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德劉蔚萍 聽覺與語言障礙兒童教育

Page 1

聽覺與語言障礙 兒童教育 劉蔚萍 樹德科技大學 兒童與家庭服務系

1


討論     

人為何需要溝通 ? 哪些發展能力影響個體的溝通 ? 溝通的型態或元素包含哪些 ? 溝通需要哪些必要元素 ? 溝通會受哪些因素影響 ?

2


溝通之功能 

表達、理解、接收 說者—表達、聽者—接收  訊息的交流,說者 & 聽者,表達、理解、接收 都需同時發生 

兩人藉溝通,在認知上達成共識 情人節吃飯的例子  個人表達需求、支配、助益、互動、啟發、想 像 

3


相關發展能力 

※ 每個領域間都有其關聯

感官知覺 - 視覺輔助 動作 - 粗、精細 認知 - 溝通訊號的理解 社會情緒 適應 / 自理

   

4


相關發展能力 

動作 發聲肌肉群—臉部 ~ 腹部  控制肌肉的能力 

Ex: 腦性麻痺

認知 不知道怎麼說  表達者不知道自己表達錯誤 

例 - 系辦登記教室的例子

5


社會情緒 

聽障幼兒在書寫與手語能力尚未建立時,無法 讓他人了解其需求,易情緒不佳、哭鬧

適應 / 自理 吃飯 - 吞嚥、點菜  新環境,提出問題或要求 

6


溝通之型態 / 元素 

語言 內容  口氣 

 

圖、文 肢體

開心的走著

心碎

動作 - 聳肩、小丸子三條線表情  表情 

7


動動腦思考… 

即使陳水扁總統有許多構音異常,為何全 國人民和行政首長仍然聽得懂他的演講?

背景知識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石 -- 鑽石的石、路邊石頭的石  木子 李、三橫一豎 王、金童 鐘  Lght hoouse vs. light house 

8


相關因素 -1 

生理條件    

情境 

發聲肌肉群 - 表達 智力 ( 決定要說什麼、能了解與記得別人說什麼 )- 理解 聽覺器官 ( 耳朵、腦聽覺神經 )- 接收 例: CP 、缺牙齒、口腔癌被切除後 上課時講手機;把鏡子拿出來討論化妝

對象的相對關係  

夫妻、親子、長官下屬 錯用:沒大沒小、不禮貌 9


相關因素 -2 

語言 方言:國語、閔語、客語、原住民語…  口音:你從哪裡來 

文化 - 溝通禮貌 

中英文接受別人物品時回覆語的差異 

好啊,謝謝 ! vs. Yes, please. No, thank you.

俚語 : Break their legs!  問女性的年齡或體重 

10


時間 

跟不熟的人聊天最多約 30 分鐘

身體距離 講悄悄話  你討厭的人 vs. 你喜歡的人,身體距離有差別嗎 ? 

裝扮 依身分、穿著而選擇合宜的溝通內容  Ex : 教師穿拖鞋、短褲、背心 

11


中市府禁穿短褲拖鞋 老師:熱到無心上課 2011.07 

天氣熱,中市有公務員穿短褲、拖鞋上班,市府 人事處行文要求員工不可如此。 國小教師在市長信箱留言,表示這項禁令會讓他 「熱到無心教學」。教室沒冷氣不能比照辦理。 他表示,學校教室沒裝冷氣,現今夏季高溫常超 過 30 度,短褲配球鞋或正式的便鞋,不會不端莊 ,要他穿長褲在無冷氣的教室上課,會讓他「熱 到沒有心情、情緒很差,甚至影響教學品質」。

12


台中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光銘表示,為人師,本就該儀 表端莊,他不認為穿短褲能讓老師「心情愉快、教學 變好」。…張也說,若學生穿著短到不行的熱褲甚至 夾腳拖來上課,那成何體統? 陳姓家長說,老師穿著短褲及拖鞋上課,太不像話了 ,她贊成台中市政府的決定。 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則說,老師應穿著合宜,但也應 考慮因地制宜,可再討論。 台中全市公立國中小共 297 所,「全部教室都沒裝冷 氣」,換言之,在人事處及教育局會商後再送市長胡 志強批示的結果,將影響未來台中市二百九十七所國 中小的教師,能否因為這封投書而可以「穿短褲教 課」。 13


耳朵生理構造

14


分外耳、中耳、內耳、聽覺神經和大腦聽 覺神經,構成聽覺系統。

外耳 : 耳廓、外耳道 中耳 : 耳膜、中耳腔內三塊聽小骨 內耳:耳蝸、前庭半規管 聽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大腦聽覺區

  

15


外耳  

功用:收集聲音並放大高音成分、將聲波 傳至中耳 耳殼 

保護外耳道、收集聲波、分辨聲源

外耳道 清潔、保護、擴音三種作用  將聲波傳至中耳 

16


中耳 

功用:放大並傳聲音至內耳、平衡中耳腔 和外界的氣壓、減輕巨大噪音對內耳的影 響 耳膜 聲波撞擊耳膜,引起耳膜振動,連帶振動中耳 的聽小骨  平衡中耳腔和外界氣壓 

聽小骨 ( 鎚骨、鉆骨、鐙骨 ) 聲波振動耳膜後,隨之牽動三個聽小骨  鐙骨接觸到內耳之卵圓窗,聲音傳入內耳 

17


內耳 

功用:放大微小聲音、調節全音域的聲音 大小;將聲音轉化成神經脈衝,傳到聽覺 神經 前庭系統:主管身體的平衡功能 它位於卵圓窗的內側,是個很小不規則的空間 。  前庭無聽覺細胞,並無聽覺作用 

半規管 (Semi-Circular Canals) : 管內充滿液體,是由耳蝸連接過來的。  是人體平衡器官之一,它讓我們知道是不是正 在移動、移動的方向、及身體處的空間位置 18 


耳蝸    

它是聽力最重要的部位 旋轉狀構造,內部充滿淋巴,外圍是一層人體最堅硬 的骨頭保護著 長度約 5 公分,有上萬個聽覺細胞,負責接收及分析聲 音訊號,再傳至內耳 基底膜的上面是聽覺器官的最尾端,這部位稱為柯氏 器 (Organ of Corti) 。      

柯氏器內有毛髮細胞;分為內毛細胞及外毛細胞,毛細胞上佈 滿纖毛 內毛細胞一排,約有 3500 個;外毛細胞三排,約有 12000 個 。 毛細胞和聽神經的神經纖維相連接,神經纖維約有 30000 個。 這些毛髮細胞會感應中階內液體傳來的振動或毛細胞上面覆膜 的移動。 毛髮細胞可將接收到的液體流動及振動轉換成神經刺激。而這 些神經訊號在腦部會被轉譯為〝聲音〞。 神經會被組織起來成為聽覺神經,且直通腦部聽覺區。 19


聽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大腦聽覺區 放大及分析聲音中的特殊成分  將聲音傳到大腦做最後的分析和理解 

20


聲音傳導過程 

聲音傳導必備條件 

1. 音源 2. 介質 3. 接受者

音源被震動→擾動介質→介質振動→傳到 聲音接受者→引起聲音的感受 聲音:物體的振動經由媒介傳到耳朵而使 接受者感受到的能量。

21


聲波是以無形的能量存在空氣中,經耳殼收集後 ,傳遞至外耳、中耳、內耳 

聲音→耳殼 / 外耳道→耳膜→三聽小骨→卵圓窗→耳 蝸→聽神經→大腦

其間能量形式不斷轉換,以順應各部份聽覺器官 之接收,最後傳至大腦,形成可被理解的有用訊 息 

外耳 ( 聲能) →中耳(機械能) → 內耳(液態能) → 中樞(電能)

22


聽力圖的重要概念 

赫茲 (Hz)= 聲音的頻率 頻率越高、 Hz 數越大  人耳聽到 20-15000Hz  說話 300-4000Hz 

分貝 (dB)= 聽力減損 

分貝越大 = 聽損越嚴重 分貝 0= 聽力 OK  一般說話音量約 50-60 分貝 

23


語言香蕉區

24


一般聲音的分貝 (dB) 10 耳語

20 手錶滴答聲

30 輕聲細語 、鉛筆寫字聲

40

英文電動打字機聲音

50

下雨安靜辦公室、電冰箱、冷氣機

60

洗碗機、縫紉機、洗衣機的運作聲

70

關門聲、繁忙交通、吸塵器、吹風機、吵雜餐廳

80

鬧鐘、地下鐵、工廠噪音

90

電鬍刀、卡車、工廠工具、割草機、機車、街上車輛往來聲

100 印刷出版社、垃圾車、手提電鋸聲、手提立 體音響 110 現場音樂演奏、搖滾音樂會 120 夜總會、大雷聲;影響情緒的閥限 130 鑽地機、開路機的垂頭敲擊聲 140 獵槍、空襲系統;耳朵感到刺痛的閥限 180 火箭發射臺 25


聽損之高風險群 / 原因  

遺傳因素 : 家族史有先天性感音性聽力損失 先天缺陷 

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病史 

   

持續性胎兒肺高壓循環、生產窒息

出生體重低於 1500 公克之早產兒 顱、顏面畸形 高膽紅素,超過或達到換血臨界值 疾病感染 

懷孕期間感染德國麻疹、早產、缺氧、先天性梅毒

曾得腦膜炎、腦炎、腮腺炎、麻疹、百日咳

插氣管內管超過 10 天 26


聽損之高風險群 / 原因  

中耳炎 長期處於高噪音的環境中 

意外或外力傷害 

頭部受撞擊受傷、被打耳光

藥物傷害 

煙火、大聲音樂、機械運轉噪音

使用潛在性耳毒性藥物超過 5 天

聽覺器官自然老化

27


聽障之程度與分類   

可聽區域 20~20000Hz 語言音域 50~2000Hz 依聽力損失程度分類 輕度 : 25.1~40 分貝  中度 : 40.1~55 分貝  中重度 : 55.1~70 分貝  重度 : 70.1~90 分貝  極重度 : >90.1 分貝 

28


聽損程度與語言發展 聽損程度

聽覺、說話及語言發展

輕度 25.1-40 分貝

- 對細微說話聲有聽取上的困難。易遺漏 25-50% 語音訊息。 - 語言說話發展仍在正常範圍內,但注意力及言語覺知,須透過良 好聽覺經營,才能減弱缺陷

中度 40.1-55 分貝

- 對正常音量的說話聲,常聽取有困難,若無輔具,會遺漏 50100% 語音訊息。 - 語言說話發展受到輕微影響 ( 例如語法有誤、字彙有限、構音不 清晰、語調平淡 ) - 發音受影響 ( 音色及抑揚頓挫正常 ) ,說話時對方仍可聽懂

中重度 55.1-70 分貝

對很大音量的說話聲,常聽取困難,常會遺漏 100% 語音訊息。 語言發展遲緩 ( 語法有誤、語音清晰度低、語調平淡 ) 早期說話,對方不懂,主要是發音部位錯誤、子音消失、特定音 質異常。

29


重度 70.1-90 分貝

- 只能聽懂較大的聲音,例如一公尺內,大喊才能聽到。 - 聽到母音,無法聽到子音;音質與發音皆有缺陷 - 語言及說話不會隨年齡而發展 - 需要合宜輔具,才能辨識環境聲音。

極重度 >90.1 分貝

即使放大聲音也無法聽懂,但可察覺到振動。 音質與發音皆有缺陷,語言及說話不會隨年齡而發展 若無配戴合宜輔具,言語或語言都不會自動發展。 單耳聽損在長距離下聽取語音有困難,通常對定位聲源有困難。 在吵雜環境或有迴音時,有更大困難。

30


分類 - 依聽力圖結果 

水平型 各頻率的聽力損之程度 大致相同,起伏不明顯  耳硬化症、傳音性重聽 ,某種感音性重聽 

31


分類 - 依聽力圖結果 

低音型障礙 ( 漸升型 ) 低音階級及中音的障礙比 高音階嚴重,所以聽力結 果圖呈現坡型 ( 右上升型 )  較多為傳音性重聽、梅尼 爾氏病 (meniere’s) 的感音性 重聽 

32


分類 - 依聽力圖結果 

高音障礙急墜型 低音皆呈水平型  高音階呈急墜下降 = 急遽 惡化 2000Hz  高頻率聽損 > 低音階聽損 

原因 : 感音性重聽

33


分類 - 依聽力圖結果 

高音障礙急墜凹型 在侷限的頻率帶,尤其是 4000Hz 聽損很大  其他頻率呈水平 

原因 : 職業性重聽初期症 狀

34


分類 - 依聽力圖結果 

谷型或凹型 中音階呈較嚴重聽力損失 ( 下降 )  低音階、高音階聽損較輕 微 

原因 : 混和性重聽

35


聾型 僅部分頻率存留聽覺 ( 如 圖低音頻 = 重聽 )  其他頻率已失去聽覺 ( 中 高頻率揭是平的 = 聾 )  圈箭頭符號 = 檢查到此, 個案仍聽不到 

36


分類 - 依聽損時期 

1 先天性聽力損失 

2. 後天聽力損失 

病變或意外造成聽力受損

3. 語言聽力損失 

如遺傳,胎兒期之傷害

在學習說話時之前喪失聽力;出生後十八個月

4. 語言聽力損失 在語言發展後才喪失聽力  此類通常在學校內表現較好 

37


分類 - 依聽障部位 

1. 傳音性聽覺障礙 

 

外耳或中耳的音波傳遞上發生障礙,致使聲音無法傳 入內耳導致聽力損失。

成因:常見有耳垢堵耳道、中耳炎、耳膜破損、 耳骨硬化、聽小骨鏈折斷等,另聲音無法有效傳 遞。 受損部位:外耳或中耳 補救方式:一般症狀都能以醫藥或手術治癒 / 減 輕,亦可使用助聽器。

38


2. 感音性聽覺障礙 

 

定義 : 在內耳裡的纖毛細胞受損,無法將聲波轉換為電 能訊號時,所產生的聽力損失。

成因 : 常見有過量噪音、遺傳性弱聽、自然衰老 、服食耳毒性藥物、聽覺神經瘤和鼻咽癌電療後 遺症等,令訊息無法完全準確傳到大腦。 受損部位:內耳或聽覺神經 補救方式:若為神經系統之問題,應立即就醫; 次治療後仍有弱聽或內耳受損,應配戴助聽系統 ,嚴重者可考慮人工電子耳。

39


 

  

3. 混音性聽障 成因:由傳導性及感音性神經性弱聽相結 合症狀、梅尼爾氏症、先天性聽覺系統發 育不全。 合併傳音性聽覺障礙與感音性聽覺障礙 受損部位:內耳、聽覺神經加上外耳或中 耳 補救方式:醫藥治療及配戴助聽系統

40


 

4. 中樞性聽覺障礙 原因發生在中樞聽覺神經系統,可因老化 、腦傷、或其他的神經疾病造成。這類的 聽障常會導致聽覺記憶及理解能力的減退 。

41


聽力損失發生率 

全世界新生兒 1/1000 名先天極重度聽力損 失 Frasier(1971) , Stewart(1974 ) 美國(健康、教育、福利部) � 25-55yr , 2.2/1000 人  ≧75yr , 277.4/1000 人 

 

年齡層廣 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

42


台灣聽覺障礙人口: 98201 人 輕度 50789 人,中度 30338 人,重度 17074 人  佔全國人口: 0.432﹪ 

 

佔身心障礙人口: 10.63 ﹪ 為身心障礙各類別人口數第二高

43


不同年齡聽損者所表現之 外顯行為

44


嬰兒期    

1~ 3 個月: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驚嚇。 3~ 6 個月:不會尋找/望向說話的人或發聲的物體。 6~ 9 個月:不會望向說話中提及的對象。 9~12 個月:不會根據指示做簡單的動作,例如:過來。    

12~15 個月:仍未能講第一個字,例如:爸、媽、車、鞋。 15~18 個月:不會回應您在鄰房的呼喚。 18~24 個月:仍未能講簡單短句,例如:媽媽 24~30 個月:能表達詞匯少於 100 個字。

30~36 個月:仍未能講有 4 至 5 個字的句子。

45


幼兒期 

對新事物的吸收能力比其他兒童慢。 常常需要別人重複,才能/仍不能明白意思。  聽別人講話時,呆望著講者卻不能理解內容  有時聽見別人講話,有時卻聽不見。  常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後的呼喚  對聆聽長時間的口述或交談,容易感到疲倦 

小組討論時,難以跟從各人所說的話。

46


青少年/成人時期 

聽不見/聽不清楚高音的聲音,例如:門鈴聲、 電話鈴聲、女性或小孩說話聲。 

    

在公共場所交談或聆聽有困難,例如:餐廳、音樂廳 或商店裡。 常覺得其他人說話喃喃,咬字不清。 常要別人重複說話才能明白。 家人常抱怨您將電視機或收音機音量調得太大 不能有效地在電話中交談。 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後呼喚您。

在開會或小組討論時,難以跟從大家的內容。 47


判別聽損的方法 

在家中    

看電視時,音量需要開得比家人大聲。 看電視時與人交談有困難。 家人覺得你說話過於大聲。 經常沒發現有電話聲、門鈴聲。

在公共場合    

聽不清楚對方的談話,或聽起來很吃力。 常感覺別人說話不清晰,好像對方是在喃喃自語。 有人從背後喊你,或在你背後說話,卻無法聽到。 在公司開會時,經常聽不清楚報告的內容 48


常聽不清楚電話中的交談內容。  對冗長談話或較大聲音,易感疲倦。  在社交場合與一群人交談時,很難跟得上別人 的講話。  聽不清楚婦女和兒童的聲音。  經常請對方重複談話內容。  常需要別人提高嗓門或靠近耳邊說話。 

49


聽力檢查 

以純音測定聽損值 

500Hz 、 1000Hz 、 2000Hz 、 4000Hz 純音

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建議 新生兒應於滿月前進行篩檢  通過篩檢者,應於三個月大左右接受完整聽力 評估  確定有聽損之個案,應於六個月前作適當介入 

社交、語言、表達能力趨於常人  介入年齡是關鍵因素 

50


聽力檢查之流程 ( 一般人 )

51


1. 諮詢 

聽力師詢問個案聽力上的困擾,了解個案 的聽力概況及需求。

2. 耳鏡檢查    

聽力師用耳鏡看「外耳道」及「耳膜」 檢查是否有過多耳垢,阻塞外耳道或發炎 耳膜是否破損 若外耳或中耳有問題,會影響助聽器配戴 效果。若有上述情形,會建議個案先讓耳 科醫師治療。 52


3. 聽阻聽力檢查 

聽力師用「聽阻檢查儀」檢查「中耳功 能」和「聽覺反射路徑」,檢查項目名稱 分別為「鼓室圖檢查」及「聽反射檢查」 。 前項目的在診斷「中耳」的疾病,後者在 偵測「周邊或中樞聽覺系統」是否正常。 簡單的說,兩項檢查都是在判斷「耳朵的 病灶位置」。 聽力師必需知道個案的失聽原因,才能評 估是否適合配戴助聽器,或還需要其他檢 查及治療。 53


鼓室圖 

為中耳鼓室圖測驗之記錄,用以檢查耳膜,測 聲音傳到中耳的難易程度,以了解輸入不同聲 壓時所造成耳膜的移動力。主要目的在了解中 耳的疾病,因為有些中耳的疾病可能從純音聽 力檢查無法得知

有五種基本圖形: A, AS, AD, B, C A 為正常  AS 可能有外耳道炎之耳模、中耳炎、或中耳硬 化,  AD 可能有中耳小骨斷裂  B 可能中耳積水  C 為中耳炎等。 

54


4. 語音聽力檢查 

聽力師帶個案到「隔音室」中,以「聽力 檢查儀」檢查… 「語音認知閾值」在評估個案能夠瞭解語音的 最低音量  「語音辨識率」在偵測個案對於語音的辨別能 力。 

這兩項檢查都非常重要,可用來作為選配 助聽器預後效果的參考。

55


5. 純音聽力檢查  

在隔音室中進行 聽力師用「聽力檢查儀」進行… 「純音聽力檢查」 = 最基本的聽力檢查,此項 檢查的結果主要可用來評估個案的「聽障程 度」,並作為選配、調整助聽器時的依據  「最舒適音量和不舒適音量」在檢查個案覺得 哪種音量,聽起來最舒適或最不舒適 

此項檢查的目的是要提供聽力師在幫個案 調整助聽器時的參考,因為要避免助聽器 放大的音量過大而讓個案到不舒服 56


5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