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內有
2021年7月
005
黃大仙 社區報
第五期 @wongtaisinnews
編輯:Cola
美術:PO、Billy、KK、Rachel、米、雪
優惠券 P.7
居民衝突變「玩屎」 揭新興運動悲哀
P.4
黃大仙小店介紹 文房。PEN HOUSE
P.8
感區會作用有限且風險增 黃大仙兩議員拒宣誓離任
鄭梓健:「敵不過恐懼」 立法會通過《2021年公
員在外舉行記者會,抗議民政處的決定。
形容平台是「非法」,但報導則未有提及實質理據。
職(參選及任職)(雜項 修訂)條例》,政府於五 月廿一日刊憲生效。政府 稱這是為了落實「愛國者 治港」原則,而區議員也
▴ 鄭梓健
在公職人員的定義內。除 了效忠特區外,條例更列
明違反誓言,須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有輿論認為,效忠 特區的定義並不清晰明確,宣誓的議員容易誤墮法網。 至五月中,已有近40名議員會因為各種理由離任。黃大 仙區方面,橫頭磡區的劉珈汶和竹園北區的鄭梓健已宣 佈請辭。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曾在電台節目指出,今屆
鄭梓健未有透露辭任區議員後的計劃。劉珈汶雖
區議會在處理撥款效率慢,影響市民對議會信心。徐指
然暫不打算從政,但她打算和朋友組織一個社區教育平台,
大部分區議員無心與政府溝通,更呼籲無謂「太政治化」
讓大眾更明白何謂公義、自由和民主等的價值。她寄語:
相關議題。不過,由一眾本區區議員成立的黃大仙聯合
「或許前路只會愈來愈難行,但我相信只要香港人繼續以
議政於其Facebook專頁曾反駁,去年底民政處曾拖延近
公義、良知為信念,香港一定會迎來真正的自由。」
200萬的防疫撥款,減少區議員協助居民採購防疫物資和 清潔大廈的資源。到十二月初,第四波疫情爆發,仍以 「審批」為由未予批出。其他類似的情況還包括40多萬 龍翔道改善躁音撥款,以及17萬研究增設電單車位撥款。 二〇一九年社會運動,令部份人希望通過選舉進 入制度內,進行改革。鄭梓健在個人Facebook專頁表示,
本報曾於五月中訪問本區首個表態請辭的區議員
最初參選是因為希望「利用民選議員嘅身份,協助立法
劉珈汶。她表示,區議員在現行政治環境下,難以發揮
會選舉,爭取選委票,從而影響特首選舉」。但由於立
作用。劉指出,政府部門往往因為某些議題屬「全港性」
法會選舉制度及選委會組成被更改,當初想做的全部落
為由,而作留難。例如本年的農曆新年間,有市民在摩
空。今年一月,警方國安處拘捕組織及參與立法會「民
士公園非法放煙花,滋擾居民。她透過區議會向海關查
主派初選」的人士,當中包括不少現任區議員。鄭梓健
詢有關非法煙花的資料時,也要幾經轉折才能做到。鄭
曾於國安法通過後把Facebook專頁的橫額換成「我們唯一
梓健在五月底於Facebook專頁宣佈請辭的帖文中亦提到,
需要恐懼是恐懼本身」,但眼見不少政治人物,甚至一
「議會運作被政府以各種行政手段阻撓」。
般市民身陷囹圄,因此感到「宣誓更尤如一把利劍掛係
▴ 劉珈汶派發防疫物資予街坊
頭上」,最終敵不過恐懼辭職。 翻查資料,負責提供區議會支援的民政事務署, 劉珈汶亦在訪問中表示,其辦事處因為在去年七
的報導,去年四月,新一屆區議會擬成立「關注公民與
月用作民主派初選票站,和被《文匯報》指在十二月舉
政治權利專責小組」,職權範圍包括「關注、捍衛及推
辦「香港公民議政平台」會議,而遭民政事務處扣起該
廣黃大仙相關人士的公民政治權利,以及分析、了解、
兩月的薪津。但她補充:「《文匯報》那篇報導完全是
研究執法人員的執法情況等。」而民政處認為小組職權
『生安白造』的!」去年中,一眾區議員動議成立「香
範圍違反《區議會條例》,因此拒絕提供任何秘書服務
港公民議政平台」,當時籌備會議同意平台所處理的議
或場地,亦不會安排任何政府人員出席。該小組於同年
題範圍包括全港民生議題。後來,徐英偉接受《大公報》
六月打算開第一次會議時,發現會議室被鎖,故一眾議
訪問時批評,該平台「公然挑戰中央政府的底線」,又
劉珈汶
▴
早於去年中和新一屆區議會產生嫌隙。據《獨立媒體》
街坊有責任對區內的問題上心 42歲的大表姐,是橫頭磡多年的街坊,她自
於劉珈汶請辭,她用了八隻字來形容 ——「兄弟爬山,
16歲就搬到樂富生活,見證著多屆區議員的變遷,她
各自努力」。她相信即使她不再是區議員的身分,她
認為劉珈汶給她的印象很深刻,自她上任後令到社區
仍然可以用另一個身分去幫助社區,為香港付出。她
變得更好,很快便解決區內多年積聚的鼠患問題。她
還說:「很多人未成為區議員之前,都是用普通人的
認為前一任的區議會上任多年,從來沒有積極改善區
身分去幫助街坊,相信她都可以。」
板,定期巡查邨內衛生情況等等。
另一名年輕的街坊茉莉,自一出生就住在樂富,
對於劉議員請辭一事,她同樣表示了解和專重。 她認為香港人好多事都習慣了依賴別人,依賴區議員 去解決問題。「其實作為街坊都有責任自己對區內的 問題上心,為社區出一分力,不單依靠區議員去解決 區內的問題。」
一住便住了二十二年,與1995年出生的劉珈汶年紀相
大表姐憶述疫情初期,人心惶惶,很多市民一
差四年左右,所以茉莉對於劉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輕,
看到救護車就會十分敏感,有一次她家樓下有一輛救
甚至乎因為她的年輕,初初對她的處事能力會有所質
護車,她看到救護員穿上保護衣,因此感到十分擔心,
疑,想不到上任不久後便認為她的辦事能力「超出了
便立即通知劉珈汶議員查證,她想不到議員很快就回
預期」。除了常常在社交媒體看到劉議員更新外,還
覆了她,解釋事件只屬誤會,還安撫她不要擔心。她
常常看到她在辦街站,與街坊接觸。在疫情初期都看
還笑說:「如果是上一任的,他早就不見人了。」對
得出她的盡心和稱職,例如不定期會派口罩,更新疫
劉珈汶 派發口罩
▴
內衛生問題,但劉珈汶上任後就立即叫房署安裝擋鼠
情資訊等等。
文:DC、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