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2020年 十一月號搶先閱讀

Page 1


| PEOPLE |

Ordinary Yet Unique 排灣族創作歌手阿爆(阿仍仍)

普通人最酷,不餓肚子的音樂人最大 「我很實際,超級,你要實際你才能持久。」不要說明星,採訪任何一位創作者, 很少會有人赤裸地說自己實際,畢竟大家都是有夢的人。 但阿爆也不是沒有夢,只是她的夢不在天上,而是接地氣到普通日常就能實現。

從金曲8項入圍,到拿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年度歌曲、年度專輯3大獎,阿爆的聽眾不斷擴 散,「還是會有留言寫說,大家一直推薦才不過這樣而已。但對我來說我成功了啊,因為你 有聽,你點下play鍵的那一刻,我就已經1:0了。」她說道理跟吃東西一樣,光看不吃是沒 有用的,總得吃下去後才能評價。以食物指涉音樂與文化,果然夠實際。

她還真的常把食物寫進歌,最近釋出的MV〈minetjus 嚇一跳〉,吉拿夫、豬血腸、醃肉小米 湯圓……歌詞完全就是原民美食大全。金曲獎首次以族語入圍最佳作詞人的〈1-10〉,由她 和媽媽共同創作,寫著「3個地瓜剛好夠吃 4個芋頭就太飽了」,夢想就是這麼簡單可愛。

56


蔡耀徵 造型 Tricky Chang化妝 陳麥克 服裝提供 松山文創園區、不只是圖書館 圖片提供 阿笛丹 Atitan Art

張以潔 攝影

場地協力

JAMIE WEI HUANG

57

攝影◎蔡耀徵


64


街拍人間 2011 年,iPhone 4S 相機畫素第一次達到 800 萬、加入可錄製 1080P 動態影片, 以取代口袋型數位相機之姿翻轉大家拍照的習慣,早一年上線的 Instagram 也成 為推波助瀾的平台,攜手帶來新的影像革命。

當拍照、上傳分享變成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要特別聚焦「街拍」?我 們在思考,當拍照變成理所當然,除了紀錄之外,如何在影像中加入更多「個人 觀點或風格」?以前只有專業攝影師才需要思考的問題,現在變成每個人都可以 參與的日常課題。

我們想在日常拍攝中,尋找在影像中更深層意義,而「街拍」正是攝影師們一直 以來的創作(用影像與社會文化對話)的方式。我們試著從不同角度,為街拍抽 絲剝繭出當代的新義。一開始從美國、日本、台灣 3 位不同風格的當代街拍攝影 者拍攝經驗中,深探他們在不同社會環境的街拍創作理念;再由 5 位攝影師,簡 短地從自己的日常創作,詮釋當代街拍的意義。當然,回看歷史也是找尋答案的 重要線索,我們將從數位發展前後的社會歷史脈絡中,理解不同時代的街拍意義, 再回頭檢視台灣本土攝影形塑的社會歷史過程,從前輩攝影師們的視角,再加上 新世代 Instagram 的台灣風景,找到更多啟發。 要理解什麼是街拍,需要先釐清與街拍容易混淆的問題:紀實與街拍的關係、真 假難分的時尚街拍,以及尷尬的被攝者隱私問題。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開始街拍,4 個讓你走上街拍照的攝影心法一定要先掌握。最後,除了拍照按快門,我們還要 介紹 6 家不能錯過的攝影好店,而最希望的,是在這封面故事後,大家能拿著相 機、手機上街,找尋屬於自己的街拍意義。

企畫|詹筱苹 文|詹筱苹、張以潔、曾智怡、黃亞紀、劉允文、高綺韓 Wilson Lee 圖片提供|各單位

美術設計|黃琬棋

封面攝影|

65 圖片提供◎Wilson Lee


紐約街拍大師玩攝影

Jeff Mermelstein

66


劉允文

圖片提供

Leica Taiwan

1

ew York ddict 2


抓 住擦 肩 而 過 的 渴 望

ee the World hrough Wu Bai

伍佰

1 圖片提供© 伍佰


文 張以潔

2 圖片提供© 伍佰

圖片提供 伍佰

73


人 間處 處 有 囧 鏡

aughty EAL Life

日下慶太

1


高綺韓

圖片提供

2

日下慶太

79


亞紀畫 廊 負 責 人 黃 亞 紀 談傳統街拍

刻畫街拍經典 的推手們 自 19 世紀上半葉攝影誕生以來,街 頭攝影經歷一世紀的時間才逐漸轉變 為一種藝術形式,其間歷經了兩次轉 折, 從 伊 凡 斯(Walker Evans)、 布 列 松(Henri Cartier-Bresson) 作 為 歷史文獻或報導素材、直接而紀錄性 的照片,到 20 世紀中葉羅伯法蘭克 (Robert Frank)等攝影家談論更具 表現性、更具人性、甚或更具藝術實 驗的內容。面對街頭的街拍攝影師儘 管不同,但對日常風景的迷戀卻將他 們凝聚一起,造就了攝影史和藝術史

90

ribute to he Master

上的重要環節。


黃亞紀

圖片提供

亞紀畫廊、

、 Library of Congress Steidl

1 圖片提供◎Steidl

91


Lightbox 攝 影 圖 書 室 發起負 責 人 曹 良 賓 談 台 灣攝影

從限制走向開放的 台灣攝影之路 談到街拍,大家對歐美日本攝影師瞭若指掌,而台灣街拍 又呈現何種樣貌?致力於台灣攝影推廣、曾參與台灣攝影 歷史研究的曹良賓,將為大家概述,在台灣特殊的歷史社

104

aiwan street hotography

會脈絡下,發展出的攝影文化。

1 圖片提供◎沈昭良


採訪整理

詹筱苹

圖片提供

沈昭良、蔡明德、陳藝堂

2 圖片提供◎沈昭良

105


攝影師 林 科 呈 的 實 戰 經 驗分享

一次掌握 4大街拍技巧 街拍說起來容易,還是有幾個可掌握的操作技巧,讓拍攝更 順利。擅長各類影像拍攝、色彩風格濃郁的攝影師林科呈, 提供 4 個自己的攝影心法,並推薦色彩獨特的底片相機拍攝 供大家參考。

1

120

treet hooting ormulas

2


詹筱苹

圖片提供

林科呈

121

3


| CULTURE |

MEMES IN SOCIAL MEDIA 6 位公私部門小編的幕後告解

社群瘋傳的迷因該怎麼玩? 去年最夯國片《返校》經典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今年總統大選各方勢力梗圖連發, 到近期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釋出兩波劇照供免費下載,耳熟能詳的圖文,耳目一新的詮釋, 到底這背後的「迷因」(Meme)熱潮是怎麼來的?又能怎麼玩呢?

「迷因」兩字乍看謎樣,但由來其實

短影音時代,人們傾向快速、視覺的溝

因為製作迷因耗時短、成本低,卻有極

相當學術。1976年,英國演化生物學

通趨勢,恰巧正中迷因特質,讓它從次

大的傳播效益,讓它成為當今社群小編

家Richard Dawkins在著作《自私的基

文化浮到主流。

必備的技能之一,龐雜如政策宣導、日

因》中,將生物演化中基因(Gene)

146

復一日如商品推銷,都可以透過轉化與

複製並遺傳給後代的能力,嫁接到文化

迷因的範疇相當廣,只要是可以被快速

時事接軌。

訊息被大量模仿、再造、傳遞的現象,

且廣泛流傳的「梗」都算在內,而要

迷因就像基因存在於每個人體內,可以

能讓大量群眾共鳴的梗,通常都會帶點

但迷因說到底就是二創,遊走著作權邊

透過各種方式的複製不斷傳遞給其他

幽默甚至戲謔。最常聽到的「梗圖」,

界的創作,至今仍不斷被探討。而想

人。所以迷因最初其實和網路無直接關

即是以圖片為素材的迷因,「黑人問

要梗以載道的迷因,在娛樂化且去脈絡

聯,但因為網路是現今最主要的傳播方

號」、「傻眼貓咪」等如今都是殿堂級

式的包裝下,難保每一個觀看者都能準

式,從過去部落格、PTT的文字為主,

的老迷因;其他像是影片、音樂、文

確抓到箇中意涵。到底迷因該怎麼玩才

轉移到Facebook的圖文並陳,再到

字,又或是因為某個事件而爆紅的一句

好?解鈴正需繫鈴人,就請6位社群小

Instagram的圖片為王、甚至TikTok的

話或一個動作,都算是迷因的一種。正

編現身說法!


圖片提供©2001 Studio Ghibli · NDDTM

圖片提供©2013 Studio Ghibli · NDHDMTK

採訪整理 張以潔 圖片提供 各單位

圖片提供©2008 Studio Ghibli · NDHDMT

14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