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紙 HKI Post - 第94期

Page 1

免費雙週報 隔星期四出版 團結奮鬥 感動常在 內地援港醫療隊 全港抗疫義工同盟 保安局抗疫特遣隊 浸大中醫抗疫醫療隊 紀錄片《無窮之路》主創團隊 港大深圳醫院成骨不全多學科治療中心 2202 感 動香江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綜合 P2 「香江聚賢」是由一班來 自港島區之中產專業人士組織而成,並 於2010年3月12日正式成立。香港中產階層 專業界別人才的公益性平台,支持特區政府依 法施政、維護「一國兩制」的專業團體。該會 從2010年3月成立至今,已超過十個年頭, 擁有超過800位工商金融及專業界別人才,包 括但不限於法律、會計、建測、工程、科技創 新、醫療衛生專業界別。大部分成員都曾參與 國慶訪京團或修讀國家行政學院國情班。 「香江聚賢」下設7個專業人才委員會, 就所屬專業界別關注的問題,為會員提供學習 交流平台,並會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專業意 見。同時,專業人才委員會亦會為會員提 供中、港兩地及國際工商專業政策發展的 最新資訊。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香江聚賢成立12周年,香江聚賢第六屆執委會就職 典禮 於本月9日舉行。當晚場面盛大,大會邀請到多名港府官員出席,更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 表和政協委員、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議員、工商社團領袖等等,現場座無虛席。第六屆榮譽首長及 執行委員會在超過 800 名來賓熱烈祝賀下,莊嚴就任。活力充沛的醒獅祝賀表演更令典禮充滿熱 烈澎湃的氣氛,場面熱鬧。 「香江聚賢」抗疫義工關愛基金捐贈抗疫 物資予香港善導會;物資包括快速檢測 劑1000盒,KN95口罩2000個,外科 口罩1500個。 成立以來積極參與香港各項社會事務 會上,擔任主禮嘉賓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分 別向香江聚賢第六屆執行委員會主席莊創業及香江聚賢第六屆執行委 員會首席會長薛博然頒發選任證書;香江聚賢新一屆執委會成員在鄧 炳強的監誓下完成就職宣誓。 莊創業表示,十分榮幸出任主席。他說,12年來該會積極參與 香港各項社會事務,堅定擁護「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致力促進與內 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專業聯繫,多次舉辦交流活動。他又說, 該會成立多個專業委員會,涵蓋會計、科技創新、工程、醫療等方面, 除了是交流平台外,也向特區政府提出專業意見,並積極發聲,支持 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莊創業指出,香港現時進入由治及興的新時期,香港有背靠祖 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有「十四五」規劃及國家一系列措施的大 力支持,加上獅子山精神,香港的明天一定會光明。 薛博然發表致辭《香江華章鑄初心 聚賢護港啟新程》,表示有幸 獲任香江聚賢首席會長一職,衷心感謝各方信任和支持。他亦提到三 點“香江聚賢”希望:第一,匯聚賢才,賦能未來,為人才搭台鋪路, 助力香港繼續發揮好橋樑和窗口作用;第二,以人為本,維護福祉, 在回饋和服務中貢獻社會,全力維護港人福祉;第三,團結協作, 合作共贏,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齊心建設美好香港。 在疫情嚴峻時,因應本港急增的圍封大 廈強檢行動,「香江聚賢」緊急捐贈快速 檢測劑8000份予港島警區,支援前線警 員工作。 (灣仔警區代表接收) 香江聚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故宮文化之旅 現場氣氛喜慶 莊創業 薛博然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暨香江聚賢成立12周年及第六屆執行委員會就職典禮 以往賀國慶活動
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瑪利亞書院第46屆開學 典禮於11月上旬在伊利沙伯中學禮堂圓滿舉行。該 校校監葉錦輝、校長王一鳴邀請香港島校長聯會主 席方仲倫擔任主禮嘉賓,超過三百名日校和夜校師 生參與。辦學團體代表、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成 員劉麗萍勉勵同學珍惜學習機會。她分享了瑪利亞 書院創辦人的經驗故事,當年在學校創辦的時候, 辦學理念是提供機會予基層學生學習上進,多數學 生白天上班,放工後趕到學校上課,校長願意全身 投入,培育他們成材。更有一位校友,感恩學校提 供「多一次機會」,為了報答師恩,決心考進師範 學院,今天創辦了一所學校。 主禮嘉賓方仲倫祝賀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 把瑪利亞書院成功「轉型」,配合新時代的步伐服 務香港市民。更在夜中學辦學機構紛紛退出營辦之 際,願意投入大量資金承接夜中學工作,是「對信 念的堅持,對社會的承擔」。方校長勉勵同學只要 堅持、永不放棄,就能達致成功。同學們充份體現 自強不息、終身學習的精神,證明工作和學習是可 以並存的,各位同學為實現自己理想而付出的努力, 值是時下青年人借鏡。鼓勵大家把握黃金機會,裝備好自己,堅持目標,打好基礎,開創人生新的康莊大道。 王一鳴鼓勵同學尋找「中學教育」的意義。就讀中學,並不是為了專門攻讀某一學科,也不是為了得到一紙證書。而是一個「全人教育」的過程, 同學打好基礎、發展專長,發掘自己發展方向。中學老師不是「補習老師」,而是大家一生的良師益友,他們願意提出寶貴意見,給予正確指引。 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瑪利亞書院為香港教育局指定夜間成人教育課程中心,為在職人士提供修讀夜中學機會,學生可以向政府申請學費資助。辦 學地點遍佈港九新界,包括何東中學校舍、伊利沙伯中學校舍、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校舍等。近年該校多名文憑試考生屢獲佳績,在中文、英文、數 學、經濟、生物科等獲得5**(最高等級)成績。 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瑪利亞書院第46屆開學典禮 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瑪利亞書院第46屆開學典禮 香港區家長教師會聯會積極響應參與中西區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 年「秋日樂繽紛地區嘉年華@中西區」。該會召集了數十名家長義工開設工作坊,製 作並即場售賣由家長們精心準備和製作的馬賽克擺設,更鼓勵親子一起動手,體驗手 工藝樂趣,增進親子關係。 該會主席、活動副召集人 丁柏希認為,健康家庭應包含 「親子關係」及「身心健康」 兩個重要元素,投入參與手工 藝術能舒緩學習壓力,有助子 女建立正向思維,讓他們健康、 愉快地學習及成長。 家長們細心和用心製作的 成品,吸引大量中西區主要地 區人士和市民駐足欣賞 和購買,更有不少家長 和孩子,即場購買材料, 在家長義工的指導下製 作成品。嘉年華共4天 的展期中吸引了數以萬 計市民參與。 香港區家長教師會聯會開設攤位 以馬賽克手工藝術促進親子關係 香港區家長教師會聯會開設攤位 以馬賽克手工藝術促進親子關係 吳綽琳 香港都會大學一年級 你發現了嗎?幸福就在你的身邊。它可以很大,可以很小; 可以很重,可以很輕;可以是短暫的,也可以是恆久的。隨 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慢慢地長大,有時候會想:生活帶 來的除了煩惱、壓力之外,其實還有幸福。有很多人理解的 幸福就是有車、有房、有錢。可是我覺得幸福很簡單,就只 有兩個字:「滿足」,滿足自己現在擁有的生活。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像小瀋陽說的:「一睜眼, 一閉眼,一天過去了。一閉眼不睜眼,一輩子過去了。」有 人會覺得,我這一輩子不富有,已經改不了了,還能滿足什 麼?這時候,想想你現在擁有的一切,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與你共同分擔喜樂的摯友⋯⋯滿足嗎?如果你滿足的話,那 麼這就是幸福,因為你懂得滿足。 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我們在空餘的時間時停下來,用 心地感受一下,身邊的一點一滴都會是幸福的,因為那些在 我們身邊乍眼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就是我們收穫幸福 的瞬間。 記住:不要想你沒有什麼,想想你擁有什麼。這就是滿足, 這就是幸福。 幸福很簡單 幸福很簡單 教育 3
中西區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中西區 P5 讓青年發揮潛能 汲取創業經驗 嘉年華啟動禮於本月12日舉行,邀請到民政及青年 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 儀、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等蒞臨主禮。 麥美娟致辭時指:「政府非常重視青年發展工作,今 次由行政長官倡議的周末市集正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讓一群具有創意思維的青年人發揮潛能,及汲取創業的經 驗,以便他們日後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作出貢獻,這亦與 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的青年政策及理念一致。」 麥美娟又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特別
育他們成為愛國愛港、具備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活動召集人夏中建亦在致辭中表示:「為配合行政長 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倡議的港島區周末市集,中西區 內的多個地區團體都積極響應及鼎力支持,在中西區民政 事務處的協助及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我們迅速籌劃了今次 的活動,充分展現出中西區各團體群策群力的精神。」 多元豐富市集活動 是次嘉年華吸引多個品牌參與其中。活動設有「創意 科技、表演玩樂、特色商品」3 大主題,設有約50個不同 種類的零售攤檔,以迎合不同市民嘅喜好,除設有充滿中 西區特色的傳統海味,更創新引入多個風格服裝、手工精 品及飾物品牌,融合不同時代商戶,為大眾提供多種選擇。 購物以外,主辦機構還為大眾準備一連串表演活動、 攤位遊戲及康體推廣活動,其中包括地壺球、弓術及劍 擊體驗。嘉年華更創新設有創意科技專區,區內有多個 科技展覽及科技產品銷售,包括介紹潮流熱話 NFT、有 關元宇宙的 Scan the world 、遊戲系統 E-sport chair system、國內零售系統 Teen4life 等,不少市民都滿載 而歸,大讚嘉年華一次過滿足 食、買、玩三個願望。 另一方面,由於上一次 工作坊反應熱烈,「中環時 光」將於12月4日再次舉辦 「梳情畫意譚木匠 X 中環時光 工作坊」,有興趣的街坊可掃 海報內二維碼或WhatsApp 93019981報名。 「秋日樂繽紛地區嘉年華 @ 中西區」啟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及推動上環一帶的地區特色和 促進零售業,中西區民政事務處、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中西區各界慶典 委員會、中西區發展動力,聯同區內各大社團,過去一連兩個週末在上 環文化廣場、上環摩利臣街及永樂街一帶,舉行「中西區各界慶祝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秋日樂繽紛地區嘉年華@中西區」活動。 市民帶同一家大小到訪,好不熱鬧 啟動禮合照 啟動禮後,麥美娟與營運零售攤檔的青年人傾談交流,了解他 們意見,也光顧了青年人的攤檔,身體力行支持青年人創業 醒獅表演 攤位負責人趁此商機,落力宣傳 梳情畫意「譚木匠 X 中環時光」海報 麥 美 娟
指出要關心、關愛青年人,正如習主席說:「青年興,則 香港興」,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故此,民青局現正積極着 手制訂《青年發展藍圖》,勾劃香港整體青年發展工作的願 景、目標和行動。另一方面,我們亦即將推出「青年參與 倡議計劃」,吸納更多青年人積極參與政策及地區事務的討 論。我深信以上政策一定可為青年人創造更多機會,並培
灣仔

重大部署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戰略機遇」 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國發展面 臨新的戰略機遇。面對國家新征 程與香港新階段相交匯的時代背 景,只有增強歷史主動,善於 把握機遇,才能贏得未來。 「團結奮鬥」 二十大報告的標題、主題和 結束語都突出了「團結奮鬥」,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熱點 P8 9 「偉大變革」 偉大變革鑄就輝煌,也昭 示未來。只有深刻領悟新時代十 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意義和根本原 因,才能更加堅定自信地奮進新 征程。 「使命任務」 使命任務指明前進方向。只 有全面把握新征程奮鬥目標和戰 略布局,把握其展現的光明前景 和必然趨勢,才能增強貫徹落實
分享會上,駱惠寧向與會人員贈送了二十大報告單行本 及學習輔導材料,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學習二十大精神的主要體 會。 在聽取了與會代表的分享發言後,駱惠寧指出,二十大 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闡述了開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 本質要求等重大問題,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
二十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 領導集體,充分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興旺、充 滿活力。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 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必將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發揮十分 重要的指導和保證作用。 團結奮鬥是由治及興必由之路 駱惠寧強調,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 之路,也是香港譜寫由治及興新篇章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 黨百年史就是一部黨領導人民團結奮鬥、創造輝煌成就的歷 史。團結奮鬥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顯著精神標識,也 是香港社會推崇的「獅子山精神」的重要特徵。 他指出,鬥爭內嵌於團結奮鬥之中,「一國兩制」在香港 的成功實踐也離不開鬥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保持 戰略清醒,不斷增強敢於鬥爭的勇氣和善於鬥爭的本領,迎 難而上、破難而進,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 維護香港長治久安和市民根本福祉。希望各政團社團、工商 界、專業界和青年團體等發揮示範作用,帶動社會各界深入 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1日在港重要 講話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積極支持特區政 府依法施政,共同為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 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而努力;帶頭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大局,主動把握「愛國者治港」新要求,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水 平,大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 的主流價值觀,團結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為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主辦團體代表, 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部分立法會議員, 駐港中資企業、工商專業界以及基層、青年代表等共160多 人在線下主會場參加分享。 駱 惠 寧 應 邀 出 席 作 分 享 特 區 政 府 舉 辦 二 十 大 精 神 分 享 會 在主會場外,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新民黨、自由黨等政團在全 港十八區設置分會場,與地區成員與街坊通過視像同步觀看。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港廣西社團總會等26個省 級同鄉社團,連同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等社團亦在港九新界分別設置分會場, 發動鄉親骨幹一同觀看學習並分享對二十大精神的體會。 地區人士談感受:團結同心 奮鬥自強 不少地區人士都在線上觀看了分享會。他們表示,正確深入了解中共 二十大會議精神對有效落實「一國兩制」尤其重要。他們相信,香港未來 一定能夠緊靠國家,抓緊發展的新機遇,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郭詠健 (民建聯 東區支部副主席) 今天在線上分 享會上,駱惠寧主 任提到四個關鍵詞:「偉大變革」、 「使命任務」、「戰略機遇」及「團 結奮鬥」解讀了二十大報告精神! 這正好總結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於 過往的成就,同時寄語香港在未來 要團結,並更好抓住國家帶來的機 遇,好好發展和建設,做好連結世 界的角色。 葉永成 (中西區 發展動力主席) 這次駱主任的 講話,我認為有助 於大家進一步增強對國家發展道路 的決心,也進一步增強香港市民對 「一國兩制」的信心,讓我們愛國愛 港社團領袖能更清晰認真地落實二 十大對港澳的重大部署。團結一切 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為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 更大貢獻。 吳啟新(民建 聯南區社區主任) 駱惠寧主任 提出的四個關鍵 詞,不但有利各界更好地學習二 十大、了解二十大精神,更為香 港青年指明了發展機遇和方向。 青年必須充分理解國家過去十年 的「偉大變革」,明瞭國家與香 港的「使命任務」,充分把握「戰 略機遇」,「團結奮鬥」開創新局 面。 黃守東(灣仔軒尼詩區暖 男運動發起人) 二十大精神的內容十分 豐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遠 矚和理論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標上的科學 設定和工作上的戰略部署。我們學習宣傳貫 徹二十大精神,最關鍵的是要按照習近平總 書記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重大 要求,堅持學原文悟原理,並與學習貫徹習 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1日在港重要講話結合 起來,在融會貫通、做好工作、解決問題上 下功夫。 金鈴(香港島婦女聯會主席、香 港島各界聯合會副理事長) 作為基層婦女工作的參與者, 接下來,我們要不斷推動學習貫徹 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充 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絡人的雙重 作用,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加強思想政治引 領,努力踐行「一國兩制」方針行穩致遠,並按照 中央對香港的戰略擘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 使,切實把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婦女事業高質 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具體舉措,鼓舞鬥志,砥礪 前行,加強團結,凝聚人心。 政團社團各區設分會場收看分享會 11月16日,特區政府在政府總 部舉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 大會精神分享會,中聯辦主任駱惠 寧應邀出席並作交流分享。在全面 介紹二十大主要精神和重大意義的基 礎上,駱惠寧用「偉大變革」「使命 任務」「戰略機遇」「團結奮鬥」四個 關鍵詞,分享了學習體會。 他強調,面對國家新征程與香 港新階段相交匯的時代背景,香港 應增強歷史主動,奮進國家新征程, 搶抓香港新機遇,不斷書寫自身發 展和貢獻國家的新篇章。 奮進國家新征程 搶抓香港新機遇 分享會上,駱惠寧也向與會人 員展示了二十大報告名詞解釋宣傳單 張,以及脫貧攻堅成就清單、科技 創新成就清單、經濟發展成就清單、 近三年中央利港惠民政策清單等, 受到大家歡迎。 特首李家超主持會議並講話。特 區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以及 立法、司法機構代表約120人參加 分享會。 福建社團聯會組織收看二十大精神分享會。 民建聯東區 支部組織收 看二十大精 神分享會。 民建聯灣仔 支部組織收 看二十大精 神分享會。 11月17日,本港40個政團社團聯合主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分享會」,中聯辦 主任駱惠寧應邀出席並作交流分享。他全面介紹了二十大主要精神和重大意義,分享了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 的重大意義和新征程的使命任務,闡述了國家發展與香港機遇的深刻關聯,以及創造新偉業所需的團結奮鬥 精神。希望大家共同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團結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主持分享會。 駱惠寧出席香港社會各界二十大精神分享會強調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作交流分享。 分享會現場。 駱惠寧分享的四個關鍵詞
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 業的必由之路,也是香港譜寫由 治及興新篇章的必由之路。
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戰略謀劃,對統籌推進「五位一 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全面部署。

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制 定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的路向和策略,這是全中國戰勝困難、 發展進步的最好保障。我們應當對國家和 香港的未來堅定信心,在各自崗位上奮發 作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力量。

吳秋北

中共二十大為我們指明發展方向,是 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引,也提供了根本 遵循,當中「兩個確立」定下了建設社會 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的奮鬥目標。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東區 P10 350多人參加 學習氣氛熱鬧 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港區全國人大代 表、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吳秋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均瑜、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立法會議員郭偉強、梁熙出席活 動並擔任主講嘉賓。香港東區各界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建彬主持座談。 出席座談會的還有:東區民政事務處助理專員陳樂雅、潘焯匡,高級聯絡主 任曹嘉文、梁欣欣、鄭麗然,香港東區各界協會副會長許嘉灝、趙資強、江子榮、 洪連杉,環泰分區委員會主席暨筲柴地委會主任劉慶揚、北角西分區委員會主席暨 北鰂地委會主任李莉、康城分區委員會主席馮翠屏、怡灣分區委員會主席梁國鴻、 東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廖錦興、東區防火委員會主席謝俊文、北角東分區委員會 副主席鄭志成、愛秩序分區委員會副主席洪超群、東區青年活動委員會主席暨東 區學校聯絡委員會主席方仲倫、東區婦女聯會主席黃何艷桃,以及各委員會委員、 地區社團首長代表等。 11月17日,由東區民政事務處、香港東區各界協會聯合主辦,東區 分區委員會、東區撲滅罪行委員會、東區防火委員會協辦的「東區各界學習 宣傳貫徹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精神座談會」順利舉辦。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學 習氣氛熱鬧,參加人數達350多人。 陳尚文 二十大報告具有前瞻性,並為國家及 香港的未來發展指名方向,對廣大市民而 言意義非凡。在地區層面上,東區民政 處會持續與各政府部門積極協調,與地區 人士及組織緊密聯繫,提高地區的發展動 能,並積極支援青年發展,協助青年人認
蘇長榮
識國家和把握國家發展關鍵時期的各種新 機遇。
中共二十大確立了習近平黨中央的核 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
黃均瑜 在目前國際環境下,二十大報告加強 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為未來全面建 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立下堅實基礎。每 位香港市民都應該自覺尊重及維護國家制 度,主動了解及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 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這也是每一位愛國 者的基本責任。 郭偉強 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取得圓滿成 功,達到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明確方 向、鼓舞鬥志的目的。正確了解二十大精 神,有助「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亦 有助我們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 發展,改善民生,建設美好香港。 梁熙 「中國夢」由習近平主席在2012年提 出,「中國夢」的核心目標正是「兩個一百 年」的奮鬥目標。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 新征程的歷史方位,激發起全黨全國各族 人民奮進新征程、奪取新勝利的豪情壯志。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東區 P11 資料顯示,水務署現時在全港各區的避風塘等海邊設 有七個食水售賣站,以供船舶使用。若船家需要取水,可 以在食水售賣站購買水票,或以八達通購水,然後在水站 專用的水喉排隊購水。 漁民:要駛往筲箕灣取水 增加成本 柴灣漁民娛樂會主席黃根仔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 由於柴灣貨物裝卸灣並非正式避風塘,水務署一直未有開 設食水售賣站。漁民若要為船隻取水做生意,要把船先駛 到筲箕灣避風塘的阿公岩取水站,取水後再駛回柴灣載客, 增加成本之餘,亦浪費作業時間。因此業界一直希望在柴 灣加設取水站。 至於西灣河,雖然設有食水售賣站,但香港漁民近岸 作業協會主席黎帶喜指出,該取水站有兩條水喉,其中一 條水喉因為老化而經常損壞待修。由於每艘船隻的大小及 取水量不一,在水站入水需時,每當西灣河食水售賣站的 水喉待修或者假日,該區的取水站就會大排長龍。有船家 被迫要提早在凌晨取水,出租遊艇時亦要特別提醒用家要 節約用水。 針對以上問題,民建聯東區社區主任劉淑燕早前聯同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及梁熙,與水務署等多個部門到柴灣常 安街貨物裝卸灣實地視察,了解漁民的需要及探討加水站 的可行性。 劉淑燕促當局增加水站 劉淑燕向《港紙》記者表示,柴灣貨物裝卸灣除了有 不少船隻停舶及出航,更有不少大型船隻作業甚至有龍舟 以這裡作為基地。但現時漁民及船家只能約定俗成地在岸 邊的公廁取水,不便之餘,亦無法保障食水的衛生。 劉淑燕促請政府在於該處附近加設專用水喉、甚至加 設水站方便漁民。她引述有關部門人員承諾,當局會探討 有關問題並檢討以作改善。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也表示,現時本港有過萬艘 船隻,惟全港只有七個供船隻購買食水的食水售賣站,有 售賣站供水設施又經常損壞,他近月接獲不少漁民求助, 指各區避風塘以至西貢食水供應嚴重不足。他已與發展局 及水務署官員舉行會議商討對策。 不少船家及漁民以柴灣為基地作業。 柴灣貨物裝卸灣沒有設置食水售賣站, 有船家被迫在附近公廁取水使用。 黃根仔(左四)及黎帶喜(右三)希望政府改善碼頭配套。 有不少漁船在柴灣停泊。 漁民與何俊賢(左)等人會面,希望柴灣增加設水站。 本港避風塘及船隻碇泊處的配套設施一直 被指停滯落後,如港島東只有阿公岩、銅鑼灣 及西灣河三個供船隻購買食水的食水售賣站。 有不少船隻停舶及出航的柴灣,由於沒有食水 售賣站,該區的漁船及船用船隻經常要大排長 龍、甚至跨區取水,影響作業。有地區人士 促請水務署考慮在柴灣增加食水售賣站。 劉淑燕(左二)與政府官員實地視察,並反映漁民訴求。 新的南丫島北角碼頭 已於本月正式啟用。 知 多 D 除了食水售賣站不足,本港避風塘及避風碇 泊處的泊位亦嚴重不足;另外,一些碼頭上落客 位設施陳舊,導致各類船隻不時為了搶奪泊位及 設施而出現矛盾。 為此,政府早於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 「改善碼頭計劃」,分階段提升多個位於新界和離 島偏遠地方的公共碼頭結構和設施。首階段涉及 榕樹灣及荔枝莊等10個碼頭,首個完工的南丫 島北角碼頭項目已於本月14日啟用。新的南丫 島北角碼頭改建於舊碼頭旁邊,並取代舊有的梯 台。新碼頭附設兩個泊位及上蓋、照明系統,長 椅及太陽能電池板等輔助設施。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南區 P12 南區各界熱烈學習⼆⼗⼤精神 約250人出席 場面氣氛高漲 出席活動的嘉賓包括: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南 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周厚立、立法 會議員陳學鋒、香港南區各界聯會理事長陳南坡,以及南區建設力量召集人兼香港島 各界聯合會南區地區委員會主席朱立威。 陳南坡表示,二十大報告深刻總結了「一國兩制」取得的歷史的性成就,香港實 現由亂到治重大轉折更是過去五年突出成就之一。他強調,「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保特香港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二十大 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黨 中央對「一國兩制」的高度重視。這對長期堅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慣徹「一國兩制」 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向全世界派出「定心丸」。 參加者: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將香港建設得更好 張國鈞認為,過去十年,中國成就非凡,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 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包括: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及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令大家感到自豪, 感到希望。 陳曉峰、周厚立和陳學鋒表示,我們必須要加強自信,要有制度自信和理論自信, 把握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掌握機遇,以此好好發展,在未來為祖國、為香港和 為人民貢獻。 出席的參加者都表示,參加今次座談會獲益良多,令他們能夠全面領會和貫徹落 實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日後定必繼續共同努力將香港建設 得更加美好。 為了讓港島南區社會各界人士更深入了解中共二十大精神,香港南區各界聯會、南區建設 力量、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南區地區委員會及南區民政事務處,11月17日在華貴社區會堂聯合 舉行「南區各界人士—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會議精神座談會」,有約250人出席。參加者在會上 踴躍發言,交流對二十大精神的心得,場面熱烈,氣氛高漲。 朱立威 鄭港涌 周厚立 張國鈞 陳曉峰 陳學鋒 陳南坡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南區 P13 香港有263座島嶼,港人最熟悉的是大嶼山、長洲、南丫島。但原來有一座 小島曾經揚名世界,榮登過健力士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人口密度第一高的島嶼— 它就是港島南區的鴨脷洲。 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小島 鴨脷洲 住 宅 工 業 休 閒 區 集 於 一 體 這座鄰近香港仔及黃竹坑的小島,面 積僅有1.3平方公里,人口卻有約九萬人, 平均每平方公里住了約七萬人。後來因為 哥倫比亞的聖克魯斯島成為「世上最擠擁小 島」,每平方公里住了十萬人,鴨脷洲才退 居第二位。 昔日漁村 信奉海神 據說,鴨脷洲因為島形狹長,似鴨 舌而得名。亦有說法指,其東面的岩石在 潮退時露出水面的形狀亦似鴨舌,因粵音 「舌」與「蝕」相近,意頭不好,所以取用 了「脷」為名,取其一本萬利的意思。 明朝萬曆年間郭棐編著《粵大記》標示 的香港村,就是今日「鴨脷洲」位置(亦有 說法是指黃竹坑舊圍)。島上現時最古老的 建築物是洪聖廟,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現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附近 不遠處則有另一座建於1891年的水月宮, 供奉觀音大士。由於鴨脷洲早期主要是漁 村,對出又是香港仔避風塘,昔日有很多 漁民聚居,島上居民都十分信奉水神洪聖 爺及觀音大士。 十九世紀末,香港仔黃埔船塢落成, 海邊一帶成為船廠群,不少工人都會來到 鴨脷洲購物及飲茶。1948年的《工商日報》 報道,當時鴨脷洲大約有四千人口,「有八 十多家商店,大部份都是經營與漁民有關 的生意,但也有四家金鋪,一間酒家,四 間茶居。」報道又指島上治安非常好,全島 只有一位警察駐守。 曾是鹹魚重要批發地 1950年又有報道提到,鴨脷洲除了有 很多漁民,其他商業經營以綫麵業、金銀 元寶業及船廠業的生意最為蓬勃。1951年 市政衛生局強行將指定為「厭惡性營業」的
大街,由此開始帶動了島上經濟活動,街 道各式店鋪也有,昔日也有不少海味店及 海鮮食肆,近年甚至有「香港築地」的美 譽。1932年大街某藥材店發生大火,共焚 毀二十多間店戶,是島上早期最嚴重的災 禍。 1970年鴨脷洲的西北部 建成了鴨脷洲發電廠,隨著 1980年第一條鴨脷洲大橋通 車及鴨脷洲邨落成入伙後, 鴨脷洲的人口急升,也帶動 島上的經濟活動。現時島上 建有利東邨、漁安邨、海怡 半島、悅海華庭、倚南、深 灣軒等,不少都是豪宅,面 對寬闊的全海景。 1985年至1987年間, 政府於鴨脷洲西南的石灘上 開闢為工業區,命名「利南 工業區」。隨後,該區又建成 海怡工貿中心、港灣工貿中 心、海灣工貿中心等工貿大 樓,成為港島南區的主要工 業區。 踏入二千年後,海怡工 貿中心改作商業用途,稱新 海怡廣場,設有超過150間 店鋪,以名牌折扣買賣及傢 具設計公司為主;另有酒店 及大型基建「風之塔公園」等 落成,鴨脷洲亦成為休閒消 費的好地方。隨著1994年第 二條鴨脷洲大橋通車及2016 年南港島綫通車,進出鴨脷 洲的交通已方便很多,該區 的地價及樓價亦上升不少。 鴨脷洲島上的洪聖古廟。 鴨脷洲邨 風之塔公園 利南工業區(左邊建築物是新海怡廣場)。 玉桂山(網上圖片) 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泊滿漁船。
鹹魚欄,全部搬遷至香港仔、鴨脷洲等地, 鴨脷洲一度成為鹹魚的重要批發地。 鴨脷洲島上最早建成的街道是鴨脷洲
醉酒?醉咖啡?醉茶?有經歷過嗎?醉酒會出現頭昏腦 脹、語無倫次、神智不清、嘔吐失態,等等症狀和醜態想必大家毫不陌生。醉 茶和醉咖啡的反應極其相似,會出現飢餓感、心慌、胸悶、噁心、頭暈、四肢 無力、手腳震顫等不良反應。 醉茶由什麼導致? 醉酒是由酒精引起,醉茶是主要由咖啡醎導致。茶葉中 的生物醎主要成分是咖啡醎,有研究指,茶葉中的咖啡碱含量比咖啡中的含量 高,咖啡中咖啡碱的含量為2%-5%左右,而茶葉中咖啡碱的含量為2%-5%左 右。為什麼叫咖啡醎不叫茶醎?因為最早在咖啡中被發現,所以為咖啡醎。法 國藥劑師佩利蒂爾和卡文頓,於1821年首次在咖啡豆中發現咖啡鹼。直到1827 年,人們才在茶葉中發現咖啡鹼。 茶葉中的生物醎會刺激中樞神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心跳加快,影響 胃液正常分秘等作用,身體出現了低血糖、低血壓的狀態,因而會出現醉茶的 症狀。 什麼情況容易醉茶? 平時少喝茶的人,或身體比較削弱的人,在以下幾種 喝茶情況會容易醉茶:1.空腹喝茶,空腹會加快對咖啡醎的吸收;2.喝發酵低 的茶(綠茶、生普新茶、白茶新茶等),發酵低的茶含有較多的咖啡醎;3.喝 濃茶,濃茶中的咖啡醎濃度高;4.喝茶過量,同時一時吸收過量的咖啡醎。 如何解醉茶? 飲茶配茶食不僅是一種茶文化,也是避免醉茶之舉。茶食可以 選擇糖果、朱古力、花生、等甜點,通過增加血糖,又可補充鈉離子,這樣就可 降低出現「醉茶」。若是出現了「醉茶」現象,可以立即吃些甜食或多喝些開水, 也可選擇水果、果汁、牛奶等,來中和或稀釋茶鹼在體內的濃度,「醉茶」的不 適感就會慢慢消退。 喝茶是為了健康養生,故此若想避免醉茶,可盡量不要空腹喝茶,多喝發酵 茶(如紅茶、黑茶),少喝濃茶或過量的茶。只要適當喝茶,除了可以去油解膩、 提神清心、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癡呆症的風險,也可以抗衰老。
醉茶有什麼症狀?
港島 No.1 地區民生報 二O二二年十一月 第二期 販商 P16 李暖和守著祖業「李來記百貨」 「爸爸說過一定要賣好嘢,所以我們向來貨真價實,童叟無欺。」50多 歲的李暖和對父親的教導銘記於心。她接受《港紙》專訪時表示,從父親身 上學到做生意不能靠哄哄騙騙,一定要重視顧客需求。 李暖和自小已十分懂事,為了減輕父親的工作壓力經常到檔口幫手, 中三畢業後便投身販商行列,留守祖業。「李來記」這字號由李暖和從商的 祖父傳下來,至今已有逾90年歷史。 「爸爸來香港之前是在廣州是開布行的,對布料很有研究。」李暖和憶 述,小時候跟著父親到港九各大批發公司入貨,學會了辨別布料質地的 好壞,「眼一看,手一摸,我就知道是否好材料。」 在中環開業至今,「李來記百貨」的貨品經典依然-- 啡色羊毛底衫、雪花牌羊毛學生外套、唐裝衫褲、繡花 手帕等,充滿懷舊氣息。李暖和表示,以往主要做街 坊生意,附近人流暢旺,由朝到晚做到無停手。「夠 鐘食飯就請隔離檔幫忙看一陣,然後匆匆去街尾 買飯盒。」她說,現在多數是老一輩人來幫襯, 還有一些人特意搜羅絕版貨品用來收藏。 矢志延續父親心血 「李來記百貨」和很多中上環排檔一樣都是 位處斜路之上,每天下午,太陽從斜路上方照 射過來,既刺眼又悶熱,因此李暖和在西 斜的一邊放置多把傘遮擋太陽。「有時突 然下起大雨,來不及收拾的話,有的貨品 會被浸壞,非常狼狽。」她說。 社區不斷發展,李暖和亦見證著周邊 建築面貌的變遷。「以前四圍都是唐樓, 一個單位住著很多戶人家,現在這裡都建 了新式樓房,伙數少,人口少,生意自然也少了。」她說。 多年來過著好「好天曬,落雨淋」的日子,李暖和坦言並不輕鬆,但 就算現在生意大不如前,她並沒有想過退下來。「只要我有精神,就會一直 做下去。」李暖和的子女已長大成人,各有所成,不會接手排檔,她只求 身體健康,把父親的心血延續,「熟客都叫我不要退休呢!」客人的鼓勵是 李暖和繼續工作的一大動力。 中環皇后大道中熙來攘往,商廈林立,各式各樣的排檔分佈在 這條主幹道兩旁的小巷中。其中,位於卑利街的老字號「李來記百貨」 以售賣成衣為主,幾十年來照顧著街坊的生活所需,亦盛載著檔主李 暖和與父親的深厚感情。 待客之道:只賣好貨 李暖和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皆因她自小在 檔口向途人叫賣,練出洪亮聲線。「有朋友鼓勵我去 唱粵曲,但爸爸不准,說唱戲搵不到食。」李暖和笑言自己 是標準粵劇迷。比起唱戲,她更樂於安安分分做觀眾。 在父親的影響下,李暖和年輕時已培養出對粵劇的熱愛。「爸 爸喜歡紅線女、馬師曾,我就愛聽任白,還有蓋鳴暉和吳美英。」 她表示,閒時會到北角新光戲院看戲,這可說是她最大的娛樂。 現在李暖和仍保留著以前父親用來播放粵劇錄音帶的卡式錄音收音 機,偶爾也會用它來收聽電台節目,緬懷與父親一起開檔的日子。 閒時愛睇粵劇 李暖和 位於皇后大道中的中環中心 客顧以老一輩街坊為主 「李來記百貨」位於卑利街 中區一個休憩公園 李暖和 經典羊毛 底衫 懷舊繡花 手帕 唐裝衫吸 引不少人選 購收藏 默默堅守老字號「李來記百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