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 Line. Plane.
線是由無數的點組成,而無數的線再組成一個完整的面。
以房屋為點,街區為線,社區為面, 而這是一個完整的社區內最主要的組成方式。
BAZAAR-STYLE
BAZAAR-STYLE MARKET
Concept
DOT LINE
CUBE GROUP 組成城市的最小單 位,通常只有置入 單一機能。
由數個點組合在一起,將各 個機能串聯為線,通常具有 指向性。
由數個線所組成的大型量體,將機能各 異的線放置在同一大空間內,並增加垂 直向度的動線安排。
由數個量體放置於同一空間平面上,使 量體間圍塑出另一空間,各個量體內部 包含許多各異機能。
而若以攤販為點,走道為線,兩者所組成的範圍為面, 則會形成一個市場。
本次設計將位於黎民新村內部的小康市場進行改造, 創造出新型態的市場。
黎明新村內有著許多綠地,
但這些綠地上雖然擺放著涼亭或是遊樂設施,
卻不見有人使用,
因此我想藉由我所設計的點元素, 使這些綠地能更多的被居民使用。
基地四面由道路包圍,
右鄰懷德街的主要街道,並且連接博愛街80巷,
是一個可及性高的一塊地,
而這塊基地在黎明新村內也是較為低窪且中心的一塊地,
因此我想讓使用者很輕易的進入基地內且不會感受到壓迫,
因此我將道路引入基地內部,
讓使用者除了步行以外,
也可騎乘腳踏車或是摩托車在基地內部穿梭。
Tourist Schedule Building Height SITE
Residents' Daily Routine
在黎明新村內最主要的使用者除了居民外還有外來的遊客,
而從分析這兩者在黎明新村的時間及使用區域 去綜合設計出基地上所需的機能以及機能的排放位置。
將原先的傳統市場結合市集,形成新型態的辦戶外
式市場,使市場攤販可自行決定攤販用地範圍大小 及位置,並包容更多交通工具進入市場內部消費,使 使用者能豪不費力進入市場。
在市場結束營業後的下午及傍晚時刻,使空間持續 繼續做使用,活動中心可在此時間段提供社區活動 供區民參與,使周邊居民在下午時分也可有休閒活 動參與。
在無提供活動參與時,此空間將變為居民的休憩空 間,如同公園一般,居民可於此遛狗、聊天及散步等 等活動,此時空間機能將由居民自主決定。
市集式市場
活動廣場 休憩廣場
USER.
多為當地 年長居民
PM.4:00
PM.7:00
多為當地 青壯年居民 USER.
PM.6:00
PM.11:00 ~
全年齡層 使用者 USER.
我分析了台灣在地不同市場攤販的區域大小、外觀及時間, 我保留了攤販的可拆性及時效性, 由此去設計出不同型態的點。
PLAN. SECTION TYPE.
實
ELEVATION.
實 實 虛
實 實 實 虛
實 虛
DOT LINE PLANE
工作/倉庫 住宅
架接
市場攤位
零售市場
市場攤位
資訊站
接著藉由開放性的多寡去分配這些型態各異的點內部機能, 而後將這些點融合為線, 而將這三個線放置在基地上形成一個完整的面。
ALLEY GRID TYPE
將周邊後轉化為人行道置 入基地內部。 利用3m×3m為最小單位, 將基地重新規劃。
PATH
將周邊原有道路引進基地 內部。
黎明新村的街區內的住宅間隔著一道後巷, 後巷是一個不同於道路的另一個路徑,
有些後巷是能走進去的, 而有些後巷只能容許視線的穿透,
而我也將後巷的特性融入進基地之中,
我將後巷作為人行步道的形式放置在基地內部,
使使用者可以自由在基地內行走
最後我使用3m*3m的矩形去重新整理我劃分出的五塊土地,
而3m*3m這個尺寸是一個攤位最小的尺寸。
SITE PLAN. N 博愛街80巷 懷 德 街 干 城 街 1 4 5 巷 干城街145巷11弄 干城街145巷5弄 干 城 街
我將量體切分為三,
並且呈現西北向至東南向的量體配置, 去定義工作人員及攤販的動線, 而東北向至西南向的道路則定義給使用者使用。
在量體配置上我將資訊站以及倉庫這兩者可及性需要很高機
能擺放在靠懷德街一側,
讓使用者可以輕易的使用這兩個機能, 且將兩者分別擺放在置入的道路兩側, 讓消費者及商家、工作人員的動線分開, 使兩者不會相互影響。
1,000 ㎡ COMMUNITY CENTER
MARKT
1,850 ㎡
SIDEWALK
ECOLOGY
850 ㎡
500 ㎡ SERVICE SPACE
PARKING DAYCARE CENTER
SINGLE : 15㎡×14
1,200 ㎡
RESIDENTIAL
INFORMATION DESK EXHIBIT BULLETIN BOARD
SIDEWALK
WORK / WAREHOUSE
1,000 ㎡
TWIN : 25㎡×9 INFORMATION
OFFICE
UNLOADING ZONE STORAGE SPACE
STATION 400 ㎡
我將資訊站定義為這個社區的公布欄, 在此不管是居民還是遊客都可得知黎民新村的消息, 而我將黎明溝的生態系縮小放進資訊站內, 使這裡也變成一個生態資訊館。
市場的設計上我希望他是市集形式的市場,
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市場,
內部中間空地的部分都將設計成流動性的攤販, 因此我並沒有抬高中間這塊地,
使不管哪種形式的攤販都能進入內部,
而在市場結束營業後,這塊地將作為居民辦活動的地方, 讓市場就算結束營業後這塊地還是能繼續為居民服務,
而外部草地也可因為活動所需空間範圍去做架接延伸, 可以擴大這塊地的空間去做使用。
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