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名單
王西京 王嘉霖 吳顯曾 志 君 李可染 李奇茂
李苦禪 李翔峰 李 霞 杜銀⽣ 周 澄 姜 來 唐思領 孫雲⽣ 張克⿑ 張雪明 張 琴 張寶澍 曹翰璋 陳洪綬
王西京 王嘉霖 吳顯曾 志 君 李可染 李奇茂
李苦禪 李翔峰 李 霞 杜銀⽣ 周 澄 姜 來 唐思領 孫雲⽣ 張克⿑ 張雪明 張 琴 張寶澍 曹翰璋 陳洪綬
1946年8⽉⽣於陝西西安,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 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副會⻑、陝西省⽂聯副主席、陝西美術 家協會名譽主席、西安建築科技⼤學藝術學院名譽院⻑、教授,兼 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西北⼤學、雲南⼤學、西安美術學院教 授,第⼗⼆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第⼗屆全國⼈⼤代表,⼀級 美術師。
被中國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榮獲“中國時代先 鋒⼈物”、“第四屆中國改⾰⼗⼤最具影響⼒新鋭⼈物”、“陝西 省紅旗⼈物”、“陝西省⾏業領軍⼈物”、“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專 家”、“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四⼗多年來,他曾在國內外報 刊、雜誌發表作品五千餘幅,先後出版作品集、論⽂集等60餘種。
曾先後在新加坡、⾺來西亞、⽇本、英國、法國、泰國、韓國及香 港、台灣、澳⾨、深圳、⼤連、北京、廣州、鄭州、合肥等國家和 地區及城市成功地舉辦畫展三⼗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 來西亞藝術學院、泰國東⽅書院聘為客座教授。
王西京出⽣於上世紀40年代中期,成⻑發展於六、七⼗年代,曾受 到過規範、嚴謹且紮實的繪畫基礎教育。有較⾼的素描造型能⼒和 傳統繪畫技藝,他在⼤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將⾃⼰學得的中西藝術 知識和技能技巧融⼊對現實⽣活的反映和表現,從此走上藝術創作 道路,終歸於⼈物畫的創作與研究。
王西京作為中國當代傑出的畫家之⼀,既不趨之若鶩標榜新潮的旗 幡,也不越俎代皰停驂於傳統的窠⾅,而是以現代⼈意識去重塑滄 桑歲⽉逝去的⼈物。因此,成績斐然,影響之⼤。然多數⼈習慣于 欣賞他提純筆墨和表現於法的伸延,⾄於作品背後潛沉著獨特的藝 術價值,知者甚少。
⽂化⼤學藝術研究所碩⼠
台灣藝術⼤學美術系學⼠
現職:
中華⽂創協會理事
中華⽂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
宜蘭美術協會顧問
展歷:
國⽗紀念館德明畫廊個展
新店圖書館個展
新店建設局個展
汐⽌建設局個展
宜蘭⽂化局邀請展
得獎:
第⼋屆海峽兩岸⽂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華⼯藝精品獎
榮獲2015年國⽴台灣藝術⼤學傑出校友楷模
2019⼭東威海國際⽂創展覽獲獎優良設計獎項
第⼗屆國際書畫審美⼤展賽⾦獎
著作:
市⺠美術研習班教材-印染藝術,王嘉霖著。
TWD$10,000
彩墨 紙本 38x45cm TWD$10,000
吳光宇(1908-1970)原名吳顯曾,祖籍浙江紹興,⽣於北京。現代 畫家。幼喜繪畫,早年隨其兄吳鏡汀學⼭⽔畫,⼊中國畫學研究會, 後師從徐操攻⼈物畫。1949年後⼊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為北京中 國畫院畫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會員。為北京畫院畫師,任教 於北平藝專,並執教於京華美術學校。曾與其兄吳鏡汀在北京等地舉 辦聯合畫展。亦擅連環畫。⼯⼈物仕⼥,曾是北京傳統派⼈物仕⼥畫 的突出代表。擅⻑⼈物畫,取法宋元,以⼯筆重彩⾒⻑,多取歷史題 材、神話傳說及古裝⼈物⼊畫,筆法嫻熟,設⾊古雅,形象⽣動。
⼗九世紀三四⼗年代曾任北平國⽴藝術專科學校講師,並執教於京華 美術學校。解放後,1951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任理事,1958年任 北京中國畫院畫師,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六⼗年代初曾在河北美 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和⺠族學院授課。
擅⻑⼯筆⼈物畫。興趣廣泛,愛好京劇和⺠間戲曲。藝術上慕唐宋畫 ⾵,⼜受⺠間壁畫及⺠間戲曲藝術影響。⻑於歷史⼈物畫。1962年曾 赴雲南西雙版納寫⽣,繪⼈物肖像和雲南⾵光多幅。《荀灌娘突圍救 ⽗》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其他傳世作品有《畫⿓點睛》、《吹簫引 鳳》等。所繪⼈物畫編為《榮寶齋畫譜》之29。吳光宇是北京傳統派 ⼈物仕⼥畫的突出代表之⼀。
吳光宇的⼯筆重彩⼈物畫細麗纖媚,格調豔雅,在⼈物⾐褶描繪上借 鑑了古代壁畫的傳統,尤其是⾊彩調配豔而不俗,磊落⼤⽅。吳光宇 的畫作,在借鑑古代傳統的基礎上⾃出新意,洗去鉛華,畫中略去背 景,以突出主體⼈物。仕⼥造型秀美、神態⽣動,彷彿⼀切都沉靜在
美妙的簫聲之中,達到了畫意、樂聲、形象的和諧統⼀。
1926
彩墨 紙本
86.5x38.3cm
TWD$100,000
李可染(1907 1989),原名李永順,齋號師⽜堂,江蘇徐州⼈, 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畫家⿑⽩⽯的弟⼦。李可染⾃幼即喜 繪畫,13歲時學畫⼭⽔。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 ⽔畫,⾏程數萬⾥旅⾏寫⽣。以創作⼭⽔畫、動物畫為主,尤其喜 愛畫⽜。
1907年,李可染出⽣於江蘇徐州⼀個平⺠之家,排⾏第⼆,取名永 順。雙親均不識字,⽗親是貧農,逃荒到徐州改做了廚師,⺟親是 城市貧⺠。李可染童年酷愛戲曲繪畫,常⽤碎碗⽚在地上畫戲曲⼈ 物,博得鄰⼈圍觀。
1916年,李可染⼊徐州“吳⽒兄弟小學”讀書。1917年,小學圖畫 ⽼師王琴舫⾒他聰慧好學,贊曰:”孺⼦可教,素質可染。”遂給 他取學名可染。1920年,暑假,李可染遊徐州城垣,俯瞰快哉亭, ⾒集益書畫社室內數位⽼畫師正在作畫,窗外伏觀數⽇後登堂⼊ 室,拜徐州畫家錢⾷芝為師,正式 蒙書畫,習王⽯⾕⼀派的⼭⽔ 畫。
1923年,李可染⼊上海美術專⾨學校普通師範科,學習圖畫、⼿⼯ 兩年。此間,得⾒吳昌碩真跡。在學校⼀次紀念會上,聽康有為演 講,得知中國唐宋繪畫是世界藝術的⾼峯,因此被激發⾾志的他離 職獻身繪畫藝術。1925年,李可染畢業創作以其王⽯⾕派細筆⼭⽔ 中堂名列第⼀。劉海粟校⻑為之題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師範附 小和私⽴徐州藝專任教⾄1928年冬。
1925年⽣於安徽省渦陽縣
1950年⾸次畫展於台北
1956年畢業於復興崗⼤學美術系
1959年任教復興崗⼤學美術系
1962年榮獲第五屆全國美展⾦尊獎
1964年榮獲第⼀屆國軍新⽂藝美術⾦像獎
1965年歲朝畫會創始⼈之⼀
1976年擔任國⽴台灣藝術⼤學美術系專任教師及系主任
1977年獲韓國檀國⼤學設⽴「李奇茂畫伯獎學⾦」
1987年獲美國舊⾦⼭市訂定11⽉29⽇為「李奇茂⽇」
李奇茂,本名李雲台,出⽣於安徽省渦陽縣李家莊,中華⺠國⽔墨 畫家。1949年隨國軍撤退來台,畢業於政⼯幹部學校美術組。早年 因應黨國政策下的中華⽂化復興運動,多創作具戰⾾⽂藝特⾊的作 品,後陸續投⼊台灣⺠間⾵⼟與⼈物的采⾵,以及實驗性的新⽔墨 畫創作,晚年雲遊四海舉辦畫展,獲獎無數,是台灣⽔墨畫界的戰 後第⼀代代表性畫家。
李奇茂畫⾵獨特,⼀氣呵成,作畫筆酣墨飽,善⽤節奏和韻律表現 時間速度和聲⾳。作品除了表現出⽔墨既有的技法外,他能順應時 代變化,反映市井小⺠現實⽣活,藉由他簡單、隨意的筆端,充分 展現基層⺠間⽣活,同時將⽔墨畫與台灣鄉⼟⽂化融為⼀體。作品 曾獲第七屆國家⽂藝創作獎及第⼆屆中⼭⽂藝創作獎殊榮。
李苦禪(1899 1983)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
⽣於⼭東省⾼唐縣貧苦農家,⾃幼受到家鄉傳統⽂化之薰陶,走上了藝 術征途,為中國
近代⼤寫意花⿃畫宗師、美術教育家。1923年拜⿑⽩⽯為師學國畫,成 為⿑⾨第⼀名弟
⼦。⽩⽯⽼⼈贈其⼿書雲「苦禪(第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尚不倒⼽, 真⼈品之⾼即
可知矣」;認為「英(苦樣)也過我,英也無敵,若⽼死不事⼤名,是 無⿁神矣」。
李苦禪繪畫選材獨特,經常以松、⽵、梅、蘭、菊、⽯、荷花、⼋哥、 鸕鶿以及雄鷹
等為題材作畫。如《教⼦學⾶翔》圖,畫了依附在⽼鷹背上、躍躍欲⾶ 的鷹雛。⽅形
眼眶,斧形的利嘴,強調鷹與雛的相對。斜三⾓的整體造型,向上⾶去 的整體動態。
李苦禪畫鷹多為「靜態」的鷹,多為蹲視姿態。如《松鷹圖》,數隻雄 鷹⽴於⼭顛, 蓄勢待發。
李苦禪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濤、⼋⼤⼭⼈、揚州畫派、吳昌 碩、⿑⽩⽯等⼈的
技法,在花⿃⼤寫意繪畫⽅⾯有特⾊。有豪放,氣勢磅 ,形象鮮明的 ⾵格,樹⽴了⼤
寫意花⿃畫的新⾵範。李苦禪畫花⿃,有⼀定寫實的成分,不是對⾃然 物象客觀的描摹
,是凝練後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 李苦禪的畫幅
越⼤越能⾃由揮灑。李苦禪晚年的作品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 界。
TWD$200,000
李霞(1871-1939)字雲仙,號 ⽯⼦、抱琴游⼦。福建仙遊⼈。李霞 為李燦的從孫,李芳林的侄⼦,為⼈⾵雅,嗜⾳律。
幼時跟隨伯⽗李芳林學畫,⾃光緒⼗四年(1888)17歲起便受聘於 各地寺廟描繪⼈物壁書,遊藝四⽅。受到御史江春霖提拔,與北京 各界⼈⼠交往,並與其他藝壇同道、贊助收藏者交遊往來,對於同 樣出身福建畫家華喦、上官周、黃慎等⼈的畫作⾵格亦不陌⽣。透 過上述畫家作品⾵格的潛移默化,並廣學古代名家,如李公麟、梁 楷、新羅⼭⼈。
李霞作品在題材上,受李燦、李芳林影響,善作⼈物書,在筆墨研 習上,⼀部份取承襲叔⽗的指導,另⼀部份致⼒於上官周和黃慎作 品的臨摹。筆⼒雄健,善於仙佛道釋、歷史⼈物和⺠間故事,⽤雄 健粗獷的筆觸勾寫⼈物⾐紋,⾯部則以細膩的⼯筆描繪,毛髮纖細 如真,畫⾯⾼古深雅。
李霞的作品廣受中外⼈⼠喜愛,傑作《⿇姑晉酒圖〉名滿京師,外 國⼈稱他為「⿇姑李」。上海全國美展吳威評介「君以丹青受中外 ⼈⼠賞識,幾四⼗年,古峭遒勁。有類曹將軍吳道⼦⼀派,為世所 宗」。
杜銀⽣,1946年⽣,字云⼭銀⽯,號墨也。出身於書畫世家,⾃幼酷 愛書法藝術。中國⼀級書法⼤師,現為中國書法家聯誼會理事,中國 書法家協會常任理事,中國書法院院⼠,鄭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洛 陽牡丹齋藝術顧問,洛陽市書法家聯誼會副會⻑,中國香港國際書法 交流協會榮譽副主席,宋都畫院特邀書法家,國家⼀級書畫師。
早年就讀於⾸都師範學院美術系,後⼜學習於北京畫院書法函授班, 中央美術學院研究⽣課程班。師從著名畫家孫奇峰先⽣。擅⻑書法, 寫意花⿃,⼭⽔,在多年的繪畫藝術實踐和探索中,繼承傳統,博彩 眾⻑,⼤膽創新,逐漸形成了⾃⼰的⾵格。優善⾏草。書法作品,結 體佈局,均以:古樸⼤⽅為尺度,瀟灑雅逸為追求。始終遵循師,古 而不泥古,可以求新⼜不失度,創作的“梅蘭⽵菊”等中堂對聯, 橫幅和新⽼詩詞扇⾯圓光⽃⽅等作品,都深受群體喜愛。作品多次在 國內外藝術⼤展中獲獎,所畫牡丹在全國名花名家⼤賽中獲得⾦獎。 其書法創作作品被著名主持⼈趙忠祥先⽣私⼈收藏。2008年作品
《⼋駿圖》在北京德嘉利拍賣會上以六萬⼋千元⼈名幣的價格拍出, 並多次在拍賣會上創造奇蹟。
周澄,字蓴波,1941年⽣於臺灣宜蘭,是當代著名書畫家和美術教育 家,14歲⼊頭城⼋六書畫會,隨康在⼭先⽣習詩畫;1961年就讀師範⼤ 學
藝術系時,侍江兆申先⽣研習書畫篆刻並讀⽂史詩詞。其詩、書、畫、 印全能的藝術造詣早已蜚聲國際藝壇,其作品曾在國內個展⼗餘次,並 在英、美、加、⽇、韓等地舉辦個展多次,是第⼀位在北京故宮舉辦個 展的當代書畫家。
篆刻作品曾獲台灣第七屆美展第⼀名,中⼭⽂藝創作獎;國畫曾獲得鯤 島⼭⽔畫展第⼀名,吳三連⽂藝創作獎,中興⽂藝獎,歷史博物館⾦質 獎章。曾授書畫篆刻課程於台灣師範⼤學、台灣藝術⼤學、⽂化⼤學等 藝術系所,現為淡江⼤學蘭陽校園駐校藝術家。
歷任『我國台灣省美展』籌委及評審,『全省美展』評審,及省市美術 館審委。
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委員,台北歷史博物館美術⽂物評鑑委 員。台灣印社社⻑,西清硯友會會⻑,元墨畫會創會會⻑,⻑河雅集會 ⻑
、宜蘭美術學會顧問等。
1999年獲得英國⽜津聖喬治⼤學榮譽藝術學博⼠
2003年獲頒台灣藝術振興院院⼠
2006年獲江蘇省國畫院聘請為特聘畫師
2018年獲中國⽂藝協會榮譽⽂藝獎章(藝術類) 周澄先⽣師從與張⼤千⿑名的書畫藝術⼤師江兆申先⽣。其藝術學養嚴 謹且脈絡清晰,承繼傳統的因⼦明顯,北宋⽶⽒雲⼭、元代的四⼤家、 明代的吳⾨四家、清代的⽯濤等歷史上許多名家名派的畫法,都能在周 澄作品中找到影⼦,然都融會貫通,合為⼀體,以服從於所要表現的景 緻和意境。
1985年⽣於中國河北,畢業於河北師範⼤學美術學院,著名畫家、繪本 作家,現任職於河北美術出版社,從事繪本⼯作。擅⻑從⽣活⾓度觀察 藝術,畫作多以⽣肖「豬」為創作題材,畫⾯充分借鑑中國傳統繪畫技 巧和現代繪畫藝術技法,⾊彩溫暖而明亮,線條豐富而多變,表現⼿法 貼切而多樣,藝術形象稚趣而⽣動,書籍整體⾵格⼤氣而富有時代新⾵ 尚,是新⽣代中國繪本創作的後起之秀。曾出版繪本《天使讓我愛上 你》、《柴園擷拾 ⽩⽯詩歌散⽂集》、《新童謠原創繪本系列》等專 著。
姜來擅⻑⽔墨沒⾻畫法,中國傳統的沒⾻畫法多以⼭⽔花⿃為主,她卻 獨闢蹊徑多以豬為主題,畫⾵既保留了中國⽔墨畫的精氣神,也融合了 西⽅的技法,造型簡單,顏⾊乾淨,給⼈⼀種舒適、愜意的感覺。姜來 的小豬明亮通透,簡潔乾淨。小豬的造型千姿百態:戲⽔的小豬,⾶翔 的小豬,戲蝶逗弄蟋蟀的小豬……姜來認為⾃⼰畫豬其實是在畫⾃⼰的 ⽣活態度。「⾃古以來『豬』在中國⼈⼼中的地位很⾼,⺠間有『諸事 順利』之說,豬代表了財富、奉獻、感恩、福氣,是⼀切幸福的基礎, 同時也是財富的象徵。我們中國的存錢罐就是豬的形狀,而國外,存錢 罐的英⽂也是piggybank。我畫的是豬,但我想表達的更多的是⽣活 狀態,與其說穩定不如說富⾜,說富⾜不如說滿⾜。」
姜來嚮往禪意⽣活,她最喜歡延參法師,「延參法師把佛學融⼊了⽣ 活,真正的藝術就是來源於⽣活。」姜來平⽇裡都在家畫畫,很少出 ⾨。「畫畫是修⼼的過程,我希望在學習和創作中體悟⽣命本質,磨礪 ⼀顆樸素寧靜的內⼼。我不喜歡艷俗的東西,我的畫不是⼤紅⼤綠的。 所有配⾊都是簡潔明亮或者低飽和度⾊彩,因此我的畫給⼈的感覺是可 愛、舒服。」姜來認為繪畫具有內涵才是最重要的。「表⾯上看是在畫 豬,但我給豬賦予了某種⽣命,我畫它們是有寓意的。在那些幸福的小 豬身上,寄託著我對美好⽣活的嚮往。」在畫豬這條特別的路上,姜來 找到了意義所在。
《⼭下的⼥⼈是⽼虎 看⾒了千萬要躲開》
唐思領,1954年⽣,字耀⼭,室名伴墨軒、清⼼齋,中國著名書法 家。
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國⽇本友好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 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員。
書法作品曾參加《第三屆中國書壇新⼈作品展》、《中⽇書法交流 展》、《中⽇書道交流⼤展》、《全國第⼆屆楹聯展》、《全國⾸屆扇 ⾯書法展》、《⾸屆中國普洱茶鄉書法藝術節》作品展、《第16屆世界 奧林匹克收藏博覽會》。並獲《中國當代書法藝術⼤賽》銅獎、《中⽇ 書法交流展》優秀獎、《全國財政系統書法、美術、攝影⼤賽》三等 獎、《九⼋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獎賽》書法⾦獎、《⾸屆中國少字書法 展》⼀等獎、《紀念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四⼗周年全國書畫 ⼤展》銅獎、《全國歐陽詢獎》書法⼤賽銅獎、《慶祝⻑征勝利七⼗周 年全國書畫⼤賽》銀獎、《⼆⼗⼀世紀世界藝術發展最具貢獻獎》銀 獎、《⾸屆中國⽂藝傑出成就獎》書畫藝術⾦獎、紀念毛澤東同志《在 延安⽂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賽⾦ 獎、中國書協主辦的《⾸屆中國普洱茶鄉書法藝術節》中被評為獲獎作 品。
出版作品有《第五屆當代中國書畫⼗⼈聯展作品集》、2005年《唐思 領書畫作品集》、2009年《唐思領書畫作品集》、《劉登⿓、唐思領 ⼗⼈書法展作品集》。作品及傳略載⼊《中國當代書法家名⼈辭典》、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墨蹟選》、《改 ⾰開放⼆⼗年》、香港回歸⼗周年《百名書畫家作品集》、紀念兩岸開 放⼆⼗五周年《⾸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等40餘部⼤型辭 書。書畫作品被中國中南海、⼈⺠⼤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天安⾨城 樓、釣⿂臺國賓館、李先念紀念園、中國體育博物館以及全國各地藝術 館、博物館、圖書館、畫廊、碑林等單位收藏或勒碑上⽯。
孫雲⽣(1918-2000),⼜名家瑞,河北寧河⼈。家學淵源深厚,九歲 從叔⽗啟蒙習畫,修
臨王羲之、歐陽脩、蘇軾等名家書法,並從其⺟習誦近體詩。後師從王 雪濤、秦仲⽂及胡
佩衡等⼈,著⼿勾勒古⼈名跡,遍臨歷代諸家。1936年拜張⼤千⾨下, 追隨恩師⻑達四⼗七
年,並隨之旅居巴西,得以盡摹珍稀古畫及敦煌摹本。孫雲⽣致⼒於⽔ 墨繪畫之創新探索,
對傳統與近代美術亦能融會貫通,承⼤⾵堂之法而有新意,所謂師古而 不泥古,為⼈稱頌。
孫雲⽣先⽣之作品⼯整秀雅,⼭⽔,⼈物,花⿃,草蟲,無所不擅,設 ⾊亮麗。⼈物直追唐
、宋,⽤筆簡逸,設⾊瑰麗。此得⼒於敦煌摹本也;⼭⽔以潑墨潑⾊為 之,此荊浩所謂:「 烘天青、潑地綠。」之古法也;其所作花⿃則清新脫俗,栩栩欲活,不 同凡筆。其⼯筆、寫 意、潑墨、潑彩皆運⽤⾃如,畫⾯融合傳統與近代的筆法和氣息,被臺 海兩岸藝壇譽稱為 第⼀流畫家。
20世紀50年代,張⼤千在巴西建中式庭院“⼋德園”僑居,召孫雲⽣隨 侍。孫雲⽣⻑期隨侍於
張⼤千左右,是接受其指導、點撥、傳授最多的弟⼦,張⼤千也視孫雲 ⽣為⾐缽傳⼈。他曾
讚美孫雲⽣:「⼭⽔能⽤吾法而融匯於古⼈,氣韻沉厚,了無刻畫之 痕;⼈物⼜能善⽤吾法
,筆墨繁簡,並具會⼼。」張⼤千甚⾄在去世前,將畢⽣積存的粉本逾 千件悉數贈與孫雲⽣
,把最珍貴的藝術遺產都留給了愛徒。
1950年出⽣於台灣南投縣埔⾥
1978年畢業於國⽴台灣師範⼤學美術系67級
2002年畢業於⽂化⼤學美術研究所碩⼠
現任
國⽴台灣師範⼤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國⽴台灣藝術⼤學書畫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101⼤樓中華美術館副館⻑
中華⺠國⼯筆畫學會榮譽理事⻑
台南⻑榮⼤學美術系副教授
台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講師
華梵⼤學美術系講師
著作
1995年「⿃語花香」藝術圖書公司出版
2002年「墨彩天機」藝術圖書公司出版
2007年「眉溪清夢」世理雜誌出版
2010年「繁華清夢」中正紀念堂出版
⾃小在群⼭秀⽔環繞的⼤⾃然中成⻑,⽥園花樹、⿃雀蜂蝶、雞鴨⽜⽺ 等,均是他⽇常⽣活觸⽬所及的景象,更成為他⽇後創作的主要題材。
他⾃國⽴臺灣師範⼤學美術系、中國⽂化⼤學美術研究所畢業,曾師事 林⽟⼭、鄭善禧、王友俊、孫家勤等名師。之後,⼜向國畫名家喻仲林 學習染⾊技巧及⼯筆畫,深受影響,並接受喻仲林建議:「專精⼀藝, 才能出⼈頭地」,張克⿑於是開始深⼊專研⼯筆畫,經過多年的寫⽣實 踐及⾃我精進,開創出⾵格獨具,且能兼融藝術家感知及⾃然⽣態關懷 的⼯筆創作。
1965年出⽣,中國河北省固安縣⼈,12歲始隨鄉賢學書,開始習 篆,繼習柳體,歐體,後上溯⼆王。
1984年⼤學數學系畢業,⼤學時已顯書名。
1984-1996年在中學任教。
1993年進⼊中國書協培訓中⼼研究班學習,師從 功,沈鵬,劉 炳森諸先⽣。
1995年畢業於中國書法協會書法培訓中⼼研修班
1996年秋旅居北京,成為職業書法家。同年師從 功⾼⾜陳榮琚 先⽣,並進謁 功親聆其教誨。
中國⺠主建國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命軍事博物館書畫院特約創作員
《中華新青年》雜誌編委
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鄭州⼯學院國際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防衞科技學院⽂物鑑定與修復專業教授
張琴(1876年 1952年),字治如,晚號⽯匏⽼⼈,福建莆⽥⼈。清光 緒三⼗年(1904)甲辰科進⼠。授翰林院編修。張琴曾先後任涵江崇實 中學堂教員,官⽴興郡中學堂監督(校⻑),莆⽥國醫專科學校校⻑兼 授醫學史。⺠國元年被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兼《亞東新聞》報主筆、 孔教⼤學董事⻑等;後兼任福建省教育司⻑。張琴才華橫逸,表露於⼨ 箋尺幅及報刊講壇之上,憂⺠之⼼,經國之略,為眾稱道,後退息林 泉。
張琴學識淵博,詩⽂書畫篆刻皆⼯,且博而能精。其篆刻取法於漢印, 而詩追唐宋,古典雅澹;⻑於書法,書擅四體,⾏書在歐虞之間;⼭⽔ 畫宗四王,筆墨淡雅秀潤,筆⼒雄健,每作⼀畫,常題⼀詩。張琴的同 年翰林曾任國⺠政府主席、⾏政院院⻑等職的譚延闓,稱張琴詩、書、 畫為當代三絕,譚延闓給張琴的題詞有「故⼈寥落今如夢,好句低徊我 所師;收拾遊蹤歸篋底,端應⼀畫⼀題詩。
以飽學著稱,著有《桐雲軒聲畫集》、《桐雲軒讀(爾雅)》、《六書 考源》以及《南⼭志》(⼆卷)、《莆⽥縣新志稿》(四⼗卷)、《張 琴題畫詩七百⾸》等。
張琴約於⺠國⼗七年(1928)前後,著⼿纂寫《莆⽥縣新志稿》。張琴 的《莆⽥縣誌稿》,⼀作《莆⽥縣新志稿》,⼀作《莆⽥縣誌》。張琴 修《莆⽥縣誌稿》的時間,⼀作約於⺠國⼗七年,⼀作於⺠國三⼗六 年。張琴的《莆⽥縣誌稿》,未刊⾏;福建師⼤圖書館和福建省圖書館 均收藏有傳抄本。
1955年出⽣
1986年結業於魯迅美術學院
2004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賈⼜福研究⽣⼭⽔畫⼯作室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李可染畫院研究員
中國書畫市場報社藝術顧問
中國少數⺠族國家畫院特聘畫家
中國瀋陽書畫院畫家
中國瀋陽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
中國瀋陽開明書畫院研究會副會⻑
發表
國畫作品《⼭泉》、《天⽔⾨家河》等五幅發表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 系賈⼜福⼭⽔研究⽣班作品集》,中國藝術出版社。
國畫作品《南溪江古村》發表在《美術》2007年4⽉刊,中國美協主辦。
國畫作品《⼤⼭深處》發表在《美術》2007年8⽉刊,中國美協主辦。
國畫作品《晨煙暮⾬圖》發表在《關東新⽣代作品集》,2007年12⽉ 刊,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
國畫作品《核夥溝寫⽣》發表在《美術之友》,2008年4⽉刊,中國美術 出版社。
國畫作品《教堂》、《江南⽔鄉》、《小村⽉光》發表於《賈⼜福2008 年學術作品集》。
籍貫廣東省台⼭縣⼈。1949年出⽣於台灣省屏東縣。
加拿⼤華僑,習書法四⼗餘年。台灣藝術⼤學畢業。
學⽣總數突破3000⼈,⼤量書法桃李放諸四海,遍及兩岸三地、美、 加、澳、⽇、韓、星、菲等國,翰林書學院已成為國際級書法⼈材培育 搖籃。
1969年榮獲員林農⼯全校書法⽐賽冠軍。
1971年以書法95分成績考⼊台灣藝術⼤學美⼯科。
1989年成⽴「翰林書學智庫」圖書館,計劃性研發中國古典書法教學系 統教材,開發精美⽂房四寶,典藏歷代絕版法帖碑版、拓⽚逾1,500冊以 上。1990年書法作品因⾵格師承古法,⼜勇於創新,有強烈個⼈⾵貌, 榮獲歷史博物館創辦⼈,全國美展評議委員當代藝術評論⼤師姚夢⾕賞 識頒狀肯定,譽為當前傑出書法家。
四⼗歲時,毅然辭去⼯作,拜於姚夢⾕⼤師⾨下,專注習書藝四年。姚 ⽼師讚嘆其如書道之苦⾏僧,蒙收為⼊室弟⼦。在姚夢⾕⽼師教誨下, ⽴定⼈⽣⽬標,以推廣中國古典書法復興中華⽂化為終⽣志業,並蒙姚 夢⾕⽼師指導成⽴「國際翰林書學院」,於台北成⽴⼋家教學中⼼,全 ⼒推廣中國書法。
書法作品⾵格師承古法,⼜有創新,筆勢軟中帶硬,獲藝術評論⼤師姚 夢⾕肯定。四⼗歲時拜於姚夢⾕⼤師⾨下,讓姚⽼師收為⼊室弟⼦,專 注習書藝四年。創建了獨特的永字⼀法與蓮花筆勢的技法,以推廣中國 古典書法復興中華⽂化為終⽣志業,並成⽴「國際翰林書學院」,全⼒ 推廣中國書法。
1994、1995、1996年榮獲台北市⼠林區⾬農國小書法志⼯教學公益愛⼼ 獎。
2005年⾄2006年擔任聖道堂書法教學志⼯。
2005年⾄2010年進⾏書道禪閉關,沉澱身⼼,深層思索中國書法之如何 「師古」與「創新」。
《察察之明不為⼤器 仁⼈物物兼愛是曰》
陳洪綬(1598年 1652年),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字章侯,幼名 蓮⼦,⼀名胥岸,號⽼蓮,別號小淨名,晚號⽼遲、悔遲,⼜號悔僧、雲 ⾨僧。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
陳⽼蓮是中國繪畫史上⼈物畫的⾼峰代表書畫家,與順天崔⼦忠⿑名,號 稱“南陳北崔”。⼜與藍瑛,丁雲鵬,吳彬合稱“明末四⼤怪傑”。能詩 ⽂,善書畫,⼭⽔、花卉、⼈物皆佳,尤以⼈物畫最為出⾊。⼈謂其⼈物 畫成就“⼒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 無此筆墨”。名作有《九歌》、《西廂記》插圖、《⽔滸葉⼦》、《博古 葉⼦》等版刻傳世,⼯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堪稱繪畫藝術的⼀代宗師,其作品對後世藝術產⽣了深遠的影響, 徐悲鴻的⼈物畫,就運⽤了陳畫樸質有⼒的特徵和⽔暈黯章的技法;⿑⽩ ⽯的⼈物,也吸收了陳⽼蓮傳神、誇張的⼿法;近代,陳洪綬的作品還受 到魯迅的極⼒推崇,魯迅早年著⼿蒐集陳洪綬的作品,晚年還預備把他的 版畫介紹出來。當代畫家程⼗發更把⽼蓮的獨到之處引⼊唯美藝術及⺠間 藝術。
他的名作《歸去來圖》、《四樂圖》、《折梅仕⼥圖》、《溪⼭清夏圖》 等都成於這⼀時期。他擅⻑各種題材,⼈物、⼭⽔、花⿃都可⼊畫,融合 古今,⾃成⼀格不從俗變,⼈物形象略為誇張,類似早期印象派畫家,⼭ ⽔畫有裝飾趣味,花⿃挺勁堅硬。
陳⽼蓮還為許多名著如《西廂記》、《⽔滸傳》、《九歌》等繪製不少插 圖,是中國最早有名望的插圖畫家。這些插圖刻版印刷,對後來中國的版 畫藝術有很⼤的影響。1651年,他繪製了48幅《博古葉⼦》版畫,從名商 巨賈到安貧樂道的著名⼈物畫像,如陶朱公、陶淵明等,刻⼯是之前合作 過《九歌圖》的徽派名⼿黃建中。這些版畫因為印刷多而廣為流傳。後來 的畫家如任頤等都受他很⼤的影響。陳⽼蓮的書法也是⾃成⼀格,奇特灑 脫,還善寫詩,著有《寶綸堂集》。
126x6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