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另一半 孫晨哲創作選集(2018-2021)

Page 1





前言 身體的另一半 如果談戀愛是在尋找心靈的另一半,我認為創作則是在尋找身體的另一

半。我們的身體平常處於半開啟的狀態,只能感受一半的刺激、一半的溫

度。上班上課需要全神貫注;下了班、放了學,人人都變成一條懶蟲,忘 了多看看這個世界——無論看它的美還是不美。

創作者的目標(或私心),就是在這個半開啟的狀態中,去找尋遺失的 另一半——讓創作的媒介成為感官的延伸,進到知覺的場域去探索未知的

身體圖式。攝影、電影、藝術計畫,視覺的、觸覺的、身體的文本,將會 在什麼地方匯合?個人的生命經驗又會如何糾纏著作品滋長?也只有不斷 地探尋和摸索,才能夠回答了。

作者簡介

孫晨哲(C.C. Tomsun,1996 -)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從高中開始接觸攝影,並自大學起發展

各類型影像創作。善於以平面攝影作為主要形式,進行觀念藝術攝影、心 象攝影和攝影計畫等創作;亦嘗試過實驗電影製作。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

與攝影無關,自覺前途茫茫就辭職了,只想躲回安心創作的巢穴裡。平時 為自由接案攝影師(失業勞工的好聽說法),在應用攝影類型中專精於活 動攝影、新聞報導攝影等項目。

3


目次 03

I.

4

前言 概念與作者簡介

身體的——內在

08

小被:身體經驗的迴返 攝影計畫

22

小幻物 攝影

44

小彥 實驗電影短片


II.

身體的——外在

51

尋找川田一樹 觀念藝術、現場藝術、攝影

70

一起去看海(Let Me See Sea) 攝影書、藝術家創作書

74

其它 參展與參賽作品 報導與記錄選集

5


6


I.

身體的——內在 有某些事物,屬於身體的裡面。 我們的童年經驗、感官知覺、內心世界、情慾之念……。身體的記憶扎 根在皮膚的裡面,成為像血液般不斷迴流之物;時時刻刻作為我們的一部

分,卻只在傷口迸現時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如果有可能,是否可以透過創 作,挖掘出這樣的內在性?

我將鏡頭朝向自己,把它當作得以映照自身生命歷程的一面明鏡;每一 次凝視作品,都是在尋求對自己多一點的理解——關於比回憶更深層一點 的東西。

7


8


小被:身體經驗的迴返 ‧ 類型:攝影計畫

‧ 規格:尺寸依成品而定

‧ 材質:預計為書籍或展示用紙 ‧ 年代:2021(進行中)

‧ 指導老師:鍾易庭 教授 創作理念 小被被(以下簡稱「小被」)作為一種能夠提供安全感的物件,是許多人成長

歷程中的共同經驗。心理學家用專門的詞彙以解釋這個現象——慰藉物、安全毯 或過渡性物體,認為它有重要的安撫功能,並有助於紓發情緒。此外,該現象在

大眾文化中的再現亦屬平常,其中最著名者當屬查爾斯.舒茲的《花生漫畫》系列。 由此可見,將小被視為一種生命經驗的常態或是文化現象,當有其記錄的價值。 透過影像呈現每個獨特的個體所持有的小被,以及他們與小被相處的姿態,將能夠 展示豐富的文化意義,並且將這種擁有小被的集體記憶,在整個社會中串連起來。

圖/有些人的成長歷程中,因使用過度而不只擁有過一條小被。是以,舊小被的存在亦成為 一種現成物,足以作為表述個人身體經驗的歷史地圖。

9


10


11


12


13


創作形式 主要的創作手法是以幾種特定的擺拍方 式展開。其中,將人臉遮擋的照片,意圖 開創一種將小被作為主體的視覺語彙—— 取 代「 臉 」 作 為 個 人 身 分 辨 識 的 關 鍵 符 號——同時也將個人的生活環境納入背景, 意味著觀者只得依循畫面中的種種「物件」 (包括作為主角的小被),去拼湊屬於「人」 的主體性。

至於在小被的特寫中,可以清楚看到的 是它的紋理,進而更能從觸覺的角度去想 像它的質地。而人物與小被共眠的畫面, 則是呈現了日常面向中,使用與被使用的 關係。本計畫主要將以這幾種形式向外發 展,並致力於蒐集盡可能多的樣本,作為 一種以私領域為出發點的類型學創作。

而在小被的獨照中,則是以「手」為小 被塑形。一方面讓小被呈現出擬人化的姿 態(並且通過種種遵循肖像傳統的視覺語 法使之更為凸顯),另一方面也展現人的 身體與小被之間產生交互作用的知覺意象。 這種以物擬人的作法,試圖在視覺上重新 找到一種觀看小被的方式——彷彿能夠將 它視為一個有靈魂、有陪伴與對話能力的 個體,像寵物一般具有一席家庭地位。

圖/計畫發展之初,其中一個面向聚焦於小被與生活空間和事件的關係。圖為小被被清洗之 後,晾於陽台走廊上的樣子。

14


15


16


17


18


19


20


圖/本計畫關注的另一者有發展價值的面向,乃透過家族相簿中的「小 被檔案」(右圖),與現實空間的擺拍對照,將家族的歷史記憶與個 人當下的存在狀態扣連在一起。

21


小幻物 ‧ 類型:攝影

‧ 規格:21 x 14 x 0.6 cm ‧ 材質:書籍用紙張

閱讀全冊

‧ 年代:2021

‧ 指導老師:蔡胤勤 老師 創作理念 「小幻物」(objet petit a,或稱對象小 a)作為拉岡(Jacques Lacan)闡

述慾望根源時所使用的概念,指涉的是一種驅動慾望卻不滿足慾望的客體。它並

非以一種明晰且真確的狀態顯現出來;相反地,它是各種具體慾望對象的「原 因」——無法確實得到,只會不斷錯過。我在此作中試圖提取這個概念,藉此找 出一種觀看世界的傾向,以作為重新編輯自身影像時的參照。

圖/此圖為假樣渲染圖。實際印刷時,擬採用 A5 開本平裝以增加快速翻閱時的流動感;內 頁則預計使用非塗佈質料、帶細紋且偏黃之中低磅數紙材。 22


創作形式

書內序言

我從自己所拍下的照片中,挑選「最沒 有意圖者」來當作本作的母集合。因此這 些影像幾乎無關於保存、收藏、記錄,不 是對風景的感嘆也不是生活中一些了不起 的時刻。我亦無法將這些抽象幻影歸結為 個人特質的體現;它們確實與我的意識有 關,但是是以一種難以察覺的方式顯露在 影像之後,因而更像是潛意識。

像是被什麼力量驅使著

鏡頭對準的總是那種,彷彿很肯定地存 在於世界當中,卻又不斷遠離或幻滅的事 物或狀態。它們可以是:光影、浮雲、鏡面、 倒影,或任何一種有形、無形的借代物。 無論它是什麼,我意圖在這樣的組構關係 之中,將「觀看」與影像中的明確對象拉 開一點點距離。在此距離之中,我們不會 去追究故事和情緒,所擁有的只是一層層 關係——與事物的、與世界的關係。這些

追尋或放棄,顯露或沉潛 不過是夢的兩種表面 「觀看」以它自己的方式存活 活在大馬路上 活在劇場裡 活在時空交會的剎那 如果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望向此處 我會說,當一切擁有了意義的同時 一切也已沒有了意義

關係在觀看的統馭之下,向我們提出問題: 什麼樣的事物值得慾求?又是什麼樣的世 界值得傾注關心?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閱讀全冊

42


43


小彥

‧ 類型:實驗電影短片

‧ 規格:尺寸依放映場地而定 ‧ 材質:單頻道錄像 ‧ 年代:2018

影片連結

‧ 負責職務:攝影師

‧ 指導老師:鄭文堂 教授 創作理念 本片意圖透過「小彥」這個角色,反映現代人面對自我認同、存在焦慮和慾望 的追尋等課題,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這個狀態自然帶有強烈的不安定感,且往 往具備曖昧與矛盾的雙重性質——曖昧體現在對未來、對目標的不確定上,而矛 盾顯露於擁有與幻滅的辯證關係之間。於是我們在原初的簡介中這樣寫道:

「我們的身體,就是揉雜了瑣碎的全部。

在森林之中,在池水之下,小彥追逐與被追逐,不斷填補、不斷失去。」 小彥就是一個混亂的主體,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彷彿什麼都可以追求、可 以佔有,卻什麼也得不到。一如這個世代的我們,不清楚人生的目的,也沒有任

何心靈雞湯足以指引方向;一心渴望從他者身上獲得救贖,卻只能在一片虛無中 徨徨度日。 創作形式 場景的不連續性、剪輯的跳躍感,加上影像當中刻意抽離了許多與現實相對應

的符號,種種操作塑造出一種彷彿夢境般的時空關係,加強了影片本身所要傳達

的混亂與曖昧,也讓人分不清到底哪一段是幻想、哪一段是確實發生的故事。而

那些不尋常的跡象,如:燃燒的花束、對身體的啃咬,可以闡釋為對慾望的隱喻, 也可以是窮極無聊的狀態中短暫燃起的希望——無論如何,最終回到無人的泳池 邊,水光閃爍的動態牽起全片的核心,即一種既顯露又轉瞬即逝的存在關係。

44


45


46


47


48


II.

身體的——外在 有某些事物,屬於身體的表面。 我們身處在世界之中,所有的經驗都透過與事物的互動關係所展開。那

些與他者接觸的紀錄,蝕刻在皮膚的表面,像年輪一般,記載著一套身體

的編年史。這部歷史書寫著有關思想,有關認知,有關我們的直覺反應。 如今將原本大腦負責的工作,重新放回一種特殊的身體經驗中作考察,我 們當可試問,如何透過創作回應擴延出身體周邊的外在性?

我將鏡頭對準世界,把它當作洞見事物的一扇窗戶;在每一次觀看事物 的過程中,搜索它們烙印在自己身上的痕跡——那是比思想更直白一點的 東西。

49


50


尋找川田一樹

本次展覽所展出的是,筆者日前於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擔任志工時,偶然

間從一位不知名攝影藝術家「川田一樹」的遺作中,蒐集來的一組影像與資料。 筆者參考多方學說,匯整作者的思想與創作,將其編纂成一本完整的、脈絡化的

攝影文集,並為其訂名為「影像美學的 21 種形態」,以反映作者獨到的美學觀點, 以及對當代攝影藝術的批判與反思。

——— 總策劃 孫晨哲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尋找川田一樹 ‧ 類型:觀念藝術、現場藝術、攝影

‧ 規格:42 x 29.7 x 1.4 cm(書籍)、75 x 50 cm(影像輸出) ‧ 材質:書籍、現成物、版畫紙數位微噴 ‧ 年代:2019

閱讀全冊

‧ 負責職務:構想、策劃、攝影、文字、展場設計等 ‧ 指導老師:鍾適芳 教授 創作理念 作品旨在透過一系列捏造的事件,探討藝術家、市場機制與觀眾之間的相互角 力卻又相輔相成的關係。

最原初的想法來自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尤西弗羅困境。我將它改寫成:一 件藝術品之所以有價值,究竟是因為「它本身是藝術品,所以藝術家認為它有價 值」,還是因為「它被藝術家認為有價值,所以它是藝術品」?其中,藝術家或 可代換為藝評家、觀眾等等。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杜象將小便斗搬出來之時即已問過一次。而今再次以作品

回應這個母題,為的是在時空背景、文化觀念都不同的條件下,重啟對藝術本質 的思考可能。我以一場謀劃好的藝術行動,讓觀眾無意間進入一個藝術展覽的場 域之中,藉著身體經驗的直接反應,碰觸那條將觀念導入意識的引線。

66


圖/現場展出一份事先以中文寫好,再刻意翻譯成日文的假文件 ( 圖左 ),以及若干假裝是 藝術家遺物的物件,為的都是讓觀眾信以為真。

創作形式 作品最終的呈現包括了攝影書、吊掛的 大幅微噴照片、一些現成物,以及模擬藝 廊的佈置和設計等。雖然種種安排看似在 舉辦一個傳統攝影展,但是最核心的概念 其實不在照片、文字或任何一種物件之上, 而在整個扮演與欺騙的行為當中。 我將展覽視為一個演出行動:我扮演策 展人,假裝自己發掘了一位已經過世的日 本藝術家,而我要在現場推銷他的(其實 是我的)作品。至於那些呈現在眼前的, 無論是:仿日本特定時期美學的攝影作品、 看似高深莫測的藝術語彙、刻意羅織的假 故事和假文件等,都是一種讓整個扮演行 為更合理、讓欺騙更具說服力的操作手段。 我甚至會在現場與前來看展的觀眾攀談, 一方面補足故事細節,同時也試探他們對 作品真實性的覺知。最後邀請觀眾填寫的 問卷,則是我刻意埋藏、得以「揭露」事 件真相的線索之所在。 67


圖/我所「虛構」的故事及策展理念,可在展場後方的背板上讀到。從署名處亦能發現,我 將自己定位為「策展人」而非「藝術家」;此舉乃整個觀念設計中的重要環節。

圖/在策展文字旁掛有兩幅微噴影像,除了為營造如「藝廊」或「美術館」般的氣氛,也是 想藉大尺寸照片的吸引力,引起觀者注意。 68


圖/展區中的主要作品即為《影像美學的 21 種形態》這本書。其內容無論照片或文字都出 自於我——部分照片刻意處理成仿日本 Provoke 時期的風格,文字則是從各種理論書上隨 機挑選,再穿鑿附會成虛擬藝術家「川田一樹」的思想。若仔細閱讀,其實漏洞百出,且圖 文之間的對應也很違和;此乃故意安排之線索,為的是讓觀者及早揭開騙局。此外,本書相 當厚重且擁有極為龐大的尺幅,乃是為增添其莊嚴神聖之感,彷彿煞有介事。 69


一起去看海 Let Me See Sea

類型:攝影書、藝術家創作書

規格:15.5 x 9 x 1.3 cm(外尺寸) 材質:雪面銅版紙數位微噴 年代:2021

指導老師:蔡胤勤 老師 創作理念與形式: 作品製作期間,正好是疫情嚴峻之時, 民眾居家上班,旅遊業停擺。我思索接下 來可能的觀光形式會是什麼?於是試著以 監 視 器 網 站 Insecam 搜 尋 各 地 的 海 景 圖 像,並以截圖方式留存。最後,共蒐集了 約二十國的海岸景觀,將其連成一線,彷 彿預告著一種介於虛擬與真實間的遠距離 風景圖式。在這種極端情境下,科技究竟 是拓展還是剝奪了人的知覺?將是後疫情 時代的主要命題。

70


71


72


73


其它

參展與參賽作品 數位平台第八屆年度創作大展「離家出走」 參展作品:心路 類型:攝影

規格:約 80 x 25 cm(一幅) 材質:PP 相紙數位印刷 年代:2017

指導老師:楊健文 老師

註:為近期作品《小幻物》 之前身。

圖/自此時起,我開始以並置的方式探索影像敘事的可能性。唯當時拿捏影像中具象/抽象 的能力尚未成熟,亦缺乏完整之論述,才有了重新整理的想法。 74


第六屆新像攝影大賽(入圍) 參賽作品:歸根 類型:攝影

年代:2018

Onfoto 第二屆攝影徵件聯展「文字先決」 參展作品:無題 -01、無題 -02 類型:攝影

規格:約 30 x 20 cm 材質:相紙數位印刷 年代:2019

註:共有兩張照片獲選;投稿作品需有中文入鏡且 禁止下標及補充說明。

75


其它

報導與記錄選集 挺同婚反專法 各界出面聲援「爭平權」 時間:2016/11/28 今(28)日早在青島東路,台灣同志諮 詢熱線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與台灣同志 家庭權益促進會等挺同團體,舉行「相挺 爭平權,全民挺同志」抗議活動,拒絕院 會以另立專法來處理同性婚姻議題,認為 此舉會助長歧視,並支持修改民法 972 條。 (文/徐湘芸)

【專題】宿未謀面 時間:2018/01(發佈) 對政大的學生來說,宿舍生活是什麼呢? 是一群人通宵暢談心事,還是凌晨至後山 大啖美食,抑或獨享個人空間?接下來的 小故事,可能會讓你會心一笑,也可能顛 覆了過去你對宿舍的想像,就讓我們一起 去探尋,那幾扇門後的世界。(文/鄒鏡涵)

76


77


報導與記錄選集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林舜龍團隊創作記錄 2018 年 7 月,我跟隨台灣藝術家林舜龍老師前往日本,協助 製作地景藝術《跨越國境.絆》,並全程負責為期一個月的影像 側拍記錄。

78


79


感謝所有在鏡頭前方出現、 在鏡頭後方幫助過我的人。

編輯|設計|攝影|文字

(2021.1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