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成長之旅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五十週年紀念回憶

在過去五十年中,我有幸參與並協助帶領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的三次主要建 堂計劃。這些項目不僅是教會實體發展的重要 里程碑,也是我個人成長為主門徒的旅程中極 具意義的一部分。
1975年,我首次加入 TCCC 華基教會時, 參與了當時主要由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團契。那 段時間,我們學習帶領查經、主日崇拜接待事 奉,並不時參與佈道探訪等服事。教會當時正 進行第一次建堂計劃,地點在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我們幾位年輕人也被賦予協 助的機會。
我們對能參與建堂感到十分興奮,但我們 的角色非常卑微——負責在建築工地看守建 材,以防被盜,有時甚至需通宵守夜。這讓我 想起尼希米記中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 故事,他們在建造的同時,還要時刻警醒防備 仇敵的攻擊(尼希米記第4章)。即使在微小 的服事中,我們也學習何為委身、恆心與為神 的國度同心協力。
多年以後,隨著教會擴展並遷往 100Acadia Avenue,Markham,我有機會第二次參與建堂,但這一次的角 色完全不同。那時我已進入全職事奉,承接創會牧師高雲漢牧 師的職任,成為教會主任牧師。
這次建堂的挑戰大大升級。我需要處理土地重新分區 (landrezoning)、與政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員溝通協調、與建 築師和承包商合作,同時面對各種法規及牌照的申請,並處理 對外公共關係事務。教會內部,我需推動籌款,辨識並招募弟 兄姊妹中各種專業恩賜與屬靈才幹的人,組建一個同心合意的 團隊,為要建造一所合神心意的殿,成為敬拜與服事神的美好 場所。
在這過程中,神教導我建造教會不僅是建立有形建築,更 重要的是建造基督的身體: 「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 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 中建立自己。」(弗4:16)
2001年2月25日,教會新堂舉行獻堂禮,榮耀歸給神!這 是何等感恩與喜樂的時刻!
然而,神對我生命的塑造並未止步。在攻讀教牧學博士 期間,神讓我更深認識主耶穌所強調的「國度全人及整全事工 (kingdom holistic ministry)」——一種需要更積極的門徒訓練 與生命帶領的服事,挑戰我們不僅「要說真理,更要活出真理 (walk the talk)」。
藉著定期參加「靜默退修營」,我學會安靜聆聽聖靈的 聲音,祂逐步引導我看見另一個異象——建立一所基督教社 區中心(Christian Community Centre)。這異象在神的恩手中
逐步實現。 TCCC 華基愛正堂有機會購買 105Gibson Drive 的物業,經過裝修與改建後,成為今天的 105 GibsonCentre ,並於2013年10月5日舉行隆重的開 幕典禮。
在三次建堂計劃中,這最後一次充滿了最多的 挑戰與屬靈爭戰,來自內外部的壓力不斷逼近,徹 底考驗我對神呼召的信靠與順服。然而,這正是我 最深刻經歷神恩典、引導與力量的一次,也成為我 門徒旅程中最蒙受光照與滿足的一段路。
我常常被先知彌迦的話語提醒並激勵: 「世人 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 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 同行。」(彌6:8)
也深受主耶穌基督的宣告所感 動: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 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得釋放,瞎眼 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 年。」(路4:18-19)
我心中的禱告,是願TCCC華基愛正堂的領袖與 眾弟兄姊妹,繼續忠心走在這條屬靈旅程上——宣 揚並活出基督和祂國度的榮耀與尊貴!
(作者吳克定牧師博士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榮譽顧問牧師)


一對「華基夫妻」的早年記憶(訪談節選)
專訪高雲漢牧師之妹高雲裳姊妹與妹夫 Harold Poon 的華基初期見證
(編者按)自從高雲漢牧師1975年創辦華基第一 所教會起算,華基大家庭(以下簡稱「華基」)已 走過半個世紀充滿恩典的道路。以下為聯會媒體部 同工對兩位「華基人」——高雲漢牧師的妹妹高 雲裳(Esther Poon)姊妹與妹夫 Harold Poon弟兄 (下稱「 Harold 」)之訪談節選,回顧他們在華基 早期的難忘片段。
第一代屬靈果實
問: Harold 弟兄,您是因為參加華基教會之後才信主的 嗎?
答( Harold ):不是。我還在香港時已經在家庭崇拜中決 志信主,但真正確認信仰是在留學加拿大期間。雖然 我不是來到華基才信主,但我是華基成立後第一屆接 受洗禮的三位成員之一,算得上是華基所結出的第一 批屬靈果子吧。
問:你們二位分別是哪一年來華基的?
答( Harold ):在高雲裳來華基之前,我參加了1974年底 在 PortHope 舉行的加東冬令會,那一屆冬令會的講員 是唐崇榮牧師。華基則是在1975年一月開始首次主日 崇拜。
答( Esther ):我是1975年夏天才來到加拿大,之後加入 華基。
第一代愛情果實
問:你們在來加拿大以前就互相認識嗎?
答:沒有。我們是在加拿大才認識的,是透過參加華基的 青年團契活動彼此相識,然後相知、相愛。那時有幾 對情侶都是在華基團契中結緣,例如 Harding 牧師和師 母、 Bernald 那一對等。我們於1979年在華基舉行婚 禮。所以,我和 Harold 可以算是「華基夫妻」:我們 在華基相識、結緣, Harold 在華基受洗,婚禮也在華 基舉行,婚後也一同參與教會事奉。
答( Harold ):我們也是第一批參與華基植堂的人。
記得要開始植堂的時候,那時還在位於 Yonge & Lawrence 的 Bedford Park Chapel 聚會。
第二代屬靈果實—早期「華基夫妻」的見 證
問:如此說來,你們應該認識 Humphrey 和 Harrita 夫婦 吧?
答:當然認識!他們也稱得上是「華基夫妻」。Harrita
在留學期間,透過華基聚會認識從美國來的 Humphrey ;他們也在華基結婚,兒子在華基出
生,並從小在華基創辦的幼兒園成長,之後在華基 受洗並長期服事。所以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領受 上帝透過華基賜下姻緣與屬靈傳承的家庭。

「青年」團契—「華基大家庭」的由來 問:可否再舉幾個「華基夫妻」的例子? 答:因著上帝的恩典,那幾年間我們的團契成就了好幾 對夫妻。譬如:我們1979年結婚;在此之前的 1978 年,有陳琛儀牧師那一對(他太太當時好像不是華基 會友);同一年還有 Bernald Lee 那一對(在國語堂結 婚);還有吳克定牧師與李樂平師母那一對。值得一 提的是,李樂平師母是在華基第二屆洗禮中受浸的姊 妹。此外,還有Pastor Linda 也是我們團契的成員。這 個團契其實是一個「跨代事工」的雛形。
問:除了在愛情與家庭領域多結果子之外,當時你們的團 契還有哪些特點?
答:很有趣的是,當年華基第一個團契名為「青年團契」 ,但實際上對全年齡層開放:上至80歲的老太太、 下至2歲的嬰孩都參加。因為華基創會初期,除了主 日崇拜,只開設兒童主日學和青年團契兩項聚會。我 們初來時發現,雖然年齡跨度大,卻沒有代溝,彼此 關係像一家人。胡章漢長老因此把華基會友統稱為 「華基大家庭」;親如家人的氛圍遂成為華基美好的 傳統。
「全民皆精兵」的屬靈遺產
問:近年許多教會強調跨代事工,本以為是新鮮概念,想 不到華基創立之初就已有雛形。除此以外,還有什麼 令你們印象深刻?
答( Harold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高牧師帶領下,華 基會友全力以赴實踐他所倡導的「五大異象」(華基 的五項傳統方向)。這些傳統的確立,得益于高牧師 對全體肢體如家人般的關顧,以及他不拘一格、大膽 使用新人的作風,使弟兄姊妹能夠透過事奉實踐、在 實踐中成長。高牧師強調:「你既然來到教會,就要 參加事奉;不事奉如何作主門徒呢?不要區分什麼平 信徒、信徒領袖,既然信了耶穌,就要作主的門徒。
」令我很感動的是當時弟兄姊妹對事奉的熱心——記 得那時帶領敬拜的詩班一站上臺,竟然比台下會眾人 數還多。
門徒訓練的傳承
答( Esther ):高牧師非常重視門徒訓練。他常說:「一 位牧者要興起一位牧者,一位執事要興起一位執事, 一間教會要興起另一間教會,一位信徒要興起一位信 徒,一位主日學老師也要興起另一位老師。」為此, 他身體力行,親自帶領、教導弟兄姊妹如何服事,就 連剛來到教會的新人也不放過。
銳意探訪與外展
答( Harold ):高牧師很注重探訪。但怎樣開始做探訪
呢?首先,他會帶著我們去圖書館查電話簿,因為當 時每家每戶的聯繫電話都會列在電話簿上。他囑咐我 們抄錄那些特別短的姓氏,因為極有可能是華人。從 圖書館回來後,他會畫一幅地圖,簡單劃分區域,把 抄錄到的地址標示其上,再讓我們分組,按區域挨家 挨戶探訪華人家庭,發單張,邀請他們來教會。
飯食共享與關係建立
問:不少弟兄姊妹有這樣的體會:邀請新朋友到家裡作 客,他們很樂意;可一旦邀請他們去教會聚會,就有 難度。當年你們怎樣做?
答( Esther ):哥哥(高牧師)當然有辦法。他不僅邀請 新朋友到家裡作客,還會一起用餐,借著餐桌加深瞭 解與信任。別小看這一頓飯——有時一頓飯可能為 神國增添一位新人。譬如,當年哥哥很客氣地邀請 Humphrey弟兄吃飯,第二天就「不那麼客氣」地帶他 一同去做探訪。另外,一頓飯甚至能成就一段美好姻 緣。譬如,當年 Harold 受邀到高牧師家吃了一頓飯, 結果「賺回來」一位太太,把人家的妹妹娶了——而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華基家訊》編委記錄整理)

職場、商場、禾場
我的華基信仰歷程
初入華基大家庭
1976年左右,我來到加拿大求學,1979年開始在華 基教會聚會。那時華基在高牧師的帶領下,除了在樂園 的主堂,還在Agincourt College開設了分堂,一開始就有 三四百人聚會。許多學生畢業後在多倫多工作,年輕家 庭紛紛遷居到 Scarborough ,高牧師很有遠見地在那裡建 立了第二間華基教會。
我也搬到Scarborough居住,加入了這個溫暖的大家 庭。記得聚會約一個月後,高牧師和陳心儀牧師親自來 探訪我,那種溫情和他們眼中的火焰深深打動了我,讓 我決定留在華基。
投身青年事工
聚會三個月後,鄭偉樑弟兄邀請我參與青年事工, 擔任導師。華基有很多年輕人,包括大學留學生和中學 生,他們多以廣東話為主。我一直在那裡服侍,主要負 責團契工作,帶領許多信主和未信主的年輕人。
高牧師很懂得看人用人。他看出我是個不怕困難、 敢於嘗試的人,適合參與一些具挑戰性的事工。正如他 要求當時年僅27歲的鄭偉樑弟兄擔任華基第一任主日學 校長時說的:「你現年27、28歲,那班學生才20來歲, 你這個當大哥的不做導師誰做?」正是來自高牧師的這 種信任和栽培讓我們這些年輕人得以在教會中承擔重要 職責。
宣教的呼召
高牧師非常重視宣教。我記得他邀請Peoples Church 的Dr. Paul Smith來講道,特別是關於推動宣教的信息,非 常打動我們的心。1985年,我第一次參與泰北宣教,這 是華基最早期的東南亞宣教隊伍。
其實,神的呼召在我進入多倫多大學時就已經 開始。記得有一天我經過 St.George 街,看到一個叫 CUSO(Canadian University Service Overseas)的學生社 團組織的海報,雖然當時我對宣教一無所知,但內心有
個微小的聲音告訴我,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我攻讀微生物 學,想著可以在醫療方面幫助偏遠地區的人們。
職場的掙紮與突破
讀書期間,我發現微生物學研究與實際宣教需要有差 距。畢業後在多大工作幾年,我並不享受那種工作環境。
後來有機會走出來做眼鏡生意,但心中掙紮:基督徒能做 生意嗎?會不會與信仰衝突?
我去請教高牧師,他的回答讓我驚訝:「做!你可以 做一個很好的基督徒生意人。」他甚至建議我停止教會的 執事職責三年,專心建立事業。三年後,當我沉浸在商場 壓力中幾乎忘記如何服侍時,高牧師竟然記得我們當初的 約定,打電話提醒我:「 Daniel ,你答應了神,差不多是 時候回來了。」
經過弟兄姊妹的關顧和小組團契的幫助,我重新找到 平衡,回到教會擔任執事。這讓我深深感受到高牧師的遠 見和教會大家庭的寶貴。

國語堂的選擇
高牧師不僅講廣東話,更堅持國粵雙語牧會。由於我太 太是台灣人,這讓她也能在教會中聽懂並參與服侍。高牧師 很有遠見,看到國語事工是更大的禾場。
當教會成立國語堂時,長執們給了智慧的建議:我留 在粵語群體是錦上添花,但參與國語堂卻是雪中送炭。雖然 當時13歲的女兒起初反對,因為她的朋友都在愛正堂,但
經過家庭會議,我們向她解釋國語堂的宣教意義。最終,她
不僅接受了,還在為期三個月的愛正堂—國語堂兩頭跑的體 驗後,主動選擇專心留在國語堂,因為她看到那些從中國大 陸來的小朋友完全沒有聽過福音,她也想參與這個跨文化宣 教。
宣教禾場的體驗
第一次去泰北,我與楊光大醫生同行,她負責醫療, 我負責配眼鏡。那時我才明白,神呼召我的不是微生物學, 而是這個更切合實際的服務!在那裡,我看到人們不僅需要 聽聞福音,也需要醫療、藥物,和眼鏡。耶穌的關顧是全人 的,既要身體健康,也要心明眼亮!
後來緬甸也開放了,我們成為第一隊來自北美的(華 人)短宣隊。記得那次航班因人數不足差點取消,最後每人 不得不多付100美金才能成行。到達時,查天儒牧師和師母 已在機場等候我們。看到他們的擺上和事工,給我很大感 動。
華基教會 ACEM Churches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100 Acadia Ave., Markham, ON Canada www.tccc.ca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RHCCC)
Richmond Hill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9670 Bayview Ave.,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www.rhccc.ca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 (MCCC)
Millike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90 Bamburgh Circle,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mccc.on.ca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MHCCC)
Markham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77 Milliken Meadows Dr., Markham, ON Canada www.markhamchurch.com
北約華人基督教會 (NYCCC)
North York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www.nyccc.ca
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 (TMCCC)
Toronto Mandarin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tmccc.ca
西區華人基督教會 (WTCCC)
West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560 Erindale Station Rd., Mississauga, ON Canada www.wtccc.ca
尼亞加拉華人基督教會 (NRCCC)
Niagara Regio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Kent School
4700 Epworth Cir., Niagara Falls., ON Canada www.nrccc.ca
高牧師教導我們「夥伴式宣教」的理念。我們不 是去做傳道人,而是與當地同工合作,提供他們需要 的資源和服務。雖然有時也要講道,但跨越文化的講 道對與我們和這些並非神學院科班出身的普通信徒而 言並不容易,反而透過醫療、配眼鏡等實際服務,更 能贏得當地人的心。
信仰與生活的整合
從那時開始,我幾乎每年都去宣教,雖然要暫 時放下生意,內心常有掙紮,但這讓我學會如何在職 場、商場和禾場之間找到平衡。神沒有呼召我拋下 「小船和漁網」,而是要我用這些工具去幫助有需要 的人。
回顧這段歷程,我深深感謝神的帶領,也感謝 高牧師的栽培和華基大家庭的支持。在職場上努力工 作,在商場上誠信經營,在禾場上忠心服侍——這三 個場域構成了我信仰生活的完整圖畫。每一個場域都 是神呼召我服侍的地方,每一個場域都有祂的心意和 計劃。
(未完待續⋯⋯) (受訪者為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奧城華人基督教會 (ACCC)
Aurora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The Campus Church 14430 Bathurst Street, King, ON Canada www.auroraccc.ca
旺市華人基督教會 (VCCC)
Vau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Vellore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1 Villa Royale Ave., Vaughan, ON Canada www.vaughanccc.ca
貴湖華人基督教會 (GCCC)
Guelph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Priory Park Baptist Church 8 Torch Ln., Guelph, ON Canada https://guelphccc.ca
Cornerston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CCCC) 9680 Ninth Line, Markham, ON Canada www.cornerstonechurch.ca
巴拿馬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Evangelica China de la Comunidad de Penonome Miraflores de Penonomé provincia de Coclé Panama
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Comunidad Cristiana Valentin Gomez 3560, Cap. Fed.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富汗群體植堂 (AFCCC)
Af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M3B 1T1
凱西華人基督教會 (KCCC)
Keswick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15 Glenwoods Ave., Keswick, ON L4P 2W6
憶華基國語堂詩班員鄧維儀弟兄

我們親愛的鄧維儀老師於 8月1日下午安息主懷。當消息 傳來,我們國語堂眾多弟兄姐 妹都深感痛心,而我們國語堂 詩班全體詩班員更是為失去一 位如父如兄的屬靈前輩而悲痛 萬分。雖然我們相信鄧老師此 時一定在天家與主同席,得主 賞賜,但我們依然捨不得這樣一位仁慈長者、良師益友就 這樣離開我們,離開他所深愛的詩班。6月29日是我們詩 班上年度最後一次獻詩,他還神采奕奕地和我們每一位握 手說:「八月份再見。」不想如今已是天人之隔。如果從 他二十多歲開始參加教會詩班事奉來說的話,鄧老師可以 算是真正用一生來讚美神,直到見主面的那一天!
如今我們大家回憶起鄧老師過往歲月在詩班服侍中 的諸多見證,點點滴滴都洋溢著從主而來的喜樂,溫和與 愛。鄧老師非常健談,接送過他的弟兄姐妹都說鄧老師有 一顆年輕喜樂的心。他會不時和你聊很多他的經歷和家庭 的故事,以及關於聖詩的人物和故事,還會帶些關於聖樂 的書籍雜誌給大家看,幫助我們屬靈生命成長。同時他有 一顆愛人如己的心,他時常會給坐在身邊的男高音和男低 音弟兄講解一些樂理及發聲知識,他也會時常和我們分享 一些聖詩背後的故事來激勵我們委身侍奉的熱情。當他知 道女低音組的姐妹練詩遇到困難時,他主動提出早來半小 時幫助她們練習音準和旋律的難點。當有團契邀請他來分 享聖樂知識或服侍見證時,他總是欣然接受並做充足的準
華基國語堂詩班
備。他時時刻刻向人傳遞由主而來的愛和關懷,真正做到 榮神益人。
鄧老師也是一位細心的好丈夫,每當詩班有美好茶 點時,他總會用紙巾包上一些帶回家給鄧太品嚐。在家中 他也是一位好兒子,好兄長,好妹夫,如果你在餐館偶遇 他,他總是帶著太太,妹妹,妻姐一桌女士同席,儼然一 位超有親和力和凝聚力的家庭暖男。他身體力行地詮釋著 天父神子的傳統倫理道義。
記得那年詩班退修會,當弟兄姐妹在 cottage 的湖邊 欣賞神賜的美好景色時,突然有悠揚的笛聲傳入耳際。回 頭才發現是鄧老師正用他心愛的笛子吹奏美妙的讚美詩。 那委婉動聽的聖樂伴隨著弟兄姐妹的歡聲吟和,襯著湖光 山色,彷如一副美麗天堂畫卷。
記得年初的時候和鄧老師一起參加胡章漢長老的安息 見禮,出來到停車場的時候天下起了雨,我們的心情也傷 感起來。我對鄧老師說我去把車開過來吧,他突然很堅毅 地說道:「不用,我們一起走過去!」於是我們手挽手坦 然無懼地走向雨中。如今想來他又何嘗不是高唱著讚歌坦 然無懼地走向天國的榮光裡,他又何嘗不是用他生命的最 後時刻向我們詮釋了永生的真正意義。

鄧老師用他一生來敬拜主,歌頌主,侍奉主,宣揚 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基督徒敬虔的品質和耶穌長成的身 量。我們感恩天父將如此美好的鮮活見證放在我們中間, 讓我們可以學習並效法如鄧老師這般蒙神喜悅的生命。
謝謝你鄧老師!我們在榮耀的天國再見!
趙善騰
蒙神的恩典,我在國語華基的英文堂信主、成 長。2006年復活節受洗之後不久,我參加了當年華基 差傳年會的英文聚會。本期待是一篇英文講道,誰料 戴繼宗牧師卻用一口純正的國語分享信息。他講述神 如何使用他成為向華人同胞傳福音的橋樑,那一刻聖 靈的感動如潮水湧來,一個清晰而震撼的呼召在我心 中激盪:「你也可以成為這樣的橋樑。」當我舉手回 應牧師的呼召時,心中忐忑——一個慣於面對計算機 屏幕的「社恐」理科生,竟被呼召去面對人群傳講福 音?這呼召本身就是一個神蹟。
更大的轉折隱藏在生活的軌跡中。同年,當神 開路讓我們在奧羅拉( Aurora )購置房屋時,我心中 充滿單純的感恩。房子雖小,價格也偏高,但搬入時 我不住讚美,並非因為有了居所,而是我確信神有預 備。數年後回望才驚覺,神親手繪製了這藍圖:正是 這個「偏遠」的住所,使我得以在2009年參與奧城 華基的開荒植堂!神早已將命定的禾場安置其中,這 住處如同當代的「應許之地」,讓我經歷神豐厚的祝 福。
然而,這條蒙召之路並非坦途。當我進入神學院裝 備時,內心的疑惑如影隨形。我望著一疊疊的課本和參 考資料,深知自己的無能以及口拙與內向:「主啊,你 確定要用我這個軟弱的器皿嗎?」神卻藉著戴牧師的話 語提醒我:「只要願意,祂必使用!」這應許成為我最 有力的支點。在掙紮中,我開始了讓神引領的旅程—— 每一次清晰的帶領,我都鄭重記下;每一次事奉的延 阻,我便在禱告中檢視神要教導的功課。重點並非立刻 得著答案,而是培養忍耐等候的習慣,讓神的心意如晨 光漸明。
2022年,當聖靈催逼我加入英國短宣隊服事當地 香港新移民時,一場信心的考驗突然臨到。持續半年的 腰椎間盤突出如陰雲籠罩,每週的正骨治療僅能勉強緩 解疼痛。面對七小時的飛行與密集服事的壓力,退出的 念頭悄然萌生。在一次帶領靈修時,神卻讓我看見大衛 在困境中的祈禱 :「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 告你。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詩61:2) 這 經文如錨定住我的信心,深信神必帶領我達到意想不到 的高處。我選擇順服踏上旅程,奇妙的是,飛往倫敦的 航班中,神藉著飛機在氣流中的顛簸,竟一下子把我的

腰痛完全治癒了!當我在英國毫無攔阻地服侍時,親身 經歷了「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應許是何等真實。那次短 宣不僅是一次事奉,更成為我生命中的吉甲石——標記 著神信實的同在。
在邊學習邊事奉的路上,神一步步拆解我「社恐」 的牢籠。當我恐懼講台時,他讓我先學習聆聽;當我逃 避人群時,他帶我在小組中操練關懷。每一次突破都伴 隨著與神的摔角——在禱告中等候,在疑惑中尋求,在 軟弱中抓住應許。最深的醫治發生在帶領查經時:當我 分享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彼前5:7) ,忽然 意識到自己正示範著所講的真理——一個曾經連眼神接 觸都困難的人,如今竟能坦然分享神的道!
回顧這條恩典之路,三個功課銘刻於心:
1. 蒙召始於「願意」而非「能夠」。神從未要求我立刻成 為完美的傳道人,他只問:「你願意被塑造嗎?」我的 理科思維曾渴望一份清晰的服事藍圖,神卻給我一句應 許: 「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
2. 順服是經歷神同在的鑰匙。無論是遷居奧羅拉或忍痛 赴英,每一次順服都成為遇見神的聖所。正如主所 說: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 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向他顯現。」(約14:21)
3. 神的應許需要時間來顯明其深度。從當年宣教年會的 感動,到如今在人前分享見證,神的構思遠遠超越我 當下的理解。安妮·弗林特在病榻上寫下的詩句成為 我的燈塔:「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卻曾應許生活有 力,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
如今站在人前,我依然會手心冒汗。但當我回想起 昔日那個「社恐」青年如何走到今天,便知這是神親手 繪製的奇蹟。那起初感動我的異象愈發清晰:在東西方 之間,在福音與未得之民之間,在神聖呼召與人性軟弱 之間——每個信徒都是一座行走的橋樑,只要願意被神 使用,他必鋪設通達的道路。這條蒙召之路沒有終點, 只有更深地進入應許。神帶領前行的每一步足跡、每一 個服侍,都在印證同一個真理:神的恩典足夠用,祂的 應許永不落空。
(作者為奧城華人基督教會義務傳道)


多倫多華基 TCCC
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Schedule
粵 Arise (Sat, Oct 18) 國
English
城北華基 RHCCC 粵 English 國
美堅華基 MLCCC
麥城華基 MKCCC
北約華基 NYCCC
8:00/11:00 AM 5:00 PM 9:45 AM 9:45 AM
Barrie Campus (國) DTM (粵) DTM (English) 9:00 AM 9:00/11:00 AM 11:00 AM 1:30 PM 10:00 AM 10:00 AM
粵 English 國 9:15 AM 11:15 AM 11:15 AM
粵 English 國 9:30 AM 11:15 AM 11:15 AM
粵 English 國 9:30 AM 10:00 AM 11:30 AM
國語華基 TMCCC English 國 9:00 AM 11:30 AM
西區華基 WTCCC English 粵 9:30 AM 11:15 AM
瀑布華基 NRCCC 國 粵 9:30 AM
奧城華基 ACCC 國 1:45 PM 3:45 PM
旺市華基 VCCC 國/粵 Eng 9:30 AM 11:30 PM
貴湖華基 GCCC 國 3:30 PM
10月19日 差傳主日崇拜 Missions Sunday
Cherrie Cheung (SEND)
Ruth Chan (TWR)
Pastor/Missionary
Richard Konieczny (Interserve)
Pastor Virginia Yong
Pastor Ho-Ming Tsui
Pastor Lydia Zhang
Rev. Tony Fu (LBCM)
Pastor/Missionary
Pastor/Missionary
William Tsui (TWR)
Randall Mah (Wycliff)
William Tsui (TWR)
Cathy Nguyen (ICC)
J. C. (YWAM)
Florence Leong (CCEMA)
Pastor Dominic Tse
Operation Dawn
Pastor Dominic Tse
Joyce Fok (GSMC)
Pastor Mei Yee Woo (BTBC)
Cecilia Wu (EFC)
Operation Dawn
Pastor Katherine Chi
Teresa Tong (Blessing4CM)
Teresa Tong (Blessing4CM)
Ruth Chan (TWR)
Rev. Abhishek (JKPS)
Pastor Dominic Tse
10月26日 差傳主日崇拜 Missions Sunday
Joanna Yee (YU)(Missions Conference)
Cherrie Cheung (SEND)
Darren Lung (AFC)
Matthew Yuen (AGSC)
Rev. Abhishek (JKPS, India)
Cathy Nguyen (ICC)
Pastor Lydia Zhang
Pastor/Missionary
Pastor/Missionary
Danny Leung (JBVC)
Gary Gradley (Bible League)
Pastor Luke Goh
Pastor Patrick Chau (9:30 Join Service)
Joyce Fok (GSMC)
Cherri Cheung (SEND)
Jones Lee J. C. (YWAM)
Jones Lee (SOBEM)
Cecilia Wu (EFC)
Florence Leong (CCEMA)
Joe Bridi (CBM)
Ruth Chan (TWR)
Pastor Dominic Tse
Jones Lee (SOBEM)
Jones Lee (SOBEM)
Caroline Co Chien (YU)
Randall Mah (Wycliff)
Operation Dawn
2025年華基短宣隊行程計劃
- Hainan, Nantong, Wenzhou
- Luang Prabang (LOM)
- Penonome CCC
29-Jul-25 RHCCC 22 Argentina-Buenos Aires 18-Jun-25 17-Jul-25 NYCCC
Japan - Kanto Region 30-Jun-25 14-Jul-25 TMCCC
24 Thunder Bay - NorthWind Family Ministries 6-Jul-25 12-Jul-25 CCCC 25 Brazil 12-Jul-25 28-Jul-25 VCCC
26 Honduras - Roatan 12-Jul-25 26-Jul-25 CCCC 27 UK - Milton Keynes - COCM 24-Jul-25 4-Aug-25 TCCC
28 Honduras - Water Ambassador 24-Jul-25 3-Aug-25 TCCC
29 Romania & Hungary 26-Jul-25 12-Aug-25 RHCCC
30 South Africa and Mozambique 29-Jul-25 10-Aug-25 RHCCC
31 USA - New York 14-Aug-25 27-Aug-25 RHCCC
32 Thunder Bay - NorthWind Family Ministries 17-Aug-25 23-Aug-25 MLCCC
33 Argentina 1-Sep-25 4-Oct-25 NYCCC
34 Germany - Berlin 26-Sep-25 7-Oct-25 TCCC
35 Italy - Rome CCEMA 28-Sep-25 8-Oct-25 TMCCC
36 East Asia 1-Oct-25 15-Nov-25 TCCC
37 Mongolia - EMAS Medical 2-Oct-25 18-Oct-25 RHCCC
38 Panama 7-Oct-25 4-Dec-25 TCCC
39 Nepal PEACE Project To Be Confirmed RHCCC 40 Thailand - CBM 11-Oct-25 20-Oct-25 NRCCC
41 Germany - Kassel 17-Oct-25 28-Oct-25 TMCCC
42 Cambodia 7-Nov-25 17-Nov-25 RHCCC
43 SE Asia - Cambodia,Myanmar 18-Nov-25 8-Dec-25 RH/MLCCC 44 Brazil 20-Nov-25 16-Dec-25 RHCCC
45 Brazil 22-Nov-25 11-Jan-26 VC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