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调查方法
Survey Methodology of Urban Design

苏州科技大 学建筑与城

建筑学18
版培养方案

Lecture 01 城市设计的 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调查的作用

1 课程介绍
2 城市设计的概念
3 城市设计的流程
4 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流程
5 设计目标的建构方法
6 城市设计的问题类型与解决思路
7 城市设计调查方法概述
1.1.1. 课程的设计目的
与《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关系:延伸、深化 培养目的:让学生具备规划专业理性化的类型思考、结构思考,建立一个城市设 计调查内容的框架性认识,掌握调查成果的分析和使用方法。
不局限于调查,适度延伸到构思和初步方案设计。
1.1.2.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背景条件要素:了解城市设计工作开展的背景条件,理解各层面现状要素的 内涵特征,形成设计前期调查研究的基本认知框架; 掌握调查认知方法:了解城市设计前期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分类和特征;理解 并掌握城市设计文献调查、场地踏勘及信息采集的具体技术方法; 掌握分析研判方法:理解并掌握城市设计问题分析研判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 具备问题辨析能力:了解城市现实问题的类型特征、关注重点和判断依据,具备 提出可解决的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课程介绍
1.1.3. 学习重点
建立问题导向的城市设计思维路径,掌握各类型调查、研究技术方法的适用 对象、应用场景和局限性,能够用图解思维呈现调查和分析结果。
1.1.4. 学习建议
城市空间的影响要素丰富且相互交织,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系统。因此 在城市设计前期工作中,应当抓住城市空间的主要矛盾,解决城市空间的核心问 题。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背景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要分层级、分类型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城 市空间其主要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社会学、城乡规划、风景 园林等相关学科的调查研究方法,拓展对研究视角、工作内容和理论方法的认知 。
各类型城市空间问题的成因是多元的,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日 常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阅读进行广泛的观察、发现和思考,尝试分清核心问题、 相关问题及从属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思考解决策略。
作业要求 选定一个完整街区、社区、村庄(含城中村)、厂区、城市功能节点或类似空间 单元,有较为明确的边界(如快速路、河流等),规模约为3~10公顷,做相应的 以“问题和特征为导向的”调研分析和发展策略研拟,2人一组,共2张a1图幅作 业,暂定第14教学周前完成(视结课后八周教学安排)。
评价要求:
①分析要点完整、有深度,工作量饱满,有分析技术工具的运用; ②策略与调查对应较好,策略结构性、层次性较好, ③图纸表达质量高。
课程介绍
平时作业1:
3月6日(第二周)课前完成组队,每组选择2~3个拟研究地块,分别获取cad地形 图等基本资料,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选择原因,word文档课前汇总给课代表。 例如:老旧城区中的各种街区(老旧住区、老旧商业区),各种失落、衰败、废 弃的城市边缘空间,待更新改造的传统村落、城中村、镇域核心区等等。
平时作业2:
4月25日上交课程笔记,1页A3,需要手写,图文并茂,包含过去的8节课的核心 要点,批改后会返还。不得大比例用思维导图占面积。(逻辑性、内容完整性和 丰富性)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主体,以城市空间建构的发生机理为研究基础(学术逻辑) ,以时间和空间的整体性为原则,以城市社会生活的场所营造为主要内容(操 作对象), 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场所特色品质为基本目标 (价值观,从基础到进阶,从物质到精神),融入建成环境领域主要学科建筑 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的空间形态研究、工程设计实践、社会行动实践 以及规划政策编制活动(工作内容)。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①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从三维的角度将平面的土地 使用转化为立体的建筑布局、交通方式和基础设施的安排,理出一个清晰的框 架,从而可做为控制、指导城市建设,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②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包括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新旧建筑艺术形式、公 共空间体系的建立、使用活动设计、不同时间和季节的景观变化等。
③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城市设计的成果完成,并经过公众参与 和专家评审以后,将被作为地方法规指导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设计成果有一 个向法律文件转化和立法的过程。
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研究/操作的要素系统: 土地利用(用地性质、用地强度、用地形态……)城市规划的那些事儿 建筑形态(建筑体量、几何形态、色彩……)类型与分布 基础设施(机动车、慢行、停车、交叉口类型及密度、道路断面类型、地下交通……) 公共空间(轴线、节点、界面、水系、绿化、植被、小品……) 活动系统(居住、就业、游憩……)
城市设计的思维方式: 不同要素的类型学及其结构耦合关系(主次、叠加、嵌合、织补…… ),图层思维(城 市性即复杂性)
版画套色印刷
城市设计的工作思路: 细化、调整以及落实规划 二八原则·甲方的价值感 设计指向→更好的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 设计概念→系统化、复合化、差异化、具体化、人本化。策略的checklist/套路





(一)调查分析,包括潜力挖掘、问题 研判、目标定位
开展社会、经济等软质系统和生态 本底、建成环境等硬质系统的特征辨识 和综合研判,明确设计需要回应的主要 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片区及地段的发 展定位、目标体系和时序进程。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从现实条件中 遴选主要矛盾和关键切入点,与发展目 标建立有效关联,形成明确的策略计划 和任务清单。

城市设计的流程
(二)方案设计,包括概念设 计、活动策划、空间设计
依据调查分析阶段和策略 制定环节形成的发展目标,策 略计划和设计任务,针对场地 特点,人群需求、美学观念和 管理体制等因素形成概念设计 ,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活动策 划和空间设计。
考虑多方利益,从文字到图形


https://mp.weixin.qq.com/s/9Jv8O1sDr03SCKrccK9e0g
(三)实施管理,包括实施执行、导控 管理、使用维护
将城市设计方案落地实施(片区或 专项)以及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形成对 城市建设的导控管理(整体),保证城 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有序,对建成环境进 行经常性使用和制度化的维护,推动空 间效益的发挥。
通过政府、专业领域和使用者的使 用后评估形成对前期问题研判、目标制 定和空间设计的反馈调节。

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流程
调查分析阶段是综合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现实因素和发展条件,通过具体的分 析方法形成基本的认知判定、发展定位、目标体系的过程。总的来说,此阶段的核心 是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逐步实现对项目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过程控制 。此阶段包括潜力挖掘、问题研判和目标定位三个步骤。
(调查要解决的工作)
(一)潜力挖掘
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外部条件与空间形态、建筑群组、 道路交通、景观绿化、环境设施等内部特征共同作用于城市形态的生长肌理,是有待 挖掘的潜力资源以及城市设计实践开展的根本前提。
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基础情况,通过文献调查、实地探 勘、信息采集、数字技术辅助等方法(怎么做)了解社会文化生活、物质空间环境的 现实状况,深入认知公众的感受和需求,并根据对外在环境和人群活动的观察洞悉社 会经济,政治和历史发展等隐性要素的特征(了解什么)。
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流程
(二)问题研判※※※
需要对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判,探讨地段的人群、活动和场地与相关 系统之间的联系。利用属性分析、规模分析和形态分析等方法剖析设计地段存在的问题 及深层原因,为地段定位和设计目标的确立提供客观依据。
地段问题主要包括硬质系统(生态、空间)和软质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涉 及三个层次的要素辨析:
第一是关于内容构成,需要讨论“有没有” “应不应该有”的问题; 第二是关于配置标准,需要讨论“够不够”的问题; 第三是关于价值品质的,需要讨论“好不好”的问题。
还是checklist,带有操作潜能的问题结构建构,图层问题及其错配,破网与错位


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流程 (三)目标定位 在现状潜力挖掘和问题研判的基 础上,利用SWOT 分析方法,提取外部 条件和内部资源的关键信息,明确设 计需要回应的主要矛盾和紧要矛盾, 确立设计地段的发展定位、设计实践 的总体目标、分项目标和目标时序。
城市设计强调动态的实施过程, 而非蓝图式的静态设计,应结合近期 和远期不同阶段的发展诉求和主要问 题构建相应的目标系统。要避免外科 手术式的破坏性设计,造成文化断裂 ,活力丧失,在目标层次上就应当建 立循序渐进的设计干预路径,形成持 续发展。

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流程 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形成应对策略。
策略制定环节是将问题研判、目标 定位与设计方案进行链接的关键环节, 需要从现实条件中遴选主要矛盾和关键 切入点,与发展目标和时序阶段建立有 效关联,形成明确的策略计划和任务清 单。建立以问题为指向的灵活性应对策 略,形成活动策划+空间计划等多轨并 置的任务清单;建立以场所营造为核心 价值的适宜性设计策略,为下一阶段的 方案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些要配diagram的文字
条件/问题+目标→策略/方案

设计目标的建构方法
调研分析是城市设计目标设定的基础。由于城市设计的分析要素较为宽泛,各种 因素交织在起又非常复杂,因此在城市设计前期分析时应注意抓住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的主导因素,明确拟达到的主要目标。在目标构建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对城市空间进行分层次、分尺度分析,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是因为对城市空 间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往往会随着空间层级或尺度的改变而不同。
同一层级的城市空间的影响因素往往不止一个,在实际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要发现主导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唯有如此,所确立的设计目标才具针对性和可 行性。
非物质层面的因素也不应被忽略,虽然无形,却如树之根,水之源,对城市空间 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是目标构建过程中在地性与可实施性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不过,在很多时候,人们发现在调研分析阶段通常不太容易抓住关键问题,从而 导致难以提出清晰的目标。其实这些都不足为奇,因为和所有设计一样,大多数问题 和目标都是在方案的不断提出与比较中逐渐明晰与定义的。(所以方案要早动手,从 设计去推动问题理解)
也是两头“凑”……
城市设计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不可知论,案例思考的方法……
设计目标的建构方法
目标内容的构成 城市设计的价值论
1.社会目标
城市空间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通过设施的配置与优化稳步提升 人们的生活质量;倡导包容的价值观念,通过营建积极的空间环境,保障良好的社 会秩序和社会安全;倡导空间正义,通过恰当的空间布局保障地域平等和社会公平 ;倡导民生导向,通过各项社会计划和场所营建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保障公众 参与的实现。
那些道德制高点的事儿……


目标内容的构成 城市设计的价值论
2.经济目标
城市土地是空间的本底,也是产 生经济价值的根本来源,需要综 合考虑土地的稀缺性和区位属性
,挖掘城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通过用地配置调整、服务设施 内容更新、功能布局调整以及相 关配套系统优化,带动消费,实 现其土地价值;适应经济发展诉 求,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 消费结构的多元导向、运营模式 的创新实施等提高城市的经济效 益。

目标内容的构成 城市设计的价值论
3.生态目标
城市开发建设应充分尊重地区的自然资源 和生态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 发展,构建安全稳定的区域生态格局、科 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贯彻生态优先的 准则,注意保护自然景观、格局和物种多 样性,构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促进空 气、水、土壤、植被、动物等的持续共生 ;在充分把握城市的自然生态特征和生长 规律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 式,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是真有用,当然,要有眼光……(陈忱)

目标内容的构成 城市设计的价值论
4.文化目标
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精神命 脉,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是城市的重大使 命之一。城市的文化目标以反映独特的 地方文化和风貌特色为指引,并通过活 动组织与策划等社会策略和特色风貌与 景观环境营造等空间策略,使之融入日 常生活和空间设计中,具体内容包括营 建智慧挖掘、文化遗产保护、人文风土 传承和地方特色发扬等。

目标内容的构成 城市设计的价值论
5.形象目标
形象目标反映了城市居民对身份与文化认 同的需要,当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 城市进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阶段,城市 形象要求就会纳入议事日程。这些关涉审 美的形象要求集中反映在城市的核心公共 空间。要求塑造富有城市特色、反映城市 性格、具备时代特征和标志性形象的城市 对外窗口。
拼颜值,《景观(奇观)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