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alysis of webmasters’ personalities on the internet (Li, Shi-Qing., & Ho, Ping-I.)

Page 1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虛擬社群版主人格特質探討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李世清、何秉一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網路上,也漸漸出現越來越多類似現實生活中的團 體組織。另外,虛擬社群的出現,使得人們改變了以往面對面的溝通模式,並將其轉變為透過 電腦中介,以文本的形式來呈現彼此成員之間,意義的共享與情感的交換。 從現有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關於虛擬社群中對於版主人格特質的研究並不多見,而且在所 有對於虛擬社群的研究裡,大部份都是著重在「社群的經營層面」以及「社群成員的彼此互動 層面」等方面的探討。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能對虛擬社群中的版主特質,進行一些初探性的 了解,以探究這些版主在虛擬網路空間中有著甚麼樣的人格特質。

第二節、研究目的: 如前述所言,目前對於虛擬社群的研究,大多著重在「虛擬社群經營面」的績效、規劃及 行銷策略,以探究商業網站追求最大會員數目與吸引使用者駐留為研究目標;或是「虛擬社群 成員面」的人際互動關係、交友行為及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以探究透過電腦中介傳播發展的 人際關係在虛擬社群運作的情形,而較少專門針對社群的版主來進行探討及研究,而以質化訪 談深入了解版主人格特質的研究,更為少見。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夠透過質化的深入訪談,分為 三個面向的問題,透過版主對自身的評價及評估,來了解虛擬網路空間中的討論區版主具有什 麼樣的人格特質。 因上述之目的,本研究的問題將分為下列三大面向來對虛擬社群的版主人格特質加以探 討,其分別為: 1. 2. 3.

虛擬社群的版主對於自身的自我肯定為何? 虛擬社群的版主對於自身及其家族的社群意識為何? 虛擬社群的版主對於自身社交技巧的評估為何?

雖然本研究的核心著重在版主管理版務的過程中所顯現的人格特質,但在我們深入觀察版 主的人格特質之前,難免會觸及到此版主在管理版務上的實際情況,所以「管理版務」面向將 可以使我們對版主在管理版務的風格上有一概括式的了解,故我們在訪談的過程中將先請版主 對此面向詳加說明;另外,之所以選擇其他三大面向,主要是因為版主在管理版務的過程中, 常常會需要用到「社交技巧」,例如:處理成員間的衝突、柔性規範某成員踰矩的行為…… 等;而「社群意識」則是版主在管理版務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社群的感受;「自我肯定」面向 則是版主經由管理版務的過程所獲得的成就感或自信心,以上這些面向可以圖表示如下: 透過「社交技巧」管理版務 管理版務後,所獲得的自我肯定 ↑ ↑ 版主-----------à管理版務-----------à版主 ↓ 管理版務過程中,獲得對於版的「社群意識」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社群的定義: 根據David和Julia(1998)指出,所謂的社群乃是指「在一定的區域或網絡內,擁有相互關 係的一群人」(黃卉怡,2002);而Fernback(1999)則認為社群具有下三種特徵: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1/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1.

社群是一個地方:它是一個區域內所發生的相互關係。例如人類學家 Mercer(1956,P27)就指出:社群是一種功能上相關的人類集合體,他們在某一個特定 的時間,住在某一個特定的地理地點,分享共同的文化,被社會結構所安排,而且表現 出知曉自己屬於某個獨特而分立的團體認同(Fernback,1999)。 2. 社群象徵符號:人類學家Anthony Cohen(1985)提出社群乃是一種象徵性的結構,是意 義、價值、規範、習俗形成的集合。社群的意義及社群的身分是經由文化意義而相互建 構而成的。 3. 社群是虛擬的:學者Benedict Anderson(1983)提出了想像社群的概念,強調所謂存在 於相同條件,包括歷史、文化、喜好或生活習慣而形成的社群,可能只不過是一種想 像,社群意涵存在於彼此成員心中,經由成員彼此的解釋而賦予其意義的。 學者Stacey(1974)認為社群的定義至少包含下列三個部分:「領域」、「社會系統」及 「歸屬感」;領域的定義為一個既定的範圍,在此範圍之內維持了一個社群體系的社會系統及 其歸屬感。Bell&Newby(1974)則將各種對於社群的定義歸納為地理區域、自給自足、共通 生活、同質的意識、共通的目標及規範……等,社群透過這些元素去進行社會互動(谷玲玲、 張惠蓉,2002)。

第二節、虛擬社群的定義: Rheingold(1993)認為虛擬社群是「一群主要藉電腦網路彼此溝通的人們,彼此有某種程 度的認識、分享某種程度的知識與資訊、相當程度如同對待友人般彼此關懷,所形成的團 體。」學者Wellman則認為,虛擬社群的本質其實與社群沒有多大差異,電腦只是虛擬社群運 作的平台,提供了成員們對彼此的自我認同、經驗分享及社會支持。虛擬社群僅僅在技術及表 現形式上不同,內涵與一般真實社群相同(Wellman,1996;吳齊殷,2002)。學 者Robert(1997)卻認為,虛擬社群是透過網路來彼此分享及共享,這些具有共同想法的人, 透過網路彼此快速傳遞訊息及文本,使得網路上的虛擬社群發展速度,較一般真實社群來的快 速(黃卉怡,2002)。 最早的虛擬社群出現在1980年的美國,當時成立的USENET連結到美國各大學,並針對新 聞的議題,可以透過此網路成立不同的群組,以分享或討論新聞議題為主,直到後來 AOL、CompuServe Prodigy公司的出現,才使得虛擬社群染上了商業的色彩。虛擬社群可以簡 單的以同步或非同步與否區分為兩種類型。非同步互動可能包含了電子信件(e-mail)、電子 佈告欄(BBS)、新聞討論區(Newsgroup)以及網路電子佈告欄(Usenet)……等等;同步互 動則可能包含了網路聊天系統(IRC)、多人地下遊戲城(MUD)……等(翟本瑞,2000)。 而Hangel及Amstrong則將虛擬社群分為以下幾類(轉引自黃卉怡,2002): 1.

興趣型:對於某一個議題有共同喜好的人聚集而形成的社群,成員彼此間擁有高度的溝 通。 2. 關係型:聚集擁有相同感受的人們,成員們彼此透過關係的發展,分享及共享了經驗。 3. 幻想型:透過網際空間的虛擬性,形成了一個可以幻想及娛樂的空間,讓成員們在其中 彼此互動。 4. 交易型:成員們上網透過社群取得資料及資訊的交換,並提供了商業交易的可能性。

第三節、領導者的定義: 對於「領導」一詞已有不少國內外學者加以定義,如國外學者史托迪爾主張:「領導是為 了達成組織目標而影響團體活動的過程。」而國內學者謝文全則將之定義為「領導是在團體情 境裡,藉著影響力來引導成員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共同目標的歷程。」(李宏 才,1991)針對這些定義,李宏才(1991)將領導者的意義歸納為具有四個共同的條件 è(1)存有團體情境;(2)有共同達成的目標;(3)本身是影響力;(4)導引團體成員合 力達成組織目標。並且他指出當今對於領導者的界定更強調如何激發部屬的創意與才能。不像 早期誰最了解答案誰就是領導者,如今領導一詞已從「指導與控制」改變為「參與和激勵」。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2/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根據上述的定義,我們認為在虛擬社群中,所謂的版主或是家長也可以被視為是一個社群 的代表或領導者;另外,對於總是引導文章進行的人(其身份可能就是版主)也可以將之視為 是一種領導者的型式。

第四節、人格特質的定義: Burber(1993)對人格的定義是「人格是由一個人內部所產生的穩定行為範型」。Gordon Allport則對人格特質下了這樣的定義:「人格特質是心理系統的動態組合,是決定個人與外在 環境互動的獨特形式。」(黃堅厚,1999) 至於黃堅厚(1999)本身則認為人格概念對於行為的解釋有下列的作用: 1.

人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具有複雜的心理、生理系統。但是各系統之間並不獨立,且每 一種行為均是整個個體的活動。每種行為都是整個個體人格的表現,而不是局部器官或 功能的活動結果。 2. 人格是頗為固定的,它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我們常能對某些人的行為,根據其以往的表 現,來做一些預測。可見人們的人格及其行為範型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往往顯示出一致 的傾向。 3. 每個人的行為,均有其特色,不同於其它人,事實上每個人的行為既然是其人格的表 現,自然是與眾不同的。也因此,往往對於同一件事物,每個人的反應都不盡相同,顯 示出各人行為皆具有其獨特性。

反觀人格特質論的鼻祖阿爾波特則認為,人格理論必須具有能夠代表「生活綜合」的測量 單元,這種單元就是特質(陳仲庚,張雨新,1994)。特質可以分為個人特質及共同特質。個 人特質是在個體身上的特質,共同特質是許多人都具有的特質。由於每個人的特質不會完全相 同,所以對待環境的經驗和反應也不同。在此若以國內外學者對於領導者人格特質加以區分的 話,可發現東西方有以下兩種解釋,而其內涵非常相似,如身為領導者皆需具有「能因應狀況 (調度有方)」、「果斷(判斷力強)」、「聰明(具有豐富的常識和知識)」等等的特質, 詳述如下: 1.

根據中國古書兵法三略中的上略指出,軍讖曰:「將能清能淨,能平能整,能受諫,能 聽訟,能納人,能採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能表險難,能制軍權」即為領導者該具 備的特質,解釋後乃為以下十二點:鎮定、廉潔、公正、嚴謹、開明、判斷力強、寬宏 大量、具有豐富的常識和知識、通曉歷史和社會習俗、通曉地理和客觀情勢、機靈可 靠、調度有方。(張緒通,1998) 2. 國外則有史托迪爾將1949年至1970年間163篇特質研究做了一次總整理,發現成功領袖 身上常出現的特質與技巧是:(a)、特質:能因應情況、注意社會環境、有雄心及成就 取向、果斷、合群、專斷、可靠、有支配慾、充滿活力、堅毅、自信、能承受壓力、願 承擔責任;(b)、技巧:聰明、觀念清楚、有創意、有交際手腕、口才流利、清楚團體 的任務、有組織能力、有說服力、容易相處。(李宏才,1991)

第五節、版主的定義及職責: 版主,通常又被稱作是系統操作員(System Operator, SYSOP)。他們是一個特定虛擬族 群或討論版的負責人、或是管理討論區秩序團隊的總稱,不論其屬於那者,皆具有管理討論區 中所有言論、維持討論區秩序的權力。另外,他們通常也是該討論區的發起者。而版主(家 長)所應盡的權利及義務經整理如下表:

版主權利

版主義務

1.

增刪所屬討論版中所有的討論文章及其他 1. 主動審核申請加入家族之名單。 資料(如奇摩家族版之酷連結、寫真集以 2. 編輯、整理精華區。 及檔案庫資料等)。 3. 刪除所屬討論版中所有不合法或不當的討 2. 審核申請加入家族之名單。 論文章及其他資料(如奇摩家族版之酷連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3/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3. 4. 5. 6. 7. 8.

結、寫真集以及檔案庫資料等)。 管理家族成員(包括刪除成員)。 4. 有效管理成員,並熱心服務網友。 指定副版主。 5. 有效控制與利用家族資料之空間。 訂定副版主管理權限。 6. 主動與家族中之成員作良好之互動。 舉辦投票。 7. 帶動此版討論風氣。 發表公告於公布欄。 8. 協調版上發生的糾紛。 編輯進版畫面(家族首頁)之訊息及照 片。 9. 經常上站。 9. 發信給所有的家族成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對象及方式: 針對本研究的題目,本研究的對象將選自虛擬社群中,綜合討論版的版主或家長,並採取 深入訪談式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從中了解版主在以下三個面向的人格特質是否具有特殊性,其 分別為:(1)、自我肯定;(2)、社群意識以及(3)、社交技巧。 Patton(2002)指開放性訪談的質化研究有三種形式:(1)、是屬於非正式的、對話式的 訪談;(2)、一般的訪談具有引導性的取向;(3)、是一種標準的開放式訪談。為避免收集 資料的偏頗、或缺乏系統、邏輯順序,而難以組織與分析,故本研究採引導性訪談進行之,先 擬定訪談大綱,以利訪談的進行與增加訪談的有效性。 根據前章所述,由於我們發現過去專門針對虛擬社群的版主進行探討的研究不多,加上既 有的少數研究亦大多是以旁人的角度、量化的方法對虛擬社群的版主之人格特質進行分析與探 討,因而引發本研究想以質化深度訪談的方式來對版主人格特質進行探討的動機。 再者,因為個人訪問特別適合於了解社會行為者的觀點,故我們希望能藉由訪問版主之經 驗來觸及研究問題的核心,進而對自身研究的問題進行驗證。而在此過程中版主們會對他們的 行為做出解釋,透過當下對其解釋的瞭解可能會揭露出更多不同的面向,且能因此讓我們找出 其每日溝通運作經驗中文化的邏輯性及模式。 第三,為了要讓受訪者能在人格特質這種較為敏感的議題上提供更為精確的答案及資料, 而非僅只限於從量化問項之固定問項所得出來的回應,因而選用此法來加以調查研究。 最後,因為版主或家長屬於非常少數的樣本,而我們又希望能得到其深入詳盡的背景資 料,因此需要較長時間的與受訪者進行互動,因而此法正是最適合於我們研究主題的研究方 法。 在訪談的型式方面,我們會視版主所在地來加以選擇,我們不排除會使用線上互動的方式 來進行深度訪談,此舉乃是因為線上訪談在某種程度上是更容易讓受訪者自我表達其意見的, 而且受限於時間及經費的影響,我們也無法來回奔波於異地進行訪問,因此若受訪者所居地遠 在他處,訪問將以線上交談的方式加以進行。

第二節、研究問題大綱: 訪問問題大綱,即對版主本身的人格特質作深入訪談的內容,將以下列三大面向做為問題 的核心: 01.

社交的技巧:社交技巧代表了一個版主在與線上虛擬社群成員互動時,所具的 人格特質,包含四個次面向: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4/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1) (2) (3) (4)

對他人的影響力。 幽默感。 與陌生人的互動。 在網路中與一群人談話是否會有困難。

02.

(1) (2) (3) (4)

自我肯定:自我肯定為版主經由管理討論版,所獲得對於自我的自信以及肯 定,引用過去研究者李孟壕(2002)對於自我肯定的指標,問題將包含以下四個 次面向: 版主的職位讓我感到自我肯定。 版主的版務執行讓我獲得自我肯定。 成員對我執行版務上的肯定使我獲得自我肯定。 解決成員間糾紛使我獲得自我肯定。

03.

(1) (2) (3) (4)

社群意識:援引過去研究者曾淑芬(1999)所整理出的社群認同意識測量指 標,我們將藉由以下這幾個指標來觀察該虛擬社群之版主的社群意識。其包含下 列四個次面向: 參與感:指的是版主與他人分享自己意見的程度。 歸屬感:版主看待自己為版中一分子的感受。 團結感:版主對其它成員參與互動的感受。 互動感:版主對互動過程氣氛的感受。

第三節、訪談資料分析: 質化研究強調要以被研究者的觀點來看世界,要瞭解被研究者的經驗,從中建構社會真 實,但不可以研究者的主觀意念進行論述分析。也就是研究者要能不評價地找出資料中與研究 主題相關的想法或陳述,再依照其蘊含的意義加以分類,探尋個案經驗裡重要議題間的結構和 脈絡,最後形成描述文說明經驗的意義與本質。一方面了解受訪者個別的故事與脈絡,另一方 面也綜合比較、歸納、串連不同受訪者的資料,藉此彰顯受訪者的獨特性與共通性,也探究研 究主題的核心特質。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目的在萃取概念形成主題,必須不斷地持續的比較、想像、分析性思 考及加以概念化。這樣的資料分析過程並沒有單一特定的方法,研究者必須自行追求處理手邊 資料的最好方法(Punch,1998)。 本研究質性訪談資料的分析方法為:先反覆詳讀訪談記錄數次後,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 選定意義單元,並依訪談大綱之要點萃取個人中心主題,再將訪談稿依中心主題打散、進行分 類分析。最後綜合六位受訪者所形成的主題加以整理、組織,並在研究報告中呈現出來。

第肆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訪談對象介紹: 本研究係採立意取樣,共選取六位訪談對象,其年齡層分布從二十二歲到二十八歲,有四 位學生,非學生者之職業類型有體育記者及待業;共有五位男性與一位女性,受訪者介紹如下 表: 受訪者編號 受訪者介紹 男性、二十三歲、音樂愛好者、研究所學生。高中開始接觸網路, 受訪者A 每日上網時間約莫四至五個小時,為東洋音樂風版版主。 男性、二十三歲、大二學生。接觸網路時間四至五年,為Sex 受訪者B 版、Complain版及高中班版版主。 男性、二十二歲、二技二年級。高職時期開始接觸網路,每日幾乎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5/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受訪者C 受訪者D 受訪者E 受訪者F

都在掛網,為布袋戲版版主。 女性、二十五歲、研究所學生。美食版版主,版中成員數為此研究 受訪者中最多的。 男性、二十六歲、待業中。網齡約五年左右,現在每日幾乎都會掛 在網路上,為投資理財版版主。 男性、二十八歲、體育記者。網齡約六年,每日皆會掛在網路上, 為籃球版版主。

第二節、管理版務面向: 如前述所言,在了解版主人格特質的面向之前將會觸及其在實際管理版務上的情形,而了 解其情形將可使我們對後來在人格特質面向上的情境脈絡有更深刻的了解。 管理版務的面向分為三個次面向:「版務管理規則」、「糾紛調解」以及「處理版務前後 心境上的差別」。大多數的討論版皆有屬於自己的版規,但有的會有明確的條文,有的則否, 此外,有些版規是由版主自己所訂定,有些版主則是依照整個系統管理者所訂定的大方向為其 遵循目標。 (一)、版務管理規則: 從與版主的對談中發現,管理版務的原則大多為適度的對成員個人的言論提供限制,以防 止過於極端或激烈的言論出現於版中。有些版主不希望成員們發表無內容及具人身攻擊性的文 章,另外有的版主會以刪除文章或限制成員權力作為處罰的手段,以達到管理版務的目的。 「……禁止發表毫無內容及人身攻擊之文章:此規定在於限定使用者可在版上抱怨 任何人事物,但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能有指名道姓攻擊對方,如違者立即刪除該 文並直接處罰,此種行為視為嚴重違反版規之舉。」(受訪者C) 「……我會訂定版規,說明一些基本原則,並說明若觸犯會有什麼樣的處罰,例如 限權或刪文章之類的行動。」(受訪者D) 「……簡單地來說,上任時就有版規出現,所以管理版務的準則當然是以版規作為 準則;其中當然要遵守的包含禁止人身攻擊、禁髒話、泛政治化的文章等等……」(受 訪者E) (二)、糾紛調解: 在關於版務處理──調解糾紛的面向方面,研究者發現版主在版上遇到糾紛事件時,大多 會主動處理調解,方式上雖然可能不一,有的版主會先以私下溝通協調成員為主,有的則以版 規、限制成員權限及刪除文章作為控制版務的手段,但最終目標都是希望自己的版能回復和平 穩定的狀態。 「……我管理版務的原則就是以和平為主……希望他們對對方的偶像不要再做人身 攻擊,否則必要時我會依版規,控制兩人的發表文章的權限。之後,他們爭吵的文章我 全部刪掉了,因為看了很礙眼,不合乎本版希望和平的宗旨。」(受訪者A) 「基本上我認為版內氣氛要和諧,所以有這種糾紛的話我會先試著去調解他們啦, 如果無效的話我會去查證到底是誰先引起的,然後依版規處理,如果真的沒辦法就交由 站方處理囉〜,大致上來講我會等到這個話題不再引起討論後(冷掉)再把相關的文章 刪除。」(受訪者B)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6/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我都是先採取私下溝通,根據兩邊的情況作處裡,……。如有一次因為有人 貼了一篇文章,結果A回完後B又回,最後兩人對幹起來,我眼看不對勁就私下找他們約 談,後來就沒事了……因為那時他們的文章都帶有攻擊性的字眼,所以我才趕緊找他們 約談,還好最後沒事了……和平沒事最重要啦。」(受訪者F) (三)、處理版務前後心境上的差別: 在本研究中發現,多數版主在處理版務及糾紛時,很明顯的可看出處理前後心境的變化, 在處理糾紛前版主的情緒常常是較為負面的,而調解之後心情會覺得放鬆許多,因為自己的版 又恢復和平。而在調解的過程中,顧及成員的想法似乎亦是一個頗為重要的面向。 「……處理版務時,有時候是很麻煩的,一方面因為彼此都是自己家族的成員,要 對他們好言相勸;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版主的威嚴,必要時要以嚴厲的方式去規勸。所 以管理版務時,心境其實是有點煩有點累的,但是處理紛爭後,一切回復和平時,會覺 得很有成就感,看到成員彼此和平相處,是很不錯的一件事。」(受訪者A) 「……在處理完(糾紛)後,心境會放鬆許多,也會思考為何因此事而吵,其實想 想之後,便會知曉時下年輕人過於衝動,往往一時之怒,便造成嚴重的後果,如發生事 情時冷靜想想,應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糾紛。」(受訪者C) 「……有人爭執時覺得很討厭,因為要居中協調,還要顧及雙方的想法。處理完覺 得鬆了一口氣,因為又恢復和平的狀態。」(受訪者D)

第三節、自我肯定面向: 關於版主的自我肯定面向,分為「版主因執行版務而獲得的自我肯定」及「成員給予肯定 所獲得的自我肯定」兩個部分。本研究發現,經由「版務的執行」所獲得的自我肯定並不顯 著,有些版主會因版務而獲得較大自信(受訪者A、B),有些覺得只獲得一些(受訪 者C、E),另外有版主則完全沒有獲得自信心(受訪者D)。然而在「成員給予肯定」的面向 較為明顯,多數版主認為自己會因成員的鼓勵或讚賞而增加自我的自信心,甚至有版主認為成 員的支持是版主管理版務及維持一個版的動力來源。 (一)、版主因執行版務而獲得的自我肯定面向: 「……每天都要上網好幾次觀看自己的版有沒有甚麼大事,不過其實的確有從中獲 得成就感,尤其當成員人數增加、或是音樂的資訊越來越豐富時,都的確會讓我變得比 較有自信,……」(受訪者A) 「……不過當我藉由版主的職務來辦理同學會,而且辦的很成功的時候,我覺得我 感到很有自信,也提昇了我對自己的信心。」(受訪者B) 「……對於提高自信心方面,或許是有一點,……如把看版管理的很好有名氣,那 對於自己的能力將會有更高的肯定。」(受訪者C) 「……當版主後,感覺要中立,不像當版主前可以隨意發言,另外須有親身經驗我 才會PO文章,擔心流於立場不夠強烈。關於自身信心好像都沒有提昇。」(受訪者D) 「……提高自信心倒還好,倒是讓我能增加與其他網友的互動,能夠得到一些其他 方面的資訊,這一點對我來說比提高自信心還重要。」(受訪者E) (二)、成員給予肯定所獲得的自我肯定面向: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7/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當我發表了關於有用訊息的文章(如:某某樂團的最新消息),其他成員看 了之後就會給予鼓勵,我也會因此得到自信。然後就是整理精華區,將所有成員PO過的 有用資訊匯集起來,這樣讓其他成員看起來比較方便,其他成員對於精華區整理的肯 定,也會讓我在管理版務的過程中更有動力。」(受訪者A) 「……而且一些人對我的讚賞更讓我覺得具有自信。」(受訪者B) 「……會讓我覺得自己更受人信賴,處理事情的能力不錯,也增強自己在相關方面 的自信。某種程度會提高我在這方面的自信 心,像是對我推薦的店都有一定程度的自 信,認為我所分享的心得能使大家受惠,不會被騙或花冤枉錢,可以享受美食,另外, 也認為我的立場是較客觀的,整體感覺是受尊重的,感覺被需要的。」(受訪者D) 「……私下打氣或是回文鼓勵。我剛上任的時候因為使用別的ID,回一名網友的文 章,他覺得我是故意的,於是貼文污辱我,當時我備受壓力,不過有網友就私下鼓勵 我,讓我感到很窩心,也讓我感受到獲得肯定的感覺。」(受訪者F)

第四節、社群意識面向: 社群意識面向方面,應用過去研究者曾淑芬(1999)所整理出的社群認同意識測量指標, 並將其濃縮為三個次面向加以分析:「經營自我及成員間關係」、「與他人分享意見」以及 「與版中成員互動時的感受」。 (一)、經營自我及成員間關係: 版主在經營自我與成員間關係上,大多利用兩項主要功能「發表文章」及「線上交談」來 發展及增進彼此關係。本研究發現,文章的內容可能因版務的方向而有所不同,但透過文章的 互動,可能可以增進成員間或成員與版主的關係。其中兩位版主認為,與成員間的關係就像好 朋友一樣。 「主要就是資訊的互相交流,……藉此發展彼此的關係,由於版上的成員大多是同 好,所以滿聊得來的,我跟成員間與成員彼此間的關係都像好朋友一樣,藉由彼此對音 樂的愛好來經營彼此關係。」(受訪者A) 「常於他人多聊幾句,便可慢慢增近自己與版中他人的關係。至於他人與他人之 間,則可以利用版上之文章,如發表之文章並未離敝版之性質,皆保留文章,也可該他 們增近彼此的熟識度。」(受訪者C) 「透過PO文章,有時也有版聚,在站上時也會聊天。」(受訪者D) 「不因為是網友而有特別對待,我把他們當作是日常生活裡的朋友。」(受訪者F) (二)、與他人分享意見: 本研究發現訪問中的大多數版主願意與他人分享,而主要的方式是透過發表文章,近而分 享彼此的資訊、看法或心得。其中兩位版主當成員們表示有問題時,願意熱心的提供幫助。 「大部分都是PO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藉由討論這個議題,繼續發表及分 享彼此的看法。……並期待與成員們進行討論。」(受訪者A) 「……我會透過PO文章分享心得。」(受訪者D) 「將自己收集到的資訊分享給其他網友,若網友有問題,盡量地幫助對方尋找答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8/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案,對自己也有幫助。」(受訪者E) 「將自己收集到的資訊分享給其他網友,若有問題,盡量幫助其找到答案。」(受 訪者F) (三)、與版中成員互動時的感受: 在此面向上,本研究發現:大多數版主認為透過版務上活動的交流(如:發表文章),可 以使成員間及版主與成員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受訪者D甚至表示可以透過文章發表及討論,增 加彼此的信任感。 「讓我充滿了喜悅,遇到同好的喜悅,或是聽到新看法的喜悅。大家都有是一家人 的感覺,雖然彼此看法可能不一樣,可是我希望的是互相尊重對方的看法,不管你喜歡 的音樂種類為何。還有,與成員的互動,讓我覺得很開心。」(受訪者A) 「偶爾會有使用者號召聚餐,這些活動可以增近版上成員的熟識及更加團結,也可 以藉此拉近更多人……。」(受訪者C) 「感覺自己是個話題的領導者,透過PO文章與討論,讓彼此之間更信任對方的論 述。」(受訪者D) 「應該說更加緊密。」(受訪者F)

第五節、社交技巧面向: (一)、版主對他人的影響力: 對於版主而言,往往其文章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並非是有意識的 對其他人加以影響,然則大體上而言,版主們對於版中其他成員的影響力是存在著的,而且其 影響的程度似乎比起版中其他成員來說有比較大的傾向。 「我認為我對他人是滿有影響力的,我發表出來的文章常常是滿有力的(比起其他 人而言),而且我傾向於讓他人認同我的看法,雖然我並不會刻意去影響他人,但成員 們卻會容易被我的看法所影響。例如今天我推薦了一張我認為好聽的專輯,我會形容我 聽過後有的感覺,其他成員因為我的關係,也去聽了這張專輯,而且常常看法也跟我覺 得的差不多。」(受訪者A) 「……我覺得自己常常無意識的影響到他人的看法。」(受訪者B) 「平常我就認為我的文章比其他人還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了,而且如果我所發表的文 章遇上認同的使用者則更會造成一面倒的情況…此類文章之影響還遠超乎自己想像的有 影響力。」(受訪者C) 「……我覺得影響力還滿強的,像有幾次我介紹了幾家店的美食,連續幾天都會有 人回PO文章,並且還會有熱烈的討論。」(受訪者D) 「算是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的,因為我自認為我夠專業,尤其是我多年來累積的實 力相當可觀(10多年的籃球校隊與10多年的看球經驗再加上在大傳系所練就出來的文 筆),另外,至少現在是名專業的體育記者,不過我掌管這個版是在校時期就已經建立 權威了。雖然基本上我覺得我寫的東西都沒什麼人回,不過透過平時和別人的聊天,我 深刻的感受到大家是有被我的文章影響的,而且他們也覺得我寫的很公正專業,令他們 深感佩服。」(受訪者F)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9/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二)、版主的幽默感: 在幽默感的層面,從版主的自我評估中發現,多數版主皆認為自己是屬於一個比較樂觀、 風趣的人,並且從其「朋友對自身評價」的描述中也發現接受訪談的版主們在此面向裡的特質 幾乎是相同的,受訪者A即表示自己是個有幽默感的人;受訪者D在描述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為 「很有趣、說話幽默」時,亦表現出對該評價的贊同;同時受訪者E及受訪者F亦都認為自己 個性是屬於較為幽默的。 「我的個性應該還算風趣吧,或至少不會太嚴肅,我也覺得自己應該屬於有幽默感 的人,而且我認為幽默感在生活中是必須的,其他人應該也不認為我是一個嚴肅的 人。」(受訪者A) 「……平常時班上同學覺得我很有趣,說話幽默、小糊塗,我也覺得自己是個這樣 的人。」(受訪者D) 「……我的個性較幽默,分析事理較清楚有理,實事求是,不誇大不實,做事謹慎 小心。」(受訪者E) 「個性哦…幽默,專業,因為要盡量在文章中呈現出類似與聊天的自由風格。」 (受訪者F) 不過,對於受訪者B來講,雖然他認為朋友眼中的他應該是非常風趣、具有幽默感的人, 但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自己在別人的觀感中是一個冷氣機。而受訪者C則覺得別人 對自己在這方面的評價應該只能算是比較多話而已,可能稱不上是有幽默感。 「幽默哦…雖然有朋友認為我是(幽默風趣)啦,但我個人並不太認為,而且我覺 得我都被認為是一個冷氣機。」(受訪者B) 「以平常而言,我想我在他人眼中可能是一個蠻多話的人吧(畢竟文章數高於普通 使用者),但我自己卻認為沒必要無需開口……,也因此使用者對於我的評價尚可,但 可能是多話了些,我認為不太能稱得上是有幽默感啦。」(受訪者C) (三)、版主在和陌生人與熟人互動之比較: 研究者發現版主們在與熟人或是與陌生人的互動這一方面的回答與一般人並沒有什麼不 同,有一半的版主認為與這兩者間的互動是具有差別的,另一半的版主則認為差別不大,甚至 是沒有差別,而這些反應皆與自身真實世界的性格相符合。針對此項結果,僅顯示本研究之受 訪版主在與他人互動的人格特質上並不會因為處在虛擬社群而有所改變。 「我認為與陌生人互動和與熟人互動會有差別,因為熟人彼此之間比較會有話就直 說,但遇到陌生人的話,有些太極端的話就不會說,對我來說,這並不會因為是處在虛 擬社群或是在真實情況而有所改變。」(受訪者A) 「與陌生人的交談會讓我覺得不自在,因為我覺得我是個害羞的人,而在虛擬社群 中也是一樣……」(受訪者B) 「對我來說,不論是在現實世界或是虛擬世界,與熟人或陌生人的互動上都會有所 不同,由於熟人較彼此了解,所以互動模式較為熟稔;與陌生人互動時,必須考慮較多 對方的動機和想法,讓他覺得我是跟他在同一陣線上的,否則會出現話不投機半句多的 場面。」(受訪者E)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10/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嗯…我在和陌生人與熟人對話的差別其實相差不大,只差於用詞上的不同,對於 陌生人的言語上必然也會較為客氣而顯少出現搞笑之詞語,這和現實的我都是符合 的。」(受訪者C) 「對於和這兩者的互動哦…沒有差別啊……我日常生活也是這樣…」(受訪者F) (四)、版主與新成員在版上的討論與互動: 綜合討論版的成立宗旨,為的無非就是有更多人能參與交流與討論。一般而言,只要參與 討論的人並非刻意破壞版務的進行(此時版主可能會以公眾輿論壓力或版主權力給予制裁), 版主們皆歡迎新成員隨時加入,而在與新成員的互動中也會以正面或是好玩的態度加以回應, 一旦聊開,就可能因此變成非常常聊天的網友。 「今天有新成員在我的版上發表文章,我會很歡迎他的加入,也希望他能夠多多發 表自己意見,不過一開始我跟他不熟時,我可能不會說太多主觀的意見,而是盡量傾聽 他的意見。而如果是不速之客,破壞版上和諧的氣氛的話,我會馬上運用版主的職權請 他離開,或是將他的id檔住,不讓他進來。」(受訪者A) 「有新成員來進行互動時,當然是歡迎之至,只要不是刻意搗亂,皆歡迎,在我的 感覺上,朋友可以很多,所以歡迎其他使用者一起到版內進行互動,如遇到刻意搗亂之 使用者,則眾熟人會群起明言,並幫忙維護版上之公理。」(受訪者C) 「和新成員互動啊!嗯……我會看心情來決定,不過一般的感覺都是覺得很好 玩。」(受訪者D) 「和新成員的互動哦,相當習慣啊,而且我也會主動去找新成員聊天……因為我超 會裝熟的……例如我會看到某某人寫的文章不錯,我會主動找他聊天,聊的不錯以後就 變成非常常聊天的網友了。」(受訪者F)

第六節、從版主的角度看版主應善盡的職責與應具備的特質: (一)、對版主應具備之人格特質的評估: 對於受訪版主而言,他們認為在「成為版主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條件中,有些版主認為 至少應具備「公正中立」的特質,另外,「包容多方意見的雅量」、「誠信」或是「熱情」等 特質亦是版主們強調該具備的特質。 「我認為擔任版主,需要的是容量、雅量與誠信,假設今天一個版主本身就很容易 因為極端的言論而跟其他成員吵起來,我個人會覺得他是沒資格擔任版主的。」(受訪 者A) 「身為版主需要有良好的品性,以及自己能遵守正常倫理道德,更要可以在必要時 站於公正之位,來評判及處理糾紛的人,此種人較為適合擔任版主,以免被品性不好之 人當上版主很濫用職權。」(受訪者C) 「應該要做個中立的角色,能接納他人想法,此外,應該是開朗、活潑,能接受他 人意見的人。」(受訪者D) 「…我覺得一個版主最重要的勤勞與熱心,要對該版有相當熱誠的態度,才能管理 好一個版,常不常上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顆心。」(受訪者E) 「我覺得身為一個版主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有熱情,因為別人會認為你做的事是理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11/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所當然……。」(受訪者F) (二)、對版主所應具備的職責評估: 至於版主們在評估其應盡的職責方面,有些版主覺得版主的職責應當是要維持版的和諧, 而讓自己管理的版面隨時有新文章、提供新資訊及整理精華區等職責亦是部分版主們認為其應 時時謹記在心的,此外,亦有版主提出版主的職責應包括提供版上成員線下交流的機會。 「我覺得,版主最重要的是維持版的和諧氣氛,並提供一個環境讓大家可以自由自 在的踴躍發言,並且還要保護一個版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如:出言不雅的 人)。」(受訪者A) 「版主應該要提供版上成員多些聯絡及聚會的時間地點,讓成員們除了在版上或站 上互相認識外,還可以進一步聚聚餐聊聊身邊週遭的事,讓版中的成員可以更進一步了 解在使用者ID後面的真人。」(受訪者C) 「版主職責哦,要讓版面熱鬧點啊,也要保持版的和諧吧…。」(受訪者D) 「我會希望版主能給其他成員不同的資訊,並且整理精華區,使大家找資料會方便 些。」(受訪者E) 「版主應該要多找一些會寫相關方面文章的人,固定時間推出專題,並做好精華區 管理……。」(受訪者F)

第伍章 結論 第一節、結論: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關於版主的自我肯定面向,本研究發現:版主在「版務的執行」上所 獲得的自我肯定並不認為會有明顯的提昇,但在「成員給予肯定」方面則明顯會感到有所提 昇,也就是版主較會因為成員們的鼓勵及讚美,使得自我獲得肯定。 在社群意識面向上,版主會利用「發表文章」及「線上交談」兩種方式來發展及促進家族 內的關係,增進成員間及版主與成員間的互動。同時,版主也認為透過互動的過程,的確會使 整個家族版內的關係更加親密。並且,本研究所訪問的版主中,大部分都願意透過文章的發 表,與他人分享彼此的看法。 而在社交技巧面向上,版主對於自我影響力的評估皆是偏向於正面的,認為自己的影響力 會大於其他成員,雖然有時是無意識的,但實質上卻的確會對其他成員產生影響。至於在幽默 感層面上,多數版主對於自己的評估是屬於較正面的,並且從其「朋友對自身評價」的描述中 也發現,受訪版主的朋友都認為受訪版主們是屬於比較樂觀、風趣的人。 在版主與熟人或陌生人互動的面向上,本研究並無發現顯著的模式,或許是因為樣本數不 足的原因,不過,本研究卻發現版主對於此面向的反應與真實世界的性格是互相應合的,並不 會因為在線上的情境下可能較缺乏社會壓力而有所改變。另外,版主在遭遇新成員時會歡迎其 加入,但前提是必須遵守版務上的規範。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發現,版主在「版主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及「版主所應具備的職 責」的評價上,呈現出多元的觀點。版主認為版主應具備「公正中立」、「包容多方意見的雅 量」、「誠信」及「熱情」……等特質;而在職責上,則認為「維持版的和諧」、「整理精華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12/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區」、「提供新資訊」以及「提供成員線下交流」……等亦是版主重要的職責。

第二節、研究限制: 1.

對虛擬社群的評估上,並無一詳盡的衡量標準: 由於虛擬社群成立的目的及原因各異,某些版的目的在招攬較多會員數,而有些版則主要 是以少數同學夥伴間的情感交流為主,另一些則是以文章篇幅、資訊的豐富為目標。如此一 來,使得我們在選取樣本的過程上,沒有一個可以依循的絕對標準。有鑑於此,我們最後因時 間及方便性的考量決定採用立意抽樣,選取幾名願意接受訪問之版主的樣本。 2.

缺乏文獻: 由於虛擬社群是網路上新興的現象,以致在對於虛擬社群中版主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及理 論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受限於文獻的稀少,導致研究的結果以及研究面向可能不盡完善,有 待後續研究者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3. 缺乏非語言線索的觀察: 由於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及便利性的影響,不得已採用線上即時通訊的方式進行訪談,因而 無法觀察到受訪者之非語言的線索,這對於深度訪談來說無疑減少了訪談的可信度。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分: 1. 李宏才(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台北: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汪亦翔(1999),《虛擬社群社團版主特質對內容吸引力的影響-以CityFamily網路同學會 為例》,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谷玲玲、張惠蓉(2002),《網路社群的人際互動:以玉山虛擬航空公司為例》,新聞學 研究第72期,。 4. 林振春(1984),《團體領導者實務工作手冊》,心理出版社。 5.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 司。 6. 張美玲(2003),《網路虛擬社群類型之比較研究》,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7. 張曼琳、林奇芬(1994),《成功軌跡-中外領袖領導特質大剖析》,集士經營策略顧問 公司。 8. 張緒通著、黃慶惠整編(1998),《領導聖經-如何成為頂尖領導者》,中天出版社。 9. 陳仲庚、張雨新(1995),《人格心理學》,台北:五南。 10. 游康婷(2003),《網路友誼的形成與維繫:電子佈告欄使用者交友行為研究》,台灣師 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黃卉怡(2002),《影響網際網路虛擬社群成員間信任取得之因素》,嘉義:中正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 13. 楊堤雅(2000),《網際網路虛擬社群成員之角色與溝通互動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劉源瀝、曲波編著(1998),《領導者的成功特質》,新雨出版社。 15. 羅懷慈(2002),《網路人際的隱性人格理論之初探-以網路聊天室為例》,台北:世新 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參考網站: 1. 吳齊殷,「虛擬社區的『生活經驗』對真實生活的影 響」,http://www.psychapeo.com/show.asp?id=21,2002。 2. 李孟壕 ,「電子佈告欄版主參與過程初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13/14


2014年6月11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2期,2004年11月15日

探」,http://mozilla.hss.nthu.edu.tw/iscenter/publish/showpaper.php?serial=65,2002。 3. 奇摩家族家長使用說明,http://help.yahoo.com/help/tw/club/cfound/cfound-03.html。 4. 謝豫立,「WWW網站內虛擬社群之社群意識形成研究:以奇摩家族為 例」,http://mozilla.hss.nthu.edu.tw/iscenter/publish/showpaper.php?serial=28,2002。 三、英文書目: 1. Fernback,(1999). “There Is a There There: Notes Toward a Definigion of Cybercommunity,”Doing internet research: critical issues and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Net, pp. 203241, London: Sage. 2. Patton, M. Q.(2002).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 3rd Edition, London: sage, pp.339-384. 3. Punch, K. F.(1998),“Th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London: Sage, pp.198-238. 4. Roger D. Wimmer, and Joseph R. Dominick(2003).“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7th edition, Thomson Wadsworth.

回首頁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2/42-07.htm

14/1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