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組_A111141023_潘陳英祥

Page 1

迷 彩 潘陳英祥 PAN CHEN YING HSIANG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Shih Chie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Design 2022.9-2023.6

心靈自白

心靈構成 心靈展演

2
p4 p18 p30

國際議題

靈光載體

設計繪畫

期末影展

3
p70
p46 p62 p50

心靈自白 Project 1

將內心裡從沒能說出的話語,以植物做為情感投射, 對它悲鳴、啜泣、低語、告解。

⸻「我是不知道如何定義自己的人。我不是喜歡被注視的人。」

2022.9-2022.10 壓克力顏料、蠟筆、炭筆、素描鉛筆、原子筆380x208 cm

5

從小我就是特別安靜乖巧的小孩,做什麼都會觀察別人 的反應才會行動,我會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 失誤而不敢嘗試,害怕無法回應人們的期待而不敢冒險, 只敢遵循既有的道路,原來的自己彷彿被掩蓋、束縛住, 這種想法使我一直以來都很自卑。

透過與植物的相處以及我是我不是的練習,我從中挖掘 到內心裡最不想正視的那塊,試著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也對未來的自己抱持著一種嚮往。

第一堂課的作業

從總共兩百句對自己的描述中釐清自己

眼中的自己是如何,找到最認同或最不 想承認的句子做延伸。

7
我是我不是。
8
透過交換關鍵字,了解彼此在不同認知下對同一句子的理解。
9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開始不敢和別人對視,害怕自己 的眼神會讓他人誤會或覺得不舒服,這次專題在老師的 要求下,我試著面對恐懼,畫下他人的眼睛。

實際觀察後,才發現原來大家的眼睛是如此美麗、有神, 而且構造是很精緻的,每個人散發的氣質也從眼神就能

略知一二。觀察的當下其實只會注意到眼睛的構造,而 不會感到畏懼,對視似乎不是那麼值得害怕的事。

10
11

身上的每個圖案都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我的狀態

及情緒。第一次感到迷茫、第一次暗戀某人、

第一次被團體孤立、第一次對自己的所作所為 感到內疚。

12

在專題的過程中,不只是第 一次跟自己敞開心胸,也是 第一次和還不是很熟的同學 彼此交流內心的世界。

香冠柏,當它在舒適的環境時並沒有

特別的味道,但當它受到外在刺激時, 就會散發出清新的香味。

13
王昱惟 攝
14
15
王昱惟 攝

Project 2

19 將內心世界從平面轉換為立體的空間, 思考自我與場域的關係,構成我的植器。 心靈構成 2022.10-2022.11 木材、紗網、鐵製零件210x100x70 cm
20
小練習:利用三種材質製作花架。
對多數人而言,最容易想到也較容易取得的材料便是紙板、木頭及金屬。
21
將植物的形狀特徵幾何化,並利用同一種形狀堆疊,訓練造型能力
22
最初設計圖發想
23
植物俯視圖及側視圖幾何分析
24 植物幾何單位
25
植器設計概念圖

在第一階段的自白結束後, 以植物為核心,設計讓植物

立於其中的植器,同時也讓 觀者能進入這個空間與植物

互動,接觸觀察不同材料之 間的關係,以達到作品與場 地的連結,以植器回應自己 迷惘中的狀態,需要靜心坐 下才能好好與自己對話。

26
王昱惟 攝

從一開始設計花架模型到正式的設計圖再到被老師駁回方案,

甚至到評圖前幾個小時都還在調整,第二階段的過程對我而言

充滿了迷惘與挑戰,如香冠柏般被懸吊在空中,我的心直到最

後一刻也一直懸著,但當植器與我得以在草地上共處時,好像

所有紛擾都被放下了。

27
王昱惟 攝

Project 3

心靈展演

31
每個人都是一株植物,當植物之間產生關係, 變出了叢林。 2022.12-2023.1 鋁線、電纜管、彈簧、彈性布

最初由彥瑋老師帶著我們從整理情緒板到腦力激盪出不同組 合的服裝設計,再由牛老師引導我們將服裝想表達的感受誇

張化,同時透過肢體與服裝的互動展現心靈樣貌。 我們的主題一直圍繞在植物,由往內探索自我到第三階段向

外觀察,觀察自己的世界與他人的世界,觀察他們之間的差 異與互動方式,融合與碰撞。

王昱惟

從布料透過摺能創造立體感的特性讓我們用一張紙就能

摺出造型穿在身上。

33
陳彥瑋 攝

利用情緒版來拼貼素材,能更快的找到作品 想呈現的方向以及激發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34

在短短兩小時內限制思考時間,畫出四十八

張草稿,激發出最直覺的想像,也為後面的 走秀踏出了第一步。

35

這次專題剛好能用上個專題沒用到的管子來做結構 外型,裡外兩個環象徵某種被困住的窘境,正好回 應第一階段的作品,外層包裹著鋁線,如同某種冷 酷的無生命體糾纏著我,而我在其中掙扎。

36

最開始進入製作時都十分順利,但後來碰上

許多沒料想到的事件,胎衣縫的不夠密合、

結構支撐斷裂,最後趕緊用彈簧替代,可謂

有驚無險。

37
林庭綺
陳彥瑋 攝

本次專題的一大難題就是將所有人的畫懸掛在牆上, 為了使舞台更像一個叢林,地上及牆上都得佈滿第一 階段的畫紙,在懸掛前就得確保畫紙黏牢,再釘上木 條及鋼纜,又得一格一格的從欄杆穿過去。

38
40 林庭綺 攝

服裝的發想來自上個專題沒能實現的想法,我希望透過類 似DNA的螺旋構造表達一直伴隨在我身邊的牢籠,不論

是自卑的心態或是生長的環境。即便我掙脫不了,但它並

非不可改變的,試著與它共存,跨出向外的第一步。

走的過程中其實腦袋是完全放空的,交由身體自己去行 動,在當下搭配著音樂及燈光,就像進入了叢林,而我只

是其中的微小存在。

41
林庭綺 攝
林庭綺 攝

整個專題中除了勞力以外,最困難的部分是需要整組人不

斷討論與排練,動作、流程、音樂以及燈光,缺一不可,

排練到十一二點甚至一點,就只為了讓這學期的點點滴滴

能畫下句點,沒有小牛們的合作,這場走秀不可能辦成。

43
王昱惟 攝

國際議題 Project 4

47
49
劉冠成 攝

Project 5

靈光載體

回應生命中的光源,轉化後將其呈現,

51
讓光講述故事。 2023.3-2023.4 桌子、椅子、木材、碗筷、LED燈

專題初我們從嘗試各種材質與燈光的組合,

到思考光與空間的關係變化,或許不用效果 特殊的燈光,只需利用幾盞燈的位置及強度 變化也能傳達作品的理念。

52

專題開始雖然已經確定想表達的主題,卻一直無法找到適合的 表現手法。在與老師討論下才意識到光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如何 讓光源與材質或另一光源產生互動,形成對比或是疊加。

53
54

替閃爍呈現家裡溫暖與冷漠的兩面,

55
初期發想概念:我想透過不同顏色的燈光交
許盛崴 攝

最終成品,在我小時候餐桌就是家裡連繫情感 的地方,但對我而言,也同時是爭吵不斷的地 方。夜裡有時可以從門縫中窺到父母在紅色小

夜燈的餐桌下互罵,即使後來向本人求證不曾 在那爭吵過,但那畫面已烙印在心中。

57
許盛崴 攝
58 許盛崴 攝
59 許盛崴 攝
許盛崴 攝

Project 6

期末影展

回顧一年下來的破碎與累積, 將心中所念化作動畫。

63
2023.5-2023.6 桌子、黏土、相機、碗筷、LED燈
64
延續靈光載體的概念, 利用聲音及影像的堆疊營造氛圍。
65
66
67
68
69

設計繪畫

71
從變化中觀察不變,每一筆都需用直覺畫下去。
72
「仔細觀察,連血管跟皺褶都畫出來。」
73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就是你的優勢。」
74 2022.11.09 2022.11.09

為期五週的時間,精細的將人體的每個角落

以炭筆呈現,每塊肌肉、皺褶的微小變化都 是得不斷觀察再觀察才能用雙手描繪出來。

2022.11.23 2022.12.14
76
77
79
盲畫,完全不看紙張,只憑感覺, 捕捉最直覺的線條。
80
81
82
83
86
87
89 小零件放大
90
9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