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後 左 翼 口 述 計 畫 系 列( 五 ): 以 陳 映 真 為 線 索
陳光興、林麗雲 主訪︱郭佳、林麗雲 整理
在六、七○年代急流中勇退的飄浪哲學家 陳鼓應訪談
*
時間 ──────────────── 地點 ────────────────── 2015 年 1 月 19 日、1 月 28 日
台北市舟山路 陳鼓應住所
一、從長汀縣河田鄉到台灣水里鄉(原名水里坑) 陳鼓應(以下簡稱「陳」)|我小時候先是住在城市,再回到農村,當時只是 很本能地跟一般小孩一樣過日子,往後六、七○年代再回看小時候的生活 時,才意識到其實有很大的影響。那是動蕩不安、內憂外患的時代。我的父 親是地方上的仕紳,從農村到城市求學,後來就留在城市工作,這在當時是 非常少有,他的一群朋友也都是城市的仕紳,內戰期間父親到漳州和廈門間 走動。後來父親因做生意也從汀江到潮州,銷售紙和菸葉。我有個過世的大 媽,大媽生了我四個哥哥,大媽過世後,爸爸才娶了我母親,我同父同母的 只有一兄一妹。我的名字跟鼓浪嶼有關,因為我母親在鼓浪嶼懷上了我,但 我是在漳州出生。父親因經商關係,比我們提早一、兩年到台灣。 從有記憶開始,我的童年就是在躲警報和逃轟炸。日本飛機從台灣起飛 到長汀,長汀是個偏僻的山區且毫無軍事或政治功能,到海邊都要坐上幾天
*
本文是科技部研究計畫: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 (NSC 103-2410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主訪人:陳光興、林麗雲;訪談參與人:陳光興、林麗 雲、蘇淑芬、劉雅芳、陳瑩恩、陳素香;影像記錄:陳素香;攝影:劉雅芳。
4
人間思想14-4校.indd 4
2016/12/15 下午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