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PORTFOL3.0

Page 1

PORTFOLIO LI EN -JIA TKU-ARCH -2021



李恩嘉 LI EN, JIA

作品集: https://issuu.com/en.jia/docs

學歷

比賽經歷 淡江大學 建築系 學士學位

2018~2021

台東專科 建築系 二專副學士

2015~2018

土庫商工 建築系 高職

2013~2015

工作經歷 習羿空間設計 實習生 2019 商業及住宅室內專案設計 / 現場測繪

2021 臺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畢業設計組 佳作

相關證照 GEPT全民英檢初級、商教會英檢三級 中華民國技術士證 —手繪建築製圖丙級 —電腦輔助建築製圖丙級 —工程測量 丙級 / 乙級

軟體能力 illustrator (AI) Auto CAD Sketch Up Photoshop Lumion

黃斯聖建築師事務所 實習生 2017 手作模型 / 現場測繪

畫動數位動畫有限公司 實習生 2017 3D建模 / 現場測繪

語言能力

Layout Blender 3D Rhino Revit Grasshopper


畢業設計 馬崗-2021 2020的暑假,為了畢業設計的基地,我四處尋找, 一次偶然的午後,在廟口跟阿嬤與大姊們的交流中, 對這塊土地產生興趣,腦海中有個想法,什麼是馬岡? 以及有什麼方法可以記錄並讓更多人知道馬岡呢? 而在調查過程中,可以說磕磕絆絆,除了文獻研究外,還有現況勘查,及歷史脈絡, 過程中利用不流利的臺語跟紙筆踏遍馬岡各角落,漸漸的大地圖上的紀錄多了起來, 而在最後將我所調查到的放入我的畢業設計—ㄚ MA 與ㄚ MO 的珊瑚晚餐。


馬崗調查

Locating

設計

Living

ㄚ MA 與ㄚ MO 的珊瑚晚餐

Building


馬崗 Locating 馬崗位於台灣最東北角的地方,早期是由軍事防禦地而來,如今除了美麗的風景外,還有隨 處可見的廢棄九孔池,而雖然這裡的海域因為中國沿岸流以及黑潮的交會而豐富,但同時也 是颱風及東北季風最首當其衝的位置,也因此在這裡衍生出許多因為環境而成的植物、生活 行為及職業,如林投樹、海女、觀浪窗、擋石牆、石頭屋等,豐富的環境文化。



(吳) 馬岡 1733 (末站)

三貂角 (軍事)

1832 日軍 美軍 1765 .1921名為碼崗,1932媽崗

氣溫

(江) 1832

(雨)水量

平均22.4℃ 高溫7.8月/低溫1月 降雨量每月14.8日 水量188.66MM 分布9~11月 索引圖(一)

空地... 1.

2.

3.

4.


瘋狗浪

冬天

黑潮 高溫高鹽

卯澳流沆 (退潮)

馬岡潮間帶

寄居蟹—活動範圍

中國沿岸流 低溫低鹽

小心不踩到的位置

波浪 湧浪

澳底層馬岡段 組成﹕砂岩、頁岩 年代﹕中新世

台地堆積層

組成﹕礫石、砂、黏土 年代﹕全新世

大楠山層

組成﹕硬頁岩、泥質砂 年代﹕斬新世

寄居蟹—換殼範圍 買衣服的位置

九孔池 1.潮間帶鑿池 2.以石塊堆積成排 3.以混泥土及鐵加強 消波塊 元鼎塊 石塊 林克塊 協克塊

粗石角(流沆) (漲潮)


1

2

3

石頭屋

陸地養殖區

出海口

養殖池

涼亭

靠海生活 餐廳

養殖池

索引圖(二)


貓-海口派

馬鞍藤 貓—食物地點

海棠

棕櫚樹

湳流沆 (漲潮)

1

空地2.3.4

狗-黑輪

黑輪&3隻土狗&一隻柴犬

貓-街口派

2

長年大浪

貓-廟口派

大葉欖仁樹 小葉欖仁樹

林投

種田

(海水)運水管

棕櫚樹 芒草 3


出海口 4

5

養殖池

三貂角 索引圖(三)

夜晚時...

颱風時...


茂柏實業有限公司 5

湳流沆 (漲潮) (海溝)空軍溝

4

果樹

公車路線 ‧運行時間﹕8:50-5:50 ‧國光客運 正斷層 1811 台北-羅東 東北角以三貂角為界 1812 台南-南方澳 .以北沉降海地形 ‧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 (垂直) 856 瑞芳-馬崗 .以南斷層海岸 (烏石以南多沖積平原) .沿海四段之三 三貂角—萊萊鼻頭 (海蝕平台/單面山/豆腐岩)


馬崗 Living

馬岡的人們以海洋為家,潮間帶為冰箱,石頭為床,生活在這裡。 在這裡,人們每天的日常生活總會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聽浪,一個是看海,直到退休仍然會做這樣的事。 環境造就一個區域的生活習慣,對馬崗人而言,靠海生活可以說是他們的習慣,而其中衍生出的ama、喊家頓、魯魚等等 都是馬崗的特色。 1 2 4

3

5 6

索引圖



馬崗

1765

馬崗可以說整個村就是一個家,他們常說:「有錢大家一起賺,有事大 家一起做。」簡單的一句道盡他們的生活,而生活行程以海況為行前指 標,天氣好大家便會出海下海,天氣不好便串門子及睡覺,而一周的工 作除了捕撈及海女採集等外,也會作事前準備和海鮮的清洗,有時店裡 的海鮮不夠也會相互幫忙,而在人口老化及外流的馬崗,一整個村都為 馬崗而努力,除了三貂角協助導覽活動外,當地也組成導覽行程推廣馬 崗的特色。

吳 吳

江 江

廖 (漁民) 江

索引圖(一)

吉和宮

.主祀—天上聖母&同祀—觀音菩薩

(無廟)

(吉和宮)

卯澳(利洋宮) (宜蘭) 鐵路通車

許平安 (漁港) 元月二十一 港口泥化

謝平安 十月十五

.迎媽祖—3.16~3.23(關渡) .(三年一次)—(海神)牲禮 3.15(澳底)+3.19(和美)+3.20(萊萊)+3.21(馬岡)+3.22(澳底)

種田 ‧農作物少(鹽分高/風大) ‧常見- A菜/蒜/蔥/貼壁蓮(火龍果) ‧肥料-九孔


紅藻-頭髮菜/紫菜/石花菜 (海女常用)

潮間帶

海女-採集區

釣客-活動路線 綠藻-青髮絲/海藻 釣客-釣點範圍 (釣客常用) (磯釣)以釘繩固定身體 海女-活動路線 釣客-停留範圍 準備磯釣的位置 處理魚貨或清理物品 釣客-停車範圍 (白-夜)


海女(士)-amaˋ(ㄚㄇㄚ˙)

1.導覽潮間帶﹕(挖/刮)海菜/螺蚵藤壺 2.陸地(加工)﹕(曬/洗)海藻/石花菜 3.潛海﹕(挖/刮/勾)蚵/海膽/魚/蟹

SPTING 鐵甲 & 佛手

1月

索引圖(二)

SUMMER 石花菜 & 珊瑚草 紫海膽

2月

藏水(潛水採集)

海女,沒有特殊訓練過, 是從小玩水的識水性。 脫水機 一般人家是為了衣物, 他們的脫水機是為了食物。

石花菜:採-洗-曬(3~5次翻曬)-煮(過濾)-冷藏 紫菜:洗(3~5次過濾)-脫水-冷凍 珊瑚草:洗(3~次過濾)-曬-冰

紫菜 九孔 & 鮑魚

站水(岸上採集)

3月

4月

AUTUMN 紫菜 青荻

馬糞海膽 藤壺

5月

WINTER

6月

石蚵

7月

8月

9月

髮菜 鐵甲 & 佛手

10月

九孔 & 鮑魚

11月

12月


垃圾車路線 ‧一周四天,休息日﹕三四日 ‧抵達馬崗時間﹕6:00-6:30 菜車路線 ‧福隆-頭城(停留一個定點時間為30-60MIN ‧一周五天,休息日﹕一四 ‧乾貨/蔬果/生肉鮮食/零食糖果/少量玩具 基隆 宜蘭頭城 觀光客-主路線 ‧遠洋(冬去-夏歸) ‧漁場: 觀光客-停車範圍 ‧漁場:澎湖/南方澳 龜山島/三貂角灣 ‧近海(當日往返) 潮間帶導覽 凡夫工作室 (依照天氣) (已退休)

養殖倉庫 海


貓—廟口&街口&海口

索引圖(三)

廟口派—

(數量中) /體型大/脾氣差 /單獨行動/打架 /各區域的搶食

海口派—

(數量少) /體型小/自由隨興 /群體行動且照顧弱小 /討觀光客喜歡 /吃觀光客的飼料跟罐頭

街口派—(數量多)

/體型中/溫和/乾淨 /討居民喜歡 /吃居民的的伙食


海女-洗滌區

柑仔店-阿萬 (隨心情開)

餐廳-嗨九 (三四休息)

阿嬤據點

寄居

喝 !

處 架 貓

輪 黑

柑仔店 -林秀玉 (隨心情開) (夜)看電視

滿地

(船) 颱風-避難場所 (人)公共場所 開會/颱風避難場所 生活 曬太陽/聊天 /菜車/醫療車 (夜)阿嬤聊天 故事館 .展示文化(六日營業) 柑仔店-第一間(四休息)

唯一 公廁

罔市

阿嬤

廟 -繞境路線

釣魚/聊天/看海 (夜)喝酒

抹茶海岸


漁民 .時間﹕兩個時段(早上600-700)/(下午1600-1800) .漁獲﹕ 鯛/鰹/小卷/軟絲/龍蝦/海膽/白骨橈仔/臭肚/四破仔/ 苦蚵仔/青麟仔(沙丁魚)/竹筴魚)/參魚 .一半自售(喊家頓),一半外銷(基隆/頭城) .當地特有活動:

.船隻種類﹕

索引圖(四)

喊家頓(分魚)-背對被喊分魚貨 (帶魚貨回家幫早頓加菜) 魯魚(加工) -魚灶:早期加工,福隆至台北 -熟魚/魚脯 1.海水+鹽(璥海水) 2.魚交疊放至滿桶 (魯魚完成後,魯水為魚露)

(外地漁船):暫留 -大船(12-20人)/飛魚船(5-7月) -延繩釣/磺火船 (當地漁船): ‧小船(1-4人) ‧一支釣居多

.一支釣(一人作業) -曳繩釣作業 -適合﹕小潮/水流/峽角 .底延繩釣(冬) -大型/中型/小型 -適合﹕分流/延底/底延 .棒受網(火燴仔) -(7-9月)集魚燈


釣客-停留範圍 處理魚貨或清理物品 海女-活動路線 導覽-馬崗文化在地協會 路線﹕ 石頭屋/潮間帶/美食 -三貂角文化協會 路線: 馬崗-故事館/石頭屋/潮間帶 路線: 卯澳/馬崗 靠海生活 (養殖-鮑魚/九孔) (進口-龍蝦) 嗨九(鮑魚)

養殖

生活

食物

買賣

養殖池 海菜池 貯放池 (海菜已成漿狀) ‧養殖:以九孔/鮑魚為主 暫放:海膽/龍蝦 ‧清洗:一年2-3次(夏天) 抽水 搬石頭 1天

1-2天

洗刷 2-3天

過濾沉澱 活水馬達

曬乾殺菌 3-5天

恢復


釣客

時間 .(平日)少﹕專業釣客/退休人士多,晚上散客 .(假日)多﹕一般上班族/退休人士多,晚上家庭釣客 .夜釣少,路燈少 磯釣浪大+暗流三條+一條暗溝 =多喜暗礁的魚種 (白毛/臭肚/雀鯛) 索引圖(五)

特色 .海巡 VS 漁民 VS 釣客 . (冬)最好-白毛/剝皮魚多 .藻餌製作: 1.採海藻 2.剪碎(方便投食) 3.擰乾(以車輪或人力)

釣客天堂 .小型經濟魚的天下 .既可海釣,亦可磯釣 .多樣天然魚餌,人為釣點


林秀玉(鮑魚)

釣客停留範圍 綠藻-青髮絲/海藻 (釣客常用)


植物

當地的植物多為海邊植物,其中林投樹則是作為很重要的角色,早期為防禦入侵以及 防風,如今則作為防風以及儲藏用;當地的貼壁聯也是一個特色,屬火龍果的前身, 早期做為種植食物而引進,少有果實,每當夏季來臨,馬崗人便會清炒涼拌貼壁蓮花, 而寄生在石頭縫的海埔姜則是早期海女用來清洗牛角蛙鏡用的;當地的芒草更是做 為宜家宜居的必備品,先用於小孩玩具,再拿來打掃等工具。 索引圖(六)

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濱。 定砂植物:抓地力強, 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

芒草

林投

全島海邊 1.防風定砂植物 2.食用:果可食/可做菜餚。 3.葉纖維可編制蓆、帽等工藝品。 鮮花可提取芳香油。 4.藥用:其根、果及果核可入藥, 發汗解表、清熱利尿。

海埔姜

藥用:「蔓荊子」, 去風邪、解熱和治感冒等。

馬鞍藤

分布於熱帶沿海地區的抗鹽植物 1.葉可防止起霧/鼻子曬傷。 2.藥用:全草,各種病痛等。

貼壁蓮

海芙蓉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為攀緣性肉質植物。

分佈台灣海岸

草海桐

分佈海邊砂地 防風固沙、恢復退化 藥用價值,具抑菌的作用

藥用:為海芙蓉藥酒的原料。 民間視為吉祥植物。 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 耐寒性佳、耐陰性佳。

莖有降火降血壓、疏筋活絡的效用、 花具有清血、强健、潤肺、止咳的功效。


茂柏實業有限公司(已轉四手) 『九孔吃蘋果,也吃水梨, 更吃新台幣。』 元順

茂柏

民74年

土地租借 開墾

貯放池

海水馬達

進口養殖

破產 殷源 雇馬崗人 轉一手 轉二手 轉三手 建造/工作 過濾池 海菜攪拌池 食物 倉庫

養殖池

貯放池

加工區

裝箱區

尚在養殖區域 ‧目前已改進口養殖/包裝 ‧養殖時間(3個月一輪) 養殖 (倉庫/海菜攪拌池/海水輸送塔/養殖池) (後勤辦公室//廚房) 釣客-停留範圍 海女-活動路線


馬崗 Building

其實石頭屋四散在東北角各個角落,甚至靠近頭城也可以看到一些蹤跡,而我以馬崗為調查主軸,將石 頭屋、擋風牆、養殖池、養殖方式及生活行為形成的洗滌區等一一記錄下來,並且將其作整理。其中我也 將馬崗旁的茂柏實業有限公司的九孔養殖業做了部分記錄,原因在於茂柏早期發展的建造以及養殖與 馬崗的養殖息息相關,因此除了石頭屋的整理外,我也將馬崗及茂柏的養殖池做了比對。

1 2

3 4 5 6 索引圖



石頭堆砌方式... (以富有程度區分) 石塊使用﹕ .每戶必有石塊/石板 .固定屋頂/坐椅/擋門...

索引圖(一)

有錢優點﹕ .石塊越完整方正且穩固 .可以顧 工人進行堆砌

石椅

石塊 + 水泥

石頭與屋頂的使用型式... 平仄砌

人仄砌

轉角堆砌型式...

亂字砌

.為屋簷下凸出石孔 (少數以勾子釘牆) .石孔綁繩子 得以保護屋頂,

金錢差異 (石塊完整度) 石鎮 .為地面固定用 (石塊/石孔/混泥土塊)


(1)

(1) (1)

小涼亭

涼亭 觀光客常用

(3)

(1)

舊魚灶 (6) (5)

(8) (4)

(3)


窗戶與石塊的堆砌方式...

索引圖(二)

內為木窗/塑料窗/鋁窗 外圍鐵框/鋁框

支撐窗戶框架

門窗形式﹕ .雙層為防風雨 .長寬大小為細長 .少數用塑膠布/鐵片遮擋

(屋內向上抬起皆可搬動) 側門形式﹕ .出入口皆背向及側向海 .長寬大小多為細長型 (很小) .內門設有防小偷機制 (石卡榫)

周圍以人仄或亂字砌堆牆


(5) (7) (7)

(6)

吉和宮 卯澳 利洋宮的延伸

(18)

(11)

(10)

樓梯下置物處

(20)

公車站(末班站)


逃生口形式﹕ .似窗的形式但為後門 (寬高剛好一人) .浪淹進來後,需逃生的出入口 .與地面同高(可爬出)

觀浪窗形式﹕ .以小而細長的大小 觀看外面風雨 .面海於擋浪牆或房屋

索引圖(三)

屋頂分層: 以瓦(混泥土瓦居多) +磚頭/木頭 +防水布/石塊/磚頭

圓瓦

混泥土瓦

屋頂超加固


三種防浪消波塊

涼亭 居民常用

吊船台 (沒勇氣打開)

(2)

(1) (17)

(9) (16) (14)

(15)

水井 (現作曬衣桿)


貨櫃屋使用方式...

洗滌區形式...

貨櫃屋使用為養殖物使用.. (現已廢)

LV1. (簡易)

林投樹

(1)

(2)

LV2. (磚/磁磚圍出)

LV4. LV3. (多於主出入口旁) (少用於新建築旁)

除倉庫外, 多放置於樓梯下

索引圖(四)


)

(1)

(2)

極東公園 外層為反射 內部為混泥土


馬崗養殖池的使用型式... 現已養石蚵為主 少部分養殖成年九孔

於培養池後方的 機房室

機房 以磚作為基礎 外層上混泥土 並在最外圍包上鐵皮

培育池剖面 (陸地型)以水管作為管道 水溝(排放廢水)

內部有 儲水槽/培育池

索引圖(五)

超臨路出入口 以木板作為門擋

一層高度約為2米

海菜的需求...

大量的過濾池, 大量的螃蟹

九孔食物﹕ .龍鬚菜/海菜 .馬崗多用海菜, 因運費以及保存時間 儲水槽﹕ .放酸鹼液體 .暫放物品浸泡

以石塊以及石板推疊, 茂柏則為混泥土版。

海水孔 利用鐵網 限制出入口, 但保留開放性。

塑膠儲水槽

海菜攪拌池


茂柏九孔王國

外圍 採集處


舊-新.建築方式演變至一字行 索引圖(六)

避難區

加蓋高1.6M 窗戶

漁民據點 倉庫

洗滌區

舊電話亭

海女的家


(22)

(3) (21)

倉庫

(2)

(4)

水井 (現作儲水用) 排水孔 .房屋除濕用 .清洗屋內泥沙的排水用


石頭堆砌方式...


石頭堆砌方式...


.以石頭堆砌為主 .建築方式以院落環繞為主

擋石牆+倉庫

擋石牆 .(以前)漁民出海前 觀浪的高處及睡覺的地方 .擋石牆兩層

僅剩完整後門出口 (已廢)

壓扁的水箱

海巡署 院落形式

小雜貨店 (天災)船避難的位置


晚上喝酒的地方

阿萬柑仔店

石椅

石椅 類似擋石牆

魚灶 (已廢)唯一僅剩 石頭屋 萊萊聚落 (現用為倉庫)

屋頂加包覆鐵皮

主廳


舊-新.建築方式演變至一字行 老闆自己蓋


排氣孔

石鎮 .為地面固定用 (石塊/石孔/混泥土塊)


小新

.建築方式演變至一字行 .進入平屋頂及混泥土

早期的教書先生家

海女跟漁民的家 另類活動中心

大地主的倉庫 (未蓋完)

養殖戶

早期餐廳(已廢) 因九孔產業停止後


警察署兼海巡宿舍

頂樓住里長弟弟

加蓋

活動中心

往極東公園


茂柏養殖池的使用型式... (工廠區域)

養殖池

混泥土瓦

輸送至培育池 水塔 大型 海水馬達

閘門

海水過濾池

機房

後勤辦公室

海菜盒倉庫


茂柏養殖池的使用型式...

茂柏外圍 貝類養殖-田

.培育池多為方形 .養殖池 (大-斜角/小-方角) .聚落多為磚砌方角, 茂柏則為混泥土及斜角

養殖池的形式差異 聚落 .以石塊放於底部 .以水管/水溝 作為排水

茂柏 .以石塊/磚放於底部 .以水管/孔洞結合 高地差使用



ㄚ Ma 與 ㄚ Mo 的

珊瑚晚餐

生活 就是好好的活著


基地位置


設計分析說明 首先,我以藉由山的地貌及當地石頭屋的山牆為我的”折板”概念。 基地位於聚落的邊界上,除了雜草叢生外,還有完整但廢棄的九孔池 ,及看海一覽無遺的小山丘,而設計上盡可能不破壞原有植物及建物 的狀態下,進行簡易的整理和延伸。我將其分為4個區域去做規劃。 分別為:共享廚房、海工作區、居住區、草原和學習區。在規劃上,除 了居民日常的動線外,也上有不同程度的當地人及退休族的使用,其 中以人的生活行為去思考使用方式,並將其想法結合以”折板”為概 念的斜屋頂,以及針對不同的區域做為不同使用。


使用分區 規劃

開放空間

現況說明 現況 : ‧ 山坡後面的一條重要道路 ‧ 四周皆草 ‧ 路寬135cm-150cm 現況 : ‧ 有舊有基地 ‧ 雜草叢生 ‧ 後方廢墟(少數住戶)&前方咖啡店(觀光居多 ‧ 旁邊有居民午後休息處 ‧ 聚落的邊邊(少人靠近)---->建築物背面 ‧ 貓派的交界(廟口vs街口)

居住區 (半公)

當地人

居住區 (私)

退休人 .晚上的活動 .戶外活動

放程度

放程度

漸進開

過渡區

漸進開

居住區 (私) 咖啡店 : ‧ 固定餵食(早/午/晚) ‧ 觀光客-貓&咖啡&拍照(10min-2hr)

現況 : ‧ 磚造,廢墟但保留完整 ‧ 被植栽圍繞(防風林) ‧ 隔壁人家,聚落種田 ‧ 貓3-4隻流浪 (橘白/橘/虎斑/虎斑白)

草原 (公) 教室

辦公

草地 : .人喜歡到高處 (不喜歡樓梯) .建築覆土-不影響視線 .公共教室-訓練、複習、體驗 (不可被打擾但可看到)

海 工作區 (公)

學習區 (半公) 現況: ‧ 雜草叢生&廢棄物 ‧ 夏-天熱&冬-風大 ‧ 聚落裡的視野最高

現況 : ‧ 雜草 ‧ 周遭除少數動物經過

S = 1:800

S = 1:800

S = 1:800 居住區 學習區 山坡上 海工作區 共享廚房區 開放程度 當地人路線

居住區 學習區 山坡上 海工作區 共享廚房區 開放程度

村落邊界 釣客路線 海女路線 視線引導 動線規劃 當地人活動

動線規劃

建築與使用 規劃

設計說明

退休人活動

現況 : ‧ 山坡後面的一條重要道路 ‧ 四周皆草 ‧ 路寬135cm-150cm

入口

釘子想法

現況 : ‧ 有舊有基地 ‧ 雜草叢生 ‧ 後方廢墟(少數住戶)&前方咖啡店(觀光居多 ‧ 旁邊有居民午後休息處 ‧ 聚落的邊邊(少人靠近)---->建築物背面 ‧ 貓派的交界(廟口vs街口) 想像 : ‧ 冬(風大,天氣不好)&夏(熱) ---->希望有個地方可以待而不是家裡 ‧ 一桌菜&一聚落

設計想法

(架子)

(柱子)

居住

放程度

漸進開

共享廚房

咖啡店 : ‧ 固定餵食(早/午/晚) ‧ 觀光客-貓&咖啡&拍照(10min-2hr)

村落

村落

現況 : ‧ 磚造,廢墟但保留完整 ‧ 被植栽圍繞(防風林) ‧ 隔壁人家,聚落種田 ‧ 貓3-4隻流浪 (橘白/橘/虎斑/虎斑白)

想法(一直嘗試的) 可能的屋頂

海 工作區

村落邊界 釣客路線 海女路線 對應區域 動線引導 動線規劃 軸線規劃

S = 1:800 村落邊界 退休人路線 當地人路線 海女路線 動線引導 動線規劃

高 塔 呢 ?

‧ 冬.夏 - 玩水&有個可以睡覺的地方(木板) - 養魚&聊天下棋&玩沙&烤肉....

S = 1:800 居住區 學習區 山坡上 海工作區 共享廚房區 開放程度 當地人路線

烤火/肉

聊天

玩躲貓貓

看書/下棋

想像 : ‧ 名副其實的 ”靠海生活” ‧ 工作區 ‧ 乾溼分開 夏(曬) 冬(洗)

教室

辦公 想像 : ‧ 小時候大家都有過”秘密基地” 一個小世界,可以發生任何事。 ‧ 放點水,放點沙,就可以創造一個世界

想法(建築型式)

S = 1:800

現況 : ‧ 有最多動線穿越 ‧ 全在建築物背面(聚落)後院 ‧ 夾於聚落之中 ‧ 居民共同使用 ‧ 一戶平時為1-3人(老人多) 但回鄉時為10-20人

共享廚房區 (公)

養魚

現況: ‧ 雜草叢生&廢棄物 ‧ 夏-天熱&冬-風大 ‧ 聚落裡的視野最高 想像 : ‧ 土上---草地 ---->希望有高點可以觀望 (雖然有個極東公園, 但離海跟聚落有一段距離,少用) ‧ 土下---教室 ---->置入學習/上課/教室 (當地)做課程宣導 (退休)學習海洋知識

現況 : 海 工作區 ‧ 雜草 當地人 ‧ 周遭少數動物經過 海女

學習區 當地人 退休人


設計 全區平面配置圖 S = 1:800


一樓平面圖 S = 1:2000

二樓平面圖 S = 1:2000

三樓平面圖 S = 1:2000


(晚上) 居民閒聊區

廢墟區

另一邊的人 (午後) 居民閒聊區

共享廚房規劃 位於馬崗聚落的邊界及村莊的 背面,為當地人與退休族一個 交流場所,提供「天氣不好, 也能聚在一起聊天」的後院。

中介空間 : ‧ 後院區(烤肉/吃飯/聊天) (1)有距離但有有接觸 (2)連接但要引導至主要區域 (3)開放/分散 ‧ 型態 (1)尺寸小丶通透 (2)齊分圍籬(植栽) 你想如何吃? .可大可小的吃 .大家互相交流的吃 .除了吃也可以玩 .有海的亭子,居民也有後院

S = 1:800 活動路線 當地人路線 空間規劃

(凌晨) 漁民分貨區

(白天) 觀光客停留區


共享廚房 分為兩個群體,一為廚房與餐廳結合, 二為較大的公共空間,以廚房作為餐廳 及客廳的中間,並以一條走道串聯, 後方則為小徑,其中保留原有的植栽。

客廳

廚房

廚房&餐廳

貓的過道

貓的跳台

共享廚房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海 工作區規劃 嘗試能夠給ㄚMa 在活動路線 下,給予一個可以清洗海菜的 地方,並在清洗海菜的過程中 交流與交易,且在釣客收桿後 也有個整理海貨的地方。

1

(土上)工作前確認

白 夜

‧ 小型洗滌區 ‧ 準備裝備

觀光客聚聚

備 2

5 ‧ 洗滌區 (可大可小) ‧ 一起洗---->交流 (清洗過程中,交流交易) ‧ 洗滌連接水溝(可互用)

洗 4 6

脫水/壓水 ‧ 一般是夏天多

3

村落邊界 釣客路線 海女路線 活動路線

地上(平坦)曝曬

S = 1:800

村落

‧ 行程 : ‧ 聽浪看海---->準備---->工作(下海) (1)暫放再下去->清洗海菜(5-7次)->脫水曬 (2)一次採完上岸


海 工作區 為潮間帶上岸旁, 用於當地的海貨處理區, 讓當地的漁民及海女能 即時採集即時賣,和曝曬 且更大的洗滌區, 除了平時採集洗滌外,能戲水玩樂 並且釣客也有場所能整理的地方。

大型洗滌區 盥洗區

倉庫

公廁

曬海菜區

剖面圖 海 工作區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學習區規劃

(土上)工作前確認 (土上)觀光客 (土下)上課 白 夜

同為聽浪看海 一個是為了工作 一個是為了享受

草地 .聽浪看海 不止是一種享受, 也是一個行前指標。 教室 .挖完再回填(坡下)

S = 1:800


學習區-剖面圖 .山坡上- 保留原有的覆土並將其整地, 給予平整的草原。 .山坡下- 提供一個不論天氣好壞 或任何季節影響, 也能自由的活動和學習空間。

辦公室 海洋復育園區 分部 室內開放空間

山坡 教室

閱讀室

山坡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山坡下學習區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住–公

住2 .烤火 .為”另一邊人”的重要路旁

居住區規劃

住3 .住在娛樂裡(秘密基地) .既能保留魚塭下來, 又能居住在上面

動線引導 動線規劃 軸線規劃 折板規劃

.住1 : 一個白天–共享廚房/當地人為主 .住2: 一個夜晚–烤火/退休人為主 .住3: 一個以保留魚塭為公共空間,二樓為退休人居住 居住空間 : .天氣好→出海、聚聊 天氣不好→睡覺、在家 .在〝天氣不好〞時,也能做〝天氣好〞的事 .不待在室內 .整體就是中介空間,只是內部不同→戶外/室內

過渡區

S = 1:800

住1 .共享廚房 .與公共空間有所隔離但仍能交流


居住1-剖面圖 第一居住區為共享廚房旁,分為三個群體居住, 每個群體皆是院落形式,並且除了公共空間外, 也有半公共空間給個群體休憩娛樂, 在群體旁皆有洗滌區,而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 以樓梯為交界,可以選擇休息或者交流。 中介空間 洗滌區

廣場 居住 1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居住2

客廳

後院

戶外娛樂場

可攀爬斜坡

房間

第二居住區為山坡後,後方為一片防風林, 戶外給予戶外廣場,以兩棟分為居住, 廣場進入建築物後,從後方樓梯向二樓以上的 房間走去,便可以看到後面的一片山派。

洗滌區

剖面圖 S = 1:200

居住 2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居住 2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居住3 第三居住區為魚塭上,一樓就魚塭除已損壞的,皆保留, 並將房子蓋於魚塭上,而魚塭除了保留原有樹外, 同樣也有院落的中介空間作為休憩娛樂場所, 部分魚塭則作為個群體的小休息室。 廚房 在各群體也有洗滌區域。 走道

書房

洗滌區

居住 3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居住3 二樓部分是以單人房設計,有三個樓梯 不同方向的樓梯皆到達二樓, 並以通道串聯,整個區域高度為二樓, 除了前方的海景外,後方也有一片山脈 更有一個三樓看海點。

高塔 高塔

位於當地人與退休族活動交界帶, 給予一個聚落至高的看海點。

高塔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居住 3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剖面圖 S = 1:20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