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Page 1

Home 2025: 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Taipei Taiwan 2015

Divooe Zein Architects



Home 2025: 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Taipei Taiwan 2015

Divooe Zein Architects



p. 5

Cave No.1: 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For Isolation & Meditation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山 洞 : 類 生 態 光 學 冥 想 屋 2016


HOME 2025 : 想家計畫 十年後,我們將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十年,在不同人的人生量尺上有迥異的描繪與定義;十年,一個不算長,卻在這個瞬 息萬變的時代裡,值得我們以這樣的時間長度來仔細省視過去、現在,還有未來。十 年後的我們,將站在世界的何處?扮演著什麼樣的社會角色?而臺灣的政治經濟、地 理環境、社會結構又將如何變化? 忠泰美術館開館首展《HOME 2025:想家計畫》將思考點回歸到人最基本的生活單 位──「家」,聚焦於住居議題上,透過時間與空間兩個向度的交叉設定,啟動思考十 年後住居的研究計畫! 開啟「家」的定義 「想家」的過程,是「想像」(Imagining)更是「思考」(Thinking),我們從腳下的 這塊土地出發──這座揉合豐富層次的歷史文化紋理之島嶼,是我們多元且具生命力 的創意發想來源。今日臺灣在人口、社會政經結構劇烈改變中,獨居、混居、多元成家 議題的浮現,以及獨立在家工作者、移動工作者等不同的空間需求,不斷擾動著「家」 的定義。家不是被炒作的「商品」,家也不單純是一棟物件式的「房子」,家是歸屬與 情感聚合之處,更是生命反思沉澱之所,唯有回到它的本質──「生活的必需/生活的 場所」,我們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品質、美學與幸福感。 自 2015 年 5 月起,忠泰美術館邀請阮慶岳、詹偉雄、謝宗哲三位專家組成策展團隊, 媒合 29 組設計/建築專業者及 20 家中堅企業組成合作團隊,歷經長達近一年半的 研究籌備,以創意構想結合研發產業,針對臺灣所面對的各種社會經濟環境議題,探 索未來的居住型態,跨界激盪出前瞻的革新火花,共同為 2025 年的「家」勾勒出生 活樣貌提案。本計畫以六個主題切入──「島嶼居,家的在地性」、「天地棲,家的永續 經營」、「共生寓,家的互動」、「變形宿,家的新質感」、「智慧家,家的智能創建」、「感 知域,家的冥想空間」,從不同面向探討「家與個人」,「家與社會」,「家與環境」之 間的關係。30 個提案同步精彩展出,以具體模型和影像展覽和大型一比一建築裝置 呈現,闡述在近未來極可能實現的各種預測,集聚眾力完成一幅「可見的居住未來想 像圖」,邀請您一同探索未來,開啟「家」的定義!


策展單位 -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在建設事業的本體上成立,希望以建築、藝術與文化等 角度,全方位創造優質生活空間、推廣藝術展演、並且發展文化教育,將關懷的主體 由小眾環境,拓展到群體環境建構的理想狀態。

策展人 《阮慶岳》,作家、建築師與策展人。著作及策展極多,包括文學類《黃昏的故鄉》、 及建築類《弱建築》等三十餘本;2006 年策展《樂園重返:台灣的微型城市》,代表 臺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詹偉雄》,出版人,文化現象與社會變遷研究者。2007 年參與創辦《Shopping Design》設計生活雜誌,著有《美學的經濟》等著作。 《謝宗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2007)。現任 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

參展企業

方尹萍、方瑋、王喆、平原英樹、辻真悟、

3 M T a i w a n、O p l u s D e s i g n、

吳聲明、邱文傑、邵唯晏、林建華、林聖

WoodTek 台灣森科、中保無限 +、台灣

峰、翁廷楷、陳宣誠、許棕宣、彭文苑、

大哥大、利永環球科技、初鹿牧場、秀傳

曾志偉、曾柏庭、廖偉立、趙元鴻、劉國

醫療體系、長虹建設、長傑營造、佳龍科

滄、王家祥 + 蕭光廷、刘冠宏 + 王治國、

技、春池玻璃、通用福祉、常民鋼構、強

李啟誠 + 蔡東和、陳右昇 + 邱郁晨、郭

安威勝 + 構建築、國產建材實業、新光

旭原 + 黃惠美、陸希傑 + 何炯德、楊秀

保全、新光紡織、新能光電、樹德企業

川 + 高雅楓、戴嘉惠 + 林欣蘋、田中央 工作 群 + 劉崇聖 + 王士 芳、曾瑋 + 林 昭勳 + 許洺睿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參展建築師

p. 7

代表、水交社 Maison LC4 負責人。


設計概念

Design Concept 山洞 :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

Cave No.1: 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For Isolation & Meditation 十年後的人類,面對資訊爆炸的焦慮與便利交通帶來的世界流動,使家不再僅是個人 化固定地點,或許能為需要的人帶來安定與療癒的所在,即是家的未來定義。透過春 池回收玻璃的再利用技術與特質,啟發療癒之家的可能性:一個無論在材料、資源、 能量、生命都能夠不斷循環啟發的山洞。 設計元素包含:光、水、食、熱、動線。玻璃透光特質使得光成為能源的主要來源,並 利用壁厚 300-500 mm 進行不可見光的傳導及儲能特性,將光能作有效運用。玻璃 能夠達成的有機造形,帶有弧度的內壁引導,透過內外之冷熱溫差凝結水氣,儲存水 源與內部。運用凸凹透鏡的構造,聚光特質產生熱能,最終透過內部從地底通到戶外 的魚菜共生系統,能夠存養藻類、魚蝦的可能性。動線上,極度狹窄的通道防範野生 動物的侵襲。 構成方法:運用回收玻璃砂體積微小化的特性,運輸方便、易於輸送至不便之地,設 想不遠的將來以現場高壓成形之方法加熱塑形燒製而成,並有相關冷卻技術高度發 展的配套,具備一體成形、依靠單一回收材料之特性,並達成高強度結構及抗氣候溫 差的未來之家。

The future world is rife with rapid, expedient movements. Our daily life ceases to be a single fixed point, but spatial fragments scattered around – stable, minimal, and serene places that fit the need of future living. In response to light and water, the quality of glass - its weight, inorganic, heat-insulation, harness and transparency – shapes an ecological house. The infinite flexibility of units contributes to a like sustaining system. Resi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internet to monitor the meditation house as a vehicle for community bulletin, facility maintenance, emergency call and bases of knowledge sharing. 2016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HOME 2025 : 想家計畫 location : Taipei Taiwan size : L260 x W275 x H260 cm principal use : Exhibition Work photograph : Spring Pool Glass , Divooe Zein Architects


合作企業

Corporate Partner 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玻璃產業是傳統產業,而且:玻璃產業的再研發更是資金與經營的重大考驗,其中產 生的挫折與成果亦是考驗經營者的意志力與耐力的結果。在科技一日千里的變化、商 業競爭與淘汰中,要堅守玻璃傳統產業繼續存在,除了投資與利益取得平衡常會困擾 投資者之外,更需要比別人努力經營,用心開發及創新,方能維持生機。 過去在新竹的玻璃業界,佔有全世界一席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全球化』風潮,以 及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新竹的玻璃產業,走過了輝煌期,此刻進入了蕭條期,缺少『環 保整合』及『智慧轉型』的經營者,便因此使公司甚至於經營團隊,成為走入商機不再、 漸漸沒落的歷史紀錄,再也無法經營下去者,大有人在。 幸好在近幾年,在新竹市市長及當時文化局之策劃之下,開始舉辦國際玻璃藝術節, 由玻璃藝術節帶動大家對於玻璃的認識及熱情。使玻璃美感以及玻璃的價值:藉者 展示機會吸引別人創作精華,提升玻璃業界的自我形象,也使民眾對玻璃業產生更多 的認識及瞭解。 春池抱著『月是故鄉圓』以及『家鄉最好』的心意,使玻璃藝術、工藝、產業能在新竹

術品及 DIY 產品,我們也在展覽裡,可欣賞到在短時間裡面,創作家在縮短摸索的階 段中創作不少藝品及 DIY 產品,藉此呈現給大家品鑑外,在玻璃藝術節展示期間,特 別以 DIY 的教學方式,使全民對玻璃再產生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本公司(春池玻璃) 也本著環保理念,繼續發展及壯大玻璃的回收以及再利用原則,以身作則,讓地球及 自己的公司,透過環保理念得以永續經營。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及創新的玻璃藝術領域發展者,可以實現在自己家中的冷氣房裡也可以創作玻璃藝

p. 9

永續生存,並且發揚光大。除研發出亮彩琉璃珠原料,使對玻璃熱愛者更多投入,以



Mold for glass models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11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13


HOME 2025 / Cave No.1: 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For Isolation & Meditation


glass models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15


Sections


Sections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17



p. 19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構成方法:運用回收玻璃砂體積微小化的特性,運輸方便、易於輸送至不便之地,設想不遠的將來以現場高壓成形之方 法加熱塑形燒製而成,並有相關冷卻技術高度發展的配套,具備一體成形、依靠單一回收材料之特性,並達成高強度結 構及抗氣候溫差的未來之家。


一比一玻璃纖維模型模具製作過程

Making Of Molds For Fiberglass 1:1 model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21


一比一玻璃纖維模型置於戶外 Fiberglass 1:1 model in the wild


Glass model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23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25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27


1

全功能攝影機

S: 1/100

附註: 此為概估之平面,其細節因從現場基地做調整

2016.08.25

配置圖


2

S: 1/20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玻璃冥想屋最大長寬高尺寸- L:260cm x W:275cm x H: 260cm 材料-玻璃纖維強化塑膠 (FRP)

p. 29

275cm

260cm

A3 1/20

2016.08.23


9

260cm

S: 1/20

128cm

15cm

32cm

275cm

2016.08.23

立面尺寸圖


13

H: 260cm

S: 1/20

H: 20cm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31

2016.08.23

透視圖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33


HOME 2025 : 想家計畫 HOME 2025 Exhibition 山洞 :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

Cave No.1: Semi-Ecosphere Glass House For Isolation & Meditation 設計時間:2015 竣工時間:2016 作品尺寸:L260 x W275 x H260 cm 空間性質:展覽作品 策展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合作單位: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設計單位: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Divooe Zein Architects 主要材料:玻璃纖維 / 玻璃砂 參與人員:曾志偉 / 胡如燕 / 林凡榆 / 洪浩鈞 / 徐子涵 / 陳莉薇 / 謝昕玫

Photo Credits : 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Divooe Zein Architects


自然洋行設計團隊 自然洋行成立於 2003 年,工作室位於台灣台北外雙溪陽明山國家公園後山,主要設計思考著重於 建築、環境、感知等複合因素規劃而成的完整場域。其中包含歷史建築物改造、新型態研究機構及 部分實驗性住宅、飯店等。並於 2014 年起持續探索輕質、異材質構造及其運用向度可能性發展。 Established in 2003, Divooe Zein Architects is located on the back hill of the Shuangxi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just outside of Taipei, Taiwan. The designs of the team take on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percep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team has worked on the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nnovative design of research institute, experimental housing, hotels, and more. Since 2014, it has been exploring the use of lightweight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曾志偉 自然洋行創辦人

1973 出生於台灣,幼時成長於帛琉群島並就讀 S D A 美國國際學校。2003 年起往返旅居峇里島 進行長期建築環境田野調查、成立自然洋行建築工作室,2014 年於台北成立少少 - 原始感覺研究 室,並於 2015 年任教於台灣實踐大學建築系。 Divooe Zein, the founder & director of Divooe Zein Architects. Zein was raised up in Palau islands and stud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SDA. After his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he established Divooe Zein Architects in Taipei and started the journey and field studies back and forth in between Bali islands in Indonesia and Taiwan from 2003 until now. At 2014, he established siu siu – Lab of Primitive Senses in Taipei, and started the teaching work in Shih Chie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aiwan.

2016 榮獲 自然建造 ‧ 第四屆中國建築傳媒獎 青年探索獎 2015 大溪老茶廠 榮獲 遠東建築老屋改造特別獎 首獎 2014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榮獲 ADA 新銳建築獎 特別獎 2016 CAMA-China Architecture Media Award, Construction with the natural way 2015 First Prize of Special Award of Architecture Renovation, Far East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2014 Special Award of ADA Emerging Architects

自然洋行設計團隊:www.divooe.com.tw

Divooe Zein Architects: www.divooe.com.tw

自然洋行設計團隊 Divooe Zein Architects

Exhibition Project 2016 - 2017

p. 35

獲獎紀錄 Award Winning Record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