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理報(免費試讀版)

Page 1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1


1951 年创刊。1998 年双周刊。2006 年 5 月周报 年会文字事业部 Board Of Christian Literature(SCAC) 每份零售:RM1.00 一年 48 期订阅费:RM33.00(不包括邮费) 国内订阅配套: A.RM120(48 期卫理报、6 期灵修日程、 4 本书、赠品) B.RM220 (48 期卫理报、24 期 Connection、6 期超越、 6 期童真、6 期灵修日程、4 本书、赠品) 支票抬头请写: Sarawak Chinese Annual Conference 银行过户: Public Bank 3113105721 , 并将银行收据 / 存单 传真至 084 - 345650 . 部员 余家振(主席)、黄家源(副主席)、萧瑜瑾(文书)、 许道敏(财政)、冯成结(查账)、许丽咏(推广)、 张怡(推广)、苏慈安、姚锡祺、江昌龙、李良进、 刘恭谋、梁嘉恩、刘晓蓉 审稿:苏慈安、黄家源、陈康胜 干事 / 总编辑:黄孟礼 卫理报主编:翁震凌 Connection 及刊物主编:林履星 書籍主編:倪可菁 记者:卢韵琴 会计员:严爱珠 高级文员:林威敏 总务:马荣平 出版及发行 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 网址:www.sarawakmethodist.org/weilibao 电话:084-333021, 333028 传真:084-345650 Email: scaccmm@gmail.com 承印:慕娘印务有限公司 Penerbit: Sarawak Chinese Annual Conference,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Malaysia No. 8, Ground Floor, Lorong 1, Jalan Tuanku Osman, 96000 Sibu, Sarawak, Malaysia. Pencetak: Borneo Printing Co. Sdn. Bhd.(99023-K) 32, Jalan Tapah, 96000 Sibu, Sarawak. Tel: 084-339066

骇客

日前,卫理报的电子邮箱遭骇客入侵,结果造成许多与 我们有往来的教会、弟兄姐妹们的困扰。其实,当我们一发现 有状况,就马上处理,立即更换信箱密码;但已无法阻止这“燎 原之火”在一瞬间蔓延开来。 我们的属灵生命中有时候也会在不留意时,遭受“骇客” 的猛烈攻击,受伤受损。 属灵生命的“骇客”可以是外在的“恶势力”(我们的 仇敌魔鬼如同咆哮的狮子,走来走去,寻找可吞吃的人),也 可能是我们的内在罪性(肉体的邪情私慾),在我们忽略或不 注意的时候,带给我们沉重一击! 所以,我们要慎防外敌,同样也要真实面对自我的内在 阴暗面;这是古伦神父此次讲座会所带给我最大的提醒与帮助。 因为,唯有接纳自己的确有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正视它 的存在,才能面对它,好好地“对付”它。如果我们忽视它, 漠视它,假装它不存在,它就会像潜伏的病毒,在我们灵命软 弱的时候,伺机而动。 过去,我总是在上帝面前表现得很“乖巧”,小心翼翼, 希望在祂面前表现最好、最佳的一面。当然,我也天真的以为 可以把阴暗、丑陋、可怕的想法偷偷隐藏起来,只要我不刻意 去想,就不会暴露出来。 后来,我意识到上帝远比我自己更知道我的本像、我的 思想,甚至是潜伏在极深层的意念,祂都知道。那,我还有什 么好隐藏的?我还可以往哪里去躲避祂的面? 渐渐地,我学习大胆地把那个会骄傲、会自我、会自私, 会受各样老我的邪情私慾触动并拉扯的真实自我,在上帝面前 更多坦承,尽量不掩藏自己。

稿例

一次又一次,我发现并没有因为坦然面对自己的黑暗面,

1 本报篇幅公开,欢迎读者惠赐未经发表之各类 体裁文稿。 2 本报对一切来稿有取舍及删改权。 3 投稿请采用已打好的文字档(word file)以电 邮方式寄来。 4 请注明真实姓名及通讯地址,以方便联络。但 发表文章时可用笔名。 5 作者自负文责。一切立论,不一定代表本报观点。 6 文章刊出,略致薄酬,版权归本报所有。 2

生命中 的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而受到预想中来自上帝的“惩罚”,反 倒更多经历医治与生命重建。 所以,慎防我们生命中的“骇客”, 不要让它们有机会潜伏,以至某日“瘫痪” 我们的属灵生命!


目录 CONTENTS 报导

4-5

V.978、979

吾会天主教首次联办讲座

特辑:心灵与领导

6-8

唤醒生命力的价值领导

9

我们是一家人

家中也可多些仪式

10-11 心灵 Burnout 的防护网

12-13 勇敢与创意的决策

14-15 灵修与整全医治

16

恍然大悟的得着

17

从前风闻如今亲见

18-19 耶稣,你的心灵导师

20-21 心灵陪伴者的灵修之路

22-23 用灵性的方式面对病痛

24

两期合併 6 月 8 日无报 因达雅佳节假期缘故,运输与 印刷均受影响,故此本报做出如下 调整: 本 期 卫 理 为 978、979 两 期(5 月 25 日及 6 月 1 日)合併。 6 月 8 日无报,特此告知!

敬祝各界 达雅节快乐!

紧急声明

病痛带来上帝的作为

同属主内彼此尊重

25

做决定不犹豫不决

26

富有正面观念的教导

27

领导者的 10 种特质

28-29 从企业的角度解决冲突

29

30-31 家庭危机影响信仰传承

32

为职场信徒制定工作伦理准则 古伦神父给我的心灵盛宴

我的三个第一次

33

卸了外袍的古伦神父

34-35 拥抱老年心生活

36-37 真福八端

资讯广场

40-42

交流站

43

卫神 60 周年庆典

每期一句 “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慾了。 因为情慾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慾相争,这两个是彼此 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 就不在律法以下。”(以弗所书 5:16-18)

卫理报电邮遭“骇”! 卫 理 报 电 子 邮 箱 scaccmm@gmail. com 日 前 遭 骇 客 入 侵, 发 了 一 封 标 题 为 “payment”的英文信件。此信绝对非年会 文字事业部(卫理报)所发出的信件。 若您收到此信,请勿开启,直接删除。 若您已经打开附档,请尽快更换密码。 若您将户口资料回覆给卫理报,也请留 心您的帐户情况。 造成困扰,深感抱歉!

乐乐,众乐乐!

特别征稿

蒙上帝恩典,年会文字事业部至今出版书籍 已逾百本。 为了推动阅读风气,特邀读者们分享阅读心得 与收获,以此征稿。 文稿内容乃分享一本令您印象最深或最有

心得的卫理报书籍,除内容简介外,亦说明选择 的理由及阅读后的收获。 敬请留意,文中须附上书名与作者名。文长宜 在 500 字到 1200 字之间。 文稿请寄至 scaccmm@gmail.com(勿忘留下 真实姓名与联络方式),截止日期为 7 月 31 日。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3


吾会天主教首次联办讲座

“心灵与辅导”场场座无虚席 他

自 19 岁起就成为德国明斯特史瓦扎赫 (Münsterschwarzac)圣本笃修道院 的修士,后获神学博士、哲学与企管硕士。 他是圣本笃修道院的经济管理人,负 责管理修道院所属 20 多家公司行号与 300 多名员工。诸多德国著名企业(如:BMW、 PUMA、BOSCH)高级主管与董事会都参与 他的课程与演讲。 他是德国当代最知名的灵性导师,也是 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与心灵作家,著作等身(逾 三百多种)。此外,他多年来倾注心力于“心灵 关顾者(神职人员、辅导员、心理医师等)的 灵修辅导”,对第一线的心灵关顾者带来了心 灵上的滋养。 然而,他──古伦神父──最为人敬重 的并不是他的管理才能和对人性心灵的关顾; 而是他能言行一致地活出诚恳、谦卑、简朴的 信仰生活。

古伦神父应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与诗巫天 主教会联合邀请,于 2014 年 4 月 23-27 日 前来诗巫主讲“心灵与领导讲座”共 15 场不 同领域与关注的课题,主要对象分为吾会与 天主教神职人员,及吾会与天主教的信徒。 23 日至 24 日的教牧讲座,出席的吾会 与天主教神职人员约有 200 名,其中还有远 从国外来的神职人员要一饱心灵飨宴;更让 多年来从事心灵关顾的神职人员能被喂养, 被关顾,被滋养,并有所启发。 25 日至 27 日的讲座中,有几场是主讲 关于领导课题,对在职场上挣扎求存的基督 徒 / 天主教徒皆有实际的提醒与帮助。 因着多年辅导与陪伴经验,古伦神父特 别在“用灵性的方式面对病痛”的讲座中,引 导前来参与的与会者学习如何从灵性的角度 看待我们或身边亲友的病痛,给许多人带来 安慰与鼓励。 家庭与信 仰也是神父所关 注的重要课题。 已届古稀之年的 他,不辞劳苦, 决定临时增加一 场“拥抱老年心 生 活”,盼 乐 龄 长辈能够活出年 老的生命力。 左起:砂华年议会会友事工部主席黄家源牧师、砂华年议会会长苏慈安牧师、南 三天的讲 与北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吴信如姐妹、天主教诗巫教区许德光主教与代表们合影。 座(包括公开讲 4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古伦神父著作甚多,在讲座中皆销售一空

座)场场爆满,每场都有逾千人出席,更有 不少信徒从民丹莪、泗里街、民都鲁、古晋、 美里等地慕名而来。不仅如此,由台湾“南 与北文化”翻译出版的古伦神父之著作,如: 《生命终点的盼望-生命与死亡的艺术》 《 、病 痛与医治--病人与陪伴者的实务手册》、 《领导就是唤醒生命-灵性化的生命力领导》 、 《心灵陪伴者的灵修之路》、 《耶稣,你的心 灵医师-比喻与医治故事的内在医治力》等 皆销售一空。 连续五天的讲座不但是场心灵丰筵, 对吾会与诗巫天主教而言皆是历史性的一 刻──百多年来两会打破教派间的藩篱,首 次联办讲座。透过天主教神父的分享,也让 吾会信徒有机会认识他宗的灵修传统与经 验,取长补短,丰富吾会信徒的灵修方式。 藉此难得机会,与古伦神父同来并担 任翻译员的台湾南与北文化出版社总编辑 也将其出版社所出版的古伦神父着作赠送 予吾会及天主教教会。(震凌)

古伦神父在其著作上签下大名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5


心灵与领导讲座

( 文 / 韵琴、同心、震凌整理;图 / 韵琴、履星、杨善)

唤醒生命力的价值领导

七大价值观 作灵修领导 “虽

然教牧人员主要 是关顾人心灵需 要,但神职人员其实还有另 个重要工作就是领导教区与 教会!"

出“四枢德”:正义、勇敢、 节制、明智及使徒保罗所提 到基督徒三种最重要的价值 图像:信、望、爱作为灵性 领导的七种价值观。

古 伦 神 父 于 4 月 23 日 的“教牧心灵与领导讲座会” 的首场讲座“唤醒生命力的 价值领导”时如是指出。他 说,许多神职人员虽是很好 的心灵辅导者,但要其领导 却显得十分艰难。

一、正义

“领导其实与心灵辅导 工作一样,都是要唤醒别人 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从价 值观来反思领导课题。”他 以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发展

6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柏拉图对“正义”的定 义是: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 自己的身心灵、生命价值, 因为人只有先重视自己,才 懂得重视别人。紧接着才是 社会正义,因为撒下正义种 子才能收获和平,能公平分 配社会财物、就业机会与薪 资。神父强调,教会必须要 维持社会正义。 事 实 上, 古 伦 神 父 也

认同世上没有完全的正义与 公平,但是我们仍要求力在 世上实践正义与公平,因为 我们每个人都能公平对待别 人。神父曾在一家精神疗养 院进行演讲,该疗养院的院 长是创办人,成就斐然,但 却相当自大又自恋,希望别 人崇拜他。院长若发现其他 治疗师比他更受欢迎,就会 想办法解雇他。甚至连病患 都发现院长的如此行径,说 院长与他们根本是一样的。 实际上,很多企业研究 里发现,企业里平均有 40% 的创造价值的潜能都消耗在 这种无意义的事上,没有公 平合理对待某些人。


神父认为,只有当人真 正认识自己的价值时,才懂得 欣赏别人的价值;而做为一个 领导者,需要有此“正义”的 价值观,重视别人的价值。

二、勇敢 所 谓“ 勇 敢” 就 是 诚 实 面对自己的真实面与意见,即 使会受伤,仍要勇敢维护自己 的立场。他指出,许多神职人 员为符合教区与会友的期待, 压力重重,结果为讨好别人, 而改变立场与意见。因此,他 认为一名神职人员很重要的领 导价值观就是勇敢,即使过程 中会因此而受伤。

三、节制 圣 本 笃 称“ 节 制” 为 最 重要的美德,在本笃修会规条 中,节制是美德之母。 节制的第一个概念就是 用“正确的尺度”面对生活, 面对上帝的创造与大自然,也 用适合尺测量评估自己与教 会。神职人员常对自己没有正 确的衡量尺度,自我期待过高, 以致压力过大。神父指出,人 之所以有忧郁症,常是因为对 自我要求毫无节制的呐喊!同 样的,如果我们对教会与教区 有超过尺度的要求,也会常常 感到失望。

他 说,“ 面 对 工 作 量 要 有一定的尺度(节制)。不过, 现在也有许多年轻人却是在还 没工作之前就已先限制自身的 工作量。因此,无论是“投入” (input)或“产出”(output) 都该有正确的尺度。” 古伦神父表示,我们要 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生 理时间来工作,才会有效率。 况且,有好的休息才更有创造 力。他在辅导天主教与基督教 神职人员的过程中,发现大部 份都会抱怨工作量太大。神父 就会建议对方将整个星期的时 间表列出来,以助检查生活是 否有正确的节奏,进而知道设 下尺度。 第二个让生活有节奏的 方法,就是进行正确的仪式。 神父说,透过仪式可以创造一 个神圣时间(脱离世界的时间, 是属于上帝与我的时间)。在 神圣时间内,我们可以自由地 呼吸,也没有人可以命令我做 什么事情。他提到,若一天内 有一段神圣时间,其他时间也 会因而有所改变。 仪式的功用在于“关上 一扇门,开启另一扇门”。举 例而言,有些人下了班仍在想 着上班的事,永远无法活在当 下;所以进入家门前,必须把

工作的门“关上”,把心思投 入自己即将进入的空间。神父 在辅导他人时也是如此,辅导 当下专心一致,辅导后就得“关 上门”,不再受其干扰。 第 三 个 与“ 尺 度” 有 关 的词是“Discretio”(分辨的 艺术)。圣本笃要求修道院院 长皆需拥有此美德;而分辨也 是领导阶层应有的美德,可以 敏感于他人的需要,懂得分辨 不同人的个别优点,并为他们 分配适合的工作。同样的,个 领导者也须懂得分辨自己的长 短处。

四、明智 中世纪天主教着名神 学 家 阿 奎 诺(Thomas von Aquin)认为明智就是能做出 正确决定的能力。 古伦神父接着从领导的 任务角度来描述三个基督宗教 的重要价值观――信、望、爱: 一.信 信 的 三 个 面 向: 相 信、 信任或信仰都可以减轻我们的 工作压力。因为我们必须从信 仰角度来看领导工作或辅导工 作,方能实际帮助对方。信仰 就是信任上帝会祝福我所做的 事;换句话说,对上帝祝福之 信任是很重要的领导工作。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7


古伦神父举例说,如果 有老师觉得自己是个马戏团的 驯兽师,就会觉得学生是群野 兽,很难管理;但若是以祝福 图像或祝福仪式来祝福学生, 就会有不同心情来面对他们。 信仰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不在 乎别人的看法,只在乎上帝。 信仰带给我们自由,而我们对 上帝的信仰,也呈现在对别人 的信任。我们并非天真地认为 所有弟兄姐妹都是好的,只是 不要带着成见评断别人,并相 信他们还有生命良善的核心。

8

的语言。他建议我们可用耶稣 的两句话做默想:在约翰福音 十五:“透过我对你们讲的话, 你们就洁淨了”,表达耶稣以 洁淨的话语说话时,可以透过 祂的话语接触到内心。

处。”一个德国哲学家表示, 人的行为是什么时候有价值, 就是他带给人希望的时候。因 此,神父期盼所有的神职人员 要给我们的会友与社会带来希 望。

神父指出,他与另一位 基督教女牧师合写一本书时, 就发现天主教神父与基督教牧 者都喜欢以道德化的语气来制 造或遣责信徒,使他们产生罪 恶感,因为神职人员自己未受 耶稣的感动,只能制造罪恶感 让会友专心听他们讲话。

他也强调,希望与期待 (或期望)不一样,期待(或 期望)会带来失望,但希望不 会带来失望。

神父特别提醒神职人员, 必须要相信每个人对上帝都有 追求的渴望,而他们的职责正 是唤醒这些人对上帝的渴望。 因此,在牧会工作环境与教会 中要创造互相信任的气氛。虽 然我们还是经历到失望,但我 们依旧坚信那些让我们失望的 人,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好玩而 做坏事,他们内心一定有有待 解决的问题;因为唯有相信每 个人都有良善,才能帮助他“挖 掘”出需要帮助的部份。

“从每个人的讲话态度, 可以察觉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 他。”古伦神父说,耶稣曾要 用祂的语言让人喜乐,祂深信 人的内在都有喜乐的本质,只 是因为生活的苦恼与重担掩盖 了喜乐。所以,耶稣的语言能 让对方感受到人内在的喜乐。 或许,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 所说的带给对方是何样的心 情,同时我们的语言也会揭露 我们对上帝的信仰。

另外,我们也要谨慎自 己的言语,因为当我们在与别 人谈话时,亦会反映我们的信 仰态度。古伦神父发现企业里 所使用的言言,常是批评、嘲 笑、冷漠等具有攻击性的语言; 而教会中则多出现道德指责性

二、希望 法国哲学家马赛尔 (Gabriel Marcel)曾说:“希 望的意思是,我为你抱持希望, 也对你抱持希望。” 有一句 德谚说:“希望可以坚持到最 后,没有希望之处就是死亡之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三、爱 爱是所有力量的来源。 “当我们要去开会或工作时, 如果想像图像是很糟糟的图 像,而不是爱的图像,两个小 时后就会觉得头痛。然而,如 果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困难与他 的个性,以接纳与爱的态度对 待他们,就不会头痛(虽然还 是有人会让我们失望)。”故 此,神职人员极需透过灵修洁 淨自己的情绪,不要污染我们 对别人爱的态度。 神父在讲座结束之前, 亲自示范如何透过仪式祝福所 面对的人事物。他说,祝福仪 式会形成一种类似保护盾,保 护自己不受伤害;并且让我们 从牺牲者或受害者的角色,成 为主动的角色。


回应

我們是一家人

伦神父来诗巫进行属灵分享是一次难得的机 会,也十分惊喜地看到本宗突破性地接待及 邀请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来砂卫理教会举行讲座。 其实我们在主里是合一的,不同的是其历史过程 中所发展的教义和崇拜方式有差异;我们都有同 一本圣经,在主要的教义(primary doctrine)上, 我们是同一阵线上,只是在次要的要理(secondary doctrine,如圣母论)有差异…… 主仆十分有幸可以亲身参加此次的公开聚会, 从古伦神父那里发现许多我们遗忘或遗失的“珍

珠”;同时也挑起我对天主教灵修的探索和反省。 我们今日的灵修有待更新和深入,也勿“跳过” 过去教会美好的遗产而自行建造,否则就会发现 我们所建立的,是少了“翅膀”和过去属灵先贤 们的经历和验证,缺乏立体感和活力感。 记得小时候,曾在圣公会的圣堂进行崇拜和 活动。那时卫理教会还未在家乡建立,只得借用 友宗教堂来进行教会活动。那时,印象深刻的是 圣公会圣台布置和摆设十分讲究,不必要的物品 不随便放在圣台上。 家母也曾在神父家里预备膳食,这也让我对 神父画像及天主堂的信仰有少许的接触。回想起 来,十分感恩,属灵起步经过对天主教和圣公会 的认识和交往,塑形今日在卫理教会事奉的生命, 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我们在主里合一,是一家人。 其实在灵修学上,天主教的灵修学独树一格, 有许多宝贵的“神操”(灵修)是我们后期教会 较少谈论的。后期教会多焦聚在“圣经”的研读, 另一强项则是默想及讲解,提供其他教会反思及 体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彼此学习,互相提 供属灵经验和资源。 古伦神父开启了一扇窗,让吾宗之信徒持着 开放和乐意学习之心,共同在这多苦多难的世界 服事和见证。(江昌龙牧师)

家中也可 多些儀式 印

象很深的是谈到仪式,就是在不同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仪 式。古伦神父说,仪式带给我们爱和安全感,能驱走恐惧。 我想我们的教会中是有好些仪式和教会节期;但在会友家中好像 就不太明显。由此看来,这方面我们实在可多多学习。(陳倩明)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9


心灵 Burnout 的防护网

要饮于清澈的圣灵泉源 “德

国有许多神职人员面对心 灵 耗 竭(Burnout),而 大 多数都认为自己耗竭的原因是因工作 量过大,然而,我不相信工作会使人耗 竭!” 古伦神父在教牧讲座会的第二场 “心灵 Burnout 的防护网”谈及如何 防止身心耗竭。他先是提及身心耗竭 的五项因素:

一、汲取自错误泉源 神父认为,身心耗竭的原因之一 是因为我们工作力量是来自污浊的泉 源,而非来自清澈的圣灵泉源。只有圣 灵的泉源能带给我们力量,使我们不 致耗尽。他提醒,人若要从圣灵泉源得 着力量,就必须放下自我与自私,所求 的不是彰显自己,乃是要彰显上帝。 他指出,保罗特别强调圣灵泉源

10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所带来的力量是以圣灵果实做为呈献; 而对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果实应是:平 安、喜乐与寛广的心。特别是寛广的心, 圣本笃认为要有寛广的心,才能够接 纳上帝。当人的心眼太小,就会将力量 用在维护自己的“小心眼”,且任何事 都会让我们很不舒服;就像用个很小 的锅子煮牛奶, 很快就会溢出来。因此, 人的心眼若太小,丢什么东西进去,都 会溢出来。神父说,只有寛广的心才能 帮助我们面对各样的环境。 古伦神父提到,许多人污浊的泉 源有三:一是完美主义,什么事都想要 做得完美,做任何事都想要维持完美 形象; 二是将任何工作都当作是种压力; 三是不断要证明自己与自己的能力,例 如:投入事工非因重视,而是在乎别人 是否肯定我们是好的神职人员,或辅 导别人并非因关心他们,乃在证明自己


心灵与领导讲座 是个好的辅导员。不断想证明自 己会带给我们压力以致耗竭。 二、活在别人期待下 古伦神父发现,德国神职人 员耗竭是因为教区对他的期望越 来越高。所以,第二种造成身心 耗竭的因素是一直活在别人的期 待下。他指出,因为每个人的期待 不同,差异太大,若我们想要一一 符合, 就会造成内心的撕裂。 故此, 我们要清楚辨认哪些期待是可以 配合,哪些不可以!

三、努力维持好形象 “有位女士说,她只要静下 来,就觉得好像有座火山要爆发; 而她必须耗许多的精力来压抑情 绪。她多么害怕自己有天会崩溃。” 这是古伦神父要指出的第三个因 素──我们花太多精力维持外表 的好形象。正因如此,有许多人害 怕别人发现他的真面目,而活在 恐惧中。他鼓励与会者必须活出 真正的自己,纵使有很多弱点、缺 点与有限,也要接纳自己并活出真 实的自我,不要沉沦在完美主义 里。

四、忽略心灵的疲倦 神父表示,疲倦其实有时是 种正面的感觉,提醒我们需要休 息,停下脚步。他说,在心灵辅导 完之后, 都会先在床上躺十分钟, 并在这十分钟里享受身体疲倦的 感觉。这种沉重感是因为他对人 付出了心力,他很喜欢这样的沉重 感。他允许自己在十分钟什么都 不做,好好休息;然后就可以进入 下个工作阶段。很多人都不重视自

己疲倦的感觉,都要不断工作来 表示自己很勤奋。 另外,疲倦其实也会告诉我 们有些状况不对劲。神父与不同 的辅导者谈话,发现有些谈话让 人很爱睡。身为敏锐的辅导者, 若发现谈话过程产生疲倦怠,就 要注意对方所讲的是否是真心话。 所以,疲倦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是 不是往正确的方向走。 疲倦的另一个因素是因为带 着错误的图像,就必须重新建立 正确的心灵的工作图像。 对于心灵陪伴者, “耶稣医 治一个驼背女人”的图像是很有 意义的。驼背女人就像是被压力 压得无法抬头挺胸, 耶稣扶起她, 使她抬头挺胸站起来。 神父指出, 此处有四个步骤:耶稣“看着” (德 语“看”有尊重的意思);耶稣用 同等的高度与她说话,让她有平 等的沟通机会;第三,耶稣告诉那 女人说“你得医治”;最后,耶稣 触碰那女人,让她得着力量站起 来。这样的图像对于心灵辅导者 极其重要,当我们面对一个“驼 背的人”(被压力重压的人),我

一个正确的图像能帮助对工作无 力的我们,克服困难,乐意工作。 神父坦承说,许多神职人员耗竭 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 的图像。

们要让他们抬头挺胸。同样,神 职人员要让传递上帝儿女的尊严 的信息予信徒,让那些垂头丧气 而来之人, 都能抬头挺胸地回去。 若是能有这样的工作图像,工作 或事奉所带来的就不再是压力与 负担,而是喜乐。 古伦神父分享说,其实我们 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不同图像帮助 我们进行辅导或工作。建立图像 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回首自己的 童年,有哪些游戏是我们玩不累 的?从童年乐趣的图像来帮助我 们从事现在的工作。因此,给工作

祷词调整呼吸,然后进入内心的 寂静空间(这是个圣灵的空间,干 淨并充满耶稣的爱与怜悯)。在寂 静空间中的灵修默想能让我们感 受到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架上 的爱,缓缓流进到那心灵空间。 神父分享两种默想方式,一 种是将负面情绪具体化与形象化, 真实地与情绪“面对面”;另一种 透过耶稣祷词, “穿越”负面感觉, 进入到内心寂静空间来感受那安 静与平安。这样的默想可花上约 廿分钟, 透过一节经文或信仰字句, 让基督的灵运行在我们里面!

五、组织与外在条件 古伦神父认为,组织的因素 与外在条件也可是导致我们身心 耗竭的主因之一。他举例说明,许 多天主教神父将教区当成家,他 们花很多心力,像妈妈一样提供 无微不至的照顾。然而,现实状况 是教区内有不少冲突。因此,当这 些神父竭力付出时,他也希望别 人能对他像妈妈一样的尊重。古 伦神父提醒我们,因为自己的需 要而付出,他的需要是永远不会 被满足;唯有汲取自健康泉源(圣 灵)而付出,才不会耗竭。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与干淨 的泉源接触呢? 古伦神父提及,自第三世纪 以来,教父就极重视默想;而帮 助我们进入心灵默想一个重要方 法就是透过耶稣祷词“ :耶稣基督, 请怜悯我!”。我们可以藉由耶稣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11


心灵与领导讲座

没有 完美的决定 只有 智慧的决定 勇敢与创意的决策

决定对你来说,困难吗?有些人很 难做决定,就算是一件小事也很难。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如何做出明 智的决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古伦神父说,有些人害怕做出错误 的决定,另一些人则躲在一群人后面,以 免别人将决定错误的责任归到他身上。但 是,拒绝或延迟做决定不只会使领导阶层 瘫痪,亦会耗费许多能量。再者,若没有 做出必要的决定,公司很容易就陷入困境。 “在面对选择时,人们都喜欢得到 其他人的肯定。其实我们应该多多聆听自 己内心的声音,如果真的听见了,就不会 一直寻求别人的肯定。”

做决定就要承担责任 由于做了决定,就是要承担责任; 因此,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我们下决定。 首先是,个人的完美主义作祟,因

12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作出正确的决定,其 实任何决定都没有绝对,只能说是一个聪 明的决定。 另外就是因为不敢负责任,怕被人 批评,于是不断地怀疑和钻牛角尖,导致 人们无法做决定。神父说,这与我们的社 会结构有关,人人都是观众,而人人都自 认比演戏的人更加聪明。“唯有拥有勇气 和承担,才能做出决定。” 另一个原因造成我们无法做决定的 是,大家都想要保留每一种的可能性,不 想发生遗憾。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 限制的,唯有真正地放下不能得到的,才 能珍惜已经拥有的。 “你不能一直用悲伤的态度,抱着 无法达成的遗憾在自哀自怜;而是要用遗 憾的态度来放弃那无法做到的,才是真正 的放下。”


帝所悦纳的选择。 最后一个因素是因为生命经历的关系,也就 是他们的生命中缺少了“父亲”的正面经验。他 们缺乏“父亲”对他们的冒险的支持,让他们在 成长过程中有所缺失,造成他们对选择难以做决 定。

如果某个选择让我们感到恐惧与狭窄的感 觉,这就肯定不是为上帝所悦纳的选择。 当然,有些时候上帝不会立刻给你答案,因 为可能上帝认为那不是一个最佳时机作出决定。

不追求完美要有智慧 为了帮助大家做决定,古伦神父建议大家不 要太过追求完美,反而要有智慧,要做就做比较 具有长远眼光的决定。同时,做决定要发自自己 的内心,忠于自己,而不是依照别人的期待做决

再者,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不要站在决定 的“外围”看,要设身处地直接思考,哪些选择 能够为我们带来自由、活力、爱与平安,而哪些 选择只有带给我们恐惧和担忧。这样,答案就显

定,甚至是放弃旧有的观念与想法。但要严防儿 时的阴影影响你的决定,且要有能输得起的心理 准备。

而易见了!

“在下决定时,多多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与 直觉,这不是不理智的;而是用信任自己的方式 来取代下决定时的恐惧感。”

上帝所悦纳的决定 神父也提议我们在做决定时可以向上帝祷 告,寻求上帝的旨意。但要紧记的是,最终的选 择不是上帝来选择,而是把各种可能性摆在上帝 面前,求问上帝希望我们做何种选择。唯有让我 们感受到自由、活力、爱与平安的选择,才是上

另一种做决定的方法是透过内在的图像, 如:梦境(但只能做为参考)。 神父说,在职场上我们常常需要做决定,但 是有些人就会因此而感到困扰,所以常常会需要 不断地开会;希望通过众人开会的决定,能够把 责任分担给别人。但其实开会也是一种成本,会 议开得愈多,成本也就愈大。 在结语时,古伦神父鼓励我们要从自己的内 心出发做决定,并接受自己可能做错的决定,不 要害怕,不要有负担。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13


心灵与领导讲座

灵修与整全医治

祷告最重要的本质是相遇 “透

过灵修使我们得到整 全的医治!”古伦神 父在这场“灵修与整全的医治”

强;然而我们同样也不能把祷告 当成是一种医治的工具。我们相 信祈祷的医治力量,但小心不要

特别透过路加福音做多方面的思 考。由于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是 个医生,因此他在下笔使用了许 多医学名词;第二是路加把耶稣 描述成希腊人眼中的医师形象。 当时的希腊人认为医生不仅医治 疾病,更要让人有健康的生命。 他藉此提醒,有许多错误的灵修 就是高谈空泛语言,却无法接受 自己生命的阴暗面;唯有能坦然 接纳自己内心充满光明与黑暗等 对立面,才是整全的人。 他再次援引路加为证,在路 加记录福音书时,常是对立面的, 如:年轻的夫妇(约瑟、马利亚) 与年老的夫妇(撒迦利亚、伊利 莎白)或耶稣进圣殿时遇见一位 男性(西面)、一位女性(哈拿)。

陷入错误观念,因为当我们过度 强调祈祷医治力时,有时反而会 令人产生罪恶感(祷告不够以致 无法得医治)。 古伦神父表示,医治主要不 是肉体上的,而是我们与上帝的 关系。他称,有些人将耶稣当成 魔术师,祈祷后疾病就“变”不 见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福音 书里所有与医治有关的故事,都 是从那人与耶稣的相遇开始。若 是我们要与耶稣相遇,就必须先 与自己相遇。 “有些人祷告希望耶稣除去 他心中的恐惧,事实上他们只是 希望耶稣除掉症状,却不是要真 正面对内心的恐惧。他的恐惧或 许来自对自己与上帝的错误想像; 或是希望表现最好以获得别人肯 定;或是怕一犯错别人就不喜欢 他。因此,需要转变自己的内在, 才能获得真正的医治。” 祈祷最重要的本质就是“相 遇”,古伦神父提供了四个步骤:

医治始于与耶稣相遇 此外,路加也描绘很多关于 祈祷之事,如:耶稣受洗时祈祷, 天就开了;耶稣带着门徒去祷告, 耶稣登山祷告后变相;在客西马 尼园,耶稣的祈祷之后,天使加 添力量;十架七言最后两句都是 祈祷的话语。路加认为透过祈祷 可以转变我们的生命。 事实上,医学研究证明也觉 得祈祷可以帮助在治疗中的病患, 懂得祈祷的人,复原能力也比较 14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二、与上帝相遇 “我们要跟什么样的上帝相 遇?我们想要相遇的上帝到底是 谁?"古伦神父说,我们必须接 受与认识不同面向的上帝──祂 是亲密的朋友,但又有人无法了 解的本质,有不同相对性的面向; 祂超越我们,又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用很多图像描绘祂,又要明 白祂是超越一切的图像。

三、与上帝对话 我们要将内心所想的一切事 毫无隐藏地告诉上帝。古伦神父 建议我们可选一个空房间,在里 面坐半小时,大声与上帝说话。 当我们把这些话大声说出来时, 我们会很容易检视,自己说的是 空话、无用的话,还是内心的真 心话。透过这样半小时不断大声 的话,我们或会慢慢接触到真实 的自我,才能把真实的自己交在 上帝面前。

四、在上帝面前静默

我们常在上帝面前不停地 说,但却不太愿意听上帝向我们 说什么。透过静默,上帝的声音 一、先与自己相遇 就会渐渐在生命中“浮现”;再 有 些 人 用 许 多 华 丽 词 藻 祷 透过耶稣祷词,穿越表面想法, 告,却不一定敞开自己。许多人 进入上帝的寂静空间。早期修士 抱怨在祷告中不能感受上帝同在, 都相信透过祈祷,让我们成为整 然而唯有接触自己的内心,才能 全的人。有时透过这样的祈祷, 接触到上帝。 或许可以带来某种医治的功能;


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真正的 自己。

古伦神父再次提到仪式具有 医治力量,因为仪式能带领我们 与内心力量接触。他提到,路加 小心自恋的灵修 “很会灵修的人有种危机, 福音共有七次用讲到“今日”这 就是自恋的倾向,并将其隐藏在 个词;天主教的七种圣事正由此 灵修操练之中;而人会自恋是因 七次“今日”发展而来,且都具 为他很怕自己被遗弃,故此以自 有医治的力量。 神父特别提及“圣体圣事” 大的行为与态度来躲避被遗弃的 恐惧。”古伦神父以圣女小德兰 (圣餐)的医治力量。在以马忤 为例,说明当初小德兰为了避开 斯路上,耶稣擘饼,门徒的眼睛 被遗弃的感觉,就以一种“自恋 就亮了。擘饼是圣餐中的重要仪 自大”如小女王的方式表现自己, 式,喻表耶稣的身体在十架上为 以图控制她父亲,予取予求。在 我们破碎;让我们可以真正地打 小德兰进了修院之后,她的自恋 开内心面对上帝与弟兄姐妹,也 方式就表现在灵修方面。她认为 不会因外界事物而使自己身心灵 自己是耶稣最爱的小宝贝,然而 受损。 擘饼的概念与痛苦的概念有 这样的不成熟灵修方式反映了内 里的自恋和自大,更成了拒绝转 相似意义,故此我们在面对痛苦 时,圣餐擘饼仪式特别具有医治 变的藉口。 几年后,圣女小德兰发现这 力量。 神父表示,我们难以找到苦 是不对的。她开始想像上帝的爱 与恩典像水一样,往低处(人的 难的因由,但我们却可以决定以 最黑暗面)流,她才开始将自己 何样态度面对临在我们身上的痛 内心的恐惧与最黑暗面完全呈现 苦。所以,不要再寻找或解释病因, 在上帝面前。她想像上帝的恩典 而是思想疾病带给我们的意义或 会流入内心最深的黑暗层面,并 反思,如 打破我们错误(永远健康) 透过正确的灵修态度,转变她内 的想像;我们只是平常人,非无 心灵修之处。 古伦神父提醒我们,有些人 所不能等。 打破错误的自我想像,才能 的人际关系不足,却自认为与上 破碎错误的生活方式,及看到自 帝关系良好足矣,很可能是因为 要将自己提升至到“某属灵层次”, 己独特的任务。 进而不必处理他和他人的关系。 这样的灵修态度是无法使人得医 復活转变生命 治,因为他内心深处仍有对人际 古伦神父也表示,透过复活 关系需求的渴望。 节想像耶稣一次次的复活,转变 曾有一位女生对神父说,她 我们的生命。他特别从路加福音 只爱耶稣一人,听似属灵,实则 不同面向思想,灵修可以帮助我 上她的生活是一团糟。这位女性 们有整全的生命;而这些的医治 正是透过“灵修境界”躲避其无 皆是透过“观看”。他说,耶稣 法正常生活的问题。同样,有些 的一切行为就像一出戏,让观看 人会以他被“圣灵充满”而认定 的人会受影响。这是因为希腊人 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神 认为戏剧与剧场具有医治与洁淨 父称,事实上唯有正确的灵修态 心灵的力量;故此,希腊戏剧最 度才能有整全的医治。 大目的是用来洁淨心灵。路加以

戏剧方式描述耶稣,正是要以此 洁淨我们的心灵,就如我们观看 十字架,就如同被耶稣拥抱。 提到拥抱伤害,神父说我们 内心都会有个受伤小孩与神圣小 孩。受伤小孩源自我们小时候受 伤却未被医治处理;当我们重遇 问题,敏感的内心小孩就会反应 激烈。如今已成为大人的我们, 藉着感受耶稣拥抱我们,拥抱自 己的内心小孩,不再如此敏感。 况且,我们内心深处有最原始的 神圣形象(神圣小孩),我们不 要只停留在受伤小孩层面,而是 要接触到自己最原始的神圣小孩。

与神圣小孩相遇 古伦神父指出,如果我们与 自己内心的神圣小孩相遇,会有 五种感受: 1. 完全的自由,不受别人 的期待、期望、批评与意见控制, 是个完整与整全的自己。 2. 别人的话语虽会伤害我 们的情绪表层,却不会伤到内在 情绪;不管我们外在如何受伤, 但内心始终有个完整的神圣小孩。 3. 可以感受到原始的自我, 那是真实的自我形象,不会再对 自己有错误的期待。当我们可以 接触到内心的原始孩童,就不怕 别人的批评,依赖别人的肯定, 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样子的。 4. 内心有个纯洁空间,因 有耶稣同在,所以没有任何魔鬼 可入侵。在这里可以感受一个完 全纯洁的自己,没有罪恶感。 5. 有 归 属 感, 如 同 家 一 般 有安全感。 古伦神父要求与会者起立, 双手交叉胸前,感受耶稣在十架 上拥抱我,所以我可以拥抱自己 内在的受伤小孩,再次仪式帮助 我们进入耶稣的安慰与医治。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15


回应

恍然大悟的得著 古

时,华人论到“人生”时, 了以后,自己不再说话。在神面前 往往会引用宋代诗人辛弃 静默,思想上帝藉着耶稣基督被鞭 疾:“ 叹 人 生, 不 如 意 事, 十 常 打,钉十字架,流血,死和复活来 八九”,又或者引用更早的《晋 彰显神对人的爱。同时,也在静默 书 . 羊祜传》中的“天下不如意, 中等待神的话在自己的心中浮现。 恒十居七八”。这些话表示人的一 生有太多不尽人意的事会发生。‘ 以上这四个步骤可以带领我 这些不如意之事,往往造就 们修复与上帝的关系;当我们知道 一个人对人事物有不同的处理方 自己的生命都是从上帝而来的时 法或心态: 候,就可以定睛仰望祂。如圣经以 有的人看开了,对事物和他 赛亚书 26:3 记载: “坚心倚赖祢的, 人的要求不高,认为什么都可以, 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 近乎放弃任何要求。 祢。”与上帝的关系修复好了以后, 有的人开始迎合他人,尽量 就可以明白神创造每个人都不同。 改变自己,让自己获得他人的肯 圣经《罗马书》十二章 6 节记载: 定、认同。 “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 有的人更加积极,凡事要做 有了这种认知,就可以接纳独特 到最完美,突破自己,超越他人。 的自己,活出真实和完整的自己。 这些影响,外人并不能武断 这完整的自己有五种感受: 的说是正面或负面,唯有当事人 自己知道,是否负荷得了。如若 1. 感到自由:不再为了别人 心灵疲倦到崩溃才知道自己不能, 的期望而活。 那就太迟了。那么,该如何处理 2. 整全的自己:知道上帝爱 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不如意的事 我们,在心灵和情绪上不易受到 呢?如何能得到心灵的医治?古 伤害。 伦神父认为唯有透过祷告。这祷 3. 真正的自己:对自己不再 告有四大步骤: 有错误的期待。 4. 完全纯洁的自己:依靠圣 1. 与自己相遇:就是将真实 灵的力量,让自己拥有圣洁的生命 的自我带到祈祷当中,接受自己。 5. 归属感:因着上帝的大能, 2. 与上帝相遇:将上帝看为 自己可以接触内心神圣的空间, 是亲密的朋友(以轻松的心情), 有家一样的安全感。 可是上帝却是超越一切(完全可 以依靠的)。 透过古论神父对心灵医治的 3. 与上帝对话:将内心的话, 讲解,让我有恍然大悟的得着; 毫无隐藏的向上帝诉说。 人生面临再多伤害,也不会对心 4. 静默在上帝面前:表达完 灵造成创伤。(刘孙宏)

16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回应

從前風聞

如今親見

着服事上的需要,想要阅读一些关于心灵经 历上帝触摸、安慰、医治的属灵书籍,来充 实自己;结果就这样不经意地开始“接触”古伦 神父(不是真人,只是他写的书籍)。同时,也 开始收集他的一些著作。 我觉得他写的书很特别,在阅读的过程中可 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生命很有“深度”、“厚 度”、“宽度”。去年,风闻古伦神父将在今年 来诗巫举办讲座会,我就拿定主意一定要参加! 感恩,因为自己有机会从接触其书到亲眼见真人, 还亲耳听见他分享,让自己可以安静反思生命经 历如何与上帝的心意接轨。

忧郁了。这何尝不是我们今天许多人的光景吗? 所以,我们需要来到上帝面前,安静默想,并被 上帝拥抱,寻回原本就在我们里面的神圣小孩。 2.祝福:我们与其觉得今天所要面对的环 境或者人让我们紧张、紧绷、恐惧,不如我们就 为着这一天的一切祝福,让上帝的爱流露在我和 这些环境以及人们中间,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享受 和喜乐。所以,每一天起床举手祝福你的家人、 朋友、办公室的上司、同事、客户……去感受经 历上帝爱的能力流到你整个人的身上,也藉着你 祝福的手流到跟你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哇,这真 是美好的一天,应该是每一天!

在那两天的讲座,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方 面: 1.神圣的小孩: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 都有神圣的小孩,因为这是上帝最初、最美好的 创造,是安置在我们心里面的。这也是平安、宁 静、喜乐的感觉。当我们经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我们好像都感受不到神圣的小孩,我们感受的都 是受伤的小孩。我们恐惧、慌张、压力、紧张、

有没有机会再听见古伦神父的讲座是个未知 数,但我只要愿意花时间,固定地安静默想上帝 的话,与上帝接轨,抵挡一切不属乎真理的思想、 感觉、期待、渴望,我们必能活出健康的身、心、 灵;与上帝,与自己,与人也都能有和谐的关系。 (叶荣珠牧师)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17


心灵与领导讲座

耶稣,你的心灵导师

比喻故事带来医治 “圣经

里记载着耶稣医治病患的故事, 我们如何以此来默想,进而医 治我们?或是我们如何将自己代入耶稣的医 治与比喻的默想中,成为医治陪伴的参考?" 古伦神父在教牧心灵与领导的最后一场 讲座“耶稣,你的心灵医师”上,藉由三则 耶稣的事迹进行分享:

一、马可福音一章 40-42: “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求耶稣,向他跪 下,说:' 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耶稣动 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说:' 我肯,你洁净了吧! ' 大麻疯即时离开他,他就洁净了。” 今天,我们可以将这大麻疯视为“无法 接纳自己,也觉得别人无法接纳你,将人人 隔绝在外的人”。他对耶稣说的第一句话是“你 若肯”,他要求耶稣先主动为他做事。 但古伦神父说,所有的医治必须始于与 自己的相遇。许多人寻求医治,期待对方来 帮助我,医治我;事实上他所表达的是“若

18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你能力够强,你就可以帮助我”!神父一针 见血地指出,这类人其实不打算自己付出努 力,只想推卸责任。然而,好的心灵陪伴应 是需双方皆需努力才能达到果效。 当耶稣面对这位大麻疯病人时,以四个 步骤来医治他:耶稣动了慈心(耶稣有同情 心),耶稣伸出他的手(主动与他建立关系), 耶稣伸手摸他(有时候我们很怕碰触他人的 内心黑暗面,但耶稣的根基在于上帝,他不 怕对方的负面情绪会影响自己),耶稣告诉 他“我肯,你洁净了吧”(我肯接纳你,但 接下来你要接纳自己)。 因此,医治并非一瞬间的奇迹,需要透 过许多细腻的步骤。

二、马可福音七 31-35: “耶稣又离了推罗的境界,经过西顿, 就从低加坡里境内来到加利利海。有人带着 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 身上。耶稣领他离开众人,到一边去,就用


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望天 叹息,对他说:' 以法大! ' 就是说:' 开了吧! ' 他的耳朵就开了,舌结也解了,说话也清楚 了。” 我们可以想像有些人因别人不重视而被 取笑,可能结巴说不出话,无法完整表达自己, 所发的声音易被轻视,就如同这位耳聋舌结 的人。 耶稣在此用了六个步骤来医治他:耶稣 领他离开众人(陪伴人需要个别空间,是个 被庇佑且有安全感的地方);耶稣用手探他 耳朵(耶稣告诉我们,即使有许多批评的声音, 但不一定是针对我们) ;耶稣用唾沫抺舌头(给 他一个信任空间,让他们可以倾吐);耶稣 抬头看天(交托的动作,表达不是因自己的 能力,乃是上帝借由我们行的奇迹);耶稣 叹了一口气(许多找我们陪伴的人,是与自 己的内心产生隔绝;耶稣的叹气其实是感同 身受的举动,同样的,心灵陪伴者要敏锐于 他人的感受,才能真正帮助对方);耶稣说“以 法大,打开吧”(打开内心,说出心里话)。

三、约翰福音五 2-9: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 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 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 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 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在那里 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看见他躺着, 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 你要痊愈吗? '

病人回答说:' 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 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 我先下去。' 耶稣对他说:' 起来,拿你的褥子 走吧! '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古伦神父指出,毕士大旁有四种病人, 一是瞎眼的人(不愿面对真实自我及生命黑 暗面的人),血气枯干(被恐惧所困扰而瘫 痪的人),瘸腿的人(对自己外表或心理状 态不满意,无法自行站起的人),病了 38 年 的人(以色列人在沙漠旷野流浪 40 年,事实 上前面 2 年已经到达迦南地,但因他们的抱怨, 继续流浪 38 年。当他没办法自我防卫,他完 全把别人的行为与自己做为负面的连结) 耶稣用了四个步骤医治:耶稣看见他(用 同等眼光看待他);耶稣了解他(知道他病 了许久,也了解他的问题在哪里);你要痊 愈吗? (有很多病人希望从疾病获得某些利 益的倾向,比如不必为生活负责。病患没有 回答祂,只是抱怨,说别人动作比他快…… 耶稣以坚持的方式来使他面对问题);耶稣 说“站起来,拿起你的褥子走吧”(耶稣要 他自己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古伦神父提醒我们,虽然前面黑暗密布, 心中有恐惧,也深知自己有弱点,但不要受 自我设限,还是要拿起自己的褥子,勇敢站 起来,向前走。 这次场讲座中,古伦神父透过耶稣的医 治故事与比喻,让我们可以医治我们的内心 问题,使我们拥有更健康的自我形象与上帝 形象。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19


心灵与领导讲座

心灵陪伴者的灵修之路

自我形象影响上帝图像 “生命中最有问题的地方,可能是藏有生命宝藏之处。”

20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心

灵陪伴者或神职人员如何从灵修之 路关照自己?我们又该用什么角度 来陪伴他人?” 在“心灵陪伴者的灵修之路” 的讲座会上,古伦神父分享,在德国越来越多人需要 心灵陪伴与谘商,而他们不仅需要心理或精神科医师, 也需要宗教心理上的陪伴。 他表示,心灵陪伴有三个前提: 一,必须要有分辨的恩赐,到底上帝要我向受 辅导者说什么。 二,不能评断寻求辅导的人。他们或有许多负面 的话语与情绪,千万勿用道德性眼光批判,需尊重他, 并正视他的问题。 三,我们是陪伴者,莫要以教训或命令或指示 他们做某些事,或帮他们做决定。 古伦神父接着从三个不同方向来谈心灵陪伴:

自我形象影响上帝图像 首先,我们从上帝形象与自我形象之间的关连的 角度来看待心灵陪伴。属于宗教性的心灵陪伴,不仅 有个人的心灵图像,还有当事人对上帝所具有的心灵 图像。神父说,处理当事人对上帝所有的图像,也是 间接在处理他个人的图像。 他举例说,有些人认为上帝爱惩罚人,只要他做 错事,上帝就会处罚他。若我们仅是从神学角度或耶 稣的话或理性告诉他,这样的想法并不对,事实上对 他一点帮助,因为那“上帝形象”已经深入他心。 古伦神父指出,当一个人有“自我惩罚的形象”, 才会有“爱惩罚的上帝”的图像。同样的,或有人觉 得上帝很爱控制人,会透过不同方法来监视你的一举 一动,因此常处于恐惧中。神父说,这类人可能是将 自己的父亲经验延伸到上帝形象中;而他的内心亦有 “自我控制”的倾向,因为自我形象差而隐藏着极大 恐惧,所以必须压制自己。神父一再提醒与会者,对 于自身的负面想法与情绪,不要隐藏压抑,反倒要公 开地摆在上帝面前。因此,老是想要控制自己的人有 天会失去自我控制,积压许久后爆发反而会丧失自我 控制。 因此,做为一个心灵陪伴者,我们不是要教训, 而是要帮受辅导者找出心底的倾向,并且帮助他找到 信任感──信任自己,也信任上帝。我们必须从他的 童年经验开始检视分析,让他明白童年图像对上帝图 像的影响,才能使其上帝图像慢慢产生转变。

情绪领我们到上帝面前 其次,任何一种心理情绪,无论是正面或负面都 可以引领我们到上帝面前。宗教上的心灵陪伴不只停 留在心理学层面,更与我们的灵修及我们和上帝之间 的关系有关连。 根据路加十四 31-32 的比喻,我们可以将内心 的一些想法,如:嫉妒、恐惧、攻击性或我们的弱点 与攻击性设想成为我们的敌人。如果我们只是强力压 抑或排除错误,只会带来更大的反弹。 古伦神父说,他 19 岁进入修道院,年轻时他自 认是名好修士,用尽全力对抗自己内心的黑暗面,结 果花了许多力气。后来,他发现自己落入极大的修道 危机──在内心打转。当他读到这段经文,马上得着 亮光,他应该以别的方式对待自己。 从此上述经文中,若要以一万军队对抗两万军 队,就只会不断筑墙保护自己,以致根本无法走出去。 然而,求和却使敌人变成朋友,军队也从一万变成 三万。 第一种负面感觉得“恐惧”,若单以心理学方式 或灵修方式对抗,恐惧只会有增无减。我们应把恐惧 带到上帝面前,并与它对话;所以恐惧反将我们领到 上帝面前。 记得,不要随意下道德性的评断(如:身为基督 徒不该害怕,信心不够才会恐惧),也不要随意解释 为心理疾病(如:他有恐惧症),乱贴标签。 第二种负面感觉是嫉妒。要坦承这感觉存于内 心,因为即使我们不愿承认,也会透过其他方式表达 出来(如:贬低他人)。唯有真实面对自己的嫉妒, 才能以感恩谦卑的心来到上帝面前,接纳独一无二的 自己。 神父表示,生命中最有问题的地方,可能是藏有 生命宝藏之处。因此,我们陪伴他人,让他们能面对 自己负面情绪,承认自己的有限,并从弱点之处寻见 宝藏。

具体的灵修生活 古伦神父表示,心灵陪伴的第三面向就是如何过 具体灵修生活,这对心灵陪伴者尤为重要。我们需要 具体与规律的灵修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心灵陪伴者。 谈到灵修,神父提醒我们学会将一天所做的事交 在上帝面前,诚诚实实地交托(但不要刻意评断哪些 好或哪些不好)。 每个教派与宗派都有自己的灵修传统,如:天主 教念玫瑰经或经由圣体圣事;新教的读经祷告,我们 可以透过所属教派的灵修传统帮助我们灵修,再找到 适合自己的灵修路径。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21


心灵与领导讲座

用灵性的方式面对病痛

上帝藉疾病传达何样信息

你生病了,你首先反思的是什么? 若是常人,一般上都会不断地寻找

生病的原因,加以推论,反复推敲, 直到得着结论。但在古伦神父看来, 生病的人应该要思考此次的生病将 会为你的未来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而不是寻找 导致生病的原因。 古伦神父心灵领导公开讲座第一讲于 4 月 24 日晚,在福源堂开讲,主题为“用灵性的方式面对 病痛”,身为全球最畅销基督教书籍作家的古伦神 父在诗巫的名气响亮,他首次在诗巫开讲让福源堂 全场爆满,坐无虚席,临时增加的椅子更塞满了左 右两旁与中间的走道。 除了德语,不谙其他语言的古伦神父以德语讲 道,台湾“南与北文化出版总编辑”吴信如姐妹担 任华语翻译,并且加以说明,让参加者能够更加能 够明白神父所传讲的信息。

找出病因无助于病人 针对病痛,古伦神父认为,通常人们在患病时 总会寻找生病的原因,甚至还有人会怪罪他人让他 生病,包括基督徒在内。然而,找到原因之后,是 否就能够帮助病人呢?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在患病之后,首先应当 反思的,不是导致生病的原因;而是应该思考上帝 会藉着病痛告诉你什么?应该用何种态度面对病 痛?” 曾经经历一次严重病痛的古伦神父说,上帝透 过一些事情让我们看见祂的大作为,更可能通过病 痛让我们打破过去的固有想法,从而得知上帝在我

22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们身上的旨意。 “过去,可能我们会认为自己强人,忘记了自 己其实是有限的、普通的人。生命并不是你所能计 划的,因为上帝是无法测度的。于是,病痛可以帮 助我们打破自己,了解上帝到底是谁?自己是谁? 千万不要紧紧捉住旧有的观念,把自己生病怪罪在 其他人的身上。”

和上帝谈论病情 可是,我们应该如何用灵性的方式面对病痛 呢?第一个方法,就是和上帝谈论你的病情,也就 是向上帝祷告。 “我们在向上帝祷告的内容可以包含多个方 面,可以祈求上帝的医治,但不能当作是一种保证, 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全然交托。在祷告中也要谨记, 要遵从上帝的旨意,不要随你的意愿,更要把疾病 中的自己当作是祷告中的一部份,将自己全然交托。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祷告,把疾病的痛苦完全呈 现在上帝面前,祈求圣灵穿越到内心,加添力量给 我们,让我们在疾病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上帝的爱。” 除了以上的多个方面,古伦神父也鼓励基督徒 们,把疾病当作是为别人所做的牺牲。以他的母亲 在年老病中的心态为例,老人家常常认为自己老迈, 已经不能再为家人奉献了;但她把自己病当作是对 家人的“牺牲”,借此来提醒孩子要对自身的健康 多留意,她是以此心情面对病痛。通常我们健康时, 根本就不能理解病人的需要,会产生无能为力的“罪 恶感”。不过,如果自己或亲人生病时,我们才有 可能更加体会耶稣对我们的爱。


古伦神父强调,每个人可能都没有办法控制苦 难,但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面对苦难,选择就在每个 人自己的手中。

陪伴病人五要点 另一方面,古伦神父在讲座会中也点出了健康 的人应该如何陪伴生病的人,尤其是临终陪伴,并鼓 励基督徒应该注意 5 个要点。 首先,我们不要去解释病人为何会生病,反而 聆听病人的话语、怀疑与恐惧。我们不要去质疑、指 责,反而要感同身受,站在病人的角度体验,从中了 解病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好好与病人道别,不要刻意隐 瞒病情,因为病人可能自己都清楚得很。我们不要给 病人没有可能的期望,而是要满足他们的希望,让他 们得到身心灵的满足。“如果病人希望能够得到妥善 的照顾,确定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我们就应该依照他 的希望,帮助他留下足迹;若是有未了的心事,就尽 能力地去达成他的最后心愿。” 再来就是我们应当给予病人应有的尊重,给他 应有的尊严。同时我们本身也需要好好地思考过自己 的死亡,才能去陪伴病人,陪伴他们谈论死亡。但如 果一些病人根本尚未做好心理准备,就不要强迫他谈 死亡;而是用迂回的方式引导他,让他回忆自己的过

去,引导他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常听说有些病人死不瞑目,所以我们应该加 以注意病人们在临终前的谈话内容,试图了解他们 的心愿,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带领他走向上帝。 大多数人都害怕死亡,因为他们害怕失去控制生命 的能力,更不知道自己死后能不能到上帝那里去, 害怕被审判。于是,我们要帮助他们确认死亡其实 就是躺在上帝的怀里,不要害怕自已做得不够好, 只要坚信基督。” 接下来,就是利用一些仪式来陪伴病人,如陪 同病人唱他所喜欢的诗歌,握住他的手,按手为他 祷告等等,让上帝的祝福透过我们的手传给病人, 加强他们的信心,打开他们的心灵,把平常不敢表 现的都表现出来,因为仪式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 同时,家属也是临终陪伴的重点。神父说,家 人的病痛让家属处于压抑的心情之中,时间一长, 家属有可能转化为抑郁。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从圣 经的角度来开导家属,告诉他们,过世的亲友只是 比他们先到耶稣所预备的地方,并且把他们身上的 包袱先带走。 古伦神父再次鼓励病患者把“伤口”交托给耶 稣,默想耶稣的爱流进我们心中,让我们透过疾病 来感受耶稣的爱。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23


回应

“用

灵性的方式面对病痛”是古伦神父其中一 场公开讲座。近年来,“病痛”是人们又 恨又无奈的话题――恨的是病痛缠身,浑身不舒 服,不但花钱累人,还带给家人诸多不便;无奈 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和病痛完全脱离关系,在 病痛面前,人人平等。 古伦神父指出,人们通常面对病痛的时候, 总是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比如:疲惫、 饮食不均衡、没有规律运动生活、压力、还是上 帝给予的惩罚等之类的因素。人们认为找到有关 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但神父 告诉我们,病痛的原因不能单单靠看眼前的这些 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能帮助我们不再面对病痛。

认识自己的有限,根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命。 无伦医学或科学有多么发达,人终究还是会面对 病痛。因此,人更需要认识这位创造生命的上帝! 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九章 1-3 节回应门徒一 样,“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 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 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 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 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因此,信靠耶稣的基督徒不应该认为“病痛” 只有带来痛苦、折磨、不幸、惩罚、或咒诅等等; 反之,基督徒应该用灵性面对这些病痛其实是要 带来上帝的作为和上帝的祝福。这也是古伦神父

因此,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更需要学习以灵性的方 式去面对病痛,把病痛看为带领我们面对将来的 方向。 古伦神父表示,其实上帝要透过病痛带领我 们面对将来的生活;而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身体 一定会面对病痛的事实,既我们需要去面对病痛。 人身上的病痛是要让人看见上帝的作为,继而怎 么面对未来的生活!在人身上的病痛更可以让人

在住院期间,亲身经历病痛的经验之谈。 那时候,古伦神父刚出版一本著作为《如何 面对身心灵的健康》。因此,当古伦神父住院时, 他的同工就买了古伦神父自己的著作送他,进而 告诉他不要只教别人要好好休息,自己却没有好 好休息,导致操劳过度,病痛临到,现在要住院。 上帝不但提醒古伦神父要用灵性的方式面对 病痛,同样也透过古伦神父的生命提醒今天的你 和我,面对身体病痛的时候,要知 道这病痛将要带来上帝的作为,进 而蒙恩蒙福。(刘利隆传道)

病痛帶來上帝的作為

同屬主內彼此尊重 一法(如炼狱、向圣母祷告),对本次讲座有所保留; 些会友乃至牧者因天主教部分近乎异端的神学及作

但从邀请古伦神父到会友踊跃出席讲座显示卫理公会对天 主教是友善的。 无论如何,本着同属主内,我们彼此尊重,再如会 祖卫斯理约翰的胸怀,汲取他宗美好的智慧与遗产是好的。 古伦神父的讲座也让我深深感受东方基督徒信仰在 灵修的神学与实践上还在启蒙阶段;而这却是信仰中极为 重要的一环。 几堂的讲座,从古伦神父口中所出的圣经及教会传 统的智慧,个人浅尝了与神、与己与人关系的正位,灵魂 深处与神相遇,生命的塑造更新,我心灵暂得了安息。(余 家振牧师) 24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做決定不猶豫不決

伦神父的讲座是一场心灵飨宴。 六场讲座,领受良多。再三阅读 笔记细细回味,自己尤为喜爱的, 还是他教导中很多心灵的对话, 藉着心灵的省察与对话,更了解自我及对未来 的走向。 古伦神父的那一场“创意与决策”的讲座, 让我有不少顿悟。他说,有些人就是面临很小 的决策也会犹豫不决,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希 望每个人都会赞同我们的决定,其实我们应该 要听上帝在我们内心的声音,不用期待要获得 别人的肯定。 我就是他说的这种人。从小,我就不善于 做决定,连买件衣服都三心两意,还得姐妹们 帮我做主。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与我小时很少 有机会做选择有关外,还与原生家庭中的排行 有关。我在家中排行老四,二个哥哥,一个姐 姐,一个妹妹,造成我凡事只要跟随兄长姐妹 的决定就好了。如今,这状况虽已改善,但实 质上,我还是不喜欢面对选择。 他说的到其中三个阻碍我们做决策的困

回应

难,更是一针见血地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一, 想做绝对正确的决定,事实上,没有绝对正确 的决定,只有比较聪明的决定。二,害怕做错 决定被怪罪。但古伦神父说,要有勇气承担, 即使面对批评。三,我们不敢关上任何一个可 能性。只要我们做了决定,就要认真的放弃其 他的可能性,即使是抱着遗憾。要能够认真遗 憾地放下,我们才能认真的面对我们的选择。 虽然惋惜,而且有一点悲哀,但却不是一直悼 念。我们必须接受生命是有遗憾,有限制性, 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很寛广。 还有一点对我很有助益的是,古伦神父说, 要把不同的可能性放在上帝面前,然后跟上帝 对话,我们的内心就会慢慢产生感觉。如果做 了决定后产生活力、爱、自由与平安的感觉, 就是上帝要我们做的决定。如果产生的是恐惧 与狭窄的感觉,就是自我自私的决定。祷告后, 若还是不能决定,可能还不是对的时间做决定。 参加古伦神父的讲座,是临时甚至迟至星期三 才做的决定。感谢上帝,这是一个再正确不过 的选择。( 刘会鹃 )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25


回应

富有正面觀念的教導 几

年前,开始习惯逛福 音书局,常去看看有 什么新书上架。不知从何时 起,开始看见古伦神父的书 陆续上架。当时虽然曾从牧 者们口中听过这号人物,牧 者们亦对他致予好评;但我 心里想,大概只是多了一个 “新出炉”的天主教作者, 所以迟迟没有买他的书的 “感动”。 但 是, 参 加 了 这 次 古 伦神父的讲座,才了解到他 真的是一个“人物”,是德 国很有影响力的宗教与心灵 大师。他并不是新出炉的作 者,而是很早就有出版了许 多畅销著作。心中不禁问, 他的书为何到近几年才在华 人教会中“出现”呢?原来, 这是因为近几年才被翻译为 中文! 我在这次的讲座中获 益良多。对我最大的帮助, 就是古伦神父那富有“正面” 观念的教导。我提出两方面。 第 一. 古 伦 神 父 常 强 调,心中的图像会带来重要 影响。他勉励我们不要有负 26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面的图像。比如,老师若认 为自己在学校像个苦苦“训 练”学生的驯兽师,这有多 么苦啊!他指出应该有正面 的图像,比如老师该看自己 为祝福者,将上帝的祝福带 给学校的学生,这会让老师 的工作更具意义。 第 二. 对 于 病 痛 者, 古伦神父教导我们不要一直 思想自己生病的原因,而是 要正面地思考,上帝透过这 病痛要自己做什么,又或者 上帝是否要改变自己的一些 错误想法。但是,我心中冒 出一个问题,这是否会使人 忽视自己“因罪而导致生病” 的事实(如:暴饮暴食、酗 酒等),导致人忽视认罪及 悔改的需要呢? 对 此, 我 想 古 伦 神 父 便是要引导人以正面观念出 发, 先 把 焦 点 放 在 上 帝 身 上,而不过于让自己沉浸在 罪恶感当中;并且,人若思 想上帝在他的病痛中要他怎 么做,以及要他改变自己的 错误想法;在这与上帝建立 关系的过程以后,我想他自

然会有向神认罪及悔改的举 动。 古伦神父的正面观念, 是现代的需要。人现今常有 许多负面想法,对于所做的 及所面临的事常缺乏信心。 这包括基督徒,在遇到挫折 时常患“失忆症”,忘记了 上帝,没有将忧虑卸给祂(彼 前五 7)。这背后带着“信 仰不能帮助我”的负面想法。 对此,古伦神父对信仰的正 面看法,可以提醒我们,他 说:“有信仰的人都知道: ‘我有所依靠’,所以,信 仰能解除负担。”对于我们 所信的基督,我们是绝对可 以持有正面想法的。 所 以, 这 次 我 就 买 了 好多他的书回家,计划在未 来日子中慢慢细尝啊!(林 忠诚)


心灵与领导讲座

领导者的 10 种特质 好的领导者可以唤醒他人的生命

管是领导者还是工作者,都 可以从基督信仰的价值观中 找到个人的生命价值,也都可以 唤醒他人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特 别是在这个物质主义与绩效主义 至上的资本社会里,许多人的工

领导者其实一直都在伤害他的下 属,想把权力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这一类的领导者也曾受过伤害, 于是,他们应该先与过去的伤口 和好,才能避免伤害一再地发生。 再者,领导者是不应该骄傲

上,根本就无法唤醒下属的生命, 工作绩效又怎么会高呢?

作、生活与家庭已经失去平衡, 自己的内心更失去方向与认同。 如何帮助现代人在工业社会 中找到自己在职场与领导角色的 定位,应该是基督教伦理的一大 挑战。因此,古伦神父从圣本笃 1500 年的仆人管理智慧中,归纳 中领导者的特质与领导的重要原 则。 “领导原则与领导者的 10 种特质”是此次古伦神父“职场 心灵与领导讲座会”的开始,不 但提醒领导者应有的特质,更是 塑造领导者的首要条件。

的,而是应该谦卑的。一些人一 旦拥有领导权力就开始自认高人 一等,他们都需要先面对自己内 心的黑暗,才能学习谦卑。

该是想方设法地寻找该名下属的 良善之处。 还有就是,一个领导者在领 导别人的同时,都应该注意自己 的心灵是否有负面情绪。最好的 方法,就是把负面情绪用祷告的 方式交托给上帝。领导在本质上 其实就是一种灵性的操练。 古伦神父根据自己在修道院 的 30 年理家实务分享,信任是最 重要的。信任可以唤醒员工内心 的活力,不信任则会使员工瘫痪。 身为主管者应该敏锐地注意 员工的健康,如果员工时常生病, 就是工作氛围出现问题,家庭也 一样。 另一个在讲座会上提及的 是,基督徒应该如何管理金钱。 古伦神父说,有种基督徒把金钱 看作是万恶之源,还有一种基督 徒认为上帝是赚钱的工具。对于 金钱,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应该拥 有 3 种态度: 首先,金钱是用来服务人的, 教会都用钱来服务人群,如果过 于重视金钱,我们的行为会与心 灵分离。其次,我们要用有创意 的方式来处理钱财,如让修道院 自己赚钱。最后,我们在面对钱 财时,还能有心灵自由,不是被 钱财管理,而是管理钱财。

领导者散发好味道 领导者应该是有智慧的,并 且可以持续散发出“好味道”, 叫人得见他的智慧,更欣赏他的 智慧。一位领导者如果没有“好 味道”,将会影响周遭的人。因此, 领导者应当操练自己能够随时散 发美好的“味道”。 “同时,领导者的情绪应该 是平静且不激动的,我也明白一 些教会非常迫切地想要转变,但 一切的工作或是策略都应该是平 静的内心状态进行,才能够有最 大的收获。” 领导者应该是不会伤害下属 的,但事实却非必然,因有很多

不要拖拖拉拉 领导者另一项特质是要有决 断力,不要总是拖拖拉拉。现今 的世界发展速度太快,我们要学 习放慢脚步,但绝对不是拖拖拉 拉。只要我们能够专注做一件事, 工作效率肯定会很快。 古伦神父指出,一个领导者 应该是一个敬畏上帝的人,因为 唯有敬畏上帝的人,不会害怕别 人,更不会被别人所掌控。 “一名真正的领导者就像是 一位父亲,永远在背后支持着儿 女的父亲,做儿女们坚强的后盾, 让儿女放心冒险的父亲。而女性 领导也是可以成为“父亲”,只 要她放手支持下属去冒险,做下 属们最坚固的后盾。” 领导者应该是唤醒下属生命 的,但却有些领导者喜欢欺压下 属、贬低下属,而自己却做不出 工作绩效。这些领导者通常都有 自卑感的,并喜欢寻求赞美,通 常这种上司的身边就会有许多“马 屁精”的出现。这种领导通常都 会把精力花在玩办公室政治游戏

寻找下属良善之处 此外,领导者应该是像个仆 人的,如果遇上难搞的下属,应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27


心灵与领导讲座

承认冲突 面对冲突 处理冲突

从企业的角度解决冲突 人

与人之间都会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一 旦无法取得共识,就会容易引起冲突;而 每个组织都会有冲突,无论是教会、家庭或企业, 我们不能避免冲突,但可以化解冲突。 古伦神父说,人们常常用互相友爱做为掩 饰,掩盖冲突,否认冲突,然而这种掩饰只会带 来更大、更严重的冲突。因为用负面的方式看冲 突,只能为当事人带来不安,冲突还是存在,根 本无法解决。其实,一些正面的冲突反而会带来 成长,所以我们应该用健康的态度来检视冲突。

而反对,从而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大家把话 讲清楚。同时,我们也要自我询问,因为我们自 己肯定已有一个固定的看法,唯有靠着自我询问, 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常常会以为自己是受害者,但这样的 想法,实际上会阻碍我们用理性的方式来思考, 看待整个大局。” 为了更好地解释冲突的情况,古伦神父把人 们常常发生的冲突分为 4 大类型,即目标不一致、 方法不相同、分配的冲突与关系上的冲突。

冲突四大类 健康态度检视冲突 首先,我们不要用带有评断的眼光面对冲 突,因为我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地贬低别人,而以 贬低别人的方式去看事情。 然后,我们要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因为 别人也有持不同意见的权利。因此,我们也应该 好好地聆听那些不同意见的人,千万不要把自己 的意见加在别人身上,反而要鼓励别人好好地说 出他们的意见。 再者,我们还要不断地询问,包括别人的意 见、自己的意见。让对方讲出来,是让对方去思 考是否有改变看法的可能性。而且收集多人的意 见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一些可能被我们所忽略的 地方;更帮助我们了解,对方有否可能为了反对

28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目标不一致,就难以找到共同的语言和共 识;方法不相同,意谓着虽然方法不同,但目标 还是一致的;分配的冲突,这可能是财务上的, 也可能是工作上的;关系上的冲突,这主要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出现了为反对而反对 的情况,这也是最难解决的冲突,圣经例子如该 隐与亚伯、亚伯拉罕与罗得。 “忌妒心通常是冲突的成因,更会阻碍冲突 被解决,因此我们要对忌妒心对话,承认忌妒心 的存在,才不会被忌妒心控制。这种人与人关系 上的冲突还有因距离产生的冲突,以及婚姻中的 冲突。” 人们总是面对如此多的冲突,那我们应该如 何解决冲突呢?


回应

為職場信徒制定工作倫理準則 古 伦 神 父 指 出, 一 旦 冲突发生,大家必须好好分 析冲突点的位置,再加以归 纳,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他也鼓励大家用客观 的角度,好好地把整个图像 描绘出来,选项可以多一点, 不要只是 A 或 B,可能还可 以找 C, 让大家的视野可以 更广阔一点,并且将具体的 方式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再 从不同的选项上分析所有的 优缺点,从中寻找大家都愿 意接纳的方案。 再不,就找一个中立的 人士担任中间人,而且必须 是没有关系的人士,来担任 调解的工作。然后所做出的 决定必须有记录,也是为画 下句点所做出的一个必要动 作。 “处理冲突肯定会产生 伤害,但我们可以借助仪式 来化解伤害,这个仪式可以 简单的,也可以是隆重的。” 古伦神父为解决冲突的处理 做了一个结尾。

了古伦神父五堂讲座,涉及“领导者的特质”、 “正确价值观的领导”、 “化 解冲突”、 “预防心灵枯竭”、 “敢于决策”等有关领导课题,受益良多。 古伦神父注重心灵建设过于外在技巧,治理根本问题而非表面现象。古伦 神父也应用了圣本笃修道士 1500 年前的教诲、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论、 圣经的诸多教导探讨有关领导课题。由于讲座会的时间有限,很多课题只 是点到为止,我期待从所订购的书籍中,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我个人认为,在教会中牧者们有好的灵性,但对职场的经验可能相对 较少,难以有效地为信徒提供职场引导。有的信徒对企业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却缺乏灵性造就,因此常不知如何有效地在职场上实践真理。由于教会牧 者多注重属灵教导,信徒们也鲜少在教会中听到有关职场的教导。因此, 教会生活与职场生涯之间产生了鸿沟。 现今时代邪恶,信徒们在职场上面对的挑战更趋复杂,例如:信徒被 拖欠债务时当如何处理?非要贿赂才有商机时怎么办?下属工作散漫或上 司专横无理,基督徒又当如何面对?很多信徒在教会中听了一套属灵教导, 心中却不知如何在职场上实践出来,只好活在愧疚中,或一句“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成为内心唯一的慰藉。 古伦神父集灵修大师和资深企管人为一身,他为许多信徒提供在职场 上的心灵引导。我对他的修道院能拥有 300 多位员工及管理多间公司,以 致于修道院能不受教会的资助而自给自足深感兴趣。他是如何在属灵和企 管上取得平衡的?试想想,我们的神学院有一天也能有自属企管而在经济 上自给自足吗?将来所有传道人在神学院毕业后能兼有企管学历吗? 抛开奇梦异想不说,我想是时候卫理公会为职场上工作的信徒制定“卫 理公会会友工作伦理准则”,好成为信徒在职场上的参考和指引。工作伦 理准则可以提供原则性的指引,而非刻板的规条变成职场信徒的束缚。“工 作伦理准则”应成为教会牧者和职场信徒的交流平台,共同应对多变的企 业世界,为职场信徒带来活力、自由和平安。 我也期待教会牧者可以不时为信徒举办职场心灵分享小组聚会,透过 彼此分享、鼓励和代祷,信徒们能学习在职场上实践真理,活出基督的样式。 有朝一日,我深盼人们不只是在教堂中,也在职场上认得出卫理公会的会友。 (陈斗湖)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29


心灵与领导讲座

教养孩子有希望 家庭危机影响信仰传承

“政

治家认为家庭是社会的 基本单位;教会亦看重 家庭,因为家庭是传承信仰最基础 的地方。”古伦神父于 4 月 26 日 假天主教圣德肋撒堂主讲“家庭与 信仰”讲座时如此表示。他说,可 是现今的情况却不然,每个国家的 离婚率都非常高,家庭也不再如所 期望成为信仰传承之处。 古伦神父提出两个面向,即 今日家庭所面对的问题及其解决的 方法,好使家能庭传承信仰。

轻视她,婚后就觉得丈夫不够重视 她 。事实上,她的丈夫已经很重视 她了,但由于以往的经历使她觉得 被轻视。 我们与别人相处都会习惯性 以自己过去经历来看待对方,进而 觉得被对方某些行为伤害;其实不 然,有时对方只是刚好碰触到我们 的痛处,才让我们觉得被伤害。

方的眼中看清自己,发掘对方对自 己的形象后,就不会一直责备对方。 另外亦可透过伤口了解自己 的阴暗面及弱点,并且打破自我的 期待与形象,认识自己只是一个平 凡人(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弱点)。

宽恕与原谅 5 步骤

另外一个成功的相处,就是 原谅及宽恕,而非计算对方犯的错 错误的想像伤害了自己 误。有时候大家对宽恕及原谅有误 “没有人能伤害我们,除了 解,以为原谅及宽恕意味着放下身 自己以外。事实上,不是别人来伤 段,不断去符合和讨好对方。 夫妻须有妥当的距离 害你,而是你对别人存有错误的想 他指出 5 个原谅的步骤: 家庭问题主要涵括夫妻的婚 像及幻想,而伤害了自己。” 一、承认伤害的存在,不要 姻问题及亲子问题。古伦神父表示, 神父说,有一位太太在丈夫 忽视和逃避内心的感受,而是感受 在为许多人进行心灵辅导时,最常 不在家时,很努力的将房子粉刷一 内心深沉的痛楚,若不承认伤害, 遇见的就是两性问题,即男女及夫 遍,并且挂上一幅新画,希望给丈 久而久之就会转变成对别人非常严 妻关系。 夫一个惊喜,同时也希望获得夸奖。 厉的态度及抱怨,对自己要求越来 “婚姻或男女关系中常见的 可是,恰巧丈夫那天工作却不顺利, 越高; 问题是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把其 放工回家心里还在抱怨上司,闷闷 二、允许内心忿怒的存在, 关系想像为过于浪漫,即过于强调 不乐,就没有留意到太太的杰作, 其实愤怒会带来正面的力量,协助 亲密关系。” 太太却因此感到很失落。 我们与伤害我们的人保持一段健康 他表示,要有一个长远、有 古伦神父指出,那是因为个别 的距离,让自己知道无须依靠对方 生命力的婚姻,就必须注意亲密及 期望及想像没有受到满足,而受伤 生活; 距离的问题,而非感觉无时无刻都 了。这个症状也常发生在另一个情 三、以客观角度分析伤害如 要在一起才是幸福的。因为如果两 况中,即丈夫认为妻子应该在他工 何产生,即从客观的角度知道对方 人整日紧紧相依粘在一起,那时间 作失落时,尽量不要打扰他,让他 内心也许从小就有伤口,但是伤口 久了,就会觉得厌烦,甚至出现问 可以休息;而妻子则希望丈夫下班 未获处理,导致最后将伤害加诸在 题。婚姻不是在一起的快乐活动, 后可以帮忙打理家务或照料孩子。 别人身上; 而是需要努力经营的一段关系。 四、宽恕及原谅,主动宽恕, 是使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影响,让自 有爱亦有伤害 勿以自身经历解决问题 他表示,任何一种爱里是存 己解放内心的行为,不被对方控制; 神父也提醒,不要以自己过 有伤害,而且会发现彼此越来越多 原谅对方则是不把自己沉溺与受害 去的经验在婚姻生活里处理问题。 的阴暗面。然而,要用正面看待之, 者的角色中。心理学家认为,如果 他举例,一名女子从小就认为父亲 看成是更加认识自己的机会,从对 一直把自己当成受害者,那么有一 30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天就会成为加害者,产生攻击性行 为,让周遭的人有罪恶感; 五、把伤口变成珍珠,敏锐 于别人的伤害,19 世纪的德国一位 著名的修女说过,人生最重要的艺 术就是把伤口变成珍珠,即不要让 自己一直停留在受害者的角色里。 原谅既然那么重要,那要如何 在婚姻中实现呢?古伦神父认为, 原谅是需要智慧的,即不要在愤怒 中沟通,引起争辩。

是“我就是我”。父母应该从孩子 身上看到“我就是我”的特质,即 使独一无二的。

父母须留意内心感受

父母的本能就是照顾及教养 好孩子。在教养孩子的同时,父母 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因为教养的过 程中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 包括含 怒。他指出,有些父母在教养的过 程中,内心会产生罪恶感或亏欠, 认为自己应该很喜乐地投入教育孩 将期望投射在孩子身上 子中。 当晚的讲座第二个面向就是 “实际上,内心的愤怒及攻击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问题。古伦神父 情绪是提醒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 指出,父母常常陷入最大的危险, 系也许得找出一个适当的距离。身 就是将期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其实, 为父母的亦须照顾好自己的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但是, 如果压抑或强忍这种愤怒情绪,那 父母的要求往往使孩子无法活出内 么有一天爆发出来,甚至会引发强 心的自己,导致内心的形象污浊了, 迫症。" 失去了自我认同,无法抬头挺胸面 古伦神父再次强调,在教育 对群众,甚至变得害羞内向。 孩子的过程中,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孩子领洗的仪式很重 因为仪式可以协助减缓负面情绪, 要,使做父母的知道如何对待儿女。 找着安全感及归宿感,让孩子感觉 领洗的第一步骤是圣水祝福,希望 到家的根。他举例,晚安仪式可助 孩子可以在圣灵的泉源里面生活; 孩子除去对黑夜、做噩梦的恐惧。 第二步骤则用水洁净,就是洁净这 “许多孩子在青春期都会比 孩子被弄污浊的形象。 较叛逆,因此会非常抗拒正规仪式, 这仪式可帮助父母了解这孩 如餐前祷告等。家长可以选择自己 子是有独一无二的,不可将自己的 家庭的方式,或孩子舒服的方式进 理想投射在他们身上,且让他在教 行仪式,透过不同的仪式或新的方 会中成长,活出自我形象的色彩。 式,找回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灵性的特质, 他表示,好像有些每年例行的 他们都会觉得“我就是我”,其实 仪式,有些人干脆随便度过,其实 旧约中上帝向摩西表达自己时,也 大家应寻找及赋予新的意义。如大

家可以在庆生会上以分享的方式, 让寿星知道他或她在家中扮演的重 要角色等,同时也可以将不敢表达 的情感告诉对方。他称,一个好的 仪式可以化解误解并解除彼此之间 的冲突。

接纳自己的有限 古伦神父说,现今教育孩子 受许多外界影响,如电脑、手机及 网络等,教育孩子, 常常无法如我 们所愿,导致父母心里有罪恶感。 他提醒父母,要静下来好好想,自 己已经为孩子做了多,哪一些东西 是自己根本无法为孩子做的,且接 纳自己的有限。 他说,有些较大的孩子会责 备父母的不是。一位 70 几岁的女 士向神父表示,她 30 几岁的女儿 时常抱怨她过去失责,没有教养好 孩子。古伦神父指出,每个孩子都 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东西,父母 也付出了一些东西给我们,其中当 然有正面的,也有伤害。身为成人 的儿女应该有责任分辨好坏,对于 自己的生命负责,不是一味的将全 部责任推给父母;作为父母的,无 须为自己无法付出的,感到罪恶感。 最后,古伦神父表示,其实 现今的父母不容易以基督化的方式 教养孩子,但无论如何,不要对孩 子失去希望,因为有时候虽然已撒 种,只是暂时看不到成果, 未来将 会开花结果。“希望大家可以在家 庭里找到归宿感,对安全成长的地 方抱有希望。”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31


回应

我的三個第一次

古倫神父給 我的心靈盛宴 德

文,看了一无所知;德语,听了也不知所云!那是 我 20 年前去德国参加“卫理国际青年领袖大会” 留给我人生难忘痛苦的经历。苦也! 20 年后,德文及德语我还是一窍不通;但 4 月 23-24 日听了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和心灵大师―― 古伦神父在诗巫其中的七场讲座(德语传译华语),却 是我心灵的一大盛宴。乐也! 宣传报导说,古伦神父的诚恳、谦卑生活和信仰 态度是他受到各界敬重的主因。那几天从他讲座中及 之后阅读了他诸多著作,我发现他真是名不虚传。 古伦神父说 :“ 我们信仰的根基应该是上帝而非 靠他人的评语。”过去在事奉上,我确实是在乎听到“人 言人语”多过上帝的满足心意。如今,我需要像一棵树 深深扎根在上帝的话语里,才能在事奉的道路上屹立 不倒。别人的甜言蜜语或冷言冷语就当着是促成我更 加茁壮成长的养份吧。 工作不应该使人“耗尽”! 古伦神父这一说,对我 是当头一棒。教会繁重的工作量时常会把我的身体及 心灵压得透不过气来。现在我需要认清工作力量的来 源不是自己,而是圣灵。我不用太在意自己的表现以证 明自己是最好的;更不必活在别人的期望下。我要承认 自己是有不足之处, 因为正如保罗所说: “祂对我说: ‘我 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 完全。所以我更喜欢誇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护 庇我。”( 哥林多后书十二 9) 其实,外在的时局越艰苦,处境越逼人,我越要 与上帝及自己的心灵接触。如此才能对外在的现实做 出积极有生命力的回应。(黄声明牧师) 32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的生活有多种状态,人的生命有多重层次, 当一个人深刻懂得自己想拥有怎样的生命 时,他的所思所想所为,就会超越普通人的境界, 进入心灵深处的深层层面了。 信仰是帮助一个人寻获心灵富足的最佳方 式,德国殿堂级心灵大师古伦神父乐此不疲地与 大家分享这一种力量与幸福。从西方到东方,他 的力量从上帝而来,经由他的口说与笔写,转送 到千万人的心里头,成为生命中的亮光。 在我多年的採访经验中,曾经访问过各领 域的杰出人物,他们都让我佩服与欣赏。这一次, 德国殿堂级心灵大师古伦神父,才让我真正领悟 哲人所说的:“结越多麦穗的,越是懂得弯腰; 成就越大的人,越是懂得谦卑才会让人欣赏、敬 佩”的道理。 这一次,聆听德国殿堂级心灵大师古伦神 父讲座并予以报道,让我创下了三个第一次:一 是我用了 11 个小时听神父分享六堂“职场心灵 与领导讲座”后才敢动笔(台湾“南与北出版社” 总编辑吴信如小姐翻译);二是第一次写德国名 人;三是我第一次报道殿堂级心灵大师。 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与古伦神父进 行一场面对面的专访;但是我却有幸能够听到他 六堂的分享,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经验。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愿意挪出休息时间,亲切的 配合我的要求,在诗巫福源堂的台上多个场景“摆 甫士”给我拍照,而且始终面带微笑。我从神父 的身上,学习到了谦卑、亲切与智慧的功课。(杨 善)


卸了外袍的古倫神父

2

006 年,第一次与南与北文化出 版社的吴信如主编有过一线的接 触,主要是了解当时刚出炉及订 购的两本书――《活像耶稣》 及 《天 天经历复活喜悦》。那时候服事的教会推 动全教会一起阅读这两本书,并在不同年 龄层中一起灵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是 神父写的书,而且还是德国圣本笃修道院 的神父所撰写。那时候第一感受是神父应 该会用很多天主教的词汇,会因而看不懂。 由于是台湾卫理公会城中教会主理庞君华 牧师推荐,况且全教会一起推动,所以没 理由不一起阅读! 当我带领校园青年人一起阅读《活像 耶稣》的时候,发现从 50 个角度去看耶稣 的真实一面,并引导我们去体会耶稣带给 我们的影响,从耶稣的身上了解我们自己 的生活态度。在默想和实践中一起去审视 自己在生活中的冲突、工作和家庭的问题, 以及我们所面对的恐惧与忧虑、希望和喜 悦,帮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面对这一切,为 我们只围绕自我的生活带来宽阔的视野, 使我们的人生得到改变。 看完了这两本书,2007 年我就献身 进神学院去就读道学硕士。 一直很好奇这位神父为何与别人有着

回应

不同的生命气质,为何神父总是能用不同 角度都是叫我们回归到自己本身,聆听自己 内在的声音。若是自己没有切实的操练,是 写不出如此安慰、影响生命的文章。 古伦神父到过台湾、新加坡及西马, 我都擦身而过,没有机会听他的讲座会。 2009 年回到诗巫西教区恩道堂牧养时,也 推动全教会在祷告会之后一起用《遇见心 灵 365》一起灵修,让弟兄姐妹一起从书中 得着许多。 我们一起分享及体验灵修之美。 这次能有机会跟神父和信如姐一起 服事是上帝美好的安排。记得“教牧心灵” 讲座的那天晚上,很好奇神父卸下袍子之 后是个怎么样的人,因为大部分的印象是 神父只穿着全身白色的衣服或全身黑色的 外袍, 仅此而已。 我就好奇私下问了信如姐: “神父会穿着便装吗?” ,她说: “当然会啊!” 后来回到酒店,他就脱下外袍与我合影一 张留念! 卸了外袍的古伦神父是一位可爱,爱 说笑,爱聊天,很随和,慈祥的老人家。感 谢上帝让我们与他相遇,带给我们很多美 丽的祝福,盼上帝祝福古伦神父身、心、灵 健壮,也继续透过他的书籍祝福我们!(陈 晶晶牧师)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33


心灵与领导讲座

接纳放手 活出年老生命力 拥抱老年心生活

“一

个 社 会 文 明 与 否, 要 他们比年轻人更有洞察力及智慧。 感恩目前还拥有的健康,因为人 看他们如何对待老人。 不会一直都是健康的。 一名瑞士心理学家表示,若一个 除此,退休后也要放下以前 年长者须接纳自己 社会只有青年人的思想,相等于 没有文化,失去文化。文明的国 家应该是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价 值。”古伦神父于 4 月 27 日下午 的“拥抱老年心生活”讲座时如 此表示。每一个人都会慢慢变老, 要学习接纳、放手、放下权利、 财务、也学习放下自己,这样才 能面对自己变老的生活。

圣经中的老年人 他说,圣经中有许多老年人 过生活的例子,他举出路加福音 一开始提及两个老年人――以利 沙伯及撒迦利亚。他们俩年老了, 却没有孩子,我们可以把这样的 图像看为是生理上没有孩子,也 可看为是生命中没有结出丰盛的 果实。他们彼此把对方局限在一 定的角色里面,认为对方就是这 个样子。后来,撒迦利亚因不相 信太太怀孕,用了九个月时间静 默无法说话,来改变对太太新的 看法,以新的眼观看自己。 神父指出,这故事向人传达 的信息是:若到老还一直“锁” 在过去角色,以过去的方式生活, 人的生命就会枯干结不出果实。 他也认为,路加福音接着出 现另外的两个老人(就是一眼认 出耶稣的西面及女先知亚拿), 34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虽不简单, 但一定要学会放手。他举例,有 一对年老的夫妇,先生以前是校 长,退休后婚姻出现危机。退休前, 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但这位退 休校长因为放不下校长的角色, 就整天躲在厨房教他太太下厨、 如何做家务。神父说,美好的婚 姻是需要保持亲近及距离的平衡 点。因此,这对老夫妻最后找到 妥协的方法,就是创造彼此在一 起的活动和自己的活动时间。 “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掌握 很多权利,退休后要学习放下。” 他分享道,有一个企业家退休后 把企业交给儿子,可是每当看到 员工经过他办公室,转角去找他 儿子时,心里却十分难过。这说 明了,事实上这位企业家的心里 还是放不下之前掌握的权力。 此外,年老者还要学会放下 金钱和财务。他说,有的老年人 要守住财产,就像德国有很多老 年人想把财产留给孩子,导致后 来发生争夺财产和“谁是长辈最 疼爱的孩子”之类的纠纷。 他也表示,人在年轻的时候, 无论在职场或家庭中都是站在一 个中心的位置;但迈入年老的时 要舍得放下过去 第二是放手,有关健康的问 候,有者会觉得大家都不需要你, 题,我们要注重,但也要学习放手。 这时候就要学习放下自己。 老年人应该体验年老所扮演 的新角色,探索年老所能学到的 事物。古伦神父提出三方面: 第一是接纳,接受自己的过 去和经验,因为人根本无法改变 以发生的事。最重要的是与自己 过去的经验及生命和好,接纳上 帝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但是许多老年人面对生命里 发生的事,总是不断抱怨,无法 接纳过去的事情;我们遇到这样 的老年人时,我们真的感到很心 痛。他表示,人可以在任何时候, 任何时间重新开始。即使是 80 岁 了,觉得自己以往没有活出自己, 仍可重新来过;同时也感恩以往 80 年岁月里的一切,如果只是抱 怨过去,将永远不知足。 古伦神父说,老年人要学会 接纳自己,包括力气变小、动作 变慢、孤单等事实。身边的朋友 也会接着离世,产生孤单及寂寞; 但有些老年人却不愿意接纳内心 变成寂寞的事实,紧紧缠住家人, 强求家人的陪伴。他说,子孙固 然有照顾长辈的责任,但不应该 要求幼辈要兼顾自己的孤单感。


年老结出丰盛果实 第三是结出丰盛的果实, “老 年人要以新的方式来结出生命的 果实,就如上帝在我们身上撒下 种子,在年老的时候进入丰收之 时。”他说,很多老年人都有成 为祖父母的新经验,给孙子温和、 慈祥和安全感,这样的角色就让 他们看到生命里的新果实。 古伦神父称,老年人对社会 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连接着不 同的时代。现在德国建筑房子的 趋势是考虑多代同堂,或退休的 老年人回到幼儿园跟孩童讲故事; 多所小学也推动到老人院教导长 辈使用电脑、手机等新科技。除此, 面对纠纷的德国企业也会邀请德 高望重的老年人担任调解人,用 他们的智慧来调解纷争。老年在 这方面扮演了桥梁的角色,协助 年轻和年老的时代找到平衡点。

成功及健康地变老 除了以上的三方面,古伦神 父也提及,老年忧郁症是老人最 常面对的问题,造成这个病症的 原因是找不到自我认同,特别是 放下以前的角色和地位。他提出 了“心怀感恩、自在、自由、耐 心和爱”的五个美德,能帮助老 年人成功变老:

的字根具有“想”的意思,即要 存感恩的心,回想过去。老年人 要抱着感恩的心去回顾生命的经 历,也为着在生活中面对艰苦的, 感谢上帝扶持,带领走过;也以 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前面的挑战, 这样的人格才会越来越成熟。

二.自由自在地生活 “一个人要有自由自在的心 境,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放手。所 谓放下,除了是放下过去的角色 外,也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特别 人,让他们做真正的自己,让彼 此自在相处。”老年人应觉得更 自由。因为老年人无须在他人面 前表现自己,思想上也比较自由。

三.更有耐性接纳自己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要对 自己更有耐性,对于一些事物可 能无法如前做得好,很多事情无 法掌控的时候,要对自己有耐心。 他有一位管风琴师的朋友,在年 老时无法弹奏节奏较轻快的曲子, 但他仍热爱弹琴,后来他就弹一 些缓慢、温和、自在的曲子。 他说,爱人固然重要,但年 老时,除了爱人也要爱自己,爱 大自然,爱自己的兴趣,不然就 会变得刻薄、不知足,难与人相处。

一.回想过去心怀感恩

祈祷把生命交托上帝

古伦神父说,在德文“感谢”

他建议老年人要找到自己的

生活仪式和步骤,生命就会慢慢 转变,且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意 义。祈祷,是成功的老年生活最 重要的方法,静静坐在上帝面前, 把整个生命交托给上帝,亦可将 剩余的时间为他人代祷。透过一 些仪式,老年人可以获得安全感 和归宿感,帮助他们找到祖先留 下来的根。 古伦神父称,每个人都希望 自己可以活久一点,但是生命总 有一天要结束。有些老人年会故 意忽略死亡,不去想死亡,每天 强迫自己活得喜乐及活力。但是, 人们更应该从死亡来思考老年和 如何面对死亡。例如,基督徒可 以想像死亡是躺卧在上帝慈爱怀 抱中。他说,有些人害怕死亡, 是因为怕失去自我控制和必须放 下一切;也有人觉得生命中错过 很多东西,所以对死亡感到可惜 及恐惧。

懂得面对死亡就有生命力 “老年的生活要越来越有生 命力,就要思考如何面对死亡。” 他说,谈论死亡不是要大家觉得 恐惧和害怕,而是要把它当成目 标来想。思考死亡可激励老年人 努力的活在当下,更真诚地对待 每一个人。他希望老年人可在剩 余的生命中,活得更宽缓,留下 慈祥和爱的脚印,为自己和周遭 的人带来更多祝福。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35


心灵与领导讲座

真福八端

通向幸福生命指南 “耶

稣在山上讲论的真福八端(八福),给予我们的应许是天国 就在我们心里,不管是伤害、病痛,透过八福指引我们如何 在充满苦难的世界里,体验真正的幸福。”古伦神父道,耶稣是智慧的 导师,在真福八端中指示我们一条道路,让我们看见生命是可以走向幸 福的。将真福八端与我们的生活连接起来,可让我们获得成功及幸福的 生命。

苦难世界中可得幸福 古伦神父在诗巫圣德肋撒天主教堂的最后一堂讲座中,以真福八 端为主题。他说,不管亚洲、欧洲等国家都有许多有关幸福的书,这代 表人都不太幸福;而这些书所说的幸福都不太实际。然而,耶稣所说的 真福八端却是很实际。 真福八端是一条指引人走上成功的道路,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活在 完美理想的世界里,而是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透过真福八 端走向幸福的生命。 他指出,希腊文中“幸福”有三个意思:一、偶然得到的幸福;二、 与内在的自己和谐一致,内心就会平安和谐;三、指奥林匹克山上的诸 神才能享有的幸福,是一种神级的自由的享乐。耶稣用的词是第三种, 即是人可在真福八端中获得如此的幸福。 “幸福是用钱买不到的,亦无法制造出来。幸福是透过生命的转变, 透过真福八端的生命态度,达到与自己和谐的幸福。”

第一福:心灵贫穷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天国属于他们。 古伦神父当晚所引用的经文,是以德文直译,指引会众认识真福 八端。他指出,心灵贫穷是指人内心的一种态度,并非说赚很多钱或有 钱人不能进天国。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真实内心,他会觉得内心是虚空 的。唯有保存心灵贫穷,不依靠钱财的自由态度,天国才能在我们心里。 “心灵贫穷的人,是知道自己的无知,内心无所求,不向主妄求 来达致自己的目的,并承认自己是一无所有的人。”

第二福:悲伤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他说,以这经文视为对逝者的悼念,才能真正获得安慰。如果我 们拒绝承认内心的悲伤,这份压抑的情绪就会变成忧郁症。若我们无法 穿越及面对内心的伤痛,只停留在表面的情绪里面,可能会长生自怨自 哀及抱怨别人的行为。 除了对逝者感到难过悲痛,悲伤的另一层意思是为自己丧失的机 会,或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而感到悼念和悲伤。如果我们能够接纳自 36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己无法办到的事,真实地接纳生命中的遗憾,我们才 能肯定及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在不如意的情况 下仍仰望上主。

是指没有企图心,让自己在耶稣基督里完全敞开,惟 有带着纯洁的心,才能看见上主的荣美。” 古伦神父说,耶稣的话语不带任何意图,是从内 心发出的。有些人外表友善,但事实上言语行为附带 第三福:和善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要继承土地。 企图的条件;若要心里纯洁,须将内心的负面情绪掏 “很多人用冷酷的方式对待自己,他们会想要压 空,并将它摆在上主面前。纯洁与美结合,即纯洁的心, 制自己的内心感觉,与负面感觉对抗。为何会压制自 可看见上主的美,亦可从美的事物看见上主。 己?因为害怕真实的自己是不理想、是邪恶的。”他 第七福:促进和平的人是幸福的, 也指出,德文的“和善”是有勇气把内心所有的感觉 集合起来,即是有勇气面对内心负面的感受,将之交 因为他们要被称为上帝的儿女。 托在上主面前,与上主对话。 他指出,“和平”的希腊文,意指“音乐里的和

第四福:对正义感有饥渴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上帝要让他们饱足。 古伦神父指出,圣经说能够撒下正义种子的人, 才能收获和平。不管教会、家庭、社会、世界,若没 有正义,就会产生许多冲突。然而,我们也要明白, 没有绝对的公平或正义的事存在。“对正义饥渴”的 意思,是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用正确合宜的方 式来教育子女,用合宜正义的方式来面对教会及社会。

第五福:仁慈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也会体验到仁慈。 古伦神父称,福音书中三次提到仁慈的字眼,其 字根与内脏相关,即是情感最容易受伤的地方。所有 的爱一定会受到伤害,如果害怕伤害而将自己关闭起 来,最后会变得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如果没有爱,就 不能经验幸福。 他表示,仁慈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人,他们就能了 解上主,与上主相近,如此就能让我们的生命获得幸福。 不要让内心的不仁慈的法官掌控我们。

第六福:心地纯洁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要看见上帝。

谐”,“如果想要对外缔造和平,首先自己的内心必 须得到平安。如果能够让自己内心各种不同的声音, 如:高、低、亮、暗、远、近、尖锐的声音达到和谐, 内心就会获得平安。”我们不是要排除内心负面的声音, 而是试着将内心不同的声音达到和谐的境界,若我们 内心能获得和谐一致,就有平安,且能在周围创造平安。 他表示,很多人的内心都是分裂的,这些人很容 易造成周遭发生分裂及纷争。拉丁文的“和平”是与 敌人妥协,包括自己内心的敌人与外部的敌人。能够 学会用妥协方式来面对内心的情绪,才能帮助其他人 面对他们的情绪。

第八福:为正义而受迫害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天国属于他们。 “生命当中无时无刻充满逼迫,即便在充满纷争、 迫害的世界,我们还是可以获得幸福,因为迫害只会 促使我们更快地直奔上主。” 他说,有主教以奥林匹克运动来做比喻,即有对 手在后面,就会有动力令自己跑得更快。古伦神父说, 有邪恶的事追着我们,就会让我们更快地到上帝的面 前,这包括:生病、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乐观面对 生命中不幸的事,纵然是不好的事情,它也可能带来 好的结果,驱使我们更快地奔向上主。

“心地纯洁的意思,不是没有过失、没有罪,而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37


1. 本报接受各种商业、启事、促销、贺词、挽词等资讯,惟须遵照及符合教会 原则与立场。 2. 一切来稿/相片恕不退还。如要索回, 请注明。 3. 本报有权删改/取捨/拒绝不合格的稿件。 4. 如遇贺词/輓词过多,本报有权临时抽出任何一则,下期再登。 5. 详 情 请 联 络 本 报,Tel: 084-333021, 333028, Fax: 084-345650, Email: scaccmm@gmail.com

转载自 www.aastation.net, 作者保留版权

38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39


40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41


许多人抱怨他们无法经验到上 帝,虽然不断祷告、灵修,还是 找不到上帝。于是,我都会反问 他们,他们是否已经找到自己? 上帝的形像和我们自己形像绝对 是互相关连的 ...... 如果你无法感 受到自我,就无法感受到上帝。 ~古伦神父

紅娘

SA 2014041

婚恋服务专家, 成就您的姻缘。

免费交个朋友吧! 不想单身?需要伴侣? 让红娘为您牵牵线 欢迎来到我们的服务社: 32B, Lane 13, Oya Road, 96000 Sibu, Sarawak. 联络:郑圭菁 014-6995498 电邮:lovingmatchcs@yahoo.com 面子书:lovingmatch@yahoo.com

42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卫神 60 周年庆典

校友会获 150 免费票券 诗

巫卫理神学院将于 11 月 1 日(星期六)早上 11 时半假诗巫晶木酒店六 楼盛大举办“六十周年庆典”。庆典筹委会特别赠送 150 张免费票卷给 卫神校友会,让历届校友们参与其盛,共襄盛举。 卫神校友会主席陈俊杰牧师表示,卫神历届校友,无论是全时间课程 (神学系、礼拜与音乐系或宣教科)毕业生,抑或是延伸神学课程毕业生, 都可以主动在卫神校友会面子书群组(MTS Alumni Association)留言报名, 或联系校友会财政苏慧洁姐妹(办公室号码 084-332708;手机号码 0128759363),报名索取免费票卷,截止日期为 5 月 31 日。然而,由于免费票 卷有限,该会将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处理。

敬致 : 卫理神学院历届校友 敬邀为卫神纪念特刊供稿 本院即于今年(2014 年 11 月 1 日)举行设院六十周年校庆,届时会出版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以兹纪念。 为使特刊增色,且为历史备注,在此特邀请历届校友们为本刊供稿,文体不拘,内容无 论是回忆、记述文或祝福等,一概接受。唯字数以 50 至 300 字为限。更请附上近照一张。 敬请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之前电邮至 francisw@mtssibu.edu.my 或寄至卫理神学院 P.O. Box 78, 96007 Sibu, Sarawak, 并注明“特刊委员会”收。 谢谢。

诗巫卫理神学院 60 周年特刊委员会 敬上

诗巫区治丧服务组 黄仕山 016-8672677/084-337139

诗巫区墓园管理执行会 李孟进 019-8171155/084-317962

古晋教区互助社 林新忠 019-8579918

泗里街卫理治丧服务组 黄其彬 019-8165833/084-654227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43


44

第 978、979 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