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紙 HKI POST - 第162期

Page 1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下稱「港島聯」)舉辦「港島關愛社區大行動2025」, 於回歸節慶前後,通過廣大地區義工向港島基層送出逾萬愛心福袋。六月卅日,港島聯在會所舉行「慶祝香港回 歸祖國28周年暨『港島關愛社區大行動2025』啟動儀式」,象徵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中聯辦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副部長尤斌,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鄭建瑩、灣仔民政事務專員張雁伶、東區 民政事務專員黎旨軒、南區民政事務專員張佩珊、社會福利署中西南及離島區助理福利專員周小鳳、東區及灣仔 區福利專員蕭建香等出席主禮。

啟動儀式揭開關愛行動序幕

港島聯理事長蘇長 荣 致辭時表示,港島聯組織是次活動,冀為港島居民送上節日祝福 與溫暖的同時,更希望能引起帶頭作用,推動更多地區團體一同開展社區服 務。他表示,在今後繼續團結地區義工及團體,一同做好地區服務,真正做到 「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解市民所困」,協助特區政府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並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好發展。

儀式上,各主禮嘉賓聯同港島聯理事長蘇長 荣,會長蔡毅、薛博然、周厚立,分批將 愛心福袋頒授予港島各地區及團體義工代表,代表將這份溫暖及心意,經由廣大義工,一 傳十,十傳百發放開去,令全港島區市民,尤其基層社群,都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 支持。

受惠居民感激社會關懷

儀式結束後,港島聯首長與義工團隊隨即分組走訪港島各區,上門探訪基層住戶,親手 將愛心福袋送至有需要人士手中。福袋內含日常生活必需品,旨在傳遞社會溫暖。

多位接受福袋的基層市民對活動表示感謝。其中,住在百德大廈的潘女士表示,福袋 中的物資非常實用,能夠減輕日常開支壓力,更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家在華登大廈的黎女士 亦稱,義工們的探訪讓她倍感溫暖,感謝港島聯在回歸慶典期間不忘照顧基層需求。南區的 吳先生和陳女士則表示,這類活動體現了社會互助精神,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舉措惠及社 區。

「港島關愛社區大行動2025」是港島聯年度重點活動之一,旨在凝聚社會力量,關懷 弱勢群體。未來,港島聯將繼續聯同各界義工,開展更多元化的社區服務,促進社會和諧共 融,共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喜悅。

蘇長荣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同時表彰校長、 教師、家長及學生等義工對教育界的無私奉獻,香港弘德 基金會與香港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於七月一日假座漢華中學 舉行「香港傑出家校義工頒獎典禮2025暨香港區教育界義 工團啟動禮」活動。是次活動獲港島區逾150間中學、小 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參與,共嘉許1000名傑出義工,並 邀得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香港教育工作者聯 會主席黃錦良、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 荣、香港童 軍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葉永成、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 席周文港、教育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 等擔任主禮嘉賓。

六年累計嘉許5000人 義工服務惠及多元社群 自2019年首屆「香港傑出家校義工選舉」舉辦以來, 活動已邁向第六年,累計嘉許義工人數達5,000人。今年 獎項涵蓋「香港教育界傑出義工領袖」「香港傑出家校義 工領袖」「香港傑出青年義工領袖」等七個類別,表揚不 同群體在教育、社區服務中的貢獻。

香港教育界傑出義工成就獎 香港傑出家校義工

關愛、共融、和諧,充份展現「凝聚家校、惠澤社群」的 精神。

為延續使命,大會宣布正式成立「香港區教育界義工 團」,正式啟動標誌着香港教育界在義工服務領域邁出了 全新且重要的一步,期望通過大家努力,進一步營造積極 向上、充滿愛心的教育環境。

家校合作

義務工作強化國民認同

教育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致辭時 指出,家長是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持份者, 透過義工服務能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榜樣。

他分享自身20年義工經驗,強調義務工作不 僅改變個人生命,更能提升對社會的投入感。

方奕展

方奕展特別提及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義務工 作可增強學生對國家及社區的歸屬感。他引述一些國外經 驗,若果家長能以身作則、引領子女一起參與義務工作,

更能加強學生對國家情感和歸屬感。

從校園到社區 以行動傳遞關愛 獲獎義工、聖文嘉幼兒園家長教師會主席翁美英表示, 除參與學校事務外,她也長期協助基層家庭 及獨居長者,未來將擴大服務範圍,更深入 了解長者需求。另一名從事義工十餘年、獲 獎義工彭慧茵則坦言:「幫助他人不求回報, 看到別人開心,自己更開心。」她承諾繼續 支援家校合作項目。

主辦方期望透過活動提升公眾對義務工作的認識,宣 揚「熱心助人」精神,促進義工服務的持續和發展,讓無 私奉獻的精神傳播校園,共建和諧、共融、團結的社區關 係,為香港帶來更多的關愛和正能量。

香港弘德基金會主席、香港區家長教師 會聯會主席丁柏希感謝各學校多年來全力支 持傑出家校義工選舉,及教師、家長和學生 義工無私的付出。教師和家長默默獻上自己寶貴的時間, 以身教作為子女榜樣,積極參與義工服務,以感恩之心回 饋學校,凝聚家庭、學校與社區的協作成效,讓校園充滿

共繪海濱發展藍圖 探訪長者中心聽民意

為更好地宣傳及匯報區議會地區工作, 收集有關海濱長廊發展及地區建設相關意 見,並介紹關愛隊服務,中西區區議員及 關愛隊聯合舉辦巡迴探訪區內長者中心。

探訪超過1,200名長者

發起是次活動的中西區區議員楊開永 接受《港紙》採訪時表示,是次巡迴探訪 自今年4月起至今,已探訪了超過6間長 者中心,並超過1,200名長者參與。

他表示,是次探訪活動能夠親身面對 一眾「老街坊」,並和他們仔細詳述現時 的議會、關愛隊工作,長者們亦就海濱發 展及地區問題反饋意見。「不少長者表示 好開心見到我哋,希望我哋可以多啲上去 探佢哋。」楊開永說。

諮詢長者居民獲支持 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則向記者補充 道﹕「因為我們看到假日時候,不少遊客 聚集在泓都對出馬路『打卡』,造成交通 隱患。所以我們希望在泓都對出海旁興建 一個板道,貫通加多近街海濱長廊和卑路 乍灣海濱長廊。我們在眾多長者中心及街 站收集市民意見,初步反響正面。」

劉天正續指,適逢立法會通過《保護 海港條例》的修訂,現可在海面建一些簡 單的板道,將能讓整個港島的海濱長廊更 貫通。將在收集意見後向政府反映,新建 板道以進一步連接未來環島海濱路線,打 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景觀。

「回歸盃」體育舞蹈錦標賽舉行

由香港中西區婦女會、中西區民政事 務處合辦的「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 周年及第十四屆中西區體育節活動系列. 中西區第十三屆『回歸盃』體育舞蹈錦標 賽2025暨繽紛同樂舞之夜」,於六月廿八 日在堅尼地城士美非路體育館圓滿舉行。

活動由香港國際標準舞者會專業指導, 第十四屆中西區體育節統籌委員會、中西 區各界慶典委員會、港島聯中西區地委會 全力支持。當日吸引近300名體育舞蹈愛 好者踴躍參與比賽,參加者年齡介乎4歲 至近80歲,從早上10時至晚上7時30分, 比賽以不同年齡、分同組別及不同項目有

序進行。他們皆以專業水準呈現了一場高 規格的藝術盛宴,吸引數百名觀眾到場觀 賽,場面熱鬧。

香港中西區婦女會主席趙華娟致辭時 表示,在全港市民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8周年,並迎來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 年的大日子裏,婦女會再次舉 辦「回歸盃」體育舞蹈錦標賽, 希望透過搭建平台,推動富有

中西文化藝術的盛會,促進舞 者之間的交流,提升參賽者舞藝和自信, 推廣體育舞蹈普及化,讓更多人參與這項 運動。

中西區各界聯合舉辦慶回歸嘉年華

由中西區各界慶典委員會、中西區民政事務處、中西 區區議會、港島聯中西區地委會、通善壇聯合舉辦的「中 西區各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暨《香港國安 法》公佈實施5周年.各界萬眾同心共慶回歸嘉年華」, 於六月廿八日在石塘咀體育館順利舉行。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 楊成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蘇 、葉永成,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鄭建瑩等政商界代表 擔任活動主禮嘉賓,與區內居民共慶盛事,共享香港回歸 祖國28周年的喜悅。

中西區各界慶典委員會執行主席夏中建致辭時提到, 為慶祝香港回歸28周年,委員會已在區內舉辦了一系列 慶祝活動,希望藉著這些宣傳活動與市民一 起分享節日的喜悅及資訊,並祝願大家團結 一致,攜手共同努力,讓香港明天更加美好。

葉劉淑儀致辭時表示,國安法施行後, 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金融產業亦有復甦,同 時七一有多項飲食優惠。她希望市民留港消 費,支持香港企業,並且享受一個愉快的假 期。

當日現場設有20多個遊戲攤位供街坊朋友參與,並 特設以《香港國安法》頒布5周年為主題的獨立攤位, 推動國民和國家安全教育,亦提供了精彩的醒獅和文藝表 演,廣受市民歡迎。

中資企業攜手慶回歸 全港市民3天免費搭電車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積極響應香港特 區政府「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目標,香港中 國企業協會攜手會員企業於七月一日開始一連3天(七 月一日至三日)邀請全港市民免費搭乘香港電車,並 於七月一日舉行電車免費搭乘活動啟動禮,與市民一 起感受共慶回歸的喜悅氣氛,搭載香港夢想駛向未來。

啟動禮當日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 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香港中國企業協 會會長王海民等擔任主禮嘉賓,共同為活動主持 啟動儀式。

麥美娟在致辭中對中企協會與中資企業舉辦 電車免費乘車日以及各類慶祝活動表達了感謝,她 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暨特區成立28周年,也是 《香港國安法》公佈實施5周年,意義非凡。此次電 車免費搭乘活動,展現了「政企同心、建社惠民」的 力量,希望廣大市民把握機會,多與親朋好友出行和 消費,一起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為香港締造更繁盛 的明天。

王海民致辭表示,協會未來將與各駐港中 資企業一道,秉持「貫徹一國兩制,維護香港 繁榮穩定」的初心,積極回應中央關切與市民 需求,將愛國愛港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堅定支 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推動香港邁步由治及 興,創享美好明天。

六月廿四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灣仔民政事務處及 灣仔關愛隊於摩頓台活動中心舉辦「關愛隊嘉許計劃」灣 仔區頒贈嘉許狀儀式,表彰多名默默耕耘的關愛隊義工, 弘揚無私奉獻的關愛隊義工精神。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副局長梁宏正、常任 秘書長林雪麗、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助理署長岑曉 彤及灣仔民政事務專員張雁伶亦齊齊到場支持,為關愛隊 打氣,並向獲嘉許義工嘉許狀,與二百餘名義工共同見證 這場溫馨盛會。活動現場同步播放關愛隊服務回顧短片, 展現了灣仔區關愛隊一直不遺餘力,提供符合區情的服務, 切實為市民排憂解難。今年四月,因應長者心理健康問題, 關愛隊到勵德邨進行探訪,為約一千戶長者戶送上關懷, 排解內心憂慮。去年中秋節前夕,區內有大廈因鹹水管破 裂導致全部電梯停運,關愛隊亦總動員提供全方位協助, 多名義工「行樓梯」到整棟大廈,為有需要住戶送上物資。

儀式上亦設有分享環節,多支關愛隊代表分享服務故 事,藉故事傳遞關愛隊精神,鼓勵更多市民加入服務行列, 包括維園關愛隊隊長周潔冰分享探訪區內兩位高齡長者故 事,講述關愛隊的陪伴對獨居長者的重要性;天后關愛隊 成員莊冰冰分享區內獨居婆婆屋內鹹水管爆裂,關愛隊的 幫助對婆婆本人而言很重要;大佛口關愛隊成員陸紀仁分 享有長者堆積過多雜物,影響到自己及鄰居的生活。關愛 隊得悉後到場將雜物清走,可見服務不但幫助一兩個人, 更是協助社區群體;軒尼詩關愛隊成員黃守東分享關愛隊 成員為長者安排陪診服務,令長者得以安心。

麥美娟致辭時,感謝灣仔區13隊關愛隊成員、義工以 及夥伴團體,為社區關愛付出的努力同奉獻,「關愛隊是 完善地區治理的『三駕馬車』之一,屬於社區建設中不可 或缺的一環。各位義工長期以來默默耕耘,不辭辛勞地投 身社區建設,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你們風雨無阻的身影, 為灣仔區的居民帶來無盡的溫暖。這份堅持,讓灣仔區成 為真正的『家』。」她寄語灣仔區關愛隊繼續關心市民需要, 與各界攜手合作,將服務市民的心意帶到社區每一個角落。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由香港聲之動力藝術協會、香港灣仔區各 界協會合辦的「第九屆聲之動力流行曲歌唱大賽決賽」,於六月廿一日晚舉行, 超過2,500名觀眾到場支持,一同參與在比賽之中。

第九屆聲之動力流行曲歌唱大賽早前已 進行初賽及複賽,400名參賽者經過激烈的 角逐,最終由25位選手躋身決賽舞台。決 賽精彩不絕,不但吸引了接近2,500觀眾入 場,大會一如既往提供管弦樂團伴奏,加上 參賽者超水準的表現,更令全晚掌聲不斷, 歡呼聲震遍整個伊館,紛紛表示很難選出 「心水冠軍」。經過一輪精湛的演出比拼, 最後選出學生組、懷舊組、合唱組及公開組 冠亞季軍等獎項,活動正式圓滿結束。

今年為回歸28周年,更是抗戰勝利80 周年,抗戰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 精神偉大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所以 今次特別在活動中邀請張皓壹先生與管弦樂

團合奏《黃河》鋼琴協奏曲第四樂章《保衛 黃河》。張皓壹指,《保衛黃河》表現了濃 厚的愛國情懷,「黃河象徵我們的國家,保 衛黃河就如保衛我們的國家,正是在這一樂 章中,歌頌我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戰鬥精神。」

大會主席、香港聲之動力藝術協會會長 陸紀仁致辭時表示,今次活動能夠讓對歌唱 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展所長,互相切磋歌唱技 巧,交換演唱心得。他希望透過歌唱比賽, 增強社會凝聚力,增加市民對社區的歸屬 感,增進人際間的溝通及聯繫,提供平台給 大家相互學習,從而發揮友誼第一,比賽第 二的精神。

陸紀仁

在灣仔駱克道與菲林明道交界的繁 忙路口,目前只有向駕駛者發出的交通燈號,卻 始終未見專屬的行人專用交通燈。缺少醒目、帶聲音信 號的行人交通燈,行人過路時只能憑藉車輛燈號推斷通行時 機,或趁車輛停下的短暫間隙衝過馬路。

駱克道與菲林明道交匯處,作為連接灣仔南北的樞紐, 行人路鄰近港鐵灣仔站及民居,人流密集;馬路則為過海 車輛進出灣仔或來往東區走廊的熱點之一,日均車流逾萬架 次。然而,過路設施僅有基礎的「行人輔助線」,並沒有行 人紅綠燈。市民通常根據車行紅綠燈或車流情況來決定何時 過馬路,惟車行紅綠燈並不方便行人觀察,加上該處車流十 分密集,亦經常有巴士、貨車等大型車輛快速駛過,如果判 斷錯誤貿然衝出,難免會造成事故。

灣仔區區議員李文龍接受訪問時指,相關問題已存在 多年:「雖說路口不算很闊,理論上市民可快速通過,但該 處交叉路口車多且快,交通情況複雜。不但不便當區年長者 或以輪椅出行的居民,行人到了路口時亦不一定懂得如何在 合適時間過馬路。特別是道路中間的安全島空間甚小,沒有 足夠闊度滿足過路需求。」他指,早前曾接到過市民反饋, 區議員亦就此與運輸署溝通。惟他引述運輸署回覆指,當局 未考慮設置交通燈。

據運輸署回覆,菲林明道是連接灣仔南北的主要通道,

現時上午及下午繁

忙時間,菲林明道與駱克

道路口的行車流量已達至飽和,若

在菲林明道加設行人紅綠燈,並採用直行 式交通燈號控制的過路處,分配給車輛的行車時間 將會減少,進一步加劇該處的交通擠塞,因此為避免交通 堵塞,署方目前無計劃在該處增設行人紅綠燈。署方同樣提 到,市民可選擇上述路口靠近軒尼詩道處過街,該處分段式交通 燈號控制的過路處可供行人橫過菲林明道。此外,為保障行人過 路安全,菲林明道南行線現已設有「慢駛」路面標記及「前面有 行人在道路上或正橫過道路」的交通標誌,提醒駕駛者小心駕 駛。

灣仔區區議員莫繡安則認為,目前措施未能應對今後的交 通情況,她指「行人輔助線」對本區居民已屬不便,對於遊客或 不熟悉該處的市民更是無所適從,「隨著駱克道及菲林明道交界 的東華三院地盤即將建成,可預期該處人流會增加,目前的做法 相信不能持久。」她指,目前設計先爭取增設聲音指示等設施。

李文龍(右)和莫繡安(左)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香港東區各界協會及十二

間協辦團體聯合基石科技控股 Cornerstone Technologies 、利加醫療中心,於七月一日分別 舉辦「護健康·理心管」及「綠動維港·社區COOL一點」活動。

關愛社會醫生聯會社區診所承辦的「護健康·理心管」,在七月一日上午於灣仔摩利臣山道 20-30號金利大厦地下(南洋酒店對面)的社區診所,為灣仔區內30至60歲人士免費檢查血脂, 血糖和尿酸。

關愛社會醫生聯會主席李罡毅醫生指,今次活動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亦慶祝關愛社 會醫生聯會第二家社區診所在灣仔落地。未來將致力提供恆常化地區基層醫療服務,包括只向居民收 取成本價的醫療服務,推動健康社區。

由基石科技控股 Cornerstone Technologies 承辦的「綠動維港·社區COOL一點」,於灣仔區及東 區提供全日免費充電服務。活動共提供12個充電熱點、超過370部中速及快速充電器,讓電動車主 們可以盡情享受免費充電的便利。

李罡毅

活動贊助人、亦辰慈善基金會主席李民強指,香港目前擁有超過 10萬輛電動車,佔全港所有車輛約 11.5 %。不過,電動車的普及仍帶來一些 挑戰,包括本港標準及中速充電器佔比較低,快速充電的需求迫切。他指, 活動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亦希望繼續推動香港未來使用電動車 及電動車所需配套,利用社區力量支持香港在 2050 年前達致「車輪零排放」。

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主席佘靜怡在致辭時表示,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一直致 力推動「健康灣仔」及「創科灣仔」願景,希望活動可提高市民對基層醫療的認識及為香港 未來的創科實力增添新動能。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希望透過與市民共慶回歸的同時,展現 地區社團以港為家,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形象和擔當,與市民共慶回歸喜悅。

香港東區各界同歡共慶

七 月 日,「香港東區各界慶 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升旗禮暨慶 回歸系列活動啟動禮」在東區文化廣 場盛大舉行。此次活動由香港東區各 界協會、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東區地委 會主辦,華潤金融、潤心融情合辦, 中國移動支持,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活動現場,超過300人有序排 列組成數字「28」造型,以別出心

裁的方式熱情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 周年。 升旗儀式準時於早上10時 30分舉行,全場齊聲高唱國歌,氣 勢恢宏,將慶祝氛圍推向高潮。

活動現場精心設置了趣味打卡 點及豐富多彩的攤位遊戲,東區居民 踴躍參與其中。大家共同祈願香港未 來更加美好,衷心祝福祖國繁榮富 強、國泰民安。

東區太北趣味運動會點燃東岸熱情

東區柴灣舉辦惠民系列活動啟動禮

暨「熊貓迎全運 關愛在柴灣」亮燈儀 式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由香港東區各界協會、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東區地委會、文康服務中心、香港柴灣社團聯會、 筲箕灣社團聯合會以及華潤五豐行共同主辦的東區柴灣惠民系列活動啟動禮暨「熊貓迎全運

關愛在柴灣」 亮燈儀式,於七月一 日在柴灣青年廣場平台展覽區舉行。

活動設有大型熊貓、運動場地擺設及燈飾,以及精彩舞蹈表演,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觀賞及拍照留念。同時,活動安排近300 份安心福袋送給柴灣區的有需要居民,獲得街坊們的熱烈迴響和支持。

「共建東區 同心同行」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表彰在社 區服務中表現優異、奉獻熱忱的義工,六月 廿八日下午,由香港東區各界協會和香港島各 界聯合會東區地委會共同主辦的「共建東區 同 心同行」——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暨東區 傑出義工嘉許禮在北角社區會堂隆重舉行。本次活動 旨在激勵義工朋友們繼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 進步」的精神,呼籲更多市民加入義工行列,共建 和諧東區。

出席現場的嘉賓包括政府官員、區議會代 表、社團領袖及義工代表等,共同見證這一意 義非凡的時刻。大會對在過去一年中表現突 出的義工進行隆重表揚,以表達對他們貢獻 的感激與敬意。

香港東區各界協會會長温俊文在致歡 迎辭時表示,過去一年,香港東區各界協 會與港島聯東區地委會在全體東區義工朋 友的鼎力相助下,舉辦多項充滿意義、 多元化的活動,同時幫扶有需要群體, 推動市民互愛互助,為社會各階層廣送 關愛共融的正能量,成績有目共睹。他 代表大會向全體義工送上祝賀,同時表 達感謝與致敬。未來,香港東區各界協會 與港島聯東區地委會將與所有義工朋友們繼 續攜手,向市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造福 社會、貢獻國家。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表示,很榮幸 出席香港東區各界協會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 28周年暨義工嘉許禮,她非常欣賞所有傑出 義工的無私奉獻,促進社會和諧。國家提出 「十四五」規劃,著重改善民生,特區政府 亦積極推動社區 建設。杜潔麗表示, 香港 東區各界協會一直秉持愛國愛港精神,支 持政府工作,成立「東區關愛及發展基 金」,推動關愛隊服務。她期望香港東 區各界協會和各位義工繼續攜手合 作,發揮助人精神,共建關愛

和諧的社會。

義工代表區莉莉在嘉許禮上分享了個人 在義工服務中的體會, 她表示,非常感激擔任 東區義工服務社會的經 歷,讓她找到了生活中 的更多意義,更在她的 孩子心中種下了善良的種子。區莉莉表示, 她將繼續與廣大東區義工一起努力,服務有 需要的人士,建設溫暖美好的社區。

隨著地區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東區 各界人士踴躍響應,積極配合政府做好民生 事務,其中,建設堅實的義工隊伍成為重要 一環。主辦方表示,

會繼續攜手所有義工, 走在服務前線,情系社區,扶困助難,捨己 為人,傳遞愛心。同時他們亦衷心感謝所有 支持與參與本次嘉許禮的嘉賓與義工朋友, 也期待在新的一年裏,義工精神能在東區扎 根、綻放更為燦爛的光彩。

我從16歲開始做義工,在東區服務很多年, 沒想過要得獎,只想要一心一意建設好我們的東 區,讓東區能夠有安全感、幸福感。

數十年來,義無反顧以實際行動為社會傳遞 溫暖與關懷,我堅信「愛出者愛返」,每一份善 舉都能激勵他人,以愛心回應,形成良性循環, 促進社會更加和諧共融。我將堅守這份使命,一 如既往為社會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鄞莉莉

我是一名家庭醫生,我希望能夠 把我的專業知識帶入社區,關愛社群, 除了幫助市民解決身體問題之外,亦 都關注社區中市民的精神健康。我會 繼續幫助每一個居民解決「身、心、 社、靈」的不同需要,希望我們的東 區越來越好。

華 貴

社 區 會 堂 舉 辦

「溫情樂韻頌雙親」活動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溫情樂韻頌雙親」活動,近日在華貴 社區會堂舉辦。活動融合音樂表演與社區關懷,吸引不少街坊參與,場面溫馨 熱烈。

活動當日,嘉賓雲集,包括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南區民政事務專員張佩珊、 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南區區議員趙式浩、中華煤氣公司常務董事黃維義,以及多位地區代表;並有 多位演藝嘉賓,包括黃韻材、蘇恩磁、譚鍚禧、譚淑瑩、區藹玲等輪番登台演出,為觀眾帶來豐富節目, 贏得陣陣掌聲。

趙式浩致辭表示,希望透過本次活動推廣孝親敬老的中華美德,同時凝聚社區情感。他強調南區新動力 一直致力舉辦多元活動,如中醫義診、青年實習及交流團等,未來將繼續加強與政府及各界合作,支援青年發 展及長者需要,為社區注入更多正能量。

盧偉國指出,在國安法實施五周年之際,社會逐步回復穩定,正值香港走向復常與經濟復甦的重要時 刻。他認為地區服務和社區團結尤為關鍵,並肯定煤氣公司與地區團體攜手舉辦活動,展現民間力量。

黃維義表示,煤氣公司義工隊成立25年來,致力於18區長者關懷及社區服務,如定 期送贈湯水、月餅及探訪活動。他強調與街坊建立的感情,是公司持續深耕社區的最大動 力。

主辦單位希望未來繼續透過文藝與社區參與,推動愛國、孝親與和諧共融的價 值,為香港回歸周年添上一筆暖心色彩。

趙式浩

場面溫馨熱鬧

(左1)盧偉國吹奏色士風與(左2)黃維義及其他嘉賓歌唱表演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南區各界於7月1 日在華貴社區會堂舉辦「同鄉文化匯演」,吸引逾300名 市民及嘉賓踴躍參與。現場熱鬧非常,洋溢濃厚節日氣氛 與滿滿家鄉情懷。

多個同鄉會齊聚南區

共賀回歸展鄉情

是次活動由南區各界慶典委員會與南區民政事務處聯 合主辦,並獲多個同鄉社團鼎力支持,包括福建、廣西、 海南、山西、揚州、寧波、佛山等地的同鄉會,以及浙聯會、 香港區潮人聯會與儀征同鄉會等。

多個社團為觀眾呈獻一連串精彩文藝演出,包括傳統 舞蹈、民謠獨唱及戲曲選段等,展現祖國各地獨特的文化 風采。市民無需離港,亦能近距離欣賞到地道的家鄉表演。

除舞台演出外,現場設有多個互動攤位,參加者更有 機會贏取龜苓膏、茶葉、乾菜等鄉土禮品,吸引大批市民 駐足參與,歡笑聲此起彼落。

提倡「無處不旅遊」推動南區文化活化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致辭時指出,香港近年在多 項國際指標上表現亮眼,旅遊業亦逐步復甦。她認為南區 擁有豐富的海洋與島嶼資源,是推動海島遊與遊艇旅遊的 理想地點,有望成為香港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葉劉淑儀

南區各界慶典委員會會長陳南坡表示,透 過活動希望讓市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並強調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應說好中國故 事、講好「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南區各界慶典委員會大會副主席陳偉強亦 表示,未來將積極響應政府「無處 不旅遊」政策,推動更多具本地特色的文化活 動,包括「香港仔火龍盛會」與「漁港情」等, 促進地區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為社區注入活力。

活動最後,大會向支持社團頒發感謝狀,並向現場市 民派發福袋。

南區空手道邀請賽21載傳承 支持全運會系列活動

由南區康樂體育促進會和南區空手道會合辦、南區民政事務處協 辦的「2025年南區空手道分齡邀請賽」近日於香港仔市政大廈室內體育 館圓滿舉行。是次賽事吸引逾百名來自本地多個流派及友會的選手參賽, 年齡介乎14至60歲,場面熱鬧。

賽事踏入第21屆。自2004年創辦以來,一直致力推廣空手道於社區層 面,並非只限於精英訓練,目標是讓更多青少年及壯年人士參與武術鍛鍊, 培養自律精神及強健體魄。今年賽事更成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系列活動之 一,獲政府支持舉辦,意義重大。

活動採用世界空手道聯盟(WKF)賽規進行比賽,裁判團隊由多位具資格 本地及國際裁判組成,確保比賽公平公正。主辦方指,賽事雖屬業餘性質,卻 堅持專業標準,希望透過穩定舉辦和公開邀請制度,為基層武術愛好者提供比賽 機會及成長平台。

南區空手道會會長翟家龍表示,空手道講求禮儀、紀律與尊重,是身心並重的 運動。透過多年舉辦分齡賽事,不少參賽者由學童成長為成 年選手,更有人進一步代表香港出戰。主辦方亦透露, 未來將持續在社區推廣武術文化,培養新一代有禮 有毅力的青少年。

隊制套形表演(文武道館空手學苑)

南區50處公共設施現四大不足 南區無障礙通行有待加強

香港人口老化加劇, 無障礙設施需求迫切。民建 聯南區支部聯同立法會議員陳 學鋒,今年3月至5月實地調 查南區50處公共設施,發現四大 不足地方,促政府盡快改善,落實 「無障礙=無阻礙」的平等出行權。

警示線剝落、引路帶斷裂影響視障人士出行 據調查顯示,無障礙標示缺失為最大不足,佔44%。報告指出, 如田灣邨樓梯警示線因長期未檢修而模糊脫落,增加長者絆倒風險;鴨 脷洲風之塔公園閘門出入口缺乏觸覺引路帶,致視障者進出面臨困難。

南區區議員李嘉盈建議:「應對現有觸覺引導路徑實施每季度清 潔,並添加反光條以提升夜間能見度,降低事故風險;使用高防滑材料 重新鋪設路徑,並將其延伸至主要路線,與南區無障礙交通網絡整合, 打造全面的無障礙系統。」

斜道超標、的士站狹窄待優化

行人通道與斜道安全性為第二大不足,佔30%。特別提及石排灣 一處斜道坡度達1:8,超出安全標準1:12,雨季易使行人滑倒。而街道 樹根頂起地磚的問題使輪椅通行受阻,增加了通行的危險性;另有商 場為商業發展而封閉無障礙通道,迫使「輪椅族」繞行危險路段。

交通接駁優化問題為第三大不足,佔18%。包括區內部分巴士站 接駁處缺斜道及扶手、的士站不足3米×4米安全空間,乘客需冒險 在行車道上下車。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建議﹕「應加裝可拆卸斜道,以改善通行的便 利性和安全性;並重新規劃的士區,增設無障礙過路燈和優先停靠位, 以保障所有乘客的安全和便利。或考慮引入「斜板式」的士車款便利 輪椅使用者進出,減少上下車的困難,進而提升整體的公共交通服務 質量。」

最後報告提及,升降機有待增加供應及改善維護。例如,田灣邨 行人天橋急需加裝電梯,以節省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繞行或攀爬樓梯 的時間;石排灣升降機故障頻繁,當局應加強維護。

在家照顧年邁父母半年,每天重複同樣的瑣事,時 間流逝的讓人難以察覺。傭工昨天終於到了,讓我如釋 重負。恰好莊兄邀請一同前往廣東陽江散心,遂答應下 來。

一路細霧迷濛,心情卻是輕鬆愉快。何況路況極佳, 从香港到陽江那龍鎮僅需時不足三小時。抵達村的中心 廣場,終於見到了村長的身影。他熱情地拉我們到精心 布置的網紅打卡點「鳳凰樹花開」。

村長介紹說,昨日有網紅古箏老師在樹下彈琴自娛, 聽著都覺得很有詩意!前兩天下雨,不少花朵落下,紛 紛然鋪墊了樹下的青石板。旁邊池塘的水面上也飄浮了 點點鮮紅。不由念起劉長卿《別嚴士元》中詩句:「春 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閒 花落地聽無聲。」村長指著旁邊樹上掛的橫幅說,他也 留了兩句詩。大家定睛看去,原來是黃庭堅的《寄黃幾 復》詩中的一句。我笑著說放在今天的時代、當下這場 景,這兩句或該反過來:「江湖夜雨十年燈,桃李春風 一杯酒。」此村就是黃歷屯(今歷屯村)。這個古村應 是黃氏集居地。

一到夏天,知了不請自來,唧唧咋咋叫 個不停。

知了最喜歡柳樹。傍晚的柳樹下面有知 了爬出來,孩子們比知了還多,都蹬著小眼睛 在地上尋找知了洞。四隊大坑周圍的土質是膠 泥的,顏色略微發淡,有雨水沖刷的地方,似 瓷器上的窯變的裂痕。這些知了就隱藏在這樣 的土質裏。知了在地裏修煉了十多年,它好像 時刻戒備著人們,先是用小爪子輕輕捅一個小 小的不起眼的孔,試探,然後才將孔變成洞, 爬出來,並找到最近的大樹棲身。頑皮的孩子 們常常為它們興奮著,甚至為發現一個知了洞 吵架。

我把不多的三兩個知了帶到家裏,放到 綠色的窗紗上,看著它們蛻變。夜深人靜的時 候,知了的背上慢慢裂開一個口,它慢慢地伸 出頭,不等它的翅膀由淡綠色變成黃白色,我 就困得倒頭就睡。醒來的時候,知了正在窗紗 上唱歌。它的皮還趴在窗紗上,我小心地摘下 來,穿到拴簸箕的紅色鐵絲上。再攢一些,我 就可以交到收購站,就可以買我喜歡的連環畫 了。我記得我擁有的第一本書是《五彩路》, 作者名字和文章中主人翁的名字都不記得了, 只記得三名藏族少年戰勝困難終於走在幸福 的路上。在一定意義上,知了開拓了我的視 野,讓我瞭望到一個遙遠的世界。

我國北方有一種小麥知了,叫聲奇特, 似乎永不停歇,身材很小,只及平常知了的三

陽江行跡 何威

我們一行來此為的是走訪坐落於此的「莊子莊」(即莊子 文化推廣中心)。莊兄選此地是因為他所屬的莊氏一族曾在此 居住,因而此處有當地最大的環溪莊公祠。不像外族寄望於神 的保佑,國人寄望於祖先的保佑,這是為何我們的家族觀念如 此強烈,稍有社會地位的人往往建有自己的祠堂。祠堂選置十 分講究風水,需背山面水,明堂寬大方正,左右互襯,四勢勻 和,需陰陽相濟、虛實相生、剛柔互補、方園相勝。

這座祠堂建築兩側和後方建有廂房和小院,後側廂房更是 修建了暗樓層。外墻沒有窗戶,只有樓層頂的兩個角建有瞭望 塔。只要關上祠堂大門,這裏儼然構成一個隱蔽式的堅固堡壘。

祠堂內有一口古井,只要有足夠的糧食,撐個十天半月完全沒 有困難。具備這樣功能的建築設計在同類的祠堂建築中甚為罕 見。

祠堂建築兩側分別是莊子文化推廣中心和黃歷屯古村落。

古村落已荒廢,但四方布局依然完整,之間的小巷筆直有序。

有趣兼獨特的是每條小巷並不以數字來標示,而是在進口處都 有黃歷屯一副藏頭對聯,記得對聯便不會走錯宅巷。另一側的 莊子文化推廣中心也是舊舍翻新的,原是河邊的一座磨坊。屋 子和院子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風格,並和周邊環境融合。屋頂

分之一,飛起來箭一樣迅疾,很難逮。它的皮 小巧可愛,還沾著泥土。

蟬、知了、唧了……倒是在文字中常常 相遇。認識了幾個搞收藏的朋友,也初識玉 蟬。著名的漢八刀,是指刀法矯健粗獷,線條 平直有力。漢八刀出於秦漢,尤其漢代視死如 生,喪葬文化達到一種極致。不僅有代表王侯 等級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還有其他玉器隨 葬,譬如玉蟬。取蟬不死、永恆之意。

朋友偶得一個商代朱砂沁玉蟬。這只蟬 為青玉料,蟬翼是額後雕有兩道橫彎的陰線, 長、直而簡練,沁色彰顯著古玉的滄桑和年 輪。朋友指指點點,如數家珍,得意之情溢於 言表。

劉禹錫、白居易、陸龜蒙、賈島、陸遊、 薛濤等詩人都留下了各自的《蟬》意。齊白 石、張大千皆愛畫蟬,白石老人的工筆蟬細 膩、逼真,張大千的蟬寫意、傳神,各成風格, 各據風流。

在廚師眼裏,知了就是一盤價格不菲的 菜。

很高,室內分了上下兩層,簡樸溫馨。室外還有株大榕樹,帶 來更多的清涼。小河的河面不太寬,目測不過20米。靠近河 邊的河堤樹立著刻有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逍遙遊》題字的石 碑。這三個字的「走」邊旁部首位置各異,卻立顯「逍遙遊」 三字的意境。在河堤另一側還掛有一幅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書寫 的小楷《逍遙遊》海報。

從香港喧囂的大都市跳進古樸寧靜的古村落,巨大的反差 讓人耳目清新。

陽光與陰影

炙熱的陽光灑落在地上,影子如影隨 形。它們就像人生中的樂觀與悲觀,永遠相 伴卻又截然不同。當陽光直射時,影子蜷縮 在腳下;而當夕陽西斜,影子卻被拉得悠 長——這恰似人生的境遇:站在不同角度看 待事物,同樣的困境會呈現截然不同的面 貌。在茫茫人生旅途中,有登頂的喜悅,也 有墜谷的黯然。悲觀者看見深淵便止步不 前,樂觀者卻在懸崖邊尋找落腳的岩縫。不 同的價值觀,往往決定了我們是困於迷宮, 還是找到出口。

擁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人生低谷 時最好的良藥。《行路難》把李白超然物外 的人生態度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時李白被朝 廷貴族排斥,「 賜 金放還」,政途失意,錢 財散盡,靠友人接濟。這般際遇足以摧毀常 人的意志。然而詩仙卻在酒杯與墨硯間,將 苦澀釀成了絕世佳句,勉勵自己「長風破浪 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突顯了他積極 樂觀的人生態度,對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和 實現願望的堅定信念。為何樂觀能成為心靈 良藥?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看待困境的方式。 當人生齒輪轉動時,難免會有「卡住」的時 刻,若添加適量的潤滑油,會使它更加順暢。 而潤滑油正是「樂觀」的思想態度。適當的 正面鼓勵,讓我們用另一種方法看清楚事情 的本質,從而找到根源解決問題,將絆腳石 墊成踏腳階,從而使齒輪更順速轉動。

然而,與之相對的悲觀態度,往往會 使困境雪上加霜。南宋詞人李清照的際遇恰 成鮮明對照。北宋破滅,逃難至南方,在顛 沛流離中失去丈夫,更眼睜睜看著畢生收藏 在戰火中散佚殆盡。她因為環境和事物的改 變感到悲傷,「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 慘慘戚戚」這句詞將她的愁緒展現得淋漓盡 致。「怎一個愁字了得?」也說明了她心中 的愁緒未解。她的文筆優美,但反復描寫當 下抑鬱的情感,如同在傷口上灑鹽,令自己 更加迷失在悲傷的迷霧中,如同給人生的齒 輪澆灌鹽水,加速其鏽蝕——當我們只執着 於失去的,便看不見眼前所擁有的。這便是 悲觀的壞處。

誠然,陽光與陰影本就相輔相乘。我們 應效仿李白將樂觀化為火把照亮前路,又應 像李清照那樣以悲觀為鏡鑒審視現實。當我 們學會在適當的時候點燃希望之光,在必要 的時候正視陰暗角落,就能培養出一種「韌 性樂觀」——這不是盲目的一味積極,而是 深知生活艱難卻依然選擇前行的勇氣。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我們無法阻止困 難的到來,卻有選擇面對困境的方式。當我 們學會在樂觀中保持清醒,在悲觀中看見希 望,便能修煉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心境,用豁達調和 苦澀。最終在光與影的交織中,譜寫出獨屬 於自己的生命樂章。

港區潮人聯會辦

「潮汕傳統文化大薈萃」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區潮人聯會六月廿二日在香港仔海濱公園露天劇場隆重舉辦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潮汕傳統文化大薈萃」活動,近千名會員義工及市民共慶回歸。活動 以弘揚潮汕傳統文化為核心,通過精彩的文化表演與地道美食,展現香港多元文化魅力,吸引眾多市民 及嘉賓參與,共賀回歸。

香港區潮人聯會會長謝曉東致辭表示,香港回歸祖國28年來,在「一國兩制」 的偉大實踐下,經濟、文化及社會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穩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充分彰顯「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他強調, 香港的繁榮穩定是全體市民奮鬥的成果,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 要篇章。

全國人大代表、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致辭時感謝各界人士蒞臨,與 市民共同感受潮汕文化的獨特魅力,慶祝香港回歸28周年的輝煌 成就,並祝願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續創輝煌。他還提到,今 年是《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五周年,大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社會 局面。他還希望在港潮人繼續弘揚潮州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香港潮人文藝協會潮劇傳承中心獻上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及潮劇折子戲 《穆桂英招親》、《三稱贊》、《臨別情依依》與《深情一片出心田》,展現潮 劇悠揚曲調與深厚內涵。現場還設有潮汕特色美食攤位,弘揚潮汕美食文化, 為香港多元文化增添獨特魅力。

香港島婦女聯會辦第一屆

親子家庭運動會賀回歸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喜迎第十五屆全運會在 粵港澳大灣區舉辦,香港島婦女聯會聯合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婦女事務委員會,於七月一日在灣仔運動場舉辦「2025全 港兒童奧林匹克錦標賽暨回歸盃」第一屆親子家庭運動會。

活動邀請廣大市民參與親子運動,倡導透過運動鞏固親子關 係的健康生活理念,提升親子關係,也為全運會義工服務提 供練兵機會,展現「全運義工 全城起動」的精神。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致辭表示,運動會別具積極意義, 推動全民運動文化,倡導健康生活,透過運動鞏固親子關係。

今年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 5周年,香港從「由亂 到 治」走向「由治及 興」。國安法不僅是社會穩定的保障,也是 家庭和睦的催化劑。香港是少數同時具備普 通法和國際仲裁專業服務的地區之一,能夠在運動法律領域 發揮更重要的區域角色。早前,全球首個專責調解國際爭端 的政府間法律機構「國際調解院」在香港正式成立,為和平 解決國際爭端提供全新機制。

由粵港澳三地合辦的全運會預熱。

親子運動會上,少年龍獅團的香港少年 以中華傳統國粹——舞獅,為節日增添熱鬧和喜 慶氣氛;來自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的少兒啦 啦隊 為 大家帶來 動 感十足的表演;來自不同地區的 親子家庭代表:谷樂家庭、江韵涵家庭、溫志倫家 庭、謝凰姿家庭、王洋家庭,以象徵著良好家教家風、 和諧家庭理念代代相傳的火炬傳遞形式,傳遞愛和夢 想,攜手張國鈞啟動親子雙向奔赴的賽程。

親子家庭家長代表熊家文接受《港紙》記者採訪 時表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都成日要求子女去 做運動,比如一個禮拜三次游泳、跳舞、踢足球、打 籃球。今次又一同參加親子運動會,齊齊享受優質親 子時光,是一段溫馨難忘的經歷。

香港島婦女聯會主席金玲表示,為慶祝 香港回歸祖國 28 周年,紀念聯合國第四次 世界婦女大會 30 周年,也為全球婦女峰會 的舉辦營造良好氛圍,深化家庭家教家風建 設,聯會透過親子運動會形式向市民推廣家庭核心價值,引 導大家培育良好家風,促進親子家庭和諧。活動倡導「全民 運動 健康生活」,鼓勵大家培養恆常運動習慣,建構健康 生活圈。同時動員全運會義工,為將於11月舉行的歷史性

運動會設投擲豆袋、立定跳遠、立定跳高、親自 接力跑等多個獎項,通過系 列緊張激烈、童趣盎然 的競賽,誕生不同年 齡段的小飛人、小鐵 人,眾多親子家庭共 同參與,和樂融融。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