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路上的哲學家:側記陳鼓應

Page 1

戰 後 左 翼 口 述 計 畫 系 列( 五 ): 以 陳 映 真 為 線 索

林麗雲

舟山路上的哲學家 側記陳鼓應

陳鼓應,1935 年出生,從中國福建長汀縣,一路漂移至台灣的水裡坑 (今之水里)、台中、台北,然後美國柏克萊、中國北京大學,最後再度落 腳於台大宿舍舟山路上的一棟老式公寓中。時空跨幅很大、很長,但我總覺 得從 1970 年釣魚台事件到 1979 年橋頭事件這十年,是陳鼓應先生至今最為 激昂的十年。也因為這十年,我們數度走往舟山路,圍坐在他那一窗綠意的 舒適客廳中,聽他談殷海光、雷震、黃信介、陳菊、施明德、王曉波、陳映

30

人間思想14-4校.indd 30

2016/12/15 下午7:15


真、王拓以及他的學生蘇慶黎等等。 在這十年中,台灣發生兩場重要的文化與政治運動,第一場是左翼民族 主義與右翼民族主義的對決,包含 1970 年的保釣運動和 1976 年的鄉土文學論 戰;第二場是民主化運動與專制政權的對決,這場對決則包含了 1979 年初的 橋頭事件和年尾的美麗島事件。這兩場對決的前者以台大哲學系事件落幕, 後者則是以美麗島事件收場。戒嚴時期,參與這兩場運動的有志之士都面臨 極大的政治壓力,輕者約談,重者入獄,陳鼓應投入其中,為第一場付出被 台大解聘的代價,也因為第二場運動而不得不遠走他方。1979 年 8 月 4 日, 陳鼓應帶著全家抵達美國,即使當時的他明白政治凶險,但應該也不願相信 此去經年不僅無法返家,而且從此回不去讓他發光發熱的政治改革舞台。 談古論今,陳鼓應能言善道;說人說事,陳鼓應唱作俱佳,也因此在訪 談過程中,我最喜歡聽他說「人」的故事—聽他說恩師殷海光人雖瘦小,但 講起學來卻如巨人般的氣勢非凡;聽他說此生與李敖之間的緣深情淺;聽他 說任職於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期間,如何偷渡中心內的禁書給左翼友人半 夜影印後送回;聽他說戒嚴時期如何與陳菊、陳映真、蘇慶黎等人一起為台 灣人權運動奔走;聽他說橋頭事件發生前因憂心黨外運動中的統獨暗流會成 為民主運動的障礙,找來統獨兩邊頭人約聚在花園新城,一起討論統獨如何 合作對抗專制政權;聽他說,鄉土文學論戰二十年,時任民進黨立委的王拓 出現在陳映真舉辦的研討會上,卻不獲主辦單位邀請上台,陳鼓應不願昔日 同志成陌路,急著出面緩頰力主讓王拓講話;聽他說學生蘇慶黎到他家,為 了避開情治單位的竊聽,第一個動作就是先把收音機的聲音開到最大,說到 此,他還起身學蘇慶黎蹬著高跟鞋「噔、噔、噔」的走路模樣,惹來在場眾人 的哄堂大笑。 見識政治風雲且貫通中西哲學的陳鼓應,常常一本哲學家的情性樂於提 問。訪談過後,我們成了忘年朋友,陳鼓應時不時會打電話給我說東問西, 我一方為了工作,一方為了探望他,只要他人在台北,我也會利用上台北之 際繞去舟山路看看他,有時陪他工作,有時就只是陪他聊聊。近年來陳鼓應 忙著整理自己的學術著作,還有那段令他激昂的台北歲月,我們對坐在客廳

戰 後 左 翼 口 述 計 畫 系 列( 五 ): 以 陳 映 真 為 線 索 舟山路上的哲學家:側記陳鼓應

人間思想14-4校.indd 31

2016/12/15 下午7:15


中央的大書桌,他總是將面窗的位子讓給我,並為我泡上好喝的茶。有一 回,我們隔著桌子埋頭工作,他突然抬頭問我:「麗雲,妳覺得台灣的自由 主義者是右派還是左派呢?」我看著他一時為之語塞,越過他,我望向黃昏 後的窗外,已然沒入暮色中的大樹只剩暗影,心想這個起問是否始終盤旋在 有著左翼情懷的近代知識分子腦海呢? 今年 8 月我前往日本大阪進行華僑運動與左翼運動的採訪,受訪者墨面 先生屬於戰後出生的第二代運動者,他對於第一代左翼運動者曾有如此評 價:「雖然他們都已是過去的人,但卻值得尊敬。」是的,歷史是由一批批充 滿勇氣和熱情的人不斷地往前推動,他們不計成敗、不計後果地為後人追求 更美好的生活,如今他們雖已遠離舞台,但卻值得我們為這些人及他們的時 代留下紀錄。

32

人間思想14-4校.indd 32

2016/12/15 下午7:15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