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館研究報告 第二組

Page 1


研究報告 第二組

目錄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產出

研究附件 01 02 03 04

研究背景

因為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人們在造訪博 物館時的活動模式也相對地產生變化,除了 走訪的次數降低以外,多數民眾也傾向避開

人潮較為壅擠的空間,日常消毒和防範傳染 的意識也隨之逐漸興起。博物館在這個時代 裡也勢必因應疫情調整服務項目,在解決民 眾實體看展體驗與交流活動時對疫情表現出 地的潛在擔憂外,也同時發展線上虛擬看展 的領域,試圖拓展新的觀展體驗領域。

我們將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研究主體,

朝「後疫情時代的博物館體驗設計」為研究方

向設計提案,讓台北當代藝術館持續發揮他 在藝術反思中扮演的影響力。台北當代藝術 館坐落在繁華的台北市區內,是少見以古蹟

本體作為藝術場館呈現的博物館,且展覽內 容多變,並未被框架在其厚重的文化底藴 下,而是試圖跳出古蹟的既定印象、並反過 來利用這個型態與現代藝術衝撞出嶄新的樣 貌。當代藝術館規劃各種有利於活絡藝術靈 光、訊息傳播、教育學習等等項目的整合機 制,期許這個機制保有一種「茍日新、日日 新、又日新」的有機性格。

在這個大架構下,我們希望能夠在進行 後疫情時代的觀展體驗設計時,融入、強調 並推廣當代藝術館的特質。而進行研究的同 時,我們也將透過用戶研究,洞悉在世代交 替後不同時代的消費者樣貌改變,為台北當 代館定義當代的典型用戶與潛在用戶樣貌。

研究方法

定點觀察 隨機訪談 個人探旅 深度訪談

在定點觀察的部分,我們組內兩兩一組,進到當代館中的各個定點,分別去觀察在平日以及 假日,會進入當代館的顧客樣貌有何不同,而這些不同的顧客是如何與當代館互動,又會使用什 麼樣的服務呢?我們的觀察重點包括顧客的外觀、推測年齡、行為、使用的服務、與當代館的互 動、周圍的相關設施等,觀察地點遍及各個展區、兒童區、置物櫃、廁所、櫃檯、走廊等。 在定 點觀察後,我們觀察了超過30組顧客,並以行為獨特性、重要性,撰寫出六張顧客圖像。

顧客圖像-2-1

顧客: 中年長髮男子

參訪時間: 9/17 10:30-10:45

參觀路徑:

樓梯投影片區--展場--

關鍵觀察:

• 在展品前駐足許久

• 使用插手機的互動裝置,但似乎不太會用, 工作人員上前幫忙

• 仔細看Qrcode的小牌子,將眼鏡拿下來湊 近看。推測有老花。

• 坐在椅子上看投影片

• 有帶耳機體驗

顧客圖像-2-2

顧客: 30~35西裝外套牛仔長褲女性

參訪時間: 週二 15:02~15:07

參觀路徑:

入口--服務櫃檯--剪票口--置物區--

關鍵觀察:

• 熟門熟路量額溫跟酒精消毒手部,很快就來 到主展區入口

• 主展區入口服務人員提醒並給了她一個牛皮 紙袋裝小東西

顧客圖像-2-3

顧客: 20-25 情侶

參訪時間: 週二 15:00~16:30

參觀路徑:

入口--服務櫃檯--剪票口--置物區--主展區一樓 --二樓--置物區--藝術商店--離開

關鍵觀察:

動態作品看比較久 非常認眞研究互動裝置

很喜歡跟作品拍照(且偷錄影沒被抓到) 女生會拉著男生前進

因為手機被關進去,不知道何時可取出而有 些緊張

服務員會主動問離開展品的他們需不需要協 助取出手機

研究方法

隨機訪談則是緊接在我們每組定點觀察後, 我們在當代館的門外,找尋觀展完的受訪者,並 簡單訪問其基本資料、來當代館的頻率、來當代 館的目的、使用了哪些服務、當代令你印象最深 刻的地方等等。 我 們訪問了超過15組的受訪者, 其中包含個人、情侶、朋友不同的顧客組成。透 過隨機訪談,我們初步了解顧客對於當代館的印 象以及來當代館的原因,以利後續的訪談問題涉 及及關鍵時刻的撰寫。

隨機訪談 個人探旅 深度訪談

我是一名59歲的老師,本來就有逛博物館的興趣,而且當代離我家不 遠,剛好下午沒事就來這裡晃晃,不是為了特定的展覽而來。平常我大 概2-4個禮拜會去一次藝文場館,跟展期的更新頻率有關。我覺得當代 的交通很方便, 對我來說場館附近環境是一體的,逛完之前、之後可以 去哪裡、吃什麼都會影響到我對這個場館的評價。 今天還有在官網看到 周邊建議路線的介紹,等下想去走走看。

我是一位從因為休假,從國外回台的工程師,今天下午覺得有點無聊, 想要出門晃晃,就在 Google Maps 上面發現了當代館,看起來蠻酷的 就來了。

展覽他本身沒有太多的文字解說,讓我有時候會不太淸楚展覽 想要表達什麼 ,但在整個展覽結束時,有一個介紹影片來讓我可以淸楚 了解展覽中的各個細節跟創作理念,讓我覺得非常驚奇!

研究方法

除了以他人為核心出發的前述兩項方法,我們 也進行了個人探旅。在個人探旅的過程中,實際以 「當代館顧客」的角度,從進入當代開始,展開一連 串的體驗,包括被館員引導路線、置放物品、觀看 及詮釋展品、與展品互動、找尋廁所、詢問館員問 題等。

流程階段

活動 看展前

查詢展場資訊

買票和換證 看介紹展板 騎機車

接觸點

官網

停車

感受

• 官網資訊分類淸楚

• 找了15分鐘才發現旁 邊有建成國中停車場

• 機車10元/hr

• 汽車40元/hr (平日)

服務台 展覽門口

• 水不能帶入

• 票券設計好看

• 在觀眾不太會

• 注意到的地方

情緒曲線

展場看展

個人探旅 深度訪談

從自己的角度,細細品嚐及觀察當代館,親自 感受到身為顧客會遇到什麼樣的痛點及感受到什麼 樣的亮點。

在個人探旅後,我們產出了自己的顧客 旅程地圖,也萌生了很多想問當代館的問題,並因 為更加瞭解整個顧客旅程,對於訪綱設計的掌握度 更高了。

看展中 看展後

走上樓梯

105展間

106展間

• 冷氣特別大聲

• 有五個螢幕

• 沒有標觀賞順序 眼花撩亂

樓梯間 各展場門口 出口

• 播放較為強烈的 作品,讓人行經 眼睛為之一亮

• 先介紹藝術家再介紹展品 無法及時滿足觀眾好奇心

• 語音QR CODE要到展場外 面掃,來回走了很多次

• 動線好出入

研究方法

最後,我們依據前述所得到的個人資

訊,進行了受訪者的招募,我們的招募對象 是「愛過當代館」的受訪者,也因而在受訪者 的招募上,會傾向篩選出近年來造訪當代館 頻率下降,或對於當代館服務滿意度下降的 顧客。以此為核心,我們找到了兩名受訪 者,一名是設計相關產業的女性,另一名是 女性學生,而我們也另外找到了一位曾任當

代館志工的受訪者,期待能以不同視角,了 解到當代館在疫情前後的變化,以及其擔任 志工時對當代館及顧客的觀察。 在訪談時, 我們非常注重挖深受訪者在乎的事情,背後 的感受以及造成這些感受的具體事物。 我們 從訪談中獲得了很多資訊,並且進而延伸為 受訪者圖像、Persona、關鍵時刻等。

深度訪談

昱禎是一名常常穿梭在各種不同展覽空間逛 展的人,會在行前查好和展覽相關的內容,有時 會爬一下其他人的觀展心得。對於展覽,會先衡 量門票價錢是否能滿足期待,才決定是否前往觀 展。

在逛展時,昱禎會習慣攜帶可以裝筆記本的 小包包,隨時記錄下觀展心得,並勇於嘗試互動 式作品體驗。此外,因為認為語音導覽機相較於 文字敘述,比較能完整傳達作品內容,而且也不 會因為光線太暗或人潮太多看不到字,會特別注 重語音導覽機的內容介紹,以及硬體上的操作。

對於QRcode線上語音導覽,抱持可能會因收訊 不良造成使用體驗不佳的疑慮,而不喜歡使用。

喜歡特別設計過的票卷,也對展覽相關的紀念 品、延伸手作活動深感興趣;曾經有蒐集導覽手 冊的習慣,但後來因為搬遷時造成負擔,而漸漸 減少拿取了。在其他服務項目方面,首先認為台 灣可以放寬展場內對攝影的限制,另外有方便且 乾淨的如廁空間也是一大印象深刻的重點。如果 在較大的展區,會希望有鄰近的廁所和休息區可 供休憩。

目前最喜歡的是三創的展覽空間,除了離家 近以外,還因為周遭有其他的區域(像是可逛街 的地方),在看展覽之餘也有其他活動選擇。因 為搬遷新居後通勤不便,加上疫情關係不想接近 預期會人潮洶湧的地區,近期沒有造訪當代,對 當代的印象稀薄,只記得場館昏暗、警戒線不太 明顯,但認可當代為一個優質的觀展空間。其他 影響是否前往逛展的因素還有天氣和當天心情等 等。

研究方法

關鍵時刻 顧客輪廓 人物誌 階梯分析 MOT地圖

在使用前面的田調方法蒐集完資料後,我們便要用後面介紹的方法來分析、統整前面的大量 資訊。關鍵時刻分成四個維度:

推薦率:

消費者願意推薦的瞬間 (例:願意打卡分享、和朋友推薦)

進店率:

勾引消費者心動的瞬間 (例:官網資訊淸楚、門口指引明確)

複購率:

消費者覺得値得的瞬間 (例:服務優秀、空間舒適)

轉化率:

催化消費者下單的瞬間 (例:生活改變影響參訪意願、 知名藝術家限定展)

經由前面和兩位受訪者的訪談內容,從中取出20則關鍵時刻故事,故事包含名稱、人、事、 時、地、關鍵感受、還有關鍵時刻維度。分析受訪人在觀展前、中、後接受到的資訊和服務,找 出其中的優缺點,找出痛點和受訪人的本質需求。

顧客輪廓

人物誌 階梯分析 MOT地圖

顧客輪廓是以類型去區分受訪者,類別的形式是相對的,如:單獨觀展vs朋友一起逛、常態 入館vs偶然入館…等,再挑選最為適用的兩組類型形成十字圖,將受訪者放入十字圖中。

在當代藝術館的專案中,我們總共有11位參與深度訪談的受訪者,在分析了他們的關鍵時 刻後,能得出他們的類型跟取向,再經過小組討論後,我們選定了『為了特定主題看展vs路過就

逛逛』『被動從各種管道接受資訊vs平常會主動關注資訊』畫成十字圖,把11位受訪者放到十字圖 中做比較,從中產出persona。

被動從各種

管道接收展

覽資訊 路過就逛逛 為了特定

平常會主動

關注、追蹤 展覽消息

研究方法

經過前面顧客輪廓的分析,我們能得知客群的 分類、想法和需求,但以條列式列出痛點,無法眞

的貼近顧客,產出persona就能讓團隊以更同理顧 客的角度看待當代館,我們分別產出一位典型顧客 和一位潛在顧客,在分析如何抓住老顧客心的同 時,也能招攬新的客群進入當代。

人物誌 階梯分析 MOT地圖

我是誰 (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展覽及生命的重度看展仔

張庭安Tina

女性30歲

未婚族群(有伴侶)

“展覽及生命,生命及展覽”

資訊通路

# 當代館的IG # 當代館的FB # 當代館的官網 # 親朋好友

消費通路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 accupass

關鍵特質

#樂意探索新事物 #慢步調的享受生活 #習慣紀錄生活中的樂趣

我是誰(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用展覽增加文靑感的網帥

看展前會查評價、提前展覽 習慣使用導覽服務來了解展 覽內容

看展後會寫觀後心得

看展行為與態度 我是一個樂於探索新事物的人,喜歡花時間去理解新的知識或觀 念。平常的興趣就是看各種類型的展覽,吸收不同領域的新知並在 其中找到新的刺激;也喜歡觀察城市中的每個細節,並將有趣的事 物記錄下來。對於生活,我喜歡追求生活中的儀式感,從小地方讓 我的每一天都有質感,因此,我習慣規劃好行程並且做好事前準 備,確保事情都能在掌握之中並且能有所收穫。

為什麼我喜歡當代

我需要 (需求、期望) 當代館展覽選材相當多元、開放,能夠看到衝擊思考的議題和作 品,滿足我喜歡探索不同領域新知的欲望。 而對於展場布置的方面,讓我感受到場佈和作品之間的和諧。同時 當代館本身的古蹟建築也增添了一種韻味,讓人特別能沈浸在這樣 古今交錯的衝擊之下,是我的質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域。

我需要在看展時,我注重「互動」這個元素,讓我不單單是被動的接 受作品所要傳達的,但是前陣子疫情在線上的觀展體驗好像就缺乏 了這種互動感。同時我在看展時,需要一個不會太擁擠、太嘈雜的 環境,讓我可以仔細的去了解每一件作品的細節。 我會希望展覽的導覽服務能夠更加完善,讓我得以了解作品細節, 並且有更多能夠作為展覽紀錄、讓我收藏紀念與反思的素材。

典型顧客

廖宜文 Alvin 男性 21歲 學生族

#路邊廣告 #當代館的FB #走路經過

我是一個喜歡社交,會把生活塞滿的人,週末行程滿檔,不太熟悉 藝術,但如果有看起來很酷的展才會想看,或是陪朋友一起去。我 喜歡受到矚目的感覺,因為我是很特別的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是 我的日常,並且對有趣或新奇的話題侃侃而談,因為我想讓別人感 受到我是非常有內涵的。

我需要 (需求、期望)

我需要周邊環境的設施豐富到可以讓我在看展後有其他的休息和娛 樂。在看展當下需要可以快速查詢作品說明的管道,否則看不懂的 展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我會希望能夠透過來當代看展覽看到新穎、很酷、衝擊潮流的東 西,可以讓我在逛完展之後,能說出很厲害、文靑、有獨特想法的 心得!還希望可以拍出能分享到社群網站的美照。

看展行為與態度

關鍵特質

”我有自己的想法, 我和你們不一樣“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消費通路

#熟悉眾多社群軟體的使用 #喜歡拍照 #會因為一時興起而行動

在意展場周邊環境 看展會想要打卡分享 有人氣的展覽比較願意去

潛在顧客

Persona是虛擬的人物,他的人格特質通常為鮮明的, 做事也是有明確原因的。因為他代表了各年齡、性別、 想法、圈子的客群,形容的越細緻、生動,團隊能以更 好的出發點找出痛點和目標。

實際生活的經驗故事

階梯分析 MOT地圖

先分類關鍵時刻的顧客經驗故事,用動詞去描述顧客的經驗,得出顧客的表面需求(例:滿 足好奇心、與展品共舞)再將各個表面需求拼湊,同理顧客的想法,尋找他們的本質需求,找出 最深層的價値主張。

使用階梯分析可以深探顧客最內隱的需求,在訪談中沒有或不好意思說出口的,經由階梯分 析找線索,能窺見顧客眞實的想法。

研究方法

在產出了persona後,根據他的個性,我們能知道他對於當代館的想法,為什麼去或不去當 代館。這時再套入關鍵時刻的推薦率、進店率、轉化率、複購率,就能找出當代館對persona的 「誘因」。

若persona的個性喜歡獨特、潮流,在轉化率便要以「限定潮流活動、優惠」增加稀缺性刺激 persona產生衝動購物。

用展覽增加文靑感的網帥

廖宜文 Alvin 男性 21歲 學生族

”我有自己的想法, 我和你們不一樣“

資訊通路

#路邊廣告 #當代館的FB #走路經過 #親朋好友 #FB,Instagram廣告

消費通路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關鍵特質

我是誰(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我是一個喜歡社交,會把生活塞滿的人,週末行程滿檔,不太熟悉 藝術,但如果有看起來很酷的展才會想看,或是陪朋友一起去。我 喜歡受到矚目的感覺,因為我是很特別的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是 我的日常,並且對有趣或新奇的話題侃侃而談,因為我想讓別人感 受到我是非常有內涵的。

我需要 (需求、期望)

我需要周邊環境的設施豐富到可以讓我在看展後有其他的休息和娛 樂。在看展當下需要可以快速查詢作品說明的管道,否則看不懂的 展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我會希望能夠透過來當代看展覽看到新穎、很酷、衝擊潮流的東 西,可以讓我在逛完展之後,能說出很厲害、文靑、有獨特想法的 心得!還希望可以拍出能分享到社群網站的美照。

看展行為與態度 #熟悉眾多社群軟體的使用 #喜歡拍照 #會因為一時興起而行動

在意展場周邊環境

看展會想要打卡分享 有人氣的展覽比較願意去

對應
對應

增加TA共鳴、被注意的話題

推薦分享(推薦率)

價値亮點(復購率)

傳遞資訊

用展覽增加文靑感的網帥

廖宜文 Alvin

男性 21歲 學生族

”我有自己的想法, 我和你們不一樣“

資訊通路

#路邊廣告 #當代館的FB #走路經過 #親朋好友 #FB,Instagram廣告

消費通路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關鍵特質

在關鍵時刻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

引起興趣(進店率)

我是誰(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我是一個喜歡社交,會把生活塞滿的人,週末行程滿檔,不太熟悉 藝術,但如果有看起來很酷的展才會想看,或是陪朋友一起去。我 喜歡受到矚目的感覺,因為我是很特別的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是 我的日常,並且對有趣或新奇的話題侃侃而談,因為我想讓別人感 受到我是非常有內涵的。

我需要 (需求、期望)

我需要周邊環境的設施豐富到可以讓我在看展後有其他的休息和娛 樂。在看展當下需要可以快速查詢作品說明的管道,否則看不懂的 展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我會希望能夠透過來當代看展覽看到新穎、很酷、衝擊潮流的東 西,可以讓我在逛完展之後,能說出很厲害、文靑、有獨特想法的 心得!還希望可以拍出能分享到社群網站的美照。

看展行為與態度 #熟悉眾多社群軟體的使用 #喜歡拍照 #會因為一時興起而行動

在意展場周邊環境 看展會想要打卡分享 有人氣的展覽比較願意去

刺激衝動行為 讓售銃有強料的動機想去看展 成為周末採點行程的一部分

研究產出

我們將12位受訪者劃分於四個象限:為了特定主題看展/路過就逛逛—被動/主動接收消息,發現 有一類群的人聚集於被動接收消息、路過就逛逛該象限,進一步歸納統整這類受訪者的訪談資料 形塑以下的潛在客群Persona:

展覽及生命的重度看展仔

女性30歲

未婚族群(有伴侶)

“展覽及生命,生命及展覽”

# 當代館的IG # 當代館的FB # 當代館的官網 # 親朋好友 資訊通路

消費通路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 accupass

#樂意探索新事物 #慢步調的享受生活 #習慣紀錄生活中的樂趣 關鍵特質

看展前會查評價、提前展覽 習慣使用導覽服務來了解展 覽內容 看展後會寫觀後心得 看展行為與態度

我是誰 (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我是一個樂於探索新事物的人,喜歡花時間去理解新的知識或觀 念。平常的興趣就是看各種類型的展覽,吸收不同領域的新知並在 其中找到新的刺激;也喜歡觀察城市中的每個細節,並將有趣的事 物記錄下來。對於生活,我喜歡追求生活中的儀式感,從小地方讓 我的每一天都有質感,因此,我習慣規劃好行程並且做好事前準 備,確保事情都能在掌握之中並且能有所收穫。

我需要 (需求、期望)

我需要在看展時,我注重「互動」這個元素,讓我不單單是被動的接 受作品所要傳達的,但是前陣子疫情在線上的觀展體驗好像就缺乏 了這種互動感。同時我在看展時,需要一個不會太擁擠、太嘈雜的 環境,讓我可以仔細的去了解每一件作品的細節。

我會希望展覽的導覽服務能夠更加完善,讓我得以了解作品細節, 並且有更多能夠作為展覽紀錄、讓我收藏紀念與反思的素材。

為什麼我喜歡當代

當代館展覽選材相當多元、開放,能夠看到衝擊思考的議題和作 品,滿足我喜歡探索不同領域新知的欲望。

而對於展場布置的方面,讓我感受到場佈和作品之間的和諧。同時 當代館本身的古蹟建築也增添了一種韻味,讓人特別能沈浸在這樣 古今交錯的衝擊之下,是我的質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域。

廖宜文 Alvin

男性 21歲

學生族

”我有自己的想法, 我和你們不一樣“

#路邊廣告 #當代館的FB #走路經過 #親朋好友 #FB,Instagram廣告 資訊通路

消費通路

# 現場買票 # 線上購票

關鍵特質

#熟悉眾多社群軟體的使用 #喜歡拍照 #會因為一時興起而行動

我是誰(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我是一個喜歡社交,會把生活塞滿的人,週末行程滿檔,不太熟悉 藝術,但如果有看起來很酷的展才會想看,或是陪朋友一起去。我 喜歡受到矚目的感覺,因為我是很特別的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是 我的日常,並且對有趣或新奇的話題侃侃而談,因為我想讓別人感 受到我是非常有內涵的。

我需要 (需求、期望)

我需要周邊環境的設施豐富到可以讓我在看展後有其他的休息和娛 樂。在看展當下需要可以快速查詢作品說明的管道,否則看不懂的 展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我會希望能夠透過來當代看展覽看到新穎、很酷、衝擊潮流的東 西,可以讓我在逛完展之後,能說出很厲害、文靑、有獨特想法的 心得!還希望可以拍出能分享到社群網站的美照。

看展行為與態度

在意展場周邊環境 看展會想要打卡分享 有人氣的展覽比較願意去

研究產出

根據潛在客群Persona,我們進一步描繪其進入台北當代藝術館前、中、後的看展體驗,藉此在 其中找到可著力的機會點:

流程階段

活動& 關鍵時刻 進場前

安排隔天和 朋友吃美食 名店的行程

接觸點

手機 Instagram 朋友

期待

感受

情緒曲線

看到很酷的展 覽打卡照片

決定前往展覽 用ig搜尋引擎 看名店附近有 什麼網美景點

手機 Instagram 手機 Instagram

期待有個充 實的一天

不想要單純

只為了吃美

食而出門,

期待有個充 實的一天

覺得很酷很美 對展覽感到好奇

看其他人在 這個展覽都 怎麼拍照

手機 Instagram

期待自己可以 拍出好照片

還沒很了解這 個展覽的資 訊,怕踩雷

開始期待和想像自

己在展覽裡拍出可 以發文的照片

去展館附近的 名店吃午餐

看展前

前往展覽 在當代館外拍照 走進門

當代館外周遭 手機 門口指引人員

一開始就拍到 好照片!開心!

研究產出

看展前 看展中

依指示使用 酒精及額溫槍

依指示前往櫃檯 買票

放包、挑要帶在 身上的東西 試圖理解作跟朋友 討論(表層意義)

酒精 額溫槍

門口指引人員 櫃檯人員 手機

電子支付

能夠快速進場

• 覺得電子支

付很方便

置物櫃 展品介紹牌

• 怕手機沒電要

把行充帶著, 但又覺得一直

拿著很麻煩

把錢包放在置 物櫃裡,有點 沒安全感

找好看的 拍照角度+拍照

展品

展場空間

找別人幫忙拍 自己+空間/ 展品 (眼睛會看旁邊)

展品 展場空間

發限動+地標 !!! (拍展品、走廊)

展品

展場空間

拍出看起來很厲

害的照片好發文 分享

• 想拍某個展品,

卻被他人擋住, 無法有完美背 景,感到不耐煩 及煩躁

拍出看起來很厲

害的照片好發文

分享

• 有些展品可以

拍好照片,開 心的拍了很久

• 有些展品拍起

來很普,失望 的速速看過去

留下可以讓別人知

道「我來看展喔!」 的資訊

• 看完好像還是沒有 很懂,但沒關係照 片好看就好

• 先前查到的拍照點 本人很普,跟想像 中不一樣覺得被騙 了,但沒關係可以 拍就好

研究產出

看展後

四處晃晃,

看看還有沒

有可以拍的地方

古蹟建築的各處

拿包包

看紀念品(但不買)

置物櫃

紀念品區

找到特殊、

別人沒發現

的景

• 發現好拍的角

落覺得很開心

• 終於拿到包包

了!感到安心

• 紀念品賞心悅

目,但沒什麼興 趣而且覺得有點 貴

離場後

拿票根以當 代館為背景拍照

門票 當代館建築 手機

去附近的咖啡廳

修圖然後打卡發文 去逛街吃飯

(會找評價高的店)

手機 社群軟體

• 開心!期待收到 很多讚和留言

研究產出

根據Persona的行為特質, 我們認為引 起興趣、規劃安排、決策入場及推薦分享這 四個時刻最有機會創造體驗的高峰 ,並進一 步提出該關鍵時刻相對應的設計原則,作為 後續發想解方的參考依據。

對於該Persona來說,他喜歡能讓他看

起來很酷、很特別的事物,看展並不是習慣 也不會為了特定展覽而去,而是為了達成特 定目的才去(例如:拍到好照片、讓他看起

來很酷...),因此如何在「引起興趣(進店率) 」這個關鍵時刻讓其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 是後續解法可以著力的部分;而通常看展是 附加於著其他行程,不會單就一個展覽而出 門,但可能會成為一天行程中的一環,因此 第二個關鍵時刻「規劃安排」,則必須思考如 何讓當代館成為他週末踩點行程的一部分; 再來第三個關鍵時刻「決策入場(轉化率)」, 在展覽內容本身並非為Persona看展的考量 之下,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刺激衝動行為, 讓他能夠眞正的採取行動入場;最後在「推 薦分享(推薦率)」的時刻,由於Persona本 身會透過發文至社群平台,讓他看起來很酷 、很不一樣,因此當代館要如何在這個關鍵 時刻增加Persona的共鳴、引發其被注意的 話題,則是未來解法可以依循的方向。

砸廣告

你是哪種藝術品-心理測驗 使用各種媒體管道 增加曝光率 和學校合作

非展期與特殊活動合作 如:微醺大飯店

推廣打卡 (打卡換贈品)

Ig限動專屬特效(發文模板 扭蛋活動 推出專屬的紀念品、

發起展覽OOTD活動,邀請使用者分享

個人化門票, 讓每個人的門票獨一無二

更簡潔清晰的 官網設計 將資料好好

除了提供展覽內容資料外,還可以增加看展前提連結和觀展注意事項 製造話題、風向 限定夜間場導覽活動

找名人、網紅代言 舉辦特殊活動日

和學校合作

打造舒適如家的感受

古蹟x光雕藝術

設計線上「當代小測驗」活動(例:你是什麼樣的觀展角色?)

新展期邀請藝術家網紅參加

當代建築變當代活動(畫圖比賽 (建築小模型製造話題)

(和小學合作)

在關鍵時刻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

與周圍咖啡廳、古蹟合辦實境解謎/地圖搜集體驗

傳遞資訊

推出專屬的紀念品、 當期展特色小物

發起展覽OOTD活動,邀請使用者分享

增加TA共鳴、被注意的話題

引起興趣(進店率)

我是誰(個人特質、喜好、態度)

Ig限動專屬特效(發文模板

價値亮點(復購率) 推薦分享(推薦率)

Blogger遊記

”我有自己的想法,

結合兒童館 手作項目 贈送DIY禮品

小物/抽獎

關鍵特質 我是一個喜歡社交,會把生活塞滿的人,週末行程滿檔,不太熟悉 藝術,但如果有看起來很酷的展才會想看,或是陪朋友一起去。我 喜歡受到矚目的感覺,因為我是很特別的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是 我的日常,並且對有趣或新奇的話題侃侃而談,因為我想讓別人感 受到我是非常有內涵的。

規劃安排

我需要周邊環境的設施豐富到可以讓我在看展後有其他的休息和娛 樂。在看展當下需要可以快速查詢作品說明的管道,否則看不懂的 展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我會希望能夠透過來當代看展覽看到新穎、很酷、衝擊潮流的東 西,可以讓我在逛完展之後,能說出很厲害、文靑、有獨特想法的

看展會想要打卡分享 有人氣的展覽比較願意去

服務記憶點 多元互動

透過線上貼文,設計不同種類的觀展群眾,邀請使用者對號入座自己是哪一個 同左,但是設計在實際展館裡面,使用者必須入場才能參與、打卡等 承左,可以獲得屬於該類型TA的看展小禮物、小知識等

(轉化率)決策入場

刺激衝動行為 讓售銃有強料的動機想去看展 成為周末採點行程的一部分

打卡送拍照 很好看的小東西 展覽結合體驗工作坊套票

各種優惠套票

設計特定時段、 需預約觀展的體驗,並在其中提供特殊服務(增加稀缺性)

展場出現一些和展覽有關的問題讓觀展者反思

研究產出

根據12位受訪者資料,我們透過階梯法從經驗故事洞察其背後眞實的需求,並歸納出最後四項用戶的 價値需求,分別為:突破思考同溫層、心理收支平衡、掌握全局、知覺的內化。

滿足好奇心

心 理 收 支 平 衡

記錄

最大化 出門價値

延續展覽 的快樂

享受文化

裡的文化

享受展場氣氛

知道怎麼操作

研究附件

受訪者圖像-1-1

受訪者: 黃同學 基本: 21歲/女/學生族 參觀頻率:

去奇美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故宮 博物院, 國父紀念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 中正紀 念堂, 臺北市立美術館, 松菸文創園區, 華山文 化創意產業園區

看展方式:4種

走馬看花隨性看 會跟著排隊參與體驗 自己閱讀手冊或說明牌 和朋友邊看邊討論

博物館服務: 無 參觀「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次數: 無

被動從各種管道 接收展覽資訊

受訪者圖像-4-1

受訪者: 黃同學 基本: 21歲/女/學生族 近12個月去過:每半年3次以內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父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 臺 北市立美術館, 松菸文創園區, 華山文化創意產 業園區, 世界宗教博物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看展方式:4種 走馬看花隨性看 聽導覽員解說 自己閱讀手冊或說明牌 和朋友邊看邊討論 使用過的服務: 上次去了宗教博物館 平常對宗教的事不太會去 觸碰 本身不信教 但因為朋友邀約就一起去了 我們是要去博物館內的特展 但由於外面的導覽 員實在太熱情 就被拉去很多地方聽了很多關於 宗教的解說 其實還蠻有趣的 裡面有各種宗教代 表性的建築和物品、經文等等 在特展中也是沈 浸式的體驗了生死輪迴 很有趣!是値得去嘗試的 體驗!

參觀「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次數: 無

受訪者圖像-6-1

受訪者: 周同學 基本: 20-24歲/女/學生(設計系) 近12個月去過:2間 北美館、華山

看展方式:3種 租借導覽機, 聽導覽員解說, 和朋友邊看邊討論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 QRcode導覽, 語音導覽機, 眞人導覽, 酒精消毒, 置物櫃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增廣見聞, 對(特定)展覽感興趣, 學校作業需求 近年參訪當代館的頻率: 降低,因疫情影響, 展覽主題吸引程度

受訪者: 洪同學 基本: 20歲/女/學生族 近12個月去過:

台北插畫藝術節、插畫市集、松菸、MEGA Z、 北美館、台灣美術館、台南美術館

看展方式:

平常去當代喜歡自己去,因為會怕朋友對展覽主 題不感興趣,會很尷尬。去的時間為平日居多。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 QRcode導覽機, 酒精消毒, 置物櫃, 咖 啡廳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一開始是因為鄰居爸爸在當代開兒童藝術工作 坊的課程,所以就去參加。因為這段時間對當代 產了感情,因此直到現在還是會去看當代的展 覽。 受訪者圖像-5-1

受訪者: 蔡小姐 基本: 47-49歲/女/成長族 去過藝術館:11間 當代、北美、忠泰、台灣美術館、故宮、史 博、奇美、松菸、華山、大都會美術館、大英 博物館 看展方式: 隨性看、和朋友或小孩邊看邊討論、一定要拍 照紀念、偶而租借導覽機與買紀念品、推薦展 覽給喜歡藝術的朋友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語音導覽機、酒精消毒、置物櫃、咖 啡廳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廣告看到喜歡的展覽在那展出、咖啡廳人少不 用跟人擠、逛街路過 受訪者圖像-3-1

路過就逛逛

為了特定

主題逛展

受訪者圖像-6-2

受訪者: 鄭小姐

基本: 0-34歲/女/大傳 / 資訊科技業

近12個月去過:3間

當代藝術博物館、台北美術館、台北故事館

看展方式:

自己閱讀手冊或說明牌, 走馬看花隨性看, 和朋 友邊看邊討論, 一定要拍照, 一定要打卡, 會跟

著排隊參與體驗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 QRcode導覽, 眞人導覽, 酒精消毒, 無 障礙電梯, 置物櫃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對(特定)展覽感興趣, 觀光休閒, 路過 近年參訪當代館的頻率: 降低,因生活階段轉 變, 疫情影響, 展覽主題吸引程度

受訪者圖像-2-2

受訪者: 陳小姐

基本: 25-29歲/女/設計相關人士(待業中)

近12個月去過:3間

高雄歷史博物館、高雄美術館、中正紀念堂

看展方式:

租借導覽機、聽導覽員解說、掃QRcode解 說、自己閱讀手冊或說明牌、和朋友邊看邊討 論, 一定要拍照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眞人導覽、導覽機、QRcode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活動舉辦(展覽開幕式) 近一年參訪當代館的頻率: 0次

顧客分類

受訪者圖像-2-1

受訪者: 黃同學 基本: 25-29歲/女/學生族 近12個月去過:4間 台北三創、松菸、故宮、台中國美館

看展方式: 租借導覽機, 自己閱讀手冊或說明牌, 一定要拍 照, 購買紀念品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 語音導覽機, 酒精消毒, 無障礙電梯, 置 物櫃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增廣見聞, 對(特定)展覽感興趣, 觀光休閒, 路 過, 票價便宜 近一年參訪當代館的頻率: 0次 搬家前比較常去,搬家後沒去過

受訪者圖像-4-2

受訪者: 耿同學 基本: 19-25歲/女/學生族 近12個月去過:每個月1-3次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奇美博物館, 國立故 宮博物院, 國父紀念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 中正 紀念堂, 松菸文創園區, 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

看展方式:

會跟著排隊參與體驗, 聽導覽員解說, 自己閱讀 手冊或說明牌, 和朋友邊看邊討論, 參加館內活 動, 獨自參觀

使用過的服務: 博物館有寄放雨傘的地方或置物櫃都覺得好讚!

看展不想帶好多東西在身上,很重!

參觀「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次數: 無

受訪者圖像-3-2

受訪者: 黃同學

基本: 24歲/男/學生族

受訪者: 金同學

平常會主動 關注、追蹤 展覽消息

基本: 21歲/男/學生族 近12個月去過:每半年3次以內 臺北當代藝術館, 奇美博物館, 中正紀念堂, 臺 北市立美術館, 松菸文創園區, 華山文化創意產 業園區, 高雄金馬賓館、高雄科工館

看展方式: 走馬看花隨性看, 會跟著排隊參與體驗, 聽導覽 員解說, 自己閱讀手冊或說明牌, 和朋友邊看邊 討論, 一定要拍照, 獨自參觀 使用過的服務: 金馬小花展,在一個展品前面看了很久,服務人員 跑來說那個站上去是會動的(而且也講了一段作 品理念) 還有站在其中一個展區門口的服務人員 會看你要進去就主動帶路 參觀「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次數: 3次 受訪者圖像-找不到編號

去過藝術館:11間 當代藝術館、北美館、國美館、北師美術館 看展方式:

平常去當代喜歡自己去,時間上比較自由,去的 時間以寒暑假或週末居多。他很喜歡看到其他 觀展者疑惑的表情,因為自己也很常看不懂當 代的展覽,所以覺得很感同身受。

使用過的服務:

洗手間, QRcode導覽機, 酒精消毒, 置物櫃 近年去當代館的動機: 有喜歡的藝術家參展就會想去看,順便去附近 的鬼金棒拉麵店吃飯。

研究附件

與展品共舞

展覽怎麼都看不 懂

何時

看完展覽 後

何地

展 場

何人

認眞看展想要有所收穫 者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當代的展就算事前查找資料 仍 然難以消化吸 收

喜歡受展覽啟發的感 覺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展 間

何人

大傳職業頂客 族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深刻的展覽會引起自己的共鳴 , 進而受到啟 發

展覽最後的介紹影 片

何時

逛展尾 聲

何地

展場下樓的樓梯間

何人

一個人逛展的外國留學 生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非常驚 奇

剛好遇到了眞人導 覽

何時

逛展 中

何地

展場

何人

設計相關人 士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收穫豐 富

經驗故事

資訊或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原 來這個作 品 還有這麼一 層 的 意思 ,覺 得收 穫 很豐 富 !

研究附件

強化與展品的情感共鳴

北美館一樓氛 圍 很印象深 刻

何時

定期展 覽

何地

北美展區

何人

黃千 華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負面情緒印象深刻

故事描述

紅色燈光從下而上,天花板沉重黑暗 , 長廊似乎看不 見 盡頭 ,兩 旁沒 有 任何 展品 , 但 已充分感受到作者所傳遞的氛圍。往 左 轉會進入一個 較 大的 空間 ,有 擺 放少 量的 電 子 螢幕展示重點作品,整體營造的空間 讓 人很有壓迫及 負 面感 ,與 自身 經 歷相 印, 感 受 深刻 。

影音作品呈現 佳

何時

逛展 間

何地

展 間

何人

拉麵狂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很讓人沉浸其作 品

一開始是因為有喜歡的主題,後來發 現 展區陳列也不 錯 ,打 光用 心, 當 代藝 術館 的 打光方式較能聚焦作品本 身(因此大環 境 會 壓 暗),影音 作品 的 呈現 很好 。

進到很暗的展 區

何時

走到下一個展區 時

何地

展場中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驚 喜!

體驗好的動線 與 客製化展 區

何時

去忠泰美術館 時

何地

忠泰美術館

何人

黃千 華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覺得震撼

經驗故事

展館中有些光線很暗的展場,會無法 預 期那個展區裡 面 有什 麼, 記得 那 個時 候那 邊 有 擺一個民國初年小學生上課的那種復 古 的環境,就有 種驚 喜的 感 覺!

故事描述

動線規畫上讓她貼近作品,讓她可以 和 作品有比較多 的 互動 和連 結, 同 時也 為作 品 客 製化展示場地,需要全黑去呈現作品 的 作品,忠泰給 予 全黑 的環 境呈 現 ,使 她感 受 到 作品震撼的氛圍 。

研究附件

滿足好奇心

門口的裝置藝術及看 板

何時

經過當代 時

何地

當代藝術館外 面

何人

Cindy蔡小姐與朋友、家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當代門口的擺設很 吸 引人,經過的時候會想要進 去

紀錄

紀念看展的內 容

何時

看展 完

何地

家 中

何人

Cindy蔡小 姐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PO文、留票根是紀 念 展覽的方 式

我常常經過當代附近,他的門口的裝 置 藝術與看板, 我 覺得 是很 吸引 我 的, 因為 外 面看起來是好玩的,就會被吸引進去 。 當代的廣場很 大 ,光 是放 一個 很 大的 藝術 作 品,就會讓我想進去。大的展覽海報 也 會吸引 。

展館設置互動式體驗0 1

何時

7年 前

何地

圓山附近的美術 館

何人

黃小 姐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有趣的作品共通性,會增加 觀 展者的興 致

經驗故事

拿到漂亮的紙本票 券

何時

逛展 前

何地

展覽館購票處

何人

設計相關人 士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經濟實惠,精緻漂亮,喜歡 !

國中有去一個美術館,那時候是雕塑 展 ,每件雕塑作 品 都會 標記 年份 在 各個 地方 , 我 就會一直想去找每個作品的年份,把 他 拍照蒐集起來 , 也因 為這 樣讓 我 印象 深刻 。

雖然現在很推電子票,但許多早鳥票 都 是以紙本的方 式 購買 ,並 且又 用 心漂 亮的 設 計 ,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値,眞是便宜又 實 惠 !

研究附件

紀錄

MOCA咖啡 廳

何時

吃午 餐

何地

當代展館旁邊的咖啡 廳

何人

洪同 學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開 心

故事描述

在參加好玩藝教室時,中午午餐會去 當 代藝術館旁邊 的 M OJO1921 吃 飯, 當時 覺 得 環 境不錯,食物也非常好吃,會期待下 次 再來 。

上學途中突然想去當 代

何時

上學途 中

何地

當代藝術 館

何人

自 己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隨興走走,不一定會看到喜 歡 的展也沒關係

悠閒的當代週末行 程

何時

近幾次去當代 時

何地

中山附 近

何人

Cindy蔡小姐與朋友、家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當代散步來回是個 悠 閒的週末行 程

故事描述

出門一趟,收穫滿 滿

何時

外出規 劃

何地

場展館周 邊

何人

講求效率 者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看展之餘也安排其他行程,出 門 價値最大 化

經驗故事

我最近週末都是從忠孝復興走去的, 就 是悠閒的走一 走 ,沿 途逛 一逛 , 再去 當代 喝 個東西再走回家 。

研究附件

享受文化裡的文化

喜歡在老建築裡觀 展

何時

選擇去哪裡觀展 時

何地

老建築展覽 館

何人

大傳職業頂客 族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喜歡在古蹟裡看展,因為很喜 歡 老建築的氛 圍

我很喜歡在古蹟裡看展,因為很喜歡 老 建築的氛圍,所以相 較於 北 美館 會給 我比 較 冷 的 感覺,我比較喜歡去 當 代跟台北故事 館 這兩個比較溫 馨 的空 間 。

參加營隊要保 持 地板的整 潔

何時

好玩藝夏令 營

何地

當代藝術 館

何人

老師和營隊夥 伴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意識到當代是個古蹟,覺得 他 是一個很有氣質的地 方

當代的歷史特 色

何時

討論當代 時

何地

其他地 方

何人

Cindy蔡小 姐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有歷史文化是吸引 他 參觀的原因之

對當代的第一印 象

何時

認識當代 時

何地

當代藝術館外 面

何人

Cindy蔡小姐與朋 友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古蹟的外觀與當代 的 取名之間的連結是有趣 的

經驗故事

我知道當代是有歷史的,我是因為他 的 外表,看到那 個 很吸 引我 的建 築 ,就 會進 去 參觀,就像我很愛去台南,我就是喜 歡 那種感覺 。

第一次知道當代藝術館時,覺得當代 本 身是古蹟這一 點 很吸 引人 ,外 型 是個 古色 古 香的台北市政府,因為他是古蹟但取 名 叫當代,覺得 有 點特 別 。

研究附件

享受文化裡的文化

當代建築與展覽的衝突

何時

看當代的建 築

何地

當代藝術館本 身

何人

拉麵狂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覺得衝突、 酷

故事描述

用古蹟作為展出的地點,但館內的作 品 是當代的、前 衛 的, 這兩 者之 中 有衝 突的 感 覺 。除了展覽,我會特別留意其建築本 身 ,會把當代藝 術 館也 當作 一個 藝 術品 來看 。

不能破壞的地 板

何時

平 日

何地

當代藝術館廣 場

何人

洪同 學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小心翼翼、緊 張

以前去參加營隊時,有做過一個雕塑 作 品是需要上壓 克 力的 ,當 時我 們 是在 當代 藝 術 館前的磚廣場完成的,但因為那裡也 是 古蹟的所有範 圍 ,不 能夠 破壞 到 ,所 以老 師 會 特別叮囑我們不可以把顏料用到地板 上 。

逛當代的感 受

何時

逛展覽 時

何地

當代藝術館內 部

何人

Cindy蔡小姐與朋友、家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在逛當代時是很悠 閒 的,不會很緊 張

經驗故事

的場館,是悠閒的,因為館內人不多 , 逛展時不會很 緊 張 。

走在當代藝術館內部空 間

何時

整個看展過程 中

何地

當代空 間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有趣、令人期 待

一間的展區內或下樓梯時又感覺好像 走 到另外一個地 方 ,有 一種 探索 的 感覺 。 」

研究附件

延續展覽的快樂

推薦展覽給朋 友

何時

看展 完

何地

與朋友相約的地 點

何人

與朋 友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媽媽覺得逛展內容有興趣, 就 會熱情的分享給有興趣的朋 友 知 道

逛紀念 品

何時

逛展結束 後

何地

展場後的紀念品間

何人

喜歡留下紀念的觀 眾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讓當下的感動延續的快 樂

看完一個非常喜歡的展後,看到很値 得 收藏的紀念品 , 會帶 走並 且po 文、 限動 。

主題因素影響吸引 度

何時

進場 前

何地

展場 外

何人

大傳職業頂客 族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會因為被主題吸引而去逛 展

掌握全局 經驗故事

展覽空間的疑 慮

何時

看展 中

何地

當代館 內

何人

學生(U02 )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展館偏暗行走起來眞的不方 便 ,也容易摔 倒

研究附件

不被打擾

不想塡問 卷

何時

剛入場 時

何地

展覽館中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被干擾有點煩躁

遇到藝術家親友 團

何時

展期最後一 天

何地

展 間

何人

自 己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影響到觀展體驗,沒辦法好 好 沉浸其 中

故事描述

去看展覽時,一進展場,工作人員就 拿 著Q R code請 我塡 關於 展 覽的 心得 與回 饋 , 讓 他們能改善,我沒有直接拒絕,但是 掃 完Q R code後 就直 接滑 掉 了。 我不 喜歡 在 看 展 時那個情境下還要塡問卷,會讓我覺 得 被打擾 。

體驗AR展覽的時候,在很大的空 間 有好幾個 裝 置,瑱 的 時候 要 坐在 椅子 上, 但 可 能是因為最後一天去的,就有遇到藝 術 家的親友團, 變 得很 像認 親大 會 ,體 驗很 不 好 。

人太多感到不舒服 / 走廊好小好 擠

何時

逛展 中

何地

展場

何人

設計相關人 士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擁 擠

拍照的網美 們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當代展館 內

何人

洪同 學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煩躁、生 氣

經驗故事

故事描述

這次的展覽很受歡迎,走廊跟展間裡 都 是人,大家都 在 拍照 。因 為人 很 多所 以動 線 受到了限制,沒辦法自由的走動欣賞 展 品,觀感不太 舒 服, 下次 還是 盡 量找 人少 的 時間過來吧 !

在一次蜷川實花的攝影展上,展場裡 有 很多漂亮花的 照 片, 因此 吸引 很 多網 美前 去 拍 照,因此在看展時沒辦法好好觀展, 直被影響,視 線 被擋 住, 覺得 不 是很 舒服 。

研究附件

享受展場氣氛

現場觀展體驗 佳

何時

逛展 間

何地

展 間

何人

拉麵狂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覺得現場的體驗更 好

線上展覽不是一個三維空間,而是一 個 點一個點,而其中可 以塞 進 更多 的資 訊 。

看到樓梯間撥放的影 片

何時

要上樓 時

何地

當代藝術館樓梯間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很溫 馨

那邊也有設置一些椅子,讓人可以坐 在 那邊看。在要 上 樓的 時候 ,那 是 一個 有點 昏 暗 的區域,所以沒有預期到那裡會撥放 影 片,但看到一 群 人一 起坐 在那 邊 看就 覺得 很 溫 馨 。

觀察他人困 惑

何時

逛展 間

何地

展 間

何人

拉麵狂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感到有 趣

認眞地留下一份紀 錄

何時

週六下午三點 半

何地

當代105-10 7

何人

18-22單人的年輕女 生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館內安靜舒適,讓我可以靜 下 來慢慢筆 記

經驗故事

故事描述

因為當代藝術館的作品比較難懂,我 會 觀察其他觀眾 有 點困 惑的 表情 , 覺得 有趣 , 喜歡看他們疑惑的過程 。

參觀展覽時,我會想要把看見的內容 和 感受記錄下來 , 所以 在同 一個 展 區裡 ,我 都 會 待上好一段時間,靜靜地站在角落, 細 細觀察展品, 感 覺一 下藝 術家 在 整個 展區 所 營 造的氛圍 。

研究附件

知道怎麼走

展場動線不 明

何時

看完展覽 時

何地

展覽結束的點

何人

一個人看展的上班 族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覺得動線很不淸楚,對於錯 過 一個展間感到不開 心

以為展覽已結束但找不到出口就原路 折 返,後來才發 現 展覽 出口 的牌 子 發現 有動 線 可以出去還錯過了最後一個展間 。

花20分鐘尋找置物 櫃

何時

看展 前

何地

松菸文創園區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無奈、疲 憊

那天有帶筆電、背包什麼的大包小包 很 多東西,所以 想 找置 物櫃 先放 著 ,結 果繞 了 松 菸文創園區整整兩圈都沒找到,最後 向 服務台詢問才 知 道繞 錯方 向 了!所以 又 走了 半 圈回去才找到 。

經驗故事

集合後去廁 所

何時

星期二上 午

何地

台北當代藝術 館

何人

小學 生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有點混 亂

展覽最後的樓梯沒有指 示

何時

逛展接近尾 聲

何地

展館內樓梯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猶豫、不確定可不可以走

故事描述

休息區拿寄放的包包,老師叫我們要 上 廁所的先去上 廁 所, 但是 廁所 離 集合 的大 廳 有 點遠,我們要穿過走廊才能去到廁所 。 過程中有館方 人 員跟 我們 老師 說 應該 要去 另 端的廁所,因為左邊的廁所間數很少 。

研究附件

知道怎麼走

找不到服務 台

何時

剛進去的時 候

何地

當代藝術館入口 處

何人

金瓘 修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稍微困 惑

剛進去當代,想要買票和寄放物品, 但 找不到服務台 在 哪, 門口 沒有 服 務人 員指 示 , 問了入口正前方處的櫃台的驗票人員 才 知道原來在一 進 來右 手邊 。

迷路的展 場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展間 內

何人

洪同 學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疑惑、恐怖、害 怕

不知道展品互動方 式

何時

看展 時

何地

互動展區

何人

喜歡拍照的情 侶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有點迷茫+試了再 說

體驗看看互動展 品

何時

週六下午三 點

何地

當代204展 區

何人

從事藝術相關學生(男性兩位 )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互動裝置還滿有趣 的

經驗故事

知道怎麼操作

故事描述

我們通常看展覽時,都不會動手去觸 碰 ,一方面是怕 碰 壞, 另一 方面 是 也不 太確 定 到 底能不能接觸,詢問過工作人員後, 發 現是可以使用 的 ,這 個展 覽品 是 要把 手機 插 在 裝置上,裝置把手機關住並播放隨機 影 片,目的是使 人 感受 手機 焦慮 , 但我 其實 覺 得 還好,不過我的朋友確實有點緊張 。

研究附件

參與藝術的一部份

看展的人是在共同創 作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展 間

何人

拉麵狂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推 薦

關鍵感受

享受其 中

人也是展覽的一部 分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當代展館 內

何人

潘小 姐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充滿互動性和趣 味

喜歡受展覽啟發的感 覺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展 間

何人

大傳職業頂客 族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深刻的展覽會引起自己的共鳴 , 進而受到啟 發

很棒的導覽 員

何時

近一個 月

何地

當代藝術 館

何人

黃小姐、導覽 員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舒服的導覽體驗,更加瞭解 展 品

經驗故事

深入了解展品內容

跟著導覽員瞭解展品背後的意涵,是 位約30歲的女 性 導覽 員, 她 口齒 淸晰 、有 條 理 、抑揚頓挫、表情肢體豐富、麥克風 音 量適中,整個 展 間都 聽得 到, 整 體聽 下來 是 非 常淸楚且舒服的導覽體驗。但音量的 部 分隔壁展間和 走 廊也 稍微 聽得 到 ,不 曉得 會 不 會有影響 。

研究附件

深入了解展品內容

剛好遇到了眞人導 覽

何時

逛展 中

何地

展場

何人

設計相關人 士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收穫豐 富

資訊或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原 來這個作 品 還有這麼一 層 的 意思 ,覺 得收 穫 很豐 富 !

使用語音導 覽

何時

看不懂的時 候

何地

當代藝術 館

何人

自 己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覺得方便,可以即時得到解 答

看不懂藝術家想表達甚麼的時候,就 會 拿起手機掃一 下 聽聽 看創 作者 想 說甚 麼故 事 。

認眞地留下一份紀 錄

何時

週六下午三點 半

何地

當代105-10 7

何人

18-22單人的年輕女 生

關鍵時刻四維度

轉 化

關鍵感受

館內安靜舒適,讓我可以靜 下 來慢慢筆 記

語音導覽好麻 煩!

何時

觀展途 中

何地

作品前與展廳 前

何人

準備畢業的女大 生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些微焦躁 感

經驗故事

參觀展覽時,我會想要把看見的內容 和 感受記錄下來 , 所以 在同 一個 展 區裡 ,我 都 會 待上好一段時間,靜靜地站在角落, 細 細觀察展品, 感 覺一 下藝 術家 在 整個 展區 所 營 造的氛圍 。

想要知道作品內容,只能掃描牆上的QR CODE進入語音 導覽 。 但有 時候 只是 想 要快 速 大概看完,語音導覽說話好慢,想要 聽 完但又很想要 看 下一 個, 只好 跟 著他 的步 調 慢 慢看完 。

研究附件

深入了解展品內容

Q R c ode 語音導 覽

何時

觀展 時

何地

當代展館 內

何人

洪同 學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幸好有語音導 覽

在觀看展覽時,有時會看不懂藝術家 所 想要傳達給大 眾 的意 思, 這時 候 就會 前往 展 間 門口旁邊,並拿出手機,掃描牆上Q R code語 音 導覽 ,一 邊聽 , 一邊 搭配 展覽 作 品 。

先自己看一 遍 再聽導覽看一 遍

何時

逛展 間

何地

展 間

何人

拉麵狂 人

關鍵時刻四維度

進 店

關鍵感受

疑 惑

會先自己看一遍,再聽語音導覽一次 , 再從中找細節 。 藉由 聽導 覽, 了 解作 者想 傳 達 的理念,挖掘更多的細節 。

掃Q R c o r d邊聽邊參 觀

何時

週六下午三 點

何地

當代204-20 1

何人

文靑吊嘎大 哥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邊聽邊看還挺不錯 的

觀展的學習心 態

何時

任何體驗時 刻

何地

場館內的任何地 點

何人

抱持學習心態的觀展 者

關鍵時刻四維度

複 購

關鍵感受

展覽能得從中學習,進而得到 收 穫

經驗故事

故事描述

當代藝術館的展出作品實在是太過藝 術 ,只是看看的 話 ,我 不太 能理 解 這個 作品 想 說 什麼,又因為場館光線昏暗看不淸楚 解 說牌文字,所 以 我決 定掃 描Q R co r d聽語 音 導 覽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