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利 博物館展覽在人權教育的角色

Page 1

博物館學季刊,30(1):47-7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6年1月

博物館展覽在人權教育中的角色 以三個展覽個案為例

陳佳利1

摘要 近年來,博物館開始反省過去因政治、戰爭與暴力所造成的歷史創 傷,包含 16 至 19 世紀歐洲殖民帝國於非洲大陸所進行的大規模的人口販 運、二次大戰期間的戰爭暴力和種族屠殺,以及冷戰時期各國因軍事獨裁 所造成各種對民主人權的迫害,均成為博物館關懷的重要議題,並促成國 內外各人權與紀念博物館的成立。然而,博物館展覽除了再現歷史真相並 哀悼、紀念受害者之外,要如何透過歷史的反思,達到人權教育的目標? 而博物館展覽在人權教育上,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與功能? 本文以文獻回顧、展覽分析及訪談法,探討人權教育的內涵,並透過 倫敦碼頭區博物館「倫敦、糖和奴隸」展、荷蘭的和平工廠及墨爾本移民 博物館常設展 3 個展示案例,探討博物館如何以展示設計促進觀眾人權 理念之學習。研究發現倫敦碼頭區博物館以演示性手法搭配簡易的互動 裝置,以引發兒童觀眾的同理心,並反思被販運非洲人人權被剝奪的情 況;墨爾本移民博物館則以多媒體影音互動裝置,從移民歷史連結到當代 種族議題,引發觀眾對移民處境與種族主義之反思;而荷蘭的和平工廠以 各種互動性展示與角色扮演,引導學生觀眾設身處地探討當代生活中所經 常遭遇的人權問題,如霸凌與歧視等,進而思索因應之道。透過展覽設 計,本文認為博物館具有將歷史悲劇轉化為具互動性、反思性且連結當代 生活人權議題之展示,成為學習教育的最佳場域,文末並提出幾點人權教 育展覽設計的原則與手法。 關鍵詞:博物館與人權教育、人權博物館展覽設計、互動展示與人權教 育、移民博物館、奴隸販運

1

E-mail: chiali21@hotmail.com

4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陳佳利 博物館展覽在人權教育的角色 by nhrm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