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工作室 Close Reading Studio 23/24學年入校教育服務

Page 1

觀察 詮釋 連結 評價

目錄 1. 關於細讀工作室 3 2. 主要服務 4 3. 我們的特色 5 4. 活動 6 - 12 5. 學習範疇 13 6. 媒體報導 14 7. 教師專業發展推廣 14 8. 專業團隊 15

關於細讀工作室

細讀工作室由前博物館教育人員、文化評論人、藝術家及前媒體 工作者成立,希望藉專業經驗引入新的教學法,培養學生洞察、 欣賞、創意、評鑑能力。我們致力推動文化藝術教育創新,提供 不同專題學習活動,回應社會趨勢及未來人才需要,包括:

探究式學習

STEAM教育 與創客教育

人文學科的素養教育 資訊科技與藝術

人工智能生成藝術

藝術及博物館行業發展

認識社區與本土文化熱潮

有別於傳統直述式教學傳遞資訊,我們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學習目標,反覆鍛鍊 「尋找資訊、依據脈絡驗證、統整解釋及省思評鑑」的知識建構過程。

細讀工作室現時主要提供以下兩項服務:

全方位學習活動 配合學科課程的到校活動

我們身處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複雜、龐大訊息的文本。面對資訊爆炸、人工智能 的年代,相比資訊單向接收,學生更需要培養人文學科的共通素養與主動學習 的能力。我們希望可以與各位教育界同工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文化藝術的教 育創新活動。

全方位學習活動

博物館參觀配套學習活動

「無牆博物館」社區空間考察

藝術家帶領Art Tech

定期校內讀書會

藝術中文寫作坊

配合學科課程的到校活動

紫禁城文化工作坊

藝術家指導

美術勞作
/ 繪畫 慢看細讀世界 藝術名作工作坊
初探工作坊及進階策展活動
(書法 / 漫畫 / 紮作藝術 / 水墨課程)
其他藝術體驗活動

文化藝術專業 文化評論人、藝術家、 教育研究者、前博物館教育人員

引入藝術教育 / 博物館教育的教學法

清晰學習目標與思考路徑 不以灌輸資料為主 培養學生人文學科素養, 評賞品味、藝術觀與世界觀

觀賞評析過程掌握

有學習焦點的思考路徑 (Thinking Routines)

少就是多

聚焦重要的藝術品 / 文物,

提供深度主動學習活動

多元活動總結成果

策展人/前博物館人員指導策展

藝術家帶領美術勞作

觀賞活動工作紙

5
我們的特色

博物館展覽校本學習活動

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入、具體的博物館學習體驗,我們為學校提供博物館參觀 配套學習活動服務。由前博物館教育人員設計及帶領,我們引入新進博物館教 學法,提供有別於單向講授展品資訊的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活動。我們為學校提 供本地博物館參觀的配套學習活動包括:

1 2 3

>觀展後鞏固學習活動

我們的活動旨在:

•提供圍繞藝術品 / 文物的思考路向(Disposition)

•讓學生掌握基本藝術觀賞過程

•培養學生人文藝術共通素養(Competence)能力、自主知識建構

•提供文化、藝術及歷史知識,透過體驗建立文化情意

參觀博物館包括但不限於: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大館

6
>參觀前預習活動 >導賞學習活動

「無牆博物館」社區空間考察

由文化評論人設計及帶領,「無牆博物館」社區空間考察將會帶領學生遊覽社 區不同設施,考察不同年代出現特色建築、社區休憩空間、歷史遺跡,窺探它 們過去背後的故事如何形成現今的社區空間,同時探討近年不同團體或人物, 嘗試透過地方營造(Placemaking),以文化活動改變生活空間的例子,參 觀不同公共藝術作品、近年商場上蓋遊樂空間,以及藝文空間群落(如深水埗 大南街一帶)。

•透過社區轉變了解香港歷史文化

•透過日常生活空間培養觀察、感受能力

•連結社區空間與文化關係,思考近年社區議題

•建立個人對本土社會的歸屬感

•反思個人如何參與社區發展

7
「無牆博物館」社區空間考察旨在:
全方位學習活動

藝術家帶領Art Tech 初探體驗工作坊

由概念藝術家帶領,Art Tech初探體驗工作坊將會介紹各種類型Web3及AI 科技浪潮,並透過體驗活動接觸以上科技軟件與設備,讓學生親身體驗這些科 技應用怎樣改變不同行業,認識資訊社會需要的工作技能。

•認識最新Web3科技發展潮流

•掌握Web3、Art Tech的基本概念與面向(如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

•體驗各種類型Web3及AI 科技軟件,了解各種創作工具的不同特點 •接觸設計、資訊科技相關行業,思考升學及生涯規劃等問題

8
我們的活動旨在:

藝術科技創作坊 (AR技術、NFT或AI藝術)

我們也提供強調藝術創作為學習目標的 工作坊,學校從以下自選一項藝術科技:

AR技術、NFT或AI生成藝術,概念藝

術家將會深入進行一連4課的藝術創作

課堂,讓學生運用以上技術製作一件藝 術品。

9
technology
全方位學習活動

定期校內讀書會 【只限中學】

由文化評論人主持,每月提供讀本,讓學生閱讀後輪流分享,同時提供延伸建 議閱讀,或不定期提供特定專題(如流行文化、校園文學等),讓學生輪流自 行帶領讀本分享。主持將會協助學生整理基本文學概念,協助建立閱讀品味、 世界觀。

藝術中文寫作坊

運用博物館網上資源,進行一系列圍繞重要藝術繪畫的活動。學生將可以在活 動中掌握觀察的技巧,描述作品內容、風格感受的方向及基本詞彙。

10

配合學科課程的到校活動

慢看細讀世界藝術 觀賞工作坊

慢看細讀世界藝術觀賞工作坊以慢看為起點,提供不

同互動遊戲,讓學生聚焦藝術品不同重點,透過不同

思考路徑(Thinking Routines)體驗作品。這個活動

除了配合視藝評賞學習目標以外,更可以配合世界歷

史科課程,透過藝術品展現不同歷史背景對藝術品產 生的影響。

活動旨在讓學生:

•培養基礎人文藝術共通素養(Competence)

•掌握藝術基本觀賞過程、思考方法

•了解基本美學原理與元素

•了解不同歷史社會的藝術特色

•培養觀賞品味,建立藝術觀、世界觀

紫禁城文化工作坊

運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及其他博物館網上資源,透過實物學習法

(Object-based Learning)讓學生認識明清宮廷文化、中國美術史、近代

中國外交關係等,學生將會在互動遊戲中掌握6項藝術觀賞素養(觀察、詮釋、 連結、感受、反思與評價),認識藝術觀賞的基本過程。

11

藝術家指導美術勞作 / 繪畫課堂

按照學校需要,藝術家帶領 學生進行不同媒材的美術勞 作或繪畫作品。藝術家也可 以配合其他活動,透過學生 藝術創作總結不同主題活動 的學習體驗。

各種美術創作體驗班

我們提供各類藝術創作興趣活動,包括書法 / 漫畫 / 紮作藝術 / 水墨課程,由

不同專業導師指導學生,讓學生了解不同藝術作品類型。

12

學習範疇

13
學習範疇 認識中華文化 中國美術 藝術觀賞與評析 最新藝術科技 策展 展覽、博物館參觀 STEAM教育 認識本土社區發展 人文學科共通素養 探究式學習

媒體報導

「香港文學館出版《方圓》」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 嘉賓講者授課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 嘉賓講者授課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 嘉賓講者授課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聯校中史學習圈聯校活動

14
信報 信報

專業團隊

創辦人 張穎恒

文化評論人、教育創新實踐者,曾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助理學 習及公共參與經理、智庫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學時曾為吐露詩社 社員。評論文章散見於明報、信報、字花雜誌、映畫手民、微批。

深信文藝教育不能只靠單向灌輸資訊,須從學生素養培育入手, 透過作品鍛鍊審美的能力。

合作伙伴

學術顧問 李越民博士

現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 系,教授與探索各種歷史社科的 教學法,堅信教學創新需要實際 紮根在課程之中。

教育合作夥伴

合作藝術家 謝斐

概念藝術家,曾任職科技產業 設計師及PM,並在各媒體發表 創作,包括明報,號外等,現 專注於 Web3 、 AI 創作研究

及推廣教育,主力於結合多媒 體作應用範圍。期望將科技帶 進創作層面。

Diverse Learning Club

合作藝術家 林恩如(Yanyu)

藝術家、全職商業插畫師,畢業 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 媒介由繪畫、立體倒模、裝置藝 術至平面設計,作品散見於明報 星期日生活、小跳豆幼兒雜誌及 不同藝術展覽,過去合作機構包 括學術機構、非牟利團體及商業 機構等。

15
專業團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細讀工作室 Close Reading Studio 23/24學年入校教育服務 by closereadingstudio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