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_2024年05月

Page 1

#153 2024.05 景觀 NEWSLETTER

No.153

May

MAIL landscape.org@gmail.com 網站 http://www.landscape.org.tw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理事長 鄧婉君 wanjiunteng@gmail.com

副理事長 黃祺峯 golden.park@msa.hinet.net

副理事長 潘一如 lingopan@ms2.hinet.net

副理事長 鄧 浩 hao@proginc.com.tw

Editor TILA Newsletter

祕書處 張茹盈

SEMINAR//活動快訊

2024國家公園保育成果與經營管理研討會

主辦單位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報名時間 2024年7月20日(六) - 2024年8月20日(二)

活動地點 福華文教會館2F卓越堂(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30 號)

報名連結 https://reurl. cc/4jAAa2

2024第三屆亞太永續博覽會-「潮.永續」

主辦單位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

活動時間 2024年8月8日(四) - 2024年8月10日(六) 09:00-17:00

活動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1樓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世貿一館A、C、D區)

活動資訊 https://reurl.cc/3XeOmL

page002

應變極端氣候影響,有別於一般滯洪,與城市實質『共生。呼吸。調節』 公園綠地升級『納水。調水』讓生活空間『不積水』 與城市『共生。呼吸。調節』 No.153 May

簡瑋廷

豫青設計有限公司 主持人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 講師

中和區民享街及莒光路一帶,因東南側山區排水範圍大,故當暴雨發生時, 易因雨水下水道系統無法容納造成積淹水情形。從水利署淹水潛勢圖資及實際 多年積淹區域普查,顯示基地壽德公園鄰近大安圳雨水渠道,大安圳流域貫穿 新北市土城、中和、板橋三個行政區,在短時強降雨下,部分地區雨量宣洩不及, 形成積淹水,尤其在中和民享街及莒光路都曾發生積淹水情況,嚴重影響交通 與用路安全。

鑒於中永和地區位於新店溪左岸,提防已經達到200年保護標準,暴雨時 下游中原抽水站關閉常時重力排水路,啟動抽排,故內水無法由排水系統改建 擴建來排洪,且因應台北都會區200年重現期保護標準築高堤,並且都會區開 發密集,地下雨水下水道系統改建工程幾乎無辦理之可行性,更突顯出公園綠 地兼防災防洪之複合功能的必要性,開啟了利用城市開放空間,進行納水、調 節的契機與突破。

專 NEWSLETTER 3
NEWSLETTER 4 No.153 May 壽德公園銘牌 基地既有大樹保留之框景設計

依本計畫採用降雨強度公式換算,6小時150mm約為3年重現期降雨進行水體檢視。在符合水利署 總合治水之精神,上游保水、中游減洪、下游排洪滯洪,打造立體滯洪空間,解決都市淹水情形。

A納調。水資源

設計滯洪體積9,725 m3;最大可滯洪體積13,298 m3,都市強降雨時實質納水,調控放水時間,雨後排水, 並因應不同降雨量採分區滯洪。暴雨期間分擔下水道水量,透過進出水口管制滯洪系統,大雨過後約1.5小 時徹底排空,在滯洪期間進水時,配合語音警報通知民眾疏散,並透過高程區分動線、活動區域,讓滯洪 與里民生活可以並存、共好。

B保留。綠資源

現況有35株樹徑較大之老榕樹群,採取以路就樹的方式保留,其餘就近移植。並且於更新後新植97株喬木, 特別加強新植池底植生,廣植苦楝樹群,打造綠蔭環境。

C升級。活動場域

透過地景變化來創造活動,利用高程創造兒童遊戲空間,打造全齡化多目標公園,並規劃環綠步道、綠光 步道等內外環狀動線,以多元選擇的散步系統,提升步行體驗。更新後,活動場域提升150%,增加1.0km 環綠散步動線。

NEWSLETTER 5
No.153
May
環綠步道
NEWSLETTER 6 No.153 May
圖:兒童遊戲場
圖:綠野花園 圖:綠光步道

【六月份Open House at AECOM】

▍活動時間:2024年6月5日(三) 18:30-20:30

▍活動地點:AECOM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8號16樓)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5月30日止

▍主辦單位:AECOM、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報名方式及相關資訊:https://reurl.cc/p35d1Z

新書推薦

Reading the Five Dimensions of the Landscape

2022年「閱讀地景的五個維度」中文版出 版之後,作者為了能與更多人分享這些有關 地景的想法,接續以英文撰寫,並且以中英 文並敘方式推出再版「Reading the Five Dimensions of the Landscape」。基本 上不同語言的思考與表達方式不盡然相同, 本書在兩種語言之間不求逐字逐句的對照方 式呈現,讀者可以同時從兩種語言的表達來 閱讀本書對於地景的觀點。本書的內容重點 是「何謂地景」這個基本問題,其實就是探 究「人與環境關係」的根本,這同時也是地 景專業的根本。本書全部以作者手繪圖與攝 影,搭配來自實際生活經驗的文字說明,就 像是地景的筆記,與大家分享「閱讀地景」 這件事,包括對地景的觀點與審美,同時經 由梳理地景五個維度的概念,期望為地景建 築(landscape architecture) 拓展專業新 視野與新領域。

景觀設計與施工各論

價崩:氣候危機與大明王朝的終 結

植物學繪畫全書:微觀一花一葉 到樹木的枝芽結構

這是一套適用於景觀和建築、都市計畫、土 木、水利及水土保持等與景觀專業有關設計 與技術的參考書。有鑑於國內外景觀設計專 題和相關書圖資料雖不在少數,但能兼顧設 計與施工並有系統論著者,則較為有限。爰 此,本書將內容歸納為設計與施工兩個部分; 前者側重於理念之鋪陳,後者為落實前者之 技術,並分別對接為總論及各論;總論提出 景觀專業之定位和主要課題之論述,包含國 家高等考試、技術士檢定及國際技能競賽; 同時選取公園綠地、水體場域和植物,研擬 其設計原則。各論則選擇常用之景觀設施與 資材,分別說明其功能和設計準則,以及施 工圖說和單價分析。

作者以其數十年投入景觀教育和參與國內外 實務工作累積的圖資和照片,加上最新資 訊,分門別類,編輯成冊,並分別以實例照 片作對照說明。

1644年,明帝國在歷經近三百年的穩定與 繁榮後滅亡了。後世許多歷史學家將明朝衰 亡歸咎於崇禎能力不足或外患滿人入侵,但 實情則更為複雜與意想不到。藉由對明代經 濟與社會民生的紮實研究,本書對中國歷史 提出了一項全新觀點,探討全球氣候變遷如 何導致明朝終結。

十七世紀中期見證了小冰河期最致命階段, 氣溫與雨量驟降,全球經濟陷入崩潰。直到 1640年代初,明朝政府才發現自己陷入一 場結合酷寒與乾旱的致命災難,所有避禍與 改革嘗試都徒勞無功,物價與政權於是連帶 崩潰瓦解。

透過地方志、民間紀錄與外國傳教士所留下 來的文獻,本書重現了國家從繁榮滑向災難 的關鍵時刻,揭示市場機制、帝國控制與氣 候因素之間如何互相作用,以及身處其中的 市井小民在龐大物價壓力下的歷史經驗。

這是給藝術家們的專屬植物學課--從最微 小的苔蘚和地衣、到豐盛的花朵和樹木的每 種植物,深入解析根、莖、葉、花和果實 的特徵,創作出更生動富有生命力的藝術作 品。

植物是生息萬變的生物,因為不同生態環境 演生了形形色色的自然美景。

如果您曾經想知道光合作用的運作原理,為 什麼葉子在秋天會變色,或者種子何時發 芽?本書會提供這一切的答案,並教您如何 一一將這些形貌記錄下來。

書中提供了植物的詳細結構與步驟分解圖, 引導讀者掌握成功繪製植物所需的所有技 巧。此外,也借鑒歷史上的植物繪畫,收錄 超過350幅美麗的插圖和生動的照片,包含 文藝復興大師到當代插畫家等的植物畫作, 掌握不同時期對植物插畫的方法。

NEWSLETTER 7
活動快訊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