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4AngelsHeartWebs

Page 1


當破地獄 遇上 朱栢康

我大佬耶穌

目錄 CONTENTS

封面故事

當破地獄遇上我「大佬」耶穌 朱栢康

特稿 AI使用都靈裹屍布揭示耶穌可能相貌

畫中畫 都變成新的了

地球大神秘 教會被提與敵基督的出現 吳宣倫博士

特稿 世上最古老地圖或可確定挪亞方舟位置?

雲彩見證 誠心樂意,信而順服 林誠信牧師

萬人見證

大海中領略的智慧何其多 林津牧師

使命人生 關於生死,我想說⋯⋯ 百人遺照

讀者來稿 避而不談的聖經信息(六)

科學專題 生命的起源(下)

電影心 再論《破‧地獄》

吳宗文牧師:破地獄後往何處去?

生活文化

喜樂婆婆恩典冊 我等着再搬家

行哥行傳 我是傳福音發燒友

男心女意 老,唔老

鐵窗筆語 環島遊——番外篇

大夫在線 義人同行(七)

綠色管家 2024年香港環保大事

心靈解碼 造王者馬斯克如何重塑童年心靈

思苦後甜 苦難成為救贖的器皿

還富於文 做好這份工(一)

顧問團:(排名不分先後) 李炳光牧師 司徒永富博士 吳宗文牧師 梁廷益牧師 陳耀南教授 吳宣倫博士 梁燕城博士 陸蔣麗萍院士 陳歐陽桂芬女士 區應毓牧師 許朝英先生 楊永祥先生 小金子女士 林慶儀小姐 呂宇俊博士 林旭輝先生 杜惠卿女士 編輯顧問:吳思源先生 法律顧問:鄭嘉駿律師 督印:袁文輝 執行總編輯:黃耀榮

編輯部:胡皓恩 陳靜怡 美術設計及製作部:李曉超 伍君慧

攝影部:劉青麟 車耀開

出版:影音使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一號2樓2-3室

電話:(852)2209 6280

傳真:(852)2309 2739

電郵:magazine@media.org.hk

網址:www.media.org.hk / www.creation-tv.com

廣告部:郭佩雯 2209 6211

查詢:2209 6280

承印:泰業印刷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工業邨大貴街11至13號 發行: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觀塘海濱道143號航天科技中心13樓 影音使團國內及海外分會: 美國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USA) 1613 S. Main Street Suite 105, Milpitas, CA 95035, USA 電話:(1 408) 425 2441

電郵:info_usa@media.org.hk

加拿大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1160-8766 McKim Way, Richmond, BC Canada V6X 4G4 電話:(1 604) 303 9795 電郵:info_ca@media.org.hk

澳洲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ustralia Inc. 33/8 Ave of the Americas, Newington NSW 2127, Australia 電話:(61 2) 9648 4447 電郵:info_au@media.org.hk

北京影音使團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文化藝術新大街1707號.愛德藝術院.四層 馬來西亞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Malaysia) Bhd. 電郵:info_malaysia@media.org.hk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本刊有權拒絕或 修改任何廣告。《天使心》月刊受國際及地區版權法例保障, 未經出版人書面許可,任何圖文不得全部或局部轉載、翻譯 或重印。

新一年,作新事

在《以賽亞書》46章10節中提到:「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 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這段經文表明,上帝 作為超越時空的萬物主宰,祂了解並掌握一切未來的事。

剛踏入2025年,每逢新年,我們總有一種「重新啟動」的觀念,盼望在新一 年能夠突破過去的「盲點」與「誤區」,在新一年要做新事,令我們人生有更大 的發揮與發展。但年復一年,往往事與願違。

新的事物之所以能夠出現,往往需要具突破性的思維,不受限於歷史經驗的框 架,而產生出一種顛覆性的概念。《羅馬書》教導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有

時一個轉念,可以將過去行不通的,在未來變得成功;以前不存在的,在未 來可能會出現;過去固定的,在未來可能會改變。

我們在天上的父,遠比你我的固有認知大得多! 你的上帝究竟有多大呢?有些人設法將「上帝」限制在固有知識內,然而, 《以賽亞書》43章19節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 你們豈不知道麼?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又好 像在2000年前,天使告訴馬利亞會聖靈感孕,童貞女生子這 樣顛覆的事件,顯示出上帝在我 們生活中所做的新事,祂的計劃 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對任何人來 說都是顛覆的概念,甚至因為這 種突破會令人帶來不安,必需以 信心去面對。

我記得三十多年前,我仰望天空,向上帝祈求: 「上帝啊,我不知道未來的道路,但我希望有一天能 全心全意傳揚福音,請帶領我前行。」這份願望推動 我從事幻燈片製作、錄影、拍電影,在主題公園提供 福音內容,甚至創立電視台。

當時如果要清楚計算得與失,計算出「最安全」 的方法,恐怕到今天我們仍在計算的階段,但這一路 走來,只是憑着信心和值得去做的信念勇敢前行。上

帝一直告訴我:「你先踏出一步,不一定要等到資源 齊全。」

人生在世,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很多的選擇,究竟 哪條才是完全正確的路?過去教會和前輩們曾教導, 我們沒法知道哪一條路是百分之百安全穩妥,但只要 選擇最貼近上帝心意的道路,必定會蒙上帝所悅納,

這種貼近上帝心意的體會,要來自不斷與上帝同工, 與祂同行的經驗去學習。

這種信心和行動並非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對上

帝計劃和應許的信任上。我們不需要完全理解或看到 所有的細節,只需要不斷尋求和信靠祂的帶領。正如 《希伯來書》11章1節所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 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種信心使我們能夠走出 舒適區,面對未知的挑戰,並在過程中見證上帝的奇 妙作為。

有人認為 2025 年是充滿未知的一年,但反過來 說,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尤其是香港基督信仰 的群體同道,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接受變化,信靠 上帝的引導,勇敢地踏上未知的旅程。

2025年,是影音使團再出發之年,我 們將進入新基址,將致力於通過「創世電 視」、《天使心》月刊及「中華聖經 文物館」等不同平台,建立中國人 對基督信仰和文化的探索,藉「基 督教中國化」的研究與創新祝福華 人世界,透過博覽世上具啟發性的事 和物,從中導賞信仰和《聖經》的真實,並 透過結合中華文化的展覽,務求達致強化、深 化和活化華人世界對聖經文化的固有認知。

祈願在新一年,眾讀者與我們繼續同 行,也祝願大家在新一年神 恩滿滿,新一年 作新事,為世界帶來更大祝福。

攝影為主

Text & Photo.張瑪莉 Art.Li

法國.巴黎.曾經一渡(2011)

作者簡介

張瑪莉市場推廣(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專業形象及國際禮儀學會會長 專欄作家及藝術創作者 RTHK5 「美麗人生」節目主持

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常以照相機描繪世情,足跡遍及各大名城古鎮。 所獲獎項包括:香港小姐冠軍、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十大愛心之星等。

https://www.marycheung.com

死亡,怕人嗎? 地極之光,巨大的一片白, 凝聚着無窮無限的魅力。

曾經令人有死、痛不欲生的恐懼, 但你竟是那麼的勇敢和清晰方向。

白色力量,無邊無際, 龐然巨大,磅礡浩瀚;

多少次欲把人吞噬,置人於死地。

但你仍是死心塌地,

靠近它,憐惜它,愛護它。

一次又一次的為了它,

而甘願離鄉別井,讓容貌被摧殘, 拖着破碎的軀體又再踏上征途。

是甚麼力量,

令你從不計算付出的?

像自言自語的呢喃着:

「若你有緣看過極光冰川,也會像我一樣深愛着迷,

可能願意付出的比我更多,更大,更深!」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 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12章2節)

封面故事

Text.皓恩 Photo.Tidus & 受訪者提供 Art.LI

當破地 我

《破‧地獄》上映至今討論熱 潮不斷,其中演員朱栢康因擁有基 督徒身份而更顯特別。

近年由舞台劇界轉戰影視圈的 朱栢康,演藝生涯並非諸事順遂, 在演戲尋獲滿足感的同時,他亦面 對自我懷疑的拉扯,在浮沉之間, 究竟他怎樣經歷上帝的恩典和引 導,在演藝路上找到方向?

獄遇上 大佬耶穌

起初收到邀請飾演喃嘸師傅的角色時,朱栢康坦 言有猶疑過該不該接,也尋求過上帝的心意。「我問 上帝,為甚麼要我去做這件事?然後我記起以前喬宏 叔也遇過類似情況,當時他的回答很有智慧,大意是 上帝成就的是事情的整體,祂不是只着眼在一個角色 或一個信息上,祂是成就一群人、成就生命,上帝看 事物的眼光是更宏大更廣闊的。」

他隨即想深一層,接演該角色就代表自己信道教 嗎?顯然不是。「更何況角色本身並非真心相信,對 我來說,我『大佬』是主耶穌基督。」

上帝的絕佳時機

朱栢康在《破‧地獄》的演技備受好評,連月 來人氣急升,不過在這部電影殺青後,原來他曾陷入 長達半年的停滯期。「那半年沒工作,有許多自我懷 疑,亦聽到很多聲音說:『為甚麼你還在做這些角 色?出來客串被人打一兩場,然後又不見了?』不少 朋友都說,其實你很有準備,為何際遇仍是這樣?那 段時間我非常糾結,我問上帝祢究竟想我怎樣,卻好 像沒有回應。」

直到一天,教會一位姊妹致電給他,說上帝好 像要透過她的夢境傳遞一些說話。「她說兩晚發夢 都見到我,在夢中我即將要在一個大型佈道會講見 證,準備做得非常充足,也很有信心、很喜樂,教 會的弟兄姊妹、親人、好友都一起來聽我講見證, 但臨上台一刻,不知道甚麼原因,整個佈道會突然結 束,所有人替我很不值。」朱栢康心中一驚,意識到 上帝正在透過這位對他認識不深的姊妹來告訴他,那 些禱告祂聽到了。

「我如實將自己的狀況告知對方,她和相熟的兩 個祈禱小組為我代禱。期後另一位姊妹說,在禱告中 看見我在爬山,正爬到一個最難跨越的關卡,但跨過 後就會到達山頂。」緊接發生的就是《破‧地獄》 上映後的極大迴響,印證了上帝的啟示。正因看見這 麼多恩典記號,當朱栢康收到來自四方八面的讚譽 時,反而更謙虛感恩。「因為我知道這不是我一個人 的努力可以達到。」

福音種子萌芽

成長於道教家庭的朱栢康,中小學均是基督教 學校。「學校有聖經課,初時聽聖經故事,感覺很 溫暖、平和,我甚至覺得自己和耶穌『好 friend』, 還以為祂跟我一樣屬狗呢,哈哈!」可是以前家人對 基督教反感,朱栢康唯有跟家人奉行道教。隨着年紀 漸長,當人生遇見重大的困難時,他反而想起上帝。

「感恩上帝放了一顆大種子在我心中,使我懂得第一 時間尋求主,再次與祂連結。」

近年朱栢康的媽媽信了主,更受了浸,哥哥也返 過幾次教會,換作是以前的他,家人信主是想也不敢 想的事。「記得有次和家人吃晚飯,突然聽到一把聲 音催促我飯前禱告,我第一反應是害怕,因為每次聊 到基督教都是吵架收場,更何況是祈禱?一定『死 梗』。但這句話一直在腦海盤旋,我內心也在盤算, 最終豁出去,不顧一切低頭祈禱,結果大家反應平 靜,我很驚訝,也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有主同行便無 需懼怕。」

談及入行,自言非讀書材料也非運動健將的他, 在中學加入戲劇社後,逐漸找到自己的喜好。「我會 考上不了中六,在IVE讀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結果四個月沒上學,跟一班朋友參加戲劇匯演比賽, 還拿到演員獎,後來朋友說報考香港演藝學院,我便 抱着一試無妨的心報讀了。」

為媽媽慶祝生日

就這樣,本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朱栢康,誤打誤撞在演藝領域找到 一片天地,找到自我價值。他調皮地模仿 King Sir(鍾景輝

「我最記得 King Sir對我說:『 康仔你是天生的演員。』當時父母反對我 入演藝,因為他們覺得賺不到錢,這催促我更要發奮圖強,證明給父母 看。」憑着出色的表現,朱栢康就讀演藝學院期間已被安排為專業劇 團演戲,若從那時算起,他入行至今24年了。

在磨練中信靠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 功,24 年的磨礪,也許足以將鈍 鐵磨成利劍,然而對朱栢康來說,演藝不必然是對等的世 界,正如他今天仍會遇到瓶頸一樣。

「雖然我在演藝界待了一段長時間,但我很認同 一句話,當人越大,認識的層面越多,就會發覺 自己認識的東西有多皮毛,同時自我懷疑也會越 多。對我來說,作為演員,瓶頸位是一直存在, 為要推動我們向前邁進。但怎樣面對瓶頸帶來 的自我懷疑?這反而是我要學習的。」

他笑言別看他好像在鏡頭前表現得遊 刃有餘,其實每次出場或拍攝前,他心底 都不斷祈禱,求主幫助。「我的生命沒 一個時刻可以脫離上帝,每次演出、 拍攝,我即使做足準備都會很緊張, 但上帝每次都聽我禱告,給我力 量、靈感,結果往往出乎意 料地好。」

他最記得早幾年演出了一齣舞台劇,其中有一 段長兩三頁紙的獨白要一氣呵成。「我排練時,一 邊是電影界傳奇,另一邊是我的老師,那段戲是要 爆笑的,但他們全程沒笑,連導演、工作人員也零 反應,我絕望了。」

正式演出那天,劇場坐滿數千名觀眾,朱栢康 不由得再次焦慮起來。「難道他們要這樣被我悶好 幾分鐘?我很害怕,一直祈禱將憂慮交給主。」結 果第一場,朱栢康的獨白換來觀眾的熱烈掌聲,大 呼精彩,甚至他中段要稍作停頓,待觀眾笑完才繼 續。「之後的場次加上時隔一年的重演,共六十多 場,幾乎場場都得到積極反應。但不是說第一次做 到,第二次就不怕,那種害怕不會突然消失,它依 然在,不過我學習交托,抓緊上帝,選擇相信。」

從忿恨到降服

朱栢康在電影中飾演喃嘸第三代傳人,要做 「破地獄」儀式來超渡先人。現實中,他曾遇見地 獄般的深淵困局,卻唯獨上帝能夠打破他的捆鎖, 平息怨恨。

「在我三十多歲時,生活各方面都遭到打擊, 打算轉行,上帝卻沒開路,因而發出許多靈魂拷 問,質疑上帝的存在,甚至脫口而出一些愚蠢但批 判的問題。」朱栢康坦誠地分享。「我在家喝酒喝 到爛醉,別人看到一定會覺得我瘋了,獨自在自言

自語,而且是不斷指罵,但那次我感覺到上帝坐在 了我身旁,溫柔、堅定且有耐心地解答我每個質 疑,我明明爛醉,卻在對話間越來越清醒。」

歷時近兩小時的對話,朱栢康清醒後仍不心 息。「我知道祂有回答我的問題,但沒有幫我解決 當下的問題,於是我繼續自殘式灌酒,卻灌極不 醉!然後我醒悟了,我以為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 嗎?在上帝面前毫無辦法。那天我投降了,不再與 上帝爭辯,選擇好好睡一覺。」

與主心意同步

常言道「四十而不惑」,朱栢康攀過人生的高 山低谷後,今天變得更穩重成熟。對外,他看開了 演藝生涯的成敗得失;對內,他更願意順服上帝的 心意。

「生命中許多事情轉眼就過,等同我們作為演 員的,誰不希望受人追捧?但無論我們在一部作品 或一個角色上有多埋頭苦幹,或取得多少豐功偉績 也好,兩三個月之後,長的話可能一年吧,它就會 過了,而我們要承認它會流逝。」不論經歷是好是 壞,朱栢康認為都是一件健康的事情。「好像換血 一樣,舊的東西要先去除,才能創造新的東西。」

踏入新一年,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朱栢康的 動向。「上帝最近好像想我重拾教學身份。八九年 前,我有段時間教表演,但後來覺得自己不夠班教

人。然而上帝一直有聲音說,你要肩負這個 責任。祂沒計較給我演藝的才能,我也沒計 較要給予出去,只是心裏有遲疑。」

去年接連有不同單位邀請朱栢康教表 演,他也推辭了,直到年末再有邀請, 他不禁想,上帝已經三番四次安排了, 這次還要推嗎?「上帝問我,如果不把 自己放在老師的高位,而是帶着師兄的 心態分享,可以嗎?我轉念一想,好 像可以,希望時間上能配合。」

再長遠一點,朱栢康透露近年上 帝給了他一個故事 idea,但他寫完開 頭就暫時擱下了。「我的機動性太低, 但上帝藉祈禱小組一位弟兄提醒我, 不要忘記對上帝的承諾,我希望終有一 天可以完整寫出來,並透過表演呈現。」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朱栢康往後的發展, 願他在基督徒演員的位分上繼續發揮影響 力,活出好見證!

特稿

Text .黎恩 Photo.互聯網 Art.LI

存放都靈裹屍布的意大利杜林施洗約翰大教堂。(圖/Wikimedia)

人工智慧(AI)生成圖像近年揭示了著名的都靈裹屍布(或譯杜林 裹屍布)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圖像,以顯示那是耶穌可能的相貌。

(2023年)9月25日是有400 年歷史的都靈裹屍布展出90周年紀念 日,吸引了超過25,000人前往意大利杜林的施洗約翰大教堂(又稱杜林 主教座堂)。為了記念這個日子,英國《每日星報》決定對這一古老的

文物進行現代改造,使用 Midjourney程式,呈現這塊14英尺(4.2米) 長的原始布料上,人工智慧認為耶穌的可能相貌。

目前最常看到關於都靈裹屍布上耶穌相貌的圖像。(Wikimedia)

AI生成影像可清楚辨識男子上半身

一些認為都靈裹屍布是一件宗教聖物的人相信,這塊布 料便是耶穌在十字架受難後用來包裹祂的身體的裹屍布。布 料上模糊的影像是耶穌復活時的能量爆發所導致的結果。

根據《相關雜誌》(Relevant Magazine)報導,藉由 裹屍布生成的AI圖像,顯示了一名有着深褐色長髮和鬍鬚, 睜着眼睛直視觀者的男子。這名男子的頸部輪廓明顯,包括 肩膀在內的上半身也清晰可辨。該報導指出:「儘管這仍是 用現代科技進行的現代詮釋,但結果仍令人驚嘆。」

評論者:可能還參考流行的耶穌畫像 (2023年)9月27日,《重審耶穌》的作者李.史特博(Lee Strobel )在一則X貼文中寫道:「如果都靈裹屍布不是贗品,那 人工智慧呈現的便是耶穌真實的樣貌。」史特博還在他的貼文中附 上了AI生成的裹屍布圖像。

然而,AI

生成的耶穌樣貌也招致了一些批評聲浪。作家柯林 頓.湯瑪斯(Clinton S. Thomas)評論道:「這個AI工具根據其 訪問權限,在生成耶穌相貌時,除了都靈裹屍布,可能還參考了 幾幅流行的耶穌畫像。裹屍布並沒有提供關於眼睛顏色、膚色、

髮色或服裝的明確資訊——這張圖中卻包含了這些細節,顯示它 參考了其他畫像。」

電影製片人克里斯汀.紐蘭茲( Christian Newlands)回應

道:「這十分有趣,然而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耶穌是否留長髮? 耶穌留長髮的形象是根據耶穌同時代的人物畫像的早期描繪。除 此之外,在《聖經‧啟示錄》中關於耶穌樣貌的描繪是指耶穌復 活後,不是仍在世上之時。無論AI繪圖看似多麼精確,如果處理 的資訊只是根據文字描述,就很難精準重現耶穌相貌。」

其他網友也對該圖像裏耶穌的髮型提出質疑。《聖經》中沒 有描述耶穌髮型的經文,但在舊約中有關於猶太男子該如何整理 頭髮的律法。美國福音雜誌《今日基督教》2019年曾 有一篇文 章指出,根據舊約關於髮型的經文,耶穌很可能有修剪整齊的黑 髮,並留着長鬢角和鬍鬚。

另一位網友寫道:「裹屍布的歷史令人着迷。例如,一定有 原因能解釋早期的基督圖像為何看起來那麼相似⋯⋯即使這些圖 像是由不同的藝術家在不同的地區繪製而成的。」

還有網友指出,這張圖像看起來「過於女性化」或「過於柔 和」,因為拿撒勒人耶穌是一名木匠,在《聖經》中被描述為一 個意志堅定和個性堅強的人。

自數百年前首次在歷史上引起關注,都靈裹屍布一直以來吸 引了無數科學家、社會大眾和全球基督徒的目光。有些人認為這 塊細麻布便是埋葬耶穌基督時使用的裹屍布,有些人則認為它是 一件製工精良的中世紀贗品。而於火災和一系列的災禍倖存,使 得這塊布料的故事成為古老的傳說,且伴隨着幾個世紀關於這件 宗教文物真偽的辯論。

幾十年前科學家曾用圖像分析器檢驗裹屍布圖 像,分析結果顯示圖像的明暗光影能轉化為立體形狀 (暗示成像時布是包裹着人的)。不過目前天主教會 既沒有正式認可,也沒有否定裹屍布的存在。

牧者:《聖經》指出祂的外貌無關重要 美國佛羅里達州東紐波特教會教導牧師路易師. 博格斯(Louis A. Burgess)為回應這張AI圖像,在 X貼文表示:「這讓我想起了流行的 WWJD(耶穌會 怎麼做)保險桿貼紙和標誌。《聖經》從來沒有要 求或建議我們策劃、設計,或投資於我們認為耶穌會 做的事情。然而,《聖經》無可爭議地要求我們委身 在耶穌的話語和耶穌所做的事。(AI圖像)創造不 僅沒必要,而且會散播對人心的依賴,這是《箴言》 3章5-6 節所禁止的。「『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 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 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他並說:「《聖經》不僅指出他的外表無關緊 要,而且關心耶穌相貌會使信徒從遵循耶穌話語和祂 奔向十架道路所行的事上分心。想想以賽亞對彌賽亞 的描繪吧:『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 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 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 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 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 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哪知 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 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以賽亞書》53章2-5節)」

使用AI生成的都靈裹屍布上耶穌的最清晰樣貌。

(翻攝自x@LeeStrobel)

基督教領袖:好奇心能開啟對話

美國愛家協會公關副主任保羅.巴圖拉( Paul Batura)在2022年曾說,基督徒應該對都靈裹屍布 的未解之謎保持開放心態。他解釋道:「耶穌提醒我 們『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參《約翰福音》20章29節)。然而,具體的文物 或引起人們對耶穌基督的好奇心,或增強人們對耶穌 的信心,都能開啟關於耶穌的救贖和十架上的犧牲的 廣泛討論。」

他說:「基督徒明智的做法是對神秘事物、神秘 主義和神蹟保持開放心胸。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認都 靈裹屍布的真偽,而這有可能便是上帝的旨意。但我 們能知道的是,我們看到的顯然並不是現在的全貌, 也不是永生的全貌。」

(資料來源:CBN News, Relevant Magazine, The Daily Star,轉載自 4578期《 基督教論壇報》,官網連結: 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1&article=1396678)

畫中畫

Text & Illustration.Garyee

毛毛聊CinGaryee 是一人插畫品 牌,Garyee(嘉儀)

就是畫師的名字。主要用毛筆為創作媒體,多以聖經和 動物作主題,以新舊交融的方式創作一幅幅正能量作品。 https://www.facebook.com/momogaryee

人類對未知的事物與生俱來有種好奇心,甚至 有人相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並非可以單從科學物 理現象解釋得到,即使表面上有可接受的答案,也 未必能夠圓滿解釋所有疑問!

創世以來的奧秘非常多,《地球大神秘》製作 隊繼續以影像與專家考證地球的驚世大神秘事件, 包括河西走廊的丹霞地貌、戈壁沙漠的海洋化石、

聖海倫火山億萬年地貌,展開華人史上大洪水秘境 探尋遠征!

《地球大神秘》

足本版

都靈裹屍布:花粉、銅幣解密 教會被提與敵基督的出現 跨越絲綢之路的福音 地球上有不解怪異之事物, 星空的遠處是誰在引導?

末世響起,各地天災人禍越趨頻繁, 人心該當何處走?大災難響起,人類有可 逃之處嗎?今期吳宣倫博士從《聖經》裏 深入淺出地探討「教會被提」與「敵基 督的出現」兩者的關係,當中「七年大災 難」又怎樣發生?原來其中有着密不可分 的關係。

教會為甚麼需要被提?

根據《聖經》,教會被提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為了使 新約聖徒免去試煉,不受災害——《啟示錄》3章10-11 節說:「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 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 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第二是上帝要將普世傳福音(即外邦人)的責任(移 交)歸回到猶太人(即兩個見證人)的手上——《啟示 錄》11章3-4節說:「 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穿着毛 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兩個 燈臺,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甚麼是被提?

「被提」在希臘文中是指 taken by force,用 力取去(或抽去)與主在空中相遇的意思,被提 的人會是在生命冊上(真正信主重新得救)有名 字的人。

被提更是個「奧秘」,奧秘是指被隱藏的事, 只有上帝知道,人是很難完全明白。根據《哥林 多前書》13章12節:「我們如今彷彿對着鏡子觀 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 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 樣。」保羅就是這樣形容奧秘。《聖經》提到的 奧秘共有七個,包括:

一)三位一體的上帝是奧秘; 二)道成了肉身是奧秘;

三)天國是奧秘; 四)為甚麼以色列人心硬是奧秘; 五)基督是奧秘; 六)福音是奧秘; 七)教會是奧秘。

a:教會與基督的關係是奧秘 ;

b:教會被提是奧秘。

甚麼人不會被提? 第一就是褻瀆聖靈(不信主)的人,第二就 是修改《聖經》的人。

復活與被提究竟怎樣發生?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4-17節:「我們若信耶穌 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

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 這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

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

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以後我們這活着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 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這裏說到新約聖徒的靈魂(即在主裏睡了的人)會 先復活,得着榮耀的身體,然後在地上活着的聖徒會和他 們一同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這就是被提。被提的過程中 聖徒身體會產生「改變」,就是「Translation」。

甚麼是改變Translation?

「改變」就是身體由「必朽壞變成不朽壞」——《哥林多前書》 15章51-53節:

「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 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 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 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我們現在的身體是個臭皮囊,是會朽壞的,不能存到永恆;但當 被提時身體就會得着改變,成為榮耀的身體,是永恆(不朽壞)的 身體。

關於被提,一般教會分為三個立場:一是災前,一是災中,一 是災後被提。根據剛才《啟示錄》3章10-11節裏形容的會是災前被 提,原因是當「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即是全球性的人受試煉的 時候,教會會被上帝接走,聖徒就會「免去試煉」。與此同時,亦 掀起七年大災難的序幕。

七年大災難是甚麼?

在《啟示錄》的描述,七年大災難分別是指七 年裏的前三年半和後三年半所發生的災難,是空前絕 後的。當中包括有七印、七號和七碗。七印是指天災 人禍,七印中的前四印分別為白馬、紅馬、黑馬和灰 馬。白馬指假太平,就是敵基督,敵基督就是猶太人 所承認一位很幫助以色列的人,而非耶穌。紅馬指戰 爭,黑馬指饑荒,灰馬指死亡或疾病,即是人禍,第 五印就是災難中被殺的聖徒在祭壇下求上帝伸冤的靈 魂,第六印是天災,第七印卻沒有災禍,但會帶出七 號,當七支號角吹響前,天上靜默兩刻鐘(每刻鐘指 15分鐘),即共半小時,原因是好讓動物可以有時間 躲藏。然後天使便分別吹號。七號主要擊打的是不信 主的人所敬拜的對象,就是陸地、海、江河和星辰。 最後就是七碗(上帝的大怒)。

七印中地上死了全球人口的四分一,而在七號中 的第七支號角吹響的時候,地上的死亡人數會是七印 中死亡人數的餘下三分之一,即是全球的半數人口, 最後三年半就是七碗,也是「末後的七災」。

舊約《但以理書》

預言已提及了七年大災難?

《但以理書》9章23-27節:「你初懇求的時候,就發出命令, 我來告訴你,因你大蒙眷愛;所以你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 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 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你當知 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 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 新建造。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 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 荒涼的事已經定了。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 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 那行毀壞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結局。」

由於舊約年代每一天代表一年,所以上帝救贖計劃的七十個七即 是490年。經文中的「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共69個七(即 483年)在舊約時代已經應驗了,「一七之內」就是指尚未應驗的最 後一個七年,就是「七年大災難」,也是上帝救贖計劃的最後七年, 這七年內也是猶太人(外邦人責任移交)擔起普世傳福音的責任, 而七年大災難也同時進行。

敵基督出現與七年大災難的關係

根據《聖經》描述,「敵基督的出現」亦是「七年大災難 發生」的同一時候,因為教會被提後,「那攔阻他的」(《帖撒 羅尼迦後書》2章6節 )乃指聖靈而言;即是聖靈會隨着教會離 開,「不法的人」即是敵基督便會顯露出來。

而代表敵基督的人(不法的隱意)已在地上,只是等待魔 鬼的授權,但授權前他仍未知道自己是敵基督。

《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6-8節:「

現在你們也知道,那攔 阻他的是甚麼,是叫他到了的時候才可以顯露。

因為那不法的隱 意已經發動,只是現在有一個攔阻的,等到那攔阻的被除去, 那 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 的榮光廢掉他。」

與此同時,天上有兩位見證人來到地上向以色列十二支派傳 福音,每支派一萬二千人,共十四萬四千人,為時三年半。兩位 見證人然後被殺、復活、升到天上(兩位見證人下來地上也證明 了地上已沒有教會,因為教會已經被提。)

撒但將自己的權柄給了 (energizes)「不法者」或「獸」變成敵基督

《啟示錄 》13章1-6節:「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着十 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 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他。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 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又拜那龍—─因為他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也拜 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他交戰呢? 又賜給他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他,可 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獸就開口向上帝說褻瀆的話,褻瀆上帝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 住在天上的。」

這裏說到撒但完全授權並把能力和座位給了敵基督,當七年大災難的前三年半過了後 (兩 位見證人被殺後、復活、升天),接着就出現後三年半的大災難,就是七碗,即是災難中的最 後七個災難,這時敵基督惡貫滿盈,任意褻瀆,觸動上帝審判的大怒,最後上帝將七碗傾倒 在地上,然後七年大災難便結束。

撒但被捆綁一千年

七年大災難結束後(災後),撒但被捆 綁一千年,被扔進無底坑。被提的聖徒會與主 在空中一同降下在地上得享千禧年。

你預備迎接主耶穌嗎?

《彼得前書》1章16節:「因為經上記着說:你們要聖潔,因為 我是聖潔的。」我們需要盡量過聖潔的生活,用生活來讚美上帝,時 刻警醒,因為我們只是蒙恩的人。若未信主的人要趕快接受耶穌,因 為我們不知道何時被提,要預備好我們的心去迎接主耶穌。

《啟示錄》2章11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 應當聽。」

《教會被提與敵基督出現》完整版 日期:「創世電視」首播1月24日 時間:早上11時正

名列十大宗教謎團的都靈裹屍布, 自1898 年首次面世後,引起了全球廣 泛關注及科學研究。隨着科學技術及設 備日益進步,越來越多證據有力地證明 「布中人像是耶穌」的說法。

今期繼續從科學角度拆解都靈裹屍 布的謎團,究竟科學家在布上發現的花 粉,隱藏了甚麼關鍵信息?利用3D影 像分析而得出的驚人結果,又如何與 《聖經》記載耶穌受難的過程吻合?

都靈裹屍布影像上可見刺的形狀

一粒真相:

讓植物說真話

都靈裹屍布曾經從耶路撒冷被帶到土

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後,神秘消失了一段長 時間,於14世紀再次出現,從土耳其被帶 到法國,最後被保存在意大利都靈市主教 座堂。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植物學教授單寧

(Prof. Avinoam Danin),擁有四十多年

研究植物的經驗,他歸納以往植物學家的 研究成果,進一步指出在裹屍布人像多個 位置,都發現中東獨有植物種類的影像。

其中兩種植物是風滾薊( Gundelia Tournefortii )和叢枝霸王( Zygophyllum dumosum)。風滾薊屬菊科,多刺,它們

被用作製造荊棘冠冕, 在3-4月盛放,生 長在以色列南部、土耳其和伊朗。從裹屍 布的3D立體影像顯示的帽狀影像,就是

由風滾薊莖部圍成一圈的帶刺冠冕造成。

至於另一種植物叢枝霸王的痕跡,則 可在裹屍布上男人的胸部區域及耳朵位置

附近發現,叢枝霸王是只能在沙漠地區生 長的旱生植物,主要在以色列、黎巴嫩和 埃及一帶見到,一般在2-4月開花。

從裹屍布可看 到8-9 種花卉影像,這 些花卉都是 在3或4月開花,單寧教授推 斷,這可能與猶太人的葬禮文化的獻花儀 式有關。

花粉成破謎關鍵?

早於1978年,都靈裹屍布科研中心的 植物學博士馬克斯‧弗雷( Max Frei)利 用顯微鏡檢查,發現了數百顆花粉粒,並 將它們同由以色列、土耳其、塞浦路斯、 法國,意大利的植物中收集的參考花粉進 行比較。

結果顯示在五十多個品種植物中,只 有17種植物花粉粒來自意大利和法國發 現的典型歐洲植物。其餘都來自非歐洲地 區,包括生長在以色列不同地區,以及附 近的土耳其及地中海西部的植物。

更發現在中東的原產植物中,百分之

三十三的花粉粒來自風滾薊,其他花粉類 型還有豆科植物叢枝霸王的花粉,以上多 種植物都只在中東地區生長。

裹屍布上的植物花粉數量非常密集, 在約五厘米大小的面積上,已有超過十個 花粉粒子,這種情形在中東的沙漠地區屬 罕見,證明花粉是在植物開花的情況下直 接與裹屍布接觸,當中至少有38個樣本的 植物不是靠風力傳播花粉。花粉在乾燥環 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爛,從研究數據所得, 裹屍布起源於耶路撒冷,及後移到歐洲的 路線圖是正確的。

奇怪鈕狀影像

都靈裹屍布國際科研中心 STURP,在

1976 年利用先進的VP-8電腦影像分析儀, 對裹屍布臉部照片進行3D影像分析,結果 在雙眼眼瞼的影像上發現疑似粒鈕狀物件, 疑是錢幣上的圖案和銘文,有可能是耶穌受 難時期所使用的貨幣。

《聖經》記載,耶穌被捕後,人把祂 交給羅馬巡撫彼拉多,羅馬帝國是當時耶路 撒冷的統治者。據歷史資料,彼拉多在公元 26-36年獲委任為第五任猶太提督,有權決 定猶太省的所有事務,亦有權在猶太省發行 新錢幣。

解讀錢幣信息

美國科羅拉多州都靈裹屍布中心創辦 人、都靈裹屍布國際科研中心成員之一積遜 教授(Dr. John Jackson )與科研人員成功 鑒定出,覆蓋右眼的物件上,清楚看見 lituis 圖案,是羅馬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彎曲占卜 杖,而覆蓋左眼的物件上則是一個祭杯的形 象,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員更解讀了上面部 分文字:UCAI。

1979年,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神學教授弗 朗西斯(Dr. Francis Filas )將裹屍布影像 與自己收藏的彼拉多時代銅幣,一併交予古 幣專家鑑定,結果發現無論是分布角度、位 置、大小,裹屍布上的鈕扣狀物體都與公元 29-31年期間彼拉多在巴勒斯坦地區鑄造的 羅馬古幣一致。

弗朗西斯教授提到,銅幣上面刻有 「UCAI 」四個字母,是當時羅馬統治者提 庇留凱撒( Tiberiou Kaisaros )的名字。原 本提庇留的名字應是「 UKAI 」四個字母,

他推斷是由於希臘文的「K」,與拉丁文的 「C」發音一樣,因此鑄成錯版銅幣,而這 些錯版銅幣正是彼拉多時代之物。

與耶穌安葬何干?

猶太人安葬習俗,並不會將銅幣放在屍體 雙眼位置。有分析指,猶太人在埋葬屍體時, 需要確認死者眼睛和下巴是合上,若死者眼睛 沒合上,就要用物件壓住眼睛,而普遍做法就 是用小銅幣放在死者眼瞼上。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身體肌肉處於緊張 狀態,當祂斷氣後,肌肉迅速鬆弛,雙眼有可 能再次睜開,這也許是後來埋葬耶穌的人,要 將銅幣放在耶穌雙眼的原因。

無法複製的 驚人現象

都靈裹屍布輾轉流離約二千 年,稱得上是20世紀科學研 究史上最偉大的傳奇。不少 研究證據都印證着,布中人 所遭遇的與耶穌基督受難的 過程吻合。

唔講你唔知:

‧專家認為要做到裹屍布上 的印記、影像,至少需要 34萬億瓦的能量,同時不 會燒毀布料。這種超自然 能量,相信是耶穌復活一 刻釋放的能量。

‧近年有科研人員利用廣角X 射線散射技術,得出更為 精確的年代測定,可追溯 至2,000年前,與耶穌基督 生活、受難的時期吻合。

君王曾是歷史上人類最大 權力的象徵,中國皇帝更自稱 為天子,據歷史學者的說法, 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83個王 朝,從黃帝到清遜帝溥儀,共 有559個帝王。

開拓絲綢之路

皇帝在位期間都有自己的年號,而中 國第一個開始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建元, 是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所使用的年號,在之前 漢文帝、漢景帝的統治下,國庫積蓄巨大資 源,漢武帝開疆闢土,打通西域,成為絲綢 之路奠基人。

陝西省咸陽市區與興平市之間的五陵 塬上,是規模最大的西漢帝王陵,也是西漢 五陵之一。在漢代,此處被稱為槐里縣茂 鄉,因此又稱為茂陵。

陵的封土,略呈方錐體形,平頂。茂

陵是漢武帝的陵墓,旁邊有通西域大將軍霍 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當時在他的統治下, 河西走廊被打通,絲綢之路開始成形,漢武 帝可說是絲綢之路的奠基人,漢代走上國勢 的高峰,今天,中國人亦被稱為漢人。

誰有不朽生命?

漢武帝建元時期的玉石禮器是匠心瑰寶,這 些曾經用祈願追求極樂長生的禮器,甚至尋仙問 道追求長生不老藥,在今天仍然令我們思想生與 死的重大問題。

中國河南省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中原,是 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的發祥 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更先後有 二十多個朝代二百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興業。

在河南省鄭州市的河南博物院,收藏了一件 舉世聞名的文物——金鏤玉衣。

金鏤玉衣屬西漢文物,是西漢皇族的殮 服。玉衣的外觀與人體相同,分為頭部、上 衣、褲筒、手和鞋五大部分。全套玉衣共由 2,008片青玉組成,玉片之間用金絲加以編綴。

古人認為玉石可以使死者屍體不朽,古代 君王都希望自己的功業可以千秋萬代,因而製 作金鏤玉衣作安葬之用,祈求肉身不滅、靈魂 飛昇,免受地獄之苦。

奇特星象預示君王誕生

位於咸陽城北6.5 公里的渭城區周陵鄉南賀村, 有一個呈「亞」字形的大墓,稱為漢哀帝義陵。

公元前七年五月七日,劉欣即位稱帝。此時西漢 災異頻發,京城和城郊發生暴動,隴西、北地、西河 等地也爆發農民起義。在義陵旁邊,我們會見到董賢 之墓,有傳劉欣喜好酒色,更喜好男色,寵信臣子董 賢,甚至還想把江山禪讓給他,此時天朝大國正面臨 崩塌,漢代臣民正期待新的賢明君主出現。

同時,在漢哀帝時代,有一個極神秘的關乎君王 的天文異象「帝星」出現,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天 上的星象與地上的帝王運勢密切相關,特定的星象變 化被認為預示着帝王的興衰。

因此有觀星天文學家隨此星尋找君王,但怎知道 這顆帝星所顯示的王者,不是指地上一般國家民族的 君王,而是指向於天上的大君王耶穌,將要降臨人間 的重要事件即將發生!

「天下第一碑」

記錄福音?

公元1625年,明朝天啟五 年,在西安郊外發現一塊石 碑,確認為八百年前唐朝時 期,基督教傳入中國及興盛 的證據——大秦景教流行中 國碑,因其研究價值為全球 之冠,故有「天下第一碑」 之譽。

唔講你唔知:

‧碑身正面碑文一千八百餘 字,除漢字外,首末兩 行刻有古敍利亞文,其 中「室女誕聖」、「景宿 告祥」、「懸景日以破暗 府」等文字,更是以中國 文字描述耶穌基督降生的 喜訊。

‧碑上更寫上唐代宗李豫 非常支持景教的發展, 每年聖誕節,皇帝都會 給大秦寺賜香,並賜美 食給景教徒。

特稿

Text .天使心編輯室 Photo.Andy & 互聯網 Art.LI

‧貫穿正中央 小洞的長方形代 表幼發拉底河。

‧與河流重疊 的長方形代表 巴比倫。

近日有報道指世上最古老的石質地圖已被破解,甚至有機會引領人 到達《聖經》所說挪亞方舟的位置。在香港,挪亞方舟國際事工經過 20年探索,近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所發現的古木結構及器物亦已進 入科研考古階段。

‧內側的小 圓圈表示各城 市、區域。

‧陸地的最北端是 山脈,河流由此往下 流,匯入南方的水平 長方形,被描述為水 道或沼澤。

‧下方的地圖由一大一小 的圓形重疊而成,上為北 方,下為南方,內圓代表陸 地,外圓代表海洋。

古老地圖暗藏方舟事蹟?

石質地圖被稱為巴比倫世界地圖,是目前世界已 知的最古老地圖,長約12.2厘米,寬約8.2厘米, 1881 年在幼發拉底河東岸、距離巴比倫遺址60公里 的西巴爾遺址( Sippar )中被發現,擁有三千年歷 史,此泥板在1882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購。

泥板上方是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下方則是圓形 的世界地圖,呈現了當時人類對世界已有的認知和描 繪,是研究古代史地的重要文物。幾個世紀以來,專 家一直研究石板上的符號,得悉部分文字描述了創世 神話。

最新結果指出,經分析後,研究人員認為文字內 容引用了《聖經》挪亞方舟的記載,可以說是巴比 倫版挪亞方舟的描述,並表示據說亞拉臘山是方舟經 歷洪水之後的所在地,若按照地圖的路線,可能會找 到挪亞方舟的位置。

巨人杯

嘴喙桶

大圓盆

方舟真相漸近!

獸皮索

挪亞方舟是不少探險家一直追尋的謎團,據《聖 經》記載,大洪水後挪亞方舟停泊於土耳其東部的 亞拉臘山上。為解開方舟之謎,挪亞方舟國際事工 在20年前展開探索工作,這支由中國香港與土耳其 聯合組成的探索隊,多年前已於4,200米高的亞拉臘 山雪嶺發現古木結構,近年更從亞拉臘山地區發現 極具歷史價值的四件上古器物 。

2023年10月,探索隊再度登上亞拉臘山,並於 2024年3月中旬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中土 文化考古交流發佈會暨挪亞方舟國際科研考察及文 物保育基金共同合作簽署典禮」,展示最新發現。

四大器物包括:嘴喙桶,相信用於盛載液體, 上面有位置讓木棍穿過;大圓盆,相信用作擺放動 物飼料、餵食之用;巨人杯,重12千克,由同一樹 幹雕刻而成;獸皮索,古繩中發現不同野獸皮纖維, 相信用作鎖住石器,連繫重物。

此四件器物目前於「地球大神秘博覽館」展出, 方舟探索事工亦已進入科研考古階段,相信有助深 入了解全球大洪水事件,探討人類文明的起源。

雲彩見證

Text.皓恩 Photo.Tidus & 受訪者提供 Art.LI

誠心樂意,信而順服 林誠信牧師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在 1984年成立,致力在中環一帶廣傳 福音,及至2003 年在金鐘建立永久堂址後,教會穩步發展各項事 工,積極裝備信徒,進入社區接觸不同群體,並在晃眼間迎來了40 周年。

在港福堂服侍20載的堂主任林誠信牧師,親身見證教會的轉化 與更新,今天他仍然忠於使命,帶領弟兄姊妹在主裏扎根成長。

過去數月,港福堂舉行了許多堂慶

活動,林牧師表示,看見弟兄姊妹同心合 力,發揮各人的恩賜才幹,為40周年堂慶 悉心籌備,實在很感動。「我們在一年前 為40周年堂慶設立了委員會,大家分頭工 作,有的負責籌辦感恩崇拜、晚宴,有的 負責前期宣傳,有的負責設計紀念品,例 如鎖匙扣、頸巾,整個團隊彼此合作。」

不但如此,教會更為40周年的主題 「跨代同行,傳揚主恩」舉辦了標誌設計 比賽,許多弟兄姊妹投稿參賽,最後經過 評審和投票,選出了由十字架、大小腳印 組成「40 」的圖案。「這個設計別出心 裁,用了四個腳印圍成一圈,帶出跨代同 行的意思,腳印有大有小,比喻從嬰兒到 長輩,四代人都來一起同行。很能表達我 們港福一家,弟兄姊妹之間不分國籍、年 齡,同心同行的愛。」

40周年紀念品

40周年堂慶感恩餐會

40周年堂慶感恩崇拜

正如《以弗所書》2章所講,猶 太人和外邦人原是混不來的,文化、語 言都有差別,但他們因耶穌基督的愛和 犧牲,匯聚成為一個新造的屬靈群體。

「今天我們因福音的緣故,能夠成為屬 靈大家庭,我們很願意與人分享主愛, 讓他們的生命得到祝福。港福堂很特 別的是,有不少會眾是專業人士,也有 政府官員、藝人名人,但大家不會突顯 自己的身份地位,反而在教會謙卑地事 奉。」林牧師感恩道。

顧念群羊需要

林牧師記得當初加入港福堂事 奉,正值當時的堂主任吳宗文牧師帶領 教會遷進遠東金融中心一樓的恆久堂 址,有幸見證上帝豐厚的恩典。

「最初只有一堂崇拜,禮堂只能坐 四百多人,很快不夠地方,我們 2005 年加開至兩堂崇 拜;2007 年再構思發 展星期六黃昏崇拜,希望牧養年輕一 代;到了2010年,擴堂後能容納550 人的禮堂也很快坐滿,發覺有需要增加 至第四堂崇拜,因此星期日由兩堂變為 三堂廣東話崇拜。」林牧師憶述。

及至2015年,林牧師承接堂主任 一職時,他提議推動兩文三語的崇拜, 得到執事會和弟兄姊妹大力支持。「我 們留意到會眾的背景和需要,大部分是 留學海外的,有的下一代亦從外國回 來,習慣用英語崇拜、看英文聖經, 如果因為語言不同而令他們轉教會,我 們覺得很可惜,因為他們從小在這裏長 大。另外,當時在商業區多了講普通話

的人士,此前我們已經展開了普通話查經班, 便順理成章發展出普通話崇拜。」

經過九個月的預備,英語和普通話崇拜在 2016年分別由 Ps. John Snelgrove 及林明才傳 道帶領推行,至今穩步發展,各有一百七十多 位弟兄姊妹,林牧師坦言未來需要更長遠地計 劃擴展聚會地方。英語崇拜及事工於去年8月 由年輕的Ps. James Tang接棒帶領。

重視為父心腸

熟悉林牧師的人都知道,他擁有一顆為 父的心,凡事以身作則,在主的教導上循循善 誘,這與他的成長經歷有莫大關係。

「我有五個姐姐及哥哥,我是最小,排第 六,爸爸以前做裁縫,在上海做製衣業。後來 搬來香港,父母先後信了主,然後生下我。我 在九龍城長大,從小父母帶我們返九龍城潮語 浸信會。」林牧師還記得在小學四年級時,一 天放學回家,發現爸爸身體不舒服,當時不知 道是中風。「媽媽立刻打電話求救,送院後第 二天,爸爸離開了人世,那時我9歲半。」

父親離世後,家中頓失支柱,在徬徨無助 中,教會的弟兄姊妹無私地伸出援手,幫忙安 排父親的後事;又給予關懷,使年幼的林牧師

和家人不感到孤單。「這份愛和溫暖令我知道,雖然 地上的爸爸離開了,我還有天上的爸爸及教會眾兄姊 的關愛。」

1978年,林牧師前往加拿大讀高 中,1979年升 讀大學前,他經歷上帝的呼召。「當時申請的三間 大學都錄取了,最後我選擇在多倫多大學讀工程, 因為家人都在多倫多定居。直到9月開學前,大約是 7月,我在做暑期工,當時建立了每天讀《聖經》 靈修的習慣,有一天讀到大衛對他的兒子所羅門的 叮囑。」

那是《歷代志上》28章9-10節:「 我兒所羅門 哪,你當認識耶和華你父的神,誠心樂意地事奉祂; 因為祂鑒察眾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你若尋求 祂,祂必使你尋見;你若離棄祂,祂必永遠丟棄你。

你當謹慎,因耶和華揀選你建造殿宇作為聖所。你當 剛強去行。」

「我看見有應許,也有警告在此段經文。但我讀 土木工程,和這段建造殿宇的經文有甚麼關係呢?」

當下林牧師內心湧現強烈的聖靈感動。「上帝問我, 你願不願意全時間跟隨我、侍候我?我第一個反應 是,雖然自己在大型堂會成長,但如果可以選擇,我 寧願不要站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話。」

我當時有些懼怕,但如果這是出於上帝的心意和感 動,我願意降服,當我說完這話後就不斷流淚,是 喜樂順服的眼淚!」

大學時期,林牧師在證道浸信會聚會,他的恩 師是馬英傑牧師。「他是一位火熱傳福音的牧者, 那時教會非常火熱,我經常在校園傳福音,參與學 生團契的工作。」大學畢業後,林牧師當了幾年的 工程師,隨後進修神學,在當地教會服侍長達15 年,那段日子可以說是裝備了他,讓他在牧養上更 趨成熟。「在加拿大服侍的教會比較小型,由兒童 區到長者區,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反而造就了自 己。做牧者要有一顆為父的心,這是我一直所重視 的,牧養需要帶着父親這種情懷,視弟兄姊妹為一 家人。」

從教會到社群

牧養群羊20載,說沒遇過困難幾乎是不可能, 不過林牧師自有應對壓力的一套秘訣。「對於未 知、未發生的事,我只有幾個原則,就是凡事順服 上帝之引導,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也 與弟兄姊妹同心同工。」

因着一顆與主同行、與人同工的心,近年林牧 師有感教會在穩定發展下,更要進入其他社區,實 踐福音大使命。「起初我提出成立港福關愛中心,

在掙扎中雖有感動,但他如常靈修後祈禱。「當 我很想說出話來,但一句都說不出來,好像啞了,然 後聖靈的責備提醒我,上帝現在不是叫你看自己行不 行,不是叫你看環境,而是問你有沒有願意的心。

是因看見長遠需要,如果我們一直只配合不同地區之 福音機構彼此合作,就很難做到長遠針對鎖定地區及 對象之全人服侍。有人問為何不直接建立分堂,試想 想,如果我們帶弟兄姊妹出去,只顧傳福音,開崇拜 邀請人來,但沒有社群關懷的元素,其實還沒做好根 基,會眾容易流失。但若做好社群關愛,將來發展出 來的分堂是完全帶有社群服侍的特色和形象,這就像 先有雞還是雞蛋的問題,兩者其實沒有衝突。」林牧 師表示,港福堂的弟兄姊妹很重視傳福音,亦渴望服 侍社群,而社區中心便是一個平台,讓人投入參與和 實踐信仰。

經執事會同意後,團隊在 2022 年展開為期三階 段的籌備,包括前期社區數據研究、行區禱告、到訪 教會交流。「目前我們來到第三階段,就是落實方 案,成立關愛中心之指導委員會及執委會,去租用合 適地方,提供關愛服務。感謝主,最近在香港仔為我 們預備了一處地方。現準備裝修,計劃 2025年5月 開幕啟用。」林牧師說。

堅守福音真理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林牧師在港福堂20年的服 侍,深感時光飛逝。「有時候我們會心急想事工馬 上見到成效,但其實要深耕細作,一步一步朝正確 方向進發。不過當我們在做對的事,撒旦的攻擊便 會來到。」

2022年,在林牧師提議成立港福關愛中心一年 後,他準備飛去加拿大講道,出發前半個月卻檢查 出心臟有三條血管堵塞,要盡快做手術。「我打算 照原定計劃去加拿大,醫生勸我回家好好考慮,但 原來上帝不用我考慮,第二天我感染了新冠病毒, 要在家隔離七天,去不成加拿大,於是留港做了通 波仔手術。」

做完手術,林牧師才懂得害怕,原來其中一條 血管已經有爆裂跡象,萬一去加拿大途中爆發,就 必死無疑,事後回看,一切都是上帝的保守。「現 在每多活一天,都是上帝給我的恩典,我感恩有生 之年可以看到福音廣傳。主必快來,我們要彼此相 愛,一起興旺主的福音,建立合上帝心意的門徒去 愛上帝及愛人,在家庭、教會、社會、國家不同的 領域服侍,活出榮神益人的見證!這使命永遠不 變,亦是上帝的心意。」

蒙方舟協會邀請在鴨脷洲合辦中秋晚會嘉年華

萬人見證

Text.關美靈 Photo.受訪者提供 Art.Andy.K

大海中 領略的智慧何其多

林津牧師

相信沒有人想過擅長潛水的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會長林津 牧師原來泳術不高,後來他才知道原來自己身體密度很高,所以 就算放鬆身體也不像其他人一樣會浮上水面。這個游泳的缺點卻 成為他潛水的優點,不用配戴太多鉛便讓身體下沉,在海底中可 更靈活自在。林津牧師說:「我覺得上帝非常奇妙,讓我思想到 每個人不用與其他人比較,有些能力縱使不及其他人好,但放在 另一個地方,那個缺點往往就是你優勝之處。」

放對地方,就是恩賜。

喜歡潛水的香港人都喜歡往國外潛水,但擁 有潛水教練資格的林津牧師卻差不多每個星期都 在香港水域潛水,發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海洋生 物品種。

每趟潛水像活一趟人生

從小已喜歡海洋的他,由 2005 年開始接觸潛 水,至今已接近20年。「作為城市人生活緊張,但 潛到水深之處,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可以減壓, 能夠重新得力。如一些心理學家所說,潛水有如處 身母胎中,可以獲得一種平安的感覺。」

林牧師在潛水中領略不少屬靈智慧。他說人類 是陸地動物,每次潛水大概逗留在海底一小時,在 短短的時間裏要在大海中探索、體會有趣的生物, 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發現上帝的創造。與此同 時,人進入海底世界,有很多規則要遵守,否則就 會遇上危險。「每一次潛水都好像經歷一次人生。人 類來到這個世界,卻不屬於這裏,我們只是客旅, 但同時我們亦要遵守上帝的規則。」

尋找海蛞蝓體會恩典本質

地球面積七成都是海洋,如果不接觸水上運動,可 以玩的東西就只剩下三成。當潛入水底中,就可以欣賞 水底風景,包括珊瑚礁、一些沉船的遺跡,至於海洋動 物,大的有鯨魚、鯊魚、魔鬼魚等等,而林津牧師最喜 歡的反而是一些微細的軟體生物——海蛞蝓(海兔), 有些只得幾毫米大小,要透過攝影器材方能捕捉牠們的 形態,有些微細到只得一顆芝麻那麼大。

2022 年有大學學者嘗試為香港水域海蛞蝓更新舊資 料庫,林牧師找到了18種在香港從來沒被記錄的品種, 學者另外亦收錄了他40多幅攝影作品替換舊的照片。

「因為海蛞蝓的主要食物是珊瑚或水螅等生物,以致身 上有很多鮮豔的顏色,在鏡頭下非常漂亮。全世界海蛞 蝓的品種超過3,000種,香港現時有260多種海蛞蝓品 種被發現,我亦有幸遇過接近200種。我相信將來會不 斷發現新的品種。」

要發掘海蛞蝓,林牧師亦有所體會。「人生中如 何能發掘上帝最多的恩典、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東西呢? 其實我們不能盲目地去尋找或等候。例如我每一次尋找 海蛞蝓,都會先做資料搜集,了解牠們的習性、棲息地 等,尋找牠們喜歡吃的珊瑚或水螅等生物,才能有機會 找到其蹤跡。到氣樽的空氣差不多用盡時,就要回到水 面,返回另一個世界。」

在海裏與上帝對話

「在海底裏沒有手機也不能說話,雖然 有同伴,但不會有頻繁的傾談。所以在尋找 海洋生物的過程中,都是很個人的經歷,有 時亦會跟上帝傾談,就好像進行一次靈修。」

另外,潛水過程中一定要有同伴,互相 照應,當遇到危險可以彼此幫忙。林牧師表 示:「其實像《聖經》所說,那人獨居不好, 我們在世上都要尋找伴侶或同行者。潛水亦 有三部曲:Stop 停一停、Think諗一諗、Act

行動,我覺得在個人生活或事奉中,這三部 曲都是很好的提醒。有時遇上生活的難題, 都不用過於緊張或擔心,可以先停下來、想 清楚,尋求上帝的旨意,再部署行動,當中 充滿智慧。」

他曾經在海底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生 物,試過忍不住呼喊 hallelujah!「 我曾經在 西貢的水域中發現一條一米多長的魔鬼魚, 亦曾經拍攝到八爪魚BB出生的過程。有時遇 到一些罕有的品種,或是普通的小丑魚、小 蝦、小蟹,都會覺得很開心,就會讚嘆上帝 創造的奇妙。」

與太太Mable一同潛水,成為Buddy 互相照應。

「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之 用的,有作為卑賤之用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必成為貴 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2章20-21節)

現在他的愛犬Mike是一頭高加索牧羊犬,體型龐大,接近155磅,林牧師曾經帶着牠參與事奉。

與動物結緣

一般人認識林牧師都知道他是潛水牧師,有 幾千人追蹤他的 Facebook,許多人特別為欣賞他 的攝影作品而來。但除了海洋生物,林牧師亦與 陸上動物結下不少情緣。

「狗與我有一種特別的關係,狗會用一生完 全去愛牠的主人。所以我每一天回家,無論有多 辛勞,牠都會熱烈地擺尾歡迎我,就好像小孩一 樣,就令人煩惱盡消。」

「我亦曾養過一些爬蟲類,如蛇、蜥蜴、青 蛙等,最主要都是牠們容易打理,例如飼養非洲 球蟒,需要約三星期才餵飼一次白老鼠作糧食。

飼養牠們的主要原因是覺得有趣,試過有一次用 白老鼠餵蛇的時候,那蛇咬着老鼠尾巴,而那隻 老鼠卻反過來咬着那條蛇的尾巴,還弄傷了蛇。

但第二天我在觀察,蛇的身體已完全復元,真讚嘆 上帝的奇妙創造。」

林牧師以前很喜歡去動物園看動物,不過,當 他越多接觸大自然,就越覺得野生動物是應該給予 牠們自由,而不應困着牠們供人觀賞。因這矛盾, 他已減少去動物園看動物了。

他前後養過四頭狗,可說曾經歷不少生離死 別,林牧師都能從容面對,因為他認為只要在世時 好好珍惜對方,就沒有遺憾。跟他談到有關動物會

不會上天堂這個有趣的話題,林牧師的答案就是「不 知道」,因為《聖經》沒有明確說明。不過,他說 《聖經》有指將來新天新地是會有動物在其中,所 以上帝的救贖是一個普世的救贖,但當中的動物是 不是我們曾經飼養的寵物就不得而知了。

服務對 象 「陪住你」上門看顧支援計劃 (香港島)

有休息時間及處理私 ⼈ 事務。

使命人生

你想過自己的遺照是甚麼樣子嗎? 死亡並非專屬老年人,不管你 處於人生哪個階段,一場疾病、一次意 外,都可以令你我就此離場。問題是在死 亡面前,我們是帶着遺憾,還是坦然面對?

社工出身的志偉和 Cherry,因着一份使

Text.皓恩 Photo.Tidus & 受訪者提供 場地鳴謝: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 Art.LI 百人遺照

命、一種負擔,創辦了「百人遺照」事工,透 過拍攝遺照切入生死話題,引導大家反思生 命與死亡的意義。

「百人遺照」的Facebook上有這樣一段話:「如 果說『死亡』是人生的畢業禮,你有想過你的『人 生畢業照』會是怎樣呢?你希望這個給世界最後的印 象,呈現出哪個面貌的你?」

「百人遺照」在 2019 年正式成立,但更早之 前,志偉和太太 Cherry 已經接觸過不少長者、長期 病患,為他們拍下有紀念價值的照 片。Cherry說: 「2017年左右,我們有機會在商場做攝影服務,發現 有些長者喜歡到處逛,我們本身是做社會服務,知道 他們可以去長者中心等地方,但總有人選擇不用社會 服務,也就不會使用長者中心的拍攝服務,形成所謂 的service gap。」

因緣際會下,從社工轉行做攝影師的志偉及服務 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 Cherry,開始為一班老友記拍 照,初時他們用「銀鈴愛心照」來包裝,沒打正旗 號說是遺照,反而是後來有長者覺得照片拍得好,主 動提出要拿來當「車頭相」。「原來部分人不忌諱 談死亡,尤其是長者一輩,對死亡比較坦然,究竟是 我們擔心他們不 ready,還是他們真的不 ready呢?」

透過拍遺照幫助年輕人思考生死

志偉拋出疑問。「如果直截了當說拍遺 照,反而有一種重量令大家認真看待, 這張相就不只是一張相了,還包含了一 些意思、元素。」

之所以用「百人」命名,是因為不 一定是長者或臨終病人才可以拍,只要想 透過拍遺照來思考自己生命多一點的,無 論任何人都歡迎。「以往只會在墓碑或殯 儀館見到遺照,也較少人討論為何遺照要 及早準備,我們希望和來拍照的朋友一起 建構這張遺照的意義。」Cherry說道。

由拍攝前準備,到正式拍攝,再到挑 選照片,不少參與過的朋友都認為整個過 程如同一場輔導。

「這也是個陪伴和探索的過程。」志 偉說。「對方來之前,我們會給予一些問

題引導他思考,看似在回答我們,實際上 是在回應他自己,例如為甚麼想拍遺照? 想拍一張怎樣的遺照?穿甚麼衣服?過程

中,很多朋友都願意聊自己的故事,我們

也樂意聆聽,幫助他回想內心有沒有鬱結、

心願、遺憾還沒有處理呢?」他說有些事也許 對方從沒跟別人說過,但在那不帶批判的環境 中,反而說出來釋懷了。

拍完照片會即場篩 選,Cherry 指大部分人 都不明白為甚麼要選擇,甚至覺得選擇困難。

「遺照向來是生者為死者挑選,如果自己選也覺 得難,那由家人、朋友選不更難嗎?其次是, 你想呈現甚麼樣子給送你走的人呢?」選好照 片後,他們會留下幾道問題,希望對方對自己的 生命有所反饋,比如有人會寫信;有人會珍惜當 下,致電給幾年都沒約成的朋友見面⋯⋯

拍照前先了解對方的想法 拍 前先先了解 先解 方的 方的想法 法 拍照前 對方的

Cherry陪伴被拍者一起選遺照

對普遍城市人來說,見輔導代表有問 題,有問題才要見社工,而「百人遺照」 正是以拍照為切入點,與大家談生論死。

雖然說拍攝前後都有準備工夫,但志偉和 Cherry 表示每一次都是挑戰,因為過程沒方 程式可言。

「對方預備了甚麼、選相時怎樣定義 美、想要傳遞甚麼信息,每個人的生命都是 獨特的,一套做法沒辦法應用到所有人身 上。有些人因身體狀況而要上門拍照,到約 好那天也要視乎他或家人的狀態,每天都有 變數。」志偉說。

事工成立至 今,Cherry 粗略估算服侍的 人數已經超過百人,志偉打趣道是否「夠鐘 收工」,他續說:「我們本身有正職,試過 很短時間拍一個,來不及思考、沉澱,這讓我 們反思,有沒有陪他多走一里路?人的生命是

最寶貴,上帝讓我們遇到這個人,不管他有沒 有宗教信仰,在那段時空都算一起走過。制度 裏有太多要計算的東西,我們只想單純去做, 像耶穌也不會看有多少人需要祂服侍才走出 去。」

談及深刻經 歷,Cherry分享道:「最近

我們為一個家庭拍照,爸爸兩三年前因意外而 癱瘓,要長期卧床,他的小朋友也在那段時間 出生,現在兩三歲。為了照顧他,家人到處奔 波,即使手機這麼方便,但意外至今他們沒拍

過一張家庭照。我們在他家中的醫療床拉上背景和 燈,打造成影樓,初時小朋友有些抗拒,因為他一 向黏媽媽,我們用很多方法令小朋友笑、與爸爸靠 近點,最後成功拍到。」照片看似是終極產品,但 整個過程對這家人來說是美好的回憶,意義深遠。

「後來那張照片掛在醫療床前方,爸爸一抬眼就可 以見到家人,成為很有意思的祝福,對我們也是很 大的鼓勵。」

有人說,死亡是人生最後一份功課,對志偉來 說,這個課題早已出現在生命中。「我以前做山區 助學,那時候年輕,沒想過感冒會死人,因為沒有 藥、沒有合適治療,令當地有孤兒併發肺炎去世, 我很難過,原來死亡這麼近。」

直到四川地震,他被派去災區協助情緒支援的 工作,那種悲慘、哀傷大得壓垮了他的精神世界。

「當我聽着生還的學生哭訴他們眼睜睜看着朋友、

家人死掉,那血淋淋的畫面無法想像,我可以給他 一個媽媽嗎?可以將死去的家人還給他嗎?我正在 做甚麼?我整個價值觀、生命觀崩塌了。」

在一堆瓦礫面前,他無語問蒼天,因為那些瓦 礫下埋沒了很多生命。「災難現場頹垣敗瓦,許多 家庭破碎了,苦難是甚麼?為甚麼上帝要給他們經 歷?如果出生那刻就是倒數死亡,如果面對死亡是 痛苦的,那上帝是不是在『耍花樣』?為何要讓 我來到世界受苦?雖然我理性仍相信上帝有祂的心 意,那又怎樣呢?」

十萬個問號充斥內心,一時間找不着出路,這 使志偉很長一段時間不想做社工,不想面對別人、 面對自己。及至他向身邊人坦誠心底的疑惑、掙 扎,嘗試理解苦難是怎麼回事。「每個人對苦難有 不同演繹,我開始思考,那個苦難對他們來說有甚

麼意思。我經歷病患,會痛但是否代表苦?如果我

因不小心意外受傷,感到痛,但我下次會小心保護自 己,這名為苦難的經歷或痛的感覺,令我有所學習。 苦難幫助人建構另一層意義,人要在經歷中領悟或發 掘這些意義,我想這是苦難的某些意思。」

「以前我覺得社工就是專業,現在我放下『我要 來幫你』的想法,因為社工都是人,我無法使人復 生,不能取走遺憾,但我們可以在這段同行路上,重 新建構意義。說的好像是老套的半杯水理論,卻也是 最真實的人生狀態。」這番體會猶如一盞明燈,為他 與哀傷者同行的路上帶來點點亮光。「我承認自己有 許多不明白,上帝亦容許我有質疑,以真我來面對; 同時我也感恩,因為上帝藉苦難讓我學習如何愛主、 愛每個遇見的人,也愛自己。」

《聖經》告訴我們,信者有永生盼望,但當真正 面對苦難,以及所帶來的哀傷時,信仰上的理性認知 是否足夠回應人的需要?志偉坦言他有點保留。「比 如家人離世,是否一句『天家再見』我就立馬不傷 心?如果我還有40年才死,豈不是要傷心40年,才 可在天家再見家人?」他強調並非質疑聖經真理,而 是說到底信仰所存的永生盼望,對人的意義是甚麼。

「如果我即將離世,我怎樣處理內心的恐懼、不捨, 來呈現我的相信?我會否現在就與別人關係復和,讓 自己再見時是擁抱的呢?除了在理性上『明白』真 理,也要和自己的內心好好對話,看看這些信念如何 回應自己的情感需要。」

直到今天,志偉仍不時記起「百人遺照」初期, 第一位離世的被拍者。「那位婆婆過百歲了,患有腦 退化,拍照那天所有家人都來到,我在鏡頭後看到一 家人溫馨有愛,卻又同時面對婆婆即將離別,情感很 複雜。後來她孫女致電給我說婆婆走了,家人選了當 時的照片做遺照,想說聲感謝。我不太懂得反應,因 為沒想過真的有人用。我去到靈堂,看着那張照片, 難過、感動、感恩⋯⋯我問上帝,為甚麼不讓他們相 處更長時間?」

後來婆婆的家人主動來聊天,對話間流露的愛 和盼望讓志偉頓悟過來。「上帝在告訴我,人在世時 要好好把握,跟所愛的人建構多點美好的回憶,死亡 不是絕對的離別,情感是可以超越死亡,藏在這群子 女、後代的心中,他們會記住婆婆的面容,把這份愛 延續下去。」

談到未來,志偉和Cherry表示雖然「百人遺照」 的服務對象不限,但近來感覺上帝在帶領他們重點服 侍殘疾群體。「他們有的長期臥床、嚴重殘疾,別說 是社區,連走出門外的機會也很少,我們嘗試在他們 家打造小型影樓,發覺也做到。」志偉感恩道。

死亡的話題難免沉重,但上帝給予志偉和Cherry 有這份熱誠,用拍照相對柔軟的方法接觸人群,推動 生死教育。Cherry 結語道:「每次同行都是恩典,每 次都有新的啟發,就讓上帝帶領我們,能走多遠就走 多遠吧。」

讀者來稿

Text.Soilman Photo.互聯網 Art.Li

避而不談的 Avoided Parts

The Bible contains many paradoxes that may initially seem contradictory, but they offer profound insights.

Examples of Paradoxes:

Only punish the person who sins (Ezekiel_18:20) vs. also punish future generations for the sins of the person (2_ Kings 23:25-27).

Faith vs. Behaviour: Exploring this Paradox

Romans_4:3 and Ephesians _2:8-9 highlight that faith in God is our righteousness, not our works. However, we are also instructed to align our behaviour with our beliefs (Hebrews _6:4-8, 10:26-29). While each point stands alone, together they reveal a deeper truth. A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is to believe that salvation comes solely from faith without any further effort. Let’s delve into this paradox together.

Since faith has two meanings— confidence/trust and belief—let's focus on faith as confidence and belief as belief in our discussion.

我們很少討論《聖經》中的矛盾,讓我 們一起探討。

《聖經》的矛盾例子

‧ 犯罪者死⋯⋯親人不需罰(《以西結書》18 章20節)vs. 刑罰後代(《列王紀下》23章 25-27節)

‧ 信心與行為:現在專注於信心與行為的矛盾 例子。《羅馬書》4章3節及《 以弗所書》2 章8-9 節強調信心使人被視為義,但《希伯 來書》6章4-8 節、10章26-29節也教導人, 行為必需與信心一致。每段經文單獨看都可 理解,但將以上經文一起來看則需更深了 解。人常誤解救恩僅來自信心,而非行為。

讓我們探討這個看似矛盾的例子。

先解釋信心,信心是對信仰、信念的強弱表達, 而行為可表達信心的程度,所以信心與行為是緊密相 扣的。要緊記信心背後的信仰、信念才是基石。

理解信仰與行為

信仰是行為的基礎,影響人日常生活的決定。 行為反映人的信念。人的決定受到知識和經驗的影 響,而這些知識和經驗根植於人的信念。這過程可以 分為三個步驟:

聖經信息(六)

of God Part 6

知:認識一個概念或真理。

信:接受這個理念是可信的。

行:將信念實踐。

這三個步驟可以同時發生,也可以分段發生。例 如,若人知道運動對健康有益,他可以選擇身體鍛煉 以獲得其好處:

知:運動對身體好。

信:接受這說法。

行:深信以上信念是真,並實踐鍛煉以獲得好處。

若停在信而不行,則無法達到運動的好處。因 此,信念必需有行為才能完整。信心使人堅定在信念 上,並促使人努力以行為實踐其信念。信心與行為是 緊密相扣的。

同樣,可以用在認識耶穌上:

知:認識耶穌(《出埃及記》3章1-6節,《羅 馬書》10章14節,《約翰福音》4章7-42 節)。

信:接受耶穌為我們的救主(事奉主需要行動, 《馬太福音》4章19-22節)。

行:以行動活出信仰。作為祂的僕人和追隨者, 人必需按照承諾行事。(例子:《馬太福音》 5章)。

只有通過實踐信仰,我們的信念才有意義;否 則,它們只是一些與我們無關的知識(《雅各書》1 章,21-27節、2章14-26節)。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elief, (Faith-Confidence), and Behaviour

(Faith-Confidence) represents the strength of one's beliefs, and behaviour reflects that fai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aith and action is profound;our beliefs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of our actions.

This understanding emphasizes that our beliefs directly influence our behaviour, guiding our choices and interactions. The Bibl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this relationship shapes our spiritual lives and everyday decisions. We can break this process down into three key steps:

Knowing:Understanding a concept or truth.

Believing: Accepting that truth as valid.

Action: Putting that belief into practice. These steps can occur simultaneously or at different times. For example, if we believe exercise is essential for health, we may choose to engage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ap the benefits.

Knowing:Exercise is essential for health.

Believing:Accepting that exercise is beneficial.

Action:Choosing to exercise to experience its benefits.

相信是個持續旅程

相信是起點,行動是相信的實踐。相信耶穌是 一個終生的承諾。上帝的憐憫讓人有機會認識祂並 接受救恩。這決定展開了人與上帝同行的旅程,並 以信心和行動實踐我們的信仰。

信仰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進程

當人承認「耶穌是主」,接受祂的救恩時,耶 穌與我們開始了主、僕和家人之間的關係。這刻完 全是上帝的恩典,而非因人的行為。因為人除了罪 惡,我們一無所有。上帝照着我們的本相來接受我 們。這正是信仰的開始,是何等的恩典!

作為上帝的僕人和兒女,我們應當承擔起其義 務和責任,不再只是享受上帝的恩典。我們的行為 應與身份和承諾相稱。《聖經》及聖靈會一步一 步引導我們成為合上帝心意的兒女。在這時,需要 以信心、行為來配合上帝的帶領。儘管這條路可能 充滿挑戰,我們不必害怕,因為耶穌是得勝的主, 並且祂充滿寬恕和慈愛,會持續指導我們。我們 與祂同行,必定充滿無限恩典(《腓立比書》1章 27-30節、2章1-21節)。

However, if we choose not to exercise, we won't reap any benefits. Therefore, this belief is incomplete without action. Faith strengthens our beliefs and helps sustain our actions; thus, faith and behaviour are deeply intertwined. Similarly, we can apply this to knowing Jesus:

Knowing Jesus: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of who He is (Exodus_3:1-6, Romans_10:14, John_4:742).

Believing in Jesus:

Accepting Jesus as our Lord and Savior (serving the Lord requires action) (Matthew_4:19-22).

Putting Belief into Action:

Living out our belief through our actions (Matthew_ 5).

Only by committing to our beliefs can we make them meaningful; otherwise, they remain mere knowledge, one step away from becoming significant in our lives. (James_1:21-27,2:14-26)

温馨提示:

跟隨上帝時,祂的心意每次未必相同。

例子

上帝要人認真為祂工作 (《馬太福音》25章14-30節)。

有時上帝要人看祂大顯神蹟和榮耀 (攻耶利哥城)。

Belief as a Continuous Journey

The starting point of belief is crucial, but after we believe, we must also act to complete our belief. Belief in Jesus is not a one-time event but a lifelong commitment. It begins with a pivotal moment of only mercy from God, grant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know Him and receive salvation. This initial decision marks the start of our journey, which continues as we demonstrate our belief in action—let's call it "Faith in action."

Jesus as Lord and Family Member

Starting a relationship with God is a meaningful journey, guided by the Holy Spirit and Scripture. As we progress, we deepen our connection with God and align our lives with His will. By confessing "Jesus is Lord," we embrace our identity as His servants, and accepting His salvation marks our entry into His family. Our journey continues not only with God's grace but also as we grow and put our faith into action.

Being both a servant and a family member brings responsibilities, but we need not fear this commitment. Jesus, our victorious Lord full of forgiveness and love, will always guide us. Walking with Him is a journey of infinite grace (Philippians_1:27-30, 2:1-21).

Soft Reminder: God's plan may not be the same every time.

Example: God wants us to take our job seriously (Matthew_25:14-30).

Sometimes, God wants us to experience His miracles and glory (The attack on Jericho).

Once again, belief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not just a singular moment, and it requires action to be complete. Much like marriage, it demands ongoing commitment, growth, loyalty, and nurturing of a deep relationship. While God’s mercy and love are boundless, we must strive to live in alignment with

再一次,信仰是一個過程,而非單一時刻, 它需要行動來完成。好像婚姻需要持續的承諾、 成長、忠誠與關係的培養。婚後不應放下為這 段有承諾的愛情而努力,而是要努力去實踐愛 對方。同樣,上帝的憐憫和慈愛是豐盛的,但人 必需努力使信仰與行為一致。决不可在接受恩典 後,放縱自己濫用上帝的恩典、慈愛。不尊重上 帝是極其危險的(上帝是輕慢不得,《加拉太書》 6章7-9節)。

our beliefs. Misusing His grace can jeopardize our relationship with Him (God cannot be mocked Galatians_ 6:7-9).

Failing in the Faith Journey

What happens if we fail to treat Jesus as Lord after beginning our faith journey? There are three scenarios:

若跌倒,如何應對

在信仰旅程中,難免面臨起伏。這裏有三種 情況:一)永不放棄跟隨耶穌(大衛、彼得); 二)完全忽視承諾,隨心所欲,或僅作表面功夫 (耶羅波安,新約的文士、法利賽人);三)在 前兩者中徘徊(掃羅、猶大)。在情況一中,耶 穌會耐心教導和引導我們。在情況二和三中,如 果漠視承諾,後果非常嚴重。情況三雖比情況二 好,但仍然危險。上帝的憐憫是豐富的,祂會努 力挽回我們,但如果人堅持無視祂的呼召,後果 在《聖經》中有多處記載(《約翰一書》2章)。

We try hard but struggle to follow Jesus' teachings, admitting our need for Him (e.g., David, Peter).

We completely ignore our commitment (e.g., Jeroboam, Pharisees, Scribes, and Priests in New Testament).

We fluctuate between the first two (e.g., King Saul, Judas).

一個警告

若人忽視與耶穌的關係,祂可能會說:「我 不認識你。」這表明耶穌與他再無關係。他們 可能面臨被驅逐的風險(經歷痛苦和與上帝分 離)。所以人必需信、行一致,跟隨上帝的教導 而活(《馬太福音》22章1-14節、24章45-51 節、25章1-46節)。

In the first scenario, Jesus will patiently teach and guide u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cenarios, neglect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Him allows Him the right to distance Himself from us. The third scenario is better than the second, but it is still risky. As a compassionate Lord, He will make many efforts to draw us back. If we persist in ignoring His call, the consequences can be severe (1_John_2).

A Warning

For those who pledge commitment but fail to follow through, there is a warning: neglect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Jesus may lead Him to say, "I never knew you; depart from Me, you who practice lawlessness!" This

indicates a severed connection. Disregarding our commitment risks being cast out, resulting in suffering and separation from God. This serves as a serious reminder that our actions must align with our faith commitments (Matthew_22:1-14; 24:45-51; 25:1-46).

Conclusion

Belief is the starting point; it must be followed by faith and action to be complete. While salvation is a gift, committing to Jesus as Lord signifies our entry into His family—an invitation with responsibilities. We must strive to fulfil His desires, focusing on earnest faith rather than perfection. Misusing His kindness by neglecting our duties is not true faith. Genuine faith requires us to put Faith in Action in our lives.

結論

信心和行為是緊扣的,也是信仰的表達。

I hope this exploration of belief and behaviour clarifies our understanding and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discussing other biblical paradoxes. Viewing the Bible as a divine message reveals deeper truths that require understanding, missing these means overlooking its treasures. The Bible offers a complete message from God that we must humbly piece together and learn.

P.S. The scriptures I provided are just a few examples; many other passages in The Bible teach us about this topic (Faith and Behaviours). (1_Corinthians)

人需努力以信心、行為來回應上帝的寶貴恩 典。重點不在於達到完美,而在於活出真誠的 跟隨上帝。忽視自己承諾而濫用上帝的恩典, 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希望這次對信仰和行為的探索能提供更清 晰的理解,並作為討論《聖經》其他矛盾例子 的基礎。《聖經》是神聖的信息,深入理解《聖 經》是必要的;讓我們一起謙卑地學習並活出 這些真理。

P.S. 我提供的經文只是幾個例子,《聖 經》中有很多其他經文教導這個題目(信仰、 信心與行為)(《哥林多前書》)。

科學專題

Text.Bosco Photo.互聯網 Art.Li

起源 生命的 (下)

上一期提到細胞的最基本組件有四樣: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核酸和脂質。蛋白質 主要是由不同的氨基酸 amino acid合成,所 以能仿傚38億年前地球的環境來製造出氨 基酸是邁向成功製造蛋白質的一大 步。1953 年,兩位美國化學專家 Miller與Urey成功在 實驗室內合成了氨基酸,所有科學家都十分 雀躍,認為離人類能成功製造出生命的時間 不會很遠。雖然這實驗成功了,但從那時至

現在已有七十多年,一些科學家曾誇口,他 們會在2013 年製造出第一個細胞,但至今, 細胞的踪影還未出現。科學家今天只合成了 大自然裏沒有的蛋白質,稱為設計師蛋白質 designer protein。在實驗室內從原子及分子 開始合成碳水化合物更極度複雜,有說中國 已合成了澱粉質,但卻是用現成材料合成, 並非從分子及原子開始合併的,也就與38億 年前地球的環境無關,亦與進化無關。

其實,從Miller與Urey 成功在實 驗室內合成了氨基酸後,科學家要解 決的問題較他們想像複雜很多,他們 離成功的路越來越遠。假設科學家用 了十年時間來解決一個難題,科技進 步卻讓他們知道細胞內原來比他們十 年前所知的更複雜,他們不明白的事 情更多。有人以一場賽跑作比喻,十 年前,科學家要跑100公尺便可抵達 目的地標竿,他們跑了10公尺之後, 抬頭一看,才發覺那標竿移後了50公 尺,他們在跑,卻離標竿越來越遠, 也就是離開成功製造出細胞越來越遙 遙無期。

38億年前的上古大湯湖

能成功製造出一個細胞是否表示成功製 造生命呢?到底以物質為實的科學家如何了 解生命呢?頂尖化學家 James Tour博士曾 向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就 是在他們面前有一個活細胞,大家親眼看着 這活細胞死去,沒有了生命,到底這剛失去 了生命的細胞失去了甚麼物質呢?沒有一位 科學家能答得出來,因為沒有生命的細胞在 生物結構上與有生命的細胞一模一樣,沒有 少了一個分子或原 子。James Tour博士又 問他們,誰有方法使這沒有生命的細胞再活 起來,成為有生命的細胞?他們可以用任何 方法,加化學劑,或用閃電、激光,怎樣都 可以。他們亦無法給出任何答案,甚至連理 論都沒有。

James Tour博士說,化學分子是沒有 意識的,它對生命冷漠,不去理會甚麼是生 命,所以它不會向着建造生命的方向而走, 亦不會自行進化或演變生命出來。只有有生 命的活物才關心生命,關心如何活下去,關 心如何延續下一代。所以就算科學家能成功

分子結構

組合一個細胞,他們也沒法使它活起來,因 為生命必定由有生命的東西而來,沒有生命 的東西不能產生生命。

這些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連死了的 細胞缺少了甚麼物質都不知道,他們所訂立 的研究方向是否不對,甚至是毫無意義呢? 那麼,生命是從哪裏來呢?只有是由有生命 的活神才能創造出來,而這有生命的活神就 是上帝。今天你我活在世上,都是上帝所創 造的,我們不能否認上帝的確實存在。讓我 們以謙卑的心來承認這事實吧! 附註: 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是化 學家,不是生物學家,因為這是 研究在生命出現之前,原子及分 子如何合成為一個還未有生命的 細胞,英文是 prebiochemistry或 abiogenesis,可說是生物前的化 學。當細胞活起來時,那才是生物 學的範疇了。

讓全城燃點起更多

『《天使心》月刊免費贈閱計劃!』

感謝熱心支持者鼓勵我們,自11月起 啟動「《天使心》月刊免費贈閱計劃」 (試行三個月),向本地教會、學校及機構贈送 《天使心》月刊,鼓勵更多信徒善用當中信 息作屬靈裝備,並幫助未信者認識神。

感恩過去兩期響應及受惠的單位已超過 750間,有牧者表示,月刊中的見證和牧者 的信仰分享,為讀者帶來新的啟發和激勵; 亦有受惠教會願意奉獻支持計劃,盼將福音

女囚友親筆信

廣傳;我們也收到一位女囚友來信,感謝 月刊幫助她度過心靈空虛的時刻,盼出獄 後能為月刊貢獻一分力量。

此計劃已進入最後一期,盼您能支 持,共同讓全城燃點起更多天使心!

現誠邀各界共同響應是次派發行動,貢獻一份力量, 將《天使心》月刊這本福音工具送到全港18區,祝福更多人!

將商舖設為派發點, 供客戶取閱 愛心商戶 誠徵

封面故事 名人勵志分享

提供運輸服務, 協助運送月刊至派發點 愛心車隊

使命人生

各行各業人士 實踐使命人生的秘訣

協助將月刊送到教會、 學校及機構等 派發天使

此計劃進入最後一期,盼更多人 參與,讓全城都充滿天使心! 接續支持

地球大神秘 見證聖經的真實

專題探討

時事、城中熱話 最佳通識教材

最佳

如有感動支持此計劃,請致電 3108 6012(會員部)

活出一個傳福音的人生誠邀加入成為會員,同行媒體宣教路

請填妥下列表格連同存款收據,寄回影音使團總辦事處或傳真至2763 0570

敬請按感動回應,並鼓勵更多人參與支持。

請於合適 內劃上

1. 我願意參加「會員計劃」 每月定期奉獻 支持影音使團事工,每月奉獻港幣: □HK$350 □HK$550 □HK$1,000 □HK$2,000 □HK$3,000 □或以上HK$______________

(如適用)推薦會員姓名: 電話:

2. 我願意奉獻支持《天使心》月刊印刷經費,奉獻港幣:

□HK$1,000 □HK$2,000 □HK$5,000 □HK$10,000 □或以上HK$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願意奉獻支持「創世電視」平台營運、租賃及製作經費,奉獻港幣:

□HK$1,000 □HK$2,000 □HK$5,000 □HK$10,000 □或以上HK$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者資料:( 為方便電腦處理,請盡量以英文正楷填寫。)

姓名:(中) (英) 性別:

通訊地址:

聯絡電話:

電郵:

年齡: 17歲或以下 18至29 30至39 40至49 50至59 60或以上

職業:

所屬教會:

我已定期收到使團通訊: 否□ 是□ 收看創世電視的頻道: □ myTV SUPER 602台 □ 網站 □ 創世電視APP 以下宣教工具只適用於會員選取︰ 指定取《天使心》月刊的OK便利店店舖號碼:

(詳情請瀏覽《天使心》月刊的「OK便利店取書地點」名單) 奉獻方法

信用卡(可直接傳真至2763 0570) VISA MasterCard 信用卡號碼: 持卡人姓名(英文正楷):

信用卡有效日期至: 月 / 年(最少兩個月內有效) 簽署日期:

簽署:

自動轉賬(授權書將稍後寄上)(只適用於每月定期奉獻)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The Media Evangelism Limited」或「影音使團有限公司」,連同此回應表一併寄回影音使團總辦事處, 信封面註明「《天使心》月刊回應表」) 現金存款 **/ 轉賬 (將款項存入恆生銀行賬戶號碼 235 -270717- 668 或匯豐銀行賬戶號碼 123-125155-001,並將存款收據及此回應表一併寄回影音使團總辦事處。封面註:「《天使心》月刊回應表」) ** 為避免銀行收取櫃員服務費,請盡量透過自動櫃員機捐款。

繳費靈PPS:致電「繳費靈」電話18013登記,登記完成後請致電18033,按指示輸入閣下之電話號碼或#會員編號, 輸入奉獻金額及記下付款編號。影音使團的繳費靈商戶號碼為「9445」 PPS付款編號:

閣下之電話號碼 / 會員編號: 奉獻日期:

金額總數:

每月繳款後,請將閣下之會員編號及上列資料郵寄或傳真到影音使團辦理(如已傳真資料,切勿郵寄以免重複。) 請注意: 上述個人資料將會用於影音使團發放訊息,包括會員及義工通訊、代禱家書、活動/課程推廣及邀請、籌募需要、開立收據、 招募義工及收集意見等。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209 6280與影音使團聯絡。 不接受

影音使團為註冊慈善團體,捐獻HK$100或以上可憑收據於香港申請免稅。

需要奉獻收據 會員熱線:31086012 備註:#會員編號將於收到填妥之參加表格兩星期後發出。 收到填妥之表格一星期內,將有專人聯絡核實以上資料。 所有個人資料只供上述計劃及其相關活動使用。 條款及細則:1. 送出之宣教工具及精美禮品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2. 以上優惠不適用於一年內曾經參與「會員計劃」的舊會員。

影音使團網址:www.media.org.hk ‧創世電視網址:www.creation-tv.com ‧天使心網址:www.media.org.hk/angelheart ‧電郵:info@media.org.hk

影音使團個人資料私隱政策請參閱:http://www.media.org.hk/tme_main/index.php/privacy_policy

助人活出,身、心、靈的豐盛

Bacholer

Bacholerof ArtsinMinistryCounselingforChristianMinistries*

⽂學⼠學位(基督教輔導事⼯)

基督教婚姻與家庭治療深造證書

Masterof ChristianCouseling(MCC)

基督教輔導學碩⼠

*(教育局註冊編號:262510) (兼讀制) (兼讀制) (兼讀制)

MasterofArtsinCommunityCounseling 社區輔導學碩⼠

Line) (網上授課)

#SimpsonUniversity美國⾟普森⼤學

另設短期課程: 基本輔導技巧 個⼈成⻑ 正向⼼理學 輔導學概論 婚姻及家庭 遊戲治療

課程查詢

^ 成績優異 嘅 同學,可獲推薦申請美國「全國基督教輔導協會」 (NACC) 註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資格

電影心

Text.吳宗文牧師 Photo.互聯網 Art.LI

再論《破.地獄》 吳宗文牧師:破地獄後往何處去?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箴言》14章12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翰福音》14章6節)

電影《破‧地獄》的熱潮仍在高漲。其實片中的信息很簡單:「生 人也需要破地獄!而且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然而枝節的話題仍不 斷溢出,特別加長版即將發行,相信會有更多人物、關係和事態會成為 新焦點。

甚麼是地獄?

「那迷惑他 們 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裏,就 是 獸和 假先 知所 在的 地方。他 們必 晝夜 受痛 苦, 直到 永

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 永遠遠。」

(《啟示錄》20章10節)

「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

(《馬可福音》9章48節) 談到破地獄,要先知道甚麼是「地獄」。地獄

這個觀念在世界各大宗教信仰體系中都普遍存在,它 是一個人死後對生前惡孽的報應場所。華人傳統的地 獄觀主要受來自印度之佛教的影響(據歷史學者余英 時之看法,中國早期的陰間觀念仍是很樸實,直至東 漢末年佛教傳入及道教興起,然後道教再在佛教的基 礎上加以擴張,才形成今天民間宗教中森羅萬象的地 獄觀)。佛教認為因着「無明」(人類的蒙昧無知) 和「業力」(因果報應的力量),宇宙人生是遷流不 息和輪迴不斷,沒有了結。一般人生命終結後,便會 下到陰間接受十殿閻王的訊問,並按他生前的惡行分 派到不同的地獄受報(像韓片《與神同行》的上下 集),待業盡後才得脫離,並前往孟婆莊的望鄉台投 胎轉世。

觀,在香港、新加坡的虎豹別墅及長江三峽的酆 都城均有觀光點展示。另民間善書《地獄遊記》 也將十殿閻王及十八層地獄的觀念牢繫於人心。

如何破生人的地獄?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 使你們得安息。」

西方一神論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及回教) 的地獄觀沒有佛教那麼複雜,除了中世紀但丁 (Dante )在其名著《神曲》(Divine Comedy)中 曾對天堂、地獄和煉獄作出文學及想像性的描述。然 而近代西方亦有一些親歷性的見證,如電影 Heaven is For Real及書刊 Hell is for Real : One Man’s Terrifying Journey等。西方心理學也有涉及「瀕死 經驗」(NDE)的專題研究,證明人死後靈魂仍有 意識和記憶。

按佛教經義,地獄不只18層,它按着不同時代 的經典,發展出數百千,甚至可以有無數多的地獄, 每種地獄報應某些專門的罪行。這些地獄恐怖的景

(《馬太福音》11章28節) 但電影中所提及的地獄,並無正面描述或提 到其相應的世界觀,只以此名號作為生人現世困 局之象徵。這方面甚似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 在戲劇《閉門》中所演繹的:地獄就如三個靈魂 被困在一個空間,相互詐騙、牽制和折磨。當你 常在意於別人對你的批評,或自己常因奉承別人 而逆來順受的話,那麼你已身處於地獄了。這不 正是電影中哈囉文一家三口的寫照嗎? 電影中描寫的人間地獄,就是:父女、父 子、兄妹、夫妻及伙伴間,因各有不同的期待, 在互動與磨擦中產生之糾結;又或因傳統規限與 父權性格所造成的傷害;也有是單親難以放下喪 子之痛;或同性伴侶生死之別。加上婚外情、同 居、生養與否等矛盾⋯⋯這種種無奈的困局,就 活像一座無法走出的人間地獄。

這問題其實不只是做一個儀式,擺擺風水, 改個新名或貼張靈符便可解決。正所謂「心病還 需要心藥醫」,這類人間煉獄,若有智者指點迷 津,或有自悟自知之明,肯將心結拋下,以愛恕 善待別人,或可再次自由釋放地生活,且脫離地 獄般的人間困局。就像影片最後的一場喪禮,哈 囉文道出心聲的遺書竟成破解全家多年來在情緒 和關係糾結上的靈丹妙藥。然而哈囉文心境之所 以轉變,全賴道生擔演擺渡人之角色,把他點化 和超渡。

但在漆黑蒙昧中,迷惘的人可去 哪裏找到啟迪和點化的人和路呢?包 括為郭文破地獄的道生,自身何嘗不 是問題、矛盾重重,他亦需要救贖, 這正是「能醫不能自醫」。《聖經》 說:主耶穌看見人類如同無牧之羊, 流離困苦,便主動來尋找我們(《馬 太福音》9章36節)。《聖經》又 說:「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 水,而是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 摩司書》8章11節)。上帝的道才是 指引人生抉擇和價值取向的明燈,而 且加上聖靈的力量,便能轉化生命, 以愛消弭暴戾、滋潤關係,令人生變 得充滿希望和正能量。《聖經》說: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 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需信有 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希伯來書》11章6節 )人需要生 發信心,才能認識真神、接受真理和 歸依真宗,並獲得今生和來生的真正 出路。《聖經》說:「你們必曉得真 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 翰福音》8章32節)

如何破死人的地獄?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

(《路加福音》23章43節)

但對應靈界實相的地獄,又如何 突破呢?地獄像犯事坐牢一樣,不應 在牆外做些法事,像辦保釋一樣便可 離去。但在民間某些功利性的宗教認 為凡事都有例外。例如:佛教《目

蓮救母》的故事,講述目蓮的母親受 報於餓鬼地獄,於是引伸出「盂蘭盆 會」這節俗,即集眾僧誦經之法力, 為陷溺於這種苦楚的靈魂累積功德, 以致能早日超生。佛教要救人脫離地 獄只打齋超渡,誦經為主;唯獨道教 才有踏罡步斗地破地獄及擔幡招魂, 引帶亡靈跨火盆、過金橋、銀橋的儀 式。

總而言之,若身處實相的地獄, 是因果循環的客觀規律,也是惡孽受 報之必然過程,不是人想走便可走。

但為何道教認為地獄可藉一些儀式而 「翻牆」呢?這豈不是違反它自身宣 揚的業報輪迴之道理嗎?壞人生前若 犯下瀰天大惡,死後在其不知的情況 下,只要別人為他做了一場法事便可 超生,無需負死後之刑責和果報,這 豈不是太兒嬉?道教這種做法不是因 「慈悲為懷」或「法律不外乎人情」, 而是認為「法力」能勝過「業力」, 若果真如此, 人生前相信定要行善的 想法便被削弱了! 再舉例來說,在客觀的因果報應 上,是應該循「十殿閻王審判、十八 層地獄受苦」這條路,但卻有人找了 一些通曉經咒和儀軌的法師,帶領靈 魂走捷徑(就如有些地區過關時,與 某些人士有特殊關係,便可由人領他 走秘密通道,免受排隊之苦)。其實 這是有點自相矛盾的,因為這樣做, 會令人在生前的信仰和倫理變得相 對,可有可無,因為死後還有很多方 法可以逃避地獄的業報而得以超生。

事實上,整個地獄觀念是建基於人需 要為其生前的過犯來負責之倫理思維。因 為若無地獄受報觀念,生前的道德約束力 對一般人來說,是可能不足夠的。世間雖 有法律、道德、闡論及良知來規範人的言 行和情思有否越軌,然而當「天網恢恢、 疏而有漏」時怎辦?常聽到人說:「殺人 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句話 正指出:若「今生不曾報,來生還會報」 嗎?《聖經》亦說:在審判之處也會有不 平不義的裁斷(《傳道書》3章16節)。

德國哲學家康德對這問題有如此的 推斷:道德雖是人人當負之責,但當世間 有不平不義,且沒有得到公正裁斷而獲報 時,便需有來生的審判來作保證。但誰能 保證一定有來生呢?他說只有設定(相 信)上帝的存在,才能確保這一切的發 生,而現世的法律、道德和良知也因此能 安然和有意義。這便是康德著名的「道德 論證」。

然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破地 獄後,你將往何處去?地獄的另一端本應 是天堂(佛教有28重天,道教則加至33 重天),但按佛、道的說法,人死後受報 有六種不同形式(除了可投胎轉世成為 人畜,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所以不是所 有人脫離地獄後便有資格上天堂(那是 給上等好人或有功德的善信)。但基督教 的說法直入辟裡:只要相信耶穌是為我們 贖罪的救主,我們的名字便寫了在生命冊 上,我們便有資格進入天堂,享受造物主 為我們預備的永恆福樂。

人死後之救拔,佛教藉誦經來解脫, 道教則藉法事來普渡;但基督教的做法極 為簡捷:只要憑信接受耶穌基督已為世間 所有罪人犧牲,釘在十字架上,且付清了 罪債,便可免受地獄之苦。而且《聖經》 說:耶穌已為我們戰勝死亡和陰間的權 勢,將來在新天新地還會給我們一個復活 榮耀的新身體(《哥林多前書》15章)。

破地獄後往哪裏去?

「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 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 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示錄》21章4節) (《破地獄》劇照

只要憑信心,藉一念之發,便能 藉耶穌基督破除人間心靈和陰間冥界 的地獄。基於人性的惡和世界的罪, 人難免會軟弱跌倒和行差踏錯,這些言 行便構成了自己的心魔和別人的地獄, 所以人是沒法靠修行、積德、誦經和做法 事來稱義的。《聖經》說:「上帝愛世人, 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 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章16節)。基督教認為只要憑藉信心, 便可脫離地獄上天堂,這才是真正的「一 念天堂、一念地獄」。因為耶穌降世,為 要拯救罪人,叫信祂的人今世能得豐盛的 生命,而且來世得享永生!這救恩是白白 賜予,且免費領受的。

影片末後,甚富象徵意義,道生與美 玉駕着紅色汽車離開紅磡時(耶穌寶血 覆蓋?),他們在分岔路上與殯儀車分道 揚鑣(選活人之路?),雖穿過幽暗的隧 道(過死蔭幽谷?),但復出後便一片光 明(天都開了?)。你願意行走《聖經》 所說的永生之路嗎?

喜樂婆婆恩典冊

Text.小金子 Photo.影音使團 Art.Andy.k

「老太太,您見好就收吧!這麼大歲數,這麼 短的時間,連搬了兩次家,平平安安,沒災沒難, 感恩吧!還折騰甚麼?」「我完全同意你,我說等 着再搬家,其實是個『願望』,等着時候到了, 搬最後一次,搬回天上去!」很多人見我健健康康 的,就會說:「你已經94歲了,看樣子活到100歲 該沒問題!」「謝謝你,請你別咒我!」「怎麼? 100歲不夠哇!」「不是,是我想盡快搬回天家!」

天上到底有多好我不知道,但「沒眼淚,沒 死亡、悲哀、哭號、疼痛」,足夠我羨慕的了!再 說,我還與主同在,與所有信主的親人同在,夠我 感恩的。我現在歲數大了,經常這兒痛,那兒痛, 到處都在退化。雖然現在地上一切在進步,行動不 方便有助行架,還有電動助行架,但將來在天上, 我們有榮耀的身體。怎麼走?不知道,相信不需要 任何方式的助行器。那是甚麼光景?不知道,只要 我們在生時接受主耶穌的救恩,離世時間到了,主 會接我們回天家!哇!太感恩了!求主保守我到時

喬宏太太小金子

自小在基督教學校學習,畢業後 在電台當播音員,被譽為天使的 聲音。喬太從不間斷身體力行堅 守傳福音的使命。

不要興奮得暈倒,不對,暈倒也沒關係,主耶穌 在旁邊,就算暈倒主會接着!

天上到底甚麼光景,不知道,我記得聽一 位講員說:「我們向上帝求,將來在天上,咱們 大家都住隔壁,不要太遠好不好?」「好!」其 實在天上若是榮耀的身體,可以來去自如,遠近 又如何?相信講員只是湊興,講笑!

有位牧者的母親離世,那位牧者拉着他母 親的手說:「媽媽,將來我回天家,主耶穌接我 時,請你也一起來!」

《啟示錄》21章記載,聖城的光輝如同寶 石,12個門是12顆珍珠,街道是精金,不再有 黑夜;只要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就能進 去。這次地上搬家,我盡量少搬東西,等我將來 再往上搬時,更是瀟瀟灑灑甚麼都不帶。不知道 喬宏會不會跟主耶穌一起來接我,可惜當初我不 記得提醒他!唉!

我是傳福音 發燒友

近來也有深刻經歷⋯⋯

吳桂行傳道 影音使團福音事工總監 事工總監影音使團福音

1977 年信主後,各類傳福音事工我均努力參 與。其中一項福音事工類別乃向長者、臨危病人或嚴 重病患者傳福音,從中經歷甚多,豐富了我的人生。

96歲伯母已安返天家,舉行安息禮。由浸信會 牧師主禮,我則負責慰勉,福音拍檔負責主席。巴黎 姊妹、愉景灣姊妹、香港國內親友也一起參加。

2024年1月1日,巴黎姊妹、愉景灣姊妹、福音 拍檔和我一起家訪伯母。我為她施行洗禮,並一起領 聖餐記念主。福音拍檔則為伯母抹油祈禱祝福,家 人在旁見證。

之前,伯母在其兒子面前跟他一句一句祈禱決志

信主,但到提及離棄偶像時,伯母默然不語,不能跟 着祈禱。兒子不知如何處理,但他突然想起有一次跟 我家訪長者,從我身上學習到要奉主耶穌基督之名捆 綁撒旦一切作為,叫被訪者與偶像一刀兩斷。他照着

如此宣告祈禱,果然其母親可以開聲,一句一句跟着 祈禱,有家人在旁見證一切。

愉景灣姊妹知道伯母決志信主後,向其兒子表示 你母親那麼大年紀,還不趕快找行哥替你母親施洗? 事就這樣成了!榮歸上主!

近期,我和福音拍檔前去醫院探訪中風近30年 的大師兄。他口不能言,手腳也基本不能動。我探了 他多年,怕忘記他,所以在日誌中寫下每年探他六 次。每次探他,他都給我笑容回應。

今次我們探他,看見其床空了,我們心感不妙。

醫護人員表示他已離世回天家。同日,我們又前往另 一醫院,探訪突然心停頓昏迷的年輕教授。我們為他 唱詩祈禱抹油醫治祝福,也和其家人朋友一起祈禱, 互相支持。

盼望各位看到上文時,請為我們的福音事工祈 禱,十分十分感謝!

你若有感動,請奉獻支持我們的福音事工!所有奉獻存入影音使團獨立專款專用戶口,作為我們城 市宣教事工之用。十分感謝!

A)支票方式捐獻

抬頭可寫「影音使團有限公司」或「 The Media Evangelism Limited 」,並把支票郵寄至香港九龍觀塘鴻圖

道一號2樓2-3 室影音使團吳桂行先生收(支票背後請註 明支持城市宣教部事工及閣下名字、地址及電話)

B)轉賬方式捐獻

可將款項存入以下影音使團戶口:

香港匯豐銀行戶口:015-265952-001

請WhatsApp入數紙圖像給行哥90390407

亦請通知閣下全名及地址,以便發回免稅收據。

生活文化 — 男心女意

Text.何志滌、羅乃萱 Art.Li

年齡只是 一個數字 老,

記得我55歲那年,有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 聞的標題:「五十五歲老翁不小心過馬路、被車撞 倒」。心中很不高興,55歲怎麼可能是「老翁」!

過了幾年,似乎對長者比較尊重,對「老翁」 的稱號從「長者」漸漸演變為「金齡」、「銀髮」 和「熟年」,這些稱號都讓我感到很舒服。不過,最 近台灣發現超過45歲的人佔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65歲也有百分之二十。這已經讓整個台灣的勞動力敲 起警鐘,也開始思想整個職場的人手已經不能只靠年 輕人,就把45歲打後的人稱為「壯世代」(Strong Generation),而這「壯世代 」必需與年輕的一代 共融。

「壯世代」對我來說是非常有鼓勵。我非常贊成 這觀念,有三個原因:

一)經濟:這一代的人可以說在經濟上比較充 裕,已經不會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甚至會支持 兒女的經濟。原因是壯世代基本是接近「嬰兒潮」 出生的年代,充滿工作機會。

二)經驗:經驗的累績一定少不了時間,經驗

與時間基本是成正比。所以,年齡越大,經驗也應該 越多,特別是人際關係和處世之道。很多電視劇都

何志滌牧師

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後在 安省神學研究院( Ontario Theological Seminary)獲 道學碩士學位。他與妻子羅乃萱蒙召往台灣宣教,四 年後回港服侍教會,曾任播道神學院和中華神學院特 約講師。現任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

會提到年輕一代掌權後,往往會向老一代的員工開 刀,以為已經過時。不過,可能方法會過時,只是 經驗只會累積而不會過時。怎樣使「壯世代」在公 司或教會參與是非常的重要。

三)時間:「壯世代」中特別超過65歲的一 群,一定能付出更多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若能 使「壯世代」看到一些有意義的事,或給予他們清 晰的「異象」,一定能喚醒他們,不只是遊山玩水, 而能多參與義工。過去幾年教會可以說是流失了40 歲的一群,若能看重「壯世代」,教會不會有人手 不足。

看到全世界似乎都非常看重「年輕人」,這絕 對是正確的,只是也不能忽略「壯世代」。不過, 對我來說「壯世代」也不要自我忽略,以為自己 年紀大,我始終相信年齡只是一個數字,這個數字 越大,更要看重自己。不要因年紀大而失去動力。

對我來說,過去一年我除了事奉外,也會抽時間做 運動、放假、過平衡的生活。很多人會認為我很 忙,這是事實。只是我認為忙得開心、又何樂而不 為呢?

唔老

「唔認老」的 佳音:壯世代

還記得很久之前,外子回家把報紙丟在地上,帶 點不忿地說:「那些記者真沒水準,為甚麼55歲就 稱呼人家是『老翁』?」原來,五十多歲的他對這個 「稱呼」深深不忿。

「唔認老」也曾是我對年齡的一種心態。所以 那些年,臨近更年期的我,還替自己改了一個筆名叫 「吳瑩路」,其實讀音就是「唔認老」。

只是,不認不認還需認。隨着眼睛開始老花,三 高開始有兩個來襲,走路會容易跌倒,還有更年期的 種種身體不適,會覺得自己「真的老了」。記得當年 一位退休校長跟我說,人老最重要有「老」:老伴、 老本、老友。

那些年,早就在心態上作好「老化」的準備。

外子也特別把家中的浴室重新裝修,配上防滑地磚與 扶手。我們都準備面對衰老,也盼望優雅地老去。

有人說:過了六十,就是在「等」:等老,等病, 等死。而可以住的四個地方是:「自己家、養生村、 長照機構,還有醫院。」

這是過去的,也是很悲觀消極的想法。

但看看身邊同年紀的人,卻不是這樣生活的: 有些重拾乒乓的愛好,有些跑去學草地滾球,有些投 身義工探訪癌症病人,有些開始學繪畫,有些開始長 跑⋯⋯林林總總,都是充滿衝勁活力。

終於,這年頭讀到兩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六十 後的世代,也就是嬰兒潮出生的一群(五十、六十年 代出生的)。

一個名詞是「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 主張以健康、參與及安全等三大面向作為因應人口老 化的策略。強調積極推動以下三方面的政策: 一)形成維護高齡者身心健康的環境。

二)建立高齡者社會參與的管道。

三)確保高齡者之社會、經濟及生命的安全。

另一個名詞更積極,比甚麼「銀髮」、「樂 齡」更貼切描述咱們這個世代,就是由壯世代教 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提出的「壯世代」(Strong Generation),是指戰後嬰兒潮世代,從農業社會經 歷到AI社會,年齡大約60歲以上的族群。

「壯就是寬度,壯闊的人生,壯闊的視野,壯闊 的心胸,壯麗的生命。壯世代與年齡跟健康無關, 而跟心理素質有關,只要你心理強壯,你就是壯世 代。」

完全同意。到了這個年紀,真有種「輕舟已過 萬重山」的輕省,也有種接納人生無常的寬容,還有 就是因為認識與經歷上主而來的剛強。

羅乃萱 作家、婦女及家庭工作者。自小夢想當作家,最後夢 境成真,卻在人生中途再起飛,進入服侍婦女及家庭 的遼闊天地,看見上主有愛,人間有情,家庭復合, 正享受這個生命的新境界。

生活文化 — 鐵窗筆語

Text.衛以信 Art.Joe

環島遊—— 番外篇

我要感謝上帝,因為上帝來尋找我。

我從來不敢說是我自己尋到上帝,反而常常說是上 帝尋到了我。可能是我自主決定去參與宗教聚會,但若 沒有上帝感動,牧師、義工和教友不會自找麻煩,山長 水遠去一個隔涉的地方,通過重重的關卡,來到我身邊 關顧我,給我傳福音。可以這樣說,上帝透過義工、司 鐸來與我聚會,然後尋着了我。

可能有人會問,上帝要我坐監廿多年,花廿幾年代 價來成為基督徒,代價會不會太大呢?這一個問題有一 點混淆了概念。這廿多年的牢獄生涯並不是能成為基督 徒的代價,而是我要為我所犯的事所要付出的代價。我 為我的年少無知、魯莽而付出了代價。而上帝,就是在 我為此付出代價的時候,主動來尋找我;而上帝,就是 在我不配被愛的時候,主動來愛我。我又豈能不感謝上 帝呢?

上期講到的環島遊,還給了我一些體會。我發 覺,原來脫了節就是脫了節,不會因為其他理由而令自 己可以像從未脫節過一樣。我以為自己頗跟得上潮流, 對於外間的轉變都頗敏銳。我知道西九龍填海了,在其 上已經有頗多著名的建築物,如M+、高鐵總站等,我 亦知道有很多大型基建在這段時間內落成,例如西隧、 灣仔繞道等。

然而,原來知道始終只是流於知道,我沒有與這些 「知道」有所互動。如果我在外間,想必會駕着車四處 去,甚麼西隧、灣仔繞道都會隨着年日經過不知凡幾 了。但我就是因為在囚廿多年,我從未與這些事物有所 互動過、沒有共同經歷過,才致使我第一次經過西隧出 入口、進入灣仔繞道之時,竟然有一種興奮,就似一個 遊客經過名勝般的興奮!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竟然對香港的事物產 生遊客般的興奮感覺,這是多麼諷刺,也是多麼可悲的 一件事。讓我情何以堪呢?真使我感嘆。

然而,脫節了的,除了事物之外,原來還有一件很

但除了探訪之外,我們很少有其他機會能夠與 家人聯絡、溝通。寫信呢?在獄中寫信給親友,其 實也是一件頗為考驗毅力的一件事。因為通常只是 所員單方向將自己的事寫信告訴家人,鮮有家人會 寫信給所員的。而且,久而久之,通常最後連所員 自己都會停止,不再繼續寫信了。

為甚麼呢?這不能怪任何人。試想想,如果要 寫信,便要找信紙;找到信紙又要有信封。到又有 信紙又有信封了,去哪找郵票呢?如果有 E-mail、 有WhatsApp,他們必定會很願意發給我們所員的, 但寫信對他們來說,實在太石器時代了。他們大多 數寧願等來探訪的時候告訴我們,而放棄郵寄這個 幾乎被淘汰的方法。而監房的生活是一個每日重複 又重複的方式,沒有互動(收信),再多的話題都 會寫完,在沒有新話題之後,所員便會慢慢減少, 慢慢減少⋯⋯

平心而論,這樣的溝通足夠嗎?說真的,不 夠,但無可奈何,這樣漸漸減少的溝通,就形成了 另一類的脫節。不是與事物的脫節,而是與關係的 脫節。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了與他們一起去經歷。

兒子畢業了,你在哪兒?妻子臨盆了,你在哪兒? 父親退休了,你在哪兒?家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有過很多的經歷,你在哪兒呢?很抱歉也很殘忍, 在那一幅全家福裏,沒有你!(我認為這才是服刑 中最大的懲罰!)

如讀者想與衛以信聯絡,可電郵至: wilsontsang0301@gmail.com 重要的,就是與家人的關係。根據條例,我們定了 罪的所員,每月有兩次法定探訪時間。如有需要, 可以額外申請第三或第四次特別探訪,署方會酌情 審批。換句話說,我們每月平均都會有兩次探訪的 機會見到家人。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揣測,我又未做過釋 囚,又未做過研究,揣測亦只是揣測。然而這次的 感悟,卻提醒了我,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 很足夠。因為沒有一起經歷過,始終家人可能有些 轉變是我不知道的。所以要注意,不要將一切視為 理所當然了。

環島遊當日,其實還發生了一件事。因為要外 出,便會遇到很多平時不常見的外人。我覺得自己 有時候都頗天真,我在身處的期數已經廿多年了, 當中有人放監出獄了,也有新人會來我們期數服 刑。但大部分人都已經認識了一段時日,每天相處 都是這些人。外人通常都是隨宗教團體來的牧者、 教友和義工,都是一些很有心,很好的人。但我就 是常常都天真地相信,世界上社會上,都會是如我 們見到的這些教友義工一樣,都是好人,忘記了有 麥子,也有稗子,世界上既然有好人,也就從不缺 乏不好的人。不是所有人都會對別人友善。我不為 他們生氣,但卻為自己敲響一次警號,當回到社會 之後,不要再天真地相信所有人都會像義工一樣, 無條件去接受、關懷我們的。

作者簡介

衛以信是一名在囚人士,現於赤柱監獄服刑。年

少時犯下大錯,長年被囚在鐵窗之後,上帝卻 釋放了他的心靈。他立志奉獻一生事奉上帝, 《天使心》是他以文字事奉的一隅之地。

這就是我在這次環島遊的一次感悟,原來脫 節了,就是脫節了,就算我緊跟潮流,就算我盡力 在探訪時多溝通,一切都只是我以為自己跟得上而 已。事實是,脫節了,就是脫節了。而我突然間, 好像明白了,為何一些釋囚在出獄後感到徬徨的原 因。因為脫節了,跟不上了,格格不入了,在無所 適從之下,再次走上這條老路。

生活文化 — 大夫在線

Text.林家揚醫師 Photo.林家揚醫師 & 互聯網 Art.Li

義人同行(七)

當草藥遇上手工:

美麗篇

踏入2025年,大家有甚麼期望呢?有 沒有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訂立目標?

除了透過食療藥膳、運動鍛煉,我們 還可以優化生活中細節來達致健康。例如 將中醫藥元素融入具實用性的手工藝,做 手工時既有趣味又能療癒心靈,及後應用 製成的作品,又能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上月,「醫藝同行」前往南丫島,在中華基督教 會林馬堂與長者們一起參與中醫藥文化節活動,製作 「草藥雪人肥皂」。這個肥皂加入了兩種中藥粉—— 白芷和白芍。肥皂所含的多種天然植物油加上中草藥 粉,不但可以潤澤老友記的皮膚,令雙手白白滑滑, 還能袪風濕、消炎止痛。白芷的藥香強烈,聞之還能 通鼻塞、止眩暈。

長者們先將藥粉與義工導師預先調製好的肥皂 基底混合,搓成圓球,製作雪人的身體。然後再根據 指引及示範,選擇喜歡的顏色的肥皂,為雪人增添圍 巾、帽子、五官。義工與老友記一起製作手工,場面 充滿鼓勵、讚賞,很是友愛和融洽。

白芷與白芍

在這次工作坊中,我們挑選了顏色淺白的中藥磨 粉,以配合雪人潔白的造型。白芷和白芍是兩種常用 的中藥,既能內服,又能外用。

白芷性味辛溫,具有散風散寒、通竅止痛、化 濕醒脾、消腫排膿、燥濕止帶的作用,可用治外感風 寒濕之頭痛鼻塞、關節疼痛,以及瘡瘍癬疥及帶下病 等。外用則能止痛止癢,使皮膚亮白、淡化色斑、延 緩衰老。不過,有些人會對白芷過敏,需要注意。

白芍性味苦酸甘,微寒,能養血調經、平肝柔 肝、緩急止痛、斂陰止汗,常用於各種血虛、陰虛、 肝鬱所致的疾病,如月經不調、頭痛、眩暈,以及脇

林家揚博士

林醫師多年來致力推廣「中醫=生活」 的養生概念。中醫保健知識包羅萬有,只 用口傳教授,難免讓人覺得困難和乏味。

活 」 只 味。

有見及此,他創辦「醫藝同行」,與不同 的專業人士彼此配搭,以多元化的方法或 藝術活動,用嶄新的方式傳遞保健知識, 希望令人學得開心,知識入心,助人自 助。

不同 法或 識, 人自

肋、脘腹或四肢疼痛等。外用白芍,可以消炎止痛、 增白消斑,柔嫩皮膚,防皺提亮。

古方「七白散」

白芷及白芍是古代美容名方「七白散」的其中 兩味中藥。

七白散最早記載於明朝,《普濟方》,由白芷、 白芍藥、白茯苓、白朮、白蘞、白牽牛、白僵蠶七種 中藥組成。將這些藥以等比例的分量磨成粉末,再加 水調勻,便可用以外敷,達到柔嫩和潤澤肌膚,美白 祛斑的效果。

不過,當中白牽牛的刺激性較強,白僵蠶則較容 易引起敏感,使用時務必小心,可以減少用量,並先 進行小面積皮膚測試。大家亦可以用薏苡仁、白蒺藜 或白菊花代替。

活出真善美

中國自古以白為美,嚮往白皙無瑕的皮膚,但隨 着時代變遷,思想進步,審美準則亦不斷改變,賦予 美麗更多不同的定義。

相對永恆,外表的美麗稍瞬即逝。人是看外貌, 但耶和華卻是看內心。祂在《聖經》中提醒我們:「你 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 要以裏面存着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上帝 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3章3-4節)

真正的美麗,從來不是靠外表而定。透過認識上 帝的「真」,實踐「善」行,愛人如己,自然能綻 放「美」麗的光彩。祝福大家在新一年,每天從心 發出真善美!

生活文化 — 綠色管家

Text & Photo.余遠騁博士(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 Art.JL

2024年香港環保大事

為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香港也在這一年推出 了多項重要的環保政策和措施。正式踏入新一年,回 望2024年,對香港的環保事業來說,是一個充 滿變革與進步的一年。

2024年4月,香港正式實施了即棄塑膠的管制措 施,標誌着香港在走塑方面的一個里程碑。這項措施 禁止食肆提供或銷售九類即棄塑膠餐具,包括發泡膠 餐具、塑膠飲管、攪拌棒、餐具(如叉、刀、匙) 和塑膠碟等。此外,酒店也被禁止提供塑膠洗漱用 品,如塑膠包裝的牙刷和牙膏。

隨着此政策的實施,市民和企業需尋找更環保的 替代品,許多餐廳和酒店已經開始使用可降解或可重 用的餐具,有酒店表示在半年的適應期中已節省二萬 個膠水樽及三萬個即棄塑膠酒店洗漱用品如洗髮和沐 浴露套裝。本會相信法例只是其中一個工具,冀望社

會能藉此加深對走塑的認識,慢慢建立環保習慣,各 界一起推動香港的綠色低碳生活文化。

緊接着4月的塑膠管制,政府原本預計在8月推 出垃圾徵費政策,市民需要購買指定的垃圾袋來棄置 家居廢物,並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特定的垃圾袋補 貼。旨在通過經濟誘因,鼓勵市民減少產生垃圾,並 提高廢物分類和回收的意識。

然而,垃圾徵費政策的推行並非一帆風順。由於 市民對政策的理解和接受度存在差異,政府決定在政策 實施初期設立適應期,主要以宣傳和教育為主,並在適 應期過後才開始嚴格執法,但後來又因社會並未能取得 共識,政府在5月宣布無限期暫緩實施垃圾徵費,預期 到2025年年中,再檢視相關政策、回收配套及市民意 見等,現時會否重推垃圾徵費仍屬未知之數。

在自然保育方面,香港設立了兩個新的自然保

護區:位於新界東北部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和北大嶼海 岸公園。紅花嶺郊野公園近邊境地區,受人類干擾相 對較少,有着豐富、具保育價值的生態資源和壯麗的 自然景觀,更保存了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麥景 陶碉堡」。

北大嶼海岸公園除了是香港最大的海岸公園,更 與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鄰近的 海岸公園相連,形成一個跨境的海洋保護區網絡,保 護中華白海豚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棲息地。這些新設立 的保護區不僅提升了香港的生物多樣性,還為市民提 供了更多的生態旅遊和教育機會。

2024 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就綠色能源、運輸、 減廢、生態保育及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計劃,讓我們 在2025年一起建立更低碳、更可持續的香港。

世界綠色組織簡介

世界綠色組織透過以科學為本的 政策研究,深入完善的社區工作,與公眾分享研究成 果,提出建議,旨在提升環境質素、改善市民生活、 加強市民環保意識,並推動綠色經濟。同時,世界綠 色組織會就社會各階層,尤其弱勢社群的生活需要, 推出與環境相關的扶貧項目,回應因環境變化而引起 的社會矛盾,創造綠色經濟機遇,落實可持續發展 的願景。如欲了解本會工作,請到本會網頁查詢: www.thewgo.org

互聯網

陳國平博士

美國教牧學(城市領導)博士、香港心理中心總監、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婚姻與家庭研究博士、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碩士、美國神學及心理學碩士、 美國教牧學碩士、基督教研究輔導碩士、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曾任衛道神學研究院院長。

造王者馬斯克如何重塑童年心靈

馬斯克9歲時父母離婚,他跟父親同住。據馬斯克回顧童年,父親為人極其自私,跟他在一起極 其痛苦。

全球首富馬斯克,他成功地開創、發展和投資 了最少九間世界級的創科巨企,其中較為人熟悉的包 括Pay pal、SpaceX、Tesla、Solar city、OpenAI、 Neuralink、X平台,今年還打入政壇,奇蹟地成為美 國總統特朗普的造王者。

究竟一個曾自認患有輕度亞氏保加症及童年曾被 欺凌和父親苦待的孩子,如何能搖身一變,成為舉世 矚目的首富、科創巨頭和造王者?

從資料顯示,馬斯克生於南非,父親是電機工程 師,喜歡航空、航海、開派對。他多才多藝,亦是成 功投資礦產及地產的商人。他娶了加拿大籍的模特兒 兼營養師為妻,他們生了馬斯克。馬斯克9歲時父母 離婚,他跟父親同住。據馬斯克回顧童年,父親為人 極其自私,跟他在一起極其痛苦。有報道指,其父親 有自戀狂,終日只顧自吹自擂、自我膨脹,對人沒有 同理心,私生活也十分混亂,與繼女生下兩個孩子。 馬斯克童年被同學欺凌,決意努力讀書。他熱愛太空 科幻、物理和數學。他承認遺傳了父親對創科和做生 意的頭腦。在孤單中,他學會堅毅勤奮,克服難題。

馬斯克17歲離開南非,移民加拿大與母親團 聚。兩年後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物理和經濟學 學士。他在史丹福大學讀了兩日應用物理學博士便退 學,開始從事創科研究和投資,他對員工要求嚴格苛 刻,可能是亞視保加症候群所致;通常這些人的智商 都比一般人高,他們多喜歡數學和物理,較為理性直 率、好爭辯,難感應和處理別人的情緒感受。

四年前,當他見到特朗普的言論被主流傳媒攻擊 和封殺,他便買下Twitter。今年當他看見特朗普多次 被起訴、抄家、欺凌,甚至槍擊,他更挺身而出,公 然站在被欺凌者的一方,對抗強權,這很可能反映他 對童年被欺凌時的反擊。最終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大 勝,馬斯克成為造王者。在特朗普身上,他彷彿尋回 失落的父親形象。很多旁人觀察,馬斯克就好像一個 小孩,常常跟着「父親」特朗普出席大小家庭活動。

馬斯克加入特朗普團隊,與不同政要、平民接 觸,這有助他拓展不同層面的溝通和同理心。無形 中,他童年所受的創傷也得着醫治,全人成長中最弱 的一環——就是EQ,情感生命,也得以成長。

生活文化

Text. 吳思源 Photo.互聯網 Art.Li

吳思源

資深文字工作者及心理輔導作家。

從心會社創辦人及社長,完美句號事工行政總監。

著作廿餘種,包括《馬大的腳馬利亞的心》、 《願作人間照夜燈》、《從小學到大》、 《教孩字面對風暴》、《教孩子創造未來》等。

苦難成為救贖的器皿

原來當人將自己的苦難奉獻給上主時,苦難就不只是苦難,而是帶來了救贖,讓這「苦難」成為 盛載上主救贖的器皿。

龔立人教授在他寫的專欄文章《救贖性苦難》 中,寫到一些父母,在妻子產檢中得知將要誕下的嬰 兒,極可能患有智障或其他缺陷,仍堅持把孩子生下 來,這舉動正正是「參與基督的苦難,承擔智障孩子 來自自身和社會對他們帶給的痛苦。」

使徒保羅曾說過幾句很不容易理解的說話:「現 在我為你們受苦,倒很快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 就是為教會,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補滿基督未盡的苦 難。」(《歌羅西書》1章24節)龔教授嘗試借助教 宗保祿二世在 1984年2月11 日發表一封題為「論到 救恩的痛苦」(Salvifici Doloris )中的解說:「每 個人在其苦難中,都能成為基督救贖性苦難的參與 者。」

原來當人將自己的苦難奉獻給上主時,苦難就不 只是苦難,而是帶來了救贖,讓這「苦難」成為盛 載上主救贖的器皿。

當有缺陷孩子的父母堅持讓孩子誕下來,用愛心 養育他成長,給予他尊嚴和照顧,並且承擔養育這位 孩子的種種不便和艱難,他們就是「補滿基督未盡的 苦難」,進而令原本折磨及摧殘孩子(包括他的父 母)的邪惡力量轉化為愛的見證。有缺陷的孩子得 享生存的尊嚴,並且活出潛能,這大大超乎惡者的想 像,一切都得轉化和更新了。

生活文化 — 還富於文

Text.司徒永富博士 Photo.互聯網 Art.Li

司徒永富博士

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 著有多本管理學及心靈書籍, 包括:《老闆要的不是牛》、 《唔緊要─心中有富的人生智慧》、 《教曉員工高飛─風箏管理學的5P魔法》

做好這份工(一)

工作不再是純粹的創造性活動,而是維生的必要手段,並且最終以「塵歸塵,土歸土」的悲劇性 結局告終。

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具有上帝的性情,並 且被授予管理眾生和照顧大地的職能,人工作亦是上 帝創造計劃的一部分。

人在犯罪前(被逐出伊甸園前)的工作帶有上 帝的祝福與使命,包括幾個特點:一)人在伊甸園中 與上帝同工,管理地球萬物,這是一種榮耀的職分。 二)《創世記》2章15節提到,上帝將亞當安置在 伊甸園中「修理看守」。此處的「修理」(原文為 ,avad )並不帶有痛苦或勞累的含義,而是一種 愉悅的、創造性的活動。三)工作是一種敬拜與服侍 上帝的方式,透過管理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人彰顯上 帝的形象。

然而當人犯罪後,亞當夏娃因為違背上帝的命 令而墮落,工作的感受出現了劇變。《創世記》3章 17-19節中提到:「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 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 藜來⋯⋯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犯罪後的工作與 伊甸園內的工作形成鮮明對比:包括:一)原本順服 人治理的地,因犯罪變得充滿荊棘蒺藜,人不能如之 前輕鬆管理萬物,而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勞力才能維持 生活。二)工作從祝福轉為勞苦,充滿了痛苦和疲憊

感,這是一種墮落後的結果。三)工作不再是純粹的 創造性活動,而是維生的必要手段,並且最終以「塵 歸塵,土歸土」的悲劇性結局告終。

儘管工作因犯罪而受損,上帝並未放棄對人的 呼召,並藉着耶穌基督帶來工作的救贖意義。在基督 裏,工作重新成為榮耀上帝的工具(《哥林多前書》 10章31節),即使充滿勞苦,也可帶來屬靈的果效。

因此,對不少信徒來說,對工作的感受的確充滿矛 盾,從屬靈的角度,我們的工作既帶着從上主而來的 呼召、使命和榮耀上帝的意義,但現實的感受,工作 卻的確充滿負面情緒和從犯罪而來的無力、絕望感。

在2023年初,筆者有機會參與了一項關於香港 職場開心指數的研究,結果發現,香港的在職人口比 一般人口不開心。不論任何一個年齡層,只要受薪工 作和住在香港,都會比一般人不開心。調查也量度香 港人對工作的價值觀,結果顯示,六成二港人認為 「工作是一個賺取金錢的途徑,僅此而已」。調查同 時發現有三成在職人士指因工作導致「工作生活失 衡」;四成人表示出現「過勞」(Burnout)情況; 不足兩成在工作時會經常或每天感到投入或有活力。

下期再續。

1月1日(三)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大神祕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2: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家庭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19:00 屬靈教室: 程蒙恩長老- 注目基督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家庭

22: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23: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聖地流動教室-以色列破謎之旅

04: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12:00 生命的得勝 楊伯倫聖樂事奉七十周年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18:30 聖地流動教室-以色列破謎之旅

19:00 給心靈洗一個澡系列-李繼榮牧師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23:00 總幹事的話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大神秘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2:00 專題講座:唐朝的大泰景教 基督教來華之始

14:00 總龫事的話

15:00 喜樂家庭5

15: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9:00 劉三論今-十項全能的家系列

19:30 影音消息

20:00 你是主角

20:30 如果還有明天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家庭5

22:30 福音電影專線:流浪漢世界盃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大神秘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12:00 福音電影專線:生命因愛動聽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19:00 王一平牧師一言道破

19:30 影音消息

20:00 你是主角

20:30 如果還有明天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地球大神秘

23: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大神祕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屬靈教室: 吳宣倫博士-教會的奧秘

12:00 創世電視復興祭壇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9:0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美好的工作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大神祕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2: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19:00 屬靈教室: 程蒙恩長老- 注目基督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23: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創世電視節目表 或瀏覽www.creation-tv.com/ctv_hk/index.php/timetable

1月4日(六)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屬靈教室: 吳宣倫博士-教會的奧秘 06:00 靈修早晨 08: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11:30 聖地流動教室-以色列破謎之旅 12:00 影音消息 12:30 地球大神秘 13:00 福音電影專線:流浪漢世界盃 15:00 影音消息 15:25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影音消息 17:30 地球大神秘 18:00 如果還有明天 18:3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美好的工作 18:45 來!為這城禱告 20:00 影音消息 20:30 地球大神秘 21:00 福音電影專線:流浪漢世界盃 23:00 讚美之泉

1月9日(四)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大神秘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2:00 專題講座:歷代風雲中尋求神高銘謙博士 14:00 總幹事的話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9:00 劉三論今-十項全能的家系列 19:30 影音消息 20:00 你是主角 20:30 如果還有明天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福音電影專線:生命因愛動聽

00:00 靈修早晨

02: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05:30 聖地流動教室-以色列破謎之旅 06:00 靈修早晨 09:00 權能時間 10:00 主日講壇:宣道會北角堂 11: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3:00 寇紹涵牧師-羅馬書 14:00 福音電影專線:流浪漢世界盃 16:00 來!為這城禱告 17:30 地球大神秘 18:00 聖經實戰攻略 18:3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美好的工作 18:45 劉三論今-家和萬事興系列 19:00 權能時間 20:00 主日講壇:宣道會北角堂 21:00 總幹事的話 22:00 王一平牧師-一言道破 22:3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23:30 聖經實戰攻略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大神祕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屬靈教室: 吳宣倫博士-教會的奧秘 12:00 創世電視復興祭壇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 18: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9:0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快樂的家庭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屬靈教室: 吳宣倫博士-教會的奧秘

06:00 靈修早晨

08: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

11: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11:30 聖地流動教室-以色列破謎之旅

12:00 影音消息

12:30 地球大神秘

13:00 福音電影專線:生命因愛動聽 15:00 影音消息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影音消息

17:30 地球大神秘

18:00 如果還有明天

18:3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快樂的家庭

18:45 來!為這城禱告

20:00 影音消息

20:30 地球大神秘

21:00 福音電影專線:生命因愛動聽

23:00 讚美之泉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2

05: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大神秘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2:00 專題講座:門徒倍增大師傅 14:00 總幹事的話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2

18: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9:00 劉三論今-十項全能的家系列

19:30 影音消息

20:00 你是主角

20:30 如果還有明天2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福音電影專線:天作之盒

00:00 靈修早晨

02: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

05: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05:30 聖地流動教室-以色列破謎之旅

06:00 靈修早晨

09:00 權能時間

10: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11: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3:00 寇紹涵牧師-羅馬書

14:00 福音電影專線:生命因愛動聽

16:00 來!為這城禱告

17:30 地球大神秘

18:00 聖經實戰攻略

18:3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快樂的家庭

18:45 劉三論今-十項全能的家系列

19:00 權能時間

20: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21:00 總幹事的話

22:00 王一平牧師-一言道破

22:3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23:30 聖經實戰攻略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大神祕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2

05: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屬靈教室: 吳宣倫博士-我為甚麼要信耶穌

12:00 創世電視復興祭壇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2

18: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9:0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快樂的家庭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聖地流動教室-土耳其發現之旅

04: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12:00 香港聖樂團讚美頌音樂會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2

18: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18:30 聖地流動教室-土耳其發現之旅

19:00 給心靈洗一個澡系列-李繼榮牧師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23:00 總幹事的話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2

05:00 屬靈教室: 吳宣倫博士-我為甚麼要信耶穌

06:00 靈修早晨

08: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11:30 聖地流動教室-土耳其發現之旅

12:00 影音消息

12:30 地球大神秘

13:00 福音電影:天作之盒

15:00 影音消息

15:25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影音消息

17:30 地球大神秘

18:00 如果還有明天2

18:3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快樂的家庭

18:45 來!為這城禱告

20:00 影音消息

20:30 地球大神秘

21:00 福音電影專線:天作之盒

23:00 讚美之泉

1月14日(二)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2 05: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大神秘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12:00 福音電影:天作之盒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2 18: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19:00 王一平牧師一言道破 19:30 影音消息 20:00 你是主角 20:30 如果還有明天2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地球大神秘 23: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月15日(三)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地球大神祕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2 05: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福氣教會講道系列 12: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2 18: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19:00 屬靈教室: 程蒙恩長老- 注目基督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23: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月20日(一)

00:00 靈修早晨

02: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4:00 你是主角

04:30 如果還有明天2

05: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05:30 聖地流動教室-土耳其發現之旅 06:00 靈修早晨 09:00 權能時間 10: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11: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13:00 寇紹涵牧師-羅馬書 14:00 福音電影:天作之盒

16:00 來!為這城禱告

17:30 地球大神秘

18:00 聖經實戰攻略

18:30 麥希真牧師-末了的話 快樂的家庭

18:45 劉三論今-十項全能的家系列

19:00 權能時間

20:00 主日講壇: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

21:00 總幹事的話

22:00 王一平牧師-一言道破

22:3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23:30 聖經實戰攻略

00:00 靈修早晨

02:00 來!為這城禱告 03:30 聖地流動教室-土耳其發現之旅 04:00 創世電視福音主日 06:00 靈修早晨 08:00 來!為這城禱告

09:30 地球深度行V 大地的寶藏 10:00 你是主角 10:30 如果還有明天2 11:00 世界生命之道:鄺保亮牧師 12:00 香港聖樂團-美樂大同 14:00 李在訓牧師-世界生命之道 14:30 創世主日學堂:《聖經人物大全》舊約創世記人物篇 15: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15:30 地球大神秘 16: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17:00 你是主角 17:30 如果還有明天2 18:00 葛培理牧師特輯 18:30 聖地流動教室-土耳其發現之旅 19:00 給心靈洗一個澡系列-李繼榮牧師 19:30 來!為這城禱告 21:00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22:00 喜樂婆婆會客室 22:30 大馬士革的呼聲 23:00 總幹事的話

創世電視節目表 或瀏覽www.creation-tv.com/ctv_hk/index.php/timetabl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