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被使用手冊(右翻書,請由最後一頁往前閱讀)

Page 1




2021 - 09 - 15



被的存在;即使是最熟悉的朋友,似乎也對此視而不見。我和小被之間的情感與 互動,在二十五歲以前,大概也就只有家人能夠看見了。

...

年,也是這個計畫開展的那年,我二十五歲。這一年的年中,我遇見了 2021 L,一個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女孩。後來我們理所當然地發展成親密伴侶的關係,

不過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之前,我便很清楚地意識到,我眼前(更精確地說,

手機螢幕前)所遇見的這個人,跟我有一個很重要的共通點 —— 我們都擁有小被。

D.S.


想動的時候,我會拿出我的小被子,把它綁在腳上、手上,哪裡痛綁哪裡,像是

繃帶一般。彷彿這條軟綿綿的帶狀物真的有療癒的功能,無論心靈上或肉體上。

後來更是變本加厲,不僅是有外傷時這麼做,連肚子痛、頭痛這等「內傷」,也 靠著蓋上小被來處理,真的把它當作實實在在的「慰藉物」了。

小被的醫學用途不止於此。夏天的時候,床邊牆壁的溫度相對於室溫總是偏

低,我會讓小被子靠在牆上吸收「冷氣」,睡覺時再將被子直接敷在肚子上,冰

冰涼涼的很是舒服。冬天時我的房間奇冷無比,怕小被子著涼,白天我為它蓋上

大被子保持「體溫」。到了晚上睡覺,除了大棉被外,小被也隔著衣服蓋在肚子

上。這時它發揮被子與生俱來的作用,讓身體暖呼呼的,更好入眠。小被因此成 了協助我調節溫度的好夥伴。

儘管小被一直以來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隨著年齡漸長,它的存在感還是有

愈來愈低的趨勢。現在,大半時間甚至被我收進衣櫥裡,為的還是不讓它繼續損

壞下去。我想,從對待小被的方式,或許也能略微窺見一個人的個性。我把它視

為內心最柔軟的一部分,而身為一個(生理上的、也是社會學上的)男性,也許

便下意識地隱藏起這個部分。以至於在我的成長歷程中,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小


7.

長大以後

結果,很顯然「心愛小被被」沒有被剪成一個小方塊。當然,一點邊緣的破

損和傷痕是難免的,除此之外,它一直被我小心保存著。我也並非等到四下無人

時才會拿起它。它就放在我的床上,雖然不是非得抱著才能睡著,但偶爾用手摸 摸,那種觸感還是很令人心安。

關於這條被子,我確實保有一些印象,只不過發生在國小以前的事,回想起

來已太過模糊,難以描述成完整的事件。而上小學之後,基本上只讓它待在床上,

也不再是走到哪帶到哪,因此沒什麼特別的記憶點。倒是創造出一些特別的使用 方式,值得一提。

我的個性從小算是安靜、不好動,不過小孩子難免還是有一些追追打打、磕

磕碰碰的經驗,身上時不時會多出一道傷口或是瘀青。撞疼了,待在床上哪都不



我們說,她的女兒,到了唸大學了還捨不得她的被子,現在她的女兒已經結婚,

那條被子整個鬚掉了,於是她把它裁成一個「小方塊」保留著,以為紀念。

我彷彿看見眼前的小寶貝已長成壯碩的大男孩,「心愛小被被」被我剪成一

) 2001

個小方塊做為成長的紀念。他會趁著四下無人的時候,偷偷拿起它,深深吸口氣, 深深地嗅聞它。那到底是種什麼味道呢?

(本文收錄於《這是誰家的孩子》,經典傳訊文化,


啦!」連這也能鬧?折騰半天,我說那再拿一條 S-26 (奶粉)的小被被來陪它可 以嗎?這才息事。於是「心愛小被被」家族又增加一員。

趁他上學,我趕緊拿小被被去洗,洗完烘乾、摺好,仍放在他早晨放的小桌

上。他一回來,向小桌上張望了一下,告訴我:「媽媽不要摺心愛小被被,這樣

它就不能跟它的朋友一起玩了!」以後我偷拿去洗,還得記得,洗好後不要摺整 齊,要跟另一條被子弄成一團。

我實在無法了解小被被的魔力。每有朋友從美國回來,我便把「心愛小被被」

拿出來,請他們認明花色,到美國幫我找找。大家勸我別傻了!就算有了一模一

樣的,他還是會要他原來的那條!也有人以切身經驗告訴我:不要強迫他戒,那

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啊!他對玩具喜新厭舊,對小被被卻如此深情不渝!

出 國 時, 更 要 把「 心 愛 小 被 被 」 帶 著, 長 途 的 飛 行, 有 這 條 被 子 就 不 愁 沒

辦 法 安 撫 他。 但 一 個 小 孩, 走 到 哪 都 抱 著 一 條 被 子, 格 外 引 人 注 目。 我 們 住 在

飯店時,有一天在飯店門口等車,一位老太太走過來問我們說英語嗎?我 Nikko 點點頭。她馬上面露喜色地告訴我:「 Every kid has a blanket! 」然後坐下來對


「心愛小被被」,好像那條被子比媽媽更親、更能安慰他?我簡直要嫉妒那條毛

巾了!後來演變成外出時也要帶著它,尤其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譬如讓他

到阿嬤家住一晚,一定要把被子帶在身邊。婆婆告訴我,他睡覺前就拿那條被子

搓他的嘴,或者聞它,心情好時會跟阿嬤分享,說:「我的心愛小被被跟你一起

蓋!」小被被偶而可以取代媽媽,不必時時跟母親黏在一起,從這個角度說來, 依戀一條被子竟也有益處。

我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讓他戒掉那條被子,至少希望那條被子是可以被取代

的,否則將來那被子洗爛了怎麼辦呢?我帶寶寶去百貨公司沐浴用品部,讓他自

己挑選喜歡的浴巾,歡歡喜喜買了回來,還說那是心愛小被被的「好朋友」,可 是到了晚上,他還是要心愛小被被,不要它的好朋友!

「心愛小被被」的家族愈來愈龐大。起先交了兩個好朋友:綠色的,和粉紅

、 Rubby

。有一天上學他指定要帶綠 Fendy

色的,陪他上學用。他答應我們上學的時候不帶「心愛小被被」,只有放假才可 以 帶。 那 兩 個 朋 友 的 名 字 分 別 是 :

色的 Fendy ,讓粉紅色的 Rubby 在家裡陪伴「心愛小被被」,卻發現 Fendy 留 在 褓 姆 家 忘 了 拿 回 來。 我 們 說 那 就 帶 Rubby 吧!「 可 是 心 愛 小 被 被 就 沒 有 人 陪


那條粉紅、灰、紫色格子紋的浴巾我還用過一陣子,後來大概是覺得它不夠 大,收了起來。

寶寶在嬰兒時期喜歡握著小棉布偶:小馬、小熊、狗狗之類,都只有巴掌大

小。小嬰兒對布的質感其實非常靈敏。親戚有人給他奶粉的贈品,一隻黃色小恐

龍,造型也很可愛,可是他一握在手裡就丟開了。原來那是化纖製品,不是棉質

的他不要。大一點兒,他開始喜歡吸吮東西,動不動就把小馬、小熊放進嘴裡,

吸得都是口水,真噁心,我整天在洗他的小布偶。那隻小馬被吸得尾巴變形,小 熊耳朵變形,小狗狗簡直像隻癩皮狗!

戒掉奶嘴之後,他對這些小布偶的依賴更深了。我們怕他養成戀物癖,常把

這些小狗、小熊藏起來,千方百計要讓他離開這些布偶。終於他不再刻意尋找它

們了,卻開始依戀他的小被被。正是那條粉紅、灰、紫色格子紋的浴巾,我在夏

天時拿出來給他當被子蓋,不知為什麼,他在眾多浴巾裡對這條有點兒舊了的浴 巾情有獨鍾。等他會說話以後,他稱呼它:「心愛小被被」。

他睡覺時一定要蓋「心愛小被被」。有時壞壞被我責罵,他便哭著尋找他的


6.

心愛小被被 (文/宇文正)

我們去峇里島,下飛機之後感覺有人對我們指指點點。我凝神留意怎麼回事,

聽見一位婦人指著寶寶手上的大毛巾對一個較年輕的女人說:「看!就是像那樣

子!」她們在訴說有一種小孩,無論走到哪裡都拖著他的被子,拖到很大了還捨 不得丟;而我的寶寶恰好現身說法,看!就是那個樣子!

那條被子說來還真有點歷史。那是七年前我從美國念完書帶回的浴巾。當年

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是二十五比一,而台灣雅痞抬頭,稍微好一點的東西都貴得要

命,反而覺得美國的東西便宜,我在美念書又有助教獎學金,所以頗有餘裕。回

國時,便覺得什麼都想帶回來。我喜歡洗澡,對沐浴用品有莫名的癖好,帶回了

好幾條漂亮、質感好的純棉浴巾。現在想來真土,台灣什麼沒有!怎麼會帶浴巾 呢

?!


2000 - 10 - 30



傾聽、安撫,給予心靈上或實質意義上的溫暖,而且永遠跟你站在同一陣線。再

親的人,即使是家人或伴侶,也未必能夠理解自己內心的苦痛。從這個角度來說, 小被不光是像一個人,有的時候甚至能夠超越「人」的影響力。

這大概是為什麼,我很難接受自己的小被正一點一點變破變舊的事實。對於

生命的凋零,也許還能作好心理準備,然而看著一件以為可以陪伴一生的「物」,

也在失去生命、也在經歷它的老化與死亡,又是另一種複雜的感觸。如果說從他

人身上,看到的是生離死別,看到的是某種關係的斷裂;那麼在小被身上,看到

的應是自己,是靈魂之中有一塊東西剝落了,是某一個可以依賴的出口被硬生生 關閉了。用L的話來形容,那是一個分靈體的消失。

當然並不是說,在意一條被子更勝於一個活人,也不至於少了一條被子就真

的活不下去。只不過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緒,比起遺憾惋惜或是悲傷哀慟,更

像是害怕和擔憂 —— 怕再也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填補這個缺口,可以在你最煩 惱的時候,輕輕地把你包圍住,像是在說:無論如何,我都會在。


5.

無可取代

雖說是無可取代,小被卻不是我生命中唯一依戀過的物件。從小喜歡可愛動

物,什麼浣熊、小貓熊、鯨魚等等,這類玩偶抱枕可沒少買,一件一件堆疊起來,

能把我整個人埋得密密實實的。不過它們大多作為一種玩具或收藏品。年紀稍長

之後,電動遊戲比玩具好玩,許多不太適合抱著睡覺的,便慢慢退居床邊的位置,

僅供觀賞;等到再長大一點,就統統收到櫥櫃裡了。只有其中一隻大虎鯨,職業

生涯堪稱長壽,陪著我上了大學,可能是因為它的體型特別適中,而且觸感很好, 很像我的小被。

沒錯,即使是裡面最資深的玩偶,也比不上小被。因為小被在本質上,就不

是拿來玩或是拿來收藏的,也幾乎沒有一丁點像是商品的感覺(儘管最初肯定是

買來的);它沒有形象、沒有擬人化的特徵,卻更像一個朋友或一隻寵物。它超

越了有用/無用的界線,從原先的用途脫穎成另一種角色,彷彿具有人格,能夠



「因為妳的小被很巴啊。」 「你無法溝通欸!」 「那我要吃吃妳小被囉~」 「不行!除非你的小被也是巴被。」 「啊可是它又不巴。」 「它們要都是貴族才可以一起玩啊。」 「平民也可以跟貴族一起玩啊。」

那我的頂多只有一點點巴。」 ⋯⋯

「不行啊,小被之間也有種姓制度欸。」 「齁

「嗯 ⋯⋯ 不行啦你的不能只有一點。」 「它是小巴被啊。」 「它是大巴巴被。」 「吃吃妳的巴拉巴被囉~」 「巴被不給你吃。」 「啊~」 「走開啦!」


「你才是最巴的。」 「可是妳會巴巴叫餒。」 「我哪有巴巴叫。」 「妳有啊。」 「那不然你巴幾聲來讓我聽聽看我是怎麼叫的。」 「可是我又不是巴巴,我不會巴巴叫。」 「齁唷,你會啦!」 「妳叫妳的小被巴給妳聽不就好了。」 「我的小被才不巴。它是小乖被。」 「我的才是小乖被,妳的是巴拉被被。」 「它才不是巴拉被被。」 「蹦、蹦、崩,巴拉被被。」 「你很煩欸!」「你再說我的小被是巴被就不給你吃了。」 「齁,當一下巴被又不會怎樣。」 「那你的小被是巴拉巴被。」 「可是我的小被又不是貴族。」 「那為什麼我的就是!」


4.

戀人絮語

「嗯~小被好好吃哦!」 「我的比較好吃。」 「我的小被是小被,你的是大被。你看它這麼大。」 「我的才是小被,妳的是巴拉巴被。」 「我的不是巴被!」 「妳的是啊!」 「巴拉巴被很難聽欸。」 「巴拉巴被是貴族餒。」 「可是我的小被又不想當貴族!」 「可是妳是巴巴啊,所以妳的小被是巴拉巴被。」 「我不是巴巴!你才巴!」 「才不是。妳是大巴巴怪。」



之上。當我們以為是由我們的手抓起小被,小被也順著手,或是臉頰,輕輕地環

繞起我們一部分的肢體或軀幹。正是它的柔軟、滑順,和它自然下垂的重力,讓

它總是能夠從被動的姿態,轉變成好似主動的包圍,將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巧妙

地倒轉過來 —— 不是我主宰了小被,而是小被主宰了我。它主宰了觸摸的動作, 也主宰了我的下意識的吸吮動作。因此可以說,氣味和觸碰都是呈現我與小被之

間的關聯的一種形式。最終,我們無法將小被的味道與其它物品所沾染的味道等

同起來,因為這股味道正是建立在我們與小被的關係之上。當L總是在說,「小

被好可愛」、「小被好滑」、「小被好香」,其實說的正是同一件事,正是「我 的小被正以一種無與倫比的形式在對我發揮著強烈作用」的意思。

也許這樣繞了一圈,似乎什麼也沒有解決;不曾擁有小被的人,無法像理解

蜜的性質一樣理解小被的性質,這也絕對不是靠著一件你小時候擁有的珍貴玩具

便能輕易想像的簡單經驗。只能說小被這種東西,真的是只可擁有,無可取代。


多年前這個問題從我媽媽口中問出來,卻也是一直縈繞在我心裡的問題。味

道,我們並非沒有能力形容它的味道;奶香味、小嬰兒味,還是熊寶貝、烘衣機、

衣櫥、除濕劑的味道,這些都是形容,可事實上卻與小被的味道無關。因為我們

不會特別去聞乳製品、聞衣櫥,或是剛洗好的衣服,至少不會一聞再聞。這個問

Maurice

題真正在問的是,明明都是同一台洗衣機洗出來的,這條被子的味道到底哪裡不 同?哪裡值得反覆嗅聞?

於是,我們終於進入到屬於小被的哲學問題。現象學家梅洛龐蒂(

)在討論物的性質時,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蜜所擁有的各種 Merleau-Ponty 性質並非各自獨立地碼在蜜裡,恰恰相反,這種種不同的性質是同為一體的,因

為所有這些性質都是在表現蜜的同一個存在方式或曰行為方式。」他以蜂蜜為例,

解釋著物體的各種性質為何不應只是分別抽出來單獨考量,而是該考量所有性質

加總起來的總體表現。他接著說,「物的統一性並非處於其所有的性質之背後,

而是相反,物的統一性為它所有的性質所確立,每一個性質都是全部的這個物。」

如此說來,小被的氣味也並非只是從絨毛與絨毛之間散發出來的一些氣體。

早在我們將小被內部的化學分子吸入體內之前,它的觸感便已停留在我們的肌膚



她說,這條小鴨被,本來是她弟弟小時候用的,但其實他不怎麼需要他的被

子,因此長期擱置於家中某處。某次L回家,忘了把小被從宿舍帶回去,這一待

就是好幾天,可怎麼得了?這才把弟弟的小鴨被請出來,移交所有權,正式將它 啟用,也就只是為了應急。

「將就著吧,不然怎麼辦呢?」她不甘心,還是把小被從陽台拽進房裡,又

是除濕機又是吹風機,硬是將整個風乾的時長縮短到一個晚上,只為能早點吃它

幾口。我曾跟朋友開玩笑說,我頂多是輕度成癮者,她這才叫重度!吸小被像在 吸毒一樣,吸得暈頭轉向。 .......... 那到底是種什麼味道呢?


3.

小被現象學

被子髒了,終究還是要洗的。

一想到這件事,我和L都哭喪著臉,然而骨子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

我心裡想的是,不知道這一洗,小被又會多出多少傷口。她則是掛念著,這麼一 來「我又有好幾天不能吃小被了!」

不過忍耐幾天,有什麼大不了嗎?看了看她床上擺著另外一條小被,上頭還 繡著一隻立體的小鴨子。「不然吃這條如何?」

這問題問了等於白問。我自己小時候早就經歷過了 —— 就算買了小被的好朋 ....... 友,還是要小被,不要它的好朋友。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 「它不好吃!」她一邊說著,勉為其難吃了兩口,露出嫌棄的表情。





稱不上一個愛物惜物的人,並不代表沒有珍視之物,我依賴小被卻只能看著

它開始破洞,像要把房間裡的大海漏光一樣毫無反轉的餘地,沒辦法付出什麼。

才發現我最珍惜的其實只是自己,依賴小被和愛誰一樣,都是因為想讓自己穩定 並變好。沒有這麼絕望過,覺得自己自私到不配擁有任何東西。

小被, Dear

遍尋不著的東西並不存在,我只是一個說著空話的刻字者,你不會有更

好的主人。明天起,跟你說早安、晚安。請不要感到訝異,這都是變舊 的過程。 早安、晚安,小被,還有我們。

L, 2022.06.09


我只關注自己,而小被只關注我,我們不說話只活著、等待,不被人愛也不

愛人。自己破爛仍希望小被保持完整,無論手洗還是放洗衣袋,蹲在烘衣機旁等

著,小被乾淨後第一眼看到的必須是我,而我只想看著小被,拋棄現實。

我不知道我們的消極竟然也能等到S。第一個進入我房間並願意聞聞小被的

人、第一個分辨出雨天晴天小被氣味不一樣的人、幫我的小被取了難聽名字卻從 此樂此不疲的人。軟爛的小被和氾濫的我,有天也能被愛。

再怎麼不說話也明白,感情必須表達出來。我可以利用小被嗎?像是馬後砲

,我才知道就算已經擁有小被,我還 ⋯⋯

一樣,我常常用小被撒嬌完才這麼想。「給你吃吃我小被」、「你看我的小被好 可愛」、「你要戳戳我小被的屁股嗎」 是想要擁有其它東西和人,這麼貪心。

那條接住我眼淚的小被會隨時間變舊;那個曾經只看著我的人也可能開始四

處張望。跟所有無意義的習慣性動作一樣,習慣性負面思考一直纏著我。「小被

可以勒死人嗎?」我想過。我死掉之後要帶著小被一起燒掉,還是把小被留給S 呢?


2.

L的說法

我從不跟小被講話。「香溜溜被」、「小乖被」、「好吃被被」 ⋯⋯ ,每當 我呼喚小被時,我都在跟S講話。「我只要我的小被」、「我只有小被了」 ⋯⋯ ,

爭吵的間隙我不禁這麼想,我需要小被,但不說話,我需要的不只小被。

五年或是快滿五年,我不曾仔細計算我與小被共度的日子,卻記得和S交往

的 100 天、 300 天、一年。 小被是不會離開我的朋友,安靜、聒噪、性別、興趣, 任何標籤都貼不住,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我的童年裡不曾出現過想像朋友,是因 為我有一條小被,那些孤獨都有實質的承載處。

上了大學才讓小被進入我睡眠以外的生活,吸著蹭著,那些頻繁換藥的、一

個人的時間,才勉強撐過去。我獨自喜歡我的小被,時常被嫌髒,再怎麼髒也能 抹去我的污點和潰瘍。那些嫌小被髒的人,在我心裡都死了。



昨天晚上決定把這條小被收起來了 自己哭了好久 它現在變得一絲一絲可以看到對面

年變成什麼破爛模樣

看著它就好像看著自己 活了

—— L, 2017.12.17

我也不想這樣,也真心愛這個世界

惜的是時光和世界

我常弄丟東西,稱不上一個惜物的人

完全沒辦法保護喜歡的東西

17


媽幫她買一條「口感」相近的被子。於是,小被 2.0 就此誕生。她估計,依照目 前的使用狀況,應該至少能再撐五年,用到她二十七歲。

到時候怎麼辦呢?

「再買一條就好啦!」有過換小被的經驗,她倒是很看得開,跟我小心翼翼、

龜龜毛毛的習性很不一樣。我成天把被子收起來,她看不下去了,「小被就是要

拿來吃的啊!」有過小被被被洗破的經驗,我現在膽顫心驚,只希望能降低它洗 澡的次數,讓它可以一直陪在我身邊。

折衷的結果是,現在只要L來我家,我就會從衣櫥裡拿出我的小被,她也從 ......... 背包裡拿出她的小被,然後我們把兩條被子弄成一團 —— 我的小被體型較大,而 L的小被有魔鬼氈,剛好可以跟我的小被纏在一起,像是環抱著的戀人。


心情好的時候,她也用無厘頭的方式跟我分享小被的「人物設定」:小被沒

有性別,今年三歲而且永遠都三歲,「然後你看它的屁股在這裡。」(嗯?小被 也有屁股?)

「那它叫什麼名字呢?」我以為小被只是統稱。

「就叫小被啊!」噢,除了我爸會叫它臭摸摸。她補充道。

仔細想想其實「小被」這個稱呼也是認識L之後才有的。若是按照從小到大 ..... 的習慣,我會稱這種東西為「心愛小被被」;說起來囉唆許多,不過據記載這還

是我小時候自己發明的。而我看網路上的文章、網友的討論,則是稱「小被被」

比較多。「小被」乍看之下只是「小被被」的簡稱,不過就唸起來的語感和音律

就算沒事,也要提一下小被逗逗對方。 ——

性而言,這樣的名字確有它獨特的韻味。小被、小被、小被,經常把這個詞掛在 嘴邊,以至於它成了我們共同的口頭禪

「不過它其實不是我第一條小被。」十七歲的時候,她原先那條從小吃到大

的被子早已破爛不堪。家裡人都勸她換一條,勸了很久,她終於狠下心來,請媽


人未滿的時間裡,我大概是第一次感受到,身邊存在一個同樣擁有小被的人。或

者可以說,要不是因為她的主動,我也許壓根沒有想過要去了解別人的小被,儘 管隱約知道很多人都有這種東西。

L與小被的相處方式顯然與我不同。我內隱、她外顯,她把小被當作一種交

流的媒介 —— 不夠熟的人,可是無法這樣「交心」的。我們第一次見面,(因為 疫情的關係)約在她租屋處,一進門其實雙方都有些尷尬,畢竟過去幾乎只用訊

息聊天啊!為了化解這種不自在,她亮出了小被,在我眼前晃晃兩下。我當然也

很給面子,伸手摸摸,觸感頗為滑順,與我那條偏粗顆粒的毛巾質感不同。我還

禮貌性地嗅了嗅它的氣味,淡淡的,有點像乳製品。她說那是小嬰兒的味道。我

們的感情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說就是建立在這條被子上而發展出來的。

她使用小被的頻率比我高得多,幾乎是只要在家她們就黏在一起,寫作業、

讀書都不例外,當然也陪著她睡覺。沒事的時候,可以看見她時不時用手撮撮小

被、用嘴唇吃吃小被;感到焦慮、尷尬的時候,更是小被不離手(口),好像這

條被子真的能幫她擋下許多事情那般。她告訴我,小被是在眼淚的澆灌下長大的, 「吃過的淚水比口水還要多。」


1.

另一條小被

年,也是這個計畫開展的那年,我二十五歲。這一年的年中,我遇見了 2021 L,一個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女孩。不過她可不是隨便一個女孩;與其他我沒怎

麼展現出聊天興致的女孩相比,這個剛好跟我念同一所大學,甚至也算是同一個

科系的學妹L,在認識初期便跟我很投緣。我們看差不多的電影、差不多的展覽

——

和差不多的書,有著差不多的興趣和價值觀,後來理所當然地發展成親密伴侶的

關係。不過在這些常態性的特質之外,L的身上還具有一個決定性的差異點 她也擁有一條小被。當然,這也不是我一開始就知道的。

忘記是怎麼開啟這個話題的,也許是她先主動向我炫耀她的小被 —— 作為一 種確認同類和建立信任感的方式。至少她後來是這麼跟我解釋的。總之在那段戀




心愛的那一條,只是它的其中一個「替身」。會不會就在拍攝這張照片的前後, 遇到了這位太太呢?

我時不時想起她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有一條小被。

真的嗎?我對這點持保留態度。當然我不是在計較是不是真的每個人都有一

條,她說的「 Every 」顯然也只是一種誇飾。不過我總是會想,既然不只有我有 小被,那別人的小被又長什麼樣子?為什麼從來沒有看過其他人的小被呢?反過

來想,好像也沒什麼人看過我的小被啊!除了最親密的伴侶外,我幾乎不曾主動

向人介紹過它的存在;如果有人剛好知道這件事,那八成也是來我家拜訪時,「意 外」發現的。

小被,就這樣靜靜躺在床上的一個小角落。我不曾把它公諸於世,也沒有想

過要拍攝它,更不覺得有機會去認識別人的小被。直到 2021 年,各種事件因緣 際會地糾纏在一起,才催生了一個探尋小被影像的計畫。其中L的出現絕對是不 可忽視的一個要素,甚至可以說,正是一切靈感的來源。


0.

」 Every kid has a blanket.

這句話來自一位峇里島的婦人。據說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去旅行,

她看見我抱著一條小被被,覺得有趣而上前攀談。她還說到,自己的女兒也有一

條小被子,用了很久,變得破爛不堪。也許是因為這樣,對我們產生了親切感吧。

其實我根本不記得峇里島的事了。我能夠描述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這件事後

來被我媽媽寫進書裡,長大後才又讀到。當時的風景、峇里島婦人的長相,這些

我都不記得,頂多還能想起以前常把小被被拿在手邊。不過說「想起」未必精確,

事實是我不時會被「提醒」。我家的大門後面貼著許多我小時候的照片,裡面就

有一張,我的手上抱著一條粉紅色毛巾,T恤上還印有像是東南亞風格的圖騰紋

飾。顯然我當時連出國都要帶著小被,而且我認得出來,照片裡的被子不是我最



1997 - 01 - 22



“Every kid has a blanket.”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