ㄚ MA 與ㄚ MO 的珊瑚晚餐

Page 1

ㄚ Ma 與 ㄚ Mo 的

珊瑚晚餐

生活 就是好好的活著


忙碌的工作、豪華大餐、逛街購物就等於生活? 還是,與朋友愉悅的共進晚餐、閒話家常是生活?

或許在退休後,我們才真正為自己而活著。 退休的生活,似乎是另一種活動+生活的開始。


對我們來說,什麼時候是退休 ? 我認為是指, 身體機能衰老致需要減少強度的時候。


對於45 - 65歲 的我們,生活又是什麼?


生活就是自然 馬崗人與自然共存著, 依著海況出海 ; 以潮間帶為冰箱 ; 以石頭為遮風避雨 ; 釣客以海菜為餌釣魚,魚的內臟則為潮間帶的肥料。 海女以貝類為食,貝殼則為土地的肥料。


人能為自然給予什麼樣的價值?


「馬崗」的海,同樣負起珊瑚復育的可能性, 在隨處可見的廢棄九孔池中養殖珊瑚,給予珊瑚修復的地方, 也讓退休的ㄚ

MO 們在這「生活」。


居民

居民

漁民

養殖

人與自然如何共同生活?

釣客

海女


基地位置


每天都會聽到人喊著「ㄚ MA」, 問著今天的海況,亦或是採集的狀況,甚至村子裡發生的大小事。 阿嬤每天早上都會站在門口「聽浪」,海況好,大家出海下海, 但若海況不好,串門子聊天或居家休息則是常態, 這就是馬崗人的生活。


海女-洗滌區 紅藻(海女常用) 頭髮菜/紫菜/石花菜 海女-採集區 海女-活動路線

海女(士)-amaˋ


釣客-磯釣安全 以釘繩固定身體

釣客-釣點範圍 釣客-停車範圍 (白-夜)

綠藻-青髮絲/海藻 (釣客常用) 釣客-停留範圍 .準備磯釣的位置

釣客-海釣 .練習磯釣的位置

釣客-活動路線

釣客


基隆 ‧遠洋(冬去-夏歸) ‧漁場:澎湖/南方澳

宜蘭頭城 ‧漁場:龜山島/三貂角灣 ‧近海(當日往返)

時間﹕ (早上600-700)/ (下午1600-1800) .漁獲 (半自售半外銷) (外地漁船):暫留 ‧大船(12-20人)/ ‧飛魚船(5-7月) ‧延繩釣/磺火船 (當地漁船): ‧小船(1-4人) ‧一支釣居多 喊家頓 (分魚) ‧背對被喊分魚貨 ‧帶魚貨回家幫早頓加菜

漁民


貓-海口派 貓-廟口派 貓-街口派 街口派—(數量多) /體型中/溫和/乾淨 /討居民喜歡 /吃居民的的伙食

海口派— (數量少) /體型小/自由隨興 /群體行動且照顧弱小 /討觀光客喜歡 /吃觀光客的飼料跟罐頭 廟口派— (數量中) /體型大/脾氣差 /單獨行動/打架 /各區域的搶食


餐廳-嗨九(三四休息) 小吃(六日營業) 柑仔店-林秀玉 柑仔店-阿萬 觀光客-主路線

(白) 唱歌/聊天 (夜) 看電視

釣魚/聊天/看海 (夜)喝酒

阿嬤據點

導覽 曬太陽/聊天 /菜車/醫療車 (夜)聊天 廟-吉和宮 .主祀—天上聖母 .同祀—觀音菩薩 廟-繞境路線 .迎媽祖

生活 整村=整個家 天氣好:串門子/看海 天氣不好:睡覺/串門子


草海桐 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濱。 定砂植物:抓地力強, 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 藥用:「蔓荊子」, 去風邪、解熱和治感冒等。

芒草 海埔姜 分佈海邊砂地 防風固沙、恢復退化 藥用價值,具抑菌的作用

林投 全島海邊

馬鞍藤 分布於熱帶沿海地區的抗鹽植物

1.防風定砂植物 1.葉可防止起霧/鼻子曬傷。 2.食用:果可食/可做菜餚。 2.藥用:全草,各種病痛等。 3.葉纖維可編制蓆、帽等工藝品。 鮮花可提取芳香油。 4.藥用:其根、果及果核可入藥, 發汗解表、清熱利尿。

貼壁蓮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為攀緣性肉質植物。

海芙蓉

莖有降火降血壓、疏筋活絡的效用、 花具有清血、强健、潤肺、止咳的功效。

分佈台灣海岸

植物

藥用:為海芙蓉藥酒的原料。 民間視為吉祥植物。 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 耐寒性佳、耐陰性佳。


平仄砌

人仄砌

觀浪窗形式﹕ .以小而細長的大小觀看外面風雨 .面海於擋浪牆或房屋

逃生口形式﹕ .似窗的形式但為後門 (寬高剛好一人) .浪淹進來後,需逃生的出入口 .與地面同高(可爬出)

構造物

亂字砌

周圍以人仄或亂字砌堆牆

支撐窗戶框架


正因為這樣的生活型態, 我想保留當地聚落的生活型態, 同時在聚落邊界上放入另一個屬於退休人的聚落,

除了給予當地人缺少的場所外, 給予相互交流的區域,也能保有各自的生活。



設計分析說明 首先,我以藉由山的地貌及當地石頭屋的山牆為我的”折板”概念。 基地位於聚落的邊界上,除了雜草叢生外,還有完整但廢棄的九孔池 ,及看海一覽無遺的小山丘,而設計上盡可能不破壞原有植物及建物 的狀態下,進行簡易的整理和延伸。我將其分為4個區域去做規劃。 分別為:共享廚房、海工作區、居住區、草原和學習區。在規劃上,除 了居民日常的動線外,也上有不同程度的當地人及退休族的使用,其 中以人的生活行為去思考使用方式,並將其想法結合以”折板”為概 念的斜屋頂,以及針對不同的區域做為不同使用。


使用分區 規劃

開放空間

現況說明 現況 : ‧ 山坡後面的一條重要道路 ‧ 四周皆草 ‧ 路寬135cm-150cm 現況 : ‧ 有舊有基地 ‧ 雜草叢生 ‧ 後方廢墟(少數住戶)&前方咖啡店(觀光居多 ‧ 旁邊有居民午後休息處 ‧ 聚落的邊邊(少人靠近)---->建築物背面 ‧ 貓派的交界(廟口vs街口)

居住區 (半公)

當地人

居住區 (私)

退休人 .晚上的活動 .戶外活動

放程度

放程度

漸進開

過渡區

漸進開

居住區 (私) 咖啡店 : ‧ 固定餵食(早/午/晚) ‧ 觀光客-貓&咖啡&拍照(10min-2hr)

現況 : ‧ 磚造,廢墟但保留完整 ‧ 被植栽圍繞(防風林) ‧ 隔壁人家,聚落種田 ‧ 貓3-4隻流浪 (橘白/橘/虎斑/虎斑白)

草原 (公) 教室

辦公

草地 : .人喜歡到高處 (不喜歡樓梯) .建築覆土-不影響視線 .公共教室-訓練、複習、體驗 (不可被打擾但可看到)

海 工作區 (公)

學習區 (半公) 現況: ‧ 雜草叢生&廢棄物 ‧ 夏-天熱&冬-風大 ‧ 聚落裡的視野最高

現況 : ‧ 雜草 ‧ 周遭除少數動物經過

S = 1:800

S = 1:800

S = 1:800 居住區 學習區 山坡上 海工作區 共享廚房區 開放程度 當地人路線

居住區 學習區 山坡上 海工作區 共享廚房區 開放程度

村落邊界 釣客路線 海女路線 視線引導 動線規劃 當地人活動

動線規劃

建築與使用 規劃

設計說明

退休人活動

現況 : ‧ 山坡後面的一條重要道路 ‧ 四周皆草 ‧ 路寬135cm-150cm

入口

釘子想法

現況 : ‧ 有舊有基地 ‧ 雜草叢生 ‧ 後方廢墟(少數住戶)&前方咖啡店(觀光居多 ‧ 旁邊有居民午後休息處 ‧ 聚落的邊邊(少人靠近)---->建築物背面 ‧ 貓派的交界(廟口vs街口) 想像 : ‧ 冬(風大,天氣不好)&夏(熱) ---->希望有個地方可以待而不是家裡 ‧ 一桌菜&一聚落

設計想法 (架子)

(柱子)

居住

放程度

漸進開

共享廚房

咖啡店 : ‧ 固定餵食(早/午/晚) ‧ 觀光客-貓&咖啡&拍照(10min-2hr)

村落

村落

現況 : ‧ 磚造,廢墟但保留完整 ‧ 被植栽圍繞(防風林) ‧ 隔壁人家,聚落種田 ‧ 貓3-4隻流浪 (橘白/橘/虎斑/虎斑白)

想法(一直嘗試的) 可能的屋頂

海 工作區

村落邊界 釣客路線 海女路線 對應區域 動線引導 動線規劃 軸線規劃

S = 1:800 村落邊界 退休人路線 當地人路線 海女路線 動線引導 動線規劃

高 塔 呢 ?

‧ 冬.夏 - 玩水&有個可以睡覺的地方(木板) - 養魚&聊天下棋&玩沙&烤肉....

S = 1:800 居住區 學習區 山坡上 海工作區 共享廚房區 開放程度 當地人路線

烤火/肉

聊天

玩躲貓貓

看書/下棋

想像 : ‧ 名副其實的 ”靠海生活” ‧ 工作區 ‧ 乾溼分開 夏(曬) 冬(洗)

教室

辦公 想像 : ‧ 小時候大家都有過”秘密基地” 一個小世界,可以發生任何事。 ‧ 放點水,放點沙,就可以創造一個世界

想法(建築型式)

S = 1:800

現況 : ‧ 有最多動線穿越 ‧ 全在建築物背面(聚落)後院 ‧ 夾於聚落之中 ‧ 居民共同使用 ‧ 一戶平時為1-3人(老人多) 但回鄉時為10-20人

共享廚房區 (公)

養魚

現況: ‧ 雜草叢生&廢棄物 ‧ 夏-天熱&冬-風大 ‧ 聚落裡的視野最高 想像 : ‧ 土上---草地 ---->希望有高點可以觀望 (雖然有個極東公園, 但離海跟聚落有一段距離,少用) ‧ 土下---教室 ---->置入學習/上課/教室 (當地)做課程宣導 (退休)學習海洋知識

現況 : 海 工作區 ‧ 雜草 當地人 ‧ 周遭少數動物經過 海女

學習區 當地人 退休人


設計 全區平面配置圖 S = 1:800


一樓平面圖 S = 1:2000

二樓平面圖 S = 1:2000

三樓平面圖 S = 1:2000


(晚上) 居民閒聊區

廢墟區

另一邊的人 (午後) 居民閒聊區

共享廚房規劃 位於馬崗聚落的邊界及村莊的 背面,為當地人與退休族一個 交流場所,提供「天氣不好, 也能聚在一起聊天」的後院。

中介空間 : ‧ 後院區(烤肉/吃飯/聊天) (1)有距離但有有接觸 (2)連接但要引導至主要區域 (3)開放/分散 ‧ 型態 (1)尺寸小丶通透 (2)齊分圍籬(植栽) 你想如何吃? .可大可小的吃 .大家互相交流的吃 .除了吃也可以玩 .有海的亭子,居民也有後院

S = 1:800 活動路線 當地人路線 空間規劃

(凌晨) 漁民分貨區

(白天) 觀光客停留區


共享廚房 分為兩個群體,一為廚房與餐廳結合, 二為較大的公共空間,以廚房作為餐廳 及客廳的中間,並以一條走道串聯, 後方則為小徑,其中保留原有的植栽。

客廳

廚房

廚房&餐廳

貓的過道

貓的跳台

共享廚房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海 工作區規劃 嘗試能夠給ㄚMa 在活動路線 下,給予一個可以清洗海菜的 地方,並在清洗海菜的過程中 交流與交易,且在釣客收桿後 也有個整理海貨的地方。

1

(土上)工作前確認

白 夜

‧ 小型洗滌區 ‧ 準備裝備

觀光客聚聚

備 2

5 ‧ 洗滌區 (可大可小) ‧ 一起洗---->交流 (清洗過程中,交流交易) ‧ 洗滌連接水溝(可互用)

洗 4 6

脫水/壓水 ‧ 一般是夏天多

3

村落邊界 釣客路線 海女路線 活動路線

地上(平坦)曝曬

S = 1:800

村落

‧ 行程 : ‧ 聽浪看海---->準備---->工作(下海) (1)暫放再下去->清洗海菜(5-7次)->脫水曬 (2)一次採完上岸


海 工作區 為潮間帶上岸旁, 用於當地的海貨處理區, 讓當地的漁民及海女能 即時採集即時賣,和曝曬 且更大的洗滌區, 除了平時採集洗滌外,能戲水玩樂 並且釣客也有場所能整理的地方。

大型洗滌區 盥洗區

倉庫

公廁

曬海菜區

剖面圖 海 工作區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學習區規劃

(土上)工作前確認 (土上)觀光客 (土下)上課 白 夜

同為聽浪看海 一個是為了工作 一個是為了享受

草地 .聽浪看海 不止是一種享受, 也是一個行前指標。 教室 .挖完再回填(坡下)

S = 1:800


學習區-剖面圖 .山坡上- 保留原有的覆土並將其整地, 給予平整的草原。 .山坡下- 提供一個不論天氣好壞 或任何季節影響, 也能自由的活動和學習空間。

辦公室 海洋復育園區 分部 室內開放空間

山坡 教室

閱讀室

山坡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山坡下學習區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住–公

住2 .烤火 .為”另一邊人”的重要路旁

居住區規劃

住3 .住在娛樂裡(秘密基地) .既能保留魚塭下來, 又能居住在上面

動線引導 動線規劃 軸線規劃 折板規劃

.住1 : 一個白天–共享廚房/當地人為主 .住2: 一個夜晚–烤火/退休人為主 .住3: 一個以保留魚塭為公共空間,二樓為退休人居住 居住空間 : .天氣好→出海、聚聊 天氣不好→睡覺、在家 .在〝天氣不好〞時,也能做〝天氣好〞的事 .不待在室內 .整體就是中介空間,只是內部不同→戶外/室內

過渡區

S = 1:800

住1 .共享廚房 .與公共空間有所隔離但仍能交流


居住1-剖面圖 第一居住區為共享廚房旁,分為三個群體居住, 每個群體皆是院落形式,並且除了公共空間外, 也有半公共空間給個群體休憩娛樂, 在群體旁皆有洗滌區,而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 以樓梯為交界,可以選擇休息或者交流。 中介空間 洗滌區

廣場 居住 1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居住2

客廳

後院

戶外娛樂場

可攀爬斜坡

房間

第二居住區為山坡後,後方為一片防風林, 戶外給予戶外廣場,以兩棟分為居住, 廣場進入建築物後,從後方樓梯向二樓以上的 房間走去,便可以看到後面的一片山派。

洗滌區

剖面圖 S = 1:200

居住 2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居住 2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居住3 第三居住區為魚塭上,一樓就魚塭除已損壞的,皆保留, 並將房子蓋於魚塭上,而魚塭除了保留原有樹外, 同樣也有院落的中介空間作為休憩娛樂場所, 部分魚塭則作為個群體的小休息室。 廚房 在各群體也有洗滌區域。 走道

書房

洗滌區

居住 3 一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居住3 二樓部分是以單人房設計,有三個樓梯 不同方向的樓梯皆到達二樓, 並以通道串聯,整個區域高度為二樓, 除了前方的海景外,後方也有一片山脈 更有一個三樓看海點。

高塔 高塔

位於當地人與退休族活動交界帶, 給予一個聚落至高的看海點。

高塔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居住 3 二樓平面圖 S = 1:300

剖面圖 S = 1:200

剖面圖 S = 1:200



附錄 (一)、中年&老年人分析 (二)、馬崗海域&珊瑚分析 (三)、模型&材料實驗


(一)訪問調查 訪問人數: 20人 訪問地點: 雲林 健群 復健之家 聖元 養老院 長泰 老學堂 嘉義 聖家 養老院 約翰樂活之家 長青國 學堂 台中 福氣一村 養老院 福氣二村 老學堂 好好園館 長青公寓

目標對象:健康老人 1.介紹 *請問,阿姨/叔叔,你姓什麼? *你退休前的工作是什麼? *你幾歲決定退休的? *你可以跟我說,你退休後做了什麼事嗎?當初做甚麼計畫? 2.關於退休 *你當時退休後最擔心的是什麼事或者最開心的事 *如果還沒退休,最遺憾的或最想做的是什麼?(在年輕十歲想做什麼) *你現在還有什麼還想做的,想學的?(環遊世界&做志工&四處趴趴走) 3.行程 *你當初是為什麼選這裡的,是家人選還是別人推薦?住多久了? *那你一天的時間安排是什麼?(做粽&運動) *那你還希望可以提供什麼? *在這裡,你最喜歡什麼樣的活動? 4.探訪(若居住在家則跳過) *那阿姨叔叔有媳婦跟孫子嗎? *平均什麼時候來?是來陪你聊聊天還是出去走走 *那如果他們來,你希望能增加什麼活動空間或項目? *假設,可以換一個地方住,你希望住哪裡?(離家近&靠海&靠山&市區) 5.寵物 *以前有養過寵物嗎?(狗&貓) *像現在,如果還有寵物一起作伴生活比較好?還是要分開住固定時間陪伴比較好? *你會覺得要同房三四個人顧一隻狗比較好?還是一個人顧一隻比較好? *你覺得不贊同跟狗一起住的,不方便原因是什麼?


(一)訪問調查 訪問人數: 20人 訪問地點: 雲林 健群 復健之家 聖元 養老院 長泰 老學堂 嘉義

目標對象:照護人員 1.介紹 *請問你幾歲,姓什麼? *在這個領域從事幾年? *有甚麼印象深刻的事? 2.需求 *這邊來的長輩,有沒有自願來的?目前占總院幾成比例? *那非自願來的長輩,都是由誰來做決定居多? *在做這個決定的關鍵因素,前三名的原因是什麼? *長輩入住後,家屬們提出的需求,最在乎的前五名? *長輩入住後,最常提出的需求前五名?(孫子來玩的空間,泡澡區)

聖家 養老院 約翰樂活之家 長青國 學堂

3.退休後 *你預計幾歲退休? *你退休後最想要的計畫生活是什麼? *目前,你最擔憂的退休是什麼? *假設是集合住宅,你最想加的機能(硬體或軟體)各前五個是什麼?)

福氣一村 養老院 福氣二村 老學堂 好好園館 長青公寓

4.寵物 *如果要養寵物,你會接受一起住還是分開住但是每天有一段時間相處? *你對於動物跟退休的我們一起居住,你覺得可行嗎? *不可行的原因,你認為哪三個? --------------------------------------------------------------------5.附註

台中

1.計畫 *假設現在要設計退休族,你最想做在哪裡? *讓你想做在這裡的原因是什麼? *做在海邊或做在山上,分別有哪些問題? *對於退休族的生活,你想要幫助他們安排什麼活動? *你覺得退休族還有可能再讓他們的退休生活更有意義?(志工,工作)


(一)人的一生

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

人生分為三大階段: ‧ 第一階段〝求學成長期〞 ‧ 第二階段〝成家立業期〞 ‧ 第三階段〝老化期〞

幼兒期 oral stage 口腔期

anal stage 肛門期 0-2

驅力&希望 信任感

對人基本的信念 V.S 不信任他人

學齡前期

phallic stage性器期 2- 4

自制力&意志力 自主性

活潑自動 V.S 羞愧懷疑

學齡兒童期

latency stage 潛伏期

青少年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genital stage 生殖期

4-5

5 - 12

青春期 13 - 19

成年期早期 20 - 39

成年期中期 40 - 64

成年期晚期 65 -﹖

進取感&罪惡感 探索

勤奮&自卑 能力

自制力&意志力 認同感

親密感&孤立感 關係

生產&照顧 關懷

完美&悲觀 智慧

自動自發 V.S 退縮內疚

勤奮努力 V.S 自貶自卑

自我統整 V.S 腳色錯亂

友愛親密 V.S 孤獨疏離

精力充沛 V.S 頹廢遲滯

自我統正無憾 V.S 悲觀絕望


認同危機

社會身分的喪失 自我形象的低落 五感的衰退

身心老化的程度,降低自身的承受能力 自體的移情關系

鏡像移情

願意肯定自己,接納並稱讚自己的人

理想化移情

在陷入不安時,會告訴自己 「我會陪著你.../不用擔心...」的存在

孿生體(另我)

同病相憐,或相同遭遇跟經驗


老化

生物老化 Biological aging

生物年齡(biologicalage)指個體在其潛在生命期的實際位置。 則是指有機體的老化,使細胞繁衍減少或停止, 而致身體活動能力(physical activity level)降低,使身體器官功能衰退, 使用效率隨之減低,各項身體功能變差伴隨漸呈老態的外觀。

社會老化 Social aging

社會年齡(social age)為個人角色扮演及習慣表現與社會該年齡角色期望的符合程度。 (社會學領域的角度)由於人的年歲老化及生物老化,社會對其要求會隨之而改變, 導致個人在社會角色&社會地位&社會規範&及家人&朋友&組織間的人際互動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轉變。

功能老化

功能老化即是指隨年歲增長,所產生的各種恆動能力效率的衰退。

指人對各事物的動機&情緒&適應&心理思想技巧等知覺&認知&能力等程度。 心理老化 為感官和知覺過程,含記憶力&學習能力&智力等心理功能與人格等各方面的老化變化, sychological aging 所反映出的個性成熟度&壓力調適程度。

精神運動性

身體遲滯

發燒 / 倦怠 / 無力 / 失眠 / 痠痛

心理興奮

坐立難安 / 焦慮 / 不安 / 煩躁

疑病妄想

沒生病,但卻一直覺得自己有...

有罪妄想

將所有事情或問題都歸咎於自己...

貧困妄想

(即使有儲蓄)覺得自己沒有錢...


老化 失業

失能

指退休後而又無工作、無職責者,健康方面仍屬於可以自行照顧本身之飲食起居。 行動區分三種情況: (一)行動自如,上下公車不用別人攙扶者。 (二)使用手杖,上下車輛有些勉強者。 (三)使用雙手推車﹐行動顯出困難,但言談仍可應付者。 一般因應照顧實務工作將之分為輕、中、重度三類, 此乃按巴氏量表(ADL)或 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IADL)評估,加以劃分。 一般照顧工分三種﹕ 輕度者-可下床,靠輪椅推行﹔ 中度者-須人扶身﹔ 重度者-臥床不起﹐翻身為難。

失智

分為血管性失智症與退化性失智症,症狀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注意力、語言等 認知功能的障礙,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PMSQ),依其症狀之輕重: (一)輕度: 仍有偶然清醒或偶然記起往事之時。 (二)中度: 已全然毫無記憶,亦無判斷事件之能力。 (三)重度: 茫然無知,亦不知飢餓,或有時大吵大叫不知所云。


上流 老人 ‧身、心、靈三位一體。 雖然錢財不到富裕,安排自己優雅的老後人生。 ‧一般領薪水的上班族(軍公教職),工作至屆齡退休累積老本(儲蓄金、退休金、年金)。

中流 老人

500萬日圓~2000萬日圓

53

子女奉養

下流 老人 過勞 老人

自己儲蓄.投資所得 自己工作所得

‧收入極低:中低收入戶 ‧未婚者:伴侶早歿或離婚者。 ‧非正職者:經濟成長停滯、青年就業情況不佳。 ‧啃老族:兒女連自己都養不起,遑論奉養父母。 ‧少子化:醫療與照護成本提高,沒有依賴的人。 ‧政府無法負擔,自己也無法承擔自己。

53

政府救助津貼

退休金. 撫卹金. 保險給付 社會.親友救助 1

10 11 14


生活改變事件評值表 SRRS 生活改變值(life change unit) 人生晚期的許多事件,有四種特性 ‧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連續發生的可能性 ‧生理功能的改變,配偶或親友的逝去 ‧事件可能多層面或者相互加乘 LCU

100

90 80

73

70 60

65

50

63

50 40

40 30

63 44

35 26

39

39 29

20

47

53 37 24

20

17-31

47 29-39

29-39

38 30

20 13

10

事件

配偶 離婚 分居 結婚 懷孕 吵架 退休 死亡 疾病 新成員 子女 入獄 性障礙 習慣 搬家 生病 親友 轉學 度假 退休 職務 離職 環境 財務 抵押 財務 & 離家 & 死亡 改變 改變 危機 & 改變 死亡 工作 受傷 借款

調適身心功能與社會角色轉變的轉換與不確定感

面對配偶的死亡

處理衰退的身體與能力

面對依賴他人的需求情境

準備自己的死亡


人 格 特 質

人 格 類 型

成 年 人 格

五因子OCEAN 西爾格得心理學 榮格人格理論(Jung) 海威赫斯特

從某個腳色轉移到另一個預定承擔腳色 退休後 重新定義自我概念(self-concept)

開放型 Openness 個人的政治態度及意識型態的主因

外顯特質 surfacetrait

嚴謹性 Conscientiousness 嚴謹性高的人較可能有更好的表現

外向性 Extraversion 外向歸因於正向情感 根源特質 sourcetrait

退 休 類 型

內向性 Introversion 早年看中外在,老年轉向內向性 友善性 Agreeableness 在與他人互動中較會有助人的行為

神經質 Neuroticism 多有負面情感

成熟型 對自己的老化能積極面對

搖椅型 仰賴他人,消極平淡, 屬心安理得的消極成熟型 防衛型 觀念固執, 不願面對老年事實

憤怒型 怨天尤人, 時因壓力而產生攻擊行為 自怨自艾型 與憤怒型相似,但 責任完全放在自己, 悲觀/消極/孤獨

繼承者 持續發揮專業,維持著相當的競爭力與工作量 EX:退休教師轉任講師;專業經理人兼職顧問...

冒險者 視為實現未完成夢想的機會, 易地而居&第二人生&安可職涯。 EX:喜歡田園生活的人,推廣&發展新商機...

享受者 EX:生活僅打高爾夫球&撲克牌&帶孫子&旅行。

旁觀者 依然對工作和社會現況非常在意, 時常以專業評論時事卻很少有實際行動。 EX:公務員&立法工作者,追蹤新聞卻沒行動

搜尋者

仍在尋找合適的退休模式, 微恐懼但正向態度不斷摸索和嘗試。 多為被迫提早退休、未備就退的人

退縮者

不再接觸活動與人際關係,多成天看電視。 在工作時期就對退休毫無想像。 多留戀職場生涯,把退休視為沒用&孤獨&無聊


(二)珊瑚礁

帶來營養&帶走廢物 促使物質均勻分布 決定養殖珊瑚好壞 代謝產物濃度

天然海水 合成海水 缺:品質難控 &受汙染 &購買不便

光譜

光強度

水體交換

速率

光照

溶氧度

酸鹼值

維持調控的方法 (生物反應器)活岩石&活沙 分解營養鹽 提供多樣棲地和生物性 蛋白除沫器 泡沫吸附有機物&帶出水體 降低營養鹽累積

光照

水質 控制&維持珊瑚的關鍵

新式幫浦&馬達 共生藻的光合作用產物 模擬各種海流&波浪模式 (密度&效率& 珊瑚螢光及色素蛋白濃度) 決定珊瑚健康&生長速度&顏色

鈣反應器 以二氧化碳溶解碳酸鈣 補充鈣 更換部分海水 補充&提升成分和濃度 添加逆滲透水或去離子水 以補充蒸發的淡水 維持適當鹽度 冷卻機和加熱棒 控制水溫

水流

日夜周期性變化

原地 鄰近的天然礁區&瀉湖&淺水養殖池&港口 缺: 易受人為或環境天氣影響 & 優:易維護,成本低

環境因子

異地 陸地養殖場&水族館&水缸 缺: 人為設施多,成本高 & 優: 穩定度 水質 環境因素

溫度24∼28℃ 鹽度34∼36ppt 酸鹼值pH8.1∼8.3 鹼度7∼10KH 鈣離子380∼450ppm 鎂離子1,250∼1,350ppm 磷酸鹽<0.03ppm 硝酸鹽<0.2ppm 亞硝酸鹽<0.2ppm 氨<0.1ppm

流水式&半封閉養殖 封閉式&再循環式養殖


石珊瑚 1.把精卵排放於水體 2.進行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孵育幼生型) 軸孔珊瑚 1.一年一次的月分收集精卵團 2.(人工授精) 受精卵培養成浮游幼生 3.測試最佳的胚胎&幼生濃度 4.誘發成長苗幼體的殼狀珊瑚藻 5.接種為優良品系的共生藻

有性生殖

胺基酸&營養 體質強化& 生長快速

生殖 互利共生 益﹕ 無脊椎動物有食碎屑的海參 食藻類的螺貝類和海膽 脊椎動物有食藻類的珊瑚礁魚類 害﹕食珊瑚螺和裸鰓類

軟珊瑚 1.把珊瑚剪成分支片段 以黏著劑固定在基座 以尼龍釣魚線綁住 以皮筋線材束縛在基座

龍洞灣(2016) 1.清九孔池淤泥,除去傳染病藥物 2.用網子固定石頭,製成基座 3.等到一定程度在回放大海 *放養小丑魚&種植海藻&放養魚苗 *回收風螺給寄居蟹,讓寄居蟹協助清除淤泥

2.懸掛水體&置放底部

無性生殖

其他

優:體型小,生長快 日本石西礁湖(2002) *由陶盤堆疊,再用不銹鋼架固定,形成立體結構 1.海流帶來珊瑚幼苗經過裝置,就會附著生長 2.等到一定的大小後,再其移植到適合的地點 美國佛羅里達(2009) 1.撿拾被折斷的珊瑚分枝攜至孵育地上重新固著 2.定期清除孵育地中的藻類,以免覆蓋死亡 3.當長到一定大小後,再移植到外圍珊瑚礁區 菲律賓海洋保護區(2003) 1.利用由當地的礁石堆疊成石堆,壓覆在塑膠網上 (具有營造三度立體空間的功能) 2.再收集珊瑚到復育區,將珊瑚固定在塑膠網 澎湖(2004) 1.剪取珊瑚分支,固定於基座 2.室外生態池培養,並製作珊瑚移植礁 3.成長一定程度,載運珊瑚株至海內植礁地點


(二)海洋復育園區

花枝軟絲

生態復育

珊瑚礁

藻類

九孔

教育學習 產業活動

海龜保育救傷、種苗繁殖、藻類養殖 九孔種苗繁殖技術研發&水魚苗繁殖培育&放流 鮑魚&香魚&原生種蓋斑鬥魚&毛蟹物種的繁殖培育 雙花計畫

貢寮區龍門里

‧貢寮區福連里里 ‧設置水產種苗繁養殖設施

臺北縣水產種苗繁殖場

1978

1982

併入 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

基隆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新北市的海洋資源復育園區

1991

2004


九孔池 養殖方式: ‧立體繁殖模式 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高 ‧單層平地繁殖模式 人力成本高,產出量高 ‧東北角養殖(岸邊養殖法) 1.潮間帶開鑿 2.改良立體養殖法

落苗&死亡

禁止開發

潛水捕撈 定期捕撈野生九孔 幼貝裝箱放岩灣

過度開發 取締&拆除 非法養殖池

東北角風景 特定管理區 僅使用原有海池 澳底以北&福隆以南

放養

繁殖 繁殖 陸上九孔單層繁殖法

繁殖

日本野生貝& 台灣養殖雌貝

多層立體繁殖模式

潮間帶鑿養殖池&投餵餌料 捕撈幼貝&採捕天然種苗

1765 開墾

1970 蓄養

1982

1983 人工種苗

1985

1989

1989 全台繁殖

2003 皰疹病毒

2007 交配

2008


(三)模型全區環境模 S = 1:1000


(三)模型 材料實驗


(三)模型 基地模 S = 1:20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