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襲港
中西區部分地區輕微水浸 中西區區議員羅錦輝九月五日下午聯同 西營盤關愛隊巡視及清理區內街道和渠口, 並向居民分享如何做好防風措施,例如沙包 擺放方法等。此外,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和 堅摩關愛隊在堅尼地城一帶巡查風暴黑點, 提醒居民做好防風措施。
觀龍關愛隊聯同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 子琪,探訪區內長者及協助做好防風措施。 中西區區議員呂鴻賓與上環關愛隊查看及清 理區內渠道、公園及後巷,提醒街坊做好防 風措施。
八號風球過後,中西區區議員及關愛隊 全面出動巡區及協助清理街道。其中,荷李 活道公園、卜公花園以及卑路乍灣公園均出 現水浸情況,中西區區議員張嘉恩、葉亦楠 通知當局到場清理。
東區區議會開設溝通群組
颱風前,一眾區議員以及關愛隊也做好準備。東區 區議員植潔鈴到歌連臣角山上巡查,提醒竂屋居民,告知 緊急聯絡方式及就近庇護中心。她提到,去年颱風侵襲 時,歌連臣角山上出現山泥傾瀉現象,還出現大石堵塞, 導致通行不便,今次特意前來巡查。「現時區議會內就 極端天氣開設了溝通群組,各議員會將發現的情況在群 組中通報,以便及時處理。」植潔玲說。
此外,東區區議員林永祥、南豐關愛隊隊長雷有得 跟隊員及義工在南豐新村及太字樓一帶進行巡區,觀察 渠道淤塞情況,亦即場聯絡管理處同事幫忙跟進,防患 於未然
九月六日,八號風球一取消,炮台山關愛隊、佳曉 關愛隊、東區鰂魚涌關愛隊迅速行動,在區內進行實地巡 查,檢查街道和渠道的情況及清理了樹枝和垃圾,巡視區 內大廈外牆受損情況,並通知政府有關方面處理;東區 區議員阮建中聯同東區寶馬山關愛隊出動,清理淤塞渠 道的雜物及樹葉,觀察棚架的安全性,並通報部門處理。
超強颱風「摩羯」九月 五日逼近本港,香港天文台 傍晚改掛八號風球。雖然並非正 面吹襲本港,但港島一眾區議員 以及關愛隊亦紛紛做好準備,積 極 落區巡查,特別巡視過去的颱 風黑點,同時在水渠、路面清理 樹葉及垃圾等堵塞物,並提醒市 民應對颱風。《港紙》記者實時 跟進,帶來專題報道。
灣仔大廈電梯進水 議員跟進 大坑關愛隊在颱風前探望區內獨居長 者,除了替他們修理水喉之外,也替他們擋 風的窗貼上膠布,並到街道之前水浸的地 方檢查渠蓋及清理垃圾;樂活關愛隊在颱 風吹襲前,探訪區內獨居長者並送上福包, 又在區內開設街站,派發防風指南;同時 現場探訪去年水浸嚴重的渠口,發現仍有 雜物阻塞渠道,立刻向相關部門反映。
九月五日下午,維園關愛隊巡查區內 水浸黑點,特別是金銀海大廈電錶房。上次 黑雨該處曾因倒灌導致水浸情況嚴重,關愛 隊特別關注如何防範有關情況再現。此外, 關愛隊又查看了街道去水渠阻塞情況、後巷 垃圾、雜物等,向商戶了解門前積水情況。
灣仔區議員劉珮珊與關愛隊隊員在八 號風球下巡區,發現亍街市(皇后大道東) 出現水浸及春園街公園有樹木倒下,立刻 向當局反映及處理。
灣仔區議員莫繡安收到海濱大廈法團 通知,指受「摩羯」影響,導致海濱大廈 CD座的電梯入水,出現故障,預計未來1 個月都無法運作。莫繡安聯同法團積極跟 進,亦會家訪以了解居民情況。
立法會議員、區議員落區服務
颱風前,南區已全方位做好防風宣傳及 措施。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南區區議 員及各關愛隊小隊巡查各個去水黑點及提醒 居民做足防風措施,同時提醒避風塘船主注 意安全。
風後,南區區議員蕭煒忠與立法會議員 陳學鋒及西分區委員巡視區內的狀況,發現 數碼港道大致正常,域多利道有樹木倒塌, 資訊道有部份位置輕微水浸,有行人過路燈 受損,他們立即通知部門跟進。
南區區議員朱立威與義工們到石排灣邨 及漁光村進行巡查,一切大致正常,惟石排 灣邨二樓平台位置天花出現破損,他們立刻 通知房屋署並對相關位置進行封鎖,避免街 坊進入。由於漁光村海鷗樓對上出現樹木倒 塌,他們也聯絡警方及消防到場處理枯木。
奧運健兒與市民的互動安排有感 八十後教師 在巴黎夏季奧運會中,港隊取得2金2銅的 歷史最 佳 績,國家隊更取得40面金牌,打破在外比賽奪得奧運金牌 數量的新紀錄。新學期伊始,筆者在班主任課讓高中生發 表看法,從中灌輸運動員精神和愛國情懷等價值觀。
政府應更好地安排
奧運健兒「勝利巡遊」 特區政府和港協暨奧委會為了與民同慶,加強市民與 港隊健兒的互動,接受市民祝賀,從而提升香港的運動氣 氛,安排了主題為「健兒凱旋歸港 我們深以為傲」活動, 當中包括巴士巡遊,路線從沙田到添馬公園,設有停站點 讓市民「近距離接觸」運動員。可是看到新聞報導後, 我 發現除了停站點外,沿途市民數量不多,打氣聲較為疏落, 大家的焦點反而落在看到「頭髮亂了」的「開心大笑」之上。
同學問到,既然是開篷巴士的「勝利巡遊」,要加強 氣氛,為何安排在星期三上班時間,而不在星期六或日, 市面人流較多時進行?是因為安全理由?此外, 本港 得獎 牌運動員「三缺一」,為何不「等齊人」才舉辦?反之, 迪士尼樂園的安排更受落,除了在星期日舉行,運動員「貼 地」與市民近距離互動,值得借鑑。
港澳對國家隊運動員到訪安排大不同 感謝國家在短時間安排到絕大部分金牌健兒到港澳與 市民互動!港澳市民期盼已久,希望親身入場觀賞大匯演 和運動示範,種種安排,都對提升港澳市民愛國情懷和國 民身份認同大有裨益。
反之,澳門又「小勝一仗」,安排免費派發活動門票, 並採用網上系統進行「先登記、後抽籤、再取票」的方式 進行。市民不用在指定時間上網排隊,不用爭先恐後,這 個派票安排,收獲的全是正面評價。
同學 們 都希望香港有關當局能夠汲取經驗,及後把各 項「盛事」安排得更周詳,以擦亮香港的「金漆招牌」。
可是,同學的聚焦點在於門票安排,港澳做法大有不 同。香港的安排是任何人憑身分證明文件,可以從指定時 間開始,到售票網「實名登記」付20元購買。由於沒有證 件限制,在開售前一些社交平台已提示非本港居民如何「搶 票」,結果不少內地人士為了「追星」加入了搶票行列, 網上展示了大量「成功例子」。此安排雖然間接對旅遊酒 店業有少許幫助,但反而讓香港市民感到不爽,令好事沾 上瑕疵。
香港舉辦兩場國際學校聯展活動 為了及早協助子女規劃學業路徑,家長們通常會積極 參加各類型學校開放日、學校聯展等活動。本港2份英語 報章在九月份分別舉辦兩場國際學校聯展活動,其中一場 已於九月七日在香港康德思酒店舉辦,另一場將於九月廿 一日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
在康德思酒店舉辦的聯展活動吸引了多所本地私立幼 稚園、小學和中學參展,當中不少是「一條龍」學校,部 分學校課程設計以英國課程為主,學生可選擇考取GCSE / IGCSE;亦有學校在中學階段提供IB課程。
IB課程是甚麼?
《港紙》記者現場觀察,不少家長都積極向各校代表 發問、索取參考資料。帶同 歲兒子、透過「優才計劃」 近期來港的王先生受訪時表示,自己希望兒子就讀國際課 程,建立好外語基礎,提升思考維度和自主學習能力,並 考慮讓兒子考IB。
另一懷有身孕的本地家長李太太受訪時指出,希望及 早為女兒計劃好學習,她心儀「一條龍」私立國際學校, 更考慮在出生6個月時讓她參加遊戲小組(Playgroup), 以增加入讀心儀分校的機會。
小 知 識 IB課程的全稱是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課程),由國際文憑組織主辦, 於1968年由瑞士日內瓦國際學校創立,至今全球已有近150個國家,超過4500間學校提供 IB課程。國際文憑分為4類,包括有:小學(PYP)、中學(MYP)、大學預科(DP)和職業 先修(C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是一個兩年制,針對16至19歲學生的課程。 由必修的核心科目及六個不同範疇的科目組成,分必修科和選修科課程。
IB必修的核心科目包括三大元素:知識理論(TOK)、延伸論文(EE)、創意、行動與服 務(CAS),知識理論(TOK)主要學習基礎的知識及分析證據,反思知識的本質並提出理性 的論點。評估方法是完成口頭報告,撰寫及提交一篇1600字的論文。延伸論文(EE)由學生 探討一項感興趣的議題,並就該議題撰寫一篇約 4000 字的自訂題目論文。在整個過程中,學 生需要自行擬定研究題目,與其他人交流意見,有一位監督老師提供協助,有助學生發展分析 能力。創意、行動與服務(CAS)訓練學生的思考、認識自己和發展所長,學生須進行至少一 項與戲劇、音樂、體育及社區服務有關的團體活動。
GCSE / IGCSE / GCE A-Level / IAL 是甚麼?
GCSE的全名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中等教育普通 證書),為來自英國的學制,是為英國中四生而設的公開試。IGCSE,全名是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國際中等教育普通證 書),是為中四國際學生而設的同等程度考試,兩者的修讀年期一般為一至兩 年。
GCSE與IGCSE程度相當於香港以往的中學會考(HKCEE),學生完成課 程後可報讀A-Level預科課程準備升讀大學。
GCE A-Level的全名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普 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同樣是英國學制,學生完成GCSE或IGCSE後可修讀 兩年A-Level課程升讀大學。而IAL全名是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國際 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完成IGCSE的學生可報讀一年IAL課程銜接大學。
小巴59X增加班次 方便居民往返 葛量洪醫院
中西區堅尼地城一帶很多老人家都需要前往葛量洪醫院的眼科覆診。 運輸署2018年年底開設 59X小巴路線,由堅尼地城前往葛量洪醫院,一直以來 卻 只有8:20AM一班車服務,常常遇到「有 車上唔到」的情況,有長者向區內區議員建議新增班次。經議員向運輸署爭取後,近日59X路線新 增了8:35AM的班次,不少長者表示歡迎有關舉措。
區議員多次爭取終成功落實 中西區區議員楊開永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 港島西醫院聯網的眼科專科門診服務自2016年從瑪麗醫 院遷至葛量洪醫院後,堅尼地城區內居民,特別是很多老 人家都要前往葛量洪醫院的眼科覆診。但當時還沒有一 條公共交通路線,十分不方便,後來運輸署2018年開了 59X小巴路線,周一至周五早上只有8:20AM一班次服務。
「後來愈來愈多長者向我反映,表示希望可以新增 多一班次,以應對愈來愈大的載客需求。」楊開永說。及 後他便與有關當局及小巴公司反映有關情況,成功爭取了 8:35AM多一班次的服務,居民紛紛表示歡迎。
受訪街坊陳婆婆表示,非常歡迎多一班次的安排。她 表示,自己都有到眼科醫院覆診的需要,但每日只有單一 班次,都會擔心自己會否錯過。多一班次可以有更彈性安 排,對長者來說就不用太趕 急。她指,希望將來除了有更 多班次外,也能有回程的班次,更方便居民。
就有關班次會否再增加,楊開永指, 小巴公司需要考 慮到乘客量需求、車輛及司機的服務等。 假如載客需要增 加的話,例如是回程班次,或是方便職員上下班的班次, 他會跟進有關情況,視情況與有關方面商討。
居民盼東華醫院路線成功招標
另一方面,早前《港紙》曾報道中半山居民希望 增加 到區內東華醫院的公共交通訴求,記者就有關情況再次訪 問中西區區議員張嘉恩。張嘉恩指,就有關公共交通路線,
運輸署與小巴公司仍
在 商討中,小巴公司希望可以有一條 更佳路線以滿足載客量、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及後會招標。
居民李小姐表示,對於有關東華醫院的路線招標表示 期盼,因家中父母年邁,身體 病痛 多,出行也不便,若有 小巴路線往來區內醫院及診所,將大大便利。她表示, 目 前途經東華醫院的路線僅有26號巴士,惟市民仍只能在 荷里活道下車前往,不能直達東華密院門口,甚為不便。 此外,居民出入半山的公共交通路線依賴數條小巴及巴士 路線出入,卻因班次不足問題,居民常常等候多時卻因為 客滿而不能登車,這成很大不便,而且這些線路均末能直 逢區內的醫院及醫務中心。
運輸署﹕會再設計有關路線可能性 在九月五日中西區區議會大會上,運輸署署 長李頌恩及助理署長/市區鄒炳基在會上與一眾區 議員交流。楊開永就有關醫院小巴路線及堅尼地 城地鐵站至蒲飛路的上坡計劃進行了交流。
李頌恩回應指,知道區內不少市民對於醫院 的小巴路線有需求,過去幾年也曾試過設計不同 的走線進行投標,但一直沒有一個有與趣的營運 者。局方可能需要 多 花心思,在走線上考慮多一 點可行性,但如果一直沒有承辦商,便要考慮在 人流需求上是否真的那麼大。
「想下一代知道,要關心身邊的人」 ——專訪中西區傑出義工陳倩梅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香港島各界社會服務基金會早前評選出近300位傑出義工,以表彰和感謝 他們過去一年在香港島社區服務中的傑出貢獻。為了傳遞義工服務精神,提升義工的社會認同感, 《港紙》近期連續推出傑出義工專訪,以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服務,共同創造美好香港。
居住在港島西區的陳倩梅,是一位有3個女兒的全職 家庭主婦,二十年前便加入義工行列,期間輾轉為多個地 區、慈善和制服團體服務。已經獲獎無數的她,持續二十 年進行義工工作的理由相當簡單:「想下一代知道,要關 心身邊的人。」
薪火相傳
陳倩梅當初是應女兒就讀學校的邀請而成為義工,及 後加入女童軍、香港明愛等組織。初時主要服務劏房住戶 及隱蔽長者(指與社會隔離,有需要時不懂得主動尋求協 助或支援,又不為現有社區支援網絡所知悉的長者),後 來又加入正街關愛隊,探訪不少基層住戶,向他們噓寒問 暖,並為有需要人士清潔家居。對她而言,只要有人有需 要幫忙,她便樂意伸出援手。
在女兒年幼時,陳倩梅就已經帶領她們當義工,目的 就是「薪火相傳」,讓她們明白身邊有很多人需要援助。
所以當女兒長大後,她們都會主動關心社區上的有需要人 士,例如送口罩給老人,或者是光顧賣水果的攤販,讓他 們可以提早下班,踐行推己及人精神。
堅持到最後一刻 在2023年區議會選舉中,陳倩梅亦有加入助選團,為 候選人拉票,這也是陳倩梅義工生涯中最深刻的經歷之一。 由於該屆選舉開始,候選人需要爭取整個地方選區的選票, 所以作為助選義工的陳倩梅,便需要走遍西區各地,輪流 開設街站。在投票日晚上全港票站出現電腦故障時,有些 市民向依然賣力拉票的她說:「你們還在做甚麼? 都投不 到票啦!」但當刻陳倩梅認為,答應了別人的事,就要盡 力做到最後一刻,所以並未因此收隊,仍然繼續拉票,最 終亦成功吸引了一些選民,在票站關閉前趕去投下神聖一 票,為完善地區治理作出自己的貢獻。
未來的方向
對於未來的方向,陳倩梅表示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仍 會繼續做義工,為社區出一份力。目前除了大型活動,她 逢星期一都會以關愛隊隊員身份在正街擺攤,為街坊免費 量血壓,同時亦希望參與成為2025年全運會香港賽區的義 工。她笑言,想推動已退休的丈夫一起做義工,所以「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健康灣仔」x幸福灣 共推「社區智能健康管理」 為推動灣仔地區基層醫療發展,九月九日,香港灣仔 區各界協會與幸福灣舉行「健康灣仔和幸福灣啟動禮暨交 接儀式」,幸福灣將為「健康灣仔」提供100套智能健康 管理器材,並在未來為灣仔提供「醫療巴士」。主辦方希 望透過不同的設備,推動基層醫療健康,達至「治未病、 早治病、防重病」的願景。
主辦方代表、 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主席佘靜怡致辭時 指,健康是生命的基礎,「健康灣仔」有幸獲得幸福灣的 支持和贊助,贈送100部可用作健康管理的智能健康管理 器材,將有效為市民提供有科學依據、數據化分析的健康 檢查,幫助市民解答簡單的疑難痛症,對於基層醫療的作 用不言而喻。佘靜怡表示,儀器將會分配予灣仔各關愛隊 小隊 以及區內不同社區團體, 以及與 學校、長者中心等合 作,為社區居民做義務健康檢查。
「健康灣仔 智慧社區」計劃將為居民提供更多與專 業醫護人員交流的機會,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健康知 識,並提高對自身健康負責的能力。
「健康灣仔」計劃自2023年初開始至今,已經 舉辦
超過20場基層醫療服務活動。主辦方代表、灣仔區議員、 青年匯聚主席莫繡安稱,計劃鼓勵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人 士,在工餘時間積極推動公私營醫療和社會各界、機構之 間的合作,以「走入社區、走入民心、造福市民」的方式, 共同努力提高市民在疾病預防、加強社區支援居家安老和 自我健康管理方面的意識。「健康灣仔」亦將持續舉辦不 同主題的健康活動,推動健康管理和社區醫療的發展。 莫 繡安 又 稱,「深信在共同的努力下,我們在社區基層醫療 的工作將會再上一個台階,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 務。」
日昇玩具即將結業
「健康灣仔」與幸福灣舉行交接儀式
幸福灣向在場人士介紹「醫療巴士」
現場人士表示期待有關檢查
太原街卅年老店宣告結業
市民同業憂「玩具街」特色減退
位於太原街(「玩具街」),擁有逾30年歷史的老店 「日昇玩具」宣布將於九月十八日結業。 此前, 鄰近的「鴻 興玩具」在社交平台分享有關消息,並留言指,「灣仔太原 街日昇玩具光榮結業好可惜,我們的良性競爭者30多年!」 該帖文隨即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並紛紛表達不捨之情。
太原街屬灣仔區內販商聚集的「旺街」之一,上世紀六、 七十年代時主要以販賣食品雜貨供區內居民為主,及後在 九十年代開設數間玩具店,售賣不同類別及具收藏價值的玩 具,繼而帶來人流。不少玩具愛好者都會慕名而來,包括奧 斯卡金像影帝尼古拉斯.基治(Nicolas Cage);旅發局網 站一篇有關特色街道的玩樂指南文章也提及太原街,香港電 影《三個受傷的警察》《蘇絲黃世界》亦曾在此取景。
據網上照片可見,「日昇玩具」店內已掛上「光榮結業, 多謝支持」標示,門口位置亦掛上「有緣再會」字句。
對於玩具店結業,網民大多感嘆表示婉惜,包括留言指, 「太源街的玩具店少見少」、「兒時回憶冇哂」,甚至有人 質疑「玩具街仍是玩具街嗎?」亦有網民將矛頭直指加租、 太原街重建,指近年太原街地舖呎租在100至120元左右, 變相地舖月租約10萬元,未知是否結業主因;又有網民認 為「現在的小朋友不玩玩具,有電話便足夠」、「敵不過其 他地區網購平台」,但店員向傳媒表示,今次結業是由於老 闆年紀漸大,加上子女不接手,因此決定本月正式結業。
除即將結業的日昇外,太原街現時餘下「鴻興玩具」、 「禮品屋」、「縱橫行」及「星玩精品玩具專門店」4間玩 具店,另有3個舖位正在招租。有玩具店老闆形容,生意及 人流比新冠疫情前少一半。,亦有老闆擔心隨着老店日昇結 業令「玩具街」特色減退,市民減少到太原街消費,影響周 遭玩具店生意。
電競比賽x無人機足球 灣仔「電子周末」藉活動推「創科灣仔」 過去一個周末,灣仔迎來了與電子結合的新興體育活動,包括電子競技項目及無人機足球比賽。
主辦方希望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動及比賽,讓市民了解電競與STEAM教育項目的相關資訊,推廣正 面的電競態度,並一起分享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喜悅。
灣仔辦電競盛事 從業者到場分享
由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及香港聲之動力藝術協會主 辦,灣仔民政事務處協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 周年暨灣仔青年電競樂」於銅鑼灣皇室堡舉行,當中重點 部分為「《傳說對決》香港城市賽」,在之前超過40支 隊伍、逾200人於線上進行激戰後,八支菁英一連於九月 七日及八日現身銅鑼灣皇室堡舞台同場競技,爭奪超過港 幣 30,000元的獎金獎品。最後由隊伍「好運達」勇奪冠 軍,贏得了港幣15,000元獎金,成為比賽大贏家。除參 賽選手外,活動亦為市民準備了大抽獎,得獎者可獲得不 同的電競設備。
連日比賽吸引多名市民關注,當中除觀看比賽外,現 在亦設有不同的電競遊戲供市民試玩,同時多名電競行業 從業者亦到場支持活動及向市民分享,包括中國香港電競 總會理事陳俊傑、英雄聯盟太平洋賽區第三名隊伍 Frank Esports 的教練 Skywalk及資深電競主播老星,為大家分享 電競入行經歷以及電競在香港發展和前程;活動又請到杭 州亞運銀牌得主陳卓傑(Jazkit)及職業電競運動員葉文豪 (Hotdog29)到場分享日常訓練經歷及比賽心得。
陸紀仁:打機也有出頭天 主辦方、 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主席佘靜怡致辭時稱, 在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上,電子競技首次成為國際綜合性 的獎牌項目,而中國香港電 競代表隊在比賽上成功為港 爭取到一面銀牌,更成功引
隨著國家繁榮穩定、時代發展,「行行出狀元」不只是一 句俗話,更是一個現象,包括中國香港電競代表隊已用實 力向全港市民證明,「打機也能有出頭天」。他希望藉活 動推廣正面的電競態度,同時亦希望青年人在正常的遊戲 觀下,發揮更多創新的念頭和理念,亦期望港隊可在接下 來的電競運動會創下佳績。
梁熙:「玩物得志」 助人生規劃 另一邊廂,由灣仔青年聯會主辦、香港灣仔區各界協 會、香港島青年聯會、獨角秀基金協辦的「灣仔無人機足 球預賽日」亦於九月八日舉行。出席活動的立法會議員梁 熙在致辭時指,時代不斷進步,新質生產力以各種方式推 動社會生活高質量發展,以前所說的「玩物喪志」在今日 也可以成為「玩物得志」。以無人機足球為代表的無人機 操控,不單僅僅是一種娛樂, 在未來亦可以是一種技能, 正如現在內地已有成熟的無 人機市場,諸如消防、高空 作業、物流發展都已廣泛使用 無人機。在此情況下,正確認 識、掌握無人機技術及操作技 巧,是前景廣闊的人生規劃。
人們認識到,電競運動並非僅 僅是一種娛樂。通過電競,可 以令青少年凝聚精神、鍛鍊應 對能力、敏銳操作、智力思考 活動主辦人、香港聲之動力藝術協會會長陸紀仁致辭 時指,今次活動主要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活動主辦人陸紀仁(左一)與灣仔民政事務助 理專員張皓壹(右一)為冠軍隊伍頒獎
無人機足球是一種新興體育活動,比起傳統的無人機 競技,無人機足球更加講求團隊合作。比賽歷時6分鐘, 每3分鐘交換場地,每隊由3個球員出戰,1人是得分攻 擊手,其餘2人作防守員, 3人需要互相配合,令得分無 人機穿過對方隊伍的龍門,當中技術更集中於戰術上的運 用及操控的精細度,同時由於場地細小,講求3個人的團 隊合作精神和配合的細緻度。
活動主辦人、灣仔青年聯會主席宋芝齡稱,無人機 可被視為STEAM教育的一種,STEAM教育內容包括科學 (Science)、 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 (Arts)及數學(Mathematics),是創科發展的基石。她希望 利用輕鬆的方式,將創科觀念帶入社區,配合「創科灣仔」 理念,為香港發展創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貢獻。 她補充說,未來灣仔青年聯會將會繼續舉辦更多適合青年 及創科的活動,亦歡迎市民參加。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新標誌
舊標誌
提升市民對抗戰歷史的興趣和認識 展品──漫畫家丁 聰創作的《東江 百日雜憶》(亦稱 《東江縱隊一百 天》)漫畫圖片
東江縱隊港九 獨立大隊成員 在抗戰時所用 的布袋
九月三日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行政長 官李家超宣布「香港海防博物館」正式改設為「香港抗戰 及海防博物館」,並出席揭幕典禮。
李家超
李家超指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 館」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之一,通過抗戰歷史的常設和專題展 覽,加強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認識 和體會艱苦的抗戰歲月和抗日英烈的貢獻。日前,《港紙》 記者現場探訪新揭幕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帶來 現場一手資料。
展品──日軍 二六式左輪手槍
身經歷,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改設後,由特區政 府授予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嘉獎狀(複製品)與《陣 亡戰士名冊1941年至1945年》名單,也展示在博物館接 待大樓入口位置,以突顯其重要性。
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公眾活動 博物館於九月五日起開展為期一年的「抗戰文物徵集 行動」,鼓勵市民捐贈與抗戰及東江縱隊相關的物件及歷 史照片等,以供博物館日後籌辦抗戰專題展覽和研究之用。
抗戰文物徵集活動
徵集日期 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
徵集範圍
與抗戰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相關的抗戰歷史文物 文物種類
1)游擊隊隊員用品:服裝、旗幟、望遠鏡等
2)文件:日記、書信、畫作、報紙、宣傳海報等 3)戰後紀念物品:徽章、紀念旗、榮譽證書等 4)歷史照片 捐贈方法
請將文物的資料,如捐贈者姓名、聯絡方法、建議捐 贈物件的描述和像片通過以下途徑遞交至博物館: 電話 : 2569 1500
傳真 : 2569 1637
電郵 : hkmwrcd@lcsd.gov.hk
賴暖新
改設之後,有何不同? 博物館內現有的四個有關抗戰歷史的展覽廳:「聲影 說抗戰」、「日本侵華•攜手抗敵」、「日軍侵港」及「抗 日游擊隊與敵後活動」,組合命名為「抗戰主題展覽廳」, 並透過展出大量歷史圖片及文物,以及多媒體節目,展示 抗戰歷史和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 敵後活動,彰顯其重要貢獻。東區區 議員賴暖新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 呼籲:「各位街坊朋友得閒可以來博 物館睇睇,了解在香港的抗戰事跡動 人經歷,現今和平的生活是無數先烈付出了血和汗換回來 的! 」
正值小五的瑄瑄同學表示,「在觀展時,彷若翻看屈 辱且悲壯的一頁,傷過痛過,才真正體會到疆土回歸的揚 眉吐氣,我也更深切地認識家國歷史,了解老戰士們的親
此外,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公眾活動,其中包括九月 十五日下午3時至5時的抗戰小繪本工作坊、十月一日 的國慶日升旗典禮暨步操表演,以及十月 廿 六日及十一月 十六日下午1至5時的博物館探索日。博物館亦會與香 港公共圖書館合作於今年九月至明年二月期間舉辦「抗戰 @圖書館」系列外展活動,透過展覽、工作坊及抗戰書籍 展示等節目,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抗戰歷史的興趣和 認識。
郵寄: 香港筲箕灣東喜道175號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抗戰文物徵集行動」
網址 : hk.waranddefence.museum
展覽及活動的詳情
柴灣過渡性房屋「喜越」模擬圖
市民踴躍申請簡約公屋
港島首個簡約公屋 施工現場如火如荼 柴灣常安街一塊鄰近翠灣邨及翠樂邨的土地,如今正 興建簡約公屋,這也是全港首個位於港島的組裝合成過渡 性房屋,預計在2026年的第二季度全面竣工,屆時將為有 需要的市民提供住房。
「組裝合成」建築法大大提升興建效率 目前,工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地台平整及去水設施 的建設,為後續的施工奠定基礎。
同時,此次工程將採用一種全新的「組裝合成」建築 法進行施工,這一創新的建築方式將像搭積木一樣,將建 築工序轉移至廠房進行。廠房預製獨立的「組裝合成」組 件,先完成飾面、裝置、配件組裝工序及大部分屋宇裝備 系統,然後運送至柴灣工地上,再裝嵌成為建築物,大大 提升了興建效率,並有效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塵土飛揚和 噪音滋擾,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簡約公屋由1660個增加為1720個 據了解,政府原定簡約公屋單位數量為1600個,但 由於市區內僅有柴灣這一處設有簡約公屋,為了方便更多 在市區上班、上學的市民需求,各議員在立法會和區議會 中多次反映並推動,爭取到了柴灣簡約公屋的單位提升至 1720個。
這些簡約而不失溫馨的公屋單位,將為無數渴望安居 的市民提供一個溫暖的港灣。可讓孩子有更好環境讀書、 快樂成長,讓有志青年有更好條件上流,讓困迫家庭有喘 息空間,不需擔心高昂租金,可以開始儲蓄、重新規劃前 路。
建議提前規劃 解決交通食肆等問題
日前,《港紙》記者進行實地採訪。一部分市民表示, 擔心簡約公屋入住後可能會帶來交通擁堵、食肆擁擠以及 噪音滋擾等問題。該樓盤居民的出入通道正好位於柴灣站 和杏花邨站的中間,距離地鐵站有一定距離,因此居民很 可能主要使用翠灣邨對出的巴士站作為出行和通勤的交通 樞紐。
針對居民的擔憂,東區區議員何毅淦建議運輸處和巴 士公司應提前規劃,聯手配合以應對未來的交通壓力。何 毅淦表示,可以考慮增加巴士班次或在特定時間由總站發 出空車來疏導乘客;此外,對於巴士站的設計建議進行優 化,以確保乘客的安全和便利;警 方也需配合管理違泊車輛和等候上 下客的的士,避免影響巴士的正常 停靠。
早前,建築署署長李翹彥曾在 項目動土禮中曾表示,簡約公屋的 英文簡稱是LPH(Light Public Housing),他和同事為LPH 賦予了不同解釋,L是Life-changing(命運的改變),P是 Possibility in life(人生的可能),H是Hope for the needy(基 層的希望)。
《港紙》將持續關注柴灣簡約公屋工程的進展,並及 時向政府部門、當區區議員反映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希望 在解決住屋問題的同時,共同為市民打造一個和諧宜居的 社區。
柴灣簡約公屋對出是翠灣邨巴士站 施工現場
重要交通樞紐 工地張貼 政府早前公布的示範單位
初小組冠軍花燈
幼兒組冠軍花燈
其他花燈
由香港南區各界聯會、綠在鴨脷洲合辦,民政事務總 署贊助的「親子中秋環保花燈設計比賽頒獎禮暨中秋嘉年 華」於九月八日在利東社區會堂舉行,活動過程市民反應 熱烈。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鼓勵市民利用日常生活的廢棄物 料製作花燈。在製作過程中,參與者除了能感受到快樂, 還能創作出具有觀賞價值的作品,這正是主辦方的初衷。
循環再利用 廢棄物轉化為藝術品 香港南區各界聯會理事長陳南坡致辭感謝所有參賽者 及其家長的積極參與,並讚賞他們的創意和環保意識,為 活動注入活力。他認為,本次比賽的意義超越了單純的慶 祝,透過循環再利用日常物料製作花燈,讓大家學習了如 何將廢棄物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並引發對環境保護的 深思。參賽者巧妙地將環保理念融入傳統文化,展示了創 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精神在面對環境挑戰時尤 為重要。
合辦環保機構代表徐德明認為,推廣環保應從幼兒開 始,因為改變年長者的生活習慣相對困難。幼兒如同白紙, 若能從小學習環保知識,便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從 幼兒園開始進行環保教育會更有效。
他又表示,有些參賽者非常聰明,會透過「綠在區區」 來尋找材料,因為有各式各樣的廢棄物料,如汽水樽蓋和 塑膠瓶等,這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合適的選擇;而且,所有 作品都很好地理解了環保的概念,因為參賽者們都很用心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材料。
攤位遊戲
南區親子中秋花燈活動推廣環保理念
中秋佳節的文化推廣 活動促進傳統與環保 一位得獎者的家長分享了對這個活動的看法。她表示, 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除了能促進親子互動,還能教育小 朋友增強環保意識,並透過參與環保活動,令孩子們對環 保的興趣也隨之提高。她也提到,製作燈籠的過程讓孩子 發揮創意,特別是在回收鋁罐和廚餘方面。自從參加了這 個製作花燈比賽後,孩子對回收廚餘的熱情更加高漲,現 在已經有十次回收廚餘的經驗了。
南區區議員彭兆基也表示,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慶祝 節日,象徵團圓。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向小朋友推廣中 國文化,讓他們了解中秋的來源。同時,這次的「環保花 燈設計比賽」活動是想增強公眾對於環保的意識,鼓勵大 家利用廢棄物料製作花燈。他提到,參賽者的花燈作品精 美,融合了中國傳統元素,充分展現了創意。這次活動也 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親子互動機會,契合即將到來 的中秋節。
最後,合辦環保機構代表徐德明表示,這類活動可以 持續推廣,今次活動的目標對象主要是幼兒和初小學生, 但未來可能會擴大至高小和中學生,讓他們發揮更大的創 意,因為他們的製作能力相對較高,可能會展現出不同的
(左)彭兆基、(右)陳南坡 現場反應熱烈
初小組冠軍得主黎智雅
因應黑雨極端天氣造成室內損毁,連同導師教導村民簡單家居維修
黃竹坑舊圍村中的社區力量 (左)袁女士、 (右)梁進
2022年《施政報告》宣佈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 關愛隊伍」(關愛隊),旨在凝聚社區資源,支援政府地 區工作並加強網絡。黃竹坑舊圍村一帶由海灣關愛隊負責 支援。在這個村莊裏,村民們面臨不同挑戰,尤其是在天 然災害影響下,寮屋結構使生活更加脆弱。快要70歲的副 村長袁女士,自小在此長大,對村子的變遷感慨良多。她 深刻體會到環境變化使村民面對天然災害的生活愈發艱難, 並對區議員和關愛隊的支持心存感激。
村民優先尋求關愛隊和區議員幫助 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對居民造成了很大 的影響,許多樹木被強風吹倒,村子一片狼藉。那時,村 民找到梁進議員的幫忙,梁進也積極找人員來一起清理障 礙物,幫助村民們恢復生活。袁女士對此感激不已,認為 梁進非常關心村民,特別是對老人家的照顧。
去年,南區成立關愛隊。現在,當村民需要協助時, 大家都會優先尋求關愛隊和梁進議員的支持。對此,梁進 表示,自己剛開始服務南區的時候,特別是在颱風「山竹」 肆虐村莊的日子,他深刻體會到提供迅速援助的重要性, 尤其是對於面對災害的村民來說。梁議員指出,寮屋村的
打風後檢查 村內情況
道路狹窄且夜晚光線不足,這使得居民在逃生時面臨很大 的困難,特別是年長者。因此,他和他的團隊在預防火災 和其他災害方面付出了額外努力,以幫助村民更快地恢復 正常生活。
在區議會內,梁進推動了幾項關於圍村的政策,特別 是在渠務方面。他聯同渠務署協助解決村內經常出現的排 水渠堵塞問題,並努力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協調。隨著 「愛國者治港」和「由治及興」政策的實施,並在南區民 政事務專員鄭港涌的帶領下,梁進看到黃竹坑、石澳、大 浪灣等圍村的協調工作進展良好,民政事務處的職員也積 極幫助解決居民的問題。
社區力量推動村民生活的改善 梁進和團隊經常舉辦節慶活動和關愛活動,以了解村 民的狀況。近年來,村民們經歷了多次天然災害,包括颱 風「山竹」、「天鴿」以及最近的「摩羯」。在災害來臨 之前,他們會提前通知居民,提醒大家做好準備,並觀察 情況,希望村民能及時向他們反映最新的進展。
梁進表示,在寮屋村,居民的求助主要集中在幾個方 面。許多年長的村民希望能夠協助申請市區住宅,因為居
疫情時期
住在寮屋中不太方便。此外,環境問題也是他們關注的重 點,例如蚊患、雜草叢生和排水渠堵塞等,這些問題對村 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也成為梁進日常工作中最常接觸到 的內容。
在這片土地上,袁女士和梁議員共同努力,面對著困 難和挑戰。他們的故事不止是關於一個村莊的變遷,更是 關於人們如何在逆境中相互扶持、攜手共度每一個挑戰的
梁進巡村派發月餅給村民
我在樓宇縫隙之間 瞥見 一輪月,它顯得格外清冷而淡 漠,與地面流光溢彩的燈火比起來,香港大都市的月亮, 啞然黯淡,幾乎是被忽略的存在。馬路上,璀璨的車流在 移動,每一道閃爍的微光裏,都有一個疲憊歸家的人。沿 街的辦公樓裏,燈火通明,伏案的人早已錯過了晨昏。
不只是月,還有人,都被高聳的樓、蛛絲般纏繞的路 圍困住。月亮像一個生疏的遠房親戚,歇歇腳就走了。
那一枚月,如斷了線的風箏,漸漸遠離了喧囂,飛過 樹梢,飛過密集的樓層,直向遼闊的山海之間飄去。而我, 則如一只鳥,跟隨著它,潛入月光中。
月亮越過了城市的邊緣,懸掛於寧靜的海面上。在海 上,月亮似乎找到了屬於自已的舞台。大海擁抱著月的清 輝,銀鱗落在水中,在波光上跳躍不已。
明月升起,潮水起落,月亮掌控著潮汐的密碼。趕海 的人們,赤足奔走在海灘上,拾著隨潮水漫上來的海鮮海 藻。小海蟹驚慌地從石縫裏爬出,海螺從殼裏探出了頭, 海星睜大了眼睛,它們都感覺到了月光在頭頂撓癢癢。
夜漸深沉,月亮褪去了昏黃,變得潔白透亮。天地間 除了月光,空無一物。此時的海,熟睡如嬰兒,面容恬靜。
海邊即景
王栢熙(五年級)
驕陽似火,也不能阻止我和我朋友去海邊玩耍的熱情。一下 車,眺望遠處湛藍的海洋,大海一望無際,像在島上鑲嵌了一顆閃 耀的藍寶石,海的周圍彷若鍍上了一圈細碎的鑽石銀邊。
蔚藍的天空下,一隻隻海鷗在雲中忽高忽低地來回穿梭,發出 悅耳的叫聲;浪花拍打在礁石上,嘩啦啦地響著;我躺在金色的沙 灘上,歡樂的笑聲傳入我的耳朵,海鷗聲、浪花聲、風聲、笑聲, 似乎在奏響着一首大自然和諧美妙的樂章。突然一條魚跳出海面, 在天上盤旋已久的海鷗立刻俯衝下來,瞬間便捉走了那隻魚。海裏 的人在滑板衝浪,像燕子般在空中逆風飛翔,海灘上的運動也不甘 示弱,一個個沙灘排球飛揚在蔚藍色的天空裏,到處都盡顯蓬勃的 力量。好些個小女孩在沙灘上撿起一個個形狀不一的貝殼,放進海 裏,洗洗乾淨,就把它們串在一起,戴在脖子上走來走去,媲美誰 的更別緻。最有趣的是螃蟹們也被驚動了,它們紛紛出來湊熱鬧, 橫行霸道,似乎沒有人敢阻攔它,因為它的身體語言好像在宣誓自 己的主權:我才是一海之主呢!
大海是大自然餽贈的禮物,遊人駐足的熱鬧景象是海邊唯有的 風景。有人說,海是香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是我們的後花園, 是我們隨時可以回歸自我休憩的心靈空間。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能 有這麼美麗的海景是我們香港人的福份。我們要好好珍惜這美麗的 大海!(指導老師:陳安妮)
熊佳林
不知在夢中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她的嘴角像蓮花花瓣一 樣綻開,微微翹起。靠近碼頭的地方,夜航的船,在橋樑 的巨大陰影裏穿過。在那一小塊無月的地方,船上的人仰 頭望向海平線,月亮像一面鏡子一樣自在高懸。海水一輪 又一輪,不知疲倦地輕拍著堤岸,卷起潔白的細浪。
此時,城中的人們都睡了。哭泣的孩童睡了,忘記了 丟失玩具的悲傷;月下的戀人相擁而眠,忘記了即將到來 的離別。
月亮又跨越山海的邊際,靜靜地棲息於一片山林之中。
初秋,太陽的餘溫在地面蒸騰,逐漸消散。在雲朵的簇擁 中,一輪明月自密林的上方升起,月中山丘清晰可見,窺 探另一個星球的隱秘通道被打開。山川河谷、叢林花影頓 時安靜下來,風也停下了腳步。萬物墜入寂靜清涼之中, 唯有月光蕩漾,水波輕柔。
山林中的月夜,在蟬鳴的疊影裏發芽,在清泉的淘洗 中透亮,在微涼的空氣裏顫抖,如蜻蜓側背葉透明的薄翅。 樹枝小心地將黑影收起,攏在身後。叢林裏鋪就了一條潔 白的路,蟲鳴在四野升起,銀光如水波流淌下來。螢火蟲 藏進了草叢裏,白蘆葦不再搖晃,乖巧地低垂著頭。
那一刻,月光是有聲的。在山谷中揚起笙簫般空靈的 聲響,它從這個山頭,飄到另一個山頭。於是,你便聽到 了從山谷深處遼遠的腹地,隱隱傳來空蕩蕩的回音。
山風驚醒,躺在天幕的雲朵緩緩挪動了腳步,高聳的 樹木伸了個懶腰,又翻身睡去,月光又把風也染成了銀色。 這樣的月夜,是一種寧靜的喜悅,豐滿的空無。無論身處 繁華市井,還是大漠荒野,皆可自在。
我終明瞭,無論月在何方,它都會因源於「自我 」 的 存在而滿足、豐盈。
雞冠花 青青子衿
像花公雞的冠,頂在一個有小拇指粗細的主莖上,莖 杆外的綠衣薄薄的,透明的紅色隱約其間,半遮著面。莖 杆上,油綠綠的肥碩的葉片,尖尖的形狀。交錯著,互為 襯托。
雞冠花喜歡溫軟肥沃的清灰土質層。我從鄰家發小的 手中接過幾粒黑亮,芝麻粒般的種子,她告訴我,那就是 雞冠花的種子。等到春天,種在菜園裏,就能發芽、開花。
我信了她的話,小心翼翼地把種子包裹在本子紙裏, 倍加愛護地放進櫃子的一角。於是,對於一枝花的期盼, 充盈了整個冬日。那種溫暖,恰似寒冬裏的暖陽。冬去春 來,萬物復蘇,沉睡的種子漸漸醒來。新鮮的胚芽,花開 的聲音,豐盈著慢慢流逝的時光。
和煦的春風裏,帶著一顆焦灼和忐忑的心,把種子埋 進和著清灰的土裏。土質鬆軟,我用鏟子挖了個小坑,把 種子種進去。每天放下書包,就往菜園裏跑,只為看看在 我撒種的地方,與兩個莢瓣的芽相遇。
雞冠花的芽帶著一層淡淡的紫色,我驚喜地從一片綠 色的芽裏,發覺了它。我給它們澆水,也常常蹲在地上, 親切地端詳。我的小手每每從這些小芽身上拂過的時候, 能感覺到芽的生命正茁壯地成長,心會因此撲通撲通地 跳,臉因為激動而升起一團紅暈,呼吸也變得局促。
像是對我的期盼有所感應,在我的俯視中,小芽兒拔 節,長成枝枝蔓蔓,葉片油綠綠的,泛著光。在一片低矮 的青菜旁,顯得尤其風雅。
在枝節交錯處,花骨朵上露出了苞芽,淡淡的紅,薄 薄的綠。這芽苞,是我對一束花最大的期望。不需要果核 的充盈,僅僅是綻放。
一天天,花骨朵漸漸長大。終於,清晨,踏著露珠,
走過一段青草萋萋的田頭,在菜地,在一縷朝陽下,一束 花像雞冠一般綻開。鮮豔的紅,嫵媚而不嬌縱。
那一刻,興奮像火一般迅疾點燃我的心。我興沖沖地 跑到那個送我花種的夥伴家,上氣不接下氣地呼喊著她的 名字:「鳳子,快來看啊!花開了,我的雞冠花開了!你 給我的雞冠花開了!」我說得慌慌忙忙,語無倫次。
我沒容她瞪眼看我,不由分說把她拉出家門,拉向我 們家的菜園子。遠遠地,我們看到了雞冠花。
「你的雞冠花開得好漂亮!比我的那些花開得要早。 你真會養花,把花養的這麼壯!火紅火紅的。」
朝霞裏,她看看我,我看看她。我們的小臉上掛著甜 蜜和滿足地笑,那是我們從冬天到春天,再到夏天,堆積 的期望得以實現所豐腴的喜悅。那也是我們幼小透明的心 中,對於鮮活生命的仰視。儘管那只是一束花。
為了一束花而興奮的年紀,似乎也像雞冠花早已成了 記憶河流中的一滴水珠。青澀的年輪,燦爛,如水的笑。
多年後,朋友駕車,我直起腰身,只為更恰到好處地 望望車窗外,兩側青稞滾滾,濃密的綠,交織著,把我的 視野裝點成一副水彩畫。
忽然,我看到一束耀眼的紅,唯其一朵,格外鮮豔。 翹翹的,立在枝幹上。
此情此景,不禁想起了我的發小,那個喜歡種花,喜 歡由著我,拉著她的手奔跑的女孩。
好懷念那種感覺。
只是花猶在,朱顏改。
山西朔州應縣木塔高約67米,底層直徑約30米,呈 平面八角形,全塔共採用了2,600多噸紅松木建成
空 要數近期熱話,當屬首款國產3A遊戲大作《黑神話:悟空》,截至九月八日總銷量已達到1,800 萬份。遊戲以《西遊記》為故事背景,開發團隊「遊戲科學」堅持以沈浸式、高品質畫面呈現了大 量高度還原的中國古建築,成為一大亮點,向外宣揚優秀的文化外核,說好中國故事,並帶動起 「China Travel(中國旅遊)」新一波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在《黑神話:悟空》36個取景地中,有27個就來自山西,絕大部分都是主創 人員實景掃描而來。資料顯示,遊戲上線當天,山西旅遊熱度環比上月翻倍,其中玉皇廟、崇福寺、 小西天、雙林寺等遊戲取景地熱度更是紛紛飆升。《港紙》記者將分期帶大家一同實物探訪,走入 《黑神話:悟空》背後的千年古建築故事。
大同﹕懸空寺及雲岡石窟
先從山西省最北的大同市開始遊覽!位於山西大同的 恆山懸空寺。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近1,600多年歷 史,是恆山十八景中的「第一勝景」。恆山懸空寺如同它 的名字一樣,懸掛在陡峭的山壁上,寺下就是萬丈深淵, 可謂驚險萬分,在2010年的時候,就被《時代周刊》選為 世界最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築之一。
地點﹕大同市渾源縣東南郊恆山腳下
另一山西大同的名勝古迹之一,當數坐落於武州山南 麓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時期,是中國首 個皇家授權開鑿的石窟,後歷經北齊、隋、唐等朝代,開 鑿時間跨越150多年,規模弘大,東西綿延約一公里。現 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佛龕約計1,100多個, 大小造像59,000餘尊,精美石雕造像近6萬餘尊,雕刻面 積達18,000餘平方米,結合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堪稱 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地點﹕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 朔州﹕崇福寺及應縣木塔 來到山西朔州市。在朔州市朔城區,坐落着一座始建 於唐代的佛寺,名叫崇福寺,遼代時曾作為官府,名為林 衙署,是國家現存遼金三大建築之一,「山西省十大最美 文物景觀」之一,其彌陀殿為「山西省十大最美古建築」 之一。在《黑神話:悟空》第三回中出現的場景,正是崇 福寺的彌陀殿。
彌陀殿是崇福寺的主體建築,坐落於高2.5米的台基 上,面闊七間,為單檐歇山頂結構建築。無論是屋頂的琉 璃構件、隔扇上的精美圖案、氣勢雄偉的佛塑像等,崇福 寺盡顯唐遼兩代的氣派之美。
地點﹕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東大街94號 此外,位於山西朔州應縣城的應縣木塔(又名佛宮寺、 釋迦塔),始建於遼代,直至金代增修完畢,是世界上現 存最古老及最高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塔高67.31米, 底層直徑30.27米總重量約為7,400多噸。塔身外看為五 層,其中第一層至第四層內各建有一層作為上一層基座的 暗層,塔頂為鐵製塔剎。每層塔室內的內槽均安置有佛像, 其中第一層的內槽安置有一尊高約10米的釋迦造像,內壁 還繪有壁畫。
木塔結構複雜,設計更為巧妙,全塔上下沒有用一顆 鐵釘,全靠木構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使用了現代人難以 複製模仿的高超技術,單是維修方法,建築專家們就足足 討論了逾30年,就連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亦稱之為「獨一 無二的偉大作品」。
應縣木塔更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與巴黎埃菲爾 鐵塔和意大利比薩斜塔齊名,享負盛名。
地點﹕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 北街
山西同款取景地 感受千年古建之美(一) 山西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已有1,500多年歷史 在崇福寺彌陀殿內,供奉着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二菩薩,均於金 代建成。3座塑像雕刻精緻,神態端莊,為金代佛像雕塑中的上乘之作
恆山懸空寺建築群僅以27根橫梁支撐,卻可歷經 千年仍屹立不倒,是最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