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基家訊》2025年11月號

Page 1


退而不休

吳克定 人生新里程

葛培理牧師曾言道: 「在基督徒的詞彙裡,是沒有退休此詞。」 (For Christians, there is no “retirement” in their vocabulary).

誠然,我們可能從一個崗位或責任會退下, 但是基督徒對主的委身,乃是終身, 所以無論信仰表達或侍奉,都是要忠誠至死的。

聖經一位人物迦勒在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已

屆八十五高齡,仍自動請纓,自告奮勇地要求上陣 去,要征服希伯倫亞衲族人和寬大堅固的城。其 中三次出現 「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 這詞語。他 壯年四十歲時已經立此志向,且得師傅摩西肯定 (約書亞記14:8-9) 。然而達八十五歲時,再一次 向同輩約書亞重申此志向,因顯出毅力而得蒙嘉許 (書14:13-14) 。

我個人自六年半前(2019)從主任牧師退休交棒以 來,繼續學習以下三件功課,全部都與門徒訓練有關:

1. 福音是全人亦整全的關顧。 我深受路加福音 4:16-21 和彌 迦書 6:8 的影響,不單福音是身、心、靈、社都應有整全 的社區服務和外展。所以華基透過105 Gibson Centre 產 生很多不同形式的事工,都是令我非常感激和雀躍的。 不單讓弟兄姊妹運用各種恩賜渠道,謙卑服事。而本人 太太樂萍師母亦藉著主給她的負擔在「食物銀行」作義 工,孜孜不倦地訓練門徒和建立隊工。每次服事的難民 群體,由敘利亞、至中東伊朗及非洲蘇丹、南美哥倫比 亞、阿富汗、烏克蘭、當然亦少不免包括華裔難民和新 移民等,亦有些用戶出於感恩之情由當初「領受者」轉 為「施予者」,變成也作義工或同工;這種跨族群,跨 文化的門徒訓練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們要將榮耀歸給 神。但是我自己所組織帶領的短宣隊,尤其往東南亞比 較窮乏的國家,如緬甸、泰北、寮國,柬埔寨、越南、 馬來西亞、印尼西加里曼丹等等,都是藉著全人福音事 工去體驗,學習和介入。茲舉兩個例子:在寮國琅勃拉 邦的民生收入頗低。但是當地傳道人教導村民種植印加 果sacha inchi 是含有豐富營養價值(omega-3),且能 賣出口提高生活水平的產物;這樣令政府官員也另眼相 看,還被當地人稱之為「耶穌種子」“Jesus seed!” 第 二例子是我們在泰國北部清萊亦探望鼓勵到泰國晨曦福 音戒毒中心,看到和聽見吸毒者生命改變重整。而在本 市多倫多我們同樣關懷支持晨曦加拿大的事工;因此全 人關懷的福音便是在本地或海外遠方都應落實傳揚。

2. 靈命塑造提升反省及悔改。

我年輕時的布道策略都是要 趕快催促人決志信主;缺乏耐性地用友誼關係來建立先 得信任和按對象的真正需要而顯出主愛和救恩的實在 性,變成不夠深化的表面膚淺悔改跟隨。但是退休後我 更多時間去與對象建立關係,多從聆聽的角度瞭解來開 始。我現在反而用喝咖啡定期地向幾位長者鄰居,以度 身訂造漸進方式,得到對方的認同;雖還在努力賞試, 但是越有共鳴,希望離真心信主,願意作門徒跟隨主, 為期不遠。

3. 對宣教的新體會是 “glo-cal” 即 global 「海外」 及 local 「本地」 同時平衡進行。一百年前的宣教口號 是: 「從西方至全世界」 “From the West to the Rest.” 現今的世代卻是“From Anywhere to Everywhere,” 「從任何一處去到各處」或相反地“From Everywhere to Anywhere!”「從各處往任何一處」。因為現今交通 資訊發達,已經不像當日戴德生那種漂洋過海來中國, 而要經歷那麼多長時間的披荊斬棘耕耘才有成果。相反 上帝籍著人口的流動:移民潮、難民潮、外勞潮等已將 很多不同族裔遷徙至各國很多大都會。所以藉此城市宣 教結合社區關懷正正可以在本地已經能嘗試跨文化跨族 群的宣教領域。與此同時,教會仍要同時秉承傳統方式 興起栽培更多宣教士,因聖靈感召去海外特定的工場。 所謂兩者並不互相排斥,卻要相輔相成地同時進行。其 中一例子乃 105 Gibson 中心「食物銀行」曾經幫助一 家三口的南美哥倫比亞西班牙裔家庭,我們也為他們代 禱申留難民變移民;他們也曾隨隊與我一齊往巴拿馬短 宣;現今丈夫正念西文網上授課神學,又擔任教牧帶領 一西語教會 Hispanic church “Neuvo Pacto Christian Church” 在借用愛正堂而成立。

這種應運而生的事工在我退休後,看見聖靈的恩手仍 繼續在華基推廣上帝自己的天國進程;這真是我莫大的安 慰、感恩和榮幸,願一切榮耀歸於三一真神!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榮譽顧問牧師)

夕陽無限好

葉志強

夕陽無限好,即使近黃昏。

很多金齡和退休人士都有著一些錯誤或者負面的思 維。年老、退休可能意味著停止工作,使人生變得漫 無目的與失去了意義。自己覺得是被遺忘的一群,容 易產生傷感。

然而金齡退休不是人生的句號,它只是一個逗號而 已。金齡人士也可擁有精彩而且廣闊的發展空間,他 們也可以擁有一個豐盛的人生下半場。

尋回真我,關愛自己

不要使你的生活成為世人生活的翻版,要 「心意更新 而變化(羅馬書12:2)」 。不要跟隨世界對年長的負面思 維,切勿以為自己已落後,追不上潮流了,有心無力,覺得 這是年輕人的世代,心態漸走下坡,漸漸地不想麻煩別人, 凡事獨立承擔,指望能平平穩穩、平安度日。這種思維將很 多退休金齡人士困擾著,走不出來。

積極的面對因年紀而改變的自己

以賽亞書46章4節提醒我們,即使已經年紀老邁,我依 舊是被神所愛,也有能力去愛別人。所以,不應逃避自己的 責任,不應退縮,而要積極迎向挑戰。不小看自己,而是依 靠神去活出豐盛的人生。要察驗神給自己的使命,活出神所 喜悅的旨意,不做隱形的信徒,尋找歸屬,互勉互勵,同走 天路,學習接納別人的幫助和關心,堅持到底,完成神所交 付的人生目標。

察驗神給自己的使命

以身作則,影響後代,將生命之道傳承下去。

「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 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71:18)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set a new goal or dream a new dream.” —C.S. Lewis

你永遠不要覺得太老去尋找新目標和新夢想,應大膽 走出一步,讓夢想起飛。

活出豐盛人生,完成使命

聖經民數記(8:23-26)提到利未人 「從二十五歲以 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 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 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

可見利未人退而不休,留下來輔助後輩,侍奉群體。 對他們而言,退休不是一個句號!。我們也要按神的心意尋 找機會與渠道,履行人生使命,按耶穌的吩咐,完成大誡命 和大使命。

舊約中有兩位長者的生命值得我們借鑒。

1、 迦勒: 一位忠心的僕人、猶太民族的精神領袖之 一。他永不放棄,過著積極的人生。他有一段感 人的豪言:「 ⋯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 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 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 (約書亞記14:10-12)

迦勒從「舒適圈」走入「合適圈」。他憑著應許,發 揮自己的優勢和信念,在有生之年完成神所應許的。我們也 要活得精彩,永不言老,活出自己獨特的價值,好好發揮, 彼此建立。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 的好管家。」 (彼得前書4:10)

2、 巴希萊: 勇於承擔,憑信而行

(撒母耳記下17:27-29;19:31-39)

這一位老人很少有人留意到他,但他晚年的見證很值 得我們去思考—人生如何做抉擇?

當時,大衛長子押沙龍叛變,一路追殺大衛時,巴希 萊已經80高齡,卻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幫助大衛脫離危 險。倘若當時巴希萊不出手相助,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 巴希來年紀老邁,身體虛弱;而且他已經是個大富戶,沒有 必要冒險。何況,人們通常都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只想明哲

保身,以便能安享晚年。但為什麼巴希萊會反其道而行之, 甘願冒險挺身而出呢?

因為他是一位侍奉神、忠心服事的長者。他依靠神, 盡力而為,出錢出力,完成神所託付的計劃。結果,巴希萊 獲得神的稱許,侍奉蒙恩,得到了神的嘉許,恩澤晚年。聖 經指出,巴希萊對神以及祂子民的服侍中,最被神紀念的事 發生在他的暮年。

以上兩位忠僕的人生讓我們反思,即使我們年紀增 長,身體軟弱,環境受限,但仍然可以發揮我們的生命影響 力,以生命來見證神的恩典。

身體力行,容神益人

作為長者,我們可以常常向人講述神在我們身上的奇 妙作為,數算神的恩典,每日讀經,祈禱,與神親近,聆聽 主的吩咐,立志成為禱告勇士,為世界、為國家、為城市、 為教會以及家庭恆切禱告,積極參加聚會,敬拜天父,與弟 兄姊妹有團契的生活,學習彼此關顧,感恩奉獻,忠心侍 主,一生交托在神的手中。讓我們迎接以下的挑戰。

走出安樂窩

˙個人傳道,講述自己得救的見證。

˙與人建立友誼,分享福音。

˙群策群力,建立福音平臺。

˙接受訓練,發揮恩賜。

走出教會,接觸社群

˙主動走進社區。

˙成為社區與教會的橋樑。

˙改變一般人對教會的觀感。

完成使命

忠心侍奉,有目標,有方向,有行動, 「向著標杆 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找我來得的獎賞。」 (腓立比書3:14)

結語

聖經中充滿了平凡人,但他們都經歷了侍奉神而得的 喜樂。進入晚年,也就是金齡和退休的階段,絕不意味著 被否定,或者被遺忘,而是實現神所賜的另一階段生命的 計劃,只是走到另一條戰線上吧!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和 評價,只管放膽去做,得神喜悅。施以諾教授提醒我們: 「你常被『困』在別人的眼光裡嗎?急著討好,忙著迎合, 動輒難過。其實人生重點不在別人的眼光,而在盡心發你該 發的光。」

Aging is life and life is growing. 邁向年老是人生必經之 路,而生命也是每日在成長當中。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 智慧的心。」(詩篇90:12)

我們人生最珍貴的遺產是信仰的傳承,讓我們一生成 為下一代美好的佳話(legacy),活出蒙福的人生。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退休牧師)

退休生活新篇章: 恩典的延續

簡朱素英

今年一月,我正式從全時間牧職崗位退下來。回首二十多年的事奉歲月, 在繁忙的牧會事奉停下來後,發覺所帶來的自由時間既是祝福,也是挑 戰。退休後我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喜悅,可以時常陪伴家人、培養興趣、 安靜休息、在個人學習上更進深;也無需面對處理緊急事件的壓力,內心 充滿對上帝的無限感恩。這不僅是我個人生命中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上 帝在我身上持續施恩、信實帶領的明證。

1. 生命見證,融入社區

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雖 然放下教會牧養的職責,卻發現退休 絕非事奉的終點,而是一個全新服侍 的開始。退休為我的生活節奏帶來調 整,也為我製造了一個寶貴的契機, 重新思考人生下半場,並在更廣闊的 領域,繼續為神國福音獻上微薄之 力。

節奏調整與心靈安息

對我來說,退休是神將我生命的 節奏重新作溫和的調整,就是從忙碌 而緊湊的牧會事奉,轉為將時間放在 自主、心靈得以安歇的狀態。我發覺 這種「慢下來」的轉變,帶給我一些 新體會:

1. 享受安靜,與主更近

過去牧會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 現在有了更多自主的時間,我能從容 地安靜讀經、禱告、默想,甚至深度 研讀《聖經》。這份慢下來的體驗,

讓我學習享受當下,體驗「安息」的 真諦,真正體會心靈的平靜安穩與重 新得力;所以我視退休是深化與主關 係的黃金期。在沒有時限的獨處中, 我能被主更深地滋潤餵養,相信這是 我事奉得力的源頭。

2. 重塑日常,健康為念

退休後,培養新的生活習慣,對 我來說也是需要的。我學習如何安排 及善用時間,開始重啟一些過去想做 卻無暇顧及的事,例如安排時間做運 動、步行、拉筋和跳讚美操。這些活 動不僅豐富我的生命,也親身體驗上 帝為我預備身心靈的豐盛恩典。

事奉轉化與界限擴張

退休並沒有讓我的事奉終止, 反而為我打開了更廣闊的事奉空間, 讓我對事奉神和服侍人有更深廣的理 解——事奉不再局限於教會的四面牆 內。

在退下全職牧會事奉後,我與教會 會眾和同工的互動模式略有改變,但事 奉的對象反而更廣闊。以往是固定的會 眾和工作,現在可以走出社區,服侍人 力資源較缺乏的教會或機構,與更多尚 未聽聞福音的人群連結。我深知道事奉 可融入生活每個層面,生命本身就是最 有力的見證。無論是在家庭、社區,或 與朋友的互動中,我更能以親和力的方 式繼續服侍,作有針對性的志願服務。 希望透過言行和服侍傳遞主耶穌基督的 愛,將福音帶到人群中。

卸下教會的職份,沒有時間和地域 上的限制,讓我有更大自由度、可以貼 近地關心周圍的朋友,為他們的生活和 心靈提供幫助和陪伴,這份融入式的關 懷也很有意義。

2. 文字事奉,傳承經驗

經歷多月的禱告與休息,讓我有時 間反思和探索新的事奉形式。以往的事 奉大多是面對面與人接觸,現在因著聖 靈的感動和帶領,文字事奉將會是我的 事奉新焦點。我有機會將過往的牧會經 驗和屬靈操練領悟整理成文字,與更多 年輕女牧者同工及神學生分享,與她們 同行,讓生命經驗得以傳承。退休或許 是我重啟夢想、發展潛藏恩賜的最佳時 機,我可以寫作、教學培訓或繼續運用 親子教育的經驗來幫助同工或父母。上 帝賜予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只待我們 發展運用。

結語:恩典浩大,精彩旅 程展開

退休提供一個回顧與沉澱的 時刻,讓我從更高的角度審視自己 一生的事工。退休生活也見證上帝 奇妙的帶領,讓我深切體會即使從 全職崗位退下,卻依然可以活出豐 盛、有意義的生命。

上帝的恩典絕對是夠用的, 祂的計劃也永不落空。我深信,退 休可能是我個人生命中擴張境界、 經歷上帝所預備的人生黃金期。我 將退休視為對人對事的事奉重新設 計或過渡,是神帶領我進入充滿恩 典的新服事和安息季節。我將繼續 以開放的心、謙卑的靈,尋求神的 旨意,活出祂所喜悅的生命。感謝 神為我預備這一段精彩的旅程,願 所有的榮耀都歸於掌權的上帝!阿 們。

(作者為北約華人基督教會退休牧師)

秩序與界限 的基礎何在?

《舊約聖經》的《箴言書》給我們 的印象是,一本處世格言的文集。 特別是中央的部分(第十章至第二十 五章),看似是雜亂無章的短句,但 都能找到一些不同的主題,例如: 「口中過犯是纏住壞人的羅網,義 人卻脫離災禍。人說良言就飽嘗善 果⋯說真話的人彰顯正義;作偽證 的人弄虛作假。說話輕率,如同用 刀刺人;智慧的舌頭,卻能使人痊 癒。真誠的嘴唇永遠屹立;說謊的 舌頭轉瞬即逝。」(箴12:13-14a,1719) * 這都是同說話有關的。故此, 有不少人就抽取不同主題的箴言排 列在一起,作為我們的生活指引。

在神的管治中,宇宙萬物,包 括人類以及他們的活動,都有其合適 的位置和界限,這就成為人類社會道 德倫理應有的秩序和界限的基礎。 《箴言書》從人生的各方面,「 指出一個智慧人應該有的生活, 但無論是人生的那方面,仍然是 一個原則,就是認識創造主神為 人類所設立的界限,這界限就是 智慧人生的基礎。當一個人認識 到神的秩序和界限,並且願意按 著這秩序和界限內生活,他就是 《箴言書》所講的『義人』。」(3)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 《 環球聖經譯本》 註 (1) 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 香港 : 天道,2018, 頁59 (2)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 香港 : 天道,2018, 頁60-61 (3)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 香港 : 天道,2018, 頁69

有學者指出:「我們是常從道德 倫理的角度來閱讀[《箴言書》],但是 這卷書的焦點,應該放在創造物背後 的那個秩序⋯辨識這個秩序,並且學 習與神、與神的子民,並整個受造的 秩序建立關係。」 (1) 其實,「整個受 造的秩序」足以彰顯神的智慧,人若 要生活得美好,也必要依從這個秩序 而活。「《箴言書》假設了一個神所 創造並賦予一特定秩序的世界的存在 ⋯當智者建立他們的教導時,他們是 建基在一個觀念上⋯一個可信賴的世 界,在其中事情的發生,大致上是可 以預測和計劃的⋯[而]這世界是有公義 的⋯惡人必因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得到 他們應得的後果,而照樣義人也必能 得享他們的獎賞⋯這個神所設立的秩 序,在《箴言書》是透過『界限』這 觀念表達出來。」 (2) 那麼,秩序與界限 的基礎是在於神的創造與管治。

何健華

春雲時雨,秋果盈枝: 城北華基四十週年感恩與異象

作者:崔皓明 翻譯:漢森

起初的盼望

1985年,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簡稱城北華基)在北約 克的一所小學誕生。當時資源匱乏,我們沒有自己的建築, 也沒有周詳的計劃。我們唯一擁有的,是「期盼」——不是 期盼自己,而是單單期盼神。聖經中的「期盼(盼望)」意 指「期待那必然成就之事」,而我們確信:神必會把我們連 結起來,成就美善的事。

四十年後,當我們慶祝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時,回望過 去,我們可以宣告:「這裡的期待已然成真。」

四十年的果實

神在城北華基信守了祂的應許:失喪之人尋得了基 督;尋得之人成為了跟隨者;跟隨者又成為了事奉者。

從最初的一個群體,我們發展出英語與國語事工,並 成立青年生命培育部。四十年間,我們透過洗禮迎接了超 過 4,400位弟兄姊妹進入神的家,並透過門徒訓練途徑裝備 了近 4,200人。我們的慷慨奉獻籌集了近100萬美元用以支 持23個難民家庭;並籌集了超過30萬美元在肯尼亞建造一 所學校。我們按立了23位牧師,建立了四間教會和兩個分 堂,並差派了超過 2,000人次前往世界各地宣教。

神讓我們憑信心所種下的微小種子,長成了一棵結實 累累的果樹。正如任何成長中的樹一樣,不僅需要陽光與雨 水,更需要忠心的園丁——他們教導神的話語、恆切禱告、 效法基督的品格;他們辛勤除草、艱苦修剪,並耐心等待收 成。今天,我們得以享受這些年勞苦的成果。

個人的見證

我自己的故事也反映了這份收穫。1988年,我八歲時 被伯母Betty帶到城北華基。五年內,我調皮搗蛋闖破了 玻璃門,結果需要縫14針!但教會始終在那裡——與我同

樂、同哭、同成長。若沒有那些向我傳福音、默默背負重 擔、給我機會學習與嘗試的人,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我。像我 這樣的故事已經有成千上萬,而我們期盼有成千上萬個新的 故事誕生。

從一棵樹到一片果園:2035 異象

如今,城北華基已成為一棵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的大 樹。我相信,神正呼召我們化為一片果園——結出同樣的果 子,但覆蓋更廣闊的地域。我看見神要用城北華基來推動一 場福音運動。

十年後,我們將迎來五十週年——禧年。禧年 (Jubilee)一詞源自希伯來文yobel,意為「公羊角號」, 以色列人吹響它來慶祝神的恩典。那麼,2035年我們要慶 祝什麼?四個維度:

1、更健康、更堅壯的教會(扎根 Go Deeper)

我們期盼成為一個五千人的教會,不僅在數量上增 長,更在屬靈生命上深耕。像一棵根深的橡樹,我們要培育 整全的人——幫助每位會友發掘神賦予的使命,從生命的創 傷中得醫治,在屬靈群體中茁壯成長。2026年的教會主題 「安息˙預備」(Rested and Ready)將成為屬靈健康檢 查,因為有時最勇敢的事,正是停下腳步、得著安息,為將 來更大的使命做好準備。

2、祝福的倍增(廣傳 Go Wider)

想像五千位信徒都成為福音使者,在家庭、校園、職 場作基督的見證。若每人每年都刻意向一位朋友分享福音, 那十年後就會有五萬人被耶穌的愛所影響—指數級的影響!

我最喜歡的經文《哥林多後書》第四章,把我們比作 盛載寶貝的瓦器。即使破裂,仍能被神大大使用。我禱告: 「主啊,請把十個需要福音盼望的人放在我心中,使用我成 為祢 的器皿,將盼望傳給他們。」

3、創意與憐憫的釋放(提升 Go Higher)

我們要培養出 500位具影響力的領袖,他們懷抱遠大夢 想,並擁有堅定不移的願望,要看到我們的教會和城市繁榮 發展。就像樹苗培育場細心照顧幼苗,直到它們能在任何地 方成長,我們要建立領袖的孵化園。事實上,這些領袖已在 我們中間——在小組、事工、家庭、企業、學校、退休社區 和青年團體中。問題不是「在哪裡找到他們」,而是「有多 少人願意無懼地回應神的呼召」。

4、勇敢將福音帶入新社區(致遠 Go Further)

我們將在全市建立五個新的分堂。過去四十年,我 們不斷邀請人「來看」神的作為;現在,是時候邁出下一 步——「去傳」,將福音帶給他們。我們周圍有數十個社區 迫切需要福音,我們要將福音帶給他們。就在我們週年慶後 的幾週,我們在萬錦市中心分堂增設第二堂崇拜——第一個 粵語分堂。這只是開始。每一個新分堂,都意味著數以千計 的鄰舍能透過我們的同在而經歷基督的愛。

關鍵:擴張我們的心

這個異象唯有同心合一才能實現。《以弗所書》第四 章提醒我們: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信仰、一個洗禮、 一位主、一位父、一個盼望。彼此相愛、同心服事、為神的 榮耀成就大事,若不以耶穌居首,那是不可能的。

合一的關鍵,是反映耶穌那寬廣的心。祂的心是如此 之大,以至於祂死在十字架上,除去一切隔閡,讓我們能成 為一體。

我邀請大家一起擴張自己的心。這也是我個人的禱 告:願神擴張我的心,容納更多的人,去愛與我意見不同

華基教會 ACEM Churches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100 Acadia Ave., Markham, ON Canada www.tccc.ca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RHCCC)

Richmond Hill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9670 Bayview Ave.,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www.rhccc.ca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 (MLCCC)

Millike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90 Bamburgh Circle,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mccc.on.ca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MHCCC) Markham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77 Milliken Meadows Dr., Markham, ON Canada www.markhamchurch.com

北約華人基督教會 (NYCCC)

North York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www.nyccc.ca

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 (TMCCC)

Toronto Mandarin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tmccc.ca

西區華人基督教會 (WTCCC)

West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560 Erindale Station Rd., Mississauga, ON Canada www.wtccc.ca

尼亞加拉華人基督教會(NRCCC)

Niagara Regio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Kent School 4700 Epworth Cir., Niagara Falls., ON Canada www.nrccc.ca

的人,和那些與我不同的人同工,用一顆不斷擴張的心去牧 養。

擴張你的心,為下一代禱告,聆聽他們的夢想,分擔 他們的重擔,成為他們最大的支持者。

擴張你的心,尊重長輩,與他們分享你的異象,並請 求他們的幫助。

擴張你的心,擁抱不同文化。對那些非華人背景的新 朋友而言,加入教會需要勇氣與耐心。讓我們真誠地歡迎他 們、與他們建立友誼,並欣賞他們的洞見與創意。

我們希望城北華基成為一間「說同一種語言」的教 會——不是英語、不是國語、不是粵語、不是波斯語,而是 「愛語」。耶穌說: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 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要完成神所託付的 使命,我們需要彼此,共創未來。

同心的見證

在我們的週年慶典上,我們邀請了四十位弟兄姊妹上 台,每人手持代表他們加入教會年份的數字——第一年、第 二年,依序排列。我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與世代,但神將 我們召聚在同一所教會裡。這正是神在城北華基所做的工, 也是祂將繼續成就的事。

新的十年,現在開始

下一個十年,從今天啟程。你,預備好了嗎?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主領牧師)

奧城華人基督教會 (ACCC)

Aurora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The Campus Church 14430 Bathurst Street, King, ON Canada www.auroraccc.ca

旺市華人基督教會 (VCCC)

Vau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Vellore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1 Villa Royale Ave., Vaughan, ON Canada www.vaughanccc.ca

貴湖華人基督教會 (GCCC)

Guelph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Priory Park Baptist Church

8 Torch Ln., Guelph, ON Canada https://guelphccc.ca

Cornerston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CCCC) 9680 Ninth Line, Markham, ON Canada www.cornerstonechurch.ca

巴拿馬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Evangelica China de la Comunidad de Penonome Miraflores de Penonomé provincia de Coclé Panama

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Comunidad Cristiana Valentin Gomez 3560, Cap. Fed.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富汗群體植堂 (AFCCC)

Af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M3B 1T1

凱西華人基督教會 (KCCC)

Keswick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15 Glenwoods Ave., Keswick, ON L4P 2W6

我为何决定 攻读神学

回想过去,我意识到神把我带 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因着 各种不可控因素,我所走的路缺乏可 借鉴的案例,也看不见一个确切的方 向。身边同龄人读某个专业,虽然未 必将来从事该专业,但至少大致能看 见几条可能的出路;而我一直未曾 走上那样的轨道。摸索与尝试的过程 中,我也常常失败。比如,我曾想读 法语的大学;但当法语学到一定程度 时才发现,要用法语去学习我真正想 学的学科几乎难如登天。然而,正是 在这些失败与操练中,我越来越清 楚地认识自己,发现并确认神赐给我 的恩赐。当然,神也借着教会,像牧 者一般,在我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不 断以真理纠正、引导我;并且让我 与团契、教会里的肢体建立许多连 结,使我在知识上得着造就,也在爱 心上渐渐成长。我的未来也因此越来 越清晰,就像海面上升起了一条可行 之路,最终让我回应神的呼召去读神 学,预备自己将来全职服侍。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 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 召的人。”我曾提到,神把我童年的“ 诅咒”变为祝福。这里说“诅咒”是带着 一点玩笑,其实是指苦难。这样说并 非为自怜,而是要感谢神:他借着那 些经历预备我,如同瓦匠陶造泥土, 塑造我,使我将来可以成为多人的祝 福。

在父母相对缺席的童年里,我经 常需要寄宿在不同的人家——无论是 亲戚还是陌生人,无论年长或年少。

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安全感,我学会 了与不同的人相处,也逐渐形成了一 种基于大量不同“样本”的洞察力。这 种洞察力一方面让我能很快理解他人 的需要,从而获得安全感与被接纳的 满足;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一度迷失在 别人的评价中,因为那时我尚未找到 真正的身份认同。如今,因为在基督 里的新身份,我不再拘泥于他人的评 断——并非全然不在乎他人,正如保 罗所说“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但我内里的动机已从以自我为中心, 渐渐转向以神为中心。因此,这种洞 察力开始长成同理与怜悯。

另一方面,这种习惯性的探索与 观察,也使我对不同的人事物保持强 烈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与对神的爱 产生了美好的“化学反应”,让我对认识 神充满巨大的热情。正如诗篇第十九 篇所言,神的智慧与荣耀无穷无尽; 这份美,不断激发我的好奇与渴慕, 使我愈发想要认识他。我要感谢教会 提供给我的丰富资源。随着对神认识 的加深,我愈发羡慕神的国,渴望 加入其中、为神的国度勞苦,并殷勤 寻求智慧。虽或听来略带几分浪漫主 义,但我相信这份热情与好奇是神赐 给他工人的礼物,并非自我感动或自 我陶醉。这也是我想去读神学的另一 个原因。

同时,神所赐关于新事物的洞察 与好奇,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意识到神 学装备的重要性,这与未来传福音与牧 养的需要直接相关。

在加拿大,华人教牧第二代青黄 不接的局面,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明显。 因着种种因素——比如第一代华人子女 信仰的流失、留学生毕业后的流失、 职业追求的牵引,以及时代整体世俗化 的洪流——愿意全职服侍的人,尤其是 年轻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世界局 势日益动荡:在亚洲、中东、欧洲,许 多拥有不同文化、语言与宗教背景的族 群,正在或即将离散迁徙。作为移民国 家的加拿大,持续涌入留学生与移民。 对于教会而言,此刻正该“穿戴军装”, 预备迎接这波浪潮;在这末后的世代, 传福音,牧养神的羊群,见证、荣耀并 传扬神的名。虽然这些话听来宏大,甚 至略似口号,我也并不自认能为神成就 何等大事;但我看见神在不同地方兴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借着各样媒介,进 入这个浮躁而世俗的世界,以智慧与爱 心作光作盐。尽管势单力微,却蕴藏巨 大的能量;我几乎能感觉到这股力量, 终将影响并挽回这贫乏而摇摇欲坠的世 界中许多神所预先拣选的灵魂。我也被 这些肢体所鼓励,愿意加入这行列。为 此,我需要为将来受装备——这亦是我 想去读神学的另一重原因。

神在我生命轨迹中的带领、他在 我性格上的陶塑、我对认识神的热情与 爱、以及为未来需要而进行的装备,这 些,正是我渴望攻读神学的一些主要缘 由。

(作者为北约华人基督教会会友)

郑安珺

在泥與光之間 學習與上帝同行

以下是在柬埔寨的日子裡,一點一滴寫下的記錄——沒有壯烈,只有真 實。而我想,上帝就在這些真實裡。

一、蛇與平安

這次搬進村子裡新租的房子時, 屋主帶著我們看後院的水表。那是一 個潮濕、安靜的午後,空氣裡有著搬 家的塵土和一絲不確定的氣味。當我 們彎下腰時,一條粗壯的黑蛇忽然從 房屋邊緣的水管後竄出。太太大喊一 聲,轉身就跑。她非常害怕蛇。我卻 意外地平靜,拿起一根竹竿,輕輕地 將它趕回草叢裡。

我忽然明白,恐懼本身不是敵 人;敵人是我們面對恐懼時的慌亂。

宣教的旅程裡,也常有突如其 來的「蛇」——簽證被拖延、經費不 足、誤會與孤立,各樣的忙亂。但信 心並不是讓蛇消失,而是讓心不驚。

我通常摸索著拿起已經充好電的手 電筒,照照四圍,也照亮牆上那個小十 字架。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電。」太 太常常嘆氣。因為有時正在掃地途中, 有時正在洗澡,有時餃子正煮在鍋裡。 我說:「不知道,但神會讓我們學習忍 耐、學習等待。」

這樣的停電,有時半個小時,有 時幾個小時。但我們幾乎每次都會在來 電那一刻鼓掌。那時我們更明白「感謝 神」這個詞的真實重量——光回來的瞬 間,心也似乎被點亮。

在宣教的路上,我們也常經歷「停 電」——靈裡的黑暗、禱告的沉默、計 畫的中斷和使不上力的挫敗。但上帝總 在祂的時候,讓光再度亮起。

屋主笑著說:「這種蛇沒有毒, 不要害怕。」我點頭。那一刻,我想 起過往三年住在普撒省小山村的日 子——那裡的蛇各式各樣:黑灰、 粉紅、草綠的蛇,特別是眼鏡王蛇 (Cobra),都是毒蛇。此外還有 獴 、 牛蛙、紅螞蟻、守宮、大壁虎、變色 龍,當然還有各種蚊蟲;習慣了也就 不那麼害怕了。我們出門在外,手裡 總是握著一根竹竿,三件事:防蛇、 防野狗、防雨後路滑。只要彼此不侵 犯、不去踩踏,上帝讓天地自有平 衡。

《詩篇》23篇說: 「我雖然行過 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 祢 與 我同在。」 那天下午,我在禱告裡告 訴上帝:「若 祢 不允許,一條蛇也不 能傷我。」禱告完,光就照進屋裡。 那一刻,我和太太心裡的擔憂與恐懼 也安靜下來。

二、雨季裡的光

五月底雨季來了之後,幾乎每 天都下雨,有時像霧,有時像瀑布; 有時一陣風一樣掠過,有時則電閃雷 鳴、傾盆而下。屋外的椰樹在風裡搖 晃,電線也隨之顫動。幾乎每一週都 會有一場大雨把電線桿吹倒或電線吹 斷,全村陷入一片黑暗。

我想起有一天去探訪一位久病的信 徒,車陷進泥裡,我們一起推了三次才 出了水坑。那是一種信心的操練——推 一次,沒動;再推一次,依然陷著;但 你知道,第三次,也許就能走。

回家的路上,雨還在下,手機訊號 忽強忽弱。太太笑著說:「至少我們還 有網。雖然訊號弱,但可以發訊息。」 我也笑著說:「是啊,雨還在下,但我 們知道太陽在雲層之上。」

信心,就是這樣的光。它不驚天動 地,只在最黑的夜裡提醒你——天還沒 亮,但神仍在。

三、嘟嘟車的見證

我們住的地方離31號國道很近。 夜裡,大卡車一輛接一輛呼嘯而過, 震得牆壁都在顫。起初我們很難入睡, 宣教的生活,不總是被神蹟環繞。更多的時候,是在平凡的日子裡學習忍 耐、信靠與喜樂。有時是一條蛇,提醒我們何為平安;有時是一場雨,教 我們如何等待光;有時是一輛嘟嘟車,在塵土飛揚的路上載著信心前行。

幾乎無法睡著;後來慢慢習慣了。有時半夜被驚醒,我 們就在心裡禱告:「主啊,讓這聲音成為我學忍耐的鐘 聲。」

我們住在另一個村子,離教會所在的村子還有四公 里。後來我買了一輛四輪電動嘟嘟車代步。那大概是這 一帶村子裡第一輛這樣的車。每次開過去,孩子們都追 著跑,喊:「老爺爺開車!老奶奶坐後面!」他們笑得 那麼亮,像晨光裡的水珠。

我們坐在那車上,一路顛簸著去教會。風從樹梢 穿過,帶著稻田的氣味。我心裡忽然覺得——這就是宣 教:不是在舒適的舞台,而是在滿是塵土的路上,仍然 向前行。

車雖像老爺車,開不快;村子的路爛、泥濘又多水 坑,但總有喜樂,因為每一次出發,心裡都盼有人能聽 見福音。

有人問我:「你們不覺得辛苦嗎?」我笑著說: 「不,我們只是開車的人。方向盤在上帝手裡。」

夜幕降臨時,貨車仍在呼嘯,但我已能在那噪聲中 聽見平安。那是心底最柔軟的光——一種知道「主仍掌 權」的安靜。

結語:在泥與光之間

這些年在艱苦的鄉村居住,讓我們越發相信,信 心並不是在沒有困難的地方才生長,而是在泥坑、蛇出 沒、停電、嘈雜與顛簸裡慢慢長出。上帝不總是讓環境 改變,但祂會讓我們在環境裡被改變。

當蛇出現時,學會不慌; 當黑暗降臨時,學會等待; 當噪聲逼近時,學會禱告; 當車行駛在泥濘時,學會微笑。

這一切,就是信心的形狀。它不華麗,但真實。就 像在宣教生活中,我們每一天的呼吸、每一次出發—— 都在告訴自己: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 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1)

(作者為華基聯會支持的柬埔寨宣教士)

親愛的牧者、同工與弟兄姊妹們,主內平安!

9月我們到海灘探訪曉龍的父母,並與他們深談。感恩的 是,他們非常支持兒子信主,也盼望他能有教會生活。只

是曉龍除了上學之外,大多需要陪伴奶奶;而我們每週六下 午6點聚會,曉龍的奶奶在這個時間不太願意讓他外出。因 此,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調整跟進方式,求神帶領。

另外幾位少年人,每逢週六我們也會與他們在公園見面,但 他們需要在6點前回家。所以每週的跟進,都是走進他們的 生活,了解他們,陪伴與引導他們尋求神。有一次我在回家 途中,心裡忽然有感動,可以邀請他們代禱——從禱告開始 學習,並求神親自帶領他們尋求。

還有剛決志的成年人也需要持續跟進,求神帶領。

近期教會中弟兄姊妹的身體毛病愈來愈多:身體不適、手 痛、腰痛、腳痛等各樣問題;在教會事奉上也逐漸減少, 導致目前事奉人員開始不足。求神憐憫,醫治弟兄姊妹的身 體;也求主加力,使弟兄姊妹靠主得勝各樣身體軟弱,重新 得力,繼續事奉神、事奉教會。

上週主日教會的接送車在送弟兄姊妹回家途中被其他車輛擦 撞。感恩的是,只刮傷了車頭,並無嚴重撞擊;車輛仍可正 常使用,只需稍作車殼維修。

代禱事項:

請為年輕人福音對象的跟進事工代禱。

請繼續為初信者的跟進代禱。

請為在SUZANO租用聚會場地代禱。

請繼續為我的事奉代禱。

感謝你們的關愛與代禱!願主的平安常與你們同在!

2025年10月

亲爱的各位牧长、弟兄姐妹,主内平安!

从德国卡塞尔向大家问安:

回想过去这一段时间,我们看见上帝在教会中奇妙的带领,也看 见弟兄姐妹因着顺服上帝而带来的生命改变。为此,我们满心感 恩,愿与大家一同分享主的恩典。

我们很感恩,看到有弟兄姐妹越来越明白主日崇拜的重要性。有 的从事护理或公交司机的工作,并非每个主日都能休息,如今反 而更珍惜能参与崇拜的机会;有的回国探亲或外出出差,也会特 别安排时间到当地教会敬拜。此外,我们也看到弟兄姐妹越来越 珍惜在属灵上受造就的机会,渴慕属灵生命的成长。除了规律参 加主日学外,他们也积极参与各类营会,并报名读经训练课程。

我们很感恩,今年七月教会举行洗礼,有一位姐妹受洗归入主 名。我们见证了她因主耶稣而翻转的生命——从一个“社恐”的 人,变为愿意进入人群的人;从一个对未来茫然的人,变为一个 期待主改变、盼望美好未来的人。

我们也很感恩,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有两支短宣队来到我们当 中支持事工(分别来自多伦多证道浸信教会与多伦多国语华人基 督教会)。他们参与了主日讲道、敬拜赞美、查经带领、探访关 怀、儿童主日学和迎新等各项事工。短宣队员们不仅在事奉中与 传道人美好配搭,也为弟兄姐妹树立了榜样。求主记念他们在这 里的劳苦与摆上。

我们更感恩,看见弟兄姐妹将信仰真切地活在生活中。这里想特 别分享一个见证。

有一天,一位弟兄前来寻求帮助,因为他与妻子争吵后彼此不再 讲话,甚至妻子时常提起“离婚”。了解情况后,我们发现他们夫 妻间存在许多长久未解决的问题。其实,在家庭矛盾中,最难的 不是事情的复杂,而是人对主耶稣的回应。感谢主,这对夫妻 愿意寻求主的帮助,接受属灵教导。当他们明白自己生命中的问 题时,愿意顺服主,认罪悔改,学习道歉与饶恕,把困难交托给 主,求主改变他们的生命。

因此,当我们进一步的辅导尚未开始时,我们就知道这个故事必 定会有美好的结局。因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新译本)

透过谈话,我们帮助他们理清需要,表达对彼此的肯定,也引 导他们面对那些曾不愿提及的往事,一同挖出家庭中深埋的“地 雷”。通过祷告,他们愿意彼此饶恕,也饶恕对方的家庭,求主 重建他们的生命,在婚姻中带来医治、更新与盼望。不久之后, 这对夫妻的关系明显改变,不仅彼此融洽,还同心服事,全家充 满喜乐,并报读圣经课程。他们深知,认识主、信靠主是多么的 重要。

后来,当高明在儿童主日学讲授“彼此相爱”这个主题时,问孩子 们:“彼此相爱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女儿回答说:“就像我爸 爸和妈妈一样。”

在事奉中,我们看见上帝奇妙的带领,也看见弟兄姐妹的成长, 心中充满感恩。然而,教会在发展与事奉中仍面临不少挑战,恳 请弟兄姐妹为以下事项代祷:

1、

大学生/职青查经小组:自疫情以来,小组一直不太稳 定。上学期结束后,有三位成员毕业离开,前往其他城市,目前 仅剩三位能稳定参加(其中两位预计明年也将离开)。求主托住 这个事工,使信徒在其中扎根成长,也使未信者有机会认识主。

2、

事奉人员不足:目前固定参加主日崇拜的弟兄姐妹约二十 位,可参与事奉的人数有限。然而教会面对多样的服事对象(成 人、青少年、儿童、慕道朋友),以及不同的事奉岗位(崇拜、 教导、服务、关怀等),各方面仍感人手短缺。求主兴起更多弟 兄姐妹,赐下渴慕的心,愿意走出舒适圈,积极参与教会事奉。

3、

身心健康挑战:卡塞尔是一座山城,森林环绕。秋冬季节 寒冷阴暗,阳光稀少,弟兄姐妹在身体与心理上都面临挑战。我 们自己也受到季节性抑郁的影响。求主加添力量,保守健康。

亲爱的弟兄姐妹,请你们与我们一同为上帝所成就的恩典献上 感恩与赞美,也为我们在事奉中所面对的挑战切切祷告,求主带 领、保守、看顾。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卡塞尔华人宣教事工的关 心与支持。愿主赐福你们!

叶源川、高明传道夫妇 敬上

華基聯會暨各堂報告

華基聯會

1. 「向山舉目」—《華基教會半世紀感 恩紀念相片集》已經出版,每個家庭 限領一本。

2. 華基聯會「2026年宣教禱告與信心 認獻表」可透過以下連接填寫在線 表格。https://forms.office.com/r/ WhzPE5MNiY。

3. 2025年版《差傳代禱指引》已出版, 歡迎領取。

城北華基

1. 城北華基40週年祝福行動 – 捐血運動: 教會將於11月28-29日安排車輛,往返教 會Bayview堂址及Hillcrest捐血中心,以 方便兄姊的參與。

美堅華基

1. 英文堂於10月19日為多倫多Urban Promise 舉辦的募款活動「Run for Promise」,共籌得款項︰ 4484.5元。用 以幫助多倫多社區有需要的兒童、青少 年和家庭。

2. 教會舉辦的社區活動「陶藝班」於11 月開課,內容包括製作陶藝玫瑰花、杯 子、盆子等。

3. ESL 「ABC聖經金句班」於每星期六上 午10:00至11:30線上Zoom上課,學習簡 單生活英語及聖經金句。

4. 加拿大環球中國事工於11月8日上午在本 會舉辦「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釋經講 道日。

5. 粵語堂11月1日晚上演出音樂 - 福音話劇 「我的後半生:半張彩票」,講員徐武 豪博十分享褔音信息。

麥城華基

1. 第二次會員大會在10月26日順利舉行。 新一屆執事會將於下年1月1日成立。

2. 「輕鬆小聚」於11月15日(六)早上 10:30至中午12:30在在教會舉行。主 題:「腎臟結構及功能的認識2.0」。歡 迎中年人士參加。12月聖誕節,「輕鬆 小聚」暫停一次。

北約華基

1. 宣教:孫嘉馨傳道於10月15~11月13日 前往阿根廷華基事奉。

2. 11月16日舉行年度會員大會。

3. 教會參與的Samaritan's Purse聖誕鞋盒 禮物行動,於11月16日截止收集。

國語華基

1. 11月2日(日)教會舉辦「金色年華敬老 日」。

2. 11月22日(六)教會舉行教牧執事禱告 會。

西區華基

1. 本堂參與聖誕兒童禮物鞋盒大行動 (Operation Christmas Child )於11月 16日截止收集。

2. 秋季成人主日學(新約概覽)於早上 9:30 至 10:40在教會舉行。

3. 信仰慕道班於早上 9:30至10:40 在教會舉 行。

4. 輕歌妙韻將於11月28日晚上7:30在教會 舉行,主題為「感恩的讚頌」。

尼亞加拉華基

1. 由趙文青傳道帶領的泰北短宣隊完成了 在「天恩金三角學生中心」的服侍及該 地區的學習考察,已經平安歸來。

2. 感恩節主日洗禮,有兩位弟兄受洗歸入 主名。

旺市華基

1. 感謝讚美主,教會於10月份開始為購堂 事宜進行各項籌款活動,並有機會於母 堂分享這异象。

2. 10月12日舉行三語感恩節崇拜,當天有 9位弟兄姊妹受洗。會後有12週年堂慶慶 祝、甜點義賣和博樂午餐。

3. 教會於10月18日舉行領袖退修會,討論 2026年的异象和事工,並一起祈禱仰望 神。

奧城華基

1. 教會於感恩節聯合主日崇拜中舉行浸 禮,有兩位姐妹受洗。

2. 國語堂於10月26日(日)主日崇拜結束 後舉行了領袖訓練,Stanley傳道帶領領 袖組長們示範歸納法查經。

3. 教會於10月31日(五)舉辦哈利路亞 Party,有六十位孩童參加。

貴湖華基

1. 教會將於11月16日主日崇拜結束後召開 會員大會。議項:1)選舉2026-27年度 執事;2)表決2026年度財務預算;3) 修改教會by law部分條款;4)委任2025 財政年度審計師。

人事

城北:

1. 現任國語部主任牧師岑甘葳玲牧師 (Rev. Dr. Linda Shum)將於2026年1月 16日榮休。為承接既定的接班計劃,金 弘傳道(Pastor Hong Jin)與施繼坤傳 道(Pastor Crystal Shi)將一同肩負國語 部臨時聯合主任的職分。

2. 財務部王肇宏(Eric)弟兄已向教會請 辭,將於2026年1月1日離任,最後工作 天是11月19日。

3. 鄭大康(Roger)弟兄於11月3日出任資 訊科技部經理。

4. 主領牧師崔皓明牧師將於2025年12月10 日至2026年3月9日休安息年假,崔牧師 休假期間,將由李書靈牧師和黃馮玉賢 牧師暫代主領職務。

北約:何澤褘傳道(Pastor Joy)於10月31 日離職。

洗禮

瀑布:Tianyi Li、Tianer Li 奧城:郝郝國美、戴陳秀文 新會員 城北:黃慧詩(Cecilia)、丘漢泉 (Horace)、梁曉嵐(Kristen)、 張穎芯(Karen)、陳海寧(Clara) 、陳仲龍(Timothy)、蔡希光 (Ruth)、何玉燕(Iris)、梁炳生 (Stephen)、譚繆潔玲(Karen) 、孔慶光(Larry)

離世

城北:曹瑞霞Shirley姊妹於10月8日、 杜嘉妍 Catherine 姊妹於10月10日、 李成富Thomas博士於10月24日 美堅:涂李麗君於10月4日

愛正堂吳克定牧師蒙古短宣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華基家訊》2025年11月號 by acem.monthly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