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九家FUN藝術節:一起鉤織
16.03.2024
戲曲中心 排演室
17.03.2024
這個西九家FUN藝術節免費節目,為Arts Impact創研計劃2023的成果之 ,計劃得獎者黃嘉敏集 合其對鉤織藝術與長者和其照顧者的研究,發展成大家都可以參與的節目。大約75分鐘的節目時 間內,四位藝術家會透過小丑表演、劇場遊戲、形體練習等,讓大家圍繞鉤針編織主題互動和交 流,分享大家的經歷和故事,然後嘗試親手做簡單的鉤織手工。

2023年10月開始,四位藝術家到訪觀塘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中心,用鉤針進行研究,通過彌合缺失記憶的間隙來建立關係,消除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所有懷 疑,探索認知障礙症患者中的突出故事。
是次計劃希望聯繫香港初期認知障礙長者及照顧者,以色彩繽紛的織物令他們產生興趣,在鉤織 過程中,訴說自己所感和重溫舊事。
照顧者將會是計劃服務的對象,與長者同行,我們明白照顧者與長者相處時會產生誤會、不明 白、忘記,而引發衝突、壓力,甚至負面情緒。鉤織過程提供 粹互 相陪伴,創造對話空間,並藉著創作,讓彼此有更多可能去 腦退化 症患者互相明白,讓愛存在於語言及非語言、敍事或非敍事


計劃由兩部分組成,先是鉤織藝術工作坊(12節),然後將鉤織藝術工作坊所得的,用在之後表演 的演出,即是現在的《一起鉤織》
參加者起初在十二節鉤織工作坊,學習鉤織技術。導師慢慢與參加者對話,並從中了解鉤織中, 物料的質感、形狀線條、顏色、過程令參加者產生的感覺、想像與回憶。參加者將記錄 切於工作 坊時的感受,然後與完成之鉤織物,成為創作表演的演出材料。參加者更掌握情緒、感受,學會以 不同方式,包括藝術、身體及言語方式去表達,參加者會獲得認同感
社會更明白長者需要以及能力,對長者及照顧者產生同理心、 平對待




想了解更多有關腦退化症的資訊,可留意: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https://www.hkada.org.hk/ 代間發展基金會 https://www.ifoundationhk.org/ 賽馬會耆智園 https://www jccpa org hk/
《一起鉤織》段落
故事的故事 「今天早上我醒來,腦海中浮現出 個場景 - 我握著媽媽的手,看著她為我做的事情,但我從未感 激過,也不記得曾經發生過的任何事情。
我淚流滿面地醒來,想著一切有故事有生命的東西突然失去了靈魂,就像一個被丟掉的舊毛絨玩 具。
在為時已晚之前,只有透過物質我們才能找回碎片。」
- 黃嘉敏
I. 照顧者的心聲 創作及演出:何明恩 音樂:
1. 「八段錦」教學影片 - 香港癌症基金會
2. Dramatic Action Background Music - Composer Squad
3 Pop Korn - SOIL & “PIMP” SESSIONS
4 Waltz of the Flowers (Rock Version) - Mark Klett
5. Trying Something Again Again - Lullatone
II. 我們都會失憶,我們都可以連結 創作及演出:黃定邦
III. The Missing Piece 遺失的 角 創作及演出:鄧佩珊 演出:何明恩
IV. 來一起遊玩! 創作及演出:何明恩 音樂:
1. The Biggest Pile of Leaves You Have Every Seen - Lullatone
2 Mekureta Orange - Tokyo Ska Paradise Orchestra
V. 來 起鉤織!
創作及演出:黃嘉敏 嘉賓演出:Bethany Ensemble - 紀安欣、杜雪軒、鄺保琪
《一起鉤織》心聲❣
最大的啟發是:社區為藝術家帶來賦權及靈感,讓我們再不侷限在自我的狹窄想像。
這次計劃,分為兩個階段。四位藝術家一邊共同帶領工作,一邊通過鈎織認識參加者 長者、 其照顧者、及腦退化症患者朋友,一邊觀察、紀錄,寫下與他們相處的點滴。其後,四人梳理素 材、寫作文本、編排表演、製作道具,寄望作品圍繞生活日常,緊扣著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相處 和關係。
若要了解 個人物、 種年紀、 種身體狀況,相處,是必須的條件, 個人的語氣、反應、性情, 或許是在網上、書本的資料所搜尋不到的。我們可以將它簡化成一種徵狀與問題,但亦可以溫柔 親厚的眼光,主動發現眼前人的羽毛與棱角。而劇場表演,恰巧能承載人與人之間的羽毛與棱 角。
感謝相遇。
- 何明恩
《一起鉤織》創作團隊
藝術總監 黃嘉敏
副藝術總監 黃定邦
創作研究員
鄧佩珊、何明恩
演出嘉賓
Bethany Ensemble - 紀安欣、杜雪軒、鄺保琪
場景製作
溫啟琛
梁兆齡
鉤織物協力製作
鄺永嘉
招笑麗
Simone Lo
舞台技術
西九技術及製作部
監製
劉天明
特別鳴謝
Colin Fan
Kary Kwok
PeiPei
Tear Tang


術總監
Michael) 副藝術總監 香港默劇藝人。
2017年香港首個入選塞爾維亞獨腳戲及默劇節,以默劇《全日禁區》奪得該節四十二屆最佳默劇 金獎。
2018年,以編作形體演員參與由藝術家曹斐執導的影像作品「監獄建築師」,於大館展出。
2019年曾受邀到 華 美術館 參加「有界無邊」夜展中以作品《無知慾》作公演。
2022年 以表演者身份隨 Treasure Chest Theatre 參與 《The Trip》,並於2023年在 香港最大型音 樂節 Clockenflap 2023 、 International Puppet Fringe NYC (美國 New York) 作重演。同年擔任舞
台劇《A Funeral for My Friend Who Is Still Alive》的形體指導,作品於愛丁堡藝穗節奪得 Scotsman Fringe First Award。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黃定邦

何明恩 創作研究員
生於香港,自由身舞蹈藝術工作者,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當代舞及編舞,涉獵跨媒介創作、合作、 舞蹈、劇場表演。
她亦熱衷於通過藝術教育走入社區,是賽馬會「觸動」舞蹈計劃、「自主 流」藝術家導師導師及「見 㠀年青教學藝術家培訓計劃」核心成員等等。
近期創作包括:《未來表演實驗室#2 :「日常」與「(不)在場」》小息跨媒介創作室、《「嗨!拜拜。」》 獨舞、(新約舞流 土壤承傳系列2022)、《究極人間舞者》( 個陰謀論者的房間俞若玫策劃)等 等。
電郵 : myvulpes@gmail com

研究員
202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學系。
近期創作及演出:2022台北藝穗節《渡》、國立台灣大學畢業製作2022《未來簡史》、2021學期製 作《水中之屋》、2020《愛與資訊》、2018新約舞流·藝意啟航「日照」編舞作品《洄》及2018賽馬會藝 的溝通。

術教育近二十年,現時兼職任教香港浸 ulness,結合藝術欣賞與身心靈練習。曾 跨媒體藝術小組委員,2017年獲香港民 推動青少年創意藝術教育。
目前為賽馬會「自主・流」身體律動計劃藝術統籌,與台灣雲門教室、香港舞蹈藝術家及非牟利團 體合作,透過身體律動,探討女性身份以及年輕女性在現今社會的意義。另外亦為賽馬會「觸動」 舞蹈計劃高級計劃經理,與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意大利及本地藝術家合作,於不同藝術空間 ,為柏金遜症患者以及其他不同年齡和身份的人士,提供定期的舞蹈體驗。賽馬會「觸動」舞蹈計 劃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2023年舞蹈年獎(傑出社區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