

如果有薩滿巫師主持,則祭祖儀式提供簡單的儀式,如獻爵/ 獻酌

(헌작) 、裁培、祝文(축문)和燒紙,然後薩滿和公眾進行十二街道굿

(열두거리굿)(yeoldugeoligus)。在大多數情況下,儀式是根據儒家

禮儀進行的,它與聽起來像傳統音樂的매굿(메굿(megut) 或매구굿

(maegugut))同步舉行。農樂隊(농악대)演奏的歌謠包括宣告村里

234

祭祀開始或迎接神明時演奏的들당산굿(deuldangsangut)。

儀式的重要組成部份就是매굿,又叫做매구[埋鬼]굿(maegugus)。

매굿的意思是防止和驅逐寺廟中的邪靈入侵。儀式結束後又可分為 날당산굿(naldangsangut)和其他等送神回家。

堂山祭結束後,他們會繞過村里的水井、倉庫、亭子和橋樑等公共設施,

굿(gus)結束後,他們會走訪每家每戶,走遍房屋的每個角落進行굿,例

如문굿(mungut)、샘굿(samgut)、조왕굿(jowangut)和마당굿

(madanggut)。這也稱為매구치기(maeguchigi) 或마당밟기

(madangbalbgi)或지신밟기(jisinbalbgi)。

這樣的堂山굿(당산굿)可能會在堂山祭前後持續兩三天。此外,在堂山 祭結束的當天或次日晚上,村民們分成東西兩隊或男女兩隊,進行拔河比 賽,以預測一年的收成。誰贏了誰就更有錢,尤其相傳女子得勝,必有豐

收。拔河後,將繩子焚燒施肥,或纏繞在作為神體的堂山樹或黨石竿上, 祈求豐收,稱為“穿堂山”(당산 옷입힌다)。纏繩時,據說一年四季都 禁止觸摸纏繞的繩子。與其他洞祭(동제)相比,堂山祭是儒家的禮儀和 祭禮,與拔河結合同步進行,別具特色。

此外,與其他洞祭一樣,它是為了村里的豐收和和平而獻上的祭品,它具 有節日的性質,所有村民都參與並享受它。逢年過節,村民準備和解場所 排解糾結的情緒,所有村民都參與並具有團結意識,以加強當地社區的聯 繫,它可以為艱苦的勞動生活注入活力。

235
하회별신굿(hahoebyeolsingus) 這是一部蒙面的戲劇,在 12 世紀中 葉以來,在河回村(하회마을)豊川面(풍천면)安東市(안동시)慶尙

北道(경상북도)中上演,是以祈禱和安慰서낭神(seonangsin)的部落

祭(부락제),令居民將在沒有病的情況下感到平安。

這個部落祭一定會和村民生活在一起,如果서낭神想要大祭,每 10 年,如

果居民沒有通過大祭,他們將受到懲罰並生病。這部蒙面的戲劇是在元旦 初期和滿月之後舉行,這部蒙面劇也被指定為第 69 號國家無形文化財產,

是村莊的一部分,為村莊的平安和豐收祈禱。它是鄉村굿(마을굿) (ma-eulgus)的一部分。

(byeolsingood)的意思是“詭異的”(별나다)和“特別的”

(특별나다),這意味著詭異或特別的굿。這是安東國際面具舞蹈節

(안동국제탈춤페스티벌)的主要表演。

在假面戲中,蒙面小丑可以指出兩班(양반)的錯誤並批評他們,他們可 以對兩班進行惡作劇。兩班即文班(문반)與武班(

무반)的合稱,是古

代朝鮮貴族階級,是古代高麗國和朝鮮國的貴族統治階級與學者官吏。由

於這個制度,一個沒有明顯批評和檢查的社會發生了各種弊端,這戲劇是 為普通百姓打開言路。

河回里的서낭神被稱為“戊辰生(무진생)서낭先生/女士”,據說是 17 歲的義城 金氏(의성 김씨),或者,她是 15 歲時的寡婦,也是서낭神的 女兒。

在基於農業的傳統社會中,豐收(풍농)是是絕對可以支撐村社的東西。

為了建立良好的收穫,它取決於人類力量不能控制的自然現象,這被認為 取決於上帝的旨意。因此,它是由洞神(동신)確定的,他保護村莊帶來

豐富的收穫並帶來村莊的平安。因此,每個村莊都有祭祀洞神,為得到祂 支持,村民們一心祭祀。這樣,每年的鄉村守護神祭祀就被稱為洞祭

236
별신굿

它在元旦初期和滿月之後舉行,這是因為正月開始了新的一年,這是最神 聖的,而崛起的月亮是最乾淨,最神秘的,因此我們可以實現願望。這就

是為什麼年中傳承的歲時風俗都是集中在元旦的原因。與每年度洞祭不同, 별신굿

(byeolsingus)定期以一定的周期(有 10 或 5 年或根據神託

(신탁))舉行。這意味著因為保護村莊的眾神的力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 而減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相信村莊會發生各種不詳之事。

별신굿有被稱為以薩滿巫師為中心的굿,也有以村民為中心的굿。在河回 的情況下,它屬於後者。

배뱅이굿(baebaeng-igut) 這一種굿不具備祭祀的功能,是作為一種 藝術形式。這是一套展示巫覡(무격)一面的戲劇。它是韓國的一種戲劇 和音樂,融合了歌舞。

戲劇內容大意是,作為貴族庭的獨生女名叫 Baebaengi(배뱅이),因為 她的母親在她出生時的夢中扭斷了一隻鴿子(韓文비둘기/ bidulgi)的脖子

而被命名為배뱅이。她從小便長得可愛帥氣,卻在 18 歲那年不小心得了病

死了。 Baebaengi 的父母通過誦經來安慰女兒的靈魂,但陰暗的巫師使用 狡猾的手段假裝歡笑並獲得了大量財富。

肅宗時期,慶尚道太白山下住著第九代巫師崔姓財主。在鄉間一年,又應 試,中舉,獲慶尚都督一職。然而上任不久,他的薩滿身分被發現,被趕 了出去,去黃海道假裝崔政勝(최정승),他與住在那裡的金正勝

(김정승)結下了兄弟情。但他們都沒有血緣關係,只是同名。一日,崔

金二人加上另一友人一同到廟裡祈福百日,各生一女。崔正勝給女兒取名

237
(동제)和堂祭(당제)。
“Baebaengi”(배뱅[百百]이),意思是“白衣一百天”(백의 백갑절)。

這三個人長大了,成了處女。一天,金剛山寺院的托缽僧來到崔政勝家,

Baebaengi 對他們中的一個人一見鍾情,把他召喚出來,藏在壁櫥裡,和 他在一起。僧人承諾留長頭髮後會再回來,但離開後沒有再出現。等得不 耐煩的Baebaengi 最終患上相思病而死。崔政勝夫婦想見見女兒

Baebaengi的靈魂,提出願意將一半財產分給有此能力的人。八省著名巫 師蜂擁而至,却沒有人能夠召喚靈魂。當時,一位路過的平壤青年小混混

充當巫師,召喚了靈魂,崔政勝信守諾言,將一半財產分給了他。

事實上,배뱅이굿雖然是有個"굿"字,但裏面並沒有任何薩滿巫術的功能,

只是以굿為題材的文藝作品而已。可是,在維基百科中굿的項目中,已經

將배뱅이굿列入為굿的種類之一。或許,雖然先前介紹過的其他굿的確具

有宗教上的作用,但對一般人而言,它們的功能只是被當作為一種文化, 一種大型傳統文娛活動,而배뱅이굿亦符合了這點,所以才被歸類為一種

對於湊熱鬧的人來說,真的沒有分別。這就是所謂外行人看熱鬧。

最後,要說明一下,有很多字是無法翻譯的,因為薩滿在鄉間流行,而農 村的人很多時是文盲,所以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術語怎樣以漢字寫出來,正 如中國也有很多方言,有些也是無法寫出來。單單是這個굿字就已經無法 翻譯為中文了。

參考自: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13900

http://www.hahoe.or.kr/coding/sub3/sub1_2.asp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60751

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21872

238
굿。

45- 金字塔揭示紅山文化的秘密

17 世紀時,在滿清朝廷官至欽天監的耶穌會修士南懷仁曾宣稱:「即使將 世界七大奇蹟加起來,亦無法與長城媲美」。在近代中,絕大多數美國總

統也仰慕長城,據記載已經有七位總統在訪華期間到過長城,從尼克松到 特朗普在任期間亦登上長城,目的是一睹長城風采。

萬里長城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一提到這座建築物都會另很多人 引以為傲。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前 1046~前 771 年),距

今已經有3000 多年歷史。假如有遠比長城更早,而且更有特色的東西, 按照常理而言,它會令到這個民族比現在更加有自豪感,更加希望大事宣 揚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

相反,若有這樣一件歷史民化遺產,却要異常低調,甚至要極力隱藏的話, 那就太過反常了。凡是反常的事,背後必定有原因。

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傳出一則令考古界震驚的發掘消息,內容是關於比 黃河文明更早的先進文明的發掘 。在遼河地區,有早過世界四大文明至少 1000 年,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的發現,足有 3,000 年。這就是所謂的 “遼河文明”或“紅山文化”。

根據目前的歷史記載,這一帶是塞外東夷和朝鮮的活動區,與中國人沒有 任何關係。在這片千百年來被視為蠻荒之地的地區,出現了一個讓中國漢 族人引以為豪、遠遠領先於黃河文明的另一文明,震驚了中國學術界。

紅山文化是一項可追溯到公元前 4500 年的文物。到公元前 3500 年,已有

可靠證據表明它已進入早期階段狀態。這是一個需要重寫的世界歷史的大 事件。在凌源牛河粱遺蹟遺址,發現了距今 5500 年的大型祭壇、女神墓

239

和積石塚群。學者們根據各種發掘的結果,宣布牛河粱遺址是一個比黃河

文明早2到3000年的文明社會,具備全國水平的一切條件。此外,考古發 現表明,該地區的文物顯然與東夷人有關。紅山文化與檀君朝鮮、朝鮮民

族的古代歷史、以及在此之前的倍達國(배달국)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牛河粱發現了一座長 160 米、寬 50 米的巨型祭壇和一座直徑 100 多米

的石塊大金字塔。祭壇由圓形和方形組成,代表了天圓地方的理念,也是 現存於北京的天壇的原型。還有,女神墓不僅象徵著肥沃富足,也象徵土 地。女神是大地母神,掌管著人類的出生和生育。

不但如此,中國還報告說,在滿洲發現了一座距今 5000 年的金字塔。頂部

有七座墳墓和祭壇,據說還有與星座有關的文字。除此之外,在距西安 (長安)約 30 公里的咸陽地區,還發現了眾多不明金字塔。據說迄今已發 現 100 多座金字塔,平均高度為 25 至 100 米。大的長約 300 米,還有比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還要大的。據說生產時期也比埃 及早了 2000 年。建造這麼大的金字塔用上古科技需要動用超過 100 萬

第一個發現是在 1945 年,由一名在附近飛行的德國駐地飛行員發現的,並

且通過攝影和美國運輸飛行員的報告。在那之前,它被認為是一座自然形 成的山。

1973 年進行的考古碳年代測定法發現,這些巨大的金字塔建於秦 始皇陵墓之前數千年。即是在大約 5600 年前,在黃河文明之前。目前, 這些遺跡被中國公安部門隱藏起來,無法進行學術研究,中國當局也沒有 進行適當的研究。但是德國考古學家 Hartwig Hausdorf 先生拍攝的金字塔

照片成書出版,讓西方世界知道了華北的金字塔。

市旅遊部長的親密關係,偷偷參觀了這些不對外國人開放的中原地區金字

240
人……
Hausdorf 先生和朋友“Peter Kryasha”偽裝成遊客,利用與熟識的中國城

塔,設法把它們拍下來了。事後,中國公安機關發現了這起拍攝事件,逮

捕了Hausdorf和他的朋友,並沒收了相機和膠卷。幸運的是,照片拍完就 送到了德國,它成功地讓西方世界知道了中國的金字塔。

因為這消息可能是一個不得不改寫世界歷史的考古發現,美國和歐洲的考 古學家已多次向中國政府發送信息,請求允許進行挖掘。然而,中國政府

說華北和滿洲沒有先進文明,因為那裡自古就只有野蠻民族和騎馬民族, 這位德國學者的照片和報告被斥為捏造。但由於西方學者要求發掘,並努 力在西方有線電視上向西方社會公開和播放,中國一些學者承認了它的存

在,並說:「挖掘和遺跡保護技術還不夠,所以挖掘要推遲到下一代。」

隨著這個藉口的公佈,2000年代初,中國當局將高句麗史納入中國歷史, 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將高句麗史作為中國史推向世界。

這些華北金字塔與散佈在滿洲和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墓葬具有相同的形狀和 形式,隨著它們向上移動,呈更窄的階梯狀。在學術界,這種工法被稱為

【壓痕法】(들여쌓기 공법),這是中國、日本所沒有的高句麗特有的工 法,不容爭辯。那麼,在5000年前,究竟是誰在這個地區擁有了這樣的文 明?

公元前 5000-6000 年,與該地區有關的國家或民族只有古朝鮮的番朝鮮

(번조선)貃族。近 10 年,在滿洲、蒙古和遼河紅山地區發現了大量公元 前 6000 年左右的玉器和青銅器。它是比公元前 4200 年的“黃河文明”早 2000 年的文明。據說高句麗與中國史書上的百濟、新羅是同一民族,有相 同的語言,有相同的服飾和文化。

5 至 6,000 年前,古代朝鮮半島的人的文明就存在於這個地區,華夏族和漢 族從公元前 250 年左右才統一了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考慮到這一點,據

241

透露,世界四大文明包括明黃河文明也是接受韓民族文明而建立的。遼河 朝鮮文明(紅山文化)的出土遺跡證明了這一點。因此,中國當局被激怒 了。

很多人以為金字塔只有埃及和南美洲才有,其實中國也有很多。那些金字 塔似乎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大概是從高朝鮮時代到高句麗時代。也就是說, 幾千年來,滿洲和華北地區其實一直是東夷人的地盤,東夷文明似乎比中 國的黃河文明更古老、更先進。

當德國學者 Hartwig Hausdorf 多次要求挖掘金字塔時,中國政府以照片被 篡改為由拒絕了,一時之間,東北工程正在推進中,同時聲稱高句麗也是 中國歷史一部份。最後,如果東北工程被世界接受,那些金字塔就會公之 於眾,聲稱是中國人建造的。

Hartwig Hausdorf 的著作《白色金字塔》(Die Weisse Pyramide)自

1994 年由 Georg Muller 出版後成為歐洲暢銷書,並於 2002 年出版第三版。

Huisdolph 在第 3 章第 75-75 頁中說道:「白色金字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 西南約 60 公里的秦嶺山脈,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超過 300 米,」。

中國考古學家張汶邱在 1963 年說:「金字塔有很多,其中按大小先後挖

掘了三座。金字塔的中間削減最多。隨著與朝鮮民族有關的文物的出現, 下達了停止挖掘的命令,這是絕對的秘密......」

又說:「1963 年 4 月,我們考古發掘隊的 36 名隊員收到來自當局命令, 因為我要勘察那處推測是秦始皇帝時期墓葬的廢墟。臨行前,調查組組長 告訴發掘組成員,這個遺址很重要,他說,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挖掘的內 容絕對不能外洩。我們一行人乘坐了兩列火車、大巴和卡車,用了兩天的

242

時間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廣袤的平原,窗外有許多像埃及金字塔一樣巨大

的金字塔,當我們的挖掘隊到達時,他們都驚呼起來。

中國也有這樣的金字塔!這是喜悅與驚奇的混合,我們著手挖掘最早統一

中國的秦始皇的另一處巨大遺跡。我們的調查組分為4個小組,在接下來的 3天裡,我們按照金字塔最大的順序指定了中間的3個金字塔,開始了挖掘

工作。三個塔的形狀都一樣,只是中間的一個比兩邊的要好一些。進入巨 大的磚砌金字塔的地下入口,裡面是大約分為三至五層的石室,進入上層 空間,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馬車壁畫,幾個字符(中文,韓文等),

約6200件雕塑、磨盤、臼、壺、碗等,1500件生活用品,白菜泡菜(原味 泡菜、白泡菜)、動物骨頭等400種食物,青銅劍、弓、金冠(新羅式)、

劍、槍等飾品、7,800件陪葬品、14具遺體和3000尊衛士雕像,其中包括

一具帶有頂髻(類似於秦始皇外觀)的中央身體等大量的發現。

我們生平第一次見到如此巨大的遺物,所有的廢墟似乎都被什麼東西附身 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挖掘一個外星世界,一個外星人的墳墓。我正在檢

查工件並列一個清單,工作的第三天,大概掌握了70%,寫了下來,今天

下午中途向一位當時擔任發掘組組長的教授匯報時,他感嘆道:“這些遺 址不是我們華夏族的遺跡,而是朝鮮人的遺跡……中國歷史之前的朝鮮文明! 這是一個大問題!..一旦向當局報告,我需要再次接受指示,所以我停止了 迄今為止的所有挖掘工作,並將所有文物歸位,今天我們就走吧!”」

待續。

參考自:

https://m.blog.naver.com/jsdkci/110102636319

https://cheramia.tistory.com/15689875

https://yoosoo42.tistory.com/16111062

243

https://www.hartwighausdorf.com/

https://www.gaia.com/article/the-enigma-of-the-lost-chinese-pyramidsof-xian

https://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950064.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iggurat

244

46- 續金字塔揭示紅山文化的秘密

大家都停止了挖掘,和我一起留在宿舍,撤出令是在當晚停止挖掘的同一 時間下達的。挖掘隊的所有成員都有些疑惑,但很快就明白了,那是因為

這片遺蹟不是我們的,出發前,一行人在住宿地寫信並向當地公安機關遞 交了承諾保守該地秘密的書面誓詞,就這樣回來後,我再也沒有聽說過那 些金字塔。那是我對金字塔所做的最後一件事,這就是我所知道的。」

(https://yoosoo42.tistory.com/16111062)

中華文明始於黃河文明。黃河文明是始於 4000 年前的文明。新華社報導 的滿州西北部(內蒙古)金字塔建於距今 5000 多年前,建於黃河文明之

前,那個地區原本不是中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當局沒有廣泛宣傳它。然 而奇怪的是,中國當局並沒有公開下面長安地區的金字塔。

西安位於中國內陸中部。那是唐朝的首都長安。中國當局之所以不推廣上 述金字塔,是因為它們太古老了。似乎是因為它的創建時間比 4000 年前

開始的黃河文明要早得多。假如是在黃河文明之後,則是中國人造的,中 國當局早就在向世界不遺餘力地宣傳,它本來就可以以此申請列入世界遺 產。上面的金字塔有人稱它為唐代陵墓土墳,原來,中國的墳墓不是用石 頭建造的,而是用泥土建造的。而一千多年的土墓,又怎麼可能這麼方正 (即對準

4 個角度)?

散落在中國西安(長安)和咸陽周圍的青銅時代建造的石金字塔看起來像 是韓民族文明的桓雄倍達,檀君朝鮮的神人(신인)和眞人(진인)的陵 寢。

中共政府故意歪曲“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它們似乎是建於公元前 2

至 3,000 年左右的檀君朝鮮(東夷族)遺址和遺物。作為證據,在這個

245

“兵馬俑坑”中沒有出土過一件秦始皇時代的鐵器遺物,據說僅出土了檀 君朝鮮王朝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文物。陶俑還穿著檀君朝鮮的傳統 韓服與韓式髮髻(상투)也是典型的韓民族文明。

被稱為秦始皇陵的陵墓也是一座建於公元前 2000 年左右的高句麗式金字 塔形陵墓。它是如何被宣傳為公元前 220 年左右的秦始皇墓的?誠然,中 國歷史學界沒有作為歷史學家的良心。

中國考古學家在 1960 年代和 1973 年開始挖掘後來被稱為武帝陵的地方,

他們認為這些巨大的金字塔是漢代皇帝或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統治時期的陵 墓。然而,從這個墓葬中倒出了銅器。考古碳測年結果荒謬地遙遙領先於 漢武帝,它被發現是檀君朝鮮的遺物,可追溯到公元前 3,000 至 2,000 年 的青銅時代。現在這些金字塔遺址被中國當局徹底隱藏起來,漸漸地,秦 始皇墓開始被宣傳為兵馬俑坑。

封鎖這些遺址和出土文物阻礙了世界級的公共學術調查和研究。秦始皇墓 及其兵馬俑是由一些曾在中共政府工作過的學者發掘的。這是對歷史的嚴 重歪曲。共產黨當局再次關閉了上述金字塔並禁止進入。

東北工程開始歪曲古朝鮮、高句麗是中國歷史,聲稱中原、西安(長安)、 咸陽、黃河、平壤等是自己祖先的文明,他們應該被嘲笑。

現已完成幾個短期工程和東北工程的中共政府宣布,這些地區淪為黃河文 明,將桓國、桓雄倍達、檀君朝鮮的韓民族文明歪曲為中國推崇的"帝王文 明",將解慕漱(해모수)扶餘(부여)史和高句麗史納入中國地方史,編 造荒謬歪曲的教科書,即所謂《中國高句麗史》。 20 世紀 80 年代,紅山文化為中國人所矚目,正是文革後中國創造歷史的

246

時代。北京大學教授蘇秉琦(1909-1997)對紅山遺址成為中國最好的遺

址起到了絕對的作用。文化大革命(1968-1974 年)摧毀了無數文化資產

並困擾著考古學家,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蘇炳旗得到復職,他提出 了新中華文明論、多元統一論。這意味著目前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文明都將 通向中華文明,就像水道匯成一條大河一樣。而恰逢其時,在遼河地區發 現了新的紅山文化,在這裡,新發現了與中原(中國中原地區)出土的彩 器(彩繪陶器)和玉器相似的器物。雖然赤峰市傳統上屬於滿洲里,但它 靠近中國中部,距北京直線距離 340 公里,也是通往蒙古大草原的地方。

因此,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赤峰的紅山文化作為通往北方其他地區的紐

帶,成為宣揚中華文化為東亞中心的多元統一論的良機。就這樣,以日本 帝國主義情結為開端的中國人對紅山文化的興趣,隨著改革開放後中華文 明的博大精深而廣泛傳播到中國人的心中。

(https://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950064.html)

言歸正傳,說回金字塔,紅山文化的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不同,它的學名 是金字形神塔,英文是 ziggurat,意思是"建造在一塊高地上"。它是古代

蘇美爾人建造的祭奠神祇的神廟,是蘇美爾人神祇崇拜的象徵性建築物。

神塔的主要結構是一個矩形、卵形或者正方形的平台,平台由多層構成, 自下而上面積逐漸減小。金字形神塔是金字塔結構的建築物,只是頂部是 平坦的。

如果查看甑山道(증산도)的《開闢實際狀況》(개벽실제상황)第 252

頁的內容,就會看到以下內容:

「這個祭壇的痕跡在蘇美爾、埃及、中國和蒂梅特廣為流傳。其中,蘇美 爾文明發展於現在的伊拉克,是西方文明的根源。繼承自美索不達米亞文 明。考古學家在該地區發現了公元前 3300 年左右的陶器。粘土製作,它揭

示了文明的發展,例如寺廟的建造和字母的使用。蘇美爾人,作為蘇美爾 文明的主角,帶著該國的神教文化(신교문화)原封不動地定居在中東地

247

區。他們是一個黑髮家庭,據推測是桓國 12 個縣之一的須密爾國

(수밀이국)的後裔。

原來,他們爬上小山,在天上祭奠上帝。這是一種流傳下來的儀式。蘇美 爾人定居中東平原時,仿照高山建造了天壇。建成後,他爬上了山頂,在 那裡進行天祭。這個祭壇就是金字形神塔。舊約中的巴別塔實際上是巴比 倫地區的金字形神塔。」

有學者推測,金字形神塔流入埃及並成為金字塔。根據歷史學家 Held, Colbert C. (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說法,埃及金字塔的設計,尤其是最 古老金字塔的階梯式設計(Saqqara 的 Zoser 金字塔,公元前 2600 年),

可能是從美索不達米亞建造的金字形神塔演變而來的。(維基百科)

換句話說,紅山文化影響到古埃及文明,如果這是真實的話,這會顛覆很 多人的想法。事實上,人類的想法不斷被顛覆,正如 AI 科技顛覆很多人的 既有工作模式,讓很多後知後覺的人被社會淘汰,最終得由先知先覺的人 去接濟。當然,也不代表每次顛覆就一定成功。

其實,何謂既有想法,何謂正統說法?這就要視乎你出生在哪裏,還需要 看看你生存於哪個時代。

參考自:

https://m.blog.naver.com/jsdkci/110102636319

https://cheramia.tistory.com/15689875

https://yoosoo42.tistory.com/16111062

https://www.hartwighausdorf.com/

https://www.gaia.com/article/the-enigma-of-the-lost-chinese-pyramidsof-xian

https://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950064.html

24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iggurat

249

47- 東夷人的祖先 蚩尤天王

這個世界,儍瓜的錢是很容易賺的。看看那些名牌貨如此火紅便知道。買 的人大部份是窮人,因為他們相信用了名牌就可以令自己變成另一個階層, 這就是洗腦。首富反而非常樸素,因為他花的每分錢要看性價比,以首富 的智力,實在很難給他洗腦。最後,基層仍然是基層,首富仍然是首富。

商人以商品的品牌為韭菜洗腦,政治家則以祖先的品牌為韭菜洗腦。炎帝 與黃帝都是非常傑出的人物,甚至可以稱之為神人,不管是神話也好,是 歷史也好。故此都是甚有號召力的品牌。因此,炎黃子孫便成為一個家傳 戶曉的口號。事實上,說中國人是炎黃子孫並不比說他們是馬列子孫更為 真實。

由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及講座教授張信剛引薦、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

「中國 360 度透視」系列第二期講座近日舉行,邀請復旦大學博士後嚴實 主講「從 DNA 看中國人的起源和演化」,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揭秘中國

人的「超級祖先」。研究顯示,現代亞歐大陸的人類祖先,約 7 萬年前走

出非洲,約 2-3 萬年前進入中國範圍,逐漸演化成各個不同民族。嚴實表

示,中國人的 Y 染色體演化樹顯示,「超級祖先」的確存在,但不是單一 的黃帝,而是五個生活在新石器時代擴張時期(距今約 4,000-6,800 年)

的男性,目前 60%的中國男性都是這五個「超級祖先」的後代。即使有炎 帝與黃帝,也不過是非洲人的後代。

況且,被認為是炎黃子孫的,也不是只有漢人。《遼史·太祖紀贊》和《世 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 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

炎帝 」。這些契丹人也自認為契丹是炎帝苗裔。康有爲:「滿洲雲者, 古爲肅慎,亦出於黃帝後」,「我國皆黃帝子孫,今各鄉裏,實如同胞一

250

家之親無異」。個別滿洲貴族亦以黃帝子孫自居,如滿洲貴族盛昱稱:

「起我黃帝胄,驅彼白種賤,大破旗漢界,謀生皆自便。」

《淮南子·修務訓》裏早就說過"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 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説。"神農、黃帝,套用現代的術語,就是一對品牌 代言人。甲午戰爭以後,長期蟄伏不顯的“炎黃子孫”等稱謂好像井噴一

樣湧現出來,頻頻見諸於書刊報紙,成為廣泛使用的流行詞語。改良派認 為“中國皆黃帝子孫”,革命派卻認為“炎黃之裔,厥惟漢族”。由此可 見,炎黃子孫一詞的定義已經存在爭議。

近年來,網紅天狗衛視更宣稱:「歷史的真相是:匈奴統治者才是真正的 『炎黃子孫』,而當時說古漢語的農耕人群,其實只是『炎黃奴隸』!」

炎帝、黃帝其實都是來自蒙古高原的阿爾泰系遊牧民族,如果把黃帝到夏 朝再到匈奴的歷史串聯起來,就會發現元朝根本就是夏朝的歷史重現,所

謂的「華夏族」則是一群說著阿爾泰語的殘暴游牧奴隸主,把一群說古漢 語的無能農耕奴隸圈養、奴役起來。

假如此位網紅所言屬實,則華夏族應該是奴隸子孫才對。

即使是又如何?

猶太人是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商人”,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僅為

0.3%,但卻掌握著世界經濟的命脈,獲得了 l7%的諾貝爾獎,賺取了世界

上 30%以上的財富。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一半,站在金字塔 尖的人都是猶太人的杰出代表,包括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鱷索羅斯, 華爾街的金融巨子摩根,紅色資本家哈默,報界之王普利策等等。

猶太人祖先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當時他們在埃及正正就是做奴隸。

251

這就說明一個事實,只有無用的人才需要叨光。

中國人歷來自稱黃帝或炎黃後裔,現在又自稱是軒轅、神農、蚩尤的後裔。

北京西北部河北省涿鹿縣有一所中華三祖堂,是中國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

中心景點。1994年8月破土動工,1997年10月4日正式竣工。所謂三祖,

就是軒轅、神農、蚩尤。奇怪的是,蚩尤以前是被我們祖先打敗的敵人,

現在竟然變成了我們的祖先,原來,認祖歸宗這件事就如巴黎的時裝一樣。 說穿了,就是統戰,因為部分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仍然視蚩尤為其祖先。

這不僅從歷史上看不合理,而且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圖。西南項目中的南苗 族領土和東北工程中的苗族領土本來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北東夷人的版圖,

這只能看作是有意納入中國版圖。為了政治野心,連人家的祖宗也要去霸 佔。

有學者指出,軒轅、神農、蚩尤都不是華夏族,而是東夷人。

中國近代學者徐旭生的《中國古代史的傳統時代》和唐代張守節的《史記 正義》等歷史記載是一致的,指出“蚩尤是東夷人,包括苗族人的國王”。 過去,中原天地是東夷先祖的舞台。

在《桓檀古記》(한단고기)中,“神市都城倍達國的第 14 代國王是慈烏

支桓雄(자오지한웅)”,而天下對他稱為蚩尤天王,相傳遷都靑邱國

(청구국),在位 109 年活到 151 歲。 “他有 81 個兄弟姐妹,有獸身, 說人話,銅頭鐵額,嚼沙吞石,長槍長劍,他做了一把很棒的弩。他以智

慧和勇氣而著稱,能夠揚起霧氣,在九個冶金場開採礦石和鑄鐵;當他製 造出這些武器時,全世界都懼怕他。

彼時,當炎帝神農氏第 8 代末代國君榆罔走上沒落之路時,蚩尤天皇懷著 雄圖的希望,出征四方,成為封建領主並佔領了榆罔的首都。這時,前途

252

無量的藩主軒轅聽到蚩尤天皇進入的消息,反而怀揣著成為天子的野心,

起兵迎戰。於是,東方古代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涿鹿之戰(東方第一次國 際戰爭),10多年來,73場激戰來去匆匆。蚩尤天王第一個用道術製造大 霧,用自己製造的金屬武器,終於大獲全勝,俘虜了軒轅,讓他成為自己 的僕人。

中國人稱東方的倍達民族為東夷時,是蚩尤天皇製造和使用大弓的時候。

從此,蚩尤天皇成為東方戰神的起源,千百年來一直是漢朝人民乃至東方 朝鮮人民崇拜和景仰的對象。

蚩尤意為引起雷雨改變山河。丘取廬山之金,作五兵。(《桓檀古記》、

司馬貞之《史記索隱》、《太平御覽》、《揆園史話》等)說明以蚩尤為 代表的勢力擁有金屬文明。另一方面,以軒轅為代表的力量意味著在此之 前沒有金屬文明。

《管子∙五行》說:「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

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為當時。」在《管子》中,蚩尤能夠明了天 道,成為了黃帝的得力賢臣。即使在10年間與軒轅交戰

70餘次,以當時的

兵器、法術、計謀全部獲勝,但蚩也知曉天道,沒有完全消滅敵人,表現 出寬容。

然而,韓國和中國的史書對涿鹿大戰結果的記錄不同。司馬遷的《史記》 說:「蚩尤在涿鹿之戰中被軒轅抓住並殺死了。」《揆園史話》

(규원사화)否認了這一點。“此時,蚩尤的部將不幸在試圖匆忙架起球

時死在營地裡,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他"終於抓住了蚩尤氏"。其中一名

將領在營中陣亡,被中方曲解,實際上是蚩尤一方獲勝。

《桓檀古記》寫道:「我俘獲了軒轅天皇,讓他成為臣下。」幾部史書記

253

載蚩尤的勇武無敵,蚩尤的勝利被記錄下來了,而司馬遷的《史記》卻在 倒著記錄蚩尤的失敗。

蚩尤是居住在現在山東省的一個叫做九黎的神族的首領。據中國學者王棟 齡所著的《中國民族史》記載,距今4000年前的湖北省,湖南、江西已被 苗族佔領,隨著中國漢族的進來,逐漸與苗族接觸,這個民族的國號是九 麗,統治者是蚩尤。台灣歷史學家袁珂在他的《中國古代神話》中寫道, 根據經典,蚩尤有兄弟72人,黃帝多次試圖談判,但被蚩尤拒絕。

商代時,蚩尤被以怪物的形式刻在青銅上,起到驅鬼或驅邪的作用。

中國歷史學家鄒君孟援引前人的歷史研究,聲稱蚩尤由屬於東夷集團,是 九黎的軍事領袖,他的發源地是山東省曲阜地區,已經證明,距今約 5000 年的歷史遺跡大汶口文化(山東省)是少昊族群東夷文化的中心。

在中國,蚩尤被奉為戰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據說劉邦在與項羽的

最後一戰之前為蚩尤舉行了祭祀,並贏得了戰鬥。秦漢時期,位於山東省

東平郡壽張縣關鄕城,百姓們每年十月都會豎起高 7 尺的蚩尤旗,因為當

在蚩尤陵舉行儀式時,紅色能量肯定會傳播。漢高祖劉邦也遵循家鄉風俗, 在為東方武神祖師蚩尤天子舉行祭祀之後起兵。秦始皇與漢高祖都有祭祀 蚩尤後才出征的習慣。

如果真的如《史記》所說,蚩尤被黃帝打敗了,為何還有人把戰敗的將軍 當成戰神來供奉崇拜,上戰場的時候還要為蚩尤天王舉行祭祀?有人會這

樣儍嗎?

太史公說謊的證據不止於此,《史記》中將軒轅和神農寫成是同時代人物, 但神農是 5100 年前的人物,軒轅是 4700 年前的人物,相差機乎 400 年。

254

同時,《史記》是以五帝本紀作起首,三皇去了哪裏?由於三皇都是東夷 人,所以才以五帝開始。並附會軒轅等人是華夏族。

據記載,蚩尤善製造和使用金屬兵器,考古學已證實,公元前3500年以前

青銅器在西伯利亞南部和蒙古草原上被發現,中國的青銅器是公元前3100 年至公元前2700年在馬家窯蹪跡中發現,可推斷蚩尤是來自中亞。另外, 蚩尤的形象是戴牛角金屬頭盔的戰神,而北歐戰神也是戴這種頭盔,並且 名字發音與蚩尤相若,名叫Tyr,古北歐語:Týr。他被描寫成奧丁(Odin) 之子。但透過語言學的考據,在更早之前,他也許是眾神之父。Tyr這個字 的意思即是「神」。特別是維京人也是常戴這種頭盔,和此可能有關連。

有韓國學者認為,尚未脫離新石器時代的華夏部落受了到被蚩尤打敗並被 流放的軒轅所薰陶,承繼了他的文明,華夏人其實是5000年前從中亞來到

中原的印度伊朗人,華夏人的語言與中原原住民混雜,與本族語言相結合,

成為漢語。為了有效統治華夏部落,軒轅向蚩尤的老師紫府先生學習政治 治世之道,並進行教化。《抱樸子》有記載這件事。

參考自:

http://www.ichn.co.kr/whantimes/54

http://ichn.co.kr/kgs/370?sca=%EC%B0%B8%ED%95%9C%EC%8B%A0 %ED%98%91%2B%ED%9A%8C%EC%9B%90%EB%8B%A8%EC%B2%B 4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hn?blogId=gytlr52&logNo=2201749

18904

https://m.blog.naver.com/hteycssd2/221529785015

http://www.dongponews.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7218

http://www.incheonin.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72188

https://www.skyedaily.com/news/news_view.html?ID=64763

https://blog.naver.com/pm2cih/221353648917

255

48- 韓國人對伏羲八卦的另類解釋

從歷史上說,中國有三千多年文化,但是,很多時都會用五千年文化的說 法,因為這是將傳說時代也計算在內。或者可以說,據說有五千年,已證 實的,則有三千多年。

所謂五千年,是從三皇時代算起的。三皇時代是一個傳說的時代,據記載, 開始時候不詳,但結束時間是公元前 3077 年。這是中國原始社會的一段 歷史時期。儘管中國人最推崇三皇五帝,但實際上,若問到三皇是那三皇, 很多人都會支吾以對。對於三皇的界定,其實都是馬馬虎虎的。

《尚書大傳》的版本是:燧人、伏羲、神農;《風俗通義》的版本是:伏 羲、祝融、神農;《三字經》的版本是:伏羲、神農、黃帝;《莊子》、 《綱鑑易知錄》的版本是: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究竟如此重要的三 皇應該以那一個版本為準?

統計上述幾個版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一位是伏羲 氏,可以說,他就是三皇之中最為重要的一位。

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這 是政治上的的功業,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文化上,他的思想實在影響深遠, 整個民族的思維模式都與之悉悉相關。《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 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 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然而,根據傳說,他根本不是人類。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 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 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 - 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根據神話記載,伏羲和

256

女媧都是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很多出土的畫象都有這樣的形象,而 且兩人的下半身都是纏在一起。

男神伏羲和女神女媧的圖案也見於印度和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也有一種

說法認為,伏羲女媧的題材是由南方文化而非中國形成,是傳入中國的。 伏羲女媧的故事與世界各地人類的誕生神話有著相似的結構。

Ningishzida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冥界之神。Ningishzida是一對盤繞在軸上的 蛇的最古老符號。這個 Ningishzida是 Hermes (不是名牌手袋)的手杖

Caduceus,或 Asclepius 的手杖或比摩西的手杖早了一千多年。Hermes是 宙斯與邁亞的兒子,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Caduceus是Hermes的手

杖,亦稱雙蛇杖。其由一根刻有一雙翅膀的金手杖和兩條纏繞手杖的蛇組 成,被多個國家的醫療單位當成標誌。Asclepiu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醫神,

他是太陽神阿波羅之子,形象為手持蛇杖。在摩西和法老的魔法師對抗時

他的手杖曾變成一隻巨蟒,打敗了魔法師變的蛇,因此,蛇都有神秘力量 的象徵,都有可能與伏羲有關。

在南美洲的阿茲特克(英語:Aztecs;西班牙語:

Aztecas)文明中也發現

了蛇穿過身體的圖像。蛇在佛教和印度教中也很重要。表現蛇崇拜極端的 地方是柬埔寨的吳哥窟寺廟。吳哥窟的守護神是一個巨大的蛇神,名叫 Naga。Anguiped 是希臘羅馬時期的神氏,有蛇狀的足。類似例子數之不 盡。

有學者認為不同文明都受着伏羲的影響,世界各地都有他出現的痕跡。是 否屬實至今尚未確定。可是,關於伏羲的身分,現在經已有了一定的共識, 就是伏羲是東夷人。

帝出於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主春,像日之明,

257
《帝王世紀》記載:"

是以稱太皞,"八卦中震方為東方,證實太皞伏羲為東夷族。

中國學者傅斯年在《夷夏東西說》說:「自古公認,太皞伏羲是東夷族 人。」

《古史辨》是中國近代史學家合著的一部7卷巨著,書中說:「東夷同殷人, 其神話亦同源。」

上海出版社 1989 年版,《歷代帝王錄》"太皞伏羲姓風,是一個古老的東 夷族。"

《白楊中國史》,169 頁"伏羲是古代東夷人著名的首領,又稱太皞。"

中國博物館牆上可以看到對伏羲氏的描述,上面明確寫著“東夷部落首 領”。

把各種記載放在一起,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歷史是從東夷族進入中原並 成長為大國的過程開始的。當時的桓國(환국)和神市倍達國

(신시배달국),之後從檀君朝鮮分裂出來的九夷是中原大陸的領袖,與 此相關,中國學者徐亮之在他的 《中國史前史話》(

1943 年 10 月初版)

"從遠古到殷周,東夷人的活動範圍確實很廣。包括今山東省全

境和河北省渤海沿岸,河南西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省東部,而遼東半 島(遼寧省)和朝鮮半島是廣大地區,其中以山東半島(山東省)為中心。

中國開始徹底改變所有東方國家的歷史,但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巧妙地把 所有的地名都改了好幾遍、幾十遍,或者類似地改,把歷史完全變成了中 國歷史。

本來,中國這個詞是不存在的。中國名字的由來可以說是 1910

258
中可以讀到
"

年的孫文政權在中華人民國之後開始的。在此之前,史書上出現的“中國”

與“國中”互換使用,表示“在國家中部”。

24位中國歷史學家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硏究》

一書中發表了論文,現將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的學術討論結論寫成如下。

在文本的第 364 頁寫道:"卽中國汗 說明他也 承認是中原王朝的一汗"也就

是說,中國就是汗國。書中寫道,中原所有朝代都只是一個汗國。

《資治通鑑》卷196唐紀·十一回,寫成“中國根幹也四夷枝葉也”。這意 味著中國人的根對應著四夷的枝葉。當然,中國是根,四夷可以解釋為分

支,但自古萬國立國,皆從東夷為根,根據史料解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果翻查後來的《漢書》的東夷傳,據王制云說、東方曰夷、夷者也,是 因為東方九族是根。說中國人是東夷之根是沒有道理的。這是因為這是一 個叫中國的國家是沒有正史上的考證。

萬國以東夷為根,東夷的根就是桓國。在韓國9000年和大約10000年的民

族交流中出現不同時代,檀君朝鮮之前有倍達國,倍達國之前有桓國。繼 桓國之後的倍達國先後由18位桓雄統治,是朝鮮東部第一個維持1565年的 國家。另外,韓國人視伏羲為始祖。

第五代君主是太虞儀(태우의)桓雄,他的小兒子是太皞伏羲氏。就連太 虞儀桓雄在教人的時候,也一定要讓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淨化心靈,甚 至呼吸,這樣才能很好地滋養元氣。這就是長壽之道。

《太白逸史》(태백일사)神市本紀(신시본기)裏面有關於太皞伏羲氏 的記載,“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三位神靈降臨在我的身上,你得

259

了祭天和掛圖,筆劃三斷三變時,有無代表理,變化無窮無盡,包含在三 極。”

八卦也繼續發展,從伏羲八卦開始,一直到文王八卦和正易八卦。太皞伏

羲是在閱讀了 10,000 年前從東西方文明發源地桓國口頭流傳的人類第一部 經書《天符經》(천부경)後開悟最多的人。在桓國時第一次讀《天符

經》,3000 年後許多修行者通過修行開悟。太皞伏羲讀了《天符經》,並

在北方放置了 1 個,在南方放置了 2 個,在東方放置了 3 個坐標,4 個放

在東邊,4 個放在西邊,5 個放在正中央。

他是易的創始者,太皞伏羲說,5500 年前,他畫了一幅河圖,奠定了陰陽

五行思想的基礎,寫了八卦,奠定了《易經》的基礎。

《天符經》、太皞伏羲氏的河圖和檀君王儉(단군왕검)的落書,宇宙哲

學和宇宙數學的三大原創,都出自韓國人的祖宗。所以,落書一起被稱為 圖書館,最大的寶藏就是這些落書。就算翻看八卦的歷史,也會引出八卦,

從伏羲八卦開始,接著是文王八卦,導致正易八卦的出現。

安雲山(안운산)甑山道(증산도)的 Taesangjong 大師(태상종도사님)

說:「5600 年前,我們國家的太皞 伏羲氏始畫八卦。他是第一個畫出宇宙 法則周易的人。1 3 5 7 9 為正數,2 4 6 8 10 為負數。人類文化的母體是周

易。因為天意之花和人文之花在這裡綻放,在我們國家結出那個果實是天 地不變的原則。」

受三神啟示開悟的太皞 伏羲,完成了伏羲八卦圖,揭示了宇宙的創生原理。

這八個八卦稱為桓易(

환역) (意即桓國的易)或羲易。通過提出處理時

間和空間本質的體圓用方原理,轉化開闢了變化哲學的道路。體圓用方以 圓天為造物主體,以地為變化之動,它揭示了天理,從無形到知道宇宙萬

260

物的本質。桓和羲是光的意思。

在《太白逸史》中,是漢朝、晉朝時就有記載的傳統局戲,如今則是朝鮮 民族的傳統遊戲的柶戲或擲柶戲(韓語:사희、 적사희、或윷놀이),被

解釋為與《天符經》有關係。據說柶戲是在《天符經》出現後為大眾設計 的。為了通過創造柶戲這個傳統遊戲令宇宙的變化原理普及和容易理解。

與太皞伏羲同時代的始祖發貴理(발귀리)的後裔紫府先生(자부선생

製作了柶戲,並進一步發展了桓易。

1300 年後,當 9 年的洪水氾濫時,後來,夏朝的大禹在掌管大洪水、治大 洪水的過程中,從天上的三神上帝(삼신상제님)那裡得到了神教,並整

理了另一本天地數學的原文。這是一本洛書,通過將陰陽與河圖配對來揭 示相互變化的相反原理。河圖和洛書是創造宇宙的藍圖,其中包含通過形 成一對陰陽來改變生命和天地的原理,作為宇宙變化的密碼版本,它可以 說是人類文明的起點和源頭,通過神秘的象數原理來教導生命改變自身的 奧秘。

太皞伏羲八卦由乾兌離震坤艮坎巽八卦組成,是太陽、大陽、中陽、少陽、 太陰、大陰、中陰、少陰構成的真理。換言之,以八方易而言,南部是乾、 西南是兌、西部是離、西北是震、北部是坤、東北是艮、東部是坎、東南 是巽。

本來,太皞伏羲八卦的方向是逆時針方向,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換 句話說,它成為一個顯示地球如何自轉和公轉的易。按順時針方向解讀八 卦的方位,是中國古代常用的解讀方法,這種解法,撇去南北,把東西方

換成六方,表面上似乎說得通,但不符合基本原則,故不可取,並有很多 錯誤。即使在解釋所謂的《周易》時,如果將《太皞伏羲八卦》的東西方

261

向顛倒解釋,也不符合根本固定的原則,所以即使是知識也被稱為噪音或

是錯誤的混淆。

甚至在討論四象的周易時,也不是完美的,因為根據周易的解釋方法,它 只是基於少陽和少陰的表象,這是由於誤用了基本原則。在中國古代,太 皞伏羲畫八卦中的每一卦都被指定為一種自然現像或存在,幹是天,兌是 澤,離是火,震是雷,坤是地,艮為山,坎為泉,巽為風,在這裡,兌是 對應於大陽的卦,它位於水和風的中間,而不是太陽和火的中間,將對應 於含有岩漿的火山的火澤替換為合適的。

在中國古代,這樣解釋逆時針方向,大概是因為眼睛太亮,看不清地球自

轉自轉的原因,從表面上看,它是沿著人眼所見的太陽運動來解釋的,相 對來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不符合基本的原則,因此不能成為原則的 作用。所謂《書經》中,解釋東西南北 7 數字中的 28 數的說明文字也屬於 此類。

易的方向當作順時針方向,即太陽自轉,這被解釋為人眼所見的太陽圍繞 地球旋轉的方式,例如連山易或歸藏易,這是一種違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繞太陽公轉的原理的解釋。順帶一提,南韓國旗上的四卦象徵天地日月, 是根據桓易而創作的。

看來,還是不要再研究周易為妙,萬一真的被小韓國說中了,要改學桓易, 如何是好?始終是面子要緊。

https://www.pluskorea.net/18820

https://www.pluskorea.net/18729

https://www.pluskorea.net/18917

262
參考自:

https://uskor1.tistory.com/7536456

http://yellow.kr/blog/?p=3658

https://www.greatopen.net/index.php?m=ci&cc=gb&mm=view_text&i dx=7073

https://skachstj.tistory.com/16460979

http://www.hmh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8929

263

49- 東夷族與印度的淵源

印度即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面積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積第三大 的國家,語言大約 2000 種,其中 55 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按國內生產

總值計算,印度現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且世界上有不少精英都是印度 裔,尤其是高科技,再者,印度的精神文明更是風靡世界,只是在體育上 較為遜色。綜合而言,不論以量還是以質而論,她都是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印度是人所共知的多民族國家,關於人種的劃分,歷來眾說紛紜。

受到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由 Bs 古哈於 1935 年提出來的。他將 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

利亞人(

Proto-Austroloids

the Mediterraneans)、迪 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以民族來作分類,全國有 100

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總人口的 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

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上述的名稱都是很複雜,對一般人而言,聽聽就算了,也無謂逐一背誦。 但是,有兩大民族不能不知,其一是達羅毗荼人(Dravidian peoples),

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人口超過 2 億。另外就是雅利安人(Aryan)一般指

印度西北部的一支族群。雅利安是一個總稱,在全國有超過 9.11 億人,在 文化上,兩者貢獻巨大。前者帶來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又稱印度河流域文明,後者帶來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

達羅毗荼人是指南亞使用達羅毗荼語系諸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又稱德拉維 達人。達羅毗荼的英語"Dravidian"是來源於梵文的 Dravida,在歷史上曾

用來指代泰米爾人。達羅毗荼人由許多民族組成,最大的德拉威族群是來

自 Andhra Pradesh 邦和 Telangana 邦的 Telugu 人,來自泰米爾 Tamil Nadu 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泰米爾人,來自 Karnataka 邦

264
the
)、地中海人(

的Kannadiga人,來自Kerala邦的馬來亞人和來自Karnataka邦的Tulu人。

漢語中達羅毗荼一詞在唐代的《大唐西域記》一書中已出現,該詞指代南 印度的一個國家,玄奘和尚曾經到達這裡。關於梵文的drāvida一詞的來源,

學界有多種看法,Dravida一詞有可能來源於梵語的Drava,意即「水」或 「海洋」,而Dravidian便是指居住在海邊的印度人。

對其起源,學術界意見不一。一般研究者認為他們是從地中海沿岸或小亞 細亞進入印度的,使用達羅毗荼語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滯留部分。

哈拉帕文明一般都被稱為印度河流域文明或簡稱印度河文明。印度次大陸

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和古埃及文明同時代。比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面積更大分佈更廣, 但持續時間卻很短暫。它是一個南亞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300年至前1300年

之時期的古代文明,鼎盛於公元前2600到公元前1900間。

最著名的特點是其獨特的都市計畫、燒制磚建房屋、供水系統、成群的大 型非住宅建築、進步的手工藝製造和冶金(銅、青銅、鉛、錫)工藝。它 是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 文明分佈更廣。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

(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 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符約有 250~500 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

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

市區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寬 10 餘公尺,市民的住 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燒製過的磚塊。最令考古學家驚異的是

265

完整的排水系統。其完善程度就連現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現代都市也未必

能動達到。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當時是獨特的,因為這些城市是按照一個 中央計劃精心建成的。

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齊劃一的佈局和有條不紊的組織似乎遍 布整個印度河文明區。能夠做到如此一貫、連續的傳統,世上從來沒出現 過,即使在埃及也沒有,因此,產生這樣一種神秘的假說,就是控制這一 紀律嚴明的社會的也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裏面沒有軍事裝備,沒有城 防工事,這更是這一假說的一項證據。

雅利安人(

Aryans)是歐洲19世紀文獻中對印歐語系各族的總稱。公元前

2000至前1000年間分批移居,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 進入波斯,另一支遷入小亞細亞。在拜火教文獻經典波斯古經《阿維斯陀》

中,國王費里頓(Feridun)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圖爾(

Tuirya)、二兒子

薩勒姆(Sairima)和小兒子雅利安(Airya),國王在年邁之際三分帝國, 大兒子圖爾(Tuirya)統轄東部,演化成了圖爾人(圖蘭人),是突厥人

的祖先;二兒子薩勒姆(Sairima)統轄西部,是羅馬人的祖先;小兒子雅 利安(Aryan)執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蘭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 先。雅利安一詞一說源自伊朗的波斯文,意為“有信仰的人”;另一說源 自梵文,意為“高尚”。

吠陀文化形成於約公元前 1500 年至公元前 500 年。“吠陀”本義是 “知”、“知識”。《吠陀》包含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史蹟和文學創作,為 研究人類文明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在印度被尊為聖典。吠陀文化是指 吠陀經典所記載和反映的印度歷史時期文化。所謂的吠陀經典即指四吠 陀

(Yajur -veda)、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加上梵書

Bra^hmaN!a

266
梨俱吠陀(Rigveda)、娑摩吠陀(Samaveda)、夜柔吠陀
)和奧義書(Upanishads)又稱六吠陀。

《梨俱吠陀》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詩歌 集。它的內容包括神話傳說、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與解釋,以及 與祭祀有關的內容。

娑摩吠陀的漢譯名稱為讚頌明論,是四大吠陀經之第二部、共兩卷。基本 上是集第一卷梨俱吠陀的頌而成。

夜柔吠陀梵的意譯是祠、祭祠、作明供施、祭祀智論。即有關祭祠(梵 yajus )、祭司(梵adhvaryu )所唱之咒文及其註解等之集成。

阿闥婆吠陀是巫術、咒語之彙集。主要為祈福禳災咒法與巫術,然亦包含 若干哲學與科學之思想。

梵書是解釋婆羅門教吠陀聖典之文獻,並為婆羅門教奠定了吠陀天啓、祭 祀萬能、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每部梵書都與上述的四部吠陀本集中的一 部聯繫起來,並屬於特定的吠陀學派。

《奧義書》是印度古代哲學典籍,《吠陀》的最後一部分,數量約有200多 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兩個民族都和東夷人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先說與達羅毗荼人的關係。

赫居世(公元前 69 年-4 年)是朝鮮半島三國時期新羅的始祖,姓朴。公

元 4 年,傳位於其子南解次次雄。祖先娑蘇夫人為中國出身、歸化辰韓。

據《三國史記》(삼국사기)記載,前 41 年,赫居世居西干和閼英夫人巡

遊新羅國,幫助新羅國民提高農業產量,被新羅人奉為二聖(이성)。

據說,“一條雞龍出現在沙梁里的閼英身邊,並從她的左腋下生下了一個

267

女孩。”在《三國史記》中說她是從右腋生的,但這裡重要的是她是從龍 生的。此女取井名閼英作為名字,後為閼英夫人。赫居世娶龍之子閼英夫 人為妻之後,其間,新羅第二代國王南解次次雄誕生。

龍之子代表他對蛇神有信仰,他生下的孩子是南解次次雄,可以推測,南

解(Naka)可能代表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 Nāga 或是印度東北部山區與緬

甸交界的黃色人種的 Naga 族。

Naga 族是主要生活在古印度阿薩姆邦東部納迦山脈的蒙古人種部落。

Naga 人講的語言劃歸藏緬語系,與北印度主體、講印歐語系的高加索人 種和南印度主體、講達羅毗荼語系的達羅毗荼人種迥異。共有十六個官方

承認的部落。他們自稱為「龍族」的後人;而 Nāgā 就是「龍」的意思。

如果說南解的 Naka 是 Naga 族的話,那麼次次雄的 Jiju 就是 Ebatomi 和

Jijumoni 部落之一,它們是 Sümi Naga 部落的分支。可能是 Jijumoni 的

Jijiu 是用漢字表示的。南解次次雄來自 Sümi Naga 部落的 Jijimoni 部落。

如果在日本的歷史書籍中尋找 Naga 這個字,將會發現很多古代地名都帶 有 Naga。銅鐸及其鑄型碎片已在其中 10 個 Naka 郡出土。Naga 相信與 日本的出雲族有關。

出雲族的祖先達羅毗荼人在印度崇拜龍神和蛇神。然後,在出雲尋找一條 適合的蛇,作為代替的信仰對象,並找到了長吻海蛇(Yellow-bellied sea snake)。Naga 族大概曾與達羅毗荼人融合,所以文化上如此共通。新羅

始祖赫居很大機會是 Naga 族。

韓語中的 400 個印度單詞,據說韓語中的水稻、草、種子等農業用語均源 於印度土著語言達羅毗荼語。

268

達羅毗荼人娶居在克什米爾,那裏是印度、西藏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地區,

原名迦濕彌羅國,《大唐西域記》引「迦濕彌羅國志」稱佛陀入滅後第五 十年由末田底迦來此建國,此前為無人湖區。簡而言之,它被稱為迦羅國, 迦彌羅也是北天竺國。和從這裡搬來朝鮮半島的伽倻(가야)(Gaya)的

名字一樣。

伽倻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洛東江流域、由弁韓發展起來的一個古代聯盟國家, 由許多小的城邦組成,吸收了少部分馬韓人,伽倻的開國始祖為弁韓人金 首露,伽倻於公元 562 年被朝鮮半島三國之一的新羅所吸收。韓國有六百 萬金海金氏和金海許氏奉伽倻國王金首露為始祖,他們為古代伽倻國的遺 民。 待續。

參考自:

https://note.com/ai_auwa/n/n3486457e060a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reference_choihs2&page=3&d

ocument_srl=7101

https://1800.or.kr/comm_03/9822

http://www.handanin.net/surname_N1/9460397?ckattempt=1

http://blogs.chosun.com/orullee/2009/11/29/%ED%95%9C%EA%B5%A D%EC%9D%B8%EC%9D%98-%ED%94%BC%EC%86%8D%EC%97%90%ED%9D%90%EB%A5%B4%EB%8A%94%EC%95%84%EB%A6%AC%EC%95%88%EC%9D%98%EC%9C%A0%EC%A0%84%EC%9E%90/

https://m.cafe.daum.net/kphpi21/7BIY/223

269

50- 續東夷族與印度的淵源

說完達羅毗荼人,現在再談雅利安人。

韓國青銅時代支石墓(고인돌)出土了一具約 3000 年前的人類骨骼,其 遺傳因素與現代英國人相似,引起了考古界的關注。

江原文化遺產研究所表示:“首爾大學解剖學班申東勳(신동훈)教授團

隊對 DNA 序列進行分析的結果是,特別是初步分析結果,是它與目前的 英國人基因相似,”他說。“我們要求對來自英國和日本的這塊人骨進行 分析,以在國際上進行確認。

2012 年 10 月,這塊人骨與陶器碎片一起從江原道 Auraji 遺址的四個支石

墓之一中挖掘出來。「當時挖掘了部分頭骨、骨盆、顎骨、股骨和肋骨,」

挖掘調查組組長池賢炳(譯音)(지현병)說。池主任道:「不過,相對 於附近的遺跡和遺物,調查組的定位是,它們的年代在公元前 970 年左

右」,他補充道:“在韓國,還沒有關於史前歐洲人骨的具體研究結果, 因此未來的考古研究值得期待”。

這是自 1965 年忠清北道堤川黃石里遺址以來,第二次在韓國青銅時代遺 址出土一具西方人樣貌的人體骨骼。這意味着,公元前 6 世紀左右,西方

人曾居住在朝鮮半島。

1965 年發現的黃石里第 13 號人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顱骨長度指數是 66.3,韓國傳統文化學院院長金秉模(譯音)(김병모

)說:「表示前額

和後腦勺長度與兩耳之間長度之比的顱骨寬度指數為 80 比 82 比 100 對於

韓國人來說是 70 到 73 到 100 之間。」從(66.3)的指數來看,得出的結

論是這個人骨是一個長頭的北歐人遷移到朝鮮半島。令人驚訝的是,韓瑞

270

大學的“面部修復專家”趙永鎮(譯音)(조용진)教授修復了人類頭骨,

發現面部與“西方人”幾乎一模一樣。

有人認為,公元前 17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從歐洲南下到印度、伊朗,他

們一定是從公元前 1000 年開始,通過稻作之路經東南亞遷徙到朝鮮半島 的。

但是,韓國現存的支石墓數量為三萬座,可見製造支石墓的人在塑造現代 韓國人祖先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古代亞洲有支石墓習俗,以種植

水稻為經濟基礎,擁有西方人頭骨的人究竟是誰?全世界只有印度人能夠 滿足這三個條件。

相鄰的科學之一是一種稱為 ATL 的疾病。成人 T 細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出現在 20 歲左右,病因不明,但為父系遺傳,發病地區在亞 熱帶地區。在中國是長江以南地區,在韓國,南部沿海地區的現像很明顯。

類似的統計,還有一種叫做象皮病(Epithelial

Disease·Elephant Skin)的

東西。這是一種腿腫得像大象腿的疾病,由於蚊蟲叮咬,皮膚變得粗糙。

這兩種現像在炎熱環境下有共同之處,被認為與從南亞流向朝鮮半島的黑 潮有關。如果是這樣,那麼具有強烈地域特徵的地方病很可能與將水稻種 植引入朝鮮半島的人們一起傳染給了當地人。

不難猜想,支石墓的主人公是比騎兵更早的朝鮮半島居民,他們的農業社 會由於物產過剩,人口一定比騎兵多。大約在公元前 2 世紀,一些向東遷

移的雅利安人建立了古朝鮮。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 2 世紀 左右移居朝鮮半島,並建立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出乎意料的是,在韓語的基本詞彙中,有很多東西可以看作與英語具有相

271

同的詞源。尤其是古代歷史上的國名、地名、人名,都帶有雅利安語和神

話的痕跡。《三國遺事》(삼국유사)時期的新羅開帝王國朴赫居世

(박혁거세),第一位國王朴赫居世被封為居瑟邯(거슬감) 或居西干

(거서간),據記載,此稱號出自閼智居西干(알지거서)。《三國史記》

《新羅本記》中有記載,居西干(거서간)是辰國(진나라)語中的君王。

從以上兩條記載可以看出,“閼智居西干”一詞與“Ar's Grace Kan”同源。

這個詞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偉大國王”。因為,“居西”(거서)的詞

源可以看成是“Grace”,在英文中是“閣下”的意思。這是因為赫居世 (혁거세)(音Hyukgeose)、‘Hercules’、‘Hercules’這些名字可

以說是源於‘Hera’,即‘偉大的太陽神’一詞。Heracles是希臘神話最 偉大的半神英雄,男性的傑出典範,偉大的Heracles後裔祖先。

可以說,雅利安語的傳統一直保持到三國時期(公元 427 年 - 660 年)初

期。這一傳統之所以得以維持,是因為監督宗教活動的祭司們傳下了雅利 安語並命名了名字。

Ayodia)的雅利安女人,金海 金氏和許氏也許亦是雅利安人。新羅第一 代國王朴赫居世被描述為從天上飛來的駿馬留下的蛋中誕生。飛馬是希臘 神話中的飛馬座。

印度的支石墓文化屬於連接歐洲、黑海和印度的史前文化帶,西方的雅利 安人的移民對古印度人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韓國的支石墓數不勝數, 很可能與印度和韓國相距遙遠有關。在東亞,朝鮮半島是支石墓的中心。

就支石墓的發現與農業的關係而言,存在東亞地區支石墓分佈的北界與可 以種植水稻的地區的北界重合的現象。從考古學上看,在青銅器時代之後,

朝鮮半島開始種植水稻時,就出現了製作支石墓的習俗。

272
伽倻金首露王(김수로왕)的妻子許黃玉(허황옥)也是印度阿育他 (

韓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謎團是匈奴如何得以穿越高句麗領土向東南遷居, 成為新羅的統治階級,也到了大伽倻。

根據學者趙永鎮(譯音)(조용진)博士聲稱的理論,70% 的韓國人是北

方或歐洲血統,其餘 30% 是南方血統。據說韓國人擁有的歐洲基因是斯基 泰人(Scythians)基因。在學術界,斯基泰人一詞一般指涉在西元前7世

紀到西元3世紀間活動在東歐大草原的的伊朗游牧民族。他們的文化與印度 北部[Srubnaya,現在的巴基斯坦北部]有關,語言學家將斯基泰人所說的 語言歸類為早於印歐語系的古老語言,因此幾乎不可能準確地識別他們起 源的地方。

早在公元前 1000 年,斯基泰人的文化就已經傳播到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

200 多年來,斯基泰人的藝術開始為世人所熟知,在中亞南部帕吉克、阿 爾泰和西伯利亞的斯基泰人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在墓葬出土的隨葬 品中,令世人驚奇的是黃金首飾的數量龐大。由黃金製成的腰帶和飾物, 以及無數的金飾和金冠等裝飾品,斯基泰文化傳播到朝鮮半島南端並蓬勃 發展的事實證明了新羅文化是在他們的影響下形成的。

但也有學者反過來說,雅利安人是來自東夷人。

起源於中亞的雅利安人,成為西臺(Hittite)人和印度雅利安人的起源。

這兩個部落有著共同的根基,用鐵器和戰車征服了當地人,並培養了複雜 的文化。 煉鐵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居住面積。然而,煉鐵技術並非 自發於四大文明,而是始於游牧民族,這意味著鐵器文明有原始聚居地, 獲得技術,維持和傳播技術,同時遷移和定居。

根據第 14 代桓雄(환웅)蚩尤天王挖掘和冶煉鐵的記載,桓因時代

(한인시대)以後,似乎有一個專門從事煉鐵的部落,他們遷徙並傳播了

273

煉鐵技術。西臺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是已經擁有鋼鐵技術的民族。如果他們 的發源地是中亞,那極有可能基地就是朝鮮文明。

雅利安(Aryan)的“阿里”(Ari)(아리)的原意是韓語中“大河”的 意思。漢江的名字叫“Arisu”(아리수)。阿里屬於岡塘高原,是西藏面 積最大的地區,這是中國最荒涼的地區。阿里鎭位於獅泉河沿岸,海拔約

4300 米,被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三座巨山環抱。獅泉河是 阿里四大河流之一,邊境地區外是印度的印度河。其他三條河流是馬泉河, 它們是分別是象泉河、孔雀河和恒河。

沿着發源於此地的印度河進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族,成為了印度-雅利安

人,他們也分流到西南亞,從西南亞經過土耳其和希臘,越過“愛琴海”, 就成了歐洲雅-利安人。

朝鮮人民在阿里遭受了一場大戰,發生了大洪水,他們越過阿里山口,通 過列城(Leh)遷往拉達克(Ladakh),然後從那里通過印度河和斯利那

參考自:

https://note.com/ai_auwa/n/n3486457e060a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reference_choihs2&page=3&d ocument_srl=7101

https://1800.or.kr/comm_03/9822

http://www.handanin.net/surname_N1/9460397?ckattempt=1

274
加(Srinagar)下行到印度洋。

http://blogs.chosun.com/orullee/2009/11/29/%ED%95%9C%EA%B5%AD%EC%9D% B8%EC%9D%98-%ED%94%BC%EC%86%8D%EC%97%90%ED%9D%90%EB%A5%B4%EB%8A%94%EC%95%84%EB%A6%AC%EC%95%88%EC%9D%98%EC%9C%A0%EC%A0%84%EC%9E%90/ https://m.cafe.daum.net/kphpi21/7BIY/223

275

51 - 韓語和泰米爾語的關係

《三國遺事》(삼국유사)是高麗時代國師一然(일연)(1206 年-1289

年)所編撰的一部古書,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對象。這是朝鮮半 島繼《三國史記》(삼국사기)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 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收錄了三國和可樂國(駕洛國:伽倻)的統治和時

代,古朝鮮以下各個古代國家的興衰,神話,傳說,信仰和歷史,佛教記 錄,大祭司,以及密宗僧人的事蹟。

在研究古代史時,它與《三國史記》形成了雙壁。書名用了「遺事」兩字 是因為作者對於《三國史記》的編寫方針有所不滿意,而刻意收集遺漏之

事蹟加以記載。如果說《三國史記》是正史,則《三國遺事》就是野史, 這是因為一然尊崇《三國史記》 為『正史』,記載了無數的佛教故事和鄕

在歷史學界,《三國遺事》被視為荒誕的歷史,價值低於比作為歷史事件 的《三國史記》。在文學價值上,它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並且內容豐富, 令人目不暇給。但是,書中內容是否如主流意見所認為的,荒誕無稽?

記載在《三國遺事》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一項是關於古代伽倻國的。大加 耶國王首露王(수로왕)的妻子皇后許黃玉(허황옥)的家鄉是印度阿瑜

陀耶王國(Anachak Ayutthaya)。據《三國遺事》記載,許黃玉是出身於 阿瑜陀耶王國的公主,於公元 48 年乘船來到伽倻。首露王和阿踰陀公主生 有 10 個兒子,其中的兩個用母姓。在《三國史記》却中沒有記載。

在佛教界,印度簡直就是天竺國的聖地,令人羨慕到連真興王(진흥왕)

(526 年-576 年 8 月)都想把自己和印度聯繫起來的程度,換句話說,

276
歌(향가),以及《三國史記》中沒有記載的檀君朝鮮、伽倻、伊勢國的 記載。

伽倻王室的影響力足以能夠利用佛教點綴其以提升許黃玉家族。也有觀點 認為,朝鮮三國時代新羅國的大將金庾信(김유신)(595年-673年)後

裔在併入新羅後擴大伽倻派勢力的過程中,故意將許黃玉神化。

就是因為作為正史的《三國史記》沒有收錄,所以才受到這麼多的質疑。

進入 21 世紀,首爾大學的研究小組對伽倻大城洞古墓群(가야 대성동

고분군)中的伽倻王室遺骸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證實 7 個線粒體中有 6

個與 DNA 與南印度的泰米爾人相匹配。

首爾大學醫學院徐政善(譯音)(서정선)教授和翰林大學醫科大學 Kim, jong-il(김종일)教授 18 日在江原道春川舉行了最近的韓國基因組學會會

議,徐教授透露:「分析遺骸的結果大約 2000 年前伽耶王朝的王室成員,

他們擁有與印度等南方後裔相似的遺傳信息。」這一研究結果提出了這樣

一種可能性,即朝鮮人的起源不是單一的北方學說,而是南北起源相結合 的雙重起源學說。

金教授在會議上的一次演講中說,「對金海 禮安里 古墳(김해 예안리

고분)等皇室遺骸的線粒體 DNA 分析表明,這些遺骸被認為是許皇后的後 裔,表明它們接近印度人的 DNA 序列,所以極有可能他們來自南方。」

「得出了這個結果,對其餘三具遺體的進一步研究將揭示確切結果。」

另一項有力的證據就是韓語與泰米爾語的相以性。泰米爾語屬達羅毗荼語

系(Dravidian)南部語族,達羅毗荼語系又譯德拉維達語系,主要分佈在

印度南部和東南部,其次在斯里蘭卡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加耶國皇后許 黃玉相信就是來自印度南部的達羅毗荼人。

泰米爾語是現存最古老的古典語言之一,在現代仍在積極使用。它屬於印

277

度政府指定的包括印地語在內的22種在冊語言,它被用作印度坦米爾那都

邦(Tamil Nadu)和本地治里聯邦直轄區的官方語言,也被指定為斯里蘭 卡和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2004 年 5 月,檀國大學(Dankook University)生物系 Wook Kim(김욱) 教授的研究小組分析了韓國人線粒體 DNA 類型,發現其中約 60%具有北

方蒙古人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基因型,他們中約 40%的人與東南亞等南方人 的基因型相同。因此,在韓國人中,泰米爾的基因所佔比例是頗高的。

朝鮮王朝高宗的外交顧問和美國傳教士 Homer B. Hulbert(1863 年 - 1949

年)在 1905 年出版的題為《朝鮮語和達羅毗荼語的比較語法》(A

Comparative Grammar of the Korean Language and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of India)一書中寫道,"兩種語言的相似性是一個累積的證據 鏈,證明定居在朝鮮半島的土著人民至少從南方的某些地區遷移而來" 。

日本高級語言學家、學院大學(Gakushuin University)教授大野晉出版了

《日本語與泰米爾語》(日本語の形成 - 日本語とタミル語との比較研究)

(2000 年)、《彌生文明與南印度》(弥生文明と南インド)(2004 年)

等系列巨著,指出泰米爾人在公元前一世紀出現了已經居住在日本列島的 群體,他強調,與泰米爾語相似的日語單詞有 500 多個。

但是,前水原大學校(수원대학교)教授姜吉云(강길운)也指出達羅毗

荼人遷移到朝鮮半島,並表示達羅毗荼語和韓語在"古代歷史比較語言學研

究"(1990)中共有超過 1000 個詞是相同的。比日本的數量還要多出一倍。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韓國人成立了"韓國泰米爾研究會"(Korean Society of

Tamil Studies),為了證實和追踪這一點,會見和採訪在居住在多倫多的 估計 30 萬泰米爾人,包括教授、教師、印度教教士、泰米爾協會高管,婦

278

女組織相關專家在內的數十位專家,發現他們在語言和習慣上與韓國人有 很多相似之處。

在現代泰米爾語中,與韓語單詞相同的單詞一個接一個地被捕獲。

家庭關係名稱:

"很高興認識你" - 韓語:반갑다(bangabda),泰米爾語:banakkam;"

爸爸" - 韓語:아빠(appa),泰米爾語:appa;"媽媽" - 韓語:엄마

(eomma),泰米爾語:amma;"姐妹" - 韓語:언니(eonni),泰米爾

語:anni 等等。

身體器官名稱:

"牙齒" - 韓語:이빨(ippal),泰米爾語:ppal;"鼻子" - 韓語:코(ko),

泰米爾語:mukeu;"眼睛顏色" - 韓語:눈깔(nunkkal),泰米爾語:

kkan;"肚臍" - 韓語:배꼽(baekkob),泰米爾語:kopul;"臀部" - 韓 語:(慶尚道方言)궁덩이(gungdeong-i),泰米爾語:gungdi;"陰莖

" - 韓語:자지(jaji),泰米爾語:jjijji;"睪丸" - 韓語:불알(bul-al),

泰米爾語:bul;"陰道" - 韓語:보지(boji),泰米爾語(古泰米爾語中 的):pussy 等等。

相互稱呼和交流的對話:

"我,你" - 韓語:나(na),니(ni),泰米爾語:nan,ni;"我真笨" - 韓

語:난, 우람하다(nan, ulamhada),泰米爾語:nan, ulam;"我比你大"

- 韓語:난, 니보다 우람하다(nan, niboda ulamhada),泰米爾語:nan, ning-galbida ulam;"我請求" - 韓語:난, 빌다(nan, bilda),泰米爾語: nan, biluppum;"我來首爾了" - 韓語:난, 서울로 왔다(nan, seoullo wassda),泰米爾語:nan,seoulkku wandam;"你看這個!" - 韓語:니, 이거 봐!(ni, igeo bwa!),泰米爾語:ni, ingeo ba!;"你過來!" - 韓語:

279

니, 이리 와!(ni, igeo bwa!),泰米爾語:ni, ingeo ba!;"全部" - 韓語:

몽땅(mongttang),泰米爾語:mosttam;"你,都给!" - 韓語:니, 몽땅 다오!(ni, mongttang dao!),泰米爾語:ni, mosttam da!等等。

泰米爾語與韓國語的詞序相同,有數百個單詞發音相似。過去,他們像韓 國人一樣稱元旦為“설날”(seolnal),但現在他們稱其為“Mudalnal”。

動植物的名稱和農業社會的術語在朝鮮語和古代泰米爾語之間非常相似。 韓語中的絲、麻、織、米、草等,與古泰米爾語的讀音和意思完全一致。

除了生活用語和農業上的用語外,在農業社會中興起的傳統民間遊戲的形 式和名稱亦與泰米爾語不謀而合。

韓國人在新年第一天喜歡的柶戲或擲柶戲(윷놀이)(yutnori)、

제기놀이(jeginori)或또는 제기차기(jegichagi)、쥐불놀이

(jwibulnori)和팽이놀이(paeng-inol-i)等民間遊戲,在當時的泰米爾

語中也被稱為 Yuddh、Yuth Nori、Jegi Nori、Chupul Nori,Pamgi Nori, 而且形式完全一樣。“玩耍”的韓文是놀이(noli),在古代泰米爾語中被 稱為“Nori”或“Noru”,現在在泰米爾語中被稱為“Vilaiyattu”。

不但語言接近,就連風俗兩者也很相似。

按照韓國的傳統習俗,當孩子晚上睡覺時小便,第二天早上,有把鑰匙戴 在頭上,挨家挨戶去取鹽的習俗。泰米爾語也有同樣的習俗。孩子晚上睡 覺小便,第二天早上要在頭上戴上簸箕,挨家挨戶向村里的鄰居要鹽。韓 文鹽是소금(sogeum),鹽在古泰米爾語中被稱為 Sogum。

兩個民族同樣認為直呼長輩的名字而不使用諸如“兄弟”或“前輩”之類

280

的頭銜是不禮貌的。大多是包辦婚姻,所以像過去的韓國一樣,婚前不認

識新郎新娘的面孔是常有的事。泰米爾人也看媒人(궁합)和八字

(사주)。10 月和 11 月也會慶祝一個名為“Dipawali”的假期,類似於 韓國的中秋節。

還有,甚至連民間信仰也相似,不由你不服。

與泰米爾人信仰了數千年的印度教有關的東西竟然也出現在韓國的歷史書 上。

新羅大學者崔致遠(857 年-10 世紀)在《釋利貞傳》(석리정전)中寫

道:「伽倻山神正見母主(정견모주)(音 jeong-gyeonmoju)對天神夷 毗訶之(이비가지)(音 ibigaji)回應,結果,她生下了兩個孩子,即大

伽倻王(대가야왕)惱窒朱日(뇌질주일(音 noejilju-il),伊珍阿豉王

(이진아시왕)和金官國王(금관국왕) 惱窒靑裔(뇌질청예)

(noejilcheong-ye)(金首露王(김수로왕)的別名)。」這些都與印度

教有關。印度教的主神濕婆(Shiva)的妻子 Parvati 和他的兩個兒子

Ganesh 和 Murugan,在古泰米爾語中分別被稱為“Ibigaji”、 “Chongyon”、“Noejil Juil”和“Nojil Chongye”。

最後,是水稻種植、卵生神話(난생신화)、以支石墓(고인돌)為代表

的巨石文化正在告訴我們泰米爾人到達朝鮮半島的更多證據。據韓國考古 學資深人士漢陽大學(한양대학교)金秉模(김병모)教授介紹,以支石

墓為代表的水稻耕作、卵生神話、支石墓為代表的巨石文化的地理分佈從

印度延伸至東南亞至朝鮮半島東南沿海,可見印度文化的影響。

泰米爾專家還分析,這種相似性是因為伽倻國王金首露的夫人王后許黃玉 來自泰米爾。

281

參考自: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story1&document_srl=5362

https://namu.wiki/w/%ED%83%80%EB%B0%80%EC%96%B4%EC%99% 80%20%ED%95%9C%EA%B5%AD%EC%96%B4%EC%9D%98%20%EC %9C%A0%EC%82%AC%EC%84%B1

https://ksjkhy4539.tistory.com/entry/%ED%83%80%EB%B0%80%EC%9 6%B4-%ED%95%9C%EA%B8%80%ED%95%9C%EA%B5%AD%EC%96%B4

https://www.yna.co.kr/view/AKR20191129079700077

https://komumu.tistory.com/512

https://www.khan.co.kr/article/200408182218091

https://namu.wiki/w/%ED%97%88%ED%99%A9%EC%98%A5

282
顯然野史也有一定真實性。既然此一記載是真,那麼,《三國遺事》中的 所謂"桓君神話"也不見得一定純粹是神話了。

52- 東夷人發現墨西哥考

儒釋道三家本來是分庭抗體,各走各路,後來,因為有知識份子多方涉獵, 嘗試取長補短,於是,便形成了三家合流的趨勢。雖然說是合流,但仍然

是以儒家作為主導,這種思潮是由北宋時候開始的,這種學說就是叫做新 儒學。

新儒學其實分有很多派別,彼此之間經常爭論不休,主要是心學和理學兩 大陣營。本來道德實踐並不需要事先具備多少學問,但是,談道德就大件

事了,單是知和行的問題都會讓人爭辯得面紅耳赤。 在北宋以前,這種思辯的風氣並不存在的,一直以來都是承繼漢代經學, 只有因循,沒有創新,直到一位人物出現之後,情況就截然不同,甚至可 以說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可以說,這位人物實在影響深遠,而且更被

後人譽為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這位先生就是周敦頤。難怪《宋元學案》 中對於周敦頤的地位有這樣的論述:「孔孟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

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諸大儒輩出,聖學大 昌。」 元公是 周敦頤的別號。

隨了帶動以後的辯學風氣之外,還有周敦頤的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論 — 太極 學說。將「無極」、「太極」等概念與《中庸》"誠"的思想進行融合,提

出"主靜立人極"的倫理觀,"人極"即"誠" , "主靜"即無欲,"無欲故靜",這

樣才能達到"誠"的境界。其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個“誠”字。“誠”是 他關於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達。

周氏首次將「無極」一詞引入儒家理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 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主要著作是《通書》、《太極圖說》。尤其是 《太極圖說》,提出了宇宙生成論體系,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道教、

283

禪宗的思想,並且還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關於宇宙構成的理論,並附 以圖形以資推演,融會三教,以儒家為核心。

《太極圖説》是受《周易·繫辭傳》的啓發,闡釋一套宇宙觀,“無極而生 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 分陽,兩儀立焉。”這就是宇宙運作的規律。“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一

方面,太極象徵整個宇宙,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視為一個符號,象徵着源 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所以,大凡與中華文化有關的地方,很難會見不到這 個標誌。

人人都知道太極旗正正就是大韓民國的國旗,維基百科這樣介紹:「韓國

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和諧、對稱、平衡、循環、 穩定等原理,代表着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刻思考......」。百度百科則這樣說:

「大韓民國國旗的設計體現了中國的《周易》思想,中央的太極象徵宇宙, 藍色為陰,紅色為陽......」。

上述兩者的解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太極旗的太極就是源於我國的哲學 思想巨著《周易》,似乎這是不爭的事實,韓國人仰慕我國文化的事實也 是不辯自明。是理所當然,還是想多了?不得而知,可能不是。

只是知道,"想"是不會嫌多的。所以經常都想到我們偉大領袖只要閒話一 句,就可以自主研發出比三納米更小的晶片,並領先世界......(大躍進?)

韓國培材大學(

배재 대학교)孫成泰(譯音)(손성태

)教授曾經公開地

多次指出過:「認為我國太極起源於中國宋代周敦頤創造的《太極圖說》 的說法是錯誤的,有人認為,早於公元前 1000 年已經使用的陰陽太極就是 起源。」

284

據目前所知,今天被用作國家象徵的太極旗是朝鮮末代國王高宗下令塑造

的,1882年,朝鮮王朝、大韓帝國、日治朝鮮時期政治人物朴泳孝

(박영효)作為接待員去日本時,是在所在的船明治號上創造它的。

有些人以為,太極旗是以朝鮮時代代代相傳的太極八卦為原型製作的,太 極八卦仿照中國三皇之一的太皞伏羲的八卦,以及 11 世紀中國宋代周敦頤

發明的《太極圖說》太極的形狀。

然而,孫教授說:「這是一個錯誤認識的事實,因為我們民族的古代歷史 沒有文字記載和流傳,我們民族的太極旗完全是獨立創造的,與周敦頤的 《太極圖說》沒有任何關係,時間也比宋代的周敦頤早了 1000 多年。」

孫教授說,這個符號是古代韓國人的祖先表示他們是“古里”(고리)部

落的符號,今天的“高麗”也源於“Goriya”(고리야

Gori 部落”。他解釋說最後一個“~ya”是韓語謂 詞。

解釋它的起源時,孫教授還說:「陰陽太極是從我們沒有字母的遠古祖先 使用的“環形符號”衍生出來的,以表明他們屬於釜山"古里"族。」

司馬遷的《史記》也記載,太皞伏羲是東夷人,他表明他是韓民族的祖先。

孫教授說:「我們的許多遺跡中,都留下了我們古代祖先作為國家象徵使 用的“環狀符號”,據說 3000 年前的紅山文物中也刻有它。」

並且說 :「我們的許多遺跡中都留下了我們古代祖先作為國家象徵使用的 “環狀符號”,3000 年前的紅山文物上也刻有它,它也刻在許多三國時期 的遺物上」,據透露,它也被刻在上開城壽昌宮(수창궁)的龍首雕像上,

285
),“Goriya”的 意思是“(我是)一個

該雕像是高麗開國元勳太祖王健(태조 왕건)最先建造的。

這是韓國人的祖先的陰陽太極,從公元前就已經獨立製造和使用了,聲稱 已使它成為國家的象徵,作為證據,移居墨西哥的東夷人展示了公元前刻 在石鏡(돌거울)上的太極和公元 1 世紀豎立的石像。

教授並且展示了一尊墨西哥雕像作為證據,該雕像在一個代表太陽的圓圈 中描繪了一個環形符號。其中一個雕像的額頭上,在太陽所在的位置繪製 了一個‘彎環符’。他補充說,如果你在這個符號上畫一個太陽圈,就會 出現太極圖形。

教授在墨西哥文獻中找到記載,韓國人的遠古祖先已經使用了陰陽太極的 紅藍兩色。

此外,還展示了一個瑪雅曆法,其中東夷族的象徵“環狀符號”被繪製在 中國古代太皞伏羲的 8 個八卦中,被稱為陰陽四卦的原型,他解釋說,這 證明八卦的創造者太皞伏羲也是東夷人古代的祖先。

不論孫教授說法是否屬實,找證據總得在相關地方找,何故要老遠跑到墨 西哥?除非古代的東夷人是去了那裏。那麼,無原無故也不會隨便進行大 規模的遷徙,而且還要千里迢迢。到底當中發生了甚麼事?

韓民族的祖先東夷人很早就在滿洲和遼東地區建立了扶餘和高句麗,他們

是東北亞地區的強者,統領著這一地區。但是,高句麗滅亡後,這一批在

本地區強盛的民族淪為少數,被高句麗和扶餘征服的肅真人的後裔靺鞨族 (後來的女真族)成為了滿洲的主人。統轄滿洲的這個民族却神秘失踪。

最終,在遙遠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找到了它的踪跡。

286

寫於公元3世紀末的《三國志 - 魏誌東夷傳》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文獻,講

述了韓民族古老的歷史和風俗習慣。儘管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建基於很少 的數據,但對了解他們祖先當時的模樣,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史料。自東北

亞歷史開始以來,這個民族就居住在滿洲和遼東。滿洲北部的吉林、長春

有扶餘、滿洲以南集安一帶地區有高句麗。古朝鮮長期存在的遼東地區, 雖然它是由中國漢朝後裔公孫氏所統治,但古朝鮮的後代居住在那裡。

《三國志 - 魏志東夷傳》記載,扶餘有八萬戶,高句麗有三萬戶。遼東公 孫氏治下存在的先祖估計有三萬人左右。

《三國志 - 魏志東夷傳》記載"魏略曰 其國殷富 自先世以來 未嘗破壤"。擁 有八萬戶人家的扶餘非常繁榮,從未被其他民族所破壞。"自漢己來,臣屬

夫餘 夫餘責其租賦重,以黃初中叛之 夫餘數伐之,其人衆雖少",(肅慎)

在漢代自然成為扶餘的臣民。扶餘向他們徵收重稅。於是黃初(220 年十

月-226 年,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號)年間造反,扶餘數

次討伐。他們人數很少。三國時期,國力取決於人數。人口稀少的弱國肅 慎屈服於八萬戶的扶餘。扶餘迎接他們,厚待他們之後,並沒有遣送他們

回去,而是懲罰了他們,命令他們進貢重金,他們在黃初叛亂時數次懲罰 他們。

肅慎人口應該不到三萬。當時,高句麗有三萬戶人家。然而,高句麗是一 個對扶餘反應強烈的國家。考慮到這個事實,再加上肅慎來就範,扶餘狠

狠地罵了他們一頓,肅慎當時的人口可能遠少於高句麗。3 世紀初在滿洲

和遼東的朝鮮人數量約為 14 萬。這個民族是北方最強的,是肅慎的七倍, 也是最大的族群。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渤海是一個由少數高句麗統治階級和大多數靺鞨族 組成的國家。”在這裡,高句麗人是高句麗鼎盛時期的人,即公元 3 世紀 的扶餘人,這是居住在高句麗和遼東的韓民族祖先的總稱。在 3 世紀,韓

287

民族的祖先人數是現在的七倍。僅佔七分之一的肅慎部落在8世紀成為滿洲 最大的部落,韓民族變成了少數民族。這是十分詭異的事情。 待續。 參考自:

http://monthly.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tcd=F&nNewsNumb= 201211100049

http://monthly.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tcd=F&nNewsNumb= 201212100054

https://m.blog.naver.com/beobun1/63152849

https://cusk.tistory.com/800

https://www.yna.co.kr/view/AKR20080609067600063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story1&document_srl=1096&ck

attempt=1

https://www.dtnews24.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70551

http://www.ggilbo.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02081

https://www.ajunews.com/view/20141108083439124

https://m.blog.naver.com/kimchitalk/220615572731

288

53- 續東夷人發現墨西哥考

在 10 世紀渤海滅亡後,韓民族的王朝再也沒有在那片土地上出現過。這批 人離開了滿洲。之後,就一直下落不明。

1492 年,西班牙的哥倫佈在繞地球到印度的途中意外發現了新大陸。這批 初到埗的西班牙人定居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並且發現有人生活在墨西 哥和猶加敦半島(西班牙語:Península de Yucatán)高度發達的文明中。

特別是墨西哥城地區的城市,在 30 萬坪的面積上居住著約 20 萬人,城中

央建有一座大廟,周圍分為東、西、南、北四區,人們按宗族聚居。那裏 有一個以國王和大薩滿為中心的非常系統的國家組織,還有一個社會組織, 分為國王和大薩滿、貴族和薩滿、平民和奴隸。

1521 年征服阿茲特克帝國(Aztec Empire)後,西班牙王室立即派遣天主

教神父和學者前往墨西哥,土著來自哪裡,是什麼樣的人,說什麼語言, 有什麼習俗等等,都被調查記錄下來。

當詢問他們從哪裡來時,當地人回答說:「我的祖先最初住在 Aseuttang

(아스땅),我不知道它在哪裡,但那裡有一座平頂金字塔。」他還回答 說:「goli 族人最初來自信奉太陽神的 goli 族的土地。」

Aseuttang 是檀君神話中的阿斯達(아사달)。땅(ttang)和달(daleun)是同一個東西。阿斯達(Asadal)的原始發音是“Asda”。韓民族

祖先東夷人在滿洲建造了數以萬計的金字塔。所有金字塔的頂部都是平的。

見先前文章"金字塔揭示紅山文化的秘密" 。

在被問到是什麼時候來這裡時,當地人回答說:「Maeg-i 族人在 820 年左 右離開 Aseuttang 來到這裡,goli 族人在那之前幾百年就來了。」

289

然而,之後來到美洲的法國人、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對當地人的歷史、習俗

或語言不感興趣。結果,到有了美國和加拿大印第安人的記錄時,他們已 經相當深受歐洲語言和習俗的影響,記錄始於 18 世紀末或

19 世紀初,當

時他們的母語和習俗發生了很大變化。正是由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今天對 美洲原住民的深入研究主要在墨西哥和秘魯進行。

因為他們是異教徒,所以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的西班牙人燒毀了阿茲特克 人保存的大量書籍,並禁止了許多習俗。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將所見所聞 的土著風俗記錄下來,保存至今,在極少數情況下,還有用當地人的象形

文字書寫的書籍。孫教授的研究就是根據這些珍貴資料,並對比其他歷史, 以總結出一套完整的脈絡。

墨西哥的原名是'Mexico'。這個名字來源於西班牙人第一次來到墨西哥的時 候,在阿茲特克帝國建造和居住的人們稱他們居住的地方為“Meg 的地 方”,意思是南美貘(學名:Tapirus terrestris)居住的地方”。貘的韓文

是맥(maeg),讀音與墨西哥的墨相似。

阿茲特克帝國的發音"Aztec"就是來自檀君神話中的阿斯達。根據徐廷範 (서정범)的《韓語詞源詞典》(국어어원사전),韓文‘땅’(ttang)

原為‘閉 > 月> da > > > 地’,但"다"(da)或"단"(dan)都是指"土地" 。

Aseuttang 即是 Asda 的土地。此外,韓民族被稱為濊貊。貊的韓語是맥,

讀音是"maeg",據公元 5 世紀左右記載的《後漢書》記載,朝鮮人被稱為 “夷貊”。墨西哥的墨,大概就是"貊" 。

濊貊周代以前居今山東半島上,在周滅殷商之際,被周人所迫,大部分向 東北和北方遷徙;渡渤海遷居東北東部者,散居在今鴨綠江上游和松花江 上游一帶,有人說史書上的“發”人,即這時遷到今吉林省輝發河流域的 貊人。戰國時,燕、趙等國崛起,居今長城以內者皆被迫往東北遷徙,特 別在燕昭王時,燕國派秦開北破東胡,其族大部分遷居遼河以東。戰國末

290

及秦漢之際,散居東北各地的諸支濊貊人,先後有夫餘、高句驪、沃沮等 新稱(西漢文獻中有時也稱其為貊或濊貊);唯移居今朝鮮半島江原道一 帶者仍單稱濊或貊,或複稱濊貊。

墨西哥原住民的語言與韓語有不少共通性。孫教授說:「我們的語言鼻音 (ㅸ)或複數形式是`~들, ~께', 諸如月球之類的詞,這意味著土地,直到

15世紀的口音量一直使用。諸如“내 곳(내 꽃)(nae gos(nae kkoch))= ne kotz'ij”之類的短語也很相似。又說:「我發現諸如나 나아

트홋타(나와들어)=ni naa tihota', `야히 있다(약이 있다)= nahi-ta' 之類的句

子中有很大的相似性。」根據孫教授的研究,當時阿茲特克人使用的文字 與古韓文字幾乎相同。正是在 1521 年,西班牙人才開始記錄阿茲特克人使 用的詞語。

新羅王朝的慶州古墓中出現了一隻食蟻獸,估計大約在5世紀左右。慶州古

墓中出現了這種食蟻獸,這是一種生活在從墨西哥中部到巴拉圭之間的動 物。慶州古墓中出現的食蟻獸?

韓民族女性的頭上有塗上粘液或裝飾,為了滋潤頭髮,會在水中搗碎了稱 為菖蒲的草,並用水包裹頭髮以使其發光。墨西哥婦女也像菖蒲一樣使用 稱為 Heer Kiri Deul 的青草。

美洲婦女也把東西頂在頭上,提重物時,用的是類似古代朝鮮人的墊圈 (똬리)。

當新大陸被發現時,墨西哥當地人都戴著髮髻。髮髻是用紅布紮起來的, 由於沒有朝鮮時代使用的網巾(망건),所以係好的布鬆了,頭髮後面就 會垂下來。

291

從歷史圖片可以看到,阿茲特克帝國的女性穿著韓服,頭髮上覆蓋著加髢

(가체)。地位高的女性把頭髮紮成辮子,並且穿著五顏六色的和韓服非 常相似的服飾。有些資料顯示阿茲特克女性的袖子,出現韓服袖子的特點。

韓服袖子從肩部到肘部以柔和的曲線加寬,然後在手腕處收窄。阿斯特克

帝國中的老年人穿著像韓國傳統的白色捲軸 Durumagi (Korean: 두루마기), 特徵是放下時,它會變得更寬。

鳳簪(봉잠)是不可或缺的髮飾。鳳簪指的是做成鳳凰鳥形狀的髮夾。在 墨西哥發現的遺物鳳簪和朝鮮末期榮皇后的小立鳳簪(소립봉잠)十分相

似。鳥向天空仰起頭,尾巴向後拉,都是腳伸出並插入的部分,所有看起 來都一樣。

薩滿祭司為了舉行祭祀,告知諸神立國之事,他們先行灑下自己的鮮血。

通常,撒滿鳥血,但在重要的儀式上,巫師會親自灑血。該儀式也被稱為 'Cu'",與韓國的薩滿儀式“굿”(gu/gut)讀音相似。至於何謂“

巧合地,韓國巫師在進行驅魔時,都會在周圍灑雞血或豬血。

自古以來,朝鮮的人民在孩子出生時就在門前掛上一根金繩,禁止僕人來 訪。這就是所謂的“厄”(액),可能會對孩子的命運產生不利影響,換 句話說,人們認為“壞能量”可以通過訪客進入。而這條金繩在一定時間 後被解除,這也被解釋為允許其他人訪問。金繩不僅在孩子出生時繫上, 在舉行城隍堂(성황당)或山神祭(산신제),也會繫上。金繩有圓形金 繩和一串形金繩。墨西哥也有類似的習俗。

墨西哥土著看孩子出生時的四柱,就可以知道其命運。墨西哥土著民使用

兩種日曆:Hiuhpohualli 和 Tonalpohualli。這是一個韓語單詞,分別表示 “看到太陽”(해를 보아서

292
굿” , 請參閱先前文章"薩滿驅魔儀式(굿)的分類(上)、(中)、(下)" 。
)(haeleul boaseo)和“看到神聖的日子”

(nal)。

當地人將嬰兒背在背上,用襁褓包裹起來,兩端系在乳房上,嬰兒背在背 上,頭已經到了母親的脖子。仰臥哺乳時,就把嬰兒的頭轉在母親的腋下,

那時候,嬰兒經常說'tzitzi',”並添加了一個解釋,這似乎意味著"給奶" ,

剛好韓語"젖주다"(jeoj-juda)就是給奶,"젖"(jeoj)就是奶。

喪葬習俗,類似於高句麗和扶餘,據《三國志 - 魏誌東夷傳》記載,東夷

民族的喪葬習俗與其他民族大不相同。在扶餘,當父母去世時,他們會舉

行很長很隆重的葬禮,有時葬禮會持續五個多月,以至於客人們都勸他們 停止。另外,高句麗的葬禮也很奇特,據說哀悼者哭泣,周圍的人歌唱。

對於美洲原住民來說,這些恍如上述葬禮的獨特風俗廣為流傳,根據地區 的不同,其中一些一直保留到 19 世紀中葉。

孫教授說:「語言、歷史、習俗與阿茲特克人相吻合,這清楚地表明我們 的民族直接越過美洲大陸。這也表明我們的祖先越過白令海峽到達墨西 哥。」

至於遷徙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其實本文列出的只是證據的一小部分,因為證據太多,無法盡錄,若想查 閱的,就唯有閱讀孫教授的著作。書名是《우리민족의 대이동

網址:https://product.kyobobook.co.kr/detail/S000001960027

293
(신성한 날을 보아서)(sinseonghan nal-eul boaseo)。日曆名稱中使用的 “hi”和“nal”是今天韓語中的“年”(해)(hae)和“日”(날)
》(我們民 人族的大遷徙)。

http://monthly.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tcd=F&nNewsNumb= 201211100049

http://monthly.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tcd=F&nNewsNumb= 201212100054

https://m.blog.naver.com/beobun1/63152849

https://cusk.tistory.com/800

https://www.yna.co.kr/view/AKR20080609067600063

http://www.siddham.kr/index.php?mid=story1&document_srl=1096&ck attempt=1

https://www.dtnews24.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70551

http://www.ggilbo.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02081

https://www.ajunews.com/view/20141108083439124

https://m.blog.naver.com/kimchitalk/220615572731

294
參考自:

54- 檀君時代已有文字

韓語和日語都屬於阿爾泰語系,文法相近,因此日韓兩國都比較容易學習 對方語言。但一說到書寫和閱讀時,韓文便比日文困難得多,所以,若非 文盲,則必定會是韓國人學日文容易,日本人學韓文難。

最大的問題是,韓語文字是用諺文(언문

),是表音文字,當遇上同音字

時,根本無法分辨。比如,長、葬、場都讀一個音,所以會長、會葬、會 場都是同音詞,從文脈來判斷很難。此外,神社與紳士也是同音。《桓檀

古記》的"古記"二字又與"肉"同音,聽起來好像一種烤肉。《史記》又變了 "詐欺" 。 "廈門"又變成"薩滿"。因此日文一直都沒有放棄使用漢字。如果我

們普通人都這樣容易發現這個問題,當初制定諺文的人何以會發現不到?

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1397 年-1450 年)與其子第五代國王文宗大王李 珦主導創制的韓語文字,由於古代使用漢字表記,文言分離。只有士大夫 學習漢文,因此平民大多是文盲。諺文出現後的數世紀間未能成為主流文 字,只起輔助作用(就如漢語拼音體系對於漢字起輔助作用)。所以,原 本是與漢字混合使用。這些文字當時被稱作「訓民正音」,意為「教老百 姓以正確的字音」。

雖然本身的目的是作為漢字的輔助,但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併後,民 族主義的興起讓朝鮮人開始排斥在朝鮮半島流行了許久的漢字,諺文也成 為主要書寫文字之一,但仍然不能放棄漢字。到了 1968 年,朴正熙為弘

揚民族主義,下令從 1970 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 中使用的漢字。

295
事實上,諺文的原意並非設計來這樣用的。
諺文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訓民正音》(훈민정음),它是朝鮮王朝第四

此人其實是一名獨裁者,在執政年間,韓國教育事實上已經成了灌輸單一 的國家支配意識形態的工具。1978年6月27日,延世大學的12名教授共同 發表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的宣言,倡導“真正的民主教育、真正的人性 教育”,對其政策進行批判。朴正熙政府把這些教授全部開除,並將他們 關進了監獄。

這個獨裁者的文字政策是出於政治考慮,帶來很多後遺症,即是上面所提 及的同音問題,最後還得撥亂反正。2016年底,韓國教育部稱,從2019年

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

在我國新文化運動的一些知識分子,比如錢玄同及魯迅等,均曾主張廢除

漢字,都是出於意識形態而已。想法也不設實際。

說回諺文,世宗大王是一位開創太平盛世的聖君,在當時就被譽為“海東

堯舜”,其中一項重要功積就是遣人完成《訓民正音》,於 1443 年正式

創建,1446 年頒佈使用諺文。所以,普遍人都認為,在此之前韓國是沒有 自己的文字的。

倍達國第一代國君倍達桓雄(배달환웅)(公元前 3898 - 3804 年)命令

神誌(신지)赫德(혁덕)創造鹿圖文字(녹도문자),據說是他下令編 撰《天符經》(천부경)的。

這種鹿圖文字是在倍達國第一代國君倍達桓雄時期創造的埃及象形文字 (約公元前 3,000 年),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文字,比蘇美爾楔形文字(大 約公元前 3,000 年)早幾個世紀。據記載,韓民族最早國家倍達國的神誌 赫德在寫字時,根據鹿的腳印寫下了這些字,並稱其為“鹿圖文字”。漢

字起源於甲骨文,在學術界已成定論,中國的史書稱,漢字的起源是在被 尊為開國元勳的軒轅黃帝時,倉頡首先模仿飛禽走獸的足跡創造了文字。

296

與鹿圖文字的情況頗類似。

倍達國的鹿圖文字在古朝鮮被繼承並發展為加臨土(가림토)文字。

鹿圖文字主要在韓民族之間使用,但在倍達國皇帝蚩尤天皇(치우천황)

14 年(公元前 2707 年即位),倉頡從倍達國的紫府先生那裡學到了鹿圖

文字,他繼承並發展了鹿圖文字,創造了倉頡文字。

倉頡在中國廣泛傳播了倉頡文字。中國最早的漢字就是這樣出現的。倉頡 文字流傳至商代便發展成甲骨文。並且,甲骨文再次發展為漢字。韓文和 漢字發展歷程就是這樣地展開。時至今日,在倉頡的故鄉山東半島,仍有 許多倉頡文字被發現。

俗還是不一樣。文字因地域省而異,即使有以形式傳達意義的鹿圖文字, 就算是十戶人家的村子,文字不通行的情況也很多,相隔百里之遙,也很 難理解對方的文字。於是, 嘉勒檀君命令他的僕人三郎(

삼랑)(官職名) 乙普勒(

을보륵)創造了 38 個正音字,這些字被稱為加臨土文字。即是由 象形文字的鹿圖文字轉變成拼音文字加臨土文字。由於拼音文字字數有限, 故此很容易傳播。

今天,我們知道 24 個韓文輔音(한글)是在世宗大王統治時期創造的,嚴

格來說,從訓民正音的“正音”可以看出,訓民正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與其說是頒布文字,不如說是修正語音。

《桓檀古記》(환단고기)或《大朝鮮帝國史》(대쥬신제국사)中記載,

297
以下是《桓檀古記》(환단고기)和《檀君世記》(단군세기)的記載。
在古朝鮮第三代檀君嘉勒(가륵)檀君 2 年(公元前 2181 年),各地風

作為韓文起源的加臨土(가림토)文字最早出現於檀君三世時期,一直沿 用至今。事實上,世宗大王讓集賢殿(집현전)學士7次出入滿洲的史實在

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點。當時,似乎可以合理地認為韓文的創造不是集 賢殿的一個房間角落裡的學者創造的文字,而是對現有文字的複原工程。

事實上,人們所熟知的蠻族女真人和契丹蒙古族,正是使用加臨土文字的 民族。當中國這個國家被這些東夷人統治的時候,維持着強大的帝國,否 則,它像以前一樣被劃分為許多國家。

在江都/江草(강도)海雲堂(해운당),或者在宣川(선천)妙香山的檀 窟庵(단굴암),據說是桂延秀所著的《桓檀古記:蘇塗輕典本訓》

(소도경전본훈)中出現了加臨土的 38 字正音代碼。根據李太白全書的記 錄,曾經有一段時間,大震國:渤海使用加臨土正音標記向唐朝發送了一封 信,還包括李太白破譯了它,因為朝廷中沒有人能破譯它。

李太白破譯了大震國發給唐的文字,與《日本書記》中的故事相似,高句 麗在敏達王(민달왕)元年(公元 572 年)向日本發出政府書信,當地朝

廷大臣和官員無法破譯,被百濟的王眞(왕진)破譯了。

《桓檀古記》中也有渤海國將禹送來的刻上加臨土文字的吳越玄琴,但越 國人不能破譯的記載。

加臨土的音碼與訓民正音的音碼幾乎相同,據說是在 15 世紀現代朝鮮世宗

統治時期制定的。唯一不同的是,加臨土正音的基本代碼是 38 個字符,在

世宗時代減少為 28 個字符。因此,毫無疑問,在訓民正音的 28 個新字之 前使用了加臨土正音字。在奈良縣畿內的神宮里,有一塊圓形銅板,上面 刻有加臨土文字和訓民正音字符。

298

加臨土的加臨是加州(

가주

)和臨州(임주)的組合,土是合拼地域名稱,

它像徵著五個方向的中心。它也是高句麗的臨川城(임천성)遺址。

在日本皇室中,有供奉先人靈位的神社,只有天皇才能進入。在那裡,以 日本的國祖“天照大神”為首,不僅供奉著歷代天皇,還供奉著義慈王

(의자왕) (599 年-660 年,641 年-660 年在位)等百濟國王。但真

正令人震驚的是,供奉的是桓因天帝(환인천제)、桓雄天皇

(환웅천황)、檀君聖祖(단군성조)等首長的神位。此外,在神社內的 秘密保險箱中,還有大量更為驚人的史料被嚴密保管。

原來,這些是日本帝國從朝鮮沒收的材料。他們焚燒了價值較低的材料。

加臨土文字傳到檀君朝鮮的領土日本,變成了神代文字之一的阿比留文字。

日本的神代文字是一個類似於韓文(한글)的古文字。因是對馬島的阿比

留家傳下來的,所以被稱為阿比留文字,又因為在諸神時代被諸神使用, 所以被稱為神代文字。

此外,加臨土文字越過檀君朝鮮的一個分支蒙古,成為了古代文字“八思

巴字”,倍達國(배달국)有一個分支機構,它伸展到其後裔居住的印度, 成為梵文字母和古吉拉特文(Gujarati script)字母的原型。印度南部古加

拉特邦(Gujarat)使用的古吉拉特文字與韓文相似,輔音很多,元音 10 個完全相同。(ㄴㄷㅌㅇㅁㅈㅂ 그리고 ㅏㅑㅓㅕㅗㅛㅡㅣ등)該地區是倍

達國時代朝民族移居印度而建立的印度河文明的主要人物 達羅毗荼人 的後裔居住的地區。

有一本名為《符都誌》(부도지)的史書,據說是新羅朴堤上(박제상)

(363 至 419 年)所著,據《符都誌》第十七、十八回記載,大禹時期, 有記載說,古朝鮮的諸侯舜帝的父親有戶(有戶、古須)進入月食生成

299

(印度)的土地,啟蒙了當地的百姓。這記錄可能與引入加臨土文字有關。

諸侯國的國王或某個地區的統治者,表現為首腦的"汗"字﹐這個詞的意思

是天空。名字來源於桓國的“桓”(한)字。也就是說,在"桓"中産生出"

韓" 、 "漢" 、 "汗"出來(在韓文中是同音)。另外,"汗"越境到蒙古成為可

汗(KAN:Genghis Khan),並在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期間西遷稱王

(KING),繼而傳遍世界。(King 來自 Khan)這個過程也作為研究成果 在哈佛大學發表。

加臨土文字出現距今已有 4000 多年,令人驚奇的是,在過去作為東夷人

或韓民族活動舞台的滿洲里,一座刻有加臨土文字的墓碑還屹立不倒。

倍達國的鹿圖文字在第三代檀君嘉勒檀君 2 年左右(公元前

2181 年)的

古朝鮮時代被繼承,並發展為加臨土文字,古朝鮮的加臨土文字被李氏朝 鮮世宗大王繼承並發展為訓民正音(한글)。

這才時真實的韓國文字發展歷程。(據說)

參考自:

http://www.ikoreanspiri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9104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hn?blogId=medullakys&logNo=1000 4014816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medullakys&logNo=10

004014931&parentCategoryNo&categoryNo&viewDate&isShowPopul arPosts=false&from=postView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medullakys&logNo=10

004014893&parentCategoryNo&categoryNo&viewDate&isShowPopul arPosts=false&from=postView

300

https://blog.naver.com/PostView.naver?blogId=medullakys&logNo=10

004014628&parentCategoryNo&categoryNo&viewDate&isShowPopul

arPosts=false&from=postView

https://chambit.tistory.com/55

https://chambit.tistory.com/38

https://gdlsg.tistory.com/3268

https://gaundekr.tistory.com/15793231

https://gaundekr.tistory.com/15793233?category=1131015

https://gaundekr.tistory.com/15793234?category=1131015

301

檀君仙道是一種由檀君流傳下來的修煉方法,在韓國一直都流傳着,由金 庾信(김유신)創立花郎組織,成為了花郎道,後期又由鄭北窓(정북창)

撰寫《龍虎秘訣》(용호비결),將修煉的具體過程系統化地記錄下來, 這個傳承一直延續到近代,由羽學道人奉宇 權泰勳(봉우 권태훈)整理,

出版《民族秘傳 - 精神修煉法》(민족비전 정신수련법),到了這個階段,

修煉仙道便由秘密的活動發展成為一項普及化的教育。並且,已經開始走 向國際化。

對於一般人,當聽到仙道這個名詞的時候,不期然便會聯想到宗教。事實

上,它不單止有別於宗教,甚至還可以說,是與宗教剛剛相反的。

說到宗教與修道最大的分別,首先就是兩者的功能。

宗教是人類文明中最早出現的活動,在未曾有國家存在時,宗教已經成為

人類生活一部分。人類本來是群體動物,一開始便形成部落,部落需要圖 騰,這是將某種特定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所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的崇拜行 為,之所以建立圖騰,就是凝聚部落的成員,以便分工合作和共同對抗外 敵。不用說各位也很明白,這就是宗教的雛形。

到了早期國家出現,祭司的地位好比統治者,為甚麼?當初之所以能夠成 功建立國家,就是因為可以通過武力吞拼其他部落。但是,剃人頭者,人

亦剃其頭,今天我征服人,明天有人來挑戰我,我可招架得了?武力統治

不足以為持政權穏定,就得加上精神統治,如果被統治者相信其領導者是 真命天子,即是君權神授,政權就會穏固。因此,就必須借助宗教來為人

民洗腦,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得控制思想,宗教上一定要單一化,不能容 許有不同聲音,所以祭司自然是只有一位,信仰自然只有一套,這樣,人

302 結語

民的信心才會堅定。

你想要求宗教不要排他?別開玩笑了。

宗教由最原始的薩滿進化成複雜的,有具系統教義的宗教,祭司的角色便 轉換成東方的國師或西方的大主教。雖然東西方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 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他們的宗教得以日益壯大,是因為有國家在背後支 持。國家不會養閒人,支持他們是因為可以為己所用。理由就是先前提過 的精神統治。宗教的功能是聚眾,以建立政權為最終目的,看看太平天國

如果有人想挑戰這個說法,那就請看看明教,我國近代歷史學家吳晗認為 明朝國號來源是承自明教。明教就是來自波斯的摩尼教,明太祖朱元璋當 初之所以能夠起義成功,就是因為投靠了明教,在大權在握以後,深知民

間異端的影響。洪武元年,他接受李善長的建議,下詔禁絕民間宗教異端, 明教也在禁絕之列。由此可見,當初入教,就是因為對政權有利,後來滅

教,就是因為對政權有害。任何不是對統治者有利的宗教都得不到生存空 間。

一直以來,宗教都發揮着聚眾的功能,宗教組織就是要統一思想。仙道修 煉所走的路正正就是反其道而行。

仙者,僊也,單憑字形已經知道,學習神仙之術是要上山的。仙所追求的 境界就是逍遙,要達到逍遙,不單要擺脫世俗名利,更加要擺脫宗教。逍 遙要通過覺醒,覺醒便不受任何控制,宗教則反過來,不斷想控制更多更 多的人。

另一個宗教與修道南轅北轍的地方就是兩者的規模。

303
便明白。

一般來說,宗教最關心的事,就是傳教。當教派規模日漸擴大,便會産生

一定問題。規模不同,性質便不同,這是不辯自明之理,有一個科學定律 叫做由量變到質變。日常生活中,這個定律無處不在。

反映量變到質變的自然現象就是宏觀與微觀。最微觀的世界是基本粒子, 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20世紀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質

子、中子、電子、光子和各種介子,這是當時人類所能探測的最小粒子。

隨著實驗和量子場論的進展,發現質子、中子、介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和 膠子所組成。同時人類也陸續發現性質和電子類似的一系列輕子,還有性

質和光子、膠子類似的一系列規範玻色子。這些是現代的物理學所理解的 基本粒子。即是說,不同規模的空間呈現出不同形態的世界。

空間不斷拉闊,就呈現不同世界,由粒子、細胞、微生物、幼蟲、昆蟲、 動植物及礦物、行星、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現時更有學者認為這個宇 宙之外尚有無限個宇宙。宏觀的程度不同,呈現的境況各異。單是以動物 界為例、昆蟲的結構已經和動物不同,昆蟲從高處掉下來不會跌死,昆蟲

與動物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昆蟲沒有骨骼,沒有手指和脚趾,可見微觀的 生物與宏觀的生物已經不同。在人類而言,個人、家庭、族群、國家、世 界,不同規模便有不同面貌。

兩個人打架,要靠技擊能力,兩千人以上打架,要靠兵法,兩個國家要打 架,就要先發展經濟,因為打仗就是靠錢多,若要將戰況拉長,就要靠教 育,因為發展經濟靠人材。宏觀再宏觀,形態就不斷地變化。宏觀經濟學 與微觀經濟學的分別更加不在話下。

修道永遠是微觀的,因為所關心的,就是一個人的悟道過程,絶不擴大規 模。開悟了,也不妨布施別人,自利利他。但是如果建立一個宗教,並要 吸納大量信眾,成為一個大規模的組織,情況就不能同日而語。好比某君

304

單人匹馬時,可以懸壼濟世,偶爾遇到窮苦人家,大可贈醫族藥,積多少

功德。可是,如果是打算開一間大藥廠,所關心的,首先是擁有多項專利, 以便壟斷市場,針對營利而開發。好一點的,是不要太快醫好患者,讓他

們長期倚賴藥物。差一點的,索性製造疾病,可以進軍食品工業,生産對

健康有害之食物,以擴大社會上對藥品的需求。規模不同,用心亦會有別。

建立一個宗教王國,就如大藥廠的情況一樣。為了競爭,首先要變得越來 越庸俗,務求投其所好,迎合市場,其次,就是打擊對手,乃至抹黑對手, 宣稱異教都是魔鬼,最好將之消滅,還有,除了進攻,還需要防守,為了

被免信眾流失,便要極力游說他們不可接觸其他宗教,更不能涉獵與本教 教義有抵觸的一切思想,令信眾固步自封,思想變得極其狹隘。

修道的人,不是不能傳道授業,有誠意的,歡迎,要走的,所謂人各有志, 悉隨尊便。一切隨縁。打開門做生意的,尚且知道商業道德,不會强買强 賣,以宣教為名者,却要强加於人,實在連盜賊也不如。

最後,宗教與修道另一項分別就是他們所吸引到的對象。

如果一個人想追求真理,想了解自己是誰、人生的意義是甚麼、世界從何 而來、有沒有神、我們所經歷的究竟是現實還是幻象等等,圖書館有看不 完的資料,再不然,上網便是,如果生活在城市,分分鐘到處都有很多免 費公開講座,實在無必要加入任何團體。但是,如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話,那就作別論。

需要找客戶的經紀;想找對象的宅男(或宅女);需要湊夠人數打麻將、

甚至搞政治的,最方便的地方就非宗教團體莫屬。當中固然是有例外的, 必然有部分人是慕道者,然而,近朱者亦,近墨者黑,當前後左右都是帶

305
唱K、擘酒的;又或者本身缺乏社交能力,生活圈子太小,想結識朋友的;

着其他動機而來的人,很難會不被干擾。孟母三遷的故事也不是未聽過吧? 況且,在團體中,很自然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因此,經常舉辦的活動都會 是大魚大肉的大食會或燒烤,不然,就是熱舞狂歡的大型派對。此無他, 不搞最多人有興趣的活動,又如何吸納最多的成員?不大量吸納成員,宗 教組織又如何能夠茁壯成長?

此外,當你在一個團體時間久了,很可能變作元老,換句話說,就是作為 領導階層,如果你帶領的小組人數不及別人多,籌得的捐獻不及別組豐厚, 你便會感到沒有面子,為了捍衛你的自尊,你便得更落力去宣教。這時候, 你的動機已經被汚染了,動機被汚染,人性的陰暗面便會逐步浮現。在量

方面,你會設法迎合最大多數的人,於是越來越跟紅頂白,隨波逐流。在 質方面,你會更着眼於接近比較有錢和有權力的人,尤其是出手闊綽的, 有能力帶給你種種方便的,於是,遇到權貴時,便會變得格外熱誠。

對求道的人而言,最重要是清心寡慾,淡薄名利,因此,宗教團體還是敬

而遠之為妙。

綜合來說修道與宗教的分別是在功能、規模、吸引對象三個重要部分。

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所以,做人最 重要的還是修道,不是信教。

306
307
308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