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调查方法
Survey Methodology of Urban Design

第三讲:背景调查和基地现状调查
Content
3.1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1 城市路⽹
3.1.2 城市肌理
3.1.3 城市公共空间
3.2 控制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2.1 功能
3.2.1 建筑容量
什么是物质要素?
城市空间包含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两个维度或层⾯。在城市设计中,主要指物质空间层⾯的含义。狭义的、更 确切的含义是指城市建筑物体量之间的、公共可达的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形态是宏观尺度下城市物质的综合,即⼆维城市地表上的物质形态空间总称。可以认为城市形态包含着城 市空间。
城市的物质形态(physical forms)是城市设计⼯作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在现实中,城市物质形态要素错综复杂,紧密关联,相互连接为⼀个巨⼤的物质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物质性 要素,就是城市设计的物质要素。

思考:城市包含哪
些物质要素呢?

3.1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3.1.1 城市路⽹
城市路⽹是城市组织形态中最稳定与持久的⼀种要素,它的形态奠定了城市形态的基本结构。
街道
城市路⽹最为主要的⼀种类型,也是历史上城市道 路的唯⼀类型。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城市道路类型逐渐多样化, 街道类型成为其中之⼀。城市街道,具有双重属性, 作为交通的空间与作为城市的空间。
在城市设计语境中,更侧重于城市道路上所容纳的 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如商业街、⽣活性街 道、历史街道等)。
街道空间,强调路⽹的可步⾏、可参与⽅⾯的、与 ⼈相关的空间属性。它并不关注地点之间的可达性、 或通⾏能⼒,⽽强调道路的物质与社会空间属性。



案例1:街道调研应关注哪些更具体的要素呢?
街区的功能分区 商务办公区 商业区 居住区 产业区
道路等级 快速路 主⼲路 次⼲路 ⽀路
街道类型 商业街道 ⽣活服务街道 景观休闲街道 交通性街道 综合性街道
特定功能道路 ⾮机动⻋道路 步⾏街 公交专⽤道 社区道路 绿地内慢⾏道
案例来源: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案例1:街道调研应关注哪些更具体的要素呢?
街区的功能分区 商务办公区 商业区 居住区 产业区
道路等级 快速路 主⼲路 次⼲路 ⽀路
街道类型 商业街道 ⽣活服务街道 景观休闲街道 交通性街道 综合性街道
特定功能道路 ⾮机动⻋道路 步⾏街 公交专⽤道 社区道路 绿地内慢⾏道

思考:哪些道路具 有步⾏化可能性呢?

案例来源: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街道调研checklist
交通功能设施
机动⻋道 公交⻋道 ⾮机动⻋道 ⼈⾏道 街道交叉⼝


街道调研checklist
附属功能设施
道路铺装 沿街绿化
休憩设施 照明设施 公交⻋站 ⾮机动⻋停放区


书报亭 雕塑




街道调研checklist
步⾏与活动空间
步⾏区:宽度
街边空地
街道外摆
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街道调研checklist – 要素
沿街界⾯
建筑⾼度
建筑出⼊⼝
建筑⻛格
建筑功能
标识
贴线率
绿视率
⾼宽⽐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3.1.1 城市路⽹
城市路⽹是城市组织形态中最稳定与持久的⼀种要素,它的形态奠定了城市形态的基本结构。
路径
表示地点之间的连接通路,侧重于城市路⽹的通达 性、便捷性。
路径⽐街道抽象,⽐交通要具体,它描述的地点间 的连接通路以及通路⾏进中的序列属性(先如何、接 着如何、再如何……)。
涉及通路的⼀定程度的空间属性、交通属性,但其 最核⼼的内涵是联通属性。

交通分析 ⼈⾏动线

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3.1.1 城市路⽹
城市路⽹是城市组织形态中最稳定与持久的⼀种要素,它的形态奠定了城市形态的基本结构。
交通
城市路⽹所承载的城市职能。现代城市交通,从通 ⾏量通⾏速度、通⾏距离等⽅⾯考察城市路⽹的交 通属性。
它不涉及道路的空间属性,⽽侧重于道路的抽象的 通⾏承载属性。




案例2:静安寺公园城市设计‐街道部分


交通分析 公交⻋

交通分析 地铁

交通分析 地铁





交通分析 道路

交通分析 道路

交通分析 停⻋空间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3.1.2 城市肌理
城市肌理是城市设计常⽤术语,是指由类似的建筑类型,按照⼀定的组合⽅式,形成的⼀⽚具有⼀定整体⻛貌 的城市形态⽚段。
城市肌理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是作为肌理,⼀定是整体层⾯具有某种统⼀整体的空间形态特征,这意味着作为⼀个城市要素,它能够被识 别和感知;
⼆是这个整体层⾯的特征,来⾃于建筑单体相近或接近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组合⽅式,具有内在⼀致性。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柏林内城城市肌理的变迁 3.1.2 城市肌理
城市肌理的构成与演化 城市肌理具有三个构成要素或尺度:街区、地块、建筑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3.1.3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向所有⼈开放和可达的社会空间。包括街道、⼴场、公园和公共设施等。⼴义的概念可以扩 ⼤到由公共部⻔拥有并管理,向公众开放并提供多元化公共⽤途的室内场所,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 还可以包括公有私营或私有私营的向公众开放且具备充分可达性和共享性的空间场所,如地下商业街、购物中 ⼼、办公街区、酒店中庭与餐饮娱乐等。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是指各公共空间要素在城市或区域内构成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连接,形成⽹络系统,承载 并激发出市⺠连续的公共⽣活⾏为。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3.1.3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应该具有公平、连续可达、结构清晰的基本品质。
1. 公共空间是⼀种公共设施与市⺠福利,公平性是⾸要的,全体市⺠都应该平等地享有使⽤公共空间的权⼒, 因此总体分布上要⼤体平均。
2. 要促成健康⽽富于活⼒的公共⽣活,公共空间要素的可达以及彼此间相互联系⾄关重要。
3. 从认知的⻆度,公共空间系统的结构清晰性,有助于⼈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地图,从⽽形成共同的 公共⽣活。
公共空间
(1)街道
街道是城市⽤地中⾯积最⼤、最具潜⼒的公共空间,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为市⺠提供了公共活动 的线性场所。

巴塞罗那兰布拉斯⼤街:步⾏道位于街道中央,机动 ⻋则被推⾄道路两侧,⾏⼈具有街道的优先使⽤权。

上海南京东路,由城市道路转变为步⾏专⽤的街道
公共空间
(2)⼴场
城市⼴场是由硬质铺装与步⾏活动构成,以建筑、道路、⼭⽔及地形等围合,具有⼀定主体思想与规模的节点 型户外公共空间。与步⾏街道不同的是,它是⼀处具有⾃我领域的空间,⽽不是⼀个⽤于路过的空间,占主导 地位的是硬质铺地。城市⼴场应贴近市⺠的⽣活,强调公众作为⼴场使⽤主体的⾝份。⼤型城市⼴场对周边城 市空间起积极的组织作⽤。

⿅特丹斯霍姆伯格⼴场:毗邻剧场与⾳乐厅,是⼀个 互动的公共空间,功能可随季节变化,不同材料的铺 地划分考虑了不同时间阳光和环境的情况,使⼴场⼀ 年四季都呈现最好的状态。四个液压灯柱的外观可以 被⼈们随意改变。

⿅特丹中央⻋站站前⼴场:通过⼴场将集散的⼈流引 导⾄⽕⻋站以及各公共交通区域,同时提供休憩、商 业等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
(2)⼴场
城市⼴场是由硬质铺装与步⾏活动构成,以建筑、道路、⼭⽔及地形等围合,具有⼀定主体思想与规模的节点 型户外公共空间。与步⾏街道不同的是,它是⼀处具有⾃我领域的空间,⽽不是⼀个⽤于路过的空间,占主导 地位的是硬质铺地。城市⼴场应贴近市⺠的⽣活,强调公众作为⼴场使⽤主体的⾝份。⼤型城市⼴场对周边城 市空间起积极的组织作⽤。

⼴场调研的重点: 该⼴场提供了哪些 供市⺠使⽤的空间 呢?这些空间都具 有哪些功能?
⿅特丹斯霍姆伯格⼴场:毗邻剧场与⾳乐厅,是⼀个 互动的公共空间,功能可随季节变化,不同材料的铺 地划分考虑了不同时间阳光和环境的情况,使⼴场⼀ 年四季都呈现最好的状态。四个液压灯柱的外观可以 被⼈们随意改变。

⿅特丹中央⻋站站前⼴场:通过⼴场将集散的⼈流引 导⾄⽕⻋站以及各公共交通区域,同时提供休憩、商 业等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
(3)公园 公园通常被认为是⾼密度城市中绿洲与庇护所,提供⼈们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化及锻炼⾝体等活动, 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具有改善城市⽣态、防⽕、避难等作⽤,⼀般可分为综合公园、森林公园、 主题公园和专类园等。


纽约布鲁克林⼤桥公园将⽣态系统转化为城市体验,这⾥可以尽览纽约港、东河以及曼哈顿城区的壮观景⾊,同 时也是多功能的城市⽂化场所。市⺠们可以在草地上举办夏季电影节,开放的游戏场地为少年⼉童提供玩耍和表 达⾃我的机会。
公共空间
(3)公园
公园通常被认为是⾼密度城市中绿洲与庇护所,提供⼈们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化及锻炼⾝体等活动, 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具有改善城市⽣态、防⽕、避难等作⽤,⼀般可分为综合公园、森林公园、 主题公园和专类园等。

公园调研的重点: 该公园提供了哪些 供市⺠使⽤的空间 呢?公园的⽣态环 境如何?

纽约布鲁克林⼤桥公园将⽣态系统转化为城市体验,这⾥可以尽览纽约港、东河以及曼哈顿城区的壮观景⾊,同 时也是多功能的城市⽂化场所。市⺠们可以在草地上举办夏季电影节,开放的游戏场地为少年⼉童提供玩耍和表 达⾃我的机会。
公共空间
(4)公共建筑节点
公共建筑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诺⾥地图(NolliMap)清晰地反映处古典城市由⼴场、 街道与公共建筑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55934588/
诺⾥地图是詹巴蒂斯塔•诺利(Giambattista Nolli)于 1748年绘制了⼀种特殊的罗⻢地图,其基于图底关系的 表达可以被简单概括为:⽩⾊区域除开室外的开放空间 以外,还加上了市⺠可以⾃由出⼊的公共建筑(如教堂 等)的内部空间;也即是说,⽩⾊是由城市中公共的室 外空间和公共的室内空间连接起来的。从⽽说明了公共 建筑在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所起的重要联系作⽤。

断裂的罗⻢:柯林罗在诺⾥地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对罗 ⻢的构想
公共空间
作为节点的公共建筑
在许多历史城市中,公共建筑作为节点存在,与普通匀质的城市肌理形成⼆元关系。常⻅于巴洛克城市设计。

芬兰哈⽶纳镇中⼼的市政厅

公共空间
作为节点的公共建筑
在许多历史城市中,公共建筑作为节点存在,与普通匀质的城市肌理形成⼆元关系。常⻅于巴洛克城市设计。

传统肌理中的观前街⽞妙观也可以算是⼀个作为节点的 公共建筑

公共空间
作为集群的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采取集群的⽅式,由若⼲重要的公共建筑共同形成⼀个建筑群和公共区域,以博物馆、美术馆、展览 馆等⽂化建筑居多。这种集群化的公共建筑群不再以单⼀节点的形式存在,⽽是作为⼀个特定功能区域,或放 ⼤的节点。



柏林博物馆岛位于市中⼼施普雷河分叉形成的⼀座⼩岛的北端,包含五座博物馆(建于1830‐1930年间),以及圣 索菲亚⼤教堂。该岛在作为独⽴区域的基础上,与河岸两侧的城市道路紧密相连,建⽴了多达8处⼈⻋混⾏或纯步 ⾏桥梁联系岛内与城市。单体间的关系也⾄关重要,在20实际90年代进⾏的总体设计与优化中,通过有意识的连廊 和加建强化了单体群落的图底关系,形成了⼀个较为完整的空间体系,还规划了⼀条成为“考古步道”的建筑内部公 共廊道,将原本分散的建筑串联成⼀体,构成⼀个有机的公共建筑集群
公共空间
作为集群的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采取集群的⽅式,由若⼲重要的公共建筑共同形成⼀个建筑群和公共区域,以博物馆、美术馆、展览 馆等⽂化建筑居多。这种集群化的公共建筑群不再以单⼀节点的形式存在,⽽是作为⼀个特定功能区域,或放 ⼤的节点。
公共建筑节点调研
的重点:节点与周 边城市的关系?节 点内部各要素的关 系?



柏林博物馆岛位于市中⼼施普雷河分叉形成的⼀座⼩岛的北端,包含五座博物馆(建于1830‐1930年间),以及圣 索菲亚⼤教堂。该岛在作为独⽴区域的基础上,与河岸两侧的城市道路紧密相连,建⽴了多达8处⼈⻋混⾏或纯步 ⾏桥梁联系岛内与城市。单体间的关系也⾄关重要,在20实际90年代进⾏的总体设计与优化中,通过有意识的连廊 和加建强化了单体群落的图底关系,形成了⼀个较为完整的空间体系,还规划了⼀条成为“考古步道”的建筑内部公 共廊道,将原本分散的建筑串联成⼀体,构成⼀个有机的公共建筑集群
背景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1
街道
⼴场
公共空间
路⽹
肌理
公共空间
建筑物
市政设施
绿地/公园
公共建筑节点
⽼建筑
现有建筑
道路设施
轨交设施
桥梁
堤岸
地形地貌
⽔体
⼭地
绿化
植物
地标与轮廓线 对景与视廊 建筑组群秩序 城市⾊彩
⾃然要素

3.2 控制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城市景观
控制要素体系及调查⽅法 3.2
3.2.1 区位功能要素
现代城市的运⾏本质上是⼀项经济活动,因此区位的功能要素具有⾸位性。1933年国际现代建 筑协会(CIAM)在《雅典宪章》中确定了现代城市居住、⼯作、游憩和交通四⼤功能,并将 不同的功能通过规划分配到不同的城市地理空间上去,形成城市空间的功能分区,从⽽使城市 的区位之间产⽣了差异。
作为建筑学的初学者,必须了解不通的城市区位和功能对城市设计的影响,建⽴城市功能和城 市空间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区:1923年,美国城市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CBD概念,认为城市中⼼是商业零售业和 服务业汇聚之处。当代的城市中⼼区承担城市中⼼商务的功能,通常包括商务办公、⾦融、专 业服务、会议及展览、贸易等功能,⾼度发达的城市中⼼区更加具有综合服务的功能。

纽约曼哈顿:曼哈顿总⾯积87.5km2,分为上城(居住 区)、中城(商业⽂化中⼼)和下城(世界⾦融中⼼) 巴黎拉德芳斯:1960年巴黎新规划将⽼城中⼼的轴线沿 ⾹榭丽舍⼤街向⻄延伸,建设了欧洲⼤陆最⼤的商务区
3.2.1 区位功能要素
在我国,虽然没有赋予城市中⼼区明确的定义,然⽽经过多年运营,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中⼼区 具有以下特征:它是城市政治、经济、⽂化活动的核⼼区域,也是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城市的 主要经济活动区,还是城市⼈⼝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密集区。
城市中⼼具有⾃⾝的集聚功能,也具备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上海南京路商圈:位于上海浦⻄城市中⼼,包括南京东路和南京⻄路两个部分,其中南京东路是整个商圈中最繁华 的部分,是平价商业区和旅游区,南京⻄路和静安寺地区则是中国商铺租⾦最⾼的时尚商业街区,与南京⻄路形成 互补,同时也是浦⻄⾼档写字楼的聚集区。
3.2.1 区位功能要素 居住区: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般来说城市⽤地的25%~40%是居住⽤地。现代城市居住区 ⼤致有三种类型:城市居住区、城郊居住区以及附属于⼤城市的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现代城 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原则使得城市形成了⼤量单⼀居住功能的住区。但居住区并不⽌承担居住功 能,必须根据⽇常⽣活的需求配建⼀整套较完善的⽣活配套设施,确保居住区的质量。

居住区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分类表




⼗五分钟⽣活圈
关注重点: 社区功能混合 与多样性!
3.2.1 区位功能要素
产业区: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另⼀个重要内容是从节约⼟地、综合治污、利⽤产业群体竞争优 势和提⾼集聚规模效应等⼏个⽅⾯出发,将原本和城市融为⼀体的产业移除城区,聚集在城郊 形成产业群落。




美国硅⾕起源于斯坦福⼤学研究园在上世纪50年代初只 是在校园内划出的约250公顷⼟地上兴建零星的实验室和 ⼚房,后来政府、⼤学和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紧密合作, 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技术设计和制造中⼼“硅⾕”。

⽇本筑波科学城围绕电⼦学、⽣物⼯程技术、纳⽶和半 导体、机电⼀体化、新材料、信息⼯学、宇宙科学、环 境科学、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安置了300多个科 研机构,
3.2.1 区位功能要素
进⼊21世纪以来,⼈们不但对原本定性为服务型产业的第三产业有了全新认知,⽽且对产业内 涵有了更加多元的认识。创意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产业,其效率远⾼于传统产业,将 给城市创造⼤量知识型就业岗位并带来⼤量财富。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推动了⼤都市产业结构 升级、社会⽂化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所以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平正在成为⼀个城市或国 家的创新能⼒与国际综合竞争⼒的标志。




3.2.1 区位功能要素
休闲区:休闲区应对的是《雅典宪章》提出的游憩功能。城市游憩功能分为两⼤类:⼀类是主 要⾯向本城居⺠的休闲活动,另⼀类除了⾯向本城居⺠之外还要接待来⾃外地游客的游憩活动。 按游憩空间的规模和内容和⼜可以分为:城郊旅游景区、城市公园及园林、城市⼤型绿地、城 市滨⽔区域、道路及街边绿地;城市⽂体中⼼、城市⽂博教育中⼼、城市步道、⼤型城市商业 游憩综合体、城市历史街区等。
当城市进⼊成熟期,休闲区对于城市来说不仅是市⺠放松休闲之处,⽽且成为城市发展的活⼒ 区,休闲活动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增⻓点。在这个理念的带动下,许多城市开始集中城市周边的 ⾃然环境资源,深挖城市⾃⾝的历史资源,休闲区也演化成城市的第三产业。





3.2.2 建筑容量
建筑容量是地块的重要指标之⼀,⼀般情况下是城市设计的前置条件。然⽽,随着城市密度的 增⻓,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提⾼地块容量往往被称为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
容积率:是表述⼟地开发强度的⼀项重要指标。在⼀定的城市空间环境条件下,容积率越⼤, 表示地块开放强度越⼤,⼟地利⽤率越低。
三种主要控制⽅式: 建筑密度:建筑占地⾯积 建筑⽤地⾯积 减少建筑占地过⼤⽽造成公共空间损失 建筑⾼度 减少建筑⾼度过⾼⽽造成⽇照不⾜、街道空间逼仄等问题 建筑容积率:总建筑⾯积 建筑⽤地⾯积 =(建筑占地⾯积 建筑平均⾼度) 建筑⽤地⾯ 积 综合指标,综合密度和⾼度两个指标共同调节⽤地范围内的开发强度




3.2.2 密度与建筑容量
居住地块:受所在城市等级、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照间距、安全规范和⽣活习惯影响。

3.2.2 密度与建筑容量
商业地块:与住宅地块不同,商业地块不受⽇照⼩时数的限定,且商业建筑的体量⽐较⼤,所 以总体上商业地块的容积率⾼于住宅地块。就商业⾃⾝的运作⽽⾔,主要考虑商业地块在城市 中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此外地⾯层的商业空间是效益最⼤的空间,从购物⼈流的习惯⽽⾔, 通常商业很难超过5层。地块的建筑覆盖率和有效的经营层数决定了商业地块的容积率。


3.2.2 密度与建筑容量
商务办公地块:商务办公地块和商业⽤地同属⼀个⼤类,但使⽤⽅式不⼀样。上午办公⽤地主 要是以写字楼为主,包括⾦融业、保险业、总部经济、科技办公、研发穿⾐产业和各类技术服 务等综合性办公。以⾼层建筑为主的写字楼容积率可达10.


3.2.2 密度与建筑容量
复合功能地块:是指不同功能混合,如商住混合、商办混合和商办住混合。可在不影响使⽤功 能和质量的基础上提⾼建筑容量。
复杂的复合功能地块如同微缩城市,是⽴体城市的⼀种。

⽇本六本⽊新城


步⾏环境 街道家具

步⾏环境 店招



案例3:静安寺公园城市设计‐公园/⼴场部分
⽅法:照⽚注记

景观要素 ⽔体、绿化

景观要素 ⽔体、绿化

城市景观
城市的⾃然河⼈⼯环境要素为创造⾼质量的城市空间形态提供了⼤量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的城市景观, 需要通过城市设计⽅法对各种城市要素进⾏结构性的空间组织,主要包括城市地标、城市轮廓线、经典、观景 点、视廊与对景等,这些是城市景观形成的基础。
(1)地标 地标是城市中具有独特性想并处在显著位置上的构筑物或者⾃然物,通常以⾼耸或⾼位的景物来提供⽅位的指 示,引导⼈们在城市中的穿⾏,也可以是具有集体认同感的社会场所,它们都给⼈以深刻的印象和精神上的震 撼。

25m

城市景观
(1)城市轮廓线
城市轮廓线是城市实体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然物等共同叠加形成的远景轮廓线,当背景是天空时, 也称天际线。城市轮廓线可以反映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个性特征,其观察效果和视线位置关系密切,只有从不不 受遮挡的开阔视野才能看到⼀定范围的连续城市空间,所以城市轮廓线景观往往是⼀些重要视点的观赏结果, 如⼤型⼴场、城市绿地、江河湖泊等滨⽔地带与⾼⼭、⾼台以及⾼层建构筑物的顶部观光层等。

城市景观
(2)对景与视廊
对景是园林建筑中常⽤的构景⼿法,同样也运⽤于城市中景点与观景点的组织。城市景点主要指优美的⾃然或 历史⽂化景物,如北京紫禁城、上海外滩与杭州⻄湖等。为了更好地供⼈观赏,要保证留出视线通廊与开敞空 间等观赏空间,同时还需要提供⼈们活动的场地,需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场所氛围下观赏什么样的景观,还要让 这些观景点成为城市公共场所,⾯向更多的市⺠与旅游者。在城市街道环境中,对景也指⼈们视线的聚集逗留 之处。当街道弯曲时,在街道直线⽅向往往也是组织对景的上佳位置

城市景观
(2)对景与视廊
视廊是指⼈们远距离观赏城市景点时所留出的视线通廊,它与城市路⽹结构、开放空间布局与建筑⾼度控制紧 密相关,⼀般通过城市总平⾯布局来留出⽔平向视廊,通过建筑⾼度控制来留出竖向通廊。


始于1991年的圣保罗⼤教堂战略性眺望景观规划通过对眺望点和眺望对象间的建筑⾼度控制进⾏⻛景保护。
城市景观
(2)对景与视廊
视廊是指⼈们远距离观赏城市景点时所留出的视线通廊,它与城市路⽹结构、开放空间布局与建筑⾼度控制紧 密相关,⼀般通过城市总平⾯布局来留出⽔平向视廊,通过建筑⾼度控制来留出竖向通廊。

调研重点:是否存
在地标?是否存在 视线通廊及合适的 观景点?

始于1991年的圣保罗⼤教堂战略性眺望景观规划通过对眺望点和眺望对象间的建筑⾼度控制进⾏⻛景保护。




视线通廊 视点视景
点状视景 建筑物 开放空间 ⾃然景观
线状视景 街道 滨⽔空间 天际线

⾯状视景俯瞰/⻦瞰特⾊景观

视线通廊

城市景观
(3)建筑组群秩序
建筑物的体量、⾼度、尺度、⽐例、材料、⽤⾊与形态构成等因素都会对城市空间环境产⽣重要影响。城市设 计虽然不能直接设计建筑物,但可以在⼀定程度上决定建筑形态的组合、结构⽅式和城市外部空间的优劣。
b. 视觉整合 视觉整合主要与建筑外⽴⾯的设计有关。其中,⽐例之⼀座建筑物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指任何个别部 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c. 连续镜像 城市环境不是作为⼀个镜头的物体被体验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在空间中获得的动态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系 列城市景物与场景的反射与探索。
⽅法:序列视景分析

城市景观
(4)城市⾊彩 城市⾊彩是⼀种地域性表现。不同城市的⾃然地理条件,如地域属性、⽣物⽓候条件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的物产 资源对于城市⾊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化、宗教和⺠俗等⼈⽂地理因素,使这种差异变得更为鲜明⽽各具 特⾊,独特的城市⾊彩⼜将反过来成为城市地⽅⽂化的重要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