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2013年4月號

Page 1

2013年4月號 免費取閱

一雙碼頭工人的手, 手指於工作時被鋼索夾斷

4_cover.indd 1

9/4/13 3:08 PM


目錄 社會 02 每個工種都有本難唸的經 03 罷工第九夜的反思 05 淺論勾地制度終結對房屋問題的啟示 06 Samsung:口袋裡的邪惡 08 查韋斯——逝者的失落與榮光 14 核能問題的另類檢視 18 大專反加學費,爭教權第一步 20 撇開咖啡與電影,聚焦不公稅制

左翼

12 不能夠遺忘的慶祝與抗爭——五一勞動節簡史

專欄 22-23

性/別 24 性別友善宿舍 有無得諗?

情色

26 手電的觸動 27 腳交不膠 28 性玩具——交換經驗

文藝

30 創作:他的國 31 書札:抗爭的可能 32 劇評: 文本與劇場——重修體育時期

生活

33 用不消費重塑消費:Freecycle 34 原罪.販?

校園

36 沉默作為麻木的隱喻──淺談工友逼遷及學生身份 38 我們眼中的對方──內地生與本地生文化沙龍 39 334快訊──O camp怎麼辦? 41 校園剪影 42 投稿:看不見的慾望校園──校園垃圾 44 龐萬倫──不以學生為本的學生中心 46 Soc房計分分?

4_contentsto3_red.indd 2

編者的話 經過半載的磨合,四月,我們終於上莊。驀然回首,過往 半年閣員們經歷過漫長的傾莊、校工逼遷、衙前圍村和社 運電影節的警察暴力,莊員們漸漸因著當中的不公而更覺 需挺身而出。良心不單要我們把思緒灌注於筆桿之上,更 不容自己只坐在電腦前作鍵盤戰士。 「清明時節雨紛紛,碼頭工人欲斷魂。借問工資何處有? 矛頭直指李嘉誠。」 三月下旬,正為常刊忙碌之際,葵涌碼頭工潮開始。在支 持者較少的頭幾天,莊員們選擇放下工作,站到工運最前 線。我們認為自己在這件事上應扮演參與者的角色,既為 事件作出最真實與確切的描述,亦為實踐本莊關注基層勞 工的理念,親身接觸、支持工人。在HIT宣佈清場那天, 超過一半閣員更選擇放下手上的出版工作趕到現場聲援。 因為我們都知道在那刻,直接介入才最重要。 三、四月的春雨,像是上天為被剝削的工人感到悲哀。因 著碼頭工人事件,社會上對於工人的關注與討論漸多。但 除了對工人的辛酸表達憐憫之外,事件背後的外判制度、 大財團的黑暗手段、資本主義下對勞動階級的剝削等制度 問題更值得我們去思考。 辦報的我們,遇上大事件時要何時執筆,何時放下筆桿站 出來? 如何衡量「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相信是我們 未來一年最需要學習的。

9/4/13 4:57 PM


每個 工種 都有本難唸的 經

文 : 鷹 仔

雖然是次罷工有被大幅報導,但似乎都把工作上的描述集中在船上工作的姑爺上,而 大家對各工種的認知未免混淆。例如日薪1315的只限於姑爺,而連續返工24粒鐘的 也是姑爺。其實除了姑爺,其他工種也各自有本難唸的經,現在容許我簡單講講吧。 橋邊

「姑爺」一詞,據說是「苦力」的敬稱。是次罷工的姑爺們都集

即「checker」。工作性質為理貨員,在橋邊(船的泊位)工作,同樣要日曬

中在外判商「永豐」旗下,也是目前整體罷工人數內佔最多的。

雨淋。貨櫃要從地面運到船上去,主要經過幾個流程,其中一個就是貨櫃經

顧名思義,他們長期在船上工作,受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大

由貨車運到橋邊,checker的工作就是要用手上的電腦核對貨櫃上的「施佬」

多都又黑又壯。他們的工作包括在放到船上的貨櫃上「拉繩」,

(serial),確保運過來的貨櫃是正確的,再用對講機和揸塔溝通,把貨櫃吊

即要用重近五十斤的鋼索把貨櫃扣緊,而這種工作是重複而具勞

到船上去。在這之前,checker們需要在每個貨櫃底的四個角位裝上底座(扭

損性的。「打制」則是要爬到五六個貨櫃高的櫃頂上用十米長的

菠蘿頭)作上下貨櫃之間的穩固。聽下去好像很輕鬆,筆者親手拿過,其實

鐵棒逐一擊打貨櫃底座的安全制,因為要在船上來回走動,很多

每個都用實心金屬製成,重量也大概有十磅。試想想每個貨櫃扭4個,一小時

時候並沒有把他們固定在上面的安全措施。在船上意外並不罕

28個貨櫃,那一小時就大約要扭100個。長期只靠手腕使力,有不少工友都有

見,落貨櫃時被打到、拉繩時夾到手指,都是常有的,而在打制

肌肉勞損,未有足夠時間好好休養又要再工作,疼痛難當。

時從貨櫃頂上墮下,也會發生。 而很多時候為了趕進度,他們吃飯時都是吃一口又繼續做,吃一

揸機

口又再繼續做;大小二便也因為方便而在船邊往海上解決。下雨 時,即使穿著雨衣,也會活動過大而全身濕透,亦因為其工作性

泛指各機械的操作員,據筆者所能聞及的機種有5種,分別是塔、龍、鷹、剷

質,他們在紅雨、八號風球底下,仍要繼續工作。

和JC。是次的揸機們都來自「高寶」和「培記」。揸機的人根據所揸的機種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船上姑爺

有不同稱呼,如揸塔,揸龍。每一機種都有不同的功用,而所需要使用的技 除了在船上在「表演」各種高危動作之外,在三號風球來臨,八

巧也十分不同,故各機種也需要考牌。可以說揸機就像在玩一場精密的砌積

號風球前夕,他們要爬上六個貨櫃高的貨櫃頂上「拉飛機繩」,

木,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有時候整疊貨櫃倒下去,有時掉下海……可以說

目的是把整幢貨櫃拉緊,免得狂風大作時有「打保齡」的情況發

這些長年累積回來的技巧並不是說有就有的。

生。另外,他們要去把各類起重機抓緊在地上,亦同樣辛苦。懸 掛八號風球時,應該有兩個鐘讓工作中的員工安排回家,但據說

不同外判公司和機種均有不同的工作時間,但一般來說,每天的工作時數為

這兩個鐘卻被利用為最後的工作時間,實在無陰公。

12小時,揸龍的又比一般的要多。揸塔和揸龍的工人們要長期留在工作間 內,大小二便也不時在工作間內解決。而貨船噴出的陣陣黑煙,夾雜著大量

姑爺的工時很長,有時24小時,有時更長達72小時,而回家

懸浮粒子,還可能含有二噁英、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長期籠罩工作間,不

休息的時間也需要隨時候命。這對他們的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及

想也知道對健康影響甚大。

個人健康都造成很大的負擔,卻沒有什麼金錢上或工作待遇上的 補償。

起重機大多都用高電壓運作,如塔就 用上1100伏特,而塔上一條條的威也

另一點想說的就是他們所謂的「架步」(即休息室),由一至兩

又粗又重,吊起的貨櫃重量都由30噸

個貨櫃改裝而成,內裡的傢俬都是工友們自己夾錢買的,起居飲

起跳,一旦上述任何一樣出了些什麼

食都在其中。但內裡的環境可能未能達到一般人的標準,只因看

問題,遭殃的大概也很難是輕傷。這

下去就像一個縮小版的中大學生報會室。該處若要沖涼,就只有

種高危險性正正是碼頭工人每天都在

戶外的一條凍水喉,據聞有些勇士在冬天八度時仍沖到涼,不知

承擔的。

各位願意一試否?

3 4_contentsto3_red.indd 3

9/4/13 4:57 PM


罷 工 第 九 天 的 反 思

文:鷹仔

在碼頭待了九天,身為一個學生,一個社運和工運的菜鳥,我見證著這場罷工是如何得到外界的關注和支持,建立起一套 生活的方式。最近,我越來越覺得碼頭外的這個地方是一個社區,每個人都積極地參與著整個社區的發展和日常運作。

想像中與現實上的工人們

很多工友都問我,為什麼我們這些大學生,要在這場抗爭中那麼投 入。我很想告訴他們,沒有人比大學生這個身份更適合,因為我們實

最近的天氣又濕又凍,大家又要訓街又要守夜,我以為普通人,哪怕是

在是最有資源和能力去直接參與運動的一群。一方面我們有彈性的上

工人,大概幾天便撐不住了,更何況是長達十多天的抗爭。但我忘記了

課時間,比一般打工仔和中小學生有更多空餘時間去直接參與其中,

罷工的這一群並不是一般的工人,而是「長年受訓」的碼頭工人,長久

另一方面我們也有更多資源做資料上的整理和補足,例如這次我們可

被上司壓榨,他們已經習慣了打地鋪,也習慣了長工時的工作,有著相

以直接幫助出版文宣。而支持者的身位,就是可以幫工人做一些他們

應的成熟輪更制度,所以才有這樣的續航力。工人們輪流回家休息更

沒有時間抽身做的工作。

替,甚至不用定下什麼更表,便會有一群工人留守。看著「義字當頭」 的他們,覺得有趣之餘,也實在有點諷刺意味。

其實我會對整件事那麼熱忱,也是這九天以來和工人的交雜。記得第 一天進碼頭,純粹是看了網上的一則文章,覺得不公,便去聲援。後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一直以為,工人只愛食煙飲酒賭馬仔,但見在場的工人,有愛看書的、

來和工人們傾談了一個早上,開始實在地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便有

有喜歡煮飯仔的、有鍾情音響的,看似都是中產的所謂「專利」。但其

了感情,有了感召,總想為他們,為這場抗爭做點什麼事情,而這也

實工人與大家一樣,都用智能手機睇劇玩Candy Crush、都愛喝咖啡看電

是讓我當晚在上課以後又運了一車物資到場的原因。而我睡了一晚又

影。他們的生活和我所認識的一般人一樣,但求在工作以外,追求一些

一晚,與工人逐漸變熟,感情交雜,不捨得離去,這樣就留了九晚。

生活素質。但是為什麼同樣是在早上八點半上班,他們卻在第二天早上

當中我從一個聲援者,變成一個支援者,慢慢的做多一點,又再做多

才放工?同樣在僱傭關係之中,但他們的付出和收入回報似乎並不對

一點點:從管理和分發物資,到一起唱歌吹水打氣,留守示威對抗風

等。

雨,都是那麼自然而然。

與付出不對等的回報

整體來說,這次的抗爭,對香港來說其實是一次很值得記錄的事件: 大家很齊心,又得到香港以至外國傳媒的關注,而且很多市民和學生

現今這個社會一直強調多勞多得,那碼頭工人呢?他們的收入回報與他

都支持,實在難能可貴,也是以後同類型抗爭的例子。這次正正是因

們的勞力付出並不對等。碼頭工人每天工作十二至二十四小時,比起社

為工人組織了工會,有著大家對彼此、對工會的一種篤定信任,才讓

會上的專業人士,兩者薪金相差很遠。我問了三天才對他們日常的工作

資方不能故技重施,以打電話游說或短暫加薪的方式逐一擊破。可惜

知道個大概,更何況是要確實知道每一件部件是如何操作(詳見上一篇

是次罷工並不完整,參與罷工的工人未夠多,只能對碼頭運作作局部

《每個工種都有本難唸的經》)?要做到在行業上專精,的確需要許多

妨礙。現在仔細回想,其實也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說爭取工

相關經驗和知識,是行外人難以一時上手的。再講,長工時讓他們失去

會的談判權,比如說強化工會代表與工人, 及 不同工種的工人之間的

的,不只是休息時間這麼簡單,還有對他們家庭和社交生活的影響。這

溝通等。對於未來的各種抗爭,有著許多可能性,但有一點是不變而

些都是值得回報的。

且肯定的,就是我們與工人的距離,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遠。

現在碼頭工人爭取的,正是他們的合理回報。

學生與工人的扣連並不如想像中疏離 以往可能會認為,我們和工人沒有什麼共通點,但其實我們身處的社會 都是由工人們以時間和汗水建構出來的:以課室為例,水泥和鋼筋由工 人製造,經物流業運到香港,再由建築工人建成,由裝修工人粉飾,還 有水電工、清潔工、看更……食物、交通、衣物也是以同樣道理把我們 與工人密不可分地連結著。而我們學生在將來,與工人一樣,都要投入 僱傭關係之中,不論我們做什麼行業,也離不開消費飲食電話台,而這 些都是被大商家、大財團操控著的。這無可避免地把我們都加入被商家 壓榨的行列,我們努力得來的分毫也要再爬進他們的口袋中。站在對抗 大商家的立場上,我們和工人的距離從來都不如想像中那麼遠,我們都 在同一陣線。

4 4_contentsto3_red.indd 4

9/4/13 4:57 PM


淺談勾地制度 終結的啟示 2013年2月28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高調宣布取消沿 用15年的勾地制度、加強土地供應,引起各界議論紛紛。房屋 政策是梁振英班子的施政焦點,而土地供應則是政府上任至今 最重要的的「法寶」。究竟這項決定能對穩定樓市產生多大作 用,是市民最為關心的地方。

勾地制度的由來與發展 相信大家都對「勾地表」相當耳熟,卻未必能詳。讓我們先回 顧一下勾地制度如何一路走來。

1998年金融風暴後,經濟衰退。為免流拍造成負面消息,進一 步打擊樓市,政府推出勾地制度,讓市場決定合適供應,穩定 物業價格。勾地制度推出之初,是與常規賣地「雙軌並行」。 至2002年,政府推出「孫九招」阻止樓市跌市,同時暫停定期 賣地和勾地。及至2004勾地機制「單軌復行」,全面取代定期 賣地,由發展商主導土地供應。隨著經濟復甦,市場需求回 升,樓市出現短缺,市場傳出要求政府恢復定期賣地、增加土 地供應的聲音。政府於2010年實施勾地和「不定期」賣地的雙 軌制,回應市場需求,其中主動賣地的方式以招標為主。但其 後兩年樓市愈趨熾熱,現任政府終於宣布取消勾地制度,恢復 定期賣地,「重奪」供應主導權。

樓價問題不是「誰主導土地供應」的問題 上文提及,推出勾地制度的原意是為了「讓市場決定合適供 應,穩定物業價格」。若是如此,市場沒有理由要求政府恢復 推地來解決供應問題,政府也沒有需要終結制度。其實勾地機 制本身就不如政府所言「行之有效」,尤其在房屋短缺之際, 地產商可以刻意不勾出地皮,維持樓市供應緊張,托高樓價。 過去七年曾多次出現連續數月「零勾地」的紀錄,可見勾地機 制無效回應市場需求。 然而,是不是由政府而不是地產商主導,就能解決問題﹖政府 聲言,恢復定期賣地正正是為了重掌土地供應的主導權。但 是,政府近兩年度售出或即將售出的地皮,只有不足十份之一

是由地產商勾出。可以說,過去兩年的土地供應已經是由政府 主導了。而即使在政府主導下,樓市依然居高不下,政府被逼 接連以額外印花稅等「辣招」凍結升市。可見,政府透過主導 供應去壓抑樓市的說法,並無多大說服力。 可以推想,當前的樓價問題不是單純的土地供應短缺問題,否 則政府多次在土地供應政策上「換軌」,應該早有成效。相比 土地供應,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經營邏輯更值得思考。

主導房屋供應 保障基本住屋 土地供應跟可負擔房屋的供應是兩個東西:地產商投得地皮之 後,可以不建屋,囤積居奇[1];地產商又可以興建發水樓謀 取暴利、興建豪宅賺取外來熱錢,而非平民大眾都買得起的「 上車盤」。如是者任政府加推幾多地皮,都無法保證房屋供應 的走向;政府要「重掌」的是房屋供應的主導權,確保提供的 土地獲得適當分配。 更根本地說,樓價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由於市民難以負擔 作為生活必須品的基本住屋(即使租樓,租金也與樓價掛鈎) 。正如我們不會天天抱怨買不起法拉利,或者米高佐敦波鞋愈 賣愈貴─這些是奢侈品,不買也罷。但政府把必須的居住需 要,與投資、額外置業的需求混在一起,交給私營市場和發展 商處理,結果是本應作為必須品的房屋成為商家謀取暴利的工 具,並受外圍經濟大幅影響。政府有必要認清楚,居住作為基 本權利,責任不在大地產商,而是在政府身上。無論透過增加 公共房屋、提高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或是其他干預手段,政 府應該盡力保障市民負擔得起基本住屋;至於投資和額外置業 的需求,則可讓自由市場消化。

會不會有真正的政策轉向﹖ 政府取消勾地制度,更似是一種姿態,暫且回應大眾聲音而 已。梁振英上任半年,提出港人港地、額外印花稅等等行政措 施穩定樓市,但這些只是「頭痛醫頭」的被動回應,政府在 中、長期政策上,除了增建相當有限的公屋,未有幾多建樹。 政府一天不針對基本住屋下更重的藥,房屋問題都難以舒緩。 然而,如果政府破壞現時房地產市場的規則,就必定損害到大 地產商的利益;再回想昔日董建華的「八萬五政策」,梁振英 班子敢在土地政策上「玩舖勁」嗎﹖ [1]:可參考 主場新聞:地產商囤積居奇 土儲直逼 政府 (2012-10-30)

05 samsung+

+

(2).indd 1

2013/4/9

06:32:43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勾地制度由1999年開始實施,此前政府一直採取定期主動拍賣 官地的辦法。在傳統辦法下,政府會為土地內定底價,若無競 投者願意付出高於底價,則收回土地,即流拍。在勾地機制 下,政府挑選有意出售的土地放入《供申請售賣土地一覽表》 ,即大眾素聞十多年的「勾地表」。任何有意買官地的人士都 可以向政府申請,並報出自己的底價;如果達到政府估計之 市場價格,該土地即告「勾出」,付諸拍賣,而申請者必須參 加,因此勾出的土地肯定可以賣出。

文:來


神秘的管理鬼才李健熙、由雜貨店變成南韓著名 的財團、超越蘋果世界的最大手機生產商,一切成 功企業應有的故事歷史,名頭三星(Samsung)財團都 一個不缺,可以說是營商課程的完美案例。

三星集團如今 市值約1500億 美元,佔南韓 GDP 20%,經 濟規模比阿根 廷還大。

口袋裡的

只不過,如斯龐大的企業實由無數部件支撐,光

離譜法官偏私三星

鮮亮麗的神話下,其實盡是漆黑的齒輪:曾任三

政府貪污腐敗,好像還比較合乎常識,但南韓法官為

星法務部長的金勇澈頂著輿論壓力,出版厚達五

了取悅三星,毫無下限的離譜判決,就叫人目瞪口

百頁的《三星內幕》一書,指控三星種種無法無

呆。例如,三星逃稅一案,法官將案件強拆成03-04

天的犯罪行為;備受壓迫的三星總工會等工人組

年、05-07年作兩件逃稅案分開判決,並分別宣判少於

織揭發三星剝削勞工的駭人黑幕。他們的血汗淚

三年的刑期。原來根據南韓法律,「三年以上徒期不

水並非虛假,一幕幕悲劇正在手機的生產鏈背後

得判處緩刑」,結果兩件案件均獲判緩刑。另外,三

默默上映,手持三星手機的你,不可不知。

星為了讓李在鎔以最低成本繼承經營權,命令子公司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以遠低於市值的價格違法發行股票予李在鎔。判案法

賄賂權力者,凌駕南韓政府

官低估股票市值,裁定股價合乎市價,宣判無罪。法

金勇澈的指控迫使南韓政府調查三星,揭發超過

官的估算數字竟比三星自己主張的市值還低,因為即

三十億港幣的秘密資金,資金全部是在子公司帳

使採用三星的主張亦不足以判決無罪。

面消失的營餘,自然也沒有繳稅,秘密資金大多 投入賄賂活動。南韓本身貪污猖獗,執法寬鬆,

明明証據確鑿、罪行嚴重,在法官牽強附會的判決

即使是公職人員,受賄者也多數革職了事。三星

下,三星的財閥首腦大都免於牢獄,「法律面前人人

會聘請因為受賄曝光而被革職的官員,令受賄官

平等」成了天大笑話。不但如此,因為逃稅及瀆職罪

員無後顧之憂。

被迫辭去會長職務的李健熙,一年後竟獲得南韓總統 李明博特赦,名義是,李健熙身為奧會委員,可以幫

每逢總統大選,三星就會收集民調報告,計算該

助南韓申請2018冬季奧運會。其後李健熙重返管理

向執政黨和在野黨送上多少政治獻金,02年大選

層,涉嫌犯罪的三星高層亦得升職,法律阻嚇犯罪的

光是大國家黨就收到近三千萬美元的非法政治資

功用竟是蕩然無存。

金。

操縱媒體控制輿論 三星的賄賂成果清晰地體現在南韓的政策方向

三星不斷利用媒體力量操控輿論淡化不利消息,譬如

上。一直以來,南韓提出許多偏袒財閥,或者直

金勇澈出版著作的消息便遭封殺。原來,南韓三大主

接有利三星的政策,要說是官商勾結,倒不如說

流報社,其中兩個與三星都淵源甚深:東亞日報的社

是三星已經凌駕於政府之上,政府反過來成為服

長和李健熙有姻親關係,而中央日報則由三星前會長

務三星的角色。譬如,南韓政府長期提供大量無

創立。另外根據07年揭發的一份李健熙直接指示賄賂

條件低息貸款及稅收減免予財閥。又譬如,南韓

活動的文書,三星亦以削減廣告挾迫其他媒體,阻止

逐步放寬金融產業分離法,讓一般企業可以擁有

不利三星的報導。

更多銀行股份,一方面讓財閥擴張更為容易,另 一方面方便李健熙長子李在鎔繼承結構複雜的三 星集團經營權。

積怨漸深的南韓 行政和司法均被操縱,連理應監督兩者的媒體也無法 脫離三星的魔掌,直接造成三星逍遙法外的結果,南 韓社會對財閥霸權的積怨日深。據說,即使《三星內 幕》一書備受打壓,卻依舊賣出15萬本以上,上年總 統大選兩名激烈反對財閥的候選人亦呼聲甚高,雖然 最後仍讓保守勢力的朴槿惠勝選,然而亦也不得不提 出針對財閥的措施。南韓國民的憤怒已經表露無遺。

06 samsung+

+

(2).indd 2

2013/4/9

06:32:46


邪 惡

文:戴師

三星創辦人李秉喆: 「承認工會?除非我死了! 暴力打壓工會

原本已經惡劣的工作環境,甚至還有致命危險,本來 理應讓工會為受害者爭取賠償,迫使三星改善工作環 境,可是,在勞工運動強盛的韓國,三星卻高舉無工 會政策,對外宣稱三星勞資關係融洽,不需要工會,

三星的犯罪行徑固然離譜,卻及不上三星苛待工人的做

暗地裡全力打壓工人,甚至不惜動用武力阻止工會成

法可怕。金勇澈在書中提及南韓的三星水原工廠,工人

立。

兩小時只能休息十分鐘,其餘時間一步也不能離開運輸 半導體勞動者健康與人權守護聯盟及不被三星承認的

不清前方。亦有其他工廠的女工指出自己每月工時平均

三星總工會等組織表示,三星多番以跟蹤、監視、電

逾四百小時,上廁所還要買票。

話竊聽、綁架、拘禁與陷害坐牢等手段打壓意欲成立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帶,拉肚子亦不能去廁所,走廊還要燈光黯淡,幾乎看

工會的工人,解雇彷彿已是最溫柔的手段。另外,三

研究指出,半導體產業的工 作環境令勞工罹患白血病機 率高達常人的1.3倍,得到 淋巴瘤機率高達5.14倍。

星又會收買管轄三星工廠的政府官員,要求他們不受 理工會成立申請書,並自行申請有名無實的幽靈工會 組織。由於政府以往不許可一家公司成立一個以上的 工會,限額已滿,真正想組織工會的員工便無法成 事。

用性命換來手機

南韓政府在2011年放鬆條例,容許一個以上的工會成

三星工廠的工作環境不僅僅是惡劣,甚至會致命。女工

立。三星員工如今可以繞過幽靈工會,成立真正由勞

黃于宓,剛高中畢業便進入三星半導體廠房工作,短短

工主導的民主工會,只是面對三星黑社會般的強硬手

兩年,就患上白血病。三星曾表示願意補貼醫療費用,

段,依舊前路茫茫。

以換取于宓辭職。可是,于宓的父親黃尚吉發現于宓的 同事同樣患上白血病,又有其他女工流產及不孕,他開

結語

始質疑于宓的病情與工作有關,三星隨即變臉撤回補貼

有沒有覺得奇怪,怎可能這些在你我生活中如此自然

,亦拒絕承認工人的疾病為職業病。

的電子產品,它們的來歷我們竟是全不知曉?我們竟 然沒有注意那些讓人作嘔的可怕事情,只任由企業腐

于宓於07年病逝,年僅22歲,其同事亦於同年過身。憤

蝕國家、虐待勞工,甚至讓我們的消費反過來助長惡

怒的黃尚吉召集工運組織,成立「半導體勞動者健康與

勢力擴張,這是個體消費者的無力。然而,今日你我

人權守護聯盟」,展開長期抗爭。根據他們搜集的數

至少多走一步,嘗試了解彷彿遙遠漫長的生產鏈後其

據,至2011年,已有155宗三星工人患上白血病、硬化

實觸手可及的邪惡,我們還可以繼續走下去,告訴身

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致命疾病的個案,當中已有超過

邊的人事情的真相,並獻出微力支援各種世界性的抵

60人死亡。

制行動。 無力並不是最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犬儒,是明明有事 可做卻輕易放棄,甚或選擇忽視、選擇嘲笑。如今你 我已走出一步,再走一步,其實並不困難。 告訴自己、告訴朋友:

「別買Galaxy S4,因為螢幕背後有一 國的憤怒、六十條冤魂。」 參考資料見網上版

07 samsung+

+

(2).indd 3

2013/4/9

06:32:47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查韋斯 ——逝者的失落與榮光 拉丁美洲作為人口六億的龐大地域,五百年來被 無間掠奪,更受西班牙長期殖民,卻長久以來於 人們的視野中隱沒。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哥倫 比亞、委內瑞拉…連串名字大多都只能在世界盃 舉行之時得到耳聞,過後卻難在誰人心中烙下任 何圖像。無人看到在全球資本不斷膨脹背後,拉 美先後成為歐洲與美國資本的源泉。壓榨,構成 了巨大的不平等,尼克森七十年代的演講中已宣 稱:到二十世紀末,美國的人均收人將是拉丁美 洲的十六倍;搶奪,讓少數人獲暴利多數人遭難: 石油、鐵礦、銅礦、肉類、水果、咖啡 ...... 各 種生產原料或生活必需像不斷被吸吮的血管般流 失。這就是我們鮮有目及的拉美圖像。

而拉美成員之一的委內瑞拉自不能避免。但 在漫長的壓逼史中,委國曾出現了被奉若神 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他領導戰爭,讓委 內瑞拉、秘魯、厄瓜多爾等多國從西班牙殖 民中解放出來,不斷推動拉美一體化,並對 資本與帝國抗衡到底。反帝國、反資本主義、 拉美一體、經濟自足、參與式民主,就是秉 承其精神的「玻利瓦爾主義」

8 chevaz.indd 8

9/4/2013 18:08:55


說了這麼多,皆因掌管委國達十四年的總統查韋斯,於上月因癌症逝世。而查氏就可謂當代最具爭議亦最 具影響力政治人物,亦是拉美一面重要旗幟。對他的評價是極為兩極化的。一方面,查氏被譽為委內瑞 拉乃至拉美「救星」,他號稱繼承「玻利維爾革命」,以「反美鬥士」姿態扶貧、反帝,十七次選舉中勝 出十六次,死訊於委國一被公佈,兩天內有數百萬民眾前往瞻仰遺容,足見其深得委國群眾擁戴。一方面 BBC 等主流媒體對之有「獨裁者」及「反美鬥士」斷語,奧巴馬若有所指地表示查韋斯逝世將使委國「展 開新一頁」。聲起聲落,查韋斯的是非功過是如此複雜。 查韋斯在任內推行所謂「廿一世紀社會主義改革」,並透過龐大石油收益濟助窮困的低下階層。老實說, 不論實際何如,單是「社會主義」四字,自然不為以美國作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所容。但若然拋開什麼主義 之爭,單單聚焦委國社會狀況,會發現查韋斯任內人均 GDP 由 4105 美元升一倍多至 10810 美元,極端貧窮 比率由 23.4% 大幅下降到 8.5% ,失業率從 14.5% 大跌到 7.6%,文盲基本掃除,識字率達 96%[3]。這對堅 尼系數達 0.537,有一百萬低收入人口的香港來說,顯得無比諷刺。我們不禁追問:查韋斯在這十四年究 竟幹了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參考價值? 逝者已矣,縱觀查氏十多年統治,我們將不難發現,「人民」一直作為其政策的切入點與核心。政治上嘗 試直接民主或參與民主,在代議政制的主流外另闢一徑,人民在政治參與中不致被隔絕;民生上利用石油 利潤濟助窮人,微弱的個體不致生活無依,還有開放予公眾的廣播服務等等。真實的「人民」沒有在關乎 自己的公共生活中被逼退場,而是作為施政的核心。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石油扶貧 抗衡霸權? 故事是以此模樣開始的:在七十年代,拉美諸國透過出產石油,大舉外債來發展公共建設,一直至八十年 代,國際油價大跌,倚仗石油的收入來源驟降,加上畸形的產業結構,令諸國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況。在 此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伸出了他們的雙手:願意借款援助,但必須無條件接受新自由主義改革,全面 開放市場。各國接受了,但這被證明是飲鳩止渴。拉美各國的工業在缺乏基礎的情況下被外資衝擊得七零 八落,公共開支唯有不斷縮減,貧困者因而苦不堪言。 而在委內瑞拉,直到 1998 年,剛上場的查韋斯便毅然推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雙手,拒絕擁抱新 自由主義的市場改革。這意味第一次在拉美地區,即美國的後庭,有國家敢於破壞美國訂下的經濟秩序, 不聽任老美指揮。而查韋斯所倚仗的,其實亦正正是價格重新飆升的原油。首先查氏眼見一直存在的國企 「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已淪為貪污牟利的溫床,於是推行「再國有化」,撤換高層,安插親信,把石油出 口事業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石油經濟一度佔委內瑞拉整體收入近九成。它的出口方向大抵有兩個,一為 美國,曾佔總產量六成,另一為其各盟友或拉美友好,例如古巴。事實上石油收入承托起了查韋斯整套政 策,既可籍超低價的石油向各國交換諸如醫療等服務,廉價石油交易帶來的緊密往來,亦整合了南美諸國, 例如零八年成立的「南美洲國家聯盟」,是以委國為首的拉美一體化組織,更是查韋斯試圖抗衡美國的嘗 試。 當然,最核心的,是查氏透過龐大的石油收入直接濟助窮困者,提供全民免費醫療、教育,廉價的水、電、 天然氣等等。因為在公共資源分配的抉擇中,所謂「經濟自由度」並不是查韋斯所關注,查韋斯見到的是 舊有而少數的既得利益者以自由經濟為名,貪汙斂財互連裙帶,於是政府在市場調節中的消隱必將導致財 富分配不均。他選擇將最多的資源投放於社會中既有利益最少的一群人,以政府有為之手調節。只消十年, 已起碼有三百萬窮人脫貧。於是數量巨大的草根階層擁護查韋斯,是自然不過的事了。

chevaz.indd 9

9

9/4/2013 18:08:55


賦權於民 另類民主?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10 chevaz.indd 10

可是指責查韋斯的云云眾聲依然此起彼落, 其中最響亮最廣泛的當屬「獨裁者」一說, 尤以美國保守派為甚。2009 年,查韋斯提 出修憲公投,容許總統無限次連任。客觀效 果上,此舉無疑為查韋斯把持政權大開方便 之門,查氏本人亦曾坦言希望掌權到 2030 年,好容讓他「全面推行社會主義改革」, 但要留意,他能否如願也是取決於選票的。 更有些細節是我們所不能遺落,例如「公 投」便很好地體現並貫串查氏政制理念:強 調人民主權,而非權力制衡。盡可能地讓人 民本身決定國家政策,甚至總統一位的去留 亦如是:國會不能彈劾總統,只要有 20% 選 民簽名便可發動罷免總統之公投。而查氏也 實實在在地在當選不久後便面臨了一場罷免 投票戰,只不過最後反對罷免查氏的佔近 59% 罷了。 除了中央政制架構,地區上查韋斯大推「社 區委員會」,不論在城市、農村和原住民地 區,只要十五歲以上都可以進入社區大會, 然後投票選出社區委員會,委員會可以提出 所屬地區的發展計劃,人民後而商議、決 策、統籌,社區所有重要決定都必須至少在 30% 成年人出席的公民大會下投票通過。此 外,社區委員會的建議可以直達總統府。社 區委員會下,又設有工人委員會及農民委員 會,鼓勵設立由市民策劃的合作企業。社區 內任何大小事務,包括權力與資源分配,都 可以根據人口密度或商議後的準則分配。單 是零八年,全國已有 3.3 萬個社區委員會, 八百萬人參加。這種民主參與的方式相較習 慣於透過選出區議員、部分立法會議員來嘗 試為自己發聲的香港人,可說是難以想像。 一種可以不依靠旁人,將真真切切影響到每 一個人根本利益的事務掌握在自己手中,參 與每一項討論和決策過程的參與式民主精 神,無疑提供了民主想像的另一種可能,並 真真正正付諸實踐過。

公共廣播 四面楚歌? 一國之內,要維持政權穩定,媒體之作用從來不可小覷,它 擔當了意識形態的無形灌輸、控制消息管道等功用,要不然 中國何必牢牢緊守「傳媒必須為官媒黨媒」的死線不放,更 大興輿論戰,企圖與外國傳媒分庭抗禮。我舉此一例,是為 了說明,一個當權者都會大多期望透過傳媒加強自己政權的 穩定,並以各種手段直接或間接影響之。 而在委內瑞拉,情況卻很弔詭。按理說一個被指為「獨裁」 的政府,自會是親政府喉舌處處,但實際上即便在三年前, 私營電視台收視仍佔市場近 95%,而可當作「查韋斯陣營」的 電視台收視率卻長期在 10% 以下浮動。尚未完全消失的右翼 與富人會利用媒體無日無之地攻擊查氏。例如全國最大收視 率最高的民營電視台 RCTV 就是一間反政府媒體,其主席是委 內瑞拉國內的財閥寡頭,以把這位為窮人謀利的總統趕下台 為目標。 當然查韋斯亦非聽而任之,一個名為「你好!總統!」的直 播節目就是他在鏡頭前拉攏民眾的手段,這場可長達十多小 時的政治獨角戲,給予查韋斯闡述理念,展露所謂領袖魅力 的機會。但不論如何,輿論角力在不同國家早就司空見慣, 可是查氏所推的「全民社區廣播」卻不那麼常見了。大眾擁 有自己的免費廣播頻道,政府會提供電視製作的訓練,甚至 是各種配套設施,這致使社區內的坊眾都能自製節目,而非 任由政府把持大氣電波的開放權不放。可惜種種舉措,查韋 斯在媒體範疇內的失勢仍然未可挽回,乃至其任內最大的政 治危機,就是通過媒體發生。 9/4/2013 18:08:56


傷痕與隱患

這場風波正正將查韋斯統治下的暗湧浮上水面, 最顯著的便是右翼反對勢力聲音日漸抬頭。在 零九年最近一次的國會選舉,右翼所得的選票 實際上比政府還要多,只不過因為各洲份代表 比例分配的改變,政府才得以保住大多數席位。 這些聲音實乃其來有自,刻劃著查韋斯十多年 統治無盡榮光背後的傷痕與隱患。 不得不提到的是過度依賴石油經濟帶來的種種 問題。先不論口裡反美實際卻出口六成石油到 美國此一舉措,依靠近年高企的油價賺取利潤 畢竟不是長遠,一旦油價回落,工農業已然萎 縮、極依賴進口食物與服務的委內瑞拉經濟將 面臨衰落,福利政策能否持續勢成疑問。事實 上,在金融海嘯後的幾年間,當拉美各國經濟 逐漸復甦,委國卻陷入長達兩年的蕭條,這和 其本土產業懈怠、萎縮,無法承托整個國家經 濟不無關係。 另外,石油價格雖至今未崩潰,委國內部卻是 三個月內可有 550 宗謀殺之餘,毒品交易氾濫 的社會,他們的首都卡拉卡斯儼然已成罪惡之 都。雖然查韋斯一直試圖全盤控制國家石油公 司,但實際上石油公司高層等等的裙帶貪污關 係根本未被根除、舊有富人勢力依然根深蒂固。 右翼與富商仍然不滿查韋斯時代政府過度偏袒 窮人,致使委內瑞拉社會內窮人、富人、右翼、 政府間撕裂出的巨大鴻溝似乎已不可逾越,而 這一切種種俱為查氏的繼任者無可避免的難題。

結語:「切開的血管」 查韋斯壯志未酬,撒手人寰後留下不少爛攤子,他 一生所崇的「玻利維爾革命」仍未實現。這是他的 失落。他卻贏得中下階層擁戴,選戰連勝,歷經政 變而不倒,被當作拉美反美者的旗幟,在旁人眼內, 這盡是榮光。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零二年一場有關石油工人的工運,在懷疑是美 國的干預下演變成一場反政府示威,查韋斯的 支持與反對者爆發巷戰,全國一面混亂,查韋 斯正欲借全國多個電視頻道平息這場危機,克 制國民情緒,竟有電視台直接中斷在直播中的 總統講話,改為轉播軍方首領對話,再透過剪 接,不斷報導反政府消息,企圖營造全民反政 府的聲勢,上文提到的 RCTV 全面轉播遊行罷工 情況,不斷播放廣告鼓勵人民上街,有新聞主 管曾接到指令:「對查韋斯的支持者實施零鏡 頭…以創造一種新政權來臨的氛圍。」 查韋斯 受到的媒體攻擊可想而知,之後的故事和媒體 關係不大,聽起來卻峰迴路轉:查韋斯其後被 軟禁,軍方宣佈總統已辭職,右翼與商人迅速 解散舊國會,組成新政府。正當全世界都認為 查韋斯政權已趨末路之時,全國超過一半人口 的貧困者上街示威,要求查韋斯重新上臺,查 氏才得以「死裡逃生」。

要評價查韋斯,並為之下一斷語是困難的。他 固然成功透過巨額石油利益的分配濟助了千千 萬萬低下階層,並嘗試清除舊有的右翼與富人 勢力,例如把石油公司再國有化。但無可否認 查氏未竟全功,右翼勢力仍然可以不斷指責查 韋斯政權乃是「共產主義政權」,並以史大林 極權作類比。輿論攻勢外,富人與右翼正正通 過查韋斯創立的選舉制度來威脅政府,2012 年 選舉富商卡普里萊斯就獲得 45% 選票。另一方 面,查韋斯也未有推翻現存國家制度,取代資 本主義。他只是不斷「改良」,滲入「社區委 員會」等舉措提升民眾參與。但國家依然以資 本主義邏輯運行,乃至金融海嘯之時,委內瑞 拉的應對措施也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無疑:加 稅、削減社會開支、推行緊縮計劃。更遑論設 立一個代表工人階級的獨立革命組織,然後逐 步推翻國家機器了。所以查韋斯領導下的左傾 政權,是較為進步並以人民為本的。他當然不 是美國所指的大獨裁者,但也談不上是拉美的 救星。他讓窮人脫貧,改良制度,值得肯定, 但他沒有把現存國家機器推翻,反美反帝的目 標未能達成,也是必須要指出的。總統大選即 將舉行,右翼的卡普里萊斯在民意調查中支持 率與查韋斯生前副手馬杜羅不相伯仲,相信「玻 利維爾革命」將會是風雨飄搖。

在零九年,查韋斯在美洲國家會議中送予了奧巴馬 一本《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這本經典描述 了拉丁美洲五百年來如何被殖民,如何在全球化的 國際分工下受盡剝削,仿如被切開的血管血湧不止。 反抗與救贖曾經在石油經濟下成為一種可能,剝削 與被剝削者的角色卻從未平衡或顛倒,國家機器頑 存依舊。查韋斯嘗試在血泊中艱難前行,終究無力 倒下。流淌在拉美鮮豔血色中的反抗意志,卻未必 同葬於查氏已然冰冷的軀殼中。或許委內瑞拉乃至 拉美這條被切開的血管,仍然在等待癒合並茁壯的 一天。 +

11 chevaz.indd 11

9/4/2013 18:08:56


不能遺忘的慶祝與抗爭 —小記五一勞動節簡史 文︰Cham

In another, it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demonstrates the historic power of grassroots thought and feeling, and illuminates the way men and women who, as individuals, are inarticulate, powerless and count for nothing can nevertheless leave their mark on history. - Eric Hobsbawm, Birth of a Holiday: The First of May 前言:不應被遺忘的節日 小時候,我總覺得沒有比節日更空洞的一回事。理論上來說, 節日是應該要慶祝、懷念、或迎接重要的人和事。我們都知道 端午是要紀念屈原,新年是要迎接新的開始。但到最後,所有 的節日都只是一系列重覆、機械的活動-吃飯,吃糉、交換聖 誕禮物、收利是、打麻雀,所謂紀念與玩樂也不怎麼分得開, 所有背後的意義都像差不多是說笑。一切剩下的,不是節日, 而只是假日。我總會想,沒有比這更虛假的東西。 當然,人長大了,對於這些就有更加多體會。真正的紀念,不 單需要時間與精力,更需要沉澱與反省,將自身當下的種種與 過往的歷史作扣連。然而父母都總是工作繁忙,遠慮近憂的。 他們最需要的便是休息。就算我們趕完功課,第一時候想到的 也是玩樂休息,要從繁忙中走出來。可想而知社會大部份人比 我們更加渴望這種解脫。與其說是我們虛假地面對節日,不如 說是現下的社會制度將節日的意義壓平。在當下,我們最需要 的似乎就是假日,就是休息。 錯的時機去發動一個大型行動。 然則,清明時縱再不情願,我們一家還是會去拜山;某些有信 仰的朋友還是在平安夜去教堂。在最繁忙的時候,有些意義還 是不應,或沒有被忘卻。我想向大家介紹一個節日。這節日與 宗教、民族無關,但卻是在超過一百個國家都是法定假日。那 就是五一勞動節。

百多年前,爭取標準工時 在工業革命以後,工廠大量興建,工廠工人漸漸取代農夫,成 為大眾的主流職業。在資本主義的初期,大量工人均沒有任何 法制上的保障,工資少、工時長。如是者各種工會與政黨自然 應運而生。在1889年的第二國際(即各國的社會主義政黨的國 際聯合)便決定要在來年(1890年的5月1日)舉行一個大型遊 行,以要求各國訂立八小時工作天,讓工人不用將所有時間投 放於工作。 八小時工作天的訴求,由來已久。早在十九世紀初,羅伯特. 歐文(Robert Owen)便提出過「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娛樂、 八小時休息」的說法。往後數十年,不同國家的工人均嘗試爭 取限制工時。十九世紀中葉,八小時工作天幾近成為歐州各國 社會主義政黨的重要綱領。 為甚麼會在1890年5月1日這個時刻作出這樣的跨國行動呢? 種種的偶然不算,選擇5月1日,一方面是因為在3年前的5月1 日,芝加哥的工人在發動罷工爭取八小時工作天,其間有集會 支持工人,但最後卻被警方武力鎮壓,有七人被判死刑。就時 勢而言,十九世紀末正是工人運動方興未艾的日子,英國的新 工會主義正在興起,德國國會也否決了鐵血首相俾斯麥的反社 會主義法例。無論如何,各國社會主義政黨認為這將是一個不

輕巧的戰鬥 不同的社會主義政黨均認為,雖然整體勞方的形勢不錯,但還 沒有到可以發動跨國罷工一天的地步。所以,是次的行動是要 求各國工人在可行的情況拒絕上班而去遊行,而自覺無法參與 的則不用勉強。 這種比較輕巧的做法,讓更加多的人可以自覺參與。比如哥本 哈根的鐵路工人便無法停工參與遊行(可以想像,對交通這類 重要運作的工人的規管相對嚴格),但他們也發了一封支持的 賀電。話說回來,由於氣氛濃厚,那怕不少政府均公開宣佈五 月一日不是假日,不少僱主也不得不讓工人停工遊行。 在預想這次遊行時,各國社會主義政黨自然對此抱有一定希 望。但實際的效果卻是要比預想來得還要成功,由西歐到巴爾 幹半島一帶也如是。舉例來說,倫敦的海德公園(Hyde Park) 便有超過三十萬人集會,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在哥本哈根,更 有超過四成的勞動者參與五一遊行。

作為抗爭的節日 有關1890年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型行動,其實有不少細節值得探 討。首先,整個運動的基調便引起很多爭論。不少無政府主義 者在當時均反對這種輕鬆的格調。正如背景之中提到,他們 認為這次的大型遊行應該是用以紀念1886年死去的芝加哥罷工 工人,所以五月一號的行動應該是沉痛的,而且要預備化悲憤 為力量。另一方面,有一些社會主義政黨則認為要盡量安全,

12 p.12-13.indd 2

8/4/2013 18:05:56


中大左翼學會︰左翼專題 將衝突減到最低,不宜太過張揚,所以對於停工本身有一定疑 慮。實際的取態則在兩者之間,而歷史證明這極其成功。 該次成功,有一項很重要的特質:節慶。這次的大型遊行,不 單是一場抗爭,而且是一個慶祝活動。遊行引起相當正面的回 響,正正是整個五一示威所展示的節日意味。不少的勞工, 均對於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節日感到相當鼓舞。在意大利一個小 鎮有關五一的宣傳單張便寫著:「教士有他們的節日,溫和派 有他們的節日,民主派也有他們的節日,五一是全世界勞動者 的節日!」的確,大部份節日,不是與宗教有關就是和國家有 關,勞動者這個身份根本沒有只屬於自己的節日。勞動者這個 群體(如相對於市民)也從來都不為公眾真正在意。相對於統 治者、銀行家、藝術家等,勞動者基本上是隱形的。而現在, 終於有一天,他們必須被正視,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天。

「我們今天就是要不工作」 停工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訊號。要知道,大部份的打工仔每天 都勞累得要命,但所獲的不過是僅足糊口。他們就是要如此拚 命才能維持生計。五一的停工遊行,恰好給予勞動者一個機會 告訴統治者,這樣的付出實在非常辛苦,我們作為勞動者今天 就是要停工,出外示威,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

作為希望的節日 另一方面,傳統的工人抗爭模式,例如罷工,牽涉到的通常只 是工人本身(在那時亦即是男性),工人的家庭通常都沒有參 與。但是次節慶式的遊行,工人大多聯同自己的妻子兒女一起 外出。是次行動,不單是工人階級,而是工人階級及其家庭。 這種普天同慶的節日景氣,也是這個行動如此成功的理由之 一。 而伴隨著這種家庭氣氛的就是希望。除了受無政府主義者影響 的地方,五一本身並不是要紀念甚麼。它的指向是未來。各地 的遊行中,均彌漫著新觀念,更好的改變這些說法。由口號到 符號(如年青女子,花卉)均有這樣的意涵。這種類近宗教, 但又有在地意義的希望,可謂給工人運動帶來相當的生機。

往後的發展 這樣成功的行動,各國社會黨自然希望可以重覆。於是便有了 所謂五一勞動節。因應國情不同,不同地方的五一會有不同的 訴求。比如說,在當時的奧利地和比利時,普選便是五一的要 求之一。在瑞典以及北歐諸國,重點便在於工資問題。不過八 小時工作天則是所有地方五一的共同要求。畢竟限制工作時間 是各種組織與政治參與的前題。 慢慢的,各國政府也不得不承認五一勞動節,索性將之訂立為 國家假期,減低其對抗性的意味(不用停工示威)。比較諷刺 的是,越是針對工人的極右政府,則越傾向如此做。兩個法西 斯政權:德國的希特拉政府、西班牙的佛朗哥均是最先將五月 一日訂為公眾假期的政府。這種將抗爭日子制度化的做法,大 概也是管治手段之一。

香港的五一

的香港還沒有成功,其重要性也似被遺忘。

當下的遺忘 誠然,以香港的遊行來說,數千人並不算少的數目,遊行的 士氣—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外傭工會—就更是令人振奮。筆 者參與五一遊行的時候,總會留意到那些與別不同的旗幟。外 傭在港一向坎坷,但在五一的時候你就會見到另一幅景象。士 氣高昂的外傭們,整整一個隊列的,其集體之美,不免令人鼓 舞。然則,無論是本地勞工的隊伍,還是外傭的隊伍,也只是 香港數以百萬計打工人口的極少部份。對大多數人來說,五一 終究是另一個有名無實的假期。 這不禁叫人相當沮喪。正如文首所言,我當然明白在平常勞動 的碾壓下,很多意義都會被磨平。然則,如果還有甚麼應該剩 下,難道不就是打工仔起來抗爭的記憶嗎?最需要對抗的,不 就是導致我們遺忘的源頭嗎?最需要慶賀的,不就是打工仔們 掙扎求存之餘還是要起來抗爭的歷史嗎?但環顧四周,這些都 似被遺忘了。

為甚麼連我們都忘記? 作為大學生,即使我們大概都是準勞工,即將承受資本對勞動 的壓迫,我們也不怎麼把捉到這些問題。那怕我們有的是時 間,那怕我們有多些空間去閱讀、理解過往的歷史,我們對於 打工仔這個身份,對即將面對的壓迫,還似是無動於衷。所謂 政治意識強一點的,會記起七一或是元旦遊行;但五一勞動節 的時候,大學生的身影總是難以看到。到底是為甚麼,我們對 於政治上的壓迫如此敏感,但對於生活上最切身的壓迫卻是如 此茫然?但或許這些都說遠了。大家對於五一的最大印象,大 概是國內的五一黃金週的長假所帶來的消費與玩樂。畢竟或許 我們遺忘了,統治階級可不會輕易忘記如何好好管治。

結語:我們需要記起 霍布斯邦在述及五一的歷史時,嘆息如果沒有人記起,那歷史 學家們就一定要記起。但這大概是管治者最希望看到的吧?當 五一勞動節的歷史只是學者的知識,當有關記述只能夠在某些 不怎麼流行的刊物(中大學生報?)裡看到,而不是活生生在 群眾的記憶之中。在統治者的眼中,我們最好遺忘,曾經在百 多年前,努力爭取過,我們不希望將每天大部份時間均奉獻給 資本家賺錢才得以糊口;我們最好遺忘,哪怕大部份打工仔在 職場上均是弱小無力,但聯合起來還是可以發出聲音,在歷史 上日曆上留下我們的痕跡;我們最好遺忘,我們曾經為我們勞 動者的身份如此驕傲過;我們亦最好遺忘,只要聯合起來,就 會有希望。 [1] 在香港回歸之後,臨時立法會有草案廢除集體談判權,工聯會基 本上默許通過。 延伸閱讀: Eric Hobsbawm,‘Birth of a Holiday: The First of May’ (強烈推薦此文。由內容到文筆均是非常不錯。基本上可於網路上搜 尋到。)

回到香港,五一勞動節還是有人紀念的,而主辦者均是勞工團 體。工聯會通常於早上,而職工盟及其他民間團體則於下午, 兩個遊行都大概有二三千人。姑且不說工聯會[1],多年以來 職工盟於五一遊行的訴求均有三項:最低工資、標準工時、集 體談判權。無他,這三個目標均是對打工仔的基本保護。工 資、工時的重要性不用多說,集體談判權的重要性如果還不被 理解的話,且看碼頭工人罷工的事件。在沒有集體談判權的情 況下,資方隨時可以不和工會代表談判,以及個別地和工人說 項,藉以分化工人。但這三項基本訴求,成果卻不怎樣。最低 工資是有了,但30元1小時距離可以保障打工仔基本生活的水 平還差好一些;標準工時與集體談判權更是遙遙無期。尤其如 果我們回顧歷史,百餘年前已在歐洲爭取的八小時工作,現在

13 p.12-13.indd 3

8/4/2013 18:05:56


核能問題的另類檢視 福

文:致中和

島核事故兩週年、台灣的核四問題雖已解 決但仍吸引民眾討論……但針對這個嚴肅

奈何,正反雙方不時只是提出自己的講法並指責對方的說法

的話題,當我們嘗試探究更多時,即不難發現一

或資料來源有問題,甚至因為既定立場而直接對持其他意見

聲「支持」或「反對」根本不能認清誰是敵友。 是故我們必須認清牽涉核能問題之中的各種利益 瓜葛及固有立場,從而把被蒙蔽的真相帶回陽光

者視而不見,鮮有就着各種似乎非黑即白的論據做真正的討 論。 或者公眾要為其因帶有既定立場而拒絕進入討論要為此現況

下。如此,在重新思考我們於核能問題上的立足

負一定的責任,但更多時候,是「無法討論」而不是「缺乏

點及真正目的之餘,亦求在現今的體制內適當的

討論」。因為,金權利益總會刻意介入局限、騎刧、利用討

自處,在能源與人類發展的問題上走得更遠。

論。 就像針對環境問題的爭議上,持不同立場的資本家藉經費援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助等方式,不但利用見解有利自己的環保團體或科學家,更

單純的「正反二元」: 缺乏討論還是無法討論? 針對核能的「辯論」又起,但和過去幾十年一樣,支持和反 對的兩個陣營彷彿陷入永無止境的「泥漿摔角」裡去。 回想支持核電與反對核電兩個陣營之慣常辯論範疇與論點。 「技術安全」與「技術不安全」、「燃料廢用低」與「建築 成本遠超再生能源」、「對核廢料有足夠監察」與「廢料被 用於製作核武器」…… 種種講法幾乎處於完全的對立面,似是無法調和。但其實之 間有進行對話的可能。 例如針對核能的安全性,有研究指出用釷(Thorium)發電的 核電站有足夠技術可以自動冷卻停機,不會有傳統以鈾發電 時出現的福島核電廠等堆芯融毀之事故。此外,釷能發電的 廢料又因無法轉化成核燃料,可以將「核電就是核武」的疑 慮也消除。

使對自己有害的聲音因無法運作而從公眾視線前消失。 經典的例子是能源公司之間的「混戰」。 「反方」有支持使用煤炭的「Joyce

Foundation」甚至世界

第四大能源公司BP p.l.c.(英國石油,主要業務為石油及天 然氣),這些機構一邊極嚴重地污染環境另一邊居然大叫愛 護地球為大批反核團體提供資金。作為最不環保的「環保份 子」,這些舉動無非只是出於保障市場的需要,一心為打擊 「核能作為化石燃料之替代」或「核能勝於化石燃料」等講 法罷了。 另一邊廂,「正方」是由全球超過120家業務範圍包括採礦、 設備製造、運輸、安全處置等涉及核能發電所有環節的公司 組成的世界核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在協會 本身都不肯定核能安全與否的情況下(從其官方講法得知) ,其任務卻居然是「大力於全球各地推廣核能發電」,實際 上?當然是為會員的業務開拓市場。 如是者,「支持」與「反對」的辯論竟然轉化成了「輸家」 與「嬴家」間的角力。

更多對話的可能也存在於輻射與人體健康的論戰上。傳統的 「線性無閥值假說」(linear non-threshold hypothesis) 認為輻射不論多少皆對人體有害,不存在「安全範圍」。但 另一邊廂亦有科學家據「輻射毒物興奮效應」(radiation hormesis)指出核電站日常運作對工人或鄰近居民帶來的微 量輻射不但無害,更對人體有正面作用。

14 p.5-7 , 14-16 samsung+

+

.indd 4

9/4/2013 15:41:23


年份 1985

國家或機構 法國

事件概況 綠色和平的「彩虹戰士號」在阻止法國在南太平洋核試時被法國特工炸毀,隨團攝影師喪生。 事後總統密特朗以國防部及海外安全局擅作主張為名安排審訊,大批官員被逼下台。 至2005年真相大白,炸毀船隻的最終命令來自已逝世的,自編自導自演的密特朗。

1995

法國

新一艘「彩虹戰士號」在南太平洋阻止法國再行核試時被法國海軍派出突擊隊包抄襲擊。「彩虹 戰士號」被強行切斷動力。

1995, 2001

WHO及IAEA 兩組織合辦針對切爾諾貝爾事故的會議,但由於IAEA反對,按照兩個組織1959年簽署之密約,會 ( 國 際 原 子 能 機 上超過七百份報告最後只有一篇總結文章及十二份報告向世人公開。 構)

2009

WHO(放射生物學 部)、IAEA、法 國及個別私人機 構 美國、越南

2009

在部門副主任要求WHO降低關於放射性碘的「可暴露水平」數據後,部門因私人資助者、IAEA及法 國政府施壓而被迫於2009年關閉。現時,WHO這個掌管全世界衛生資訊的組織只有一名放射生物學 家在其總部工作。

2011

聯 合 國 世 界 糧 食 在福島核事故後兩星期,日本政府於三一一地震當日即時放寬出口食品的安全標準。最後,根據 計 劃 署 、 日 本 、 日本外務省的公告,福島附近地區生產,大批安全性成疑的沙甸魚及青花魚被製成罐頭食品,在 福島地區廠商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許可下以「糧食援助」的形式「送贈」加納、斯里蘭卡等國的人民。 [註1]

2013

法國、馬里

法國政府以「保護公民」及「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出兵介入馬里內戰。由於馬里早於1960年脫 離法國殖民而且當地只有6000法國公民,各界普遍認定法國只是看中馬里超過5000噸的鈾資源及 大量黃金。

政經結構下的當然邏輯: 利益作為真正考慮

當中可見,就連聯合國屬下的國際機構,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放射生物學部都可以因資本家施壓而倒閉,資本力 量於傳媒、議會等其他領域的影響力自是不必多說。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美國通過對越南提供發電技術。然而,她對越南開出的合作條件和2007年與阿聯莤簽訂的,限制 核廢料處理的《有關民用核技術分享之聯合聲明》完全不同。這項轉變令越南的核電發展可以「 同時兼顧」核武發展。

核能問題轉化成「輸家」與「嬴家」間的角力、利益成為政 府與資本決定立場的真正考慮。這些都是現時政經結構帶來

另一方面,政府在新自由主義及資本主義全球化下的角色越

的問題。

見複雜:服務資本、控制海外市場以外,尚要繼續大眾眼中 對政府的傳統期望,即保護其本土經濟或國力等。

對於資本家而言,只要符合「成本效益」,沒有什麼不能 法國政府堅持核試(兩次「彩虹戰士號」事件)及介入馬里

做。

內戰等事件看來,可見核能(核武器)對於法國保持自己的 所謂「成本效益」,說穿了就是「有錢賺最重要」的思維。

帝國力量有重大意義。

在這樣的資本邏輯下,資金自然會為了累積而不計後果地 向商品市場外的領域滲透、進逼。控制大眾注意力乃至思維

而美國在核技術上對不同國家採取截然不同的態度,其實也

的傳媒、於大眾之間甚有權威的環保團體、控制本土政策的

正正突顯了政府的立場實在上脫離不開其利益所在。對反美

政府甚或影響力至大的國際組織,全屬需要利用(又可以利

的伊朗等國就說「搞核能只是為搞核武」,對掌握大量石油

用)的工具。

資源的阿聯酋提供核技術時諸多監管,對與中國有南海爭議 的越南卻提供無阻核武器技術發展的條款……

上圖表列出了一堆核問題上資本、政府與國際機構間的重大 此外,日本政府於三一一地震後調整出口食物的安全標準並

事件。

聯絡世界糧食計劃署進行「送贈」,亦能見到政府重整消費

15 p.5-7 , 14-16 samsung+

+

.indd 5

9/4/2013 15:41:23


者信心以保障本土經濟的意圖。

反思、批判、介入:在權力與資本下自處

隱瞞公眾、改動國際監管組織標準、改變國家立場、發動

顯而易見,在資本家與政府那利益為先的邏輯下,連科學家

對外戰爭、間諜活動、將科學家當作自己的宣傳工具……

乃至國際組織都不可輕易盡信。但,雖然「反對 / 支持核能

對於資本與政府,這一切代價在利益之前當然也就並不荒

必先將資本與政治野心消除」肯定是讓事實浮現的最理想做

謬。

法,我們在此之前還是要想出更多在目前的難題前自處的可 能性。

資本與權力下的科學: 假稱「倫理中性」的工具

我們最需要的就是介入。介入被資本與政 治權力滲透的領域。因為我們的「無所

長久以來在大眾眼中,科學在「

謂」就等於資本與政治的「替補」。

絕對的數字」前應當不牽涉任何

要制止就要直接參與。在議會之餘

倫理價值觀的爭議。奈何在核

[註3],更要在日常生活中。

能問題乃至許多其他爭議上,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科學顯然被當作工具並注入大堆

民間天文台、「獨立世衛」(Inde-

預設,有利自己的價值觀。科學

pendent WHO)等都是普羅大眾將科

家的專業身份更大「用途」居然

學從謀利工具的角色中解放的手段

在於強化對既得利益者有益的說

[註4]。但最為關鍵的,是大眾能夠

法。

在沒有利益影響的真相前,以事實而 非固有想法參與日常討論。畢竟,只有

自然,資本家或政府本身就有足夠的力量

積極參與又具批判意識的群眾,才有望將資

去設定哪種說法被抬高或貶抑。(前面提過的BP

本與政治的滲透與影響從核能討論的領域中消除。

p.l.c.資助、WHO放射生物學部的關閉、IAEA拒絕公開會 議文件已是好例子)

針對核能的問題,我們必須超越現時單純的二元對立,看清

但更甚者,科學家的研究在被當作強化論述的證據時,可

楚對方立場背後的真正想法。畢竟能源問題不只是關於發展

輕易讓資本家滲入自己的價值判斷,將科研用作謀利工

與環境,更是關於人類歷史的前進方向。

具。 在將世界「數字化」、「數據化」的過程中,科研容易被 注入資本的邏輯:將健康、環境、能源等問題轉化成單純 的數字後胡亂演繹解讀,用一種「只要利大於弊就應該 做」的效益主義式(Utilitarian)量化計算,以數字的 比照消除一切質量上的差異。 註腳:

比如當「香港每年平均發生五萬多宗工傷意外及約二百宗

1.參考自香港核能輻射研究會通訊

死亡個案」這項數據被工廠解讀成「有工業傷亡很正常,

2.更多分析與批判可參考延伸閱讀1.:大衛哈維,《人口、資源與

不應責怪資方」、賣保險的解讀成「普通的工業傷亡不需

科學的意識形態》或者對「工具理性」的討論

要賠償太多」,則科研數字此刻已顯然不是「倫理中性」 的。

3.議會對監察核能還是有一定作用。例如大亞灣核電站的核廢料去 向在立法會文件有說明,但公眾因為較少關注而難以得知。 4.各地天文台的數據及安全標準多少受聯合國下的世界氣象組織 (WMO)影響,但WMO又受IAEA影響。(詳見延伸閱讀3.:香港核能

如果科學家並不警覺到科研成果及對其解說(甚至科學的 前提與理論取態)可以是一種倫理觀的展現 [註2],科學 甚至不會有可能擺脫資本家與權力的工具化。

輻射研究會通訊) 至於獨立運作的相關團體則可提供更可信的數據亦可擔當壓力團體 的角色,例如「獨立世衛」這個人民自發辦的團體就逼使世衛總幹 事陳馮富珍自己透露隱藏會議文件、關閉放射生物學部等大堆可疑 事件。 參考資料見網上版

16 p.5-7 , 14-16 samsung+

+

.indd 6

9/4/2013 15:41:24



大專反加學費 爭教權半步不讓 文:健

務狀況毫不透明,而且甚少主動交代加 學費的原因及所加學費的去向,更遑 論加學費前咨詢學生意見。由決定加 學費至學費的用途全為黑廂作業的決 定,不但學生無法參與,政府亦無法規 管,最終受害的學生只能「硬食」。

對高等教育的期許:作為基本人權

1. 通脹

1966年簽訂的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 權利國際公約中指出,以適當方法評估 能力下,每個有足夠能力的人皆應有平 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亦應 逐漸趨向免費,這道出了高等教育作為 人權的理念。高等教育理應是提供給學 生進一步尋求真理、完善自我的地方, 不論貧富階級亦應享有平等機會接受。

各院校認為當營運成本隨通脹上升,便需 增加學費以填補所增加的開支,這個將成 本增幅轉嫁消費者的邏輯當然耳熟能詳, 這正正是我們每日面對消費品價格飆升的 主要原因。然而,當教育成本轉嫁學生身 上時,便揭示了大專院校將教育視為某種 商品,並以商戶身份將之出售予學生的經 營邏輯,因此沒有足夠「購買力」的學生 便無法享有教育這項「服務」。當我們堅 持教育作為人權的時候,又怎能接受這 種以經濟能力「篩選」學生的制度呢?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自2001年施政報告中表明要將專上教育 的普及率十年內提升至六成開始,副學 士、高級文憑以及銜接學位等自資課程空 群而出,供無法升讀政府資助大學學位 的學生選擇,以繼續學業。然而,政府 對這些自資學位缺乏監管,各種問題於近 年逐漸升溫,例如學位缺乏認受性、超 收學生等,但最為人詬病莫過於其高昂 學費。雖現今學費水平已為天價,但各 大專院校每年仍以各種不合理原因濫加 學費,令就讀學生百上加斤,面對學費 的無理加幅,難道學生只能坐以待斃?

以芬蘭為例,高等教育全免學費,當中甚 至包括碩士及博士課程,國民只需符合能 力要求便能免費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此 外,芬蘭的高等教育分為大學及理工學 院,前者接近香港的大學,專注於學術研 究,提供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等課程,而 後者則專注於應用科學及工程等實用領 域,供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範疇攻讀。 以上兩者並行不悖,沒有高低之分,亦 因此不存在入讀哪種學院方「有前途」的 說法,讓學生能隨意願選擇未來的路向。 反之對比香港,高等教育不單徵收高昂學 費,大學的地位亦遠比其他理工學院或 職前訓練所高,不少同學也許並不志於 入讀大學,但為「前途」入讀大學成了 唯一出路。相對芬蘭較完善的高等教育 政策,改變香港高等教育制度及推行免費 高等教育固然為最終目標,但在此前反大 專院校濫加學費是半步不能退讓的底線。

黑廂作業加學費,歪理連篇 各大專院校每年加學費,但其行政及財

針對校方加學費的原因,由大專學 生及學聯籌組的「大專反加學費聯 席」曾向不同院校查詢,最後得出 數個答案,但全為幫教育商品化開 脫的歪理,以下將逐點作分析。

何況退一萬步,現在大專學費的加幅 最高竟達25%,平均加10%以上的課程 亦為數不少,遠遠超越通脹的4.7%, 可見各院校只是借通脹為名,行濫收 學費之實,置學子於學費壓迫之中。

2. 改善學校設施/提升教學質素 另一加學費的官方原因是為了改善學校 設施例如增添自修室、研討室、圖書館 等設備,以及提升教學質素如增加導師 數目等,學生有責任「用者自付」, 承擔完善以上所增加的開支。上文已 闡述將成本轉嫁學生的無理,但另一 需要反駁的是「用者自付」的說法。 到底誰為「用者」?高等教育作為培訓人 才的機構,學生畢業後絕大部份將投入僱 傭市場成為社會的勞動力,為建設社會作 出貢獻,社會才是設立高等教育的最終受 益者,以「用者自付」的邏輯不就應該由

社會承擔學生受教育的開支嗎?一方面 接受學生為社會付出的勞動力,另一方 面要他們承擔龐大學費,實於理不合。

3. 維持盈餘 最赤裸體現教育商品化的加學費理由是維 持院校盈餘,根據各大專院校的盈餘數 字,大部份院校已維持18%至23%的回報 率,實際數字上則數以億計。在此回報率 之下仍然堅持每年增加學費,已不單單為 了維持院校運作,更是以教育為名向學 生及家長開刀牟利,以滿足股東袋袋平安 的收入。當教育作為人權時,憑什麼要學 生養肥院校股東,而令自身被學債纏身?

教育商品化政府難辭其咎 政府口頭上要將專上教育普及率提升, 但多年來於高等教育投放的資源卻極 為不足,由1995年至今政府資助大學 學位一直只停留於適齡人口19%的低水 平,其餘的全交由私人院校承辦。缺乏 監管下,私人院校看準學生對專上學歷 的需求,不斷以高價販售學位圖利,高 等教育逐漸變成純粹的商品,任由市 場決定價格,經濟能力因而取代了學 生的學習能力成了入學門檻,令富人 於接受高等教育上享有絕對的優勢。 事實上政府坐擁六千億財政儲備,而且 每年皆有數百億盈餘,應可於教育上投 放更多資源。但政府不願意開辦足夠資 助大學學位,承擔每個有能力的學生接 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使私人院校有機可 乘,促使教育被商品化的惡果,令大量學 生背負沉重學債,對此政府難辭其咎。因 此政府有責任投放更多資源,開辦足夠 大學學位,讓高等教育回歸基本人權。

大專生加學費,關我大學生嘟事? 作為大學生,或許對大專生面對的 處境並不熟悉,但其實大專學界彼 此之間並非互無瓜葛。首先同樣由 公開試出身,相信每個大學生身邊總 會有朋友、同學不幸地於公開試中 失敗,落入自資大專院校的羅網,

18 CUSP_4_18-19.indd 18

9/4/13 6:52 PM


當他們面對被無理加學費的壓迫,作為友人怎能無動於衷。 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與大專生其實面對著相同的處境。儘管大學 生於政府資助下經濟壓力有所舒緩,但畢業後需清還的學債 仍達12萬至16萬,絕非小數目。加上不少學系無論起薪點或 日後平均收入仍屬偏低,或許情況未及大專生嚴峻,但償還學 債的壓力雙方相差無幾,因學債壓力而放棄繼續進修的例子絕 不罕見。不論大學生還是大專生,畢業後需面對相同物價、租 金,甚至家用,扣除後薪金已所餘無幾,還需加上每季數千元 償還學債,徒添經濟壓力,多數大學生必能理解當中苦況。

結語:反加學費作為底線,接著還有… 反對大專院校加學費背後的理念是對高等教育作為人權的堅持,但 這只是爭取教育權利最基本的一步。尤其當不少歐洲國家,如上文 提及過的芬蘭,以及奧地利、瑞典、希臘等各國的高等教育皆為免 費時,香港學生爭取本已為天價的高等教育不要再加價,是何等卑 微。假若今天我們連無理的濫加學費都無法阻止,明天便更難提倡 教育普及化、教育政策民主化等更符合教權理念的改革。為維護 香港學生的教育權利,學界必需齊心反加學費,半步不能妥協。

大專反加學費Q&A 4. 考得差咪要畀高學費,嫌貴咪唔好讀囉! 1. 自資院校有幾貴? 副學士同高級文憑課程平均每年$40,000至$52,000不等,而私立 大學學位例如樹仁大學就要$55,000左右一年,但最貴嘅就係自 資銜接學位課程,每年叫價$60,000至$75,000。畢業之後,每個 自資課程出身嘅學生起碼揹住10萬以至22萬甚至更高嘅學債, 用大專學歷(非學位)人士嘅收入中位數$12,000嚟計,唔食唔 飲唔租屋,還錢都要用8至18個月,實際嘅還款年期自然更加 長,10年都還唔清筆債嘅學生大有人在。

2. 自資院校學費加幅有幾誇張? 各大院校近年嚟不斷增加自資課程嘅學費,加幅高達10%至25% ,以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嘅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 學位為例,就由12/13年度嘅$63,000急升至13/14年度嘅$75,000 ,加幅足足高達16%。

3. 政府唔係提供咗專上學生資助喇咩? 政府的確係提供咗專上學生資助計劃,但係申請過程繁複,審批 又嚴謹,全數獲得資助嘅學生其實唔多,未合資格受資助嘅家庭 其實唔等於有閒錢拎十幾廿萬出嚟讀書,令唔少學生向政府借 錢,被迫揹住筆高昂學債,呢筆債亦嚇怕好多學生,令佢地放棄 繼續升學。 就算合資格受資助,助學金亦有上限,每年最多資助$65,740, 根本唔夠支付部份自資課程嘅天價學費。

a)依家大學學歷已經係各大公司請後生仔嘅最低門檻,就算大學 生幾泛濫,青年人依然要靠住張沙紙爭取喺社會向上流動嘅機 會。 b)好多被迫讀自資課程嘅學生並唔係能力不足,每屆公開試都有 大約一半考生達到大學最低要求,亦即係有一半人夠能力應付大 學課程。但現實係政府資助學額非常不足,所以啲學生先焗住要 讀自資課程。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另一方面,當大專院校能順利以通脹壓力、提升教學 質素等官方理由「合理」地加學費,難保來日政府會 以相同理由加大學學費,假若今天不對這些院校的官 方理由作出駁斥,他日大學加學費時便難以反抗。

從以上可見,大學生與大專生於未來將面對類近的命運, 既然高等教育屬於人權,雙方都不應被高昂學費束縛,令 升學成了日後生活的負擔。既然雙方均面對如斯困境,更 應團結大專學界以聚集力量,共同爭取應有的教育權利。

c)再講,而家教育嘅競爭模式好唔合理。無論係性格,創意,表 達能力,甚至係對於學科嘅認識都無辦法表現喺考試成績度。所 以,考試制度只係揀到「適合考試」嘅人,無理由將所有自資大 專課程嘅學生當係「失敗者」而剝奪咗佢地得到資助嘅權利。

5. 淨係大專生搞唔掂咩? 副學士學生要花唔少時間同精力喺學業成績同繁複嘅申報大學手 續上面,無咩時間投入運動。而且,自資院校入面好少活動凝聚 學生,加上副學士只係升大學嘅跳板,好多大專生對院校無歸屬 感,可能唔係咁在意日後入讀嘅學生要面對嘅學費壓力。再加上 自資院校唔似大學,以前冇咩試過合作搞運動,所以學聯同各大 大學學生會嘅經驗對佢地籌辦運動嘅幫助好大。 參考資料: [1] 大專反加學費聯席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ages/大專反加學費聯席/217517205061872 [2]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三條 http://www.un.org/chinese/hr/issue/esc.htm [3] iPASS 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 http://www.ipass.gov.hk/

19 CUSP_4_18-19.indd 19

9/4/13 6:52 PM


撇開

電影

_ 聚焦不公稅制

財政紀律千字文

文﹕言 財政預算案一出,配合三月天乍暖還寒,使人昏昏欲 睡,唯有財爺的「中產論」能博諸君一笑,成為茶餘飯 後的話題。撇開這點不說,預算案看似與我們無關, chur tutorial 的繼續 chur,趕 project 的繼續趕,大 學多采多姿的生活依舊。但這好歹是我們的預算案,為 何我們的反應會如斯冷淡?也許是因為財爺今年不「派 錢」,又或是「退稅」只惠及中產。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預算案與我們距離甚遠,或許是因為政府沒有真正的 「還富於民」。這從社福政策可見一斑,今天上街遊行 的人有不少是打著「全民退保」、「增建公屋」等旗號。 事實上,政府有關社會福利的政策多為一次性措施或注 資基金。這固然是預算案作為施政報告的附庸物,財爺 只會順著施政報告的內容來制定預算。另一方面,香港 一直堅守低稅政策以維持「優越」的營商環境。種種因 素,令長期的社福政策往往流於空談。然而,財爺卻道: 「為確保公共財政的持續性,審慎理財,我們必須嚴格 控制開支增長,絕不可以盲目提高支出,無視我們的低 稅制。」長遠的社福政策得以施行,當然不能依靠低稅 制,但加稅豈不是全民當災?非也。因為……

稅收與我 先來看一下香港的稅收概況。香港的勞動人口約有 380 萬,而納稅人約佔當中三分一。稅收乃政府主要的收 入來源,根據稅務局資料顯示,2011-2012 年度稅收總 額約佔政府經常性收入 71.3%。獅子山精神的核心價 值乃「多勞多得」,即:每人都是憑自身努力「向上 爬」,所賺到的都是自己應得的,故不應交太多稅, 讓自己多儲個銅板。然而,我們平日賺來的金錢很多 時都不是單憑自身努力的。小至公共交通、道路,大 至免費教育、醫療保障,我們無時無刻在挪用社會的 資源,當中都帶著無數人共同的努力。故此,以稅為 媒介,我們既能履行社會責任,亦可保障個人的社會 福利。而通過稅賦的課徵和運用,政府得以干預經濟 市場,使社會資源得到恰當的重新分配,所謂「取之 於民,用之於民」,並拉近貧富之間的差距。 事實上,增加財團稅收對社會福利政策可有不得了的 影響﹗比方說,只要增加 1%企業利得稅,政府將多收 69 億元。若將之投放到教育預算中,所有大學生能不 用交學費三年﹗又譬如,若政府開徵股息稅,以稅率 為 5%計算,單是徵收長實已能收取 16 億元稅收。[1] 倘若利得稅稅率為高稅率累進制,利潤越大的財富所 繳付的稅率便會越高。政府便能增加經常性收入,而 不用過分依賴賣地收入。可投放進社會福利的資源會 比現在多很多,貧富懸殊的情況亦將得以改善。社會 公義更得以彰顯。

既然有這些好處,為何財爺在預算案中仍不願加稅,反 而是倡議退稅政策(如寬減 75%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 稅、寬減 75% 利得稅等表),更高呼「堅守財政紀律」﹖ 這樣「義正嚴辭」,有兩大主因﹕ 1)大幅加稅會改變我們一直賴以成功的簡單稅制及低 稅率,削弱香港整體的長遠競爭力。 2)金融海嘯之後,不少歐美國家先後陷入財困,主要 成因,是它們的政府長期理財失策,福利措施過度膨 脹,以致開支過大,債台高築,最終令國家陷入經濟危 機,需要透過緊縮開支削赤。香港必須引以為戒,維持 有效的財政管理和紀律,緊守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原 則。[2] 可是,這真的能構成不加稅的原因嗎﹖

苟延殘喘,只為「競爭力」 香港四大產業中的物流業和金融業,分別佔 GDP 約 20 % 和 16%,這兩個行業均極易受著外圍波動和財團影響。 相信財爺害怕的是倘若加稅,財團會因利潤下降而撤 資。可是,對於加稅會否影響經濟優勢,不論左中右翼 仍各執一詞,爭論不斷。亦有學者認為加稅會令政府完 善社會保障如醫療、教育等,從而增加人均競爭力。而 且,財團對於會否投資到某一個地方有著多方面的考 量,如地理位置、天然資源等。若只以稅率來決定資產 的動向,不少資本主義國家早以低稅政策來吸引他們。 當然,把鏡頭拉回香港,所謂的「競爭力」的確有部分 是靠低稅和退稅而得來的,這從表一 ( 見下頁 ) 可見 一斑。然而,香港在一堆如「經濟自由度指數」、「全 球競爭力年報」、「全球競爭力報告」等評級報告中名 列前茅之際,剝削和壟斷也十分嚴重。前文亦提到,長 久以來的低稅政策使得政府不能施行有利大眾的社福政 策,如低稅制便直接影響到勞工權益。以物流業為例, 全球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貨櫃碼頭坐落於葵青。但誰會想 到裡面的工人要為公司每天日以繼夜地上班十數小時, 更弄得五癆七傷,卻沒有標準工時、醫療保障等工人應 有的權益? 其次,若沒有貨櫃碼頭路,碼頭公司的貨物根本不能流 通,更遑論賺錢了﹗但是,碼頭公司的老闆安坐家中, 堆金疊玉,卻只需交少許利得稅。( 表一 ) 這不是對碼 頭工人和建築道路工人不公平嗎? 稅收和社福政策實乃互為因果。譬如當年領匯上市,是 房委會將本用於服務街坊的商場賣給私人公司。而今 日的領匯霸權,令小商戶不能生存,人們失去「平民商 場」。這正正是由於政府為保低稅制縮減公共開支,而 將公共事業「外判」給各大財團的惡果。要真正「還富 於民」,當然不是財爺說的「退稅」那樣,而是增加對 財團的稅收,回饋民眾。即使「競爭力」真的會下降, 但筆者相信,一個愛民的政府定必以民眾的福祉為依 歸。

20 _ ( ) .indd 20

9/4/2013 13:17:10


經濟危機,豈因福利﹖ 是次預算案亦提到歐洲福利國家的政府「胡亂花錢」, 入不敷支,最終債台高築,香港要引以為鑒。的確,今 天歐洲諸國面臨歐債危機,「歐豬四國」希臘、葡萄牙、 愛爾蘭、西班牙亦欠下巨債。但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 織(OCED)在 2007 年政府社會福利開支佔 GDP 百分比 的數據顯示(表二),「歐豬四國」的福利水平在歐洲 眾多國家中並不十分高。

欲減之稅,何患無辭﹖ 財爺在預算案中的說法,只要花點時間查證便知站不住 腳。所謂「加稅」,實際上是為了大眾的利益著想,只 要好好運用稅收,基層生活便會有所保障,至少綜援金 額能有所提升,至少全民退保得以落實,至少更多公屋 得以建成。

[2] ﹕謫自 2013-2014 年度財政預算案演辭

表一﹕各國/地區企業利得稅稅率 國家 / 地區 香港 新加坡 英國 美國 日本 丹麥

企業利得稅稅率 16.5% 17% 23% 15-39%(聯邦) 30% 25%(平均)

表二﹕歐洲諸國政府 2007 年社會福利開支佔 GDP 百分比 國家 希臘 葡萄牙 愛爾蘭 西班牙 丹麥 法國 德國 香港

政府社會福利開支佔 GDP 百分 比(2007 年) 21.6% 22.7% 16.7% 21.3% 26.5% 29.7% 25.1% 17.5%(2007 年) 16.7%(2013 年)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由於各國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不同,歐債危機的成因十分 複雜。以希臘為例,其步向財政懸崖的遠因是政府偏袒 財團,讓制度上出現漏洞,令財團易於逃稅,苦了工人; 以及多年來財團不願意投資到工業生產,而是金融,地 產和服務業,造成生產力低下。近因則是 04 年希臘因 投資籌辦奧運而大量舉債,令國際金融資本和跨國企業 賺得合不攏嘴,自己卻惹上一身債務,亦成了歐盟最大 的赤字國,年復一年。直到債期將滿,希臘急於援用鉅 額融資來支付大量到期債務。及後,部分歐元區國家與 國際貨幣基金會向希臘提供總值 1,100 億歐元貸款,但 條件是希臘政府需要實施一系列緊縮開支政策。自此, 希臘民眾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又例如,愛爾蘭的債務 問題源於房地產泡沫化。愛爾蘭在九十年代經濟增長過 程中,房地產發展過熱,樓價在 1992 年至 2006 年間上 升了 300%以上,形成巨大的泡沫。隨著次貸危機爆發 和金融海嘯的動盪,當地房地產泡沫爆破,經濟崩潰, 全國六間大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出現違約危機。政府只得 出面救助這六大銀行,此後財政從盈餘轉為赤字,並一 直飆升。總而言之,因為福利而導致國家崩塌這說法顯 然流於表面,亦不禁令人質疑此乃財爺不加稅的藉口。

[1] ﹕根據稅務局 2011-2012 年年報,法團利得稅稅收總額, 依照稅率 16.5%計算,約為 1138 億元。按此推算﹕ 1138 / 0.165 x(0.175 - 0.165)= 69,政府能多收 69 億元。香 港報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有 56921 人。只要將這 69 億元用 於資助他們,每人平均可獲約 12 萬元的資助金,相當於學士 課程三年的學費。至於股息稅(取 5%稅率)的計算,以長實 持有約 23.16 億股份,每股盈利為 13.88 元來計算﹕ 23.16 x 13.88 x 0.05 = 16.07,政府能多收 16 億元。當然,以上 只是粗疏的推算,卻足以證明加稅對於社會福利的深遠影響。

近年來不斷出現的社會問題如剝削、壟斷刻畫出一個現 象——政府不會聽從民意。從稅務政策可見其管治模式 依舊以財團利益為依歸。官商勾結,顯然易見。其實, 要香港能夠加稅、擴闊針對富人而設的稅基如遺產稅、 股息稅,甚至推行累進稅率的稅項如資產增值稅、具累 進性質的利得稅也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政府能否改變 其靠攏商家的管治思維。否則,欲減之稅,何患無辭﹖

21 _ ( ) .indd 21

9/4/2013 13:17:11


家務勞動「有償化」是否可能? 勞動有價,有人工作了,生產了價值,其他人受了益,就應該給予「等 價交換」,讓提供了勞動的人,有起碼的溫飽和自我發展的可能。這, 如果不是常識,也實在是社會的悲哀。

「人工」不是數學,是價值觀 至於何謂「等價」,該如何計算,就是一些價值觀問題。不要以為「不 是價值觀問題,好易有數計」,比如說最近罷工的國際貨櫃碼頭工人, 即使全碼頭所有外判工齊齊加人工到他們要求的水平,也不過佔和黃的 碼頭盈利的 0.53%,但碼頭工人是高危工種,2013 年人工低過 1997 年, 是否該加,加多少才合理,全是一個價值觀判斷。

家務勞動的工種特色

【如是我聞】 李維怡,19 歲開始參與 基 層 社 會 運 動, 關 心 人 民如何可以自主的問題。 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 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 及與基層民眾一起搞紀 錄 片 及 媒 體 創 作, 現 為 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 總 監。 書 寫 出 版 結 集 有 小 說 / 詩 / 畫 結 集《 行 路難》(2009) 和《沉香》 (2011),及友人合集《走

著瞧》(2010)。

不過,即便公領域的有償勞動對基層勞工有許多不公平之處,社會上更 常忽略的,是私領域中的無償勞動,亦即阿媽/老婆「老奉」做的家務 勞動。這些主婦勞動,包括照顧家人起居、飲食、洗衣、收拾、把孩子 照顧長大、照顧長者,是屬於把其他人的勞動力再生產/釋放的工種。 你以為家務勞動好休閒?錯了。這些工作的特質,就是瑣碎、繁雜,很 多時要同時顧不同的方面(例如同時煲湯洗衣和顧小孩做功課)。一個 人經常要處於廿四小時 standby,沒有下班時間,沒有工資,沒有強積 金,退休後如果沒有子女/子女不孝/子女貧窮,就無退休保障。

理所當然地「無償」的「愛的勞動」? 如果一個阿媽/老婆是要上班無法兼顧時,大家就可以想像誰會做這些 「本來」無償的工作了:託兒、補習、護老、洗衣店、餐館、家務助理、 外傭 ...... 要計數的話,也可以從這些服務行業的基礎上計算得出來。 只不過,當講到要「計數」時,好多人又覺得:「媽媽的付出是無價的, 只有愛才是恰當的回報!講心不講金!連阿媽都要講錢,世上真是無人 情 ......」 這也對,但同時我們還要顧及另外一個問題:有人工作了,生產了價值, 其他人受了益,就應該給予「等價交換」,讓提供了勞動的人,有起碼 的溫飽和自我發展的可能。那麼,為何有一個工種,付出勞動者沒有被 保障「 有起碼的溫飽和自我發展的可能」,只能依靠那些受益人的「自 由意願」?子女丈夫回報以「愛」故然好,若他們不回報時,誰來保障 這些已為社會生產了價值的家務勞動者?

誰來付? 受益人除了這位家務勞動者的家人外,是否沒有別人?顧大一個小孩, 讓他健康成長、能為社會貢獻,這項工作,是否沒有社會價值?顧好一 個家庭,讓在公領域做有償勞動的人可以休養生息,回復較好的工作狀 態,這是否有社會價值?照顧好老人,讓社會不用處理老人問題,這是 否有社會價值? 換言之,給予家務照顧者的各項政府津貼,或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可負 擔的託兒服務等等,都是可估量的方式。問題是,大家是否承認這些照 顧者的工作具備社會價值而已!

家務勞動/照顧者工作是否能去性別化? 長久以來,女性的氣質被歸類入私領域的家庭之中,許多女性從小被訓 練做家務。同時間,這些家務工作不被當成有價值的工作,即使外判給 其他人做,其估價都是相當之低。大家看外傭事件就知了,所有外勞在 香港都可以擁有居港工作七年即可擁有居留權的權利,唯獨家務傭工不 可以。各位女士,這其實就是社會整體對我們被歸類的工作的不自覺貶 抑,我們怎可以認同呢? 當家務勞動的社會價值被承認之時,家務勞動對所有性別的人來講都可 以成為可選擇工種之一。當再沒有男性全職做家務,會被歸入「娘娘腔」 或「吃軟飯」這種「次等男人」的觀念時,我們的生活,就可以更平衡了。 勞動有價,有些價值未必可以輕易量化計算,但也應想像什麼是「等價」 吧!

22 milk.indd 2

8/4/2013 17:14:11


【樂地漫步】 ahko,創作漫畫十多年,依舊樂此不疲。

【心湖淬筆】 尤里安。鬻文之徒,勞動最光榮。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法治的質感 碼頭工人罷工,和黃旗下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簡稱 HIT) 申請禁制令將他們逐出碼頭,法官李瀚良聲稱「示威不一定要在 碼頭進行」,即日核准,速度快過邦民財務借錢……不,是比財 務公司更體貼,人家高等法院連在公眾假期竟也開門辦公全力以 赴做到最好,為誠哥服務。 「示威不一定要在碼頭進行」,有望榮膺今年愚人節笑話之冠。 有誰敢說六四燭光晚會也不一定要在維園進行,我們大可各自躲 在家裡表達意見,言論自由絲毫無損?何況罷工之所以為罷工, 就是以阻礙企業如常運作牟利作為談判籌碼,它與示威的分別在 於不靠聲音大靠形象漂亮,它靠的是實效。趕人離開工作地點, 為的是「恢復正常運作」——「正常運作」包括十年如一日的 七十二小時超常工時,吃飯如廁都沒時間的緊湊工作安排,隨時 被風雨吹襲從十多層樓高度墮海的奪命工作環境——恰與罷工邏 輯背道而馳。馬克思寄望工人階級成為革命主體,不是因為工人 悲慘,較工人更悲慘的乞丐、性工作者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比比皆 是。販售慘情故事或許賺人熱淚,憐憫與施捨卻通不到革命之 路,工人不可小覷,皆因他們拿握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生產。人人 不開工,貨櫃會從船上自動飛到拖頭就座嗎?和黃本地港口業務 去年收入逾五十七億,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年薪過百萬安坐冷氣房的法官對罷工無知,不足為奇,有趣的是 HIT 要脅工人必須今晨復工,違令者炒。《僱傭條例》第九條列 明「僱主無權以僱員參加罷工而根據第 (1) 款終止其僱傭合約」, 假如 HIT 當真開除罷工工友,是犯法的。尤有甚者,以非法解僱 恫喝他人,根本已經有機會觸犯《刑事罪行條例》第廿四條的恐 嚇罪,由於這是刑事罪,原則上律政司大可即時起訴 HIT,工友 連找大狀也可以省掉,蹺起雙手食花生就行。面對如此刑案,整 個司法機器紋風不動,不獨因為證據模糊,而是這種舉措超乎常 識。你曠工,老闆炒你魷魚天公地道,還膽敢報官? 反過來說,就是罷工作為一種正當權利的思維,仍然沒有進入我 們的常識。罷工既不正當,自然是犯法的,暴力的,反秩序的, 活該被維持正義的警察和保安清場,禁制令早發遲發不是重點, 重點是我們相信它一定得發;相對的,罷工既不正當,(理論上) 保障罷工權利的法律也就等於不存在,反正大家見工前寧可花一 晚燙衫也不會讀兩頁勞工法。香港人的「法治意識」,往往是順 民意識的同義詞。 少時看武俠小說,私仇莫甚於殺父奪妻之仇。工傷頻生的貨櫃碼 頭不是沒奪去過為人父親的性命,荒謬的工時亦導致工友之間婚 變多多妻離子散,如果我們不生氣,那為甚麼不生氣?在性別意 識不進步、性傾向歧視條例連諮詢也不許諮詢的香港,這恐怕不 是出於揚棄核心家庭的緣故。 感情磨平了,人就甚麼也幹得出來。據悉碼頭的保安公司正大量 增聘人手準備對付罷工,去應徵的人又抱著怎樣的心情?是為保 飯碗奉命行事嗎,但,不過是對付罷工特設的臨時職位,這個飯 碗保得了多久?沒有身後身,也沒有眼前路。封鎖線的另一邊, 或許是從未享受過罷工成果的前工人。上班下班,逼車逼船,吃 飯睡覺,「和平理性」每一天,大概就是這樣維繫。

23 milk.indd 3

8/4/2013 17:14:12


學期初申請住宿,我和友人一起揀 選宿舍,又一起遞交表格。由於 我 倆 互 相 了 解, 有 共 同 喜 好, 生 活 作 息接近,因此希望一同 part 房。可惜 按目前的宿舍規定,這絕對是 mission impossible。無他,只因朋友是異性。 「唔可以同異性同房,好正常 o 者!」 這看似理所當然的道理,其實反映了狹 隘的性別觀念,忽略了單性宿舍及同宿 不同層的男女混宿以外的第三選擇── 性別友善宿舍。在國外,性別友善宿舍 並不罕見,著名學府如哈佛、史丹福皆 有推行。適逢新書院在中大興建宿舍, 不知能否藉此契機,把性別友善宿舍議 題「推出水面」,開展另類宿舍規劃的 討論呢?

性別 友善 宿舍 有無得諗? 住得好地地,做乜無端端要改? 要闡釋性別友善宿舍的重要性,就要釐清 不同群體的需求。除了正視性少數學生遇 到的困難外,也不能漠視其他學生的期望。

第一方面是不以生理性別分配房間,是 一般大眾的理解。不過,很多人卻把這 概念簡化為男女混宿,誤解了性別友善 的原意。提出性別友善宿舍,旨在質疑 校方把人的性/別身分粗疏地分為男、 女兩種,漠視了性小眾學生的存在和住 宿需要。換言之,原有制度的對象只包 括以男或女自居的學生,而性別友善宿 舍則涵蓋了男和女、跨性別、雙性戀、 變裝者等等。他們不分性別身分,均有 機會生活在同一宿舍樓層,甚至同一房 間。性別的差異不被看重,宿生之間的 互動基於人的性格和特點,是為最接近 性別友善的狀態。

最初成立性別友善宿舍,是為了顧及異性 戀男、女身分以外的性小眾。以跨性別學 生為例,他們不屬於男女二元的區分當中, 強行把他們歸邊實不恰當。依照現行以生 理性別分宿的方法,一名具有男性性徵, 心理卻認為自己是女生的學生會被分配到 男層。他住在男層,如廁的是男洗手間, 參與活動時被分派到男子組,全與他的心 理身分不符,怎能融入其中?不難想像, 視自己為女生的他需在云云「男」海中生 活定必十分痛苦。如他作女性化打扮,又 需擔心宿友竊竊私語,連做自己合適的性 別都要左顧右盼。再者,若他準備進行變 性手術,便需以女性身分生活一年以上。 校方固然沒有預備這樣的狀況,就算特別 處理他的案子,也容易使他覺得自己是異 類,好不尷尬。面對以上種種,跨性別學 生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宿舍是學生居住和 歇息的地方,本應是舒適自在的,現反成 為性少數學生的壓力來源,焦慮和不安油 然而生,實在十分荒謬。性別友善宿舍其 中一個功用,就是解決性小眾住宿的需求, 讓他們能舒服地投入宿舍生活。

第二方面是宿舍政策。一下子變更配房 機制並非易事,若現階段不能執行,校 方也應透過其他宿舍政策來填補性別友 善的空白。就現時中大的宿舍而言,距 離「 性 別 友 善 」 還 差 得 遠。 門 禁、 打 蛇、女宿生夜歸需登記、同性與異性的 探訪時間不一等並不罕見。這些規則反 映了校方的性別假設──男女之別有如 天壤、異性戀是唯一可見的戀愛模式。 可 是, 性 別 的 可 能 性 豈 只 如 此? 異 性 戀男女以外還有其他性/別身分,它們 缺席於宿規,受到較少規管,但也同時 代表在其他政策上不被顧及。因此,不 論在資源分配、行政程序還是活動籌辦 上,校方都應該考慮不同性/別身分的 異同,檢視政策是否已涵蓋所有學生, 以制定完善的措施和機制,確保宿生能 在友善、平等、自在的環境下居住和學 習。下文將以跨性別學生的例子說明。

這看似與一般學生無關,其實不然,因為 當中涉及的不只是性小眾的權利,而是學 生的選擇權。不僅僅是性小眾才有性別友 善宿舍的需求,就算是與主流標準相容的 異性戀男女生,也可對此有所期望。人對 居住的要求本來就各有不同:有些人希望 與好友(同性或異性)同住,有些人偏好 交流生,有些人喜歡寧靜,有些人晚上才 工作。性別只是其中一項考慮因素而已(你 幾時見過人租屋分性別?),最重要的還 是個人喜好以及宿友之間的磨合。可是管 理者卻把人的需求簡化,劃一成「與同性 居住就是最理想的」。無疑有人只喜歡與 同性居住,現行的宿舍機制亦能滿足所需。 那渴望與異性或其他性別身分同住的人 呢?豈不是沒得選擇?這顯然忽略了學生 的不同需求,剝奪了他們選擇的權利。提 倡性別友善宿舍,並非要校方把所有宿舍 都轉為不分性別,而是要提供這類宿舍的

性別友善宿舍即係男女混宿?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性別友善」意指沒有人會因其性別身 分而受到敵對、歧視或不公待遇。要營 造性別友善的宿舍環境,可從兩方面入 手。

文:林君穎 選擇。故此,性別友善宿舍為學生提供了 第三選擇,而非強迫他們接受無分性別的 居住模式。 至於宿舍其他性別不友善的地方,如前文 提及的門禁、打蛇、女宿生夜歸需登記、 同性與異性的探訪時間不一等,相信同學 都耳熟能詳,甚至親身經歷,就不再在此 詳述。

性別友善都係方便扑野 o 者!? 性別友善宿舍最常被指控的,就是給大學 生成為廉價時鐘酒店。實情是,就算沒有 性別友善宿舍,大學生也能在現行的宿 舍內扑野,因為一,性行為不必在晚上 發生,只要小情侶在探訪時間內完成性事 並離開便可;二,同性可以做愛。況且性 別友善宿舍便利了情侶同居,也不代表他 們必然發生性行為,因為同居的樂趣還有 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共同體驗,彼此了 解。更重要的是,就算真的發生性行為, 又如何?大學生有性慾自然而然,宿舍為 其生活空間,只要與同房溝通充足並達成 共識,性行為沒干擾他人,在宿舍做愛何 以要承受道德譴責呢?何況大學生也不是 天天大戰 36 回合,性行為只是大學生活 其中微小部分。性本無罪,設計者假設學 生全無性慾才不設實際。有些人斥:「要 搞就去時鐘酒店啦!」此等言論預設了大 學生隨時有閒錢爆房,但事實並非如此 (去一次九龍塘幾舊水呀!)。至於那些 懷孕、墮胎的爭論,牽涉的是有否實踐安 全性行為,而非與性別友善宿舍直接相 關。

性別友善 由自治做起 由於性別友善宿舍歡迎不同身分的學生入 住,要貫徹性別友善的宗旨,宿生自治是 少不免的。宿舍的規條往往由不在那裡居 住的管理層決定。為了方便管理,他們一 刀切的假設所有學生有相同需求。然而, 空間運用的決定權應歸使用者,規則應由 宿生透過討論協調出來,而非以行政或管 理的角度出發。

24 4

.indd 24

9/4/2013 9:30:30


爭取性別友善宿舍──台灣與香港的行動反思

在過往二十年,台灣曾出現數次推動性別友善宿舍 的行動。雖然「革命尚未成功」,卻在社會上形 成了成熟的討論氛圍,有大學甚至設立了性別友善廁 所,故仍可成為往後行動的參照。

2009 年 12 月,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發 生 了 一 場 轟 動 一 時 的 行 動, 名 為「 性 別 友 善 宿 舍 DIY(Dorm It Yourself)」。學生在圖書館前的草地搭建帳篷,並 自行選擇「室友」,試行無分性別身分的生活模式。 晚上他們還舉行了舍胞大會,討論宿舍的自治公約。 他 們 更 撰 寫 了「 性 別 友 善 宿 舍 實 驗 企 劃 書 」, 書 寫 七千字說明他們的理念和實踐方法。他們提議在某一 交流生為主的宿舍樓層試驗,並提供了五個相關方案 予以同學討論。以搭帳篷夜宿的方式來表達訴求頗為 新鮮,吸引傳媒爭相報導。儘管社會上意見分歧,同 學也有兩極反應,那次行動打開了性別友善議題的討 論。它成為台灣性別友善運動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仗, 也影響了往後的行動。 09 年過後,要數下一次行動便已經是 2012 年。上年 五月的時候,幾名臺灣大學學生再次提出性別友善宿 舍的要求。他們透過問卷調查、兩次公聽會及記者會, 旨在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與 09 年那次一樣,他們提 供了實際建議,提出把某些現有宿舍改裝成性別友善 宿舍,並加強硬件配套,如將衛浴分區或是加強隔間 設計,提供性別友善廁所。不過,那次卻缺少了直接 行動的部分。 09 和 12 年的行動雖然都沒有帶來巨大改變,卻提供 了論述基礎,喚起社會和同學關注,並驅使他們參與 行動。兩次行動中,倡議者都主動提供了政策改動的 方案,並以此為討論框架,讓同學不用憑空想像性別 友善宿舍的內容。校方也能以此作藍本,考量措施的 可行性。然而,兩次行動都欠持久性,沒有長期爭取 的計劃和熱忱。就此完結實在十分可惜,因為在當時 熾熱討論的社會氛圍下,如他們能像爭取解禁般持續, 或能令校方重新審視宿舍規劃。

打蛇門禁樣樣齊 香港宿舍不友善 香港人對性別友善宿舍並不熟悉。要數校園內相關的 運動,幾乎只得一次,就是在 2011 年,有中大學生效 法 09 年臺大的「DIY 行動」,在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 對出石地紮營。其短期目標在於廢除禁止「鴛鴦蛇」 等過時、不合理的宿規,長期在於成立性別友善宿舍。 可是,外界及傳媒普遍把「直視大學生性慾、奪回宿 舍性空間」等口號無限放大,模糊了討論的焦點。 遺憾地,除了那次「訓湯石」,香港就未曾發生過如 斯進取和直接的行動爭取性別友善宿舍。儘管社會的 性別意識有所提高,中大現今的宿舍情況仍然毫無寸 進,就如欠缺性別友善宿舍的討論,還有所謂「南華 連,北學思」的兩大「女子監獄」只接受異性在周末 探訪。就算不是女宿,中大內亦有不少宿舍對同性和 異性訂下不同的探訪時間。最近還發生了「國宿監獄」 事件,關於有逸夫書院國楙樓宿舍宿生不滿某女樓層 導師「打蛇」頻繁、手法嚴厲,造成滋擾 [1]。面對 這些不合理的規定和管理方法,宿生之間即使議論紛 紛,卻總是呻完就算。可是,沒有行動,哪有改善? 與其默默承受,不如主動尋求解決辦法。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早於 1993 年,台灣的大學生已察覺宿舍的一些性別問 題。當年在國立臺灣大學發生了「女宿門禁事件」, 學生要求校方取消女生宿舍十一點門禁的規定。及後 這二十年來,形形式式的解禁行動不斷在各所院校發 生。學生透過聯署、校內遊行、公聽會等方式表達訴 求,除了喚起同學的關注外,也得到了外界的支持。 經過了漫長的游說與爭取,雖然有些大學仍然不肯退 讓,但現時多所院校,包括大部分的國立大學,已解 除門禁規定,讓女大生不用再成為「灰姑娘」。

舊宿舍不友善的政策固然需要處理,但也不容忽視新 宿舍的情況,以免它們重蹈覆轍。有見伍宜孫、敬文 將會落成新宿舍,新亞又在籌建第五宿,不失為良機 把性別視角和宿生自治的概念融入其中。尤其敬文書 院院長曾承諾宿生自治,學生能當家作主,應好好把 握機會,思考如何利用學生的權力來改善宿舍政策。 在推動性別友善的道路上,台灣學生孜孜不倦,終帶 來一些成果。香港呢?有人願意動身起行嗎?

[1] 詳情可瀏覽「國宿 Tutor 娘親」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ages/ 國宿 Tutor- 娘親 /536886149689020

25 4

.indd 25

9/4/2013 9:30:32


「把燈關上 漆黑的課室角落只有我和你 吻上你的唇 品嘗 你舌頭的質感」十一時零五分,床邊的手機屏幕如常亮起。「很 想念哥哥的硬 哥哥的熱」送出。收到一個新訊息。「哈哈 那你想著你躺在桌上 哥哥抱著你大力抽插 :$」想起了他頂撞 的力度,下身越來越硬,點點的臉紅和很快的心跳。於是繼續 送出短訊,循環。沉溺在文字世界裡,他的短訊成了我滿足的 泉源。我愛這些互相摸索、描繪。 他是我的師兄,個子很高,有點高低肩;是什麼時候交換電話 也忘了,總之成了個經常短訊的對象吧。中學時期家裡管得嚴, 家人討厭我常聊電話,於是漸漸養成了躲在被 窩裡,跟人互傳短訊的習慣;而他,似乎是來 往最頻密的。

另一個很冷的晚上,我躲進被窩。夜裡,最想念的是他。十時 三十八分,手機的螢幕如常的亮了起來。 「我的寶貝 >3<」 「哈哈 傻仔」 「做你的傻仔是幸福的」口甜舌滑的回覆。我偷偷的笑了。漫 無目的地聊著天,偶爾的提到了天台「有機會上去就好 -w- 風景 很好的趕腳 [1]」「但要上去幹嘛?」「。。。幹你 xd」「白癡」 有點苛刻的回覆,於是被「=[」「=[[」轟炸了。 「不做嗎 ._.」鍥而不捨的傳來。平常最常做愛的地方是在學校; 廁所、班房、偏僻的樓梯底也嘗試過, 但一直蠢蠢欲試卻沒機會的,是天台。 終究敵不過他的挑引。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手電的 觸動

幾個月來,漸漸的習慣他的寫作和生活模式, 當初的不熟練和見外也漸漸化開。「好無聊 啊」是每逢 day5,他要上中化課的時 候的開 文 : 禾日水夜 場白;突然沒回覆的半個小時,要洗澡的時間; 沒什麼要說的時候,他會傳來「>3<」,像孩 子;有一次我跟他傳了「我不開心」的短訊,他便到了我家附近, 給我買了甜筒。我讚他很乖很乖,流了點淚在他肩膀上,那泛 著洗衣粉香味的白色襯衫染了一小攤的灰。然後有一天,去看 電影時,他偷偷的拖起我的手。屏幕照亮了我們的臉,使我們 第一個吻染上了潔白的光。 終於有次在十二月。 「你明天就要生日了哦 :3」快要十二點的時候,如常的傳來了。 「對啊,有什麼要送我的」 「送我自己給你哦 xD」「。。。傻瓜 哈哈」 「親一個 =P」「哈哈 好啊」 「摸一個 :P」心中一怔。「你不喜歡就不要了 哈哈」習慣了我 的不理睬,他立即再傳送了過來。 不知道哪來的勇氣。 「你喜歡就好」 結果等了四分多還沒有回覆。是被嚇怕了嗎?正在猶豫要否算 了的時候,屏幕又亮起了。 「我想抱緊你 由你的乳頭 撫摸下去」 臉紅了。但身體的慾望比想像中坦誠,於是送出了另一個短訊。 「。。。我還想要更多」 過了半分鐘多。心情變得有點著急。結果還是傳來了。「哈哈 喜歡從後抱著你 嗅你頸上的味道 吸啜你的耳垂」讓人心 動的回覆,但還不夠。「更大力的搓弄我 讓我軟倒在你身上」 送出。是連自己也會臉紅的答案。彷彿有雙無形的手從後撫摸 著我。 「你很淫蕩啊」 「因為是你啊 衰人」 「哈哈 親一個 :3」 短訊成了我和他的世界的橋樑。互相挑逗、追趕,內容隨著時 間似乎變得越來越濃稠,熾熱。 *

*

*

*

*

*

*

*

*

*

*

*

*

*

*

*

那次以後,偶爾的挑逗逐漸頻密。偶爾的性愛固然叫人心動, 但晚上的短訊來往,駛人聯想更多,叫人更為期待。

「。。。幹什麼啦」「嘴巴說不要 身 體卻 很誠實喔你 =P」被說穿了。「。。。 天台是挺有趣的」「明明就很想試試在 那做愛啊 bb:/」「哈 是有點」

「你記得那次在你家嗎?很想像那次一樣 按著你在地上 親 吻著你」記憶裡我們在交換著相互的唾液。雙舌交疊的時候, 我從他的唾液裡嚐到了蜜瓜的甜。「哈 你有吃口香糖嗎?」 「嘻嘻 喜歡嗎 :3」」「。。。嗯嗯」 被窩裡的溫度慢慢增高,四肢在不安份的摩擦,寒冷的夜裡竟 擦出了汗。腦內不斷憶起、想像,拼湊出他的身體、香味、體 溫。「伸進你衣內 摸透你全身」我的手不安分地在身上摸索、 挑逗,模仿著他平常的力度。下身的堅挺頂著褲襠實在不舒服, 於是在被窩裡我脫了褲子。「哥哥 我好硬 像要更加多」 堅硬的下體在和被鋪摩擦著,前列腺液在套弄之下沾濕了下體 的前端。緊握著它套弄,不禁顫抖了起來。 「抬高你雙腿 把雙腿打得更開 慢慢的舔著你的後庭」他總 是會乖乖的回覆。想到那叫人羞恥的畫面,不禁令人臉紅心跳 之餘,身體更不滿足。「不只要舔喔 :$」送出。發熱的身體已經 越來越不安定,十幾秒的等待也使我難受。「想我插進去嗎?」 終於收到他的回覆。 「嗯嗯 哥哥」 想起它在我的體內,按壓著最裡面的前列腺;他不斷抽插著的 聲音,彷彿徘徊在耳邊。汗。唾液。陽具。傳送與回覆。「我 快忍不住了」左手早已濕透,下身快要爆發的我傳送了新的短 訊。 「那明天上你家好嗎?」最後傳來的短訊。知道他的意思,我 笑了。 「哈哈 好啊 哥哥」 「親一個 :3」

[1] 趕腳為內地網上用語,意旨感覺。

26 p.26-27

.indd 2

9/4/2013 17:24:28


腳交 不膠 文:Humpty Dumpty

我從不向女朋友掩飾我對腳的迷戀,而她 亦樂意配合,與我逐漸探索她從未嘗試過 的性。由最初用手觸碰,然後開始親吻、 舔、吸吮她的小腿、大腿,最後她開始學 會幫我「腳交」,即用腳磨蹭我的下體, 直至射精。驟眼看「腳交」彷如女人對男 人的「服務」,甚至滲透著刻意支配女性 身體的父權意識,但於我倆而言,對「腳 交」的探索遠不止於此。電影《烈火青春》 中,葉童於其中一幕吻舔著張國榮的腳, 作為調情,回到我與她的情慾,她不單會 主動觸摸、吻舔我的腳,我們亦嘗試過對 調角色,用我的腳挑撥她的快感,不論何 種形式的戀足,我倆都享受其中。 以「戀足」描述對腳產生情慾的傾向並無 不妥,然而,於「戀足」二字後大多會配 上「癖」,而且往往跟精神病連結,從早 前《忽然一週》指藝人森美戀足後,將戀 足的理由訴諸抑鬱症一事中可見一斑。更 甚者,對戀足的污名化不止於媒體間的呈 現,高登討論區中慣常將對足部產生性興 奮的人稱為「腳膠」,作為戲謔對象,論 壇上的會員每每都將所謂「腳膠」描述得 變態、猥瑣,例如傳播醜化「舔腳」的改 圖等 ( 見圖 1),總而言之,於主流風氣中 將腳視為性刺激或性幻想的對象時,皆會 被矮化成性癖好、性變態。 回想自身經歷,還未有媒體大肆渲染,或 未有網上醜化之前,早已於朋友之間活於 戀足癖的標籤下。大概於初中時期我已發 現腳能挑起我的情慾,每當我於街上看見 線條細膩有致的腳,我總不能自已的定睛 細看,凝視間帶著欣賞、讚嘆、喜歡,亦 少不了性慾的挑逗。那時候朋輩間不時會 對異性身體有所討論,諸如某女孩的胸部 有多大、哪個男孩有六塊腹肌等,傾談之 中往往流露出大家對不同身體部位的性幻 想,並會為某些共同喜好而談得興高采烈。

我以為他們能了解我青春期的悸動,於是 徐徐透露出我對腳的迷戀,但不幸地「戀 足」並非他們視之為常的喜好,從此我便 背負著「玩腳果個」的壞名,一直被訕笑: 每 逢 認 識 新 朋 友, 身 旁 好 友 定 必 加 上 一 句「佢鍾意玩腳」,然後大家吱吱作笑, 而我只能露出僵硬的笑容尷尬地笑罵一聲 「痴線唔好聽佢亂講」,但內心一直都對 自己性快感的偏好被揶揄而感到不解、糾 結,雖然對嘲弄慢慢感到麻木,但我亦逐 漸學會隱藏對腳的喜好,「戀足」成了我 無法剖白的秘密。 為什麼對腳產生性幻想、性衝動,或以「腳 交」作為渲洩性慾的性行為方式,會被視 為性癖好、性變態?誠然,每個人總會對 某些身體部位特別偏好,如女性的胸部、 臀部、男性的腹肌、胸肌等,而以上例子 均被視為「正常」能引起性興奮的部位, 反之一些較少人提起的部位,例如腳、肚 臍、頸、腋下、頭髮等,極少被想像成與 性相關的位置,甚至將偏好這些部位的人 視為性變態,但其理由又往往不被思考, 或一句「唔係咁用架嘛」作罷。

位皆無法逃離「唔係咁用架嘛」的迷思(事 實上戀胸、戀臀等亦屬「Partialism」)。 「正常」或「異常」,「係咁用」或「唔 係咁用」,往往都是社會風氣建構下的結 果,當我們重新反思能刺激自己性慾的來 源時,不難發現社會上媒體、廣告等皆主 導或提倡了「正常」的標準:豐滿的乳房、 結實的肌肉等。然而,儘管普遍人跟隨這 些「正常」的標準,每人對能挑起自己性 慾的來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好,例如喜歡 大些或小些的胸部、古銅或白晰的膚色等, 既然每個人對挑逗情慾的身體各有不同喜 好,何以「戀足」或戀其他「特別」部位 的差異會被視為特別低賤? 對我與伴侶而言,於「戀足」這方面的探 索的確開發了更多雙方獲得性滿足的方 式,假若當初被主流風氣規限,將「戀足」 視為變態,不但會壓抑了自己的性喜好, 亦將失去了發掘不同性歡愉的可能。其實 只要雙方樂意嘗試探索身體,或會發現更 多地方「原來可以咁用」。 參考資料:

「唔係咁用架嘛」的確是戀足或戀其他「特 別」部位被視為「癖」或精神病的部份根 據。戀足於精神病中屬「Partialism」(即 對人身體部位產生性興奮),被列入「性 慾倒錯」(Paraphilia)的類別,即將性 慾宣洩於某些「正常」認為不會產生性慾 的物件、身體部位、情況等之上。然而, 過往自慰、同性戀等亦曾被列入「性慾倒 錯」的精神病範圍之中,但隨時日發現其 對人體或社交生活無害後,它們便逐漸被 剔除名單。同理,當「Partialism」的情 況不影響健康或社交(例如不會因此產生 焦慮),便不應被視為精神病。

1. 《忽然一週》:借戀足減壓爆森美抑鬱 困擾三年 2. M. Kafka (2009). “The DSM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aphili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更何況「唔係咁用」並非合理原因將戀足 或戀某些部位視為異常,因為那些所謂「正 常」會產生性慾,甚至以此作出性行為的 身體部位亦本應「唔係咁用」。試想想, 乳房本應用以餵哺而非挑起性慾、手用以 抓、握、拿、舉而非打飛機,口用以呼吸、 飲食而非口交等等,除了性器官與性或許 有直接關連,其他用以渲洩情慾的身體部 圖1

p.26-27

.indd 3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從腳踝慢慢親吻至平滑的小腿,舌頭滑過 小腿背後緊緻的肌肉,於大腿流連,由外 側逐漸觸碰至內側,輕聲細鳴不絕於耳, 我倆的情慾糾纏,糾纏於雙足之間,或我 的,或她的,快感從「戀足」開始延綿纏 繞。

27 9/4/2013 17:24:28


什麼能代替我的左手? 文:不斷被砍掉的樹 性玩具對我來說,是十分陌生的東西:我從來沒有見過實物,也自然從來沒有用過。說起 來也頗奇怪,身邊其實不乏男性損友。而成班麻甩佬聚首一堂的時候,少不免就會談論一 些黃色議題:女優、AV,無所不談,唯獨性玩具是大家都避忌的話題,我想大概是因為這 個固有的想法了吧:男人老狗,駛咩用呢D野? 每當一個人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又會不期然地想:其實為何不用性玩具呢?性玩具的誕 生,其最主要的原因,想必是因為它在自慰時會帶來無可比擬的快感。很多人用性玩具的 原因,都是因為既然能令自慰的過程更加「爽」,既然能令自慰昇華,何樂而不為呢? 我想,這都是一些心魔作祟。 其實,自慰不應該只是一個解決性慾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了解自己身體的過程。 而正因如此,我更傾向用手去打飛機,而不是用各種的性玩具,因為在自慰中,手和子孫 根的接觸,不同的手勢,不同的受刺激的部份,令我更加明瞭自己的身體之餘,這種一切 都受我控制的感覺很實在,令人十分嚮往。再者,把自己的性需要交給一些冷冰冰的死 物,感覺確實有些奇怪,假手於「膠」,不知如何說,總之就是過不了自己的那個心理關 口。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而另一個令我卻步的原因,是比較實際的:買不了和藏不了。前者就是我沒有足夠的勇氣 去進入這些性商品店,雖然本應是一些和去超市買東西一樣的平凡事,但我還是介意他人 看我的目光(雖然我沒有進過去,但這些奇怪的視線,大概也少不了吧)。而且,一旦這 些性玩具被找到,就少不了要和父母解釋交代一輪,也要忍受他們從此對你奇異的目光或 是不同的態度。為了一些性玩具而要破壞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我覺得是沒有必要也 不值得的。

交換 經驗 性玩具 很想要吧 文:林君穎

以往在尖沙咀上學,間中會經過成人玩具店。雖然櫥窗內陳列著玩具,但門口總被黑布遮蔽,加上紅紅藍藍 的霓虹燈箱,令店舖顯得格外神秘。初中的我不敢內進,那彷彿不是中學生該到的地方。就算我每次經過都 想探頭進去看個究竟,我每次都抑制自己,只敢凝望,然後離它而去。後來年長幾歲,與情人進入過一次, 但只逗留了很短的時間,也沒有光顧。儘管我口裡說購買性玩具乃平常事,付諸實行時卻欠缺勇氣。最終, 我並沒有走進任何一間成人用品店購物,而轉戰網上交易。 隨意在搜尋引擎鍵入「性玩具」,就出現了很多性商店的連結。接受了年滿十八歲的聲明後,便進入了一個 截然不同的國度。呈現眼前的,是男女模特兒的裸露照片,還有各式各樣性玩具的圖片,令人眼花撩亂。每 項商品皆附詳細介紹,有些甚至有影片示範,挑起我購物的慾望。在不同網站來回瀏覽後,我選了一家價錢 較相宜的。更重要的是,該商店強調郵寄包裹上沒有商標,確保他人不知道裡面收藏什麼。包裹抵家後,我 立刻把它帶回房間,以防家人「手多」拆封。明明性慾就自然不過,明明我平日都這樣談論「性」,但在父 母面前,我總要假裝「純潔小天使」,拋開所有性慾望,實在十分奇怪。或許因為從小父母已避談「性」, 我才會在他們面前感到如斯尷尬。 在房間內拆開我的第一件性玩具──粉藍色的震蛋。它連接著一個滑鼠形的搖控器,有五種不同震動頻率。 往常用手指自慰,不消一分鐘便覺疲累。以震蛋代勞,不用擔心體力的問題,事後還更易清潔。而且由於震 動頻率高(手指根本冇得比!),愉悅的觸電感由陰核直上心頭,好不爽快。就是第一次美好的體驗,驅使 我多買一枝震動棒,期盼它帶來另一種快感。然而,事與願違。那次我滿懷期待地把震動棒插進陰道,殊不 知…… 咦!明明睇AV女優個樣好爽架,點解無感覺o既? 頓時性慾全消,只覺被騙。 誠然,性玩具能補足手指的弱點,但同時也不斷製造慾望,促使消費。生產商透過精細的分類,分類下還提 供各種繽紛顏色和特點(例如能在震動棒內加冰)予以選擇,配合廣告、短片和AV行業,呈現一張張興奮滿 足的面貌,使觀眾渴望擁有同樣的愉悅而購買形形色色的性產品,繼續「支援」製造商的賺錢大計。有一陣 子,我亦經常瀏覽網上性商店,差一點禁不住強烈的購買衝動。雖然我最終都「得個睇字」,但往往是花了 長時間瀏覽後,才有克制自己的念頭。 現在,我回不了那個只用手指的年代,但也沒有瘋狂購買性玩具的心癮。

28 4

.indd 28

8/4/2013 16:51:18


性玩具有乜唔得之嗯嗯嗯嗯哼~ 文:索到爆的懶JJ 髮絲擦過隔絕外界的粉色布簾,開宗明義販賣歡樂的商店佈置繽紛,左邊一對肉球右邊一雙拉珠,眼光聚焦於何處是好 呢?牆上貼滿裸女POSTER,貨架上滿佈各式各樣的「飛機杯」,由仿造女優陰道的肉筒以至最傳統的俱備;而假鳩款式 之多更是眼花撩亂,我拿起只有手指尾長的震蛋對男友說:好得意呀,買咩好?但他也是第一次到性商店,只覺新奇, 對選貨無甚主意。 歷經假鳩好定震蛋好的天人交戰,我揀定兩碌棍走去收銀處試玩,女店員把有環震、縱擊功能的棒頭放我手背上,「嘩 好似好好玩咁!」一翻掙扎後,終於買下其中一款。 一幕隔開兩重天,走出燈光黃亮的商店,重回殘舊暗沉的商場巷子,男友的身軀擋住了午後的陽光。他把我抱起轉圈, 光線刺眼,更刺人的是他肩後的銳利眼神,來自一位保安大叔的不屑目光。當下有點心虛,好像做了甚麼不見得光的 事,不再望向前方。 不少人眼中,性玩具似乎還是一些淫邪玩意。以致多年來我未曾跟朋友談起性玩具,多少怕被取笑。倒不是說沒想過 用。只是從前不知行情以為未成年就無法進入性商店,加上從某處聽來假鳩會刺破處女膜,當時生勾勾覺得冇左塊膜等 同失貞,種種原因之下還是算鳩數(後來嘗試用手自慰還是不小心刺破了,噗)。

花費三百大元買一碌假鳩,難免心急窺探廬山真面目。會不會像那些東洋女郎一樣浪叫連天呢?欲罷不能嗯-嗯-嗯- 那樣。

終於順利進入。 按下加號按鈕。 噠噠噠噠噠。 機械式的震動刺激著陰蒂後方,膠頭迅速找到興 奮點。 腦海閃過白光,高潮。 一片空白。 性幻想也來不及呀。 哎,好空虛。 很省事,比用指頭慳力。 抽出來的粗棒沾有幾絲體液,我躺在床上望著 它,思考日後該如何用盡這根假鳩。 諗諗下,性玩具最大的缺點就是貴!數百元買回 來,又不能試用退貨,用完不爽真要「喊出黎」 。其實性玩具不一定要買,不少生活用品都很好 玩。比如說花灑。這個天天用到的物品應該是不 少男女的性啟蒙老師,我還記得呀,小時候第一 次感受到-水力強勁的灑頭陣陣射向下體-那種 微癢的朦朧快感。 還有中四五時,我開始自慰但摸來摸去還是不得 其門而入之時,我偷偷地把筆呀、筷子呀、電筒 呀往洞裏塞,仍是不得要領。有一晚我便把震鬧 的電話半塞進去,終於感到些許酥麻,那刻真是 發現新大陸一般──WORK喎衰鬼! 還有還有……實在不能盡錄,有空翻翻抽屜,總 有一樣o係左近。

4

.indd 29

補充 性玩具是怎樣煉成的? 文:林君穎 資料 性玩具五花八門:震蛋、按摩棒、乳夾、自慰杯、增長氣泵、後庭拉 珠…對性玩具初哥來說,產品分類已夠複雜,購買時更有其他條件 需要考慮。以自慰棒為例,顧客不但可以選擇長度和粗幼,還需決定 顏色、震動頻率、仿真度等,十分講究。除了直接刺激性器官的產品 外,還有其他增加情趣的玩具,其中以虐戀(BDSM)用品,如皮鞭、 手銬和貞操帶等居多。 性玩具常被錯認為近代產物,但其實早於冰河時期,石製的假陽具經 已出現。隨後不論東方或西方國家,均有性玩具的記錄,如日本發 明了縮陰球[1],而宋代中國亦曾流行陰莖環[2]。若數說性玩具史 上最重要的里程,莫過於第一部震動器面世。它在19世紀中期由醫 生George Taylor發明,以蒸氣發動,體型龐大。十多年後,另一名 醫生Joseph Mortimer Granville發明了電動、體積較小的震動器, 並註冊為電子專利產品。發明震動器,原意是用來舒緩歇斯底里症 (Hysteria)。所謂歇斯底里症,其實是女性情慾未得到滿足而引 發的不安定情緒,震動器便是用來令女性達到高潮。其後女性歇斯底 里症不再被視為疾病,震動棒也由原來的醫療功用轉移至性事上。到 了20世紀初,震動棒經常在色情電影出現,屢受道德譴責,逐漸被社 會排斥。後來隨著60、70年代,美國性解放運動和女權運動展開,要 求正視女性情慾,性玩具被塑成性解放的象徵之一,才再度興起。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只是身在此山中,感覺亦沒甚特別。假鳩的操作簡易,棒底只有四鍵,一鍵開關,加速減速環震各佔一鍵。握著手柄, 形態像極「無比滴」瓶蓋的棒頭緩緩引進,質感稍硬的矽膠龜頭與軟糯糯的陰道入口沒有一拍即合,半卡在那處。沒買 潤滑劑之下唯有先用指頭搓弄唇瓣。

自70年代起,性玩具在市場出售,逐漸發展成一門產業。它為全球 帶來每年150億美元的總收入,增長達30%,更成為經濟低迷時業績 不跌反升的產業之一。全球對性商品的需求不斷上升,甚至乎比較保 守的國家如印度,雖然在該地出售性玩具有機會犯法,但也無阻成 人玩具市場興起。隨著社會愈來愈開放,不少人破除對性玩具的偏 見。2009年美國有調查顯示接近一半受訪者曾使用震動器,比2006 年上升一成。在香港和上海,雖然此類數據欠奉,但性玩具確不如從 前忌諱,不只在隱蔽的成人用品店,在某些連鎖便利店和小販檔也能 找到它們的蹤影。 [1] 用來鍛鍊女性陰道內壁和括約肌,也可用於性行為來增強快感。 [2] 一般套於陰莖根部,用來增加勃起時間。

29 8/4/2013 16:51:19


旅行或留學時遇上的異國朋 友,彼此心中有數,包括眼前 的風景,都只是人生淡薄的片斷。烈 日下塵土飛揚,肩並肩的兩人,總有 一天要各自歸去。 我在美國留學時碰到他,他是以色列 人。二十七歲,眼睛比貓頭夜鷹更 大,更有神。樣子極為稚氣,與年齡 不符。笑起來,更像只有十二歲。然 而額上眉間的皺紋卻已經歷盡蒼涼, 抽起煙來,是一個徹底的老頭子。這 樣滑稽的組合,背後隱藏他生而有之 的不治之症。 我倆並肩坐在美國賓州小鎮匹茲堡的 私立學校草地上,看著初夏烈日,眼 前綠意排山倒海。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然後,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枝電線 杆,這只是二十年前的事。」他向我 講及他的國家,在美國支持下的現代 化發展。他略去了美國二字。我當時 不以為然。 「以色列是世上最年輕的國家!我爸 的年齡都要比他大,他七十了,我國 只有六十四歲。每一個家庭的人都幾 乎互相認識,我的國比香港還小吧? 」他用標準的美國英文跟我說,又說 要給我看照片。我認不出這是一個中 東國家。照片中,夏日,西式的花園 中,他與朋友都戴了墨鏡,酷酷的吃 著美式糕點。又有一張,戴了墨鏡 的他和穿著短褲的女友人唱著歌,在 吉普車上,開往以色列近郊的沙漠途 中,一切有如美國在中東土地的觀光 客。這與我一貫對中東國的印象大相 徑庭。 他明白我眼中的詫異,更是要向我解 釋,巴不得拉我到以色列走一轉。他 有他的驕傲,他眼中閃著愛國的火 焰。他要為他的國成為一流的藝術 家。 我說:「吃一口吧,只是一口,你看 了我的杯這麼久。」我知道一說起以 色列,他就口沫橫飛的,忘了食量 驚人的肚子。「好吧,吃一口,只一 口,別誘惑我。」他孩子氣的,接過 我的匙,細細的吃下,誇張的說:「 這就是天堂!」手還拿著匙,就跳 起舞來。只是一口冰乳酪,他就樂半 天。在異國總是愁眉不展一幅臭臉的 我,都忍不住要嘲笑他了。

因為天生比常人大一倍的肝,他消化 比正常人快一倍。他吃的量,總比不 上消化的量。身子瘦瘦的,肚子卻有 巨大的內在負擔,顯得圓鼓鼓的。巨 大的消化系統,使他的發育延誤了, 這是他孩子臉、骨架小的原因。又因 為糖尿病,他不可以吃甜。醫生猜他 過不了三十歲。那時我並沒有想到, 孩子臉使他一直感到自卑,厭惡。 他渴望一個女朋友,更正確的說,是 性。他二十七了。 他喜歡畫動物(這真幼稚,他又恨恨 的說),犀牛、老虎、大象,他畫得 生氣勃勃。他說這都可以在以色列看 見。他畫沙漠風塵滾滾,他說在家中 駕車半小時就可以置身沙漠了。這種 異樣的國度,我又羨又妒。我總是在 畫建築、烏雲、狂風暴雨,他看了我 的畫,總問:「你又不開心嗎?」也 許是,也許是我的國土只有這些。

創作 投稿

他的國 文:明

他這小人兒,很快累,但爆發的活力 卻非常人能及。老師要他在兩個星期 內畫一百幅同一站姿的公雞水彩畫, 他只好天天呆在工作室畫,第一個星 期過去了,只有三十張。他總忍不住 肚子餓,但又看不起美國快餐,總大 費周章回宿舍去煮。到了交畫的前一 天,他一口氣畫了個通宵,真的交了 一百幅。他那黑眼圈事小,若真的暈 了,工作室夜闌人靜,後果不堪。 學期快要完結,離別的意味,在留學 生間一發不可收拾,五個月的相聚, 呼一下,吹往遠方,不留痕跡。下 午,在收拾好的藝術學院學生工作室 碰見他,他說要跟我去一個地方。

我們從學院二樓建築系雜亂的工作室 走廊之間,穿過一個矮窗,爬到藝術 學院的天台中庭去了。一爬出窗, 我立刻被眼前的巨幅草原感動了,遠 處是匹茲堡大學的文學院,是匹茲堡 最高的建築物,教堂尖塔直上雲端。 風呼呼在耳邊吹,夏天終於來了匹茲 堡,我卻記掛著中國最南方小城的老 夏天,幾乎想瘋了。 「我說,別跟那些瑞士土包子玩,你 看,跟我玩多有趣呀!」他為自己偷 爬出窗的壯舉歡呼。深深吸一口香 煙,長長的呼出。他因為不能喝酒, 所以總是狠狠的抽煙,而且總向我說 抽大麻沒有甚麼不好,爽一下沒有甚 麼。我說不抽了,他一整晚都在白眼 我。 他珍惜每一天在美國的日子,活在當 下。記得那天,他在紐約街頭,叫神 不守舍的我幫他拍照,口中不停說 著:「你在哪裏?我不知道你在哪 裏!但我‧在‧紐‧約!」他嘲笑我 的心不在焉。終於,我開懷笑了,為 我第一次到美國紐約這事笑了,畢竟 我們都是幸運的。 學期完結,他畫了一幅比他個子還高 的油畫,當然,他個子小,油畫並不 算大,約一米乘一米半的直幅。以立 體主義方式,赤裸的描繪女性身軀與 男性身軀的結合。筆觸坦蕩蕩的,他 的一貫作風。然而,色調變得暗沉, 男女結合中帶有暴力。我突然意識 到,他在美國這五個月的變化,他的 所聞、他的所見。性,在中東,仍是 禁忌。複製的美式生活,沒有為他在 活生生的美國作出準備。 我們告別也已經半年了,他是我首個 來自中東的朋友。我總在想他現在是 否安好,所有有關中東的新聞都使我 想起他,新聞中的以色列都符合我們 一貫所想。以色列是中東一大強國, 動亂不止,對巴勒斯坦的壓制無休止 地進行。鏡頭下的以色列,我找不到 一絲能與他的話接上的地方。我猜不 到他到底生活如何,有沒有再駕車到 沙漠去?當然看不到他做了藝術家沒 有,也不知道他的病是否真的在紐約 治好了。

30 4

.indd 30

8/4/2013 16:50:14


《莫向離亭爭折取,濃蔭留覆往來人》是豐子愷的其中一幅畫作,亦是《菜園留覆往來 人》書名的由來。書中包括二十一篇村民和義工的訪問,分時序地細緻描繪他們在菜園村 運動中的改變、彼此之間信任的建立、建新村時的辛酸等。書中沒有甚麼複雜的理論,只 是把參與者在這五年間的想法和經歷一一記載下來,讓我們這些往來人,反思著菜園村的 運動對我們的啟示。

共同的改變 村民凱珊本不善交際,而且對政府和主流傳媒是一貫的不予理會;明哥因著與明嫂的緣 份,搬到村中與太太居住;阿竹在新聞系畢業後,一生打著幾份普通的工作。在清拆前, 他們都只不過和我們一樣過著平淡的生活。 但是,拆屋的巨變令他們從此不再一樣。凱珊從此成為了導賞團的主將,對外介紹著菜園 村的運動;明哥在關注組擔任著組織和聯絡的工作;阿竹參選過八鄉南區的區議員。他們 分別以不同的形式投入抗爭行動。當中,他們有對於不公義的不滿,有對於安居樂業的嚮 往,更有對於農耕生活的熱愛。以阿竹的說法就是「我覺得耕種是快樂,能種出好的食物 是很難,但我想你記住我種的菜心好甜,番薯好大隻。」就是憑藉著這份堅持,他們作為 制度下的無權者,只好作出改變以抵抗高鐵無情的入侵。

抗爭

書札

的可能 文:拖鞋聲

集體與對抗意識

重現真正的參與者 雖則他們有著這樣的團結,但還記得在菜園村抗爭熾熱之時,甚麼「收地賠償可優惠勿過 份」、「菜園村關注組又挑衝突與警對峙五小時」等新聞報導層出不窮,把村民及義工抹 黑成只是激進和貪心的市民。但是,細閱書中對參與者的仔細描繪後,根本就不是這樣。 「我是明明地當著港鐵的保安面前,動手剪那鐵絲網的。這是因為港鐵明明的講大話,言 而無信,前一刻說好了留給村民三條出入來往的路,下一刻便全都封上了。」(〈實在不 過的實在〉,P.103) 這是村民大曾太說的話。她從不是甚麼英雄人物,只是一位廚藝了得的母親。她在舊村 的屋子曾經過大大小小的修葺和重建,而當中更承載了丈夫希望子女安居樂業的遺志。所 以,舊屋對她來說確是意義重大。當時那鐵絲網擋的路,是她兒子每天凌晨時分放工歸家 的必經之路。她能這樣堅毅,全因為這些對於生活和家庭的保護。那些所謂「暴力」事件 發生的原因,正正是主流傳媒沒有報導的,令沒有深入了解的大眾誤以為他們是暴民。所 謂「沒有壓逼,哪有抗爭」,他們有著對以往那平平穩穩的生活期盼,亦有對於不公的不 憤。他們所思所想,實和我們無異。

不是消費,是預備 不曾經歷清拆逼遷的我們,閱讀《菜》一書也許只是消費了他們的經歷。而事實上,在不 公的制度持續運行下,我們終會成為他們。顯而易見,他們不是社會上唯一的被壓逼者, 但是他們的經驗和思考確是教曉我們抵抗如何成為可能,在生命中重現他們的曾經。

書名:菜園留覆往來人 編輯:余在思 陳秉鳳 陳彥楷 陳倩玉 出版:菜園村支援組 影行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二零一三年一月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菜園村的逼遷把不同身份和經驗的人綁在一起,這些人從此為了反對逼遷而一起抗爭。二 零一一年巡守時,村民波叔無懼地放下膠袋,走到推土機前,以身體阻擋港鐵清拆。這一 舉動令其他村民強烈意識到參與巡守,共同抵抗港鐵無理的清拆,自己亦應責無旁貸。這 一段故事分別在兩段訪問重覆提到,他們都一致認為波叔給予他們對抗的鬥志。這樣看 來,對抗權力的意識真的要靠著共同的參與才能在各處萌芽。

後記 在書中,村民都不斷表達希望新村早點建成的願望。但事實上,新村的興 建工程還未開始動工,而其中一個關鍵是路權的問題。由於鄉議局在11年 曾承諾有善長人翁已買下進下菜園新村的路權,贈予村民永久使用[1],令 村民以為路權問題已經解決。今年三月,在進入菜園新村的路途中,卻有 人種了攔路柱,阻擋著建新村的工程車進入,令建村的工程受阻。事後, 關注組曾召開記者招待會,我亦有到場。只見每位村民都雙眼通紅,他們 所承受的壓力實在比我想像中大得多,實是沒有料想到的場面。到底他們 何時才能擺脫這種長期的抑壓呢﹖菜園村的運動還沒有完結,但此事的發 生無疑印證政府已經完全沒有把這件事當一回事,漠視了村民的需要! [1] 走數證據:鄉議局於2011年2月9日致菜園村的解決路權聲明: http://www.inmediahk.net/2011-2-9

4

.indd 31

31 8/4/2013 16:50:16


劇評 投稿

文本與劇場——重修體育時期 文:黃敏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滿弧線的烏黑鐵鑄浴缸,零散堆 疊的書本、一個男子從舞台的左 邊緩緩步向書堆旁的褐色木櫃,打開櫃 上的菸盒,依在木櫃旁,在舞台中心吞 雲吐霧。一團灰白的煙霧瞬間成形,彷 如另一個世界的生成,然後慢慢在劇場 中蔓延開去,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舞台劇 《體育時期》就在微霧的包圍中開始。 直到現在都無法忘懷中學時期的《體育 時期》的閱讀經驗,那是一種被質問以 及被青春的溫柔與暴烈佔據了你的過 程。六年前浪人劇場曾演出《體育時 期》的上學期,多年後更足本改編,完 整地將整個《體育時期》搬上劇場, 雖然因為表演媒介及觀眾可承受的時間 限制(我們早已過了《牯嶺街少年殺 人事件》四小時以上片長的時代), 不少情節和支線被刪去,但當中由文 字到劇場的嫁接、調度、轉換,呈現技 巧和原著比起來也可謂不遑多讓。

光影的雙重性 一般光影作為劇場元素,大概都離不 開舞台燈光,一種由上而下的光源。 董啟章筆下的人物都有著自身的特質, 而非那種容易消化的定形。因而人物 的思考、理解以及覺悟都具有深刻的 思辨成份,尤其是貝貝這樣敏感於生 活、善於思考和內省的人物。有時貝 貝通過反覆而精巧的論證去確立的一 套解釋或想法,當我們還在嘗試理解 時,下一頁她就提出足以抗衡或至徹底 推翻前一個看法的論述。這種自我對 話或者自我拆解的思考,正是青春時 期那樣躁動不安的困窘處境的寫照。

32 4

譬如說在泳池更衣室的那一場,通過 不是蘋果和貝貝的對話中,貝貝開始

.indd 32

(真誠地)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有意 讓不是蘋果親近她男朋友政,刻意讓 政愛上不是蘋果而主動向貝貝提出 分手。這樣貝貝就毋須負上拋棄者的 角色,和伴隨而來的罪咎感。以故事 提及的「罪與罰」來解釋,貝貝同 時扮演著犯罪者和受害者的角色。 問題是,舞台上如何呈現這樣密集而不 斷自我質疑的論述?在燈光有限的舞台 中,閒遊者(下文會再作論述)手持 一盞被幾根幼小的鐵支罩著的燈泡,圍 著躲進浴缸裏的貝貝照向她,將燈熄去 又重新點亮。燈光照向貝貝時,她的輪 廓、面相,衣飾顯得異常清晰,同時投 射出貝貝身軀龐大的影子。由於光源 被幼小的鐵條擋去,貝貝的影子中就 出現了如監牢鐵支般的垂直條狀陰影, 就像把貝貝置於監牢之中,而且不論怎 樣躲避,監牢永遠和貝貝的影子相隨。 在閒遊者一閃一滅的燈光下,貝貝在 強光的探索之中成為無可逃避的犯罪 者,同時也是投影中困在牢中的受 害者。正是跳出了文本的框架,衝破 成規,貝貝處境的複雜和雙重性,才 能在劇場上以光影的手法呈現出來。

穿過透明的閒遊者 我們看到的是 閒遊者,即開場在舞台中心的男 子,並非文本原有角色,是這劇場 後來特意加上的。這個角色的名字 本身就有點自我推翻的意味,閒者, 稍暇也,即隨意、無目的。一個 無目的的角色還能被稱為角色嗎? 整個改編劇場有兩條敘事鏈,並存的 進行著:貝貝和不是蘋果的故事的第 一敘事層,也是原著的故事,有鋪

排、有情節、有結果,故事性相當明 顯;相反閒遊者的第二敘事層,卻似 乎甚麼也沒有發生。嚴格來說閒遊者 並不存在於《體育時期》,他一直都 只是跟著貝貝和不是蘋果,朗讀原文 以及向人物提出疑問,人物卻從來沒 有作出言語或有意識的回應,她們甚 至看不見閒遊者,彷彿他是透明的。 換個說法,閒遊者就像小說的讀者。 隨著情節推移,閒遊者在適當的時候 會在書堆中翻出一本,照著文本讀出 原文,對表演中的情節作補充。但更 重要的是,閒遊者會對故事中人物的 行為提出疑問,例如在不是蘋果在卡 拉OK房裏打了韋教授後,貝貝決定 要找這個「無故」打人的女子時,閒 遊者就向貝貝問:「點解你要去搵佢 呀?」起初閒遊者會跟著貝貝和不是 蘋果,在她們逗留過的地方停留、視 察,彷彿在找尋一些故事的線索,以 及那些有助於了解她們情感和特質的 微小事物。其後他走在舞台上空搭建 的高處,以鳥瞰的廣闊角度去觀察貝 貝和不是蘋果,到最後他甚至離開舞 台,以完全抽離的姿態坐在觀眾席上。 我們可以想像,閒遊者是一個將人物 和讀者/觀者聯繫起來的角色,他所呈 現的正正是我們閱讀董啟章《體育時 期》的狀態,一個讀者的狀態。在某一 部份來回翻掀書頁,反覆閱讀之前的 章節以檢查沒有漏讀某些重點,並且在 閱讀的過程中加倍了解那些人物,又或 許因而發覺更多的不了解。通過閒遊 者,我們可以通過他的發問去理解這 個演出,同時看到作為觀眾的自身。 並了解到所謂青春,或溫柔或暴烈、 或宏大或微小,或虛構或寫實,這些 都是注定不可解的,唯一通往青春的 方法,就是,成為透明的閒遊者,以 自己的想象探索,才有到達的可能。

8/4/2013 16:50:17


美中不足 - 淺談 Freecycle 平台 文: Highway Star,來

近,在網上流行一些標榜 freecycle 的組織。 到底所謂的 freecycle 是什麼﹖這些組織又 是什麼一回事﹖ freecycle 這個理念,就是把一些對自己沒用

上 freecycle 看看有沒有合適那件物品的新主

的東西免費轉贈給他人,例如已經看過很多遍

人﹖這正好說明 freecycle 其實是局部地改變

的 DVD。根據 freecycle 的先驅 The Freecycle

我們的購物模式。

Network,這個概念的最主要目有三,包括減少

廢物再用社區網絡,從而聚集更多群眾參與這

雖然 freecycle 的組織大多都運作得頗為成功,

件有意義的事。

但是有一些機制上的不足會令 freecycle 的效

傳延伸理念的契機。 其實 freecycle 網絡不是最近兩年才出現在香 港,但真正流行起來、走入公眾視線,也不是 很長日子。筆者認為,freecycle 未來能在香 港有更大影響力,尤其是對活在網絡世界的年 輕一代而言。不過,如果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 都 想 freecycle 走 得 更 遠, 就 要 適 時 做 一 些 檢討,嘗試尋找改善空間,才可以有效地推進 freecycle 的發展。

益減少。上文提到的消費者連結,維持它的原

香港 freecycle 的現況 在香港有不少推行 freecycle 的組織,例如「oh yes IT’s FREE!!!」 和「Jupyeah 執 嘢 」 等 等。不論是以如 Facebook 的網上平台,或者實 體地址如無莊青年公舍來運作,這些組織對於 減廢這方面其實是處理得頗為出色的。從它數 萬的會員數量和數之不盡的徵/送帖來說,的 確拯救了不少垃圾。可別看輕這些「瑣碎事」, 正所謂對自己沒用的東西,可能就是別人眼中 的寶物。除了可以令一些舊物送到了合適的人 手上,freecycle 更可以延長物品的壽命,令 到這些還有價值的物品不至於被直接扔進堆填 區。 通過徵/送物,所達到的其實不止於減少製造 垃圾。重要的是,它其實是慢慢地建立一個消 費者互相分享的網絡。從所送的物品足以看到 一個連結的存在,例如是自己要搬新居所以把 原有的傢俱轉贈出來,也有一些是兒童長大 了,把嬰兒床送出來給更有需要的人。這些物 品很多都不是殘殘舊舊,相反狀態良好。維持 這個關係網的重點,是會員都各取所需和送出 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形成一個共享的連結。 而 這個關係網的重要性,在於人們慢慢會養成 一個習慣:想買新東西﹖何不上 freecycle 網 看一看有沒有自己的心水﹖想扔舊東西﹖何不

則其實是消費者各取所需,如果大家因為貪小 便宜而徵求一些自己用不著的東西,會打破這 個互相分享的網絡。當然多數人都不會貿貿然 搜羅一堆對自己沒用的廢物,筆者之所以會有 上述的擔憂,是因為在 Facebook 的 page 上, 有很多徵物的留言都只是短如「排隊」,「pm 我」等等,令人無從判斷這些人真的是出於 需要而徵物﹖還是出於貪小便宜和碰運氣的心 態﹖ 另一方面,當有數人都對一件物品有興趣 的時候,現在普遍的辦法是抽籤處理。筆者認 為一個更好的處理方法,是仿傚某些帖子的做

參考網址: The Freecycle Network www.freecycle.org oh yes IT’s FREE!!! www.facebook.com/groups/ohyesitsfree/ JupYeah 執嘢 https://www.jupyeah.com/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此之外,freecycle 也希望能凝聚一個環保的

如何在機制及文宣上增加 freecyclve 的作用

廢物以舒緩堆填區的壓力,珍惜地球資源。除

租用場地舉行送物會,正好是搞一些講座、宣

法,訂立一些規矩,例如是要求徵物的人簡略 地說明一下需要物品的原因,或是由送物者和 徵物者之間作出一些討論,好讓送物者能於眾 多的徵物者之間選出最合適那物品的人,貫徹 各取所需的原則。如此一來,既可以盡量確保 物品是送到最有需要的人手上,也可以令徵物 者在說明的時候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 件物品,一舉兩得。 另一樣值得想想的事情,是如何更深入地貫徹 freecycle 珍 惜 資 源 的 理 念。 現 時 freecycle 的平台做的是廢物處理,物盡其用,延遲送入 堆填區。但如果我們減少購買不必要的東西, 其實可以避免產生一部分的垃圾,從源頭入手 減少浪費。譬如,我們搬屋的時侯要換傢俬, 便上網看看有無人有意接收,但何不想想不換 傢俬呢﹖反正我們會放上網的東西,狀態應該 不太差。所以我們可以在改變人消費的觀念和 習慣下多一點功夫,透過一些網站文宣、社交 網絡分享,甚至是座談會亦無不可。有組織會

33 .indd 33

9/4/2013 17:13:24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原罪

升上大學後,每每在校工作至夜深才回家,飢腸轆轆, 經過上 水火車站對開至彩園村的天橋時,總會被整排形形色色的小販 攤檔吸引。一眼看去,十多檔的熟食小販整齊地靠右一列排開, 售賣各樣食物,彷如小型夜間墟市。

一個城市的記憶 社區情感的土壤 小時候家住彩園村,閒時在屋村內閒逛,現在回想,對當時的 屋村面貌已甚模糊,只依稀記得有個「彩園商場」,商場內有 各式家品店、茶餐廳、超市等,商場下方有個街市,我經常去 光顧那間賣碗仔翅的小店,已忘記了是什麼味道。 後來,商場被領匯收購,翻新一輪後變得美侖美奐,更名為「彩 園廣場」,似多了一點堂皇氣派,卻令我少了一點光顧的衝動。 翻新後,各式大型商店進駐,位處地下的唯一屋村街市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兩間大型超級市場和幾間編制整齊的乾貨及零吃 店。在千篇一律的城市規劃圖表下,這個見證我成長的社區已 失去自己的獨有輪廓,似乎已找不到成長的痕跡。所謂社區回 憶,在於人與人的互動間萌芽和塑造,正如小時候經常到家樓 下的小食店買零食,老闆看我得得意意,經常撩我傾計,間中 附贈維他奶;不時又隨父親到屋村附近的茶餐廳光顧,但如今 只剩下大快活、麥當勞等連鎖食店,昔日「茶記」如市的光景 已不復再。本該由居民與商戶共同塑造的社區風貌,卻被一排 排的連鎖店佔據,冰冷的貨架和價錢標籤下店員標準化的問侯 和笑容,偶爾或有幾句閒聊,但都被匆忙的交易時間擠壓,更 多的是大家似乎只有各取所需的買賣關係。人來人往,面目模 糊。 搬離彩園村後,偶爾經過亦會想再去逛逛,但煥然一新的感覺 實在不太好。唯一令我仍感到熟悉的,或許就是那條晚上才出 現的「美食街」。從港鐵站出口一眼望去,十多檔的熟食小販 整齊地靠右一列排開,售賣各樣食物,彷如小型夜間墟市。猶 記得小時候的彩園天橋上已有如此景況,記憶被年月清刷得有 點發黃,但輪廓尚存,人事皆非下,這條天橋成為我成長記憶 中的唯一一點點可供窺視的缺口。 對不少上水居民而言,這條小販天橋見 證了社區面貌的變遷。事實上,彩園村 的小販多是來自附近屋村的居民,很多已 上了年紀,擺檔超過十多年,靠做小販的 微薄收入支撐起整家人的生活,養育起一 代人,亦滋養起一代人的成長記憶 。幾 近二十年的光景過去,人物皆非,鄰近的 「彩園商場」變成充斥連鎖商店的「彩園 廣場」,過去一事一物幾近被連根拔掉, 或許只有這條天橋的偶爾光景能尋回過去 的一點痕跡,草根的豪邁粗糙,如今竟顯 得如此細緻溫柔。

公共空間的利用 相互協作 的可能

34 .indd 34

這種溫柔,除了存留的過去的記憶溫度 外,還在於小販行業於與社區的一種不可 割切的關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土地 成為珍貴的資本,鋪租高昂,低收入人士 創業幾乎不可能,小販擺賣這種無需租金 成本的自僱途徑正好為基層提供一個重要 的出路。這種利用公共空間而生成的商業 模式似乎是社會發展下必然的產物,當生 活無繼時,最原始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便是 走到大街上「霸位」,賣物糊口,幾乎每 個人都有入行的機會。於小販而言,所謂 「公共空間」的定義,就是只要不防礙和

9/4/2013 17:13:25


一般的認知裡,小販的形象總被描繪為沒有 秩序、衛生環境差劣、擾亂公眾秩序。然而, 事實上小販深明只有衛生良好的擺賣環境才 能給予顧客信心,招攬生意。觀察看來,每 個小販檔整齊地排列在天橋右邊,留下半邊 天橋供行人出入來回,一般時候人流都相當 暢通;而每戶「車仔」間間隔約一米,方便 小販出入及攤位活動,同時減低可能引起的 火災危險。衛生方面,食材皆以器皿盛載好 擺放在車仔內或後方空地下,每架車仔旁更 置有膠袋供拋棄垃圾及食物殘渣之用。若細 心留意地面,幾乎不見食物殘渣或污漬,因 為小販們離開前總會收拾好「手尾」,還原 路面空間情況 。回應香港社會對小販的偏 見,上水小販們以行動宣告自己存在的正當 性。

以彩園村的小販為例, 從冷熱糖水至生滾 夜粥, 還有馳名的韭菜豬腸、油渣麵、杏 仁奶露…… 細心一看,食物種類極少重覆, 即使偶爾出現售賣相類似食物的攤檔,彼此 間亦會間隔相當距離。每戶小販均炮製不同 食物,避免了小販間的直接競爭,亦是依據 顧客口味而調整的默契。擺賣時間方面,為 保障生意,避免與其他食肆的開放時間重 疊,一般小販通常會於清晨或深宵出沒。彩 園村天橋的小販亦不例外,晚上九時才陸續 開店。 至於小販間的關係上,由於彩園村的小販不 少已擺檔多年,彼此更建立起一定的默契和 協作。對他們而言,比起「競爭者」一詞, 其他小販或許更像是共同進退的伙伴。除了 彼此間互相協作相助,以防備小販管理隊的 打擊外;大家亦存有互相尊重的共識,各有 大致固定的擺賣「地頭」,不會隨便越界「搶 生意」,確保每戶都有受保障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正是這種協調並存的模式,使得上 水小販區出現了這一獨有的擺賣光景,接近 「墟市」的商業模式,貨品種類繁多,不同 攤檔聚合起來並行不悖,吸引絡繹人潮。

官方論述的盲點 脫離社區 的規劃 一直以來,政府的小販政策所抱持的心態只 從城市效益和市容著手,往往忽視了小販及社區的 利益,脫離社區生活本身。現時香港政府的小販政 策,以規劃及取締為兩大方向。前者以安全和衛生 秩序為由,對小販進行嚴格管理,劃出所謂小販擺 賣許可區的範圍,只有在範圍內活動的小販才是合 法,變相將其餘的空間全標籤為「不合法」,將原 本開放予基層謀生的公共空間加以收納,街道成為 只供運輸而不許停留的地方,限制了人們對公共空

間的使用權利。而規劃時,往往只以方便管理為 目的,規劃者未能意識到小販活動本身的特性和 局限,政策抽離社區本身,招致失敗。近期天水 圍天秀墟便是一個好例子,政府與團體規劃時以 方便管理為出發點,將之遷入遠離人流的天秀路 天富苑,殊不知小販必要與人流共存,人多的地 方才有小販聚集,才會有足夠的生意;另一方面 亦忽視了小販本身的靈活度和機動性,漠視其與 行人間互相磨合遷就的特性。[1] 取締方面,則一直以各種方式減少小販牌照,自 70 年代開始停止發牌後,小販數量已逐步減少, 前年花園街排檔大火後,又引入釘牌制度及以 12 萬利誘小販退回牌照等,將進一步減少香港小販 的數量。小販行業是基層生計的重要出路,提供 成本極低的就業機會,曾肩負養育起一代人的重 任,然發展的同時卻被忽略。政府一邊停止發牌 一邊加以取締,將行業的生存空間逐漸收細,無 疑是扼殺了低下階層自力更生的可能。 以上可見,政府政策只出於方便監管,以逐步消 滅小販為目標,規劃政策時往往脫離了社區生 活,只落入城市化的考慮,忽視了社區情感和基 層生計。縱然非對於所有居民而言,小販均有 同等重要的意義所在,然作為一種獨特的社區輪 廓,街頭小販的保留有其必要性。自殖民政府以 來,配合都市現代化的發展概念,對「影響市容」 的小販加以規劃及取締,小販墟市作為屋村風景 的情況已不復再。

結語:還原公共 所為何序? 經常光顧的關係,漸與幾個小販熟絡起來,傾談 之間,理解到他們對生活的堅持和掙扎,亦更明 白行業的特點與局限。於他們而言,所一直要求 的,只是保有一處擺賣空間以滿足生活所需。公 共空間公開開放予公眾,公眾有使用的權利,本 是正常不過的事。然而,自七十年代起,街頭小 販這種商業模式卻不斷受到壓逼,或逐步取締, 或將之固定、納入許可區,限制了公眾對空間的 使用權利,亦因過份管理而忽視了小販對社區及 基層生計的意義。錯置的思維盲點,使香港的小 販政策一直備受批評,多次的墟市計劃亦以失敗 告終。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此外,小販是一種極為靈活的生意模式,與 街上行人有唇齒相依的關係,他們依據人流 多少決定擺賣時間和地點,依據人們口味決 定售賣的食物種類。

「都係搵食啫,我又無阻到人,做咩要趕絕我地?」

傷害他人,我應有自由有權利於空間內做我 想做的事。

事實上,基於小販本身的靈活度和機動性的考 慮,小販政策應以盡少干預規劃為原則,重發流 動小販牌照,予其在公共地方擺賣。當然,衛生 及安全情況固要有所監察,然對於小販的行動範 圍和售賣貨品種類應給予最大的彈 性,予之足夠信心。小販的「無序」 並不是完全的放任無序,而是其本是 生成於社區的行業,其運作自會根據 環境和社區居民的需要而調節,形成 自然默認的擺賣規律,而缺乏彈性的 「規劃」很大程度中上是多餘的。

[1] 如欲更詳細了解天水圍天秀墟規 劃情況,請參考上莊「鳴」今年二月號文章《天秀 墟之有序無罪》。

35 .indd 35

9/4/2013 17:13:26


本報去年 11 和 12 月號曾報導職工逼遷事件 [1]。 去年 11 月 27 日的三方會議並未得到任何共識,但 由於進入考試期,支援的學生無暇處理,因此事件 進展暫停了大約兩個月。這段期間,有工友順利找 到新居,也有工友受到上司施壓,共有三位工友因 不同原因退出了行動,剩下一位繼續爭取。3 月 4 日,許敬文副校長、馮通副校長及其他校方代表再 次與求助工友及學生會面,就餘下一名工友的去留 及工作情況商討,但會議最後仍未達到共識。不過 該名工友一直承受很大壓力,最後在會議後約一個 星期,答應與校方和解,在月底遷出。事件姑且告 一段落。

沉默是麻木的隱 文:鍾懶 with 毛毛

── 淺

中學時期,一班同學都跟校工甚為諗熟,見面時 不單會寒暄打招呼,偶爾聊天聽他們說起學校的 刻薄待遇,同學甚至為此憤憤不平。升上大學後, 驚覺同學們和工友甚少交談,兩者之間似乎有一 種微妙的距離。有次跟同系學生談及早前的職工 逼遷事件,好些同學表示同情,然而都沒興趣多 了解。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逼 遷 事 件 落 幕 如何更好地保障工友

同學的態度其實不難理解。中大校內工友近千人, 即使在同一課室裏遇到的工友也不盡相同,加上 雙方交集不多,建立關係並不容易。但是,難道 不常碰面就代表我們的生活和工友沒有關連了 嗎?

文:來

中大超過七成土地為植被覆蓋,殘花落葉自然常 有,校內街道卻是非常整潔,晚上看到的一地葉 子,翌日早上便已消失。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哪來這麼多狂風掃走全中大的落葉呢?事實上, 每天皆有數十工友用掃帚清理街上廢物,逐少逐 少丟進附近垃圾桶。這些乍聽無聊的工作並非與 爾無干。如果你要拍畢業照,擺在百萬大道的波 波橋下一地垃圾,相信各位亦嫌有礙觀瞻。再想 想,如果沒有校巴司機晨早七時開始工作,接載 飯堂員工上班,各位上八半堂前又怎會有醒神咖 啡享用呢?

塵埃落定,是時候回顧一下事件。校方在商討期間 態度算不上積極,反而試圖用壓力逼使工友放棄行 動,對工友的工作和情緒造成很大困擾。試想像你 是工友,如果不時會見面的校方高層從此敵視你, 跟你說見面也會繞路走,你還能安安樂樂地工作 嗎 ? 當校方有權操控你的生計,上司甚至用不續 約要脅你,你在反對校方決策時自會有很大顧忌。 即使事件已解決後,擔心被秋後算帳,也是人之常 情。 這次有工友因為承受壓力而退出行動,可見工友並 沒有「武器」去保護自己。如果他們遇上來自上司 或管理層的小動作,他們只能向高層投訴。許副校 代表校方,在今次事件中與工友有角色衝突,偏偏 他正是所有投訴的最終負責人。我們可以完全放心 地相信他能保障工友的利益嗎 ? 我們應該設計一些 機制,使工友的投訴可以得到公平的處理,而不是 由校方去處理校方自己的不當行為。譬如設立獨立 的委員會去處理投訴,加入工會、學生代表,平衡 校方與工友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工會自然有協 助工友的義務,而學生則繼續充當監察人的角色。 這當然只是其中一個辦法而已,無論如何校方都應 該有避開利益衝突的意識,這才是合理做法。 [1]:關於事件來龍去脈,請參閱: 2012 年 11 月號《記中大職工逼遷事件》 http://cusp.hk/?p=3027 2012 年 12 月號《職工宿舍與逼遷事件概述》 http://cusp.hk/?p=3063

當然,用經濟學的角度看,可以說學生每年繳交 四萬元學費,其中一部分就是用以支付工友薪酬, 工友提供勞動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當工友走進課 室清潔時,我們不需要留意他/她的面孔,更莫 論想像他/她在洗擦第三十個馬桶的心情,他/ 她們手腳愈快愈好,不要阻礙我們上大號。可是, 這種視人作工具的觀點,各位真的認同嗎?工友 的辛勞為我們的校園生活提供極大便利,即使不 感激,多點關懷體恤,在情在理也應該吧!

我們能做甚麼…… 可能同學並非毫不關心工友的待遇,只是覺得工 友行動由工會介入比較好。然而中大內的工會勢 力微弱,只有兩成多的中大員工是工會成員,而 中大員工總會甚至只有一位兼職員工處理日常運 作,辦事能力不高。如此形勢,當工友面對不公 待遇時根本沒有充裕時間自行組織。因此,學生 的介入更為必要。

36 .indd 2

2013/4/9

03:04:36


的隱喻

─ 淺談工友逼遷及學生身份 這次職工逼遷一事,工友在前年被校方通知必須 遷出員工宿舍,以改建學生宿舍。工友住校十多 年,突然給出一年期限,事前又沒有諮詢。校方 完全沒有體諒工友的處境,只是以行政考慮為先。 職員協會又以「學生宿舍不足,校方早有長遠計 劃,不能推翻決定」為由,拒絕協助。校方這種 不顧人情的做法,決不是一所標榜「人文精神」 的大學該做的事。工友的訴求不過是要多一年時 間,延遲搬出。他們為中大奔波勞碌,道義上, 我們亦有責任幫助工友爭取合理待遇。

工友平日上班還要打理家務,找同工開會都未必 有充足時間,更莫論發起聯署設置街站。部分基 層工友年紀不輕,擔心失業手停口停,不敢隨便 缺勤。但若工友自行籌備行動,就得請假辦理。 大學生則不同,某程度上可靈活安排課堂,分工 負責寫文宣、搞街站和準備會議,把工友的訴求 傳播開去,尋求各界的支持。可見學生支援使行 動更具組織,補足了工友的工作限制。

不過,我們亦非萬事通…… 但學生不是萬能,學生組織亦不是工會。他們缺 乏接收勞工資訊的穩定渠道,大多等到事件曝光 於媒體,或是工友親身求助才中途加入,很多情 況下都像消防員一樣見火救火,甚至直到情況逼 在眉睫才知悉詳實。例如去年六月發生的圖書館 清潔工外判事件,學生僅在外判實行的十日前才 偶然得知事情及發起行動。

首先,學生有其學業負擔,難以長期跟進眾多工友 的情況,唯獨盡力支援求助的工友個案,以及在政 策層面上,要求校方改善重大的勞工原則如外判工 待遇。一旦行動撞上考試放假的日子,像去年六月 反圖書館清潔工外判一役,甚少學生有閒或在校, 動員幫忙便難上加難。而且學生車輪轉,工友依然 在。一般學生在學時間只有三四年,即使有熱心學 生建立組織持續關注勞工議題,只要創立者畢業後 繼凋零,跟進工作便不了了之,數年前基關組便面 對以上困境。若要超越以上局限,必要更多學生關 心工友情況及加入關注組織。

有心人,可以…… 除了協助職工,校內的學生組織還有關注其他勞工 議題。早前反圖書館外判後,「中大反外判戰線」 亦成立了「良心約章小組」,草擬承辦商守則以確 保外判員工得到妥善待遇,不過暫時人手不多,仍 在招募同學加入。而基層關注組會定期舉辦「落 區」活動,探訪舊區清潔工等;亦有舉辦讀書會, 以理論分析社經結構對勞工造成的壓迫。若你想為 工友出分力,不妨多參與這些活動,或乾脆加入這 些組織;或至少,平日走過文化廣場,停下來,讀 一下這些關注組織的最新動向。 程 宏觀地看,中大同學在校方的權力結構裏有發言 權,或至少能製造壓力。就這次迫遷事件,有工友 說在學生介入前後,校方的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 如此,不難想像,同學的確有實現各種可能的權力; 如果我們不加運用,原本可變好的狀況,便只能以 一貫的頹勢走下去。在關心遠方的正義前,何不正 視面前的苦難?

雖然在支援個別工友的同時,不少學生亦有意爭 取一些保障工人權益的普遍機制(如良心約章), 以及定期向工友發放勞工資訊(如《工友報》), 長遠而言,希望讓更多工友有保護勞工權利的意 識。不過,在支援工友上,學生身份仍是有其局

.indd 3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在這類工友行動中,關注的學生可以擔當支援的 角色。例如這次基層關注組在報章上得知事件, 便上門找有份聯署的工友提供援助,商討爭取延 遲搬遷的對策,一起面對校方。學生一方的介入, 作用在於增加工友和校方談判時的議價能力。校 方操有工友的生殺大權,在這不平等的勞資關係 下,工友面對高層時承受莫大壓力,有口亦難暢 言。學生則沒有這種擔憂,並可藉發起聯署廣集 同學的聲音向校方施壓,逼使校方展開三方會面, 在談判桌上代受壓的工友申明訴求。

限。

37 2013/4/9

03:04:37


__

我們眼中 的對方 內地生與 本地生文化沙龍 文

每天

當我們回到中大,自不免會在這個 有約一成內地學生的校園,聽到一 句半句的普通話,聊著我們聽不明白的話題。 回到宿舍,看到間或從房裡走出來的內地學 生,互不理睬匆匆走過,心裡不禁浮起疑問, 到底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剛過去的 3 月 4 日,內地本科生聯合會(MUA) 聯同中大學生報和學生雜誌《獨立時代》,舉 辦了校園內首次公開的本地與內地生的對話交 流─ MUA 文化節沙龍,讓雙方進行對話,互相 了解。 是次沙龍有 20 人左右參加,主辦方首先播放 一段關於內地和本地大學生關係的短片,然後 開始與大家的討論。討論內容包括如果雪櫃裡 的奶酪(芝士)被人偷了,首先會懷疑誰;然 後再進入討論雙方價值觀、生活習慣、背景以 致政治看法。

酪?!

當雪櫃裡的芝士被偷了,在席的本地學生大部 分認為偷的人是內地學生,但另一方面,內 地學生卻幾乎一面倒的認為偷的人會是本地 的學生。從這裡出發,與會者開始熱烈地討 論著造成這種刻板印象的原因。怒火矇蔽理 智、雙方互不了解等老生常談先撇開不說,筆 者認為其中一位內地生的觀點帶出了另一個 視角。他表示從小到大,家裡都教育他要提防 身邊的人偷他的東西,而同時偷竊的事件也 真的層出不窮。久而久之,他就會培養出提防 身邊的人的習慣,並經常感覺身邊不認識的 人會偷他的東西。其他內地生亦表示贊同。 另外,內地生作為這個城市中的陌生人,視 本地生為外人,發生事情是會懷疑本地生也 是正常的;本地生的原因也相似,與本地生 (語言上)的親切感也是這種懷疑的原因。

香 港 的 媒 體, 內 地 的 迴 響 熱身討論後,話題開始轉向雙方價值觀、生活 習慣等等較深入問題。有內地同學表示,於內 地生活就像有刀懸在頭上,要知道有甚麼可以 說、甚麼不可以說,網路上也是一樣;相反, 在香港則感覺大家都習慣討論,較願意表達意 見,可能因此造成文化上的差異。可是,亦有 內地生提出意見,認為不同地域的生活也會比 較不同,在廣東的因為可以看到香港的電視, 意見表達也會比較多。

生活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內地,內地同學又是如 何看待香港的媒體?部分內地生認為蘋果日報 的報導過於煽情,影響內地人對香港的觀感, 認為香港人敵視內地人。另外,他們也認為內 地新聞引用香港新聞時的來源單一,特別例如 蘋果日報等比較煽情的報導,又或是一些翻譯 上的問題,都會加深兩地的誤會。 但是,他們同時認為儘管香港某些言論比較煽 情,其描繪的也是事實,例如在 Facebook 上 經常看到的內地遊客隨處便溺、在東鐵上大聲 吵架等等。可是這些都只是從一些個別事件, 配合著日常積累的不滿,例如平日內地人高聲 說話、排隊打尖,而爆發出來的情感。

關 於 少 年 先 鋒 隊 和 共 青 團, 我 想 說 的 是 ...... 談起少先隊,大家首先想起的可能是他們配戴 的紅領巾;而談起共青團,大家更可能想起共 產黨的培訓基地。但是少先隊、共青團這兩個 港人聞之色變的團體名稱,在內地生的心裡 又代表甚麼?多位與會的內地生不約而同的表 示,少先隊和共青團在他們心目中,就是「交 會費」的同義詞。他們表示這兩個團體,基本 上只要你在學校裡品學兼優就能進,而進了之 後就是每年交會費(也有人表示根本連會費都 沒交)。MUA 的主席亦分享了他的個人經驗, 關於他曾經被評為積極入黨份子的事。他高中 的時候成績好,而且經常閒閒的無事做,老師 就跟他說剛好他們學校要承擔一個積極入黨份 子的名額,就叫他去了。他聽從了,但當了積 極入黨份子對他的生活根本沒有影響,而到現 在都還是在『積極』當中 ......

個 ... 城

市?

對於內地的情況,內地生的想法都說了不少。 可是他們究竟是如何看香港--我們正在居 住的城市呢?「香港是一個半獨立的經濟實 體,」一位內地生說,「因此在討論香港的問 題時不應單以地區視角去看。」他再補充說, 要解決香港的問題,不能以內地城市例如上海 的方式去做,要結合香港獨特的經濟環境去梳 解。 另一名內地生則補充,現在社會的討論過於突 顯兩地的差異而非相近之處,而討論的重點則 應該集中於「生活習慣/經驗」以了解雙方, 但不應煽動種族仇恨。

雷丁

. . .

以上的觀點,大多集中於一些比較細微和局部 的看法,那他們對總體的中港關係又是怎看的 呢?「一竹篙打一船人」是不少與會人士對現 在港人排斥內地人的理解,例如與會者的內 地生其實也有提及過,他們在去藥房或者超級 市場買日用品的時候,都會覺得水貨客十分滋 擾。可見,其實並非所有內地人都喜歡水貨 客,都會走水貨,都是萬惡不赦的。而有內地 生進一步提出這種訴諸感情的排斥,會導致我 們直接拒絕內地的政治文化,無視這個切身的 問題。中港矛盾,根據其中一位內地生總結, 其實就是語言、生活圈子、生活習慣和是否願 意踏出第一步去真正認識對方。

這次的文化沙龍最大的效果,是讓我們破除一 些固有的對於內地(生)的迷思,更加了解內 地生的面貌。例如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這些 本地生,以及他們的生活。這種固有概念的來 源,可能是因為惰性致使。因為懶加上習慣, 令我們難以意識到這種概念的可怕之處。試想 一下,你在被人偷食物後,沒有任何證據或 者理由,就馬上想會是某一群人做的。情況就 甚至像以前白人歧視黑人,有甚麼不好的事發 生,不管有沒有證據都會怪在黑人頭上,這種 思想十分恐怖。 要真正認識一個人,不應該只靠聽取別人的評 語,沒真正跟他一起生活過、工作過,你就不 算真正認識他。只要互相了解更多後,我相信 我們會發現其實內地生也是人,他們跟我們的 差別其實並沒有那麼大;而最重要的是,每個 內地人都是不同的,根本不能用一個標籤去囊 括所有人。嘗試踏出第一步,展開對話,可能 就是邁向解決的第一步。

這個首次舉辦的沙龍人數說多不多,說少不 少,但大部分都是內地學生。正如沙龍結尾總 結時也提及,討論的火花不足,可能是導致成 果不大的原因。另外,會來這次沙龍的,都是 願意/希望跟對方進行對話的人,對打破雙方 隔膜幫助成疑。但作為第一次嘗試,是次沙龍 也辦得有板有眼,寄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活 動,辦得更好,協助解決長久以來的死結。

38 p.38-39

+334

.indd 46

9/4/2013 17:39:41


下筆時,踏入 3 月中,不同組織的迎新營 (O camp) 都開始四出找人「成莊」,籌辦下一屆 的 O camp。理學院的同學於 3 月頭,應該會接 連收到由院會發出的 O camp 招莊電郵 [1],以 及數日後理學院中全部 9 個系會 [2] 發出的聲 明 [3]。只要約略看一看內容,就可以看出雙 方關於 O camp 籌辦方式的爭論。

雙方對迎新營的分別 主要來說,院會與系會對於 O camp 的想像能夠歸 納為下表: 院會 大組組 •以整個理學院為 成方式 一整體 •不應有標籤成份 •每一大組都包含 各系的輔員及新 生 ( 打散 ) •人數大概相等

系會 •以系作為基本單 位 • 共 設 9 個 大 組, 由系會帶領 •輔員均來自同系 •每一組都是想讀 該系的學生

這次風波到此好像暫告一段落,但風波中反映了 的問題,包括院會與系會的關係,以及更重要 的,關於迎新營的形式,實在十分重要。在大學 三改四之下,包括理學院、工學院 以及社會科 學院都開始了大類招生,而各個學院都出現了各 自的院會,而院會和系會所舉辦的活動相似(例 如 O camp),或是會聯合做活動,雙方之間需 要很多的溝通。上年中 O 爭議沒這麼大爭議因為 上年是雙軌年,系會專注於細 O,院會專注於中 O,互相沒有甚麼重疊,矛盾亦因此未浮面。而 想當然耳,這麼多的合作或是相似職權,雙方會 很容易產生衝突。要解決這些矛盾及處理摩擦和 衝突,將會是未來數年院會和系會的一大挑戰。

O camp 的想像

O camp 作為新生第一次接觸中大生活的渠道,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新生作為 O camp 裡面最 重要的持分者,他們的利益理應最受重視,這應 該是 O camp 最重要的精神。 根據筆者從會議中、公告和聲明中的了解,以系 來分組或是隨機分組有著以下的好處: 以學系分組 好處

OC 組成 •大組長為 OC 之 •大組長由 OC 招 方式 一,需參與傾莊 募 及遴選 壞處 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大組組成方法,院會一方堅 持應該讓新生儘量接觸不同學系,讓他們更了解 各學系的修讀內容,並由此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主 修科目,因此應該隨機 [4] 分組;而系會一方則 認為,新生進來會有自己喜歡的學系,因此應該 把喜歡該系的同學分在一組,以讓他們認識大家, 並同時了解該系。(值得一提的是,O camp 由學 生籌辦,院方卻表現出一個強烈的姿態在 O camp 的理念和大組的組成方法上。他們認為 O camp 必 須儘量讓不同學系的同學了解對方,並間或暗示 大組應打散。) 聲明發出後,雙方多次開會,並邀請院方代表出 席。會後雙方達成多個共識,並發出新的公告 [5]: 1. 2013 年迎新營只有學院迎新營(中 O)而無學 系迎新營(細 O) 2. 取消 OC 遴選委員會 3. 成立 OC 招莊委員會,由系會、院會、上屆中 O 的 OC 和上屆細 O 的 OC 各派 3 名代表組成, 負責傾莊事宜 4. 2013 年 OC 莊將由傾莊人士自行選出 5. 2013 年中 O 形式將由當選 OC 決定 6. 院會將重新發出電郵公告招莊

隨機分組

•認識更多志同道 •認識不同志向的 合的人 同學 •更了解主修修讀 •發掘自己的興趣 ,選擇適合自己 要求 的主修 •若進了後發現自 •若發現跟自己不 己興趣不在該主 主修志向的組員 修,要去其他主 跟自己無共同語 修可能比較困難 言,會十分無奈 •難以認識其他主 •可能無法深入了 解自己最有興趣 修志向的同學 的科目 •不會與同組組員 一起上課,感情 容易疏淡

從以上我們可見,兩種分組方法針對著不同受眾 對會有著不同的好處,而放於另一個群眾裡面, 得出的效果可以是完全相反的。例如若筆者是一 個大類招生的學生,尚未決定自己主修,進了以 系分組的 O camp 可能就會難以接觸其他系的資 訊;而同時可能有已經知道自己想進甚麼學系的 新生,若進了隨機分組的 O camp,遇到其他不

334 快訊 O camp 怎麼辦﹖ 同學系的聊天甚歡,自己卻完全答不上嘴,感 覺會很差。 想深一層,其實雙方的方案,背後隱含的精 神,都是針對著其中一群人,希望給予最好的 體驗。而這兩種分組方法,對他們各自的群體 都極為有助。因此,依筆者拙見,O camp 絕對 不能因為方便而只選其中一種方法。當同時存 在著有強烈選科意願的學生,和舉棋不定的學 生時,只選其一都是對另一組學生的不照顧。 而筆者同時認為,其實在同一個 O camp 內存 在 2 種分組方法也不是不可能,更可以有效的 照顧到全部新生。由於現在的 O camp 統籌工 作已經全面移交 OC 籌委會,我們只有寄望將 來的 OC 莊可以做出一個對兩批新生最好的 O camp。

[1] ﹕郵件『公告:第二屆理學院迎新營事宜』 [2] ﹕理學院內 9 個學系的系會,包括香港中 文大學生物化學課程系會、香港中文大 學生物系系會、香港中文大學食品及營 養科學課程系會、香港中文大學環境科 學系系會、香港中文大學分子生物技術 系系會、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系會、香 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系會、香港中文大學 物理系系會、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系系 會。 [3] ﹕郵件『聲明:有關早前理學院迎新營事 宜』 [4] ﹕根據筆者理解,院會方面所指的『隨機』 分組並不指真正隨機,而是從不同學 系興趣的學生中抽取相約的人數混合組 成大(細)組 [5]:郵件『公告 -2013 年度理學院迎新營籌 委會招募事宜』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OC 招募 •公開招莊,但傾 •公開招莊,但需 形式 後需由遴選委員 包括 9 個系會代 會選出 表 •遴選委員會由 3 •沒有遴選委員會 名上屆理學院迎 ,由傾莊人士自 新營(中 O)OC 行互選 組成 •遴選準則未釐定

院會與系會

39 47 p.38-39

+334

.indd 47

9/4/2013 17:39:42


4

.indd 40

9/4/2013 11:56:35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春天在未圓湖散步, 被光拉長的影子, 在怒放的花上悄然滑過。

聯合湯石不 時都有學生 活動,相中 的本地生較 為內地生舉 少。

辦的美食嘉 年華,但出 席

。* 供應還是土地分配問題 中大土祭第一場討論:土地

*相片來源:土地正義聯盟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58304804240560&set=pb.183564741714569.2207520000.1365490322&type=3&src=https%3A%2F%2Ffbcdn-sphotos-d-a.akamaihd.net%2Fhphotos-ak-as h3%2F859893_458304804240560_820175577_o.jpg&smallsrc=https%3A%2F%2Ffbcdn-sphotos-d-a. akamaihd.net%2Fhphotos-ak-ash4%2F485038_458304804240560_820175577_n.jpg&size=1600%2C1200

4_41_photowall.indd 41

41

9/4/13 3:01 PM


[ 投稿 ] 看 不 見 的 慾 望 校 園

文﹕吉秋爽

我不懂高科技,對校園的節能新教學大樓、新能源發電等 總沒有概念;我不會玩創意,不明白各種環保創意計劃書 有多巧妙。只是,每天行走於中大,看見遍佈中大的爆滿 的垃圾箱(當然未分類)甚至垃圾站、從早忙到晚的清潔 組工友們、各個餐廳的剩食……我怎麼都無法把中大與環 保聯繫起來;在我的日常經驗里,中大是一個擁有極大吞 吐量的龐然怪物——耗費與垃圾生產。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中大垃圾 /「垃圾」大作戰之 Green Campus「綠山城」 從斷枝枯葉殘花開始,我才明白中大校園的美景沒有那麼美。 誰知道中大有多少棵樹多少株植物?我沒數過,也知道實在 多的數不清,這鬱鬱蔥蔥或許是中大的驕傲吧。有誰知道這 麼多樹這麼多植物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綠山城」(Green Campus)?意味著環保金獎?還是意味著「天人合一」﹖ 可實際上它們無時無刻不在生產「垃圾」。在每日的中大, 各式修剪下的或者自然死亡的枯枝都被成捆紮起,數以千萬 計的葉子殘花被裝入黑色垃圾袋,被分類為「園林廢物」運 送到堆填區,這類「廢物」為全港堆填區每日新增堆填總量 貢獻了 3.6% 的力量,即 97 公噸 。[1] 「為什麽不堆在植物根部?任其自然腐爛回歸土壤,還可增 加養分。」有一次我問一位正在工作的姐姐,她擺擺頭說:「會 被人投訴說招惹蚊蟲。」 「選校園少人去的地方吧,誰會在意?」 姐姐連說:「沒用的沒用的,照樣可能被投訴,老闆也不會 允許。」 每次上早堂出宿舍,總能見到姐姐掃落葉,也只有上早堂的 時候能見到,她是從早八點在這個地方開始她的工作。掃帚 與地面摩擦的沙沙聲或是吹葉機的嗚嗚聲,在大半天內,飄 蕩過校園的大部份平地。有段時間我聽不到吹葉機的嗚嗚聲, 問起來,才知道學校剛禁止使用吹葉機。 「什麽?」我不解。這樣,每天姐姐得花更長時間更多功夫 與落葉作戰。 「環保咯!」姐姐一臉無奈。

當時我以為那東西太耗電;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柴油帶動的, 且並不很耗油,估計是有空氣污染和噪音的影響吧。 「沒辦法停用啊!想想每天都得清除一遍路上的落葉,每個 人負責那麼大一塊地方,整個校園就是那十零個人,不用吹 葉機怎麼辦?」工友們這樣覺得,也繼續用著吹葉機,從早 到晚。 其實問題在於:樹葉怎麼變成了每天都需要清掃的垃圾啦? 我笑這每天都得清除一遍落葉的指令太荒唐:「樹葉落在路 上又怎麼樣?礙著什麽人什麽了?」沒想到得到的回答是「哎 呀,遇到雨天樹葉粘在路上會令人滑倒的。」 驚愕。 我當然不懷疑有這種意外的可能。我記得校園某處長著一棵 龍眼樹,在每年果實成熟的時候,好多龍眼掉在地上被來來 往往的人踩得一塌糊塗,弄得地上很滑,不知校園有沒有趁 龍眼未成熟提前從樹上採摘下來的指令呢?也為了防止龍眼 跌落砸傷(嚇親)行人? 為了方便快捷或者易於管理,所有與此時此地不恰合的東西 都被定義為垃圾:被修剪下的或自然落下的樹葉、施工後遺 下的泥土、過時令花已凋謝的盆栽……因為處理垃圾是那麼 簡單——集中運往堆填區即可。因為它們與此時此地不恰合, 便被視為危險的或者叫人厭惡的東西,比如樹葉易令人跣倒, 於是我們急於將它們驅逐出視野。判定它們是否恰合,卻是 以此時此地為標準,是以「我」所在的此時此地為標準。「我」 所在的此時此地即今日中大是不可接受蚊蟲的,是不可接受 粘在路上的落葉的,是不可接受飛舞的木棉的棉絮的,是不可 接受中大斜坡上遊走的流浪貓的,是不可接受在垃圾箱覓食 的野猴子的,是不可接受樹生點歪枝斜杈的,是不可接受欄 杆上石凳上半點的塵土的……全部要清除!要管理!中大看 似身處自然,實際上是反自然的,不斷發出警示:別與自然 發生關係。一旦自然闖入「我」身處之處,全都被歸為垃圾!

42 p.42-43

.indd 2

9/4/2013 17:43:53


一 個 文 件 夾 外 面 貼 著 訂 購 辦 公 室

新 設 施 的 申 請 指 引 。

中大垃圾 /「垃圾」大作戰之 看不見的慾望校園 新亞垃圾站,是個好地方。

新亞垃圾站隔著路對住的是新亞餐廳的廚房,廚房外往往堆 著十幾個空的發泡膠箱,這些箱是用做運送蔬菜的,每日 二十多個,運到將蔬菜拿出箱便當成垃圾運去了堆填區;第 二天又是二十多個箱。發泡膠箱不可回收,除餐具以外的發 泡膠佔了每日全港堆填區新增垃圾量約 2.9%,即 54 公噸。[2] 發泡膠箱旁是一個大垃圾桶,我曾看見裏面一個黑垃圾袋裝 著滿滿的未食過的白米飯。 我猜大部份人都沒有親眼見過大量的垃圾堆積在眼前。那些 數字,什麽多少萬噸,什麽多大面積的堆填區,我們都沒有 概念。垃圾集中點總是設在後門或角落等不起眼的地方,垃 圾總是裝進黑的或不透明的白的塑料袋,因此我們並沒有很 多切實感受到垃圾的機會。只有每天清潔的工友們最清楚校 園垃圾的數量、氣味和質感。「你看,這塑料瓶就只裝了下 飲品,喝完就被扔掉了,飯盒也是。這樣人類遲早要滅亡, 一個中大就足夠叫這地球滅亡了啦!」工友不斷念叨,聽到 這話我先是覺得誇張,繼而理解這種成日面對大量垃圾的無 力感甚至絕望;而我們的經驗被刻意與垃圾隔開,一頭扎入 慾望的追逐之中。

在中大,垃圾回收工作是由外判公司負責,那些分佈在校園 各處的三色分類垃圾箱便是由他們集中運走處理,但是被分 類的垃圾所佔比重極有限。很多工友都有心盡力回收垃圾, 但一來他們沒有權利和義務去回收垃圾,二來自行分類回收 往往讓工作量大增,無法承受。而根本就跟垃圾扯不上關係 的落葉幾乎無人顧及,據說中大曾經有過小型堆肥計劃,現 在已無處尋跡。除此之外,中大關注農業並實踐農業的學生 組織——中大農業發展組 [3] 暫時只在其新建立的 UC 小農社 區循環使用了極少量的「垃圾」和落葉,在小農社區,幾乎 不存在垃圾這個概念,至今,小農社區從新亞垃圾站回收了 一張椅子、一把小凳、一些木架、小塊地氈(用作鋪小路), 另兩個小凳是校園砍剩下的木樁做的,大量塑料樽用作裝液 肥和做標記;而收集來的落葉和餐廳廚餘正在來自新亞餐廳 的發泡箱裏混雜著慢慢醞釀著溫暖的有機肥。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一 個 早 晨, 附 近 宿 舍 工 友 們 圍 在 那, 細 數 件 件 垃 圾: 書 櫃、 文 件 抽 屜、 夾 滿 相 片 的 相 冊、 文 件 夾、 完 整 紙 箱、 軟 皮 靠 椅 …… 大 家 驚 歎, 挑 選 著 合 用 的 物 品 又 感 搬 運 不 便。很明顯,這些垃圾來自附近某個辦公室。類似的東西 在 垃 圾 站 經 常 出 現, 或 偶 然 有 一 兩 個 路 人 拿 走 些 合 用 又 輕 便 的 物 品, 大 部 份 都 於 當 日 由 專 車 當 成 垃 圾 運 走 了。

垃圾 /「垃圾」大作戰

[1] 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二 O 一一年的統計數 字》(環境保護署)計算得出。 [2] 同上。 [3] 於 2013 年初正式成立。參考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CUAgro?ref=ts&fref=ts (中大 農業發展組) Facebook 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70274823027823/?ref=t s&fref=ts (中大農業發展組)

進入中大第三個年頭,眼見中大不斷膨脹、擴張,求大求新 求全。三三四之後,因應人數大量增加,餐廳要擴張,最近 新亞餐廳裝修廢料幾乎將垃圾站擠爆;擴張不了的,如李卓 敏小食店,增加外賣服務,即棄餐具暴增,充斥校園各處垃 圾箱,剩食混雜其他垃圾,增加了處理的難度;眾多翻新項 目,舊物丟棄;更不論各項建築工程產生的建築廢料。

校 園 廢 物

茲因本報於本年三月號刊登之投稿文章《看 不見的慾望校園》因排版程序出錯而導致內 容有所缺失,使原文文意受影響,謹此向作 者吉秋爽及本報讀者致歉。為保証事實之正 確理解,原整版本現被刊登於四月號。

43 p.42-43

.indd 3

9/4/2013 17:43:54


龐不 以 萬學 倫生 │為

學 生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本 的

中大學生會爭取 24 小時開放 按校方的原意,龐萬倫於平日將開放至晚上十時正,而星期 日則不會開放,中大學生會早前發起爭取「龐萬倫學生活動 中心 24 小時開放聯署」。根據幹事會的說法,經過多次與校 方磋商,暫時得出的共識是晚上 10 點後,龐萬倫及在內的多 間屬會會室 (Soc 房 ) 可以用莊員的「中大通」(CU Link) 進入。 另一方面,幹事會亦有望成功爭取東亞銀行下方的幾間會議 室作公共空間並 24 小時開放。

中 心

閒人免進的學生中心

文 任 我 行

龐 萬 倫 學 生 中 心 位 於 崇 基 眾 志 堂 和 圖 書 館 中 間, 是 崇 基 校 董 會 捐 贈 3000 萬 給 中 大 換 取 冠 名 權, 紀 念 崇 基 神 學 院 始 創 人 之 一 的 龐 萬 倫 牧 師 (Rev. Pommerenke), 啟 用 後 將 取 代 李 慧 珍 樓 作 為 校 內 學 生 活 動 中 心 之 一, 更 成 為 全 中 大 最 大 的 學 生 活 動 中 心。 龐 萬 倫 的 開 放 時 間 為 星 期 一 至 六 早 上 10 點 至 晚 上 10 點, 星 期 日 則 公 眾 假 期 不 會 開 放。 三 月 底 向 學 生 事 務 處 駐 龐 萬 倫 辦 公 室 查 詢 時, 有 關 職 員 表 示 龐 萬 倫 的 設 施 將 會 逐 步 開 放 使 用, 全 面 啟 用 的 日 期 不 詳。 實 地 觀 察 所 得, 暫 時 只 有 體 育 館 及 Gym 房 開 放, 更 未 有 任 何 供 學 生 坐 下 休 息 的 公 共 空 間, 希 望 校 方 能 盡 快 處 理。 已 知 龐 萬 倫 二 樓 將 開 設 餐 廳, 而 東 亞 銀 行 已 經 遷 至 龐 萬 倫 1 樓。 . 另外,對於熱愛運動的同學而言,龐萬倫的室內體育館無疑 是舒展筋骨的最佳選擇,因為新的室內體育館將完全開放為 自由活動時段,再也不用跟校隊、院隊、院長盃等練習和比 賽爭奪場地。順帶一提,龐萬倫四樓可以通往「賤標」( 工 程大樓 ),只要在「賤標」地下步出升降機後往右走,下方 就是龐萬倫的四樓了。 下表為龐萬倫樓各層設施﹕ 4/F

辦公廳、會議室

3/F

Gym、多用途活動室 ( 鏡房 )、公開演說排練室、 會議室、辦公室

2/F

餐廳、會議室、Soc 房

1/F

東亞、學生事務處 (OSA)、Soc 房

G/F

禮堂 ( 室內體育館 )、音樂室、鋼琴室、Band 房、 英式桌球室、會議室

龐萬倫 10 點鎖門的措施為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對比 24 小時都能自出自入的李慧珍樓,要把「繼任」的龐萬倫在 10 點就要重門深鎖,實在是無法理解。中大同學的生活習慣一 般偏夜,不論工作還是玩樂,通宵達旦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而且 6、7 點才放學是常見的情況,吃過晚飯都已經 8 點了, 10 點?戰鬥才剛剛開始呢 ! 雖然,校方計劃容許駐龐萬倫屬會的莊員以 CU Link 進入龐 萬倫大門,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首先,措施會為屬會工作帶來不便。在正式交接之前,預備 上莊的同學一般都要通頂多晚籌備宣傳、選舉、工作交接, 甚至是和其他準莊員聯絡感情。由於下莊未正式上莊,所以 不能從合法途徑進入 10 點後的龐萬倫。另一個屬會集中地范 克廉樓開放的地方只有地庫玻璃房和 3 樓,也經常被用作屬 會會議及諮詢,舉行學生活動的場地嚴重不足,尤其是諮詢 這類通宵活動。若龐萬倫只准現莊拍卡進入,那麼下莊和老 鬼都不能使用,對於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毫無幫助。 第二,屬會基本會員都有需要並有權利使用 Soc 房。在現行 計劃內,一般屬會會員同樣不能進入 10 點後的龐萬倫。作為 屬會舉辦學生活動的場地,這樣的安排嚴重限制屬會活動的 時間須於 10 點前完結,為籌辦和參與雙方都帶來不便,甚至 選擇不在龐萬倫舉行活動,令龐萬倫成為沒有學生活動的「學 生活動中心」。 第三,大學作為一個大家共同生活的社群,同學間的交流是 大學生活必要的一環。屬會活動的時間限制,同樣令同學間 的興趣交流不能有效地進行。除了舉辦活動外,同學都應該 有到 Soc 房與職員和其他同學交流心得和意見的自由和需 要。以學生報為例,同學可以隨時到報社表達意見,甚至借 宿一宵,如果在龐萬倫,恐怕就不能了。另外,同學在晚間 亦不能到其他人的宿舍傾 pro、吹水、夜話、談情說愛,尤 其是當群體成員有男有女、有不同書院的同學,甚至走讀生 的時候。同學無法在進學園及伍何曼原等供同學自修的地方

47 template.indd 2

9/4/2013 17:59:39


高談闊論,范克廉的空間又不足夠,同學需要的是一個長期 開放的學生活動中心。一個學生活動中心是方便大家搞活動、 吹水,甚至借宿的地方,而一些交流正正是需要毫無限制才 能有效進行,龐萬倫作為中大最大的學生活動中心,豈有不 通宵之理 ?

反對 24 小時開放的理由 ? 站在校方的角度,若龐萬倫 24 小時開放,主要會帶來電費和 保安兩大問題。可是,對這兩個問題的擔心並非如想像中那 麼合理。 保安方面,校方根本沒有必要嚴密監控學生。同學偷竊和破 壞公物的情況並不常見,而且中大向來都開放予任何人士, 即使在夜間,治安一直都沒有問題。除了有保安組工友巡邏 外,同學及屬會都有意識保護自己的貴重物品,所以實在沒 有必要對龐萬倫有特別的保安憂慮,況且龐萬倫的屬會室及 辦公室都有電子密碼鎖,沒有得到授權的同學根本無法內進。 環顧校園的其他地方,師生共治的空間運作方式一直恆之有 效,范克廉地庫玻璃房和 3 樓都是 24 小時開放的,沒有人刻 意毀壞公物,也沒有出現其他保安問題。

龐萬倫將成為中大最大的學生活動中心

棟野咁鬼貴,唔用仲浪費 校方當初決定興建龐萬倫,必定是基於學生活動中心有其需 求,而校方也必定對龐萬倫的使用率有一定期望,同時期望 龐萬倫能服務同學,提供活動和交流的場所。始終同學日間 都要上課,學生活動都在晚上進行,10 點關門,星期日又關 閉的龐萬倫能夠服務的同學少之又少,無法有效促進同學的 交流,局限學生活動的時間,使得龐萬倫無法擔當其作為學 生活動中心的角色。如果這是中學的計劃書寫作功課,大概 也要 0 分重作。興建一棟學生活動中心,然後使它「失職」, 跟花數百萬年薪請一個計錯數的財政司司長一樣荒唐。這才 是最大的浪費。

將有多個 soc 房進駐龐萬倫

後記 筆者在三月中到龐萬倫實地考察時,發現只有室內 體育館和健身室開放,而有關龐萬倫的開放時間及 各設施的啟用日期校方都不曾公佈。於是,筆者向 龐萬倫內的學生事務處 (OSA) 職員查詢有關資料, 該名職員雖然表示不清楚各設施的啟用日期,但仍 然對筆者抱有戒心,追問「你問嚟做咩 ?」不下三 次。約兩星期後,筆者再到該處拍照,同一名職員 見筆者舉起相機到處拍照,大為緊張,如臨大敵, 趨前詢問「你影相想做乜 ?」筆者說出學生報,職 員無奈地說 :「咁你影啦」( 表示授權筆者拍照之 意 ),筆者指出即使是一名普通學生,在學生中心 內拍照也毋須經校方批准,該職員沒有理據地不表 認同,並仍然維持「批准」筆者拍照的態度。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電費方面,24 小時開放的確會帶來耗電量的上升,但只要在 實際操作上加添節約能源的措施,就不用犧牲同學活動和交 流的時間了。例如,使用感應器開關電燈、減少感應及對應 的光照範圍、夜半時段關閉部分或所有冷氣機、關閉部分或 所有升降機等等。同學的活動和交流是有價值的,如果能在 盡量節約能源的同時服務同學的需要,根本稱不上浪費。

根據以上觀察,一來校方沒有主動公佈龐萬倫的基 本資料,二來對於前來查詢的同學有所保留,甚至 報以奇怪目光,資訊透明度極低。再者,校方根本 沒有視該處為供學生活動的地方,龐萬倫又沒有甚 麼秘密,對於拍照的敏感非常可笑,難道學生舉辦 活動後拍照留念也要事先申請 ? 校方對學生的權利 和需要的忽視,再一次被「學生中心」四字自打嘴 巴。以上兩件事意外地呼應了寫於「後記」之前的 本文標題,校方實應好好檢討。

47 template.indd 3

9/4/2013 17:59:39


記得九月初入學經過女工時,看見中大天文學會及國是學會位於范克廉的玻璃會室,第一印象就覺得他 們必是聲威頗大的學會,才得以佔據本部的地庫「旺舖」,但同時亦不期然疑惑:究竟屬會會室是由誰 分配?今年李慧珍樓裝修,龐萬倫學生活動中心落成,又適逢代表會會室重新分配機制於今年運行,屬 會會室大執位。但分配的過程發生爭議,反映現今會室分配方法實有其漏洞。

原來同學申請宿位要計宿分,屬會申請會室亦然。今年申請使用范克廉樓兩間地庫會室的三間學會分數 依次排名為社會工作服務工作隊、國是學會、中大天文學會。但之後負責會室分配的「屬下團體資源分 配委員會」公佈的結果中,國是學會卻被調往范克廉樓三樓。原來委員會表示會針對個別屬會的特殊需 要,用「特別處理方法」彈性超越排名為個別屬會安排會室。中大天文學會指他們經常需要搬觀星器材 出戶外使用,被遷往三樓後將使每次搬運更困難,甚至會損壞器材。委員會接納此理由並容許其保留原 來會室。 國是及後向委員會要求上訴,但其「因文獻及文件太多難以搬遷」的原因未獲接納,委員會主席更稱此 階段不設上訴機制而堅持原本的決定。但由於會章沒有予委員會不按分數排名使用酌情權分配會室的權 力,當國是學會質疑委員會違章時,委員會又馬上更改決定,將中大天文學會遷往三樓,地庫會室則由 分數較高的社服及國是使用。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又係代表會錯

可以想像,委員會朝令夕改的決定使兩支屬會莊員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更徒添屬會間的矛盾。其實, 假如委員會認為中大天文學會所提供的理由合理的話,在評分階段調節一下評分準則中最具彈性的「酌 情權下可以給予的分數」就足以改變國是及中天的排名次序,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在會章之外發明一個 「特別處理方法」。大有可能是委員會開會時評分太過隨意,沒有實際考慮過酌情分數對分數排名的影 響,及至後來分數公佈後方試圖亡羊補牢,超越排名處理中天的申請。委員會自行創發的特別處理法根 本是為了方便自己的行政程序,除了可以省卻開會時認真考慮評分的討論過程,更可以減少解釋給予個 別屬會高酌情分的麻煩 ( 會章訂明所有學生會基本會員,即大部份中大學生,均有權對酌情分數提出質 疑,而委員會就一定要開會回應 )。 更厲害的是,委員會連屬會的上訴權都剝奪了。表面上委員會的確依足會章所訂明的上訴機制,但屬會 只能針對其分數排名作出上訴。如果屬會積分決定會室分配結果的話,上訴並重審積分排名就等同上訴 分配的決定,但如今委員會在分數排名公佈之後方再閉門自行決定會室的分配,結果上訴分數其實就沒 有任何實質作用。國是學會在分數排名上高於中天,滿心以為可以保留原本的會室,但實際分配結果公 佈之後大失所料,向代表會查詢時,竟又獲告知沒有上訴機制。委員會只建議國是學會自行與其他屬會 商量可否與之對調而拒絕重審。 由此可見,委員會的粗疏,一方面令中天使用會室的需要沒有在合適的程序中被處理;另一方面,如非 國是學會自行翻查會章,根本就不能得到公平對待。然而假如委員會依足會章進行會室分配,所有問題 是否都得以解決?

Soc 房計分

文 : 阿路 46 p46-47 SOC

.indd 2

9/4/2013 17:37:31


如何計分如何分 現時的積分計算方法由「對屬會會室的需要程度」、「對儲物空間的需要」、「以往活動表現」、「財政 的健全程度」、「會員人數」以及上面提到過的「酌情分」六項組成。會章只訂明各項所佔的百份比,而 具體的量度方法則由每一屆的委員會自行詮譯,亦即委員會在會章制約下,依然有十分大的自由度去決定 計分方法。為何中大天文學會移動儀器的需要未有反映在對屬會會室的需要程度?仔細研究一下「會室需 要度」的評分細則,委員會竟認為「所有屬會一旦獲分配會室,每一屬會使用會室作相近活動」而將此部 分七成的分數劃一,變相成為各個屬會之間毫無差別的底分,根本是委員會為減省自己的工作量而隨意地 簡化量度方法。結果中天與國是在此一部份得到同樣的分數。 今屆委員會所制訂的量度方法粗疏,而會章所作的劃分亦不見得合理。表面上六項評分準則好像周全地考 慮到各種不同屬會的需要及對屬會表現作賞罰,但其實這種以不同準則填塞評分機制反使制度更為僵化。 例如個別屬會需要大量儲物空間,卻不代表該個屬會有需要使用地理位置優越的會室。計分制度卻籠統地 將各種不同需要分配一個百份比,然後再用簡單加法加起,結果分數根本不能回應不同屬會實際上需要哪 一種會室。

結語 理論多多,但不能改變會章中單純依靠評分 機制分配會室的制度的話,一切就只是空話。 現行分配會室的機制,於 1999 年訂立,制定 之初以及每次執行時都有極大的爭議,莫道 更改制度,連每次運行制定詳細量度準則都 十分困難。理論上需要每兩年執行一次,但 由於過程繁複,而代表會的行政效率又不穩 定,結果制度成立至今只執行過五次,對上 一次已是 2008 年。

社會性別情色文藝生活校園

其實所謂的計分方法,本質上就是將各種因素強行量化成一個看上去較公平客觀的數字,往往略過了必要 的討論過程,武斷地劃出分數的高低作先後決定,單靠屬會按各自的最佳選擇自行爭奪會室,而漠視了學 會實際對會室的需要。屬會在分配會室的過程中只負責按照委員會的要求整理各自的資料和遞表,沒有直 接參與決策或其中的討論。當然各個屬會所遞交的活動表現及固定資產狀況都值得參考,但既然委員會反 正都要逐一審理每個屬會的酌情信及各項紀錄,與其閉門造車,不妨直接邀請各個屬會自行為自己辯解, 又或為幾個屬意同一會室的屬會安排會議,令屬 會之間得以妥協或對質,再由委員會平衡各方意 見作仲裁,方可做到更合理的會室安排。

其實歸根究柢,會室分配的問題之所以如此 複雜乃在於現時會室的供應、選址、以至設 計都不足以應付其需求。例如委員會即使認 同動漫研需要巨大的會室空間,但在李慧珍 樓維修之後,再難以安排同樣大小的會室予 動漫研,而龐萬倫新會室中的隔版不能被打 通,會室因而被劏成幾塊。校方在建造新大 樓時只安排有會室存在,卻又何嘗直接諮詢 過各個屬會對會室設計的實際需要?

47 p46-47 SOC

.indd 3

9/4/2013 17:37:31


徵稿 中大學生報現正接受投稿,評論類文章,如藝評、社評;及創作 類文章,如散文、詩詞等,均為徵稿目標.字數則以三千字為限 (約為學生報兩版長度),可以圖片點綴,歡迎各初試啼聲以及 妙筆生花的作者。另外,來稿請註明所投版面。最後,我們將不 定期就個別題目徵稿,請密切留意有關公佈。 投稿截止日期為常刊出版月份之22號。本刊不接受已公開發表之 作品(包括網上發表),並請勿一稿兩投。不設退稿,投稿者如 在該月25號前未獲採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聯絡電話、通訊地址或電郵地址,一併寄往 電子郵箱:cusp@cusp.hk 或 中大學生報會室,《中大學生報》編輯部收。 創作無界,然而版面有限,不得已而設規。 但我們相信:靈感泉湧不息,得飲一勺足矣。

出版資料 出版:第四十三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出版委員會 「川」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 電話:2603 6404 電郵:cusp@cusp.hk 設計:黃衍仁及其他 承印:唯美印刷製作有限公司(9681 0604) celiasang@wellfitpro.com 廣告聯絡 : Johnny 9234 9822 Clark 6188 6652 編輯/作者 : 郭鎮齊、韓冬昇、孫銘希、戴鑫權、勞東來、 陳仁傑、黃漢彤、黎梓聰 、 莊庭匡、倪德健、林君穎、 陳樂行、許閱、李昆澤、 吳彥俊、劉偉琪、徐瑋延、鍾 穎、朱浚鋒、陳泳言、覃俊基 客席作者 : 黃敏、李維怡、ahko、楊穎仁 嗚謝 : 尤、船、子僑、餅、碼頭工人、上水小販 、 譚焜 、 Edward 、 Jeffrey 、 飛 、 Keith 、 Kelvin 、 Matthew

4_back_banner.indd 48

9/4/13 4:52 PM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