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Wong Chi Chung — City Magazine June 2024

Page 1


CHICHUNG’S BRITPOP CHIT-CHAT

Interview by Ben Wong
Text by Elaine Kwok & Ben Wong
Photo by Mario Chui
Photo courtesy of 黃志淙

( B:BEN CC:黃志淙)

B :今次我們想做這個 BRITPOP 故事,首先是我們都成長於殖民地時 代,喜歡聽英國音樂,BRITPOP 正是陪伴我們成長與探索的一股音 樂勢力。關於 BRITPOP 的起源,一般說法都是九十年代初,有人說 1993 年,有人說 1994 年,我們就以 BLUR 及 OASIS 爆紅作為起點, 一齊回憶下當年的 BRITPOP 盛世,以及探討英國音樂產業,對流行文 化帶來重大影響的社會現象。

CC : 提起 BRITPOP 的源頭,可以追溯至九十年代初,當時英 國 BRITPOP 的受歡迎程度,甚至媲美當時佔世界樂壇主導地位的 GRUNGE 熱潮。1994 年,NIRVANA 靈魂人物 KURT COBAIN 離世, 同時間,英國前首相 TONY BLAIR 上任工黨黨魁,在他樂觀及帶有抱負 的領導下,為英國帶來一番新氣象。隨著經濟復甦,時裝設計、藝術、 夜生活等次文化開始興盛,除了 BRITPOP ,同時亦興起了 TRIP-HOP MASSIVE ATTACK、PORTISHEAD、FATBOY SLIM 等等大受喜歡迷離 音樂的樂迷擁戴。

B

: 當時整個英國樂壇的確好犀利,幾年間爆發大量經典,今時今日我 同好多朋友都仲聽緊。提到 BRITPOP,你會即時想起哪些樂隊?

CC :BRITPOP 當然不少得 BLUR 同 OASIS 這對死對頭,而 PULP 亦肯 定是其中一隊,他們來自英國較北面的 SHEFFIELD ,比較工業,思想 會 OFF 一點、奇怪少少。主音 JARVIS COCKER 曾在 BRIT AWARDS 頒 獎禮、MICHAEL JACKSON 現場表演直播期間,因為不喜歡 MJ,覺得 他扮晒嘢,於是自己走上台,對住全英國觀眾除褲露屁股,引起 MJ 歌 迷極度不滿。JARVIS 之後甚至要隱居,但到他再重返樂壇,又再被擁 戴成為人民音樂英雄。(編按:1996 年,BRIT AWARDS 頒獎典禮請來 MICHAEL JACKSON 演出,當時他在台上演唱〈EARTH SONG 〉,身 邊是一群小孩、老人,以及不同種族的人,JARVIS COCKER 後來透 露,他對 MJ 將自己塑造成救世主的形象十分反感,因而憤然上台除褲。) 另外,SUEDE 當時風頭一時無兩,我穿耳、著 CROP TOP ,甚至不分 日夜帶黑超,都是受他們主音 BRETT ANDERSON 影響,不論男女都 被他迷倒,拜他為性感偶像。SUEDE 最初被認為是 THE SMITHS 的接 班人,BRETT ANDERSON 的招牌揈咪動作,其實是 THE SMITHS 主 音 MORRISSEY 原創。他們的音樂,非常受 SUBURBIA 的年輕人歡迎, 譬如〈SO YOUNG 〉,那種青春頹廢、永遠青春、永遠失敗的浪漫情操、 共鳴,他們直至今日仍有出 SHOW ,新歌依然保持住青春精神。SUEDE 第一代結他手 BERNARD BUTLER ,其實勁過之後的成員,可惜他的個 人發展未如理想。他的結他,始終要夾 BRETT ANDERSON 把聲,先 至最迷離、最正!我訪問過 BRETT ANDERSON 好多次,有一次問他, 為何他的歌詞能夠寫得如此頹廢、淒美,原來他愛欣賞畫,譬如英國畫家 WILLIAM BLAKE(譽為世界上第一批前衛藝術家)浪漫、沉鬱又奇幻的 作品,就更加明白他為什麼能夠創作〈ANIMAL NITRATE〉及〈TRASH〉 這些歌曲,將英國年輕人生活所面對的困難,以他的方式表達出來。 另外一隊是 THE VERVE ,不過他們解散得很快,他們的首本名曲 〈BITTER SWEET SYMPHONY〉,可以說是 FESTIVAL ANTHEM,這首歌 的 MV 也拍得好精采。值得一提,還有 THE CHEMICAL BROTHERS、以 《TRAINSPOTTING 》主題曲而聞名的 UNDERWORLD ,以及來自愛爾 蘭的 THE CRANBERRIES。

B : 剛剛提到 BRITPOP 兩隊風頭躉 BLUR 同 OASIS ,你有沒有較偏 好哪一隊?

CC : 我個人傾向 BLUR ,他們七月即將會有一套全新紀錄片《TO THE END 》上映,〈TO THE END 〉本身是一首歌名,歌曲 MV 是向法國新浪 潮電影《去年在馬倫巴》致敬,當年是由 COCO CHANEL 負責設計戲 中服飾,非常犀利。至於 BLUR 的 MV ,忠於原著以黑白呈現,好捕捉 到那種意識流的曖昧,今次紀錄片用了《TO THE END 》命名,紀錄了 他們由《THE MAGIC WHIP 》到《THE BALLAD OF DARREN 》兩張 大碟的旅程,他們已經玩了三十幾年音樂,一直在儲六十年代的靈魂。 其實,我覺得他們已經超越很多六、七十年代的前輩,DAMON 更加 厲害,除了 BLUR ,曾經出過《MALI MUSIC 》玩西非音樂,然後又有 GORILLAZ 這支虛擬樂隊,瓣數多多。

同時間,亦有許多人喜歡 OASIS 夠「地」,那種英國佬粗口爛 舌、吐口水,少少 PUNK 的味道。 OASIS 的歌比較襟唱,例如 〈WONDERWALL 〉、〈CHAMPAGNE SUPERNOVA 〉都唱到依家, 很有他們的味道,GALLAGHER 兩兄弟的恩怨情仇,也是 OASIS 引人 入勝之處。關於 OASIS ,還記得他們來港開騷,逼爆會展玻璃,以及 NOEL GALLENGER 上我主持的有線電視節目,一邊受訪,一邊吃香 蕉。之後,香港都有人呼應,那就是當年本地 NT 樂隊的阿仁,即是現 在大家熟悉的 MC 仁。

B:STONE ROSES 呢?你又會否將他們歸納為 BRITPOP?

CC : STONE ROSES 可說是後來 BRITPOP 樂隊的始祖,他們在八十 年代尾一鳴驚人。當時,曼徹斯特有一個叫 FACTORY RECORDS 的 唱片公司,他們捧紅了 JOY DIVISION ,亦即後期的 NEW ORDER 以及利物浦電子組合 OMD ,一度令曼市音樂非常蓬勃。雖然 STONE ROSES 不屬於 FACTORY RECORDS ,但同樣來自曼徹斯特,音樂風 格以結他 BAND SOUND 作為主導,歌曲會編排好長的結他 SOLO , 再加入些少迷幻。這些元素,多多少少 INSPIRE 了某些九十年代初的樂 隊,假如沒有 JOY DIVISION 與 STONE ROSES,可能未必有 BRITPOP 的出現。

B : 我好記得當年還有幾層樓的 HMV ,放學沒事做便會去聽歌。因為 可以免費試聽,一聽就是一、兩小時,那時候接觸大量來自世界各地不 同類型的音樂,慢慢摸索自己喜歡什麼,然後會買日本版 CD 、英國版 CD,或者有 T 恤送的香港版,亦是因為音樂,見到他們這麼有型,開始 對時裝產生興趣。

CC : 因為音樂,加上 FASHION 同埋 DESIGN ,引起自己同好多朋友 去倫敦的熱潮,當年大家都搶住買 DR MARTENS ,香港當時未有代 理,只有 GREEN PEACE ,即是 I T 前身,大量入貨,我們也追到好 貼,死慳死抵,就算買不到鐵頭,都要買對麂皮 OR WHATEVER 。最 喜歡看的是《ID MAGAZINE 》、《FACE MAGAZINE 》,一心決定要去倫 敦,當時 OXFORD STREET 還有三萬呎 VIRGIN MEGASTORE !然後 隨著黑膠逐漸 FADE OUT ,CD 興起,便開始買 BAND TEE 、帽、各種 MERCHANDISE,慢慢買到成屋都係。

B : 既然幾十年來累積了大量私人珍藏,有沒有想過舉辦展覽,同一班 樂迷分享?

CC : 我都有想過在酒吧或咖啡店,甚至是學校搞巡迴展覽,展示我的 珍藏。就像你想做這個 BRITPOP 主題的原因,我估都是一種精神,你 仍然好回味的時代。

B:我覺得 BRITPOP 最犀利的地方,等於 THE BEATLES,雖然已經 過去幾十年,但今日再聽,完全唔會過時,他們的精神、力量,甚至一 直影響著現在的樂隊、音樂人,這種傳承才是最重要。

CC : 好同意你說 BRITPOP 不單止有點滴留存下來,那種靈魂仍健 在。新一代會再睇返九十年代,有少少似我們睇返六十年代的 THE BEATLES THE ROLLING STONES,現在他們已經是七、八十歲的阿 伯,甚至有些已離世,但仍會驚歎,嘩!呢班人點解可以咁型咁正!

B : 係囉!近兩年睇 THE BEATLES 的《GET BACK 》同《LET IT BE 》紀錄片,他們當時的打扮的確超越時代,現在新世代時裝設計師, 甚至 Z 世代衣著,好多都是從那個年代取得靈感。

CC : 其實,九十年代這班音樂人,都是向六十年代致敬。OASIS 明 顯是 THE BEATLES 粉絲,曲詞都見到 THE BEATLES 影子,而 BLUR 就情迷 MOD 仔。有一部電影叫《QUADROPHENIA 》,當時未紅的 STING 也飾演其中一個小角色,PAUL WELLER 及 THE WHO 等做 SOUNDTRACK 。這一班 MOD 仔,最喜歡坐綿羊仔、著 POLO ,創 造了很多次文化。去到九十年代,他們便利用六十年代的東西去 MIX AND MATCH ,去 REINVENT ,同時受到美國黑人,或者 REGGAE 文 化影響,會跟時裝設計師 CROSSOVER ,1997 年 DAVID BOWIE 推出 《THE EARTHLING 》大碟,跟天才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合 作,便是一個好例子,塑造了他經典造型之一,我今日都專登穿了這張 CD 封套的 UNION JACK 大褸 TEE。 對於香港,或者其他在英國殖民地生活的人,雖然我們說是戀殖,無論 怎樣分析,它好像代表了一種創意、LIFESTYLE ,直到今天,我依然

是揸 MINI ,燈罩都要換英國旗。近幾年,又有些新人出現,譬如 EAST LONDON 有 YUSSEF DAYES 的鼓,甚至乎 TOM MISCH 的結他,不禁 令人覺得,英國總會有新鮮人事誕生。

B

: 身為 DJ ,你能夠真正近距離感受 BRITPOP 同英國音樂,有沒有 什麼難以想像的瘋狂經歷?

CC : 我有時會好傻,最難忘始終是 DAVID BOWIE ,有一次跟他做電 話訪問,大概是回歸前半年,其實我早有準備,我問他:「你做過這麼 多勁嘢,唱過日文,又試過玩印尼民族音樂 GAMELAN ,總之你就是 CHAMELEON !DO YOU WANT TO SING A CHINESE SONG?」他 立即答:「GOOD IDEA !」這個二十分鐘的訪問,不斷討論應該挑選 哪首歌,最後揀了〈SEVEN YEARS IN TIBET 〉。他問我應該找誰填 詞,我便隨口答:「YEAH !I KNOW A GUY CALLED LINXI HE IS A POET !」因為當時林夕在商台做,最後 BOWIE 問我攞電話,當時未有 IPHONE 、IG ,我便默默地等,那時電台同事林海峰、WYMAN 先後整 蠱我,話「DAVID BOWIE 搵你呀!」。 經過幾次狼來了,後來,BOWIE 真的回覆,決定要進行,我就搵林夕 填詞,歌名叫〈剎那天地〉,香港唱片公司 SONY BMG 請黃耀明錄了 一個 DEMO ,寄給 BOWIE 參考。之後他在倫敦開 SHOW ,我有去睇 SHOW ,YMC 還安排了一隊當地工作人員跟他做了個面對面的電視 訪問。成件事好夢幻!完了 SHOW 在後台 PARTY PLACEBO SEX PISTOLS 等等勁人都在場。我仲專登買了件上海灘紫色絲絨唐裝衫送給 他,訪問時他即場穿起來。想起這些故事,又再次提醒我和九十年代香 港英倫那種感情,能夠有這樣難以置信的合作,每次到訪英國都有好多 DISCOVERY!

另外,我九十年代在倫敦試過兩次 PARTY CRASHING ,其中一個是 1995 年、好大型的 PAGAN FUN WEAR ,這是幫波斯尼亞內戰籌款的 活動,DAVID BOWIE 、DAMIEN HIRST 、JARVIS COCKER 和 BRIAN ENO 都有參與。那時我夠膽死,拎住張商台卡片,去到門口對工作人員 說:「I’M MEDIA FROM HONG KONG PLEASE LET ME IN!」他們 又真的讓我入去,於是買了由 DAMIEN HIRST 設計封套的 BRIAN ENO BOX SET。

那個年代的英國,無論做善事,抑或社會事件,都不會直接舉辦遊行 或抗議,多是透過創意發聲,我認為是源自他們的 MINDSET 和 BIG HEART ,可能就是因為 THE BEATLES 、JOHN LENNON 、U2 都是先 鋒,做好多關心世界的音樂,但要關心得好型、又要好聽。

B : 提起 DAVID BOWIE ,他的音樂對整個世界影響深遠,包括非常討 厭自己被標籤為 BRITPOP 的 RADIOHEAD ,最初他們的《PABLO HONEY 》及《THE BENDS 》,都是傳統英倫結他 BAND 那種聲底。 之後推出《OK COMPUTER 》,嘩!不得了,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好 似即刻升呢。

CC : 我記得第一次聽〈CREEP 〉,因為有粗口電台禁播,後來幸好有 CLEAN VERSION,將原本歌詞「SO FXXKING SPECIAL」,改為「SO VERY SPECIAL 」,才可以同大家分享,後來他們唱了幾千次之後,現 在開 LIVE 都不會再唱。好記得《OK COMPUTER 》在回歸前個幾月推 出,我亦有幸參與大碟在巴塞隆拿舉行的全球發佈會。RADIOHEAD 被 稱為 PINK FLOYD 前衞搖滾接班人,之後的《KID A 》,連結他都幾乎唔 玩,全部玩電子音樂,不斷 REDEFINE 自己,不斷創新,有時不明白、 不理解未嘗不是好事。THOM YORKE 的 SOLO PROJECT ,依然在不 斷實驗,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聲音。

B : 這幾天我們訪問了兩隊香港英式樂隊,大家在討論如何捕捉 BRITPOP 神韻、那股「英國味」的秘訣 。以你幾十年的專業音樂 DJ 生涯,你認為英倫味是如何煉成的?

CC : VOCAL 一定是其中一個關鍵,不至於要模仿英國口音,但英文 發音至少要準確。除了主音,美國和英國的結他風格很大分別,現今很 多樂隊都傾向美式 HARD ROCK METAL 那種轟轟聲,比較表演技術 的結他曲風,而英國就比較著重玩 FEEL ,散發一種撲朔迷離、黑暗陰 沉的味道,例如 PORTISHEAD 的主音 BETH GIBBONS 演繹歌曲時, 總帶著一種牽連不斷與慵懶的意味,成為她獨特的唱歌風格。其實香 港樂壇也有不少糅合了 BRITPOP 元素的樂隊,正如李嘉強以前的樂隊 VIRUS ,歌曲散發濃郁的英倫、歐陸味道,是本地數一數二把 CANTO GOTHIC ROCK 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樂隊。

B : 在香港或亞洲成長的我們,可能長期處於一個比較壓抑的環境,比 外國人在意別人的眼光。你九十年代已到世界各地參加國際大型音樂 節,當時有沒有感受到文化衝擊?

CC : 我對 1994 年的 WOODSTOCK 音樂節,至今仍歷歴在目,尤其 當 RED HOT CHILLI PEPPERS 壓軸登場,現場熾熱的氣氛達至極致, 成千上萬的台下觀眾大解放,男女都毫不忌諱地脫去上衣。這一個宣揚 愛與和平的活動,隨處都透露著一種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人生觀,這 些經歷確實令當時入世未深的我大開眼界。

去完 WOODSTOCK 1995 年我又去 GLASTONBURY 音樂節,當年 是廿五周年。其實去音樂節,不在於搶佔有利位置,而是享受那種逍遙

地陶醉在音樂的氛圍,躺臥在草地上,大家聚在一起吃喝談天,共度初 夏美好時光。一場大型的音樂節,大會通常安排不同音樂風格的舞台, 目的就要為了滿足各種音樂喜好的樂迷,各取所需。這種 FESTIVAL LIFE ,豈不就是人生 ? 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受任何束縛或影響下作出選 擇,通往適合自己的道路。

參加 GLASTONBURY ,令我真正體驗到何謂人生的頂級享受, SINGING BOWL 和 CHANTING 不是 HIPPIE 文化的噱頭,而是一種追 求心靈和生活方式的提升,以創造一個豐盛的精神世界。可能有些少是 這種因素,即使唱片大賣的樂隊,其實都不是很商業,可能是歌曲言之 有物,或者包裝得好好,甚至其他原因,當中包含不少迷思。所以,我 們經常講笑話 DAVID BOWIE 是返回火星。

B:講完音樂節,返到 BRITPOP,你覺得哪一首歌最能代表 BRITPOP?

CC :我諗,我會揀 BLUR 的〈TO THE END 〉,這首歌所表達的情感 非常打動我,有共鳴,超鍾意這首歌。MV 拍得靚,又用歌名做紀錄片 名稱,我都感受到他們人生旅程玩了幾十年音樂的情感。這首歌有一個 英法合唱版,邀請了法國女歌手 FRANÇOISE HARDY 合唱,都好有味 道。不過,無論是那首歌,我從來沒有後悔迷上英國樂隊,沒有誤入歧 途。追尋 BRITPOP

,令我明白活出生命意義、不留遺憾的真締。英國音 樂神奇之處,我諗你都係,現在再聽,有時依然會起雞皮!

B:真係會起雞皮!不過,自從千禧之後,英國樂隊聲勢好像不斷下滑。

CC : 我不是純粹懷舊,覺得這班九十年代的樂隊才好聽,但在千禧 之後,最受歡迎的樂隊,好似只有 COLDPLAY ,不過坊間都有人覺得 CHRIS MARTIN 有點太大路,甚至濫情。之後 THE MUSE 反而幾好, 有點 DARK DARK 哋的電子味,早幾年曾經有一隊 TEMPLES ,這隊是 好嘢,不過都是第一、二張唱片比較正,總是沒有一隊 BAND 能夠持續 成功。

B

: 因為科技同大家聽歌習慣的改變,唱片工業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 好似好死寂,同時間,又慢慢出現一個空間,大家可以拋開市場考慮, 做自己想做的音樂類型,所以近年本地 HIP -HOP 同樂隊都有驚喜,正 正似九十年代的英國。此時此刻,你對新世代的音樂發展有什麼看法?

CC

社交網絡誘發的民主性、創意多元自由,使社會遠離單一文化, 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 TASTEMAKER ,在互聯網上分享作品、發表意見 及參與討論,從而跟一群志同道合者建立社群。年輕一代對音樂的觸覺 亦相當敏銳,相對也有更多時間去發掘新音樂,培養自己的品味,這絕 對是一個健康的現象,令音樂產業可持續地蓬勃發展。

我相信,每一代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向,與跨世代的朋友聯繫,可能是 一幅大兜亂的地圖,其實早已存在 COMMON THREAD 。譬如 DAVID BOWIE 、坂本龍一先後離開,即時登上全世界各地頭版,好多年輕一 代才知道,原來世上曾經有這些偉大音樂人,好多學生覺得相逢恨晚, 但我跟他們說,現在接觸也不會遲,他們的音樂,可以陪伴你一世,TO THE END 。歸根究底,WHAT IS MUSIC TO YOU ?為什麼聽住這些音 樂,會感到零舍快樂,零舍有型,或者起碼 FEEL GOOD ?這可能關乎 我們人類的情懷,或者推廣到愛。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Culture: Wong Chi Chung — City Magazine June 2024 by Elaine Kwok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