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順豐

Page 1

A1 余家的歷史 春雨,潤澤花生種子的協奏曲 -------- 一根扁擔檐出一世花生情 一場綿綿的雨讓田畝裡有著適合播種的土壤溼度, 天未曉,母親早已準備就緒往田裡出發, 她將花生的種子均勻的散布在土壟之間, 重複著翻鬆泥土、種植、覆蓋的動作, 看似平凡, 在母親的心裡,這是很重要的根本, 關係著之後花生的收成和一家的生計。 父親總是挑著扁擔,沿街賣著五穀雜糧。 檐的不只是作物, 也檐著家庭甜蜜的負荷。 這是余仁聖小時後對父母親深刻的記憶。 驚蟄,萬物萌發 -------- 成長的開始 當年正處於對新事物總是好奇的年紀, 放學後, 整片田就是余仁聖他們親、堂兄弟四人的樂園, 沾滿一身的泥土,阻不了他們的歡笑。 也喚醒沉睡在土裡的花生種子, 紛紛伸起懶腰,展露出新綠的枝芽。 而留下的腳印隨著發芽那瞬間, 為兄弟四人留下日後一起打拚的見證。

盛夏,平凡的花生花,蘊藏著另一種美 -------- 綻放一地的喝采 鮮綠的花生株, 展露鮮黃的嫩苞, 黃色的花朵點綴著綠欉。 開花必結果是花生的特性, 而余家的人傳承自花生的腳踏實地。


成立余順豐加工廠, 是父親夢想的實現, 精心挑選各地的五穀作物, 確保每一作物的品質, 每項環節的嚴格控管下, 所出產的五穀粒粒豐美。

結莢,落地生根 花生不沉醉於耀眼的光芒, 默默地開花,俏俏地凋謝, 因為有著另一項偉大的使命。 余仁聖從小跟著豆類相處, 看著父親辛苦的進貨、出貨, 母親刻苦耐勞的持家精神, 再苦也要檐下父親創立的余順豐加工廠。 「我們家的花生還曾經出口到荷蘭,吃遍世界花生還是臺灣的好。」 看著余仁聖說話的眼神, 流露出肯定又帶有滿足的神情。 心裡默默地守護自己的家園和這份親情。 沒有絢麗的色彩, 只有耐人尋味的幸福 花生花獨自開在田的一隅。 恬淡地兌現著對生命的承諾。 母親就像花生花一樣平凡、質樸。 花,沐著朝露,吸收著清新的空氣; 母親,映著陽光,安份地耕耘付出。 花,不是為了展現, 是孕育著一個生命。 她從來沒有違約,有多少花, 就會有多少的花生果實。


秋分,土壤中埋藏的果實 ------- 代表真正的驕傲與豐收 每到收成的時後, 母親總是彎著腰, 撿拾土裡的花生, 「土豆彎彎三遍翻」, 是最好的形容。 某日,看到父母親那雙不再細緻的巧手, 是為家庭辛勤付出, 而一直被遺忘在內心某個角落的情感, 隨著花生的收成, 有著深刻的體驗。 就像一顆顆的花生, 裡面包藏著一個古老或新穎的故事, 等著被剝開、體會。

重新喚醒,那份最熟悉、最原始的… 余仁聖透過現代科技的改良製造, 不同的花生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 了解其特性, 加以運用。 也許是生命源頭的召喚、 土地情感的記憶, 是嘉南平原這塊土地,育養了我們, 第三代如今再度回到這裡、回溯至原點…, 抱持謝天的心, 讓余順豐孕育更多…。

看的見的決心 第三代紛紛回來, 真情投入這塊曾孕育他們的土地, 用的是現代化的技術, 說的是最幸福的情感, 因為聆聽長輩的往事, 於是也寫下與余順豐交織的人生故事。


…我是分隔線… 民國四十五年--余順豐買賣行成立,民國七十五年--成立余順豐加工廠,民國 101 年--觀光工廠成立(用成像一條線的年代表)

A2 臺灣的花生 春雨,雨水連綿是豐年。 花生為熱帶性作物, 需要高溫, 多日照及適當的降雨。

出苗,春雷初響萬物萌發 嘉南平原獨天得厚的氣侯條件, 滋潤著大地, 喚醒上天給予的禮讚。 生根,驚蛰闖雷米麵如泥 春天讓人多了期待的禮物,


幼芽,五穀稻作處處宜。 複葉互生, 晨開暮閉。

盛花,萌發茂盛氣清景明。 黃色的蝶形花, 好似飛舞的彩蝶

結實,籽粒飽滿籽結實。 入冬時節, 是花生飄香之際, 淡淡的花生香, 傳遞故鄉最真切的味道。

A3 東石在地文化一 A3-1 開枝湠葉 永曆十五年(西元 1661 年):閔泉惠安縣人柳櫻隨鄭成功來臺,後裔即


到東石開拓。 清康熙年間(西元 1683-1722 年)有吳、黃兩姓先民,由福建晉江縣東石 渡海移植來台居住於此全部為漢族人,以捕魚養蚵為業,先民藉以眷念故土、 表示血脈源流,將拓墾之地,名「東石」藉資懷念。當時兩地名「東石」隔海 相對,成為雙方地區通商口岸。

東石地處朴子溪出口,形成優良港澳。傳說首艘帆船進港時,見到滾滾洪 流中一隻猿猴抱樹一株,由上流隨波逐流而下;另有一說為:昔時未墾殖前, 雜林叢生,而聳矮茂列,且有幾株高樹露頂形狀如猿,迎風搖動幻同山猿嬉樹, 把舵者卻以此雅景作為認識航路入港之標示,是故此地之東石港在清朝稱為 「猿樹港」。光復後,將「頂東石」改稱「猿樹村」。

日據時代設立辦督署後,改為嘉義廳東石港區設辦務署,然後又改為嘉義 廳東石港支所,該區署至民國 6 年改為東石郡東石庄,屬台南州轄,光復後改 稱東石區東石鄉隸屬台南縣,民國 39 年行政區域調整,本鄉劃歸嘉義縣管轄。

A3-2 捕魚的船隻燈火,點亮了漆黑的漁港,一艘艘的船航向無際的大海, 為一天的生活揭開序幕。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一個農、漁、鹽混合的鄉鎮,以捕獲魚蝦業維生, 對東石人來說,海有如陸地的延伸,是另一種田地。不僅養活了許多的東石鄉 民,也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東石人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 養殖出名聞遐爾的「東石蚵」。

A4 東石在地文化二 虔誠信仰 香火鼎盛的鄉內古廟,廟貌崔巍,面海的先天宮,奉祀保生大帝、紀府千 歲。歷史悠久的港口宮主祀媽祖,三家村的福靈宮主神觀音菩薩,在早期先民 渡台、創家園,是心靈上的信仰,也世世代代保祐著東石的子民。 東石漁港 東石觀光漁港以「風」、「陽光」、「魚」、「船」、「海洋」以及「燈 塔」等元素為出發點,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

鰲鼓濕地 一場美麗的錯誤,原為台糖的農場因地層下陷、土壤鹽化後,如今還給大 自然,造就鰲鼓濕地,成為西南沿海候鳥遷移,以及水鳥棲息的重要地點,也 是著名的賞鳥地點。 船仔頭休閒藝術村


由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運作,範圍在東石鄉、朴子市與六腳鄉的交界 處,原本是一處逐漸沒落的農莊,後在地方人士與政府積極的推動之下, 成為 傳統農村體驗的樂園。休閒藝術村中擁有傳統的三合院,還有提供控土窯、放 風箏、坐牛車與蚵貝工藝等,帶您回到往日純樸的時光。還可搭乘海筏暢遊朴 子溪,探訪濕地生態中的紅樹林、招潮蟹與彈塗魚,欣賞沿海迷人的風光景致。

B區 B-1 阿嬤挑花生 阿嬤的加減法, 加法,味蕾的挑逗, 減法,健康的原則。

「自己撿,卡好吃啦。」 阿嬤充滿笑臉的回應, 是那樣的真切、樸實, 捧在手中的花生更顯得格外的珍貴、甜美。

看著那雙粗糙的巧手, 細心地篩選, 以確保每一粒花生完整無傷。


想起,母親, 總是永遠站在第一線, 細心呵護著心肝寶貝健康成長。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