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再啟

Page 1


今年差傳年會的主題為「五 十再啟」。自從高雲漢牧 師創會以來,華基教會這 個大家庭一直以宣教與差傳為核心 使命。五十年來,方向未曾改變;然 而,隨著世界轉變,我們的宣教目 標、策略與成果也必須不斷更新。

以往的宣教模式包含三大支柱: 「代禱、差錢、差人」——其中「差 人」包括差遣宣教士與短宣隊到世界 各地。當時的宣教對象多位於海外或 遠方地區,宣教士需長時間裝備、語 言與文化學習,並仰賴宣教機構的安 排與支援。如今,昔日許多海外族群 已遷移至我們所居之城,成為鄰舍。

本地宣教機會因而大增;加上科技進 步,我們與海外的聯繫也變得即時而 多元。宣教的格局,已與往昔不同。

讓我們一同展望未來華基宣教事 工的發展。

(一)目標

成立具宣教機構特色的事工。 華基差 傳部計畫推動具有宣教機構特色的 事工。雖受資源所限,未必能成為 正式宣教機構,但可透過「宣教項目 (Missions Projects)」的形式,將 人力與財力資源輸送至海外,支援當 地宣教。此類事工需具備完善的監管 與問責制度,方能獲加國政府認可。

目前,我們已在印度、尼泊爾與莫桑 比克等地以「宣教項目」方式支援當 地教會與福音機構,作為試點,盼日 後擴展更多類似事工。

建立本地散聚宣教事工。 因全球人口 流動迅速,許多以往需遠赴海外的族 群如今已散聚於北美各地,而多倫多

更是集中地之一。多間華基教會周邊 居住著來自多國的族群,其中不少屬 於未得之民或福音邊緣群體,正是本 地宣教的大好機會。華基教會現已納 入並支援針對這些本地散聚族群的教 會建立事工,如阿富汗人、中東族群 等,以實踐本地跨文化宣教。

由本地策劃、支援海外工場。 過往宣 教策略多由宣教機構全權策劃,教會 則以差遣與奉獻支援。未來,我們期 望透過「宣教項目」的模式,讓華基 教會直接參與工場的策劃與執行,與 當地教會或福音機構成為實質合作夥 伴,增進弟兄姊妹對宣教工場的理解 與參與。

培育與建立海外工場教會。 五十年 來,在高雲漢牧師異象帶領下,華基 差傳奉獻由數千元成長至每年約二百 萬元;我們持續差遣宣教士、支持福 音機構、資助短期宣教事工、神學生 及宣教或教牧實習生等。展望未來, 我們不僅要支援,更盼直接投入當地 教會福音事工的培育與傳承。我們不 是要建立「華基」教會,而是協助當 地建立與華基共享宣教異象的本地教 會與福音團體,一同承擔並傳承宣教 使命。

(二)策略

以短宣隊伍提供有策略的短期支援。 過往短宣多以「訪宣」為主,重在個 人經歷與體驗,對當地教會的長遠影 響有限。未來,短宣事工將配合既定 的「宣教項目」,有策略地投入工場 支援,使短宣更具目的性與效率。參 與者不再只是旅程的見證人,而是整 個宣教行動的參與者與貢獻者。

以培育工場教會作長線投資。 長遠而 言,我們不僅要差遣工人到海外,

更要培育當地信徒與領袖,使其能在 工場建立教會並推動福音事工。差傳 部期盼華基教會能組成宣教隊伍,協 助當地教會的訓練與建立,幫助他們 「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 量」(以弗所書 4:13),並在日後能自 行差遣宣教同工,擴展福音。這就是 我們屬靈的長線投資方向。

(三)成果

與當地教會建立福音夥伴關係。 我們 盼望與海外工場教會建立真誠的福音 夥伴關係,共同策劃當地的福音與植 堂事工。儘管實際執行由當地教會承 擔,我們將從旁支援、同行,使其 在傳福音與建立門徒上持續發展;最 終,當地教會也要成為差遣者,將 福音傳回散聚全球、與其同族同語之 民。

與當地教會一同培育工人、同心宣 教。 主耶穌差遣教會的門徒往普天下 傳福音,因此門徒與工人的栽培至關 重要。我們的宣教果效,不僅在於有 多少本地信徒參與,更在於我們能否 訓練當地門徒,使其承接使命、服事 本族,並建立教會、訓練門徒。這就 是我們宣教事工的果子。

結語

這是華基差傳部「五十再啟」的新方 向。願聖靈繼續引領眾華基教會同心 合意,興旺福音。讓我們不斷擴闊宣 教視野,與海外工場教會建立堅實的 夥伴關係,支援當地福音機構與教會 訓練門徒,使我們在各地多結果子, 廣傳福音,建立教會,將福音傳至地 極。

(作者為華基聯會執委會副主席、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李維信

一群向山舉目的華基人

年是華基大家 庭的五十週年。

華基聯會媒體 資源部的同工和義工們合力製作一本 相冊,以照片來敘述華基大家庭的故 事。

同工們問:「這相冊該如何命 名?」

「不如就叫《華基大家庭50週年 相冊》吧?」我回答。

「我們必須有統一的名稱,用一 句話清楚地表達華基大家庭50年來的 經歷啊。」

同工們的這句話讓我反覆思量: 如何用一句話把這相冊中的照片及其 背後的故事概括出來呢?忽然,腦海 中閃現出高雲漢牧師經常引用的兩節 經文: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 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 來。」(詩篇121篇1-2節)

對!回首逝去的五十年,「華基 大家庭」不正是一群「向山舉目」的 「華基人」嗎?華基大家庭的故事, 就是「向山舉目」仰望神的歷程。相 冊裡的每一幀照片,都無聲地述說著 一代又一代不斷「向山舉目」的華基 人的故事:

他們是高雲漢牧師和開創華基 的元老們。他們全然委身,在人數

不多、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努力傳講福 音,牧養弟兄姊妹。他們默默耕耘, 持續「向山舉目」。由於他們銳意同 心仰望神,神就在他們中間行了奇 事。

他們是每個主日悉心教導學生的 主日學老師們。他們忠心地傳授聖經 真理,讓學生們逐步成長。即便對於 那些似乎不太用心學習的學生,他們 仍然持守初衷,孜孜不倦,不斷「向 山舉目」,全心仰賴神的幫助。神應 允了他們的禱告:許多學生成長為教 會的領袖、傳道、宣教士,以及在社 會中為主作美好見證的基督徒。

他們是每個主日用詩歌敬拜的團 隊和詩班成員。他們用天使般的歌聲 帶領全體會眾敬拜神,仿佛在為將來 在天上的敬拜作預演。在他們的帶動 下,每個主日我們都「向山舉目」, 仰望神,在聖靈的督責下,天天活出 跟随基督的生命。

他們是多年來忠心在華基教會服 事的牧者、領袖和同工們。他們彼此 搭配牧養教會,開展各項事工,帶領 會眾面對並克服各種困難。當他們感 到疲乏之際,他們深信只要「向山舉 目」,從神那裡支取力量,神就應允 他們的禱告,讓華基教會一步一個腳 印茁壯成長。

他們是那些不辭辛勞,在本地和 海外傳揚福音的勇士。他們面對福音 的「硬土」,卻不肯放棄,仍耐心地

謝安國

做鬆土的工作。他們在艱辛的耕耘中 不斷「向山舉目」,神就應允他們, 賜予他們佳美的腳蹤。

他們是在華基大家庭中成長的 孩子。從兒童主日學、兒童詩班、暑 期聖經班、少年團契、青年團契,到 讀大學、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組織家 庭,昔日的孩童今天已然成為社會的 棟樑和教會的新一代中流砥柱,其中 不少人已成為牧者和宣教士。這些在 加國成長的第二代,在信仰和文化的 衝擊下,仍然堅定不移,正是華基人 「向山舉目」生命的見證。

今天,華基教會大家庭的每一 位弟兄姊妹,讓我們都加入「向山舉 目」的群體;讓神繼續在我們中間書 寫屬於祂、並榮耀祂的華基故事。

我們是一群向山舉目的華基人; 我們的故事是那造天地的耶和華在我 們中間所行的奇事。

(作者為華基聯會執委 會主席、北約華人基督教 會主任牧師)

第二次南非短宣的 新視角

次是我第二次前往南非短 宣。相比第一次,這次上 帝給了我不同的視角,讓 我看見更深的需要。

看見靈裡的缺乏

第一次的體會,我更多關注到非 洲生活水平低下,人們缺乏物質上的 幫助。我心裡想著,要如何回應他們 生活的困苦。

而這一次再赴非洲,上帝讓我看 見:他們真正的、更大的需要在於屬 靈上。馬太福音第九章記載耶穌醫治 癱子時,祂先說:“小子,放心吧! 你的罪赦了。”世人以為最大的需要 是身體得痊癒,但在主眼中,最重要 的卻是罪得赦免、靈魂得拯救。而且 主耶穌應許過:靈裏貧窮的人有福 了,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太5 :3,CNET) 今天非洲的情況也是一 樣——我們容易被他們外在的缺乏吸 引,卻忽略了他們靈裡極度的貧窮。 莫桑比克:渴慕與根基

在莫桑比克,我探訪到一個教 會,他們連教堂都沒有,只能在樹下 聚會。弟兄姊妹渴慕敬拜的心深深感 動了我,但同時我也擔憂,因為帶領 者幾乎沒有聖經教導方面的培訓與裝 備。若根基不穩固,他們就很難帶領 弟兄姊妹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博茨瓦納:火熱與缺乏

在博茨瓦納,我遇到一對熱心的 主內夫婦,他們竟然自己花錢建了一 間教堂,但因沒有傳道人,他們只能 在微信群裡讀經禱告。雖然有一顆火 熱的心,卻缺少聖經的引導,許多問 題無人解答。這讓我更深體會到,在 非洲大地,屬靈領袖的培訓與裝備何 等重要。

南非華人:巨大的禾場 在南非,情形又不同。單單約 翰內斯堡就有約五十萬華人,然而據 統計,所有華人教會主日加起來只有 兩千人。多數華人都專注經商,神的 家卻荒涼,叫人心疼。福音的禾場廣 大,但工人極其稀少。若沒有人起來 傳講耶穌,他們便會在財富與忙碌中 繼續迷失。我們要存著負擔,把更多

的人帶回主面前,讓華人群體也能歸 榮耀給神。

領受與方向:植根福音、裝備領袖

這次短宣讓我更深明白:回應他 們物質的需要固然重要,但更根本的 使命是將純正的福音帶到他們心裡, 並且裝備本地帶領者,使他們能夠繼 續牧養群羊。唯有這樣,教會才會健 康成長,福音才能持續廣傳。

感恩與呼籲:同心進到莊稼地

感謝為這次短宣禱告和支持的弟 兄姊妹,因著你們的擺上,我們才能 成為神愛的管道。也願大家繼續為南 非、莫桑比克和博茨瓦納禱告,求主 興起更多屬靈工人,差遣他們進入莊 稼地。

在加拿大的弟兄姊妹,也許你無 法親自去到非洲,但你同樣可以參與“ 和平福音計劃”。我們需要更多人來支 持培訓事工,也需要有負擔的弟兄姊 妹裝備自己、札根聖經。當神呼召你 的時候,你就可以被差派,成為祂所 用的器皿。

願主的名在萬國得榮耀!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南非短宣 分享

这次随团队前往非洲的马普托、 博茨瓦纳和南非约翰内斯堡(简称约 堡),我的心灵受到极大触动。

原先我以为非洲落后混乱,但 当飞机降落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 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意外的安宁与祥 和。在与马普托当地黑人圣徒的交通 中,我发现他们在圣经资源与学习上 极其渴慕,也格外需要我们的帮助。

这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主既然使我们 得着丰富,就当分享出去,把爱真理 的心传递给他们。做在最小的弟兄身 上,就是做在主身上——这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使命。

在约堡,许多弟兄姊妹都曾有过 被抢劫的经历,但他们并未活在惧怕 中,反而满有平安与喜乐。特别让我 难忘的是韩国的黄长老:他年少时来 到南非,如今已81岁,却仍如火把般 焚烧自己。他与同工们喂养流浪汉, 把基督的爱传给他们;甚至创办印刷 厂,带领工人每日清晨灵修,许多人 的生命因此被翻转,成为福音工人。 他们的教会也长期接待宣教士,差派 工人至三十余处建立教会,甚至购置 五十二公顷土地,为黑人提供就业机 会,并借此传扬福音。

我看见韩国圣徒的委身与摆上, 心中深受感动。相比之下,南非有五 十至六十万华人,禾场极大,却仍需 要更多工人回应主的呼召投身其中。

愿我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 网络教导、资源分享,尽上当尽的本 分,为主的国度献上一分力量。愿神 的国度在非洲不断扩展,愿主差遣更 多工人进入祂的禾场。

(作者为城北华人基督教会会友)

王林梅

我如何走上宣教之路

家好!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叫 Anita Liu,来自福 州。1992年6月我信主。初 信时心里非常火热,常常传福音,劝 人信主得永生。

1999年8月我来到加拿大多伦 多,2000年开始在多伦多国语华人基 督教会聚会。当时心里就有装备、读 神学的感动,但因学历不够,又害怕 写论文,一直不敢踏出这一步。

2004年我在太古商场开店,忙着 赚钱,福音事工仿佛与我渐行渐远。 某天我打开圣经,看见“各人不要单顾 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 书2:4),这节经文立刻触动我,知道 是神在提醒我。回想自己把起初的爱 心丢了,也忘记了神给我的使命——“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提后 4:2)。于是我立刻跪下向神认罪悔 改,重新立志传扬福音,回到主面 前。2009年9月我搬家到城北华人基 督教会附近,从此一直在城北华人基 督教会聚会至今。

2017年10月,教会有宣教差遣的 信息。讲员孙嘉馨传道读到“我可以差 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6:8 )时,我在心里回应:“我在这里,请 差遣我!”我大受感动,立刻填表报 名,承诺参与宣教事工。

2018年8月,我第一次参与短宣。 晓燕牧师问我是否愿意投入宣教,我 说愿意。随后跟随她带领的短宣队前 往黑龙江。在宣教过程中,我看见自 己许多不足。传道人要我们背“大使 命”,我却背不出来,心里非常羞愧, 觉得对不起主。

从那以后,我再次动了读神学的 念头。但因学历与写论文的难处,一 直不敢迈出这一步。于是我把此事放 在祷告中,求主给我印证:若是祂带 领,就为我预备一位“陪读”的同伴。 我开始在小组里询问是否有人愿意与 我一起读神学,大家都说神还没有这 样呼召他们。家里人也劝我:孩子们 说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好 好享受生活呢?妹妹说别再赚钱了, 快回家乡传福音吧,只要明白真理、 传福音就够了,别去读神学了,而且 写论文很辛苦,你不一定行。我又与 丈夫商议,他说只要把家里事顾好, 你喜欢什么就去做吧。

我继续祷告求印证:“主啊,若是 祢呼召我读神学,求祢为我预备一位 陪读同伴,我才敢踏出来。”我身边有 两位小组长一直鼓励我说,读神学是 美好甘甜的经历,并为我祷告。

一年多后,2019年10月20日, 晓燕传道给了我两张华神晚宴的邀请 票。我原本要回国,她却对我说:一 定要参加完这个晚宴再走。我答应 了。我邀请新认识不久的Emily姐妹 与我同去。她没与我同桌。聚会到一 半,我起身看向讲台,Emily忽然从 隔壁桌走到我身后,轻拍我并搂住我 的腰,对我说:“红梅,我们一起去读 神学吧!”我十分惊讶,转身就答应 了。我知道神的时间到了,祂以这样 的方式为我预备了陪读同伴。2020年 7月,我进入华神神学院上课,感谢主 的丰富预备。

2024年8月8日至23日,我第四次 参与南部非洲宣教。行程包括约翰内 斯堡、马普托与开普敦。我看见神的 福音正在传遍天下。于长老带我们看 见当地艾滋病儿童的处境,他们的平 均寿命只有约七年,生命如此短暂, 令我们深受震撼。于长老也带我们到 马普托的本地教会,看见他们仍然在 一间很小的铁皮屋里聚会,渴望有实 体教堂。建立一座合用的教堂仅需两 万美元。我清楚看见神要我们去成全 的工。

2025年7月29日至8月13日是我第 五次赴南部非洲短宣。尽管当下世界 经济艰难,但我不愿一直待在安乐窝 里。神一再鼓励我要踏出去。每一次 短宣我都反被激励,看见不同群体的 需要,也更清楚神要我们做什么。因 此,我们应当彼此激励、彼此扶持、 同心配搭、一起参与服事。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 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 脚踪何等佳美。’”(罗马书10:15)

这一次又一次的短宣经历,一再 让我看见主的恩典够我用。我立志要 做一个荣神益人的传道人。

在此之前,2019年5月我第二次参 与短宣,跟随Linda牧师团队前往柬埔 寨。每一次短宣都让我看见当地的需 要。柬埔寨许多农村没有聚会场所、 没有教会,极其贫困,几乎没有干净 的井水可用。回到多伦多后,我更明 白神要我做什么。2024年4月18日,我 第三次前往柬埔寨宣教,随曾秉海牧 师同行。

(作者为城北华人基督教会会友)

紐約華社概況與服事契機 美國華裔人口約有三百三十多 萬,華人教會超過一千二百間。僅 紐約市的華裔人口就超過六十萬,是 當地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佔亞裔總數 四成以上。生活在這座繁忙的大都會 中,人們各自承受不同壓力,衍生出 不少家庭問題。我與妻子受角聲佈 道團之邀,前往紐約西邊的生命莊園 (Herald Blooming Garden in Eddy Farm),主理粵語夫婦營其中一個工 作坊,分享夫婦相處之道。

夫婦營:重尋婚姻的意義 來自不同省份、懷著各樣心情的 夫婦齊聚營會,盼能更深明白婚姻的 意義。講員們費盡心思,透過講座、 活動與神的話語,鞏固參與者對婚姻 的信念。眾人彼此祝福,共度三日兩 夜的營期。除夫婦營外,我亦參與另 外兩個營會,分別是家庭營與城市關 懷佈道宣教營。我在家庭營主日分享 信息,以詩篇第42、43篇闡釋哀歌的 結構,提醒會眾在困擾之際要專一仰 望神的幫助。

宣教視野:城市關懷與愛鄰舍

城市關懷佈道宣教營由何志滌 牧師主講,以「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為四講主題,闡述由「心」

紐約城市宣 教的異象

出發、愛鄰舍的宣教觀。我們與各 地牧者一同探討城市宣教、信仰傳 承,以及AI時代的宣教挑戰等實務議 題。何牧師在營會中的一句話,特 別鼓勵臨近退休者:「退休並不是退 休。‘Retire’的意思是換輪胎,以便為 主走更遠的路。」

走入社區:法拉盛的差傳與關懷

除了營會事奉,我們也走進紐 約法拉盛(Flushing)的核心區域服 事。當地居住著八萬多華人,街區各 處可見華人教會。我們來到法拉盛的 角聲使命中心,昔日的猶太會堂,如 今成為角聲機構的佈道與社區服務樞 紐。清晨時分,長者常在此聚集;我 在那裡為長者講解家居收納的方法, 藉由整理住家,引申到生命梳理的重 要。

屬靈見聞:看見突破與契機

啟程赴紐約之前,我的禱告是求 神張開我的眼睛、打開我的耳朵。在 這段分別為聖的時間裡,我聽見許多 弟兄姊妹的見證,也聽見牧者們坦誠 分享在事奉中所遇的挫折;我看見神 帶領紐約眾教會與機構取得突破,城 市宣教更是充滿契機。我們結識一位 自中國來到此地定居的藝術博士,他 在角聲宣教士學院教授藝術與神學,

坦誠分享其心路歷程與藝術宣教的理 念,使我更清楚看見藝術宣教之路的 可塑性。

牧者足跡:無名的忠心與聯盟

在紐約接待我們的牧師,每週 需驅車兩、三小時前往偏遠城鎮講 道;原來美國許多小鎮教會仍缺乏主 領牧者。這些牧者不辭勞苦的事奉, 默默彰顯主的愛。當我們離開後,牧 者們仍馬不停蹄地預備下一個事奉計 畫——他們正籌辦為期四十二天的屬 靈運動,由法拉盛六間教會策略聯盟 推動信徒靈命成長,盼在動盪世局中 喚醒人心的真、善、美。

結語:走出安舒區,為主走更遠的 路

這趟旅程,神不僅張開我的眼 睛、打開我的耳朵,也擴張了我的 境界。祂使我走出安舒區(comfort zone),踏入更寬廣的領域,因有祂 翅膀的蔭庇。願我們都在這困擾的世 代,立定專一仰望神的心志,為主走 更遠的路。彼此共勉。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會友、《華基家 訊》編委) 陳鈞陶

阿根廷短宣的反思

與代求

鄭安珺

神在我還不知情的情況下,讓我預備了《腓立比書》 作為本次實習講道的內容。而腓立比教會所面對的問題, 恰是我此次實習所在教會的核心問題。

簡單說一下背景:腓立比教會可能正經歷矛盾與紛 爭,因此失去了合一。保羅認為,在那個彎曲悖逆的世 代,合一對信徒能否在信仰上站立得住至關重要。為此, 他指出腓立比教會合一的關鍵在於「謙卑」——不自私、 不虛榮、不僅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也就是放下 自以為應得的,進入別人的生命之中;謙卑就是以基督的 心腸來過生活。

因此,保羅引用了「基督之歌」:祂不以自己與神同 等為強奪之物,反倒虛己,為了順服神、為了人,甘願上 了十字架。這正是保羅給腓立比教會的「藥方」。

基於此,我在思考阿根廷的處境時,也常以這個角度 來反省。我想,這也是神給我的啟示。因為這次我確實見 證了不同角色之間的各樣矛盾與紛爭。這些矛盾不是平面 的,而是立體的;像鋼絲球般盤根錯節、彼此交叉,原本 簡單的問題經由關係網絡後便變得複雜。

這一切與軟弱的屬靈環境脫不了關係。阿根廷動盪的 政治與不可靠的政府,使多數居民(包括華人群體)承受 了本不該承受的壓力,但也造就了當地華人堅韌的特質。

我所實習的教會大多是來自福建與廣東的弟兄姊妹。

許多都是老移民,經營各樣小生意,白手起家。在阿根廷 這數十年的動盪裡,他們歷經大起大落;被搶是小事,不

少人曾被槍指著身體,曾被黑社會勒索,有人甚至因此中 彈;有人在路上遭劫持綁架、被打得頭破血流,也有人受 過工會與警察的欺負,甚至還有更誇張而不便細述的事。

然而,這些經歷反而磨練出弟兄姊妹的韌性,使他們 常保處變不驚的從容。但可惜的是,這份品質多用在生意 上,卻未被善用於神的國度。教會裡有不少「兼職」基督 徒:這週來一下,下週就不來了。

這種現象反映了屬靈狀況的軟弱,也折射在人與人之 間逐漸疏離的關係上。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表面上,當地的社會關係很緊密:你家若發生什麼 事,可能不久就傳遍了;看似彼此很瞭解。但這種表面的 緊密,多半只是把他人的處境當作消遣,並非真正的關 心。大多數人只顧自己的事,不顧別人的事。雖然流言與 消息很快傳開,但大家忙於生意,很少彼此相見;於是表 面緊密,實則疏遠。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這種疏離又成了同工後紛爭的土壤。當教會事工把 原本疏離的關係拉近時,自私與虛榮帶出的不謙卑便被放 大,紛爭以複雜的方式呈現。一個人的恩賜與優勢和另一 個人的恩賜與優勢結合,不但沒有產生一加一大於二,反 而變成了負數:自信、果敢、勇敢、聰明,加上溫柔、包 容、無私、忍耐,最後竟導向決裂,著實令人不解。

因為自信、果敢、聰明若失了約束,會滋養自大與虛 榮;溫柔、包容若無原則,會演變為濫愛與失界。兩者相 遇而無法調和,最終便成為彼此的傷害。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雙方都堅持自己,失掉了謙卑,於是造成了各種程度 對教會的傷害。

這樣的信仰光景,下一代都看在眼裡。他們尚未成 熟,難以把信仰與人分開,只看見虛偽;對他們而言,這 樣的信仰毫無吸引力。當孩子漸長,若不能為敬拜神而來 到教會,所有對他們的要求——如服事或紀律——都會成 為重擔;等他們能獨立之後,就成批離開教會。

這些還算較認真的基督徒。更多人來教會只是觀眾, 把教會當作乏味、苦悶、壓力生活的一種調劑。崇拜一結 束還得趕回去開店。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目睹父母的樣 樣,這一代的孩子還會主動留在教會嗎?

然而,當地許多人確實需要一些調劑。他們的工作 是無休止地開店、無止盡的重複與壓力;他們極能吃苦、 極有韌性。這使我想起保羅所說:作主的門徒必為基督受 苦。

保羅也勸勉:要在受苦上與基督一樣。我意識到,這 裡的問題不在於不願意受苦,而是「為了什麼而受苦」。

一個人願意在什麼事上主動受苦,恰恰反映他正在敬拜什 麼。

這裡的人很能吃苦、吃苦耐勞,但多半只用在賺錢 上。許多人一想到自己的工作就想吐,但為了賺錢仍咬牙 堅持;其實少賺一點也未必會有致命影響,但為了賺更 多,這些苦都能吃。

各樣軟弱的信仰, 最終傳遞到下一代身 上。許多人一旦有了獨 立思考,就離開了教 會。但最後,神仍保留 了一些餘民在艱難中支 撐。

因此,我想為這邊的教會禱告:求神施恩,使教會得 著合一,憐憫我們重拾起初的愛心;在彎曲悖逆的世代, 能在信仰裡站立得穩。

人在同溫層待久了,會漸漸失去反思的能力。這一次 來到這裡,對我而言是一種走出同溫層的刺激,使我反思 許多。由此也看到,我們在北美的處境,表面上與阿根廷 華人的處境很不同——無論族群、文化、教育背景——但 我們同樣面對人際距離的拉大,因為大家都習慣只顧自己 的事。不同的是,我們或許不那麼愛傳流言,可能也因為 沒那麼在乎別人的事;我們更在乎自己舒適的中產生活。

追求舒適與快樂本身無可厚非。但若把之視為人生 最大目的,我們一生所吃的苦便都圍繞求學與工作;而到 了教會,好像只是在尋求一次良心的按摩、一次社交的滿 足、一次悅耳的音樂、一次愉悅的體驗。轉天依舊回到自 我中心的生活。

那麼,我們這邊和那邊又有何本質差別呢?面對離開 教會的下一代,我們還能感到費解嗎?

無論如何,保羅督促我們:在彎曲悖逆的世代,要在 信仰上站立得穩;站立得穩的祕訣是合一,而合一的祕訣 是謙卑;謙卑的表現,就是放下自己,開始顧別人的事, 為著別人而進入他們的生活中。

(作者為北約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Hallelujah Chorus

(from Messiah, Part II)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 Hallelujah!

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 Hallelujah!

The kingdom of this world Is become The kingdom of our Lord, And of His Christ, and of His Christ And He shall reign forever and ever, And He shall reign forever and ever, Forever and ever, Forever and ever.

King of Kings (Forever and ever, Hallelujah! Hallelujah!)

And Lord of Lords! (Forever and ever, Hallelujah! Hallelujah!)

King of Kings! (Forever and ever) And Lord of Lords! (Forever and ever) And He shall reign forever and ever.

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 Hallelujah! (x5)

播種與等待: 柬埔寨的宣教故事

在柬埔寨的鄉間,土地沉默 而厚重。稻田逐季起伏, 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生活如水波般平穩。每場雨都是 新的開始;每顆種下的稻穀,都需耐 心等待它生根發芽。我們選擇在鄉下 停留,成為撒種的人,雖知收成不在 自己手裡。

多數村民從未聽過耶穌的名,信 仰早已深植於佛寺、神明與祖先崇拜 中。每次走進村莊分享福音,都是小 心翼翼的播種:有人舉手願信,有人 仍走向廟宇,勝不過鄰裡的眼光與舊 有儀式。信仰像作物,需要時間、雨 水與陽光。在等待中,我們學會觀察 與傾聽,以耐心為伴。這篇記錄的不 是速成的神蹟,而是土地與人心微小 而真實的轉變:每一個舉手、每一次 踏進教會,都是播種者與土地共同寫 下的故事。

一、土地與人

我們最初的工場在西北近泰國的 普撒省(Pursat)村,後來又來到貢 布省(Kampot)與茶膠省(Takeo) 交界的Tonlenam村。村裡多是種水稻 的農人,身份單純、靠天吃飯。雨季 積存於屋旁大缸的雨水,成為一家一 年的飲用、沐浴與日用水。生活節奏 少受現代化幹擾,除非必要,他們很 少離村。所謂「必要」不過是趕集賣 雞鴨換米鍋、辦證件、抓藥或參加婚 喪喜慶。這樣的日常,使村莊既安穩 又封閉。

雖有少數人用得起手機、偶爾 能上網,但對多數人而言,上網仍 屬奢侈,真正的資訊多靠口耳相傳。

鄰裡之言比網路更可信,單純可愛, 也顯脆弱。我們習慣觀察:田埂上的 腳步、牛耕過的泥痕、孩童追逐的笑 聲、黃昏時婦女挑水與男子騎車馱物 的身影。這些細節讓我們理解土地的 節奏,也提醒任何改變都需尊重其生 活秩序,不能強行植入外來模式。

二、我們的選擇

我們因上帝的呼召選擇住在這 裡。相較城市教會林立,鄉間幾乎 無基督徒、無教會,甚至很少人聽過 耶穌。從宣教角度看,這是值得耕耘 的「好土」。然而,真正開始分享福 音才發現不簡單:這片土地的宗教想 像已經將傳說、迷信與流言混入「耶 穌」之名,形成錯誤印象。就像受化 肥、農藥侵蝕的田地,必須先修復土 壤,再談好收成。

我們在鄉村辦過多次佈道會。幾 乎每次呼召,全場都舉手,甚至有人 起立表達「要信耶穌」。若在北美, 這景象動人;但在這裡,人們長年 拜佛、祭祖與各式神明,「舉手」往 往意味著在原有體系裡多加一個神, 指望「更多保護、更多祝福」,而非 捨棄舊神、歸向獨一真神。高棉語中 (preah)一詞同時冠於耶穌、佛陀、 國王、僧侶等名稱,顯示「神性」概 念的混融。當我們說「Preah Yesu」 ,常被拉到他們熟悉的多神序列之 中。

我們既喜且憂:喜的是耶穌之 名第一次被聽見與承認;憂的是「 相信」停留在加法,不是轉化。從「 耶穌是什麼」到「耶穌是誰」,再到 「祂是獨一真神」,這段路比想像更

長。許多人中途離開,留下的也未必 跨得過門檻。這也是為何柬埔寨與東 南亞多從兒童入手:孤兒院、基督教 學校與鄉村事工大多圍繞少兒。雖然 今日孩子受父母影響不若以往強,但 仍是福音最容易的切入點。

三、異形的耶穌

時間久了,我們更理解當地人 心中「耶穌」的形象:像財神爺、能 招財進寶;或是有求必應的神靈;或 像法力無邊的魔術師。這不是惡意捏 造,而是文化習慣對「神」的自然翻 譯:面對陌生的神名,本能地放入熟 悉框架。連我們這些宣教士,也被誤 為「大款」、「提款機」,似乎能打 通超自然關係,換得平安利益。角色 的錯置,使傳福音變得尷尬:想介紹 耶穌,卻被當功能性中介。有人來聚 會,也在等待「能拿到什麼」。

這提醒我們:信仰進入新文化 必然被重新詮釋;關鍵是是否忠於 真理。願意「加一位耶穌」,不是愚 昧,而是怕漏掉某位神明的保護—— 多一位神,多一層祝福。這是深層的 焦慮與祈求。

四、學會自我介紹

城市裡基督徒稱為(Neak Kristan),但鄉下多聽不懂。中文的 「教會」或英文 church 在柬文常作 (Preah Vihear),與寺廟同名,造 成混淆。有人改用(Krom Kristan, 基督徒團體/教會),但仍少人明 白。作為外來宣教士,我們少用「 傳道者/福音使者」等正式稱呼, 而改說:"the followers of Jesus" 或 "those on Jesus side",意思是「跟耶

穌一夥的/跟隨耶穌的人」。讓「耶 穌」從泛神框架回到一位具體的人。

這樣簡單有效、降低誤解,讓耶穌的 名字被認真對待。

信仰成長需要時間。即便常來教 會的,在柬新年、亡人節、送水節仍 會回廟裡。從喝靈奶到吃乾糧,需要 掙札與反覆;這讓人不免難過,卻也 提醒改變不會一蹴而就。

五、耐心的撒種人

我們愈發明白,成功不是呼召 時的舉手,而是生命深處一點點學 會信靠唯一的主。那種改變看不見、 數不清,也難以表格呈現。我想起一 位姐妹:信主後堅決不再進廟;丈夫 未信,家中聲音紛雜,她仍每次聚會 準時到場。她長期受偏頭痛與眼疾困 擾,卻常帶著喜樂微笑坐在會堂裡。 她的堅持與喜樂,如同田裡默默長成 的禾苗:信仰的根基不在環境,而在 靈魂深處。

真正的果效,不在熱鬧與短暫 激情,而在那些悄然、不可量化的變 化。有人仍在兩種信仰徘徊;也有人 在病痛與孤單中仍忠心跟隨。這種持 久的堅持,比任何呼喊都更真實、更 深刻。

我們的日子,很像播種與等待。 沒有華麗禮拜堂、沒有喧鬧舞臺,也 沒有繁多的事工方案。我們只是平凡 地與村人同住,傾聽、陪伴、分享 生命。每一次撒下種子,都需耐心澆 灌,相信神的時間最為合宜。即便看 不到立刻的果實,也學會靜靜守望。

華基教會 ACEM Churches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100 Acadia Ave., Markham, ON Canada www.tccc.ca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RHCCC)

Richmond Hill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9670 Bayview Ave.,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www.rhccc.ca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 (MLCCC)

Millike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90 Bamburgh Circle,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mccc.on.ca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MKCCC)

Markham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77 Milliken Meadows Dr., Markham, ON Canada www.markhamchurch.com

因為從多神到唯一真神,需要成聖的 時間。福音不是速食,它要時間讓心 靈生根,要日復一日的陪伴與細微而 持續的關愛。每一次佈道、聚會與對 話,都是種子入土的一瞬;我們的身 份,是撒種者,也是守望者,把收成 交託給神,不急於求成。

最終,我們確信:播種的喜悅不 在於數字或手勢,而在於見證生命慢 慢改變,人心被真理照亮。這片土地 的故事沒有華麗高潮,卻真實深刻; 每一個微小的轉變,都是福音默默生 長的證據。耐心等待、忠心耕耘,終 有一日,這片土地必結出豐盛果實; 我們今日的擺上,也將在永恆裡看見 回響。

結尾

在柬埔寨的土地上,信仰像細 水流長,無驚天動地,卻滿有真實。

有人舉手呼應,有人徘徊於舊信仰, 也有人在病痛孤單裡仍喜樂堅持。每 一次佈道、每一次聚會,都是把種子 撒入土壤的瞬間;真正的生長不在我 們眼前,而在神的時刻悄然發生。福 音需要從靈奶到乾糧的成長,從陌生 到熟悉的旅程。我們的角色,不是催 促或衡量,而是忠心撒種,靜候神的 安排。最終,我們學會等待與陪伴, 學會欣賞黑暗土壤中無聲的發芽。播 種不僅是勞力,更是信任:相信神使 種子生根、使生命更新,使這片土地 終將因真理結出新果。我們願意一如 既往,忠心守望,見證那悄悄綻放的 光。

北約華人基督教會 (NYCCC)

North York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www.nyccc.ca

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 (TMCCC)

Toronto Mandarin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tmccc.ca

西區華人基督教會 (WTCCC)

West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560 Erindale Station Rd., Mississauga, ON Canada www.wtccc.ca

尼亞加拉華人基督教會 (NRCCC)

Niagara Regio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Kent School 4700 Epworth Circle, Niagara Falls, ON Canada www.nrccc.ca

百里市華人基督教會 (BCCC)

Barri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Inniswood Baptist Church 460 Yonge Street, Barrie, ON Canada www.barrieccc.ca

奧城華人基督教會 (ACCC)

Aurora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The Campus Church 14430 Bathurst Street, King, ON Canada www.auroraccc.ca

旺市華人基督教會 (VCCC)

Vau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Vellore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1 Villa Royale Ave., Vaughan, ON Canada www.vaughanccc.ca

貴湖華人基督教會 (GCCC)

Guelph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Priory Park Baptist Church 8 Torch Ln., Guelph, ON Canada www.guelphccc.ca

Cornerston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CCCC) 9680 Ninth Line, Markham, ON Canada www.cornerstonechurch.ca

巴拿馬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Evangelica China de la Comunidad de Penonome Miraflores de Penonomé provincia de Coclé Panama

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Comunidad Cristiana Valentin Gomez 3560, Cap. Fed.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富汗群體植堂 (AFCCC)

Af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宣教士來鴻 英國

來自英國的家書

各位亲爱的牧者、弟兄姐妹,主內平安

時間過得好快,2025也已經快要 過去。感謝您們的愛心鼓勵和支持, 在這一年裡我的事奉也有了一些新的 變化,很想和您們一同分享我事奉上 的進展。

神學教育推動

感謝神,自從加神卡加里在英國 開展神學教育,今年的6月底我們有了 第一屆的畢業生。其中有一位是神學 研究碩士;五位是道學碩士,他們都 已經開始了在教會和機構的全時間服 事。在畢業禮當天,有將近一百多位 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姐妹參加,與我 們的畢業生們一同慶祝這個感恩的日 子。也有從加拿大校區來的幾位老師 在當中給同學們有鼓勵和勸勉。畢業 的同學們在畢業禮上也分享他們在這 幾年間的見證,榮耀都歸給神。

感謝神的恩典和預備,祂使用 這次的畢業禮,藉著老師的勸勉和同 學們的見證分享感動了一些的弟兄姐 妹,今年九月份我們有9位新的註冊 同學加入我們,有四位是道學碩士,

四位是神學研究碩士,一位是基督教 文憑課程。另外我們還有十多位的新 同學開始試讀或是旁聽。請為他們禱 告,他們都是在教會中忠心服事的弟 兄姐妹。他們讀書期間,都是在教會 有繁重的服事,還要照顧家庭和工 作,求主加力給他們。也感謝神,有 越來越多的對神學教育有負擔的老師 和牧者加入到我們的老師團隊裡,求 主使用他們來栽培神國的工人。

我個人今年也是第一次參與神學 院的授課,與鄭副院長合教“華人教會 佈道與植堂”這門課,我是負責佈道 部分。感謝神,藉著這次的服事,也 讓我可以有機會去研讀佈道和護教方 面的知識,與同學們一起學習成長。 神學院方面安排我明年的秋季開始教 希伯來文語法,求主給我有充足的智 慧,合理的管理時間去好好預備。

服事當地的教會Canterbury

感謝神,在過去的三年裡讓我有 機會牧養Canterbury的華人教會。今 年的6月底,教會的一位神學生從加神 卡加里畢業。可以正式全時間接管教 會的服事。我在當地教會的牧養服事 就正式告一段落。也請大家繼續為這 個教會禱告,求主保守我們當地的傳 道人身體健康,靈命活潑。忠心牧養 主的羊群。

對眾教會的服事和支持

今年我還是繼續之前的神學延 伸課程,教授了一門“舊約概論”。另 外也開始去到更多城市的教會去分享 信息,包括南安普頓,北英倫的夏 令會,還有荷蘭安多芬教會。感謝神 的恩典,藉著有機會和這些教會的弟 兄姐妹接觸,讓我看到在各個地方都 有那麼多愛主,渴慕主話語的弟兄姐 妹。

今年的8月份我回到加拿大有六個 星期的述職。這期間在不同的教會分 享信息,也非常開心與一路支持我、 鼓勵我、陪伴我的弟兄姐妹們和牧長 們相聚。雖然我們沒有機會時時見 面,但是距離並沒有讓我們彼此相愛 的心減少,反而更加濃厚。我相信這 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感謝親愛的 弟兄姐妹們對我的愛,這是因為你們 愛神。謝謝你們的禱告,我也常常在 禱告中記念你們!

最後,請大家繼續為我們在英國 和歐洲的事奉禱告:

1. 求 神賜福加神卡加里的眾同工們在 主裡忠心、相愛合一。

2. 請 為我們的同學禱告,求主充充足 足供應他們一切的需用,使他們可 以一無掛慮。

3. 請 為我的事奉禱告,求主賜給我全 然依靠的心,有智慧去管理時間; 也請為我個人的生命成長禱告,求 主保守我一直忠心、清心,有熱心 去服事祂!

衷心感謝您們的代禱和支持,願 神保守您們身體健康,主的恩典四圍 環繞!

主內:劉桂英 於英國Milton Keynes

秩序與界限的基礎何在?

《舊約聖經》的《箴言書》給我們的印象是,一本處世格言的文 集。特別是中央的部分(第十章至第二十五章),看似是雜亂無章的 短句,但能找到一些不同的主題,例如:「口中過犯是纏住壞人 的羅網,義人卻脫離災禍。人說良言就飽嘗善果…說真話的人彰顯 正義;作偽證的人弄虛作假。說話輕率,如同用刀刺人;智慧的舌 頭,卻能使人痊癒。真誠的嘴唇永遠屹立;說謊的舌頭轉瞬即逝。

」(箴12:13-14a, 17-19)* 這都是同說話有關的。故此,有不少人就 抽取不同主題的箴言排列在一起,作為我們的生活指引。

有學者指出:「我們是常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閱讀[《箴言 書》],但是這卷書的焦點,應該放在創造物背後的那個秩序 辨 識這個秩序,並且學習與神、與神的子民,並整個受造的秩序建 立關係。」1 其實,「整個受造的秩序」足以彰顯神的智慧,人若 要生活得美好,也必要依從這個秩序而活。「《箴言書》假設了一 個神所創造並賦予一特定秩序的世界的存在 當智者建立他們的 教導時,他們是建基在一個觀念上 … 一個可信賴的世界,在其中 事情的發生,大致上是可以預測和計劃的 [而]這世界是有公義 的 惡人必因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得到他們應得的後果,而照樣義 人也必能得享他們的獎賞 … 這個神所設立的秩序,在《箴言書》 是透過『界限』這觀念表達出來。」2

那麼,秩序與界限的基礎是 在於神的創造與管治。

在神的管治中,宇宙萬物,包括人類以及他們的活動,都有 其合適的位置和界限,這就成為人類社會道德倫理應有的秩序和界 限的基礎。《箴言書》從人生的各方面,「指出一個智慧人應該有 的生活,但無論是人生的那方面,仍然是一個原則,就是認識創造 主神為人類所設立的界限,這界限就是智慧人生的基礎。當一個人 認識到神的秩序和界限,並且願意按著這秩序和界限內生活,他就 是《箴言書》所講的『義人』。」3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 環球聖經譯本》

(1) 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香港 : 天道,2018, 頁 59 (2) 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香港 : 天道,2018, 頁 60-61 (3) 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香港 : 天道,2018, 頁 69

何健華

華基聯會

1. 第47屆華基差傳年會 神的使命從未停止,普世宣教的呼召依然 臨到我們。今年適逢華基大家庭經歷半世 紀的重要時刻,誠邀您參加第47屆差傳 年會,一同見證並思考如何在當代回應祂 的差遣。日期: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時間:2:00pm-4:45pm 宣教博覽會、 5:00pm-7:00pm差傳年會。地點:多倫多 華人基督教會。

城北華基

1. 城北華基40週年堂慶「同一盼望」聚會已 於10月4日圓滿結束,有2000多人參加。

2 城北華基40週年祝福行動:至10月初,收 集近20,000對舊鞋捐運往肯尼亞;捐增近 200公升血液。

3 城北華基萬錦市中心 (DTM) 粵語崇拜啟 航:於10月19日開始,每個星期主日城北華 基DTM將於早上10時同時舉行粵語崇拜、 英語崇拜及YLD兒童活動,歡迎居住 DTM 社區的兄姊、來賓踴躍參加。地點:179 Enterprise Blvd., Suite 169, Markham, ON L6G 0E7. Cineplex Cinema Markham and VIP 戲院內。

美堅華基

1. 粵語堂11月1日(六) 晚上7時30分在教會舉音 樂福音話劇。題目︰「我的後半生︰半張 彩票」。徐武豪博士分享信息。

2. 粵語堂10月4日會在聖保羅長者大廈及 Kennedy Lodge 長期護理院舉行「感恩有 愛」同樂日。

3. 國語堂10月12日舉行感恩節慶祝,10月31日 晚上舉行 Holy Win 的活動,藉此傳揚福 音。

4. 環球廣播將於11月8日在美堅教會舉行「同 心合意、興旺福音」的釋經講道活動。

5. 社 區外展「親子武術班」,日期:9月20 、27日及10月4日(六)。時間:上午10時30 分至11時45分。內容:武術基本手法與步 法、「復和十二訣」拳術及自衛術等。

麥城華基

1. 會員大會預備會於10月12日舉行,第二次會 員大會於10月26日舉行。

2.「輕鬆小聚」於10月18日 (星期六) 早上10:30 至中午12:30在舉行,主題:「安省過失意 外賠償~大家的權利」。

北約華基

1. 10月4日粵語堂靜修日,主題:馬大的焦 慮;導師:Virginia Wong。

2 10月12日國語堂感恩節主日崇拜詩歌見證分 享會。

國語華基

1. 10月12日(日) 感恩節主日和嬰兒奉獻禮。

2. 10月19-26(日) 華基差傳年會。

3. 10月24日(晚) 舉辦國語差傳之夜聯合團契。

4. 10月31日(五) 豐收季節兒童晚會。

旺市華基

1. 教會與加拿大愛心基金會於9月6日晚舉辦 “愛的真諦”音樂佈道奮興會。當晚有數位 朋友決志信主。

2 教會於9月21日開始為建堂項目籌款,目標 在 11月中前籌得款項600萬元。9月28日主 日崇拜後舉行問答環節。

3. 英語事工9月份開始每月一次的青年小組, 並另開設一個信仰基礎課程。

4. 英語部於9月21日崇拜後舉辦 “Food, Fun, Fellowship” 活動,以促進英語會眾之間的 互動。

奧城華基

1. 教會於7月12日舉行戶外浸禮,共有十位弟 兄姊妹歸入主的名下。

2 9月27日教牧同工及執事一同參加了一日退 修會。

3 自九月第二星期起,姐妹團契恢復每月兩 次聚會,並一同研讀《天路歷程》。

4 新一季度的主日學已於九月份開課。國語 堂:《新生活》與《基督生平》;粵語堂: 《門徒信仰與生活系列:使徒信經 Growing in Christ》

5. 10月3日至5日共有十位弟兄姊妹參加環球 廣播舉辦的查經營會。

6 教會將於感恩節聯合主日崇拜中舉行浸 禮。

貴湖華基

1. 教會於9月19日正式開始了 Alpha 課程。包 括帶領人共有16人參加。

2 教會將在10月19日主日崇拜結束後舉行感恩 節聚餐。

人事

多倫多

左衛忠及趙泉於9月加入多倫多華基教會國 語堂,任職傳道。

出版者:華人基督傳道聯會

城北

1. 阮光牧師 (Rev. Quang Nguyen) 於8月22日 加入英語群組教牧團隊。

2 英語群組使命目標許思凡傳道 (Pastor Stephen Hsu) 已於9月1日離任。

3. 粵語群組杜鑫實習傳道(Pastor Leo To) 於 9月4日完成實習。

4 國語群組王立新實習傳道(Pastor Alex Wang) 完成實習,於9月17日出任國語群組門訓目 標教牧。

5. 梁頌恩(Mike)弟兄完成暑期實習,於9月28 日至12月31日出任兒童青少年部學生實習, 支援兒童部事工。

6. 粵語部葉志強牧師 (Rev. William Yip) 將於本 年11月1日榮休,最後工作天是10月31日。

7. 粵語關懷部(部份時間)同工許洪韋恩 (Iris) 姊妹已向教會請辭,於10月1日離任。

8 梁安 (Harold) 弟兄於10月7日加入兒童青少 年部任實習傳道。

9. 中央行政團隊事工助理陳談佩玲(Shelley)姊 妹於8月22日轉職資訊科技部一年合約期的 應用程式支援開發員(Developer)。

10. 萬錦巿中心青少年部同工魏後琳(Giovanna) 姊妹與丈夫 Rex 於8月15日喜獲女兒 Kipo。 姊妹現正休產假至2026年1月2日。

奧城

青少年傳道金道元同工的服事合約已於七 月底屆滿。

洗禮

麥城: 伍 尚哲、陳星瑜、陳慶微、鄭佳其、 方 可兒、潘心柔、黃安翹、崔詩言、 陳美琪、鄧若詩、陳祈瑞。

新會員

城北: Tammy QuinLing Tam(譚坤靈)、Billy Ho、Annie Cheung、Lydia Cheung (張 潔文)、翁曉芳、林昱、陳永聯(Jack)、 徐建華、鄧黎娟 (Lily)、梅俏。

麥城: 伍尚哲、沈嫣、黃詩婷、Brandon Richards、方可兒。

旺市: 郭永發、陳曉偉、方國成、 郭梁若荍、王麗玲、鮑達。

離世

城北: 梁綺敏Vivian於8月29日安息主懷、 蘇煒光 Tony 於9月29日安息主懷。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Evangelical Ministries 2750 14th Avenue, Suite G-05, Markham, Ontario L3R 0B6 Canada Tel.(905)479-2236 | publication@acem.ca www.acem.ca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