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工作報告


2023年1至6月 peterdkoon

管浩鳴 法政牧師

議員的話


2023年上半年,香港終於走出疫情困局,全面展開復常之路,雖然 過程困難,步伐稍緩,情況比想像中危急,但香港人面對一次又一次危機和變 局,都能沉着應對,準確地審時度勢,敏銳地把握機遇,讓香港得以渡過難關, 實現更大的發展,靠的是勤勞、機智和靈活應變的個性,成就了香港的發展奇跡。
福界團結互助,成立了「香港社福界聯合抗疫大行動」,取得圓滿成果。今天 我們把個行動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平臺,轉型為「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 本人作為主席,將繼續發揚包容共濟,求同存異,自強不息,凝聚力量,協助 特區政府良政善治,發揮「官商民」的優勢,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與各界 一起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裡,貢獻 重要力量,讓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人支持通過《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期望往後會 有措施協助覓地及精簡安老院舍興建的審批程序,讓更多私人院舍能 夠達標,而業界多年來一直爭取放寬院舍的24米高度限制,用盡土地 發展潛力,我認為現時絕對是契機一併檢視可行性。此外,大灣區融 合發展必定是安老發展的趨勢,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擴展更多跨境安 老措施,為長者提供更多退休養老的優質選項。
長期方面,建議政府為公立的兒童精神科門診增撥資源,特別是精神 科醫生的訓練。短期方面,希望政府考慮公私營合作模式,讓急切需 要幫助的青少年個案分流到私營醫療機構處理,以舒服整體求診者的 等候時間。
建議政府透過精神健康調查收集數據,檢視現時相關政策的實際作用,同時持續反 思、修訂和推行更為完善的精神健康藍圖,期望令眾多輕症個案能夠及早識辨,並 作出治療,從而減輕醫療負擔及精神科專科的輪候時間,形成良性循環。
相信作為中國人絕對不會反對認識中國歷史,如何增 加青少年了解歷史,培養國家觀念和民族認同感已是 社會共識,唯一斟酌是如何用最好方法帶領學生學習 中史當然將中史列為高中必修科是最簡單做法, 但是 否最合適?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四月份率領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到大灣區訪問,了解4個內地 城市的最新發展概況,我認為今次的考察成果收穫甚豐。期望政府的管治班 子能夠總結經驗,並從中獲得更多靈感和啓發,繼而籌謀更多具體政策,推 動本港經濟升級轉型,堅定不移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年輕人實現夢想, 創造更美好的前景。
港人壓力爆煲,需正視心理及情緒問題
中國歷史列為高中必修科目之修正案
團結行政與立法機關,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觀看影片 觀看影片 觀看影片 觀看影片 觀看影片
建議需要一套整全的輸入外勞政策,以解決勞工嚴重短缺 的問題。政府制訂上一份《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 告已事隔8年,本港現時面臨的內部及外部環境早已不能 相提並論。政府應考慮成立更高層次的督導委員會,根
據產業轉型和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訂立更具前瞻性和 競爭力的人口規劃配套和政策措施,以迎接和配合多元 產業發展的需要。
各公共交通企業不只是營運交通業務,同時 也作為香港重要的公營服務機構,不應只是 以盈利為本,更應負上相應的社會責任,為 市民提供優質及合理的服務,而政府作為交 通政策的制訂者和監督者,更有責任不時檢 討相關制度,與時並進,確保市民能享受高 效便捷的交通服務。
年長職業司機涉及意外近年經常發生,而意外成因與殘舊的士 亦有密切關係,建議政府因應司機老齡化情況考慮制訂年齡上 限,以及強制更換或淘汰老舊的士和收緊的士進行驗車的門檻 和時間。
最讓業界頭痛是人手嚴重不足,須改善兒童之家人手比例, 以及正視成為寄養家庭的各種制肘。
相信殘疾人士能夠就業,對他們是一種尊嚴,更可起正面作用, 不單止讓他們明白是有作為、能夠自力更生,從而融入社會,
更可增加社會氛圍,讓大眾認知殘疾人士應獲得公平機會融入 社群。
副學士學位與及高級文憑課程均盡量採用「寬進嚴出」的原則, 但我擔憂的是銜接到大學或專業科目課程的學位數量並不足夠, 使年青人白白浪費求學求上流之青春,亦讓有部分家長誤以為入 讀後可以相對容易升讀大學。
現在是否有契機可鼓勵及幫助一些「危危乎」需要「被殺校」的 學校開設職專教育課程?
建議收窄健全運動員與殘疾運動員之間比賽獎金的差距, 此外,支持運動員的艱苦道路作為發揮生命教育的示範 作用。
以民為主是一種主觀心態,政府需制訂客觀標準,以評 定學員是否有包括以民為本、愛港愛國等心態培養。
事務委員會轄下的小組委員會
增加安老院舍宿位事宜小組委員會
監管保護兒童機構的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
推動照顧者為本政策小組委員會
促進家庭教育事宜小組委員會
附屬法例小組委員會
《2022年醫生註冊條例(修訂附表1A)(第3號)公告》
與《噪音管制條例》有關並於2023年4月28日刊登憲報的3項附屬法例小組委員會
內務委員會轄下的其他小組委員會
研究制訂長遠青年政策和發展藍圖小組委員會
《2023年刑事訴訟程序(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2023年刑事訴訟程序(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2023年嶺南大學(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委員會
《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2月21日
2月27日
應豁免本地居民回港核酸檢測 發展多元產業 燃點競爭希望
落實施政藍圖迎兔年新發展
建復和
「簡約公屋」助民紓困 社會看待造價須務實
擊落「流浪氣球」 不會令美國強大
「攬炒計劃」就是走火入魔
文匯報 解決民生憂難 提振「興」的動能
文匯報 中大校董會改革會影響學術自由嗎?
3月6日 文匯報 維護憲制秩序 確保香港繁榮穩定
3月8日
3月31日
明報 須有效規管「銀髮職業司機」體檢 文匯報 期望關愛隊傳揚互助互愛獅子山精神
4月4日 文匯報 七成美商會會員對港法治有信心 有力駁斥美國抹黑
4月13日 文匯報 國安教育要從「心」開始
維護國安有利香港民主回正軌促發展
精誠團結才能謀幸福謀發展
參訪灣區內地城市 思考香港創科崛起路徑
區議會須去政治化 回歸地區治理功能
地區治理改革 立足實際着眼長遠
特首互動交流答問會
明報 高球場爭議 有否「調解員」帶領脫困
文匯報 美國抹黑香港宗教自由散播仇恨與偏見
文匯報 香港法官經得起考驗 美國恫嚇制裁徒勞
夏寶龍親民務實 促進港澳團結和諧為民謀福
文匯報 社福界要在新起點譜寫新篇章
文匯報 發揚關愛互助精神 增強精神康復支援
明報 多管齊下 解決本港醫療問題
文匯報 Google 必須主動刪除「港獨」歌曲
文匯報 凝聚社會力量 排解民生憂難
*上半年共撰稿了30篇文章
與行政長官及議會同事浩浩蕩蕩到大灣區考察四天,亦多一日與香港社福界朋友在灣區內考察安老事務, 親身體會更多實際情況,為社福界提出有利、可行的政策與措施。
「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的成立,代表着責任、奉獻、新生和希望,標誌着香港社福界已站在新的起 點,開啟了新的篇章。秉承抗疫精神,繼續團結香港社福界,支持特區政府邁向良政善治,促進香港與內 地社福服務協同合作,致力全球社福工作持續發展。
年青人需要的是機會,只要政策方向定得到, 落實工作做得好,加上年青人的幹勁,什麼 事情都有可能!
「以老護老」、「以老護殘」在社區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無論生理及心理上都面對著巨大挑戰與壓力, 如果無法承受長久以來的照顧壓力,隨時「爆煲」。與勞福局孫玉菡局長交流,期望持續優化措施,為 甘願照顧親人而貢獻自己的「無名英雄」得到全方位的支援。
當日與其他議會同事一同了解多個社福機構對於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前線工作情況。
受社會事件與疫情的衝擊下,近年 經濟大受影響,在考量政府財政收 入與各項大大小小的開支上,須得 其所宜地取得平衡。希望政府的公 共財政用得其所,正如陳茂波司長 指面對龐大財赤,「節流是必須、 開源更重要」。
出席器官捐贈推廣活動
出席「管牧有偈傾」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