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五個設計系的共居生活|Redesign Studio|EA401

Page 1

想設計的 100 種方式:

2022 五個設計系的共居生活 Co-working+Co-living having the friendships among the students

TKU EA4 Redesign Studio Advisor : Penny Chen Student : Zih-Yun Lin



目錄 設計宣言| P.2 現況的再定義| P.5-P.10 設計策略| P.11-P.18 單元定義| P.19-P.24 共享空間的系統| P.25-P.28 空間系統的序列| P.29-P.36 設計人的共居生活| P.37-P.50 建築剖面與細部| P.51-P.56 建築模型與基地| P.57-P.63 心得與感謝| P.64-P.6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居住行為與工作行為的交錯


量體堆疊出人與環境的對話

39


40

樓梯引誘人們參與設計評圖


校園中的剖面關係可能性

41


#

$

%

&

'

(

䕃௔绚樌

&0 72

҄ 䜛क़ଘ‫ݣ‬

t

戺瑽䁰$

72

戺瑽䁰$

疻薩 ૱褸

ᔰ矟硽ਰ

&0

72

䓨ಅ

܎䜛क़绚樌

ༀ皣

皞䁰

臺瑼

Ă‫ڜ‬ːǚʍ졭조 #

42

$

%

&

'

(

基地配置圖


A

B

C

D

E

F

1

1 +400 彈性空間

DN UP

+400 戶外平台

+400

±0

評圖場A

-400 UP

評圖場A

展覽/市集

2

2

-400

DN

-400

-400

UP

素描教室

半戶外空間

廁所

-400

3

3

梯廳

-400 廣場

-400

4

花園

一層平面圖(+400) A

B

C

D

E

F

43


A

B

C

D

E

F

1

1

DN UP

±0 展覽(評圖場)

±0 展覽(評圖場)

±0 討論區

DN

2

2 ±0

UP

攝影棚

DN

±0 廁所

3

+300 討論區

+150

±0

辦公室

休憩空間

UP

+300 辦公室

±0

3

梯廳

4

二層平面圖(+800) A

44

B

C

D

E

F


A

B

C

D

+150

E

F

+150

共享居住

+150

共享居住

共享居住

1

1 UP

±0 電腦教室

DN

+150

+150

UP

共享居住

共享居住

±0 ±0 UP

UP

±0

舞台

休息區

舞台

2

2 UP

+400

+150

±0

共享工作區

電腦教室

DN

UP

±0 廁所

UP

共享居住

UP UP

±0

+200

3

3

梯廳

電腦教室

4

三層平面圖(+1200) A

B

C

D

E

F

45


A

B

C

D

E

F

+150

+150

共享居住

共享居住

1

1 +150

±0

共享居住

製圖教室 DN

±0

UP

製圖教室 UP

±0

±0

+150

影視空間

數位教室

+150

±0

共享居住

製圖教室

±0

共享居住

共享工作區

±0

2

2

數位教室

±0 廁所

+150

共享居住

DN

共享居住

+150 共享居住

±0

3

UP

+150

±0 數位教室

3

梯廳

±0 共享廚房

4

四層平面圖(+1600) A

46

B

C

D

E

F


A

B

C

D

E

F

±0 評圖空間

1

1 +150 共享居住空間 DN UP

+150

+150

+150

共享居住空間

共享居住空間

共享居住空間

2

+150

共享居住空間

共享居住空間

±0

2

+150

+150

共享居住空間

DN

±0

±0

閱讀空間

3

VR教室

4

共享居住空間

UP

評圖空間

±0 ±0

AR教室

3

梯廳

+150

五層平面圖(+2000) A

B

C

D

E

F

47


A

B

C

D

E

F

+150 共享居住空間

±0 共享居住空間

1

1 +150 共享居住空間

DN

±0

UP

+150

±0

共享居住空間

評圖空間

一般教室

UP

+150 共享居住空間

2

±0

±0

一般教室

吧台區

±0

2

±0

±0

共享居住空間

共享居住空間

評圖空間

DN

±0

UP

±0 吧台區

±0

一般教室

共享居住空間

3

±0

+150

梯廳

3

梯廳

共享居住空間

±0 共享居住空間

+150 共享居住空間

4

六層平面圖(+2400) A

48

B

C

D

E

F


A

B

C

D

E

F

±0 戶外花園

±0 閱讀室

1

1 +150 共享居住空間

DN

+150

UP

共享居住空間

±0

+150

閱讀室

共享居住空間

2

2

+150 共享居住空間

+150 共享居住空間

+150

±0

共享居住空間

DN

+150 共享居住空間

±0

UP

金工教室

廁所

±0

3

3

梯廳

±0 木工教室

±0 戶外花園

4

七層平面圖(+2800) A

B

C

D

E

F

49


50


51


③① +4800

+4800

①⓪ ③① +4400

+4400

①⑨

+4000

①⑧

+4000

+3600

①⑦

+3600

①⑤

⑤ +3200

+3200

①⑤ ⑥

+2800

①⑥

+2800

②⑤

②⑤ +2400

+2400

②⑨ +2000

③②

②⑥

+2000

②⑨ +1600

①④

+1600

①③

②⑧

+1200

+1200

②④ ②④

+800

①②

+800

①①

③⓪

②③

+400

+400

②③ ±0

±0

③④

③④ -400

-400

1 2 3 4

電腦教室 素描教室 製圖教室 一般教室 5 攝影棚 6 數位教室 7 金工工廠 8 木工工廠 9 AR教室 10 VR教室

剖面關係圖 52

11 舞台 12 花園 13 共享廚房 14 吧台 15 摸魚區 16 影視區 17 聊天區 18 閱讀區 19 小睡區 20 辦公室

21 研究室 22 討論區 23 評圖場A 24 評圖場B 25 評圖場C 26 演講廳 27 實驗所 28 衛浴/廁所 29 房間 30 走廊

31 屋頂 32 陽台 33 校園餐廳 34 校園廣場


牆面剖面圖 53


牆面剖面圖 ②

③① +4800

+4400

①⑧

+4000

+3600

①⑤ +3200

①⑤ ⑥

①⑥

+2800

②⑤ +2400

②⑨ +2000

①④

+1600

+1200

②④ +800

①① ②③

+400

±0

③④ -400

1 電腦教室 2 素描教室 3 製圖教室 4 一般教室 5 攝影棚 6 數位教室 7 金工工廠 8 木工工廠 9 AR教室 10 VR教室

11 舞台 12 花園 13 共享廚房 14 吧台 15 摸魚區 16 影視區 17 聊天區 18 閱讀區 19 小睡區 20 辦公室

Scale : 1/30

21 研究室 22 討論區 23 評圖場A 24 評圖場B 25 評圖場C 26 演講廳 27 實驗所 28 衛浴/廁所 29 房間 30 走廊

①玻璃結構面材 ②支撐鋼材 ③防水層 ④鋁構建 ⑤鋁框 ⑥玻璃面材

31 屋頂 32 陽台 33 校園餐廳 34 校園廣場

54


① ②

牆面剖面圖

③ ④

③① +4800

+4800

①⓪ ③① +4400

+4400

①⑨

+4000

①⑧

+4000

+3600

①⑦

+3600

①⑤

⑤ +3200

+3200

①⑤ ⑥

+2800

①⑥

+2800

②⑤

②⑤ +2400

+2400

②⑨ +2000

③②

②⑥

+2000

②⑨ +1600

①④

+1600

①③

②⑧

+1200

+1200

②④ ②④

+800

①②

+800

①①

③⓪

②③

+400

+400

②③ ±0

±0

③④

③④

-400

-400

1 2 3 4

電腦教室 素描教室 製圖教室 一般教室 5 攝影棚 6 數位教室 7 金工工廠 8 木工工廠 9 AR教室 10 VR教室

⑦ ⑧

⑧ ①⓪

11 舞台 12 花園 13 共享廚房 14 吧台 15 摸魚區 16 影視區 17 聊天區 18 閱讀區 19 小睡區 20 辦公室

Scale : 1/30

21 研究室 22 討論區 23 評圖場A 24 評圖場B 25 評圖場C 26 演講廳 27 實驗所 28 衛浴/廁所 29 房間 30 走廊

31 屋頂 32 陽台 33 校園餐廳 34 校園廣場

①上懸玻璃面材 ②支撐鋼材 ③排水口 ④隔熱層 ⑤垂直玻璃面材 ⑥玻璃面材 ⑦鋁材 ⑧H型鋼 ⑨下懸玻璃面材 ①⓪支撐鋼材

55


56


57


單元與單元的接合

Co-Living Co-Working

58


單元與單元的接合

Co-Living axis

透過 45 度的角度錯位, 創造 Co-living & Co-working 的可見與不可見。

Co-working axis 59


量體與基地關係

60


地形公共性與物件有機性

61


62

立面通透性與活動積極性


垂直動線串起人與環境的交流

63


64


心得與感謝 To design is to redesign. 需要打破成見,設計的每一步才能往前。 雖然在這題設計的操作過程中,因為始終無法拋棄既有 的設計方法,因此挫折很多,但是透過總共 26 次的設 計課以、3 次的評圖以及無數個做設計的日子,我學習 到「邏輯思考」的重要性在於人與人的溝通,讓已知的 A到B有明確的路徑,才能達到論證的合理性,設計才 能真正落實於現實。 最後,很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非常務實、非常理 性的操作設計,讓我知道必須建立「設計宣言」,專注 於場域的合理性與規則公式,讓這樣的方式達到超乎預 期的未來性結果。

65


PORTFOILO ON ISSUE ZIH-YUN LIN

66


2020 Sep.- 2021 Jan. TKU EA4 Redesign Studio Advisor : Penny Chen Student : Zih-Yun Li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