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專號編案台社2011

Page 1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八十四期│ 2011 年 9 月│頁 1-4

「陳映真:思想與文學 II」專號導言 陳光興 *

Chen Yingzhen: Thought and Literature (II) Editorial Introduction by Kuan-Hsing CHEN

*

服務單位: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通訊地址:30010 新竹市大學路 1001 號 E-mail: chenkh@mail.nctu.edu.tw


002

台灣社會研究 第八十四期 2011 年 9 月

本期是台社在 2010 年 6 月號 78 期出版「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之後 的第二個專號。第一個專輯出版的過程當中,幾位投入的同仁認為陳 映真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透過陳映真為媒介,可以展開戰後 左翼歷史各種方向的研究與討論。在 2010 年 9 月下旬台社學會首次召 開年會,我們組織了一場「陳映真文學與思想」的論壇,繼續提出研究 成果,本專號的主要論文來自於那次的聚會。除了三篇主要論文之 外,我們收錄了在廣島對淺井基文教授進行的訪問(他對 1960 年代的 陳映真及其相關的圈內活動做了初步的梳理) ,林麗雲對英年早逝的畫 家吳耀忠與陳映真兩人交往的報告,崔元植教授有關大國主義與小國 主義的專題演講,上海地區陳映真文學研讀班的總結討論,以及張立 本對陳映真近期小說的閱讀。 本專號第一篇論文,戴盛柏的〈陳映真的文學視野:陰柔理論的啟 示〉是年輕一代學者的新嘗試,從社會理論的傳統出發,透過陳映真的 小說,試圖建立一種「陰柔理論」 。論文的核心論點是,陳映真小說中 有女性與母性的底色,在面對資本主義社會時,使得行動主體能夠在 具體的日常生活中,以「包容力」與「生活節奏」交互作用產生的機制中 取得個人的生命意義。戴盛柏從文學創作中認真攫取理論資源的方 式,在當前社會科學的實踐中是一種異類的聲音。 趙剛的〈從仰望聖城到復歸民眾:陳映真小說〈雲〉裡的知識分子 學習之路〉是他又一篇陳映真研究的力作,將〈雲〉定位為作家在 1980 年思索該如何反抗資本主義現代性之作,提出的路線是第三世界知識 份子必須回到民眾身上去學習。趙剛最重要的發現是,對陳映真而 言,理想主義不能從天而降,必須奠基在有歷史縱深的民眾精神生活 當中。趙剛認為〈雲〉是陳映真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峰,體現了一種豐 富的開放性,對於今天左翼文化的再思考,依然有著現實的意義。 陳光興的〈陳映真的第三世界:50 年代左翼份子的昨日今生〉 ,試 圖透過陳映真自 1960 年起的重要文學文本,追溯地下黨人及其家屬在


「陳映真:思想與文學 II」專號導言

當時投身社會主義運動與失敗後的精神狀況。以心.情為主要的方法 去捕捉左翼分子的精神動力,這篇文章的主要發現是:陳映真的文學 承繼了 50 年代左翼的思想情感,搭起與過去銜接的橋樑,也搭起了與 中國大陸乃至於第三世界的內在聯繫,從今天來看,是建立戰後左翼 歷史極其珍貴的資產。 2011 年 2 月初,我們拜訪了當時還在廣島市立大學和平研究所擔 任所長的淺井基文教授。淺井先生在陳映真 1968 年入獄時被官方視為 涉案的主要關係人,1963 年至 1965 年他以外交官身分之便,在台北住 所與陳等人組成「讀書會」 ,與當時思想左傾的分子相知相惜。訪談 中,他侃侃而談,回憶了台灣 1960 年代陳映真與圈內人的點點滴滴, 讓我們對那個風聲鶴唳的時代中的左翼青年們的存在有了更多的臨場 感。淺井先生毫不諱言的表示,在台兩年改變了他整個人生,一生中 影響他最大的就是陳映真。對於淺井先生的訪談是我們研究戰後左翼 歷史的一部分,希望在未來能夠對不同的前輩進行訪談。 林麗雲的〈三鶯大橋的兩端〉是她研究著名的當代寫實主義畫家吳 耀忠的一部分成果。吳耀忠與陳映真自青少年時代起就是莫逆之交, 共同分享著社會主義的思想與情感,1968 年兩人在同一案被捕入獄, 無奈 1975 年出獄後的吳耀忠鬱鬱寡歡,1987 年先走一步,享年 50 歲。 陳以文學、吳以繪畫表達對人間的關懷,兩人成為台灣當代最為重 要、最具深度的創作者。透過訪談,林文追溯了兩人交會的軌跡。林 麗雲的報導方案實踐了打通世代之間彼此陌生的障礙,我們期待有更 多相關的努力可以在未來開花結果。 崔元植教授的〈大國與小國的互相演進〉是 2011 年 6 月在上海大學 的演講,表面上與專號關係不大,實則不然。陳映真先生自 80 年代後 期起開啟了台灣批判圈對韓國思想界的關切,直至今天韓國的「雙重周 邊視角」已經是東亞思想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大小國問題是真實的 問題,具有第三世界視野的分子必須正視。作為思想界代表性人物的

003


004

台灣社會研究 第八十四期 2011 年 9 月

崔先生,借用道家有關大國主義與小國主義的理論,重新商榷東亞當 前的國際關係,是相當有原創性的看法。他演講的語境與下一組文字 的產生相互重疊。 2011 年春天,上海地區的高校間組成了陳映真文學的研讀班,在 上海大學進行了 16 次討論,該是陳映真的文學在中國大陸首次比較完 整的被閱讀,陳光興正逢休假,參與組織了此課程,呈現在讀者面前 的是研讀班最後一次的綜合討論。值得一提的是,陳映真的文學激起 了研究生高度的興趣,以閱讀他的文學思想為媒介,不僅開始對台灣 有了不同的理解,也對中國大陸戰後狀況有了不同的看法,對於陳映 真研究可以說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張立本的〈跟上陳映真的回家路〉是一篇重要的介入性文字,他從 自身家族在台灣省籍政治中的焦慮與矛盾出發,試圖以陳映真晚近的 《忠孝公園》的創作為入口,呼喚我們重新打通、回到陳先前的作品及 其所處的時代,藉以清理過去 50 年來的知識狀況 ,搶回我們錯失的機 會。期待他及更年輕一代的批判分子,未來能夠創造更為豐富、開放 的思想空間。 在「陳映真:思想與文學 II」專號的出版之際,我們祝福遠在北京 的陳映真先生及陳麗娜女士能安心養病,也期待圈子裡的朋友能夠給 我們更多的鞭策與批評,讓我們在繼續前進中能與過去歷史建立起更 為有機的關係。 (2011 年 8 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