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 年度報告

Page 1

活 化 廳 2011- 2012 年 度 全 年 藝 術 報 告


2

目錄

p.3… 給香港藝術發展局-- 給香港藝術發展局--我們 --我們「『 我們「『夢幻 「『夢幻』 夢幻』組合」 組合」拍檔的話 p.4… 活動報告 (一)「應時應節系列 )「應時應節系列」 應時應節系列」 《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II.《 《年年難過年年過 處處無家處處家 風車易轉人人轉 仁愛互傳齊齊傳 之「活化廳窮人仝你開年」 活化廳窮人仝你開年」新春活化計劃》 新春活化計劃》 III.「 「應時應節系列」 應時應節系列」小結 (二)主打計劃 《 殺到油麻地! 殺到油麻地!地區自救計劃暨展覽示範 》 II.《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 III.《「 《「熵 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 《「熵」——陳光八 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 九六四攝影展》 IV.《 《師父贊 2》 》 (三)恆常計劃 I.「 「你肯學•我敢教 你肯學 我敢教」 我敢教」工作坊 每月益街坊 III.《 《活化報》 活化報》 (四)永不落空 計劃 p.25… 行政工作報告 p.29… 幾點思考、 幾點思考、觀察和小結 p. 30 …「 「活化廳」 活化廳」2011- 2011-12 年度 節目活動列表 p.37... 「活化廳」 活化廳」2011- 2011-12 年度 報導列表


3

給香港藝術發展局

我們「『 我們「『夢幻 「『夢幻』 夢幻』組合」 組合」拍檔的話

經歷了第二次公開召標的計劃書及面試 活化廳有幸能繼續第三年被授予上海街視藝空間作 營運 給香港社區藝術發展中開闢出的獨特進路 從原來的試點爆破延伸向一個延續發展的 機會。當然我們一日仍在藝發局的每年審批政策下 只能仍是一年一年的步步為營 談不上 從短跑轉向中距離的部署提升 不過比較起第一及第二年的活化廳 感謝藝發局把規範要求 從如來的指定數額的展覽單位 變成更靈活依據社區藝術前線經驗而提出的計劃書方案主 導 使我們在已建立的社區知識及人脈等基礎之上 能得到了更自然應合的配置發揮 如能 以外展活動的形式對目標清晰的新對象群作推廣連結 以印刷品派發的模式試圖接觸更多隱 性的社區居民。 在這個第三年 這一種逐步的轉向以一班熱心的年青人為體幹 當中不少策劃經驗及能動 性極高的近年藝術學院畢業學生 說明了活化廳並沒有老化或停步 相反成為了一個平臺 讓更多有魄力的年青藝術家 能在社區中一展他們的藝術所長。社區藝術空間的持續性經 營 除了前線營運者的適心的安排外 更是必需要得到背後的空間長遠規劃及贊助者的並肩 協力。所以我們實在懇請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決策者 能夠與我們活化廳多加接觸 不是以一 種程序化的辦事方式 來個兩年一招標 以表面解決平衡開放機會和延續性的兩難局 而是 以更著意全盤的香港 社區 藝術發展 來看上海街視藝空間及其育成的活化廳的社區藝術 機構 相量如何能以更具視野及創意的方法 減少圈中的內耗性競爭 並在合適時候以更大 承擔之決心 讓香港的社區藝術空間及社區藝術機構 一舉皆能長足的推進。 就正如接觸更多的新街坊還是深入與部份街坊作更深入互動 那本並非抵觸 而不過是資 源多寡和優次序的問題 在社區藝術空間上扶持現有的和提供新機會 本來也同樣並不應該 相互抵阻 這卻是藝發局現時只一空間、只一模式 及至只一筆資助 所產生出來的 香港 的眾多社區居民、社區藝術家及組織 實都在等待藝術發展局從上海街視藝空間作為一社區 藝術的試點 如何在經驗總結後能在香港遍地開花 這才是我們活化廳所相信社區藝術談文 化權要變得更普及與更開放的目光。相反 我們所經驗的 是上海街樓上一個毗連已半交托 管使用的單位 都得要擾攘申訴一輪 才得一個合情合理的安排 但我們就是連要求在藝發 局相關會議前向決策者簡報訴求都不被接納 我們所見到的 是一種欠缺溝通誠意的閉門決 策機關 而遠非我們所渴望協助本地藝術發展的「最佳拍檔」。 不止是活化廳 香港普羅市民其實也望你們在審閱過這些報告後 能得到了對於當代社區 藝術的認知 為香港當代藝術能在與市民街坊一同呼吸和生活中得到發展有所領受 展示出 為盡責的決心 更投入為香港未來社區藝術空間的持續性發展出力。藝發局對於活化廳 上 海街視藝空間投入了空間和金錢 其實作為了平臺的種子 吸引了各方藝術家及藝術文化工 作者可以不斤斤計較回報的投入 得出的資源匯聚及成果其實遠大於投入 這跟一般資助模 式下以展覽為單位的資源消耗性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無形的香港社區藝術資源增添 但我們 可不是鼓勵藝發局長期借藝術工作者的無償或半義務方式的額外投入作剝削 而是希望藝發 局明白其這種投放資源的效益邏輯 明白與藝術工作者有商有量社區藝術的資源分配 其實 仍有更大力推動香港社區藝術的空間 望藝發局能走出這一步。 報告

難以完全反映活化廳所做的工作 歡迎藝發局委員也加入我們的 及 群組 到訪活化廳的網站 但這些統統都自然比不上親身到訪活


4

化廳來 參加我們的活動 並與街坊同樂。 若然看畢這份報告 有更多資料或問題欲意查 詢 歡迎聯絡我們 謝謝。聯絡我們 info@wooferten.org

活動報告 在過去一年 各活動接連開展 主題性的計劃包括《殺到油麻地 地區自救計劃暨展覽示 範》 原計劃 畜牲地產霸權執笠展 、「應時應節」系列 《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和 《「活化廳窮人仝你開年」新春活化計劃》《「熵」— 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香港藝 術家模擬文憑試》 原計劃 藝術造假計劃之電影電視版 《師父贊 2》及《東亞諸眾峰 會 革命後之世界》等 有新嘗試 也有推進深化的項目。 另今年也繼續開發系列性的定期活動 如《每月益街坊》系列及《你肯學•我敢教》工作坊 系列。從一月起 「油麻地街坊報《活化報》」亦正式出版 展現了新一年活化廳視野及魄 力的驚人能量。這些統統也是活化廳作為一社區藝術空間之能保持活力 和對街坊 公眾 藝術社群 大眾媒體 本地學術機構 海外藝術機構人士富吸引力之獨特之處。 此外 在主題展覽之間的籌備檔期 我們亦貫徹「永不落空」計劃的精神 以緊貼時事與社 會議題的觸覺 策劃大大小小不同主題的社區 藝術活動、交流講座、藝術行動等 與社區 作有機的連接。此計劃成功提供面貌豐富與多元化的活動予街坊接觸 讓藝術空間與社區保 持一種持續和累積的對話關係 同時亦為活化廳開拓更闊的夥伴合作或觀眾對象的接觸面。 故此 我們再一次強調 評核活化廳的活動成績 並不能單以個別的主題活動 展覽而論 而應也同樣重視活化廳「社區 藝術」 雙核心 互相交往 在連繫引導街坊公眾在不同位 置上協同出力 和鼓勵藝術家們就對社區問題的認識作藝術上的回應和磨合 如何一方面努 力在營造小社區 鄰里 生活關係的前線上工作 另而也望後設地帶動社區藝術在本地的策 展 藝術創作方面的討論。


5

一 「應時應節系列 「應時應節系列」 應時應節系列」

《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 於聖誕期間 活化廳舉行了《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 活動以「FREE」 字面意思兼為「自由」與「免費」 為要點 嘗試「解放」聖誕的「消 費性」色彩 探討社區互助共享以及自己動手作業 精神的社區 聖誕節共慶之可能。 《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共分三個主要部份

第一部份「Twinkle Twinkle聖誕燈飾計劃」由藝術家梁御東策劃 邀請了 鄧國騫、羅至傑、白雙全、程展緯四位當下十分活躍和出色的本地藝術家 創作社區燈飾及與光影有關的作品。 另計劃也同合作策劃了「交換光明計劃」 此計劃概念是把街坊使用中的 燈膽 光明 拿來活化廳作交換 以作照亮活化廳之用 而活化廳換出的 燈膽 則亦散入百家用作照亮社區。是次活動 街坊反應蠻熱烈 大約有 三十多名街坊參與。此活動亦成了藝術家親自上門安裝燈膽而造就認識新


6

街坊的交往機會 另由換來燈膽裝飾的聖誕樹也印製成聖誕卡 送增街 坊 讓活動完成後再給予街坊了解 回味的機會。 其二部份是「你肯學•我敢教」系列 「快閃投影工作坊」 由去年以快 閃投影塗鴉聲援艾未未被失蹤的藝術家 Cpak Ming 主理 教授參加者以相 機閃燈 製作光影塗鴉 將影像投到社區的建築物上。一起走訪油麻地進 行試驗 由於快閃投影需要把影像投到較大面積的牆壁上 這工作坊間接 讓參加者觀察油麻地城市空間的特別之處。 平安夜當晚活化廳策劃了「白色平安夜」活動 製作了大量飯團熱騰騰送 到區內有需要的人仕和無家者手中 讓他們過一個真正溫暖的白色聖誕。 飯團的製作及派發活動更得一些常常參與活化廳活動的街坊鼎力協助。 另外 由於收到街坊強烈要求 我們特順應民意於 25/12 晚上舉行聖誕晚 會派對 與街坊一同歡渡聖誕。活化廳每於大時大節作為社區聚首歡渡的 聚會場地 似乎已是街坊共識不可或缺的社區藝術空間想像。


7

《年年難過年年過 處處無家處處家 風車易轉人人轉 仁愛互傳齊齊傳 之「活化廳窮人仝你開年」 活化廳窮人仝你開年」新春活化計劃 新春活化計劃》 計劃》

受花園街大火影響 食環署大幅收緊對排檔小販的規管 鄰近活化廳的廣 東道排檔街坊們受到極大壓力 新年前夕 一街坊嘆氣道 「年年難過年 年過 處處無家處處家」好不唏噓 是以我們從此一概念出發 期望在新 年年頭為社區沖喜一下 並再配合一系列活動 探討一下如何「窮窮地」 過一個開開心心的新年。 第一部分「你敢寫•我肯貼」交換揮春計劃繼續活化了「派揮春」的可能 性 在應合傳統習俗之餘 活化廳的地點由於人流如鯽 反應每次也熱鬧 非常。傳統揮春及對聯方面 是年 新填地街古玩店街坊章鳴再一次義務 為我們擺擋寫揮春 在我們穿針引線下 他也創作了為附近店舖度身訂造 的春聯。 更特別的 是我們今年希望打破以往只單向地派揮春的情況 而嘗試藉此 機會引發大家「交換祝福」。於是我們於廳內提供紙筆墨 並由駐場的成 員藝術家導引 邀請街坊即席揮毫 在揮春上寫上對社區的祝願 即時張 貼到活化廳的牆上及櫥窗。由大家參與的「揮春牆」一度累積至貼滿整面 牆壁 遠遠經過的途人皆會被吸引駐足欣賞。有時更會點評哪張揮春寫得 好 那張有錯別字 也有讚賞揮春內容新穎 即席揮毫回應牆上揮春創 作 成功為社區增添一份別具人情味的節日氣氛。


8

第二部份「人人人日巡遊賣藝」新春團拜 於初七人日 以活化廳之名向 各位街坊拜年 沖喜社區。當日活化廳聯同眾街坊及網上宣傳召來的好友 們 以十二生肖的動物扮相 連同樂器旗幡 由上海街出發到廣東道進行 巡遊 沿途向排檔及店鋪送「柑」 意味分甘同味 另成員亦環保節儉的 把從年宵市場所檢拾及重修好的風車意頭擺設 轉贈街坊 祝願大家齊齊 轉個好運。由於油麻地社區一向欠缺節慶式的社區活動 較大型社區活動 都傾向於廟街公園一帶 是以街坊對活動反應相當熱熾。此外 一些經 常參與活化廳活動的街坊也一同參與巡遊 不但使藝術搞作溶入於街坊之 間 一些街坊收到另一些街坊如此頂盛陣容的祝福 也感到份外窩心。 另一方面 新春活動還包括「你肯學•我敢教」系列的「命運在你」手造 風車工作坊 工作坊內容 是由成員區華欣與駐場花牌師父黃乃忠合力開 發 結合從迷你花牌而來的紮作技巧和物料 卻融入成新年轉運意頭風車 的製作 教授參加者自製新潮花牌風車 各人能自行發揮結構與內容的創 意和心思 給自己、家人或友人一些親手製作的賀年玩意與驚喜。

「應時應節系列」小結 「應時應節系列」一向為活化廳作為社區藝術空間的獨特和拿手項目 期望能 在濃厚節日氣氛及種種配合時節的習俗下拉近與街坊的距離 增強活化廳與街 坊之間的交流 也開放了街坊對藝術搞作的接觸。同時 活動也可反省節日背 後的社群價值 強化社區的凝聚力。活化廳藝術家與街坊一同參與社區聯誼活 動 本身也有助加強活化廳於區內的認同及接觸面 聯誼其實同出自藝術空間 藝術家們與街坊從生活關係出發的真實的人情。 相較過往由藝術家個人單人匹馬的介入模式 「人人人日巡遊賣藝」新春團拜 活動是活化廳首次以集體藝術行動方式介入社區的嘗試 這一試驗得到意料之 外的正面迴響 因為這一記「有聲有色」的巡遊 街坊對活化廳的認知好奇大 大增加 因此回看 這一種集體介入社區的藝術行動 既能得與街坊面對面的 交流 亦易於吸引街坊與大眾一同參與 是可繼續發展的方向。這趟經驗也讓 我們在後來策劃「流動酒吧大作戰」及「大專版飄色」的搞作模式 建立起街 頭活動以讓街坊參與的信心。


9

二 主打計劃 按特定主題 讓策展人和藝術家以相對較集中的資源一同推展和探討議題 配 以一系列活動 也提供街坊觀眾不同方式的參與。是年策劃過的活動包括 《殺到油麻地 地區自救計劃暨展覽示範》、《「熵」—陳光八九六四攝影 展》、《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及《師父贊 2》。

I. 《 殺到油麻地 地區自救計劃暨展覽示範 》

為回應市建局在區內提出大型重建消息 以及城市發展不著破壞原來社區 網絡與人情關係的議題 活化廳找了藝術家葉浩麟開展了倡議社區可如何 自強對抗「被發展」的重點計劃項目。 是次計劃除以不同面向的藝術創作加以回應外 策展人更親自駐場介紹作 品 藉此了解當下政府偏重以地產重建發展搾取經濟價值的城市舊區更生 政策下 對於區內居民的實況影響。展覽準備時期及展覽期間所收集得的 街坊意見 於活動的最後一天 聯同區內受重建影響之街坊一同加以討 論 並分享計劃中已進行活動的實踐成果。 1 「對抗示範 「對抗示範」 對抗示範」 此部份邀請了三個藝術家單位 提供不同對抗主流價值的生活 創作示 範。藝術組合「油麻地花王」 伙拍區內街坊妹叔 就他於天台種植的經


10

驗作交流 最後共同研究出一種適用於更多香港家居空間的「垂直種植系 統」 此作品置於臨街的櫥窗 特別吸引對於家居種植有興趣的街坊朋友 駐足觀摩。 藝術家由發現妹叔的天台種植經驗及至互相合作以共同發明這「垂直種植 系統」 中間妹叔參與不少意見 此合作是一深入和長時間的對話。此 外 我們亦計劃可在他的天台菜園發展進深項目可能性 呼應城市耕種養 蜂等的近日城中熱話 協力推動一種綠色新生活自給模式和價值的萌芽。

「誰迫走了碳筆素描馮畫師 「誰迫走了碳筆素描馮畫師 」 展覽另一重點部份 展出早前在上海街被強行拆去頂篷的寫炭相畫檔—馮 畫師的工具、照片和畫作。馮畫師在上海街作畫四十多年 無疑是社區一 片重要的人文風景 過往他與我們的藝術家都屢有互動 在悉知被強拆的 事件後 策展人一路跟進和介入 並接觸得其家人 取得一批實物借來展 出。展覽一方面吸引第一次接觸炭相手藝的觀眾 亦有不少對馮畫師朝晚 相見的街坊表示惋惜 就相關社區記憶滔滔不絕。展覽同場放置我們設計 的慰問卡 街坊和觀眾可在卡上寫上對畫師的問候 藉此讓大眾抒出對馮 畫師的記憶和情感 並傳遞到馮畫師手上。 此外 策展人尋訪由馮畫師的連帶扣連社區工藝師父生態網絡 不無反映 隱藏在社區的能量 也是一個嘗試實踐更深度的研究與近進的個案 未來 期望循此關係網發展進深的項目。


11

II.《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 此計劃因應「334 教改」中學藝術教育的政策轉變為主題 關乎全港的學 童及家長的藝術學習 意義深遠 由活化廳來主辦 能使這種關注集結藝 術工作者、藝術教育工作者 以及街坊家庭 促成家長對於子女現時學校 藝術學習的一種認知和關心 讓政策的各方受眾有機會一同反思其執行需 要留意的長處短處。 這一年度 正是 334 教改後 第一次的中學文憑公開試 活代廳成員成立 了 2012 新高中文憑試研究計劃小組 策動民間版本的視覺藝術及文學科的 模擬文憑考試 並公開邀請各界藝術工作者與考生同場應試 在新的制 度、課程及評核方法下 讓藝術各界朋友與考生們一較高低 從而探討新 的考核制度對學生創意與美感修養思維的有效性 也希望藉是次計劃作為 平台 收集無論是考生、老師及至藝文界工作者對是次改革的意見。 模擬試完結後 所有答卷都在活代廳公開展覽並開放予觀眾為答卷評級 此外亦特設專業教師 藝文工作者及油麻地街坊評核團 以求得到更多不 同角度的意見 把藝術教育的改革思維與社區家庭對藝術教育的想法作一 種比照和互觀學習。 是次活動也於網上有一定迴響 特別吸引到各界關心教育改革的朋友及考 生 吸引為數不少的朋友特地前來活化廳了解 部份觀眾更認真地花上超 過兩個小時駐足為答卷評級仔細評分。展覽最後一天 我們亦舉行了一場 公開討論會 當中談及視藝和中文科的試卷考試制度如何引導學生「詮 釋」考題 觸摸考評局評分準則的路數 實際重構新制度對考生發揮創意 的限制等本地教育及學習文化弊病。


12

III.《「 《「熵 《「熵」——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 ——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 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

近年民間悼念六四的溫度愈趨熾熱 六四不單是有待追討的歷史血債 也 是港人文化認同的一條神經線。是年六四 我們邀請到一位背景相當特別 的北京藝術家陳光到來活化廳進行駐場。陳光在八九當年是進駐北京的戒 嚴部隊軍人 被安排負責硬照紀錄拍攝。故其在六四當晚 於天安門執行 任務 成為歷史的現場見証人。他當時為部隊拍下大量照片 並保存了部 份底片 而這些影象作為不能揮去的回憶 多年來一直為其個人及創作的 思考對象。 是次展覽只展出兩張照片 一張是六月三日零晨於天安門停滿坦克的景 象 另一則是清晨時份的天安門 在朦朧的日光中軍人們 包括藝術家自 己 在天安門廣場清理現場雜物的畫面。前者懸置櫥窗向街位置 畫面別 具震撼。後者展於室內 影像朦朧 有如記憶的碎片。另場內亦放了一些 六四文獻和錄象 及至藝術家有關六四的一些文字書寫。此一展覽展品雖 少 但由於提供了當時只有親身參與的軍人才能見証的視角 填補了廿多 年來所欠的一種 部份 歷史空隙 別具震撼性 吸引大批街坊 也引來 不少議論。另而蘋果日報在六月三日的頭版大篇幅報道 亦引來比社區更 大的社會迴響。 由於這是藝術家首次直接運用這批照片 這次駐場交流可算是在其藝術生 涯中 把夾雜在歷史與個體、人民與國家、噤聲與償還、遺忘與行動之間


13

的種種 一次坦誠自我交照的重要事件。由於是次藝術家身份相當敏感 我們特意不安排公開的交流活動 但藝術家於駐場兩星期間 走訪油麻地 社區及生活 與不同本地藝術文化工作者等作聚會交流外 也參與了民間 悼念六四的活動 對本地文化作了深刻的觀察。 在籌備是次展覽期間 由於我們無法打量大陸官方會對藝術家未來作何尺 度的打壓 是以這次展覽會否引致藝術家日後造成什麼嚴重後果 甚或被 當局拘捕等 我們都難以估計。然而 經我們與藝術家幾經商討後 我們 終仍是決定如藝術家所願的展出照片。但過程中 卻讓我們了解到在極權 和封閉的白色恐怖下 香港這片自由表達創作空間之珍貴 也慶幸香港能 為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一小片呼吸自由的空間。


14

IV.《 IV.《師父贊 2》 是年 活化廳再次從民間工藝的角度出發 邀請到多年來一直關注民間工 藝議題並在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開設有關課程的老師梁美萍伙拍年輕策展 人張景威來策劃「師父贊 2」。 計劃分成兩部份 前部份是由梁美萍帶領浸大藝術學生一同策動的「油麻 地都有飄色 大專版巡遊」 其二是以探討傳統工藝承傳問題為主線的錄 象訪問展覽。 「油麻地都有飄色 展覽」藉由 13 位藝術學生對飄色的工藝手法與背景的 研習 創作與日常生活接軌 並在活化廳舉辦飄色文化展覽 巡遊至旺 角 把這傳統飄色帶到九龍的社區來。 錄象訪問展覽一改以往較宏觀面向與手工面的展覽進路 以口述歷史的方 法學 集中探討傳統工藝的承傳問題為主線 訪問分別為花牌、紙紮、白 鐵及長州飄色行業的四位工藝師父 從他們拜師入行的經過 談到其所遇 到的傳承問題 以及對未來前景的看法。 是次計劃 我們連結了本地藝術學生的參與 藉院校導師帶領學生更進深 認識區內工藝作業生態與傳統特色文化 並結合活化廳的社區網絡 一方 面可藉院校課堂的參與讓同學主動進深一層去了解傳統工藝的底蘊 二方 面我們能提供平台讓藝術計劃得以到社區實踐 發揮互補長短的作用。最 後 由於飄色其實也有其新聞社會時事的觸覺需要 這未嘗不是傳統工藝 與市民生活扣連的一個好媒體。


15

三 恆常計劃 恆常計劃包括每一至兩個月進行一次的定期活動 如「每月益街坊」、 「你肯學•我敢教」工作坊 以及《活化報》 另亦包括《永不落空》計 劃所包羅大大小小的日常與突發性小活動。

I.「 I.「你肯學• 你肯學•我敢教」 我敢教」工作坊

「你肯學‧我敢教」工作坊由藝術家成員區華欣策劃 計劃的概念是推動 一種知識與技能共享的精神。工作坊的主題包括由藝術家設計的工作坊又 或由不同的社區人士分享有趣的知識 技能。上半年曾舉辦的工作坊包 括 《快閃投影工作坊》 《命運在你手造風車工作坊》、《畫花你個箱 工作坊》、《巴基斯坦自家製茶餐工作坊》及《坦克車製作工作坊》。 《快閃投影工作坊》和《命運在你手造風車工作坊》都配合了當期的搞 作 《坦克車製作工作坊》邀請了阿牛(曾健成)教授製作示範道具心得 堂上風趣氣氛及創意爆燈的道具都讓在場參與者大開眼界。 至於由藝術家石家豪主理的《畫花你個箱工作坊》 教導大眾如何將身邊 物件畫上青花花紋 在一種生活空間本來侷促有限的現實箱箱基礎上找尋 新意 自身過一番手技之癢外 同時亦能美化家居。此工作坊反應熱烈空 前未見 網上一推出大概 小時內已爆滿。


16

整體上 通過工作坊 我們發現不同搞作方向的藝術家 其實也有各式的 小想法 希望一試工作坊的模式 而不少觀眾也希望能夠親身接觸一下本 地藝術家 或是參與一些學習小活動 而我們的工作坊就恰能滿足這種觀 眾藝術生活化的旨趣。 我們的工作坊 提供了超越展覽講座的單向形式 讓彼此動手動腳而打成 一片。不過反應雖是相當理想 但礙於空間人手資源有限 每次宣傳一 出 也隨即出現大量欲登記卻已向隅的失望朋友 不斷留言要求加開。未 來 如在資源許可下 我們期望把工作坊內容及錄象紀錄整理 並上載至 網上 或作文字 圖像的工作紙 教材套 讓未能親身參與的朋友參考 申延更多討論。

II. 每月益街坊

此系列以藝術家創作的「益街坊的「社區 藝術福利」為概念 由不同藝 術家按個別主題 設計送增街坊的禮物又或藝術行動 一方讓藝術家面對 面地與街坊接觸 亦以這小恩小惠的方式打開對我們的認識。 這一年曾策劃的項目 有譬如配合新春及聖誕搞作的《白色平安夜派飯 團》及《排檔派對聯》。《人人都是攝影師》則借出菲林自動相機 讓街 坊零負擔地重拾菲林拍攝樂趣 分享他們日常生活的影像。《青春活潑小 盆栽》 則乘在三月這個生氣勃勃的季節 送出了 100 盆小盆栽 為生活 添姿采 為社區增添多點綠。而慶祝時令水果的《西瓜祭》外 也同有讓 街坊認識九十歲小販『自家製』抽獎遊戲的《益你一個雪糕車伯伯》。


17

III.《 《活化報》 活化報》 《活化報》是活化廳今年度成員經反覆討論後的新嘗試 以社區報形式作 為藝術溝通的創作平台 定位為屬於油麻地街坊的地區報 社區報 從 年 月起 每個月一號出版 每頁 大小 前後共四版 採雙色 或全彩印刷 一方面有點貌似區議員等的通訊 讓街坊不感陌生排拒 但 同時也是藝術空間的出版物 既帶藝術家的美學痕跡 格調內容卻親民隨 和、幽默風趣。 主要理念 《活化報》定位一份「屬於油麻地街坊的社區報」 以 .推動社區議題的關注和討論 .維繫 凝聚社區生活價值 .作為一紙上藝術空間 成為藝術連接街坊的平台 .作為一社區媒體 成為街坊之間的溝通平台 .作為活化廳的活動通訊 發佈活動預告及回顧 增加街坊對活化廳的了解 和交流參與。


18

社區派發點及網上流通 《活化報》除可在活化廳領取外 每月更主動地投放到區內數百戶民居的信 箱及附近的商販手中 成為一個固定而有效 直接擴大活化廳接觸面之介 面。此外 我們除在社區另有派發點 包括鄰近的百老匯的電影中心、書店 和茶樓等 並仍積極尋找更多不同讓街坊更日常化的接觸模式。 另而 刊載 以外

每期的《活化報》皆會在網誌 wooferpost.blogspot.com 上獨立 並在活化廳 facebook 專頁上宣傳 以求在接觸到實際出版物的街坊 社區報形式內容和理念 能達到更普羅的觀眾接觸面。

各界反應 《活化報》出版至今 各界反應相當理想 深受好評 特別取得街坊的愛 戴。好些街坊因收到《活化報》後 對我們更加好奇 主動接觸我們。比如 說 有街坊要求寫稿 也有街坊主動要求落廣告 有錯過了某期的街坊來查 問補取 因他希望能儲存一整全套。也有一位退休編輯街坊每期來電提醒我 們《活化報》內的錯別字。 《活化報》第一次出版時 印數只一千份 但於一星期內瞬即派清取罄 故 此加印多一千份 亦旋速全清 唯依據資源的有限分配 繼後每期印數都定 於二千份。 內容編排 首頁「每月專題」 是一個比較具有應時性的主題專欄 如第一期的排檔大 火和第三期的馮畫師街檔被拆 既是城中熱話 也是街坊大事 實也應合活 化廳當月活動的關注方向 以擲地有聲的主題為活化報定調。 尾頁每期預留的「小廳長的話」集結了活化廳活動的預告、報告活動後的心 得整理等等 給網絡世界以外的街坊觀眾 有同樣的參與感。 另偶爾也有讀者互動的項目設計 如街坊剪下選票來社區選特首 或是「每 月益街坊」憑券換取社區小店小舖臘腸、果汁等。 至於「煮吃油麻地」專欄 可見活化報重視街坊日常生活化的一面 介紹一 些平民食肆 或是庶民百姓的飲食經 打油詩方式的食譜也有。亦嘗試過由


19

廣東道菜販佳姐提供時令煲湯推介的「佳姐靚湯」。在實用性的吸引力之 餘 也引入一種生活格調情懷和社區經濟的想法。 「黃師傅與你」作為內頁其一專欄 間歇以黃師傅第一身 以及與黃生交往 合作的朋友來輪流執筆撰寫 提供更多認識這位活化廳「駐場藝術家傳統工 藝花牌師傅」的豐富多元化角度。第一身的進路 既可包羅其逼遷的生活經 歷 也可以是養貓的小樂趣分享 還有當然是其工藝的特殊藝術和技術等的 點滴。至於合作者來稿 則從個別背境出發 見到特別旨趣的另種觀察。 「每月一潤」是比較接近時事漫畫的模式 先後有兩名藝術家參與 「本區 新聞」則挑選社區中發生的當月新聞時事 側重街坊見聞式、串連熟悉的社 區人物店舖的茶餘飯後話題 或也側映照出社會生活城市變化。「營業寫 生」則似乎居兩者之中 是以圖像伴以文字 仿古式畫報方式 讓藝術家以 其專長繪描手法 呈示社會生活境況同時 帶出一些筆觸上的點評按喟。 另而 活化報也有與街坊深化互動合作路向的欄目 如由巴基斯坦籍的小朋 友主理的「Saffa 教你烏都語」 由成員藝術家按觀察設計一些日常生活的 對話 再由小朋友加上拼音和插圖。 暫時仍是比較浮動只會間歇出現的專欄 包括了「小小西九」 以社區藝術 的藝評進路 針對也是區內大事的西九大戲棚活動。其他還有待開發的 是 街坊的更多參與 街坊關乎重建的投稿。《人小小 聲大大》計劃 收集社 區投訴並為街坊發聲等。 《社區廣告易》計劃 則由藝術家設計各類型社區廣告 特別是地區小店 鋪 計劃後推出已獲部份街坊支持 但由於此部份的推廣和近進廣告客戶的 工作不輕 進一步仍需加大資源著力推行。


20

(四)《永不落空》 永不落空》計劃

《永不落空》的活動包括藝術行動、交流講座、放映會等

重點介紹如下

開發臨街空間 街坊牆 將位於咸美頓街及上海街角落人流極高的牆柱 是年度我們特開闢成街坊 牆 配合展覽主題與街坊作互動 及鼓勵街坊寫下意見。自街坊牆運作後 不少街坊駐足於門外觀看 並入內詢問門外告示的內容。街牆包括向街坊提 供昔日店舖資料、街坊金句摘錄以及定期就不同題目向街坊收集意見。值得 一提 此一活動雖看似有機偶發 實卻有賴前線工作的成員持續不斷的打 理 方才收街坊持續留意的效果。

鐵閘圖案

錢臭垃圾蟲及清潔龍大隊長

藝術家陳素珊為活化廳向咸美頓街的鐵閘上畫上一對錢臭垃圾蟲及清潔龍大隊 長手牽手的圖畫 在活化廳平日的休息時間也可以讓街坊欣賞。今天看來 也 是對於二次元創意搞作的支持。這個作品另而亦可以為將來社區店舖鐵閘作創 作作為一個示範。


21

「連鎖免問」社區廣告位 活化廳於臨咸美頓街的外牆空間 其實相當顯眼 不予使用其實大為可惜 在新計劃下 我們把其開闢作戶外廣告空間 為區內小本 家庭式經營等小 店作藝術性的宣傳廣告 對抗只有大財團才能壟斷公共空間的慣性。首階段 以「尋鋪啟事」為題揭幕 邀藝術家們為區內已結業或已遷走店鋪的手繪廣 告牌 在讓街坊對於社區變遷配合展覽有更集中的感懷認知 也作為招引未 來廣告的示範。 春季大旅行: 春季大旅行:ArtWalk 2012 中環當代藝術之旅 活化廳獲 Art Walk2012 畫廊籌款開放夜 的邀請 為其活動構思一個藝術 行動 是以我們以區議會旅行團的方式 把一眾街坊帶到中環 參觀中環版 的「當代藝術」。宣傳海報一經張貼 即獲廣東道街市十位街坊捆綁式報 名 其後十五位街坊先後來電報名 廿五個名額 小時內爆滿。各個在網 上得知此活動的另一些街坊又只得再望門興嘆。 街坊當中 全數從未到過中環畫廊 大部份也不常參與活化廳活動 大都是 抱著一顆單純想「學野」的心態 個別街坊對藝術有一定認識 如能說出裝 置藝術、行為藝術、概念藝術等術語。活動當晚 一個頭戴橘色帽子的街 坊 遊走於大小畫廊。有別於一般畫廊觀眾 他們品評直接 全程妙語連 珠。比如說 有街坊質疑當晚的畫廊觀眾是否有心「欣賞」藝術 還是只是 在結識朋友 聊天聯誼 有些街坊直接點評藝術品定價太貴 質疑誰會購 買 的確 沒有對當代藝術有任何前設 直觀的對藝術的理解 街坊們不無提醒 了我們欣賞藝術的批判態度 也反映一般市民大眾所理解藝術的方法和框 框 對於我們思索我們所應提供的社區藝術性質也有參詳性的啟發。我們特 為此活動拍了一訪問紀錄短片 有助非團友了解當日情況 請到以下網址重 溫 http://youtu.be/KSojVYrMf3Y 此外台灣《藝術家》雜誌編輯張晴文亦特參與了是晚活動 並寫了一篇細緻 的報導 及後於台北美術館出版之《現代美術雙月刊》中刊登 請參考剪報 附錄。


22

《東亞諸眾峰會 《東亞諸眾峰會 革命後之世界》 革命後之世界》 《東亞諸眾峰會 革命後之世界》是今年重點區域性的交流活動 邀請來自 東京、台北、釜山等地的文化藝術行動者與自主空間營運者集結香港 交流 經驗。承接近年來東亞各地面對相近的社會問題 如因都市更新與空間商品 化而對傳統社區生活造成的破壞 以市場與競爭力為由漸漸被異化的生活價 值等...這些城市運動都似乎是相互共通卻又各有其在地的脈絡 這次交流正 期望找出當中的異同 並從這些年青藝術行動者的在地經驗和實踐裡梳理出 互相學習和反省的地方。此論壇由於預計參與人數眾多 我們特別移師到 「佔領中環」現場舉行。 另外 是次峰會的撰寫了一篇長篇輻的評述文章 記錄更詳盡細節 有關文 章在英國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出版的〈Institution for the Future〉一 書 有興趣可作參考。 此外是次交流集合峰會中各地不同藝術家 行動者一起共同策劃了一個藝術 社區實驗 「流動酒吧大作戰」。此實驗概念最先由日本素人之亂的朋友 提議 期望探索「流動性」及「禮物經濟」的概念。有見一般社區 共同體 營造都為固定的物理空間 如何建構一可流動的社區 共同體 並不限地域 性的發生 是日本行動者們在福島核災後一面思考的議題。而這一次 來到 油麻地社區 一方面嘗試互相合作推展出此一計劃 另亦希望結合活化廳的 社區網絡讓海外朋友深入觀索社區。


23

當中的過程包括由油麻地地區及街坊合作釀製「油麻地啤」工作坊 及至在 宣傳上呼朋喚友 帶來家中剩下的酒 與其他人共享。流動酒吧大作戰此行 動 得到的嚮應支持甚大 約近百人參與 部分帶同飲料食物及樂器同行 最後我們連同流動酒吧木頭車走進廣東道街市 其間街坊都樂於舉我們共 飲 部份認為酒精過高 不勝酒量。最後行動大概進行至入黑 我們停留在 公園繼續喝酒 有人玩音樂聊天 當中很多街坊都因免費啤酒被吸引 與我 們一起共飲 一下子成了一個民間版的油麻地啤酒節。 在短短一個星期多的交流 他們亦很主動的考察這城市的問題 到訪不同有 趣點 與本地行動者交流 對這城市有一定觀察 另亦與我們一起參與流動 酒吧的洗街宣傳 總的來說 我們對是次交流活動感到十分成功。另此計劃 亦申延出更多討論 如日本方面的參與者在回國後舉行了「東亞諸眾峰會 九州巡迴報告會」與當地藝術家及行動者朋友分享這次在香港的經驗 並計 劃再策劃類近行動在其他地方發生。 4 《革命月餅 《革命月餅 益街坊》 益街坊》 革命月餅的概念是希望將日常生活政治議題聯繫到中秋月餅上 一方面對應 政黨以月餅拉攏街坊選票的方式 也讓月餅回歸其在節日維繫社區人情關 係 及至古時用以宣揚革命的本意。這一年 有幸邀請到藝術家石家豪為革 命月餅創作風趣抵死的包裝設計 並與街坊龍珠餅店個作焗製 萬記砧板製 作月餅模 使其聯繫到社區參與 甚至佳節過後 人們對於紙本環保的包裝 設計都依依不想拋棄 彷似成了藝術品收藏一樣。 《花牌師傅駐場計劃》 花牌師傅駐場計劃》 黃乃忠花牌師傅 今年在自身的手藝作業以外 加大了力度參與藝術社群的 不同活動和計劃 合作與支持了的本土文化單位 可能比活化廳本身也還 多。包括如在西九文化區 為「西九大戲棚」項目 替藝術名家朱興華作花 牌技術支援 試用了新種類燈光效果。鯉魚門的創意館工作坊外 港台亦來 拍攝了黃師傅在活化廳為救世軍主辦的「創意小公民」主理的兩場工作坊。 不過算作主力的 該是「香港文學館工作室」為期大半年的「南區文學徑-創意寫作及花牌創作」計劃 港島區已再無花牌店 最終六間學校視藝 科同學們於香港仔海濱公園所展出的花牌 創作上與傳統花牌的略有不同 六件花牌創作滲雜了繪畫、文字設計與浮雕塑形的概念 各自儼如一件獨一 無二的精緻藝術品。 黃乃忠師傅今年為活化廳特別主理的 是「你敢學我敢教」應合新春活動的 「命運在你手造風車工作坊」 把迷你花牌的元素轉移在轉運風車的設計


24

上。另在《師父贊 2》中 黃乃忠師傅也有份參與訪問紀錄的拍攝。而今年 「黃師傅與你」也為《活化報》的重點專欄之一 文稿一期採黃生視角 一 期採與黃生曾合作者 包括如視藝工作者歐華欣、 阿三 陳世樂、音樂人 黃津鈺 視角 務求帶出對於黃師傅更立體和多向度的人性化認知。 為免黃師傅被無理指控佔用了活化廳寶貴空間之說 今年我們邀了藝術家來 搭建出平臺結構 讓藝術空間的儲存空間增多 黃師傅的斗方空間也在活化 廳的活動期間 能變成一個焦點講台 一舉便利各方。而為著未來一些轉營 的部署 迷你花牌的製作 已超越了去年 亦也是現時工作坊所教授製作 的企牌水平 更顯示完整花牌的特色和吸引力 這些發展 都是黃師傅能以 活化廳為基地 再而靠不同藝術界設計界朋友的協作和與不同人們的意見交 流所慢慢成型逐步改良過來的。沒有活化廳作為其基地 就怕不太會出現這 種其與藝術文化工作者的長期接觸 好些的藝術可能性就會消失。 現時除了應接絡繹不絕的大專生採訪 甚至中學生上門求教 坊間近期對於 花牌工藝的認知及運用 都似增多了不少 經常有所曝光 黃生對於這門嶺 南文化遺產的慢慢重新普及上 在帶動人們的興趣和重視 他個人多年來所 作的默默推廣及付出的心力 絕對應被肯定。活化廳對於能夠有幸參與黃師 傅這些意義深刻的文化保育發展工作 深以為傲。


25

行政工作報告 社區推廣工作 讓活化廳活動能滲透到社區予人認識 不能單靠網上推動又或主流傳媒 最有效 亦是最簡單的方法 往往就是親身走到社區面對面與街坊接觸 這些功夫簡單不 過 但需用心與社區交往 推介一兩個活動 很多時候會花上一兩天。幸而 在 今年得到部份年輕成員的加入及刻意更主動滲透社區 活化廳今年在社區的認識 面算是大大提升。 這些工作包括如區議會式的地區宣傳策略 如在大廈張貼海報 由成員或藝術家 親自落區派發傳單等。另今年初推行的「活化報」 更是讓活化廳接觸到更廣泛 而固定的社區居民社群。 此外 藉不同活動建立的街坊群亦是一個可藉口耳相傳的緊密宣傳網 效果也熱 烈非常。如遇上他們感到有趣的活動 他們都呼朋喚友全家大細捆綁式參與 體 認這個可愛社區的強烈認同感和能量之餘 反映活化廳與社區如何累積和開拓街 坊參與的關係模式。 空間整體宣傳上 除了印刷介紹活化廳的小冊子外 亦特於新年前夕 創作包攬 社區特別日子的「活曆」 當中同印有活化廳過往活動的重點介紹 好些街坊掛 在家中 鋪裡 增加逐點逐點認識活化廳的可能性。 這一年街坊主動參與亦比過往更頻繁 無論是固定每天前來的街坊 經常參與活 動的街坊 及至一些在最初兩年沒接觸上的 都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 活化廳這一年在社交網絡臉書上的推廣工作也有滿意成績 如從數字 上 此年度起計活化廳的粉絲專頁人數約為 2000 人 而在一年半後至今已接近 6000 人 上升達 倍之多 如比較其他文藝組織及團體 一般亦只約 1000 2000 人 貴局專頁的 1000 多人 無論如何 現時活化廳臉書上一般流量介於 8000 人至 10000 人之間 反映網上定期關注活化廳的一定人數 而九月份一個有 關街坊義教聲援反洗腦教育的活動在臉書的接觸人數更高達 146,000 人 接觸面 亦令我們驚訝。

橫向經驗推廣及海外連結 作為社區藝術實驗的空間 我們一面致力推動在地的「社區 藝術」對話工作之 餘 另方面亦也積整參與本地及海外的平台 以推廣活化廳的經驗 提昇各界對 「社區 藝術」可能性的討論。年來 活化廳獲邀到訪部份大專院校及藝術機構 分享經驗外 詳見附件 。


26

另外 我們今年也不乏海外外訪的交流 如去年曾獲邀參加日本社區藝術基金 會 Asahi art festival foundation 的邀請到日本考察和交流 及後亦到過東 京高圓寺就社區活化可能性的題目與當地及韓國藝術家交流。另我們也獲邀在 Asahi art foundation 的出版物上譔文 以分享活化廳的經驗。 在吸收觀摩過的海外經驗回港後 我們亦就東亞各地的社區藝術見聞 舉辨了一 個內部討論會 當中藝術推廣辦事處的職員 現任香港美術館總館長譚美兒 藝 術雜誌 Asia Art Pacific 編輯、藝術家、學者、研究員等亦有參與討論。 另九月份 活化廳亦獲邀參與韓國釜山雙年展 archive project 到訪當地參與 一個以社會介入類型藝術空間為主題的交流展覽及講座 並與當地的社區藝術團 體交流和商討合作 經活化廳的介紹 部份香港藝術家亦到訪釜山參與不同的藝 術交流活動。今年部份的活化廳成員 亦獲邀參與「四不像 兩岸四地交流展」 展覽中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一大部份為活化廳進行的藝術計劃 讓不同地區觀眾認 識活化廳及本土地社區。這些也是活化廳就藝圈整體對「社區 藝術」提高討論 和交流所作的努力。

另如是年策劃的「東亞諸眾峰會」亦申延出不少海外的討論和關注 如日本方 面的參與者在回國後在日本九州的五個城市巡迴舉行「東亞諸眾峰會 九州報 告會」與當地藝術家及行動者朋友討論這次在香港的經驗 並計劃再策劃類近 行動在其他地方發生 另此峰會亦得到北京藝術家自主空間成員 Eliane.w.Ho 撰寫長篇文章紀錄當中省思。 此一類交流有異於一般流於表面的文化交流活動 而是在互相認同了解與深化認 識下 建立長線的合作關係 因此 一次的交流可擴展到下一次 因此 長遠亦 大大增加本地藝術家在地區上的流動性 讓本地藝術界在區域上提高一定名聲。

學術評論與研究

深化經驗整理

是年就活化廳整體理念作長篇幅評論的文章 數量上明顯增加 亦有不少就以活 化廳作個案研究的學術論文報告 如中文大學博群研究計劃 詳見附件 該研 究亦正面肯定活化廳推動藝術與社區對話的成績 另此報告亦獲中大表揚為優異 研究報告。是年國際藝評媒體較長篇幅對活化廳作的專題性報導 包括有藝術雜 誌 Asia Art Pacific 和英國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出版的〈institution for the future〉等 這些評論文章亦提升了國外對香港藝術的觀察和肯定。 另外 貴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界別的藝術顧問、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林萃光 先生 亦正就《本地藝術空間的構成 「由平實生活及社區行動所建構的藝術空


27

間」》 暫名 的題目 以民俗誌的方式對活化廳作深入研究。他現時亦經常前 來活化廳作攝影紀錄、訪談及現場觀察。研究完成後亦可作 貴局了解活化廳工作 的參考。 此外 來自海外的研究員現時亦正就活化廳的經驗作整體研究 以比較各地相近 理念藝術空間的成功經驗 當中包括 高俊宏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 研究所博士班、『藝術觀點 』客座主編 、黃孫權、柯念璞 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有關研究亦在當地的學術研討會發表 以上這些評 價和研究也可作為社會各界及至海外藝術業界對活化廳的理念和路線之成功經驗 所作出的肯定。

空間改造

開發接觸面

是年活化廳特進行了空間改造工程 期望營造一個更舒適的社區空間之餘 也讓 展覽空間更有彈性。當中包括展牆改造工程 讓廳內空間無論在內在外亦能看起 來更為通透 對於空間內外一目了然的連繫 方便觀察和加強吸引力 另而後廳 位置建造了一個小平台 增加收納空間 分開了工作室 辦公室位置。成員亦設 計了數件可移動的家俱 增加空間靈活性。 為開發廳外公共空間接觸社區的可能性 如置放長椅於正門外 讓平日在街上的 行人駐步 又如利用臨街場角作「街坊牆」供觀眾互動 活化廳關門後 街坊仍 有藝術家繪製的鐵閘創作 以及利用外牆空間作大型展示的「社區廣告易」社區 廣告可觀 為社區增添一些特色景觀。另外 現時樓上工作室空間一般用作會議 室及籌備活動的工作室之用 由於過往留下一定數量的活動物資及行政文件等 現時樓上空間亦用作存放物資之用。未來希望利用這樓上單位舉辦年青藝術家社 區駐場計劃 又或可作為街坊學堂工作室等用途。 此外 必須強調 過去一年活化廳空間不足的問題確十分嚴重 部份活動因場地 太小而被迫轉移到其他場地發生。而一直以來活化廳所舉辦的活動都大受歡迎 如我們舉辦的大部份的工作坊、藝術家講座及社區 藝術活動如寫揮春等都出現 迫滿場地的問題 是以我們被迫限制參與的人數。

前線行政工作 前線行政工作 活化廳現時的前線行政壓力龐大 如一面需應付空間管理上的事務 維持空間 運作及對街坊的介紹工作 一面需緊密地策劃及安排活動 而現時雖然開始轉 向集中議題及深化的方向 然而 我們亦必須再一次提出 由於活化廳前線工作 繁重 但現時貴局撥款實不足以按合理薪金聘請人才 此問題必須正視。


28

是年活化廳行政總監一職由核心成員李俊峰擔任 負責空間的節目策劃工作 而 日常行政工作現則由另一核心成員陳素珊協助處理。我們的經驗告知 藝術空間 的行政工作及日常接待工作都需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巧 但現時在資源不足的 情況下 大都依賴成員的半義務付出協力幫忙前線工作 這對活化廳的持續發展 和專業方向有一大難度。但長遠而言 若是資源許可下 我們希望可聘請更年青 的藝術新晉擔任前線工作 讓本地的策展經驗得以傳授及深化發展。 另一方面 現時活化廳亦組織了大專實習生及街坊工作團隊 每星期固定時間前 來協助日常行政、導賞及活動策劃等工作 開闊活化廳的參與面之餘 也為前線 人員輕不少壓力。今年成功試行街坊好幫手計劃 讓部份熱心參與的街坊主動定 期前來幫忙 及導賞及將活化廳活動推介給其他街坊 這些讓社區感到他們也是 持份者的主動參與是對我們的一大鼓勵。

附件 「活化廳」 「活化廳」

年度 節目活動列表 年度 報導列表


29

幾點思考、 幾點思考、觀察和小結 循過往建立的基礎與經驗 加上新一年團隊的努力和新嘗試 活化廳不但能如 計劃書所言 做到繼往開來 而且從中開發更多不同可能性 成功突破以往 做到更進取主動並具社區滲透力的介入可能。作為本地一緊密接駁社區的藝術 空間 活化廳成功搭建一個讓藝術家相互介入和認識社區的平台 藝術家得以 從社區的合作上發展更深刻的可能性 也讓我們感受到社區的緊密人情與能 量。是年我們亦嘗試集中資源投放到藝術家身上 為藝術家作深入和更具創作 規模的研究性創作提供可能性 對應當下商業資本漸漸主導的藝術市場生態 有著別具意義的替代性 及至平衡 維持本地藝術生態多元發展。 最後一點 亦正是我們最為珍重一點 是活化廳與街坊之間的關係 這從每天 經過的好奇 及至互相發現 一步步的參與 慢慢與我們建立一個互信的基 礎 因著這基礎 活化廳與街坊之間的不同深入對話和合作才成為可能。 一般的藝術空間 藝術介入計劃往往因資助系統的一次性限制 藝術家與受眾 之間往往只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單一短暫的對話 但在這新一年裡 我們更感受 到活化廳因為持續多年的交往而達至藝術家 街坊之間「既有施亦有授」的自 然互動 這一點更體認傳統社區的緊密人情關係與在地的歸屬情感 而藝術 文化在整理 再現當中的脈絡有著重要的角色。

報告撰寫人: 劉建華 + 李俊峰


30

「活化廳」 活化廳」2011- 2011-12 年度 節目活動列表 日期 10 月份

活動

1/10-

空間改造工程起動

1/10-

永不落空系列 捲閘塗鴉 --清潔大隊長 藝術家 陳素珊 永不落空系列 街坊牆起動 永不落空系列<罷工的母親>放映會及導演分享 主辨 影行者, 社運電影節

1/1027/10 11 月份 3/11

13/11

23/11 29/11 12 月份 6/12 18/12

永不落空系列 武漢「我們家」青年自治實驗室 講座 講者 麥顛 地點 佔領中環 高圓寺商店街祭:藝術行動主義座談會 地點 素人之亂 12 號店(東京) 主講 李俊峰(香港) 柳成孝(釜山) 松本哉(東京) 永不落空系列 日韓社區藝術考察報告 主講 李俊峰

江上賢一郎(福崗)

社區場地互撐:玻璃回收大使雙廢講座 主辨 玻璃回收大使 社區場地互撐:玻璃回收大使雙廢講座 主辨 玻璃回收大使 社區場地互撐:「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 2011」 主辦 良心消費聯盟 x 活化廳 支持 唔幫襯地產商行動、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香港基督徒學會 參與店鋪 Fresh Coffee and Tea、煉石手作館、Health Concept、天衣無縫車 衣隊等等


31

23/12/201120/1/2012

1 月份 1/1

應時應節系列《解解解解解放聖誕 》 (一) 「Twinkle Twinkle 聖誕燈飾計劃」 策劃 梁御東 參展藝術家 羅至傑、程展緯、鄧國騫、白雙全 (二) 「交換光明計劃」 藝術家 鄧國騫、李俊峰 (三) 你肯學 . 我敢教 快閃投影工作坊 日期 21/12 導師 Cpak Ming (四) 每月益街坊「白色平安夜 White Christmas」 日期 24/12 (五) 街坊聖誕茶會 日期 25/12

永不落空系列 派活曆

1/1 6/1

活化報創刊號登場! 永不落空系列 黑夜城市遊縱 2012 主辦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

15/1 31/1

活化報創刊號反應熱烈,加印 1000 份 浸會大學視藝院: 民間工藝導賞 主講:黃乃忠 應時應節系列 年年難過年年過 處處無家處處家 風車易轉人人轉 仁愛互傳齊齊傳 之 「活化廳窮人仝你開年」新春活化計劃 (一) 你敢寫 我肯貼 交換揮春計劃 日期 14/1-15/1 (二) 你肯學 . 我敢教 命運在你手造風車 工作坊 日期 20/1 策劃 區華欣 導師 黃乃忠 (三) 每月益街坊 排檔派對聯! 日期: 21/1 活化廳行政長官新春賀辭 發佈 日期: 22/1 應時應節系列 人人人日巡遊賣藝+ 日期: 29/1

14/1-22/1/2012

24/1

永不落空系列 大年初二廳長代為本地藝文生態及油麻地社區到車公廟求籤: 為油麻地求得五十七籤上籤 為藝發局求得八十六籤中籤


32

2 月份 1/2-

活化報 2 月號出版

6/2

活化廳經驗分享講座 主辦 香港大學文化領航課程 主講 李俊峰

10/2 11-12/2

市建局宣佈計劃重建新填地街及山東街一帶舊樓 活化報出版號外 花牌師父駐場計劃 社區文化承傳公民教育計劃 策劃 小童群益會 導師 黃乃忠 永不落空系列 《鐵怒沿線–三谷》 導演 Benny Chan 主辦:社運電影節 協助泰國藝術家 Navin Rawanchaikul 訪問街坊完成其藝術計劃

21/2

22/2 28/2

每月益街坊 「人人都是攝影師」 策劃 吳家俊

3 月份 1/3-

活化報 3 月號出版

1/3-

永不落空系列 「凸首」扮相板 藝術家 陳素珊 花牌師父駐場計劃 花牌工作坊 策劃 聖雅閣福群會 導師 黃乃忠師傅 參與 九龍真光中學 永不落空系列 邀請廳內南亞小朋友參與「香港的明天繪畫比賽」 永不落空系列 春季大旅行: ArtWalk 2012 中環當代藝術之旅 策劃 活化廳 合辦 ART WALK 2012 永不落空系列 尋找城市裂縫計劃 台北-香港- 延伸成果發佈 主講 湯皇珍(台灣) 永不落空系列 「打邊爐」香港及波蘭藝術文化交流計劃講座 主辦及策劃: C&G 藝術單位 Zatoka Sztuki, MCKA 藝術家: (波蘭)Elvin Flamingo, Katarzyna Podpora, Kamila Chomicz, Maciek Salamon, Natalia Turczynska-Schmidt, Karolina Matea、 (香港) 俞若玫、羅文樂、羅至傑、張嘉莉、鄭怡敏(阿金)

8/3

13/3 14/3

21/3

23/3

23/3

活化報社區公投點票結果:白票高票當選

24/3

社區場地互撐:香港大學民意調查全民投票票站


33

25/3-27/3

落閘三天以讉責小圈子選舉,成員葉浩麟於門外鐵閘寫道"痛心疾首"!

28/2

你肯學 . 我敢教 「畫花你個箱工作坊」 策劃 區華欣 導師 石家豪 每月益街坊 「青春活潑小盆栽」 策劃 吳家俊

31/3 4 月份 6/4-20/5/2012

主打計劃 《殺到油麻地 地區自救計劃暨展覽示範》 策劃 葉浩麟+梁御東 (一)「對抗示範」開放示範日 參與藝術家 油麻地花王、鄧國騫、鄭家榆 (二)「重建近了 你們應當拍檯 」 藝術家 李俊峰+龐一鳴 (三)「誰迫走了碳筆素描馮畫師 」 (四)「『連鎖免問』社區廣告位」 起動 參與藝術家 區華欣、蔡嘉宏、Start From Zero (五) 油麻地地區自救傾計會 日期:20/5,3:00-8:00 p.m

2/4

教育學院視覺藝術碩士課程講座 主講 李俊峰

13/4 17/4

活化報 4 月號出版 忽然釀酒工作坊 導師:Mr.J 中大文化管理(文憑課程)學生參觀

22/4 27/4 28/4

每月益街坊 「送酒餅」 策劃 吳家俊 油麻地都有飄色- 飄色巡遊大專版 策劃 梁美萍 參與: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學生

28/4-29/4

主打計劃 革命後之世界

28/4

(一) 東亞諸眾峰會 革命後之世界 與會者: 素人之亂 (日本)、Indie space AGIT(釜山)、 直走咖啡(臺北)、活化廳 香港 地點:佔領中環 (二) 流動酒吧大作戰 +東亞酒徒勁飲挑戰賽 策劃 素人之亂 X 活化廳

29/4

月份 6/5

你肯學 . 我敢教 坦克車製作工作坊 策劃 活化廳 X「這一代的六四」


34

導師 8/5 10/5 19/5

21/05 21/05 26/5 6 月份 3/6 – 17/6

阿牛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課程) 參觀及講座 主講: 葉浩麟+李俊峰 活化報 5 月號出版 你肯學 . 我敢教巴基斯坦自家製茶餐工作坊 策劃 區華欣 導師 Farzana 媽 中大博群實習計劃學生 參觀及講座 活化廳 x MIGA 藝文空間 經驗交流講座 地點 MIGA 藝文空間(台南) 主打計劃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 開考 試場: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主打計劃 《熵》——陳光八九六四攝影展 藝術家:陳光 策劃:李俊峰

4/6

獲藝發局通知 2012/13 年度續約事宜

4/6 10/6

網民自發於活化廳舉辨 <來往廣場的單車 2012> 落閘一天,悼念李旺陽+置放社區弔唁冊

13/6 16/6

活化報 6 月號出版 成員藝術家羅文樂是日大婚,特由駐場藝術家「黃乃忠 x 江記」製作 2012 新婚花 牌別注版敬賀

19/6

社區場地互撐:愛華

22/6

啟思中學同學 參觀及講座 主講: 葉浩麟 每月益街坊 益你一個雪糕車伯伯 策劃:區詠恩

24/6

7 月份 1/7 3/7 4/7

7/7 10/7

茶花籽

有機粽子派發點

永不落空系列 直播歐洲國家盃總決賽 中大青年領袖公益夏令營 參觀及講座 永不落空系列 創意小公民 迷你花牌工作坊 合辨: YMCA 參與: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葵涌幼稚園 導師 黃乃忠 深東樂 Teen 會 社區藝術講座 永不落空系列 創意小公民迷你花牌工作坊 2 合辨: YMCA


35

14/7 20/7

參與: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天水圍幼稚園 導師 黃乃忠 社區場地互撐:雞蛋仔伯伯工作坊 一 合辨:聯區小販發展平台+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主打計劃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 公眾評卷: 2012 年 7 月 20 日 (五) 至 8 月 10 日 (五) 覆核結果展示 2012 年 8 月 11 日 (六)至 8 月 19 日 (日) 策劃: 俞若玫、方韻芝、沈詠敏、張景威

22/7 28/7

龍願 2012 兩岸四地交流計劃 參觀 社區場地互撐:雞蛋仔伯伯工作坊(二) 合辨:聯區小販發展平台+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8 月份 11/8 11/8

主打計劃 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覆核結果公佈+《文化局局長演講及討論會》 仁濟醫院方若瑜長者服務中心參觀

0810_

嶺南文化研究系 O Camp 到訪

22/8

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 O Camp 到訪

23/8 25/8

活化報 8 月號出版 每月益街坊 免費証件相 每月益街坊 西瓜祭 策劃:區詠恩

31/8

9 月份 2/9 5/9

抗議「atv 焦點」失實抹黑反國教運動 從此活化廳不會播放亞視節目。 永不落空系列 有票問蒼生 無票問鬼神!「五鬼公投」

8/9 8/9 9/9

活化報 9 月號出版 <剩食圖鑑>學生工作坊 <剩食圖鑑>學生工作坊

9/9 11/9

廳長按「五鬼公投」結果,於文化界功能組別投票予候選人周俊輝 成立「社區漂流教室連線」支援反國教運動

一 二


36

13/9-18/9

「你敢罷 我肯教」之 街坊義教大行動: 常識科 Fred 媽健康生活通識班之「人點解應該素食呀 日期 13/9 星期四 1400-1600 導師 Fred 媽 中文科 章鳴書法最強班 導師 章鳴 日期 14/9 星期五 1400-1600 音樂科 金曲分享班 導師 鄭生 日期 18/9 (星期二)17:00-

15/9

<剩食圖鑑> 剩食廚房 日期 2012 年 9 月 15 日 時間 17:00 – 20:00 地點 油尖旺食物銀行

16/9

<剩食圖鑑> 食 物百科 剩食另類實驗 日期 2012 年 9 月 16 日 時間 9:00 - 12:00 地點 德昌里二號三號鋪 《師父贊 2 後繼無人 》 策劃 張景威 梁美萍 9 月 21 日(五) 至 10 月 14 日(日) 錄像導演、拍攝及剪輯 林健雄 參與工藝師 張憲枝 摺鐵 、黃乃忠 花牌 、歐來季 飄色 、歐陽偉乾 紙紮 參與韓國「釜山雙年展 Archive Project」及 釜山藝術空間考察團

21/9-4/10

22/9-12/10 23/9

28/9

28/9 30/9

釜山雙年展 Archive Project 藝術空間交流座談會 地點: Indie space AGIT(釜山) 與會者: 活化廳 香港 ruangrupa 雅加達 Seoul Urban Art Project(首爾 應時應節系列 革命月餅+剩食月餅 參與藝術家:石家豪 合作街坊: 萬記+龍珠餅店 社區場地互撐:第十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 前哨戰 當服從不再是美德 放映會及映後座談 <剩食圖鑑> 剩食食堂+剩食圖鑑發佈會 合辦 視藝薈 活化廳 參展學生 伍瑞儀、李嘉輝、馬蒨薇、林巧兒、張梓倩、張梓軒、陳希婷、黃曉 楓、鄺萬春、羅巧彤 參與單位 goodmorning、鄉土學社、豐剩、HK Farm、油尖旺食物銀行、德昌里 2 號 3 號舖、深水埗社區協會 參與街坊 Rachel Tam、April Wong、好麵線、Kubrick、漢堡茶餐廳、美都餐


37

室、永發茶餐廳、佳棧肉食公司、佳姐、義合鮮魚、恆泰果欄

20112011-12 年度 活化廳經驗交流/ 活化廳經驗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講座: 講座: 13/11

6/2

28/4

8/5

21/05

21/05

23/9

江上賢一郎(福崗)

香港大學文化領航課程 主講 李俊峰 香港教育學院視覺藝術碩士課程講座 地點: 香港教育學院 主講 李俊峰 東亞諸眾峰會 革命後之世界 與會者: 素人之亂 (日本)、Indie space AGIT(釜山)、 直走咖啡(臺北)、活化廳 香港 地點:佔領中環

2/4

7/7

高圓寺商店街祭:藝術行動主義座談會 地點 素人之亂 12 號店(東京) 主講 李俊峰(香港) 柳成孝(釜山) 松本哉(東京)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課程) 參觀及講座 地點: 活化廳 主講: 葉浩麟+李俊峰 中大博群實習計劃學生 參觀及講座 地點:活化廳 主講 李俊峰 活化廳 x MIGA 藝文空間 經驗交流講座 地點 MIGA 藝文空間(台南) 主講 李俊峰 深東樂 Teen 會 社區藝術講座 地點: 深東樂 Teen 會 主講 李俊峰 釜山雙年展 Archive Project<藝術空間交流座談會> 地點: Indie space AGIT(釜山) 與會者: 活化廳 香港 ruangrupa 雅加達 Seoul Urban Art Project(首爾

2011/12「 2011/12「活化廳」 活化廳」搞作報導列表 〈上海街訴說老香港的“花樣年華”〉《新華社》(2011-11-19) 香港風物志 〈隔牆有耳 活化廳月曆大事重現〉《蘋果日報》(2012-01-09) A21 李八方專欄專論 〈油麻地 文化地圖〉 (記者 彭欣欣) 《東方日報》(2012-01-13) E02 副刊 〈街坊報重現社區〉《文匯報》(2012-02-01) A26 讀書人 〈藝團活化油麻地 懷舊街坊報重現〉 (記者 林浚源) 《東周刊》 (2012-03-07) A053 城 中人城中事 〈路邊分享啤酒〉《U Magazine》 頁 12-13 〈膠箱變瓷箱〉 (記者 饒雙宜) 《明報》(2012-04-01) S06 知慳識儉 〈誰的「主場」?〉 (作者 黃靜) 《信報財經新聞》(2012-04-03) C03 城市定格 〈垂直種植系統〉《新假期》(2012-04-06)香港風物志


38

〈綠化救舊區示範作〉《新假期》(2012-04-06) Go Green/Local Talk 頁 6 〈隔牆有耳 領匯 sell 溫情網民 尋你老味 〉《蘋果日報》(2012-04-11) A18 〈誰謀殺了我們的小店文化?〉 (作者 余十八) 《信報財經新聞》(2012-042014)C02 城市 定格 〈香江漫話 尋訪花牌師傅 活化民間工藝〉《香港新聞網》(2012-04-15) 〈花牌 銅煲 手作舊時情〉《爽報》(2012-04-24)香港版 V52 副刊 〈人文關懷〉《星島日報》(2012-04-28)E07 文化廊 〈在油麻地派報才是正經的事〉 《號外》#428 頁 130-133 〈社區藝術工作坊〉《Homeland》(2012-05) City News 頁 18 〈反核與自主、革命後的世界〉 (作者: 區諾軒) 《明報日報》(2012-05-02)A29 觀點 〈貧窮達人松本哉 行動者的惡搞美學〉 (作者: 黃靜) 《信報財經新聞》(2012-0504)C03 城市定格 〈隔牆有耳 阿牛開班教人造‘軍火 〉《蘋果日報》(2012-05-04)A24 李八方專欄專論 〈MAKE A CHANGE 微革命 從生活開始〉《U Magazine》(2012-05-18)CITY FEATURE/L007-013 〈油麻地作動 〉《飲食男女》(2012-05-25)綠色生活 Food Lovers/ET119-123 〈新活 plus 垂直栽種半天吊窗邊草〉《蘋果日報》(2012-05-28)E14 〈素人之亂〉 (作者 許煜) 《茶杯雜誌》(2012-06-01)頁 120-121 〈元氣堂 以藝術表達自由六四創作潮〉《蘋果日報》(2012-06-01)E10 識界 〈屠城後第一幕 坦克照首曝光〉《蘋果日報》(2012-06-03)A01 要聞 〈壓力最大的一次六四展覽〉《蘋果日報》(2012-06-03)A01 〈軍人拍屠城鐵證藏 23 年 坦克大軍首照曝光六四鎮壓 23 周年〉《台灣蘋果日報》(2012-0603)A22 中國焦點 〈“六四”駛進天安門廣場坦克照首曝光〉《星洲日報》(馬來西亞) (2012-06-04) 〈六四鎮壓軍人近距離拍攝坦克北京清場照曝光〉《南洋商報》(馬來西亞) (2012-06-04)A19 國際 〈活化廳展 親眼看坦克照震驚〉《蘋果日報》(2012-06-04)A04 要聞 〈聲稱鎮壓後坦克照 油麻地展出〉《明報》 (2012-06-04) A02 六四 23 周年 〈以影像抵抗—— 記錄當下 重塑往昔〉 (作者 郭梓祺) 《明報》(2012-06-17)P05 同 場加映 〈花牌不流行 變革再傳授〉《明報》(2012-06-18) 港聞 〈土炮研發垂直種植系統 窗口變花園〉 《星期日明報》(2012-06-24)S03 綠色生活 〈Art and Community: bridge to the differences〉 《EthnicVoice》(2012-06-26) 〈新生代 理性守衛者〉 (韓雨亭 趙靈 杜雪) 《經濟觀察報》(2012-07-02)頁 13 〈本周召集 大坑雞蛋仔伯伯〉《雞蛋仔工作坊》〉《東方日報》(2012-07-12)E02 副刊 〈Workshop 跟雞蛋仔伯伯學兩手〉(文 林 茵 )《明 報 》(2012-7-22 副刊 〈型格社區中心 街坊有椗「Hea」〉《星島日報》(2012-07-18P1 暑期綜合版 〈融入藝術 降資助藝團門檻助推動公民意識〉《蘋果日報》(2012-08-22)A20 港聞 〈周六解睇人地 我們 YMT〉《蘋果日報》(2012-08-25)E05 36 樓 E 〈天台派對〉 (作者 bao) 《U Magazine》(2012-09-07) CITY FEATURE/L008-015 〈執膠之後 膠樽再生術〉 (作者 姚敏惠) 《新假期》#680 GO GREEN/G007-017 〈活化〉《深圳商報》(2012-09-17)C06 萬象 〈漂流教室 另類國教 倡活動教學抗洗腦〉《頭條日報》(2012-09-18)P24 港聞 〈中秋剩食大放送〉 (作者 Joan) 《新假期》(2012-09-24) G005 local talk 〈隔牆有耳 中秋起義 革命月餅籌款抗霸權〉 《蘋果日報》(2012-09-27) A21 李八方專欄 專論 〈Sweet delicacies that carry a bitter messag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1209-30) 〈活化廳「革命月餅」〉(文:Melody Chan)《主場新聞》(2012-09-30) 專題評論/期刊/出版物


39

〈活化廳 藝術社區相交流〉 (作者 心雪) 《Art Plus》(2012_08)頁.20 〈Art for a New Audience〉 Grace Tsoi 《HK Magazine》 2012-03-08) 〈抽象機器與遊牧空間〉 (作者 高俊宏) 《旺報》(2012-08-19)B4 文化周報封面故事 〈活化廳 ABC 「活化廳」攪咩東東 〉《旺報》(2012-08-19) B3 文化周報封面故事 〈活化廳很給力 打造正「港」藝術社區〉《旺報》(2012-08-19)B2,B3 文化周報封面故事 〈當藝術走進社區〉《嶺南人》頁 20-23,APL 2012 〈Lateral-Thinking〉《Asia Art Pacific》(Olivier Krischer) Issue 77 頁 119 《Busan Cultural Foundation Magazine》(Ryu SoungHyo)Summer Issue 頁 94 〈The Possibilities of East Asia Community Art Network〉《Asahibeer Mecenat》vol.33. 〈Tradition trampled in “fine arts” frenzy〉(Doug Meigs)《Chinadaily》(2012-5-23) 〈Instituting, Institutive, Instituent…〉(Pelin Tan)《Pipeline》#28 頁 118-120 〈空穴來瘋〉 約翰 百德 《今藝術》236 期 《What is the Asahi Art Festival World Network Project》, Asahi Art Foundation 〈藝術及其面對的現實――「B 計畫」策展後記〉 (作者 張晴文) 《現代美術雙月刊》 #162 頁 96 〈以藝術叩問發展 從社區中起革命〉 《繼續運動──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 2012》, 香港基 督徒學生運動 2012 年 7 月 《花牌》 曾兆賢、楊煒強編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2012 年 6 月 〈Keeping it Real: Activism and the 'East Asia Multitude〉(Elaine W.Ho) 《Institution For the Future》Chinese Arts Centre 2012 Sept 重點個案分析研究: 〈沙漠中的綠洲_本土藝術團體推動公民社會個案分析〉 中文大學博群研究計劃 〈拒斥與重建 日本、香港與台灣都市脈絡中的藝術行動〉 黃孫權 柯念樸 〈本地藝術空間的構成:「由平實生活及社區行動所建構的藝術空間〉(進行中) 林萃光 電視/電台/網上媒體 〈人人人日巡遊賣藝 活化廳新春團拜〉聯區小販發展平台 Youtube 頻道 2012-1-29 〈Art Activism - Preserving Yaumatei〉The Works, RTHK, 2012-04-17 〈東亞諸眾峰會:「革命後之世界」〉SocREC 社會記錄協會(2012-4-28) 〈殺到油麻地 地區自救計劃展覽示範〉《藝坊星期天》第二十八集 RTHK (2012-4-22) 〈文化局所為何事 〉《鏗鏘集》RTHK 2012-08-05 〈西九進行式 : 蓄勢待發〉RTHK 2012 6 20 〈師父贊 〉《周末闖蕩》互動新聞台 (2012-10-06)


40

活化廳 2011 - 2012 年度 全 年 藝 術 報 告 出版: 活化廳 (油麻地上海街 404 號地下) www.wooferten.org 2014 年 10 月,第一版 $ 自由定價 @ 版權公有 除政府、公營機構及商業機構外 式進行翻印或轉載。

歡迎任何人以任何方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