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 賣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2025 年 11 月 9 日(星期日)
華韻雋永:美國高爾伉儷中國藝術珍藏
下午 2:00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下午 2:15
盛世琳瑯:中國玉器精粹
下午 3:00
蓄萃凝芳:香港重要私人中國藝術雅藏 II
下午 3:30
重要中國瓷雜工藝精品 下午 4:00
預 展
11 月 1-7 日 上午 10:00 至下午 6:00
11 月 8 日 上午 10:00 至下午 4:00
Sunday, 9 November 2025 AUCTION
Elegance and Resonance: The Chinese Art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Gold
2:00pm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2:15pm
The Opulent Eye: Fine Chinese Jade Collection 3:00pm
Cultivated Eleg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Hong Kong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 II 3:30pm
Fine Chinese Ceramics & Works of Art 4:00pm
VIEWING
1-7 November 10:00am-6:00pm
8 November 10:00am-4:00pm
地 點 VENUE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 15 號 7 樓
(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


7F., No.15, Sec. 2, Chongqing S.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Taiwan


IMPORTANT NOTICE TO BUYERS
保證金之繳納
為使拍賣能夠圓滿順利及確保參與拍賣者之權益,凡欲現場參與、書面 競投、電話競投及網上競投者,請必須於拍賣前一天完成登記手續,並 繳納 TWD 200,000(USD 6,500、HKD 50,000、RMB 45,000)之保證金 方可參與競投(若繳交支票,請於三日前完成辦理)。宇珍公司可決定 參與拍賣者繳納更高金額之保證金。持有宇珍玉璽卡者,可免繳保證金。
付款方式
買家一經成功競投拍賣品,在付清全額購買價款項後(包含落槌價、拍 賣支付之佣金),即可取回拍賣品。付款可以現金、匯款、支票或信用 卡支付,若以各類信用卡或中國銀聯卡付款,僅限總金額新台幣壹百萬 ( 含 ) 元以下;如以支票付款,須待支票兌現後,方可領取拍賣品。
本公司僅接受在台灣及香港支付保證金及拍賣品款項,如買家以港幣或 美金於香港支付,應按拍賣當日臺灣銀行公佈之匯率計價,並以本公司 所發出之成交單上所列之匯率為準。
付款及領取拍賣品 買家成功競投拍賣品後,應自拍定日起 10 日內付全額購買價款項;付
清款項後,必須自行取貨,若委由他人提領,必須出示委託證明書;若 委託本公司送貨或需額外保險,則均須另行計價,對於運送過程中所造 成的一切損失,本公司概不承擔責任。
佣金
買家成功投得拍賣品後,應付之購買價款為最後之落槌價加上服務費。
(1) 每單件落槌價於新台幣壹仟萬元 ( 含 ) 以下,服務費以落槌價之 20% 計算。
(2) 每單件落槌價於新台幣參仟萬元 ( 含 ) 以下之部份,服務費採分為二 階段加總計算,其中新台幣壹仟萬元 ( 含 ) 之部份,服務費以落槌價之 20 %計算;新台幣壹仟萬元以上至新台幣參仟萬元 ( 含 ) 之部份,服務 費再以落槌價之 15%計算。
(3) 每單件落槌價超過新台幣參仟萬元之部份,服務費採分為三階段加總 計算,其中新台幣壹仟萬元 ( 含 ) 之部份,服務費以落槌價之 20%計算; 新台幣壹仟萬元以上至新台幣參仟萬元 ( 含 ) 之部份,服務費再以落槌價 之 15%計算;超過新台幣參仟萬元之部分再以落槌價之 12%計算。
拍賣品之狀況
請於拍賣前之預展檢視拍賣品,如有需要,宇珍公司可提供拍賣品狀況 報告。圖錄或狀況報告中未說明拍賣品之狀況並不表示該拍賣品沒有缺 陷或瑕疵,詳情請參閱業務規則。
業務規則
買家請於參加拍賣會前,詳細閱讀並遵守宇珍國際藝術有限公司圖錄內 所載之買家重要通告、業務規則及有關競投責任。
DEPOSIT
To ensure a smooth auction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 of buyers, all buyers bidding in person, via telephone, written or online bids must complete the registration form at least one day before the auction date and put down a deposit of TWD 200,000 (USD 6,500, HKD 50,000, or RMB 45,000), if paying by check please allow at least three days for check to clear. Yu Jen reserves the right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deposit required. Yu Jen Imperial Seal Cardholders are not required to pay the deposit.
PAYMENT METHOD
Payment can be made in cash, by bank transfer, check or credit card. Credit card (including China Union Pay card) payment is limited to total amount of one million Taiwanese dollars or less. Checks must be cleared before lot collection.
Payment is only accepted in Taiwan or Hong Kong. When the payment is made in USD or HKD to our Hong Kong bank account, the exchange rate as published by the Bank of Taiwan on the day of the auction will be used on the invoice.
PAYMENT AND COLLECTION
Successful Bidders shall pay the full remaining balance within 10 days after the auction date. Collection must be made after full payment and in person, or by a third-party with writte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buyer. Shipping and insurance quotes can be arranged if requested, Yu Jen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during transit.
BUYER’S PREMIUM
In addition to the hammer price, the successful bidder agrees to pay us a buyer's premium on the hammer price of each lot sold.
On all lots we charge:
(1) 20% of the hammer price up to and including NT$10,000,000.
(2) 15% on that part of the hammer price over NT$10,000,000 and up to and including NT$30,000,000.
(3) 12% on that part of the hammer price over NT$30,000,000.
CONDITION OF LOTS
Please inspect the property at the pre-sale exhibition. Condition reports are available on request. The condition of a lot in the catalogue description or condition report does not imply that lot is free from faults or imperfections. For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Conditions of Business.
CONDITIONS OF BUSINESS
Buyers are requested to read carefully and abide by Important Notice to Buyers and Conditions of Business in the catalogue of Yu Jen International Art & Antique Co., Ltd. before the auction.

公司團隊 / STAFF
董事長 / Chairman
郭亨政 Heng-Cheng Kuo
總經理 / General Manager
張玉霞 Eunice Chang
副總經理 / Vice President
郭予廷 Yu-Ting Kuo
專任拍賣官 / Auctioneers
焦蓉 Maggie Chiao
郭予廷 Yu-Ting Kuo
台北業務部 / Taipei Sales Department
郭芝穎 Eva Kuo
張育維 Ken Chang
孫佩瑄 Pei-Hsuan Sun
歐洲業務部 / European Sales Department
莊敬慧 Jeanne Chuang
行政部 /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鄭如雯 Ruby Cheng
李曉玟 Sdiva Lee
黃敬宏 Jing-Hong Huang
資訊部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郭予中 Yu-Chung Kuo
法務部 / Legal Affairs Department
何欣倫 Karen He
法律顧問 / Legal Counsel
楊久弘 Jiu-Hong Yang
諮詢服務 / ENQUIRIES
專業諮詢 / Specialist Consultants
郭予廷 Yu-Ting Kuo
Tel:+886-2-2358-1881 ext. 68
Email:yuting@yu-jen.tw
郭芝穎 Eva Kuo
Tel:+886-2-2358-1881 ext. 67
Email:chihying@yu-jen.tw
張育維 Ken Chang
Tel:+886-2-2358-1881 ext. 65
Email:ken@yu-jen.tw
孫佩瑄 Pei-Hsuan Sun
Tel:+886-2-2358-1881 ext. 64
Email:peihsuan@yu-jen.tw
國際諮詢 /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郭予廷 Yu-Ting Kuo
Tel:+886-2-2358-1881 ext. 68
Email:yuting@yu-jen.tw
圖錄訂閱 / Catalogue Subscription
鄭如雯 Ruby Cheng
Tel:+886-2-2358-1881 ext. 66
Email:art@yu-jen.tw
歡迎各界藏家洽詢或網上瀏覽電子圖錄 www.yu-jen.tw
Please contact us to order or visit our website for the electronic catalogue on www.yu-jen.tw
服務據點 / Locations
台北 / Taipei
宇珍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Yu Jen International Art & Antique Co., Ltd.
10066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7F., No. 15, Sec. 2, Chongqing S.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10066, Taiwan
Tel:+886-2-2358-1881 | +886-2-2358-1785
Fax:+886-2-2358-1729
Email:art@yu-jen.tw http://www.yu-jen.tw
高雄 / Kaohsiung
83064 高雄市鳳山區經武路85之20號 No. 85-20, Jingwu Rd., Fengshan Dist., Kaohsiung 83064, Taiwan
Tel:+886-7-748-2383
歐洲 / Europe
莊敬慧 Jeanne Chuang
Donau City Strasse 12/2/11, 1220 Vienna, Austria
Tel:+43-(0)676-7029293
Email:wien@yu-jen.tw
網上競投 / Online Bids
請下載宇珍 APP 或上 www.yu-jen.tw 註冊 Register at www.yu-jen.tw or download Yu Jen App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繼 2025 年 2 月宇珍亞洲藝術拍賣「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 藏」締造百分之百成交的白手套佳績後,今秋隆重再獻「Lewis 醫師伉儷珍藏」
專拍,延續醫師伉儷歷經數十載心血所珍藏的東方藝術瑰寶。此次專場集結玉 器、瓷器、銅器、琺瑯器與書畫等多元品類,呈現一段橫跨學術、藝術與心靈 的收藏旅程,亦是中西文化對話的真實寫照。


醫學與藝術交織的生命篇章
Edmund Lewis 醫師為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院教授,於腎臟 病理學領域享有國際聲譽。長年致力於醫學研究之餘,自 1980 年代起投身東方藝術的鑽研與收藏,足跡遍及美國西 海岸及歐洲各大藝廊與拍場;Julie Lewis 醫師則為范德堡大 學醫學院資深教授,亦為腎臟病理專家。其對中國玉器、瓷 器與書畫懷有深厚情感與獨到眼光。
伉儷在醫學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同時亦以敏銳的藝術品味 著稱。兩人於 1997 年結褵後,攜手展開東方藝術的收藏之 路,其眼光精準,品味獨具。紐約 Bonhams 曾數次為其舉 辦專拍,足見其藏品於專業與美學層面之高標準與影響力。
延續對話,傳承收藏精神
伉儷收藏範圍包含中國、東南亞、日本、韓國等藝術作品, 並透過頂級古董商精心甄選收藏。兩人擁有近似的審美品 味,是他們在藝術旅程中的一大幸運,使得在競爭激烈的市 場中能果斷決策,收藏眾多重要且備受推崇的佳作。這批藝 術藏品不僅展現出他們對東方文化的深刻理解,更體現對高 雅美學的執著追求。
在 Edmund 於 2023 年辭世之後,Julie Lewis 為延續兩人對 藝術的共同情感,特別再次呈獻其精彩佳藏。盼將兩人對東 方藝術的熱愛與理解,傳遞給同樣珍視藝術與歷史價值的藏 家及同好。

左起:芝加哥藝術學院館長 Tao Wang 先生
Edmund Lewis 醫師、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創辦人梅英明先生 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董事 Kim Tee 醫師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曾數次於紐約 Bonhams 舉辦專拍,佳評如潮

凝結時光的美學結晶
本次封面作品,編號 137 北宋 / 金〈磁州窯剔花牡丹紋
梅瓶〉,施以黑釉剔花技法,黑白對比強烈。腹部剔刻三 朵盛開牡丹,瓣如梳羽,重疊有序,枝葉蜿蜒生姿,葉 片刻劃清晰脈紋。通體構圖繁而不亂,刀法靈動,紋飾 精美細緻,盡顯磁州窯剔花之神髓。
封底作品,富有痕都斯坦風情的編號 125 清乾隆〈白玉 御題詩痕都斯坦瓜棱式羊首杯〉,質地細緻,打磨薄透輕 巧。羊首瓜瓣形杯,琢楷書乾隆御題詩〈痕都斯坦玉羊 頭瓜瓣瓢歌〉,字體工整秀麗。整器融東西工藝之美,精 美奇巧,盡顯匠心獨運。
另件編號 126 清乾隆〈白玉御題詩雞缸杯〉,環飾子母雞 圖,流露和樂融融的家庭溫情。器身琢刻陽文行書御題 詩〈白玉杯〉,底刻「乾隆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取美 玉雕琢,仿成化佳瓷名品之承續與再創,朗逸雅緻。
編號 127 清乾隆〈白玉御題詩獸面紋斧形珮〉,瑩潤細 膩,間有黑褐、棕及赭紅色仿古牛毛紋沁,意趣盎然。
飾獸面紋及御題詩〈詠仿古夔紋斧珮〉,藉以表達乾隆帝 對古人質樸風尚之嚮往與崇敬。側邊分別刻有「乾隆年 製」款及千字文序號「慕字一百六十二號」。規制嚴整,
工藝精微,除形制摹古,亦力求神韻相似,足見乾隆盛 世之審美與雅趣。
典藏延續,精神永存
此次專場精選六十餘件精彩佳作,延續伉儷兩人跨越數 十載的收藏精神。 Julie Lewis 回憶道:「 Edmund 常說,
治癒身體的工作讓他更珍惜精神的寄託。我們收藏的不 僅是藝術品,更是一段段文化脈絡、信仰的寄語與人類 文明的沉思。」敬邀各界共襄盛舉,讓這些藝術佳藏開 啟嶄新篇章。

125 清乾隆〈白玉御題詩痕都斯坦瓜棱式羊首杯〉

清乾隆〈白玉御題詩雞缸杯〉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9 November 2025, 2:15pm
Lots 101-165

101
清 白玉麒麟負書珮
L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QILIN' PENDANT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2
清 白玉大吉大利葫蘆珮
L8cm
款識:大、吉、大、利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DOUBLE-GOURD-SHAPED PENDANT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3
清 白玉龍戲珠筆山
L8.3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DRAGON' BRUSH REST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3

104
清 白玉蓮蓬
L7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LOTUS SEEDPOD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5
清或更早 白玉鳳
L5.4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AND RUSSET JADE PHOENIX
QING DYNASTY OR EARLI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6
清或更早 青玉臥虎
L6.3cm
款識:虎符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CELADON JADE RECUMBENT TIGER
QING DYNASTY OR EARLI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7
清 玉提油臥象
L5.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JADE RECUMBENT ELEPHANT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8

清 青白玉臥馬
L6.6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30,000-50,000
USD 1,000-1,700
HKD 7,700-12,800
A PALE CELADON JADE RECUMBENT HORSE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9
清或更早 白玉龍紋環
D8.4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DRAGON' RING QING DYNASTY OR EARLI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09

110
清或更早 青玉琮
H5.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CELADON AND RUSSET JADE CONG QING DYNASTY OR EARLI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清 白玉龍紋帶鉤
L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DRAGON' BELTHOOK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12

清 白玉持蓮童子
L10.6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BOY AND LOTUS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13

113
清 白玉鏤雕龍紋璜
L10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WHITE JADE OPENWORK 'DRAGON' PENDANT, HUANG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14
清 白玉攜琴訪友圖詩文插屏
屏 L9.8cm 含座 H15.5cm
款識:書堂 虚 向水天開 背峙崇山崔且嵬
墅彴雖 肰 鎖溪口 却無一客過而來 左右谿田一徑斜 綠雲深處有人家
相安耕牧無他事 三代遺風夫豈遐
御製詩 臣 梁國治敬書
印:臣、治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30,000-50,000
USD 1,000-1,700
HKD 7,700-12,800
A WHITE JADE 'FIGURE AND POEM'
TABLE SCREEN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清 白玉龍紋洗
L11.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WHITE AND RUSSET JADE 'DRAGON'
BRUSH WASHER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潔白細膩,光澤瑩瑩,保留大量黃褐皮色及 沁色,色澤斑斕,古雅迷人。洗隨形雕就,略呈橢圓 形,內部掏膛細膩,外壁淺浮雕祥龍穿梭,隙地滿布 勾連紋,彷若騰空翻轉於雲海間,靈動活潑,氣勢雄 健。龍自古為權威與吉祥之象徵,寓意帝王尊貴及鎮 護祥瑞。清代宮廷尤鍾情於龍紋裝飾,藉以彰顯國運 隆盛、皇權正統。細觀本品,構圖繁而不亂,刀法深 淺有度,細部紋理雕鑿精妙,可為文房清供亦或賞玩 陳設,別具匠心。
清 玉臥牛
L1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5,600-30,800
A JADE RECUMBENT BUFFALO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圖一 清乾隆〈青玉臥牛〉,北京頤和園庋藏 出處:《頤和園藏文物大系-玉器卷 1》,北京市頤 和園管理處編,文物出版社,2018 年,頁 96-97

臥牛取整料玉材雕琢,質地堅密潤澤,局部褐黃色沁。四足 蜷收,側首回望,雙目圓睜,神態溫馴。雙角後彎上捲,鼻 孔與唇線刻劃細膩,形神俱備。胸腹厚實,背脊隆起,體格 結實而不失生動。通體以細密刀法琢刻牛身毛紋,繁而不 亂,古樸雅致。
牛自古為農耕之助,象徵勤勞、安順與豐饒,亦寓太平盛世、 五穀豐登之瑞意。玉雕臥牛自漢代已見,至明清時期尤為盛
行,造型多趨寫實,並講究神態與筋骨之刻劃,充分體現工匠 精湛刀法與審美情趣。如北京市頤和園庋藏清乾隆〈青玉臥牛〉 (圖一),與本品皆體現清代玉雕動物之藝術風貌。細觀本件玉 臥牛,取材厚實,雕工細膩,造型傳神,誠屬案頭賞玩雅品。
117
清 白玉喜上眉梢 L10.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80,000-100,000
USD 2,700-3,300
HKD 20,500-25,600
A WHITE JADE MAGPIE AND PRUNUS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色澤純淨如凝脂,晶瑩透澈,局部帶有金黃沁色,燦 爛典美。雕琢為喜鵲造型,圓眼尖喙,口銜一截梅枝,梅子飽 滿圓潤,鮮嫩欲滴,其旁靈芝相伴,瑞意滿盈。鵲鳥雙翅收 攏,尾翼呈扇形舒展,靈動非凡。通體雕琢精緻,不僅展現鳥 銜果枝瞬間動態,且羽毛紋理清晰,結合流暢的雕刻線條,展 示高超工藝水準。
清代,中國玉雕工藝達到頂峰,玉器選料上乘,題材廣泛,工藝 精湛,且常藉各種圖紋表達對幸福追求之渴望。喜鵲為報喜之 鳥,因七夕鵲橋相會而被賦予喜結良緣的美好寓意。「梅」與 「眉」同音,兩者結合,寓意「喜事降臨」、「喜上眉梢」。
118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駱駝
L9cm
御題詩:拳足昂頭曲肖 竒 土華璘縟卯金遺 詎同唐帝過街日 疑共明君出塞時 乾隆丙子春御題
印:古香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380,000-420,000
USD 12,700-14,000
HKD 97,400-107,700
A RARE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CAMEL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潔白無瑕,細膩光潤。雕琢雙峰駱駝屈足臥坐,駝首自然回眸,目光炯炯有 神。下顎長鬚,雙耳貼伏於頸,長頸彎曲有力,肌肉飽滿。四肢健壯,前蹄跪伏,後蹄 前屈,作休憩之姿。整器形神兼備,散發沉穩氣勢,盡顯駝獸堅毅與忠順風姿。底部陰 刻隸書御題詩〈詠玉駝〉(圖一),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四)》,御製詩二集, 卷六十三。詩文描述駱駝拳縮四肢、昂首姿態,好似隨著聖明君王出塞征戰,氣勢雄壯。
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長達七十年。乾隆二十年(1755 年), 乾隆皇帝認為攻滅準噶爾時機已到,謂之「天與人歸,機不可失」,故力排眾議,發兵出 征,殲滅準噶爾汗國。隔年,社會安定,經濟持續發展,乾隆帝有感而作〈詠玉駝〉御製 詩,詩文內容恰與出塞征戰相關,可視為乾隆皇帝在「平定準噶爾」過程中的心情紀錄。

圖一 〈詠玉駝〉御製詩文 出處:《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四)》,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三, 頁 4-296,丙子 (乾隆二十一年)

底部御題詩


圖二 明〈玉人牧駝〉,清宮舊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駱駝,又稱「橐馳」,既是商旅往來的倚賴,亦是戎馬征伐的重 要役畜。如後周時期,顯德四年(957 年)十一月周世宗「親 征淮南時⋯命內殿直康保裔帥甲士數百,乘橐駝涉水,太祖皇 帝帥騎兵繼之,遂拔之。」至元代,「札八兒每戰,被重甲舞 槊,陷陣馳突如飛,嘗乘駱駝以戰,眾莫能當。」足見騎駝作 戰之勇猛與威勢,為古代軍事史上獨具特色的一幕。
此堅忍之獸,亦成為玉器中動物題材的典型代表。玉匠多採圓 雕技法,精准捕捉駱駝形體特徵,展現對自然生靈的細膩觀察 與高超技藝。清代乾隆皇帝尤鍾愛玉雕駱駝,可從清宮舊藏,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玉人牧駝〉(圖二)窺見一斑。該 器於乾隆二十二至二十三年(1757 1758 年)完成組配,乾 隆帝欣賞「玉駱駝」時,感於「大小和卓之亂」戰事,遂作〈詠 玉人牧駝〉詩,並配以司牧玉人,詩中亦隱含其對西域氏族之 政治態度。對比本品,所鐫御題詩作於乾隆二十一年,彼時已 平定準噶爾,駱駝卸下征戰之任,呈現安然休憩之姿,題詩意 旨皇朝征戰告捷後的寧靜與盛世榮光。

清 白玉御製詩福山壽海紋圭 L15.2cm
御製詩:御製回玉圭謠 崑崙西極玉所都 穆滿靈器傳西胡 楚曰珵珩魯璠璵 其偶然耳古論諸 乃今通道蔥嶺途 嵗為恒供寧十區 是圭實彼之寶符 驛來什襲呈天衢 阿渾譯出其文攄 駢蕃吉語歌九如 福祚昌熾享齡遐 豫順兆姓鞏皇圖 宜子孫佩意不殊 韞櫝爰識咸賓模 保奭用訓猶忸吾 臣 朱珪敬書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0-70,000
USD 1,700-2,300
HKD 12,800-17,900
AN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BAT' TABLET, GUI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潔白細膩,凝脂含光。整器作片體狀圭形,上略寬,三角形尖頂,下為方形,平 底。正面近底處陰刻海水江崖紋,其上三隻翔蝠翱翔雲海間,最上端的蝙蝠口銜飄帶栓繫 「卍」字,寓「萬福」之意;另面於海水江崖上方刻有楷書御製詩〈回玉圭謠〉,詩文出自《清 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五)》,御製詩三集,卷九,末署「臣 朱珪敬書」。
玉圭,乃上古重要禮器,多用於「朝覲禮見」,以表等級尊卑,亦為祭祀盟誓之瑞信。《禮 經》:「諸侯即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斜銳瑁方四寸,其下亦斜刻雲,闊狹長短如圭頭,諸 侯執圭來朝,天子以冒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也。」《酉陽雜俎》亦載:「古 者安平用璧,興事用圭。」可見圭專用於重大典禮、祀事盟誓,足見其位尊義重,為古代禮 制中不可或缺之重器。
朱珪(1731 1807 年),乾隆十三年(1748 年)進士,曾任山西布政使及署任巡撫。乾隆 四十年(1775 年),內召回京覲見皇帝,改授侍講學士,直上書房,擔任皇子永琰之師。
《清史稿》記載,嘉慶帝語:「珪自為師傅,凡所陳說,無非唐、虞、三代之言,稍涉時趨者 不出諸口,啟沃至多。揆諸諡法,足當『正』字而無愧,特諡文正。」讚許朱珪對其教導皆 為堯、舜、夏商周三代之仁政,遠見卓識對其日後治國頗有裨益,充分顯示嘉慶帝對朱珪所 器重與尊崇。
細觀本件玉圭,構圖以福山壽海為題,一面表現「祥雲裊繞、萬福隨至」;另面陰刻乾隆帝 御製詩〈回玉圭謠〉相應,顯露朱珪對嘉慶帝寄以厚望,願其保國安民、福祚綿延,並以此 為鑒,自勉不怠,意涵深遠。

清 青白玉碗
「乾隆年製」款
D12.5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8,500-46,200
A PALE CELADON JADE BOWL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青白玉質,寶光盈盈。敞口,斜腹,淺圈足。碗壁薄透,磨製精到,質樸清雅。足底中央陰 刻「乾隆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字體嚴謹工整,筆劃沉穩,與器形之雅相得益彰。通體無 繁縟裝飾,然工藝極盡精微。相似風格可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碗〉(圖一),與 本品同為素面玉碗,器形簡約,質地溫潤,皆展現清代宮廷玉作所追求「素工」風尚。
乾隆三十年(1765 年),蘇州織造為清宮製作四件玉碗,內務府支出記載詳列:「計開青玉 大碗四件,各高三寸五分,口面五寸八分。每件做坯六十七工,打鑽、叨膛九十一工,做 細六十三工,光玉匠四十一工,鐫刻年款四字做四工。以上每件做二百六十六工,每工銀 一錢五分四厘,共銀四十兩九錢六分四厘。」可見玉碗雖簡,而工則不然,其圓潤優美的 器形弧度,乃工匠巧思精工寓於其中,體現治玉「良才不雕」和「古尚簡約」之美學觀。

圖一 清〈玉碗〉,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宋 青白玉龍紋三足卮
D5.5cm H9.6cm
來源: 高福履收藏
Samuel Bernstein of S. Berstein & Co. ,美國洛杉磯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展覽: 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太博物館, 1986 年 美國聖安東尼奧藝術博物館, 1986 年 美國代頓藝術學院, 1989 年
出版:《 Stones of Virtue: Chinese Jades from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 》, Clarence W. Kelly , 1989 年, 頁 46 ,編號 106
附 J.C. Buller A.M. Clarke Jade Haven Galleries 標籤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8,500-46,200
青白玉質,質地細潤,色澤淡雅,局部有黃褐沁色。卮體 呈圓筒形,直口,平底,下承三獸面扁足。外壁口沿及近 底處一道寬帶,飾勾連紋。腹部道寬帶內亦琢刻勾連紋, 線條婉轉流暢,又似簡易抽象龍紋,規整精緻,別具巧思。
卮,古代盛酒器,流行於戰國和兩漢時期,主要特點為圓 筒形器身,直壁深腹,主要有玉卮、漆卮、銅鑲卮等材質。
《史記.項羽本紀》有「沛公奉卮酒為壽」,《漢書.高帝 紀》:「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表明玉卮為用於隆重場面或

圖一 漢〈白玉夔鳳紋卮〉,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 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265,圖版 221
A
RARE PALE CELADON JADE 'DRAGON' TRIPOD CUP
SONG DYNASTY
PROVENANCE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
Samuel Bernstein of S. Berstein & Co., Los Angeles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EXHIBITED
Pacific Asia Museum, Pasadena, California, 1986
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 1986
The Dayton Art Institute, Dayton, Ohio, 1989
LITERATURE
Stones of Virtue: Chinese Jades from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 Clarence W. Kelly, 1989, p.46, no.106
With J.C. Buller A.M. Clarke Jade Haven Galleries label
酒宴之飲酒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白玉夔鳳紋卮〉 (圖一),即為漢代玉卮精美佳例。
至宋代,在抑武崇文政治氛圍下,復古既是朝廷維持禮制的 需要,亦為文人雅士寄託情懷與理想的途徑。在尚古社會環 境下,金石學發展迅速,仿古玉應運而生。本品即為此氛圍 中之產物,形制承襲戰國、漢代卮之制,紋飾亦多摹擬古 制,刀法古拙而不失精緻。既具實用功能,亦體現宋人尚古 情懷,為案頭清供或文人雅集間賞玩佳品。

本件宋〈青白玉龍紋三足卮〉,出版於《Stones of Virtue: Chinese Jades from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Clarence W. Kelly,1989 年,頁 46,編號 106
This lot was features in StonesofVirtue:ChineseJadesfromGeraldGodfreyCollection, Clarence W. Kelly, 1989, p.46, no.106


清 白玉山水人物圖 海棠 形洗
「乾隆年製」款
L10.6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8,500-46,200
A WHITE JADE 'LANDSCAPE AND FIGURE'
MALLOW-SHAPED BRUSH WASHER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清潤細膩,光澤皎潔。海棠花式造型,侈口,弧腹,隨形圈足,線條婉轉流暢, 端莊中見靈秀。口沿飾連回紋一周,古樸典雅,腹壁磨製平整光潔,洗心淺刻山水人物 圖,刀法精細,層次分明。畫面中山巒起伏,巖壑嶙峋,蒼松虯曲挺拔,古意盎然;樓閣 半掩於煙嵐山石間,若隱若現,別具幽趣。石徑蜿蜒,二雅士閒步其中,意態閒適。天光 朗照,雲霧縹緲,遠山如黛,整幅圖景宛如一軸靜謐高遠山水畫卷,寄寓逸士之志,令人 遐思不已。底部陰刻「乾隆年製」篆書款,字體古拙端嚴,章法穩健。
筆洗為文房必備用具,可貯水,以備研墨、洗筆之用。歷代所製,精巧繁多,尤以形制雅 逸者為士人所珍。玉製筆洗始於唐,興於明,盛於清,且將文人情趣滲透其中,充盈藝 韻。其中,海棠花式尤為典雅別致,不僅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且寓「玉棠富貴」吉意, 自古為文人所推崇。本品即採海棠花式,細審其構圖,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晚期 至清〈玉海棠花式盤〉(圖一),應為依循同樣畫稿之作,充分展現明清時期玉雕藝匠卓越 雕琢技藝與文人寄情山水雅趣。

圖一 明晚期至清〈玉海棠花式盤〉,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清 白玉龍戲珠紋洗
「乾隆年製」款 L11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8,500-46,200
A WHITE JADE 'DRAGON' BRUSH WASHER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通透潔白,純淨凝潤。洗身呈橢圓形,斂口,弧壁下收,橢圓形圈足。通體打磨 細緻光滑,內膛掏挖規整。外壁高浮雕祥龍攀附,龍昂首望向邊沿火珠,頭頂雙角,雙目 圓睜,方吻,兩縷長鬚向後飄逸,神情靈動。身軀修長騰轉,流暢自然,四肢粗壯矯健, 長尾飄逸,形成優美弧線。底部陰刻「乾隆年製」篆書款。
玉洗,用以存水以洗滌筆上餘墨殘留的器皿,然早期以瓷質居多。至清代,乾隆時期貢玉 制度形成,新疆和闐玉料供應充盈,奠定玉器繁榮基礎,使清代玉洗製作達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和闐白玉雙螭洗〉(圖一),與本品皆以龍戲珠為裝 飾題材,賦予文房用品別樣美意。
清代的玉洗,並非皆為實用筆洗。據造辦處檔案記載,玉洗多陳設於多寶閣、百什件或各 宮殿,作清宮器玩珍賞。如乾隆二十年(1755 年)正月二十六日,「員外郎五德、庫掌大 達色、催長金江舒典來說:太監鄂魯裡交白玉單夔龍耳腰圓洗一件⋯旨:將紫檀盒打磨好, 腰圓洗、玉冊頁收貯入百什件。欽此。」可見玉洗已超越單純文房實用,成為宮廷陳設及 收藏雅器。本件龍戲珠紋洗,造型小巧雅致,質地純淨。龍紋氣韻靈動,既展現清代玉工 精湛的浮雕技藝,亦蘊含瑞氣呈祥吉祥寓意。

圖一 清乾隆〈和闐白玉雙螭洗〉,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 6 -清》,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 年,頁 223,圖版 326-328


清 白玉御題詩雙魚碟
「乾隆年製」款
D9.6cm
御題詩:歲貢來回部 因材作器徐 抵非幾群鵲 置有一雙魚
誰擊豪賓鋏 難尋遠客書 中孚如玩象 慎德正殷予 乾隆丙戌春御題
印:中和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80,000-220,000
USD 6,000-7,300
HKD 46,200-56,400
AN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FISH' SMALL PLATE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質地細緻,堅密凝潤。敞口,淺腹,臥足,盤心高 浮雕對稱雙魚。魚圓眼,厚唇,身軀鱗片清晰,排列整齊, 魚鰭舒展,姿態鮮活靈動。其外圍陰刻篆書御題詩〈題雙魚 玉盤〉,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六)》,御製詩三集, 卷五十四。
魚紋自古為人所尚,《史記.周本記》:「周王朝有鳥、魚之 瑞」;《詩經》亦云:「浩浩者水,育育者魚」。古人觀魚類多 產,視為子孫繁衍之徵,「魚」成為工藝紋飾中的吉祥圖騰。
此意涵延伸至器物設計,雙魚盤即為典型例證,其形制肇自 漢代盥洗所用青銅洗,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漢〈銅雙 魚洗〉(圖一)。歷代以來,「雙魚」紋飾沿用不輟,且以諸

圖一 漢〈銅雙魚洗〉,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般材質製作,藉雙魚優游之態,寓意物阜民豐、生生不息, 延續魚紋所承載之吉祥祝福。
清代,由於乾隆皇帝愛玉成癖,兼之好古慕雅,玉匠常以高 古玉器及青銅器為靈感製器。與本品同樣以玉雕琢雙魚之 例,亦見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雙魚盤〉(圖 二),盤心浮雕對稱雙魚,紋飾及布局取法漢代青銅器形制 再加以變化,且鐫有篆書御題詩,顯露乾隆皇帝對此盤喜愛 之情。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紐約蘇富比 2021 年 9 月 21 日,編號 62,清乾隆〈青玉雕雙魚盤〉(圖三),皆為仿 古青銅洗之玉作佳品。然本品玉質清潤,造型精巧,雕琢工 藝尤見俐落,令人愛不釋手。


圖二 清乾隆〈玉雙魚盤〉,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7 年,頁 68 69,圖版 7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青玉雕雙魚盤〉,拍賣於紐約蘇富比 2021 年 9 月 21 日,編號 62,成交價 USD 403,200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AN EXTREMELY RARE IMPERIALLY INSCRIBED MUGHAL-STYLE WHITE JADE 'IBEX-HEAD' CUP 清乾隆
125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痕都斯坦瓜棱式羊首杯 L13.3cm
御題詩:鹿臺嘉產來遐陬 彼中良工細雕鎪 式異漢盃及商卣 瓢飲一具琢美球 瓜分數瓣花葉浮 曲柄廻顧為羊頭 匪夷所思用意周 其脂非遠其性柔 東陵關內伊誰侯 乾隆已亥御題
印:朗潤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450,000-600,000
USD 15,000-20,000
HKD 115,400-153,800
AN EXTREMELY RARE IMPERIALLY INSCRIBED MUGHAL-STYLE WHITE JADE 'IBEX-HEAD' CUP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質地細緻,清潤亮澤,打磨薄透輕巧,為典型「痕 都斯坦」風格。造型取羊首瓜瓣形杯,形如半剖瓢瓜。近 瓜蒂處雕山羊首,下顎長鬚,線條微彎融入瓜形杯身,菱形 眼,神采奕奕,雙角彎曲後倚,回首望向器身。器身以疏密 勻稱的波棱隔出瓜瓣,瓣間陰刻楷書乾隆御題詩〈痕都斯 坦玉羊頭瓜辨瓢歌〉(圖一),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 (八)》,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字體工整秀麗,筆畫纖細 流暢。底足雕作盛放葵花形,瓣尖向內卷曲,姿態優雅,生 動靈巧。整器融東西工藝之美,精美奇巧,盡顯匠心獨運。

十七世紀,蒙兀兒國勢強盛,疆域跨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及 阿富汗東端。帝王沙加罕(1627-1658 年)鼓勵藝術創作,延 攬歐洲與波斯藝匠,融合歐洲、中國、中亞與印度本土的藝 術精華。玉雕藝術取材自然界花葉、瓜果、羊首、馬首等, 形成伊斯蘭玉器獨特風貌。十八世紀後半,精美伊斯蘭玉器 經由新疆貢入清廷,乾隆皇帝驚豔不已,撰文考證其為「痕 都斯坦」玉工佳作,誇稱為「仙工」、「鬼工」。此類「羊首瓜 瓣杯」即為蒙兀兒帝國的獨創器形,其原型當以倫敦維多利 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庋藏〈沙加罕玉盃〉(圖二)為著名例證。

圖一 〈痕都斯坦玉羊頭瓜辨瓢歌〉御製詩文 出處:《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八)》,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頁 8-281,己亥(乾隆四十四年) 圖二 1657 年〈沙加罕玉盃〉,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庋藏 出處: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網站 圖 圖二


痕都斯坦玉器除進貢外,清宮造辦處亦招募回族玉 匠,取異國元素融入中國傳統,創作出新穎中式風 格玉器。相似之例可參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清〈玉羊頭瓜瓣杯〉(圖三)以及本件清乾隆〈白 玉御題詩痕都斯坦瓜棱式羊首杯〉。其羊首設計精 巧,器底花朵亦改為中國人熟悉的秋葵紋,並刻有 乾隆帝御題詩。詩文描寫名貴珍器遠來,巧匠精雕
細琢,瓜瓣花紋浮現,羊首曲柄奇巧,讚譽匠人臻 化巧工。
觀乎玉器樣式,以薄、透、輕巧見長的痕都斯坦玉
器,不僅令乾隆皇帝甚為著迷,在現今拍場更是屢 創高價。如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6 年 6 月 19 日, 編號 3015 ,清乾隆〈白玉痕都斯坦式瓜棱式羊首 盃〉(圖四)、紐約佳士得 2019 年 6 月 19 日編號
295 ,清乾隆〈玉羊首杯〉(圖五),紛紛創下不俗 佳績。細觀本品雕琢細緻,晶瑩剔透,造型優美富 有異國風情,並鐫刻御題詩,尤顯珍貴。

圖三 清〈玉羊頭瓜瓣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乾隆〈白玉痕都斯坦式瓜棱式羊首盃〉,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6 年 6 月 19 日,編號 3015,成交價 HKD 10,280,000
圖五 1660-1680〈玉羊首杯〉,拍賣於紐約佳士得 2019 年 6 月 19 日,編號 295,成交價 USD 1,095,000

圖三

圖四

圖五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雞缸杯
「乾隆年製」款
D7.8cm
御題詩:出璞色如脂 成杯圓中規 琢磨工有緒 古樸製無奇
堅白誰騰說 廉貞我欲師 流霞曾不泛 禹訓已昭垂 乾隆御題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50,000-300,000
USD 8,300-10,000
HKD 64,100-76,900
A FINE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ROOSTER' CUP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潔白潤澤,細膩凝脂。敞口,弧腹下收,臥足。器形嬌巧玲瓏,外壁環飾子母雞 圖,故名「雞缸杯」。畫面中童子手舞足蹈,似正逗弄雄雞。童子即賈昌,傳七歲以善馴鬥 雞,獲唐玄宗寵信,時人稱之「神雞童」,又有諺語云:「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 書。」雄雞昂首挺立、氣宇軒昂,其後牡丹、菊花於洞石間競相綻放,花卉繁盛,意態生 動。延伸至另面,琢刻陽文行書御題詩〈白玉杯〉(圖一),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 (三)》,御製詩二集,卷十九。詩文下方留白處雕飾母雞回首整理羽翼,三隻雞雛嬉戲玩 耍,流露和樂融融的家庭溫情。底刻「乾隆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字體工整,筆道遒勁。

圖一 〈白玉杯〉御製詩文 出處:《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三)》,御製詩二集,卷十九,頁 3-416,庚午(乾隆十五年)




圖二

圖二 清乾隆〈玉仿雞缸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雞缸盃〉,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20 年 7 月 10 日,編號 124,
成交價 HKD 12,175,000 HKD
描繪母子情深的子母雞圖,早興於宋朝,然畫於瓷杯之上,則始於明成化,為皇帝御 用酒杯。及至乾隆朝,高宗慕古好藏,尤珍成化鬥彩名瓷,屢以雞缸杯為藍本,擇佳 材,命工仿製,子母雞圖翻陳出新,演化多種樣式。據檔案記載,不少以玉為材的 雞缸杯奉旨送往宮中端凝殿茶房,用以備茶。《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乾隆 四十九年(1784 年)四月:「二十六日庫掌大達色、催長舒興,將蘇州送到青白玉雞 缸盃三件⋯奉旨:雞缸盃交茶房。」、「於四十九年八月初二日,淮關送到江寧任內⋯ 玉雞缸盃十一件⋯雞缸盃留上二件,熱河宴上九件訖。」由此可見,此類器物在宮廷 中之實際用途。實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仿雞缸杯〉(圖二)與本 件白玉雞缸杯,即受成化鬥彩啓思,朗逸雅緻,足為佳證。
成窯鬥彩雞缸杯,工藝細膩精巧,於明神宗時期已享有盛譽。文獻載:「成化彩雞缸 杯一雙,值錢十萬。」其珍稀程度由此可見,歷來藏家亦趨之若鶩,奉為珍寶。而 玉製雞缸杯,乃仿成化名品之延續與再創。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20 年 7 月 10 日,編號 124,清乾隆〈白玉雞缸盃〉(圖三),與本品皆屬珍罕佳 例。構圖疏朗,紋飾秀逸靈動,盡顯玉匠縝密之工藝巧思。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獸面紋斧形珮 「乾隆年製」款、「慕字一百六十二號」款 L16cm
御題詩:水土孕靈氣 產玉秉德貞 和闐開闢有 豈無土浸精 是玉受其華 玢璘穆且清 不宜付俗匠 新樣殘 瑶 瑛 古式為斧珮 夔紋鐫琢成 置之刀璧間 疑侶赤與弘 睪然思還淳 五字示崇情 乾隆御題 印:古香、太朴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300,000-350,000
USD 10,000-11,700
HKD 76,900-89,700
AN EXCEPTIONAL AND ARCHAIC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BEAST-MASK' AXE-SHAPED PENDANT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玉質,瑩潤細膩,沁色間呈黑褐、棕及赭紅色,紋理細密且隨機分布,為仿古牛毛紋 沁,古意盎然。器作斧形,扁平而修長,上狹下寬,制式古雅,氣度雍容。通體區分為四 個區域,最上端光素無紋,設有二圓形穿孔可供穿繩繫掛;其下於兩道弦紋間飾勾連紋, 婉約流暢,延續往下為一道渦紋;再往下於上下弦紋間飾獸面紋,獸面濃眉粗捲,雙眸炯 炯,鼻翼寬厚,形象猙獰威嚴,氣勢攝人;最下方則刻楷書御題詩〈詠仿古夔紋斧珮〉(圖 一),筆法遒美,詩文更延伸至背面,出自《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七)》,御製詩四集, 卷二十一,作於乾隆三十九年,時值六十三歲,詩中對此種仿古器加以讚賞。詩末署「乾 隆御題」並落「古香」、「太朴」二印,韻味悠長。兩側邊亦分別刻有「乾隆年製」、「慕字 一百六十二號」款,為納入乾隆仿古玉器系統御用佳作。整器規制嚴整,工藝精微,形神 兼備,承古意而寓新巧,足見乾隆盛世之審美與雅趣。

圖一 〈詠仿古夔紋斧珮〉御製詩文 出處:《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七)》,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一,頁 7-581,甲午(乾隆三十九年)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二 清乾隆〈玉圭〉六件一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其來有自-乾隆皇帝青壯期的玉器觀點》,2013 年,故宮文物月刊第 369 期,頁 68-69 圖三 新石器時代 山東龍山文化〈玉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 年,頁 262,圖版 117
圖四 〈白玉人面鳥獸紋斧〉「洪字七號」,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
據曾任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科長張麗端指出,目前所見最早帶有「大清乾 隆年製」款及御製詩的仿古玉器,出現於乾隆十四年(1749 年),參見台北國立 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圭〉(圖二)。而乾隆十五年(1750 年)前後,又有數 件編列千字文序號的斧珮製作,顯示當時仿古玉製作多從圭、斧類器形入手。此 創作脈絡,可追溯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新石器時代 山東龍山文化〈玉圭〉 (圖三),此器深受乾隆帝珍賞,於十三(1748 年)及三十三年(1768 年)均題 詩詠贊,器表更有「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寶」、「八徵耄念」、「太上皇帝之寶」諸 印。該玉圭兩面各有奇特面紋,乾隆帝常命玉匠模刻於古玉或新器之上,並作為 創作範本。以其仿作之玉斧甚多,可確定最早年代者,為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 活計清檔》中記載:「乾隆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姚宗仁將白玉帶照天字一號白玉 陽文斧珮樣,畫得洪字七號斧珮二件。」即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白玉人面鳥 獸紋斧〉(圖四),顯示其對此類獸面紋玉器鍾愛與推崇。


此外,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玉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黃英指出,目前所知帶有千字文序號與 「乾隆年製」款識的玉器中,編號最大者為「景字二百一號」,推測其製作時間最晚可能 延續至乾隆皇帝退位後、太上皇在位期間。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人面 紋圭〉「雲字三十三號」(圖五),其所刻御製詩作於乾隆六十年(1795 年),應屬太上 皇時期所製;又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白玉御題詩仿古斧佩〉「駒 字一百三十四號」(圖六),雖未刻御詩,但其序號已遠高於「雲字三十三號」。本件「慕 字一百六十二號」的〈白玉御題詩獸面紋斧形珮〉則更進一步,不僅有高編號,更刻有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所作御製詩,顯示其製作時間亦可能落於太上皇年間,乃乾 隆晚期刻有千字文編號之仿古佳例。
綜觀本品,不僅藉御製詩文表達乾隆帝對古人質樸風尚嚮往與崇敬,流露意圖藉由 仿古玉器之復興,以矯正當時玉器製作流於華麗新樣、失古法精神之風氣;更模擬 舊玉沁色,營造歷經歲月古貌,除形制摹古,亦力求神韻相似,足見其仿古之用心 與審美取向。

圖五


圖六
圖五 清乾隆〈玉人面紋圭〉「雲字三十三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7 年,頁 112-113,圖版 28 圖六 清乾隆〈白玉仿古斧佩〉「駒字一百三十四號」,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乾隆款千字文仿古玉器新探》,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23 年第 7 期,頁 091


清 白玉御題詩蒼龍教子如意
L42.5cm
御製詩:俗琢翻增惡狀披 譬如不潔冒西施 庸工弄巧堪厭矣
一例加磨俾去之 留玷圖其斤兩重 祛瑕全此瑾瑜姿
不論美惡論厚薄 欲笑陶朱未審思 乾隆御題 印:古香、太朴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300,000-350,000
USD 10,000-11,700
HKD 76,900-89,700
AN IMPERIALLY INSCRIBED WHITE JADE 'DRAGON' RUYI SCEPTER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圖一 清乾隆四十五年〈玉御製詩花卉如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白玉質,潔白凝光,潤澤晶瑩。如意長柄彎曲,柄體笏板狀,造型優美流暢。首面為雲葉 式,上端凸雕蝙蝠展翅,面陰刻楷書御題詩〈詠白玉如意〉,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 集》(九),御製詩五集,卷四十四。柄身呈 S 形彎曲,弧度優美流暢。其上凸雕蒼龍教 子,蒼龍雙眼圓睜,鼻翼旁長鬚飄逸,頂生鹿角,身姿修長矯健,凝視前方火珠。火珠另 側雕螭龍爬行,似側耳聆聽教誨,又似雙龍共戲火珠。整體刀工深峻,紋飾層次分明,立 體感強烈。柄身背面淺浮雕朵朵祥雲,雲形宛若如意,寓意充盈吉瑞。尾端琢對穿小孔, 繫綴絲穗,賦以端莊文雅之感。
如意在早期常作為方外談玄之器,亦為道士求仙的象徵。至清代,如意的含意趨於世俗, 以其名吉祥,供玩賞之用。清代諸帝皆好如意,宮中各處寶座亦陳設如意。臣下年節進奉 更用如意,上行下效,王公貴族府中也以陳設如意為尚。因此如意造型多有變化,首部變 大,紋飾增多,柄幾乎為三曲狀,體現當時工藝美術的最高水準。其中又以乾隆時期製作 和使用如意最多,工藝也最為豐富和精湛,不少還帶有御題詩,性質近乎文玩甚至禮器。
乾隆皇帝素有愛玉之好,更積極參與監督宮廷玉作,促使玉業繁榮昌盛。然於乾隆中 期,流行時新玉樣,被乾隆帝視為「玉厄」,斥其乃俗巧之風。本件玉如意所鐫御製詩, 即高宗對民間玉匠風尚之警醒,認為其製器貪尚奇巧,流於貪價趨俗,故特命臣工重加 琢磨,改作以符雅尚。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四十五年〈玉御製詩花卉如意〉 (圖二),與本品形制近似,所鐫御製詩相同,可資比對。本件如意質地精良,造型婉轉 流暢,紋飾繁簡相映,體現典雅與華美並蓄之審美旨趣。
清 粉彩龍紋水盂
「大清雍正年製」款
D8.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80,000-100,000
USD 2,700-3,300
HKD 20,500-25,600
A FAMILLE-ROSE 'DRAGON' WATERPOT
QING DYNASTY
Yongzhe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30
清 五彩花鳥圖筆筒
D19.5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WUCAI 'BIRD AND FLOWER' BRUSHPOT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29 129


民國 粉彩石榴圖天球瓶
「富貴吉祥」款 H57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FAMILLE-ROSE 'POMEGRANATE' VASE
REPUBLIC PERIOD
Fu Gui Ji Xia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明 白地礬紅彩龍紋盤
「正德年造」款
D20.7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30,000-40,000
USD 1,000-1,300
HKD 7,700-10,300
A WHITE-GROUND IRON-RED-DECORATED 'DRAGON' DISH MING DYNASTY
Zhengde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盤撇口,弧腹,圈足。通體施白釉,盤心於雙弦紋內以礬紅彩描繪祥龍戲珠。龍昂首,鬚 髮飄揚,五爪銳利,身姿修長彎繞,縱橫盤旋於火焰與雲氣間,追逐火珠,神情威猛,氣 勢奔騰。紅龍外圍飾以赤色火雲團繞,線條婉轉自如。器內外沿各飾雙弦紋,外壁飾雙龍 搶珠紋,構圖對稱協調。器底書「正德年造」雙行四字楷書款。
礬紅是以三氧化二鐵懸濁體為著色劑的低溫紅彩,因使用青礬為原料,故稱「礬紅」。起源 可溯至宋、金時代北方定窯及磁州窯系紅綠彩及五彩瓷器。景德鎮使用礬紅彩最早見於元 代紅綠彩瓷器,單獨使用礬紅彩則始於明洪武官窯,此後白地礬紅彩瓷器歷代皆有燒造。
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弘治〈白地礬紅彩雲龍紋盤〉(圖一),器形、構圖與本品甚為相似。
然本品紋飾描繪更為細緻,祥龍身姿矯健,氣勢威猛,更顯正德時期龍紋雄渾氣度風格與 圖繪技法成熟。

圖一 明弘治〈白地礬紅彩雲龍紋盤〉,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素三彩》,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年,頁 4,圖版 3


清 白地軋道礬紅彩雙龍搶珠紋蓋碗一對 「大清乾隆年製」款
D11.2cm H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8,500-46,200
A PAIR OF WHITE-GROUND IRON-RED-DECORATED 'DRAGON' BOWLS AND COVERS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蓋碗一對敞口,弧腹,圈足,圓拱形蓋合於口內,圈足式 鈕,雋秀精巧,瓷胎堅薄。口沿描金,蓋及碗內壁均施松 石綠釉,釉質勻淨雅致;蓋面及碗壁白粉地軋道海浪紋為 地,礬紅彩繪雙龍戲珠紋。蓋鈕、圈足內均施以青花「大 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整體造型飽滿大氣,作工 精緻,礬紅彩發色明豔,軋道工藝和龍紋彩繪精細流暢, 顯現清代盛世瓷器製作華麗繁縟風格。
乾隆時期的白瓷胎、釉彩皆臻於成熟,進而發展出軋道瓷 工藝的突出成就。軋道,又稱「雕地」,宮中稱「錦上添





花」,景德鎮匠人謂「耙花」。其製作工序繁複,需多次入 窯,製瓷成本極高。南京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雕地海水紅 彩龍紋蓋盅〉(圖一),其紋飾布局及裝飾手法,與本對蓋 碗極為相似,施以軋道技法,可資參閱。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紐約佳士得 2016 年 9 月 15 日,編號 967 ,清乾隆〈白地軋道礬紅龍鳳紋盌及蓋〉(圖 二),器形、紋飾與技法皆與本品相類,然本品成對保存, 誠屬難得。

圖一 清乾隆〈雕地海水紅彩龍紋蓋盅〉,南京博物院庋藏
出處:《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年,頁 187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乾隆〈白地軋道礬紅龍鳳紋盌及蓋〉,拍賣於紐約佳士得 2016 年 9 月 15 日,編號 967,成交價 USD 161,000



清道光 珊瑚紅地粉彩開光 並蒂 牡丹紋碗
「大清道光年製」款
D10.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20,000-150,000
USD 4,000-5,000
HKD 30,800-38,500
A CORAL-RED GROUND FAMILLE-ROSE 'PEONY' BOWL
MARK AND PERIOD OF DAOGUANG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胎質細膩緻密,內壁施白釉,釉層肥厚勻淨。外壁施珊瑚紅釉,三 面黃地開光,粉彩繪粉色並蒂牡丹,花朵嬌豔大方,雍容華貴。開光間飾以纏枝花紋,繁花 似錦。底青花「大清道光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整器紋飾繁而不亂,繪工精緻細膩,鮮活 靈動,紅黃二色對比強烈,更加突顯畫面立體效果。
牡丹千姿百色,自古備受人們喜愛。其中「並蒂牡丹」尤具特色,明代顧起元曾記錄:「雙 頭紅者並蒂駢萼色尤鮮明富貴」,後延伸出「富貴交融」以及 「花開並蒂,永結同心」的美 好願景,為歷代工藝美術常見題材。
以牡丹為紋飾,在清代官窯瓷器上屢見不鮮,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製瓷工藝臻於鼎 盛,器物製作精美,設色秀雅,紋樣多含文化底蘊與宮廷審美品味。其後嘉慶、道光年間, 官窯製瓷亦多以康、雍、乾佳作為仿效,以延續盛世風尚。本品即以粉彩技法體現康熙琺瑯 彩之繪畫風格,畫面設色柔麗,布局工整。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康熙〈琺瑯彩紫地開 光花卉碗〉(圖一),其構圖與設色與本品有異曲同工之妙。然本品色彩搭配鮮豔華美,以西 方枝蔓構圖與中國傳統牡丹題材結合,中西合璧,融匯出獨具魅力之彩瓷佳品。

圖一 清康熙〈琺瑯彩紫地開光花卉碗〉,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粉彩》,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年,頁 4,圖版 2


清 青花花果紋扁壺
H25.5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0-250,000
USD 6,700-8,300
HKD 51,300-64,100
A BLUE AND WHITE 'FRUIT' MOONFLASK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扁壺小圓口,直頸,頸兩側飾如意形耳,扁圓腹,平底無足露胎。器仿永樂時期「抱月瓶」 形制,施以青花裝飾。壺口沿飾雙弦紋,頸、耳飾竹葉紋,肩部及近底處上下亦飾雙弦紋, 延伸排列勾卷狀葉紋相對應。腹部兩面皆描繪果實及枝葉,果實飽滿豐碩,籽粒清晰可辨; 葉片細長翻卷,姿態婀娜生動,構圖繁而不亂,洋溢植物生命力與律動之美。
與明代永樂時期的如意耳扁壺相比,清代所製扁壺形體較大,腹部較澎圓,釉面泛著淡淡灰 青色。兩者差異在於成型方式,明代永樂時期扁壺多為上下接合,而清代作品則為前後相 接,因此足部著地露胎處較似橄欖形,彰顯兩朝工藝製作與技法演變之異。
扁壺,又稱「抱月瓶」,亦稱「寶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是永樂青花瓷器最富盛 名的器形之一。因瓶身形似滿月,象徵花好月圓、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是宮廷殿堂重要陳 設。至清代,瓷器製作異彩紛呈,仿製永樂風格的佳瓷也呈現前所未有繁榮景象。台北國立 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青花花果紋如意耳扁壺〉(圖一),造型及紋飾與本品相似,可資參 考。本品青花發色清麗幽婉,點染濃淡有致,仿永樂蘇麻離青料之鐵銹斑效果。畫工生動, 採小筆勾畫法,頗有永樂時期所追求的清新雅致,為清時期仿永樂青花瓷之佳作。

圖一 清雍正〈青花花果紋如意耳扁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金 磁州窯剔花花卉紋梅瓶
H32.5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80,000-200,000
USD 6,000-6,700
HKD 46,200-51,300
A CIZHOU 'FLORAL' MEIPING
JIN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瓶唇口,短束頸,溜肩,鼓腹,下斂脛,內挖圈足。體修長,通體施黑釉至足底。瓷坯劃五 組複線弦紋。肩、腹及近足處剔三組卷草花卉紋一周,以弦紋相隔,近足處黑釉流淌自然, 所飾紋樣嚴整,立體飽滿,線條遒勁,氣韻端莊渾厚。
白地黑花裝飾風格,為金代山西大同附近,或渾源一帶磁州窯系之作。其黑白對比鮮明,圖 案豪爽奔放,體現該時期質樸自然的審美傾向。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金〈磁州窯黑釉劃 花牡丹紋梅瓶〉(圖一),器形、紋飾與技法皆與本瓶相似,可為同時期相似作品之參照。
梅瓶造型起源甚早,最晚在唐貞觀五年(631 年),懷安王李壽墓的石槨上可見其形,後成 歷代燒瓷之常制。其本為貯酒器,宋代亦兼作插花用瓶。河南鄭州中原博物館藏有宋〈登封 窯珍珠地劃花梅瓶〉,瓶上自名「趙家花瓶」即為例證。本品造型修長,修胎規整,制式古 樸大方,挺拔俊秀。剔花工藝熟稔,花葉飽滿大氣,層次分明,布局得體,為金代磁州窯穩 重然不失清雅之精作。

圖一 金〈磁州窯黑釉劃花牡丹紋梅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NORTHERN SONG / JIN DYNASTY
AN EXTREMELY RARE CIZHOU 'PEONY' MEIPING
北宋 / 金 磁州窯剔花牡丹紋梅瓶

北宋 / 金 磁州窯剔花牡丹紋梅瓶 H2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0-1,200,000
USD 33,300-40,000
HKD 256,400-307,700
AN EXTREMELY RARE CIZHOU 'PEONY' MEIPING NORTHERN SONG / JIN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本件拍品原陳設於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家中一隅
The present lot displayed at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residence
瓶唇口,短頸,豐肩飽滿,腹下漸斂,底部內挖圈足。通體 施白色化妝土,再覆以黑色厚化妝土,以剔花技法剔除部分 黑色,露白地,再施透明釉入窯燒成。黑釉剔花使黑白對比 強烈,層次井然,益顯立體之趣。整器造型端莊秀美,肩及 近足處各環飾挺立蓮瓣,瓣緣以白線界之,線條婉轉流美, 刀法圓熟沉穩。腹部主紋飾剔刻三朵盛開牡丹,瓣如梳羽, 層疊有序,枝葉蜿蜒生姿,末端綻出三葉,葉脈清晰,刻劃 入微。底心凹陷處施褐黑釉,足緣無釉,露銀灰色胎土,為 典型北方石胎特徵。通體形制典雅,釉面滋潤,紋飾氣韻貫 通,黑白相映醒目,飾趣盎然,誠為工藝與美感兼備佳作。

此類黑白剔花之作,燒造於河北省磁縣觀台等北方名窯,為 磁州窯系裝飾工藝之極致表現,構圖繁縟而不失章法,視覺 衝擊尤強,開啟中國瓷器裝飾新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庋 藏北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牡丹唐草文梅瓶〉(圖一)及東 京イセ文化基金會庋藏北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牡丹唐草文 梅瓶〉(圖二),其瓶形挺拔勻稱,腹飾盛放牡丹,肩足間 環列蓮瓣,紋飾橫展鋪陳,刀筆縱橫,氣韻渾厚。二者與本 器風格形制頗為相類,皆黑如漆,白若象牙,對比強烈而諧 和,盡顯磁州窯剔花造藝神髓。

圖一 北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牡丹唐草文梅瓶〉,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庋藏,廣田松繁氏寄贈 出處:《特別展白と黑の競演-中國.磁州窯系陶器の世界》,大阪市立美術館,2002 年,頁 84,圖版 51 圖二 北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牡丹唐草文梅瓶〉,日本東京イセ文化基金會庋藏 出處:同圖一,頁 85,圖版 52


圖三

圖四

圖五
梅瓶原為儲存美酒之用,瓶頸細小,易於封存,配合瓶身曲線,利於徐 徐斟酌,實用與美觀兼備。磁州剔花梅瓶,為磁州窯經典品類之一,初 見於北宋,至宋元時期,製作益臻精良,器形多樣,裝飾技法繁複,既 應內地之需,亦經海路遠銷域外,盛極一時。如東京五島美術館庋藏北 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牡丹唐草文梅瓶〉(圖三)即為磁州窯產品銷往海 外之例證。然其所飾花葉較為簡略,相較之下,本品胎質細膩,施釉瑩 潤,葉片細膩勾勒葉脈紋理,肩及近足處蓮瓣紋飾挺立,映襯盛開牡丹 花,靈動和諧,相得益彰,堪稱剔花工藝的上乘佳構。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倫敦邦翰斯 2025 年 5 月 15 日,編號 28,北宋晚期 / 金早期〈磁州窯白地黑剔花牡丹紋梅瓶〉(圖四)。其造 型與紋樣布局,與本器頗為相類,但刻劃略顯簡略。另拍賣於香港蘇富 比 2025 年 9 月 9 日,編號 5008,北宋〈磁州窰白地剔黑彩牡丹紋梅瓶〉 (圖五),與本品構圖、技法皆頗為相近,可資參考。本瓶刻工尤精,紋 飾線條流暢勻稱,刀法靈動,層次分明,甚為精彩。
圖三 北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牡丹唐草文梅瓶〉,東京五島美術館庋藏 出處:同圖一,頁 85,圖版 53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北宋晚期 / 金早期〈磁州窯白地黑剔花牡丹紋梅瓶〉,拍賣於倫敦邦翰斯 2025 年
5 月 15 日,編號 28,成交價 GBP 825,900
圖五 北宋〈磁州窰白地剔黑彩牡丹紋梅瓶〉,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25 年 9 月 9 日,
編號 5008,成交價 HKD 19,895,000

清 釉裏紅牡丹紋玉壺春瓶
H33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450,000-600,000
USD 15,000-20,000
HKD 115,400-153,800
A COPPER-RED PORCELAIN 'PEONY' VASE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瓶撇口,束頸,溜肩垂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凝潤,以釉裏紅裝飾。內口沿繪卷草
紋一周,外壁頸部自上而下依次繪蕉葉紋、回紋、卷草紋,肩部飾垂葉紋,腹部纏枝蓮 紋,近足處為蓮瓣紋。圈足外牆飾卷草紋,足內施白釉,未署款識。
釉裏紅起源於元代景德鎮窯,明洪武時期較為盛行,然其發色不甚鮮豔,多為紅中偏灰黑 色調。及至清康、雍、乾三朝,工藝日臻精妙,嘉慶時則漸趨保守,燒造日減。道光年間 尚有燒造,雖銅紅呈色難以控制,然官窯釉裏紅器尚屬可觀。本瓶為清代仿明洪武時期之 器,釉裏紅發色略偏灰黑,器形端雅,紋飾以纏枝牡丹為題,結構端正大方,層次分明, 畫工精煉流暢,氣韻雍容華貴。

清 窯 變釉 梅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H1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5,600-30,800
A FLAMBÉ-GLAZED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瓶小口,短束頸,豐肩,瘦脛,圈足。胎質細膩,通體施紅釉,色呈紫紅,間有深淺不同 的藍色線條,與紅釉相互浸潤,美不勝收。足內仿宋鈞釉,刻「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 篆書款。整器雖光素無紋,然釉色呈現出豐富瑰麗視覺效果,置於書桌案頭陳設極富詩 意,憑添文人氣息。
窯變釉是清代雍正時期仿宋代鈞窯釉色所衍生出的新品種,其為高溫顏色釉之一。施作時 採二次或多次上釉燒成,將不同色釉融為一體,多種釉色交織,形成千變萬化縷絲狀線條 或片狀斑駁紋理。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窯變釉梅瓶〉(圖一),與本品形制、釉 彩相似,然釉色幻化出不同的璀璨效果,各具獨特魅力。

圖一 清乾隆〈窯變釉梅瓶〉,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


140
銅佛手
H17.5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BRONZE FINGER CITRON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41
昭和時代 銀菩薩插屏、銅佛擦擦 二件一組
屏 H28cm 擦擦 L12.2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0-60,000
USD 1,700-2,000
HKD 12,800-15,400
A SILVER BODHISATTVA AND A BRONZE TSHA TSHA
SHOWA PERIO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木雕佛首 H40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LARGE CARVED WOOD HEAD OF BUDDHA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清 銀白度母坐像
H15.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5,600-30,800
A SILVER FIGURE OF WHITE TARA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白度母以銀鑄造,質地溫潤凝練,色澤沉靜,流露歲月古韻,尤較銅鎏金像更顯殊勝罕
見。尊像面容寧靜慈和,彎眉相連,雙目低垂,眉間有第三目,鼻樑直挺,嘴角含笑,展 現無邊悲願。髮髻高束,配戴華麗寶冠,大耳垂肩,配圓形耳鐺,兩縷髮辮順雙肩披覆。
姿態婀娜,寬肩細腰,上身袒露,斜披珞腋,下著貼體長裙,胸前與雙臂飾連珠式瓔珞。
左手持蓮莖,蓮花盛開於肩側,象徵純潔與菩提心;右手下垂作與願印,施予眾生所求。
雙足結全跏趺坐,安坐於仰覆蓮座之上,蓮瓣層疊富麗,座上下沿各飾連珠紋一周。
白度母,為觀音菩薩悲心化現,如月光般清淨無垢,光明照耀世間,受各方眾生禮敬。其 特徵為一面三目,於掌心、足心亦各具一目,共七目,又稱之「七眼度母」。七眼能照見 一切瘟疫疾病的緣起從而消滅之,一切眾生凡是被祂觀望到皆可得解脫。藏傳佛教造像多 以銅或鐵鑄造,亦有金、銀等材質,然金銀甚為昂貴,主要是統治者和達官顯貴的特殊崇 奉下偶爾出現,故十分珍貴。本尊白度母以銀質精鑄,體態優雅,法相慈和,流露尊貴氣 度,兼具藝術價值與宗教意涵。

清或更早 銅鎏金菩薩立像
H1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5,600-30,800
A GILT-BRONZE FIGURE OF BODHISATTVA QING DYNASTY OR EARLI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觀音銅鑄鎏金,金光燦爛。尊像面相長圓,慈眉善目,目光微垂,鼻樑挺直,面容安然恬 靜。髮梳高髻,頭戴寶冠,冠中化佛,兩側寶繒垂落肩臂,並以獨特方式繫結。雙耳垂肩, 耳綴花璫。身著雙領垂肩袈裟,衣緣呈 U 形垂至腹前,腰繫結帶,曲線流暢柔美。頸配華 麗瓔珞,右手上舉施說法印,左手於腹前捧如意寶珠。雙足立於盛開蓮花,下承須彌座。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最受崇敬的菩薩之一,化身無數,解苦救難,慈悲形象深入人心,在民 間信仰廣為流傳,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遼代是東亞歷史中少數非漢族掌 政且舉國奉佛之王朝,其君王更將觀音菩薩尊為契丹家神,納入木業山祖廟,高官貴族亦 常以「觀音奴」、「彌勒奴」等稱號為子女命名。遼寧省博物館庋藏遼〈青銅持經觀音像〉 (圖一),造像高聳髮髻及裝束與本尊像相似,可資參考。本尊造像玲瓏精巧,菩薩面容傳 神,顯露寧靜慈祥之相,衣褶流暢優雅,足見工藝卓越,並映現遼代佛教造像藝術的成熟 與特色。

圖一 遼〈青銅持經觀音像〉,遼寧省博物館庋藏 出處:《妙相莊嚴-遼寧省博物館藏佛教造像精品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 年,頁 94


清 合金金剛鈴
「大明宣德年製」款 H22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80,000-100,000
USD 2,700-3,300
HKD 20,500-25,600
AN ALLOY GHANTA BELL
QING DYNASTY
Xuande Mark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金剛鈴為合金,質地細膩堅致。上部為九股柄及文殊菩薩首,九股由中軸直股和八個彎曲 股叉組成,象徵八大菩薩簇擁下的金剛持、佛陀及其八正道和壇城的八大方位。菩薩寬 臉,低眉垂目,神情安定。下部鈴身為覆缽形,鈴肩八瓣蓮花上刻有八個種子字,鈴身環 飾輪、花、劍、蓮、杵、如意珠、火珠等花紋,以瓔珞紋隔之;下緣另環飾金剛杵。內部 陽刻「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中央吊有鈴舌。
金剛鈴亦稱藏鈴,為藏傳佛教密宗常用法器,上部表示佛身,下部象徵佛語,鈴舌寓金剛 於其心中。被視為表明智德,具摧破煩惱、明示佛智之體堅固二德。鈴與杵往往組合使 用,左手執鈴,右手執杵,表陰陽和合,分別代表智慧與方便。明清時期,成為漢藏文化 藝術交流的重要見證。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金剛鈴〉(圖一),與本品形制相似, 體現藏傳佛教儀軌所用器具之莊嚴,可資參考。

圖一 清〈金剛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146
清 銅點金寶鴨銜蓮香薰一對
L24.5cm
來源:倫敦佳士得 1999 年 11 月 16 日編號 107
Sydell Miller 收藏
紐約蘇富比 2024 年 12 月 16 日編號 72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8,500-46,200
A PAIR OF GOLD-SPLASHED BRONZE 'DUCK' CENSERS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Christie's London, 16 November 1999, lot 107
Sydell Miller Collection
Sotheby's New York, 16 December 2024, lot 72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香爐一對精銅鑄造,皆作鴨形,質地堅密,皮殼潤澤沉穩,點金裝飾,華美富麗。寶鴨昂首,曲頸 向天,雙目銳利富有神采。張喙作啼鳴狀,口銜蓮莖,蓮莖蜿蜒至其胸前、身側及背部,蓮葉舒卷 生姿,花朵含蓄待放,妙趣橫生。身姿肥碩,羽翼收束層疊有秩,尾部上翹,靈動俏皮。羽毛紋理 以細陰線雕琢,工整細膩。鴨腹中空,圓臀廣胸,可置香料;燃香時,煙氣由鴨腹經長頸而上,自 喙口散逸,如生氣吐芳,設計巧思獨運。
古人焚香,使香氣盈室、薰染衣物、驅避蚊蠅。薰香之風早在西漢已盛行於貴族階層,而薰香之器 日益精巧。除博山爐外,尚有以狻猊、甪端、麒麟、鳧鴨等靈禽瑞獸為形的薰爐。其中,鴨形香爐
尤受文人鍾愛,唐代李商隱《促漏詩》:「舞鶯鏡匣收殘黛,睡鴨香爐換夕薰。」可見鴨形香爐早已 為閨房日用;宋人洪芻《香譜》亦載:「香獸,以塗金為狻猊、麒麟、鳧鴨之狀,空中以燃香,使煙 自口出,以為玩好。」說明其設計講究,腹中置香,煙氣由口逸出,不僅實用,更富觀賞趣味。細 觀本對鴨形薰爐,造型靈巧可愛,蓮花、蓮葉裝飾增添清雅,與文人清居之境相得益彰,既為日用 雅器,亦為雅玩陳設。

147
清 銅胎掐絲琺瑯魚藻紋盆
D36.2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5,600-30,800
A LARGE BRONZE CLOISONNÉ ENAMEL 'FISH AND CRAB' BASIN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清 銅胎掐絲琺瑯魚藻紋壺 H32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5,600-30,800
A LARGE BRONZE CLOISONNÉ ENAMEL 'FISH' POT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49
清 銅胎掐絲琺瑯年年有餘爐
H9.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80,000-100,000
USD 2,700-3,300
HKD 20,500-25,600
A BRONZE CLOISONNÉ ENAMEL 'CATFISH' CENSER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0
昭和時代 剔紅菊紋蓋盒、 黑漆蒔繪菊紋蓋盒 二件一組
剔紅 L4.4cm
黑漆 H7.6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CARVED CINNABAR LACQUER 'CHRYSANTHEMUM' BOX AND COVER AND A BLACK LACQUER MAKI-E 'CHRYSANTHEMUM' BOX AND COVER SHOWA PERIO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1
壽山石三龍搶珠
L7cm
款識:龍吟 偶廬仁兄屬正 馬公愚于海上
邊款:公愚觀識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SOAPSTONE 'DRAGON' GROUP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2
孔雀石山子
L1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MALACHITE MOUNTAIN BOULD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3
湖石山子
L18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20,000
USD 300-700
HKD 2,600-5,100
A 'TAIHU' SCHOLAR'S ROCK MOUNTAIN BOULD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4
雅石山子
L17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附 S. Bernstein & Co. San Francisco Collection 1772 標籤
TWD 10,000-20,000
USD 300-700
HKD 2,600-5,100
A STONE MOUNTAIN BOULDE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With S. Bernstein & Co. San Francisco Collection 1772 label
155
木雕濟公、木雕達摩、石灣窯達摩 三件一組
木雕濟公 H22.5cm
木雕達摩 H23.5cm
石灣窯達摩 H17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A CARVED WOOD FIGURE OF JI GONG, A CARVED WOOD FIGURE OF BODHIDHARMA AND A SHIWAN FIGURE OF BODHIDHARMA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6
壽山石羅漢山子印
H15.5cm
款識:文山刻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SOAPSTONE 'LUOHAN AND MOUNTAIN' SEAL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7
清 自然木鴨一對
H12.5cm / H7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20,000-30,000
USD 700-1,000
HKD 5,100-7,700
A PAIR OF WOOD DUCKS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58
清 木根抱石達摩立像
H29cm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0-70,000
USD 1,700-2,300
HKD 12,800-17,900
A ROOTWOOD FIGURE OF BODHIDHARMA QING DYNASTY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瀛洲條墨 十八件一組
L5.7cm
箱款:瀛洲圖
款識:蔡允恭、蘇勗、褚亮、許敬宗、李守素、孔穎達、陸德明、顏相時、虞世南
蘇世長、杜如晦、姚思廉、劉孝孫、李元道、蓋文達、于志寧、薛元敬、房元齡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80,000-100,000
USD 2,700-3,300
HKD 20,500-25,600
A SET OF EIGHTEEN INK STICKS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60
鐵壺 三件一組
L24-24.5cm
來源: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0-60,000
USD 1,700-2,000
HKD 12,800-15,400
A SET OF THREE TETSUBINS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61
小野道風像
35x13cm |設色紙本 鏡框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5,000-10,000
USD 200-300
HKD 1,300-2,600
PORTRAIT OF ONO NO MICHIKAZE
Ink and color on silk, mounted and frame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62
清 花開富貴圖
138.5x71cm |設色絹本 鏡框
款識: 瑶 圃霓裳香霧濃 僊人同醉玉芙蓉 夜燒絳蠟三千樹
曉度巫雲十二峯 毘陵 惲源清
鈐印:惲源清印、崑鹵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20,000
USD 300-700
HKD 2,600-5,100
PEONY
QING DYNASTY
Ink and color on silk, mounted and framed
Inscribed and signed, with two seals of the artist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63 嬰戲圖
157.5x64cm |設色絹本 鏡框
款識:三秋豢鳥有嬰孩 縱手能教歸去來 誠屬幼年之至樂 於茲可識一般才 丙午初秋詠嬰戲圖御題
海西臣郎世寧恭寫
鈐印:≡、隆、乾隆鑑賞、石渠繼鑑、乾隆御覽之寶、 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世、寧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20,000
USD 300-700
HKD 2,600-5,100
BOYS
Ink and color on silk, mounted and framed
Inscribed and signed, with two seals of the artist and seven seals of the collector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64
清 誥命夫人像
110x71.5cm |設色絹本 框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20,000
USD 300-700
HKD 2,600-5,100
PORTRAIT OF A COURT LADY
QING DYNASTY
Ink and color on silk, frame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


165
清 大臣像
154x84.5cm |設色絹本 鏡框
來源: 美國 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師伉儷收藏
TWD 10,000-20,000
USD 300-700
HKD 2,600-5,100
PORTRAIT
QING DYNASTY
Ink and color on silk, mounted and framed
PROVENANCE
The Collection of Drs. Edmund and Julie Le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