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TIME 中文刊 ISSUE 07 / 2024.10

Page 1


「涓滴成河、我愛東海」捐款支持校務整體發展

在東海大學邁入70週年之際,我們誠摯邀請您參與「涓滴成河、我愛東海」, 為校務整體發展盡一份心力,為母校留下珍貴的回憶與資產。

東海大學唯一私校

躍居泰晤士世界大學全球百大

2024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出爐,東海大學與成 功大學、陽明交大、台灣大學等四所大學躍居世界百大。連續四年奪下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101-200名的東海大學,多年來已將對SDGs 承諾做為治校辦學的基因,此次排名站上世界第100名, 說明對永續與教學的持續推動和創新再次獲得世界的肯定。

《泰晤士高等教育》6月12日公布2024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該排名是以聯合國可 持續發展目標(SDG)作為評比項目,評估了來自125個國家/地區的2152所大學, 以鼓勵共同攜手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挑戰與承諾,包括環境可持續性、社會包容性、 經濟增長和夥伴關係。2024排名以澳洲的雪梨大學連續第三年名列榜首。英國 的曼徹斯特大學和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大學並列第二。已連續多年入榜的東 海大學,今(2024)年東海在SDGs6、SDGs7、SDGs12、SDGs17等 項目表現卓越,尤其在SDGs 目標12-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 續消費及生產模式項目表現最為耀眼,整體排名前進至第 100名,扎扎實實成為世界百大名校之一。

以「AI、跨域、博雅」為教育核心,培養學生全球觀點與世界移動

能力的東海大學,無論在國內外的社會責任(USR)、永續(SDGs)等 各項排名都相當耀眼。不久前出爐的2024「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中,東海大學無論在大學治理、教育承諾都奪下高分,更在永續「互評」

獲得滿分,躍居私立大學USR龍頭。天下「大學永續報告書」更是連 續兩年拿下首獎,其中還以「產業出題學界解題,共創AI新世代」議題 獲得產業組大獎。在東海積極推動的全校性永續計畫中,更結合AI計畫

打造亞洲最大的碳中和園區,說明東海大學不僅積極推動永續,也將AI 融入永續。

東海大學多年來已將對SDGs

承諾做為治校辦學的基因,此次排名站上世界第100名,說明對永續與教學的持續推動和 創新再次獲得世界的肯定。

東海在AI教育的成績也受到矚目,在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日前發表人工智慧(AI) 主題演講中更是中部地區唯一被點名的大學。在2015年NVIDIA 宣布為台灣產業界以及教育界提 供全新的 GRID 2.0 技術,當時東海就是全國最早攜手NVIDIA提供全校師生完整的3D博雅雲架構 和功能的大學,是NVIDIA眼中的中部大學聲望第一名。

「涓滴成河、我愛東海」 捐款支持校務整體發展

在東海大學邁入70週年之際,我們誠摯邀請您參與「涓滴成河、

我愛東海」,為校務整體發展盡一份心力,為母校留下珍貴的回憶 與資產。

計劃目標:

藉由每人捐助2000元的善款,齊心協力幫助東海整體校務發 展,以「涓滴成河、我愛東海」的信念,一點一滴匯聚力量, 幫助東海持續不斷的往前邁進。

為了感謝校友對母校的支持,特別準備70週年感謝禮(送完為止):

1. 每捐助2,000元者:將收到東海大學特別贈送的「70週年 紀念版感謝狀」、路思義教堂經典十字架項鍊、停車抵用券 5張。

2. 一次性捐贈8,000元者:將獲贈「70週年紀念版感謝狀」、

路思義教堂經典十字架項鍊、停車抵用券20張。

捐款方式:

銀行轉帳、信用卡支付或線上捐款平台進行捐款。

東海大學與台灣大學

分別拿下天下大學公民獎私立、公立大學第一名 v

《天下雜誌》於9月18日在臺北遠東香格里拉舉行「天下大學公民獎」頒獎典禮, 東海大學與台灣大學分別獲得私立與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的第一名。東海大學不僅在泰晤 士世界影響力排名中躍居全球百大,還將「永續發展」納入治校四大理念之一,打造全 球領先的「智慧碳中和園區」作為淨零示範場域,同時扎根高齡照護、教育扶助和在地 連結,並積極整合跨領域資源,在AI時代培育新世代人才,打造低碳、創新、永續的未 來大學。

今年的「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涵蓋大學治理、教學承諾、社會參與和環境永 續等40大指標,還新增了大學永續績效的互評分數,東海大學在互評中獲得滿分佳績。

張國恩表示,這些年東海在永續發展的投入與努力,讓學校的貢獻獲得了肯定。他特別 感謝出席頒獎典禮的副校長張嘉修、永續處處長陳鶴文、公事處處長黃兆璽等人,對學 校永續發展計畫的支持。

張國恩強調,東海作為基督教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重視勞作教育,讓學生瞭解社 會實踐、環境關懷與團隊精神。近年來,東海大學將勞作教育升級為符合聯合國永續發 展目標的勞作教育4.0,並將聖經中的僕人領導精神融入教學,通過大三、大四學生參 與USR計畫,推動社區發展與環境整治,成為大學社會實踐的典範與貢獻,持續為世界 創造長遠的價值。

分別拿下天下大學公民獎私立、公立大學第一名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修復重啟 六十年古蹟風華再現

東海大學的標誌性建築路思義教堂,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與陳其寬共同設計,自1963年落成以來,成為東海 與台中的地標,也是台灣現代建築的重要代表。經過數十年風雨,教堂結構逐漸損壞。為保護這座珍貴建築,東 海大學於2022年啟動兩年的修復計劃,並在2024年9月26日舉行教堂重啟典禮。副院長蔡其昌、立委張廖萬 堅及東海名譽博士蔡明忠等三百多位嘉賓齊聚一堂,見證這座歷史建築的重生。校長張國恩表示,路思義教堂是 東海的精神象徵,重啟標誌著學校對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點燈儀式邀請貴賓一同為台灣社會祈福。(由左至右)文化部政務次長李 靜慧、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東海大學董事長 吳清邁、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東海路思義教堂作為國定古蹟,這次的 修復工程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項對文化與歷史的保護行動。

路思義教堂以其無柱、無樑、無牆、無屋頂的設計聞名 全球,成為建築經典。獨特設計因天窗漏水導致結構損壞。

修復團隊使用內視鏡技術檢查天窗系統,增設不鏽鋼網與落 水頭防止堵塞。此外,鋼筋混凝土結構因風雨外露,修復團 隊使用鏽轉化劑與無收縮水泥修復,並加強鋼窗防水功能與 耐用性。

修復過程中,除保護歷史價值,東海大學還考量現代使 用需求。內部柳安木地板恢復原設計,並增加管線空間,提 升實用性。張國恩感謝各界支持,特別是前副院長蔡其昌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鼎力協助,文化資產局更提供3200萬 元補助,幫助克服技術挑戰,保護教堂的文化價值。

此次重啟典禮吸引許多名流出席,包括董事長吳清邁、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處長李智富、企 業代表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及陳其寬夫人林芙美女士。李 靜慧強調,修復展現台灣文化遺產的延續,保護教堂並使其 繼續在現代社會中發揮獨特功能。張國恩校長則指出,路思 義教堂的重啟象徵東海大學對歷史與文化傳承的堅持,教堂 將持續開放,讓更多人親身體驗其建築美學與精神內涵,為 世代見證東海大學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路思義教堂自1963年落成以來,一直是台中著名地標,以無柱、無樑、無牆、 無屋頂的獨特結構聞名,成為全球建築界的經典之一,更為台灣現代建築的 重要代表。

東海大學的標誌性建築—路思義教堂,歷經兩年終於順利完成修復工程,9月26日舉行重啟典禮,吸引近三百位嘉賓共襄盛舉。

東海為中部唯一被黃仁勳點名的大學

NVIDIA讚譽「AI東海

生成未來」教育方針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於今(2024)年6月2日發表人工智慧(AI)主題演講,東海大學 成為中部地區唯一被提及的學校,並且是唯一共同舉辦Keynote Watch Party的大學。在演講中, 黃仁勳展示了一張台灣地圖,標示出43家台積電、仁寶等供應商以及16所大學名單,東海大 學是中部唯一入選的學校。

早在2015年,東海便率先與NVIDIA合作,為全校提供3D博雅雲架構,成為全國最 早推行該技術的大學。東海積極推動「AI東海,生成未來」的願景,使NVIDIA願意深化合 作,因此,NVIDIA此次與東海共同舉辦了Keynote Watch Party,並期待未來更緊密的合作。

甫站上世界百大的東海大學,再次以永續議題於2024亞太永續 行動獎摘下三金一銀大獎。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發表人工智慧(AI) 主題演講,東海大學為中部地區唯一被點名的大 學,更是中部唯一共同辦理Keynote Watch Party 的大學。

東海大學摘下2024亞太永續行動三金一銀大獎 養生村、醫療聯盟、AI智慧

助台灣永續轉型

東海大學在2024年亞太永續行動獎中,憑藉其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傑出表現,獲得 3金1銀大獎,彰顯其在推動AI、大數據分析、碳中和園區和養生村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此次獲獎的計畫中,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主導的「智慧碳中和園區」榮獲亞太永續行 動獎金獎,顯示出其在低碳經濟和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此外,跨域創新學院院長 翁紹仁的「醫療系統聯盟多元交流」和副校長劉正的「東福開放式養生村」也分別摘得 金獎,展現東海在促進社會平等與城鄉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貢獻。圖資長楊朝棟領導的「跨 域共創AI新世代」則榮獲銀獎,強化了東海在AI與大數據人才培育上的優勢。未來, 東海將持續深化與各界合作,推動永續與AI發展,致力於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典範。

東海大學打造全亞洲最大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 推動永續校園 肩負大學社會責任

東海大學正式啟用全亞洲最大的校園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致 力於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該基地占地4.3公頃,結合AI建築、環工 與資工等資源,並攜手台塑新智能導入太陽能面板,以微藻技術固碳。副 校長張嘉修表示,該園區每年預計可吸收近2000噸二氧化碳,成為淨零 排放的模範。在基地開幕活動中,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該園區是淨零 示範園區的第一期,未來三年內將完成第二、三期開發,結合產業資源, 實現永續目標。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也表示,市府將與東海大學合作,共 同打造幸福城市,並在2050年達成百分之百的淨零排放目標。

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東海大學打造全亞洲校園內最大的智能吸碳試 驗場域。

東海生科導入AI科技與生成式AI教學

人工智慧進行細胞辨識 學生率取天普、台大、陽明、成大創新高

東海生科系正逐步將AI從研究領域導入教學課堂,以AI機器學習與生成式AI進 行細胞辨識、蛋白質工程研發、程式設計、大數據等相關課程。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指出,生命科學的時代已經到來,年輕人應 選擇生命科學系。東海大學生科系回應稱,生醫組已將 AI 技術融入教 學,包括機器學習、生成式 AI、細胞辨識等課程,大幅提升學生的學 習興趣與效率。今年,多位生醫組學生考取賓州天普大學、台大醫學 院等頂尖研究所,錄取人數創新高。

系主任林宜靜表示,AI

不僅變革製造、醫療等產業,還進入教育 領域,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與應用生物學。東海大學也與台中榮總 合作推動智慧醫療,並將生成式 AI 技術應用於分子細胞教學中,為學 生提供全面的知識培訓。

東海結合ASUS、NVIDIA打造全台首座AI NB教室

以生成式AI貫穿校務發展助漢翔推動航太人工智慧

迎接 AI 黃金年代,東海大學將生成式 AI 視為未來大學的核心戰 略,積極推動全方位發展。學校在行政服務、環境建置、教學發展三 大領域中全面導入 AI,各系所也將 70 門專業課程融入 AI 教學。東海與

ASUS、NVIDIA 合作,建置全台首座類似美國 CNN 戰情中心的 AI NB 教 學場域,並計畫與漢翔合作推動航太 AI 教育。此外,東海還將生成式 AI 技術應用於大一中文課程,並將「程式思維與生成式 AI」列為新生必

修課。7月4日,東海正式啟用由華碩與 NVIDIA 合作推出的 AI NB 教室, 這是國內首座導入 NPU 神經網路計算單元的 AI NB 教室。

東海大學將AI貫穿學校行政服務、環境建置、教學發展三大面向,各系所將 70門專業教學課程融入AI外,更與ASUS、NVIDIA合作建置全台首座猶如位 於美國雅特蘭大CNN新聞戰情中心的AI NB 教學場域。

東海獲2024《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全國大型私立大學第一 教育部教學研究實踐計畫中部奪冠

2024《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揭曉,東海大學不僅在SDGs(聯合國 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單一項目奪得全台第一,也在「社會聲望」方面躍 升11名,成為私校龍頭。此外,東海也在總成績中拿下中部綜合性大學私校 第一名,並且在全國大型私立大學(15,000人以上)中排名第一,創下五項 佳績。教育部公布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中,東海共獲得38件,為歷年最多。

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東海在SDGs6、7、12、 17等項目表現優異,成為全球百大名校之一。東海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中的 表現同樣出色,資工系楊朝棟教授更連續四年獲得此計畫,為中部大學之冠。

2024《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東海大學在遠見排名再次異軍突 起,共創下五項掄元佳績。

東海大學奪冠躍居2024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私立大學龍頭

持續深耕USR成為守護世界最佳角色

在2024「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中,東海大學在大學治理、

教育承諾、社會參與等項目皆獲高分,並在永續「互評」中拿到 滿分,躍居私立大學USR龍頭。今(2024)年東海更是創立永續處, 推動樹銀行計畫和潔淨能源研究,宣示打造全球碳中和示範園區, 目標一年減碳2000噸。近期,日本學者也來台取經,了解東海推 動的養生村與高齡議題的經驗,顯示東海在社會責任與貢獻上的 力量。

東海以「AI東海

東海大學持續深耕USR 成為守護世界最佳角色。

「Ai東海 生成未來」重新定義教育取得繁星亮眼成績 東海獲《Cheers》辦學績效卓越朝未來大學前進 東海大學獲《Cheers》辦學績效卓越獎。

生成未來」為口號,在《Cheers》雜誌的「大學辦學績效成長」校長互評 調查中,從全台競爭激烈、入榜率僅13%的情況下,榮獲2024年「辦學績效卓越獎」。近年 來,東海設立AI中心、智慧應用研究中心、永續發展辦公室等,幫助學生應對未來挑戰。此外, 東海在博雅與勞作教育方面也持續革新,連續四年獲得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私校第 一。在2024年泰晤士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東海在物理科學領域躋身全球601-800名,並蟬 聯1111人力銀行企業最愛中南部私校第一。

東海蟬聯2024企業最愛中南部大學第一 祭出高額獎學金搶前標生

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出爐,在1111 人力銀行與TUN大學網所合作「2024企業最 愛大學調查」之中,連續二年位居中南部私校 第一。去(2023)年畢業生進入台積電等五百大 企業不在少數,升學名單則更為亮眼,紛紛錄 取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而東海為吸引優秀 學子入學。東海大學表示,今(2024)年為吸引、 培育一流人才,將提供全學年獎助學金總額高 達新台幣1億1,100萬元,而各系所也紛紛祭 出高額入學獎學金,其中包括國貿系就提供高 達每人20萬元的獎助學金,理學院也力拼招 生搶人才。

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評比出爐,東海大學蟬聯年企業最愛中南部私 校排名第一的殊榮。

東大溪永續水環境公民運動。

東海大學入圍遠見大獎 躍居全臺私校第一 新進教師陣容成焦點 專注AI大數據、永續發展

2024第五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出爐,東海在全台私立大學中名 列第一,榮獲全台大學社會責任獎,並成為私立大學中唯一入圍三項組別的學 校,當中包括大學永續報告書、傑出方案產業共創組、福祉共生組。校長張國 恩指出,東海推動許多教育改革,以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成果,如台中市西屯區 的高齡長照2.0支持系統及東大溪的永續水環境公民運動。而且東海迎來了專 精生成能源、AI大數據、淨零減碳技術的新進教師,他們將以AI大數據、海水 淡化、淨零碳排等專業,為東海增添新氣象。

數學系大變革!東海應數脫胎換骨智慧計算系

AI時代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科技人才需求高漲,傳統應用數學系也在求變。東海大學應用數學 系轉型為「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系主任陳宏銘表示,應數系將不再局限於數學,未來學生將深入 智慧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居家三大領域,成為炙手可熱的新世代人才。為培養全方位人才,智慧計算 暨應用數學系每年僅招收一班,並提供教育學程與兩間智慧教室,學生可透過跨域學習與產學合作,畢 業即就業。陳宏銘主任表示,應數系畢業生已在各領域發光發熱,如林榮堅、黃文玲等傑出校友。

打破數學「無 用論」的迷 思,智慧計 算暨應用數 學系將培養 全方位人才。

東海外文系祭出百萬獎學金+AI口語寫作 吸引頂尖菁英再創外文系輝煌

東海外文系在全國語文競賽中屢編佳績。圖為學生榮獲全國英語說故事總決賽冠軍。

東海大學外文系募集超過新台幣 600萬的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就讀, 並結合生成式AI,打造更完善的口語 與寫作教學課程。外文系近年募集的獎 助學金,包括提供三十個申請名額的 「學習成效專案獎學金」和新生入學獎 學金,今(2024)年24位新生皆達頂標 或前標成績,每位獲2~4萬元獎助學 金,且提供全面性求學與就業服務, 包含暑期線上英語課程、職涯輔導與 實習媒合。外文系學生在全國語文競 賽屢獲佳績,並有多名畢業生錄取美 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 名校,展現外文系卓越的學術成就。

國定古蹟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獲美國KIM計畫大力支持成亞洲區首例

經典現代建築保存研究再邁進

2024國際建築工作營,活動獲美國蓋提基金會支持,攜手來自八國之建築專家學者,共同探 討文化資產保存議題。

全台最具規模的Taiwan Convening 2024國際建築工作營登場! 東海大 學獲美國蓋提基金會支持,邀來自八國之建築專家學者,共探討文化資產保

存議題。活動亮點為全球知名建築師陳其寬夫人陳芙美的出席,見證東海大 學路思義教堂的美麗歷史。校長張國恩說,路思義教堂是美國蓋提基金會 KIM計畫亞洲地區第一個獲得獎助的對象。KIM計畫對全球經典現代建築保

存進行獎助研究,至今已有77棟建築獲助。此次國際工作營邀請獲獎助者 分享經驗,期待傳遞文化資產保存的新視角。

「AI東海 生成未來」掀法律與建築教學革命 東海推動生成式工具建置與教學

東海大學打出「AI東海 生成未來」口號,與法律事務所合作,整合 AI建立LLM大型語言模型,將智能解讀全面運用於法律實務與教學。在 2024大學博覽會上,東海亮相的AI技術成為焦點,宣布與台塑新智能合

作,於碳中和園區建置太陽能儲能系統,並以AI推動永續發展。東海的「未 來事務所」更與建築事務所合作,利用AI將社會住宅設計時間縮短至200 天,這也將成為未來教學核心。此外,東海法律系與法律事務所合作,利

用AI科技建立LLM模型,精準解讀法條與案例,這項技術將全面運用於 法律教學。

偏鄉童運用科技AI畫超萌盧媽媽 東海數位局持續幫助部落孩子 降低數位落差

偏鄉童運用科技AI畫超萌盧媽媽。

東海大學攜手台 中市政府推動「愛因 斯坦飛揚AI下鄉教育 計畫」,讓和平區孩 子在三天內學會AI。 孩子們運用AI繪畫可 愛的動物、公主、盧 媽媽等,台中市長盧 秀燕看到畫作時,笑 得開心,親自發紅包 給孩子。為幫助偏鄉 孩子降低數位落差,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 帶隊,於和平國小舉辦首屆AI冬令營。活動中,孩子們 體驗大地遊戲、AI繪圖、AI化學,還有英語課程與遊戲。 數位局長林谷隆表示,此次是市府與東海大學首度合作, 未來將透過「智慧城鄉發展計畫」,持續推動AI下鄉教育, 讓更多偏鄉孩子享受數位資源。

2024大學博覽會進入第二天,獎學金與AI教學成為關注的焦點議題,東 海除了祭出高額獎學金吸引學生外,現場更打出「AI東海,生成未來」的 新亮點。

具有東方史丹佛之稱的泰國易三倉大學攜手東 海大學、泰金寶企業打造頂尖管理學程。

東海大學攜手東方史丹佛易三倉大學打造頂尖管理學程 邀請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擔任首席講座教授

國際地緣政治變化重組全球供應鏈,東南亞經濟崛起成為焦點。泰金寶總經理鄒孔訓出席泰國 易三倉大學與東海大學座談時表示,東南亞吸引高階製造與服務業投入,並培養一流管理人才,成 為公司成長關鍵。東海副校長張嘉修表示,東海與泰國易三倉大學計劃聯手打造頂尖管理學程,未 來將邀請金仁寶集團許勝雄擔任首席講座教授。張國恩校長計畫攜手泰國易三倉大學推動雙聯學位 及MBA課程,邀請台灣、美國、泰國教授授課,打造適合亞洲企業的教育基地。座談會由易三倉

大學亞創院范婷婷院長主持,泰金寶總經理鄒孔訓分享其成功經驗,強調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支持與東海及易三倉大學合作,並願意抽空擔任講座教授。

東海大學攜手遠傳電信 深化校園數據治理 強調技術落實與深耕 共同促進產業數位轉型

東海大學攜手遠傳電信,以教學合作、新創育成、產學合作,共同促進綠領 人才培育及數位淨零雙轉型。校長張國恩與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簽署策略聯盟合 作備忘錄,將聚焦「智慧校園」與「大數據校園」,推動校園數據治理及決策,

並深耕中台灣產業,加速ESG永續轉型,助力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張國恩指 出,遠傳電信在井琪帶領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成功轉型為科技 服務公司,並在台東推出5G遠距診療服務,助力偏鄉超過4萬人次。未來東海將

與遠傳合作,推動智慧校園和永續發展,優化教務分析與校務治理,共創雙贏。

美國基督教亞洲聯合董事會創辦的東海大學,創校69年至今培育不少赴海 外留學的傑出校友,外文系、政治系、建築系、音樂系、管理學院等系所。

未來將以教學合作、新創育成、產學合作方式,共同促進培育綠 領人才及數位淨零雙轉型,在快速創新變動的世代下,也重視落 實與深耕,一同善盡社會責任。

東海大學公費留考創佳績 政治系、外文

系畢業生高分考取公費留考赴英攻讀博士

教育部公布公費留考錄取名單,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生李冠霖及外文 系畢業生劉子瑜以高分錄取,分別赴英國伯明罕大學與曼徹斯特大學攻讀 博士。東海表示,本校培育出14位中研院院士、多位外交官與政治人物, 多數亦通過公費留考赴國外深造,具有優良傳統。李冠霖大學畢業後即赴 英國伯明罕攻讀碩士,熱衷國際關係研究,在東海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的 鼓勵下決定攻讀博士,並取得公費留考資格。政治系主任王啟明指出,東 海政治系多年來培養出多位優秀外交官與政治人物,包括現任大使王翼龍、 牟華偉等人。

捐款責信報告

東海大學永續發展基金

早在聯合國在 2015 年提出「2030 永續發展議程」,17 個彼此相關、互相連動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永續發展就開始受到各界關注,本校在2024年2月1日經教育部核定成立「東 海大學永續發展暨校務研究處」,負責整合校內、外永續資源與研發能量,積極營造綠色大學,建立全校資訊

治理平台,融入教學研究、校務治理、人與社會以及環境氣候議題,致力於精準研發與智慧治理。2024年4月 16日成立智慧碳中和園區,結合東海生態特色,搭配實習場域教學,建立職能導向之微學程,成立淨零碳技術 與服務聯盟(Zero Carbon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Alliance, ZCTSA) ,使本校成為具有智慧、低碳、循環

經濟與東海生態特色的綠色永續校園,攜手產官學研共同打造零碳社會。

另一方面,有感於少子化衝擊,為了校園永續,於2022年10月12日設立「東海大學永續發展基金」,積

極開源,鼓勵各界關心東海之友,共襄盛舉,捐款參與「東海大學永續發展基金」,以創造生生不息之收益, 嘉惠更多學子,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本基金運作方式以不動本投資方式,委託專業投資信託公司辦理, 每年提撥捐款本金之4%到捐款人或單位指定用途,其餘盈餘則回到永續基金繼續運轉投資。

永續基金設立之初幸獲校友包含傑出校友王慶華、校內師長李書行教授及校內單位學務處支持響應,初期 即投入投資3千多萬,後來陸續獲得林正雄、蔡福星、丁善玖、劉品辰、張季明與李基正等校友捐款支持。目 前累積投入投資金額約有5千多萬,本校持續募資中,期待與我們有共同想法,追求東海永續的您,捐款支持!

東海幫助經濟不利學生安心求學

東海大學扶助經濟不利學生-勵學基金輔導計畫

「東海大學扶助經濟不利學生 勵學基金輔導計畫」自107年 成立以來,透過企業、基金 會及校友捐款,每年以募 得500萬元為目標,並

配合教育部補助,專款 專用於扶助經濟不利 學生,確保他們安心

學習。計畫鼓勵學生 參與社群和培育課程, 從基礎學習到深化實

作,培養公民素養與專業 知能,實現適性教育目標。

-勵學小故事-

因有您的支持,我可繼續學業 以學習取代工讀、學生安心就學 適性教育、多元跨域人才

林同學於大三時母親罹患惡性 腦瘤,但因尚有房產而無法申請中低 收入戶,故以特殊案例身分協助申 請本校勵學基金。本學期申請期間 母親病情再度復發,家庭經濟更為 困頓。校方緊急提供支援,包括餐 食補助、領袖培力、服務實踐等輔 導項目,並鼓勵林同學參與志工團。

討論下學期規劃時,建議林同學申 請「課業輔導」及「系所專業服務 實踐」,以提升專業知識及人際交 往能力。雖林同學對位未來規畫尚

未清晰,但很感謝老師們及勵學基 金給予的幫助,使其安心完成學業。

本計畫秉持「學習取代工讀」的宗旨,整合校內外資源,設 立多元輔導機制,包括領袖培力、課業輔導、服務 實踐、職涯輔導等七大面向,根據學生反饋 滾動調整,並通過累積學習時數獲得經 濟支持。112學年度,約1400名經 濟不利學生受惠。(圖為勵學基 金七大面向圖)

112學年度首次引入「學 習規劃師」機制,提供長期陪 伴,幫助學生自我覺察與適性 發展,並有效減少校外工讀時 間,深獲得師長與校友肯定。

為感謝捐款者並展示成果,112 學年度與東海婦女會聯合舉辦成 果展暨感恩分享會,拓展校友網絡, 吸引更多人參與。

東海大學烏克蘭學生

「遠離戰火-來臺求學」獎學金計畫

2022年起東海大學幫助烏克蘭的學生遠離戰火,率先響應聯合國以及教育部,張校長等多位校內師長合力推動烏克蘭學生 「遠離戰火、來台求學」的安置計畫,支助項目包括:

1. 烏克蘭籍學生全額學雜費、定額生活補助費。

2. 保障校內住宿、安排校內工讀及提供免費華語學習課程。

每位學生含學雜費、生活費,每人一年約支出40萬,10人約400萬,四年支助金額將高達1,600萬。

感謝壽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秋雄博士,承諾慨捐新台 幣1,600萬(1年400萬、4年1,600萬)及多位校友捐助, 全力支持這項計畫。計畫推出時也受到行政院及教育部關心, 特於2022年7月22日張校長受邀與6位烏克蘭籍學生代表, 在行政院大禮堂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教育部長潘文忠接見。

111學年度獲得獎助的烏克蘭學生一共有11位;112學 年度增加到12位學生,分別來自不同城市,目前在本校外文 系英語教學組、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華語文教學國 際碩士學位學程、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社會學系、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政治學系、國際經營管理學位學程等 系所學習。在學習上,本校考量受獎生之華語程度不一,故 針對學期開學前先行抵達的學生先安排於華語中心上學前華 語課。後續再補助受獎生機票費、防疫旅館費、團體保險、 學前華語課程費、學費、生活補助費、住宿費等,讓這些有 機會遠離無情戰火來台學生的學生能安心學習。在文化適應 上,本校國際處也積極辦理多元活動並讓外國學子能更加融 入這個環境,例如邀請烏克蘭學生協助拍攝由教育部FICHET 補助之東海大學海外宣傳影片、於國際週期間邀請他們設置 烏克蘭美食及文化交流攤位及邀請烏克蘭學生佩黎德擔任境 外生畢業留台評點制說明會暨企業廠商徵才媒合會活動主持 人等。

烏克蘭學生協助拍攝由教育部FICHET補助之東海大學海外宣傳影片。

國際週設置烏克蘭美食及文化交流攤位,本校張校長特別到攤位鼓勵學生。

俄烏戰爭尚未停歇,各界捐款預算尚有餘裕情況下,本校國際處仍持續配合113學年度外國學生招生進度,持續媒合有需 要的烏克蘭學生。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國際處持續關懷,並提供適當的留台就業輔導及企業徵才媒合之機會。

在無情的戰火下,受影響的人也只增不減,本校為善盡大學教育的社會責任,希望透過這個獎學金計畫的執行達到拋磚 引玉的效果,持續邀請有共同理念的捐款人,集結眾人之力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東海大學終身榮譽貢獻獎|

✧賈培源 ( 3 屆經濟系)

捐款累積達5000萬以上

賈培源校友對母校的回饋不遺餘力,除了捐款母系 - 經濟系發展基金,協助系所發展提昇學術教學品質,亦大力資助 博雅書院教育基金,支持母校推動博雅教育;母校感念賈校友及夫人嚴雋荃校友對建設的資助,特命名教學大樓中「家淦 樓」以及大智慧科技大樓中的「靜波圖書館」,以茲紀念感謝;2006年賈校友為紀念亡妻,特捐建女生宿舍中庭花園, 並命名為「荃園」,相識於東海,此愛不渝。

✧鄭清和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大渡山學會 (12 屆化工系)

鄭清和校友長期對母校無私的貢獻,捐助博雅書院教育基金,支持母校推動博雅教育;慷慨資助各系所單位的計畫申 請,包含了化材系、化學系、音樂系、社會系、通識中心、創藝學院及共同貴重儀器中心等,支持推展活動、學術計劃、 研究器材設備等,對提昇系所發展大有助益;亦資助研究發展處舉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大渡山學會榮譽講座」,2019 年與學校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大渡山東海 AI 中心」,共同促進母校教學、研究之發展及學術聲望之提昇;母校感念鄭 校友的資助,特命名科技大樓中「清和樓」,以及化材系一實驗室為「兆禾實驗工廠」,以茲紀念感謝。

✧楊瑞祥 (2 屆化工系)

楊瑞祥校友長期關心母校發展及各項計畫,除捐贈 NCEF-Class 1960、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發展基金支持學校永續 發展外, 2021年 7月,他與三個女兒大力資助東海大學綜合活動大樓籌建基金

300萬美金,母校為感念楊校友的資助, 特通過校內會議決議將綜合活動大樓命名為「楊瑞祥綜合活動大樓」,以茲永念。有感少子化衝擊,楊校友關懷母校招生, 另捐助國貿系獎金,鼓勵更多優秀學生選讀東海。

✧陳麗華 & YANG FAMILY FOUNDATION

第 17 屆生科系的楊金山校友,與曾為東海職員的夫人陳麗華女士,長年來關心學校發展,先後資助了博雅書院教育基 金、學生獎助學金、國際學院發展基金、生科系發展基金等,促進母校行政、教學資源等多元化發展,嘉惠學弟妹無數,亦 捐款支持興建中的綜合活動大樓,協助母校推動建造更先進、更豐富的教學環境。

✧黃齊元 (24 屆企管系)

黃齊元校友出錢出力支援母校校務發展,除引荐亞馬遜 AWS 與母校成立了全台第一所雲創學院,並資助企業創新轉型 專款、成立產業智慧轉型中心、捐贈藍濤學術講座基金,對母校推動 AI 教育不遺餘力,深度參與乃希望拋磚引玉,喚起更 多校友參與支持母校發展。

✧陳建民(1屆企管系)

熱愛母校的已故校友陳建民,對於母校的眾多計畫皆相當支持,除捐贈企管系發展基金、也慷慨資助包括勞作教育發展 基金、新校友會館建館基金、管理學院建館基金、科技大樓、教學大樓等。陳校友的家屬,為延續兄長對學校的支持,也持 續捐贈各項經費,並捐資設立及維護「Jimmy House講堂」以紀念兄長,延續陳校友對母校的愛。

✧黃秋雄/財團法人壽圓文教基金會

黃秋雄董事長畢業於逢甲大學會計系,早年曾在外交部會計處服務,並外派駐外大使館任職五年。回國轉任會計師,行 有餘力之餘,除對其母校大力捐助外,並曾任東海大學董事會監察人,長期愛護東海並以實際行動捐助東海大學的建設與計 畫。先後資助包括科技大樓、路思義教堂建堂40週年紀念活動及清寒勵行基金等。為鼓勵學子,黃董事長捐贈玉山金控股 票五十萬股(等值新台幣1千萬元)給東海大學學術文教發展基金會(簡稱TEFA)作為基金,設立「東海大學TEFA玉山獎 學金」,以實際行動獎勵奮發向上、熱心服務、熱愛生命、且具有團隊合作精神之學生。 2022年3月,東海大學發起幫助 烏克蘭學生「遠離戰火、來台求學」計畫時,他也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已溺的精神,慷慨解囊,捐款協助烏克蘭來台就讀東 海大學的學生,享受衣食無虞且富有國際關愛的學習生活。

✧陳維滄/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3屆經濟系)

陳維滄校友人生閱歷豐富,人道關懷不遺於力,23年來,資助中港台清寒優秀學生獎學金,扶助弱勢族群、公益慈善 機構、挹注偏鄉教育等。60歲展開壯遊極地、世界文化遺產、人文薈萃及險境,為公益而著作出版10部作品,與大眾分享真、

善、美!更長期關心母校,慷慨資助包括清寒獎助學金、東海大學扶助弱勢學生勵學基金、校務整體發展基金、公共事務暨 校友服務處發展基金、會計系發展基金、會計與產業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獎勵金、修繕舊宿舍、東海大學綜合活動大樓 籌建基金、科技大樓、教學大樓等,協助母校優化校園軟硬體設施(備),嘉惠學弟妹,以實際行動支持母校發展。

Carl & Julia獎助學金

CCUAA服務學習獎學金

Edwin C. Jones獎學金

丁韻仙女士獎學金

大永真空科技獎助學金

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

工工系22屆1980級系友獎學金

王如凱先生清寒獎學金

王堯弘教授獎學金

古典玫瑰園海外教育獎助金

任江履昇女士清寒獎學金

光寶科技獎學金

安遠鳳凰顏料獎學金

朱書焱紀念獎學金

江廣隆先生紀念獎學金

吳家憲紀念獎學金

吳德耀校長紀念基金

吳學讓國畫獎學金

李文朗教授社會暨管理助學金

李亮欽倍加團隊駐點計畫基金

李清泉先生清寒獎學金

李傅婘英紀念獎學金

李景福先生暨李王省女士伉儷紀念獎學金

沈均生院長國際職場培力獎助金

沈院長國際職場培力獎助學金

車王電子補助國際職場實習專案獎助學金

佩蓉清寒獎學金

來億集團海外實習獎學金

周師母陳美蓉女士獎學金

周聯華牧師講座基金

東美獎學金

東海大學TEFA玉山獎學金

東海大學似鳥國際獎學金

東海大學培中清寒助學金

東海大學婦女會教育獎助學金

東海大學會計系周素娥海外學習獎學金

東海大學經濟學系20屆畢業系友獎助金

林宗光紀念獎學金

林武郎先生獎學金

林炳煌英文檢定獎學金

林炳煌海外教育獎學金

林財丁教授獎助學金

林勝雄教授紀念獎學金

武自珍老師海外短期志工圓夢計畫獎助學金

邱建仁獎學金

姜華鈞獎學金

施灼杬海外實習獎助金

星雲法師獎學金

柯安思暨謝培德獎學金

紀念楊安華先生僑生獎學金

茅博勵、吳曉庒博士講座基金

香港校友會捐贈獎助學金

倪再沁教授水墨創作暨評論獎學金

哲士獎學金

孫克勤教授紀念獎學金

徐復觀教授學術講座

徐錦強紀念獎學金

高昭仁紀念獎學金

高毓靈先生紀念獎學金

高福成先生獎學金

張季明業界獎助課程獎學金

張淑美女士獎學金

張清鋒清寒優秀獎助學金

張穀年先生獎學金

梁容若教授.傅玉安女士紀念獎學金

畢律斯女士趙經羲教授紀念獎學金

紹碧獎學金

許文章紀念獎助學金

陳孝祖老師研究發展基金

陳快清寒獎助學金

陳其寬教授講座基金

陳俊旭獎學金

陳建民先生紀念獎助學金

陳炳崑先生紀念助學金

陳炳崑先生紀念獎學金

陳賢芳教授紀念獎學金

陳邁國際建築講座基金

傅恒德教授研究創新獎學金

善立文教基金會獎學金

善樓書法獎學金

彭明聖獎助學金

曾道樸系友紀念獎學金

黃俊璁先生清寒獎學金

黃建斌文教基金會化學獎學金

黃素月老師紀念獎學金

傳伴國際職場培力獎助學金

傳伴獎助學金

慈暉獎學金

楊/鄭傳愛助學金

葉芳栢教授H-infinity紀念獎學金

董維臣女士紀念勵學金

達聲企業海外教育獎學金

漢寶德國際建築講座基金

銘政興業科技有限公司獎學金

億豐•粘銘獎助學金

歐保羅教授獎學金

練馬可教授發展基金

蔣年豐獎學金

鄭重之紀念基金獎學金

鞋美工業海外教育獎學金

蕭清晏力行獎學金

蕭繼宗教授紀念獎學金

親儒紀念獎學金

賴俊彥海外教育獎學金

賴俊彥海外實習獎學金

賴俊彥國際志工服務獎學金

賴俊彥國際專案管理獎勵金

賴俊彥教師海外異地教學補助金

賴俊彥清寒獎學金

賴俊彥新聘教師搬遷基金

賴瑤璣賴陳阿味獎助學金

優群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獎助學金 總太美術獎學金

聯宏國際公司基金

薛桂玉女士紀念獎學金

雙興寓樓書法獎學金

魏慧音獎學金

羅黃葉勤學敦品獎助學金

鏗美獎助學金

麗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獎學金 蘭茜獎學金

鑫淼基金會清寒獎助學金 程發和先生音樂獎學金

徐鼐獎學金

知勉工業卓越獎助學金

馬氏基金會獎學金

康翠秀秀愛紀念獎學金

羅芳華教授獎學金

劉鴻文院士暨賈咏南博士伉儷獎學金

賴復進安心就學助學金

查良鑑博士紀念獎助學金

東海大學蘇用善教授紀念獎學金

李文朗教授獎助學金

李福成先生暨李陳魯女士清寒獎助學金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