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狂想曲之夜
|| Rhapsody of MoCA ||
目錄 CONTENTS
01. 設計背景 Persona
設計原則
02. 設計企劃
概念摘要
設計特點
體驗原型分鏡
顧客旅程地圖
服務藍圖
03. 回饋和延伸
概念評價
未來延伸
01.

廖宜文 Alvin
職業 學生 男性 21歲
資訊通路
# 路邊廣告
# 當代館的FB
# 走路經過
# 親朋好友
# FB、IG廣告
消費通路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關鍵特質
# 熟悉社群軟體使用
# 喜歡拍照
# 會因為一時興起而行動
看展行為和態度
# 在意展場周邊環境
# 看展會想要打卡分享
# 有人氣的展覽比較願意去
「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和你們不一樣。」
我是誰 (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我是一個喜歡社交,會把生活塞滿的人
,週末行程滿檔,不太熟悉藝術,但如果
有看起來很酷的展才會想看,或是陪朋 友一起去。我喜歡受到矚目的感覺,因 為我是很特別的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 是我的日常,並且對有趣或新奇的話題
侃侃而談,因為我想讓別人感受到我是 非常有內涵的。
我需要 (需求、期望)
我需要周邊環境的設施豐富到可以讓我 在看展後有其他的休息和娛樂。在看展當 下需要可以快速查詢作品說明的管道,否 則看不懂的展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我會希望能夠透過來當代看展覽看到新 穎、很酷、衝擊潮流的東西,可以讓我在 逛完展之後,能說出很厲害、文青、有獨 特想法的心得!還希望可以拍出能分享到 社群網站的美照。
設計原則
引起興趣(進店率):
留下令人強烈的第一印象
該目標客群對於當代並不熟悉,看展也非習慣,而
是為了達成特定的目的才去(例如:拍到好照片、
讓他看起來很酷)。透過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
印象以轉化為後續進入當代的動力。
規劃安排:
成為週末踩點行程的一部分
通常目標客群看展是附加於其他行程,不會單就一個
展覽而出門,而是成為一天行程中的一環,希望每一 次的出門能讓價值最大化,安排豐富充實的行程。
推薦分享(推薦率):
增加目標客群共鳴、被注意的話題 創造與他人的共鳴及話題,滿足目標客群塑造出某 種形象已改變他人對其的觀感(很酷、很不一樣等 等)。
概念摘要
「我們該如何讓MoCA在社群媒體上被快速傳遞?」
在網路崛起的時代,透過在社群媒體上的話題渲染,將是品牌認知與活動參與度的重要關鍵。
因此,我們鎖定善於經營社群媒體的目標客群,以此為核心,設計出一系列能夠吸引他們活動內容,
並且能在活動結束後,透過紀念品、照片等物件,使MoCA本身及此活動,都能在社群媒體上造成話題並持續發酵。
透過「夜晚」,我們讓目標客群能夠有更深度與當代館交流的時光,並藉由個人化顧客旅程的設計,
讓目標客群感受自己是獨特的、以凸顯出「與眾不同」的自己。
設計特點
尊榮的個人化體驗
以限定的門票數量及貫穿顧客旅程的心理測驗結果,透過 量身定做強調限量感及尊榮感,提升目標客群對活動的好 奇與 期待
古今交融的夜當代
以夜晚的當代為主軸,結合古蹟與藝術兩大特色,讓顧 客能夠透過夜晚這個獨特的時間點,由外而內細細品嚐 當代
藝術品飲食化 社群媒體渲染
以藝術包裝餐點,讓藝術的呈現更加平易近人,使平時對 於藝術可能較為陌生的目標客群能夠透過影像紀錄及食 物的隱喻,更加理解展品內涵
藉由目標客群所喜愛之拍貼機、心理測驗結果、打卡牆 等特色,強化此活動於社群媒體上之傳播與渲染,吸引 更多潛在顧客造訪當代或參與下一期的活動
體驗原型分鏡
入場打卡牆 心理測驗 Dresscode/ 手環
當代巡禮 take-home message
入場打卡牆
活動簽到處的打卡牆供參與者拍照,
同時亦有活動人員協助紀錄


心理測驗(票券)
顧客於購票時,將會進行心理測驗,而此心理測驗將以顧客適合什麼樣的觀展體驗作為分類,
產生對應的個人化票卷,且此分類將進而影響後續整個顧客旅程的個人化體驗







Dresscode/手環
根據不同測驗結果提供相對應的穿搭指南

由當代提供與主視覺相符、不同顏色的發光手
環,作為夜訪的微光及不同測驗結果的區別記號






個人化拍貼
根據四種心理測驗結果的濾鏡可供自由選擇。
而此拍貼機可持續置放於當代館中,針對不同 展覽或活動更換濾鏡
藝術包裝餐點
與當期展覽作品結合,將作品意象/概念轉化爲茶點形式,透過味覺感官來品嚐藝術





藝術家交流
根據測驗的不同結果,將參與者分至不同展間,
與該展品的策展藝術家進行深度對談、交流


定時導覽
由館員進行2場定時導覽,同時段會搭配
「當代巡禮」,參與者可自由選擇參加與否


建議路線:
西洋歷史式樣建築入口→扮演對稱關鍵的鐘樓→維多利亞式的紅磚文化→建成國中操場

當代巡禮
參訪當代內、外,從建築、歷史作為導覽切入點 燈光減弱,讓參與者能夠以手上戴著的發光手環 為燈光引導他們前進




take-home message
活動結束前,每個人將會獲得在入場時所拍攝的實體 照片,搭配主視覺/當代特色的紙像框,以及隨機提供
當期策展藝術家的一句話,讓參與者作為收藏紀念
顧客旅程地圖
活動前



線上購票
於官網報名活動,
同時完成心理測驗
取得個人化結果





簽到拍照 個人化拍貼 藝術家交流 藝術包裝餐點




定時導覽/ 當代巡禮 take-home message 拍照發文
於MoCA門口簽
到,並在打卡背板
前拍照紀念
選擇與心理測驗
結果相符的濾鏡
進行拍照
官網
簽到員 館員
拍貼機 拍貼照 打卡背板 行動裝置
品嚐用藝術包裝
的當期展品
進入與測驗相符
的展間,與藝術家
交流、聆聽導覽
茶點介紹立牌
策展藝術家 展品 茶點
參加定時導覽/ 當代巡禮
館員 展品 古蹟建築
獲得一張紀念照片
&藝術家的一句話
將活動照片發到
社群,與朋友分享
紀念照片 社群媒體 活動照片 手機
體驗分鏡
活動前

官網
行動裝置
互動線
簽到處、館員 背板、簽到表
在社群網站看到活動廣告
購票客服
寄報名確認信
可見線
協助資料登記
協助拍攝
動線管理
發放手環
設計報名
接收訂單
確認材料量
購買材料


藝術家

完成報名與心理測驗
維護環境
動線管理
協助分組
取得個人化結果
動線管理
動線管理
導覽帶領
紀念照片
設計報名
協助拍攝

官網系統
官網系統
並在打卡背板前拍照紀念
報名後台
報名後台
設計濾鏡
製作餐點
餐點擺放
交流內容
拍貼機

導覽培訓
藝術家接待
與設計
行動裝置
社群媒體

當天到MoCA門口簽到
發紀念照片

紀念品設計



相符的濾鏡進行拍照

回饋及延伸 03.
顧客:比起心理測驗的結果,更在意會如何影響到活動的體驗
館方:購票過程的個人化操作是很特殊且有趣的體驗方式
顧客:期待藝術能轉化為更好理解的形式,並用不同於
以往的觀點體驗展覽
館方:活動規劃若與一般展覽館相似,將使顧客缺少參與的動機
顧客:想了解且好奇夜間的MoCA與白天不同之處
館方:若缺乏活動主軸以及獨特性,無法彰顯出當代的價值
依據展期調整內容設計
預計長期推行此項活動,並依
據每次展期來進行不同風格、
內容的設計,吸引對其他潛在 顧客的曝光率與參與度
融入目標客群喜好於未來策展
擴大古蹟巡禮範圍
在進行使用者研究後,去了解
目標客群對於展品、展覽主題 的偏好,並於未來策展中融入
,使目標客群能夠從潛在顧客 轉換為典型顧客
當代周圍皆為紅磚古蹟建築,
古蹟巡禮可擴展至整個街區
範圍,讓體驗能夠延伸至當代 周邊
持續的使用者研究
透過夜晚此時間點,與其他 體驗活動,如微醺大飯店、無 光晚餐等容易吸引目標客群 的特殊活動體驗合作,提高 目標客群的興趣與話題度, 並提升MoCA知名度 在每次的當代狂想曲之夜結 束後去了解使用者對各項活 動的評價,並透過了解喜好 進行迭代,如增加探尋當代 密室、現場表演、實境解謎等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