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1-Spring

Page 1

階段一 案例選擇
階段二
階段三
階段四
完整案例模型與圖面
設計分析與操作
建構真實
型式只是事物的表層;但生活方式卻是建築物的深層結構
03
0 5 15
基地位置
25 (m) 淡水福佑宮 登峰魚酥

登峰魚酥x丸啤吧 基地周邊照片

04
05
06

基地人流分析圖

07
平日14:00 假日14:00 0 5 15 25 (m) 0 5 15 25 (m) 媽祖繞境 0 5 15 25 (m)
08
09
10
11
12

A)案例基本資訊

a)地點:São Paulo , SP ; Brasil

Lina Bo Bardi

1914年12月5日 出生於義大利羅馬

b)年代與相關背景:

本案例為 Lina Bo Bardi 於

1951年所建,當時為二戰結束

,因戰後較為拮据,美國開始

採取預制化建築材料。能快速 搭建混凝土等材料。

1939年,25歲的她畢業於羅馬建築

學院

1942 年,她在 Via Gesù 開設了自 己的建築工作室,

直到1943年工作室被空襲摧毀。

該事件促使 Bo Bardi 更深入地參與了意大利共產黨。

1951 年,Bo Bardi入籍巴西公民,同年她完成了她的第一

個建築作品,即她在 Morumbi 新社區的“Casa de Vidro” 。這部作品結合現代主義和巴西粗曠主義以及當地 的本土文化。

1989 年,74 歲的 Bo Bardi 在聖保羅大學舉辦了她的首次 作品展。

1992 年 3 月 20 日 Bo Bardi 在 Casa de Vidro 去世。

15

B)

空間特質

b)大片玻璃營造出通透感, 模糊室內與室外的分界,讓 使用者與外部景色之間的距 離變得更小

c)空間依不同的牆、柱子、家

具擺設、使用對象、人與人

16
a) 大面積的玻璃窗使量體看 起來具通透、輕盈感 細長的圓柱、樓梯降低其量 體感 傾斜的地形、向外延伸的量 體營造出漂浮感
之間距離的不同,營造出氣 氛的差異,劃分成不同區域
17
18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案例的虛空間:實空間約為2:3

2.量體的實空間包圍虛空間

3.較寬大的虛與零碎、小的實對比

II)發展過程

1.比較實虛的排列關係對於空間的影響 虛的分割 開放性

被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分割較不明顯

31
I)原案例特質 -案例平面圖簡圖
C) 分析手法 a) 平面上實虛關係
較多 較少

b)漂浮

I)原案例特質

-案例西南立面圖簡圖

1.量體一部分與傾斜的地形緊連,和向外擴的另一

部分量體形成對比,強調其漂浮感

2.細柱降低量體感,使量體有漂浮感

c)室內與室外之間-中庭

I)原案例特質

1.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模糊空間之間的界 線,雖視線所及之處,卻觸碰不到

2.中庭使周邊的空間性質分割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