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七屆大肚山在地職人博覽會
許多隱身在大肚山社區巷弄裡的職人,以最純粹的匠藝精神, 在不為人知的細微處,鞭策自己追求進步;在講究速成與利益的 潮流中,堅持以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客戶,以及對得起社會的態 度,專注把產品/服務做到極致。這些來自大肚山的職人,以獨特 的方式,述說一種富含價值與意義的生命提案,為缺乏文化刺激 的大肚山社區兒少,展現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行途徑。
此次博覽會邀請在地職人參與,包括陶藝、輕黏土創作、布 織創作、皮雕藝術、傳統米食、茶學藝文、麵包烘焙、樂器演奏、
咖啡沖煮、甜點製作、花藝美學、視覺光學、紙品印刷等,他們 以「一日教師」身分,透過行動教室的體驗活動,對四箴國中、 龍峰國小、瑞峰國小、瑞井國小及東海國小的師生,分享他們的 專業技藝與生命態度。這股在地力量有機會成為國中小學創新教 學的養分,為大肚山兒少帶來更多的能力與興趣試探的空間,開 啟他們對於未來發展的想像與行動。
113年11月12日(週二) 08:00~12:10
攤位位置圖
黑潮咖啡
黑潮咖啡 石見坊
體驗活動列表
挑豆認識咖啡的好壞
認識與體驗宋代點茶
石見坊
林帆偉
熱愛麵包和生活的夢想實踐家
麵包店主人林帆偉先生,多年前將
爺爺的三合院古厝重新整理後入住。
因為喜歡製作麵包,就在自宅販售
起無油無糖無奶無蛋、富有嚼勁口
感的麵包,漸漸打出口碑後,決心
開設這家手工麵包店。
瑞井里小小巷弄內的三合院飄著麵包香,是大肚山上的隱藏版美食, 吸引很多人慕名前來。
同時也是畫家的林先生,以鮮豔的橘色外牆營造出熱情的入口意象, 將古厝打造成親切自在又充滿人文氣息的空間,讓每個客人都能感 受到藝術與生活交融的美好。
林先生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將烘焙技術與健康理念分享給更多人。
他希望能夠喚起更多人對手工麵包的熱愛,同時鼓勵年輕一代追求 自己的興趣與夢想,勇敢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
李記 珍愛
李御微 既堅持傳統又追求創新的米食家
創辦人李御微小姐創業至今已近10年,當年在外工作因面臨瓶頸, 毅然決定接手家族事業,開始深入學習製作傳統米食,並積極開
拓網路市場。不過一開始並不順利,除了要與父親溝通磨合,也 要適應大量的體力工作,即便是手肘和手腕受傷,但她始終沒有 放棄。
李記珍愛食品的特色是每日製作的蘿蔔糕,無需再煎煮即可食用, 這是她父親多年來堅持的傳統作法。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與探索,她逐漸發現自己對於業務拓展充滿熱情, 因此除了持續開發產品外,也積極開拓市場與經營品牌。
李小姐認為,勇敢追求自我實現並非易事,因此她鼓勵年輕人 及早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不僅有助於職業發展,也能讓生 活更加充實快樂。
皮雕 工藝
柯葉秀卿 將生活美學揉入皮革的工藝師
柯葉秀卿女士從事皮雕工作超過10年,
對皮雕的興趣源於兒子贈送的牛皮靴子, 牛皮的耐用性讓她留下深刻印象。
之後,她在文化中心學習皮雕技藝,將這份興趣逐步發展成為職業, 並在作品中大量融入自己喜愛的玫瑰花圖案,讓每件作品更具個人特色。
柯女士始終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對於學習充滿熱忱,
不斷探索其他興趣,如繪畫,為自己的創作人生增添豐富色彩。
她也鼓勵年輕人要勇敢追夢,
投入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 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黃子倩
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骨董藝品家
黃子倩先生早年從事汽車銷售業,也經營過修配廠,後來因緣際會 進入茶葉市場。然而,真正改變他職業方向的,是在中國結識的一
位考古學老師,引領他進入骨董茶具的領域。
從此轉向茶具收藏與買賣,並專注於 骨董茶具的鑑定、教學與銷售。
黃先生不僅專注於骨董茶具的銷售,還引進了日本骨董商品。他在
與客戶互動時,毫無保留地分享茶具蘊含的文化與歷史,許多顧客 因而成為他的忠實支持者。
黃先生強調「做」比「想」更重要,他常常告誡自己和學生,行動力 是成功的關鍵,唯有不斷學習與進步,並且善用自己的人際網絡,事 業才能持續蓬勃發展。
主恩 眼鏡
鍾麗華
社區第一線的視力保健專家
鍾麗華女士擁有28年驗光經驗,她最初從助理做起,逐漸認識到
眼睛對於人的生活有多麼重要,決定深入研究這個領域,之後報 考視光系並於30多歲時畢業,正式取得驗光師證照。
與先生共同創業初期,雖然面臨了極大的經濟和競爭壓力,但是
仍然堅持要提供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為客戶矯正視力問題,甚 至多次發現客戶眼睛病徵,及時轉診保住視力。
她說這是身為驗光師的責任與成就,可以用自己的專業幫助他人。
鍾女士鼓勵學生要好好珍惜眼睛這個無聲器官,勿過度使用3C產 品。
此外,在職業選擇上,可考慮穩定、實用且符合人類基本需 求的行業,這些是不易被AI取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