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紙 HKI POST - 第134期

Page 1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五月廿七在立法會議上宣布暫緩垃圾徵費

政府於五月廿七日宣布暫緩執行垃圾徵費政策,意味 該政策不會在八月一日實施。政府指,在「先行先試」計 劃所收集的數據及意見可見,垃圾徵費政策仍有不足。政 府將會做好回收相關配套,包括增設回收廚餘點及「綠在 區區」回收點,並預計於2025年年中再向立法會環境事務 委員會報告相關事項。

東區連翠邨「先行先試」效果未如理想

垃圾徵費實施日期早前由四月一日押後至八月一日實 施,並先於14個點推行「先行先試」計劃,但坊間對於相 關政策爭論不斷,因此政府在推行「先行先試」計劃並收 集所需數據及意見後,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政府指, 收集所得的意見顯示有七至八成市民不贊成如期推行垃圾 徵費,其中意見包括「指定袋收費高,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垃圾收費操作增加了清潔工的壓力」、「『三無大廈』 的巡規存疑」等問題,將會就問題進行總結及研究。

柴灣連翠邨是首批「先行先試」的試點,也是港島唯 一的公營房屋試點。自四月一日試行以來,情況並不如預 期。儘管有九成居民參與計劃,領取指定垃圾袋,然而真 正使用指定垃圾袋的居民據悉僅有兩成。有清潔工指,每 日花大量時間進行「垃圾袋分類」,令工作量倍增,「現 在要做分類,所以要先將垃圾分開白袋、綠袋(即普通垃 圾袋及指定垃圾袋),分好之後第一轉先扔白袋,第二轉 再扔綠袋。」清潔工指,現在要「行多一轉」,肯定較辛苦, 「一兩個月可以撐下,長期下去不行。」

政府宣布暫緩垃圾徵費 將加強回收工作 區議員形容已吹響環保號角

反對垃圾徵費,呼聲仍然居高不下。」

東區區議員林永晟接受《港紙》訪問時指出,大部分 街坊參與「先行先試」,但領取指定 垃圾袋後會暫儲起來,打算待到垃圾 徵費實行時才使用,「慳得一蚊得一 蚊」。同時邨內的回收設施使用量保 持在四成,在「先行先試」期間也沒 有顯著增加,同時垃圾棄置量也沒有下降,情況未如理想, 「紙面上有九成居民參與計劃,但同時仍有七成多的居民

林永晟指,實地視察時發現區內三台智能廚餘機當中, 在「綠在區區」回收點旁的廚餘機回收量是另外兩台的數 倍以上,相反較偏遠的廚餘機幾近無人問津,「可見居民 會否回收,的確是看回收地點是否方便。如果不方便,他 們會寧可直接拋棄垃圾,這也是為甚麼垃圾棄置量沒有下 降的原因。」

暫緩垃圾徵費政策是順應民意之舉

一直關注垃圾徵費問題的香港島青年聯會曾在今年二 月聯同坊眾社會服務中心進行了有關「垃圾徵費」的網絡 問卷調查,並收到了超過兩萬份有效問卷。香港島青年聯 會主席胡志禧在接受《港紙》訪問時 指,從問卷結果可見市民對垃圾收費 尚缺乏充分了解,包括計劃的具體實 施時間、內容及收費模式等,其中超 過八成的受訪者對於會否「誤墜法 網」感到憂慮,可見受訪市民對措施 實行的憂慮,蓋過了垃圾徵費的政策原意,「所以這次政 府暫緩垃圾徵費,我認為是順應民意。亦希望政府能做更 充分的宣傳工作,讓市民是因充分了解相關政策而接受、 配合垃圾徵費。」

「三無大廈」居民陳小姐在接受《港紙》訪問時亦指 出,她所居住的大廈只有一名保安員 駐守,難以監管居民亂棄垃圾,感覺 政府對於包括「三無大廈」在內的私 樓居民支援較少,「政策如果是希望 減廢,那就更應該鼓勵垃圾分類及回 收,但我又看不到街上有環保回收箱,『綠在區區』流動 回收點一個星期才到附近一次。」政府之前提出的設立舉 報機制及在大廈加裝閉路電視等方法,亦讓她感到迷惑。

她指,政府現在宣布暫緩執行垃圾徵費政策是明智之舉, 又指其後如果回收配套相對較方便,相信居民都會配合環 保回收及垃圾徵費。

區議員認為政策已吹響參與環保號角 中西區議員羅錦輝接受《港紙》訪問時指,垃圾徵費 是推動環保的一個選項,其根本目的是「希望從市民的日 常生活中加入更多環保元素,增加市民環保意識,做到源 頭減廢」。因此過去數月推動垃圾徵費期間,廣大市民均 不同程度地參與環保及回收方面的討論,包括以往從不關 心環保議題的市民亦加入討論行列,「市民不分晝夜地商 量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及推動香港的環保事業, 可見市民的環保意識獲顯著提升,即使垃圾徵費未實施前, 其目的便已達成了一半。」

香港島青年聯會與坊眾社會服務中心及羅錦輝(右三)曾於二月就垃圾收費問題與政府交流

羅錦輝亦指,只要政府繼續推動環保、回收、減廢相 關工作,那麼過去就垃圾徵費政策所 作的宣傳便不會「白做」,「與其說 暫緩垃圾徵費是打擊香港環保工作, 倒不如視為打響香港環保的頭炮, 吹響了集結香港市民參與環保的號 角。」他認為,可以通過立法要求生 產商與零售商減少產品的無謂包裝,以達致源頭減廢,「環 保是長期的工作,政府應該強化『綠在區區』,增強『綠 綠賞』的吸引力,為市民參與環保提供誘因。」

政府在宣布暫緩垃圾徵費後,強調重視減少固體廢物 的初心沒有變,會繼續推廣減廢及回收宣傳,擴大回收配 套及網絡,包括未來將會設立回收廚餘流動點及「綠在區 區」回收點,以鼓勵市民回收。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綜合 P2
陳小姐 林永晟 羅錦輝 胡志禧
三無大廈居民希望獲得更多環保支援 政府未來將會設立更多廚餘回收點

「客家搖籃」贛州文化之旅

「甘校」學生致送紀念品予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蕭嘉怡

「甘校」學生參觀贛州市博物館, 認識紅色文化

男演員張兆輝專誠到贛州方特東方欲曉紅色主題公園陪同學生遊玩 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蕭嘉怡熱情歡送「甘校」學生

「甘校」學生到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感受到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的艱辛歷程

贛州市位於江西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 旅遊城市,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稱「客家搖籃」。

早前,香港特殊學校議會主席及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 中心(甘校)校長李靜雯在教育局批准下,與20多位校長 一同前往江西贛州進行考察,發現當地大多數景點無障礙 設施齊全,十分適合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作親子遊學。

五月廿八日,甘校及一所智障兒童學校超過50名學生、家 長及教職員,在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蕭嘉怡歡送下,乘坐 高鐵前往江西贛州,參加為期四日三夜的遊學團。

當日下午到達贛州後,眾人便拜訪了當地上猶縣特殊 教育學校,參觀該校校園及了解該校課程、復康設施。「甘 校」還與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簽訂「姊妹學校合作協議書」; 眾師生互相觀摩交流、增進彼此友誼。晚上,團員夜遊江 南宋城歷史文化旅遊區,該處以宋朝時期的建築和文化為 主題,在晚上五光十色的燈光映襯下,別有一番風味。

第二天,交流團到贛州市博物館參觀,同學們深入認 識贛州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及自然文化等;又前往中國

年長者適度運動有助促進生理及心理健康,好處多多。

若長者沒有適當的運動習慣,便容易有肥胖、心肺功能下 降、反應力遲鈍、骨質疏鬆、認知能力下降、肌力減弱(尤 其下肢肌力)以及平衡力下降等問題。有見及此,香港島 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早前邀請了物理治療師談永濂擔任主 講嘉賓,向現場近60名資深退休校長分享「點解要郁?—— 膝痛及頸痛的物理治療及運動建議」,宣傳安全及有效運 動方法。

講座上,談永濂表示,在香港,膝退化性關節炎發病 率影響本港16%人口,不少老人家 也有膝痛的困擾。因此,他現場簡單 介紹了數組簡易拉筋運動及強化肌力 運動。

另一方面,頸痛成因有機會是日 常生活不良坐姿、睡姿或長期低頭看

手機等壞習慣所致。談永濂表示,日 常除了注意姿勢外,每隔兩

「甘校」學生欣賞史詩式節目 - 《長征第一渡》

香港特殊學校議會主席 - 香港紅十字會甘乃迪 中心校長李靜雯一行到贛州市殘聯學習交流

革命的發源地——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內有眾多重要的 歷史遺址。其中,葉坪是毛澤東的故居,保留了他當年的 生活場景和文物。二蘇大會址則是革命運動的重要據點, 同學們了解到革命在這個地區的發展過程,深刻感受到中 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第三天,同學們來到三百山景區,即香港「東江水」 的發源地,學習當地史蹟和自然生態保育。下午參觀了中 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便 是從這裏邁出長征第一步;晚上同學們觀看一齣史詩式節 目《長征第一渡》,該劇通過表演、音樂和視覺效果,再 現了紅軍渡過于都河的艱辛情景,既感人又震撼。另一隊 參訪團,李靜雯一行出席了贛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特別安排 的座談會,與市殘聯領導及殘疾兒童康復機構代表進行了 深入交流,揭開了贛港特殊教育相互合作的新一頁。

第四天,進入旅程的尾聲,眾人來到大型文化高科技 主題樂園——贛州方特東方欲曉紅色主題公園。樂園為同 學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紅色旅遊新體驗」,同學們寓教於

個小時最好要休息走動一下。他分享了數組上肢拉筋運動, 并提醒眾人運動要量力而為,切忌過分操練,增加受傷風 險。

香港島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主席 陳麗貞發言時表示,感謝出席的每一 位會員。是次健康講座除了希望讓一 眾會員可以同聚交流,也可以認識更 多健康資訊,平常多些走動一下,保持身心健康。

「甘校」學生與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 學生合作包糉子

樂,通過科技打造的沉浸體驗項目,對國家歷史及地理等 有更深刻的認識。

是次交流圓滿結束,同學們不但認識到祖國歷史文化 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更深深感受到贛州文旅局的重視及細 心。著名男演員張兆輝也專誠到樂園陪同學生遊玩,令家 長及同學們均十分感動。

「甘校」學生行走在三百山景區的玻璃橋上觀賞漫山綠色生態美景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教育 P3
陳麗貞 談永濂 團體辦健康講座 鼓勵年長者多運動
現場一同拉筋鬆動下

石山街行人路上蓋工程今年第二季展開

堅尼地城行人路上蓋工程將開工建設

需時約22個月

預算建造費1,000 餘萬元

民建聯中西區區議員楊開永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 相關工程已於去年十二月底招標,並於今年二月中截標, 標書評審現正進行中。工程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展開,需時 約22個月完成。

根據最新的設計,工程已採用了20厘米寬較纖細的鋼 方型柱支撐上蓋,每枝支柱一般相隔約6米,能提供淨闊 度不少於 1.8 米的行人路(與現有行人路相若的闊度)給 行人使用,上蓋工程預算的建造費用為港幣1,000餘萬元。

由於標書評審現正進行中,待工程批出後,路政署將會公 布獲批標書就上蓋工程的實際建造費用。

此外,行人通道上蓋工程需要移除位於現有行人路近 雅福台的兩棵耳果相思,因為在建造上蓋的地基時該兩棵 樹將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而經評估後兩棵樹均被評為不 適合移植。而在斜坡號碼11SW-A/C747底的一棵榕樹,則 可予以保留。

楊開永稱,為補償被移除的兩棵樹,路政署計劃於域 多利道近加多近街花園的行人路增植兩棵金蒲桃,以維持 區內綠化環境。

政府及港鐵公司上蓋工程未能同步進行

另一方面,楊開永指,較早前的方案由於路權問題, 未能做到直接連接港鐵站。2022年,他與民建聯曾約見路 政署,當時要求將行人上蓋與港鐵堅尼地城站B出口無縫 連接。

惟楊開永就有關建議再次向當局跟進進度時,當局表 示,去年曾與港鐵公司會面數次,以詳細討論連接行人通 道上蓋至港鐵堅尼地城站B出口的安排,包括有十多米的 上蓋需要於港鐵站出口的露天部份興建以達至無縫連接。

經商討後,由於該部份位處港鐵公司的地界內,港鐵公司 將會負責設計和興建該部份的上蓋。運輸署和路政署將會 與港鐵公司適時檢討上蓋的設計及建造日期。

但是,楊開永擔心相關連接行人通道上蓋至港鐵堅尼

楊開永擔心港鐵公司於港鐵站出口的行人上蓋露天部份,無法與當局工程同時間完成

《港紙》曾經報道過運輸署及路政署擬在堅尼地城石山街興建行人路上蓋,為居民遮蔭擋雨,以 方便居民往返地鐵站及民居。有區議員在區議會內再次就有關項目提出詢問並跟進進度。

地城站B出口的安排,包括有十多米的上蓋需要由港鐵公 司於港鐵站出口的露天部份興建以達至無縫連接,無法與 當局工程同時間完成。他建議運輸署與港鐵加強協商,希 望做到兩者工程同步進行。

另外,由於該處為雅福台、學士臺一帶居民往返港鐵 站及住所的主要通道,楊開永也關注受工程影響而封路的 安排,希望警方到時可以加強對該處違泊車輛的執法,以 確保封路時的行人及交通安全,並盡量減低工程影響。

擬建行人通道上蓋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中西區 P4
該處偶有車輛違泊情況出現 該處為雅福台、學士臺一帶居民往返港鐵站及住所的主要通道

西營盤關愛隊支援獨居長者 清理逾百袋垃圾

早前,西營盤關愛隊收到居住於忠正街的獨居長者陳先生(化名) 求助,請求協助清理家居雜物。那日,關愛隊便發動7名成員及1名電 工師父協助,為陳先生清理超過百袋垃圾及維修電燈。

該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楊女士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她 於五月初上門家訪時,發現陳先生全身是血,同時頭暈站不住;又因陳 先生平時喜歡看書讀報,令家中堆滿書籍、過期報紙等雜物,使大門根 本打不開。於是楊女士打電話報警,由警察將他從雜物堆中救出,並送 往醫院。

後來得知陳先生原來是胃出血,所以上吐下瀉都是血,楊女士便耐 心勸說陳先生珍惜人生剩下的黃昏歲月,好好生活;亦應把雜物清走, 以確保個人及大廈其他住戶的安全。最後得到陳先生的同意,楊女士聯 絡關愛隊求助,希望可以協助他清理雜物。

在收到求助後,西營盤關愛隊隊長、中西區區議員羅錦輝便聯同 西營盤關愛隊隊員、電工師父一起出動支援。在四個多小時的努力下, 眾人終於成功清理陳先生家中超過一百袋雜物,又為陳先生維修廚房電 燈,讓他能夠重新投入新生活。

羅錦輝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區內擁有不少獨居長者,部 分長者因受到生心理、家庭環境和經濟等影響,較容易孤立自己。希望 未來政府和機構可以多關注獨居長者,為他們提供更多關愛和幫助。他 表示,今次無論法團、關愛隊都發揮很大作用,希望大家都多行一步, 築起與他人聯繫的橋樑,讓他們不再孤立無援。

慶回歸 賀端午 中西區為長者送福袋賀安康

濃濃 糉 香迎端午,悠悠深情慶回歸。六月三日,由華 潤醫藥集團主辦,中西區關愛隊承辦的「一歲一端午 福袋 賀安康」活動,在西營盤坊眾社會服務中心順利舉行。在 慶祝香港回歸27周年和端午佳節來臨之際,向中西區長者 和有需要人士派發物資傳遞中企的關愛。

活動邀請到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西區區議 員、西營盤關愛隊隊長羅錦輝,中西區區議員呂鴻賓,以 及中西區關愛隊部分代表,協助派發福袋和慰問到場街坊。

當日有近百名街坊到場,開心地等候派發節日福袋。

領取福袋的居民一邊在義工的協助下有序排隊,一邊聊家 常分享心情,「好開心拿到福袋」、「多謝關心」、「下

次有活動麻煩通知我哋」……整個活動歡聲笑語、其樂融 融。

活動結束後,主辦方亦到中西區內多幢大廈 ,上門給 行動不便的老人派發福袋,仔細詢問他們日常生活中需要 協助的地方,傳遞關愛的同時,也為下一次的關愛活動有 針對性地做好準備。

華潤醫藥代表表示,該企業長期以來積極響應香港中 國企業協會「中資服務進社區」行動號召,與香港市民同 心同行,多次深入基層社區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贈 逾300萬港幣物資,希望憑一顆真心,守護市民健康,締 造溫暖社會。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中西區 P5

由香港作家聯會籌辦的「香港文學舘」,於五月廿七 日舉行開幕典禮後正式運營。文學舘內設有常設展覽廳、

兒童閱讀室和香港文學檔案室等,結合現代數碼技術,向 公眾和遊客介紹香港文學作品,講述百年香港文學故事。

主辦方希望文學舘能成為「集香港文學館藏、文學傳播、 教育培訓和文藝沙龍為一體的香港文學與藝術新地標」。

李家超:香港獨特歷史 孕育與別不同文學

年寄給好友鄺文美的書信真跡。除此之外,展覽亦陳列張 愛玲撰寫《小團圓》手稿的複製版,以及其早年就讀香港 大學的學籍登記表複製版。現場還播映以張愛玲小說作為 藍本的電影,如《半生緣》以及《傾誠之戀》。

特首李家超在香港文學舘開幕典禮以視像形式致辭時 指,文學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徵。香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 匯的橋樑,擁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從而孕育出與別 不同的香港文學。香港文學舘坐落的灣仔茂蘿街七號建築, 擁有百年歷史,能夠在這裏設館,介紹本港文學百年發展 歷程,非常有意義。他續指,香港正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 術交流中心,冀香港文學舘能夠作為橋樑角色,連接香港、 內地以至海外文學交流,推動本港文學發展。

文學舘設三展廳

展名家手稿真跡

除了張愛玲與友人書信真跡外,展廳亦展出另一著名 作家蕭紅於1936年寄予蕭軍(劉均)兩封書信真跡,書信 中蕭紅打聽蕭軍行蹤、提議蕭軍不要搬屋以及述說自己的 心事。展廳中亦展出不少其他文學作家如金庸、何達的作 品手稿副本。

開幕展覽「文裏尋花」 藉草木感受文學滋養

文學舘內共設三個展廳,常設展覽內分別展出文學舘 的籌建歷程、多位南來作家的手跡遺物、香港文學介紹、 文學與跨界等藝術內容。館內亦設有兒童室,通過全息投 影等形式為兒童打造親切閱讀空間、激發閱讀興趣。此外, 隨心書店、隨心閱讀室內設有打卡照相機等設施,供參觀 者留念。

其中位於文學舘三樓的展廳,展示了香港著名文學作 家張愛玲的有關展品,包括張愛玲晚年移居美國後於1994

香港文學舘開幕展覽主題為「萬物有文,文裏尋花」, 以植物為主題,透過呈現作家筆下有關香港花草樹木的文 學作品,讓觀眾既可欣賞植物的優雅風姿,亦感受香港文 學豐富的滋養。有關展覽舉行時間為即日起至八月二十八 日,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香港文學舘所在的茂蘿街七號,前身為建於1920年代 的「綠屋」,屬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綠屋本來沒有名稱, 因後來政府在收回「綠屋」後以綠色的油漆美化外牆,因

開幕展覽主題

「萬物有文,文裏尋花」

展覽舉行時間:即日起至八月二十八日(周末照常開放) 每日開放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入境事務處今年三月起陸續由灣仔入 境處大樓搬遷至將軍澳新總部,新總部將 於六月十一日正式投入服務。

將軍澳總部6.11正式運作

入境處表示,位於灣仔入境事務大樓 4樓的旅行證件及國籍(申請)組及旅行證 件(簽發)組的最後工作日為六月八日,

六月九日起停止服務。相關單位將於六月 十一日搬遷至將軍澳入境事務處總部,繼 續提供旅行證件申領服務。換言之,市民 在六月八日或以前仍在舊址領取護照。

假如選擇於灣仔領證的市民,未能在 六月八日或以前領取護照,則需按照領證 通知書的領證安排,分別前往將軍澳新總

香港文學舘坐落茂蘿街七號 冀成為香港文化新地標

展覽陳列張愛玲《小團圓》手稿複製版 館內設有「文學與跨界」展廳

文學舘收集中小學生的寫作佳句並打造成文學階梯

香港文學舘地址:香港灣仔茂蘿街7號 從港鐵灣仔站A3出口出發,沿莊士敦 道向銅鑼灣方向往前走約10分鐘,右轉至 巴路士街或茂蘿街。

6.9起停止申領護照服務 入境事務處灣仔大樓

部或港島區簽發旅行證件辦事處領證:

而得名。市區重建局在進行市區更新計劃後,於2013年 宣布完成活化「綠屋」,並命名為「動漫基地」,不過於 2018年又正式改名為「茂蘿街7號」。 務。

.領證通知書發出日期在三月十日或 之前,而六月八日未領證,就要六月十一 日去將軍澳新總部領證。

.領證通知書發出日期在三月十一日 或之後,而六月八日未領證,就要六月十一 日去港島區簽發旅行證件辦事處(中環海 港政府大樓2樓)領證。

入境處表示,位於灣仔入境處大樓8 樓的人事登記將繼續在原址服務,服務範 圍及時間不變。相關服務包括幫香港居民 辦理登記身份證 、為初次抵港人士辦理登 記身份證、為因身份證殘破或遺失身份證 的人士辦理補發身份證申請等人事登記服

2008年,特區政府在《二零零八至零 九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指出,並非所 有政府辦公大樓都必須位於核心商業區。 要持續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政府必須在 核心商業區內物色更多甲級寫字樓用地。 為了配合這方面的需求,政府會積極研究 把位於灣仔海傍的三座政府辦公大樓遷離 現址。搬遷的可能選址包括啟德發展區及 將軍澳等新區。2015年第二季起,政府各 部門將分階段搬遷至啟德工業貿易大樓、 西九龍政府合署、長沙灣庫務大樓、啟德 稅務中心,以及將軍澳南的入境事務處總 部與將軍澳政府合署。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灣仔 P6

關愛之火照亮社區—— 符文靜

專訪灣仔關愛服務及發展基金會長符文靜

泰戈爾曾寫道:「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這句話可謂是符文靜在奉獻愛心的道路上時時響徹的回音。作為服務社會的熱心人士,符文 靜認為甘於奉獻及敬業樂群的心態缺一不可。不論是照顧矜寡,還是引導青年,都需要足夠 的耐心、愛心和專業的知識技能,才能叩開他人的心靈之門,真正地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 符文靜希望能在社會中發出屬於自己、照亮他人的光。

從商界創業到建立愛國愛港社團 回憶自己的創業之路,「那就要回到九十年代了,那 是一個奮鬥的好時代」,符文靜說。當時她是剛從大學畢 業的醫學生,正在人生新段階的起點之上,但對於影響人 生路徑的決擇,她毅然挑選了充滿未知和挑戰的一項:從 商創業,「因為人要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當時我思考 過,覺得自己從醫的話,不一定能做優秀的醫生。但是從 商的話,卻是恰好遇到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白手起 家,從零開始,符文靜遇到的困難比想像中多:資金、人員、 平台、社區資源,都是問題疊著問題,「不過人的一生肯 定是在困難中度過。」符文靜語重心長地向記者說:「堅 定信念、做好準備、迎接挑戰,最後克服困難。」

商界的成就對於符文靜而言,其實是服務社會的基石。

2015年,符文靜創辦香港文昌同鄉會並出任會長;2021年, 為更好地發展會務,符文靜主導香港文昌社團聯會及香港 文昌同鄉會合併,「香港的發展需要市民的一份力量」, 符文靜說。2014年的非法「佔中」,讓符文靜深刻了解到, 需要為香港的和平穩定發展作出貢獻,更要為香港的社會 公益事務作出自己的貢獻。

以「母親」的角度關愛和引導青年 符文靜向《港紙》記者指出,自己之所以參與香港的 社會公益事務,離不開父親的影響。她說,假如說人生是 一段旅程,那麼「不少人都曾在青年時期迷茫過、沉淪過, 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對於自己能力的不肯定,讓每一個處 於青年時期的人都有一種自卑感和優越感並存的微妙感情, 它們一同存在卻又針鋒相對,最後經常導致青年人產生一 種『我到底在幹甚麼?』的空虛感。」符文靜回憶著青年 時期的自己,「幸好,父親適時的關愛和引導,我才能停 止人生路上的原地踏步,走上不斷學習的正道。」

學習對於符文靜而言,不但為日後的事業打拼夯實知

識基礎,更在品德修為上有所得著,「『學然後知不足』, 學習就是學無止境,除了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學習,更要 不恥下問,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與不知,所以積攢他 人的所知,填補自己的不知,就不能有包袱和架子。」符 文靜的求學過程,讓她深明不可以用「家長式」壓人。而 父親的關愛和引導,亦一直影響著她,「當時我有父親的 教導,所以才脫離迷茫,但其他的年輕人,又是否都可以 得到關愛和引導呢?所以我便投身服務社會,希望以『母 親』的角度關愛青年。」

將同鄉會搭建成瓊港兩地交流橋梁 2019年,符文靜應邀出任「新時代青年見習計劃」 督導委員會主席,先後贊助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的「張騫計 劃——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和「新時代青年見習計劃」。

而讓她倍感驕傲的便是有幸參與到「百萬青年看祖國」主 題活動,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仍能透過領略祖國的亮麗 山河,見證祖國的繁榮發展,觸動青年人心底裡最純樸而 熱切的家國情懷。

從海南來港打拼多年,符文靜始終念念不忘對家鄉的 愛,因此她不但發展香港文昌社團聯會會務,亦為增進瓊 港兩地交流做出積極貢獻:由符文靜贊助的香港經濟航太 考察訪問團,是「百萬青年看祖國」在海南落地的首個團; 由她主持組織的文昌籍港澳青年「識鄉音.敘鄉情」回鄉 研學參訪團,亦加強了青年團員們對於家鄉的認識及認同, 「『家』這個字其實很大,家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便是 民族,民族之上,那就是國家了。」符文靜堅信,家庭就 是社會的縮影,社會則是家庭的集體,因此不論在家庭還 是社會當中,都要站在「母親」的角度關愛青年,「青年好, 國家就會好。」

愛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力量

在符文靜眼中,關愛是一股難而言表的正向能量。在

個人層面,關愛可以使人奮發向上,戰勝困難;在社會方面, 關愛可以使社會更平和。反之,假如一個社會缺乏關愛, 便會動盪不安。因此符文靜十分熱心於關愛隊工作,她認 為關愛隊便是在社區根基開始推動關愛,讓社區鄰里之間 互相認識、互相關愛。為此,符文靜以司徒拔道關愛隊隊 長的身份,走在關愛社區的最前線。

說到關愛隊工作,符文靜有著自己的見解。她認真調 研所負責的司徒拔道區後,認為相較於一般的家訪工作, 當區居民更重視精神健康,為此她想了不少策略,所組織 的活動亦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關愛工作為主,「重要的 是在活動中,讓居民感受到被關愛、被肯定,才能讓他們 具備成就感和幸福感。」符文靜以關愛隊的環保回收工作 為例,居民在關愛隊的講解後,積極支持環保回收工作, 甚至有一次回收期間下雨,仍有居民特意駕車前來,把舊 衣送到關愛隊的衣服回收站上,「因為他們認識到環保與 人的關係,加上成功為環保出力也讓他們擁有成就感,這 就是關愛的力量。」

關愛之火照亮社區、溫暖市民 除關愛隊工作外,符文靜更與其他熱心社區的社會賢 達一同創立了灣仔關愛服務及發展基金,並擔任會長一職, 藉此凝聚灣仔各界力量,大力支持政府開展地區基層治理 工作,更好地為市民做實事、做好事,為灣仔關愛工作和 地區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灣仔關愛服務及發展基金不但支援灣仔關愛工作,更 與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一同策劃了「灣仔安全我幫您!」 系列服務,力求協助社區居民解決日常生活面對的問題。 在其中,符文靜主要推動系列內的「防護服務」,提供了 輪椅及斜台裝置,並準備為區內義工提供護理培訓,希望 推動建設「無障礙灣仔」。

符文靜經常強調,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 得更美好,相反如果失去了愛心和奉獻,就相當於失去了 精神和力量,走不遠也走不快。螢螢之光,終匯成璀璨星 河。符文靜竭力奉獻愛心,亦推動了灣仔區內的公益關愛 服務,泰戈爾所著的「生命影響生命」,這正是對其的最 好詮釋。符文靜不但是一個追光者,更在追光的過程中, 自己也成了光,照亮了社區,溫暖了別人。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灣仔 P7
符文靜(左)創立灣仔關愛服務及發展基金並擔任會長

康翠臺居民籲新增巴士路線 解決出行困難問題

康翠臺巴士站 居民需要經過的斜路

柴灣居住人口眾多,區內工廈林立,現時區內港鐵站 未能完全滿足區內居民通勤需要,不少市民出入均需依賴 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巴士路線。近日,有市民向區 議員提議,能否把82號或8H號巴士路線繞道至康翠臺的 巴士站,方便附近居民通勤。

位於柴灣康翠臺的居民陳女士表示,現時當區居民若 乘坐巴士前往筲箕灣、鰂魚涌及小西灣等地,均會選擇步 行一條斜路到柴灣道興華二邨對出的巴士站,路途遠,須 上上落落,若遇上打風落雨的日子,附近居民出行十分不 便。她還指出,如果要乘搭港鐵,亦需要步行一二十分鐘。 所以她尋求當區區議員幫助,希望爭取巴士路線的調整。

2024青年節

東區區議員林彩英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她 收到居民的建議後,亦有到過現場視察,發現來往這段路 的長者居多,而且他們外出「買餸」,手上都提著一袋二袋, 再加上近日頻繁地落雨,對於這些長者來說,確實很不方 便。林彩英到屋苑作訪問,並組織 居民簽名行動,得到400多名居民 的意見及贊成。她表示,會約見巴 士公司,將居民提出的意見及簽名 書轉交給巴士公司,爭取他們可以 儘快幫到當區居民,解決這個出入 不方便的問題。

東區區議員林彩英(右)向居民作諮詢

東區首場「躲避盤」比賽

由青年無限、中國香港新興運動聯合會、香港東區各 界協會、文康服務中心、東區青年聯會、赤薈體育會、香 港的總青年會聯合會以及樂翠會合辦的「2024青年節—— 東區青少年『躲避盤』比賽」,早前在柴灣公園足球場舉行。

該次活動吸引逾百名青年參加,共10多支參賽隊伍角 逐冠軍。每支隊伍均具高超的技巧與良好的團隊協作,為 觀眾呈現出一場又一場高水準的比賽;同時大會還安排了 嘉賓與運動員互動環節,令嘉賓可以更加地了解「躲避盤」 這項活動的規則。

比賽圓滿舉辦,誕生了冠、亞、季軍以及個人最佳精 神獎,「東區組」獲得季軍。該比賽是區隊聯賽,主辦方 紛紛上前為獲獎隊伍鼓掌表示祝賀;同時主辦方得知有位 運動健兒生日,並組織大家一齊向那 位「壽星公」祝唱生日歌,頒獎時氣 氛非常熱鬧。

其中一位得獎健兒王同學接受 《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呢項運 動睇落好玩,其實都需要配合全身的

力量及團隊的配合,唔係隨便跑來跑 去;呢項活動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 可以認識到更多朋友,大家團建去比 賽的感覺好刺激!」

青年無限主席林永晟在致詞時表 示,「躲避盤」運動是新興運動一種, 近年受到香港好多青年朋友歡迎。希望未來大家可以繼續 支持「躲避盤」運動,繼續支持東區的青年活動,促進社 會健康、喜樂、和諧。

嘉賓與運動健兒互動(左一為東區民政事務助理專員潘焯匡) 嘉賓與運動健兒互動(右一為筲柴地委會主席劉慶揚)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東區 P10
林彩英 林永晟 王同學
運動健兒進行比賽

如今,好多人似乎正在從大吃大 喝的時代,逐

步向著增加蔬果、減少肉食比例的植物性健康飲食方式過 渡。在北角,就有家溫暖的素食外賣小店——「轉素快」。

小店的初衷是希望市民,特別是青年更加注重養生,推崇健 康生活。

初聞「轉素快」店舖的名字,直覺店家在玩「諧音梗」, 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香港人常用的快速支付系統「轉數 快」,更令人好奇的是這家店的背後所藏匿 的有趣故事。本期《港紙》記者帶您走進這 家小店。

食客張小姐

素食店裏的奇思妙想

足夠新派

才能抵抗千篇一律

「轉素快」位於北角電氣道308號聯和大廈地下C4 號舖,該店的項目主任蕭雪茹是一位95後的年輕姑娘。

她說,「其實素食,亦都可以吃出不同的花樣,很好 吃。自從我開始加入『轉素快』的項目後,也開始研究起 了各種素菜的做法。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我亦很鐘意到處 探店,也會觀察一些食物上的細節,比如韓式拌飯里的海 苔碎、西式料理的麵包片、蕃茄醬等。因此,我和團隊成 員常常會想,可不可以把一些風味元素融入素菜中,同時 又可以選擇純素的食材和配料,這樣更加貼合後生的喜好, 打破人們對素食的傳統印象,讓更多的人愛上素食。因此, 『轉素快』就推出了香檸魚柳、柯仔卷、鹽酥雞、獅子頭 等不同菜式的素食便當,吃起來像肉,實則純素,非常解 饞!」

在這裏,每日配送的湯也很足料,有木瓜雪梨、冬瓜 海帶湯等住家口味。可選多元,口感細緻,健康美味,讓 素食便當也不再單調無趣,不少街坊鄰里、附近上班族、 學生族都覺得該素食便當風格新派,很是喜歡。

「食材好,食才好」是『轉素快』的slogan。以色悅目, 以味盈人,以養取勝,蕭雪茹與一眾年青的團隊夥伴們在 菜品研製上,花了不少心血。

愛心派飯 盡己綿力服務社區

很多生活在北角的長者都非常喜歡「轉素快」的年輕 人,他們的出現可謂是為這個社區增添了不少靚麗與活力。 每逢周二、周四,該店都會進行免費派飯活動。在活 動中,「轉素快」負責人之一的林 頴 儀與團隊其他成員一

邊派飯給前來的長者,一邊閒話家常,場面熱鬧溫馨。「我 們作為一間社企,會定期舉行免費的愛心派飯的活動。令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當我第一次將一盒盒便當遞送給 前來的長者手中,是感到很有成就感的,因為他們吃到了 我們健康的飯餐。」林頴儀說。

他們除了關注社區基層的溫飽問題,對長者們的身心 健康也尤為看重,希望透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令長者感受到 關懷和愛心,也藉此盡己綿力服務社區基層及有需要人士, 感染更多人,為社區帶來歡笑與溫暖。

健身素食

修身修心日日輕盈

已經健身9年的張小姐是「轉素快」的常客。

張小姐說:「『素食』和『健身』,這兩個字眼看起 來都很健康,但如果合起來放在一個人身上,很多人十有 八九驚呼:你不是已經在食素了嗎?還要天天運動,會不 會過得太『嚴苛』?」

「其實素食和運動在自身健康、塑造美好生活的過程 中,相輔相成,並不相悖。合理的素食與合理的運動,才 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之前是一個特別喜歡吃重口味的 人,逐漸發現長期吃重口的肉類,我的腸胃負擔很大。」

張小姐表示,在「轉素快」裏,她經常會選擇增肌又 不會增加碳水的紅燒豆腐便當。吃完之後既有蛋白質攝入, 又有蔬菜的纖維攝入,加上健身人士必備的「蛋白粉」補 劑,對健身的她來說足夠了。

「轉素快」的菜式少油少鹽,亦成為了不少運動健身 人士的選擇,許多人紛紛向《港紙》記者表示,食素與健 身都是自我修身、修心的過程,無外乎都是為了追求一個 更有質感的生活,以及追求更加輕盈、美好的自己。

負責人之一林頴儀 項目主任蕭雪茹

在6月6日當日,「轉 素快」亦會免費派送糉子給 有需要人士,市民朋友可到 門店領取。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東區 P11

黃雨程在會議上提出區內野鴿問題

近年來,香港野鴿數量不斷增加,成為社區關注焦點。 經過多年醞釀,立法會在五月廿二日最終三讀通過了《2023 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草案》,該條例將於二零 二四年八月一日正式生效。《條例》將禁止餵飼野生動物 的規定擴展涵蓋至野鴿,非法餵飼行為的最高刑罰也從原 來的一萬元提升至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此外,《條例》 還引入定額罰款機制,違規者將面臨五千元的罰款。

立法管控餵飼野鴿

維護市區生態平衡

《2023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主 席、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通過今次修訂能夠提高阻嚇 性,藉此有效解決餵飼野鴿所造成的生態及環境問題。餵 飼野鴿會改變牠們的覓食行為,增加傳播疾病和寄生蟲的 風險,削弱野鴿的求生能力,並且導致生態失衡,威脅野 鴿及其他野生動物的存亡。此外,餵飼野鴿的行為往往在 公眾地方進行,也會引發公共衞生問題。

建立合法餵鴿點 引導鴿群回歸自然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指出,在他所服務的區域內,出現 了一些關於野生鴿子管理的問題。目前有市民會隨意餵飼 野生鴿子,導致牠們漸漸失去自然覓食的能力,反而引導 牠們聚集在人口密集的市區,造成了環境衞生的威脅和居 民生活的困擾。

為此,張偉楠建議政府可以在一些人煙稀少、接近大 自然的地區,如郊野公園或保育區附近設立定期合法的鴿 子餵養點。這樣除了可以杜絕隨意餵飼,還能引導鴿子遷 移到更適合牠們生存的環境中,讓牠們重拾自然覓食的習 性。此外,在一些樹木較多的地區,如薄扶林,也可以興 建鴿舍來吸引鴿子遷移。通過這種「引渡」的方式,最終 實現人與野生動物的共融共存。

加強執法遏制隨意餵鳥行為 改善社區環境衞生 南區區議員林詠欣則表示,居民餵飼野生動物的習慣, 雖出於善意,然則會對社區環境造成諸多危害。這種行為 不但會污染環境,還會引發傳染病的風險;剩餘的食物殘

野鴿聚集情況

林詠欣與街坊討論野鴿導致的衞生問題

政府加大力度整治野鴿亂象 期望市民配合 共同維護生態平衡

張偉楠在華基樓天台加設「防野鴿裝置」

渣會吸引蟑螂、老鼠等害蟲聚集,增加清潔人員的工作量。

此外,被餵飼成習慣的野鴿會經常聚集在特定地點,其糞 便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為遏制這一問題,林詠欣建議,可參考一些國家的做 法,在黑點地區設置大型告示牌,提醒市民不要胡亂餵飼 鳥類,並明確列出違規罰則,如罰款甚至監禁。同時,在 重點區域增設監控設備,加強執法力度。透過這種潛在的 威懾效果,加上更有力的法律手段,相信能夠引起市民的 重視,從而改善社區環境。

私人屋苑內執法受限

通過修法加強管控能力

南區區議員黃雨程表示,由於大部分私人屋苑均設有 管理處負責管理,政府部門在這些範圍內的執法權力相對 有限,很難直接進入管控。以往法例在私人屋苑內也難以 有效執行,管理處和政府部門往往只能採取勸告的方式, 而無法真正進行執法干預。這是因為之前法律尚未賦予相

有市民餵雀粟給野鴿

野鴿聚集情況

關部門足夠的權力,難以要求居民配合停止餵飼行為。而 現在相關法例修訂後,政府增加了執法部門執法權力,即 使有人在私人樓宇範圍內觸犯上述法例仍可執法,這可有 效防止居民胡亂餵飼野鴿。

黃雨程又認為,通過加強公眾教育,培養居民的環境 保護意識,鼓勵大家自發參與監督,也是重要的一環。只 有完善法制和管理措施,形成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更好 地解決野生鴿子所帶來的社區衞生難題。 杜絕胡亂餵養野鴿

維護社區生態平衡

總括而言,問題的關鍵在於部分市民在公共場所胡亂 餵養野鴿,加上野鴿不斷繁殖,導致鴿子數量失衡,影響 環境衞生和生態平衡。遏制野鴿數量失衡需要政府、社區、 市民各方通力合作,杜絕胡亂餵飼野鴿行為。政府現加大 執法力度,提高罰款標準,目的是希望市民能自覺保護環 境,維護社區的生態平衡。

南區野生白鴿聚集情況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南區 P12

馬路地陷情況

黃竹坑水管爆裂致道路塌陷 南區水管老化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五月廿九日上午,工程承建商進行搶修工程

南區的水管老化問題一直困擾市民。五月廿八日下午,黃竹坑道1號往香港仔隧道方向,近 香港仔工業學校及香港仔警署對開 的路面 有水管爆裂,並引致路陷,影響面積範圍甚廣。 馬路被 淹浸,交通受阻,亦對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了很大困擾。

水管頻繁爆裂影響市民出行 事故發生後,警員迅速到場疏導交通。慶幸的是,當 天下午繁忙時段並未出現嚴重塞車情況,只是行車速度有 所減慢。工程承建商亦於晚上趕到現場進行維修。由於路 面嚴重下陷,修復工作比預期要長,直到第二天深夜才最 終完成,並重新鋪設瀝青路面。

根據居民的反映,黃竹坑道一帶的水管在短時間內已 經出現了三次爆裂,每次爆裂都會造成嚴重的道路積水, 影響附近的交通。尤其是通往市區的香港仔隧道,一旦出 現堵塞,整個南區的交通都會陷入癱瘓。

居民反映水管老化問題普遍

南區區議員林詠欣表示,除了黃竹坑,最近幾個月也 有香港仔、田灣等地方的居民有類似投訴,反映區內普遍 存在水管老化問題,期望當局能夠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全 面檢視和逐步更換這些老化水管,以避免日後再發生類似 事故。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以往在會議上亦有反映過此問題。 他表示,政府部門有引入過先進的水務檢測系統,可以預 測到水管哪些位置需要提前維護,惟一直未有相關的數據 展示出來,例如一些準確率的數字、成功案例等。因此, 張偉楠希望政府可以不斷改良和善用這個新科技,以便提 早發現並修復問題管道,避免意外再次發生,影響市民日 常生活。

表面修補難解決根本問題

南區區議員黃雨程亦同意政府應該正視南區水管老化 的問題,她建議,加強管道的維修和更換,因為單純的表 面修補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只有徹底更換老化管道,才能 從根本上預防爆裂事件。今次事故發生後,巴士公司安排 職員現場協助受影響居民,接載他們去下一個車站。雖然 政府部門在爆裂事故發生後,都能迅速派遣工作人員到現 場處理,例如今次黃竹坑水管爆裂後,水務署即時派員搶 修,亦關閉水掣以阻止進一步外漏。但居民希望政府能夠 提前做好應急準備,制定預防措施,以減少這類事故對居 民出行的影響。

政府有必要正視這一長期問題,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解 決方案。例如加大管道維修和更換力度,充分利用新技術 提早識別問題,以及制定應急預案等。只有從根本上解決 水管老化問題,才能切實維護居民的生活品質,確保南區 交通的順暢運行。

五月三十日,工程已經搶修完成,路面交通回復正常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和劉毅與水務署職員了解事故情況 南區區議員黃雨程與楊上進協助居民上巴士 水管爆裂路段出現車龍情況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南區 P13
水浸情況

每近端陽,早早地,人們就在門簷下掛上鮮綠的艾草 菖蒲,屋前屋後灑上雄黃酒。我坐在門檻上,看著雨滴落 下,癡癡地望著門前那條江。雨水匯成萬千條小溪向江河 奔去,那條汨羅江便像懷孕女人的肚子,一天天地鼓脹起 來。龍舟賽的鑼鼓聲還沒有到最熱鬧的時候,但空氣裏早 早彌漫了 糉 香。我回望門廊深處,期待著外婆那一聲悠長 的吆喝:「包糉子咯!」

在汨羅,端午節是和過年一樣降重的日子,包 糉 子是 節前家家戶戶的頭等大事。草叢裏的露珠還沒曬乾,外婆 就帶著我,爬上丘陵山崗,去摘那剛舒展開來的新鮮箬葉。 青青箬竹沿著向陽的山坡生長,我和外婆提著竹籃,像青 蟲一樣鑽入那綠海裏,俯身緩緩而行。箬葉摘回來後,外 婆就取出大木盆,接一大桶清涼的井水,將箬葉泡入,去 除青氣。然後開始備料:本地當年新產的桂花糯,每一粒 都細長雪白,有著獨特的香味。淘洗淨後,面上灑些白鹼 攪拌均勻,再加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一看,米粒微脹, 好像被夕陽鍍過,抹上了一層時光浸染的微黃。這是簡單 的鹼水 糉 料,講究些的人家,有的加臘肉鹹蛋黃,有的 加 入紅棗紅豆,變成不同風味。

廢紙流浪記

郭宏羿(小二)

汨羅的牛角

等一切準備就緒,外婆搬過兩把木椅,一把自己坐了, 一把背過來,將五彩絲線系於椅柄上,包 糉 子開始了。看 著外婆嫻熟地取出兩片碧綠的箬葉,將它在手中裹成細尖 的牛角形狀,用一柄小湯勺,將糯米灌入、壓緊,再拉一 根絲線左右捆紮,打結。外婆的手靈活地轉動著,一會向 內,一會向外,悄悄地使著勁。五彩線的另一頭綁定在椅 背上,一個個青綠的 糉 子就懸在絲線上。包好十來個,像 結了一把銅錢串兒似的,就將絲線打結,取下來,再包下 一捆。看著外婆包 糉

子,我也很想試試,可是糯米粒在我 的手裏一點都不聽話,總是從箬葉的縫隙裏掉出來,玩了 一會,製造了一堆殘葉,我就被外婆轟走了。

一大鍋清水囤在灶上,靜靜地等著 糉 子們的到來。外 婆拎著幾大串牛角糉把它們放進去,往灶底塞了一捆乾柴。

不一會兒,水沸騰了,咕咕嘟嘟冒著氣,一股清甜的淡香 傳遍了屋子。鍋一揭開,我就忍不住伸手想去取。好不容 易等它不燙手了,我急忙胡亂解開絲線、剝開箬葉,看到 米粒融合成了一團晶瑩剔透的尖三角,鹹黃已滲透進米粒 內裏,比先前更濃了一些。我齜著牙去咬了一口最尖的那 個角,又糯又軟,那股淡淡的暗香便融化開來。

大家好,我是一張皺巴巴的廢紙。其實,剛出生的我並不是皺巴巴, 而是潔白如雪的。

長大後,我很想探索世界,可是爸媽不放心我獨自一人去旅行。突 然,有一天大風一吹,把我吹到人類的世界裏。哇,這世界真神奇!有 花草樹木,有藍天白雲,還有傳說中的人類……我忍不住好奇地想跟他 們做朋友呢!

我走到小朋友面前,但是,他們不但不理會我,更隨便地說:「我 們用它來摺飛機吧!」說完,他們就把我撿起來,帶我回家了。

回到小朋友的家裏後,他們把我摺得又皺又醜,摺成一隻紙飛機。 我飛出窗戶,飛過人家的屋頂,又飛過大街小巷,最終落在了一個堆填 區裏。

「我不要在堆填區裏生活!這裏又髒又臭,我要回家!」我拚命地 喊着。突然,一陣神奇的大風吹過,把我吹回「紙張王國」,爸爸媽媽 站在我的面前,我既開心又感動。爸爸說:「沒想到人類是這般地無情, 我們跟他們絕交吧!」(指導老師:陳安妮)

多年後,我已走過許多地方。每當我在異鄉的街頭看 到 糉 子,就不由得想起外婆的牛角 糉 來。可笑的是,從前 我還以為,全天下的 糉 子都和我小時候吃到的一樣呢。據 《續齊諧記》記載,「世人作糉,汨羅遺風」。兩千多年前, 為了祭祀屈原,楚地的人們在汨羅江 划 著龍舟,迎風溯流 而上,以竹筒蓼葉裹糯米投入江中。不知從何時起,端午 食 糉 的習俗,就從我的家鄉那個小小的地方傳遍世界。一 隻小小的糉子,越過萬水千山,加入海鮮鮑魚、火腿、板栗、 蜜棗等南北各地特產,形成千變萬化的口味,成為每個人 心中、有著各自故鄉味道的那隻糉子。

待到山花爛漫時

張武昌

公園裏的映山紅開得爛漫了,這裏一叢,那兒一簇。

早上溫暖的太陽照耀在盛開的映山紅上,折射出千絲萬 縷似火的絲線。微風輕吹,花浪疊起,一波波、一束束、 層層疊疊,一片紅色花海映入眼簾。

映山紅每年的盛開正值杜鵑鳥啼之時,故又叫杜鵑 花。此刻讓我想起了李白《宣城見杜鵑花》的詩:「蜀 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 春三月憶三巴。」鮮紅的映山紅在春風裏搖曳,在半空 中漫舞,與藍天、白雲默默相望,交相輝映,盎然成趣。

那紅紅的花,花瓣像五張美人的臉肆意地張揚着,花樹 上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微微張開,有的已經桃色滿面, 實在是美不勝收。

日子有花才溫柔,生活有花才快樂。

童年的記憶裏,山坡上滿是映山紅,它還有一個特 別的名稱「羊角花」。

在羌族,羊角花象徵着青年男女成雙成對的羊角婚 姻和愛情。為了促使人間的羊角姻緣早日對號實施,女 神在每年四月杜鵑花開的時候,就降臨凡間,躲在林蔭 叢中唱苕西(情歌),以點燃青年男女心中的情火,吸 引他們到林中唱歌跳舞,促使羊角姻緣成雙成對。這時 女的贈送男的一束杜鵑花,表示羊角姻緣對上了號,男 的將杜鵑花捧回家中,插在白石神台前,表示向木比塔 謝恩,向女神致謝。然後,男方才能正式向女方家庭提 出訂婚。因此,把訂婚叫做「插花」。

小山村裏,映山紅隨處可見,在山坡上,在懸崖邊, 在草叢裡,一枝枝、一簇簇,一團團爭相鬥艷。她們是 含羞的、也是火熱的,迎來綿綿細雨,撥開薄薄晨霧, 凝望着美麗的春色。映山紅不但好看,而且還能吃。在

放學的路上,同 學們 把書包丟下,攀爬到石崖上,把一 朵映山紅從樹枝上摘下,煞有介事對着花吹一下,把裏 面的花芯輕輕抽去,就送往嘴裏,一股淡淡的酸味,伴 着清嫩的味道充斥於口舌間。

童年的那些趣事深印於腦海中,也時常在自己的夢 境中出現。如今,又到了映山紅開放的季節,夢見小女 孩的頭頂上被夥伴插滿了映山紅,在開滿映山紅的山徑 中,追逐嬉戲,朗朗的笑聲伴着鮮艷的映山紅,映紅了 我們多姿多彩又快樂無比的童年。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副刊 P14

第二屆家鄉嘉年華圓滿落幕 市民盛讚家鄉情懷濃

萬眾矚目的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於六月一日至六月五日在銅鑼灣維園圓滿舉行。 五天的活動多姿多彩,「有得食、有得買、有得玩」,吸引數以萬計市民及遊客入場參與。政府早 前宣布下半年盛事活動接踵而來,市民更可以期待大玩特玩!

今屆添加蒙疆特色

相較去年舉辦的第一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今 屆家鄉市集陣容更鼎盛、展品更豐富、內容更多樣。參與 主辦的省級同鄉社團由去年26個增至28個,新加入內蒙 古和新疆兩個同鄉社團,增加了更多地方元素和民族特色。

活動時間也由去年3天增至今年5天,設置的特產展銷攤 位224個,較去年增加23個。

活動吸引數以萬計市民入場遊覽特產市集、嘗遍家鄉 美食、觀賞280多個特色文藝表演以及260件非物質文化 遺產作品。其中來自濟南的傳統美食把子肉,肥瘦相間、 鹹香誘人;新疆聯誼會將正宗新疆烤全羊帶到維園,現場 見到整隻羊在烤架上,熱辣烤製的場面,吸引不少遊客市 民駐足購買、大飽口福。

市民共敘家鄉情懷

本屆家鄉市集嘉年華中,也出現不少名人明星身影。

藝人曾志偉現身開幕式現場, 藝人王祖藍亦來到廣西社團 攤位,親手體驗製作茶城油茶,為「舌尖上的非遺文化」 點讚。

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笑聲歌舞聲不斷,大家對家鄉民

族特產反應熱烈。市民張先生激動地對《港紙》記者說﹕ 「在香港近十年,今天吃到原汁原味、心心念念的家鄉食 品,看到了家鄉人,說起了家鄉話,內心是非常激動的。 我今天購買了很多的特產要給香港的朋友分享。這是正宗 的地道的家鄉特產,他們一定會很喜歡。」

旺角居民陳女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她開心地對記者 表示﹕「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帶小朋友來到這裏來。不僅 吃到了家鄉的美食,還參加了一些活動,很有意義。『桂 林山水甲天下』,這個暑假我要到廣西這個充滿神秘色彩 的地方去旅遊,去欣賞那裏的自然風光,去品嘗那些回味 無窮的美食佳餚。」

更多盛事上演!

「武林盛舞嘉年華」成焦點

家鄉市集嘉年華完結後,其他盛事接踵而來,包括本 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戲曲節、 首屆中華文化節。還有本 月廿九日起至明年一月將 於 M+博物館舉辦 的「貝聿銘大 型回顧展」,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展出,市民大可期待。 七月九日本港 會

推出「武林盛舞嘉年華」,將雲集逾 1000位武術及舞蹈界的高手,呈現超過60場的表演和活

動。兩項國際知名的體壇盛事「2024女子世界棍網球U20 錦標賽」和「WBSC棒球世界盃」,將分別於八月和十月首 次在本港舉行。在十一月,也將舉行「飛躍大嶼」及「樂 施毅行者」兩項具規模的越野賽事。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康文署九月將舉 辦展覽,展示 祖國 的輝煌成就;另外,「大坑舞火龍」會 擴大巡遊路線;以及會有「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及香港跨 年倒數、美食佳餚巡禮。

特首李家超早前指出,盛事經濟預計會吸引約170萬 訪港旅客參與、帶來72億元消費額以及48億元價值增加, 為本港經濟帶來更多得益。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 綜合二 P1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