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

Page 1


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 校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

CultaZine Ltd.「文化地圖」編訂


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 校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 資

:優質教育基金

:CultaZine Ltd.「文化地圖」

:香港視藝文化教育協會有限公司

主 編 執行編輯 設 計 校 對 法律顧問 印刷數量 版 次 印 刷

﹕李嘉言、譚偉峰 ﹕何尚衡 ﹕朱小豐 ﹕何尚衡 ﹕陳淑正 ﹕300 冊 ﹕2015 年 3 月 ﹕陳湘記圖書有限公司

© CultaZine Ltd.「文化地圖」 歡迎下載此課程以作教學用途,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www.cultamap.com 惟本書中劇照乃獲各導演借出刋載,未經許可,切勿翻印或轉載。 ISBN﹕978-988-15462-0-3 CultaZine Ltd.「文化地圖」 香港九龍深水埗鴨寮街 9-19 號友來大廈 1 樓 H 室 網址﹕http://www.cultamap.com 聯絡﹕李嘉言 電郵﹕cultatracy@gmail.com



序言

P. 1

王久良先生 紀錄片《垃圾圍城》導演 何謂可持續發展? 編者言

P. 4

李嘉言、譚偉峰 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計畫簡介

P. 9

計畫特色 計畫對象 計畫目的 計畫背景 計畫理念 學習內容簡介 推行建議

P. 27

前期工作 推行工作 後期評估 甄選學生

P. 37

教學活動(1):錄像藝術評賞

P. 45


第一節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與高階思考 第二節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基本概念介紹 第三節 中港城市與垃圾(1):《垃圾圍城》、生態足印 第四節 中港城市與垃圾(2) : 《垃圾圍城》 、生態公義、公民力量 第五節 香港城市與垃圾: 《鏗鏘集》-《垃圾圍城》、環保政策、消費模式 第六節 中國城市與水資源:《三峽啊》、 「城市可持續發展」 第七節 城市與物種:《海豚灣》、生態公義

教學活動(2):簡易定格動畫創作

第一節

製作動畫的基本法則

第二節

基本電影語言

第三節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基本概念介紹

第四節

簡易免費程式 Monkey Jam 使用方法

計畫花絮 計畫行事曆 定格動畫創作培訓工作坊 獨立動畫學校放映巡禮

P. 243

P. 267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P. 275

簡介 一、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比賽-即興定格動畫 參賽學校名單 2014 年 6 月 24 日在教育局比賽當日情況 評審團名單 頒獎禮出席嘉賓 頒獎禮當日情況 2014 年 11 月 30 日頒獎禮嘉賓分享內容-汪瑜老師撰寫 得獎名單 比賽詳情 即興定格動畫創作比賽注意事項

二、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比賽(公開組)

三、

2014-15 錄像評賞徵文比賽 簡介 徵文比賽評審 得獎名單 部分學生優秀作品

跨科學習錄像與書籍資源庫

P. 313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P. 323

參考書目 其他參考資料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P. 329

附件

P. 333

附件一 〈人文學科(藝術 / 電影 / 文化方面)資優學生 / 高能力學 生行為特質量表〉 附件二 教學活動(1):錄像藝術評賞第一至第七課工作紙(學生版)



序言

序言

1


序言

何謂可持續發展? 王久良 中國紀錄片《垃圾圍城》導演

很高興知道「文化地圖」在香港策劃了首個透過觀賞和創作生態 錄像,關心中港兩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計畫,且出版了這本 資料冊《「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 。要完 成一個嶄新的環保與錄像藝術教育計畫,相信和拍攝一部紀錄片 一樣的不容易。但願資料冊能繼續被香港學校所廣範使用,讓教 師引導學生認識和關心國內和香港城市的環境和人文生活的實 況。

編者向我介紹了香港的垃圾處理情況,我對香港的環保政策了解 不多,但我想兩地人民對於垃圾處理的方法也許有類似的討論。 例如:對於焚燒垃圾的環境議題,無論支持者還是反對者,他們 可能都把問題轉移到垃圾焚燒的技術層面,而沒有多少人願意對 垃圾問題產生的源頭,進行深入的討論。

垃圾在回收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問題,對大眾而言,是一個盲

2


序言 點。很多人以為可以回收就環保,就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去消費 它,然後拋棄它,可事實是這樣的嗎?希望香港的教師能運用資 料冊,引導學生保持清醒,反思我們迫在眉睫的中國環境問題。

3


編者言

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李嘉言、譚偉峰

「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校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中港 城市、自然與社會」是文化地圖主辦,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 學系與香港視藝文化教育協會協辦,並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 人 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計畫為期 19 個月,主要包括舉行培訓工作 坊、學校電影放映巡禮、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比賽、建立「跨學 科錄像創作及資源庫」 ,以及出版本計畫資料冊《「中港城市的可 持續發展」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是本計畫的主題,我們透過用錄像藝 術評賞與創作的方式帶出這比較偏向嚴肅和沉重的社會議題,觀 影過程中,由於影片都反映了我們身處的中港兩地的城市環境和 社會現實,實在令人擔憂。編者還記得當時有些師生面上掛起難 過表情。還有之後收到學校的「錄像藝術評賞比賽」的學生寫作, 都表現了參加者滿有人文關懷之心,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誠。

在此,我們要感謝參與本計畫的學校、教師、家長和資優學生的

4


編者言 積極參與,各校主任和教師不單參與工作坊,更應用本計畫的教 學策略或配件,使本計畫課程得以在學校持續發展。另外還有本 計畫籌委會的教師,他們以豐富的前線教育人員的教學經驗在設 計課程中給與了不少寶貴的意見,港大同學會書院的中文科老師 汪瑜更為本會撰文。

我們也感謝教育局資優教育局借出場地舉行「香港定格動畫創作 比實-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 授文志華先生給與在動畫創作培育課程的寶貴專業意見、慈航學 校的何應倫老師在舉辦的定格動畫創作比賽一事上給與的經驗分 享,令課程和比賽都可順利進行。最後,我們還要衷心感謝為我 們創作了那麼好的生態紀錄片的導演,讓我們正視城市環境問題 的真相,反思環境、城市發展與個人的關係。

本資料冊以「城市生態系統」為基礎概念,探討中港城市生態如何影響 社會的持分者,以「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作為高階思維的技巧,反思 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何令城市可持續發展。資料冊除了簡介本計畫內容, 更集結和選取了錄像藝術評賞培訓工作坊、定格動畫創作資優培訓工作

5


編者言 坊和學校電影放映巡禮的課程內容,設計和編寫了 11 節的教學活動。7 節的教學活動(1) :錄像藝術評賞,以及 4 節的教學活動(2) :簡易定 格動畫創作。

「教學活動(1) :錄像藝術評賞」用七節課探討了「城市與資源」 、 「城 市與垃圾」和「城市與物種」三方面的環境議題。第一和第二節先介紹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和「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基本概念。第三節 則透過觀賞中國紀錄片《垃圾圍城》,並應用城市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了解和關心現代中國和今日香港城市的環境-社會問題。另一方面透過 觀賞美國電視節目《Wa$ted!》認識「生態足印」。第四節則透過不同 的錄像觀賞,讓學生認識生態公義的概念,並以 12 歲女孩 Severn Suzuki 在聯合國的 6 分鐘發言,鼓勵學生運用公民力量改變世界的環境。第五 節則初探本港環保政策和香港人的消費模式如何影響城市的環境。第六 節以內地獨立電影《三峽啊》探討了中國城市與水資源和「城市可持續 發展」的問題。第七節則以《海豚灣》探討「城市與物種」的關係,全 世界「海洋公園」以動物娛樂人類的消費模式影響了海豚的生存權利。

「教學活動(2) :簡易定格動畫創作」方面,第二節和第三節講解基本 電影語言和「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基本概念介紹,教育人員主要可參

6


編者言 照「教學活動(1) :錄像藝術評賞」的第一節和第二節進行學生培訓, 而第一節和第四節將握要地講解製作動畫的基本法則和簡易免費程式 Monkey Jam 的使用方法,輔以「導師講課錄像紀錄」示範製作過程。

為豐富教學策略和配件, 「錄像藝術評賞培訓工作坊」的「匯報錄像」 、 「香港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的學生優秀寫作和動畫創作、 「教師撰文」 和編者訪問環保團體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嘉耀博士的摘錄也同時 編入本書內容。

此外,本書編列了「跨學科錄像創作及資源庫」的內容以便教育人員取 材作教學之用,有關借用手續可與本會聯絡。

最後,在此引用 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的 文字作結——「人類透過不斷改造自然環境,以切合城市大量人 口的生活,但城市發展卻同時受制於自然環境。」環境問題源於 城市,也要在城市解決。 為了下一代的福祉,但願我們繼續努力 實踐環保生活,讓城市可持續發展。

7


8


計畫簡介

計畫簡介

9


計畫簡介

計畫特色 運用錄像藝術評賞與藝術創作為載體,促進「中港城市與自然」的文 化專題的學習 計畫旨在運用錄像藝術評賞與藝術創作為載體,促進「中港城市與自 然」的文化專題作內容(content),成為資優培育的學習內容,讓學 生認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繼而提升人文 素質。

「中港城市與自然」專題主要以社會學角度作切入點,針對人文學 科,包括:視覺藝術科、通識科、語文科、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等 跨科學習的要求,提供經驗式的教學策略和配件與教師應用。策略和 配件的設計,將配合資優生的認知和評鑑能力,探索城市空間內,社 會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再進行藝術評賞和定格動畫等錄像創作,以提 升學生的高階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與社交能力。

10


計畫簡介

計畫對象 教師可依據附件一〈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資優學生/ 高能力學生行為特質量表〉,搜集學生資料以推薦學生參加此計畫。 教師可為初步獲甄選的學生填寫行為特質量表,用「」選出其中一 格最適當描述該學生的行為特徵(極少、有時、時常、總是、不適用), 然後比較各學生在表格「時常」及「總是」兩欄取得多少個「」。 在這兩欄中取得最多「」的學生,表示在藝術、評賞、電影或人文 學科方面具備優良潛質,應獲推薦參加。

*請參考附件一〈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資優學生/高 能力學生行為特質量表〉供教師影印使用。

11


計畫簡介

計畫目的 計畫主題鎖定為「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主題一方面,既促進學生 對自身生活和居住地,有關「社會與自然」議題下的人與事物的關心 和對居住地的歸屬感。另一方面能建立對身處的環境空間,涉及不同 的自然資源和物種、社會各階層市民,以至城市文化和經濟價值等的 關聯,繼而思考中港兩地的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的變化。讓學生關懷 地球村內不同公民的生存狀況,喚起他們深度的保育意識,對居住地 的歸屬感,長遠可改變個人的生活態度,提升學生的公民責任和人文 素養。

學校方面 促進學校在人文學科範疇的各科目中,融入「多角度藝術評賞電影教 學」、「定格動畫與錄像創作教學」,以及「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 議題下相關課程內容,以發掘及培育人文學科方面的資優學生。

12


計畫簡介 教師方面 1.

透過教師工作坊、參與學生的即興動畫比賽等,啟發人文學科教 師進行或設計互動的資優教育課程或學習活動,提升教學水平。

2.

藉受訓教師把計畫的資優/可持續發展教學策略和資源,進一步 推廣給同工,以在正規課程注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即高層次 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以提升教學效果。

學生方面 定格動畫與錄像是較受學生歡迎的藝術形式,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計畫以錄像藝術為載體的評賞和創作學習活動旨在……

1.

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資優生的藝術知能;

2.

提升高層次思維技巧和個人和社交能力;

3.

啟發創意潛能;

4.

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及關懷,啟發學生對人類社會和城市可持續 發展的議題上作出關注、探索和反思,並提出獨特的見解。

13


計畫簡介

計畫背景 照顧資優生的學習需要 積極培養具獨立思維和創造力的新一代,是香港教育的重要願景。現 時中小學人文學科包括:藝術、語文、文學、通識、歷史、地理等, 當中藝術正是體現創造力的集中地。2003年教育當局已在《藝術教育 學習領域: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指出課程有助學生獲得藝術和欣賞 藝術的經驗,以掌握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另外,3-3-4新學制所設其 他學習經驗中的藝術教育,須加強學生的跨科學習能力、批判思考和 創造力。

2011年至2014年,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已委託本會「文化地圖」舉辦錄 像藝術與人文學科跨科資優培育課程。本會有機會走訪參與課程的教 師,大部分表示本會提供的錄像藝術跨科教學模式令學生樂於學習, 相關配件能支援校本課程教學需要。教師表示平日教學既要預備新學 制課程和學生的公開試,個人也要參加不少專業進修。而人文學科的 跨科學習涉及不同學科知識領域、技術和教學資源,非短期能獨力掌 握,教師有需要聯繫不同組織和界別的專業,在有限的學校資源難為 之,建議繼續拓展與媒體藝術相關教學策略與配件作校外支援。 14


計畫簡介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文化專題

一國兩制下,香港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與國內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因 此泛珠三角「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方向,是近年香港重要的政府政策。

一國兩制的政治體制下,中國國內城市與香港關係密切,無論在經 濟、社會和環境生活上均唇齒相依。以水源為例,東江水是泛珠三角 地區人民的賴以生存的天然資源。然而,東江水在可見未來的十年將 全面受污染,水源的保護有賴兩地政府環保政策,更需公民實踐環保 生活,兩地城市方能可持續發展。

學校人文學科教育方面,「城市和自然」(cities and nature)專題學 習,往往在定位上以城市發展如何影響「城外」的自然環境的二分法 作討論。事實上,自然環境存在於人為的城市當中。而自然資源,在 城市生活中並不一定「自然(natural)」。以食水為例,由於城市需 15


計畫簡介 要大量淡水,因此各地政府為建設輸水管引入淡水。近日香港討論購 買東江水和未來淡水供應問題,涉及政治和經濟等民生問題可見一 斑。考慮到香港學生的學習發展,對國內的社會情況急需進一步認 知,計畫將利用接近日常生活的經驗,引導學生進入可持續發展教 育,以填補中港城市間「社會與自然」兩者議題學習的空白。

16


計畫簡介

計畫理念

計畫的理念背景 計畫建立在後現代的藝術與人文教育方向,脫離「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 sake)」的現代精緻藝術教學模式,而「趨向更自主、開放、 彈性的全方位內容的藝術學習」。

計畫理念 計畫以藝術評賞與藝術創作為教學方式,配以實際生活方式為切入內 容,以培育學生藝術涵養;在多元智能的概念下,啟發學生的高階思 考、培育創造力及個人與社交的能力,讓學生個人的「人文素養」最 終得以提升。

17


計畫簡介 人文指「人類的文化」。人文主義,則指「任何以人類福利為本位的 觀點或態度」。「人文素養」即「指人文及人文科學等的認知與知識, 經由學習、內化的過程,進入生命本體,影響並轉化人的觀念、態度、 習性、氣質與行為。最終極目的,為落實對人的關懷」。1

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是本計畫核心目標。創造力的定義,根據李錫津2綜 合各家說法,主張創造力是創作者「以其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發 揮其好奇、想像、冒險、挑戰的人格特質,運用其習得的創造技術, 透過靈活有效的創造性歷程,表現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能力, 獲得新穎、獨特、稀奇、與眾不同、利人利己的觀念、行為與產品的 總和。」3可以說,本計畫是以人文精神為始與終的創意教育項目。 運用社會議題,以「多角度藝術評賞」作為高階思維技巧。

關於運用社會議題創作豐富個人藝術內涵:獲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 評論組別傑出青年藝術獎」的劉建華認為以通識切入藝術評賞的方法 可發展多角度的詮釋方向,讓藝術與社會情境連繫,豐富後現代社會 1

呂燕卿(1999) 《簡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與特色》。北縣教育。 李錫津(1987) 《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臺灣書店。 3 林小玉(2003c) 〈藝術與人文教師應知的創造力五提問與創造力教育七建議〉。轉自《國民教 育雙月刊》。 2

18


計畫簡介 的個人經驗與內涵。4而《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2003)也同樣提出 強調「藝術評賞」連結情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十分重要。

「多角度藝術評賞」錄像藝術,作自我探索,激發創作 錄像藝術,是導演運用電影/視覺語言創作,且預留給觀眾有獨立思 考的空間,讓觀眾自行運用聯想力和批判能力作出深思和找尋答案。 「多角度藝術評賞」在配合適合探討「城市與自然」的社會議題,可 發揮資優學生的創造力,建立他們看世界的獨特觀點。學生對不同錄 像、導演立場與社會情境的認識,加上資訊科技的應用(例如網上資 訊搜尋、錄像製作等),能讓他們在詮釋作品的同時,瞭解多元文化 意義,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對有關議題與自身關係的反思和情感 表達,有助學生建立正面而具人文關懷的個人價值觀和負起公民責 任,人文素質遂得以提升。

4

《文化地圖》月刊 v.10&12/ 2010; CultaZine Ltd. 19


計畫簡介 城市、自然與社會 德育及公民教育

藝術教育

此範疇包括「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環 1. 藉對錄像藝術的視 覺 語言理性分 境教育」 ,概念指出平衡城市環境、經 析,故事論述的了解、配合文化脈 濟及社會三個範疇發展的重要性。 絡,欣賞和認知城市生態和諧之美; 概念可從國民身份層面(加深對國家 2. 透過生活上的觀察、理性分析、對 的認識及國民身份的認同)或世界公 文本的聯想和批判思考,通過綜合 民層面(擁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各 處人民的福祉)培育學生「承擔精神」 和「關愛」他人之心。5 語文教育

創作技巧,感性的表達意念或創作 作品。6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1. 書寫對錄像文本涉及的事件內容 範疇著重培養個人的價值觀。計畫將從 的感受; 城市的文化、地理或經濟等多角度,進 2. 藉閱讀錄像文本,欣賞藝術家如何 行錄像藝術評賞或創作,以了解選定的 運用視覺語言敘述和修辭,(高中 城市與自然相關的議題,繼而瞭解自 資優生可將電影語言與文字書寫 己、社會和世界的關係,為家庭、社區、 8 的表現方式相比較)進而以文字表 國家及世界謀求幸福。 達對作品或對相關議題作出評論;

3. 藉文學原著與改編錄像的對讀,經 過比較和分析,對兩文作品作出評 價。7

城市,由自然資源與人類文明所交織而成,是現代社會生活的載體。 探索和認識身處的城市、自然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既是「通識教育」、 「個人、社會與人文教育」 、 「德育及公民教育」中涉及環境教育,也

5 6 7 8

課程發展處 (2008):《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香港,政府印務局。 課程發展議會 (2002):《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香港,政府印務局。 課程發展議會 (200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指引》,香港,政府印務局。 課程發展議會 (2002):《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20


計畫簡介 是藝術和語文教育經常涉及的創作內容。但大多數城市的專題學習, 自然環境往往作為「城市以外」的領域,以人造/自然二分法了解。

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關係微妙。人類透過不斷改造自然環境,以切合城 市大量人口的生活,但城市發展同時受制於自然環境因素。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便在《Cities and Nature》一 書的開始,以 1995 年芝加哥市的一場被指為「天然災害」的熱浪襲 擊,持續高溫令市內一星期死去 700 人的個案作出提問:如果那是「天 然災害」,為甚麼統計數字顯示死者大多是獨居長者?「災害」未必 自然,個案反倒突顯了芝加哥市獨居長者缺乏照顧等的社會問題。9

計畫的主題的理論核心,將參照兩作者以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 (society-environment dialectic)的社會學為切入點,探索自然、城市和 社會權力間的關係。此外,「可持續發展」概念也是本計畫的重要理 念。概念指出平衡城市環境、經濟及社會三個範疇發展的重要性。人 類的生活態度及方式均需要改變,亦要認識人類各種決定如何影響三 個範疇的平衡發展。

9

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 Cities and Nature: Routledge Critical Introductions to Urbanism and the City, New York: Rouledge. 21


計畫簡介 同一國度下,中國國內城市與香港關係密切,無論在經濟、社會和環 境生活上均唇齒相依。以水源為例,東江水是珠三角地區人民賴以生 存的天然資源。然而,東江水在可見未來的十年將全面受污染,水源 的保護有賴兩地政府環保政策,更需公民實踐環保生活,兩地城市方 能可持續發展。「中國城市自然與社會」將填補教學資源中的空白位 置,成為本計畫的跨學習領域的學習主題。

計畫包括的資優三大元素, 高層次思維技巧、 創造力 和個人及社交能力。 1.

高層次思維技巧:在「中港城市與自然」議題下,學員應用「多 角度藝術評賞電影」作為高層次思維技巧,觀看短片和動畫錄 像,並透過分組討論和講解,了解導演如何表達意化。學員將從 參照導演的思維技巧,再以理性分析問題。導師引導學員作出探 究以尋求答案,建立對事物的獨特見解。創見將有條理而理性地 表現在堂上的「錄像導賞實習」和「藝術評賞」作業中。

22


計畫簡介 2.

創造力:「錄像導賞實習」和「藝術評賞」創作,能大大提升資 優生五個方面的創造力 (five abilities of creativity)。學生要就「中 港城市與自然」議題創作「藝術評賞」,將產生感觸,再形成立 場和表達的內容,這是「敏覺力 (sensitivity)」。「錄像導賞實習」 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大量台詞與觀眾產生交流,能鍛鍊學生 的「流暢力(fluency)」。交流中,學生需具有轉換話題的能力和與 觀眾突發的應對能力,「變通力(flexibility)」得以提升。學生在兩 種學習過程中,需尋找與眾不同的立場和角度,這便是「獨創力 (originality)」; 此外,在極短的導賞過程中(5分鐘),學生需準 確把握時間,不斷優化表達內容,便是「精進力(elaboration)」。

3.

個人及社交能力: 課程涉及分組討論和匯報,將提昇學員的社 交能力。「錄像導賞實習」也將提升學生的個人溝通能力和表達 能力。

23


計畫簡介

學習目標 1. 學習閱讀基本電影語言;

2. 掌握「多角度電影評賞」的方法;

3. 藉匯報電影評賞,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創造力。

4. 透過簡單的電影評賞書寫和定格動畫創作,加強學生的觀察力、分 析力、批判思考和發揮人文學科資優生的創造力。

5. 關心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環境保護的公民行動。

課節安排 建議於一般課堂以外時間進行約 11 節課,每節課約 1 小時 30 分鐘, 好讓學生在觀賞電影之前或之後,能有足夠時間討論和作分組口頭匯 報。然而,校方可因應學校時間表安排和學生需要,靈活調節節數或 課時。

24


計畫簡介

學習內容簡介 1. 人文學科的資優生比較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喜歡對有興趣的社會 議題加以探究,主動從不同渠道尋找事件真相或合乎情理的解釋。

2. 本計畫著重透過觀賞生態錄像(eco-film)或創作環保定格動畫錄 像,讓學生進行密集式批判思考培訓。因此,學生須在平日常喜 愛觀看電影或/和新聞時事節目、喜歡閱讀或撰寫影評或嘗試不 同媒介的藝術創作。他們的觀察力比較強,在觀影過程中往往對 一些沒有明確敘述的影像細節提出疑問或推測。學生不一定是語 文能力高或善於辭令的,這點老師需要特別注意。這類學生或會 對某特定劇情、鏡頭運用或影音效果感興趣,並作深入思考,但 是缺乏方法作有系統分析和表達。本計畫藉欣賞生態錄像,喚起 學生的同理心去看世界不同的環境議題,讓他們發揮聯想力,提 升創意。學習過程會提供理性分析、環境實況或數據資料、創作 定格動畫的基本技巧,以及與環境相關的基本概念,從而輔助學 生表達對電影的看法和意念。

25


計畫簡介 3. 學習形式,用觀賞、閱讀、小組討論、寫作或定格動畫和匯報等 方式學習。著重提供促進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的空間。以學生 為本,而導師充當學習的促進者,務求令學生更易投入和享受學 習的過程,並建立獨立批判思考能力。

4. 本計畫內容可概括分為「多角度藝術評賞」方法、「簡易定格動 畫創作」方法和環境議題的基本概念 3 部份。教師可按各級學生 的程度、特質和根據校本課程調動建議教學內容,以達到有效的 學習成果。

26


推行建議

推行建議

27


推行建議

前期工作 計畫分為錄像評賞與藝術創作兩部分工作坊。教師先選擇將舉行錄像 評賞工作坊或/和定格動畫創作工作坊。決定後,建議人文學科科主 任和負責教師先在學務和行政上作以下安排。

1.

錄像評賞工作坊  安排人力資源方面,工作坊涉及電影放映,也有較多分組討 論時間。內容涉及多元的社會議題,建議學校安排多於一位 教師任教(建議資優教育/通識科/公民教育/語文科/地 理科/視藝科/對電影/對文化研究或有興趣的教師) 。教師 既可透過共同備課,分擔選取合適電影教材的工作,也可分 工以協助不同組別的學生作討論和分析。  設立模擬電影院有助學生投入學習。在學校佈置一個與外界 暫時分隔的模擬電影院來播放電影,能令學生更投入電影中 的時間空間思考議題。建議學校預先把課室或禮堂的窗簾拉 下,關閉所有照明設備,在放映前把課室或禮堂各門關上, 以製造黑暗和安靜的電影院環境;引導學生放下日間課堂的

28


推行建議 所有事務和情緒,以靜默、平和、專注的態度,讓自己的身 心完全投入電影的光影世界。 另外,教師和處理影音的技術人員必須事先測試放映效果, 放映時學校技術人員最好在場,以作出影音的適度調較或突 發事件發生時的應變。  教學內容方面,有教師表示某些內容涉及人文學科所關注的 個人、社會、全球化、地理或本港歷史等校本課程議題,故 工作坊也可以適度引入全班式教學之中作不同議題的討論。 以生態電影《垃圾圍城》為例,影片探討北京大量垃圾棄置 帶來對社會的問題。導演王久良以多年時間深入觀察和呈現 北京城不同垃圾堆填區和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實況。影片後 來受北京政府的關注,甚至採取了環保政策整治情況,確能 令學生透過觀賞影片了解國情。 《垃圾圍城》也可與香港電台 製作《鏗鏘集》的另一部同名電視節目《垃圾圍城》1作對照 閱讀,以多角度審視同一議題下中港兩地的情況或者探討全 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 相關環境影片外借或代購方面。為了向這群不先問報酬,自

1

香港電台製作電視節目《鏗鏘集》之《垃圾圍城》 http://podcast.rthk.hk/podcast/item_epi.php?pid=244&lang=zh-CN&id=10462 29


推行建議 發創作的導演/製作者致意,因此我們更應要尊重他們作品 的知識產權。供外借環境影片,版權所有,不得轉載。本會 收集的環境影片版權需時處理,因此學校若外借需最少兩星 期前預訂以作行政安排,如導演/製作要求,本會也將代收 他們版權費。

2.

定格動畫藝術創作工作坊  安排人力資源方面,定格動畫工作坊涉及電影放映和應用電 腦和相關軟件作定格動畫創作。學校需事先做好影音設備(見 上頁錄像評賞工作坊的人力資源安排)和相關軟件與儀器的 安裝。本課程建議學校使用 Movie Maker 或免費軟件程式 Monkey Jam。這兩軟件比較容易使用,學校容易掌握技術以 進行創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或會遇上程式應用的技術困 難,建議邀請資訊科技科教師或技術同工參與其中。 我們的課程曾向《麥兜故事》的導演袁建滔(曾在多所大學 任教動畫創作)詢問意見,他認為中小學生不應花太多時間 在掌握電腦程式技術應用學習上。創作內容比技術重要,技 術是輔助學生表達意念,發揮創意才是最重要的教學目的。

30


推行建議 如果學生在創作前要花上大量時間學習電腦程式操作,將影 響創作意欲,因此建議教師採用比較簡易的、容易獲得的 Movie Maker 或免費軟件程式 Monkey Jam 等去教授學生。定 格動畫的製作技術容易掌握,在創作中容易獲得成功感,而 繼續嘗試,樂於投入學習之中。 工作坊需於學校電腦室進行,約 3 至 4 位學生使用一部電腦 進行學習。學校需預先安排足夠數量已連接電腦的數碼相機 或 web-cam,以及腳架和射燈(有需要時)。  內容涉及多元的資訊科技科,鼓勵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能合 作舉行工作坊,實踐跨學科學習。有小學資訊科技科教師便 在學校支持之下,應用定格動畫創作於學校不同學科,例如: 學生為音樂科製作定格動畫音樂錄像、語文科以動畫呈現詩 歌的意象、數學科利用定格動畫創作令學生樂在學習。

3.

甄選學生方面 宜採取多元化及多渠道的甄選方法,詳見本書「甄選學生」部分。

31


推行建議

推行工作 1. 放映生態電影前,先了解「獨立電影」的特性 生態電影(eco-film)多為「獨立電影」。相對於一般的荷里活式 大片,普遍而言,「獨立電影」沒有提供觀感刺激的錄像以娛樂 觀眾以獲取市場收益。這分別最好在放映前提醒學生,否則學生 會期望荷里活式電影的觀賞經驗而失望,這樣會難以透過觀賞 「獨立電影」開拓學生的視野。

「獨立電影」有別於電視台的新聞或資訊節目。新聞或資訊節目 需以中立的角度,客觀報導事件真相,並提供旁白解釋,以及數 據作參考(雖然在報導的客觀性上,學界已有不少質疑)。相反, 「獨立電影」的導演往往通過創作表達對事件的立場。「獨立電 影」大部份屬文藝電影,偏重立場和情感表達,但不表示作品缺 乏理性分析和邏輯思維。《垃圾圍城》的導演王久良便在製作前 期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向大家呈現北京垃圾處理的嚴重問題,才 再用鏡頭帶大家看他認為的事件真相。

32


推行建議 2.

建議運用不同媒體的報導或宣傳與「獨立電影」對讀 無論任何具公信力的新聞或具獨立性的「獨立電影」也無法全面呈 現事件真相。要更「全面」了解事件,唯有透過更多的「片面」資 料,以更「貼近」事實真相。因此,本計畫鼓勵教師運用不同媒體 的報導或宣傳(包括商業廣告)與「獨立電影」對讀,各媒體的立 場會呈現有差異的觀點及價值觀,將更能啟發學生深層思考。

3.

運用「多角度藝術評賞電影」方法選片作教材 投入影片中涉及的人物位置和視角「看」同一部電影,是「多角 度藝術評賞電影」的方法。教師可以各種「視角」引導學生深入 思考相關議題。例如: 《三峽啊》便可以作為中國改革後的通識/ 歷史範疇,讓學生了解當代中國急速發展的情況、人民的生活狀 態。也可作為現今香港環保議題的參考資料。而在全球化議題 中, 「發展國家」享受完消費後,如何把消費社會耗費品向向「發 展中國家」輸出,引起的公義議題的討論。

4.

資料搜集與延伸閱讀 計畫著重個案的理性分析及個人情感的表達兩部分。創作前後可 引導學生作資料搜集與延伸閱讀。延伸閱讀詳見「教學活動」 。 33


推行建議 5.

讓學生表達有差異的看法 很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敢表達有異於同學的觀點,怕看法被師 生否定。為鼓勵學生勇於表達意見,教師需要營造安全和開放的 討論氣氛,可向學生強調觀點先不作對錯之分,而更講求學生的 聯想力和創見。之後,教師再以影片創作者的立場及觀點和催生 該影片的社會文化,以至引入其他視像資料作對讀,從多個向度 與學生作深入討論,啟發多角度及深入思考。

6.

運用當下的社會議題,促進學生投入學習 教師不妨運用一些貼近當下的社會事件配合生態影片作為學習 議題,使學生更能投入批判思考。例如:當網上點擊率兩日內破 億的國內影片《穹頂之下》引起中港兩地人民/市民對「空氣污 染」的討論時,教師可選播《呼嘯的金屬》,讓學生細看環境污 染在不知不覺下,如何偷走當中主人公張漢等基層百姓的健康, 審視急促經濟發展下,社會付出的代價。

7.

以不同範疇的議題,聯繫不同科目的知識 教師可運用不同議題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例如:通識科的環保

34


推行建議 專題、中化科或視藝學科中包括中國傳統藝術或是天人合一的傳 統生態觀、經濟科提及的經濟效益如何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 衡、地理學科的生態循環系統等,以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以拓 展學生的多元思維。

8.

讓學生「看得到」彼此的學習成果 分享學習成果能促進學生彼此觀摩交流,互相砥礪,因此,學生 的創作,對其他同學均具有參考價值。教師可以建立一個社交 網,發佈學生的優秀作業,以表揚及進一步鼓勵更多創作。也可 設一公投大獎,以鼓勵同學間互相欣賞和善意評價的校園文化。 教師也可在計畫以外定期舉行全級或全班的放映會,並由學員擔 任導賞員,一方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關注相關議題,同時亦可 發掘更有興趣和潛質的學生,使培育計畫能持續發展,培育更多 資優學生。

35


推行建議

後期評估 教師可透過收集學生作品、學生互評、問卷調查、教師和學生面談等 進行計畫評估,以適度調節計畫內容。計畫成效的評估完成後,可與 學校學務及行政人員和相關人文學科的科主任商討日後推展校本資 優培育計畫,規劃校本人文學科資優教育持續發展的方向。

36


甄選學生

甄選學生

37


甄選學生

甄選學生 要達到計畫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除了需要學校學務和行政工作的配 合和安排外,甄選具相關特質的資優學生進行培育是關鍵的過程。學 校可以經由教師提名、學生自薦等多種甄別途徑,加上參考學生的特 質和在人文學科的學習表現,輔以實作評量和面試等多元化方法,甄 選合適學生參加本計畫。

1.

計畫對象 中學方面,中三至中六人文學科資優學生。 小學方面,小四至小六人文學科資優學生。

2.

學生須擁有的特質 包括:學習特質、學習態度、創意、語文能力及其他方面,教師 宜参考〈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資優學生/高能力

學生行為特質量表〉(見附件一)以辨識學生的潛質。

38


甄選學生 3.

甄選學生的方法 人文學科資優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物靈敏度高,反應快捷,學習 速度快,能以既定原理舉一反三解答問題。校內的考測成績某程 度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教師須注意的是,學校的測考內容 和目標或與本計畫有異。一些資優學生在校內的測考成績或口語 能力未必出眾,也未必喜歡表達或表現自己,所以本計畫更加建 議教師透過日常的接觸以了解學生的特質。也可邀請相關級別的 教師,依據「量表」初步甄別出具潛質的學生,之後以小組面試 和實作評量作最後甄選。

39


甄選學生 4.

甄選錄像藝術欣賞/定格動畫創作工作坊的資優生的小組面試  4 名學生一組, 面試時間約 20 分鐘內。  建議評分準則如下: 項目

正面

負面

 獨立思考能力

高獨立思考能力

低獨立思考能力

高理性批判力

低理性批判力

 投入程度

積極參與;

缺乏興趣;

 觀賞經驗

觀賞經驗豐富;

缺乏觀賞經驗;

 基礎電影/動畫

電影/動畫/漫畫

電影/動畫/漫畫

知識廣博。

知識貧乏。

詞彙用字豐富,說

詞不達意;欠缺肢體

話技巧;適當應用

語言,表達生硬。

和批判邏輯思考  對電影的興趣

/漫畫知識  演說能力和表達 技巧

肢體語言,表達生 動流暢  分析能力

高理性分析力

40

低理性分析力


甄選學生  建議評分方法 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邏輯思考

25%

對電影的興趣

25%

演說能力和表達技巧

25%

分析能力

25%

總分

100%

建議面試問題 *教師可因應學生參加錄像藝術欣賞工作坊或是定格動畫創作 工作坊而提出相對應的問題。

 個人意願 你希望在是次工作坊獲得甚麼知識?你參加的目的是甚麼?  對電影/動畫/漫畫的興趣 你喜歡看電影嗎?平均每個月會花多少時間於看電影/動畫/漫 畫上?  觀賞經驗 你看電影/動畫/漫畫的經驗有多久?平日會看多少部電影/動 畫/漫畫?看哪一類型?

41


甄選學生  獨立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 你最喜愛的電影/動畫/漫畫是哪一部?為甚麼喜歡?中學生可 嘗試分析這部電影的主題和手法嗎?

 建議實作評量  播放電影或電視節目選段,學生評論其內容,中學生更可 評論導演的意圖 (時限兩分鐘)。  參考學生作品:曾經長期參與的影音/動漫製作/評論書 寫,或得過本港或國際相關比賽獎項的創作。

 面試需要注意的事項 學生喜歡哪類型或哪部電影/動畫/漫畫不是重點,重點是透 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須辨識他們有沒有以下其中的一些學習特 質:  細心觀察事物;  對事件分析力強;  對事件往往抱懷疑態度,探究真相;  關注社會的人與事;

42


甄選學生  會否站在不同的角色處境思考議題; 

對影像涉及的議題有個人看法;

喜愛創作。

43


44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1) 錄像藝術評賞

45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 1. 教學目的:  探索與創作:學員以「多角度電影評賞」作為高階思維技巧, 進行自我探索,從事錄像藝術欣賞的書寫創作,發揮創意。  審美與理解:學員透過「多角度電影評賞」的學習,體認和 珍視藝術家創作錄像藝術的文化意義,提升人文素養。1  實踐與應用:藉欣賞他人的錄像藝術或從事寫作,學生可實 踐美育人生?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 藉「導賞實習」提升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 身份認同:以世界公民身份,關懷社會的弱勢社群,對城市 可持續發展負上責任。 2. 主要學習範疇:人文學科

3. 計畫模式:抽離式

4. 發展能力:分析力、批判思考、高階思維、創造力、溝通能力和 社交能力。

1

呂燕卿 (1999):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及實施原則》,現代教育論壇: 「藝術與人文」研討會,台北,野 立教育資料館。作者指出人文即「人類的文化」,人文主義,則指「任何以人類福利為本位的觀點或態度」。「人文素 養」即「指人文及人文科學等的認知與知識,經由學習、內化的過程,進入生命本體,影響並轉化人的觀念、態度、習 性、氣質與行為。最終極目的,為落實對人的關懷」。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是本計畫核心目標。

46


教學活動 5. 理想學員人數:20 至 25 人

6. 學員年級:中三至中六

7. 節數:7 節,每節 1 小時 30 分,共 10.5 小時 (教師可就學校課堂情況,適量調節課時。) 8. 教學活動前需注意事項:  「補充閱讀內容」: 建議教師在施教每一節前,先參閱專為教師提供的「補充閱 讀內容」 ,以對課節相關內容有足夠了解。  教學器材的安排:  投影機一部(第一節課使用手提錄像機時,需連接投影 機,以便教師即場示範如何運用鏡頭播出在手提錄像機中 的影像);  投影螢幕一個。

47


教學活動

第一節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與高階思考 1. 教學目標:  認識基本「電影語言」;  了解「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作為高階思考的方法;  簡介欣賞和評論錄像的方法。

2. 錄像教學材料:  影片 Desert Thirst 的片段,片長約 1 分 34 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p5eOY9hV4  TPB HK TVC - 香港電視廣告片庫內的信用咭廣告(約 20 秒)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1Etn07BTs  台灣導演林宏傑(2007)的紀錄片《卡到啦》預告片: http://video.sina.com/v/2012-10-15/v-SINA_159_54863cd73646 35f53734.html  台灣導演林宏傑(2007)的《卡到啦》 ,片長約 25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ZxAGBgvmQ 《卡到啦》電影簡介:在台灣,平均每個月有四萬人繳付不 起卡費,淪為「卡奴」;有的人以卡養卡,無法清 償所有債 務。卡奴在債臺高築與被催繳的焦慮中,生活品質急轉直下。

48


教學活動 銀行使盡渾身解數,鼓勵民眾借錢提早完成夢想,同時將債 務技術性轉移給名為財務管理公司的黑社會組織,造成黑社 會在「於法有據」的情形下,使用各種威脅恐嚇的暴力手法 逼迫卡奴還錢——借錢不但無法讓消費者提早圓夢,惡性催收 行為反而成為更大噩夢。……

本片用兩種極端的經濟個體的消費經歷,帶領觀眾一同探尋 臺灣現有的信用卡現象:臺灣第一位申請破產成功的「卡奴」 鄭三和,由一開始的莫名其妙負債,到驚覺自己已欠下百萬 債務,銀行的催繳與財務公司以威脅恐嚇的方法討債,令鄭 三和從此墜入以卡養卡的無間地獄;臺灣第一位成功以紅利 積點從銀行身上獲利的「卡神」楊蕙如,以銀行紅利的漏洞, 成功地串連親友集中刷卡購買機票或購物台商品,再以網拍 賺取差額,倒賺銀行上百萬,後被銀行停止信用卡使用。

49


教學活動 3. 教學步驟:  引入階段: (3 分鐘) 1. 各位同學好!(老師好!) 2. 大家都明白我說話的意思,那是因為我們之間的溝通是透過 甚麼?(語言) 3. (老師可拿起一本書問學生)這本書的作者,不在場,那麼 他/她怎麼可以和讀者溝通? (文字) 4. 那同學看電影的時候,導演也不在場的,那麼他/她是用甚 麼和觀眾溝通?(影像、對白、聲音… …) 5. 教師講解: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要透過共通的語言,而 溝通的語言(language)相當多元化:作家透過文字作為語 言 , 以 書 寫 和 讀 者 溝 通 , 而 導 演 就 用 電 影 語 言 ( film language),一般包括:影像、對白、聲音等和觀眾溝通。 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體驗階段:(約 30 分鐘) 1. 甚麼是「電影語言」? 

鏡頭(shot)的概念  教師向學生展示(投影片 3),考考同學眼力,猜想 相片的地方在哪裡?(沙漠)能否看清相片中人的動

50


教學活動 作和外貌?(不能)之後展示(投影片 4),再讓同 學說出人的動作和外貌。再問學生有多少鏡頭(2 個)。  此時,教師可指出這裡兩張照片涉及了兩個鏡頭 (shots) ,鏡頭就是組成錄像的最基本元素。  教師向學生展示(投影片 5),再問學生 6 張相片, 總共有多少鏡頭?(6 個)  個人的觀影經驗(experience)和聯想力(association) 十分重要,是開啟學生創造力之門的鑰匙。

教師此時可選出兩位學生,利用 6 張圖片,各自說出圖 片中的故事,之後將兩個作比較。學生會發現兩位學生 所描述的故事會用上不同內容去形容,那就是不同的人 會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聯想力來說故事,這點在錄像欣賞 51


教學活動 過程中是相當的重要。同學的高階思維技巧和創意就是 通過以上兩者(經驗和聯想力)發揮個人創見,因此請 教師再三強調兩位同學所詮釋內容的差異。  教師介紹(投影片 5 至 8)不同鏡頭的基本應用方法。  移動影像(moving images)

圖片來源:www.wildfilmhistory.org 要了解電影的歷史,可瀏覽此網頁。

 教師講解:一張相片,只能捕捉相中主體(subject) 的剎那「靜態」 ,唯有多過一個不同的靜態影像方能 呈現主體的「動態」 ,即便是流動影像,電影就是其 中一種流動影像。一秒的鏡頭拍攝,一般便包含 24 格影像。  教師此時可再次播放短片 Desert Thirst 的首十秒,其 第二個鏡頭(鏡頭正呈現馬的足部) (投影片 6) ,一

52


教學活動 個鏡頭下出現的流動影像,讓觀眾知道有幾隻馬在 慢慢的走路。鏡頭語言就是流動影像中的一種獨特 表達媒介。  教師可運用(投影片 7-9),講解簡單的鏡頭語言。  教師再運用(投影片 10) ,用一本小說和一部電影作 比較,令學生更清楚鏡頭運用在錄像中的重要性。 電影語言除了鏡頭還包括音效和對白,由於電影語 言是視覺語言的一種,因此前者比後兩者更需要在 課程中強調。教師要注意,很多觀眾觀看錄像是過 於倚賴後兩者去理解錄像,這有可能阻礙學生運用 聯想力去建立個人的觀點和創意,因此有需要提醒 學生多注意影片中的視覺表達,加上自己的聯想力 去了解影片。影片意思因人而異,就像剛才兩位同 學表達他們所看的 Desert Thirst 都有差異。

2.

比較主流錄像 vs 獨立錄像,了解「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  比較商業錄像和獨立錄像;  播出網上購物廣告和《卡到啦》預告片,教師可提 醒同學留意: 53


教學活動 1) 兩錄像向觀眾傳遞甚麼訊息? 2) 導演為甚麼要傳遞這樣的訊息?哪一部製作的 導演在錄像中表現了他個人的獨立思考/批判思 考?( 《卡到啦》 )何以見得?  學生可透過工作紙(一)對兩部錄像進行比較分析。 之後,教師可帶出相對具獨立精神的錄像,是如何 透過拍攝製作,提出導演對信用卡消費模式的質疑。 當學員已察覺獨立電影《卡到啦》以「卡奴」和「卡 神」兩極端例子,提供的多角度思考角度,反思我們 的消費文化時,請把問題焦點帶回到兩部電影的比較 中,令學生明白獨立電影的原意並不是娛樂觀眾,令 他們願意暫時脫離由主流錄像灌輸給學生單一的並 以尋求觀感刺激為主的觀影方式,投入欣賞獨立錄 像。

 獨立電影的特點,詳見「補充閱讀內容」 。教師可根 據所教的科目和課程內容,選教當中的內容,以鼓勵學生 進行個人的思考,並透過之後的分組討論和匯報,公開表 達自己的意見,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 和社交能力。

54


教學活動

資優生因在某方面的學習能力比一般同班同學強,學 習進度較快,個人往往認為自己的想法沒有其他同學 會明白,而在班中不願意表達自己,也或者過於表達 自己,而忽略了和同學間的溝通。此抽離式資優課 程,是將程度相約人文學資優生集中在一起進行,以 營造較合適的環境讓資優生互相認識,讓他們不再覺 得孤單,彼此學習、分享和欣賞他人的優點,以打開 他們對外溝通之門,以提升個人的社交能力。

 錄像藝術評賞的方法 教師可就科目和學生程度,參考和選擇評賞的角度,詳見「補 充閱讀內容」 。最簡單是根據故事內容作分析討論的議題,如果 是通識或地理科可考慮運用生態學作分析。關於城市作為生態 系統的簡單概念,可參考第二節的「補充閱讀內容」 。

建議按「補充閱讀內容」講解電影欣賞與電影評賞的分別。並 強調電影評賞的書寫,可從以下三切入點進行創作。

55


教學活動  錄像藝術評賞的步驟

詳見下面「補充閱讀內容」 。請教師向強調要運用上列各項元素, 以建立個人的觀點。學生常會羅列多個不同的觀點,但未能作 深入思考。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類同的觀點作歸納,然後 集中一點或兩點作深入的反思。

建議學生以約 4 人的小組進行約 10 分鐘的討論,之後派出代表 向其他同學匯報討論結果,以曾加學生間的交流,彼此欣賞和 學習。

56


教學活動 4. 工作紙  第一節工作紙(一) (教師版:附建議答案) (另有學生版供教師教學之用,見附件二,第一節

工作紙(一))

試比較網上購物廣告片和《卡到啦》預告片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內容比較

網上購物廣告片

《卡到啦》預告片

1

錄像類型

商業廣告片

非商業獨立電影

2

影片投資者

廣告客戶

3

市場考慮

導演和非商業獨立電影發 行 沒有

4

影片氣氛

輕鬆

沉重

5

娛樂性

豐富

欠奉

6

人物

台灣現實社會中的兩個普 通市民: 「卡奴」鄭三和及 「卡神」楊蕙如。

7

向觀眾傳遞 的訊息

愛打扮,追求時 尚,愛自拍,然後 把影像上載社交 網與朋友分享的 年青俊男美女。 網上購物消費是 趨時的消費模 式,能帶給像片中 年青俊男美女的 愉快社交生活。

導演沒有明確表達意見。觀眾可就自 身經驗聯想相關的意思。「獨立電影」 就是常運用不同的視點,呈現人物的 多角度思想/意見,邀請觀眾自行聯 想涉及議題的當中意義。

57

藉個案反思信用卡的消費 模式的深層問題。 (一方面透過真實社會個 案揭示鼓吹先花未來錢的 信用卡的消費方式,如何令 不少人淪為「卡奴」 。另一 方面,當藉「卡神」楊蕙如 運用信用卡紅利的漏洞,賺 取利潤的,卻受銀行再禁 止。實例也為大家提供另類 信用卡消費的可能性。)


教學活動 8

傳遞的深層 意義/價值

鼓吹「貪新忘 舊」,永無止息的 消費慾望。

對鼓吹消費慾望的信用卡 消費制度的合理性。導演並 不認同台灣銀行營運信用 卡的方式。

 第一節工作紙(一) (學生版)見附件二

5. 補充閱讀內容:  甚麼是「電影語言」? 「語言」是人溝通的媒介。要把訊息以電影形式「傳送」給觀 眾,需要透過某種特定共有的「語言」 ,此種語言即謂電影語言。 劇本終歸是文字,有影像的才是電影,至於如何將劇本(文字) 轉化成電影(影像) ,則有賴多種「電影語言」的運用。

電影是由影像配合聲音而成的,影像方面,有鏡頭大小、角度、 構圖(framing) 、鏡頭運動、分鏡、剪接的節奏等。而聲音方 面,則包括音效和音樂等。它們都是電影語言的一部份。電影 就是運用影像及聲音去描述、形容導演所思所想,使抽象的意 念和感覺,能夠有效地表達和展現在觀眾眼前。

電影影像方面,鏡頭(shot)是最基本的「電影語言」元素。 鏡頭的運用,可算是電影藝術其一獨特之處。一部電影是表現

58


教學活動 一個故事(story) ;故事則由場(scene)組成,而組成場的, 就是一個一個的鏡頭。如果把一部小說與一部電影作比較,兩 者在語言結構上有下表類似的地方: 一部小說(Novel)

一齣電影(Movie)

一個章回(Chapter)

一段戲(Sequence)

一個段落(Paragraph)

一場戲(Scene)

一句句子(Sentence)

一個鏡頭(Shot)

一個字(Word)

一格影片(Frame)

因此,鏡頭可算是電影最基本的單位。以下將簡介鏡頭的基本 「電影語言」 :  鏡頭大小(Shot Size):

59


教學活動

遠景(wide shot) :用於交代或介紹環境(establish shot) 、表 現出主體或主角與環境的關係。給觀眾的感覺相對冷靜。 全身景(full shot) :主要交代主體或主角的外觀。 中景(medium shot) :常用於表現主體或主角的某些上半身 動作。 特寫(close up) :常用於表現、強調某些重要的表情、動作、 部位,由於特寫的壓迫感較大,故給觀眾的感覺相對強烈。  鏡頭角度(camera angle): 以不同角度放置鏡頭拍攝,在觀眾的視覺心理上各有不同的 效果。這些心理是每一個人共有的,是由小孩長大成人經歷 潛移默化的結果。例如嬰孩(弱者或需求者)經常是由低向 高望着成人或父母(強者或供應者) ,又例如領袖總站在高台 演講。

60


教學活動

61


教學活動 低角度(low angle) :即攝影機比主角的視平(eye level)為 低,拍出來的效果帶給觀眾一個仰視的角度,被攝的主角頓 時變得高高在上、高大威猛了。 高角度(high angle) :即攝影機置於主角視平之上,拍出來的 效果,則是一個從高位置俯視的角度,主角像是垂頭喪氣似 的,主角的地位在觀眾的心理上變得低微了。 主觀鏡頭(POV, point-of-view shot) :攝影機代入了某一位角 色的視點,稱之為主觀鏡頭。這種鏡頭可讓觀眾完全代入角 色,看角色所看。這種手法,在恐怖片中甚為常見,因為恐 怖片如能讓觀眾完全代入角色,其恐怖的效果會更顯著。

 分鏡: 一. 首先,導演是一位主動帶領觀眾去「看」的人,鏡頭 就是觀眾的「眼」,導演在甚麼時候讓觀眾知道甚麼 東西,這是分鏡的基本原則。

二. 所謂分鏡,就是導演在拍攝前或拍攝時,決定了用甚 麼鏡頭大小、角度及鏡頭運動去表現一系列鏡頭,再 把之接合起來。

62


教學活動 三. 正如之前所提及,鏡頭是電影最基本的單位。基本而 言,鏡頭要通過剪接才成一場戲。  錄像藝術評賞

 「賞」——錄像欣賞,一般會簡介故事或電影工業的背景 歷史。觀眾對文本的主觀好惡,對故事主題或情節的合理 性作分析及批評,對情節的流暢度或觀映經驗或快感作評 價。偏重電影欣賞價值高低的個人喜好。

「評賞」則與「欣賞」不同,前者是針對某角度以有力的 理據對電影作出具分析性的批判思考書寫,以建立個人對 電影的觀點,從而對某些社會議題作反思,甚至開創對事 件的新看法。

63


教學活動  評賞可分多組結構,之間互相影響: 以故事論述分析

以電影語言分析

可選擇下列各點作分析: 1. 故事主題內容 2. 角色設計 3. 情節或場景 4. 社會經歷 5. 音樂氣氛營造 1. 2. 3.

以生產、市場與社會 1. 文化脈絡作分析 2.

美學 音效 風格 電影投資者是誰 怎樣的政治環境下推出電影

市場、社會文化脈絡 電影文本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的關係分析 心理分析

跨學科主題分析

例如:觀看方式、受眾如何在文本中建 構自身的身份認同。 政治社會學︰探討影片反映出來的社會 意義,如角色中的社會階級、政治認同 及宏觀的社會結構。此為本課程的其中 一切入角度。 生態學︰探討文本中的生態、環保、保 育、污染及發展議題。此為本課程的重 要切入角度。 性別研究︰從電影的內容、主題及整個 電影機制上,探討性別的差異與平等問 題。 文化研究、哲學、符號學、倫理學、心 理學、歷史學等分析方向。

64


教學活動 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強調電影文本分析須與個人多方位 看事物的方法,在研究議題或對象相關的情境結合作探討, 從而反思人類活在當下的狀況或狀態為目的。

電影作為第八藝術,其表現形式是導演運用電影語言,包括: 移動影像和聲音效果,呈現的內容。 「電影內容」包括電影的 時間空間、社會背景和人物等。這正正為學員欲探討的議題, 提供豐富而多角度的「時、地、人」情境論述的視點。本課 程是學員根據中港城市生態議題,與呈現於電影文本內的相 關內容聯繫,並選取合適的內容,然後有焦點性的,運用有 理據的批判思考作出不同面向和/或深層次的視覺分析和作 出立論。 65


教學活動 本計畫選取的錄像,都是導演著力運用電影語言,預留給觀 眾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讓觀眾自行運用聯想力和批判能力作 出深思和找尋答案的電影。因此,以「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 方法,配合適合探討中港城市生態議題的錄像,可啟發學生 的思維,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建立他們個人看世界的獨特觀 點。學生對不同影片、導演立場與社會情境的認識,加上資 訊科技的應用(例如:網上資訊搜尋、錄像製作等) ,能讓他 們在詮釋錄像文本的同時,瞭解中港兩地社會和政策的差 異,繼而開拓學生的視野,訓練他們的思維。學生把有興趣 了解的議題與自身經驗聯繫,進而作出反思,在人文學科的 學習過程中更為重要。它有助學生建立正面而具人文關懷的 個人價值觀和社會認同。

66


教學活動  「評賞四部曲」  Description(描述): 簡介電影文本的故事內容及相關的背景資料。

 Interpretation(詮釋): 利用電影語言,針對某一期望探討的角度,有理據地分 析。例如:導演如何運用鏡頭、情節、對白、音效或道具 等去表達主角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 Evaluation(評價): 學生評價電影所表達的意思。例如:學生根據電影中所表 達主角在社會中的處境及為相關議題(如:外傭居港權案) 所搜集的資料,兩相比較並分析。至如學生對議題與電影 所欲表達的原意有抵啎時,那便可說是學生另有一己看 法,能作出不同的評價。

 Reflection(反思) : 客觀地置事件於現實社會情境,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反思。 例如:學生投入主角「卡奴」鄭三和,了解為甚麼他會不 能控制自己過度消費,令自己處於如此惡劣的處境,而反 67


教學活動 思那是誰要負上最大的責任?整個信用卡借貸機制是否 出現了問題?甚麼問題?

 五個方面的創造力(five abilities of creativity) 計畫中的「匯報和導賞實習」及「錄像評論」創作,能提升 資優生五個方面的創造力。學生要就某議題創作電影評論, 當中先產生感觸,再形成立場和表達的內容,這是「敏覺力」 (sensitivity);而「匯報和導賞實習」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 運用大量台詞與觀眾交流,能鍛鍊學生的「流暢力」 (fluency);交流當中,學生須具有轉換話題的能力和對觀 眾突然發問的應對能力,「變通力」(flexibility)得以提升; 學生在兩種學習過程中,須尋找與眾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或 創新的表達方式,這便是「獨創力」(originality);此外, 在極短的導賞過程中(5 分鐘),學生須準確把握時間,鋪 陳內容,這便是「精進力」(elaboration)。另外,計畫也將 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可見計劃對創意的培育相 當完備,符合香港資優教育的要求。

 簡報(*可向本會索取原檔)

68


教學活動

69


教學活動

70


教學活動

第二節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基本概念介紹

1.

教學目標:  認識「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基本概念;  了解中港兩地城市歷史、地理、自然資源、經濟和政治之間 的關係。  了解內地和香港兩地政府和民間攜手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 迫切需要。

71


教學活動 2. 錄像教學材料:  香港電台外判紀錄片《天使在人間》之《有善行醫》 (2012), 片長約 21 分 55 秒。  本資優培育計畫的資優生匯報 http://www.cultamap.com/Cultazine/citynature.html  陳子揚《天亮了》(2010) ,長約 15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wb0qX-Ev4 電影簡介: 那是澳門的晚上,我們看不見黑色,夜晚如白晝般光亮。 新建的高樓上鋪滿光芒四射的飾燈,閃耀著如太陽般的燦爛。 天亮了,黑夜變成了燈的舞臺,有人還在想念黑夜,嚮往灰 色的氣氛。 也有人沉醉於燈的演出,傾聽頻率的跳動。在同一的舞臺下, 默然看著燈光在跳舞……  「香港-珠三角環保大使」林超英教授講解香港-珠三角城 市發展與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的關係。片長約 2 分 12 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ExrQopWvI  許冠傑《制水歌》(1974) (片長 1 分 34 秒)  香港亞洲電視節目《解密百年香港-百政水為先》 ,10 分 10 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mxSpKn7dM 72


教學活動 3.

教學步驟:  教學活動:觀賞錄像、分組討論、講解  活動說明:  教師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課程主題:  老師提及「自然」,同學會想起甚麼?(同學可能會 想起綠草如茵的郊外。)那麼「城市」呢?(同學可 能會想起由人建成的摩天大廈,或者其他混凝土建 築。)之後,教師可用下圖再問圖中哪一幅圖像比較 切合主題:「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為甚麼?

73


教學活動  接著教師可運用「補充內容」部分,帶出「城市」與 「自然」的關係: ~「城市」往往被理解為從「自然界」區別出來的「人 類發明」。事實上「城市」,由「自然資源」與「人 類文明」所交織而成,是現代社會生活的載體。

自 然

~「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微妙。城市發 展是「人類透過不斷改造自然環境,以切合城市大量 人口的生活,但城市發展卻同時受制於自然環境。」 單看過去十年異常的全球氣候變化已影響了今天的

74


教學活動 「人類社會」的生活情況。環境問題源於城市,也要 在城市解決。

~從上圖本港新聞「英皇書院外百歲大樹倒塌」可 見,城市與自然之間的拉扯關係。城市需要自然環境 的介入,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意識「自然」的存在,對 自然心存敬畏,未來/或已經開始面臨人類更大的災 難,而受災者往往是社會的底層。 教師可引用「補充內容」中的「汶川地震」或 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以芝加哥 市的一場熱浪襲擊而死去 700 人的個案再深入引導反 思「天災」也有「人為」的一面,令社會有更多人成 為了受害者,且帶來人類不可磨滅的傷痛。

 繼續運用「補充內容」,帶出「城市是生態系統 (ecosystem)」和「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的概 念: ~建議用下圖與學生重溫/介紹一般對生態系統看 法,多應用地理學角度思考自然界作為生態系統。 75


教學活動

~而本課程是以社會學角度,以城市作為生態系統, 探討人類社會的生存狀態:城市的生態系統是如何影 響社會不同的持份者?城市也是生態系統,奠基於由 社會和經濟力量之複雜物理世界。自然地理學家 Ian Douglas 主張城市可被視為生態系統,輸入能源和 水,輸出噪音、氣候變遷、污水、垃圾和空氣污染。 (見下圖輸入潔淨水和輸出污水)

76


教學活動

~「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的其中一方法,可根據 輸入與輸出數量作衡量。例如:在城市會以能源改變 室溫(炎夏開動空調降溫,寒冬開動暖氣增溫)以進 行活動。能源改變室溫,也同時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造 成空氣污染。 ~我們將以「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探索「自然」、 「城市」和「社會權力」間的關係。探討城市是生態 系統(ecosystem)是如何的?城市裡的自然是怎麼 出現?以及都市的可持續發展性(urban sustainability)」。

77


教學活動  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城市」和「社會權 力」間的關係:

~提到拉斯維加斯,大家想起甚麼?(學生大約即會 答賭城、五光十色的不夜城等) ~建議教師繼續提問: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會有個像拉 斯維加斯的城市,為全世界提供賭博?(學生可能會 答因為有很多人喜歡賭錢或者喜歡那種金光燦爛的 夜生活) ~建議教師繼續提問:有沒有聽過有人因為受禁止賭 博而沒命?(學生可能覺得問題很奇怪)我們只會聽 過有不少人「賭錢賭到傾家蕩產」吧。那麼,在面臨

78


教學活動 能源供不應求的今天,世界需要有一個如此浪費能源 的地方嗎? ~接著教師可講解拉斯維加斯的實況,賭城的城市發 展模式,可能是全世界最浪費資源,最不環保的城 市,甚至涉及社會公義的反思。美國是已發展國家, 可以把沙漠變為夜夜笙歌的賭城,看似擁有用之不盡 的「自來水」和電力,實只是美國政府投放昂貴的水 利工程建設輸水管道,抽調周邊地區的淡水到該地, 並以廉價供應賭城使用,或者浪費。水是人類的必需 品,但賭博卻不是。如果自然資源應該是國民共享 的,現在周邊地區的地下水水位正急速下降,某些地 區也開始出現了旱災,農民的生計都出現了問題,以 這樣的模式經營賭城,對周邊地區的居民公平嗎? (學生開始想到城市環境問題與自然資源分配,其實 跟社會權力息息相關。拉斯維加斯的城市發展模式, 已影響他們地區居民的生活,有議員甚至在國會要求 政府改變拉斯維加斯的供水方式,但被否決了。睹城 由跨國大財團操控當地的經濟收入,如其他國家一

79


教學活動 樣,美國有不少政黨都是由大財團支持,在影響財團 利益下,當然不容易叫停不公平的水源分配。 ~教師此時可引導學生應用「城市是社會-環境辯 證」看這事件:美國政府投資技術工程,將自然資源 (如水和燃油等)輸入拉斯維加斯,改變其室溫,甚 至氣候等,把荒蕪的沙漠變成適合人居住的城市,也 同時輸出大量污水和二氧化碳造成污染,以及耗用 (或應該說浪費)潔淨水源,令地下水位急降,破壞 當地生態環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而上例已說明 「自然」、「城市」和「社會權力」(站在周邊居民 的一邊和站在賭城大財團的一邊的政黨和市民)間的 角力關係。 ~接著教師可利用下圖讓學生對比賭城與馬尼拉貧 民窟在使用水資源的情況,令學生明白潔淨水資源分 配不公平的問題,不只關乎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甚 至地球上其他的國家的居民。

80


教學活動

~當賭城能繼續夜夜笙歌,揮霍無度使用社會工資源 之時,地球的另一邊有多少因得不到潔淨水飲用,生 命處於水深火熱?已發展國家消耗大量地球資源,爭 相以美麗城市的面貌示人,招來經濟收益,好像忘記 了世界上還有不少住在惡劣的貧民窟環境的居民的 無助,例如: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貧民窟的居民,受 污染水源仍然是他們致病的源頭,居民根本不能享用 要收費的「自來水」和電力等基本的生活條件。 ~教師除可用上圖作對比令學生反思外,也可選播香 港電台外判紀錄片《天使在人間》之《有善行醫》

81


教學活動 (2012),令學生了解馬尼拉貧民窟的居民生活。

看完錄像後,教師可由學生作映後談,分享他們的感 想。學生不難發現他們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今日的香 港,但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是由前人積下的功勞。 萬事並非「本應如此」,包括享用地球上的資源。

更重要是讓學生由影片中的本港醫生范寧的社會行 動,明白作為世界公民,需要有同理心體恤別人的不 幸或者困境,而且有責任對社會不公義的事,以人道 立場,不分種族或疆界盡力伸出援手,力圖改善別人 的生活,而由個人做起的環保生活,可視為身體力行 的社會運動之一。教師也可播放接受本計畫「錄像評 賞培訓工作坊」的學員,來自保良局姚連生中學的麥

82


教學活動 德民同學在看完另一生態影片後的即時匯報的回 應,以鼓勵學員決志以行動回應和改善環境問題。

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IT COSTS…不能漠視環境成本.. ~教師在就以上拉斯維加斯或是馬尼拉貧民窟個 案,繼續帶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可持續發展」概念指出平衡城市環境、經濟及社會 三個範疇發展的重要性。(見下圖)人類的生活態度 及方式均需要改變,亦要認識人類各種決定如何影響 三個範疇的平衡發展。 83


教學活動

(當然,編者相信現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已是全球城 市一大議題。)上面提及的拉斯維加斯的城市發展可 作為極端例子探討偏重經濟的發展的城市模式在可 持續發展概念下的取向。顯而易見,拉斯維加斯發展 模式,是著重政府和商界眼前的財政收益,而未有尋 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出路。賭城表面看似帶來了不少 經濟收益,居民也因為賭業發展提高了就業機會,但 其實是兩方未有好好考量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層 面所付出的代價。

84


教學活動 ~IT COSTS…不能漠視環境成本…環境層面上,可 持續發展的概念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層面 上,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上的持續經濟 成長。單看由自然沙漠變為賭場的拉斯維加斯,是國 家和跨國財團利用人為技術對自然資源使用的揮霍 無度,已大大改變了原有的自然生態和背後牽涉的一 連串的自然生態鏈,生物多樣性,潔水源的短缺等問 題,是賭城現在/未來會遇到的問題,也就是本課提 過城市發展受制於自然之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希望 大家視若無睹。

另外,賭城背後推崇的生活態度:「吃喝玩樂,極盡 奢華」,其浪費到最後從城市向自然輸大量的廢棄物 的環境成本,企業是不願意計算和分擔此筆「環境成 本」的,最後都是全體人民共同承擔,那是涉及社會 公義的議題。

在社會層面上,在偏重賭業發展下,所謂製造工作機 會,實是在賭場工作的機會。居民的工作有很多都會

85


教學活動 偏向與賭場有關的服務行業工作,其他工種因為城市 偏重賭業發展而選擇不多。當大企業在賭業獲利時, 試問除了發工資外,他們會與居民分享嗎?(股民或 者獲派發股息吧。)賭城的不夜天帶來的污染問題, 社會需要承受多少?社會有多少空間選擇賭城以外 的生活模式?這些社會不同人的基本需求,拉斯維加 斯的城市發展有多少的考慮? ~接著我們從遙遠的西方社會,回到東方的拉斯維加 斯-澳門。教師可按課堂時間選播放電影陳子揚 (2010)《天亮了》(長約 15 分鐘),並引導學生 完成工作紙,以助學生重新了解剛才提及的課程概 念。導演陳子揚是澳門的大學生,他對澳門賭業發展 造成的光污染有感而發,而拍攝了此短片。接著教師 可講解中國的環境實況。

備註/資優教育元素:教師可藉此鼓勵在視覺藝術方面 有潛質的資優生,拍攝身邊的事物,以表達對環境議題 的看法。這也是進行環境保護運動之一。

86


教學活動  教師講解中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 ~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和城市化的短短三 百年,少數的西方發展國家便消耗了地球資源超過 60%,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增加五倍,影響著 人類的生存環境。

另一方面,佔全球21%城市人口的中國,但只佔全球 7%的耕地、7%的淡水資源、4%的石油儲存量、2%的 天然氣存量。中國的資源有限卻負起全球五分之一的 城市人口,如果按美國模式(以單佔世界5%的人口, 消耗世界30%以上的資源與能源),需要三個地球支 持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中國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環 境問題,對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進行深刻的反思。1

1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城市中國》第 41 期發表文章《中國城市發展模式 轉型趨勢──低碳生態. 城市》 。 87


教學活動

 教師可播放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教授在「香港-珠三 角環保電影節」的錄像,引導學生了解香港-深圳- 珠三角的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以及我們的公 民責任。 ~香港企業是在中國開革開放後,率先將香港原有的 工業生產線北移到深圳的。今日中國現代化發展與香 港息息相關,是始於深港為起點的珠江三角洲一帶的 城市發展。 ~香港企業開設的工廠由深圳、珠海、廣州、惠州等 珠三角地區擴散,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逐步 88


教學活動 令珠三角地區由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發展,加速了 全國城市發展的步伐。改革開放令大陸人民生活水平 在某程度上得以改善,但城市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嚴峻,已影響全國人民生活。 ~城市有地域之分,但空氣、水源、土壤的環境資源 卻是大家共有的。我們怎能坐享經濟發展得來的舒適 生活,而對可見未來,或者已經發生了的生態危機, 所引致不少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情況視若無 睹?作為香港市民,我們可曾想過可盡我們公民責 任,一同推動中港兩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改善中 港兩地老百姓的生活質素,讓彼此也能有尊嚴地活得 健康快樂?(其他國內和香港環保政策可參考「補充 內容」)  環境保護的工作,香港是不能獨善其身 ~雖然香港的城市環境是中國各城市中相對較好的 一個,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或者以事不關己的心 態,對中國環境議題漠不關心。

89


教學活動 ~建議教師播放許冠傑(1974)《制水歌》(片長 1 分 34 秒)或/和香港亞洲電視節目《解密百年香港 -百政水為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歌詞:

又制水真正受氣,(又制水真冇樂趣) 又制水的確係無謂, 又制水今晚點沖涼, 成晚要乾煎真撞鬼。

OH! 真苦透呀老友,聽朝早D起身, 搵定水桶半打,裝多D水乜都假, 水緊真真冇修,快搵多D水啦老友, 冇水真陰功,請保重。

又制水,夜街你都無謂去, 又制水,拍拖都冇話厘味, 又制水,妹佢怕我週身一陣除, 成晚要乾煎真正悲。

90


教學活動 ~建議教師可將香港 60 年代的水荒的歷史告訴學 生,讓學生知道,水資源的短缺曾經出現過在香港, 現在還有不少香港人記憶猶新。當潔淨水源在不能循 環的城市生態系統中,潔淨水是有可能用完的。那麼 人類最後的一滴水,會是我們人類的眼淚。

香港雖有完善水管理的政府政策,但我們不可獨善其 身,因為香港的潔淨水資源根本不足以自給自足。

香港歷史上多次發生水荒。1895 年至 1982 年的八十 多年裡,港府曾多次宣布制水,其中以 60 年代最為 嚴重。1963 年,全港水塘存水僅夠 43 天食用,於是 91


教學活動 規定每天供水 4 小時,其後更改為每 4 天供水一次, 每次 4 小時。每次制水,洗澡、洗衣等皆成問題,居 民苦不堪言。

當時一家人提著水筒,於街上輪流排隊取水成了一般 市民生活的重要環節。那些住在沒有獨立廚房和厠所 的「徙置區」七層大厦、及沒有自來水供應的山邊木 屋區居民,情況就更苦,一到供水時間,全家上下會 總動員,帶齊一切可以裝水的器皿,到街道上的「街 喉」處排隊輪水。當年因為高樓大厦的住宅還不多, 供水的水壓比較低,越高層的水壓就越低,所以會經 常聽到有人大叫「樓下閂水喉!樓上冇水用!」

「當年為了可讓居民減少用水,學生不用穿著白恤 衫、白裙的校服上學;除了紀律部隊之外,政府公務 員也不用穿著制服上班。政府也關閉公共泳池、體育 館、及部份公廁等,更不為到港的外國貨輪加添淡 水。除節流外,還要開源,政府租用了 10 艘運油輪,

92


教學活動 經清洗之後,到珠江口處抽取淡水運回香港。

民間方面,則各出其謀。受制水影響最深的,當然就 是那些耗水量大的工業,如漂染及飲食業等,不過通 常那些漂染廠都有自己的水井。而就有不少人以貨車 運載大水缸,到新畀山邊的河流溪澗抽取淡水賣給茶 樓酒館,更有漁船到離島處去抽淡水呢! 不過,在市 區中有水井的工廠、商戶,不少也免費給井水與附近 的居民使用。」 2

制水在香港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在當時的 粵語流行曲或是日常的廣東話用語中也衍生出形形 色色,例如:「傍水」(付款)、「踱水」(向他人 索取要錢財或借錢)、「掠水」(以不正當的手段取 得錢財)、「撲水」(借款、籌款)、「食水」(以 不正當的手段截留金錢或取得佣金)等。缺水的結 果,是「撲水」(此為「找水」,有「搶購」含義) 和「慳(節)水」成為時市民生活的用水常態。那時

2

http://chayingluen.blogspot.hk/2013/03/1963.html 93


教學活動 市民珍惜用水的意識高漲,「無時點滴貴,有時莫盡 洗」。各種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和替代用水的方法層 出不窮。3

香港人渡過這段艱難的制水時期,港府也積極實施一 系列的水管理政策。1963 年以後,港府與大陸政府協 議下,開始修築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另一方面,港 府也開始大興土木建設多個水塘告水庫以儲存淡水 使用。

3

劉素,《流動資產 IV: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水資源管理》 ,香港:思匯,2013。 94


教學活動

95


教學活動

~教師繼續講解現時香港的供水情況再告訴學生我 們不久將來所面臨珠三角潔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大 陸政府正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珠三角城市對東 江水需求大增,但東江水受到嚴重污染。(詳見「補 充內容」)

2015 年 3 月 18 日《星島日報》報道,為長遠應付氣 候變化及減少對東江水依賴,香港特區政府建議在將 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每日生產 135,000 立方米食 水,供應約 35 萬人口,初步估算造價港幣 93 億元, 預料 2020 年落成後每平方米水價達 12 至 13 元,高 96


教學活動 於 2013 年東江水每立方米成本 8 元 6 角。海水化淡 成本取決於能源價格,而且會產生更多化淡用完的廢 料,再產生其他破壞環境的問題,實是治標不治本的 辦法。

~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與節省用水的社會行動:要面對 未來潔淨水源短缺的問題,大眾需立即由個人生活開 始,節省用水才是上策。

97


教學活動 ~教師可運用一些時事新聞,進一步令學員明白,環境保 護運動,並不是一些規條守則,而是內化在思想中的意 識,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考慮事件的處理方法。

4.

工作紙: 第二節: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二

98


教學活動 5.

補充內容: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基本概念  城市:

自 然

 城市,由「自然資源」與「人類文明」所交織而成,是現 代社會生活的載體。但大多數城市的專題學習,自然環 境,常以人造/自然二分法了解。  「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關係微妙。人類透過不斷改造 自然環境,以切合城市大量人口的生活,但城市發展卻 同時受制於自然環境。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在《Cities and Nature》一書的開首,便以 1995年芝加哥市的一場被指為「天然災害」的熱浪襲擊, 99


教學活動 持續高溫令市內一星期死去700人的個案作出提問:如果 那是「天然災害」,為甚麼統計數字顯示死者大多是獨 居長者?「災害」未必全然自然,個案反倒突顯了芝加 哥市獨居長者缺乏照顧等的社會問題,4突顯了自然的社 會性。就如汶川大地震並非純粹「天災」,如果社會不 是貪官污吏橫行洐生大量的豆腐渣建築,地震傷亡人數 不會如此驚人。自然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有需要作出深 入探索。  甚麼是社會?

4

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 Cities and Nature: Routledge Critical Introductions to Urbanism and the City,New York: Rouledge. 100


教學活動  自然: 我們常把自然當成「物理資源」的容器,卻較少用自然對比 社會。計畫培訓課程,將以「自然」指涉包括人類在內的物 質世界,當中自然與環境兩字將在課程內容中交替使用。

 城市vs自然?

2014年8月14日香港半山羅便臣道一棵大樹倒塌,壓死路過的一名孕婦。 (圖片摘取自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815/-1929-3336299/1.html)

 「城市」往往處於「自然」或「原始」的對立面,或被理 解為從「自然界」區別出來的「人類發明」。「城市」常 被視為與自然物理世界隔絕,獨立自存的環境。事實上, 過去十年異常的全球氣候變化,令城市今天成為各類環

101


教學活動 境問題的發源地,另一方面,也是解決這些生態問題的 關鍵。城市,盛載著人類的夢想,也同時製造各式各樣的 問題,是個既複雜且矛盾的空間,值得大家認真地思索如 何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 全球城市發展與城市中國: 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和城市化的短短三百年,少數 的西方發展國家便消耗了地球資源超過60%,所排放的二氧化 碳氣體濃度增加五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境。

另一方面,佔全球21%城市人口的中國,但只佔全球7%的耕 地、7%的淡水資源、4%的石油儲存量、2%的天然氣存量。 中國的資源有限卻負起全球五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如果按美 國模式(以單佔世界5%的人口,消耗世界30%以上的資源與 能源),需要三個地球支持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中國根本不 能搬西方的模式作城市化發展。中國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 問題,對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進行深刻的反思。5

5

仇保興,《城市中國》第 41 期。 102


教學活動  國內的生態城市 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生態環境建設的探索,1987年10月 在北京召開了「城市與城市生態研究及在城市規劃和發展中 的應用國際討論會」 ,推動中國生態城市的發展。 2007年8月19日,深圳共156公里的光明新區正式成立,為深 圳后工業化時代建設一個不同於以往工業城市的低碳排放的 綠色新城。2010年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低碳經濟合作項目 動員大會」,廣東省成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

2010年3月5日,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 變化。加強適應及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大力開發低碳 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增加森林碳匯,新 增造林面積不低於592萬公頃。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 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

103


教學活動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中國城市發展模式 轉型趨勢──低碳生態城市》一文表示中國發展低碳生態城 市的主要特點與優勢。

 首先,中國城市發展轉型伴隨著工業化,而不是發達國家 的後工業化產物,因此必須結合城市產業的轉型與低碳 工業模式的建立。

 第二,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在未來三、四十年的城鎮化 (見下頁關鍵詞)的高峰期,預期全國每年有1,500至2,000 萬農民進入城鎮,每年新建築約為二十億平方米,即中 國每年將消耗全球約40%的水泥和35%的鋼鐵。發展中國 家的城市空間可塑性較已發展大。例如歐美發展國家降 低一噸二氧化碳的氣體排需投資二百歐元以上,中國則 可能只需其五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投資。

104


教學活動  第三,中國以農立國,傳統農 耕文化造就了天人合一、天 人相付、天人一體等原生態 意識。如果政府政策能強化 此方面的傳統機智慧,將有 助低碳生態城市的實踐。

 第四,中國正推行的園林城市或山水城市的形態強調山水 與城市強調和諧共存,成為永續城市不繼增值的資源。

 第五,中國的低碳生態城市發展需要多樣性以對應遼闊土 地的不同特性。例如在南方,可採取遮陽降溫方法減少 對空調的使用,以自行車等綠化交通工具減少能源的使 用。北方的嚴寒地區,改用太陽能代替傳統燃料供熱。

 第六,中國必須走城鄉互補發展的路,城市和農村必須結 為夫婦,煥發新的生機和孕育新的文明。以農業生態角 度而言,農業發展與第三產業服務業(見下頁關鍵詞)

105


教學活動 相互依存,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鞏固農業的循環經 濟發展。

 第七,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生態危機,國際間的合 作能促進創新城市的發展模式。

 香港-深圳-珠三角的城市發展關係  香港-深圳的歷史、政治、經濟和城市發展: 距香港最近的國內城市:深圳市,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個 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提供大量廉價勞工和 廠房,吸引香港企業率先將香港原有的工業生產線北移, 可見中國現代化發展與香港息息相關,也可以說中國城市 今天的環境問題,始於深港等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城市發 展。  中國的城市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 企業開設的工廠由深圳、珠海、廣州、惠州等珠三角地區 擴散,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逐步令珠三角地區由 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發展,加速了全國城市發展的步

106


教學活動 伐。改革開放令大陸人民生活水平在某程度上得以改善, 但城市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嚴峻,已影響不只是港深的 珠三角地區,還有全國人民生活。香港有份首先把工業生 產線引入國內,引起今天的環境問題,作為香港市民, 編者認為我們有公民責任推動中港兩地的城市可持續發 展運動,以改善中港兩地居民/百姓的生活。

 大珠三角地區聯市環保政策: 不論已發展或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皆努力建造擁有潔淨 水源、清新空氣等優質環境品質。大珠三角地區城市(包 括:深圳、珠海、廣州、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 肇慶9個內地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共享空氣、水源、土 壤和嶺南文化的成果。城市與城市有地域之分,但環境資 源卻大家共有的。在面對生態危機的前題下,大珠三角地 區就是命運的共同體,粵港有迫切需要攜手推動環境保 育,以改善當前的生態危機。在環境保護方面,大珠三 角也應成為中國聯市環保運動行動中的「橋頭堡」。有 見生態危機影響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於2012年6月25

107


教學活動 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和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共同公佈了「共建優質生 活圈專項規劃」,提出從環境生態、低碳發展、文化民生、 空間組織和交通組織五個領域提出合作建議。當中三地政 府表示鼓勵區域內居民的跨界文化交流和跨界教育合 作。(「珠江三角洲區域水質管理合作」詳情見下面「城 市可持續發展性」)

 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society-environment dialectic): 「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是本計畫的的理論核心,將參照 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在《Cities and Nature》 ,以社會學「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作切入點,探 索「自然」、「城市」和「社會權力」間的關係。城市社會生 活與環境過程密不可分, 「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著重自然

108


教學活動 的社會面向,探討三個主題: 城市是生態系統(ecosystem)、 城市裡的自然、 及都市可持續發展性(urban sustainability) 」。

 城市是生態系統(ecosystem)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認為「都市研究 長期忽視城市的物理特性;重點放在社會、政治與經濟, 而非生態上。然而,城市也是生態系統,奠基於由社會和 經濟力量之複雜稜鏡中介的物理世界。」近年城市生態系 統的研究,「著重環境議題和都市考量之間,以及社會網 絡與生態系統的複雜關聯」。

109


教學活動

(圖片摘取自http://www.easybranches.asia/china-news/1395535.html)

自然地理學家 Ian Douglas主張城市可被視為生態系統,輸 入能源和水,輸出噪音、氣候變遷、污水、垃圾和空氣污 染。 「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的其中一方法,可根據輸入 與輸出數量作衡量。例如:在城市會以能源改變室溫(炎 夏開動空調降溫,寒冬開動暖氣增溫)以進行活動。能源 改變室溫,也同時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空氣污染。

110


教學活動  城市裡的自然:城市與水源

 以水資源為例,「水是基本的生命要素」。當陸地被人 類分割成不同國家的領土時,水依然通過河流、地下水 流或空氣貫穿各政治空間,不分國界的流動,但全球潔 淨水源極之有限,也因此引起不公平的生態問題。

全球用水量在20世紀增加了六倍,其增長速度是人口增 速的兩倍。在全球範圍內,水質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 增加以及部門間競爭性開發所導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 資源進一步短缺,水環境更加惡化,嚴重地影響了社會

111


教學活動 經濟的發展,威脅著人類的福祉。1977年召開的「聯合 國水事會議」,便向全世界發出嚴重警告:水不久將成 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 是水。現時全球約五分之一人口沒有清潔的飲用水。到 了2025年,全球約有三分之二人口將會面臨中等至嚴重 的缺水問題。

 美國拉斯維加斯:放眼地球城市生態,這邊廂已發展國 家美國城市拉斯維加斯本是沙漠,看似擁有用之不盡的 「自來水」,實只是美國政府昂貴的水利工程,從其他 城市輸送淡水到該地,並廉價價錢供應賭城使用。現在

112


教學活動 該區附近出現了旱災,水源不足問題,已影響了農民的 生計。

下雨時,住在馬利拉貧民窟的孩子在佈滿垃圾的河中嬉水。他們因為沒能 力購買潔淨水飲用,而經常患有各種不同的腸胃病。(圖片摘取自香港電 台外判紀錄片《天使在人間》之《有善行醫》)

 菲律賓的的馬尼拉:當賭城能繼續夜夜笙歌,過著揮霍 無度的生活,地球的另一邊有多少因得不到潔淨水飲 用,生命處於水深火熱?發展國家爭相以美麗城市樣貌 示人,好像忘記了貧民窟的劣境,例如:菲律賓的的首 都馬尼拉,受污染食水仍然是社會最底層致病的源頭當 中以兒童最為受害。

113


教學活動  中國城市的水資源 城市的淡水可得性(availability)是決定城市發展的重 要因素。中國北方氣候乾燥少雨,缺乏水源,政府便進 行耗資鉅額的「南水北調」(見下面關鍵詞)工程,改 變了原有河道的流域從南方引水供北方使用。2000年中 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偏少,北方大部分地區春夏大旱, 南方部分地區也發生春旱和秋旱,全國有三百個城市缺 水。

2004年華南地區大部分出現秋旱的情況,南方降雨量持 續偏少,為自1951年來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南水」足 以「北調」嗎?事實珠三角城市的水源已亮起紅燈,香 港政府也在2015年在立法局通過撥款38億興建海水化 淡廠,解決潔淨水不足的問題。

114


教學活動  珠三角城市與水源:

資料來源:2008年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配置方案;香港供水量按最新 需求協議由原文件11億立方米修訂。

資料來源:深圳市綠源環保志願者協會

115


教學活動 城市人口密集,產生大量廢物和污水。以逾一千萬常 住人口的深圳為例,每日過百萬噸城市污水,長年經 由市內十多條天然河流排入海洋。也令居於珠三角的 市民甚至海洋生物,例如:中華白海豚等瀕臨絕種。

深圳本身並不缺乏水源,但過去三十年的快速經濟發 展,市內全數河流逐一成為了排污溝渠,最終河水無 法飲用,深圳市民被迫高價購買東江水使用。東江是 珠江四大水系之一,供應著粵港近五千萬市民日常用 水,但東江水估計在未來十年也會受到污染至再不適 宜飲用。空氣指數中碳排放量已超過山林和綠地所能 吸收的兩倍。

 城市裡的自然:城市與空氣  空氣污染如何影響香港和珠三角城市? 首先,珠三角大幅度的工業化,以及整個香港與珠三 角地區人口及經濟的大幅增長,都對環境造成很大影 響,包括空氣質素方面。在我們共享的大氣區域內,

116


教學活動 現已有日益增多的經濟活動和人口。

圖一:香港-澳門-珠三角區域的海陸風攔阻效應(摘取自「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香港、澳門及珠三角共處同一大氣區域,人口約有 6 千萬,是全球一個主要的工業化和物流區。香港企業 對珠三角製造業、口岸和運輸設施亦作出了龐大投 資。因此,這是一個因經濟活動多元化而導致高排放 量的區域。除了要應付控制排放的挑戰外,珠江河口 海陸之間氣流形成的海陸風,亦會在背景風減弱時令 污染物在區內積聚,造成高空氣污染事故。(見圖一)

117


教學活動 其次,減少巿民接觸空氣污染物,對保障健康成效最 大。為此,若能減低香港的路邊空氣污染,便可讓巿 民在每日起居往來的地方減少接觸車輛排放的空氣污 染物,因而帶來最大健康裨益。

 香港應如何應對區域及本地空氣污染問題? 香港必須努力改善本身的空氣污染問題,並同時與各 區域伙伴合作,處理區域性的污染問題。

中央人民政府明白國內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正積極減 少污染物排放,並以廣東省為首推展減排工作。國家 「十一.五」規劃(2006 年至 2010 年)把減排重點放 在二氧化硫, 「十二.五」規畫(2011 年至 2015 年) 已把範圍擴大至控制氮氧化物,而「十三.五」規畫 (2016 年至 2020 年)則很可能進一步推展減排工作。 2012 年,內地各省市(包括廣東省)亦已大幅收緊其 空氣質素標準。在「十二.五」規劃下,內地官員須 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能源及碳排放強度方面達致 特定的減排目標。

118


教學活動 香港和廣東省自 2002 年起一直合作改善區域空氣質 素。在 2010 年,區域內的二氧化硫、可吸入懸浮粒子、 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總量已比 1997 年大幅減少 20% 至 55%。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 小組已於 2012 年 11 月通過新的區域空氣污染減排計 劃,訂定 2015 年的具體減排目標及 2020 年的減排目 標幅度。 兩地政府亦積極討論進行合作研究項目,以加深對區 域光化學煙霧問題的了解,此舉有助調整管制政策。

圖二:香港空氣質素監測站(摘取自「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119


教學活動

圖三: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摘取自「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 發電廠造成極大的空氣污染: 中國的能源效率低,而且過度使用媒炭作能源,其造 成的環境污染,是中國未來廿年中國必須面對的嚴峻 問題。

發電仍是國內和本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本 港,2011年發電廠的排放量佔全港二氧化硫總排放量 的44%,氮氧化物的26%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總排放量的 16%。發電廠的排放會影響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空氣質 素。減少電廠的排放有助降低珠三角區域內的二氧化

120


教學活動 硫和粒子等的水平。因此,要改善我們的空氣質素, 電力公司必須繼續削減排放量。

 解決區域性的空氣污染問題: 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車輛、工廠和發電廠是華南 地區空氣污染和煙霧的主要來源。香港特區政府和廣 東省政府現正致力推行聯合計畫,以減少區內空氣污 染物的排放量,目標是盡快遏止區內空氣污染惡化的 趨勢,長遠令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整體空氣質素達致理 想的水平。由於粵港兩地政府近年聯手實施了多項排 放管制措施,包括要求電廠安裝脫硫裝置、淘汰珠三 角高污染設施,引入更環保的車用燃料及低污染車種 等,近年的區域空氣質素已得到改善。根據粵港珠江 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 從二零零六年監控網絡啟動至今,區內錄得的二氧化 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年均值已分別下降 62%、13%和15%。

121


教學活動  粵港合作改善空氣質素: 空氣污染不分疆域。除了減少來自本地的污染,我們 亦與鄰近的廣東省城市攜手合,致力改善區域空氣質 素。粵港政府於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制訂了珠江三角洲 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畫(“管理計畫”),並且在“管 理計畫”下推出針對發電廠、機動車及高污染工序的 減排措施。此外,雙方在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 組之下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管理及監察專責小 組,跟進該管理計劃下的各項工作。廣東省實施的減 排措施主要包括: 1.

為大型火力發電廠安裝脫硫設施;

2.

關停小火電機組;

3.

淘汰高污染的水泥及鋼鐵廠;

4.

為加油站、油庫和油罐車改造油氣回收;

5.

對石化實施洩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減少VOC排放;

6.

淘汰高污染鍋爐和營運類「黃標車」;

7.

對鍋爐、水泥、傢具、印刷、製鞋及表面塗裝(汽 車製造)行業實施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22


教學活動 8.

推動新型乾法水泥窰生產線脫硝;

9.

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面推行「黃標車」限行 區;

10. 收緊新註冊汽油車排放標準至「國四」標準; 11. 以及全面供應「粵IV」車用汽油及「粵IV」柴油。

 香港的空氣質素管理工作: 新空氣質素指標是以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素指引的中 期和最終目標為基準,並與歐盟及美國採納的標準大 致相若。我們亦會每五年最少檢討空氣質素指標一 次,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收緊指標。

為了達致建議的新空氣質素指標,政府已推出了多項 不同範疇的新措施改善空氣質素。在2012年11月,香 港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分別訂定了2015年及2020年 新的區域減排目標/幅度。若達標將可使香港的一般空 氣質素在2020年大致符合新的空氣質素指標。

123


教學活動  粵港兩地政府在2012年11月確認了珠三角地區直至 2020年的減排方案,包括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即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 物)的2015年及2020年減排目標。雙方正在此基礎上 實施強化減排措施,以持續改善區域空氣質素。

 城市裡的自然:城市與廢物  「城市的主要輸出是垃圾。」城市中大量消費製造的 垃圾,不是於垃圾場堆積如山,就是經焚化爐造成空 氣污染。環境管理的議題與社會公義息息相關,不少 有關環境正義的文章指出,垃圾處理的設施都坐落在 收入較低或地處邊緣的社區。中國的首都北京已經出 現垃圾圍城,王久良導演的紀錄片《垃圾圍城》特別 對北京垃圾山和貧民窟人民的生活情況有不少描述。 導演金華青的紀錄片《呼嘯的金屬》,描述了值得致 敬的國內環保大軍,回收廢金屬的農民工的生活。

 香港固體垃圾將沒有足夠空間處理。因此香港環保局 近年積極推動全港的「減廢節能」運動。 124


教學活動

摘取自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8/18338584

 香港隔鄰深圳市政府實施環保政策「綠籬行動」,當 中停上回收香港的塑膠廢物,造成香港回收塑膠堆積 如山的事件,已影響香港環保政策的可行性,也影響 相關行業發展。 125


教學活動  城市裡的自然:城市與物種 「自然往往以出乎預料且未經規劃的方式現身城市。紛雜多 樣的野生生物不斷在城市尋找棲位(niche)。透過城市與野 生生物關係的敘事,可以描寫出都市的各種張力。無論是城 市裡眾多的老鼠故事,或是特定城市中的老鷹故事裡,都市 的動物地理(animal geographies) ,都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 城市-自然辯證的道理。…

城市裡還有更具自我意識的自然參照。…沒有海德公園(Hyde Park)的倫敦,沒有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的紐約,或沒 有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華盛頓特區都是難以想像的。… 現在的城市公園不僅追求美感,也為了拓展遊憩機會。都市 規劃者體認到,成功的自然參照是營造合適氣氛的重要因 素,而且往往與經濟再開發息息相關。」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

126


教學活動 猴子襲擊路人,常有聽聞。香港漁農處投入不少資源跟蹤 沙田馬騮山的猴子的行走路徑,並替猴子進行絕育手術, 皆因遊客過度餵飼猴子,影響其生理狀況所致。如果遊客 不只為了一時的快樂,餵飼猴子,介入猴子的世界,改變 牠們的生活習慣,漁農處還要如此關注猴子的生育率嗎?

另外,香港大嶼山或新界地方的流浪牛,是香港工業化下 受遺棄的動物。流浪牛缺乏照顧,在已變成新市鎮的大嶼 山馬路上到處遊蕩,或者找食物,不時會因此被車輛撞 倒。近年更有人故意撞死多隻流浪牛,引起不少的公眾輿 論。導演黃勺嫚紀錄片《牽牛花》紀錄一名女子,還有她 的一百多隻流浪牛,道出她對城市中人和牛的遺憾和關 懷。

127


教學活動  城市可持續發展性  「城市可以在環境上存續的想法」為之城市的可持續發 展性。 「可持續發展」概念指出平衡城市環境、經濟及 社會三個範疇發展的重要性。人類的生活態度及方式 均需要改變,亦要認識人類各種決定如何影響三個範疇 的平衡發展。

 城市產生「環境成本」 ,長遠將影響城市發展。高速發 展的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其發展付出的環 境成本相對高。這些城市往往缺乏環境管制政策,未有 將環境品質控制視為政治議題。以中國為例,過去三十 多年的改革開放雖帶來經濟快速增長,卻令空氣、水源 和土地嚴重地受著污染。全球首屈一指的GDP驚人增長 背後,中國是付出了沉重的,甚至不可逆轉的環境代 價。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 國,且能源效率低,且過度使用媒炭作能源使社會的承 受著嚴重的環境污染。

128


教學活動  「低碳經濟」的概念,首先見於2003年英國的《我們 的未來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自此低碳的經濟 和社會發展漸受各國所重視。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 2009年11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2020 年中國單位 GDP的碳排放量的目標要比 2005年下降 40%至45%。

 珠江三角洲區域水質管理合作: 香港與廣東省一脈相連,河海和港灣亦緊緊接壤,因此 打擊污染必須攜手合作,方可取得最高成效。粵港兩地 的聯合工作小組於2000年協議開展一項為期15年的計 畫,以改善后海灣的水質,一方面致力降低現有源頭的 污染量,另一方面加強管制,防範日後再有污染情況。 深港政府在2007年底完成了該計畫的進度回顧,並同時 制定了合力改善后海灣水質的進一步聯合行動,確立了 新的污染物減排目標,務求后海灣水環境得到實質改 善。深港雙方亦在2008年底開展了《大鵬灣水質區域控 制策略》第一次回顧,為保護大鵬灣水環境及實現可持

129


教學活動 續發展目標提出所需的補充建議。6

 全面水資源管理計劃有何重要性? 全球用水量在20世紀增加了六倍,其增長速度是人口增 速的兩倍。現時全球約五分之一人口沒有潔淨的飲用 水。到了2025年,全球約有三分之二人口將會面臨中等 至嚴重的缺水問題。

香港收集所得的雨水只可滿足本港二至三成的用水需 求,其餘七至八成的用水,是來自廣東省的東江水。面 對全球食水短缺趨勢,亦考慮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日 俱增的用水需求,為著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推行多 項水資源管理計畫,以確保有效地使用、保護和管理水 資源,以及開發新水源。7

6

香港水務署全面水資源管理:

http://www.wsd.gov.hk/tc/education/water_conservation/digital_resources_for_students/ twm_charts/index.html 7

香港環境保護署《珠三角洲水質模型 - 最終研究報告》2008 年 10 月

http://wqrc.epd.gov.hk/pdf/PRDWQ_FSR_Chinese_Final.pdf

130


教學活動

摘取自 http://www.wsd.gov.hk/filemanager/common/annual_report/2012_13/tc/mhkws.html

 來自東江的食水 有關東江的供水協議同時考慮到香港的需求和珠江三 角洲內不斷增加的供水情況。只要珠三角地區沒有嚴重 的食水短缺,目前本港與廣東簽署供水協議所訂明的最 終供水量,足以應付至2030年及以後的本港預計用水需 求。實際的供水量是參照每季雨水收集量按月而定,此 舉能使水資源用得其所。於2011年年底簽署的現有三年 供水協議,把2012年、2013年及2014年購買東江水所需 支付的費用分別定為35.39億元、37.43億元和39.59億

131


教學活動 元。 有關價格計算已考慮人民幣兌港元匯率大幅升 值,以及兩地通脹率不斷上升所帶來的影響。東江水的 價格較二2009年前有所增加,港府預算未來水費將調 高。

 本港食水水質及健康標準

廣東當局推行多項措施,以保護東江的水環境,並確保 輸港的原水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有 關措施包括按需要興建污水處理廠、遷走具污染性的工 廠,以及在深圳水庫設立生物硝化廠。廣東已頒布相關 法律及指令,以維持水質標準。專用輸水管道直接從東 江取水口把東江水輸送到深圳水庫,避免了供水途中的 潛在污染源,讓我們為消費者維持高品質食水的同時,

132


教學活動 亦節省處理食水的費用。 不論是源自東江或收集自本港集水區的原水,都會在收 集、處理及供應食水的過程中,進行物理、化學、輻射、 生物及細菌化驗的綜合性檢測。 我們從供水系統中指 定及隨機抽選的地點定期抽取樣本,並以先進及認可的 技術,按嚴格品質保證指引進行分析。

自2012年8月起,香港水務署採納世界衛生組織二零一 一年更新的《飲用水水質準則》。香港完全符合有關指 標。 我們不斷強化及提升化驗室使用的分析技術和設 備,亦運用多項先進技術,包括利用碰撞反應池技術檢 測水中的微量金屬,以及通過自動微粒影像分析系統, 快速評估水藻數量,藉以提升監測水質的能力。

設置於木湖抽水站、船灣淡水湖、城門水塘和大欖涌水 塘範圍的在線水質監察系統,持續測量東江水和水塘貯 水的水質。此外,我們將擴大監控及資料收集系統,在 其他水塘分階段設置在線水質分析儀,石壁水塘將率先

133


教學活動 試行運作。8  國內有關珠三角環保電影的影評: 東莞電影評論協會會長梁曉智(2015)《略評2015珠三角環保電 影展(東莞站)四部展映作品》

青山原是我身邊伴伴著白雲在我前 碧海是我的心中樂與我風裡渡童年 當初你面對山海約誓此生相愛永不變 想不到海山竟多變幻再也不見舊時面 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 又是誰令碧海也變變作濁流滔天 風中仍共你癡癡愛在未讓暴雲壞諾言 即使那海枯青山陷與你的約誓也不變遷

來自仙杜拉的《風雲》,似乎很適合為這個主題的活動作為注 腳。2015 珠三角環保電影展(東莞站)播放了 4 套環保電影, 分別由來自東莞、香港、澳門、北京的大學生所創作。

8

香港水務署全面水資源管理 http://www.wsd.gov.hk/filemanager/common/annual_report/2012_13/tc/mhkws.html 134


教學活動 《貴嶼》東莞學生團隊蘇澤賢所創作 貴嶼—全球最大的電子廢物拆解處理集散地,用生態環境來換 金錢,用生命來換經濟發展,在嚴重污染和高速經濟發展下的 生活。

這是在畫面與訪問中呈現最殘酷的一部,被訪者被各種金屬陷 入體內的化學反應,捆著黑邊的指甲,不自覺的無奈。一塊塊 獨立的電路板佈滿鏡頭,滿目瘡痍,“環保”議題後,其實是 新聞影像工作者的責任和勇氣,技法與內容比較,已經不再重 要,重要的是呈現的內容與告知,雖則記錄者與當地的人一樣 無法改變此地背後的任何慘烈,也從側面看出中國無媒體第四 權可監督,亦無足夠的人品和意識以讓發展得以最基本的良心 持續。導致這種表明毫無痛感,實則斷子絕孫墮落地獄已無法 回頭。

《麟峰寺》香港學生導演陳宇軒創作 社會圍繞著經濟急速發展,發展著什麼同時必需犧牲著什麼, 在城市發展的洪流中,你被犧牲了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觀

135


教學活動 影,一個關於發展與拆遷的故事。

香港年輕一代,對社會議題、民生、政治的關心,是許多內地 觀眾無法身體感受的理解的,本位的族群一度還以為他們年 輕,總是被利用、被扭曲異化,實則他們在自由、開放、法治 的多元社會下,已經成長成一個個有獨立眼光、行動的個體, 《麟峰寺》是關於一個被拆遷「滅村」的劇情故事,其實放在 大陸,幾乎每時每刻在任何地方被上演,相對香港的文明,內 地的背後的灰色與殘酷更無從得知,而香港這個古洞村卻也因 為這段視頻,而得以不會絲毫無聲無息,許多事務,即使被毀 滅,起碼也要喊出最後一一聲哮動,至少不會死得連應有的一 點關注也沒有。如果再延伸一點,甚至可以把本片作為懸疑靈 異的解讀,一群本來二十年前就灰飛煙滅的村與村民,因為一 點兒智慧得以苟延多二十年,這是微小的靈魂守護土地到最後 衰弱的哀嚎,直到魂飛魄散。

《天亮了》澳門學生導演陳子揚創作 曾經讓五彩霓虹,照亮整個黑夜,是城市的驕傲。如今午夜繁

136


教學活動 華,卻發現,原來黑夜星空,才是最大財富。澳門——中國的 拉斯維加斯,富饒的不夜城,被光影包圍的人們,過著怎樣的 生活?

城市的光害,讓最明亮的星星也不能再見, 《天亮了》是很輕 度的質問,沒有火,極像回歸後的澳門,聽話,溫順,一切以 福利和經濟作為大前提,即使被訪者對滋擾亦是一種保持克制 的態度,畢竟,只是光滋擾而已,不是令人沒路走,沒工做, 不能開飯的慘況。銀河、金沙、新葡京、威尼斯人的燈光,五 光十色傲視三地,誰會拒絕,誰敢異議,要熄燈還是要繁榮, 誰與繁榮做對,誰就是敵人了。那……就不要介意什麼時候才 是「天亮了」 。不要介意吧,起碼人類還有「地球熄燈一小時」 , 別把這當作一個可恥的形式,遲早,我們都會得到長久的黑暗。

《落腳》北京學生導演莫津津創作 土地是生命的本質,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商業樓宇逐漸覆蓋 農用土地。社會不斷的發展,生命是繼續繁衍,還是逐漸衰落?

137


教學活動 韓寒《太平洋的風》一文,為寶島的人文提供了傳播。臺北 101 大樓,旁邊的一塊菜地,也多少見證了民主社會的商榷 性,樂觀的印尼老人,在人生落魄之間,只能成為估計的麥田 守望者,我猜測她是用曾經的貴養,才得意讓人生的後半段還 能樂觀地保存日子的簡單,人類最後也必定如此,落腳之地, 必定是越來越嚴酷,但一切都是前人腳印使然,無法逆轉。

小時候,我也經常會說祈求地球能更美好,我們儘量環保,但 成長之後,我確信人類是無法做到環保的,無論在哪一個範 疇,從個人到社會,從買一個漢堡包、到改造一片土地,決定 一類產業議題,全部都是經濟行先,罔顧環保。幾年前我亦創 作過環保的舞臺劇,表明光明,實際灰暗,都皆因對未來不再 抱有正面的期望。

但人類精神的可貴之處,其中一點,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雖然有億萬罪惡在前,總有人相信光明,希望一點一滴改變自 己,改變身邊的人,或者只要還有一群這樣的人存在,還是會 有天堂。

138


教學活動  關鍵詞介紹:  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工程的根本目標是改善和修復北方地區的生態環 境;近期的供水目標為:解決城市缺水為主,兼顧生態和農 業用水。

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涉及7省直轄市的44座地級以上城 市,受水區為京、津、冀、魯、豫、蘇的39座地級及其以上 城市、245座縣級市(區、縣城)和17個工業園區。

從50年代毛澤東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 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 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 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工 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建成後與長江、淮河、黃河、 海河相互聯接,將構成中國內地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 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9

9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zmslgc/2008-05/23/content_15434641.htm 139


教學活動 

城鎮化 城鎮化是人口向城鎮集中,城鎮人口增多的過程;是城鎮數 量增多、城鎮用地規模擴大的過程;是城鎮景觀的推進過程; 是一種社會現象,意味著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和價值觀 向農村的擴散;是經濟結構的一種轉化,即農業活動部分地 向非農業活動轉化的過程。10

 第三產業的範圍: 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製造業(不含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 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 行業。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 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城鎮化”與“城市化”的區別 。 http://www.pep.com.cn/peixun/xkpx/czdl/jcdy/201009/t20100917_905488.htm 140


教學活動 金融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 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 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以及農、 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採礦業中的開採 輔助活動,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引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http://www.stats.gov.cn/statsinfo/auto2073/201310/P0201310 31320428286085.pdf)

 綠籬行動 內地執法部門在2013年2月開展「綠籬行動」,按照國家現行 的廢物進出口管制法規,在全國的口岸加強堵截所有有可能 污染環境的違規進口廢料,並加緊查驗進出口的可回收再用 物料,嚴格執行相關的國家標準。11

11

立法會六題:「綠籬行動」及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答覆。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11/20/P201311200622.htm) 141


教學活動

第三節 中港城市與垃圾(1): 《垃圾圍城》、生態足印

垃圾在回收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問題,對大眾而言,是一個盲點。 很多人以為可以回收就環保,就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去消費它,然 後拋棄它,可事實是這樣的嗎?對於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而言,就 應該保持這種清醒,而不是裹挾在洪流中,滾滾向前。——王久良

1. 教學目標:  認識城市生態學和碳足印概念  透過觀賞內地獨立電影《垃圾圍城》 ,並應用城市生態學的基 本概念,了解和關心現代中國和今日香港城市發展和垃圾處 理所帶來的環境-社會問題;  提升學員的環保意識。

142


教學活動 2. 錄像教學材料: 

王久良《垃圾圍城》片長70分鐘。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如欲借作教育用途,請向本會(Tel: 3487 5279)查詢。 影片簡介:有媒體報導,從2001年申辦奧運會成功到2008年7 月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北京市在環境保護方面共投入了 1400億資金。但在王久良的鏡頭裏「垃圾從來沒有離我們遠 去」。 在王久良的地圖上,400多個黃色的小圓點都是垃圾堆區,大 多數分佈在北京的五環和六環之間。隨着中國各大城市的快 速擴張,昨天罕無人跡的郊野,今天就成了車水馬龍的市區。 上面蓋房住人,但鮮有人追問地下的真相。……

 Wa$ted! Planet Green TV onReUse Long Island TV,片長 8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1VNlVY9HM Synopsis: Think that in order to go green, the changes to your lifestyle must be extreme? Think again! This eye-opening half-hour reality series makes shrinking y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appealing and virtually effortless. What's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It's a way of describing the scope of the damage that each 143


教學活動 household does to the planet, and energetic environmentalist Annabelle Gurwitch (from TBS's "Dinner and a Movie") and her charming conservationist co-host Holter Graham are out to shrink the ecological shoe size of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in America…  戴梓橋《海底交易:魚從哪裏來?》,片長 35 分鐘。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d=2013-0819&p=5985&m=episode  戴梓橋《海底交易:尋鯊游記》,片長 24 分鐘。  張虹、林偉鴻《剩食》的(Book Viedo),片長 2 分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_79f61dJfc 《剩食》作者陳曉蕾從飲食議題切入,檢討香港浪費食物造 成的垃圾問題。  動畫《Man》,片長 3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HysUOx9vo

144


教學活動 3. 教學步驟:  教學活動:觀賞電影、分組討論、講解  活動說明:  甚麼是城市生態學?  教師可和學生重溫第二課提到城市作為生態系統的概 念,問:城市從自然輸入甚麼?(石油、水、空氣) 輸出甚麼?(垃圾)

~此時教師可繼續深入講解城市生態學的概念。生態學 (ecology)是探討生物及其環境(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之間的關係,了解物種(species)的分佈、 繁洐和生存方式,以及他/她/牠們棲息(inhabit)於當 中環境或生態系統的特性。 而城市生態學(urban ecology) 145


教學活動 的特色是我們從人為目標導向的輸入(inputs)和輸出 (outputs)所引起有意或無意的結果。 例如:香港計畫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期望增加在國際上 的競爭力,但有意無意間,原本工程將影響海洋生態,也 間接影響漁民的漁獲。所以政府在興建前,需要專業的環 評報告來估計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必需 諮詢公眾意見。 ~城市化過程(urban process) :全球城市生態系統面臨同 樣問題,就是城市需要不斷遞增自然資源的輸入,滿足城 市人口的需要,亦不斷遞增廢棄物的輸出,例如:污水、 垃圾、二氧化碳等等;與此同時可循環再用(recycling) 的物料或養料則在遞減或追不上前者遞增速度,引致生態 系統不平衡(imbalance),威脅全球人類的生存狀態。 ~之後教師可讓學生觀看王久良導演的電影《垃圾圍 城》,了解城市生態系統失衡的實況。  觀賞王久良導演的電影《垃圾圍城》。極力建議教師在觀 賞前,派工作紙給學生在映後進行討論。放映可按課堂時 間分段選播,或課堂外播放。*王導演對於城市環境問題

146


教學活動 確實有深入的反思,並特別表現在他在電影的旁白中,教 師可提醒學生多加留意。  映後學生分組討論,再作分組匯報。  之後教師透過講解工作紙答案,而進行講解。  為自己計畫未來的減廢生活:生態足印 ~建議教師運用王導演對垃圾的反思(見下文) ,引入議 題:究竟我的生活方式,製造了多了垃圾?

「我們是垃圾問題的受害者,但我們同時又是垃圾問題的 製造者。當全球化的商品體系把我們每一個人都塑造成了 它的消費者時,我們已然被裹挾於消費文化的滾滾洪流之 中。然而,沒有多少人在這洪流之中保持足夠的清醒,清 醒地分辯自己的每一項消費行為,到底哪一個是必要的, 哪一個又是可有可無的。垃圾已在那裡,如同一面面鏡 子,照見的是我們人類毫無節制的慾望。當無數的資源與 能源因為我們一個個可有可無的需求而變成巨量的垃 圾,當我們面對着垃圾的圍城,面對着垃圾的吞噬,我們 是否認識到:重新審視我們的消費主義已是迫在眉睫!」 ~改變消費模式,是環保生活的核心方法,那麼我們應當 147


教學活動 如何調節?那我們可先了解我們耗用資源的情況。教師可 繼續問同學,我們如何審視個人生活耗用了多少地球資 源?是否合乎環保原則?接着可介紹碳足印的計算方 法,引導學生重新審視日常生活,再調節我們的生活習慣。  甚麼是生態足印(Ecological footprint)? ~教師可先播放 Planet Green TV 的 Wa$ted!(片長 8 分 鐘),再問學生甚麼是生態足印?接着講解甚麼是生態足 印。

備註:就算沒 有「綠籬行

~教師可從下面「補充內容」中抽取有關中國/珠三角/ 香港的生態足印情況說明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已是急不容

動」 ,所謂己所 不欲,勿施於 人,香港也不 應該像那些歐 美發達國家把

援。我們若果繼續用以往的消費模式,繼續把「垃圾」放 入回收箱當成物料將循環再用,然後自我感覺良好,未免 太天真。單以回收塑膠樽循環再造已是一大神話。自從深

自己用完的 「垃圾」置於

圳實施「綠籬行動」1(可參考第二課的「補充內容」)拒

鄰近地區。環 保教育也是一 堂德育課。

收使用過的塑膠樽,大家的回收行動只變成「垃圾分類」 置於香港的垃圾堆填區。 ~下面「學員優秀作品」還有幾篇本計畫舉辦的徵文比賽 的資優學生優秀作品,可供學生參考和交流。

1

深圳海關「綠籬行動」專案 http://www3.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9685/info434013.htm 148


教學活動 4. 工作紙

第三節:工作紙(一)(教師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 王久良導演的紀錄片《垃圾圍城》所指是哪個中國城市的垃圾問題?他用 了那種紀錄片拍攝模式創作? 北京。相對於主流電影之言,他運用了真實電影加採訪模式。片頭出現「王 久良之觀察」幾字。 二. 王導演在影片中作了不少旁述(其實就是導演對環境問題的反思),試找 出當中兩段城市生態系統的城市化過程(urban process)和有意/無意的 結果並細加分析,以及寫下你對此的回應。

「沒有什麼能阻擋這座城市擴張的腳步,也沒有甚麼能阻擋垃圾的生 產。我們匆匆地把垃圾轉移出我們的城市,匆匆地掩埋。但無論怎樣 的掩飾,它們都沒有消失,他們都還在。」(00:17:45) (見下圖垃圾堆上蓋草皮掩飾垃圾的存在) 城市擴張大量垃圾輸出到市郊掩埋生態循環系統失衡

「也許我們不會喝這裏的水,但難以保證不會吃到用污水澆灌的蔬菜。 真的難以想像,我們扔出去的垃圾最終又會換一種面目,回到我們的身 邊。」(00:32:23) 城市輸入大量潔淨水輸出大量污水結果:水源受污染生態 劣性循環污水澆灌蔬菜農產品受污染人類自食其果

149


教學活動

「到處都在拆遷,到處都在建設…每天 都有巨量的建築原料被輸送進這座城 市,同時,每天也都有巨量的建築垃圾 被清理出這座城市。建築原料與建築垃

採石場

圾,這兩種截然相對的物資交換,卻經 常戲劇性地發生在同一地點。為了供給 這座城市的建設,大自然的黃土被燒成 了磚,而挖土形成的大坑,則用來回填 這座城市的垃圾。一邊是原料,一邊是 垃圾…。」(00:38:54) 城市輸入大量潔淨水輸出大量污水結果:水源受污染生態 劣性循環污水澆灌的蔬菜長出受污染農產品人類自食其 果失去健康,最受害的是沒有醫療保障的老百姓。

「十幾萬來自各地的拾荒者,在分解着這座城市的排泄物。」 (00:42: 35) 有能力消費的市民消費後大量垃圾從城市中心往外湧出城 市的排泄物由十幾萬「環保勇士」,社會最底層的拾荒者分解 和承受社會不公義有違可持續發展原則(先進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城 市,應盡力減少對鄰近區域造成環保負擔,協力保護共同擁有的資源) 。

150


教學活動 三. 王導演如何運用以下幾個鏡頭(包括音效)描述膠袋垃圾數量 之多(00:13:44)? 由少至多的膠袋,由微弱到更大的聲的膠袋聲,表現膠袋垃圾數量之多。

1. 近鏡拍攝微帶灰藍的天空背 景前,有一棵樹枝少數量的白 膠袋(聽到微微的風聲和廢棄 膠袋飄動發出的聲音)。

2. 近鏡拍攝微帶灰藍的天空背景 前多棵樹枝,較多數量的白膠 袋(聽到比之稍大聲的風聲和 膠袋飄動發出的聲音)。

3. 中景鏡頭由左至右移動,對着 更多棵樹枝和白膠袋(風聲和膠 袋飄動的聲再大一點)。

4. 定鏡拍攝由近至遠,更多不同 層次和顏色的膠袋垃圾(風聲和膠 袋飄動聲更厲害,節奏更快)。

四. 導演經常用怎樣的剪接手法描述一事件?試參考上一題,多舉 一列說明。(王導演拍攝的手法多先用遠景/或加移動鏡頭交待拍攝對 象身處環境,再用中鏡交待)拍攝對象的動態,再用近鏡描述細節。 截圖 1(__:__:__) 截圖 2(__:__:__) 文字描述: 文字描述:

音效/旁白:

音效/旁白:

151


教學活動 截圖 3(__:__:__) 文字描述:

截圖 4(__:__:__) 文字描述:

音效/旁白:

音效/旁白:

五. 試用圖中圖像和導演的旁白詳細說明垃圾如何污染潔淨水源。

純圖像:(此為抽象意境圖,答案只供參加,請讓學生發揮聯想力)飛機在灰模的 天空飛過(遠景),身影畫破污水潭(中景)也畫破長空(遠景)。

鏡頭(遠景)由左至右移 動,讓觀眾看到垃圾流入 溫榆河。

中景定鏡由讓觀眾看到垃 圾湧入河,河水受污染而 變黑。

近鏡讓觀眾看到污染情 況的嚴重。。

導演的旁白:「北京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為了解決水資源危機,政府已啟動了著名的 「南水北調」工程。令人困惑的是我們可以耗量巨大的資源成本。從千里之外的長江調 水,卻對近在身邊的水源毫不珍惜。」

第三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二

152


教學活動 5. 補充內容:  甚麼是生態足印(Ecological footprint)?  生態足印是一個測量資源的工具,透過比較人類對地球再 生能力的需求與地球實際的再生能力,揭示生態限制的情 況。  如何計算生態足印?  無論是個人、社會或活動的進行,都會消耗資源,而生態 足印就是計算生產這些資源所需的具生物生產力的陸地 和水面覆蓋面積。  計算方法是把農地、放牧地、森林和漁場的面積相加,這 些土地和海洋都是用以提供人類所需的食物、纖維、木 材,及吸收耗用能源後所排放的廢物及進行基建,以協助 各層面的決策人了解正使用的生物承載力(Biocapacity) 能否滿足人類需求。  它同時量度以現時的科技和資源管理方法,吸收我們產生 廢物所需的面積。  這個面積以地球資源公頃(the measure of global hectures, gha)為單位,具備全球平均生物生產力的地方使用面積。

153


教學活動  同學可利用碳足印計算器,了解個人生活的碳排放量。 https://gogreenhongkong.wordpress.com/2013/12/07/%E5% B9%B4%E7%B5%82%E7%B5%90%E7%AE%97%E7%A2%B3% E8%B6%B3%E5%8D%B0%E8%A8%88%E7%AE%97%E5%99% A8/  生物承載力  2005 年,全球人口與個人使用量上升,人類使用資源 的速度較再生速度快 30%。全球出現資源供不應求的 情況,影響經濟的發展。  2005 年,地球的總生物承載力為 134 億地球資源公頃 (gha) ,即每人 2.1 地球資源公頃,超出供應量 0.6 公頃,即我們正透支地球資源 30%,亦表示地球需要 約一年零四個月,方可再生人類在 2005 年使用的資 源。  香港的生態足印用量  人均生態足印最大的國家多見於北美及西歐。 香港 的生態足印都很大。2005 年香港的人均生態足印為 4.4 gha,在 150 個國家中排名第 29。 世界自然基金 會香港分會(WWF)公佈《香港生態足印報告 2013》 顯示香港人均生態足印及世界排名均高踞不下,最新

154


教學活動 數字顯示為全球排名第 26 位。如果全球人類均以港 人模式生活,更加需要耗用 2.6 個地球資源。 不少香 港人都追求物質享受,形成物質和消費主義,令到港 人過分耗用地球資源的問題極為嚴重。(相關影片: 張虹、林偉鴻《剩食》的 Book Viedo)

 WWF 進行一項《港人衣物 消費網上調查》,以進一 步了解港人的消費習慣。結果發現,接近八成受訪者 認為自己未有過分購買衣物,同時逾八成受訪者每月 平均購買一至五件衣服。

逾八成受訪者認為衣服製造過程對自然環境構成負 面影響,並表示如果知道衣服製造過程會破壞環境, 會減少購買衣服。但是調查結果反映港人對購物與環 境之間的認知與其實際行為存有極大差距。不少香港 人都追求物質享受,形成物質和消費主義,令到港人 過分耗用地球資源的問題極為嚴重。 港人的生活方式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香港人鍾愛海 鮮,對本地及國際的海鮮需求龐大,部分物種已經瀕

155


教學活動 臨絕種邊緣,海洋生態系統相繼惡化。

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漁業是眾魁禍首。本地水域 已遭過度捕撈,大量由外地供港的海鮮都不是由可持 續方式生產和管理。而香港人對海產的需求自五十年 代起暴漲,並開始向全球作出採購。根據聯合國糧食 及農業組織,被過度捕撈的漁業資源(即因過度捕漁 而使得實際漁獲比最大漁獲量少)已由七十年代的 10%,上升至 2009 年的約 30%。 (相關影片:戴梓橋 《海底交易:魚從哪裏來?》片長 35 分鐘。)

1996 年,全球只有 15 種鯊魚及其近親被視為受威脅 物種;然而,這數字在 10 年間大幅上升 12 倍,在 2010 年更超越 180 種。人類對鯊魚的龐大需求如魚翅,正 把這些物種推向滅亡。

一直以來,全球各地熱切討論鯊魚製品是否可持續發 展,而香港是眾多魚翅食用地區中,其中一個需求量 最大的地方。不幸的是,現時唯一一個鯊魚漁業相對 全球而言規模很小,可持續發展的鯊魚漁業的增長速 156


教學活動 度將無法滿足全球需要受保育鯊魚的急切需要。(相 關影片:戴梓橋《海底交易:尋鯊游記》片長 35 分 鐘。)  中國的生態足印  WWF 報告指出中國生態足跡總量全球最大。持續大 範圍的霧霾天氣、地下水污染、重金屬土壤污染,交 通擠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城 市病」對中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 WWF 近日發佈了一份題為《宜居星球,城市之道》 的報告,關注如何最小化城市生態足跡、保護生態系 統服務及生物多樣性,並介紹了全球各地城市可持續 管理的案例,以期為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提供借鑒。  自 2003 年以來,每人平均資源消費成中國生態足跡 增長的主導因素。2008 年,中國 38% 的生態足跡源 於固定資產投資的資源需求。  中國急速的城鎮化:城鎮化在中國,現在也有一半的 人生活在城市,隨着快速的城鎮化,中國將面臨更為 嚴峻的生態足跡挑戰。中國如何選擇生產、消費和發

157


教學活動 展方式,如何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長期而可持 續的和諧發展,將對其未來乃至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隨着城市足跡的擴展和供應鏈的複雜化,城市居民的 消費模式在不知不覺中對環境造成了重大損害。  中國急速的城鎮化威脅生物多樣性: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表研究報告說,從老虎到海 豚,中國野生動物數量在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化發展中 大幅下降。 ~該組織在第三份中國生態足跡報告中強調,自然棲 息地的 12 個動物種群數量大幅度減少。其中,長江 河豚在 1980 到 2006 年間減少了 99.4%, 中國短尾 鱷在 1955 到 2010 年間減少了 97%,東北虎由於獵 殺、森林砍伐、棲息地喪失和人類活動干涉,在 1975 年到 2009 年減少了 92%。  珠江三角洲的生態足印  珠江三角洲包括廣州、佛山、東莞、肇慶、中山、珠 海、惠州、江門、深圳、澳門及香港。  珠三角及其上游地區稱為珠江流域,包含所有流向珠 158


教學活動 江的河川和溪流,覆蓋範圍廣闊,遠至越南。三條主 要河流匯聚,形成了珠江。  珠江三角洲為廣闊的低窪泛洪平原,由幾百萬年來隨 珠江流向南中國海的沙土積聚而成。隨着沙土慢慢積 聚,這個地區不但孕育出各種不同的動植物,更形成 了該地獨有的生態系統。  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卻面臨威脅。人口急劇上 升,加上工業化及城市化的急促步伐,為珠江三角洲 整個生態系統增添沉重壓力,尤以淡水生態系統為 甚。

1985 年至 2004 年間,廣東省的人口已增長約 50%, 上升至約 8,300 萬人,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亦 因此逐漸受到威脅,生態系統的健康及淡水的供應亦 因此面臨危機。  珠江流域的淡水系統功能甚多,除了提供潔淨水源及 具天然防洪作用外,人們還可在此種植稻米和捕魚以 提供食物,這兒更是消閒及孕育文化的地方。

159


教學活動 水生生態系統健康與否,就是棲息於其中的動植物必 須繼續存活。因為每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都擔當不同 角色,協助系統運作,可見生物多樣性是多麼重要。  珠江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 ~唐魚:過度砍伐林木引致土壤侵蝕及河流改道,令 溪流乾涸,以及食蚊魚等侵佔生境,均為唐魚數量驟 降的原因。 ~鰣魚:過度捕魚、遷徙河流水質污染、堤壩及建設 工程干擾其遷徙路線,以及棲息環境因挖掘河道而受 到破壞,均為鰣魚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 ~中華鱘:野生中華鱘在珠江瀕臨絕種,相信主要是 由於進行大規模堤壩及建設工程,阻塞了中華鱘的遷 徙路線所致。 ~中華白海豚:研究發現中華白海豚等高等捕獵者體 內含有高水平的污染物,原因是牠們捕食的小魚和底 棲生物,受到重金屬及化學品等污染物的污染,而中 華白海豚活躍的水平亦受到填海、挖泥及船隻航行的 嚴重干擾。香港計畫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期望增加

160


教學活動 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但工程將影響海洋生態已受到環 保組織向政府有關當局問責。  導演王久良的話:2  「垃圾不是現代化的產 物,但恰恰是現代化以來 的問題。垃圾問題在現代 化城市中的表現尤為突 出和嚴重。伴隨着城市的 瘋狂擴張,匯聚於城市的 人口的急遽膨脹,垃圾作 為人類消費過後的產物其產量也在日甚一日地增長。它 們直接地傷害着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呼吸的空氣、 我們飲用的水源以及我們所吃的任何食物,這些都無不隱 含着垃圾的陰影 。面對垃圾的威脅,我們誰也別想逃脫!

我們是垃圾問題的受害者,但我們同時又是垃圾問題的 製造者。當全球化的商品體系把我們每一個人都塑造成了 它的消費者時,我們已然被裹挾於消費文化的滾滾洪流之 2

http://www.wusuobuneng.com/archives/7853 http://www.baike.com/wiki/%E7%8E%8B%E4%B9%85%E8%89%AF 161


教學活動 中。然而,沒有多少人在這洪流之中保持足夠的清醒,清 醒地分辯自己的每一項消費行為,到底哪一個是必要的, 哪一個又是可有可無的。垃圾已在那裏,如同一面面鏡 子,照見的是我們人類毫無節制的慾望。當無數的資源與 能源因為我們一個個可有可無的需求而變成巨量的垃 圾,當我們面對着垃圾的圍城,面對着垃圾的吞噬,我們 是否認識到:重新審視我們的消費主義已是迫在眉睫!」  在消費主義氾濫的今天,在一切以 GDP 為導向的時代, 王久良反問: 「難道你不覺得,整個社會的方向或許就是 錯的麼?」 「改變觀念比下狠手處理一兩個垃圾場有用得 多。」  「你喝的水,你呼吸的空氣,你吃的食物,或許早就被 垃圾污染。」  現在,影像中所有的拾荒者已經離開曾經的「現場」,他 們又追隨着垃圾遷往別處。剩下的這座巨大的垃圾場,將 是 2013 年世界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場地。但我們知道他們 沒有消失。他們還在。

162


教學活動 6. 學員優秀作品 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中五)宋雪兒《垃圾圍城影評》 我國首都的繁華是人盡皆知的,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處於尖端位置,可是 又有誰會想到,在繁華美麗的背後付出的代價是多麼的嚴重呢?垃圾成堆, 不僅僅帶來的後果是感官上的,還有就是對環境的破壞和改變土壤結構,影 響市民的健康。王久良導演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拍攝了這個讓人充滿反思的紀 錄片。 我們每天製造了一袋又一袋的垃圾,「放在門口讓人收走,然後,垃圾就再 也和我沒什麼關係了。」這個是我對於垃圾一直以來的認知,只要垃圾被收 走,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整個電影帶給人的感受只能說是震撼心靈,看着在垃圾堆上「淘寶」的孩子 們,在看着坐在電腦前的我們。同樣的年齡卻經歷着完全不一樣的經歷。都 市的垃圾都毫不客氣的扔到四周,可是你們想過住在附近的孩子們嗎?他們 還那麼小,應該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卻要忍受着難聞的氣溫去淘寶。 這個紀錄片利用的不少遠景拍攝的技巧,將整個垃圾堆填區毫無保留的展現 在我們面前,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擁有的不是綠意盎然的樹林,而是隨處 可見的垃圾,可見都市垃圾數目是多麼的驚人。 看了這個紀錄片後才知道什麼叫做「觸目驚心」,那種揪心的感覺,儘管沒 有真實聞到垃圾刺鼻的臭味,仍讓人感到絕望的窒息。王導演利用主觀鏡頭 帶引我們走進垃圾收集處,彷如帶着我親身走進畫面,讓我完全的帶入角 色,感受着垃圾所帶來的影響。 在這個燈紅酒綠城市的周圍,那些看不到的各色垃圾,喝的水,吃的菜,買 的牛奶、豬肉,它們看似離我們很遠,但是卻就在我們身邊。巨大的填埋坑, 成山的垃圾,仿佛如惡魔一樣由城市的邊緣往內心發展,藏在我們看不到的 地方;一旦被揭開,痛,伴隨着腐敗的氣息。 物欲,消費,在製造時我從未想過這一切有什麼不對。而它們帶來的後果, 便是無止境的破壞。垃圾場周圍漫天飛舞的白色塑膠袋,像旗幟一般在風中 沙沙作響。(評語: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否出現問題?) 163


教學活動 影片帶給我的震撼遠遠大於那些文字和圖片。因為仿佛每一幀畫片都訴說一 個觸目驚心的故事,孩子們的居住環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還有……我們 製造垃圾的習慣。 「放在門口的垃圾,被收走後就和我無關了」,難道我們還要繼續這樣下去 嗎?(寫作能力十分高,高階思維和創作力亦高,但最欣賞還是同學的同理 心和反思能力。很高興能閱讀你的文章。)

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中五)黃思捷《垃圾圍城》—王久良 王久良先生以一部摩托車、一部攝影機、一部照相機,走遍北京 400 多個垃 圾場,然後在 GOOGLE EARTH 上把圖塊標注出來,地圖上便出現了一堆密 密麻麻的小圓點把中國首都─北京重重包圍起來,形成了一條黃色的垃圾 「七環」 ,密佈在北京的五環和六環附近。 《垃圾圍城》這部紀片便以此對大 眾作出控訴。王久良先生在旁白中強調:「我們居住的城市正在被垃圾包圍 『不是垃圾包圍城市,而是城市包圍垃圾。』」

紀錄片的開場以一個廣角鏡頭橫掃無邊無際的垃圾場,然後對焦着兩個人在 一個漠大的垃圾場裏分揀及打包垃圾。浩瀚的垃圾山海與渺小的兩人形成鮮 明的對比,垃圾反映着人們如何無法抗拒慾望。 有些人會以為只要用一個塑膠袋裝好垃圾,再扔進垃圾桶裏,垃圾從此就與 我們無關。王久良用一幅幅的影像,告訴我們可怕的事實。當垃圾站周邊全 是菜田,市場的蔬菜會怎樣?垃圾場對地下水造成影響,而我們仍無知地飲 用着這些水?垃圾堆上生長的乳牛與我們喝的牛奶無關?羊在吃垃圾,而人 最後再吃羊肉……我們怎能再保持麻木與無知? 垃圾問題其實有更深層的關鍵所在─消費主義。由於城市不斷擴張,人口急 遽膨脹,垃圾便成為人類過度消費後的剩餘物, 「垃圾『七環』」根本就是現 代消費文化的產物。我們是垃圾問題的受害者,但同時也是製造者。垃圾問 題已直接的傷害着我們的生存環境、空氣、水源以及食物。然而,又有多少 人能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消費行為呢?王久良透過這部紀錄片及攝影作品向 社會發出了哀求:「難道你不覺得整個社會的方向或許就是錯的麼?」

164


教學活動 紀錄片更告訴大家,原來大多數垃圾場都是一個利益的結合體。首先,回收 垃圾的承包商會交費用給村級或鎮級主管部門承包垃圾場。承包商一方面向 前來傾倒垃圾的車輛收費,另一方面又僱用大批拾荒者進行分揀,回收可賣 錢的廢品,其他無價值的物品便日積月累,堆成了眼前的垃圾山。各種利益 集合起來,形成北京垃圾「七環」。 王久良先生用了一年多時間,拍攝了 1 萬多張照片,再組織成一連串景象。 例如,一對新人在臭氣沖天的溫榆河邊拍攝婚紗照,新娘抓住剛從垃圾堆中 爬出來的綿羊(評語:多諷刺!);垃圾場周圍的居民為了逃避令人作嘔的 惡臭,根本不敢打開窗戶;有人在一個漂浮着塑膠袋和各種異物的臭水塘邊 垂釣,魚獲再賣給街邊的小飯館;牛群在垃圾場旁邊的小河尋找食物……紀 錄片沒有旁白,一幕幕荒謬的場景及影像已足夠讓我們作深刻的反省。 (很 好的觀察力。) 雖然《垃圾圍城》的內容具衝擊力,但王久良先生的表達手法卻是安靜而平 淡的。他以客觀的態度去展示垃圾場的形態,他的作品沒有令人作嘔的細 節,他透過冷靜的描述,讓觀眾意識到: 「我們居住的城市正在被垃圾包圍」 。 (他沒有以煽情的手法表達,因為影響已很震撼。) 王久良先生在一次訪問中表示:「如果展現髒髒的垃圾場,覺得意義不大, 我更多考量的是垃圾場和周邊環境的關係,這才是重點。」他認為:「我要 代表大眾去冷靜地看這些垃圾場,相對客觀、不帶主觀色彩地去呈現垃圾場 的基本狀況。拍攝垃圾場,重要的不是藝術,我希望是提供證據性的圖片, 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到底留給後人的是什麼,我希望我的照片 是一個例證。」為了突破鏡頭的視角局限,王久良曾經使用數張照片拼接的 手法去完成更大的場景。為了保證每一張圖片的真實性,許多作品都可以看 到明顯的人手接縫,這更顯出他本人鮮明的平實個性。 攝影評論家鮑昆先生說:「我們在無邊無際的垃圾之後看到的是那些現代景 觀的崛起,它們是那麼美麗妖嬈,甚至讓我們忘記了自己正在被垃圾所吞 噬」。《垃圾圍城》顯示了藝術以外的現實情形。 王久良先生因為《垃圾圍城》而獲得年度傑出藝術家金獎以及其他接踵而來 的獎項,更引起了國內及國際間的矚目。北京市已決定在 2015 年以前,投 入 100 億元對垃圾場進行治理。希望《垃圾圍城》除了在藝術方面,更能為 我們帶來更實質的環境改善。 (成功圍繞北京「七環」垃圾景觀開展議題的討論,且論及導演的創作手法。) 165


教學活動 (評語:王同學不但細緻觀摩此片,更在影片結束之後搜集了多方資料,在 行文中不但有準確的描述,亦有條分縷析的思索,其目光不僅限於影像的藝 術表達,更投向此片的行動力和社會意義。文字流暢,眼界開闊,是一篇觀 點清晰的懇切之作。)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中五)梁曉惠作品《從一盞燈聯想到環 保這一大議題》

「你們為這盞燈感到惋惜?因為你們瘋了,一盞燈是沒有感情的。」直到 IKEA Lamp 廣告最後這一句說話,我才從廣告的悲傷感覺中抽身。 為什麼感到悲傷呢?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廣告厲害的拍攝手法。廣告由拋棄 那盞燈開始便一直用暗沉的色調為主,即使新來的燈亮起來,周邊的環境仍 保持灰暗的顏色,帶出傷感可憐甚至絕望的感覺。而且廣告中一直下着滂沱 大雨,並以一些慢的小調音樂作為背景,又適當利用不同的鏡頭如特寫等, 增添傷心的氣氛,以致看的人觸景生情。另外,廣告中有很多鏡頭以被拋棄 的燈的角度出發,令觀賞者產生同理心,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那盞燈中而感到 可憐。再者那盞燈由一開始直着腰慢慢變彎,給人低頭無望的形象,用了擬 人的手法,為它增了點人性。 而另一個令人感到悲傷的原因是廣告的故事內容。那盞燈被拋棄時明明還可 以使用的,但它的主人卻貪新忘舊,把那燈扔在街邊,讓它獨自任雨灑,並 只能在窗外看着主人與新的燈快樂相處,讓人替被拋棄的燈心痛,其實這廣 告反映了人的一種習慣—浪費。(評語:好!成功建立自己的觀點,不追隨 導讀的詮釋看事物,有獨立思考。)時代不斷進步,潮流不斷變遷,人會為 了跟上社會的步伐而不斷更換外物,如:手機、衣服……即使舊事物尚未衰 殘,但人依然毫不猶疑拋棄它們。當然它們不會有感情,也不會回罵你,但 這樣不斷浪費定會為地球帶來嚴重的影響。廣告中的燈被隨手拋棄,並不是 拿去回收,而是送去堆填區,一些廢物未能在短時間內分解,霸占堆填區的 地方,逐漸令堆填區飽和,而且有部份物質在分解其間釋放有害物質,影響 附近居民、樹木及土壤的健康,最終反而對人類自己做成傷害。 除此以外,這個廣告亦讓我有了個提醒。商家會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而不斷 游說消費者去購買他們的商品,就如宜家傢俬這廣告一樣,他告訴你跟本不 需為一盞燈而感到傷感,新的顯然比舊的好,換言之叫你別介意舊的,只管 盡情購買新的貨物。我們身為消費者很多時候會被這些廣告蒙蔽了雙眼,被 166


教學活動 「洗腦」 ,然後真的不理會環境問題而不斷浪費。我們應小心這些廣告陷阱, 時刻警醒自己。 既然時代馬不停蹄地向前進,人們開始關注環境保育及全球可持續發展問 題,我們就不應再隨便丟棄和浪費地球有限的資源,從我們自身做起,為環 保出一分力。首先我們應物盡其用,減少製造家居廢物,把能用的家電、衣 服善用,直至它們真的壞了,不能再發揮其功能時,我們才真正放棄他們。 不過放棄並不是指把它們送進堆填區, 而是將它們交到一些回收站,好讓 它們能循環再造,繼續為人類服務。我們提起家居廢物自不然就會想起廚餘 問題,尤其是香港這種較富裕的地方,人們總會浪費大量食物,任由它們倒 進堆填區,但這些食物渣滓不但會發出惡臭味,還會因一些人造添加劑而影 響周邊生態。所以我們應考慮個人食量而選購適量食品,切忌眼濶胃窄,浪 費食物之餘又浪費自己的金錢。 除了個人方面,我們亦應從其他層次入手,如從小就在學校教導孩子有關環 境保育的知識,宣揚環保的重要性,培養他們有一顆愛護地球的心。不同團 體及政府也應該鼓勵市民多些參與環保活動,如「地球熄燈一小時」 、 「活水 行」等,提高全港市民的環保意識,讓香港得以跟上全球化的發展,樹立良 好國際形象,提高香港聲譽,同時提高香港的宜居度,以至無愧於最宜居城 市之稱。 很多廣告會提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標語,但我並沒有那麼偉大,亦 沒有甚麼要成為世界公民的理想,也甚少為下一代設想,只是一個傾向利己 主義的小人物。但從以上反思,我可以見到環保其實也是對我們自身有利, 好讓我們得以健康生活下去。即使我是個自私的人,我也會選擇環保節能的 生活模式,你呢? (評價:誠實的反思) (評語:從一則廣告出發,環保的思考相當周全,既能自利,又有兼善的理 想,也不難實踐,末段反覺謙退得不大協調。) 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中五)何思敏《Man》

動畫中,帶出了人類的行為由古時到現在對環境及海洋生態逐漸的破壞,人 類的貪婪、無知及殘忍,最終為地球造成的不堪設想的破壞甚至滅亡。 動畫的開初,人類最先對環境破壞的行為是輕易地用腳踩踏一隻細小的昆 蟲,隨著便是殺害動物而製的名牌衣物和物件以及為工業利益為對環境的破 167


教學活動 壞。人類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的行為都是為著自己的利益而在無意間直接 或間接破壞大自然。(具獨到的觀察力) 走進街道,眼掃四方,不知有多少動物的皮毛掛在人類的身上,尤其是那些 來港購物的內地旅客,每次總是挽著大袋小袋的名牌衣物抱回家,是否有想 過這樣的豪華要殺害多少隻鱷魚、老虎和犀牛呢?這一切的表面在某些人的 眼中可是一種炫耀及地位的象徵。然而,在某些人的眼中卻只見人類對現實 環境殘忍對待背後的醜陋行為。(把影片內容聯繫到現實中香港和中國的城 市發展。) 再者,有那一個國家不盼望自己的國家的經濟蓬勃呢?人類的十分容易被 「利益」所俘虜及蒙蔽,他們可為了一點兒的利益而傷害了地球以往的朝 氣。身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香港為了利益發展而不斷地將市區破舊立新,動畫 中的人類搖棒一變,高樓大夏琳琅滿目,有價值回憶的建築離我們而去。城 市,不再是屬於我們的歸屬而是逐漸變得陌生。至於中國內陸為一個工業生 產國,為利益高速發展的他,耗用大量的燃料,以至大量的污水排放海洋, 從而破壞海洋生態。人類不喜歡的東西便投向海中解決,試問是否有反思過 「水 」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有多深遠,若水污達到了嚴重的地步,無法晚 回的時候,那豈不是把石頭砸到自己的腳一樣嗎? 倘若,人類真的到了這一刻也不懂得去反思,那麼,地球最總的結果便如動 畫中的結果一樣,變成垃圾圍城,最終邁向滅亡。 這作者創作的動畫人物,背景雖簡單,但當中卻帶有多份的內涵以及隱喻。 由最開頭動畫中的人物朝著一個方向一直行走,途中對地球做出了不同環境 的破壞。譬如,殘殺稀有動物製造高檔次的產品,接著製造垃圾對環境造成 嚴重性的破壞。此外,動畫當中更依照著人類對環境破壞的速度配合背景音 樂,由緩慢的節奏至到輕快的節奏,令人感覺到逐漸陷入絕望以及緊迫的情 緒同時亦表達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和速度。有趣的動畫內容幽默中帶有諷 刺的意味,加上恰當的背景音樂,使人印象深刻。(評語:很好的電影分析。) 透過這短短三分幾鐘的動畫,人類迅速的發展對環境破壞的速度,促使地球 陷入絕望的畫面,不禁令我想起中港急速發展而大量耗用燃料所導致的全球 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同時亦面臨著能源短缺供不應求的問題。是否有想像過 將來有朝一日能源耗盡的景況是怎樣的嗎?這是最值得我們深入反思的議 題。

168


教學活動 石油、天然氣和煤都是人類歷史以來所採用的基本燃料,但由於以往農業化 的發展在二十世紀中期,人類開始發展現代化的農業,以機器代替了人力, 以至能源的需求隨之而增加,就如動畫中的主角搖棒一變將空曠的大地化為 密不透風的生產工廠。到了近三十年,已發展的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增長放 緩,至於發展中的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則日益大增,也成為了全球能源需求 增長的主因。尤其是中港這正發展中的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逼迫,繼而不斷 地四處開採燃料,在開採煤礦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煤屑,造成了空氣污染及 水污染的問題,而且就近的景觀亦會受到破壞。此外,化石燃料在燃燒的時 候,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空氣的污染物,令空氣的質素 日益下降。 面對著這樣的苦況,人類開始發展再生能源,譬如,中國的三峽工程的水力 發電和香港西貢的風力發電以減低耗用大量的燃料。但這樣的可再生能源所 提供的能源並不多,由於這能源佔地多,所興建的成本大,因此,難以大量 興建發展。 能源短缺已成為了我們中港最逼切性和警惕性的問題,為了地球的健康,滿 足人類對燃料的需求,我們到底要如何解決呢? 人總是到了問題無法復原的地步,才卻盡全力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面對著這 樣的問題,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由教育著手,自小教育小孩們能源的可 貴,才會令成大的他們懂得節約能源的習慣吧。 動畫的最後,整個地球最終化成一個垃圾城市,動畫中的人類帶上了皇冠坐 在垃圾最頂端的寶座, 連途經地球的外星人也看不過眼而狠打了他一頓。 人類,一直以來的埋怨都是我們自己所種的果,何必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 呢?人類平日乘車、耗電、狩獵、伐樹等,都是在逐漸削弱地球的生命力。 人類真是地球的最大危機。人類醒醒吧,我們的下一代是否能有機會接觸這 剩餘的大自然,就需取決於我們下了多大的決心去改變我們的未來。 (評語:以小觀大,觀影之餘引證自身經驗和觀察作有深度分析,能發揮多 向度思考!)

169


教學活動

第四節 中港城市與垃圾(2): 《垃圾圍城》、生態公義、公民力量

1992 年,12 歲女孩 Severn Suzuki 在聯合國向全球發言 6 分鐘, “Speaking at UN Earth Summit 1992Coming here today, I have no hidden agenda. I am fighting for my future… I can't stop thinking that these children are my age, that it makes a tremendous difference where you are born, that I could be one of those children living in the Favellas of Rio; I could be a child starving in Somalia; a victim of war in the Middle East or a beggar in India… I'm only a child yet I know if all the money spent on war was spent on ending poverty and finding environmental answers, what a wonderful place this earth would be!”… 1.

教學目標:  透過觀賞內地獨立電影《垃圾圍城》和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垃 圾圍城》瞭解和關心現代中國和今日香港城市發展和垃圾處 理所帶來的環境-社會問題; 170


教學活動  透過觀影錄像,瞭解和反思香港現行的環保政策;  認識生態公義概念,反思城市與物種的關係;  提升學生個人的公民責任。 2. 錄像教學材料: 

王久良的《垃圾圍城》片長70分鐘。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請向本會(Tel:3487 5279)借用只作教育用途。

 Alan Watts , What is Wrong With Our Culture?5mins.(沒有字幕)  Severn Suzuki speaking at UN Earth Summit 1992, 7mi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C67DrxT1I Chinese Subtitle: (中文字幕未必準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qYV0-ss8Oc Raised in Vancouver and Toronto, Severn Cullis-Suzuki has been camping and hiking all her life. When she was 9 she started the Environmental Children's Organization (ECO), a small group of children committed to learning and teaching other kid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y were successful in many projects before 1992, when they raised enough money to go to the UN's Earth Summit in Rio de Janeiro. Their aim was to remind the decision-makers of who their actions or inactions would ultimately affect. The goal was reached when 12 years old Severn closed a Plenary Session with a powerful speech that received a standing ovation.

171


教學活動 3.

教學步驟:  教學活動:觀賞電影、分組討論、講解  活動說明: 

引入議題,生態公義(eco-justice)。  哪位同學家中飼養寵物的?(可能班中已有不少同學 飼養寵物)你們喜歡牠們嗎?(應該喜歡吧)。要不 是寵物醫院也不會在香港成行成市吧。這顯示寵物主 人把寵物當成人一樣看待,有如自己的家人/朋友的 關係。

備註/資優元素:視寵物如人看待的態度,可能引起同學之間的熱烈的 討論。對沒有飼養寵物的同學之言,可能難以理解這種看法。或者有些 比較感性的資優生,會表達不同的意見。例如:人根本不應該剝削動物 的活動自由。香港地方那麼小,不應該飼養寵物把牠困在家中,天天等 主人回家,好不人道。 由於部分資優生的社交能力稍遜,教師可藉此機會,讓他們與其他同學 多溝通,學習聆聽別人的意見,再表達自己的。但情緒難於控制的同學, 教師可能需要協調同學間的討論氣氛了。

 之後教師可藉此介紹生態公義所持的價值觀:生態公義建 基於「非人類為宇宙中心」的觀點看人類與生態環境的關 係,所關心的是自然世界(即包括動物)和人類的生活。

172


教學活動 人類並不是地球各種生物的主宰,不應該宰製其他生物的 生存權。萬物的生命都當受到尊重,且有平等生存的權 利。教師可按學生程度,從下面「補充內容」抽取知識和 資料讓學生繼續討論。  進行高階思考(higher order thinking) :  教師提問,原則上,寵物給人的印象都是可愛的,但 你們還記得《垃圾圍城》中的這頭寵物狗和其他動物 嗎(教師可展示以下截圖)?牠們可愛嗎?(學生可 能搖頭。)甚麼是牠們的食物?人類如此對待動物, 按生態公義之言,合理嗎?為甚麼?(不合理,或者 仍在於深思)

被遺棄的寵物狗

吃垃圾的烏鴉

173


教學活動 王導演的書寫:「河邊是一片散發著臭 味的垃圾場,紅的、白的、黃的、灰的、 黑的,各色垃圾堆滿了一地。附近養殖 場的幾頭奶牛每天都踱步來到小河邊 喝水,喝足水的奶牛習慣性地來到垃圾 場上咬咬啃啃,搜尋著可吃的東西…」

 這時,教師可把問題帶到生態公義概念和社會現實層 備註/資優元素:

面融合看事件,讓學生站在另一角度,瞭解事件的複

多角電影評賞是本 計畫的高階思維思

雜性,進行高階思維。教師接著問:那麼,這些動物

維技巧。學生可能 對問題有很多不同 想法,建議在課堂 內讓學生(前後座 位 3 至 4 人一組討

的主人是誰,他們為甚麼要這樣做?此時教師可顯示 下面截圖,沉默片刻,讓學生再回憶影片的鏡頭或情 節。之後再問,他們是如何過活?是否如我們一樣,

論 5 分鐘,再表達 意見。)

有舒適生活、隨處可買的安全食品、清潔家居、飼養 寵物、常常買新衣、買新玩具?(住在貧民窟的居民, 連自己的食物和生活必需都沒錢買,生活環境這麼惡 劣,哪會有好的條件照顧牲畜?) 為甚麼會這樣?

174


教學活動  生態公義概念,當落到現實思考時,學生便很容易發 現事件的複雜性和矛盾,並要細心思考作出價值判 斷。按生態公義的概念,如果我們不考慮居民的背景 就說他們是不對的,那未免太簡單,也欠缺對別人處 境的體恤。生態公義不單講求人和動物居於對等地 位,也尋求人人平等,人人有基本的生存環境。每個 人應該有權獲得基本的潔淨水、潔淨的食物和棲身的 居所。這是最基本為人的條件,而身為人也應當活得 有尊嚴。  如果,我們再追問下去,我們可能應該問: 「為甚麼他 們的生活環境是如此的惡劣?為甚麼我們可以有這麼 舒適的生活?而他們卻不可?怎麼造成如此的地步: 貧富懸殊?(他們原來都是外地的農民,為甚麼他們 棄耕跑到北京城住在貧民窟?世界為甚麼那麼不公 平?」(學生情緒可能會波動,心感沉重,教師先按 情況進行,讓學生暫時記在心裡。) 備註/資優元素:學生可能有很 多不同想法,建議在課堂內讓學 生(前後座位 3 至 4 人一組討論 5 分鐘,再表達意見。) 175


教學活動  生態公義與貧窮(poverty)

貧窮源於不公平。從上圖可見,世界上生活富足的人 (80%),不繼在消費地球資源(輸入),也無可避免是拋 棄(輸出)最多垃圾的一群。《垃圾圍城》讓我們看到, 在國內,城市垃圾就由社會底層,從務農轉成拾荒大軍, 負責承受,但更諷刺的是,住在貧民窟拾荒,比在家鄉從 事農務,是較好的出路。可悲的是,全球貧民窟的版圖正 在不斷蔓延,當中不少是跨代貧窮人口。

備註/資優元素:從試教的經驗中,我們從同學的反應發現, 有不少同學滿有同情心,而且對上述的片中情況深表憤怒或 者對現實世界感到悲涼。 176


教學活動

《垃圾圍城》的拾荒大軍,簡單來說,他們原本屈身背向 天,辛勞為社會提供人類基本需要食糧的農民,是應當受 尊重的,但現實卻相反,他們的付出沒有獲得合理的回 報,唯有跑到垃圾堆屈身背向天拾荒過活。

按經濟角度而言,沒有獲得合理的回報是一種不公平貿 易。以生態環角度而言,受污染的水源和泥土影響,只會 繼續影響農民不能種田,繼續住在貧民窟拾荒過活。他們 是社會最受害的一群,要解決貧窮問題,不單需要有公平 貿易的平臺,也需要環境保護。  生態公義 vs 漠不關心(indifference) 教師可藉學生分組進行本課工作紙(一)第一和二條,以 瞭解都市人對於環境污染的漠不關心的態度作為反思。如

177


教學活動 果學生都對影片中兩個案對象的漠不關心,或者視而不見 的態度覺得匪疑所思,教師可繼續追問:那麼我們呢?我 們是否那些視而不見的人的其中一位?

影片呈現垃圾堆填區上種植的粟米 我們活在香港,看似享有不錯的生活環境,其實未必。在 商品掛帥的香港,我們只見漂亮消費品展示在不同的商場 中,另一方面,商場、學校和工作環境都有空調供應,舒 適的活在室內,把人和大自然分隔開,令我們對氣候暖化 和種種污染問題的警覺性減低了。大家只要細心想想,我 們也有以上提到的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身邊的,如王導演所 說:「你喝的水,你呼吸的空氣,你吃的食物,或許早就 被垃圾污染。因為生活在裡面,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 係,無處逃避……」

178


教學活動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回應生態危機?還是坐視不理? 不少學者已提出我們都市人的生活出現了問題。由於此是 另一大議題的討論,未能在本課帶出了。Alan Watts , What is Wrong With Our Culture?(沒有字幕) 備註/資優元素:有需要的話,教

 公民的充權(empowerment) 師可先播出 Severn Suzuki 的演講。 備註/資優元 素:此時同學 已蘊釀了很多

 學生可進行分組討論工作紙的第三條問題:你對以上 的描述的「美好將來」有何看法?你可以為我們的未

感和想,教師 可考慮讓多一 些學生做匯報 讓同學表達意 見。有些同學 會的意見具積 極性,但有些

來做甚麼?  匯報有助學生提升溝通和變通能力,建議學生多做。  教師接著可要求播放 1992 年,12 歲女孩 Severn Suzuki 在聯合國向全球成人的發言(6 分鐘) ,其影響力發揮

卻很悲觀,甚 至忍不住在飲 泣。 因此十分建議

至今,已成為不少國家的環保教育教材。 (現在 Severn Suzuki 已經身為人母,仍繼續為我們的未來爭取優質 的生活環境) 。這是本計畫中學生資優培訓工作坊的學

之後播出 Severn Suzuki 的演講,以向 學生發出正能

員,同學在觀看電影和分組討論後的即場匯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MAnHwPWZw

量。

179


教學活動 4.

工作紙

第四節 工作紙(一)(教師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 試以下列《垃圾圍城》溫榆河畔一段(00:26:40)的截圖描述導演如何運 用電影語言,表達了甚麼意思?

片段開始,導演的旁白:「我不知道是出於無知還是無奈,總之,人們似乎並不關 心這個(污染)問題。」

鏡頭由左至右作水平移動,讓觀眾看到一群人在溫榆河畔(見字幕)郊遊,再看到 充滿泡沫的溫榆河的近岸,有兩母子若無其事的在污水旁嬉戲。

導演用近鏡讓觀眾看到污水的混濁。再用遠鏡回到那人群,交待他們視若無睹的, 高高興興的在燒烤玩樂。

180


教學活動

導演先以遠鏡加上平衡的構圖呈現在一對新人在拍婚紗照,用「美麗」溫榆河的意 像,表現一對情侶的生活能「細水長流」的童話。再以半身鏡拍攝情侶刻意擺弄姿 勢,以傳達幸福的意思。

遠景用羊群作背景強化他們的幸福,再用近鏡讓觀眾看到新娘抱著從垃圾堆跑來, (聯想到)滿身惡臭垃圾味的「可愛純潔」綿羊。(但當觀眾回想到那是吃垃圾長 大的羊群時, 「可愛純潔」對比「垃圾惡臭」 ,即成了很大的反差,強化了事情之荒 謬。眼前的影像都是美好將來的幻象,多諷刺。) *補充:王導演形容,在溫榆河畔那裡,他看到了「一幕幕超現實的電影」。

二 你對導演的表現手法,如何評價?

三 你對以上的描述的「美好將來」有何看法?你可以為我們的未來做甚麼?(如 空間不足,請加附頁)

*第四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二 181


教學活動 5. 補充內容:  甚麼是生態公義(eco-justice)?  人類為了眼前短暫的經濟利益,而不顧一切地破壞自然 界,導致生態嚴重失衡。生態公義,講求生態保育與社會 公義並重,關注地球資源分配不均、貧富懸殊及物種生存 權益等涉及社會公義、人道和人權等課題。  生態公義建基於「非人類為宇宙中心」的觀點看人類與生

態環境的關係。生態公義的倫理,所關心的是自然世界和 人類的生活。原則上人類並非地球各種生物的主宰,萬物 的生命都當受到尊重,且有平等生存的權利。1  環境破壞和經濟不公義兩相攜手影響地球物種的生存狀 況,另一方面,環境與人權/動物權益也是不可分割的一 對。生態公義倫理的價值取向更多是基於人類與地球其他 物種處於對等的地位。至於人類生活方面,無論任何階層 的人,都當受到尊重,也應享有生活必須的條件和環境, 都應當活得有尊嚴。2

1

2

Dieter T. Hessel (2007) Eco-Justice Ethics, from the web-site of Eco-justice-The Yale Forum on Religion and Ecology, http://fore.yale.edu/disciplines/ethics/eco-justice/ William E. Gibson (2004) “Meaning, Values, and Vision”, Eco-Justice—the Unfinished Journey. 182


教學活動  生態公義與政治 在歐洲,不少先進國家公民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的訴求, 當中的法國,80 年代起,環境保護運動成為法國政治界 的特色之一。他們的綠色生態政黨,綠黨(Les Verts) 倡議生態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等,但是綠黨在農村地 區,以打獵、捕魚等主要行業的地區表現較弱。

在香港,近年也有打著政治生態公義旗幟的政黨出現,工 黨的張超雄,2012 年的選舉政綱便有提到,落實生態公 義,朝向「可持續發展」 、「改善民生」 、「社會平等」。他 提出: 1. 停建對人體及自然有害的焚化爐。 2. 停止輸入核電。 3. 檢討環境影響評估機制,確保評估機制的獨立性、全 面性及評估的指標符合國際社會的要求。 Albany: S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The ecology-ustice connection belongs to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as we insisted on defining it. Eco-justice does not mean merely another aspect of justice, so that now we have to speak of social justice and eco-justice. The term eco-justice retains the ancient claim upon human moral agents to build and nurture responsible, equitable, compassionate relationships among humans in the social order. And it incorporates the realization that has come like a revelation to our own time, that human societies cannot flourish unless natural systems flourish too. It affirms, moreover, that the nonhuman realm is not merely instrumental to human well-being but intrinsically value-laden in its own right.”

183


教學活動 4. 為氣候變化對工人和弱勢社群的影響制訂具體應對 措施。  生態公義與階級(class) 生態公義也包含社會公義。從社會學角度看,氣候變化對 工人和弱勢社群的影響比中產階級大。基層的工作環境不 少是在戶外,所謂「好天曬,落雨淋」 ,而居住的空間愈 來愈少。有不少住「擋房」的低收入人士,夏天在 30 多 度的高溫下,因為電費昂貴,晚上也不使用空調,以致影 響睡眠狀況。這涉及人的基本生存條件,有政治團體要求 政府補貼低收入人士在夏天的電費。  「水危機與水公義」 「水」是生命之源,但這幾十年水源分配不均問題更挑 戰著人類基本生存的權利。全球化監察項目幹事吳思敏 的《一篇告訴你為何需要關注「水危機與水公義 」的文 章》指出:  經濟學理論「鑽石與水的悖論」告訴我們鑽石比水昂 貴,因為鑽石是稀有物,水是源源不盡,所以水是無 價值的,事實上這一切都是騙人的。

184


教學活動 地球上的水有 97.5%是海水,淡水只得 2.5%,但可被 飲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上的總水量不到 0.5%,淡水 是十分稀有的資源。水是鑽石,Water is DIAMOND. 上個世紀石油是最重要的資源,而隨著前所未見的水 危機,人類已踏入新的水世紀,哪個國家掌握了水資 源就可以在國際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上掌握很大主 動權。水資源將取代石油主宰人的命運。

全球缺水大國之一中國。中國佔全球人口 25%,卻只 有世界總淡水量的 6%,乃貧窮水國。現時中國有 3 億人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全國年缺水總量約為 400 億立方米。3  潔淨水商品化。在全球水危機威脅之下,大企業家欲 將水變為商品在市場上買賣謀取暴利。1992 年都伯林 宣言(The Dublin Declaration)將食水定義為可被買賣 的經濟物品。事實上,跨國企業早已看準了這珍貴的 水源,並控制著全球多個地方的供水,在水市場買賣 謀暴利,無聲無息地將我們推向「有錢有水喝」的深

3

全球化監察 http://www.globalmon.org.hk 185


教學活動 淵,這涉及上面所提及的生態公義。 參加教材:本計畫中學生資優培訓工作坊的學員,對 潔淨水商品化的匯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MAnHwPWZw

186


教學活動

第五節 香港城市與垃圾: 《鏗鏘集》-《垃圾圍城》、環保政策、 消費模式

1.

教學目標:  從生態公義角度審視香港的環保政策和城市人的消費模式;  應用電影語言觀看電影,從生態公義角度,反思個人意識和 行為如何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提升學員的環保意識。

2. 錄像教學材料: 《鏗鏘集》-《垃圾圍城》,編導:李君萍 http://podcast.rthk.hk/podcast/item_epi.php?pid=244&lang=zh-CN &id=10462

影片簡介:香港人製造大量垃圾,每人每日平均棄置量達 1.28 公 斤,面對每日過萬公噸的垃圾,香港三個堆填區不勝負荷,問題 迫在眼前。 187


教學活動 不過,棄置的垃圾當中,原來不少都是可以循環再造的物料,好 像每日就有大量玻璃被埋於堆填區,到底香港的減廢回收進展如 何?三色桶推行多年,成效又有幾高?如果源頭分類做不好,是 否單靠多興建幾個焚化爐,便可以解決垃圾問題呢? 3.

教學步驟:  教學活動:觀賞電影和電視節目、分組討論、講解  活動說明: 

引入議題,何謂垃圾?  還記得上一課堂《垃圾圍城》中看到六環路的垃圾堆 填區原來就是社會最貧窮人口住的貧民窟嗎?老師覺 得那兒的生活很諷刺,試猜想是甚麼那麼令人覺諷 刺?(同學可能重提那幕在溫榆河的遊人,視若無睹 地在污水旁郊遊;新娘子抱著吃垃圾長大的棉羊。) 還有呢?貧民窟居民是如何獲得生活所需衣食?(拾 荒。)是呀。他們可以在垃圾堆找得衣服穿、日用品、 孩子的玩具、食物,就連他們的居所都是從垃圾堆拾 得大量磚塊起成的,難以置信吧。

從貧窮中反思香港都市人的消費模式 188


教學活動  難以置信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我們富足的一群 人,可以如此浪費資源。有人說, 「垃圾只是放錯地方 的資源。」 (Wastes are just misplaced resources.)影片 中拾荒者的生活印證了這一點,也同時像一面鏡子, 照見都市人生活的揮霍無度,人類的貪婪。更諷刺的 是,我們口中所提到要實踐的環保生活,其實就是貧 民窟的拾荒者的平常生活,難道我們要如此貧窮才學 會環境保護?我們的生活模式是否出現了問題?

垃圾在回收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問 題,對大眾而言,是一個盲點。很多人 以為可以回收就環保,就沒有任何心理 負擔地去消費它,然後拋棄它,可事實 是這樣的嗎?對於自詡為知識份子的 人而言,就應該保持這種清醒,而不是 裹挾在洪流中,滾滾向前。——王久良

189


教學活動  在中國急速的城市發展進程中,這邊廂(左上圖)擾 民的拆遷沒完沒了,那邊廂(右上圖)拾荒者撿起有 用的磚頭,建成自己的蝸居。大姐天天把京城內有錢 人「買完即棄」沒有使用過的垃圾/資源循環再用, 滿足家中衣食住行之需要。京城內這十多萬的環保大 軍,就有如香港回收行業的工作者,是值得我們尊敬 的,而不是嫌棄。  香港的環境-社會問題  北京有「環保大軍」十多萬(這樣的環保大軍也值得 商榷),但香港卻沒有的,怎麼辦?首先我們試以之 前說過的城市生態學看看香港的現行情況。  教師先讓學生觀看《鏗鏘集》-《垃圾圍城》,再派 發工作紙給學生作分組討論。

190


教學活動 4.

工作紙

第四節 工作紙(一)(教師版)

一. 試細心思考香港的城市生系統情況是怎樣的?

輸入(Inputs):資源倚賴入口。 1) 能源方面,主要倚賴不能再生能源,如:燃煤發電和煤氣,其次有由華 南輸入核電。2) 大部份消費品由外地入口。3) 糧食和用水方面,香港農業 式微,農產品極大部分倚賴外地入口。淡水長期倚賴內地輸入東江水。 過程(process):耗用資源超出一般使用量。 1) 香港人均水用量比全球人均水用量高,比其他已發展城市也高。2) 由於 地少人多,土地有價,以致有很多填海工程出現。 輸出(Outputs):輸出大量垃圾引起垃圾堆填區幾近飽和。1) 廚餘是主要 的垃圾之一,香港是美食天堂,但同時也製造出份量驚人的廚餘。根據 2010 年環保署數據,香港每天製造的廚餘高達 3,300 噸,即每人每天平均製造半 公斤廚餘。 廚餘沒有好好循環再用,便直接傾倒到堆填區,加上市內每天製造的 9,300 噸垃圾,預料本港堆填區不久將飽和。2) 政府正提出「三堆一爐」的處理 垃圾的新方案,但因其對環境會產生不良影響,故遭到外界反對。 (「三堆一爐」已於年初通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10/18997741) 反應(Feedback):1) 空氣、水源等環境污染。2) 垃圾處理缺乏彈性。3) 造成物資短缺。4)降低生物多樣性。5) 加速溫室效應等。 對後困的回應(Response):1) 減少能源消耗。2) 海水化淡。3) 推動本地 生產農產品和工業產品,自給自足。4) 減少垃圾量和鼓勵循環再造的經濟。

191


教學活動 二. 王久良導演認為「很多人以為可以回收就環保,就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 去消費它,然後拋棄它,可事實是這樣的嗎? 」在這消費主義氾濫的 今天,在一切以 GDP 為導向的時代, 「難道你不覺得,整個社會的方向 或許就是錯的麼?」他覺得 「改變觀念比下狠手處理一兩個垃圾場有 用得多」。

*第五節 5.

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二

補充內容: 見上一課 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在《鏗鏘集》-《垃圾圍 城》表示: 「無論堆填區或者焚化爐的處理垃圾方法也好,都 是厭惡的措施。如果我們再不落實源頭分類計畫或減廢措 施,今天將軍澳居民的爭議只會不斷由不同地區的居民重 演。今天將軍澳、明天屯門、後天是打鼓嶺。這只會令整個 社會不和諧。」

源頭減廢的目標是要垃圾經過處理才送去堆填區,令送去垃 圾堆填區的垃圾不再是有用的資源。

192


教學活動

第六節 中國城市與水資源: 《三峽啊》、「城市可持續發展」

閘門徐徐的打開,船向船閘的深處緩緩駛去,站在船頭,一種怪 異的感覺襲來,人類終將被自己創造的文明所吞噬。——王利波

1.

教學目標:  透過資料搜集和觀賞影片《三峽啊》 ,從歷史、政治、社會、 經濟和環境層面,了解三峽水利工程對民生的影響;  透過在堂上舉行辯論,應用「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和「城 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分析和論証中國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是否有助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應用電影語言閱讀非主流電影。

193


教學活動  欣賞和學習《三峽啊》導演、片中受訪學者和專家的邏輯思 維、獨立思考能力、追求社會公義的訴求和實踐。 2. 錄像教學材料:  王利波(2013)紀錄片《三峽啊》 ,長約 108 分鐘。獲 2013 香 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評審團獎。

*該片是國內少有而且相對獨立的「調查紀錄片」 。片中不單 呈現了三峽的工程環境和當地居民生活實況,導演更採訪不 少國內地理及資源管理、經濟和人文學學者,以及三峽集團 公司的人員。導演以論証方法,在中國歷史和政治文化脈絡 下,透過文獻、數據資料、各方專家專業意見、老百姓的表 述等等,來建立個人對三峽工程的觀點。並且以擲地有聲的 的影像表達己見,是學生學習「專題研習」的良好範例。

*同時,影片涉及不少中國歷史/地理/經濟發展內容,適 合中國歷史科/經濟科/地理科/公民教育科/環保教育/ 中國語文科教師從中取材,以了解現代中國面貌。為此,編 者特別整理一套簡報(PPT),方便教師在課堂上使用。

影片比較長,建議教師按學生的學習程度分段播放和討論。 194


教學活動 *歡迎借用影片和簡報(PPT)作教學用途,詳情可與本會聯 絡。(Tel: 3487 5279)

電影簡介: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2010 年 蓄水到設計水位 175 米,隨著這個標誌性數位一起出現的還 有工程帶來的各種問題:移民生活、地質災害、環境影響、 資金來源等。閘門徐徐的打開,船向船閘的深處緩緩駛去, 站在船頭,一種怪異的感覺襲來,人類終將被自己創造的文 明所吞噬。

3.

教學步驟:  教學活動:觀賞錄像、辯論比賽、討論、講解  活動說明:  資料搜集與文案調查 《三峽啊》作為教材的可貴之處,正正在於它的拍攝形 式:調查紀錄片。這是一個很好的影像範例教導中學生 透過「專題研習」,學習批判思考來建立個人觀點。王導 演一方面搜集了不少文獻和歷史資料作根據,另一方面亦 採訪國內持正反不同意見人士、學者、專家以及受工程影 195


教學活動 響的居民等。他最後在片末向觀眾提出個人對三峽工程的 看法。 該片呈現了不少三峽工程下的現實社會和環境實況,讓 學員以個案形式,深入了解議題的現實情況。填補了一 般偏重資料或知識的教科書,以資料植入學生腦袋的學 習方式的不足。人文學教育講求人文關懷,同時配合知識 輸入,情理兼備地對社會議題作出反思。學生為事件立論 的時候,便經歷了價值判斷,同時為自身建構自我(self) 和世界觀。  教師以提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摘取自http://hqx360.com/pictures/TrustSoft/Lines/20145711252178.jpg

196


教學活動 建議教師向學生展示上圖,然後問:有聽過長江三峽大壩 嗎?(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與家人到過三峽大壩旅遊)如果 有,教師可問同學看到三峽大壩的感受。(很壯觀。坐着 郵輪遊三峽,見到很美的風景。)透過旅遊,你們都看到 美麗的景色,旅遊過程中你們有沒有機會接觸當地的居 民?他們住在那裏,是否和你一樣覺得美?他們是怎麼 想?(可能同學答沒有)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 電站和水壩。為甚麼要建?(水力發電是潔淨能源,夠環 保、可防洪。)教師提問建議前,可運用本課的工作紙(見 附件二第五節工作紙(一)(學生版)讓學生就長江三峽 水利樞紐工程的歷史,以及對當地經濟、生態環境和社會 的影響做資料搜集。  之後在堂上(或課堂外)欣賞完《三峽啊》後,讓學生就 長江三峽水利工程能否令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作辯論比 賽。教師可參考下面第五節工作紙(一)(教師版)的內 容與學生一同討論。  影片中部分受訪人士的截圖和筆錄說話,請見下面「補 充內容」,教師可編輯作教學之用。 197


教學活動  有關三峽水利工程歷史、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內容, 請見下面「補充內容」。  「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是探索「自然」、「城市」 和「社會權力」間的關係,影片《三峽啊》正就三峽 工程呈現這三者的複雜關係。教師可按學生程度調節 講課內容。「城市是社會-環境辯證」的概念,請見第 二課的「補充內容」 。  電影語言  不少中學生的錄像創作使用新聞時事報導形式,或以線 性時間方式順序呈現錄像,令觀者感沉悶。如果學生是 視覺藝術/電影藝術的資優生/參加校園電視台的學 生/專長以錄像作專題研習的資優生,建議教師可抽出 15分鐘的影片,要求學生把其中兩王位受訪者,例如: 秭歸縣移民、地質學家范曉和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 的受訪內容以文字和截圖作簡報(PPT)。

整理過程中,學生將明白電影並不是按着時序(例如: 過了中午12時便到下午1時,如此類推)剪接。導演花 198


教學活動 了不少心思,把現實的線性時間,變成非線性,以跳躍 的時間觀描述事件,把相關人物和說話拼貼在一起,作 前後呼應,使觀眾看來不覺沉悶。(當然,有些習慣看 荷里活電影的學生,教師需要讓學生事先了解非主流電 影不同於追求觀感刺激,否則他們會覺得沉悶。)  觀看電影完畢後,教師可按程度向學生提問… ~影片中導演怎樣在影片中處理《李鵬三峽日誌》中的 大量文字資料作論證?有甚麼地方導演是重覆在影片 中出現?為甚麼? ~影片每每引用《李鵬三峽日誌》前都會有一段白天或 夜晚三峽水庫開閘門的影像。(見下面「補充內容」的 簡報PPT)那種吱吱呀呀的聲音從很遠的地方傳來,面 前的鐵門緩慢打開,白天的閘門打開,前景佈滿濃霧, 看不見前路。晚上陰沉光線配合聲音,還有那紅燈閃爍 着,只覺陰深,好像隱含着導演許多不可捉摸,而且沉 重而不樂觀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王利波導演曾形容過三峽水庫開閘門的影像:「那一 幕閘門徐徐的打開,船向船閘的深處緩緩駛去,站在船 199


教學活動 頭,一種怪異的感覺襲來,人類終將被自己創造的文明 所吞噬。」當中表達了他對人類文明與自然之間的協調 關係「不可持續發展性」 。  像王導演一樣的獨立思考 《三峽啊》就像其他中國獨立電影一樣, 未有授權批准公開放映,然而導演為甚麼 要花那麼多氣力,去創作一部沒有市場收 益的電影?(學生可能會答是因為導演覺 得世界太不公平,有太多人因為三峽工程受苦,所以導演 要揭發真相等類似的答案。)原來王導演有他創作的出發 點。

王利波導演曾說:「做片子也好,做一個公民也好,我覺 得第一樣應該做的就是在內心存有懷疑,你得學會問為什 麼。」「我做紀錄片是為了表達,我希望別人能夠理解我 說的話。我不是站在高於觀眾的角度說話,我說的東西只 不過是比觀眾們知道的寬度要大而已,但別人也許站的立 場不在我的寬度內,這個片子的內涵又可以有所補充了。」

200


教學活動 4.

工作紙

第五節:工作紙(一)(教師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是「追求社會、經濟與環境三面向 的均衡發展,以使人類的發展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致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 足其需要的能力」。 社會層面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 經濟層面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上的持續經濟成長。 環境層面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請從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層面(見下)分析長江三峽工程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的利與弊,並以理據推論工程不會/將會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足其需要的能力, 因此我同意/不同意長江三峽工程能達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峽工程供給華南及華東電 即使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 力,為當地政府帶來相當可觀 機容量也僅及當時中國總裝機 的經濟效益。 容量的2%,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 電力供應產生多大影響。 經 濟 三峽大壩成為中國的重點旅 住民雖在沒有選擇下支付電費 遊景點,帶動附近地區的經濟 附加費以分擔工程建設費,但電 發展,提升勞動人口的收入。 力的收益只為小撮利益集團所 壟斷。 三峽工程本身以水力發電,大 大減少對煤炭發電的需求;從 環 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 強將自然環境作大規模地質結 境 空 氣 污 染 及 能 源 短 缺 的 問 構改動,引起地震和山洪。 題,是可再生能源,能加強對 環境的保育。

201


教學活動 水力發電比用燒煤炭發電更 旅遊業發展在沒有環保政策配 環保。 合施行下,造成環境污染。 歷史上長江上遊經常發生洪 水淹沒鄉村和農田,造成大量 人命傷亡,在三峽工程建成 後,巨大庫容量可調節水量, 抵禦大洪水,減少對下游地區 所造成的災害。

發展航運和水力發電,需要大量 江水抽到水庫,令長江水位急 降,影響生態系統,嚴重破壞生 物的多樣性。

社會底層無能力支付電費,但既 建設帶動該區經濟發展,居民 得利益者沒有將巨額收益補貼 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以改 底層的電費,舒緩他們的生活負 善。 擔。 社 會

不少漁民幾近無魚可捕,農民則 無地可耕,面臨失業。他們最後 不是改行服務於旅遊業,就是離 開自己的家園,出外打工。 大規模工程影響地質結構改 動,引起地震、滑坡和岩崩,受 災者未受既得利益者的合理援 助和恩恤。 移民因得不到合理賠償,結果借 下巨債不能償還。

*第五節: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二 *教師可繼續運用下面補充內容中的 PPT 繼續與學生探討中國城市 的可續發展。

202


教學活動 5. 補充內容: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 歷史背景  百年裏,修建三峽工程的政治夢想一直在延續,從 孫中山到蔣介石,從毛澤東到江澤民。  三峽工程主要有防洪、發電和航運三大效益。其中防洪 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歷史上,長江上遊河 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在超大洪水時,宜 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採取排洪措施,淹沒 了不少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  長江三峽建造大壩的設想最早可追溯至孫中山 《建國方 略》(1919年發表)一書中《實業計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長江上游頻發洪水,屢屢 威脅武漢等長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峽工程被重 提。 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1953年初視察三峽,(《水調歌 頭·游泳》)的詞句表示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

203


教學活動 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  當時水利領域內支持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 黃萬里、李銳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 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壩。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 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亦會排擠其他計 畫,亦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可以一勞永 逸。此外,尚有移民(即人民遷徙家園)、水位劇升等 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他替代的可行方法。毛澤東最終 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 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府重新將重點放到建設「四個現 代化」的方向上來,並決心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 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 1989年,表明反對建設的書《長江,長江, 三峽工程 論爭》出版,但是在同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中,本書的 作者戴晴被逮捕,該書亦被禁。  簡介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下簡稱三峽工程),分佈在重 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河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204


教學活動 水電站和水壩,耗資超過2500億人民幣。

 1992年 三 峽 工 程 議 案 以 破 天 荒 低 得 票 率 通 過 全 國 人大 ,1993年國務院設立了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為 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國務院總理兼任委員會主任。 此後,工程項目法人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 立,實行國家計劃單列,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 直接管理。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 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

 三峽工程籌建那天起便與爭議相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持 續,爭論聲更加廣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環境 和文化保育等各個方面。

2005年1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佈了30個未辦理環保 手續就違規開工的工程項目名單,三峽總公司對此極力 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停工命令,繼續施工,雙方僵 持不下。後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 總公司被迫停工和繳納罰款。 205


教學活動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傳媒報導不少當中的貪污腐敗的事 件,直至2004年末,查處的貪污金額超越4000萬人民幣, 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佔移民款。

三峽工程的支持者相信該工程將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 效益。而反對者則認為該工程勞民傷財,也是當權者借此 搜刮民脂民膏,且大肆破壞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之舉等。  預期效益和實際情況 三峽工程的支持者認為,三峽工程主要有防洪、發電和航 運三大效益。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 防洪 歷史上,長江上遊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超 大洪水時,淹沒不少鄉村和農田。在三峽工程建成後, 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 禦百年一遇的巨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 堤防的全面修補。

206


教學活動  發電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的巨型 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 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 江西省和重慶市原萬縣所轄區、涪陵所轄區,華東電網 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 廣東省。截至2008年,三峽電廠累計發電量達到2,700 多億度。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7045 億千瓦時,售電收入達1,831億元人民幣,三峽工程已 經收回投資成本。

在三峽建設的早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 其強大的發電能力將會造成電力供大於求。但現在即使 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機容量也僅及到當時中國總 裝機容量的2%稍強,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電力供應產 生多大影響。2003年,中國出現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 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運行 的頭兩年,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卻仍然供不應求。

207


教學活動  航運 自古以來,長江三峽段下行湍急,素有「長江天險」之 稱,三峽工程建成後,該段長江將成為湖泊,水勢平緩。 三峽工程的支持者認為枯水季節,5000噸級船舶、萬 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港。而在豐水季節,萬噸 級郵輪可在武漢、重慶兩地航行(但《三峽啊》中有受 訪專家認為是跨大其辭)。  爭議性議題  三峽移民問題-世界之最的大遷徙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題,是安置移民的經費已佔 到了工程總投資中額的45%。當三峽蓄水工程完成後, 淹沒了興山縣等129座城鎮,涉及移民人數超過120 萬,他們安置地遍及全國10餘個省,歷時長達20多年, 為世界之最。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 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於是政府安排,舉家外遷 至其他省份居住,現在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 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 湖南、廣東、四川等省市生活。估計2007年起的15年 208


教學活動 內將有400萬居民移居其他地方。  新重慶地區的貧困問題 庫區原居民因大遷徙造成嚴重失業,貧困問題嚴重, 而由於這些城市併入相對發達的重慶,更造成重慶市 城鄉極為懸殊的經濟差距(2009年達到5倍)。三峽工 程上馬導致庫區2,000多家企業被迫關閉,失業者大 增。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至今沒有到遷徙住民手 中,造成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 緒和衝突。

 生態環境問題 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代替大批火 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 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但三峽工程本身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 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

209


教學活動 響,甚至有人認為三峽工程使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 大變化。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 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 氣候環境。 庫區居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 的污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 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污染物不能及時 下泄而蓄積在水庫中,已經造成水質惡化。部分城鎮 水源已受污染,須在其他較遠地方採集生活用水。

另外,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 生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大力興建污水 處理廠和垃圾堆填區以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 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換水。 重慶三峽庫區污染問題有七成是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 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已經大大超過了工業污染水平。

現在三峽庫區森林覆蓋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 10%。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數以百計的陸上稀有植 210


教學活動 物。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令牠 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發生變異。

大壩清水排放的水引起長江幹流河道劇烈沖刷,改變 了壩下河道,使得湖泊與濕地的生態環境受影響。  地質災害問題 三峽大壩蓄水量為100億立方米以上,不僅影響地下水 水位,還會影響周圍地質條件,庫區地震的頻率已明 顯增加。自2003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震14次,最 大震級2.9級,其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震。水庫誘 發的地震一般發生在近壩區,它和普通地震的最大區 別是:震源更淺、破壞性更大。而為了治理這些災害, 截至2010年3月中國已經花費了120億元人民幣。

三峽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因此發生 山泥傾瀉、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  對景觀與古蹟的影響 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

211


教學活動 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 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 前搶救、保護完畢。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 專款予以保護。

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 天然石樑,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 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 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 的水文題刻。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 中,文物部門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 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第 一座水下的博物館。

張桓侯祠、丁房闕—無銘闕(漢代石闕)、千年古鎮 大昌鎮和屈原祠等都永遠淹沒在水中,在不能原址保 留之下,唯有實行了整體搬遷,其實是在別處另建, 當中的人文生活歷史幾近蕩然無存。 212


教學活動  水庫與水不公義 「水公義就是要確保每一個人都有飲用水權利。」 「世上的水 資源是足夠的,但不足以滿足貪婪的人。」 借用印度甘地的 說話,要保障人類的水權並非沒可能,只要有合乎水公義的 水資源分配政策便可。可惜現時政策趨勢不僅未能保護水權 之餘, 更將水視為商品而不是過往的社會福利,大部分國家 (包括中國)的水資源政策便成為大財團/企業的生財工具。

過去20年來,中國各省份的地方水利部門及地方政府不斷興 建水壩和水庫,透過水力發電來供應各城巿的高電力需求。 建水庫忽略了其對生態環境之破壞。有些評論以水資源豐富 的雲南為例說,一些大型水利建設主要考慮發電,忽略防洪 蓄水等農業需求,令到2009年峴現大旱的影響人數比正常情 況多。

中國自1949年, 中國一共興建了8,600座水庫。建水庫迫使許 多原居民離開原居地,更令水流被切斷,下游缺水的情況加 劇。香港自60年代起,依賴東江水解決食水問題,東江水佔 全港8成用水量。而這龐大的工程令到東江水源頭的河源市出 213


教學活動 現大批水庫移民,這批移民人口被安排搬遷到不同的移民 點,在新的居住地方他們往往面對著「工不工,農不農」的 情況。在缺水土地及缺乏就業機會底下難以維持生計。更諷 刺的是,他們的飲用水遲遲未受保障。有的村民每天花上兩 小時上山挑水;有的地方有自來水,但水質沒保證,含有沙 石;有的可享用來自東江的自來水,但水費昂貴令他們卻步。」 1

1

吳思敏(2011)《一篇告訴你為何需要關注「水危機與水危機」的文章》 全球化監察 http://www.globalmon.org.hk

214


教學活動  簡報

215


教學活動

216


教學活動

217


教學活動

218


教學活動

219


教學活動

第七節 城市與物種:《海豚灣》和生態公義

《海豚灣》(2009) (榮獲第 82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1. 教學目標:  應用電影語言,深入思考影片的豐富意思;  反思人類在地球的角色;  深入認識生態公義,關心城市動物的生存權利;  提升學員的愛護動物的意識。 2. 錄像教學材料:  《海豚灣》(2009)導演 Louie Psihoyos,片長 87 分鐘。

220


教學活動 《海豚灣》的版權由發行商擁有,如教師在學校作教育用途 播放,請提前 2 星期與本會聯絡,以便向發行商辦理放映手 續。

影片簡介:1960 年代,權威海豚訓練師 Richard O'Barry,曾 訓練過當時得令的美國電視劇 Flipper 中的 5 隻海豚,更揭起 全球一片海豚熱。但一次目擊海豚自殺身亡,突然讓他意識 到訓養海豚娛樂人類,是非常殘酷的。他為此奔走各地,並 與《海豚灣》導演 Louis Psihoyos 及一群保育人士,潛入日本 的「太地」漁村,向全世界揭露當地漁民屠殺海豚的勾當。 為避開日本漁民耳目,他們利用最先進的科技在深夜拍攝, 直播一場現場探險實錄……  定格動畫《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 www.youtube.com/watch?v=5QKOmg5Eg_U  《14 歲真光女守護大象的天使》 www.youtube.com/watch?v=Nh4DcbhEl7o 簡介:小女孩能改變大世界,香港女孩何昕琦(Celia)發表 文章 Ivory Market an example of Inhumanity(殘忍的象牙買 賣) ,半年下來,她的「不要買象牙」海報貼遍美國、非洲、 221


教學活動 印度、中國學校的牆壁上,英國權威靈長類動物學家 Jane Goodall 封她為「大象女孩」(The Elephant Girl), 《國家地理 雜誌》也訪問她。 3. 教學步驟:  教學活動:簡介電影、觀賞電影、分組討論、講解  教師提問,引入主題:有哪位同學去過海洋公園?(應該 大部分同學也去過。)去過超過兩次的同學舉手?(可能 有些同學去過超過十次也不定。)你們最喜歡看甚麼節 目?有沒有同學特別喜歡看殺人鯨或者海豚和海獅表 演?為甚麼?(不少學生會覺得牠們很可愛。嘴巴常掛著 微笑。)原本殺人鯨和海豚都是高等智慧生物,牠們原來 也有自己的語言(只是人類聽不明) ,也有自己的家庭的。 有沒有想過牠們從哪裡來?  教師介紹影片:紀錄片《海豚灣》將帶你們到日本太地, 看看日本人是如何捕捉海豚,海豚和人類的生活有甚麼關 係。(教師可簡單介紹影片);  觀賞電影《海豚灣》{由於影片比較長,建議抽出其他課 堂外的時間觀看);

222


教學活動  建議根據下面工作紙和簡報第 1 頁作分組討論和分組匯 報。本片在客觀性、偷拍的手法和對日本民眾的描述上引 來不少爭議。教師也可利用影片討論其他議題。

(可參考簡報第 18 頁)

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匯報,配合下面的簡報作補充或總結。

《海豚灣》呈現的日本太地年年大規模屠殺海豚的現 象,與香港和國內的「海洋公園」式主題公園娛樂文化 息息相關,建議教師可作為本土、中國或全球化議題討 論。 「海洋公園」由香港開始,國內又不斷複製更多的「海 洋公園」 。海豚、海獅、殺人鯨等動物表演是「海洋公園」 的賣點,中國已成為全球對海豚等海洋動物需求最大的 國家,將進一步威脅牠們的生存。

編者走訪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由他說出他 223


教學活動 對保育海豚灣的看法。另外,香港相關的「保護海豚」 行動報道,請見「補充內容」 。  編者在試教課程中,發覺有些教師和學生在觀影後,很為 海洋動物抱不平。他們除了表示不會再看類似海洋公園的 動物表演,更希望能為牠們做點事情。建議教師可播放《14 歲真光女守護大象的天使》的新聞片段或由台灣學生創作 並在國際比賽獲獎的定格動畫《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 以鼓勵學生用創作表達意見和影響其他人。 4.

工作紙 第七節: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二

224


教學活動 5.

補充內容: 

編者李嘉言(下稱李)訪問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嘉耀 (Samuel)博士(下稱洪)淺談動物與人的關係。 Man Is Their Biggest Threat and Their Only Hope 筆錄:庄惠慧

圖片摘取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19/18303760

李:其實海豚也是魚的一種,爲什麽不可食用?人與物種的 關係是怎麼的? 洪:我不反對人類吃魚或者鯨魚類,如:海豚,不過因海洋 污染,現在的海豚體內含大量水銀等重金屬,其實現在食用 海豚肉的人也少了很多。

就個人來說,其實我不完全反對捕捉海豚作為食物,在阿拉 斯加那兒的居民世世代代有這樣的需要,日本在二戰時代食 物短缺,海豚也是作為一種蛋白質的補充。只是現代社會, 是否還需要殺那麼多數量的海豚作為食物嗎?還要用如此殘 225


教學活動 忍的方法嗎?這樣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

動物與人的關係,或許可以用 Ric O’Barry 前幾年在香港時在 座談會中的說法來概括:「人類擁有著支配權」。我們知道海 豚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有獨特的個性,有感情,有複雜 的語言體系、社會結構,跟人類很相似。可以說人類是陸地 上最聰明的動物,而海豚就是大海裡最聰明的,當看到動物 界裡面最聰明的動物宰制(dominate)著另一種最聰明的動 物,且只有人類有權支配其他所有物種的命運時,我們才發 現動物的生命不受尊重,人類是大自然的支配者心態,是如 此恐怖,我們應該開始反思,人類亦是有著保護其他物種的 責任。

正如《海豚灣》海報封面上的說話「Man is their biggest threat and their only hope」。這也是《海豚灣》帶給我們的訊息, 這些殘忍現象我們每個人類都有責任阻止其繼續發生。影片 帶出的另一個訊息是我們不應再去支持海豚表演,慢慢地讓 各方再無經濟動力去捕捉海豚、去奴役牠們。Samuel 認為若 果自己是一條海豚,寧願死在太地也不要被人捉到海洋公園

226


教學活動 表演給人看,然後天天像坐牢一樣,失去了自由,被困水族 箱內打圈,失去了家人和同伴。

家長覺得小朋友喜歡海豚,便帶他們去海洋公園看海洋劇 場,但表演營造的歡樂氣氛背後,真正帶來什麽教育?難道 一定要親眼看到、雙手摸到才算是教育?反而,這種海豚表 演正是在培養我們一種「支配者(dominator)」心態,觀賞 者殊不知已是在被洗腦,違反從小教育小孩子愛護動物的教 育。

李:正如往動物園看動物其實不是一件「可愛」的事。跟學 生上課,我希望他們能易地而處,試通過想像,去感受被關 在一個籠,一個箱內的感覺。讓他們想像自己的一生,如果 與所有親人朋友隔絕,永不相見。每天都以表演來換取食物, 日常生活都在那裡發生,起居飲食,包括:排泄都在那裡, 失去自由又會多「可愛」?海洋公園裡的動物就是這樣。不 如和我們說說海洋公園的保育基金?海洋保育工作者與海洋 公園的關係如何?

洪: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一基金名叫李嘉誠基金,但李嘉誠給 227


教學活動 你們的印象會是個慈善家嗎?還是剝削香港人的大地產商? 海洋公園的保育基金也差不多可以這樣去聯想。的確,海洋 公園保育基金每年資助很多研究項目,其實基金基本上是個 公關機器(PR machine) ,像拿來派彩似的給一些專家、一些 大學生做所謂「研究」 ,拿了錢的人就有壓力,需要他們為海 洋生物發聲,給意見的時候便失聲了。這樣的一個動物界的 霸權,每年拿來「維穩」的錢更是龐大的,用來刊登廣告, 給好處和壓力與傳媒,令反對聲音都消失,所以你很少見到 有報紙報道海洋公園的不是。但這個其實不只香港如此,日 本、 《海豚灣》提及美國的 Sea World 集團也是如此,策略都 是差不多的。

李:我也試過有某份環保月刊知道我們會播《海豚灣》 ,而婉 拒刊登,他們說這會與他們的資助方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有抵 觸,是受資助團體的自我審查,令自己失聲。

洪:我們沒有申請他們的保育基金的。海洋公園一直述說他 們的歪理:把海豚養在池裏是做研究,研究牠們的行為和智 商。試問如果你想研究一個人的行為,你會去找監獄裏的人

228


教學活動 做研究嗎?失去了自由的人,行為肯定會改變了。

海洋公園一直用海豚表演作賣點招徠客人,香港海豚保育學 會一直有給壓力他們,但都沒有得到太多理睬,香港人亦不 覺得海豚表演有什麽不妥。我們長時間的交手中,對他們始 終秉持三條訴求: 1、不要在野外捕捉海豚; 2、不要再有海豚表演; 3、不要再去繁殖海豚。 這已是很溫和的訴求,但始終海洋公園是一個財雄势大,有 政府支持的大企業。漁農處亦覺得海洋公園是專家,不會干 涉。

現在我們最擔心的,是香港向內地輸入「海洋公園」這類主 題公園概念。 「海洋公園」正不斷在國內複製,海洋動物表演 是「海洋公園」的賣點,國內不是像香港只有一間「海洋公 園」 ,而是有許多間「海洋公園」呀!將繼續有更多海洋動物 在那裡的小水族箱內,一世坐牢,與牠們的家庭成員永別。 中國已成為全球對海豚等海洋動物需求最大的市場,將進一

229


教學活動 步威脅牠們的生存。

我們希望人類對其他生命負責任,讓消費者認識、反思「人 類的支配權」 ,是一直以來推動學會繼續行動的動力。要阻止 這種不文明的動物表演,唯有消費者改變消費模式,不再看 海豚表演,才能杜絕《海豚灣》片中太地上演的殘忍海豚大 屠殺。  海豚的微笑(摘取自 Metropop 第 300 期) 殘酷的誤會憑著一張微笑的嘴面,靈敏的表演動作,海豚深 得世人鍾愛。我們順理成章地將這種快樂情緒投射在海豚身 上,認為海豚就如寵物一般,能夠在人工保護的環境下愉快 地跟人類一起生活。但上月國際海豚保育勇士 Richard O'Barry 來港宣揚海豚保育,狠批困養海豚有違牠們的天性,提醒大 家要重新思考海豚表演背後的悲哀故事,不要再誤會牠們的 「微笑」是快樂的表情,那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

Richard O'Barry 來港與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展開海豚保育公 開論壇,希望海洋公園能夠停止繁殖海豚困養,雙方進行了 激烈辯論。

230


教學活動 盛智文論點 • 養育海豚是作為保育及教育用途,讓公眾認識海洋生態, 並提高保育意識。 • 現時海洋公園裡的海豚七成為人工繁殖,只有三成是在海 豚年幼時從野生環境引入。 • 園內的海豚沒有野外求生能力,無法重回大海生活。

Richard O'Barry 論點 • 教育市民認識海豚不一定要擁有一隻海豚,正如你不需要 一條真恐龍去教育市民甚麼是恐龍。 • 擠逼的環境會讓海豚感到不快樂,牠們會生病,而且被困 養的海豚不能反映牠們在自然生態真實的一面,談不上教育 或保育價值,正如我們不能用米奇者鼠代替真的老鼠一樣。 所以要研究海豚,應在野外環境了解牠們的生活。 • 若海豚無法為自己的生活作出選擇,牠們不是 living(活 着),只不過是 surviving(倖存)。 • 海豚被逼在水池裡出生,牠們不知道大海的模樣,不知魚 的模樣,也不知天空的模樣。

231


教學活動 海豚困養有何問題? • 生活在水族館的海豚很容易精神緊張,導致胃潰瘍,經常 要服食抗酸藥和胃潰藥。 • 海豚對聲音非常敏感,而水族館的人為噪音嚴重影響到它 們。有水族館就曾因為水池的過濾系統聲音太大,導致海豚 相繼死亡。 • 海豚依靠精密的回聲定位探索豐富多變的海底世界,但狹 小的水族館水池只有呆板的石屎牆,海豚發出的聲納只會生 硬的反彈回去,令海豚感到迷茫,並增加牠們的壓力。 • 在大海海豚每天會暢遊 40 公里,喜歡成群聚集玩耍;但在 水族館裡,牠們每天只可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和表演。 • 有些水族館會進行海豚繁殖計劃,但幼豚夭折率甚高。另 一方面,當海豚母親失去孩子,會精神錯亂,例如出現焦慮、 抑鬱及精神受創後壓迫症。 • 人工馴養的鯨豚壽命一般較野外的短。  疑受港珠澳大橋工程影響 (摘取自蘋果日報 2013 年 06 月 19 日) 摘取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19/18303760

232


教學活動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說,根據最新研究結果,中華 白海豚在北大嶼山三個主要出沒區域,由 03 年 158 條減至 12 年 61 條。大嶼山東北水域 01 至 12 年的海豚數目減少 80%,由 20 條減少至 4 條;大嶼山西北水域 07 年起錄得的 海豚數目下跌 70%,由 54 條下降至 17 條。 打樁工程噪音勁 他批評,北大嶼山的填海等工程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由港 珠澳大橋建人工島、擴展至本港擬建第三條機場跑道、諮詢 擬在屯門龍鼓灘填海,總面積 3,000 公頃,約 158 個維園大 小的土地。港珠澳大橋由廣東省大澳對開水域,興建人工島 填海,接線工程今年將伸延至香港水域。洪家耀說,長達三 年打樁工程產生的噪音,將會對中華白海豚造成更嚴重滋 擾。他研究中華白海豚逾十年,眼見越來越多海豚死亡、幼 豚夭折及遷移,令人憂慮。接載遊客出海的觀豚船,看見中 華白海豚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233


教學活動 

小孩的大智慧-環保人人做得到

《14 歲真光女守護大象的天使》www.youtube.com/watch?v=Nh4DcbhEl7o

香港女孩何昕琦(Celia)發表文章《Ivory market an example of inhumanity》 (殘忍的象牙買賣) ,半年下來,她的「不要買象 牙」海報貼遍美國、非洲、印度、中國學校的牆壁上,英國 權威靈長類動物學家 Jane Goodall 封她為「大象女孩」(The Elephant Girl), 《國家地理雜誌》也訪問她。

「因為市場對象牙需求大,特別是中國,有時整個大象家族 會被屠殺,只剩下小象,牠們缺乏父母和長輩的照顧,結果 生命也同樣受到威脅,所以屠殺是影響兩代大象的。……我 自己都是中國人,我因此感到內疚,心情有點沉重…」

大象的眼淚 殘虐反撲事件簿 摘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TTmlvdkFY 馬戲團的猛獸表演,能帶來龐大收益,但過去多次發生猛獸 234


教學活動 在舞臺上失控,攻擊馴獸師致死的意外。美國夏威夷馬戲團, 一頭大象因為暴怒失控,造成 13 人傷亡的慘劇。  學員優秀作品 港大同學會書院(中三)梁詠然作品《海豚灣》:微笑的背後 「海豚的微笑是自然界最大的騙局,這造成他們永遠快樂的假像。」 一說起海豚,就立即聯想到他們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又尖又彎的嘴巴,常給 人一種笑意盈盈的感覺。昨晚剛看完一部由麥特戴蒙執導的紀錄片—《海豚灣》 , 一部講述日本人如何殘忍的殺戮海豚的電影。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町,是一個被 政府包裝得十分愛護海豚似的小市鎮,佈滿可愛的海豚雕塑和裝飾,但背後的卻 是政府跟當地漁民聯手捕殺海豚,再販賣去各地的殘忍事實。 電影把大屠殺發生的經過毫無隱藏地展示出來—隨著海豚極高音頻的淒慘叫 聲,漁民們手持魚叉,面不改容地手起刀落,狠狠地叉死一隻又一隻的海豚。有 的還在海裏瘋狂掙扎,但同伴們大都已經奄奄一息地躺在漁船上了。牠們的哀鳴 在海灣一直迴蕩……不消一會,牠們將無一倖免;再藍的海也瞬間變成血紅色, 就像是海豚們無聲的抗訴。雖隔著屏幕,但我也仿佛嗅到那股濃烈、噁心的血腥 味。導演就是利用這強烈的視覺畫面去喚醒人們的良知,希望各地的海生館可以 取消海豚的表演節目—不只是因為海豚是屬於海洋的,同時,若沒有買賣便不會 有市場;沒有市場便不會有殺戮的發生。 (評語:良好的視覺分析) 電影講述世界知名海豚訓練師李察·歐貝瑞得知每隔一年的二月在太地町舉行的 海豚收購活動,把海豚以高價賣到世界各地的海生館作為賺錢工具;剩下的海豚 則被封鎖在一個峽灣的漁網中,等候著被殘忍地宰殺。每年被宰殺的海豚多達 28000 隻,漁民會把牠們的肉偽裝成鯨魚肉出售。儘管途中遇上日本政府的百般 阻撓,但為了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察親自邀請了幾位專業人士組成小隊,更找來 荷里活的特技團隊作支援,在太地町開展一連串的秘密偷拍行動,務求把日本人 殘忍的行為公諸於世。 恰好,香港正有一個海洋公園。它的宗旨是「協助保育野生動物生態及增進大眾 對這方面的了解」,但實際上它是一個這樣為動物著想的樂園嗎?不是。它只是 一個拿動物來作招徠,唯利是圖的樂園,更可能是海洋生物的「煉獄」。根據電 235


教學活動 影的介紹,海豚是聽覺極度敏感的動物,聽覺頻率為 1-150kHz,日本漁民就是利 用他們的這個特性,以鐵管互相敲擊,從而把海豚迫進峽灣裏。海生館裏的海豚 們經常因為過度緊張及受到聽覺壓力而胃潰瘍,需要服用大量抗酸劑和胃泰美以 維持生命。海洋公園裏有十多條海豚,他們都長期受到濾水器噪音的折磨,再加 上公園一直都在進行修復工程,那些電鑽、機器的噪音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也承受 不了,何況是一條聽覺那麼敏感的海豚呢?其次,海洋公園的海豚們十分辛勞。 除了有每天五至六場的「海洋劇場」演出以外,還有跟遊客互動、拍照的特備節 目「豚聚一刻」和「親親海豚」等等。那麼多的壓力,海豚們抵受得住嗎?人類 有權選擇自己的命運,也可以罷工,但海豚呢?牠們的命運從來都不能掌握在自 己手裡。「如果每個人都知道,歡呼聲對於海豚敏銳的聽覺來說是一場折磨、知 道海豚微笑背後的絕望,海洋世界將不再是夢幻樂園的代名詞。」 自電影《海豚灣》發佈後,多國已逐漸立法禁止海豚表演,比如是美國跟印度, 連日本的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也改用標本和模型展示。那麼,海洋公園作為香港 最著名的觀光景點,究竟什麼時候才會覺悟呢? 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不要吃海豚肉、也不要再觀賞海豚的演出、及把這部電影推 薦給更多的人看,讓海洋保育的問題得以重視,防止屠殺的暴行再延續下去。我 們要為海豚發聲。(評語:很誠懇的反思。) (評語:把看紀錄片的經驗,驗證現實生活的場景,這是活學活用。寫法由遠而 近,貫串得流暢、自然。)

德雅中學(中六)鄭紫珊作品《海豚灣》 看過《海豚灣》這套電影後,我有一些啟發,也打算作出具體行動。 首先,我本以為這是一套十分沉悶的電影,誰不知我的想法錯了。電影中講述日 本不為人知的秘密—殘殺海豚。平日天真可愛的海豚,受盡萬千寵愛,為甚麼日 本人要殘殺牠們?正因為我們為了「以人為先」,總以為世界圍繞人而轉。我們 喜歡看海豚表演,人們認為這是一門生意,便獵殺大量的海豚。人們自以為自己 是萬物之靈,就利用海豚的弱點—聽力好,放出高分貝的噪音逼海豚們聚集

一起,然後捕捉牠們,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牠們的痛苦。就如同世界上有許 多未知的事物,例如比我們還高智慧的外星人,那代表他們就可以宰了我 們,吃了我們嗎?試想一下,你就可以想像到海豚以及其他動物的痛苦了。 在社會效益方面,海豚肉含有大量的水銀,對人類的傷害是十分大的。人類抓了 牠們,目的只是捕捉可以表演的海豚,從中獲利;那為甚麼不放走剩下不能表演 236


教學活動 的海豚而一定要「趕盡殺絕」呢?其實,這是不道德的。因為在十誡中,有一條 是「不可殺人」。「人」的意思不只是人類,而是指「地上萬物」,人類殺了大量 海豚便違反了十誡。 在個人效益方面,海豚是十分討人喜愛的動物。這套電影揭發了殘酷的真相。

人們以為在海豚表演時,最重要是得到快樂,根本不會理會牠們的死活。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牠們本來在自由自在的大海裡生活,怎麼牠們會甘願 困在一個地方而失去自由呢?換一個角度,我們不會願意永遠困死在一個 沒有自由的地方,當一個人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便會出現各種毛病。連 自稱擁有高智慧的人類也會如此,更何況是海豚呢?海豚擁有和我們相近 的智慧,充滿人性的牠們,人類怎會如此忍心的殘殺牠們?事實上,大部 分人都不知道日本發生如此的事,就連東京的人也不知道。海豚是人類的 朋友,電影令越來越多人因此而傷心。這違反了「目的論」的最大多數人 得到最大快樂的原則。我們傷害了海豚;根據「不傷害原則」,而這是不 道德的。 再者,我們應該「以生態為中心」,因為大自然供給我們一切所需,但我們卻傷 害了大自然。我們是由天主所創造的,天主賜地球給我們,是要我們作管家,但 我們總是妄想自己是主人,擅自使用地球上的資源。目光短視的我們,只看見當 下的利益,長遠來說,我們只是輸家,因為地球資源會有用盡的一天。 活在當下,我們應該不去看海豚表演, 「海豚」生意便會沒落了,這便可杜絕「海 豚」的悲劇發生。人類啊!醒覺吧!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海豚的痛苦身上, 還海豚一個自由自在的安樂窩吧。 (評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鄭同學以己及人,用娓娓道來的文字道出自己的觀 點。文章裡面有自我的反思,有信仰的根據,更是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和建議!)

237


教學活動  簡報

238


教學活動

239


教學活動

240


教學活動

241


242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2) 簡易定格動畫創作

243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 1. 教學目的:  探索與創作:透過簡易的定格動畫創作,進行對環境保護的 專題探索,發揮創意。  審美與理解:學員透過定格動畫創作的學習,提升藝術水平。  實踐與應用:藉欣賞他人的動畫藝術和自行動手的創作,實 踐美育人生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 藉小組創作提升學生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 藉創作關懷社會的弱勢社群,關心中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 主要學習範疇:人文學科

3. 計畫模式:抽離式

4. 發展能力:創造力、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5. 理想學員人數:3 人 1 組,最多 24 人

6. 學員年級:中一至中六

7. 節數:4 節,每節 1.5 小時,共 6 小時(教師可就學校資優生程

244


教學活動 度和課堂情況,適量調節課程內容和課時。) 8. 教學活動前需注意事項:  教學器材的安排:  投影機一部;  投影螢幕一個;  每組有最少一台電腦,接駁有 web-cam1 個、迷你射燈 1 盞和裝有免費軟件 Monkey Jam;  每位學生自備報事貼或習作簿乙本、原子筆或顏色筆乙 枝。

245


教學活動

第一節 製作動畫的基本法則 1.

教學目標:  認識「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基本概念;  了解中港兩地城市歷史、地理、自然資源、經濟和政治之間 的關係。  了解內地和香港兩地政府和民間攜手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 迫切需要。

2.

教學步驟:  什麼是動畫? 動畫,意即會動的圖畫,動態的圖像,是通過連續播放一系 列靜止的圖像而成。當連續一系列的靜止圖像播放達到一定 的速度時,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就是動畫了。

基本而言,我們看到的動畫,幾乎都是以 1 秒 30 張(格) 的快速影像播放而成的。建議學生在最初創作時,可以一秒 8 格開始練習(最多 10 秒的動畫),愈多格的影像,動畫表

246


教學活動 現的動態會愈流暢,那麼學生必須花上心思和時間完成多張 獨立的圖像。  學生可透過製作動畫簿(flip book)了解定格動畫的原理。製 作方法可參考錄像

How to make a flip book animation - SO FUN and SIMP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LG4OSk1gE0 或/和 Michael Jackson Flipbook Anim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2YF7mfP5s  學生繪畫能力不高,能做出動畫嗎? 當然能做到。此課程可利用簡單的攝影技巧和電影語言創作 動畫,以發揮學生的創意。  基本製作動畫原理: 要動畫表現得生動有趣,同學先要明白以下的基本動畫原理。

247


教學活動

 擠壓與伸展(squash and stretch)1 記住這個法則去製作動畫,物體的重量及靈活感便可以表現 出來,從而強調瞬間的物理變化。例如:當一個有彈性的球 從空中瞬間落下接觸到地面時,球的形狀會「擠壓」成水平 橢圓體。在「伸展」之前會產生的快速「擠壓」, 藉以表示 接下來即將發生的重要狀況。球反彈上空中時,球的形狀會 「伸展」成為垂直橢圓。上圖可見彈性球從上落下接觸到地 面時的「擠壓」狀態。(圖由梁敏琪導師繪畫)

1

理查威廉斯(2004)《動畫基礎技法》,北京︰龍溪國際圖書。 248


教學活動

下圖會比上圖看起來生動,因為在剛接觸地另面處加入了接 觸點,之後球再壓縮。先接觸到地,彈球才作出「擠壓」!

注意彈球接觸點的方向。回彈時不用重覆畫接觸點。下圖是 動畫家哈里斯被認為完美無瑕的彈球。

249


教學活動  預期動作(Anticipation)2 物體從靜止到開始動作前會有所謂的「預期動作」,那觀眾 便可以預知下個動作。如果能成功在動畫中適當加入預期動 作可增添生動性,也可給予觀眾驚喜性。下有兩例:

拿杯的動作說明: #1 靜止狀態;#2 反方向舉起手;#3 手移向杯的方向;#4 手接觸到杯。

掟球動作的說明:#1 靜止狀態;#2 反方向拉後球;#3 球 再向後拉;#4 用力拋出球!

2

理查威廉斯(2004)《動畫基礎技法》,北京︰龍溪國際圖書。 250


教學活動  慢入慢出/漸快與漸慢(Slow in and slow out) 物體開始移動的時候是漸進加速的,移動到靜止則是漸進減速。

請記住:物體從開始到結束的速度不會是均等的。為了增加視覺 張力,我們要記著慢入慢出這個原則。#線距愈密,表示速度愈 慢;線距愈疏,表示速度愈快(由梁敏琪導師繪畫)

另一例子,一輛車子不管馬力再怎麼快,開始移動時是漸進加速 的,停止移動時也會漸緩減速。

251


教學活動

(繪圖出處:鈴木伸一(2005) 《動畫實例教室》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P.82-83)

再另一例子,鐘擺的動作

252


教學活動  弧形(Arcs) 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它們的移動、動作都不會循著完美的直線 行進,而是以自然的弧形方式呈現帶有弧線的運動。例如:走路 時絕不會是筆直的前進、頭部轉動時也都是弧形方式。 例子一:呈弧形的手擺動作

例子二:呈弧形的手腕動作

( 網頁出處:http://www.viz.tamu.edu/faculty/parke/ends489f00/section6/princ07.html) 253


教學活動

第二節 基本電影語言 1. 教學目標:  認識基本「電影語言」;  了解「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作為高階思考的方法;  簡介欣賞和評論錄像的方法。

2. 錄像教學材料:  影片 Desert Thirst 的片段,片長約 1 分 34 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p5eOY9hV4 3. 教學步驟: 與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教學活動(1)第一節「多角度錄像藝術 評賞」與高階思考中的第三部分「教學步驟」的  引入階段;  「多角度錄像藝術評賞」體驗階段相同;以及  第五部分「補充內容」中《甚麼是「電影語言」?》相同

254


教學活動

第三節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基本概念介紹 1.

教學目標:  認識「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基本概念;  了解中港兩地城市歷史、地理、自然資源、經濟。  了解中港兩地攜手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2. 錄像教學材料:  本資優培育計畫的資優生的匯報 http://www.cultamap.com/Cultazine/citynature.html  「香港-珠三角環保大使」林超英教授講解香港-珠三角城 市發展與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的關係。片長約 2 分 12 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ExrQopWvI  許冠傑(1974)《制水歌》 (片長 1 分 34 秒)  香港亞洲電視節目《解密百年香港-百政水為先》 ,10 分 10 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mxSpKn7dM 3.

教學步驟: 與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教學活動(1)第二節「教學步驟」 。

255


教學活動

第四節 簡易免費程式 Monkey Jam 使用方法 1.

教學目標:  認識「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基本概念;  了解中港兩地城市歷史、地理、自然資源、經濟和政治之間 的關係。  了解中港兩地攜手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2. 錄像教學材料:  導師李洛文教授製作軟件 Monkey Jam 的應用與教學視頻 http://www.cultamap.com/?page_id=984 3.

教學步驟:

教師可根據導師李洛文教授製作軟件 Monkey Jam 的應用與教學視頻 http://www.cultamap.com/?page_id=984 並輔以以下筆記教授。

256


教學活動

257


教學活動

258


教學活動

259


教學活動

260


教學活動

261


教學活動

262


教學活動

263


教學活動

264


教學活動

265


教學活動

有關使用 Monkey Jam 的小貼士 1. Monkey Jam 是免費公開軟體;由於資源有限,滙入影像的數目不宜 太多。而影像的大小也有其限制,不大於 640 x 480 的影像數目為 1637。如果不是用連接的 webcam capture 影格(即使用別的 camera),數量過大會導致「Error」; 2. 如果想使用比 webcam 更強大的解像度,可考慮其他軟體; 3. FPS(Frame Per Second,每秒顯示影格)建議選用 8-12 影格較為容 易上手; 4. Monkey Jam 支援 mp3 及 wav 聲音檔案; 5. AVI 為輸出影片格式, 選取 Cinepak Codec by Radius 的壓縮方式令 影片有效地播放。

266


計畫花絮

計畫花絮

267


計畫花絮 由「文化地圖」主辦的「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校本抽離式人文學 科資優培育計畫-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 ,已在 2014 年 2 月開 始,並將於 2015 年 8 月完成。為期 18 個月的計畫項目包括:簡介 會、培訓工作坊、放映會、學界錄像藝術評賞與創作比賽等。

計畫行事曆 活動名稱 1

計畫簡介會

舉行活動的 日期及時間 01/03/2014

舉行活動的場地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03:00 – 04:15PM

2

「定格動畫創作」 教師培訓工作坊

3

12/04/2014 10:00AM – 04:00PM

「定格動畫創作」

03, 10/05/2014

中學生培訓工作坊

10:00AM – 05:00PM

「定格動畫創作」

03, 10/05/2014

小學生培訓工作坊

10:00AM – 05:00PM

「定格動畫創作」

01/11/2014

學生工作坊導修課

10:00AM – 01:00PM

「錄像藝術評賞」

26/04/2014

教師培訓工作坊

基督教勵行會彩虹培訓中心

獨立媒體(香港)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10:00AM – 03:00PM 25/10/2014 10:00AM – 03:00PM

「錄像藝術評賞」

26/04 & 05/07 /2014

中學生工作坊

10:00AM – 05:00PM 27/09 & 11/10/2014 09:00AM – 12:00PM

268

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計畫花絮 「錄像藝術評賞」 小學生工作坊

26/04/2014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10:00AM – 05:00PM 04, 05/09/2014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01:15 – 04:30PM

4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

26/04 – 26/07/2014

與評賞徵文比賽投稿 5

即興定格動畫創作比賽

(中學組)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28/06/2014 09:30AM – 05:00PM (小學組) 12:15 – 05:00PM

6

「我最喜愛的環保定格

04/07 – 15/09/2014

動畫」社交網站公投大獎 7

頒獎禮

30/11/2014 04:00 – 05:30PM

8

頒獎禮暨資料冊簡介會

14, 21/3/2015

九龍城書節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市建局市區更新探知館

10AM – 11:30PM

9

獨立錄像學校放映巡禮

15/10/2014

見下面例表

至 30/6/2015

15/10/2014 至 30/6/2015 獨立錄像學校放映巡禮由於參加學校踴

躍,本會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將學校放映巡禮數目由預算 10 場 增至 19 場。 放映場數 1 2 3 4 5 6

參與學校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南屯門官立中學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 拔萃女書院

269


計畫花絮 天主教祟德英文書院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九龍真光中學 漢基國際學校 秀明小學 保良局世德小學

7 8 9 10 11 12 13 特別放映場:

14-17

18, 25/10/2014 09:45AM –12:30PM(共 4 場)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薈萃館

18-19

08, 29/11/2014 11:00AM – 01:00PM(2 場)

香港電影資料館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 為鼓勵更多教師把計畫的課程帶入學校,並鼓勵學校學生參加 影評書寫,我們很不容易能得到安樂影片有限公司提供特惠放 映版權價格,並得教育局資優教育組借出薈萃館放映該片。  該年度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台灣》 另外,我們很不容易能得到安樂影片有限公司提供特惠放映版 權費,放映當時剛剛在戲院落畫,該年度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看見台灣》 。由於該影片需要使用某些影院方可提供的特別 制式放映,我們在合辦機構香港視藝文化教育協會協助下,成 功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以特惠價租用場放映兩場。 270


計畫花絮

定格動畫創作培訓工作坊

12/4/2014 定格動畫創作教師培訓工作坊課堂情況

3/5/2014 定格動畫創作中學生培訓工作坊學生進行定格動畫製作練習

271


計畫花絮

3/5/2014 培訓工作坊學生臨場使用自攜物品作為拍攝腳架

10/5/2014 定格動畫創作小學生培訓工作坊學生分組合作製作定格動畫

10/5/2014 定格動畫創作中學生培訓工作坊課堂情況

272


計畫花絮

獨立動畫學校放映巡禮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學校放映巡禮,分享嘉賓與學校負責教師就放映之環境錄像進 行討論,引導在場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學校放映巡禮,導師李嘉言就放映之環境錄像作評賞分析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學校放映巡禮,導師李嘉言講解電影語言等視覺元素

273


274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 與徵文比賽

275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簡介 比賽以「城市、自然與社會」為題分為「香港錄像藝術創作比賽-即 興定格動畫」、「香港錄像藝術創作比賽(公開組)」和「香港錄像藝術 評賞徵文比賽」三部分,於 2014 年 4 月 26 日至 2015 年 2 月 28 日分 段進行。參加學校約 50 間,學生人數共 548 人。

本會選出部分比賽的優秀作品寫作,在合辦機構「香港視藝文化教育 協會」於 2015 年 3 月 12 日至 31 日,假市建局在上環永利街 G7 中心 舉辦的「惜物減廢」視覺藝術展覽「香港環保電影展@G7」展出。本 會另編制了一本刊印有約 30 篇「徵文比賽」的優秀作品文集,連同 教學策略贈與參觀的學校校長和教師,以宣傳本計畫。

276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一、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比賽 -即興定格動畫  參賽學校名單 中學組(10 間)

小學組(11 間)

港大同學會書院

元朗官立小學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天主教石鍾山紀念小學

基督書院

白田天主教小學

英華女學校

宣道會陳元喜小學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黃埔宣道小學

聖母書院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羅定邦中學

聖公會偉倫小學

風采中學

聖公會基愛小學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聖公會基顯小學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

277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中學組 欣賞各學校成果,可瀏覽 facebook「我最喜愛的環保定格動畫 - 中 學組 」社交網站公投大獎

278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小學組 要欣賞各學校成果,請瀏覽 facebook 「我最喜愛的環保定格動畫 – 小學組 」社交網站公投大獎

279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 2014 年 6 月 24 日在教育局比賽當日情況

活動盛況

學生透過合作製作定格動畫

定格動畫創作比賽學生投入參與

學生運用可循環再用物料製作

 評審團名單 文志華先生(主席)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陳無畏博士

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動態媒體設計系教授

鄭廣泉先生

資深動畫師,作品包括動畫電影《麥兜故事》系列等、 本計畫導師

李洛文先生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講師、導演、本計畫導師

梁敏琪女士

香港獨立動畫創作人及導演,得獎動畫作品有《冬日休 眠》及《The Red Buds》等、本計畫導師

李嘉言女士

文化地圖項目總監,第二屆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香港 區策劃 人、銳角 2013:珠三角獨立動畫放映巡禮策劃 人、第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金鵬獎動畫組選片人

280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 頒獎禮出席嘉賓 黃煥忠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林超英教授

前天文台台長、現任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

區紀復先生

鹽寮淨土創辦人

黃鴻飛先生

田邊記錄攝製隊代表

智 豪先生

田邊記錄攝製隊代表

麥德民同學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資優學生

 頒獎禮當日情況(更多照片請瀏覽 www.cultamap.com)

頒獎禮當日嘉賓和資優學生,保良局姚連生 中學麥德民同學就環保(前者)和環保電影《垃圾圍城》作評賞分享(後者) ,參加者反映熱烈。

281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頒獎禮嘉賓

左起為:影評葉七城先生、香港特區政府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林超英教授、田 邊紀錄成員智豪、香港浸會大學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田 邊紀錄成員黃鴻飛先生和 Tommy、區紀復先生。

 2014 年 11 月 30 日頒獎禮嘉賓分享內容 撰

文:

港大同學會書院/汪瑜老師

持: 影評葉七城先生

分享嘉賓: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林超英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 區紀復先生、 田邊紀錄成員黃鴻飛先生、智豪、Tommy

主持人:首先我想請教黃教授,究竟現在在商業掛帥的社會裡面, 土地應該如何被利用呢?社會發展和環保之間是否必然存在著矛 盾,您研究的前景是如何的?

282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黃煥忠: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看看現在佔中,很多年輕人都在抗爭, 牽涉到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向上流動。我是教大學的,現 在的大學生和二十年前的大學生完全不同。以前的大學生對未來很 有憧憬,因為他們能掌控自己的將來。但近十年的大學生,他們覺得來大學讀書 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他們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後何去何從。其實這和香港的土 地利用很有關係,香港是不是沒有土地?其實不是,香港目前的住房用地只有百 分之十八,另外還有百分之八十二的土地尚未開發,其中包括許多的郊野公園, 還有許多的農地。這就帶出另外一個問題,就如我們在《粉嶺馬屎埔村黎氏夫婦》 中所看到的,農夫與政府之間的抗爭,農地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是必然 存在的,但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也 就是說兩者我們都要兼顧,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究竟需不需要有農業? 農業的角色到底是什麼?農業在香港是不是只是為了供給農產品呢?首先,是食 物安全的問題。每一個地區有自己需要的食物,維持一定基本的供應,但香港目 前本地農業的供給量只有百分之一點九,比起三四十年前,我們仍有百分之三四 十,進口不是很多。如今本地農業的重要性確實變小了,但我們也仍需要有一個 基本的食物供給。若有任何突發事變,進口供應被截斷,我們仍可以有一個少量 的食物供應可以維持一段時間。這只是其一,農業對於我們,最重要的地方在哪 裡?如果你現在問問我們的下一代,有多少人踏足過農地?你看,只有一個人舉 手!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再繼續生活在這樣的城市,因為過度城市化而令農地消 失,如果將來你問你的下一代蔬菜來自哪裡?超級市場?!雞哪裡來的?麥樂 雞?!所以如今農地在香港最重要的在於其教育的價值,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什麼 是真正的食物,令我們的農業在轉型的同時,使其可持續性更大。 主持人:多謝黃教授,接下來我想問一下田邊記錄的幾位代表。你們在整個記錄 的過程裡,最希望通過影像來幫助農夫表達和抗議的是什麼呢? 黃鴻飛:我們拍攝的村民來自馬屎埔村,這些農夫已經在村裡耕種 了一輩子的時間,像片中的黎叔的老婆便是在這裡長大的,黎叔結 婚後,也與其妻子一起從事農耕至今。我們在四五年前來到這裡拍 攝,大家剛剛看到的影片是屬於下半部。我們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看到裡面有很多的不公平,也看到有很多美好的景象,有許 多人與土地之間的故事。我們想盡量把這些影像留下。但我想說我們仍有許多東 283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西拍不了,因為有很多東西是很難用影像去記錄的。可能這個農夫在這塊土地上 住了四十多年,每天都要跟著這塊土地學習。但我們看到這些農夫好像一棵大 樹,黎氏夫妻被有關當局趕走的時候,他們的根好像被人鏟走,他們的生活好像 被人連根拔起。所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很多傷心的場面,但你 卻無法舉起你的攝影機進行拍攝。我們拍到的東西其實是很淺白的。因此,我們 也在反思接下來如何用其他的方式去進行土地的教育。我們的身份是攝影師,這 個身份令我們可以站在農夫的身旁。我們現在也嘗試把農地的泥土帶回工作室, 製作成各種陶土作品,試著通過其他不同的方式,令其他人以不同的身份去接觸 土地,親身見識和感受泥土。又或者我們會煮些農地裡的食物與大家分享,這也 許是感受土地最直接的方式。我們嘗試用這些方法去補充拍攝影片的不足。 主持人:現在我們把時間交給農夫智豪。 智豪:通常香港使用土地的人都不是土地的擁有者。他們是租用這 塊農地去耕種,而不是擁有這塊農地。譬如在新界,租一塊一千呎 的農地,一年大概兩千元左右。為什麼價錢如此低廉?因為如果租 金昂貴,農夫是承受不起的。因此,農地的租金並不貴。但是當如 今土地變成一種商品的時候,當土地的作用不再是生產糧食的時候,土地便會被 不斷地炒賣。現在一小格農地就要五百元,土地商品化的現象十分嚴重。那為什 麼我這樣的年輕人還會選擇去種田呢?我種田的時間不止四年,當時無意之中參 加了環保會的耕田班課程,之後與朋友一起負責管理一塊農地。有些人拿起鋤頭 很是艱難,但我卻得心應手,很容易就掌握了耕地的技巧,也許我是天生的農夫 吧。而親身種出的食物,它們本身的味道會令你重新認識「來自土地」的概念。 為什麼我們現在烹飪時,總是要添加雞粉、味精、糖等等的調料呢?人們可能會 說因為蔬菜有一股臭腥味,需要調味料去掩蓋。那麼蔬菜為何會有腥味呢?因為 現在農業大量生產蔬菜,經常都是使用化肥令其快速生長,蔬菜身體裡的養分來 不及被吸收轉化,食用時自然會產生腥臭味。當大家脫離土地的時候,不知道食 物來自哪裡,我們的生活的一切只是不斷被操縱。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地親近土 地,才能真正了解食物的本質以及生活的意義。

284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主持人:接下來我想請教一下區紀復先生,你過的是一種非常簡樸的生活。可 不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生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環保。

區紀復:大家好。我這個人很特別,為什麼呢?我希望我說的話能 令人聽懂,尤其是小朋友。你們能聽懂我的話嗎?今天我看到在座 有很多小朋友,其實我的歲數和你們一樣,很年輕。為什麼呢?因 為心靈的歲數。我來自台灣,我在台灣住了四五十年。我也住過香港、澳門和中 國大陸。我是住過兩岸四地的真正中國人。我在台灣住了很久,最近回到香港, 我的朋友和家人都在香港。我上午在香港的孤島,鹽田梓,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 這個島在每天五點之後就沒人了,昨晚我在那裡睡覺,伸手不見五指,沒有任何 光線。早在三十年前,我已經醒悟:一個人你所做的事,你所生活的環境,應該 要對得起你的人生和社會。而我當時想:我的生活實在對不起自己和社會,我良 心不安。我以前學的是化學工程,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高分子化學,你現在隨便 拿一個塑膠袋或者其它塑膠製品,都是靠高分子化學製作出來的。我是學這個 的,我當時在台灣的大公司做了十年,我每天上下班,一出門口,就看到從裡面 流出黑色的水,而且臭氣熏天。如果我們把塑膠袋埋進土裡,它們是不會腐爛的, 也不能被泥土消化,這些毒物會永遠留在那裡。這樣的錢我不能賺,三十年前我 因此辭職了。不知在座各位是否對化學工業有興趣,如果你想學這門學問,應該 先想一想化學是否對人有害。三十年前我就不賺錢了,那我怎麼活下去呢?我並 不害怕,因為有「天」照顧我。所以三十年來我都沒買過衣服,我現在手裡握著 的麥克風,我也不知道多久沒碰過了。所有電器我都不用。在二十五年前,我在 台灣東部的花蓮找了一個地方,建立了「鹽寮淨土」。我在想如何改變這個社會, 如何改變人的想法。不只是扔了垃圾,把它們撿起那麼簡單。我希望令他們心甘 情願地實踐環保,去體驗那種簡樸的生活。在「鹽寮淨土」,所有電器都沒有, 只有一部電話,因為有人會過來和我一起生活,一天,兩天或者三天都可以。我 雖然學了很多科學的知識,但我從那時開始,就不用自來水,不用電,只有電燈。 我去廁所也不用衛生紙,為什麼呢?沒什麼好笑的。你們有沒有見過印度人,他 們是不用衛生紙的,只有酒店才有。我覺得他們很有智慧。用水來清洗是最乾淨 的。簡樸生活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希望一個人體驗簡樸生活,體悟我們得到的東 西是非常珍貴的,不要輕易浪費。我相信在座各位都用過塑膠袋,你們有沒有把 這些袋子收好並循環再用呢?如何存放和處理這些膠袋呢?不是隨便放在一邊 285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就可以的。在座各位都很有藝術創作的天分。(拿起一個膠袋做示範)這些膠袋 都有美麗的花紋,有很多方法保存它,其一便是三角袋。有聽過嗎?保留膠袋上 的創意和設計,把膠袋折起來。膠袋上有兩個耳朵,怎麼發揮創意呢?可以折成 一個跳舞的小女孩。如果女孩長大,把裙子拉長,就變成一個老婆婆了。從 21 世紀開始,用水會越來越艱難。香港的水來自遙遠的東江水,要經過消毒、過濾, 經過大管小管才來到我們家裡。有很多人洗手時打開水龍頭,任由其嘩啦啦地流 出來,不知浪費了多少。所以可能 20 年後,水會變得非常珍貴。因此我又想到 一種叫「水修行」的方式,想盡辦法節約用水。(拿起一個裝滿水的膠樽)只要 在底部插兩個小孔,水自動流下,如果我們一百個人就這樣輪流洗手都用不完 的。一會兒離開之前,先試著這樣洗一洗手再離開吧。 主持人:多謝區先生。林超英教授有沒有什麼回應呢? 林超英:我同意香港要有農地。現在內地的大城市的規劃,都規定 需要有百分之三十的自給農地。1980 年,我當時在政府做事,當 時的香港已經有五百萬人口,當時香港自己種的蔬菜可以供應本地 三分之一的需求,其實是不少的。但後來的政府一直都只強調 GDP,農業創造的 GDP 太小,本港農業也就因此式微。他們沒想過大都市要擁 有自己的農業,這是完全錯誤的事情。如果我們能自己種植蔬菜,便可擬定自己 的食物安全標準,從內地進口的食物,也能有一個參照。之前黃教授說過農業有 教育意義,我認為不僅如此,農業更應是一種生命教育。我們沒有接觸土地,很 多十幾歲的年輕人踏足農地,他們會覺得很不舒服,因為他們認為硬的水泥路才 叫做路,但走水泥路是最笨的方法,登山時宜走泥土的山徑亦是同樣的道理。我 也同意區先生簡樸生活的觀念。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環保,但我希望自己從 出生到死亡,沒有對地球造成任何傷害。DO NO HARM,這是最低要求。如果 有一天我死了,千萬不要將我火花,請將我衣物除去,偷偷拋進海裡。我相信區 先生的生活就是 DO NO HARM。現在香港每家平均每天要用 60 公升的水,試 一下以後每天能否用水量不超過 30 公升,如果去區先生那裡住,可能連水都不 需要了。我現在不僅用水節儉,我連沐浴乳都不用了。其實我們都被生廠商的廣 告蒙蔽,回去試著身體半邊用沐浴乳,半邊不用,看看效果是不是一樣。希望在 座各位節約用水,用電,衣服還沒破就不要買吧。

286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 「即興定格動畫創作」得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學校大獎」

左圖:彭麗君教授(右一)頒發學校大獎(小學組)予:元朗官立小學師生 右圖:黃煥忠教授頒發「中港環保社會:定格動畫創作計畫」學校大獎(中學組) 予: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左圖:評審梁敏琪女士,向聖公會曾肇添中學、英華女學校學生頒發出席証書 右圖:林超英教授頒發「最積極參與教師大獎」予:英華女學校

287

梁美珊老師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即興定格動畫創作大獎」 中學組(共 3 隊創作團隊) 學校

隊伍成員

得獎作品

港大同學會書院

陳加汶、潘芷融、呂適之

新的生命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鄭希桐、湯己瑤、郭予生

城市與水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葉証威、劉毅峰、郭博文、孫銳霆 廚餘重生

小學姐(共 3 隊創作團隊) 學校

隊伍成員

得獎作品

元朗官立小學

葉瀚林、陳芷蔚、黃曉桐、黃樂軒

救救海洋生物

元朗官立小學

李彥鵬、鄒紹科、李鎧梵、李煥然

sea_turtle_s_troubles

黃埔宣道小學

錢詩淇、陳俊穎、陳彼得、王浩賢

龜龜保衛戰

「我最喜愛的環保定格動畫 –」社交網站公投大獎 學校

隊伍成員

得獎作品

港大同學會書院

陳加汶、潘芷融、呂適之

新的生命

元朗官立小學

葉瀚林、陳芷蔚、黃曉桐、黃樂軒 救救海洋生物

*篇幅所限,頒獎照片請於 http://ecocinema.cultamap.s216.sureserver.com/?page_id=334 下載

288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 比賽詳情 比賽日期

2014 年 6 月 28 日

比賽地點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高小組、中學組

參賽形式

以隊際形式進行:每校最多 2 隊,每隊 2 - 4 人。

參賽條件

每隊必須有最少1位學生參加了「定格動畫創作」培訓工作坊

「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各隊於準備時間之始方獲題目詳細

內容) 比賽形式

在 4 小時(小學組)/6 小時 (中學組)內即興完成 30 秒定格動 畫。

可用材料

比賽期間可使用自行攜帶的其他物料,以安全及整潔原則為大前 提,嚴禁攜帶易燃性物品及危險性工具,如噴漆等等;如不當使 用自攜物料而導致人身或財物受損,大會將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

異」、「傑出」、「榮譽」獎,獲獎隊伍將獲導修課資格;

/ 獎

大會邀請中港環保研究及動畫藝術專業作評審,各組別分別設「優

佳作將代表香港參加「2015 年中國獨立動畫論壇」展映、並於本 會在舉辦的「香港環保電影展@G7」展覽中展映。

 即興定格動畫創作比賽注意事項 報到及抽籤注意事項

1. 參賽隊伍報到後需進入比賽場地,等候大會抽籤決定比賽隊 伍編號和位置。 2. 若隊伍於抽籤前一刻仍未到場,其參賽資格將被取消。

289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預備期間的注意事項

1. 各參賽隊伍於等候期間須依隊伍編號位置的座位就座。 2. 參賽隊伍須按大會工作人員指示作準備,未經大會工作人員 許可,不得中途離場。 3. 等候比賽期間,須填報隊員名單供大會作最後核實及紀錄。 4. 小學組比賽限時 4 小時,中學組比賽限時 6 小時,時間到須 立即停止所有討論,停止交談。 5. 每隊必須在工作人員指示後,方可閱讀題目。 6. 不可向工作人員發問有關題目內容的任何問題。 7. 不可騷擾其他參賽隊伍。 8. 洗手間設於比賽場地外。

比賽期間的注意事項

1. 比賽期間可使用自行攜帶的其他物料,以安全及整潔原則為 大前提,嚴禁攜帶易燃性物品及危險性工具,如噴漆等等; 如不當使用自攜物料而導致人身或財物受損,後果自負,大 會並將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

290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2. 比賽題目打開後有 10 分鐘準備時間(包括放置道具及自攜物 料、設置創作用器材及軟件程式等)。 3. 大會將於比賽期間進行錄影,以作研究之用。 4. 大會工作人員將宣佈比賽正式開始。比賽期間會於最後 30 分 鐘及最後 15 分鐘宣佈時限。比賽逾時的隊伍將會被扣分,大 會保留最後決定權。 5. 比賽時限一到,各隊伍須返回座位就座,等待大會工作人員 儲存提交比賽之作品。 6. 作品版權歸於作者所有,惟大會評審有權選取部分/全部作 品於社交網站作公投和交流,以及作非牟利的宣傳及推廣之 用。 7. 比賽期間必須保持安靜,於比賽進行期間不可隨意進出場 地,以免影響其他參賽隊伍。 8. 請保持地方清潔,比賽場地內不得飲食,如有需要,參賽者 應到大會指定區域飲食,大會將不提供任何膳食及飲品。 9. 大會保留更改比賽守則的一切權利,敬希垂注。

291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二、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比賽(公開組) 榮譽獎名單 學校

隊伍成員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顏威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院

劉俊傑、鄭錦威、蘇頌 君、張海婷、朱文浩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梁曉惠、黃思捷

得獎作品 IntoThe Green 動物層層疊 Eat Rubbish

*篇幅所限,頒獎照片請於 http://ecocinema.cultamap.s216.sureserver.com/?page_id=334 下載

三、 2014-15 錄像評賞徵文比賽  簡介 徵文比賽於 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 2 月期間分階段進行作品徵集,比賽共分「工 作坊學員組」及「公開組」,徵集中學和小學學生藝評書寫作。前者參加學校的 教師曾參與計畫的培訓工作坊,之後把計畫的教學策略和配件,與校本課程結 合,以引導學生書寫文章。後者則以公開的形式,向全港徵集以環境電影為題材 書寫的學生藝評作品。 每份參賽作品都經過大會評審評分,平均分數得到 70 分或以上可獲頒「優異 獎」,80 分或以上可獲頒「傑出獎」,90 分或以上的獲頒「榮譽獎」。

由於篇幅所限,部分學生作品只能節錄其具示範作用的內容,連同評 審評語(見橙色字) 供讀者参考,學校教師亦可印發給學生,以作學習 或分析、評鑑之用。

292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 徵文比賽評審 文志華 李嘉言 胡劉斌 譚偉峰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講師 深圳大學傳播系講師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講師

 得獎名單

「最佳學校參與獎」 中學組: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小學組: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最積極參與教師大獎」 中學教師:港大同學會書院 小學教師:聖公會基顯小學

汪瑜老師 張運媺老師

大獎得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中學組

學生

小學組

學生

中華基金中學

范欐鈞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蔡兆聰

民生書院

盧永滔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陳啟澤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宋雪兒

聖嘉勒女書院

陸思伶

聖公會基顯小學

鄭詠彤

「培訓資優生匯報大獎」: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麥德民

293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 部分學生優秀作品 中學工作坊組別 1.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中五)宋雪兒作品《垃圾圍城影評》 已編入教學活動(1):錄像藝術評賞的第三節課作參考。

2.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中五)黃思捷作品《垃圾圍城》—王久良 已編入教學活動(1):錄像藝術評賞的第三節課作參考。 3.

民生書院(中四)盧永滔作品 Animals Hate Us

I was almost going to cry my eyes out after watching the documentary ‘Yeung Yeung with Cows’ 《牽牛花》. Yeung Yeung is not like us normal modern citizens, she has her love and care for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She took absolute good care of the cows that people abandoned, treated them like adorable human babies. Even though she couldn’t do much, she outdid herself. All because of 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e did not just recycle plastic bags, she did what we would rarely do. She took care of wild animals. Nothing beats urban development as the hottest issue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as the money to renovate everything, and to clear any ‘excessive’ rural area ‘for the sake of people’. Providing us with glorious shopping malls may sound pretty attractive, but definitely not to cows. All the cows in the documentary were relying on Yeung Yeung, not because they were lazy, but because they were helpless. Cows used to live by themselves, without any help from humans. Those were the times when Hong Kong still had not been developed so much yet, farmers could be easily found, and they kept cows at farms. Nowadays, we can hardly even see a single farmer nor a cow. The used-to-be-farmers did not need the help from cows, because they either gave up on being a farmer, or they found a new job. Cows are often seen wandering around hills, looking for food, except there are not much food. I felt so unsettled after realizing the fact that people treat animals like nothing. De De had an infection and his life was soon to be gone, and Yeung Yeung was the only one standing besides him, showing him support. The director of the documentary showed 294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us a normal day of Yeung Yeung. She was just working for cows, without any entertainment. However, she was so into it. Afterall, she was an angel. People often say that urba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be balanced easily. But we know, it is not that easy. To be realistic, we often have to sacrifice either economy or environment. When we want grand malls with air-conditioning, we need to use undeveloped lands; when we want to spend times in spacy parks, we need to give up air-conditioning. However, it’s not all about what we want. The thing is, there are animals living in Hong Kong, and we honestly cannot easily put our feet into their shoes. Even after watching ‘Yeung Yeung with Cows’, I could just conclude that the cows were not happy at all, but the feeling is not as strong as watching a human baby crying for food. Not many of us worried about the wildlife, because we usually do not see the problem.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eems to be so in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setting up plastic bag levy etc. However, the big thing is not just about recycling, or turning off the lights. I think all of us know what the big thing is, deep in our hearts. According to WWF, about 23% (1,130 species) of mammals and 12% (1,194 species) of birds are considered as threatened by IUCN today. Global biodiversity is being lost much faster than natural extinction due to changes in land use, un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vasive alien species, climate change and pollution among others. Land conversion by humans, resulting in natural habitat loss, is most evident in tropical forests and is less intensive in temperate, boreal and arctic regions. Pollution from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is most severe in northern temperate areas close to urban centr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amaging alien species is usually brought about through patterns of human activity. Inevitably, human activity often bring harm to wildlife, for example: chopping down trees for timber leads to the loss of animal habitats. With the high living standard of Hong Kong citizens, we demand more and more, while we harm the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Anyway, it is not simple for us to help cows or the environment. If I did not get the chance to watch all those documentaires, I would have hardly considered envrionmental protection as such a serious issue. I sincerely wish everyone in Hong 295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Kong, or even around the globe, can really, think about what we are doing to our planet Earth.

4.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中五)梁曉惠作品 《從一盞燈聯想到環保這一大議題》 已編入教學活動(1):錄像藝術評賞的第三節課作參考。

5.

聖嘉勒女書院(中五) 陸思伶作品《呼嘯的金屬》:活著

本以為這部電影會以廢金屬作為整部電影的線索,去帶領觀眾了解垃圾金屬的流 入如何對環境造成傷害。但沒想到這部電影卻以寫實的手法並以農民工的生活作 切入點,揭示了「活著」血淋淋的一面。 電影的開首是黑白色的畫面,展示著各種金屬流入峰江的工場和工人艱苦工作的 情況,這種從黯淡到漸漸有色彩的手法彷彿向我們敘述了這個地方與廢金屬不可 扭轉的歷史和事實,注定了工人們難堪的一生。 各種從不同國家運進的廢金屬堆積成一座座鐵山,與工人們瘦弱的身體形成了鮮 明的對比,電影中的主人翁—來自河南的老張和來自安徽的秋霞就是生活在這樣 的環境,被困在鐵山形成的迷宮中徘徊著。 生活在繁榮都市的我們,大概從沒想過還有人能在佈滿垃圾而且受盡污染的河水 滿足自己各類的生活需要,衣服、甚至身體等都是靠這樣骯髒的河水去清潔,蒜 汁拌飯便是一餐,用膠舀子盛起水,仰頭便喝,連一塊五的菜也要討價還價…… 讓我們不禁思考,他們究竟是如何在這樣受壓,遭命運的折磨下生存?抑或他們 並不是忍受,而是他們終究只能世世代代被困窮咀咒,在循環下經已習以為常, 慣於這樣的生活? (評語:好問題。能嘗試易地而處思考他們的困境,很好) 他們為了生存,不斷付出大量勞力,直至心靈都被生存的冷漠磨蝕殆盡才換取到 微薄的薪金,但仍不夠維持生計。(評審回應:還賠上健康呢!)即使多不情願, 為勢所逼的他們找不到其他工作,最後也回到垃圾山下,重覆又重覆完成令人生 厭的程序。貫穿整部電影的,是老張臉上那像洪溝一樣的皺紋,紀錄勞碌的年輪, 也是秋霞母親對前路的傍徨,那一下嘆息和淚光都動搖著觀眾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讓主角自己去說話,他們的故事也是由他們自己去 講,影片沒加太多修飾,讓觀眾自己審視和理解所見的。在電影中令我特別令我 注意的是老張在乘坐火車回家時響起的音樂,本來極沉重的氣氛突然被回鄉的詩 意壓下去。若不提債務、病痛、生計,對老張來說,生活仍是美好的,至少回家 296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的時候會是。只要能見家人,多絕望的未來仍有一點光。 他們的遭遇明顯地揭露出中國的發展模式對保障農民工和勞動者的不足,將我們 平日視而不見的社會陰喑面活生生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某程度上,它不只為勞動 者發言,也清晰地表達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和心酸。 環境管理的議題向來都與社會公義息息相關,城市輸出的垃圾由地處邊緣和落後 的地區去解決,但成果卻從來都只是城市去享有,公平嗎?論努力,勞動者可能 比都市人更努力,因為只有拼了命工作,他們才能養活家人。即使辛苦,他們也 無法放棄生命。無法改變的命運,帶給老張和秋霞只有深深的無力感。即使是這 樣,那些農民工卻並沒有抱怨一句,在他們聊天的內容中我們能聽出他們對袓國 發展的冀望。他們是值得我們致敬的環保大軍,是在一片荒蕪下盛放的一朵朵玫 瑰。 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竟是活在絕望之中,雖能了解,卻難有切身的感 受。貧窮和落後就似一個咀咒,不留情的將一個個人推入萬劫不復的漩渦。 故事的結尾,我們看到老張迎着陽光看著自己被重金屬污染的肺局X光片和秋霞 對母親與相親的陌生男子背影的凝望和期盼。至少在絕望中,他們的眼神中還有 一絲對改善生活的期盼,確實令人佩服。(評審回應:中國傳統的吃人禮教,能 絆倒人。如果結婚能一切從簡,秋霞和她的母親可能不用那麼愁金錢。中國的農 村社會根深柢固的重男輕女思想,令片中的主人公和女性,都苦苦幹活,而家中 年青的男丁卻坐視不理,遊手好閒。) (評語:能解讀電影敘事的喻意,本身已是很不錯的影評;由此引發的思考,沈 痛、深刻。文字順適。) 細想一下,或許他們就似香港都市那些每天執拾紙皮去維持生計的長者,又似被 困在籠屋的無業市民,只能嘆息被繁榮所覆蓋。原來,他們只活在我們的四周。 活著,是幸福還是咀咒?(命運能改寫嗎?)

6.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中五) 何思敏作品《值得省思的動畫—人類是地球最大的危機》

動畫中,帶出了人類的行為由古時到現在對環境及海洋生態逐漸的破壞,人類的 貪婪、無知及殘忍,最終為地球造成的不堪設想的破壞甚至滅亡。 動畫的開初,人類最先對環境破壞的行為是輕易地用腳踩踏一隻細小的昆蟲,隨 297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著便是殺害動物而製的名牌衣物和物件以及為工業利益為對環境的破壞。人類的 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的行為都是為著自己的利益而在無意間直接或間接破壞大自 然。(具獨到的觀察力) 走進街道,眼掃四方,不知有多少動物的皮毛掛在人類的身上,尤其是那些來港 購物的內地旅客,每次總是挽著大袋小袋的名牌衣物抱回家,是否有想過這樣的 豪華要殺害多少隻鱷魚、老虎和犀牛呢?這一切的表面在某些人的眼中可是一種 炫耀及地位的象徵。然而,在某些人的眼中卻只見人類對現實環境殘忍對待背後 的醜陋行為。(把影片內容聯繫到現實中香港和中國的城市發展。) 再者,有那一個國家不盼望自己的國家的經濟蓬勃呢?人類的十分容易被「利益」 所俘虜及蒙蔽,他們可為了一點兒的利益而傷害了地球以往的朝氣。身為國際貿 易中心的香港為了利益發展而不斷地將市區破舊立新,動畫中的人類搖棒一變, 高樓大夏琳琅滿目,有價值回憶的建築離我們而去。城市,不再是屬於我們的歸 屬而是逐漸變得陌生。至於中國內陸為一個工業生產國,為利益高速發展的他, 耗用大量的燃料,以至大量的污水排放海洋,從而破壞海洋生態。人類不喜歡的 東西便投向海中解決,試問是否有反思過「水 」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有多深遠, 若水污達到了嚴重的地步,無法晚回的時候,那豈不是把石頭砸到自己的腳一樣 嗎? 倘若,人類真的到了這一刻也不懂得去反思,那麼,地球最總的結果便如動畫中 的結果一樣,變成垃圾圍城,最終邁向滅亡。 這作者創作的動畫人物,背景雖簡單,但當中卻帶有多份的內涵以及隱喻。由最 開頭動畫中的人物朝著一個方向一直行走,途中對地球做出了不同環境的破壞。 譬如,殘殺稀有動物製造高檔次的產品,接著製造垃圾對環境造成嚴重性的破 壞。此外,動畫當中更依照著人類對環境破壞的速度配合背景音樂,由緩慢的節 奏至到輕快的節奏,令人感覺到逐漸陷入絕望以及緊迫的情緒同時亦表達人類對 環境的破壞程度和速度。有趣的動畫內容幽默中帶有諷刺的意味,加上恰當的背 景音樂,使人印象深刻。(評語:很好的電影分析。) 透過這短短三分幾鐘的動畫,人類迅速的發展對環境破壞的速度,促使地球陷入 絕望的畫面,不禁令我想起中港急速發展而大量耗用燃料所導致的全球暖化的問 題日益嚴重同時亦面臨著能源短缺供不應求的問題。是否有想像過將來有朝一日 能源耗盡的景況是怎樣的嗎?這是最值得我們深入反思的議題。 石油、天然氣和煤都是人類歷史以來所採用的基本燃料,但由於以往農業化的發 298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展在二十世紀中期,人類開始發展現代化的農業,以機器代替了人力,以至能源 的需求隨之而增加,就如動畫中的主角搖棒一變將空曠的大地化為密不透風的生 產工廠。到了近三十年,已發展的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增長放緩,至於發展中的 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則日益大增,也成為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主因。尤其是中 港這正發展中的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逼迫,繼而不斷地四處開採燃料,在開採煤 礦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煤屑,造成了空氣污染及水污染的問題,而且就近的景觀 亦會受到破壞。此外,化石燃料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 氧化物等空氣的污染物,令空氣的質素日益下降。 面對著這樣的苦況,人類開始發展再生能源,譬如,中國的三峽工程的水力發電 和香港西貢的風力發電以減低耗用大量的燃料。但這樣的可再生能源所提供的能 源並不多,由於這能源佔地多,所興建的成本大,因此,難以大量興建發展。 能源短缺已成為了我們中港最逼切性和警惕性的問題,為了地球的健康,滿足人 類對燃料的需求,我們到底要如何解決呢? 人總是到了問題無法復原的地步,才卻盡全力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面對著這樣的 問題,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由教育著手,自小教育小孩們能源的可貴,才會 令成大的他們懂得節約能源的習慣吧。 動畫的最後,整個地球最終化成一個垃圾城市,動畫中的人類帶上了皇冠坐在垃 圾最頂端的寶座, 連途經地球的外星人也看不過眼而狠打了他一頓。人類,一 直以來的埋怨都是我們自己所種的果,何必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呢?人類平日 乘車、耗電、狩獵、伐樹等,都是在逐漸削弱地球的生命力。人類真是地球的最 大危機。人類醒醒吧,我們的下一代是否能有機會接觸這剩餘的大自然,就需取 決於我們下了多大的決心去改變我們的未來。 (評語:以小觀大,觀影之餘引證自身經驗和觀察作有深度分析,能發揮多向度 思考!)

7.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中五)陳雨晴作品《血色海灣》:偽裝的痛篇幅 所限,請於網上版瀏覽 http://issuu.com/cultacultamap/docs/final_writingbook

299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中學公開組別 1.

中華基金中學(中四) 范欐鈞作品《看不見的美麗與傷痕》

從高空鳥瞰,才能讓人相信台灣這一島嶼竟有如此的壯闊之美;唯有將鏡頭對焦 在這片土地之上,方才能讓人感受到罪惡與悔恨。 (評語:文章開首引人入勝) 本片以俯視的視角闡述了台灣這片土地上那些確確實實存在,卻為上千萬的島民 所無視的美麗與生機。空中航拍的拍攝方式與平日人們的視角最大的區別莫過 於:前者能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後者卻使人始終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當 中。從高空鳥瞰的視角無疑給了觀眾們一種「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的 視覺衝擊。之後方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在平日中躋身於喧 囂的都市的人們,唯能在此意識到自身如塵埃一般渺小,並由此而感歎造物主的 傑作的偉大。水漾森林與墾丁南灣,生長在水中的密林筆直得沖天而上,當一陣 陣的風襲來時,水上揚起陣陣漣漪,樹枝搖曳,格外動人;由三色海水自然衝擊 而成的礁石巍然儼立—使人無法停止對這一切的歌讚。造物主對我們的饋贈實在 甚多,而人們卻常對這些饋贈視而不見,這想必是由於人們常常誤解「人定勝天」 之真正含義而喪失了對自然的敬畏。無畏懼,也就難以對這些饋贈抱有感恩之 情,甚至難以察覺。 成片的漁場與稻浪翻滾的農田,在多數人看來或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質上 卻是批判與反思的象徵。 「武力」介入與無止境的索取,這片土地早已不堪重負。 這一片片稻田何嘗不是披著「羊皮」的傷疤?隨著直升機不斷上升,大地的傷痕, 海洋的病痛,水庫的龜裂,河流的死亡全都一覽無餘—這個同樣是平日中我們看 不到的台灣,同樣是如此的真切。 「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 ,人們曾在 這片土地上與不同的物種一起生活,如今我們越來越孤獨;人們曾擁有對這片土 地的記憶與情感,如今取而代之的卻是鋼筋水泥的陪伴;古人曾在這塊寶地之上 選擇他們入土為安的位置,如今卻為汪洋大海所吞噬。這何嘗不是對我們的貪婪 與狂妄的懲戒與制裁? 「不僅養活自己,而在心裡承諾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的希望 與我們的實際行動大相徑庭。我們在這世上只會作一個短暫的停留,而我們的所 作所為毀掉的或許不僅僅是子孫後代的生活,或許我們那對於美麗,對於毀滅的 視而不見也同樣會成為後代們的行事準則。 睜開上天賜予我們的雙眼,看見他賜予我們的贈禮,看見我們的罪惡,看見那一 300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絲治癒的可能…… (文筆優美,成功運用各類詩篇作為典故,表達自己的觀點,反思及分析到位精 闢,惟建議可多以視覺元素分析,於影評而言可更為切題。) (評語:能思,會反省,有情有理;文字甚佳,能融通古語,流麗多姿。)

2.

英華女學校(中六) Ho Cheuk Ting 作品《我們看到什麼》

在《看見台灣》中,導演特別用了高空拍攝的方式帶領觀眾在台灣的上空飛行, 以鳥瞰的角度向觀眾訴說大自然的美麗,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在電影初段,觀眾所看到的是未受破壞,極盡瑰麗的景象。壯闊的陸地,陡峭卻 壯麗的山巒,碧藍的大海……我不禁懷疑:「這真的是台灣嗎?」畫一樣的景象 伴着時而柔和時而激昂的音樂,更讓觀眾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氣。大自然給予 人類太多資源,人類就會變得習以為常,從大自然身上拿走更多的東西。 當看過美麗的景象,導演就用強烈的對比—被破壞的大自然環境來衝擊觀眾的視 覺,就像一切都像肥皂泡一樣,全都被無情的刺破,只剩下點點水花。我們為了 自己的利益,不斷向大自然索取;然而,大自然資源不是無盡的,總會有用完的 一天。大自然已經不能再承受人類的開採挖取,而我們在用的是未來的資源,我 們的子孫以後還能看到美麗海洋,山巒,甚至是我們踏着的土地嗎?這套電影所 帶出的不僅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光是人禍已令她千瘡百孔,還有天災。在電 影裡提到而最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我們除了看到天災帶給我們經濟和心靈損失, 還看到什麼。 電影中有一句是不斷重複提到的,「我們看不見,不是看不到,只是不去看。」 我們為什麼不去看?電影並沒有明講,但帶出一個了「答案」,就是我們是否真 的忍心這樣對待大自然。我們常常怨天災帶來慘重的損失,但令天災頻密發生的 正是我們自己,這不是很諷刺麼?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掏空,開採大自然, 最後受害的只是自己和後代,還有整個生態環境,值得嗎?在電影中提到多個環 境問題,如陸地下陷,水位升高,堆填區飽和,山林被過度開發,各種污染等等。 這令我產生一個疑惑:究竟我們對大自然是抱著什麼心態?我們會覺得大自然很 美好,卻又不斷破壞她,再後知後覺做補救,我們真的是珍惜地球餘下僅有的資 源,而不是不斷地浪費? 「你看見嗎?我看不見。天與地,無聲無息,曾有的,一切不在。難道就這樣, 301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路已到盡頭,拿得那麼多,還得那麼少。如果還有明天,能不能讓傷口癒合,能 不能還大地光芒……能不能讓大地重生。」電影最後一首歌的歌詞正好向我們這 些破壞者訴說了大自然的無奈,也令我反思科技的進步是真的帶領我們前進,還 是倒退,破壞我們自己生命的根源。 這部電影成功讓觀眾反思人對於大自然的種種破壞和不珍惜,幾乎無間斷的歌曲 牽動着觀眾的情緒,片段間的過渡很自然,如從未被破壞到破壞後的環境,能令 人感到心痛之餘,也為還有愛地球的人在而感到點點欣慰。 (評語:一個好的作品應當提出問題而非簡單給出答案。在作者的行文中,作者 多次提出疑問,字裡行間卻滲透出作者或焦慮或否定的誠實態度,每個文字都讓 人感受到作者強烈的交流欲望。)

3.

英華女學校(中六)Tang Suet Man 作品《看見不看見》 篇幅所限,請於網上版瀏覽 http://issuu.com/cultacultamap/docs/final_writingbook

4.

英華女學校(中六) To Pui Shan 作品 Beyond and Behind

“Beyond Beauty, Taiwan from Above” 《看見台灣》 is not just an award-winning work, but a heart-warming masterpiece. Walking in the air, the stunning perspective of this movie utterly brings us to the remarkable yet bloody scenery of Director Chi’s hometown. The journey is emerged in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treasurable island. Using the depression angle, the movie captures every gritty detail of the footsteps experienced by the courageous ancestor there who built their homeland with sweat and blood, and with wisdom-- Wisdom, the proudest gift evergiven to mankind. Started from impoverished and agricultural-based villages, they had tackled obstacles when facing the nature and tended to build a home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 It was supposed to be an appreciative development which we, the modern ones, can enjoy the privileges and cozy living environment. Unfortunately, this documentary can twist your perception. Behind the legendary mountains is the violent and bloody land left by the developers 302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and greedy humans. Mr. Po-lin Chi has revealed this undeniable fact to us who have been making excuses to destroy pieces and pieces of land, ripping the roots of life of the trees. The guardians of the land, now have become deserted and fragile woods. The aerial shot of the back of the Ali Mountain shocks everyone’s mind. Such visual excitement unveils the damage done to the nature by modern infrastructures directly by using the high-angle shot. It is miserable. Watching the pathetically pale white flesh beneath its originally nourishing soil which has already been torn off by cranes is heart-breaking. Though the movie is a realistic depiction of our real world, it is “too realistic” for anyone to see. Similarly, the contrast between natural beauty and catastrophic view shows up too when the camera moves over the fish ponds. Millions of white rubber pipes mounted over the road. What being sarcastic is that humans are venturing the treasurable nature with the future of their children. With our mind flooded with commercial values, we have “no choice” but to drain water from the underground, causing the sea levels to rise. And people build cemented walls to “safeguard” themselves. It is like the chance of getting close to the nature is regarded as “forbidden” nowadays. To be worse, biophobia can surround us and humans will become the superior yet self-centred organisms, neglect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e. We seem like having forgotten that the precious land we are over-exploiting is our mother of lives. Vibrant scenery made by the spectacularly static shooting shows the contrasts between Tai Pei’s neon lights and the available light shined from the Sun. It makes me ponder that if we should omit the ugly “blood-draining” process of the rubber pipes from the ground to attain economic achievement. Eking out is essential. Embracing the natur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o. Director Chi does not only give us a marvelous journey of flying, but provides u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see, to see its real face, what behind the face of Taiwan making us reckon the fact that the land cannot endure our greediness. There is a limit, and the limit is in our control. Whether or not the nature is capable of bearing it depends on our conscience. Though not living in Taiwan,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such overwhelming flight triggers our thought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ound the world. This film shows stability of shooting but also stirs up a vigorous feeling in everyone’s mind. It is sensational. As what the narrator says, “We are ephemeral, just the 303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passers-by in this world”. Why should we, the fleeting ones, treat the land as a trivial field to satisfy ourselves? Sky has no limit, so does the life of land. (評語:閱讀能力很強,對作品的分析非常細緻。)

5.

英華女學校(中六) 楊錦薇作品《看見了家園的美麗與哀愁》 篇幅所限,請於網上版瀏覽 http://issuu.com/cultacultamap/docs/final_writingbook

6.

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中五) 盧芷君作品《看見台灣,看見世界》

「你看不到這些,因為你站得不夠高。」沉醉在小提琴與鋼琴互相協奏,慨歎著 眼前屏幕的美景,忽然的一句話如烙印般深深記在我的腦海中,也同時讓我驚 訝:原來眼前的美景不是在新西蘭,不是在北歐,不是在加拿大,而是在近在咫 尺的台灣。 電影在台灣史上首次採用高空拍攝的方式,以上帝俯視的角度重新詮釋台灣:延 綿不斷的山澗流水,高聳入雲的峻嶺還有深邃寧靜的大海。一切一切就如一幀無 限延展的畫卷,收納在一個小小的鏡頭裡,再以電影形式在觀眾面前展開。這種 拍攝手法使我們對台灣景色和地貌有更深的了解和關注,這是一般用狹窄角度拍 攝的電影所不能給予觀眾的。 然而,柔和的旋律忽然變調,畫面常現的藍色綠色忽然改變。石屎森林獨有的灰 色,黑色伴隨著緊湊的音樂撲面而來。聽覺的刺激感再次喚醒我們的注意。引領 讀者—這便是這部電影音樂的精彩所在。幾乎沒有一幕的背景是寂靜的。柔和舒 暢到刺激緊張再緩落回柔和舒暢,整部電影的音樂就像是另一位旁白,描述著電 影的節奏的高低起伏。有時還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台語歌曲,為電影注入不少台 灣本地的色彩。 電影的後半部分描述的盡是發展經濟後大自然的慘景,最令我觸目驚心的是一條 條引水道密密麻麻地扎到水裡,以支持背後一個個淡水養殖場的情景。場景之震 撼讓人不禁疑問,到底要攫取多少才滿意?淡水養殖場,高山野菜,水泥……種 304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種的經濟活動的確能為人們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金錢,卻犧牲了環境, 破壞了祖先默默耕耘所保存的美麗環境。 這部電影以對比的方式,首先拍攝台灣壯麗的風光,再呈現台灣現在經濟為環境 帶來的危害,為現在正受惠於經濟發展下的人們帶來思想衝擊:環境,還是經濟? 持續現在攫取無度的生活方式的確是大家所望,但不久的未來,災難會更早地等 著我們,資源短缺會等著我們,滅亡會等著我們。就算是現在,馬爾代夫和威尼 斯的淹沒已經是迫在眉睫,全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的現實已引起全球極度關注。 如果還這樣下去,到了下一代,地球會將如何?看見台灣,看見的不僅是台灣, 還是世界。

7.

港大同學會書院(中三)梁詠然作品 《血色海灣》:微笑的背後 已編入教學活動(1):錄像藝術評賞的第三節課作參考。

8.

德雅中學(中六) 鄭紫珊作品《海豚灣》 篇幅所限,請於網上版瀏覽 http://issuu.com/cultacultamap/docs/final_writingbook

305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小學工作坊組別 1.

保良局世德小學(小六)蘇卓盈作品 《黛子小姐》

長生不老是人類夢冧以求的境界,亦是人類永不能達到的境界。但人類製造了一 樣東西能夠做到,那就是膠袋了。 電影中的女主角—黛子小姐是一個膠袋,這個故事用了倒敍的寫作手法。利用黛 子小姐自殺的過程引出黛子和紙杯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主要是說黛子從一間工 廠裹誕生了,被人用作裝菜、功課,甚至金魚,深受大眾歡迎。有一天,黛子在 酒樓遇上了紙杯,他們倆一見鍾情。但過了一會兒,紙杯不見了。經過多次的使 用,黛子破了一個洞,於是主人便把她拋棄了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紙杯 卻出現了。之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快樂的日子總是很快便過去,紙杯 被大自然分解了。黛子感到很傷心於是她便自殺。結果一千年過去了,她還未被 大自然分解。 這個故事用的電影語言有:高角度描寫、低角度描寫、半身、全景等。電影開始 (黛子從高處望下)的時候,利用了高角度描寫,用來顯示大廈有多高。在黛子 傷心的時候,背景用的顏色很灰暗。而在黛子遇上紙杯,背景立刻變成暖色。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深深感到慚愧,我不斷浪費膠袋,卻沒有想過膠袋是不能分 解的。不過,現在政府已推行多種政策,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相信有一天,被 人稱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膠袋將會完全退出舞台,亦相信這一天很快便會 到來。

306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2.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小六) 李承煜作品《生物的命運》

307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3.

聖公會基顯小學(小五) 柯雅雯作品《人類才是地球上最大的危機》

這齣短片講述的是五十萬年以來,人類來到了原本美麗可愛的地球,並對地球做 了許多傷害。人類殺害動物,不論是弱小的動物,還是兇惡的猛獸,甚至龐大的 大象和海洋生物,人類享用它們的肉,並以它們的皮毛作為衣服、皮鞋之用,使 用各種各樣的化學劑餵養家禽……種種惡行從陸地延伸到海洋和世界各處。掠奪 了資源,卻把垃圾永留在這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豬、牛、羊也葬身在現代化的食 品加工設備下。森林裡的樹木變成紙張,海洋也受到污染,城市不斷地現代化, 高樓到處聳立,人口不斷膨脹,汽車無處不在,被污染的空氣瀰漫整個世界,垃 圾不斷堆積成山。人類還洋洋得意,結果被外星人踐踏成垃圾,真的嗚呼哀哉! 短片除了背景音樂外,便沒有加插任何旁白和對白,真的無聲勝有聲,令觀眾更 能專注欣賞動畫背後傳遞的訊息。此外,短片基本上只運用了黑白灰三色,這說 明人類的內心是冷漠的,只顧念自身的經濟發展,對自然界所遭受的傷害,漠不 關心,還自以為是。 看完以上的片段,你能接受上述的結局嗎?如果大家不珍惜地球的資源,不改變 我們種種的惡行,人類便會成為地球最大的危機。地球遭受如此的破壞,你還能 處之泰然嗎?地球已經向我們大聲疾呼,發出連串的警號,如臭氧層遭到破壞, 出現溫室效應,經常出現酸雨、沙塵暴、颱風、海嘯等現象。這些鐵証說明了我 們正在承受破壞地球所帶來的苦果。我們絕不可以坐以待斃,我們一定要為新一 代,為將來作出重大的改變。 地球不單屬於人類,而是屬於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藍天白雲、綠樹成蔭、新鮮空 氣、乾淨食水,誰不想要?我們必須坐言起行,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 做起,人類不可再過分捕殺生物、砍伐樹木,應緊記要節約用水、節省能源、不 浪費紙張,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地球是你、我、他的家園,破壞了它,人類 只會自食其果,自招滅亡啊!

308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4.

聖公會基顯小學(小五) 鄭詠彤作品《血色海灣》

《血色海灣》(The Cove),片長約 1 小時 30 分鐘,由前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路 易斯‧賽侯尤斯於 2009 年拍攝的紀錄片,他使用了水下麥克風,並將高像素攝 影機偽裝成石頭進行暗中拍攝。他揭露了日本太極町(Taiji)漁民每年屠殺約 23000 條海豚的事實,這個數量約是過去日本每年捕殺南極地區鯨魚總數的三倍,並差 不多等於全日本捕殺海豚的總量。每年海豚都會進行季節遷徙,例必游經太地 町,漁民先用雜音將他們驅趕到當地一處隱密的海灣,再用大漁網困住海豚,最 後用長矛和利刃將他們全部殺死,真的慘不忍睹。 全片的拍攝過程非常困難,首先是因為漁民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斷在阻 擾;而政府也為了想與那些既得利益者分一杯羹,所以不敢得罪漁民,便盡量去 配合,把攝製隊列入黑名單,他們一入境,就會被警察不停地追問,接到投訴也 被盤問,基本上警察或是漁民們是全天候跟蹤他們。他們的行動好像 007 一樣, 仿如一個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賊,沒法正常行動。幸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 和志願者幫忙,才使行動得以順利完成,要不然那鮮為人知的事實怎會曝光呢? 根據片中的街頭訪問,五位市民竟沒有一個知悉這可怕、又血腥的事件! 那些可憐的海豚,當然是他們販賣的對象。一條活海豚可賣十五萬美金,而死海 豚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因為海豚肉吃多了會中水銀毒,可是他們卻自欺欺人,竟 埋沒良心、無恥地說這是絕對不會中毒的,還一直暗地裏大量出售,不讓人家知 道這是海豚肉。根據影片報導,明明之前曾出現市民吃了中水銀毒事件,漁民也 有牽涉在內,但他們竟敢拍著胸膛,睜著大眼說謊話,可憐懵然不知的市民竟當 是普通魚肉買來吃!即使他們知道是海豚肉,多數也不知道有毒,依然買來吃, 因為日本政府根本沒想過要揭露真相! 《血色海灣》不是一齣電影,而是一部貨真價實的紀錄片。海灣裡的血不是辣椒 醬,也不是蕃茄醬,而是上百條瀕死的海豚,用盡最後一口氣,想衝出漁網,逃 出「地獄」所吐出的鮮血。這齣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站在保護海豚的立場, 使人產生共鳴,它把捕撈鯨豚說得觸目驚心,又把這段偷拍過程用非常戲劇化的 方式呈現給觀眾,執行偷拍任務時,猶如 007 驚險萬分,會議攻訐爾虞我詐,這 群正義之士冒著生命危險,不怕被漁民發現、攻擊、被警察扣留查問,他們的英 勇行為,真值得世人敬仰。 影片中「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騙局。」這句話令我恍然大悟。在海洋公 園表演的海豚,他們看起來很享受,背後卻帶著無數的痛苦。原來野外的海豚如 309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果順利成長可以活七年之久,可是受訓的海豚卻只有三四年壽命,因為牠們一定 要做好每一個指定的表演動作才可以開餐,這和殺了他們有甚麼分別?我們眼睜 睜看著他們被折磨,埋向滅絕道路,這是何等道理?為什麼人類有權去殺害那些 小動物?小動物卻不能用宣傳海報回應說:還要流多少血,才能喚醒你們的良 知? 其實這部影片,最希望喚醒人類要保護海豚,別讓此等悲劇年年月月重複地出 現。海豚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很多同類型事件在世界各地發生。我們應 廣泛報導此等殘酷事件,引起社會人士關注,熱烈討論,才能迫使有關機構為海 豚請命。

小學公開組別 現摘錄部分學生回應如下: 1.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李芓嬈 2.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李俊壹 3.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 張潁琪 4.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郭成榮 5.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陳韋灼 6.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陳啟澤 7.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小六)廖嘉兒 8.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小五)曹凱瑄 9.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小六)封班侯 以上書寫:篇幅所限,請於網上版瀏覽 http://issuu.com/cultacultamap/docs/final_writingbook

310


2014-15 香港錄像藝術創作與徵文比賽 10. 路德會聖馬太學校(小六) 李婉旖作品《地球不是一個被搾乾的檸檬》

311


312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跨科學習錄像與書籍資源庫

313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跨科學習錄像與書籍資源庫 本會跨科學習錄像與書籍資源庫,內有環境電影和圖書供教育人員使 用。詳情可與本會聯絡。本會定期更新錄像與書籍資源庫內容,詳情 可瀏覽 http://www.cultamap.com/?page_id=3236

電影

海底交易#2 魚從哪裡來

掩埋

香港電台/香港/22分鐘/粵語/中文

王利波/中國/100分鐘/國語/英文、中文

地球四分三的面積是被海洋覆蓋,儘管海洋生

影片《掩埋》通過採訪事件當事者,以倒計時

物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隨著人類對海洋的苛索

的方式詳細再現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預測和

越來越大,過度捕撈,甚至是大量捕殺產卵群

漏報經過,以及因當時政府對地震漏報的漠視

體和幼體的情況,已導致部份物種面臨絕種威

態度而導致2008年汶川地震悲劇的重演。在目

脅或嚴重傷害,而反過來,亦令到漁業資源嚴

前露臉的地震題材紀錄片中,它是第一部探尋

重衰退,漁民生計受到破壞。 「海底交易」帶你

地震預報問題的作品。

看人類對海洋生物和生態造成的連串影響。

314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垃圾圍城

愚蠢年代 The Age of Stupid

王 久 良 / 中 國 / 69 分 鐘 / 國 語 / 中 Franny Armstrong/英國/89分鐘/ 文、英文 英語/英文、中文 為了籌備北京奧運會,北京市在環境保護方面

故事發生於 2055 年滿目瘡痍的地球,彼特.

投入了1,400億資金。但在王久良的鏡頭裡, 「垃

普斯特李威(Pete Postlethwaite)飾演地球上最

圾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昨天罕無人跡的郊

後一人,他獨自翻看 2000 年代中至後期的紀

野,今天變成了車水馬龍的市區。上面蓋房住

錄片段,提出發人深省的疑問: 「為甚麼我們在

人,但鮮有人追問地下的真相。首都國際機場

仍能挽救的時候,沒有阻止氣候變化?」

附近一處垃圾堆在掩埋平整之後,上面赫然建 起了一座高檔小學。另一個正在打地基的建築 工地,將地面挖開後,露出的是一層又一層的 腐臭垃圾。

熊貓媽咪日記

健保真要命 Sicko

Michael Moore/美國/123分鐘/英 Tadashi Mori/101分鐘/日語、粵語/ 語/中文、英文 英文、中文 影片以鏡頭把熊貓媽媽手中的新生熊貓BB捕 此片揭露美國醫療保險的不足,並以加拿大、 英國、法國和古巴為例,說明統一且公營的醫 療保險制度才能最好的保障公民的健康。

捉下來。從日本的熊貓哺育中心開始,直到牠 們送往四川臥龍基地,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拍 攝,鏡頭追隨著每一頭可愛熊貓的成長經過、 心路歷程,細緻地呈現牠們的“way of life”, 熊貓親子實況呢度睇真D,令人眼界大開。

315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點蟲蟲

1:99電影行動

Claude Nuridsany/73分鐘/粵語、英語/無

杜琪峰、韋家輝/陳果/陳德森/徐克/周星

本片用小說式的敘事手法去描寫大自然,結合

馳/馬偉豪/羅啟銳、張婉婷/林超賢、陳嘉

電腦、機械人科技及最新的光學處理,帶領觀

上/謝立文/陳可辛/劉偉強、麥兆輝/香港

眾追隨小動物的一舉一動。攝製組加入了大自

/97分鐘/粵語/中文、英文

然的遠景鏡頭,將這兩極世界對照並列,令觀

2003年頭非典型肺炎肆虐香港,香港人生活在

眾猛然醒覺兩者的相對性。本片將觀眾代入小

一片陰霾之下。有見及此,香港電影工作者總

昆蟲的世界,令人類對它們的遭遇感同身受。

會邀請十五位香港知名導演,拍攝十一條勵志 短片,鼓勵港人樂觀面對人生,逆境自強。

Blackfish 海豚灣 The Cove Gabriela Cowperthwaite/美國/83分鐘/英語 /中文、英文、泰文、日文、韓文、西班牙文、

權威海豚訓練師Richard O'Barry,曾訓練過當時

葡萄牙文 在表演裡為無數觀眾帶來歡笑的殺人鯨,竟先 後奪取了數人的性命!本片追蹤了連串極富爭 議性的傷亡事件,通過絕密真實片段及深入專 訪,帶觀眾看清殺人鯨不為人知的生活實況, 重新認識這種與人類相似,既具高度智慧亦富 情感的動物,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相互關係。

Louie Psihoyos/美國/87分鐘/英語/中文

得令的美國電影劇Flipper中5隻海豚。但一次目 擊海豚自殺身亡,讓他意識到訓養海豚娛樂人 類非常殘酷。他潛入日本的「太地」漁村,向 全世界揭露當地漁民屠殺海豚的勾當。為避開 日本漁民耳目,他們利用最先進的科技在深夜 拍攝,直播一場現場探險實錄……

316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食品帝國 Food, Inc.

從空中看地球:餵飽六十億人

Robert Kenner/美國/93分鐘/英語/中文、英

Yann Arthus-Bertrand/100分鐘/英語/中文、 英文

文 紀錄片「食品帝國」(Food, Inc.) 向世人揭示了 日常生活裡廉價食品的生產過程, 「這已經不只 關於我們吃的權利,更是關乎我們說出真相的 權利,和知道真相的權利。」記錄片歷時6年, 由導演Robert Kenner四處採訪拍攝而成。附言寫 道: 「你不會再想用這種方式看待你的晚餐。」

本集震撼人心的紀錄片,主持人亞祖.貝彤邀 約我們走訪法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深入瞭解某 些農人為何挺身而出,對抗往下逆轉的現代農 業,以及生產主義衍生的問題(如農藥、基改 作物等) 。我們身為消費者,倘若為了自身健康 和環境永續發展而改變消費行為,我們也就能 改變現狀。

大藍湖

城 市 變 奏 曲 : 無 限 郊 區 化 的 後 果 Sprawling

曾翠珊/香港/104分鐘/粵語、國語/中文、 From Grace 英文

David M. Edwards/美國/82分鐘/英語/英

張麗儀(唐寧 飾)年少離開村往外走,至三十歲

文、中文

卻突然失業,最終跑回老家重整人生。她返回

隨著科技發展,汽車的誕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

位於西貢蠔涌的老家,驚覺村落不如往昔,母

便利。但歷經數百年變遷,先進國家在都市規

親(覃恩美 飾)亦年華老去。麗儀重新投入簡樸

劃上越來越仰賴汽車,道路無限延展、郊區無

生活,守候在母親身邊,但世界卻因為舊同學

止盡擴大的後果,更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汽

林進(周俊偉 飾)的闖入而變得熱鬧起來。二人

車排放的廢氣日益增加,但石油燃料蘊藏量卻

各自帶著情感的遺憾走遍村中角落,踏上尋愛

是逐年下滑。本片將從全新角度來探討都市發

旅程。

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重要關聯。 317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貴嶼

加工廠

蘇澤賢/中國/25分鐘/國語/中文

陳界仁/台灣/31分鐘/無/無

貴嶼是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電子廢物拆解處理

陳界仁邀請在資方未付退休金和資遣費下惡性

集散地,也是有毒電子產品對環境造成不可逆

關廠而失業的聯福製衣廠女工,重回已經荒廢

污染影響的最明顯的受害地之一。國外的電子

七年,但還是屬於資方資產的工廠內「工作」;

垃圾通過深圳、廣州和南海的轉運點,大規模

影片除了專注凝視女工重回現地「工作」時的

地進入貴嶼。在給貴嶼鎮的居民帶來豐厚利潤

神情與細節,並藉由與官方早期宣傳加工產業

的同時,電子垃圾拆解行業不可避免地導致了

繁榮景況的黑白紀錄片的相互對照,省思產業

嚴重的污染。

外移後,失業勞工的現實景況。

318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動畫

環保至top星 vol.5:預防侵蝕

瘋影動畫工作室精選短片 Part 2

無/香港/33分鐘/粵語、英語/無

瘋影動畫工作室/法國/45分鐘/無/中文、 英文

01. 預防侵蝕/02. 對假期既回憶/03. 注重健 康 /04. 去露營 /05. 做話劇 /06. 維持資 源 /07. 製造紙張 /08. 同工作 /09. 推廣

《大雨大雨一直下》導演Jacques-Rémy Girerd 所創立的「瘋影動畫工作室」 (Folimage Valence Productions)精采短片完全收錄!!

環保 /10. 去到未來 /11. 整體咁去考慮謹

榮獲超過200個國際獎項,法國動畫界獨領風

慎咁行動

騷!「瘋影」的動畫種類隨意多變,令人驚豔 和深得人心。

快閃島

何振宇、何瓊鈺、余嘉希/香港/6分鐘/無/

張弓、石花工作室/中國/5分鐘/無/無

快閃島是一個關於人類價值觀的故事。人們因

講述被人類捕捉的一頭鳥的故事。

物質主義影響令價值觀扭曲,變得貪婪和自 私。在我們的故事中,鯨魚代表最自然的人性, 透過牠救人的故事中,希望觀眾反思自己的價 值觀。

319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蘋果樹

Man

白斌/中國西藏/11分鐘/國語/英文

Steve Cutts/英國/4分鐘/無/無

以動畫演繹人與蘋果樹的故事。

講述一個人與地球的故事。

癲噹

黛子小姐

貓室/香港/13分鐘/粵語/中文、英文

豬常粉動畫工作室/中國/7分鐘/無/中文

癲噹-他不是機械貓,只是一只普通貓,不過

黛子小姐,是一隻普普通通的塑膠袋,她和伙

金融海嘯令他癲了,用膠紙貼著耳朵;他沒有

伴們伴隨著工廠機器有節奏的轟鳴而誕生。自

百寶袋,只有一個「人人可戴」的普通爛腰包, 從來到了這個世上,她便得到人類的寵愛,食 裡面放置很多垃圾和剩餘物資,如廁紙,擦膠, 品、用品甚至金魚,全部都用她來裝,雖然匆 但「癲噹」卻把垃圾創作成有用的工具,以$0

忙,可是黛子小姐樂此不疲,感覺自己受到了

解決了很多問題……

重用。不久,黛子小姐終於不堪重負,身上破 了一個洞……

320


參考資料-電影及動畫

海洋癲堂之荒失失傻兵 Plankton Invasion vol. 4

海洋癲堂之污染反撃戰 Plankton Invasion vol. 1

Joeri Christiaen/美國/53分鐘/英語、粵語、

Joeri Christiaen/美國/53分鐘/英語、粵語、

國語、法語/英文、中文

國語、法語/英文、中文

招積的海星隊長、只顧研究的水母安娜博士和

三名海洋兵團隊員不擇手段淹沒地球,好讓自

越幫越忙的章魚波波中士不擇手段淹沒地球,

己有更多空間生活。招積的海星隊長、只顧研

好讓自己有更多空間生活。他們努力不懈完成

究的水母安娜博士和越幫越忙的章魚波波中士

任務,加速全球暖化,然後統治世界。他們詭

須合力完成任務,加速全球暖化,然後統治世

計盡出,但一切都是天方夜譚,因他們不過是

界。他們詭計盡出,但一切都是天方夜譚,因

小小的海洋生物!

他們不過是小小的海洋生物!

冷冷 呂賽男/香港/7分鐘/無/無 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冷冷解救了一隻毛毛蟲並收 養了它。冷冷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這個可愛的小 生靈,毛毛蟲也將冷冷作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他們形影不離,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

321


322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323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Adler, Frederick R. (2013), Urban Ecosystems: Ecological Principles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Stuart(1997),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Lisa Benton-Short & John Rennie Short (2012), Cities and Nature (Routledge Critical Introductions to Urbanism and the City), Routledge. Purdue Academic Rating Scale: Social Studies, Feldhusen, J.F., Hoover, S.M.H., & Sayler, M.F. (1991), Identifying and Educating Gifted Students at the Secondary Level, Hawker Brownlow Education. Renzulli, J.S., & Reis, S. M. (1997), The 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 A How-to-Guide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 Mansfield Centre,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Sheldon H. Lu, Jiayan Mi (2009), Chinese Ecocinema: In the Age of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 E. Gibson (2004), Eco-Justice—The Unfinished Journey, Albany: S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illiams, R. (1895),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理查威廉斯(2004)《動畫基礎技法》,北京︰龍溪國際圖書。 郭靜姿、胡純、吳淑敏、蔡明富及蘇芳柳合編,《特殊需求學生特質檢核表》。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3。

324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博爾韋爾 (Bordwell, David) ,《電影藝術 : 形式與風格》。台北 ﹕美商麥 格羅.希爾,1996。 蒂莫西 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如何寫影評》。中國:世界圖書出版, 2009。

《城市中國》 第 21, 32, 41 期。上海:中國出版期刊中心。 鄭明憲,〈兒童對視覺意象意義的建構〉,收入《中文電子期刊》第 5 期(2003 年 5 月)。

Dieter T. Hessel (2007) Eco-Justice Ethics, from the web-site of Eco-justice-The Yale Forum on Religion and Ecology, http://fore.yale.edu/disciplines/ethics/eco-justice/ LORRIMAR-SHANKS, Jennifer, “Disregarding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terpreting Hong Kong as an Urban Ecosystem” http://www.kadinst.hku.hk/sdconf10/Papers_PDF/p514.pdf WWF《香港生態足印報告 2013》 http://www.wwf.org.hk/?9980/WWF-releases-Hong-Kong-Ecological-Footprint-R eport-2013-If-everyone-in-the-world-lived-a-Hong-Kong-lifestyle-26-Earths-is-ne eded-to-fulfil-our-needs WWF《保護珠三角的生物多樣性》 http://awsassets.wwfhk.panda.org/downloads/prd_booklet.pdf 《生態中國頻道報導》 2013 年 8 月 9 日 http://wetland.e-info.org.tw/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360:20 130809&Itemid=19

325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吳思敏(2011)《一篇告訴你為何需要關注「水危機與水危機」的文章》全 球化監察 http://www.globalmon.org.hk 《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http://www3.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9685/info434013.htm 《深圳海關「綠籬行動」專案》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air/prob_solutions/strateg ies_apc.html

326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其他參考資料 與中港兩地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電影節 1.

香港-珠三角環保電影節, 網址:http://ecocinema.cultamap.com/

2.

香港環保電影展,網址:http://hkecocinema.cultamap.com/

3.

Hong Kong - 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Ocean Film Festival 詳情可留意大眾傳媒報道或瀏覽他們的 facebook。

其他在港舉行的電影節 在香港有不少機會可以接觸到全球不同種類的獨立電影。例如: 每 月都有不同國家的電影節在各表演場所或文化中心舉行。當中都 會包括不少有關「中港城市自然與社會」的獨立電影或短片。最 為人所熟悉的有…… 1.

香港國際電影節,網址:www.hkiff.org.hk

2.

香港獨立電影節,網址: www.hkindieff.hk

3.

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 ,網址:www.ifva.com

4.

社會運動電影節 ,網址:smff2011.wordpress.com

5.

華語紀錄片節,網址: www.cdf.asia

6.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和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也經常 舉辦獨立電影放映會和導演分享會

327


參考書目和其他參考資料 相關電影文化機構資料 1.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該中心收藏了中國各地獨立導演所拍攝的生態記錄片,網頁載 有中國獨立電影清單及價格表供公眾參考或購買。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 電話﹕2609 8762 網址﹕www.usc.cuhk.edu.hk/Chs/Default.aspx

2. 「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環保短片 下列網站載有環保短片,可供教師參考: www.ecc.org.hk/english/video_gallery/video_gallery.html www.ecc-climate.org.hk/en/photo/video.php school.ecc.org.hk/english/photo/video.html 3.

Kubrick Kubrick 是本港其中一個的文化聚散地。它除售賣文化書籍 外,亦設有影碟售賣的專區,影碟包含了海內外獨立生態電影。 地址﹕香港九龍油麻地眾坊街 3 號駿發花園 H2 地舖 電話﹕2384 8929 網址﹕www.kubrick.com.hk/index.php/zh_hk/

328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329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 計畫顧問 黃煥忠教授

計畫可持續發展教育顧問 香港浸會大學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的中心主任

文潔華教授

計畫人文學教育顧問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系主任

朱耀偉教授

計畫文化研究教育顧問 香港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化學院教授

彭麗君教授

計畫電影評論教育顧問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及文化研究系教授

文志華先生

動畫教育顧問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 計畫籌委會 林健雄先生(主席) 譚偉峰先生 葉堅耀先生 李洛文先生 鄭廣泉先生 梁敏琪女士 趙 磊老師 李坤儀老師 袁惠玲老師 李嘉言女士 梁焯然先生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 「文化地圖」董事局主席 影評、 「文化地圖」董事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講師 動畫製作專業 動畫家 羅定邦中學通識科教師 李惠利中學視覺藝術科教師 黃埔宣道小學資訊與科技科教師 「文化地圖」項目總監 「文化地圖」項目統籌

 本書編輯:譚偉峰先生、李嘉言女士  課程設計/導師履歷: 330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李洛文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碩士,現為香港 知專設計學院講師。 李嘉言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文學 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講師,文化地圖項目總監。 胡劉斌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導演系),現為深圳大學傳播系講師,導演, 作品曾於多個影展放映。 梁敏琪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碩士,現於本港 大學工作,同時從事獨立動畫創作,曾參與多個香港電台《8 花齊 放》的動畫創作計畫。 楊秀卓 香港大學文學士,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藝術教肓),現為藝術 家,藝術教師,於不同機構任教藝術。 鄭廣泉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碩士,現為資深動畫製作專業,動 畫創作兼任教師,曾參與《麥兜故事》系列的製作。 譚偉峰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哲學碩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 院兼任講師,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高級研究助理。

 策畫機構「文化地圖(CultaZine Ltd.)」 「文化地圖」是成立於 2008 年 10 月的非牟利藝術團體。成員包括 一群學界學者、教師和大專學生、藝術家、導演、音樂家與企業行 政等熱愛藝術者。旨在團結社會各界,共同透過持續舉辦教師和學 生培訓工作坊、藝術導賞、社區電影放映巡禮、藝術創作比賽和藝

331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術展覽等藝術教育項目,推動香港藝術與藝術教育持續發展,促進 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文化交流。 跨科學習已是香港教育政策改革的趨勢。「文化地圖」早已提倡視 覺藝術教育與人文學科教育結合的發展方向,以作為當代香港藝術 教育發展的補充,培養市民的藝術情操和提升人文素質。

 協作機構: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 香港視藝文化教育協會

 支持機構: 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 香港教育局資優教育組 深圳市綠源環保志願者協會 

鳴謝機構: 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田邊紀錄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香港電影資料館

鳴謝個人: Ric O’Barry Dolphin Project 成員陳迪茵女士 王久良導演 王利波導演 袁建滔導演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林超英教授 區紀復先生 港大同學會書院汪瑜老師 慈航學校何應倫老師 齊柏林導演 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動態媒體設計系教授陳無畏博士

332


附件

附件

333


附件

附件一 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 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行為特質量表 1.

使用說明:  這份行為特質量表羅列人文學科,特別是在藝術/電影/文化方 面的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的共通行為特質,供教師辨識學生 潛質及搜集學生資料,以作推薦學生參加此抽離式人文學科資 優培育計畫。  教師可為初步獲甄選的學生填寫下表,用「」選出其中一格 最適當描述該學生的行為特徵(極少、有時、時常、總是、不 適用) ,然後比較各學生在表格「時常」及「總是」兩欄取得 多少個「」 。在這兩欄中取得最多個「」的學生,表示他/ 她在藝術、評賞、電影、人文學科方面具備優良潛質,應獲推 薦參加。  這份行為特質量表只是其中一項甄別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的 工具,教師宜按學校的情况,採取多元化的甄別工具及經多渠 道去辨識資優生,例如參考面試、家長/朋輩/自我推薦表、學

334


附件 習歷程檔案、學生獲獎紀錄和實作評量(如學生的影音作品或 評論文章)作甄別;有關面試題目及實作評量等,請参考本計 畫「甄選學生」章。  教師如欲進一步了解鑑別及甄選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的程序 和甄選工具,可瀏覧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網頁 (http://www.edb.gov.hk/cd/ge)載於「資優教育資源庫」角《校 本資優教育課程指引》

335


附件 2.

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行為 特質量表

姓 名:_______

__ 班別: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 _____(請圈適用者: 班主任/科任教師/其他 _________) (1) 學習特質 項目

極少 有時 時常 總是 不適用

1. 喜愛觀看不同種類電影(例如:小品 式、史詩式、科幻、懸疑或喜劇電影 等) ,並於觀賞後,常會因劇情或電影 引發深入思考,甚至用不同途徑繼續 為思考的問題尋找答案。 2. 喜愛參與藝術/電影/戲劇/文學/文化相 關活動,例如參觀展覽/参與電影節/ 電影分享會/文化評論。 3. 在人文學科、語文科、文學科、通識 科或視覺藝術等科目的學習表現(包 括課堂、測考和實作評量,如撰寫評 論文章、視覺藝術作品)優秀的學生。 (教師需特別留意:甄選學生時,不

336


附件 宜偏重學科成績而忽略對本計畫具濃 厚興趣和潛質的學生。研究指出,一 個具挑戰性的增益課程可以逆轉潛能 未展或學科成績欠佳的資優生的學習 問題。) 4. 能輕易地回憶某種畫面,具備優異的 視覺記憶能力。

5.

觀察力強,在觀影過程中往往能對一 些沒有明確語言表述的影像細節特 別留意/提出疑問/推測。他們的語文 科成績,甚或寫作、口語能力未必出 眾,但是,他們或會對某特定鏡頭運 用/ 影音效 果具強烈 興趣而 深入 思 考。

337


附件 項目 6.

極少 有時 時常 總是 不適用

喜歡透過閱讀、考察或蒐集資料增進 知識。

7.

對社會事件具敏銳觸覺和判斷力,能 洞悉當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對相關 因果理論感興趣。

8.

對需要運用高階思考和解難能力的 活動或學習感興趣。

338


附件 (2) 學習態度 項目

極少 有時 時常 總是 不適用

1. 能在藝術/電影/戲劇/文字/文學創作過 程中維持高度興趣和專注,能夠忍受 創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2. 存懷疑精神,能提出具啟發性或挑戰 性的問題。 3. 在探討問題時能暫緩判斷,能包容不 同的觀點和見解。 4. 愛探究與分析問題,並找出問題的核 心,針對問題提出判斷和獨特見解。

339


附件 (3) 創意 項目

極少 有時 時常 總是 不適用

1. 喜愛錄像創作或攝影,具鏡頭觸覺, 能提出獨特的意念或喜歡進行突破常 規的創作。 2. 能欣賞語言/對白或文字中語帶相關 的幽默感及智慧。 3. 對人文學科/社會議題記憶特別深刻 細緻,能將其中的議題整合和看見不 尋常的關連。

(4) 語文能力 項目

極少 有時 時常 總是 不適用

1. 喜愛對談、聆聽,並喜愛透過交談與 別人溝通。 2. 掌握廣泛詞彙,並準確而適當地運用 3. 喜歡閱讀或撰寫評論文章。

340


附件 (5) 其他 項目

極少 有時 時常 總是 不適用

1. 曾經長期參加影音製作或創作,表現 投入認真。 2. 曾經在本港或國際獲取相關藝術/電 影/戲劇/文學/文化獎項者,應該獲得優先 考慮。

参考資料: 1.

郭靜姿、胡純、吳淑敏、蔡明富及蘇芳柳(2003) 《特殊需求學生 特質檢核表》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

Purdue Academic Rating Scale: Social Studies. Feldhusen, J.F., Hoover, S.M.H., & Sayler, M.F. (1991). Identifying and Educating Gifted

Students at the Secondary Level. Hawker Brownlow Education. 3.

Renzulli, J.S., & Reis, S. M. (1997). The 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

A How-to-Guide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 Mansfield Centre,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341


附件

附件二 第一節

工作紙(學生版)

工作紙(一) (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試比較網上購物廣告片和《卡到啦》預告片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內容比較 1

錄像類型

2

影片投資者

3

市場考慮

4

影片氣氛

5

娛樂性

6

人物

7

向觀眾傳遞 的訊息

8

傳遞的深層 意義/價值

網上購物廣告片 商業廣告片

《卡到啦》預告片 非商業獨立電影 導演和非商業獨立電影 發行

342


附件 第二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是「追求社會、經濟與環境三面向 的均衡發展,以使人類的發展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致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 足其需要的能力」。 社會層面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 經濟層面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上的持續經濟成長。 環境層面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根據陳子揚(2010)《天亮了》的描述,並按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理念,你認為澳門的城市發展方向在社會、經濟和環境三 方面的發展情況如何不會引致/引致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足其需要的能 力?

社 會 層 面

經 濟 層 面

環 境 層 面

343


附件 第三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 王久良導演的紀錄片《垃圾圍城》所指的是哪個中國城市的垃圾問題?他 用了那種紀錄片拍攝模式創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王導演在影片中作了不少旁述(其實就是導演對環境問題的反思),試找 出當中兩段城市生態系統的城市化過程(urban process)和有意/無意的 結果,細加分析以及你對此的回應。

344


附件 三. 王導演如何運用以下幾個鏡頭(包括音效)描述膠袋垃圾數量 之多(00:13:4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四. 導演經常用怎樣的剪接手法描述同一事件?試參考上一題,多 舉一例說明。

345


附件 截圖 1(__:__:__) 文字描述:

截圖 2(__:__:__) 文字描述:

音效/旁白:

音效/旁白:

截圖 3(__:__:__) 文字描述:

截圖 4(__:__:__) 文字描述:

音效/旁白:

音效/旁白:

五. 試用圖中圖像和導演的旁白詳細說明垃圾如何污染潔淨水源。

純圖像:

導演的旁白:「北京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為了解決水資源危機,政府已啟動了著名的 「南水北調」工程。令人困惑的是我們可以耗量巨大的資源成本。從千里之外的長江調 水,卻對近在身邊的水源毫不珍惜。」

346


附件 第四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 試以下列《垃圾圍城》溫榆河畔一段(00:26:40)的截圖描述導演如何運 用電影語言,表達了甚麼意思? 片段開始,導演的旁白:

347


附件

二 你對導演的表現手法,如何評價?

三 你對以上的描述的「未來」有何看法?你可以為我們的未來做甚麼?(如空 間不足,請加附頁)

348


附件 第五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試細心思考香港的城市生系統情況是怎樣的?

輸入(Inputs):資源倚賴入口。

過程(process):耗用資源超出一般使用量。

輸出(Outputs):輸出大量垃圾引起垃圾堆填區幾近飽和。

反應(Feedback):

對後困的回應(Response):

349


附件 第六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是「追求社會、經濟與環境三面向 的均衡發展,以使人類的發展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致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 足其需要的能力」。 社會層面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 經濟層面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上的持續經濟成長。 環境層面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請從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層面(見下)分析長江三峽工程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的利與弊,並以理據推論工程不會/將會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足其需要的能力, 因此我同意/不同意長江三峽工程能達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利

經 濟 層 面

350


附件

環 境 層 面

社 會 層 面

351


附件 第七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海豚灣》分組討論問題:(請加附頁書寫) 1) 簡述故事內容? 2) 導演如何提供不同角度看事件? 3) 導演最終認為日本人為甚麼要進行海豚大屠殺? 4) 你認同導演對事件的看法嗎?為甚麼? 5) 你認同人與智慧生物(intelligent being)擁有平等的生存權利?為甚麼?

35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