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 2022.12 景觀 NEWSLETTER



SEMINAR//活動快訊 page002 主辦單位 新北市政府綠美化環境景觀處、執行單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活動時間 111年12月24日(六)上午九點二十分 活動地點 新北市新店區十四張歷史公園(新北市央北二路與啓文路交叉口) 作品展示 設計施作作品將於頒獎典禮當日展示至112年1月6日止 活動資訊 http://landscape.org.tw/news/announce/711 2022全國青年景觀競賽暨社區綠美學競賽 頒獎典禮 MAIL landscape.org@gmail.com 網站 http://www.landscape.org.tw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理事長 鄧婉君 wanjiunteng@gmail.com 副理事長 黃祺峯 golden.park@msa.hinet.net 副理事長 潘一如 lingopan@ms2.hinet.net 副理事長 鄧 浩 hao@proginc.com.tw Editor TILA Newsletter 祕書處 李怡萱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 競圖主題 「景觀 x 2050 x未來」 得獎名單 http://landscape.org.tw/news/announce/710 2022第十七屆學生景觀設計競圖 公告得獎名單!


NEWSLETTER 3 奧斯陸建築學院循環極圈計畫 (Arctic Cycles) 專 王湘鄉 2021奧斯陸建築學院 景觀與都市計畫所 兼任講師 2020極境行旅Noregion Studio 共同創辦人Co-Founder IG: @noregion FB: @noregiontravel Website : hsianghsiangwang.com No.136 December 挪威Finnmark 芬馬克郡,Varanger 瓦朗 爾半島,北緯71度與阿拉斯加等高,東臨俄羅 斯領土,北面巴倫支海,是歐洲大陸板塊離北 極點最近的地方。這裡的年平均溫度不高過10 度,冬季漫長,夏季短促,屬凍原生態,一望 無際,大多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矮小灌木,如 苔蘚,更是位於北極林線(Arctic Tree line )的 交界處,是馴鹿和北極狐生長的地方。 年平均溫度不高過10度的地方,景觀是什麼樣子? 一年有兩個月沒有太陽? 有機蔬菜? 門都沒有? Varanger瓦朗爾半島地理位置圖 圖片來源: DyrkVaranger


NEWSLETTER 4 半島上有一個小鎮,Vardø, 瓦爾多,人口約兩千五百人,村民主要倚靠漁業過生活,但他們並不滿意, 餐桌上只有馬鈴薯和鱈魚排令人沮喪,嚴峻的氣候再加上地緣條件,一切都讓新鮮蔬菜的獲取遙不可及, 永續生活和有機食品更是不切實際的夢。 瓦朗爾半島景觀 (圖片來源: Hedda Louise Gran) 巴倫支海口 (圖片來源: Hedda Louise Gran) No.136 December
居民迫切地希望有個改善的方法,有一個可種植的空間,例如溫室。然而在凍原景觀領域裡蓋溫室談 何容易,一不小心很可能破壞生態平衡,而且有更高的機會造成能源浪費。 透過政府的委託,奧斯陸建築學院決定和居民一起蓋一座永續的社區溫室,讓建築,植物和人本身都 成為生態圈的一部分,循環極圈(Arctic Cycles)的計畫就這麼開始了。 循環極圈(Arctic Cycles)是一個建教合作的計畫,希望能團結社區凝聚力,一同建構永續的溫室場域,

帶回自給栽培的風氣和對食物的熱情,並且透過計畫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在這個計畫裡,任何東西 都不可以被浪費,建築本身也必須是循環的一部分,意思是說,一但空間完成了它的職責,這些建材也不

NEWSLETTER 5
應該變成垃圾,造成未來的負擔! No.136 December Vardø, 瓦爾多空中鳥瞰 (圖片來源: Janike Larsen) 溫室平面和季節蔬果建議 (研究小組:Maria Skarvatun / Mehmet Deniz / Mirko De Roia) 前期,我們帶景觀系 的學生透過實際的基地 調查和訪談,整理測繪了 當地資源,包括可食用植 物分布狀況,如漿果和海 草,再生建築材料收集,
如漂流木,還有瓦朗爾半 島的景觀特徵,如河流平 原、荒地和耕地,最後進 行疊圖分析,並對溫室計 畫給出建議,包含建造地 點,永續的推肥土製程, 海藻的再利用,和室內外 的植物選擇。


NEWSLETTER 6 No.136 December 畜牧場堆肥製作研究 (研究小組:Maria Skarvatun / Mehmet Deniz / Mirko De Roia) 岩高蘭(Empetrum nigrum)植栽資源分布 (研究小組:Alejandro Girbés Borrás / Hedda Louise Gran / Lucien Millet)



NEWSLETTER 7 No.136 December 瓦朗爾資源循環關係圖 (研究小組:Alejandro Girbés Borrás / Hedda Louise Gran / Lucien Millet) 同時學校舉辦了建築競圖,收集了大家對溫室的想像和專業上的考量,學生提出了材料生命週期的分 析,並建立當地的材料資源檔案庫,加上詳細的建構方法,最後與居民一起選出最合適的方案。 社區溫室模擬圖Vegg-i-vegg (研究小組:Jordi Martinez Beguer/Matias Wikse/ Ole-Morten Birkeland)
社區溫室細部圖 (研究小組:Jordi Martinez Beguer/Matias Wikse/ Ole-Morten Birkeland) 社區溫室剖面圖 (研究小組:Jordi Martinez Beguer/Matias Wikse/ Ole-Morten Birkeland)
Xiaohang Hou / Silje Ekornrud Seim)



NEWSLETTER 8
No.136 December 值得肯定的是,極圈循環 (Arctic Cycles)裡的每個物件, 都是回收品再利用,向陽面的玻 璃是街坊鄰居捐贈而來的替換窗 戶,溫室的主要結構是海邊拖回 來的漂流木再製,就連一部分的 鐵釘都是廢棄房屋裡面收集而來 的。有趣的是,在利用現有材料 的同時,也保留了物件一部分的 歷史,例如溫室的地板其實來自 一個舊船碼頭的平台。
漂流木辨認、丈量、裁切 (研究小組:






NEWSLETTER 9 No.136 December 九月雪地裡的漂流木收集 (研究小組: Xiaohang Hou / Silje Ekornrud Seim) 漂流木再製過程 (研究小組: Xiaohang
/
Seim)
Hou
Silje Ekornrud








NEWSLETTER 10 No.136 December 漂流木再製過程 (研究小組: Xiaohang Hou / Silje Ekornrud Seim) 舊船碼頭平台木板資源 (圖片來源: Jordi Martinez Beguer/Matias Wikse/ Ole-Morten Birkeland) 溫室立面結構 (圖片來源: Tobjorn Eriksen) 窗戶收集,玻璃重新製框 (圖片來源: Tine Hegli / Vaar Jensen) 回收,對於極圈城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避免新產品的購買等於避免不必要的長途運輸,這可以 有效的減少碳排放的產生。但回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350個捐贈的窗戶裡,那些部份可以拆除? 那些可以留下?材料過去的製程有無有害物質?都是很重要的議題。與其說運用回收來達成循環經濟,倒 不如說這是在極圈城市裡生存的必要文化!妥善的保存我們所擁有的物品,對於財務和環境方面都可以帶 來很大的好處。


NEWSLETTER 11 當地居民因此計畫成立了志工組織Dyrk Varanger,約有30名志工利用課餘和下班時間齊力建造溫室, 是凝聚社區力量很重要的活動,目前已經有70%的進度,預計即將在2023年的春天正式啟用,而一場新 鮮的沙拉party將是大家最期待的開幕典禮。 溫室建造過程 (圖片來源: DyrkVaranger) 計畫執行與圖片版權:奧斯陸建築學院2021碩士秋季課程 教師:Hsiang Hsiang Wang / Janike Kampevold Larsen / Tine Hegli 景觀系學生 Resource Atlas for the Anthropocene:Alejandro Girbés Borrás / David Pedersen /Hanna Lie Bakken /Hedda Louise Gran / Helene Sellevoll Karlsen / Lucien Millet / Maria Skarvatun /Mehmet Deniz /Mirko De Roia / Paula Costa Sot / Tu Uyen Phan-Nguyen 建築系學生In Balance studio:Eve Meyer / Gustav Cederblad Stamnes /Henrikke Omre /Jordi Martinez Beguer /Jorn Ludvigsen/ Kristoffer Frydenlund Salid/Lars Holden Nicolaysen/Marte Kramer Riseng/Matias Wikse /Mie Aspelin/Ole-Morten Birkeland/ Pia Straumsnes Tangen/ Reidar Andreas Tveit/Sabina Gabriela Brunstein 延伸閱讀: Resource atlas for the anthropocene : taking measures of the Varanger coastline>> https://aho.brage.unit.no/aho-xmlui/handle/11250/2985420 No.136 December
草樹木之間尋覓鄒族文化密碼及其繽紛世界。





NEWSLETTER 12 新書推薦
鄒族的植物世界: 在花草樹木之間 探尋文化軌跡 本書集結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與其團隊「太研 設計」的十年地景創作精華。太研靈活運用 了台灣豐富在地物種,讓他們獨樹一格的野 美學在島嶼上遍地開花,改變台灣公共空間 的綠景、私人建築的花園樣貌,為台灣景觀 設計開啟新篇章。 回顧景觀大獎辦理歷程,從前幾屆每年三十 餘件持續成長,在2020年已達155件,到 2021年參賽作品則增加至超過170件。台灣 景觀大獎之所以能夠穩健成長,獲得環境相 關專業界熱烈回應,非常重要的在於它不只是 每年延續辦理而已,而是在一年與一年之間, 能夠持續引入創新思維與做法,隨時反應當代 地景環境價值觀點,同時讓專業界經由參賽、 評審、頒獎以及獲獎作品的推廣過程來一起 參與。 本書回顧了香港歷史建築保護的歷程,著重 介紹了「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畫」的創新成 就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籌建始末。其中 既有對香港城市規劃的解讀,又以近百個歷 史建築為線索,講述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 的香港經驗和香港故事,是一部文博視角下 的香港城市百科全書。 島嶼之野 2021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專輯 宅茲香港:活化歷史建築 活動快訊 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 Tectonic Narratives ▍展覽日期:111年12月15日(四)至112年5月01日(一) ▍展覽地點:蘭陽博物館一樓特展室、二樓序展前廳 ▍開放時間:09:00-17:00 (每周三休館) 16:30起停止售票,16:50後停止入場。 ▍票 價:30元 ▍主辦單位:實構築學會、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協辦單位:a+tec《實構築》季刊、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詳細展覽資訊請點選網站連結查看>>https://reurl.cc/GXQoo3
《鄒族的植物世界》,記錄族人如何為植物命 名、分類、利用,又如何賦予文化意義。從民 族植物切入,涉及的不僅是植物本身,它已然 連結到鄒族的生計、社會、信仰、工藝、文學、 歷史、美學以及生態智慧等寛廣的文化世界。 探究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生態智慧,已成為臺 灣原住民族研究顯學,本書可以帶領讀者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