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o武道國際第一期中文武術雜誌 martial arts magazine budo international chinese 1

Page 1




孔子

老子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距離 Budo International 出版第一本雜誌已有 28 年了。如今,本公司很榮幸向各位宣佈,下個月 將會發行《黑帶誌》中文版。對於所有人來說, 這 個新的版本意義重大,這不僅僅是因為說漢語的人 占了全球人口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背後所代表 的意義。

2.6 億葡萄牙語使用者。大約有 1.5 億人說德語, 接近七百萬人說義大利文, 而法語, 則有約八千 萬用戶。

中國和印度一樣,是武術的搖籃。

作 為 一 家 來 自 西 方 的 雜 誌 出 版 社,Budo International 將是第一家, 也是唯一每月以七種語 言出版武術雜誌的出版社。這並不是偶然, 這是時 間沉澱的結果。全球化進程讓東方文化中的精髓被 西方所認識, 而西方的文化也得以在東方傳播。隨 著中文版《黑帶誌》的出版, 我們可以確定地說, 這是一個完美的循環。我們以某種方式「回」到了 家鄉。

在二十一世紀, 中國通過這種方式賦予它的運 動和武術現代氣息。自從它從寺廟裡來到人間以來, 武術便經歷了很多變化,當然這其中也有增加和保 留了武術的優良傳統。很多流派都消失在歷史長河 中, 但在那分佈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移民當中, 它還得以保留。 有了中文版, 這本雜誌就真正成為武術的雜誌 了。只需要列出幾點, 就足以說明中文版本的意義 了:

世界上有 10 億中文使用者,6 億英語使用者, 5 億西班牙語使用者(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中),

在全球最普遍使用的十種語言中,這本雜誌就 有其中的七種不同語言的版本!之後,我們會有阿 拉伯語、日語和俄羅斯語版本。

全部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結果總是讓 人意想不到的, 如果三十年前有人對我說我們可以 出版一本這樣的雜誌, 我是不會相信的;但現在, 我們做到了。

我就不再向諸位介紹我們的雜誌的優點了,因為 事實勝於雄辯。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年來,我學會了要 為人謙虛,對失敗者要仁慈。因此,這本雜誌的出版 從來就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也不單單是集體努力的 結果,而是各種因素、運氣和機遇的結果,也就是天 時、地利、人和。

對於中國來說, 這本雜誌是很珍貴的, 因為這是 和世界分享交流的絕佳機會。而對於熱衷於武術大師 和流派的西方來說, 這本雜誌通向了這個幅員遼闊的 「另一個世界」,這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不斷擴張和成長 的國家。 在我們的網站 www.budointernational.com 上,讀者可 以觀看超過 600 個由不同流派和風格的世界武術大師演繹的 教學影片。定期瀏覽我們的網站,您還能找到更新的信息和 最新的促銷活動。


國際版總編輯



當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時,范達美回答: 「堅持不懈地保持積極心態。」


Horacio Daniel Obon 從 小學習跆拳道、踢拳道 與急所術, 為知名武術 家與多項世界冠軍, 現 為 Flash Sports 總裁。


武術新世界 大約在十年前, 我作了人生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 從遙遠的 阿根廷來到台灣,並且就在這裡落腳了,直到今天。

還記得從三歲開始,我就對武術有著非常大的興趣,甚至可 以說是狂熱了。到現在看著台灣的小孩子,都會讓我想到當年的 自己,那樣單純、執著,而深受感動。很大一部份也是因為我的爸 媽都是教練,我想我身上肯定是有著武術的基因的,才讓我對武術那 樣深深著迷。不過,也許在台灣的大家不曉得,其實阿根廷,也就是我 的國家相當風行武術,有著來自不同國家、各式各樣的武術,也有許多優

秀且知名的教練、選手。儘管如此,對一個武術的愛好者而言,我想大家不 會否認,一切的起源都在亞洲,武術在這裡誕生,在這裡發展;因此來到位 於中國和日本、韓國之間的台灣,是說什麼也不能放棄的。

在這麼長時間習武的過程, 以及因為武術而旅行世界各地的經驗中, 我 發現不同的國家都將同一種武術賦予了全新,而且專屬的詮釋,這從來都不 是壞事。你可以看到一種外來武術再融入當地的過程而有了變化(或者說是 進化),甚至從中可以激發出更多火花,有更多可能值得被發現。事實上, 我們現在所學習的武術,和它創立之初肯定是略有不同的,這是時間和社會 轉變所造成的結果;武術不應該只有「動作」是動態的,「發展」也應該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在千百年前,人們學習武術用來戰鬥,在有生命危險的環境中 用以防身;而如今,武術二字對我們來說卻更像一種生活的方式,或者已經 是生活本身了。

如果真要細分的話,現代武術還可以分成運動武術、軍事武術、傳統武 術等等。一直以來,我都想有那麼一個地方,在想像中或許是一座「武術圖 書館」,你可以到這裡來「借閱」武術的歷史、大師們的故事等等各種資料, 當然,這是想像。只不過終於有機會以最接近「武術圖書館」的方式向同樣 身為武術愛好者的你介紹…

黑帶誌(Budo International)!這本創刊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六年的專業 武術雜誌!紀錄了數不清位大師們的生平,經歷過多少武術中的大事。當這 些精采的故事被寫成文字,你和我們都將能夠一起探究武術的過去,見證武 術的現在,預覽武術的未來。

中文版總編輯


回憶那條龍

Chuck Norris

當李小龍認識飾演《猛龍過江》中黑幫老大的 John Benn 的 時候,他對 John 說:「John,這部電影不會給你帶來滾滾財源, 但會給你帶來名氣。」確實,沒有人因為這部電影賺得盤滿缽滿, 但這部片子為眾人帶來的名氣上的收益,至少使他們中的大部份 人,在那些年能不斷出演類似的片子,Chuck Norris 也是這些人 中的一個。毫無疑問,《龍爭虎鬥》是武打影片中的經典,但是 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同類型格鬥應該是在《猛龍過江》中李小龍和 Chuck Norris 羅馬鬥獸場中的對戰。這一場應當被寫入武打 電影史。而事實是,無論在當時還是四十年後的現在, 都沒有哪一部影片能超越它。

在李小龍死後,「武術大師」的位置便懸空了,似乎沒有任何一 位東方人有足夠的才能再坐上這個寶座。於是,好萊塢便找來了一位

替代者。在當時,唯一具有武術才能和名氣的人就是 Chuck Norris。 他順利成章地坐上了武術大師的寶座。這位西方第一位武打電影明星

是好萊塢的里程碑,在他之後才出現了 Steven Seagal、Jean Claude Van Damme、Jeff Speakman 和 Wesley Snipes 等等明星。

後來,Chuck Norris 預見了武打電影的下坡, 轉型投身電視劇 行業。他先在美國取得了成功, 再轉戰世界各地。在他和 Walker、

Texas Ranger 合作的三集 90 分鐘以及兩百集 45 分鐘的電視劇中, 他們幾個都成為了武術大師和家喻戶曉的巨星。

毋庸置疑的,是李小龍為 Chuck Norris 開啟了電影行業的大門, 而 Chuck 並沒有浪費這個機會。憑著他的準確判斷和運氣, 他成為

了或許是武打電影中最受尊敬的演員——至少在美國好萊塢中是如 此。但是他和李小龍的友誼是如何而來的呢?

「我在 1968 年在紐約舉行的全美冠軍賽中認識李小龍,當時這 個比賽在麥迪遜廣場公園中舉行,我也參賽了。而李小龍在當時,就 已經是一位名人了。當我贏了比賽的時候,裁判把我介紹給他。雖然

當時我知道他是誰,而他也在比賽中見過我,但我們並沒有機會私下

認識對方。我看過他在 1964 年長灘國際冠軍賽的表現,也知道他是

電視劇《青蜂俠》中的演員。

他當時向我祝賀,說在決賽中戰勝 Joe Lewis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我們友好地聊著,發現原來我們還住在同一家飯店呢!當天我從


Text: Pedro Conde Photo Cover: Š Michel Tudela



早上十點開始對戰,而當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所以那時我很疲憊。但是我很早 以前就想認識李小龍了。所以,我們就開始交流彼此的武術哲學和技術。我們一起 叫了一輛計程車,我們兩人都完全沉浸在武術的對話中。從在車上一直到飯店,上

了電梯,一直到他房間的樓層(我甚至記得當時,他住七樓,我住在九樓。)我們 繼續聊著,而當時已經是將近凌晨一點了。之後我還脫下了外套,開始和他一起練 習、對打。我發誓, 當我下一次看錶的時候, 已經是早上七點了。Bruce 當時是那

麼地精力充沛,我覺得那整整一個晚上就好像只是二十分鐘。難以置信的是,當時 竟然沒有人打電話給飯店的保全說有兩個瘋子在走廊上做奇怪的運動,我簡直不敢 相信當時還有兩個小時我回洛杉磯的飛機就要起飛了!

『沒關係。』李小龍說,『當我們回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再一起練習。』不久之後, 他就邀請我去他在加洲卡爾弗城家中的院子裡一起練習。在院子裡,他有整套練習 裝備,甚至還有他自己製作的木人樁。

在那兩年,我們每週都會練習兩次,每次三到四個小時。他會教我一些功夫, 而我教他一些跆拳道的高踢腿。一件有趣的小事是,當我們剛開始一起練習的時候, 他是不會高踢腿的,他當時的概念是覺得踢腿就是要在髖骨以下位置的。因此我教 他怎麼把踢腿抬高,是我教他怎麼踢出高踢腿的!他當時覺得,用高踢腿攻擊對方

的頭部就相當於把拳頭打到對方的腿上,怎麼想都覺得奇怪。這個想法是以其截拳 道的腿部攻擊為基礎。但是我對他說,我們應該要有攻擊對手任何一個地方的能力, 因此我就教他高踢腿、轉體等技術。當然,他學得很快!他有天生的學習和吸收知

識的特殊才能。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他便可以做出和我一樣好的踢腿,這也成 為了他有力的武器之一。

我想他擁有的各種訓練裝備對他有極大的幫助。在這方面,我們花費了很多年

才在其他領域取得了進展。而李小龍真的是個武術專家,也是我認識過最強大的人 了。」 Chuck Norris 還保留了當年訓練的一些讓人回味的記憶。有時他也會述說一些 令人驚奇的畫面。「李小龍當然是空手直接搏擊的先鋒人物,他也是第一位使用手

套和護具的人。當時在美國人們只知道空手道,但是 ... 」Chuck Norris 笑了。「他 從來都不和我打,我和他一起訓練兩年了,他從不和我對戰。我對他說過,『Bruce, 我們來打一場吧。』而他則回答我說,『不,我們只練習技術,切磋切磋。』因此

我一直都沒辦法相比。他總是練習技術,也僅僅是練習技術。」(Norris 迅速地用 手做了兩個技術動作又收了回去。) 或許不止一個讀者會問:「他們為什麼從來不對戰呢?」、「他們練習過程都

是做什麼呢?」在那時,除了卷藁以外,武術訓練幾乎沒有什麼其他器材。李小龍 是此方面的先鋒人物,他率先改造其他運動的器材,甚至是設計、發明出方便訓練 的器材。和其他武術專家一樣,Chuck Norris 也同意這些器材使得訓練者得以在短 時間內取得最大的進步。

「李小龍有很齊備的訓練設備。而我們訓練時都會用上,例如沙包、踢靶等等。 我們從來都不直接對打。我是專業的搏擊手,儘管他不是專業的,但他也是很好的

搏擊手。或許在實戰中他真的可以贏我,但他不想和我對打,而我也不想強迫他。」 有趣的是,和大多數人想的都不一樣,李小龍第一次邀請 Chuck Norris 參演的



電影並不是《猛龍過江》。Chuck Norris 的初次登台確實是多

虧了李小龍,但卻是在電影《勇破迷魂陣》中。這部電影拍攝

於 1968 年 七 月, 由 Dean Martin、Elke Sommer 和 Sharon

Tate 主演, 李小龍在其中擔任動作指導。Chuck Norris 的第 一次電影演出並沒有很引人注目。「在國際冠軍賽之前,我接

到了李小龍的電話。他對我說,他簽了合約,成為了《勇破迷 魂陣》中替身演員的動作指導。片中有一個小角色,他覺得我 能演好。他是這麼和我說的。『你會是 Elke 的保鏢, 你會和 Dean Martin 有對打戲份, 也會有幾句台詞。你感興趣嗎?』

我回答說當然感興趣,當時我還對演戲方面一竅不通,我只是 覺得我盡力去做就好了。他告訴了我拍攝的日期,那剛好是冠 軍賽結束後的一天。」

Chuck Norris 不希望在比賽中被打到臉,因為他不想帶著

滿臉淤青去拍電影。因此,在決賽中,他對國家排名第三的空

手道選手 Skipper Mullins 說:「明天我要第一次去參演電影了, 你可以打我的身體,但是不要打我的臉。」Skipper 回答說:「沒


問題,但這次你就欠我了。」很明顯 Skipper 沒有遵守承諾, 在打了 Chuck 身上的不同部位後, 就給了 Chuck 一記拳在眼 睛上。Chuck 贏了比賽,可是卻為拍攝留下了不好的回憶。

「第二天我帶著瘀傷去到拍攝現場,化妝師花了一個小時 才用妝把淤青蓋住。我一進到攝製間,就全神專注地開始為自

己的初次演出準備了。攝製間其實是一艘巨大的船,我們工作 的地方則是一條高頂的巨大管子,有很大很亮的燈,到處鋪滿

電線。幾十人像螞蟻一樣從這裡走到那裡。看到這場景,我問 自己,怎麼可能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拍出一部電影?那時候的

我和其他很多人都一樣,沒有很多關於電影拍攝的知識,我那

打結束。在拍攝前的幾個星期,我面對著廁所裡面的鏡子一遍 一遍地重複這句台詞,想要找到說這句話的最佳語氣。當鏡頭

開始拍攝時,Deam Martin 按照預定走進來了,我看見他走近, 便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和喉嚨都緊張起來。

那句台詞聽上去就像呼吸聲一樣小:『請留步,Helm 先 生。』Dean Martin 似乎沒有聽到我那沙啞的聲音, 他順從地

把手槍遞給了我。我當時想,這就是我的演藝生涯的終結了! 我連一句台詞都說不好!

經過一起訓練這麼長的時間後,兩人之間自然地就產生了

時以為拍電影就是導演開著鏡頭,演員表演,就和中學時候的

對對方的欣賞之情,同時也有尊重和感同身受。因此,這兩人 才贏得對方的信任,一起分享彼此的夢想。「李小龍最大的貢

因為需要調節燈光,需要檢查鏡頭角度,需要教演員怎麼

活中做的最普通的事都和武術有關——我都不知道他究竟懂不

戲劇一樣。但是我錯了,每一幕都要花兩個小時來拍。

演、要站在哪個位置。我的第一次電影演出就只有一句台詞,

在電影里,Dean Martin 走進了一家俱樂部,我則需要攔著他, 對他說:『請留步,Helm 先生。』這一場以我和 Dean 的對

獻,或許同時也是最大的失誤,就是他對武術的癡迷。他在生 懂得要休息。我們當時是很好的朋友,好到他可以對我述說他

的夢想。他說:「Chuck,我想做一名電影明星,我在做的全 部事情都是為了這個目標。」當時他在訓練一些名人, 例如


Kareem Abdul Jabarr、James Coburn、Lee Marvin 和 Steve McQueen。他的學生

『不。』他說:『我要終結現在的

這樣的成就一點都不奇怪。」

地用心。我一直很尊重他做事的方式,

常常會向他推薦飾演一些電影裡的小角色,而李小龍也做過幾次替身演員。但他不 滿足只是當明星的替身,他希望他的名字能出現在影院中。有這樣的動力,他取得 要在好萊塢開創出一片事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一個亞洲人

來說。在當時候,還沒有任何一位亞洲演員作為主角,在北美電影演出過。李小龍

接受了朋友的建議,也接受了橙天嘉禾的合約,在兩部於東南亞拍攝的電影中擔任 主角。 「李小龍後來去了香港繼續他的演藝事業,我們就沒有聯繫了。將近兩年後, 一個早上我接到了他從香港打來的電話。他對我說:『Chuck, 我在香港拍了兩部

電影,票房都很不錯。我剛剛完成了一個電影腳本,會在羅馬鬥獸場拍攝。』他很 興奮地說。『兩個角鬥士戰鬥至死!而其中最棒的就是我們可以自己設計武打動作。 我向你保證這幕格鬥一定是電影的高潮,我想做一幕全世界都會記住的格鬥場面!』 我對他說,『太棒了!那是誰會贏呢?』他笑著回答我:『我!因為我是明星!』 我便問他:『你要打贏現在世界第一的空手道大師嗎?』

空手道世界冠軍』我笑了,也答應了出 演這齣電影,因為李小龍對電影是如此 尤其崇拜他對讓武術更完美更現實的堅 持和努力。」

三 個 星 期 之 後, 李 小 龍 再 次 致 電

Chuck Norris,通知他拍攝已經開始了, 問他是否準備前去羅馬。Chuck Norris 那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收了報酬去 殺李小龍的殺手。

「之前我從來沒有去過歐洲,因此 我就請我的空手道學校合夥人,也是我 的好朋友 Bob Wall 陪我一起去。當我

們到達羅馬機場時,李小龍已經在那裡 和攝製組一起等我們了。他想把這個到

達的場景作為電影的一部份。Bob 和我 一起來,所以李小龍決定也把他拍進去 了。

當時距離我上一次見到李小龍已經 過去兩年了。但他還是表現得很親切, 不為男子漢之間的親密舉動而感到害

羞,在引領我們上車前他給了我一個大

大的擁抱。他想他在鬥獸場那一幕中讓 觀眾看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我當時的體 重是 73 公斤,而他是 65 公斤,他還想 我再增肥九到十公斤。幸運的是,我的

新陳代謝很慢,可以在一周內增肥三到 四公斤,這只需要我減少運動量和不再 堅持節食。我對他說:「好極了!我可

以用公款吃撐了!」在那兩個星期,我 和 Bob 像普通旅客一樣在城裡逛逛、參

觀教堂,還有參觀各種噴泉地標和別墅 花園。我找到了一家可以讓我吃麵和雪 糕吃得很滿足的餐館,那簡直就是我生 命中嘗過最好的餐館了。我們常常在特 拉斯提弗列區的 Flavia 酒館吃晚飯,我

的體重於是開始飆升,也才在預定時間 內達到了目標體重。」

《猛龍過江》的拍攝從 1972 年五

月開始,當時有三十五萬美元的初始預 算。攝製組從早上六點開始工作,晚上 六到八點才下班。最初幾天,李小龍決

定先拍電影中的外景, 所以他們先拍 了羅馬中的一些特色街道和地標, 如 Vittorio Veneto 大道、許願噴泉、納沃

納廣場等等。到最後結束的時候就剩下 與 Chuck Norris 在鬥獸場對戰的那一幕




了。因為沒有得到拍攝鬥獸場的許可,他們把攝影機放進旅行

因為我們一同練習了很長時間,所以我們都很瞭解對方,因此

假裝成是迷路了的旅行者,就這樣,他們開始拍攝了。

的內容。攻擊,攻擊,再攻擊,他希望要消耗我的體力,全部

包裡,只有必要的攝影人員進入了鬥獸場,給了保全一點小費, 「李小龍和我一起去了鬥獸場查看那場對決場地的細節。

當我與他一起在通向競技場的一條隧道中時, 那種感覺很奇

妙。我想起了那些像《斯巴達》一樣的電影,在電影裡面 Kirk Douglas 在競技場中廝殺。當想起那些在這裡舉行過的,為娛 樂羅馬人的真正的廝殺時,我的心裡就充滿了敬佩和尊重。鬥 獸場比我想像中的更大更為壯觀。

我們坐在其中兩個石頭製成的座位上開始討論拍攝。他記

下了攝影機的角度,他希望把這幕場景拍得像兩個角鬥士一對 一的對戰。因為我們就是動作指導,他問我說我想怎麼做,我 就會對他說我會怎樣做。

我想,現場演示一些技術會比較有趣。他說好,然後他就 開始準備防禦。就這樣,我們離開了競技場,開始自由訓練。

那一幕拍得很完美。在那一幕中,他一直攻擊我,這就是全部 拍攝看上去都很慢。我還記得,他在我周圍靈活地移動,想要

消耗我的體力。當我試圖攻擊他時,他便彎腰,一直進行閃躲。 最後,當我所有的出擊都不成功的時候,我開始覺得累了。他 往前攻擊我全身各個脆弱部位,把我擊倒,我到那時候已經精 疲力盡了。

然後我推倒了一面墻。就是這時,我手腕、手肘和右膝蓋 都受傷了,我倒在地上,想要再站起來。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我努力想要站起來繼續和他打,但他看著我,似乎在說,『我 們不要繼續了,我已經贏了。』攝影機記錄下了我的情況和他

的表情。他們想要表達的是,我因為某些原因很想笑,但不是 感謝的笑,這個笑容的含義是作為一名專業人員,在取得勝利

和死亡之間,我寧願選擇死而不願意放棄或輸掉。這時,我大

喊一聲,幾乎飛身撲向李小龍。他抓住了我,卡住了我的脖子。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拳頭不斷打他的腎臟的位置。他最後扭斷 了我的脖子,於是我便全身癱軟躺在地上,而他離開了,似乎 因為把我殺了而感到遺憾。幸好,Bruce 他沒有要求我做得這

麼壞,因為那是兩個專業人士之間的格鬥。在對決的最後,當 他殺死我時,他用外套將我蓋住,把我的皮帶放在衣服上面, 作為一種表達尊重的儀式。」

他們花了三天才完成這場決鬥的拍攝,且是整部電影的高 潮。李小龍的妻子 Linda Lee 說這場和 Chuck Norris 的對決佔 了整整 20 頁劇本,詳細得像要演出專業芭蕾舞一樣。李小龍

是在家裡完成電影中的動作設計的,有時候也會和 Linda 一起 嘗試些動作。Linda 說,「突然間他會有靈感,然後就和我說, 來,我們來試試這個!」李小龍全部的心血和才能都在電影裡 表現出來了,Chuck Norris 認為。

「那是很難且很有挑戰性的,但是我很享受。儘管李小龍 在導演方面是個新手,但他知道他想要什麼效果,也知道要以 什麼方式拍攝。就像他預言的一樣,我們的那一幕格鬥成為了

經典。實際上,你可以隨便問任何一個武術學生,電影中的哪

一幕是他們最喜歡,而幾乎全部人都會回答你說他們總會想起 《猛龍過江》中李小龍和我的那一場對戰。對於只有一架攝影 機的我們來說,那一幕簡直就是拍得太好了。」

但是又有什麼使這一幕與眾不同呢?為什麼不斷地有出版 物將這場景歸到武打電影史上十大最佳場景之一呢?

「實際上是這並不只是單純的對打,因為加注重情感變化, 我們互相看著對方,觀察對方,在不同的鏡頭畫面間我們進行

對決,這就是如此讓人興奮的原因。李小龍很聰明,總是想利 用鏡頭描述情感, 因為其他對決中的技術和我所用的是一樣

的,但他用鏡頭創造出來的情感卻是特別的。一般來說,對戰 就是打架、攻擊、移動等等。但李小龍知道如何運用鏡頭去創 造出一種情緒和對戰的緊張感,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高峰。 在這方面我們都必須承認他是個天才。」

當時在羅馬有無數困難需要克服,例如後勤、時間、許可





證等等。因此那場對決並沒有在羅馬拍完。「我、Bob Wall 和李小龍回到香港拍

剩下的部份,我們到香港的那天,李小龍決定我們要去香港最有名的電視台受訪。 電視節目名叫『娛樂夜』,那是香港版的 The Tonight Show。」

應香港 TVB 的邀請,李小龍、Norris 和 Bob Wall 作了一次武術的展示表演, 也接受了採訪,因為李小龍想把 Norris 和 Bob Wall 介紹給香港的觀眾。節目結 束後,認識李小龍的節目主持人劉家傑說:「Bruce,我們的觀眾都對你很感興趣, 你可以告訴我們最近在忙些什麼嗎?」李小龍回答:「鄒文懷和我最近去了羅馬 拍攝新電影的外景。此次,其他一些武術演員也和我們一同來到了香港。這位是

Norris 先生,他是美國空手道比賽的冠軍,另一位空手道大師 是 Bob Wall 先生。 他們兩位都有參演我們的電影《猛龍過江》。」劉家傑又問:「我從報紙得知, Norris 和 Bob Wall 都是你的學生。大家都知道當他們跟你學習的時候, 他們都 已經是名人了,已經是空手道比賽的冠軍了,我想你的截拳道一定很厲害!」

李小龍搖了搖頭,擺手否認說:「不是的,別和我開玩笑了,我從來都沒說 他們是我的學生,我們是朋友,當我們有時間的時候,我們就聚在一起討論武術

而已。」之後觀眾們想看李小龍表演功夫,但是他婉拒了。「香港的觀眾已經認 識我了, 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兩位在《猛龍過江》中的武打演員,Norris 和 Bob

Wall。他們才是今天的主角,我們今天要讓他們來表演。」在場的人都鼓掌歡迎 這個提議。Norris 和 Bob 笑著站起來,問到:「各位想看什麼表演?」因為在場

的人對武術多不甚瞭解,所以不知道要如何回答。李小龍說:「我可以提個建議 嗎?武術主要就是練習四種技能:準確度、攻擊、速度和力度。我想你們或許可 以玩個遊戲來展示你們踢腿的準確性。Bob Wall 在嘴裡叼根香煙,Norris 踢腿把 他擊落。」

全部人都同意這個提議。李小龍補充說:「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腿是用來走路 的。要是我們想讓腿踢中這麼高的一個目標,控制腿部並不是容易的,因為當你

抬起一條腿的時候,你的另一條腿需要支撐你全身的重量。精準地踢腿並非易事, 尤其是需要快速地擊中一個小目標時。Bob 把香煙放在嘴巴上,如果 Norris 不小 心的話,他嘴巴或者鼻子可能就會受傷。「Bob Wall 很快就找到了香煙,Norris 看了他幾秒后,呼的一聲,在一秒內轉身,抬起右腿,擊中香煙,小小的煙頭飄 落在空氣中。觀眾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但是他們並不滿足,還想要看更多的表

演。Chuck Norris 說:「他們想要我表演一下武術,我踢掉了 Bob 口中的香煙,

打碎了一些木板,然後 Bob 又和我展示了一下自由對戰。我用旋轉踢腿打了 Bob 的胸部,他就摔到攝影棚的另一端去了,全部人都驚呆了,但 Bob 還像沒事一樣

站了起來。事後節目主持人想要看看 Bob 用的護胸,『什麼護胸?』Bob 說, 他打開了衣服的前襟,我的腳印還在他的胸口上。」

表演結束后劉家傑問他們:「很多人都說你們是李小龍的學生,李小龍卻否 認了,說你們是朋友,哪一個版本是真的?」

Chuck Norris 一向都是很恭敬謹慎的,他回答道:「也許他會覺得我們的空

手道不夠好,所以我們沒有資格做他的學生,但是,我們都很崇拜他的功夫。因 此,即使他不像對待學生那樣對我們,我們也把他當做我們的老師。」這些言論

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武術學習者都希望要出名,一些如 Lau Tai-chuen 的大師,在報紙上挑戰李小龍而達到了出名的目的。




有些人也對 Chuck Norris 做同樣的事情。「第二天在當地 的一份報紙上刊登了別人對我的挑戰。李小龍很驚訝,他讀報

紙給我聽。『你覺得我要做什麼?』我問他。『不用理那個人。』 他對我說,總是有人來挑戰我,他們想要的只是廣告宣傳,但 是,Bob 就為此很困擾。『我不是電影里的主角。』他對李小

龍說,『如果我接受挑戰的話怎麼樣呢?』李小龍說,『如果

你想做就去做吧。』之後的那個晚上,Bob 在電視節目上對觀 眾說:『一位觀眾挑戰我的導師 Chuck Norris,Chuck 的技術 比我更好。所以我想應戰。不管是誰,先來和我打一場,來證 明你夠資格和 Chuck 對戰。且要在這個節目裡播出,讓全香港 的人都能看到我是怎麼打敗你的。』不管是誰,那個挑戰者沒 有出現過,而在香港也沒有人敢再挑戰我了。」

他們結束電影拍攝後,Bob Wall 和 Chuck Norris 就回到 了美國,繼續他們武術教練的事業。他們都忘了電影的事,以 為這齣電影只在亞洲上映,李小龍則繼續他的演員事業。在看

到確認了李小龍在亞洲取得的名聲後,兩人都以為李小龍會全 心投入演藝事業,近期內沒有機會再看見他了,但是他們都錯

餐館裡,我要承認,當時我看到的李小龍狀態很好,他很瘦也 很健壯。」

李小龍表現得很樂觀。他跟我們說,在香港那些醫生查不 出他最近幾次昏迷的原因,所以他才來洛杉磯的。他在洛杉磯

最好的醫院之一做了檢查,他很高興,因為醫生們什麼也查不

出來, 還對他說他的身體就像個 18 歲的小夥子一樣。儘管他

已經三十二歲了,但他身材保持得很好。相反地,我的生活就

很沒有條理了。『好吧,但如果你身體沒有任何問題,醫生們 對你的昏迷又是怎麼解釋呢?』他邊吃邊對我說:『我想是因 為壓力和過度工作,缺乏休息吧。不外乎是這些原因。』我們 聊起他最近製作的電影《龍爭虎鬥》和令人疲憊的工作,他對

這部電影的預期很樂觀。事實是,他不管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 都達到了最好的狀態,我在回家路上也是這麼和 Bob 說的。」

在一陣短暫的沉默後,他補充,「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活 著的他了。」

了。

那次聚餐之後,李小龍回到香港,沒有任何預兆地,事情 就突然地發生了。他在 1973 年七月 20 日逝世,五天後在香港

話約了我去吃飯,我通知了 Bob Wall。我們約在唐人街的一家

萬五千人去了弔念。朋友、家人、同事,還有很多不認識的人 都來對他道別。一天後,香港上映了《龍爭虎鬥》。也許製片

「在 1973 年中, 李小龍來到洛杉磯做身體檢查, 他打電

當地小小的九龍殯儀館舉行了設靈。根據傳媒報導,有超過二


方想利用這個不幸的時刻來展示他最後的作品。

七月三十一日李小龍被葬於西雅圖。相比之下,葬禮更為 安靜私密。大約有一百八十人參加,全都是朋友和親屬。棺木

被白色、黃色和紅色的花朵覆蓋, 組成了陰陽的標誌。Steve McQueen、James Coburn、Dan Inosanto、Taky Kimura、 Peter Chin 和 李 小 龍 的 弟 弟 Robert 負 責 扶 棺。Chuck Norris 也在和李小龍最親密的朋友和親人之列。

「和他吃飯後的第四天,我收到了這個噩耗。我不願意相 信這件事,我剛剛才看見他那麼精神奕奕,他還那麼健康,那 麼高興。這怎麼可能呢?關於他死亡的謠言比載著棺木的飛機 還要快地穿過了太平洋。

有一些謠言說,李小龍死於吸食大麻,還有一些說他進行 類固醇實驗而死,還有謠言說他是被殺手殺死的,那名殺手是 東方暗殺大師。人們所杜撰的,或許真有一些可以合理解釋他

的死亡,但大多數都很滑稽。也許,謠言只是世界解釋事實的

一種方式,因為我們自己對生命接下來的時間都沒有安全感, 生命是上帝的禮物。那時候, 香港法醫的診斷是說頭痛藥片

中的某成分導致其腦部水腫, 這個反應和某些人被蜜蜂蟄到 的反應非常相似。美國的醫生則說是腦部動脈瘤導致。李小

龍葬於西雅圖, 因為他和中國的深厚關係, 在香港另外開設

了悼念儀式, 當時有超過二萬五千人前來。我和 Bob Wall、

Steve McQueen、James Coburn 一同去參加了西雅圖的葬禮。 James Coburn 是李小龍最後的私人授課的徒弟之一,他發表 了關於李小龍,也就是他師父的悼詞。

在葬禮結束後,Bob、James、Steve 和我在同一架飛機

中返回。但是,飛機上大家都出奇地安靜,每個人都似乎沉浸

在自己的思緒裡,在分析著李小龍的死對我們的意義。那時候, 他正處於最好的狀態,事業的頂峰,但突然間,全都完了。當 然他達到了他的目標,成為了國際巨星,但又怎麼樣呢?這對 他留下的嬌妻和兩個兒子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他死後,我想了很多。最後得出了結論,生命不在於長 短,而在於所得的成就。李小龍一生中有兩個目標:一是作為 武術大師被承認,當然,這點他做到了;二是成為演員,這他 也做到了。在這短短的三十二年內,李小龍達成了兩個人生目

標。我們當中很多人活到八十歲,卻達不到任何自己的目標。」 1972 年十月十四日功夫的電視劇在美國上映。一開始,電 視劇名叫《武士》。這部連續劇以李小龍的思想為基礎,是成

功的作品。從此武術開始在西方傳播。諷刺的是,1973 年八月 十七日,幾乎是李小龍逝世一個月後,《龍爭虎鬥》在紐約上

映,兩天之後在美國其他城市上映。神話開始出現,觀眾們要


求看更多李小龍的電影。1974 年八月七日,幾乎是《龍 爭虎鬥》上演一年後,《猛龍過江》上映了。

「在電影院宣傳之前,我幾乎忘了這部電影。當它 在南加州上映時,我的很多學生都搶著去看。第二天當

我去學校的時候,全部人都看著我,似乎不相信李小龍

真的沒把我殺死。我覺得這太有趣了,你可以察覺到他

們前一晚看電影的時候有多震撼。我想,《猛龍過江》

中的對打場景是武打電影迷能看到過最完美最現實的場 景。確實,李小龍發現了他電影的成功方程式。人們擠

滿了電影院,只為了看他的電影。《猛龍過江》的投資

只有 24 萬美元,而最後全球收益達到了八千萬美元。」 Chuck Norris 和李小龍對戰的畫面在各處出現, 西 方 世 界 也 開 始 放 映 很 多 武 術 電 影。 在 1974 年, 好 萊 塢 重 新 和 橙 天 嘉 禾 簽 訂 合 約, 重 拍《 花 面 老 虎 》

(Slaughter in S. Francisco)。在東南亞,工作室開始 尋找李小龍的接班人,但是並沒有找到。當同類電影開

始沒落時, 他們開始模仿李小龍的電影。Chuck Norris

從來沒想過要當好萊塢的明星。因此當他參加《The Turn of Dragon》的拍攝時,他已經拍了一部名為《The

Student Teachers》的美國小電影了。之後他又回歸了 課堂和健身房授課。1977 年, 他第一次在電影裡當主

角, 電影名字叫《Breaker ! Breaker !》。一年後, 在《諜報戰龍》上映後的第一次廣告中,Chuck Norris 被稱為李小龍的接班人。西方觀眾已經厭倦了中國電 影,他們希望有新的英雄出現,其他的都將成為歷史。

在他的演藝事業剛開始的時候,不可避免地總是被拿來 與李小龍比較,人們常常問他關於武術風格的問題。 「截拳道是一套完美的系統,但我們也要承認,這 是為李小龍量身定作的。為了發展這套系統,李小龍引

入了他通過其他師傅和大師學習而來, 各種流派的技

巧,其中還包含了很多他的個人知識。但是我重申,並

不是每個人都能練習這套系統,因為學習這套系統需要 天賦,而這不是人人都具備的。因此,我可以斷定,李


小龍就是截拳道, 截拳道就是李小龍。他留下的並不 是他的學生可以繼續傳承的武術系統,Don Inosanto

也做不到, 因為這套系統變化多端, 十分複雜。我永 遠都不能弄清楚這套系統是否有讓人可以遵循地繼續 練習,達到完美的基礎和境界。」

每一項武術都有使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和特徵。 而截拳道的特質又是什麼呢? Chuck Norris 說:「截

拳道的本質是速度和爆發力。它只有一個問題, 就是 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些能力, 李小龍確實很快。他簡直 就是個神話, 也是我所認識的武術練習者中最神奇的

一個人, 他和武術共存共生, 從早到晚他的腦中只有 武術。他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不窠臼於傳統。他總是 尋找使自己更加完美的方法, 他熱愛生活, 無時無刻 享受生活, 他是個很樂觀的人, 從來不在任何事情面

前灰心喪氣。他精力充沛, 他傳遞給你的能量也是 多得可怕。」

這場世紀之戰印在了千萬觀眾的心中。很明顯, Chuck Norris 不只一次被問到這位朋友的武術水準, 尤其是在剛剛開始,總是被提問到「如果在實戰中, 你們雙方誰勝誰負?」他的回答大致都是一樣的。 「我只知道, 多虧了李小龍, 全世界人才能看到, 瞭解到武術, 他是個武術天才。現在他死了, 他當 初是否能勝過我這些事情已經不重要了。」

確實, 多虧了李小龍, 今天全世界得以瞭解武 術。沒有他,武術不能這麼大範圍地被推廣。因此, 毋庸置疑地, 他是武術的標誌。在超過四十年前他 便佔據了這個位置,其他競爭者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毫無疑問的是,他的電影仍然未被超越, 儘管武打 技術已經有了很大演變進步, 但沒有一個演員有能

力替代他的位置。在這類型的電影裡, 短期內是不 能出現他的接班人的。再也沒有人像這位王者一樣, 在一生的時間內為武術貢獻如此之多了。






「內家拳之功勁」專題系列一 中國武術長久以來,隨著文化環境時空的需要變 異,累積成內容豐富的各式各樣風格門派,然在這各 門各派不同形式風格拳派中,大家對這個「拳」都有 自己的體悟與見解,也因為這些多樣內容得以豐富而 傳承壯大中國武術的底蘊,但在各家各自發展並立的 過程中,隨著世界武術的衝擊,是否我們更該以嚴肅 的態度「深入思考看待」兩個極重要的問題,即「內 家拳的核心價值為何」與「武術的進化方向為何」? 是以,內家拳是該建構在形式上招法動作上,還是該 建構在有思想深度內在的核心範疇裡?何謂「拳的核 心價值」?這些是否是習武者該深思的地方?

尋找學拳的價值

相信大家都常聽到也常會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 場空」,「甚有又練拳不練功,登峰難上難之說」, 甚我們也聽說過有種說法,「真懂拳者,代不數人」, 也就是說真正懂拳者,一世代沒出幾個人,相信說到 此許多練武的朋友定不服氣不認同,相信也有人說那 打打看就知道打贏了就是對,當然,看法不一也沒絕 對,但中國武術真正內涵價值在哪?為何拳諺總說到 「懂勁才真懂拳」,這「拳」究竟是該有思想哲理與 文化深度的整合體現,還是只單就外形上的動作演示 與攻防動作上訓練,或只是在打人的方式派別動作上 的領域琢磨,然而武術的學習方向究竟在哪?是否如 何找到武術學習的方向才是我們該去思考的,畢竟前 人總是提到「懂勁」、「懂拳」,這個「懂勁」、「懂 拳」究竟為何?這些都值得我們花心思去思考玩味的。

拳的迷失

再者,在武術的演變與習武的過程中,還有幾件 事更值得我們思省,說到拳,豈不知拳是不能「用嘴 說」,拳是要實踐是要能身體本身能做到,許多學拳、 非學拳的朋友都只因善其文筆語言,對拳其實是只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狀況,殊不知武術本身絕不可 望文生義來分析解釋,當解釋、體認錯誤,方向自然 有所偏差,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得不慎;再 就是「善其說」,就自己過去當下既有的武術經驗或 感受來詮釋武術,誇大解釋、口耳相傳、以訛傳訛、 代代相傳,無形中的偏差誤解與傳承過程錯誤,亦或 在傳承上教學中傳授、觀念、內容、方式代代出錯, 所以不知不覺在練拳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再現學拳


撰文 ‧ 游龍 彭博

者受本位主義、速食觀念的影響, 既求快、求實際, 總想 貪多覺得學越多越好, 求其外不求其內, 只在意外相如何 用打, 忽略內在涵養, 如此因果顛倒, 甚自以為是的認為 武術該如何去練豈不盲目, 或只求一連串的動作演繹求其 花俏好看, 甚連同派同門中對傳授的方法內容都可眾說紛 紜, 各有認知說法各說各話各有爭議, 豈不怪哉!殊不知 「拳的核心本該一致」, 內容核心練對了, 外在的種種都 是形而下, 結果傳藝者追求者都本末倒置, 在認知上把過 程內容都弄錯了方向, 豈不荒謬!只可惜長久以來大多練 武者都不知也不思又如何能明辨?正如現練太極拳的人多, 但你問他們練太極拳是該練出什, 相信很多人回答不出, 或有自己的一套說辭,甚雖說出個所以但過程卻越走越偏, 或者都能說其然, 卻不知練其所然, 諸如師徒間代代相傳 都如此, 甚至對內家拳功勁的意義解釋不一, 甚至否定功 勁的存在價值,各持己見,如此武術最後到底在追求什麼? 試問在這當下我們自己在練拳學藝的過程中, 是不是該停 下思省, 想想走偏沒?要走到哪去?學習的目標是為何? 還是自以為是的畫地自限?雖然大家對功夫的認知想法不 同, 有人重實用, 有人重力量, 有人重氣, 有人重散打, 其實都可以沒什麼對錯, 只是當要比較孰優孰劣時必須把 許多條件因素放在同一秤上會比較客觀, 不然徒流於口水 戰對中國武術的發展並無助益;再者, 我常說若王八拳能 把人打倒, 能有方法系統教人都是好拳, 只是我們必須知 道前人所說的「懂勁才懂拳」是建構在拳經教義上與深植 在中國的哲學文化中而有所差異,這點不得不明辨。

追求拳的方向與功勁獨有的境界

在中國的武術中「好的、對的武術武道」應如同中國 文化藝術書畫琴藝般的講究,如何著於意,得之寰中之境, 在其內容方式與追求的方向、最終最始的路, 始終都要合

內家拳功法應用: 觸手驚彈勁 — 彭博老師示範


「內家拳之功勁」專題系列一

撰文 ‧ 游龍 彭博

乎於自然, 存乎於道, 正謂「大相無形, 大音希聲, 大巧若拙……」, 此乃不變的天道之理, 是以在學習 武學的路上,更該有此體認~正謂「百巧不如一拙」、 「無法之法, 乃為至法」, 自不該只停留在形於外相 的招法上追求, 這就是中國武術獨有的深度高度, 也 是中國武術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這核心即是上述提 到的「懂勁才真正懂拳」, 倘若我們練拳學藝不知此 也不認同此,那真有如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憾。

拳道無意方是真

明此, 既知拳道之學應是大道之學,「功勁」即 是大道之學的實踐者, 懂勁之所以才可以稱得上懂拳, 是因懂勁時拳法才能真正的自在運用變化, 除此, 功 勁本身就是無思所得的功夫,它是「一與零」的功夫, 所以拳法於何立, 須立於一, 一乃萬象之根, 於一自 可生萬應順應之變, 拳本無法, 有法也空, 是以一究 其始終, 一未明萬象俱罔, 一未得萬法不生, 一之不 成則萬本無根,一法不立無法不容,所以須精一極一, 拳道明其一, 則萬法已具, 一為本為根, 一生二, 二 即陰陽, 武術門派千百種,招法千萬種,掌握其一才 能掌握陰陽, 掌握虛實, 自可因掌控一二即知萬相而 順應萬變, 因為「無為」所以能無所不為進而師法自 然, 至於這個「一」就是拳的核心「功勁」, 在中國 武術裡, 拳非只是單一簡單的武術技能, 非只是外在 的身體鍛鍊或招式技巧的熟練, 而是入道之門, 文化 思想的體現, 若真的碰觸到核心, 在學拳的過程中才 能以功勁之門解悟人生, 明白事理, 所以說功勁是貫 穿中國老莊思想的載體, 也是儒釋道思想的演繹與具 體實踐,「內家拳功勁」詮釋的就是萬流歸宗之道, 以宗馭多之理,以簡馭繁之法,以拙駕巧之術。

內家拳的核心

在此,我們必須瞭解,功勁本質是拙、是厚、是古、 是無, 所以我們學拳必須寧求其厚勿求其薄, 寧求其 重勿求其輕,寧求其大勿求其小,寧求其拙勿求其巧; 再者, 求其無才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求其物之極自

可究極反之道, 因此授藝學拳練拳取法須乎於上萬不 可低, 擇此入拳, 道自不遠人, 唯有在拳道上功法功 勁之追求, 才有這樣的內容層次才可達到歷代武術大 師們所呈現出來的風采。

傳統武術的時代革新

至於武術該不該改革進化一直是我們「游龍內家 拳宗」所追求的, 尤其傳統武術要進行改革進化並非 易事, 然而游龍內家拳宗之所以能夠做到, 是因傳授 的武藝觀念與關鍵其本質是開放的, 說穿了是因掌握 的核心點是無相的, 這並不同於傳統武術結合現代技 擊, 也不是外相招法的動作結合, 尤許多朋友把傳統 武術的抱、拿、踢、摔、打及身法結合現代格鬥技法 就認為是傳統現代成功整合, 殊不知還是弄錯了其內 涵方向,就是因為還是沒有掌握到拳的核心「功勁」。 話說當初游龍內家拳宗取其「拳宗」之意,即是以「授 藝學拳方式之本」為立意,本者「根」也,亦為之「基 底」,同時也是為拳藝拳道的「最終所歸所佇之方向」, 是「尊崇、效尤、仰望的高度」之指標, 就因游龍內 家拳宗以內家功勁修煉為體, 西方的技擊觀念為輔, 所以是極開放、極相容的, 以其功勁為體才可達到無 所限制與許多變化上的可能性, 這是其他武術無法完 成做到的, 所以我們才可在多樣武術上不休止地嘗試 與不斷創新承接, 以避免對任一種拳派門別的獨斷壟 斷, 而使我們面對武術價值時, 可永遠保持一種對真 理之不休止的逼近性, 所以反可保持一顆柔軟清明的 心, 摒除任何拳派自我僵化固執的偏見, 回歸到淳樸 純真的本質上追求, 而看到、做到更多可實踐拳經上 的種種可能性,這可能性就是功勁與真理的不二性。

拳當隨時代而突破

所以許多拳友常問我,我們游龍是什麼門派?我總 說拳練對了都沒門派之分別, 詠春拳、太極拳、八卦 掌等……其呈現的外在風格特色雖有些許不同, 但內 在的東西, 或者學拳者到最後能練到這領域的介面都 該是同樣的方向, 正如老拳師說過的:出手比畫不招


太極拳所謂「掛人如掛畫」— 彭博老師示範

不架就只是一下, 當年意拳大師王薌齋創拳時的破舊 立新, 在當時即認為武術要回歸到拳的本質要真切實 用, 才能真正發揮內家拳的本質特長而非迷失在招法 派別的差異上追求, 所以在當時引起武術界很大的排 斥反彈,但這條路應是值得肯定的。 
 現在「游龍教授的」已經將「真正太極拳、意拳、 詠春拳、八卦掌等……內家功勁功法」「再融合再進 化再提升」, 是以不再是門派招法形於外的追求, 而 是回到拳的本質本意上, 進而最終回到身體本體上, 透過身體的改變發掘開發引發身體的內在潛能, 而將 當初武術大師所呈現的結果—功勁展現出來, 使之不 再是招、式上的追求, 甚透過這功勁而演化、進化, 使其應用在現代格鬥武術中, 達到傳統武術當隨時代 而有所突破, 也藉此而大家暸解功勁在拳法中所帶來

的真意, 與真正功夫價值, 與拳藝上真正的練法, 這 邊要說到的是真正的功勁是開放的、是包容的(其功 勁的特色、應用將留到後面篇幅再做細項敘述), 其 實我們必須要承認許多武術練到最後, 也只有極少數 的人能走到這功勁的領域, 是以這功勁的領域若非真 正接觸過與走到進入者實很難真正去體悟了解, 畢竟 這功勁的世界是不同之界面, 它是何等寬闊深奧, 足 讓習拳者任其遨遊一輩子仍無法窮究一窺究竟, 所以 游龍內家拳宗一直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傳承,秉持著「拳 當隨時代而有所立本」, 讓中國武術的智慧寶藏得以 延續, 也希讓給有心於武學上追求的人學習承接。待 續 ...

游龍內家拳宗功勁武研社 www.facebook.com/groups/158028084298307

太極拳、詠春拳、八卦掌、意拳、形意拳等游龍功法技擊傳授





Shi Miaozhi師傅是當代少林的大師之一,也 是大師Shi Deyang的徒弟。在這張DVD中 ,他為我們介紹了少林最具代表性的套路 ——小洪拳。此套路的起源沒有清楚的 歷史記載,但是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 了。今天它仍然是少林的重要組成 部分,因為它和少林功夫本質相同 ,也是學習掌法的很好的材料。 它在實際對戰中的實用性使它聞 名。少林小洪拳是一套精準、有 節奏的套路,它的技術很有力, 如果能夠正確運用,可以說是如 風一般。這套套路包含功夫的一 些基本的步伐和移動。可以說, 它是融合了手部、腿部、眼睛、 步伐和整套理論及實際的套路。 這張DVD包含了熱身運動、不同速 度和角度的常規練習,循序漸進地 將技術運用到實際自衛中。所有的武 術愛好者都應當深入研究此DVD中的 技術。 - Languages included in DVD: English, Español, Italiano, Français -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

REF.: • MIAOZHI-1

Budo武道國際製作的所有DVD 均以 MPEG-2 刻錄在 DVD5 上, DVD封面的印刷也是使用質量上 乘的印刷紙。我們的產品從來不 在網路拍賣網頁中出售。若此 DVD不符合這些規格,且(或) 其封面與我們展示的不符,則為 盜版產品。

http://budointernational.com/tw/


《末代武士》 小山田真 專訪


受訪者:小山田真 訪問人:Thomas Lynch

是武術裡的什麼地方吸引你去學 習的呢? 我覺得並不是武術本身吸引我去學 習武術,而是電影吸引我的。我記得,

我爸爸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會常常去 DVD 店。他常常租好萊塢和香港的武打動作 片,我們都很喜歡這些電影。因為我們

家當時只有一台電視機,所以我們的選 擇只有兩個:一、和他一起看這些電影; 二、念書。

我當然是選擇看電影的!當爸爸在

家的時候,我和我的弟弟就不能再看動 畫片了,因為他總會播租來的電影,每 天晚上都會播!但是,很快地我就喜歡

上了這些電影, 尤其是欣賞其中的武 術。和其他同學一樣,我和我的弟弟會

一起模仿電影中的武打場景。正是在那 時我才發現,我想成為好萊塢的武打明 星。而我父親的回答卻是:「不!你要 有一份好的工作。你要當醫生、律師或

者是工程師!」因為我是長子,所以我 當時想,我有義務要做到這些事情。


當您的父親知道你在練習啟 心館流的時候他怎麼說? 當我對父母說我在學武術的時

候,他們都說「不」。片刻之後, 他們質問我為什麼,我回答說,因 為學習武術我可以成為武打明星。

再一次地,他們對我說「不」。直 到現在,「不」仍然是他們最喜歡

用的詞。

過後幾天,我們都有反覆討論 這個問題。父親後來對我說,如果

我真的想學武術的話, 我可以去 學,但我必須自己付學費。所以我 就自己付錢報名學習啟心館流。我

爸爸知道後就對我說:「如果你在 訓練中受傷, 也不要告訴我 ... 」

另外,如果我受傷了,我還得自己 付錢去看醫生。而且在日本,即使 有醫療保險,但我如果受傷了,最 壞的情況也只保障了 5 美金的費用 而已。

在練習過程中,你最喜歡哪 種武術?為什麼?

事實上,我最喜歡的武術不止 一種。我很喜歡北少林功夫,因為

美無缺的技術來結束一場對戰。

例如那些套路,武器的使用以及那

必須用武術來保護自己,人們就常

我到美國的時候還不知道他

方對抗幾分鐘好多了。

您在未來對武術有何計劃?

課堂上我們學過很多不同的東西, 些很難做到的動作。我也很喜歡啟

心館流,因為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對

戰,讓我可以在壓力下運用技巧, 鍛鍊我的耐力和本領。但如果真的

我也很喜歡 Ichigeki(譯為一擊斃 命)。如果一個人不能逃避對戰而

說「少即是多」,這意味著我應當 用一次攻擊便擊倒對方,這比與對

要選一個的話,我會選擇功夫裡的

在武術中,你最喜歡的武器 是什麼?選一個。

武術的基本功來說,練習套路是十

在功夫裡面,我最喜歡的武器 是雙劍。不知道是為什麼,當我的

套路。因為對我來說,套路更耗費 精力,需要我全神貫注。對於練習 分好的方式,尤其是對於我這種沒

有很多時間訓練的人來說,這是很 有用的。

如果您可以重新選擇,你會 想趁年紀小的時候練習某一 種武術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想,這 取決於我在那一刻對於未來有什麼 打算吧。比方說,如果我很年輕, 也許我就學習一些更引人注目的東

西, 例如武術或者 XMA。但在我 現在這個年紀, 我沒有「實際需

要」去學習自衛的技術,因此,我 大概會選擇學習混合格鬥。

手第一次碰到雙劍的時候我就覺得

很舒適。當我開始模仿成龍, 在 我的對手身邊轉動雙劍時,我的狀

態達到了頂峰。從此以後,我就每 天都花費很多時間練習使用雙刀, 而到我第一次參加武器格鬥並得到

冠軍時,這些練習就真的顯示出它 們的成效了。之後我也想過用日本

刀, 我也很多次看到過別人使用

它。我也很享受使用日本刀的過 程,但嚴格說來,我使用日本刀是

為了觀眾。原本我以為,學過雙刀 後,用日本刀會更加容易,但我錯 了。日本刀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 上是一件很複雜的武器。

您最喜歡的啟心拳技術是什 麼?

你的武術偶像是誰?

毫無疑問,一直以來我最喜歡 的 都 是 Gyaku-zuki( 反 拳 )。 原

候,我真的很崇拜好萊塢與香港的

因是我的啟心館流導師一直教我

說,練拳術的目標是要找到一種完

現在我沒有偶像。但在小時 武打巨星:席維斯史特龍、JCVD

(范達美)、成龍、湯姆克魯斯、 布魯斯威利等等。

那 Chuck Norris 和 李 小 龍 呢? 們是誰 ... 我想那是因為我爸爸從 來沒有租過他們的電影吧。

我近期的計劃是繼續通過小

山田真基金和美國武術日推廣武 術。在小山田真基金中, 我們藉

由武術獎金資助那些遭受校園暴 力的和家庭收入微薄的兒童。我

們這麼做, 是因為我們認為武術

訓練可以激起兒童的信心, 自尊 和對生活的積極信念。我們很高

興得知, 校園暴力正在被重視, 正在引起全國的關注。

儘管我們資金有限, 但我們 會盡最大的能力來幫助孩子。

另一方面, 武術日是為了推

廣所有的武術, 包括各種風格和

流派(人們熟知的或不熟知的), 並為全部人提供一樣的機會。我 們以節日的方式進行, 邀請不同

武術風格的專業人士為公眾進行 表演。我們有武術證書、武術場

地, 我們組織研討會、展覽, 我

們在入口鋪上紅地毯迎接那些著 名的武術演員和武術家。除此之 外,還有更多的活動。

這是一個有趣的活動, 因為

甚至是大師也可以接觸到大師,




而他們可能很少機會能私下碰面。另

外, 我們也提供了一個平台, 讓公眾 可以清晰看到不同武術的不同之處。

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隨便問一個人, 他可能不知道松濤館流和極真會館流 的區別。但相反, 以這種方式, 它們 之間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了。不只是這

樣, 公眾還可以面對面認識到這些大

師, 向他們提問。這是一次很多人都 不易得到的好機會。總而言之, 這個 節日的氣氛真的是十分有趣且富有教 育意義, 這樣全部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了。

你是怎麼開始學習武術的呢? 我當初對跆拳道有興趣是因為我

覺得學習跆拳道會對我成為好萊塢明

星有幫助。因此, 我用我每週的工資 報名參加了啟心跆拳道道場的課程, 在 那 裡 我 認 識 了 我 的 導 師 Tadashi Yoshii(八段)。

我當時已經是很健壯了, 也和人 打過群架, 因此我當時已經明白我在 課 堂 上 需 要 控 制 自 己。Tadashi 也 應

該感覺到了這一點, 或者他把這當做

是傲慢, 因為他請我去攻擊他。我很

吃驚地問他:「什麼?您要我想怎

麼攻擊就怎麼攻擊您?拳打腳踢都 可以?」

之 後 他 對 我 說:「Zenshin

nomi aru 」意思是來吧。我便照做 了。大概十到十二分鐘之後, 我就

筋疲力盡, 像一條沙漠裡的狗一樣 喘著粗氣。他抵擋了我所有的攻擊,

真的是所有的攻擊!當他看見我的 攻擊全都無效後, 他便用一記強有 力 的「Mae geri」( 前 踢 腿 ) 踢 向

我的胸骨,把我從這窘境解救出來。 我被打敗了, 自此以後我便低聲下 氣了。他邀請我比別人更早一點到 課堂, 例如比開課早到三十分鐘,

來單獨與我訓練。每一節課我都早 到,為了讓他再次對我說「Zenshin nomi aru。」我很喜歡全心投入與

他對戰, 而他總是輕易地躲開我的 攻擊。幾個月之後, 我發現我的技

術和速度都在快速提高。我逐漸變

成一個更專心、守紀律與健壯的人。 他也發現了我這個變化, 在僅僅三 個 月 的 訓 練 之 後,Tadashi Sensei

對我說:「Shin, 長野市有一個跆 拳道公開賽, 我希望你去參加。」 我不假思索, 簡潔而有點驚訝地回 答:「什麼?」在這個比賽裡面並

沒有按段帶分組,而是按學齡分組。 初級、中級、高級、成人。在開始

第一場對戰之前, 就能看出來我嚇 呆 了。Tadashi 對 我 說:「 我 知 道 你是一個參賽者, 但你不要害怕。

因為當人恐懼的時候, 更加傾向於 退縮, 但是跆拳道的秘訣是, 當你 害怕的時候, 更加要向前。因為當

別人近距離攻擊你的時候, 不會對 你造成那麼大的傷害。」因此, 我 就縮短與對手的距離, 對手打我,

而且不斷地攻擊, 但 Tadashi 是有 道理的, 我覺得沒有那麼痛了。當


因為我清楚地看見了我的跆拳道技術有

Nobutada 是我最喜歡的角色, 因為那 是一個令人難忘的角色。他代表著榮譽

我就被跆拳道深深地吸引住了,下定決 心要在武術的世界裡獲得更大的成績。

老實說,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實現了的

自尊心增長起來(甚至在被踢之後), 與之前不同的進步與加速提高。那時候 然,我並沒有贏得比賽,但我獲得了比

紀念品更多的東西。我獲得了我的自信 心以及一個新的動力,一個讓我更加艱 苦訓練的動力。

你演繹過的所有人物裡,你最喜 歡的是誰?為什麼?

友的道場,讓我和那些學生對戰。對手

但我必須強調兩個角色, 第一個是在 《 末 代 武 士 》 裡 的 Nobutada, 第 二

Tadashi Sensei 開始把我帶到他朋 很多,一個接一個。我的屁股被踢得我

都動不了。但再一次地,我的自信心和

我很享受我演繹所有角色的過程, 個是《功夫少女吳溫蒂》裡的 Shen。

與尊重,而這恰是一個武士在他的一生 裡應該要奉行的原則。至於 Shen, 我

夢想,因為這個角色給我了成為武打明 星的機會,而這一直以來是我小時候的

夢想。他給了我一個在輕鬆自如的環境 中展示我武術能力的機會。這兩個人物 在性格和動力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但 他們對我來說都是挑戰,也是我夢想不 同的實現方式。



都很好!我們全部人在拍攝過程中都

吃胖了——大笑——但是, 在《末代 武士》中,有一個日本演員和幾百個

在拍攝過程中,你最難忘的經 歷是什麼? 說實話?午飯時間。好萊塢每天

提供的餐飲服務是很重要的,其中包 括早餐、午餐和晚餐。而我指的是那 些特別高級的精心烹調的食物。每天

都會有比前一天好的食物,肉、海鮮、 腌雞肉、義大利麵、甜點 ... 所有食物

的。我想說,你的單純和決心使你有 了明確的目標和性格。這讓我想起了

我自己。」當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我 感到很榮幸。從那時候起,我們每天

都有很多關於不同事情的對話,直到 今天,我還為能把他當做朋友而感到 榮幸,而這段經歷是我人生裡最美好 的時光之一。

因 此, 我 必 須 要 問, 和 Tom Cruise 一起工作感覺怎麼樣? 因為那是你第一部電影,而你 和他均是主角? 並不是這樣子的,我那時很高興

也很榮幸成為製作團隊的一員,更很 感謝他們給我提供這個機會。那是我

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改變我職業生涯 的一部電影。

我知道,為了與他共事,我應該

表現出更高的專業水平。但實際上, 我的實際經驗不多,而我對將發生的 事情一無所知。我當時全心專注於我

的角色 Nobutada。我甚至沒有因為 想 到 與 他 共 事 而 緊 張, 因 為 我 相 信

自 己。 但 是, 當 我 第 一 天 犯 了 一 個

錯 誤 後, 我 就 有 點 嚇 到 了。 在 兩 場 戲 之 間, 我 聽 見 湯 姆 克 魯 斯 在 喊: 「Shin ! Shin !你在哪裡?你在哪

裡? Shin ! Shin !」全部人都不動 了,看著我,好像我做了什麼可怕的 事情。

我回答說:「嘿, 我在這裡。」 他 對 我 說:「 來 這 裡。 我 想 把 你 介

臨時演員,而我們當時在紐西蘭,附 近卻沒有日本餐廳或日本食物,因為 我們拍攝的地方實在太郊區了。

因此一個臨時演員提出了很好的

建議。他買了一輛小手推車,準備了 日本食物,向拍攝團隊販賣這些食物

(當然,不是在拍攝過程中),我們 大多數人每天都在那裡吃飯。真是好 運極了 !

但說真的,每天我都和湯姆克魯斯聊 很多。他是我認識的人之中最謙虛的

人之一,在我們排練或者是拍攝的時

候,他會大叫「Stop」然後把我叫到 一旁。

一開始,我以為自己有哪些地方

做 得 不 對( 因 為 那 是 我 第 一 次 參 與

拍攝電影)。但實際上,他只是想和 我聊聊天,他對我說我讓他想起了他

和 我 同 樣 年 齡 的 時 候。 我 告 訴 他:

「Tom,你是美國人,而我是日本人 ... 」他笑著回答我說:「並不是這樣子




紹給我的導演朋友!」(我當時呆住

了,這是真的嗎?我當時動都不能動, 因為我還在等著他們對我說他已經走 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湯姆真是 十分友善。我再也沒有碰到過比他更 真誠更謙虛的人了。當他到達拍攝現

場時, 他和遇到的所有人打招呼、握 手。八個月裡, 每天他都走到我們面 前做同樣的事情!他在戲裡戲外看見

我們, 都會像老朋友一樣和我們講他 在鄉下、在紐西蘭或者在其他地方的 事。但這時候,我總是會很迷惑 ...

怎 麼 會? 你 的 意 思 是? 迷 惑 不 解? 例如說, 有一天湯姆在兩場戲的 空檔時把我拉到一旁,開始回憶過去, 對我說我是怎麼讓他想起當年的自己 的。我想, 這怎麼可能!幾年後, 我 終於明白這其實是很真誠的讚美。但

在此之前, 我一直在問自己:「我怎 麼可能讓他想起他當年的自己!」

與他一起工作最值得紀念或最驚 訝的事是什麼?

他的認真細緻, 和他在街頭打架 場面面對眾多對手所表現出來的精確

技巧。他自己連續幾個月排練, 為這 一個場景的拍攝作準備。在拍攝當天, 他完美無瑕地演繹出來, 我和其他人

一樣驚呆了。我當時想, 我在這裡和 世界上最成功的演員共事, 而他真的 是我所認識的最謙虛的人之一, 因為 他不僅外形很不錯, 還擁有很健壯的



體格。從那時候起, 我就把他當做我眾多 武打偶像之一。

你覺得武術和娛樂產業在未來會怎 麼發展?或者說,你覺得在未來哪 一種武術我們會最經常看見? 我覺得是一個循環。因為隨著技術的 發展, 我們已經看到電影與電視都越來越

依賴 CG(電腦特效)。我覺得某一天,觀

眾會厭倦看 CG 而想看更多的真實事物。 也就是說, 人物的動作和武術指導都要更

加真實。但幾年之後, 這就變成娛樂產業

的一個基本元素。我覺得在此時, 觀眾就 會想要一點特效, 這個循環就是這麼重複 著。

你未來的電影工作的計劃是怎麼樣 的?想表演,製片還是當導演?

叫《妖怪王》。我們用英語拍攝, 目前在尋找機會首先在美國市場出

現在看來 ... 我想繼續專注於表演和製

外, 我們最近也在拍攝一系列戲

片。導演也是一個選擇, 但在近期不會考 慮。關於表演方面, 我有一部新的美國幻

想動作連續劇, 拍攝剛剛在沖繩結束, 名

售, 之後在其他的國家面世。另

劇, 名 為《 龍 之 心 》。 這 是 一 套 超自然的武術驚悚片, 在裡面,

我的角色會死去。另外,我的公司

Shinca 娛樂剛完成並出版了一套 漫畫。在裡面我也有一些想法和設 計。我盡量讓我自己保持在這個娛

樂行業裡面,因為這很有趣,而我 也在不斷地學習,從漫畫到遊戲、 電視和電影。全部東西我都很喜 歡,而我也會盡量製作多點東西。

有什麼武術電影你仍未看到 但你卻希望看到它製作的 呢? 其實我想看到的武術電影是全

部用真人拍攝的,而不是用演員。 一個人便可以是一個故事。計程車 司機就是真的計程車司機,FBI 探

員就真的是 FBI 探員。全部人合起 來一起講述一個故事。有些人會覺

得這是一部紀錄片, 但這不是我 想說的,我想要的是一部真實的電

影,用真實的人去演,根據真實的 生活去講述故事,是一部真實生活 裡的武打片。

你給那些想投身影視行業的 武術演員有什麼建議嗎? 開 始 拍 攝。 拍 一 點 東 西, 什麼東西都拍, 把你們自己拍下 來, 上傳到所有社群媒體, 例如 Youtube、Facebook 等 等。 如 果

你們真的想從事這個行業,很重要 的一點是要記住你不要成為一個演

員。這是「商業行為」。記住,你



們可以比別人更好地展示(或做到)一 些事情,而你們想做,就能做到。

但那些有很少或者甚至沒有表演 經驗的人又怎麼樣呢? 這很簡單。如果有需要的話,那些 公司會僱用一些動作指導來為前期準備

和在拍攝期間指導。這是他們的決定, 而不是你的決定。當我開始拍攝《末代

武士》時, 我實際上並不會騎馬也不 會 Kyudo(日本弓道)。另外,我也沒 有很多的拍攝經驗。所以《末代武士》

是我的第一部電影,在選拔的時候,我 一開始就很誠實地承認了我這方面的不

足。被選上的那一天,他們立刻就為我

聘請了一位武術指導。因此,你們一定 要開始拍東西並把它們上傳到所有地

方。動起來,我確信,你們一定都知道, 和志同道合的一起,物以類聚,人以群 分。

您成立了小山田真基金。這個基 金是什麼呢?為什麼成立這個基 金呢?

當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從來沒 想 過 自 己 會 開 設 一 個 慈 善 組 織。 幾 年 以 後, 有 人 邀 請 我 去 參 觀 Chuck

Norrris 的 名 為「Kick Start Kids」 的 慈善組織。我看到了幫助全國各地小

孩的方式,通過武術來培養強壯的身

體和人格。我的妻子對我說,我們應 該,並且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所以

我們就付諸行動了,我們的目標是讓

年輕人實現他們的目標和理想。在他

們的生活中,總有人想要把他們的夢

想撕碎。沒有自律與自信的話,他們 會產生負面的想法,也永遠不會有發

展他們潛能的機會。因此,我們的組 織推動跨文化教育,防止悲劇發生在

那些不幸的兒童及他們的家庭身上, 我們會頒發武術獎學金,使青年通過

訓練變得強壯。我們相信,通過訓練, 武術給兒童和少年提供了發展他們的 性格與自尊的機會。我們希望他們在 生命中擁有成功的機會。我們不能照

顧到世界上所有人,但我們在嘗試盡 量幫助他們前行。

武術是怎麼改變你的生活的? 使我的生活變好了。我知道,沒 有武術,我就不能成為今天的我。武

術幫助我發現在人際關係中真正的我 和作為一個人的我。武術使我更理解

他人,對生命中的所有人和事更加有

同情心。更重要的是,武術使我不再 害怕嘗試新事物,我的武術訓練使我 的直覺、對環境的認識與感知得到了 發展。武術塑造了我實際行動中的動

力、自律和信心。跆拳道和功夫訓練 真的使我得到了生命中新的感悟。很

多時候, 我都會想起 Tadashi Sensei 對我說的話:「不要退後,如果你覺 得你能做什麼,那就去做!」而我把 這理解成:「如果老是退後和害怕嘗

試新事物的話,那就永遠不能在生命

中前進。我們要向前走,我們要去發 現新事物。」






SCTM 「狼」國際人身安全戰鬥訓練中心台灣分部

當人們問到這個世界上共有多少種武術時,答案從來 沒有一致過。那麼,你認為呢?也許你現在正在思考著這 個問題的答案,甚至很難給出一個概略的數字。多少年來, 有許許多多的武術家告訴了我們各自不相同的答案,唯一 可以確定的是,世界上共有多少種武術就如同共有多少種 語言,多少種植物一樣,存在著地域性的考量,武術的分 佈領域可能大致整個世界,卻又小至一個部落,能不能被 知道或是被承認都是左右答案的因素之一。 所以這樣的大哉問,想起來似乎有些空泛;但反而提 醒了我們,也許在我們還不熟悉的地方,有著值得讓世界 認識、學習與傳承的武術。 比方席拉,以及菲律賓武術。

席拉以及菲律賓武術皆來自東南亞(席拉來自印 尼),由 Silat Combat Team Hong Kong(以下簡稱 SCTM 香港)取兩者的個別特色與要點結合應用,創 造了新的訓練風格,並積極在東亞大國推廣,而戴志 良總教練(Guro Evan Tai)為 SCTM 香港之首。打自 2011 年起, 戴教練便開始以香港為中心將觸角伸往 其他國家,致力於令席拉與菲律賓武術在各國當地紮 根,戴教練於是建立了完整的 SCTM 教程(由席拉與 菲律賓武術為基礎。)在香港、台灣、菲律賓、新加 坡與印尼等亞洲大國開設了多場非常成功的研習會與 講座,同時也在維安機構中授課,主張透過 SCTM 訓 練來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而一個健全的戰鬥系統(模式)總是包含著許多 武術的精粹, 以及戰鬥條律。接下來, 我們將進入 SCTM 背後兩種主要武術,席拉與菲律賓武術豐富的 歷史、文化和背景知識。 「狼」國際人身安全戰鬥訓練中心臺灣分部與 Guro Evan(戴教練)因其卓越的成就與穩健的實力也受到 維安執法單位的保證。圖為黃教練與戴教練獲邀為亞 馬遜國際物業管理榮譽顧問,並與公司代表合影。

什麼是席拉?

席拉是起源於東南亞的武術總稱,發展於現今的印尼、馬來半島、泰國南部和新 加坡一帶,也是汶萊、越南和菲律賓南部的傳統武術代表。儘管席拉有許多不同種的 風格, 但都著重在攻擊、控制關節、摔技與刀具的使用等等。席拉是東南亞運動會 (SEA)及其他國際性型賽事的競賽項目之一;此外,席拉的訓練中心會受到官方機 構的監督。有著政府的支持,足見席拉在東南亞地區是無法忽視的。席拉並非門派, 或是獨立的武術風格,就像中國武術可稱為國術一樣,標誌東南亞當地的傳統武術。 許 多 武 術 都 會 從 動 物 搏 鬥 的 方 式 取 得 靈 感, 自 然 席 拉 也 沒 有 例 外, 比 如 說 KARAMBIT 虎爪刀就是按照老虎爪型設計而成的。 在席拉訓練系統中,武器有短棍、 短刀、匕首、虎爪刀及斧頭等。

什麼是菲律賓武術?

菲律賓武術源於菲律賓古老的對戰方式,融合了現代的新格鬥方式而成。而最為 人所知的稱呼為 Arnis、Eskrima 或是 Kali, 事實上, 上述三個單詞都是菲律賓武術 的總稱,並不是單指一種風格或流派。但 Eskrima 源於西班牙語單詞 Esgrima,意為 擊劍,Arnis 則是源於古西班牙語,意為盔甲。暗示了菲律賓武術強調使用棍子、小 刀和簡易武器作戰的概念。) 菲律賓棍法中的動作,有許多受到西班牙劍術(西洋劍)的影響,例如一長一短 的雙刀,或是雙手分持刀棍的技巧等。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菲律賓人體驗到敵人在 技術上的優點,便將它融入自身的武術之中。現在,席拉和菲律賓武術並不只侷限於 東南亞國家,許多歐美國家都會採用此類的教學模式,受用於軍隊、執法部門等。

接著,我們回到最一開始所說的 SCTM, 便是結合了席拉與菲律賓武術 。訓練模 式主要使用短棍、戰刀、劍、虎爪刀和紗籠(長巾布)。通過練習使用這些日常生活 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可以在更深刻理解自身文化背景的同時,提高自我防衛意識。

戴教練的 SCTM 教程集中關注以下原則: 一、武器的基礎系統練習

二、概念訓練勝於去記憶特定技巧 三、理解人體結構


同 時 他 們 也 發 展 出 一 套 5D 教 學。5D 分 別 是 Drill( 操 練 )、 Dissect( 從 解 剖 學 角 度 分 析 人 體 結 構 )、Depict( 身 體 運 動 )、 Demo(向對手展示技術)和 Debrief(環視並警戒周圍環境)。 所以,一如先前所說,SCTM 融合了席拉與菲律賓武術,並非在 於成立一種新的派別,而是創造了前所未見的高效訓練模式。SCTM 正式成立於 2008 年,在香港發展和教學已有七年之久,更多次來到 台灣,目標是把這門實用的自衛術不分階層地推廣到海外國家。 也由於席拉和菲律賓武術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歷史背景、藝術及技 擊等元素,兩者皆有由淺入深的訓練系統,幫助學員掌握當中的摶擊 動作。以席拉為例,雖然看似複雜,其實所有手、身、步的動作,都 從一定的移動規律和原則演化出來。席拉的範疇相當廣闊,由單人練 習、雙人練習、徒手自衛、隨身物品的使用、控制方法,到各種冷兵 器的運用等,故學習者依照自身目標都能各取所需。 例如女士,可透過練習健美修身,在危急關頭時隨身的物品也可 用作自衛;而軍事部門的執法人員,認識了這類型的武術,在戰場或 執法時能發揮較大的制伏能力。

練習者的精神和身體訓練

席拉練習者在訓練的開始和結束都必須向教練、同伴及觀眾行禮 以表尊敬。手勢的使用則根據席拉的不同的風格和派系而不同,每一 種席拉都有很多不同的戰鬥姿勢或者是保持下盤穩定的預定姿勢。席 拉也有套路,或者叫 Jurus(即一連串預設動作。)套路的主要目的 在於整理整套技術和作戰實用技巧並將其傳承下去,套路可以作為健 身訓練也可以為公眾表演之用。當表演套路時,席拉練習者常會以手 掌擊打自己的身體,如肩膀、手肘、大腿或膝蓋。

練習席拉除了需要運用人體各部位外,還需要運用各種武器。在 引入熱兵器(槍砲)之前,普遍認為武器使用的訓練比解除武器的技 術要更有價值。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武術若缺失了武器使用的 訓練是不完整的。幾百種席拉派別中包含了十多種武器,其中最常用 的是 Kris(匕首)、Parang(彎刀)、Tongkat(杖)和 Sarong(紗籠) 等等。而其中,Krudo(格鬥刀)和 Sarong(紗籠)是最重要的兩種, 傳言 Kris 是席拉使用的第一種武器, 但也有部份派別因為棍的多樣 性而認為棍才是第一種武器,除此之外,席拉的傳統武器中相當大的 一部分都是源於日常生活的如笛子、繩子、鐮刀和鎖鏈等物品。

戴教練現身說法

先談談生理方面的鍛鍊,一般武術會使用間接的體能訓練方法,

例如舉重、跑步、跳繩等。但學員在練習席拉時,會直接演練席拉的 技擊動作來訓練各種身體能力,包括肌耐力、反應力、速度、力量與 平衡感等等,這和一些中國內家拳種的訓練方法相似。

心理方面, 學員修練席拉, 不但要能堅毅地重覆席拉的種種動 作,遇到難度較高的動作時,更要有決心去克服困難。再者,席拉十 分注重雙人的對練,讓學員可掌握真正對戰時的時間、空間和距離。 在高級階段,席拉學員需要和對手以真刀對練,這也可訓練學員對夥 伴和自己的信任感,以及面對危險的勇氣。進一步而言,如我自己, 在練習席拉多年之後,席拉可以說是完完全全融入我的身心。席拉對 我來說,不但是一種足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武術,更是一種讓我藉以 修心養性、陶冶性情的藝術。

全亞洲的興盛

在印尼,席拉教練被稱為 Guru,菲律賓用語則被稱為 Guro,而 馬來西亞,具備授課資格但並未達到大師級別的教練被稱為 Cikgu 或 是 Chegu。這些國家中, Pendekar 這一榮譽稱號(馬來西亞只用此 詞稱呼武術大師,尤其是席拉大師)會由官方或是皇家正式授予武術 大師,但也可由一般當地人授予。戴教練對於得到 Guro 稱號感到非 常榮幸,那是他在菲律賓由 Melchor William Amosco 大師所賜予; 同 樣 在 菲 律 賓,SGM Vincent Sanchez 和 Punong Maestro William 分別授予了戴教練高級教練資格, 與黑道五段證明。事實上在此之 前,戴教練少年時期便以開始了他的武術之路,學習各種各樣不同的 武術,其中包括詠春、意拳、拳擊、踢拳道,和散打、自衛術,與我 們為大家介紹的席拉以及菲律賓武術。2008 年到 2010 年間,他多次 獲得了拳擊和散打 52 公斤級錦標賽冠軍。

近年來,戴教練在東南亞各個城市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其中有 香港、菲律賓、新加坡和台灣等地。在他第二次到訪台灣時,他舉辦 了關於短棍和格鬥刀的武器技術講座。從第一個在台灣開辦的研討會 開始,認識、瞭解到學習 SCTM 的人越來越多,這都多虧了作為「狼」 國際人身安全戰鬥訓練中心台灣分部的首席教練和負責人,也就是黃 軍達教練的努力, 將能人和知識帶到了台灣。2014 年 3 月 1 日舉辦 的「台灣香港聯合武術研討會」,主要討論武器訓練和解除武器的技 術,例如把菲律賓魔杖運用至各種攻擊模式、自衛術,及徒手搏擊等 技術之中。

戴教練這麼說

去年在台灣第一次研討會我們集中練習基礎的徒手和兵器訓練, 例如:棍法的攻防、刀技的運用技巧等。這次的研討會將再一進一步

令參加者深入瞭解席拉的徒手技術和菲律賓武術的兵器使用方法,更 加入了真實戰埸上所需的防衛技巧、心理戰術,並加強了鎖技在不同 情況下的運用技術。 在我的經驗中,台灣是一個武風非常興盛的國家,不少人都是武 術愛好者。許多學習席拉的台灣朋友,均有習武背景,因此我相信大 家會更容易從我身上瞭解和習得席拉技巧。在把席拉與台灣朋友分享 的同時,我也期待能在教學中與大家一同成長,正所謂教學相長,就 是這個意思! 戴教練(Guro Evan)正努力在亞洲地區推廣 SCTM。台灣有黃 軍達教練的幫助下,越來越多人能夠瞭解席拉的珍貴、菲律賓武術, 和將之結合的 SCTM。有關講座、研討會或特殊訓練之更多資訊, 請聯繫 SCTM 香港總部,或與黃軍達教練聯絡。

「狼」國際人身安全戰鬥訓練中心臺灣分部 SCTM 台灣

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 755 號 2 樓 洽詢信箱:0943226504@yahoo.com.tw




在最近一次研討會上, Carlos Newton 和 Ken Akiyama 展 示了決策動作可以比自然反應更快, 以及怎麼利用重力以及物體的重量來 控制對手。


武道的自覺

我是 17 歲的時候認識 Carlos Newton 的, 當時我就發現他很

有天賦。但要做到 Carlos 現在做到的事情, 除了天賦還需要更多

的努力。Carlos 的天賦和才能都是艱苦學習的結果,勤能補拙,而

勤奮和努力並不需要天賦就可以做到。

我和 Carlos 成為了好朋友, 我們也一起工作過。很久以前, Carlos 是我邀請的那些為數不多,能知道以色列特殊武裝能力的專

家之一。而最近, 我有幸能認識到 Carlos 十七歲的兒子 Nick, 和 他一同學習並成為了朋友,命運似乎就這麼循環著。

在最近幾年, 我和 Carlos 一起做過很多 項目,包括和克里人部落及北極的因紐特

人部落合作, 我們沿著一條 500 公里

長的公路到達克里人部落, 而因紐 特人部落處於零下四十五攝氏度 的北極圈內。我們的工作是把

武術教給這些部落居民, 鞏固武術的文化傳統和 價值觀。


自覺在武術中是很重要的部 份。要練好武術,首先要對 自己有充分的認識,看清自 己的恐懼,認識自己究竟是 誰、是什麼,最重要的是, 想變成怎麼樣的人。


柔術就是要明白動作與反應。當一 個人能說出他動作的效果和弱點 時,他就可以在攻擊前讓對手再也 沒有反擊的選擇。當他這麼做的時 候,對手就完全洩氣了,這可以奪 去對手思考的能力。 我和 Carlos 也一起開過講座。今年我們和 Ken Akiyama 一

起推出了一張 DVD,並與 Budo International 進行主題為「自覺」 的合作。

一個人只有在認識了自己之後,才可以開始學習其他事物並 向其他人學習。一個人只有在瞭解自己之後,才可以理解別人以及 其他事物。當一個人對生命明白得越多,他在這生命中能做的事情也

就越多。從武術的戰略來講,看清楚身邊正在發生的一切使你學會更能 接受並且反擊。

學習「自覺」是很重要的。一個人有自覺,意味著能看到個人防衛 的第一條規則——行動總比反應快。在軍事或者體育的實踐中,我們常 會面對挑戰,甚至會故意尋找衝突。但是,從合理的自衛角度來說,我

們可能會努力避免衝突或者逃跑。軍隊的任務常常是尋找敵人,開始戰 鬥。但是,人們保護自己措施通常是避免發生衝突,安全逃離危險,這 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軍事戰爭和個人自我保護意識是完全相反的,警察

的訓練和工作也有自己的特徵。

好的個人防禦需要有好的意識, 而出色的個人防禦則要求有出色的

自覺。一位以色列專家設計了一個系統, 只教學生五個動作。他的方法


一個人只有在認識了自己 之後,才可以開始學習其 他事物並向其他人學習。 一個人只有在瞭解自己之 後,才可以理解別人以及 其他事物。


Avi Nardia 大師優美地展示了 如何通過能力和技術的培養來 達到自覺。


一個不讓學生自主思考而產生 的教學系統就如同是在給一具 屍體打維他命。



在自覺這一話題的拓展上,我們 也指出瞭解環境、連續的攻擊及 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聯的重要 性。我們會問:「如果怎麼樣, 會怎麼樣?」


是一個戰術為基礎的——有人靠近便攻擊對方的腹股溝。這位以色

列專家講了一個小故事來解釋戰術的制定原因。他說,貓遇到危險 時總是爬到樹上。如果教給學生太多不同的思想,那學生在壓力下

便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立刻就問他:「那如果沒有樹的話要怎麼 辦呢?」有一些大師會用科學分析來支撐他們簡化的理論。一個與 武術無關的實驗表明,當人們面對多個選擇時,他們會需要更多的 時間來做決定,因為他們想找到最好的選項。這個研究結果在我們

日常生活中也有顯現,例如在餐廳點餐時,或者挑選成熟的水果的 時候。

一個以學生沒有能力思考為前提而產生的教學系統似乎就是 在給一具屍體打維他命。為什麼要教那些沒有思考能力的人? 我總是對我的學生說,一個飛行員常常需要很快地完成很

多運算。飛行員應當要有能力迅速作出反應,顧及很多 隱藏的問題,同時保持飛機飛行。這個例子說明人類是

有能力在壓力下作出決定的。

訓練這個能力的秘訣就是要培養行動的思維,而非反應的

思維。像我們之前提到的,最好的防衛便是率先攻擊。甚至美 國法律也允許在發現危險時採取預防性的行動。每個人都有 率先發起攻擊的權利,這也是法律所保障的自衛權利。

在最近一個講座上,Carlos Newton 和 Ken Akiyama 展示

了決策後的動作可以比自然反應更快,以及怎麼利用重力和 物體的重量去幫助我們控制對手。我們和大東流合氣柔 術以及 Machado 柔術的思想是一樣的, 也邀請了 一些參加者和我們分享他們對自由格鬥的看

法。在自覺這一話題的拓展上,

我們也指出瞭解環境、連 續攻擊,及原因、 結果之間


訓練的秘訣就是要培 養行動的思維,而非 反應的思維。


關聯的重要性。我們會問:「如果怎麼 樣, 會怎麼樣?」Ken Akiyama 和我 們說了項目的一些想法,這個項目是 為了分享那些更加有效提高力量和 放鬆的方法與運動。對巴西柔術和

個人防禦來說, 讓身體以一種放鬆 的方式行動是很重要的。柔術就是

要明白動作與反應, 當一個人能說 出他的動作的效果和弱點時,他就可

以在攻擊前讓對手再也沒有反擊的選

擇。當他這麼做的時候,對手就完全洩

氣了,這可以奪去對手思考的能力。當對

手不能思考時, 他就輸了。這就是柔術中 最看重的能力。學習戰術即是學習動作、反 應和預見能力,學習戰術需要先有自覺。



Avi Nardia 和他的學生 Misa Ortis(波多黎各 MMA 冠軍),以及 Carlos Newton、Ronin(UFC 冠軍、Vale Tudo 冠軍)、Pablo Colon 和 Mike Wilson。Mike 超過七十歲了,他六十三歲開始和我一同學習 BJJ Machado RCJ。 現 在是棕帶,不久會獲得黑帶。我對他和 Carlos Newton 說他們是冠軍中的冠軍,而我們都為成為大師而自豪。




選擇菲律賓劍棍的 個理由 在這個專欄裡面,那些世界上最好的武術大 師們將會回答一個最直接的問題:「給我們五個 理由來選擇你的武術!」 本期雜誌中,我們邀請了兩位在各自 領域聞名的大人物——菲律賓劍棍大師 Guro Dave Gould 和急所術大師 Evan Pantazi。


菲律賓劍棍 Eskrima

對於那些想要在對戰中尋求高效的人來說,劍術是變化最多、最容易適應的武術之 一。劍術除了能訓練學習者的空手對敵能力外,還可以讓訓練者擁有使用無數武器的能 力;因此,在必要的情況下,訓練者可以應對任何突然出現的威脅。


選擇菲律賓劍棍的 個理由 Guro Dave Gould 大師說 選擇菲律賓劍棍的五個理由分別是 一、菲律賓劍棍可以鍛煉練習者的應敵能力,不管敵人是空手對戰還 是使用武器。

二、菲律賓劍棍可以鍛鍊學習者的武器使用能力,讓他們在有需要的 使用任何一件從地上撿起的或手中拿著的物品以應敵。

三、其它的武術似乎都是為年輕人設計的,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隨 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老化或衰弱,學習武術就變得越加困難。 相反地,年齡的增長對於菲律賓劍棍的學習不是絆腳石,而是有 幫助的。 四、在面對多個對手的時候,武器是很重要的補償要素。

五、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家都立法禁止槍支,所以人們可以學習菲律賓 劍棍以防身。學習菲律賓劍棍的人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可以隨處 都能找到的東西——叉子、刀、鉛筆、螺絲刀、錘子、磚頭或者 砍刀——來保護自己。事實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變成合法的防 身武器。武器並不是身軀的延伸,而是精神的延伸——因為精神 可以操控這個工具,不管這件工具為何。 因為我的導師 Punong Guro Edgar G. Sulite 的原因,我也是 屬於 Lameco 劍棍流派的。我的導師想把我們培養成戰士, 而 不是把我們當學生一樣授課。我能感受到,Lamenco 劍棍流 派是一門戰鬥的藝術,而它旨在把學生培養成優秀的戰士, 讓學生們在面對任何挑戰和威脅時都能意識到,並以更 好的姿態應戰。 當我們達到那個程度的時候,訓練的目標就變 成了讓攻擊更加有效。因此,就不再是每天增加 知識, 而是每天減少一點點了。為了更好及更 自如地運用劍棍技術,基本功是很重要的。所 有每天增加新技巧並不是有效的訓練方法。 Lameco 劍棍流派並不是一門只以武器 為基礎的武術, 而是一門把任何東西都能 當做武器使用的武術。即使沒有武器, 也 可以學習、使用這門武術。這些知識都可 以運用到肉搏對戰中, 武器是我們的精 神,而不是我們手中拿著的物件。



選擇急所術的 個原因


急所術 Kyusho

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急所術是真的。但後來,人們看見了急所術對於增強自身武技、健 康的價值,感覺到了急所術的精神,更慢慢地接受了急所術。事實上,急所術並非武術本身, 而是能使一門武術強化的知識研究。


選擇急所術的 個原因

Evan Pantazi 大師說 選擇急所術的五個原因分別是

一、雖然急所術並沒有廣泛傳播,但卻是很多不

四、急所術能夠通過攻擊特定脆弱部位讓對手身體的運作紊亂,影響

沒有學習過真正的武道,所以其精髓也被遺

麻木或者意識不清等等。急所術的訓練是有身體接觸的,為了使

同流派武術的核心。因為已經有幾乎兩代人 忘了。那些古時候的原始的武術總是用最有 效的方法去攻擊身體上最脆弱的部位。

他們的五感、對身體的控制、血壓,甚至引起頭暈、失憶、身體 對方或者自己感受疼痛以及身體的功能障礙,必須具備能力重擊 對手,但也要有能力接受痛楚後保持清醒並隨時準備應戰。

二、現代很多武術大師都花費數十年從生理學的

五、對於那些身材嬌小、體能較差的學習者而言,急所術是他們最佳

但並沒有從生理學的角度去研究身體本身的

此,我們的問題再次出現:「為什麼那些長期訓練的學生、大師

角度去研究拳擊、腳踢、借力及身體的控制, 作用。如果我們不那麼注意這些方面,如身

體最有效的結構和身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那我們反而可能會在對戰中處於下風。這些

身體部位和結構都與身體密不可分,但大多 數人只是尋求其中的原因,而不是探索其效 果或者產生特定效果的方法。

三、武術並不應該建立在技術之上。學習固定的

技術是為了在台上表演,但當真的在實戰中

面臨危險的時候,對手並不會像練習一樣按 照同樣的方法攻擊。因此,我們要訓練到可 以條件反射般地攻擊對手的脆弱的部位。

的選擇,因為其他的武術都對速度、力量及敏捷度要求很高。因 或者專家不更深入地研究我們的神經系統、肌肉系統以及我們的 關節和我們的身體呢?為什麼要只侷限於學習武術全部內容的不 是核心的那一半呢?」





如何穿上日本鎧甲 ? Shidoshi Juliana 穿著日本鎧甲來拜訪我 們的編輯 Alfredo Tucci,因為他想向我們展示 鎧甲的不同部分以及教我們穿上日本盔甲的正 確方法。日本鎧甲中包含了鎧甲的歷史和人類 學知識,這也是武士的主要象徵之一。

當提起鎧甲時, 人們總認為因其特殊的重要性 和其代表特殊含義,鎧甲總是保存在家裡,是榮譽 的象徵。但是,事實並不總是這樣子的。在孝德天 皇時期,尤其是大化一年(即 645 年)期間,所有 的人,包括官員都禁止在家裡存有鎧甲或其他的武 器。關於這項規定的更改時間並沒有明確記載。之 後,私人的鎧甲和武器就漸漸在家中出現了。但根

據某些歷史紀錄,這是由武士階層的形成而引發的

現象,而最後竟意外地從政治邊緣走到了權力的中心。 保存鎧甲和武器的習慣最終成為了對軍事崇拜的象徵。

每一個武士家族或軍事家族都有他們自己的 Gusoku-shi (即武器和鎧甲製造者)。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會因為戰鬥而 發展出如此多種多樣的武器與鎧甲。自然地,製造不同武器 的方法是每個家族私藏的秘密,因此只有同一血統的人才 可以使用家族密傳的特定鎧甲。人們熱衷於把鎧甲的製造 方法和樣式像秘密一樣深藏起來,這使得鎧甲的風格、 不同的元素和特殊的使用方法在和平年代變得複雜,且 百家百樣。

但是,普遍來說,鎧甲總是有一定的模式——鎧 甲必然有獨立部份來保護穿戴者的頭部、頸部、肩 膀、手臂、胸部、腹部、腿部和腳部。而根據士兵 種類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盔甲為他們而設計。例如, 負責地面作戰的步兵擁有與騎兵或司令官不同的鎧 甲,因為鎧甲必須根據穿戴者的職能來設計。

隨著時間的流逝,鎧甲不再只有戰爭的功用,更

進而成為了權力的象徵;也更具裝飾性,並擁有更高的價

值。武器也不再只是戰爭的工具,反而代表成為了社會地位, 與力量。生產於十六世紀的古代鎧甲叫大鎧、腹卷、胴丸等 等。而之後生產的則統稱為 Gusoku(新鎧)。


用於製作武士鎧甲的材料都能夠反應出對軍隊 在戰場上作戰速度和職能的關注;此外,最上層的 武士幾乎不會使用全套的鎧甲。因為注重戰士的速 度和職能, 騎馬的武士和步兵武士自然會使用不 同的鎧甲。 鎧甲基本是由皮革所製作而成, 在德川家宣 (1662 - 1712)時期侍奉幕府的輔臣新井白石研

究過《日本三代實錄》的手稿,在光仁天皇時期大野朝 臣的士兵曾用過用羊皮或牛皮做成的鎧甲,這些鎧甲後 來又傳給了其子,在貞元時期戰鬥時使用。

皮革是日本鎧甲中的基本材料, 它不僅被用來 連接鎧甲的各個部分,也是主要的製作元素。皮革 會使用鋼鐵以及其他上漆材料加以強化,如此一 來才能使鎧甲有足夠的硬度。根據確切資料記 載, 古代日本鎧甲製造者便是使用全金屬材料

來製作頭盔和胸部的護甲;發現的文物表明鎧甲

金屬部件無一不是精心鍛造而成, 且大部份都相

當輕薄(或者是折疊起來)以減輕整體鎧甲的重量。

但是, 從平安年代起, 鎧甲的製作就有了大大的 變革。鎧甲成為了一件由用皮革連接著鐵片,經過精密

工藝匠造而成藝術品;至此為止,鎧甲的製作方法已然

定型。鋼鐵片的大小和形狀根據其所要保護的部位而有

所不同。如長鋼片(Sode)用於保護肩膀,而胴則是用 於保護胸部。


鎧甲的不同顏色、風格和使用材料,使其在現今成為了具有

極高價值的藝術品,甚至是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不斐的藏品。也 正是上述細節的不同,與淵長的歷史意義使鎧甲變得獨具價值, 不同的鎧甲有不同的風格,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綁繩顏色的不同, 和其他細節辨認出鎧甲所屬家族。連接金屬片的綁繩有許多不同

的差別;例如,皮革繩子被稱為 Kawa-odoshi,而絲綢繩子則稱 作 Kara-ya-odoshi。

在德川幕府時期,軍事衝突和爭鬥終於結束了。有趣的是, 儘管鎧甲在實戰中的重要性不若從前,這讓鎧甲的數量銳減甚至

幾近消失,但在作為權力象徵這方面,鎧甲的重要性反而提升了。 因此,在重要宮廷典禮、軍事儀式或登基儀式上,官臣們都 必須穿上整套鎧甲(大鎧)。







鎧甲的組成部份

褌:是最緊貼身體的部份。

下着、帶:日常用的和服。最上層的武士 階級根據他們的身份所穿著的和服,名

叫 Yoroi Hitatare(即盔甲內襯的和 服。)為了固定和服,人們會使用

名為 Obi 的腰帶, 通常來說, 腰 帶的穿戴方式為環繞腰部兩圈,而 後在身前繫好。

袴: 為 後 方 有 腰 板 的 起 褶 褲。 更 細

分 為 Kobakama( 較 短 小 的 袴 ) 以 及

Matabiki(主要由下層人民使用)。

足袋:一種特殊長襪,分開了拇趾和其他 腳趾。

足絆:從腳踝到膝蓋的腿部保護用織品。

草鞋:由最下層人民使用的涼鞋。通常人

們會在腰間另外攜帶一雙草鞋。上層階級

則穿戴由皮革(通常為熊皮)製成的靴子。 脛:用金屬或皮革片製成的腿部保護物。 有些護脛以整片金屬製成,常見於騎兵鎧 甲中,用於防禦長矛或其他武器的攻擊。

其他大多數的護脛則是由金屬片連接而 成, 中心是保護膝蓋的獨立金屬片, 並

在邊上縫製皮革,用以防止騎兵馬鐙和 馬鞍所產生的摩擦傷害。另外尚有一種 護具是以鐵網編製而成, 通常為步兵 在戰爭中穿戴於褲子底下, 或是武士

在和平時期使用,稱為 Kusari-kyahan 或 Kusai-suneate。

輕甲:鎧甲內裡護甲,用以保護肌肉, 與前方護甲類似,通常其下端帶有小型金

屬片、皮革片或鯨骨。中心敞開,繩子可 以穿過腰帶附近,最後固定於身體前方。


輕甲更細分為許多不同種類,但功能都是相同的。

手甲:護手套,通常在手掌中心位置會開一個小洞。

籠手:手臂和肩膀的保護物,一般以整片具防護功用的鐵網 製成。保護肩膀的鐵片名為 Kamuri-ita(袖),保護手臂的 名為 Gaku-no-ita,保護手肘的鐵片名為 Hijigane(肘金),

其他亦有許多縱向金屬條製成, 用來保護前臂的 Ikada(籠 手)。有時,籠手會連接著合為一塊帶孔的金屬片,延伸至 手背。

再以皮革包裹,具有一定的弧度來配合穿戴者手指。在 古代的鎧甲中, 手指和指環部份是用一條細繩串接起來, 後來則改良成皮革手套。此外, 還有名叫 Tetsu-gai 的手背

保護物。然而,這些都僅能保護手臂的外側,相對來說手臂 內側就顯得極其脆弱。不過根據士兵職責的不同,鎧甲細節

也有所不同;例如,弓箭手使用名叫鞲的保護裝備,鞲相對 輕便,便不會影響到其射箭動作。而缺乏硬甲保護的手臂內 側,實際上確也不須過度密實的裝備,因此僅用一層厚重織

物(皮革與絲綢的混合布料或是單純皮革織物)覆蓋。但是, 優秀的鎧甲仍需以士兵的職責為基礎考量,因為手臂內側在 高舉起劍進行攻擊時是會外露的。

在日本劍道和槍術中有許多技術來攻擊對手不受鎧甲保 護的脆弱部位。

為此,有很多不同的大小、種類、形狀和材料的袖子可 供武士選擇,對保護手臂內側提供補強的方法。鎧甲的袖子 一般而言由環狀金屬網和鏈條所覆蓋,手臂則是由片狀金屬

保護。有一種保護手臂的袖子是以長鋼片覆蓋,有一些則是 由覆蓋在肱二頭肌上的金屬片(Gaku-no-ita)組成,還有一 些則以金屬網代替這些金屬片,或是兩相結合,以網連接不 同種類的金屬長片。

前 臂 部 份 則 用 片、 網 覆 蓋, 再 加 上 一 層 粗 糙 的 織 物 (Hansho gote)。如同一再強調的, 每個部件都會依據武

術職能而有所不同,袖子也會為特定目的而特製。例如,名 叫 Yu gote 的特殊袖子是用絲綢和錦緞製成, 不帶其他厚重

防護物, 通常是成雙地從肩膀穿起。Yu gote 最常被弓箭手

使用,因為需要自如地活動來拉弓射箭。在某些特定的場合 下,弓箭手總是只用一隻袖子來保護右手、肩膀及胸前和背

部。大部份鎧甲的袖子相對來說極輕,也會在和平時期使用; 當武士們需要戰鬥時候便把袖子穿在和服下。

而由於穿戴袖子和側板(用以保護側腹)所形成的空隙 則用金屬網、金屬片或鱗片加以保護。通常穿在腹部下,有 些是分開的,有些則用金屬條連接。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 樣式把頸部與肩部用金屬條連接起來。

腋下及胸部上方的保護物:多半為胴的一部份,或者連接一 種頸部保護物以完整保護脖子與肩膀。可能包含扭結(Botan gake)、繩子(Himo tsuki)或者鉤子(Kohaze gake)。

胴:胸部保護物,鎧甲的核心部位。和頭盔一起構成鎧甲的 特徵,甚至暗示了鎧甲誕生的歷史年分——史前、古代和現 代。

胸部以下, 武士的腹部都是由金屬長片製成的保護物

覆蓋, 稱為腹甲。有些腹甲是用亮皮製成, 之後再用成條

的片狀物包裹著, 並用絲綢或皮繩固定。一如前述, 皮革

是 製 造 鎧 甲 的 首 選 材 料; 根 據 不 同 的 皮 革 種 類 和 處 理 方 法, 可以把腹甲進行分類。例如中國皮革腹甲(Kara kawa

tsutsumi)、紅皮腹甲(Aka kawa tsutsumi)和精製皮革腹 甲(Hana gawa tsutsumi)。

儘管一般來說製作腹甲的皮革種類很多, 但下層武士 一 般 使 用 黑 色 皮 革 片 製 成 的 腹 甲(Sewari gusoku)。 製

作 和 裝 飾 胴 的 皮 革 一 般 是 鯊 魚 皮(Same tsutsumi)、 龜 殼(Moji tsutsumi)和鯨骨。在背部位置敞開的胴名為腹

卷(Haramaki do), 在 側 腹 位 置 敞 開 的 則 名 為 胴 丸(Do

maru)。 也 有 以 整 片 金 屬 製 成 的 胴, 但 並 不 常 見, 名 叫

Hatomune do 或 Hotoke do。從十七、十八世紀開始,日本 鎧甲開始模仿歐洲鎧甲,胴可能加上側面兩個片甲來分別保 護左側和右側。

在不同的時期,日本的腹甲也有很大不同。腹甲主要被 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最常用的,由不同的部份組成,用粗 繩子連接和固定;第二種則是全部部分都是用同一塊材料製


成。第二種腹甲名為鳩尾板或栴檀板。因為它們都

是模仿人體的曲線製成,十分容易損壞。這種腹甲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日本被使用,覆蓋了從脖子到 腰帶位置的整個身體。很明顯,這模仿了歐洲的鎧

甲樣式,這種腹甲可能會在背部或腹部兩側敞開, 前方敞開的腹甲比較少見。常由下層武士及其助手 使用。

有一些胴帶有雙標識軍隊旗幟的短襪。上層的

武士則是外加上其他的鎧甲部份一起穿戴,例如像 用小塊部件分別保護肩膀和上臂的 Se ita 與 Se ita

no yoroi。最古老的樣式通常是用金屬或粗糙的皮 革製成,在邊緣則會有極多的金屬裝飾。最後出現

的樣式則是用三片粗糙的皮革片,或三排疊加的鱗 片製成,再裹上鞣製的皮革加以保護。最後出現的

腹甲樣式中,下層武士是不允許穿戴保護甲的,他 們只能使用保護力極低的部份腹甲,稱作 Goyo yo ita。

腰帶上的綬帶:劍便是繫在這根綬帶上。綬帶一般

由麻布或織物製成,且於前方有裝飾物。如果武士

斬斷這條掛在腰帶上的綬帶且丟掉劍鞘,那麼就表 明他在戰場上死意已決,及其背水一戰的決心。

袖、肩甲:聲望高的武士會使用名為 Sode 的肩甲。 肩甲通常由用皮革或絲綢繩子連接起來的小塊金屬 片群組成,袖的上端經常帶有金屬材質的華麗裝飾

(Kamuri ita),而下端則帶有填充物,用繩子打 成 X 形結固定。最常見袖的形狀為長方形和正方

形,按大小來分類則有大袖(O sode)、中袖(Chu sode)和小袖(Ko sode)。

劍架:佩於左側的長劍或短劍之保護物。古時候, 武士常會再佩一把比長劍更長的名為 Nodachi 的 劍,和長劍成對角線擺放。但這在德川幕府時期之 後已經不常見了。

喉輪:頸部保護物,有聲望的武士使用。為 U 形, 以許多小片組成。約在十六世紀由穿著在胴下的一

種領子發展而來;在德川幕府時期,變成佩戴在胴 之外。喉輪有許多不同風格,其中一種是保護了後 頸,在頸後固定。喉輪也可以直接和面具連接在一 起;但與面具分開的樣式(Tetsuki)更為常見。

一字巾:繫在額頭的白色帶子,白色代表著即將到 來的死亡。

護面甲:於頭盔下的保護物。由經過下巴和頭盔的 繩子固定。

面具:或稱面板,由鐵、鋼或皮革製成,用以保護 臉部。有覆蓋整張臉的面具,也有覆蓋部份臉部的 面具。覆蓋了眼睛的面具稱為 Saru-bo,面具上通 常是人、妖怪或動物的臉。最有名的是韓國人臉面

具(Korai bo)、妖怪面具(Moriyo)、魔鬼面具

(Akuryo)、野人面具(Namban bo)和老人、 年輕人或女人臉龐的面具等等。

頭盔:由許多保護頭部的小塊金屬部件組成。最重

要的部份名為 Hachi,是一塊具有弧度,模仿人頭 頂形狀的金屬。在其前方有一片通常為紅色的帶裝 飾的皮革,名為眉庇。頭盔外圍下垂保護頸部之處

稱為護頸或垂,有三到七層一百到一百三十八片不

等的金屬片組成;耳部保護物則微微向後傾斜,也 具有皮革和如金銀一樣的貴金屬裝飾。

陣羽織:一種開襟和服,有聲望的官員將其穿於鎧 甲之上。





Francisco Mansur

教你如何在柔術中 防守到最後 世界巴西柔術的權威教練之一, 紅帶九段大師 Francisco Mansur,推 出了教學影碟展示如何對柔術中最令 人畏懼的降伏技巧進行防禦。 大家都說, 大師就是那些能到達 別人到不了的地方的人。Mansur 大 師毫不猶豫就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要 求。當我們坐在辦公室的桌子前翻看 著他最新出版的書的時候,我問他說: 「Mansur,全部人都在說怎麼用柔術 打敗對手, 柔術真的就是必勝無疑的 方法嗎?」 攝影 Marcelo Alonso

文字 www.budointernational.com



他想了一下, 回答我說:「柔術中的全部技巧都 有對應的應對方法。柔術其實是個沒有終點的遊戲, 而當中的每一個玩家都要成為比對手更好的玩家。」

「說得很好。但一直都沒有人挑明這一點, 似乎沒有

人想要解釋怎麼從主要的降扶技巧中脫身,似乎這是 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您製作的視頻就是要教這方面 的內容嗎?」我這麼問他。

Mansur 大師回答道:「是的,因為我喜歡挑戰。」 於是, 這個晚上 Mansur 大師隨手塗鴉作下了筆

記,然後第二天錄下了那他希望永遠不會結束的宏偉 工作的最後一部份。

在結束時, 我們更拍了些照片, 大師神采奕奕, 興奮不已。幸運的是, 學員和柔術愛好者都能找到這

些材料。這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面對這個挑戰, 忙 碌了五十年卻仍保有真正武士道精神和態度的 Mansur 大師證明了持之以恆的態度、教學能力, 以及高超的 柔術技巧。

聽過 Mansur 大師講述他的柔術教學方法的人都

會覺得學習柔術就像學習騎單車那麼簡單。「難道不

是嗎?」這是大師他自己常常問學生的問題。「柔術 這門藝術,任何人都可以學會, 因為它不要求具備高

超的技巧,只需要有好的反應能力。Helio Gracie 為我

們提供了火箭和發射軌道,他為我們準備好了全部東 西,現在我們只需要踏上通往月亮的旅程。」Mansur 大 師 補 充 道。 對 為 他 授 予 八 段 紅 帶 及 黑 帶 的 Helio Gracie,Mansur 大師始終充滿敬意。




但 是, 要 如 果 說 是 Helio Gracie 把 Mansur 大師帶上了月球。那麼, 沒有人 會否認 Mansur 大師本身也是一個優秀的

宇航員。說到底, 在近 45 年的光陰裡,

Mansur 大師已為超過一萬九千位學員授 課, 其中三十九人獲得黑帶。而這樣的成 就多虧了高齡 66 歲的他所發展出來,名為 「京都系統」的教學方法。

在巴西,Mansur 大師擁有最好的和最

大的兒少柔術學校。他說:「在柔術中, 沒有人能創造什麼。我唯一所做的不過是

把 Helio Gracie 教給我的整理以及系統化, 讓學生們學得更好更快。我只是讓東西在

學習的時候簡化了。」他那令人驚歎的教 學能力已經發展出一套柔術教學方法, 用

於使身體殘疾(包括神經系統疾病、自閉 症、運動協調失衡, 及聾啞疾病)的人恢 復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柔術是神的 恩賜。」虔誠的 Mansur 大師總是這麼說。

他在 Helio Gracie 的學校訓練期間, 參加 了 39 次綜合格鬥。

隨著成為一代世界柔術大師, 他在教 授 柔 術 時, 向 公 眾 展 示 了 他 的 創 造 力。

Mansur 大師相繼出版了 200 張彩頁的巴 西柔術「聖經」, 其中包含了巴西柔術最 高超的技巧, 以及講述京都系統中最重要 基礎技術的 DVD。這位「小夥子」大師(這 是他的學生對他的暱稱), 再次用他的格 雷西柔術知識, 向我們展現了如何在柔術 的降伏技巧中進行防禦。

在為前兩項作品產生的熱烈迴響而興

奮的同時,Mansur 大師相信,他新的出版

作品也會取得巨大的成功。「柔術就像是



身體的棋子, 每一個動作都會有相應的

的脖子之前放棄。」大師舉例說。他認

就完結了。」

Gracie,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搏擊手。大師 對他不吝讚美之詞:「我也希望能看到

攻擊以及防禦招式。柔術在不斷地發展, 直至其中一個選手將了對手的軍, 遊戲 在新出版的教學影碟中,Mansur 大 師準確而細緻地展示防止對手把自己殺 死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終結比賽的柔術

技術。「柔術是一門神奇的藝術,從對手 的錯誤中你可以找到勝利的機會。比如

說,對手可能會想走到我背後給我一個絞 殺, 但我可以用腳踝鎖迫使他在碰到我

為,他的老師 Helio Gracie 之子 Rickson

像 Rickson 這麼完美的搏擊手, 但是這 很難。我一直都說,Helio 親手,且精心 培養了他的兒子。」

作 為 Helio Gracie 最 自 豪 的 弟 子 之 一,Mansur 大 師 被 選 為 1983 年 巴 西

Maracanãzinho 場館中所舉辦,Rickson

Gracie 和 El Rey Zulú 對戰的裁判。「我



為擔任這場比賽的裁判而感到驕傲。Rickson 表

另外,他也指出令學員進步的重要性。「一

後武士的技術佔了上風。」當回憶到這位他看著

基本的動作,自然而然地,你就上升到下一個階

現得像一個真正的武士,Zulú 則像一名戰士。最 長大的年輕人時,Mansur 大師兩眼發光。

Mansur 大師承認, 他對京都系統最大的擔 憂是如何在簡化學習的方面取得進步。「如果你

有一個女朋友,她愛你,可是她不想吻你,你應 該要讓她不能動然後奪取你所渴望的親吻。難道 不是這樣嗎?柔術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把對方降

伏, 你首先要控制對方, 這是我的教程中的重 點。」大師用他特有的幽默舉了個例子。

開始你總是要先練習基本功。如果你掌握了那些 段了。柔術都是建立在實踐過程中的動作和反應 的基礎之上。當我去看太陽雜技團的表演時,我 就明白熟能生巧這個道理。」

作為京都系統的指導思想,「不斷的進步」

這個想法也被收錄在他的出版物——巴西柔術 「聖經」中。大師說:「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一本 書, 包含了 42 堂課。當看完第一本書, 開始看 第二本的時候,你已經愛上柔術了。在我的學校


裡,要取得藍帶,你需要掌握這兩本書裡面的全部技巧。掌

握了第三、四、五本書的技術後,你就可以取得紫帶了。」 Mansur 大師說。

這個想法也在他的三張教學影碟中得到延續。「手臂關

節技、絞技、腿關節技、腳踝鎖 ... 在柔術里有一種防禦可 以對付所有的進攻,而這項防禦通常可以讓你反擊,把對手 置於困境!」Mansur 大師興奮地說道。

紐約警察經常邀請曼 Mansur 大師授課或舉辦講座。「柔

術是一門令人熱血沸騰的藝術,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執法人員 只需要三到六個月來習得柔術。每一位學員都要學會在執行 任務的過程中克服自己的恐懼。柔術教我們怎麼控制恐懼, 控制自己。」

Francisco Mansur 大師 最新的教學 DVD《自我防衛》

在其中他展示了格雷西柔術中最好的自我防衛技巧。 使 之 當 之 無 愧 地 成 為 整 個 系 列 中 最 有 趣 的 一 部。 同 時,

Mansur 大師也保證了這部教學影碟的易學性:「《自我防 衛》就像是一把手槍,你只需要練習以及學會反應。甚至是 長期坐著不運動的人都能學會。這僅僅是反射動作而已。」

現在,我們只能等待面世後再來確認是否真如大師所說 的這麼簡單了!





跆拳道在台歷史一大嶄新邁步! 去年十月初的 ITF 國際跆拳道技研大會選在北投 運動中心舉行,光就黑帶跆拳道家便已高達二十名以

上, 齊聚一堂共計有將近七十名國際跆拳道好手出

席。為了這場盛會,ITF 國際跆拳道台灣分部更力邀 國際總會總裁 Pablo Trajtenberg 大師與秘書長 Juan Ferrando 大師親臨台灣;此外,訪台之旅中也有被譽 為阿根廷史上最佳跆拳道選手,奪魁無數的前世界冠

軍 Ricardo Rieiro 師範在列。使得這場別開生面的技 研大會更添重量,也讓台灣跆拳道好手們有機會師從 高居黑帶九段的 Pablo Trajtenberg 總裁及與會的多 位重要人物。

當然,這倍具意義的歷史性刻記並不僅止於此,

這趟島國行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親證台灣正式加入 了 ITF 跆拳道聯盟國際總會,成為世界最大國際跆拳 道組織的分會之一。更是有感於台灣分部總裁 Daniel

Obon 領導台灣國際跆拳道數年來的巨大成功, 不僅 使得國際跆拳道遍及全台各地,更同步以台灣為中心 與亞洲各地交流良競,也培植了眾多選手奪得世界冠

軍。此次獲准入會可以說是對 Daniel Obon 總裁以及 台灣所有跆拳道家多年來持續揮汗踢打、戮力耕耘的

一大證明,也將從此為台灣跆拳道通往世界打開一扇 更為寬闊的門。

聚焦到十月第一個週末的國際跆拳道技研大會,

來自國際總會的兩位大師對台灣跆拳道家與同樣參加 技研大會的孩子們素質很是讚賞。「一直到近年來, 跆拳道在教學上針對兒童和成人的課程差距不大。不

過,不可忽視的,兒童和成人的學習能力完全不一樣;


也因為這樣,能夠持之以恆的孩子不多,大半會在開

始學習跆拳道之後的極短時間內因為各種原因而放 棄,也許是無聊,或者是覺得太過困難,甚至有的時

候,孩子不容易理解為什麼跆拳道這麼踢這麼打,也

不懂其中隱含的精神與故事。」Juan Ferrando 秘書 長這麼告訴我們。於是,ITF 國際跆拳道正是因著這 個緣故,費時多年不斷嘗試、創新終於在兩年前建立

了完整的兒童課綱和系統,從 4 歲至 8 歲,包含教練、 家長與孩子三方,透過眾多經驗的參考和研究,致力

我們相信這點在台灣不會例外。」最一開始,也就是

初成的兩年前,ITF 國際跆拳道兒童專屬教學在歐洲 地區先行廣傳,接著引至北美,順應著歐洲與北美的

卓越成就,而後則來到中南美洲,人們幾乎可以光從 社群媒體上就感受到這明顯的增長。現在,將是在亞 洲推動的時間,官方消息,目前亞洲會員國包含了阿

富汗、中國、香港、印度、印尼、伊朗、日本、巴基 斯坦、菲律賓、烏茲別克、越南,以及台灣等。

於令跆拳道對於小孩子而言更易於學習,也更有趣,

因此, 在結束在台灣精彩而忙碌的旅程之後, Pablo Trajtenberg 總裁與 Juan Ferrando 秘書長馬不

實 際 的 數 據 在 全 世 界 都 被 演 證 了 出 來。Juan

亞洲地區的跆拳道發展同時也擬議有關計劃。而這趟

而不單單只是如同成人般傳統的踢腿、打拳訓練。

Ferrando 秘書長表示:「在許多國家, 推授兒童專

屬 跆 拳 道 教 學 之 後, 孩 子 學 員 平 均 增 長 了 30% 至

40%,越來越多的兒童願意,也能夠持續留下來學習,

停蹄地趕往東京,與日本國際跆拳道分部會晤,研討

亞洲之旅也將是 ITF 國際跆拳道勃盛亞洲的前哨,相

信在正式加入 ITF 跆拳道聯盟國際總會之後,台灣很 快會在跆拳道的世界舞台上大放光芒。

左 起 為 ITF 國 際 跆 拳 道 總 會 總 裁 Pablo Trajtenberg 大 師 與 秘 書 長

Juan Ferrando 大 師、 前 世 界 冠 軍

Ricardo Rieiro 師範, 右為 ITF 跆拳 道台灣分部總裁 Daniel Obon。




木人樁

詠春中,所有的動作都以名為「小念頭」的套路發展而來。每一 個動作都有其教育和協調的意義,我們應該要在黐手和蠟手中發展這 些「念頭」。我相信,經過了長年的學習後,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套路 都包含了那些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的「念頭」。我們需要用發掘的 眼光去看待那些我們一開始覺得很平常的事。

最近,有一個詠春流派嘗試把所有的套路標準化;也就是說,在 實戰中和訓練中採取同樣的方式來學習和實踐套路。雖然這很讓人欽 佩,但我個人覺得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接下來讓我解釋一下何以我會 這麼說。

我曾經在早前的文章中說過, 脫離詠春(或其他中國 武術)的環境後,會產生一些變化是合理的。 我們面對的對手, 其移動方式絕對 是不同的。毫無疑問的是, 詠 春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因



具體目的被創造出來的:和中國其他武術的練習者應戰。對

手的變化要求套路也要產生變化,這樣才足以適應。從另一

方面來說,技術的學習和實戰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 差異導致我們不可能完完全全遵照既有的技術和戰術。

對於小念頭的論斷可以順利成章地推廣到詠春的其他套

路中。當然,也適用於黐手和其他練習者習慣於練習的分支

套路中。下面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每一個部份都至少包含 著以下兩個方面:

柔韌力量的鍛鍊(如陰陽)和戰術概念的傳遞。對於練 習者來說, 這些訓練比套路更加明白易懂。但是同樣地, 例 如在蠟手中,其背後也隱藏了很多值得我們深究的「念頭」 和元素,正是這些使其得以在實際中得到運用,靠近我們的

最終目的(很多時候人們遺忘自己的最終目的),那就是實 戰。

這次,我們來看看運用木人樁的練習。在我們的體系裡, 從第三級(黑帶三段)開始,練習者會開始與真人對手練習, 這其實包含了木人樁法的一些思想了。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為了讓還不瞭解的人知道這個現

象,同時也讓知道的學習者反思),這些練習都是從拍手和 拳開始的。經過這個入門階段后, 練習者就開始嘗試, 根據 他感覺到的對手的力量去尋找多個應對答案。拍手和拳在實

戰中可能很少運用到。那麼,為什麼還要堅持練習這兩個動 作呢?

因為這兩個動作幫助我們發展我們的肌肉的協調能力, 使我們感覺到我們的柔韌力的增長,這種柔韌的力量提升我 們的對戰能力。但是,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會有可能在對戰 中運用到拍手和拳呢?我的導師最近幾年都專注在這方面的

研究,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繼承了導師的批判精神和

深究的慾望,用另一種方法研究了和木人樁法之間關於黐手 的高級動作。

通過研究技術的本身, 尋找在技術背後的「念頭」。這

個研究可能在其他的詠春流派中也適用,對於那些想要用同 一方法實踐套路的人來說,我最先得出的結論之一是一個重 大的打擊,那就是不可能將木人樁法訓練應用到實戰中。也

就是說,對於那些有一定對戰邏輯的人來說,木人樁法一定 是和其他套路,如標指和八斬刀一起使用。

在深入連續研究了木人樁法後,我得到的其他結論如下: 力量和爆發力有了顯著提高、對敵人的控制力增強、靈活性

提高、對於突發情況(不熟悉的技術)的應對能力增強, 以 及不同的動作都得到了改善;除此之外,全身更自由且更自 然地移動,尤其是腳部和脊椎部份。

除了我提到的這些特性,我希望可以在這裡為各位描述

一下其他比較少用的套路中的精華。對於某些練習者來說, 這些套路甚至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不感興趣,沒有透過套 路的表象進行深入研究。



「區間化」概念:不管是長距離還是短距離,木人樁法都可以 通過推斷木人樁的角度,得以在不尋常(對手不是使用詠春)的情 況下實踐,這就是概念的起源。

這些「新概念」(其實是和這套拳術體系一樣老了)把我們帶 到了更加複雜的舞台,也讓我們的實踐更加激動人心:

一、長距離中, 木人樁法攻擊角度的概念實踐(以自衛的角度來 看)。我們需要學會讓自己處於對手的一側,而且到達這個角度時 不要被對手察覺。

二、攻擊中的實踐:短距離和長距離均可達成,我們應在自己的斜 角區域內攻擊和移動。在攻擊後便必須重新制定活動區域。這是為 了避免自身遭到打擊。當我們無法靠近對手或對手逃走、倒下時, 以上方法也是極其重要。

木人樁法特有的一個純屬攻擊性的特征是:在攻擊同時,我們 只需一個動作便可以把手臂收回以進行防禦。為了奏效,我們需要

適應攻擊,在接觸到對手手臂后退後並改變角度,而不再向前走向 目標,不再浪費力量。

三、攻擊角度的開放。如果對手是靈活的話,他可能會試圖用手臂 來固定我們的手臂。便可運用開局與攻擊的技術,運用手肘和木人 樁小幅度靈活地移動(問手手法,即標指中手做成圓形的手法。)

四、互補的一極。儘管木人樁法中的技術大多數帶有攻擊性,但基 本上其攻擊都屬於「陰」。

接下來,我們解釋一下這個在詠春中常常出現的「陰陽」的概 念。在其他的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那柔韌協調的能量就是「陰」(退 後,吸收對手的攻擊)和「陽」(攻擊,使對手退後)。

而木人樁法,很明顯都是攻擊的手法,但實際上退後和攻擊這 兩個動作是在同一個攻擊技巧中交融的。「陽」的攻擊就是手臂與 木樁(也是陽)碰撞,實心木樁的硬度也是一種攻擊,於是攻擊就 因此而調整;收回手臂,但仍然繼續前進,尋找對方另一個脆弱,

而能夠進行攻擊的角度。在這種情況下,木人樁是不會有改變的, 應當由我們改變自身的角度,讓自己躲開木人樁的攻擊路線。 這就是木人樁法中的經典原理。

但是,有趣的是,當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練習木人樁法及 其組對練習時,他的身體開始遠離「傳統武術美學」。不可避免地, 練習者也開始可以進行更加自由和靈活的移動。這樣,木人樁法就

把你引領至了詠春的其他分支,你會發現木人樁法中的概念和技能 是在詠春的其他技術中也是絕對適用的,這也是真正學會詠春所必 需的技能。

五、對不平衡的控制。在木人樁法中,有一個戰術是當掃腿或推搡 使我們失去平衡,就順勢利用機會來抓住對手或絞住對手的脖子。 但是此技巧有一個弱點。對手可能會撲在你的身上,把你壓在 地上,進而擊敗你(只有在和經驗老到的高手練習時才能發現這個

問題)。換句話說,除非我們有學過如何在地面搏擊,不然被撲倒



在地應當盡全力避免。絕大多數的詠春練習 者都不具備地面搏擊的能力,因此 ...

要讓此戰術發揮作用,我們必須回到那

些基本的原則;具體地說,其實是「保持重 心往前(保持重心向對手軸上)」的原則。 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做到了以下兩件 事:

避免對手縮短與我之間的距離以把我抓 住。更有效地扎好根基,利用這股根基的力

量,將上下身全部調動起來,繼續攻擊。反 之,我們也就不能抵擋住攻擊。即使我們抓 住了對手,也不能讓對手放棄攻擊。

六、達到脊椎特殊的放鬆和運動。最高水平

的馬步是穩如泰山, 但身體卻是保持放鬆 的。 這些都是比較高級的訓練,尤其是脊椎 的搖動和扭曲。但是能夠使我們在聯繫下盤

和手臂時得以放鬆,如此一來就可以向前移

動,然後以斜角抽身。對手便會離我們更近, 而同時也可以用腿和手臂連續地進行攻擊 了。

七、步伐與撐腳。這兩個動作的組合讓我們

在極端的姿勢下(如身體向後仰)也有可能 用腿或手臂進行攻擊。但這個組合動作也反

應了使用撐腳進行移動時,腳步動作的有效 和多樣性。

結論:通過關注在具體套路背後的那些原則

和思想,我們得到了比單純重複套路和技術 所能得到的更多。此外,相信大家也和我一

樣,同意如今的武術是越來越激勵人心了。 我們必須保持對詠春精神和基本原則的忠 誠,不應該侷限於那些具體技術所謂的「純 粹的武術美學」。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它

們是「內在與形式」。而對我來說,我覺得 內在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問題。諸位覺得 呢?

在此我再次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能和

全世界的武術家分享我膚淺的觀點是我的榮 幸,請允許我給您一個大大的武術的擁抱。






REF.: • KYUSHO 22

http://budointernational.com/tw/ Budo武道國際製作的所有 DVD 均 以 MPEG-2 刻 錄 在 DVD5 上, DVD 封面的印刷 也是使用質量上乘的印刷紙 。我們的產品從來不在網路 拍賣網頁中出售。若此DVD 不符合這些規格,且(或) 其封面與我們展示的不符, 則為盜版產品。


功夫


Sifu Cangelosi 是那些在職業生涯里打破界限最多的大師之一。首先,也是他過去備

受批評的一點(不管你們現在相不相信),就是他敢於練習和掌握多於一種功夫流派。因 此,對他來說,功夫始終只是一種有著豐富的變化層次和傳統的完整藝術。而他並沒有就 此滿足,他又做了第二件「錯事」——成為泰拳大師。這是多麼嚴重的背叛!這不是中國

的武術!而他的第三件「錯事」——這件並沒有那麼嚴重——就是他沒有細長的眼睛,他 是個西方人。

所有的這些事情,連同不同的武術和最大的功夫視頻合集記錄與介紹,都是他自己一 個人完成的。同時,為了慶祝 Sifu Cangelosi 大師與《黑帶誌》多年以來的合作,我們為 讀者和客戶推出了這位大師的書籍以及 DVD 的特別優惠活動。趕快抓緊機會把它們歸入你 的收藏品當中吧!

Sifu Cangelosi 從來都不讓人失望。

如今,我們會覺得這樣的想法很滑稽,但相信我,在僅僅十年前情況和現在就有很大 不同。Sifu Cangelosi 當時和現在都是一位先鋒人物,他以更廣闊的視角和整體來關注武 術、對戰、力量、內在力量或者外在力量。對他來說,所有東西都是一個整體,因為這些 事物不僅在學習過程中融合,這麼多年以來眾多學員的表現也說明這些因素都使他們的武 術學習更好並且更完整。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的好話,因為面對那些七十年代對他功夫的批評——如今看來 是對他的激勵,他用自己的努力和認真贏得了讚美。因此,今天我們才能看到武術在西方 的新氣象與新發展空間。

編輯 ‧Alfredo Tucci



一種連結東西方的激情

Sifu Paolo Cangelosi

這種激情只要動一動手指便能在世界範圍內激起巨大的影 響。 我是在 1960 年末開始練習巴西柔術的。當時我在熱那亞附 近的一個村子裡定居,那時候武術還未被人所知,而我只聽從 其他城市來的旅客說過柔道和跆拳道。當 Jon Rose 老師到達我 們這裡的時候,他帶來了日本的武術,我和其他一些小孩最早 就加入了培訓班。從那時起, 我對武術的熱情被點燃了, 武術 成為我生存的理由。在我的家人從農村搬到熱那亞城中後,我 對東方的武術課程就瞭解得更多了。 在 1971 年我認識了我的第一位師父, Fu Han Tong。他是 中國南方的移民。在六十年代左右, 他從中國旅行去了澳洲、 加利福利亞、法國,最後來到義大利。

Fu Han Tong 是一個很特別的中國人, 他會說一點英語, 懂很多中國方言, 但是最重要的, 他對武術的文化了解很深, 也是個武術高手。他對武術的瞭解並不簡單,因為他師從許多 非常厲害的大師, 而這些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南方的、 北方的、注重內心的,和注重外在的。

一開始, 我並沒有意識到他有多厲害。我當時只覺得他是 一個有著杏仁形狀眼睛,而且會功夫的人,但之後我就覺得他 是超級英雄了。



我當時 11 歲, 而我的師父 Fu Han Tong 是在熱 那亞市中心的木匠店裡工作。此外, 他也會在熱那 亞和都靈的中國店販賣一些陶瓷的雕像。幾乎每 天我都會去看他, 而他空閒時便會教我功 夫。在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如禮儀,基 本姿勢和技巧)之後,他開始對我介紹 不同的武術風格。因為接觸到了那麼 多不同的方法, 我開始感覺到世界真 的很奇妙。當我開始意識到我在幹什 麼的時候, 我發現我已開始學習 三種不同的武術了:詠春、 螳螂拳和太極。



「我的導師對我說,路並不好走,但只要堅持 和練習,一定能找到真正的道路。」 我當時還很年輕,但我已經為太極那令人著迷的特質而驚歎。在練習中, 那緩慢的動作和專心的力量吸引了我。出乎意料的是,儘管我當時還年紀很 小,但已經感受到太極所具有的神奇能量。師父努力讓我明白一點,即太極 緩慢的動作是促成能量流動的必需的條件,也是使身體更加放鬆和敏捷的原 因之一。在學習套路的過程中,我就喜歡上了太極的動作,我當時認定太極 才是純粹的武術。練太極在使我身體更健康的同時,也使我明白道的哲學和 原則。因此,我從來沒有放棄太極。

通過練習詠春和螳螂拳,我發現了使身體高校增強的鍛鍊方式,要求很 複雜的身體運動。螳螂的臂部很讓人著迷,因為那迅速的轉換和控制力量的 技術讓人難以置信。除此之外,身體的運動和努力也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優 雅。

通常來說,訓練是很艱苦的,因為需要使自己的手臂像螳螂一樣強壯而 有力。螳螂拳是在中國北部發展起來的,隨著時間流逝,在南部的不同地區 也得以傳播。同時我也在學習詠春,我對他的問候方式、動作態度、技術的 流暢度和連續性都很感興趣,因為這都是詠春的魅力和威力所在。那時,詠 春並不流行,但多虧了李小龍,詠春變得更加有名,人們也對武術更加感興 趣。 就因為這些原因我開始學習功夫。這些知識和熱情使我大開眼界,使我 愛上了武術,讓我下定決心全心投入到武術與文化的學習之中。



正是我的師父教導我不要把自己 侷限在一個流派中,也不要侷限在一 種語言中,這樣我才可以享受世界。 就像在電影的一幕中,李小龍對他的 學生說的一樣,我的老師對我說,路 並不容易走,但只要堅持和練習,總 能找到真正的道路。 那時候, 我還太年輕, 不太明白 我的師父想傳遞的信息。但我那時候 已經做了選擇,下定決定。我每天都

練習至少六到八小時,我每週都有得 到相當不錯的進步,這更加激勵我去 持續學習。

我擴大了自己的課程內容,增添 了幾個不同的流派,其中一些只是想 小小地體驗一下,但是都幫助我提高 了我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在我導師回 國之前的幾年時間內,我一直跟著他 學習不同流派的武術。





「通過練習詠春和螳螂拳,我發現了 使身體高效增強的鍛鍊方式,這要求 很複雜的身體運動。」 那時候我已經 17 歲了,我對自己說,當我成年的時候, 我就要去中國繼續向他學習。同時,我也開始教別人功夫。 三年以後, 我的夢想實現了, 我去了中國, 找到了我 的根。在中國的南方, 重遇了我的 Fu Han Tong 師父。真 是太神奇了, 彷彿時間沒有流逝過, 而我們一直在保持聯 繫。後來我經常去他的國家, 互相學習和分享新的經歷, 他把他所有的知識傾囊相授于我。

多虧了這麼頻繁地往來中國, 我才有機會瞭解我的師 父,也是我的朋友,Han Fu Tong。我才有機會瞭解這些武 術流派。也多虧了這些經歷,我的功夫得以有所增長。

我必須要說的是, 我和師父的相處與學習的過程都是 很美好及很有益處的,而在那時候我開始了一個新的挑戰, 一段新的經歷,卻也是相當艱苦的經歷——對戰! 贏得尊重和尊敬都是必須的。

有的時候, 會有人抱著不解甚至輕蔑的態度問我的師 父為什麼他的西方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優秀, 因此我知道, 我必須做到讓所有人都能信服。 我想說的是, 不管你怎麼犧牲, 總會有人陪伴著你, 支持著你。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 也不會逐漸變得平坦 (反而可能越發困難),但不管怎麼樣,都值得堅持下去。 我們可以越過大海和山丘,知識無止境。 就像日本劍道大師 Myamoto Musashi 所說的一樣:「得 到知識的人便知道了所有的道(路)。」

我希望我還有時間可以再寫幾篇文章,來講述我這 45 年以來的經歷, 分享和解釋一下我的各種收穫, 和不同流 派之間的區別。我希望我可以讓其他習武之人克服自己的 愚昧, 不再傳遞負面的和輕視的信息, 不再詆毀那些和自 己流派不同的人。武術, 不分流派與風格, 都值得被尊重 和感激。














多 虧 了 來 自 柏 林 的 George Bruckner, 自 1976

如今,WAKO 在全世界擁有 118 個成員國, 其中有

Kickboxing Organization 簡 稱 WAKO) 在 歐 洲 開 始 活

高體育權威組織承認。

年 起 以 世 界 踢 拳 道 協 會 之 名(World Association of 動。舉辦了 1978 年第一屆半接觸與全接觸空手道世界冠 軍賽, 吸引了來自 18 個國家, 共 110 名運動員參加。

WAKO 自此至今便逐步奠定了其世界踢拳道組織之首的角 色。1991 年,WAKO 引入 Low Kick 項目, 在 1997 年更 引入 K1 項目。現在,依據規則的不同,WAKO 旗下共有 七種國際賽事項目,每一項目都有其不同之處與特色。

85 個為國家級組織, 受該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或政府最

而台灣也在其列,中華台北踢拳道(WAKO Chinese Taipei)成立於 2011 年,自 2012 年起至今,已舉辦四場 國家級賽事。截稿之時,官方消息表示將在今年四月初舉

行第五屆錦標賽。有人說七種比賽規則過於複雜,但事實

上,作為技擊運動,為滿足不同愛好者的需求,與適性發


展考量,多樣化的競賽項目反而是提供了更多機會,人人

位出賽。賽間,也為選手和觀賽群眾示範了低踢拳道,以

第一屆 WAKO 踢拳道全國公開賽於 2012 年 7 月 1 日, 在台北市鷹雄拳擊館成功舉辦。對中華台北踢拳道而言,

時間之短, 四個月後, 第三屆 WAKO 踢拳道全國公 開賽於 7 月 6 日在台北銘傳大學舉行。共設下了四種競

三五年前技擊運動在台灣並不風行。因此一開始比賽只有

則包含全接觸踢拳道與低踢拳道。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更

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狀況選擇其適合的競賽舞台。

這是一場高度困難的挑戰, 或許讀者也瞭解, 就在短短 兩種不同項目,分別為半接觸踢拳道和全接觸踢拳道。初

試啼聲,所幸雖不算是大型賽事,但卻相當地成功,共計 有近百位參賽者前來參加比賽。

儘管只是試驗性的賽事,卻也為台灣踢拳道的發展敲 響了震耳的鑼聲。

一年過後, 有著上一屆的經驗, 第二屆 WAKO 踢拳 道全國公開邀請賽於 2014 年 2 月 28 日在台北南港運動 中心舉行。除了參賽者倍增之外,更增加了輕接觸踢拳道

項目。根據官方資料統計,共有二十四所拳道館、學校單

及極限武術表演,為下次賽事準備與宣傳。

賽項目,墊上包含半接觸踢拳道、輕接觸踢拳道,而擂台

額外舉辦了一場極限武術示範賽。根據官方資料統計,第 三屆賽事共有二十六所拳道館、學校單位出賽。中華台北 踢拳道在此時認證的成員組織也增加了 11 個之多。

五個月後,也就是同年 12 月 6 日,台北市北投運動 中心舉行了第四屆 WAKO 踢拳道全國錦標賽。這場比賽 可謂 WAKO 踢拳道在台一大里程碑, 除了在賽後公告每 年至少舉辦三場國家級賽事外,更將比賽流程、水準提升 到了更高的層次,也為台灣技擊運動好手打造了更寬闊的 舞台。




詠春是中國武術的出色流派,值得每一位練習者終身練習,而練 習者也從中得到成長。詠春的所有內容包括概念、技術、哲 學思想等都是我們的先祖留給我們的藝術,這些東西應 該整體地學習和了解。Slavador Sanchez師傅在他 的第二張DVD中主要向我們介紹木人樁法以及此 套路如何影響詠春的整體練習的。因為目前的 教學都是最後才會教的,而學生們就沒有機 會將套路、思想、戰術等結合起來,也就不 能一起運用到實踐中。 TAOWS學會認為 ,練習者理解武術的各個方面是很重要 的。所以在這張DVD中,我們會像我們 上課訓練或者參與講座那樣循序漸進地 學習。此影片包含六個部分:首先是我 們想要達到的目標,第二是不同水平 的套路部分(小念頭、沉橋、標指、 木人樁等),第三部分是移動,第四 部分是黐手和黐腳,這是詠春的靈魂 所在;第五部分是避免身體接觸,這有 助我們理解如何更好地與對手接觸;最 後就是臘手。李小龍說過只有打過才能 學會怎麼打,這句話在武術世界中就是學 習的真理。我們怎麼做才能使詠春成為威 力強大的武術?練習臘手使我們明白對戰, 也使我們每一個人從這門武術中獲益最大的 一個部分。 - Languages included in DVD: English, Español, Italiano, Français 語言:英語 ,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

REF.: • TAOWS-2

Budo 武 道 國 際 製 作 的 所 有 DVD 均 以 MPEG-2刻錄在 DVD5上, DVD封面的印刷 也是使用質量上乘的印刷紙。我們的產品從 來不在網路拍賣網頁中出售。若此DVD不符 合這些規格,且(或)其封面與我們展示的 不符,則為盜版產品。

http://budointernational.com/tw/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